第一篇:初次家访随想
大山深处的淳朴洗礼心灵
--初次家访随想
文/家访组 李一鸣 图/家访组 李一鸣
来到马槽之后,后勤教学各组纷纷进入正轨,然而家访组的工作却迟迟没能开展起来。终于,7月23日,在几日以来的期待与难以按捺的激动中,清晨7点半,家访组全体成员迈出了家访的第一步。刚走出校门,淅淅沥沥的小雨就飘落下来,且行且问,像是孩子般对前方的道路一无所知。虽刚出发没多久就爬坡爬的气喘吁吁,但是看到自己离目的地又近了一步,我们还是无比开心。
不知不觉,我们在老乡的指引和并没起什么作用的GpS的引导下来到了一个居民聚集点,找到路边老乡一问才知道我们已经来到了该村2组,只顾着一路前行竟不知不觉错过了第一家,只好继续前进,终于来到了计划中的第二个家庭,第一眼看到这家人的房子,内心真的是很震撼:破旧的木屋,长满青苔的墙壁,在风中摇摇晃晃的柴房,还有屋顶随处可见的蜘蛛网。之前也有过心理准备,但没想到山里老乡的生活会这么艰苦。孩子的妈妈见到我们来到家里很是热情,引领我们来到客厅招呼我们坐下,奶奶也是奔前走后为我们倒水拿吃的。在同伴与阿姨交谈期间,我在征得家人同意后走进了这家人的房屋,用满目疮痍来形容这个家庭一点儿也不为过,这个家中几乎所有的东西使用年限都在10年以上了。但不幸与困难并没有压垮这个家庭,每当谈到孩子优异的成绩时,母亲眼中就是满满的笑意。或许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他们家的生活水平并不会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但是阿姨眼中,对生活,对孩子的希望还是那么让我们志愿者动容。
随后我们向阿姨询问另外几个家庭的地址,在得知我们今天还有到六组的任务时,阿姨和奶奶很是着急,说那里太远,得赶快启程,随后便引领我们到稍近的一家。从没走过山路的我看到我们面前的这条路便愣住了,层层的密林中是一条很不容易发现的小路,坡度几乎都在45度以上,小路紧贴着山腰,左右不过半米宽,一眼望下去,雾气蒙蒙深不见底。雨越下越大,踩着绿叶和繁密的草,脚总有种不听使唤的感觉,很多时候便成为了连走带爬。终于,约半个小时后,我们来到了目的地小王同学的家。小王的家境更差,真的能说的上是家徒四壁,小王今年也因为家庭困难去打工的原因没能够参加成长营,想到昨晚孩子打过来电话说着说着就忍不住哭起来,真的是很心疼。据小王的妈妈介绍,小王在家很懂事,帮助妈妈做家务、干农活。父亲在地震中去世对小王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母亲体弱多病,爷爷奶奶年过花甲,姐姐在外打工勉强能照顾自己,这个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小王一个人的肩上,孩子幼小的心灵真的很难承受。无意间谈及小王的父亲,我们看到奶奶和阿姨眼眶几度湿润,在山上,男人就是劳动力,就是活下去的根。然而这个家庭基本丧失了一切劳动力,也几乎看不到生活的希望。随后奶奶又为我们每人煮了五六个鸡蛋和满满一碗汤圆,说我们淋雨了要暖暖身子,我们能够想象的到,对于这样一个家庭,鸡蛋意味着什么,推脱不了,我们努力的擒住眼中的泪水,接受了这份淳朴的馈赠,并悄悄留下了钱。随后是小王妈妈带路,走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带我们来到了最远的一家。因为路程太远山路太难走,很多当地人都没有去过那里。一路上阿姨又是拉我们又是提醒我们小心难走的地方,尽管一路都是泥路,异常湿滑,但我们还是咬牙挺了过来,心中全部都是满满的感动。
随后的家访组工作进行的都还算顺利,除了一个家庭不太符合资助标准外,其他家庭都确确实实面临着难以言说的困难。傍晚时分,我们两人拖着像是灌了铅的双腿回到学校,大山上走的这一遭,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那份属于山里人的淳朴是对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浮躁的心灵最好的洗礼。
后记:“破旧的木屋,长满青苔的墙壁,在风中摇摇晃晃的柴房,还有屋顶随处可见的蜘蛛网。”“雨越下越大,踩着绿叶和繁密的草,脚总有种不听使唤的感觉,很多时候便成为了连走带爬。”看着这些句子,作为编辑的我,都觉得感动了,是怎样一份勇气让这些家访组的成员去经历千辛万苦,来到老乡家去面对他们的生活环境。面对这一切,我只能说,平安北川,幸福北川。
(责任编辑:吕娜)
第二篇:家访随想
教育与爱心同行
2013年暑假家访随想
家访,对于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它在联系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当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纽带作用。为了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成长坏境,个人生活及学习表现,行为习惯,身体健康状况,以及思想动态等方面,学校要求各班班主任和下班老师一同在8月16日到26日期间做完家访工作。对于一个刚刚开办的学校(肇文学校),这次家访显得尤为重要,并为接下来我们教师的教学及班级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都知道,情感是教育的桥梁,作为一名教师,仅仅具有知识储备,会在讲台讲课是不够的,老师更需要的是有一颗爱心,爱每位学生的心。用心去教育,带着感情去和学生交流,而不仅仅是用头脑去传授知识,要让教育与爱心同行才能使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老师能够走进学生的家里,与家长和学生坐下来促膝长谈,不仅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和关爱,对学生更是一种激励,由此,能够拉近教师,家长和学生的距离。
在我们班级,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是随迁子女,对于这样一个群体,他们面对更多的生存和升学压力。他们的内心有时候是挣扎和矛盾的,他们更需要我们去感受,去鼓励,去关怀,去温暖。他们的家长背井离乡,在异乡带着自己的孩子奔波操劳,但是他们从没有放弃过让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这样一个群体是值得我们尊重和感激的。对于他们的孩子,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到学习上,寄托在老师身上,所以,作为老师,我们要给他们关心和鼓励,我们应该怀有一颗平等的心,充满爱的心去走进他们,我们不仅要走进学生家里,更要走进家长和学生的心里。在家访中有一些家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我们家访第二天要去某个学生家里,按照学生登记的地址去找,怎么也找不到。后来给家长打电话,家长出来接我们,才得知他们在离这里差不多两里地的葡萄园旁边的小屋生活,他们用的别人的门牌号,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上学报上名字。这个家庭承包的五六亩地,一般情况下母亲一个人在地里忙活,父亲在外打零工,这样才能方便回家忙农田里的活。家里还有一个大些的女儿,在来家安徽一所寄宿学校读初中二年级,因为这个是男孩子,让他回家不放心,所以留在身边照顾。孩子从小就把父母的辛苦看在眼里,在做完作业后,会赶快帮父母忙家务。孩子是如此的懂事,可是在他们小小的一间屋子里,看不到一个孩子的玩具,看不到一本课外书,也许是家长没有时间去给孩子买,也许是孩子不忍心花爸爸妈妈的钱去买。他们从小所拥有的优越的生活条件,好的教育资源比别的孩子少,但是他们所经历的故事却比别人多,生活有时候是一种更好的教育。问及家长对老师和学校有什么要求时,大部分家长都会说希望老师能够把孩子管得严一些。其实他们想要的是孩子能多些时间和心思放在学习上,成绩能够提高一些。作为老师,我们一定会尽所有的努力,不辜负家长和学校的寄托,更重要的是不辜负教师这样一个美好而神圣的称号。
我们常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次家访也是为了找到适合每个学生的那把钥匙,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不同的关心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快乐的学习和成长。
第三篇:家访随想陈彩娥
家访随想
又是金秋桂花飘香的季节,又是家访大行动的岁月。
我们一行几人吃完晚饭,匆匆穿行在各个公寓,村庄。穿过一条弄,绕过一条道,总算来到了一户户学生家里。“哟,老师来了,请坐。我们出来打工,没办法,只能将就着过,老师,委屈你们了,就在床沿上坐一会儿吧。”说话间透着一股羞涩。我们扫视整个住宅,低矮的一间平房,四面没有一个窗户,差不多就10平米左右吧,也没有空调,就两把已经变黑的劣质电风扇,吃喝拉撒全在一起。除了两张比较醒目的床,差不多就是电视机和电脑了。我真的难以想象今年夏天他们是怎么过的?我们进去时,孩子看电视,家长玩电脑,顾不上烧菜,煮饭。差不多已经晚上7点了,孩子还没吃饭,我听了一脸茫然。我问孩子,饿了吧?家长马上接上说:不会的,放学回家时已经吃过零食。看着这样的场景,我的心完全被刺痛了,“电脑超过了对孩子的爱„„”我再次深深感悟“5+7=0”。对于孩子的顽皮,懒散,无动于衷„„我完全接受了。
我和王老师具体讲了孩子在学校的种种表现,也讲了家长要如何配合老师和学校,如何教育孩子多看课外书,好读书,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在生活上让孩子独立自主,不要总是依赖大人,成为好吃懒做的无用人。
家长的话语中总是流露出对老师的百般希望,把老师看成是孩子的救星,自己总是那么的无奈,那么的委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孩子喜欢听你们的话,不喜欢听家长的话。请求你们帮帮我们,对我的孩子严加管教。我们真是哭笑不得。我们告诉家长,最好的老师是家长。老师只能陪伴你孩子人生的一程,而家长却要一辈子。如果你现在就对孩子无可奈何了,这是很危险的。说明你不够自信,不够努力,做不了孩子的榜样。作为一个家长,没有自信,没有尊严,逃避责任,脆弱,无能,孩子怎么会听话?孩子怎么会认真学习?孩子怎么会积极向上?家长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希望你们摆正位子,自信一点,勇敢一点,努力一点,约束一点,不要把希望寄托于老师全部,平时自己多看书,多学习,多勤奋,多努力,对孩子正确引导,不要溺爱,只有你自己能救孩子,别人是帮不了你的,如果这样考虑,你是一定能行的。
好多家长也提出了很中肯的意见和建议,高度评价家访的好处。希望多和老师沟通,多了解孩子的情况。大家互相配合,互相学习,互相探讨,共同为一个目标前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长大了为祖国做贡献。
一路家访,思绪万千,深深感悟:身上责任的重大。
陈彩娥
第四篇:2007随想
2007随想
笔静静地躺在方格纸上,已经快有半小时了。思绪有些杂乱,如年前的那场50年都未遇见的大雪一样——被风吹得胡乱的飘着。
拉开窗帘,感受这2008年的第一缕明媚的阳光。打开窗,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闭上双眼,伸开双臂,徜徉在这美好、温暖的阳光里。于是,杂乱的思绪被打断,走进了回忆07年的大门,一幕一幕的对白,上演着我在07发生的点滴故事。
高一的结束,我拿着文比理名次高的成绩单,彷徨地、犹豫地站在文与理的交叉口,迷茫地看着前方两条未知的道路。三天的郑重考虑,认真地在“理”这个大字旁打上了个大勾。就这样,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上了被文科生取笑为埋头苦干于题海之中的理科之路。于是,扔下《中国上下五千年》,撕下墙头的世界地图,抛下手中的《于丹品〈论语〉》。搬来一堆厚重的习题本,推了推鼻梁上那副400多度的望眼镜,欲奋斗于这题海之中„„开学前的半个月,亲戚来做客,联合父母对我语重心长说了的那一席话,彻底动摇了我学理的念头,不,应该说是学理的事实。又是三天的深思熟虑,一大堆的修改程序,我又深一脚浅一脚地离开了刚刚起步的理科之路,花了好大的力气才转身,踏上了被理科生称为死记硬背的书呆子的文科之路。这条路,不会再改变,是我高中最慎重的选择,是我一生都要走下去的路!
2007年这个暑假,太阳照耀得特别毒,受不了炎热天气的我,作了让我至今还后悔的事——一赌气去了理发店,向理发师吆喝一声:“把我头发给剪了!恩,就留到这!”说完,我在脖子那稍稍比画了下。那个头发染得黄黄、翘翘的青年理发师,把我那已到腰间的长发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会儿,把他那原本溜溜的小眼瞪得很大,半晌,吐出俩字——可惜。我摘了眼镜,视野模糊,看不清楚镜中的我„„当第一搓头发被剪下时,我却看得清清楚楚,仿佛心都被剪上了一刀,生疼生疼„„于是我闭上眼睛,不忍心看着那陪伴了我许久的头发就这样离开我,然后缓缓落在地上。“好了,自己看看吧!”那小青年朝我喊着。我胆战心惊地睁开眼,然后戴上眼镜。要不是当时有那么多人在理发,我准用我那“女高音”尖叫一声!好奇、惊讶地看着镜中的自己,好象要重新认识自己一样。理发师似乎很满意自己的杰作,笑眯眯地看着镜中的我。天呐,我竟顿时感到有点晕,而且我知道,那不是因为中暑!我丢下钱,拔腿离开了那理发店„„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我使劲往角落里钻,害怕被熟人认出来„„
逝去的2007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个冬天,特别冷。1月下旬至除夕,几乎天天都飘着晶莹的雪花。高达25厘米厚的、白皑皑的大雪给那些绿得快褪了色的草地盖上了一条厚厚的纯白色棉被,躺在这条被子下的花草们一定可以美美睡上一觉,等这些冰雪融化后,一定是个暖暖的春天„„这场大雪,对于南方的我们来说,可以说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甭说孩子们了,连大人们都兴冲冲地加入到孩子们发动的“打雪仗”这个游戏中。
一手抓起一大把冰冷的雪,一手拼命捂住脸,生怕自己被对方的雪球给砸中„„雪地里欢声笑语一片,人们任凭自己的脸蛋儿、鼻子和双手冻得通红通红,仍在雪地里欢快地跑来跑去,躲来躲去,于是,白茫茫的雪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形状不一的脚印„„
鼠年的到来,象征十二生肖的又一个来回。2008年的11月,我将成为一个满18周岁的成年人了,意味着身上的担子变得更加沉重,思想将变得更加成熟,需要更多的经验和勇气去走上未来的路!
岁月拖着长长的影子,在继续。故事踩着踏过的脚印,也在继续。心儿在心间,不住思量„„
第五篇:随想
随想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原计划晨练,一觉醒来已经8时多。家里静悄悄的,公公和婆婆肯定出去了。我懒洋洋地坐起来,靠在床背上,似乎忘记了节日的到
来。
起床后,我和女儿洗澡。接着洗换下来的衣服。我拼命地洗,唯恐洗不干净。偶尔从厨房传来婆婆的说话声,炒菜声。我没有什么想法,一直在洗。
洗衣机正在甩衣服,传来婆婆的声音:“吃饭了,吃罢饭再洗吧。饭要凉了。”我说:“知道了,马上就好。”
来到餐桌前,一桌丰盛的菜肴早被孩子围住,看到孩子那可爱的吃相,一丝微笑挂在我脸上。
人活一生到底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