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地方院校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2 12:44: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今地方院校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今地方院校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第一篇:当今地方院校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当今地方院校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为了解我国地方院校的大学生就业情况,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

二.调查时间

2013年1月—2013年3月

三.调查形式

结合网上翻阅相关资料 四.调查报告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随着高校大学生数量的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现,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总的说来,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度较大。究其原因,主要由以下几点:

(一)激烈的市场竞争,社会尚未形成公平竞争的录用人才环境。

(二)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大幅度的提高,毕业生数量剧增。现在国家虽然已经限制了扩招,但是这些年的扩招影响依然存在。与此同时,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需求有限,这种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长期存在。同时由于社会录用人才尚未形成公平竞争的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社会不正之风阻碍了优秀人才的录用,优秀的大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岗位。就业形势严峻。

(三)就业指导滞后,毕业生知识转换率低。

在调查中发现,当今大学生就业期间缺少社会、校方的指导,更缺乏对就业、择业的自身探讨。在走向社会之前,大学生很少分析人才市场需求信息,不能充分调研分析后选择地域、行业、企业来就业。另一方面,现实情况也表明,从大学学到的课程知识与实际工作岗位缺乏联系。多数用人单位认为,应届生到工作岗位来工作,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但实际知识应用率很低,而且大多数的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换不过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工作能力。

(四)用人单位存在误区

目前,一些用人单位也过于苛刻,选人要全才、通才,各科都要优秀。过分关注文凭,看重工作经验,在生源地域、性别方面存在歧视。结果高能低用,造成被录用人员不安心工作,有机会就跳槽,双方都造成损失,人为地造成就业难。

(五)大学生就业理念落后,自我认知缺失。

正确的就业理念决定正确的行动,正确的行动才会产生正确的结果。大学生在目标和角色意识上定位模糊,即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也没有明确的求职目标,而这种自我认知以及对社会认知的缺失,是导致许多大学生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的原因之一。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大学生对市场和社会变化的关心度较低,多数学生不能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结合在一起,严重缺乏对毕业后人生路程的准备,对自己多大的潜能一概不知,到了毕业时就会出现恐慌现象。近几年来政府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多方面的为大学生创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而多数学生则感到创业的艰难,多方面准备不够,缺少充足的勇气和决心,只有少数大学生认为找饭碗不如创业谋发展,勇于投身创业。

大学生是就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要的人才来源。他们具备相对全面和完善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是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后备力量。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就业问题举足轻重。

(一)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①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通过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岗位补贴、助学贷款代偿、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加分,以及扩大“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苏北计划”、“大学生村官”等计划,多种手段鼓励毕业生去基层工作。

③鼓励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政府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予以特殊优惠。

④扩大毕业生入伍人数,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让部分优秀毕业加入人民解放军,既有利于提高军队素质,同时解决部分大学生就业

⑤对家庭困难的毕业生就业,可以指定出台一些帮扶政策。

I.待业求职登记制度。准许待业毕业生进行求职登记,并享受失业人员就业优惠扶持政策。

II.临时救助制度。对因短期无法就业或就业后生活仍有困难的,户籍迁入地民政部门要及时按照有关规定为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或临时救助。

III.优先安排就业制度。对城镇特困职工家庭、低保家庭毕业生实行重点推荐、优先安置;对零就业家庭毕业生,采取政府安排岗位等多种方式实行保底就业。

IV.免费服务制度。对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行免费培训、免费推荐、免收服务费用。

V.是就业见习制度。通过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为尚未就业的毕业生免费提供3至6个月的见习培训,见习单位和地方财政部门为其提供基本生活补助。

(二)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

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北大才子卖肉”很正常。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同时,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

(三)高校: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职业能力之缝谁来填?目前情况下高校得担此大任。高校应该:

(1)①.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

②.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

③.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

④.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2)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

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习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3)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2007年,教育部发文要求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逐步由选修课过渡到全校公共必修课,将其与传统公共必修课等置于同地位。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新时期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系统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为学生找到适合个体发展的职业目标,而且通过细化过程分解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

另外,良好的目标意识促使学生充分利用时间资源进行有益的活动,从而可以减少他们接触不良信息的机会,这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尤为重要。在高等院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并且在就业指导的同时推进对学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

(4)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也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是创业能力。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

自主创业是个体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形式。2003年江苏大学成立学生创业学校。武汉大学也宣布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建立了大学生创

业基金,并组织专家教授编写创业课教材,在全体本科生中增设“创业课”,教有能力的学生“做老板”。对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自主创业的可能性和素质要求、实施途径及发展趋势等的研究,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引导等也是高校应加强研究的课题。

(四)大学生:自强自立,努力增强综合素质,树立科学就业观

①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

③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要有良好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

④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⑤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⑥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第五,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五)用人单位:科学用人,善于成为伯乐

①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竞相成才。

②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

③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

第二篇:当今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最新--当今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当今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收集的当今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一、调查目的:

? 当今社会,科技经济发展飞速,市场竟争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社会需要的人才概念也随着这一发展潮流而产生变化,掌握当今社会真正需要什么类型的大学生,对大学生以后就业大有裨益。并且有利于在校大学生了解最新社会人才动态需求,做好准备。

? 二、调查人:

? 等五人 ? 三、调查对象:

? 深入农村,城镇,企事业单位,调查走访社会各阶层 ? 四、调查时间:

? XX 年 xx 月 xx 日——XX 年 xx 月 xx 日 ? 五、调查方法:

? 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 50 份,收回有效问卷 50 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 六、调查内容:

? 通过对乡村、城市、企业及社会各行各业各年龄段人员的问卷调查,了解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社会人士对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及期待,以及刚毕业已从业大学生给在校大学生的良好建议,对大学生的未来全面发展,成为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人才,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 七、调查结果:

? 本次调查中 70%的被调察者属于 25—45 岁年龄段的各个学历层次各个行业的人。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人对大学生关注度还是挺高的。80%的人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趋势比较乐观,70%的人认为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得十分努力,20%的人认为困难很大。我们不得而知,大学生的的就业前图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会人士观念还是比较开放的,90%的人认为名牌大学学生的能力并不比一般大学学生强。只有保持这种客观的态度,社会、企业才会给大学毕业生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们才会抛弃那些没有必要的包袱,减轻思想压力,以更加自信的心态在应聘面试的激烈竞争中完整的展示自我。

? 调查显示,不同的人对“您认为现在什么专业的大学生更容易就业”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例如:经济类、管理类,机械类、工程类,教育类、语言类,医学类、法学类,其他。这就说明,社会并不偏向任何单独某一类专业,俗话说的好“行行出状元”,只要我们肯虚心好学,脚踏实地的奋斗,都会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不能老是抱怨自己没选对专业了或者是对所学专业失去兴趣了,其实,无所谓什么专业不专业,只要自己爱学习,不是专业的也能成为自己的专业。

? 社会上认为,大学生的最大优势在于“自信,有理想抱负,可塑性强”、“有创新精神,思维活跃”。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必备精神是“勤俭节约,爱岗敬业”,在“诚实守信、责任奉献”方面也有待提高。让大学生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有利于扬长避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严格要求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 调查表明,现代社会对大学教育相对满意,当代大学生极少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大学校园不只是从前人们赞美吟诵的“象牙塔”,更是一个锻炼能力、展示才干的舞台。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掌握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制定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圈子”。大学生不应该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代书呆子,而应该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早点涉及。

? 当今社会,大学生可以说是遍地开花、随处都是,竞争异常激烈,压力也随之而升。因此大学生切不可狂妄自大,必须及时充电,增加自身的“资本”,提高自己的价值。社会上认为大学生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除大学文凭外,“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优干、三好证书”等还是十分必要的。

? 调查中,大部分人认为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是大学生较为容易就业的地区,因为东部就业岗位多,生活条件优越,可同时也存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竞争更为激烈的弊端。还有不少一部分人认为大学生更应该回到家乡,因为家乡是从小长大的地方,对周围环境颇为了解,生活也更加便利。少部分人认为大学生应该尝试去中西部,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内陆地区慢慢发展起来,就业岗位空缺多,一切基础设施开始逐步建设,大学生如果能克服困难在那边安居乐业,也会过上美满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会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奉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由此看出,只要大学生身怀真才实干,勇敢拼搏,艰苦奋斗,不只是贪图安逸享乐,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 民众普遍认为,大学生择业前不应该首先考虑经济收入、生活环境、工作稳定性,而更应该注重个人发展机会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以更加长远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事业,不只局限在眼前。社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最应该在政策方面给大学生加大支持力度,其次资金、技术方面也应该迎头赶上。经济危机下,大学后并没有被断了后路,还有很多选择的机会,比如考研、出国留学、考公务员、选调生、自主创业、直接就业等等。社会人士反映,大学生应该从大二就开始涉及就业上岗、人才市场方面的知识,大三时亲身参加社会实践,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到现实中去,锻炼培养个人职场能力,积累工作经验,适应工作环境,为大四就业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人们对大学生期望还是蛮大的,都为大学生的未来祝福。

? 八、调查结果分析:

? 据调查,较受用人单位和社会认可青睐的大学生包括以下几点:思想素质较高;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吃苦精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外语水平高、懂计算机知识;动手能力强;懂专业、会管理、善交际。而大部分群众对当代大学生的看法是:有真才实干,有专长,高素质,充满活力。待人有礼貌,孝老爱幼。这些优良传统应该具备。大学生是祖国下一代的希望,大学生的发展意味着祖国明天的兴盛。当代大学生活泼向上,青春充满激情,乐观自信,有理想有抱负的精神风貌必须发扬广大。

? 为了能够在不远将来的职场生涯中运筹帷幄,我们大学生还应该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 1、自我决策能力 ? 自我决策能力是一个人能否独立思考,果断处事和独立完成某项工作能力。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面临求职择业,别人的意见和忠告各种各样,最终要靠自己决定,这就是对自我决策能力的一次检验。在未来的工作中,每一件事情、每一个问题以及它们的变化进展都不可能像在学校那样有老师给你作指导,而必须靠自己迅速作出决定,及时予以处理。因此,具有良好的自我决策能力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重要的。

? 2、适应社会能力 ? 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现实生活常常不尽如人意,五彩纷呈的现实生活使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眼花缭乱,很不适应。大学毕业生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消极现象常常产生不安、不满的情绪,而常常以改造社会为己任的大学生却忽视了适应社会这个前提。人类文明总是在继承与创新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适应社会,正是为了担当社会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使命。适者生存,生存正是为了发展。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是主动的、积极的适应,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对困难的退缩,更不是对消极现象的认同,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向社会后才能尽可能地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 3、实践操作能力 ? 实践操作能力是人们知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藉,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其作用的发挥。比如,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丰富的知识还是不够的,还要有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应注意克服只注理论学习,而轻视实践操作的倾向。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在实践操作上有过硬的本领,一定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仍以教师这个职业为例,许多用人学校在挑选毕业生时,往往注重的是毕业生的试讲能力和试讲效果,而不只是他们的专业考试成绩。

? 4、表达能力 ? 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感情的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一个人想让别人了解你,重视你,更好地发挥你自

己的才能,前提就是要有表现自己的能力。要准确表现自己,就离不开出色的表达能力。不仅在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后,会立即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而且,在求职择业的时候就会有深切的感受。比如撰写求职信、自荐信、个人材料,回答招聘人员提问,接受用人单位的面试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较强的表达能力。

? 5、社交能力 ? 社交能力实际上就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社会上的人际关系远不如学校中的同学、师生关系那么简单。大学生步入社会后,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能否正确、有效地处理、协调好工作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不仅影响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状况。而影响着他的工作效能、心理健康、生活的愉快和事业的成就。因此,大学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非常重要。

? 6、组织管理能力 ? 虽然不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会从事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从业者都会不同程度地需要组织管理才能。现代社会职业表明,不仅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组织管理才能,其它专业人员也应当具备。随着时代的发展,纯书生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近年来,许多用人单位在挑选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在同等条件下,往往会优先考虑那些曾担任过学生干部,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正反映了时代的客观要求。

? 以上主要是从普遍性这个角度来谈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的技能,此外,大学毕业生如能撑握一技之长,诸如文艺、球类、驾驶等等就更能增加顺利就业的砝码。

? 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就是这方面人才的后备军,我们有能力、有责任、有信心把祖国的明天建设的更美好!

? 九、调查总结与建议:

? 虽然时下大学生越来越普遍,大学生的地位也不如昔日高级。但这也是社会发达的一种表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发展的必然。说明了国家的教育越来越普及,全民素质不断提高。再者,与中国十三亿人口的相比下,时下大学生的数量也是偏少的。因此,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也是无可厚非。因为我们是建设祖国的生力军,是早晨八九点中的太阳,世界属于我们,未来也掌握在我们手中。了解当代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是必须要做的,这会让我们懂得社

会最新的发展动态,时刻做好准备。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更加清楚了自己社会地位,身为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我们在校大学生一定会珍惜大学阶段的学习机会,把握年轻的大好时光,让今天的大学校园更美好,更灿烂;我们紧握时代的脉搏,紧跟社会的步伐,让明天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扬眉吐气。

?【当今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可下载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辑修改。

第三篇: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调查报告

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调查报告

姓名:郭双全

(珠海广播电视大学 级 专业)

前言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才供求的多元化,使得各级高校都进入了大势扩招期,从而圆了80后每年浩浩荡荡的学子梦,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变化性导致高校所开设专业与社会的供求不完全匹配和教育质量的下滑性,进而引来了当今大学生就业压力,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09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2010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

调查的目的:

1.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从大学生自身方面来讲又占这些原因中的多少呢?这是我们本次研究最基本的目的。

2.了解大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足后,提出改进方案,使我们自身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求职之路增加砝码。

3.如今大学生就业形势已不单影响大学生自己,这一问题已慢慢演变成一个社会问题,所以这个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

4、大学生就业难自然会有其自身问题的影响,我们从这些问题中也可以反映当今教育体系中不合理的部分,改革教育体系,使学生能更好的受教育,适应社会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调查的意义:

1.我们的调查对于大学生特别是即将踏上求职之路的大学生还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使他们在走出校园的那一刻起迅速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臵。

2.对于社会来讲,这一问题是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急需一个解决方案的提出,而我们的调研正是针对这一问题从大学生自身出发提出的一个解决办法,毕竟社会不会因为大学生的连年增加就降低对于人才需要的标准和要求,那么只有从大学生自身方面找原因了。我们相信没有人会认为中国已经发展到了不再需要人才的程度,大学生只要知道了怎样提高和完善自己还是有就业机会的而我们的调研也正是为了这一问题而寻找答案,伴随着问题的解决社会的发展自然也会更健康、有序和稳定。

3.最后是教育意义:大学生是教育出来的,大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教育自然逃不了干系。我们的调研就具体提出了对教育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革意见及建设加强教育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联系。教育关起门来搞是没有前途也是没有意义的只有适应社会的教育才是学生们真正需要的教育。调查的价值:

1.使大学生能更好的给自己定位,使大学生活过得有意义。毕业后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社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2.社会更好的发展,学习与工作结合,促进社会的发展。3.使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教育为社会做贡献。调查的方法:问卷调查,访谈调查 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在我们调查的大学生中,有一半来自乡村和城镇,另一般半来自城市,35.17%的学生是干部,调查显示,绝大部分(92.86%)的人没有仔细而有条理地规划过自己的就业目标。国营企业是他们的首选目标,只有不到0.1%的学生愿意在毕业之后选择自主创业。在我们调查的大学生中,普遍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应变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但竞争能力和团队精神稍显缺乏。针对就业难这一现实他们仍希望工作能一步到位,不太愿意接受“先就业,后择业”这一新观念,大多数人(62.29%)的人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方面的信息不是很了解。在自身事实方面,大多数人表示,他们参加过关于就业方面的相关培训,但只有少数人能够全部拿下这些证书。例如:只有39.97%的人通过了最近一次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67.13%的人认为自己在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不够扎实。85.2%的人承认自己不能经常去自习。通过访谈调查,我们也了解到大学生的自身的素质和形象以及表达能力在就业时也是非常重要的。从以上所收集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自身因素在很到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率。结论与讨论:

根据上述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将影响大学生就业率的自身因素分为四种:

(一)知识方面:

在校期间,虽然绝大多数人参加过或有打算参加与考证有关的培训和考试,但通过率较低(仅以最近一次全国计算机考试为例,天津师范大学参加考试的通过率仅有39.97%),还有一些含金量更高的考试(如英语专业八级)通过率就更低,进而影响了大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力。

67.1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不够扎实,这直接影响他们在求职过程中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的程度;加之,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导致就业率下降。

85.21%的大学生承认自己不能坚持经常去自习,自主学习能力下降。只有在临近考试时自习出勤率才有所上升,这直接导致大学生学习风气不浓,学习态度不端正,影响学习质量,导致硬件就业竞争力不高,就业率下降。

新形势下的人才标准一改过去单靠文凭或职称来认定人才的普遍做法,提出了把品德、知识、能力与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调查表明,用人单位最看重大学生的素质中前5个指标分别是:专业知识与技艺;敬业精神;学习意愿高、可塑性强;沟通协调能力;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

由此可见,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毕业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所谓合理,是指毕业生所拥有的各类知识的比例要恰当,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要兼顾并重。建立起既博又专,文理兼修的复合型知识结构,才能适应社会灵活多变的需要。仅仅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生更要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如交际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学能力、运用外语和电脑等现代技术的能力等,只有具备全面的综合能力,才能把所学知识很好地在实践中应用,并在实践中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事实也一再证明,就业过程中,拥有各种证书,综合能力强的学生总是倍受青睐。部分毕业生出于多种原因自身素质难以符合工作的要求,难怪相当多的用人单位以应届毕业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较差,缺乏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在为人处事方面还存在种种缺陷为由,不要应届毕业生。

(二)能力方面: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不具备的能力有竞争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这些正是当今社会求职者必须具备的能力,缺乏这些能力就会失去很多就业

大学生应该多参加集体活动,住集体宿舍。这样有利于锻炼他们的交际能力,学习如何相处与人友善。多读书,这样可以增广见闻,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专业水平,拓展思维可能的话参加实践活动(例如打工)。现代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理能力、独立能力差,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增强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办事能力,积累经验对以后参加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三)就业观念:

大学期间就业目标不明确,绝大多数人没有明确规划过就业目标。大学生选择就业的公司类型比较单一,64.29%都选择国营企业,极少人选择自主创业,视野比较狭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率;

大学生往往愿意选择职业声望较高的职业,重视其职业地位上获得的评价和社会认可,缺乏职业平等和吃苦耐劳的意识和精神,就业心态不够平和,从而导致就业率下降。大多数人期望工作能够一步到位,不能很好接受先就业,后择业这一全新观念。择业观是大学毕业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就业上的反映,它直接影响和决定择业行为的产生和结果。

一是在价值主体上个人取向增强。受市场经济的某些负面影响,当代大学生在就业追求上社会价值观淡化,他们更多地看重职业的个人价值,很少考虑职业的社会价值;更多地考虑自身的利益,而很少考虑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结合。二是在价值目标上注重经济价值,功利主义较突出。毕业生在择业时,把经济收入因素放在重要的位臵,而对未来专业知识的发挥却看得较轻。三是在地域及单位的选择上,就业观较陈旧。比如奉行“稳定高于一切”,看中的是单位姓“公”还是姓“私”,或单位的医疗、养老保障制度;普遍向往经济发达地区,追求安逸舒适的工作环境,不愿去老少边穷地区、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这加剧了艰苦贫困地区人才缺乏的状况。事实上,与前些年相比,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大环境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的人才已经相对饱和,而广袤的西部地区和基层却急需大量人才。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各种优惠政策的出台,民营经济、个体经济大发展的有利条件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到最需要的地方成就一番事业。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新的积极的就业观念,即无论到哪里工作,只要能适应,只要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只要有利于自己成长,在哪里工作都一样。对年轻人来说,人生的路还很漫长,一次就业,并不是定终身。

(四)其他:

大多数人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方面的指导不太了解,没有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就业方面的资源;

学校应该少点理论多点时间改变教育放行和方针,现代学生在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后,自己在书本上所学的东西和现代社会形势接不上轨,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社会中的各个企事业单位都需要既有理论又有时间能的人才,但往往录取的人不能很快适应情况,缺少基本的应对能力和良好的实践技巧,因此,还要从新培训,既浪费时间精力,又浪费人力物力。总结:

据介绍,在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35岁以下的青年人比例为70%。20世纪

80年代出生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以每年300万至400万的规模进入就业市场。根

据各级学校招生人数的统计预测,2008年以后,高中以上学历的劳动力开始成为劳

动力市场的主体。到2011年,大学层次毕业生数量将达到峰值,约758万人,未来

相当长的时间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

第四篇:关于当今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当今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的调查

逛在拥挤的招聘市场中,四处瞻顾,不禁为大学生的未来就业捏了一把汗。全球的经济风暴更是掀起了广大学子心中一波一波的浪涛,经济的低谷让我们看到了现实处处是深渊,我们必须小心翼翼的择地栖息。唯有踏踏实实的站在安稳的大地上,我们才能安心的生存着。仿佛稍不谨慎便会掉进深渊,遍体鳞伤。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中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因此,本人对大学生就业方面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搜集资料,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根据收集到的资料,比较了文科类、理科类、工科类、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其情况如下:

1.师范类大学生对就业形势表现出了最大的担忧

调查结果表明:理科类和工科类的大学生对06年就业形势的看法比文科类和师范类大学生更自信、积极,而师范类大学生对就业形势表现出了最大的担忧。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不同专业大学生对今年就业形势的看法:

理科文科工科师范类

自信可找到合适工作21.08%15.13%17.59%11.43% 通过努力可找到工作43.23%46.50%46.33%28.57% 对找到合适的工作信心不足25.38%31.37%25.17%38.57% 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10.32%7.01%10.91%21.43%

2.师范类的大学生对薪酬期望最低

文科及理科的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最多的集中在2001-3000元之间,而文科及师范类的大学生则对自己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最多的集中在1001-2000元之间,师范类的大学生更明显,有55.71%的大学生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在1000-2000元之间。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不同专业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选择比较(元/月):

理科文科工科师范类

500-1000元3.66%5.57%1.56%15.71%

1001-2000元30.97%34.08%28.29%55.71%

2001-3000元36.99%29.14%33.41%18.57%

3001-4000元17.85%19.27%21.60%8.57%

4001-5000元5.59%6.69%7.57%1.43%

5001元以上4.95%5.25%7.57%0.00%

3.大学生区域样本就业分析(北京 广州)

本次调查采集了北京、广州两城市(典型代表南北两方)的大学生数据作样本统计分析,经过数据分析,发现两地大学生在就业看法,就业态度、就业单位等方面有所不同。

(1)北京大学生比广州大学生就业时更自信

从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北京大学生在对待今年就业形势看法上比广州的大学生更自信。北京大学生选择“自信可找到合适工作”的比例明显高于广州大学生的选择比例。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北京、广州两地大学生对今年就业形势看法选择:

北京广州

自信可找到合适的工作23.44%16.67%

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40.11%46.97%

对找到合适的工作信心不足 28.02%29.92%

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8.42%6.44%

(2)广州大学生比北京大学生更青睐选择外资企业

从数据统计来看,广州大学生比北京大学生毕业时更青睐选择外资企业,北京大学生比广州大学生毕业时更青睐选择国企。这可能和被北京广州本地的企业性质比例有关系。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北京、广州两地大学生期望选择就业单位的性质比较:

北京广州

民营企业2.93%7.58%

国营企业27.29%14.39%

外资企业36.26%43.94%

私营企业6.23%1.52%

合资企业6.59%9.09%

政府机关16.30%18.56%

自主创业4.40%4.92%

(3)大学生就业以本地区为主,跨地区就业还没有形成主流,人才流动缓慢 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的差异,是两地大学生所能表现出来的最主要差异,从统计结果看,统计数据支持这样的结论:大学生就业还是以本地区就业为主,跨地区就业还没有形成主流,人才的流动比较缓慢。大学生更青睐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两城市的大学生中,只有很少的大学生选择去中部或西部就业,长此以往会形成区域性人才浪费及区域性人才紧缺并存的现象。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北京、广州两地大学生毕业后期望选择就业区域的比较:

北京广州

北京56.04%0.76%

上海11.72%5.68%

广东4.21%74.24%

其他沿海发达地区8.42%9.85%

中部地区4.21%0.76%

西部地区2.93%0.00%

暂没有考虑12.45%8.71% 4.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及需求分析

(1)大多数企业每年都招聘大学毕业生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企业都把招聘大学生作为充实自己企业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每年都招聘:71.17%偶尔一两年不招聘:12.52%

偶尔一两年招聘:15.71%从来不招聘:0.60%

(2)对招聘的大学生评级整体趋于保守,满意度一般

调查显示,企业对已经招聘的大学生的评级整体趋于保守,满意度一般。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满意:11.93%一般满意:47.91%一般:29.62%

不太满意:9.54%不满意:0.99%

(3)多数企业招聘的大学毕业生在50人以下

多数企业招聘的大学毕业生在50人以下,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301人以上:3.58%201-300人:2.58%101-200人:4.77%

51-100人:12.52%11-50人:40.76%10人以下:35.79%

(4)今年企业招聘大学生人数有放大的趋势,但是增幅并不明显

整体上看,今年企业招聘大学生人数有放大的趋势,但是增幅并不明显。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不确定:11.13%基本不变:25.45%

有所减少:28.03%有所增加:35.39%

接下来就对今年整体的情况再做个统计:

1.毕业生对今年就业形势的看法:今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表现不乐观。调查显示今届毕业生对就业形势表现不乐观,对找到合适的工作缺乏足够的信心,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8.09%

就业困难很大对找到适合的工作信心不足:28.87%

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42.96%

自信可找到合适工作:20.08%2.“先就业、后择业”观念日趋流行就业态度的变化,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市场上人才供给的情况。在当前,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先就业再择业”的态度成了多数毕业生的首选,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先就业再择业:44.21%先择业再就业:13.95%

信心十足、应对自如:13.39%车到山前必有路:13.11%

期望就业形式好转:6.835茫然失措:4.04%

焦急:3.35%其他:1.12%

3.外企是毕业生最青睐的就业单位调查显示:外企仍然是毕业生心目中最青睐的就业单位,而作为容纳毕业生就业的很重要的民企、私企但来说,受到毕业生的相当冷落,自主创业最受毕业生冷落,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毕业生就业的供需性矛盾冲突。外企并不是容纳大学毕业生的最主要力量,但却是最多毕业生毕业时的首选;政府机关也成为许多毕业生毕业的首先,结果是近几年越来越火的“公务员热”也就成了一个必然的现象。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外资企业:29.85%国营企业:25.80%政府机关:15.20%

合资企业:10.32%民营企业:8.23%私营企业:6.42%

自主创业:4.18%4.毕业生的薪酬期望绝大部分在3000以下(元/月)调查显示,毕业生对自己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主要还是集中在1000-2000元及2000-3000元之间,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

5001元以上:3.49%4001-5000元:3.91%

3001-4000元:11.30%2001-3000元:37.52%

1001-2000元:40.45%500-1000元:3.35%5.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是毕业生就业时的首选毕业生选择就业地点仍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及其他沿海发达地区,这些地区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选择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比例则非常小,人才的地区供需矛盾十分严重。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北京:24.69%广东:21.67%其他沿海发达地区:16.46%

上海:10.74%中部地区:9.62%西部地区:7.39%

暂没有考虑:9.34%

6.今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在今届毕业生眼中,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61.23%),其远远领先于其他条件;其次是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社会经历”(26.93%);而“学校名气”(21.62%)排在第三位。一下依次为:潜力(17.17%)、专业技能(17.57%)、学历(11.16%)、品德(10.32%)、专业成绩(9.34%)、性别(6.83%)、生源(1.39%)。最后得出的结论:a.今届毕业生对就业信心不足,对就业形势表示不乐观,在校大学生就业信心相对更不足,表示就业形势堪忧的比例相对增加很多。大学生就业在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结构性矛盾突出,在期望薪酬上仍高于企业对其预期。b.“先就业后择业” 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流观念,由此可能引发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成为“为别人做嫁衣”,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时可能更趋于保守。c.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缺乏长期、有效的沟通。大学生对招聘单位的选人标准、用人单位招聘岗位的岗位知识等方面与企业本身有巨大差异。来自不同区域、不同籍贯性质、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就业选择方面也不尽相同。d.大学生更注重知识和能力的提高,“道德”沦为大学生遗忘的角落,而对用人单位来说,“德才兼备”始终是其招聘人才的重要标准。这些方面,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严重分歧。经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是简单的由一个方面或两个方面造成,从调查中至少可以看出社会、用人单位、高校、政府及大学生本身等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一个影响。a.大学扩招:合理利用这柄双刃剑高校大学生的急剧扩招直接造成了毕业生数量的急剧扩大,而原来容纳大学生就业的主体单位并不能如高校一样急剧扩大工作岗位,二者的增长不成比例。如何协调好二者间的关系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而从调查的结果看,这似乎是一个表面现象,深层的原因在于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引导还没有到位。b.解决结构性就业难问题是关键企业人士更多的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在于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而从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趋同现象,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能够实现这种愿望的大学生的比例其实是很小的,那么多的大学生都在争夺很少的职位而忽略的其他的职位,这可能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而受教育成本的急剧增长,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背后的真正原因之一。正如同企业对大学生建议一样,既然不能改变既定现实,只能首先调整自己就业心态,在选择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过度集中于一点,最好适当的扩大自己的就业选择。c.就业观念的转变应该慎重品德不应该受冷落对比大学生和企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认识,可以看出,大学生如果一味的为“先就业后择业”而“先就业后择业”的话,并不一定是非常合适的就业观念,这方面在用人单位那里已经有所反应。而该确立怎样的就业观念,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大学生就业时对品德的冷落,更是章显出在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大转变,而这种转变值得人们深思,应该引起相当关注。d.建立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更流畅、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调查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大学生对用人单位不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要求不能畅通、有效的让大学生了解,这其中缺乏沟通。似乎看到这样的现象:高校在培养大学生上自有一套体系,而这套体系与招聘大学生的单位联系很少。高校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去培养大学生,而事实上对该怎么培养大学生以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就业缺乏了解。而建立一种基于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之所在。

另外,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中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那么大学生就业究竟面临怎样的难题呢?据了解,多数人无法一次应聘成功:2.7%的人应聘次数在5次以内;2成的人应聘次数在6—10次。而且人们在求职的过程中花费很大:2/3以上的人不足500元;将近2成的人花费在500—999元之间。在求职成功后,据不完全统计:10.8%的人很满意;52%的人比较满意;不满意者仅占3.2%。另外,求职时间长也是一个因素:20%的人在1个月之内就找到了工作;24.8%的人在1—2个月之内找到了工作;22.9%的人在2—3个月之内找到了工作,人均费时3.13个月,有的甚至成为“校飘族”。

就拿计算机行业来说吧。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

1.供与求平行上升,供求矛盾并不突出。

2.量与质逆向而驰,量稳质降十分明显。

3.冷与热分布不均,冷热两极反差强烈。

一是不同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不平衡,名牌大学、工科院系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表现为热,而一般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表现为冷。

二是用人单位热,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表现冷。从社会总体需求来看,社会及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大,很多单位急需计算机专业人才,有的单位是高薪引进,有的单位则是降格以求。而现在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还不能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认为学计算机专业是高投入,在找工作时应该得到高的回报,习惯于和以前的师兄师姐们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攀比,导致期望值与用人单位所能提供的报酬相距甚远。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对一般用人单位表现出极为冷淡,有的甚至“宁愿失业,也不要找一个自己不满意的工作”。

三是学校热,用人单位冷。当前,各高校十分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主动跑市场、跑职场,为学生找就业的门路。但由于高校师资队伍老化、知识陈旧、教学方法呆板,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用人单位很难找到令自己满意的毕业生,对毕业生表现为冷。

四是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在就业时热,而能力差的同学在就业时受到用人单位的冷遇。在机关、事业单位,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是在掌握一定计算机技术的前提下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企业更看重的是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因此,专业素养高、综合能力强、动手能力突出的学生在就业时非常抢手,而素质一般的学生在就业时就显得十分困难。

总儿言之,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的症结何在,经过一个假期的调查和了解,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专业面太窄;缺乏社会关系;信息不足;性别歧视。

据了解,在填写了试用期月均净收入的学生中,不含社会保险的男生月均净收入为1915元,女生为1820元;转正后月均净收入男生为2706元,女生为2441元。进一步分析发现,校际差异大于性别差异,名校女生的收入最高,试用期与转正后月均净收入分别为3291元与3975元;而同校男生为3012元与3670元。如果我们将名校女生中一名到国外就业、月收入高达15000元去掉后,女生月均净收入跌至2974元和3660元,低于同校男生,但仍明显高于其他9所高校的男生与女生。

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应大力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 给大学生更多实践机会;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规范就业市场,制止凭关系、走后门等不公平现象。

作为一名大学生,“坚决拼一个美好的未来”是他们的目标。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毕业后勇敢面向社会,理性分析,理性选择,去寻找适合发挥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强,回报社会,这才是进取的人生态度。

第五篇:当今大学生就业观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高校的连年扩招,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也愈来愈多,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普遍关心和有待解决的问题。XX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毕业生的第一年,毕业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44.6%;XX年毕业生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XX年毕业生达到了338万人;而XX年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五百多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因此大学生就业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大学生就业作为大学生人生一个重要的关口,初次就业和第一份工作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成才和成长,因此,选择工作务必要慎重。

作为一名即将走入毕业的大学生,我认识到这一严重的问题后,决定亲自进入这一市场进行调查。今年寒假我随高邮市高璐宝食品有限公司的有关人员去人才市场进行招聘,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让我感触很深,也让我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必定会对我明年的就业有所帮助。以下便是我总结出来的对目前大学生就业观的分析。

首先,大学生在择业时会考虑报酬问题。虽然薪水不是大学生选择企业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薪水无疑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非2500元或3000元不干”,这曾经是媒体广泛报道的大学生找工作时定下的月薪数。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一年比一年大,大学生就业的工资底线也越来越低,随着大学毕业生薪水的下降,很多用人单位在薪金制度上也有了很大转变:不再以人定薪,而是以岗定薪,更强调员工为用人单位带来的实际利润。职场中的机会永远不是遇到的,而是争取到的。同时很多大学生认为他所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只是作为他今后发展的一个过度口,积存经验。除了薪酬是学生考虑的重要因素之外,工作环境、企业声誉与企业文化、工作富有挑战性、工作的稳定性、户口和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等因素也是学生们重点考虑的因素。

大学生对于选择工作时因素的看重,与他们认为的工作意义是直接相关的。在大学生看来,最重要的工作意义是自我实现,其次是生存的必须条件以及个人兴趣所在。而“学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没有得到太多体现。有很多大学生对“专业对口”的看法是,找工作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还有小部分的人认为”专业并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适就行“,也就是说有大半的人并不强求专业要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学了4年的专业知识。而认为”应该专业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的人只有少数。经常在那里听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说,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混口饭吃,先养活自己。

然而,有很多企业在人才招聘上,也遇到了不少难题。很多企业认为目前有很多大学生就业眼高手低,或者嫌工资低。很多学生着重选择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而相对一些中小型企业情况不是很好,他们认为某些大学生只是抱着学经验的态度,把小公司作为自己进军大公司的跳板,发展不长,对他们公司的长久发展不利。这也是个非常现实的观点,抱有这种思想的人应当慎重的考虑。

此外,大部分人都热衷于名牌企业或者外企,认为比较有面子。其实我认为很多中国本土的中小企业也很有发展潜力,不一定要局限于所谓的外企,给别的国家的人打工,这样才更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

以上是我总结出的几点经验,相信对我明年的求职应聘会有很大的帮助!

下载当今地方院校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今地方院校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今大学生就业观调查报告

    云南师范大学暑期调查报告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班级:08级A班姓名:贺水仙学号:084110212当今大学生就业观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高校的连年扩招,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也愈来愈多,大学生就业......

    当今大学生就业趋向[推荐阅读]

    当今大学生就业趋向 大学生最希望从事什么职业? 不同单位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别,而同一个单位内部职位也是千差万别的。就像计划经济时代工厂里“坐办公室”与“进车间”一样,这......

    大学生如何面对当今就业形势

    大学生如何面对当今就业形势 [1]、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从加强自身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锻炼出发,确定自身的就业目标,以及如何调整就业心......

    浅谈当今大学生就业现状及策略

    安徽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函授 毕 业 论 文 题 目我国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成因及建议 系 别继续教育学院 年级专业2015级人力资源管理 学 号CHB141525033 姓 名宫敏 指导教师贺......

    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定稿]

    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

    分析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

    分析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 【摘要】大学生是具有较高素质和文化的社会群体,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宝贵资源。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

    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连年扩招,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以下本文对当今大学......

    地方财经类本科院校大学生的就业SWOT分析

    地方财经类本科院校大学生的就业SWOT分析[日期:2011-08-31] 来源:http://作者:现代商业 分享到: 黄丽英广东金融学院摘要: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 是一种进行战略选择的有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