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方财经类本科院校大学生的就业SWOT分析
地方财经类本科院校大学生的就业SWOT分析
[日期:2011-08-31] 来源:http://作者:现代
商业 分享到: 黄丽英广东金融学院
摘要: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是一种进行战略选择的有效工具。本文对二本财经类高校大学生就业进行SWOT 分析,探讨地方财经类院校的发展状况与毕业生就业的内在联系,为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相应的分析方式,并据此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地方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就业SWOT分析职业生涯规划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是一种进行战略选择的有效工具。所谓S W O T 分析,就是在分析组织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的基础上,总结出组织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因素(Strengths)、劣势因素(Weaknesses)、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和威胁因素(Threats),并对此做出直观的战略启示。
到目前为止,全国财经类大学共45所,其中国家211重点院校和省部级重点院校有13所,其余32所为二本类高校。因此,对二本财经类高校大学生就业进行SWOT分析,不仅对探讨地方财经类院校的发展状况与毕业生就业的内在联系,如何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促进更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可以为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相应的思维、分析方式,丰富就业理论。
一、经济、管理等商业应用类学科专业的大学生的就业SWOT分析
(一)优势(trengths)和机遇(opportunities)
1. 学科优势。财经类院校主要以经济、管理为其支柱学科。在这些领域,财经类院校学科建设成熟,教学硬件设施齐备,师资力量雄厚,研究成果颇丰,这些都为学生的招生和培养提供了高层次的理论和实践的平台。
2.就业行动的先发优势。地方财经类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能根据市场实际需要,逐步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路线发展。区别于“学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具备“知识结构合理、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技能型”特点,在相关行业享誉盛名,成为行业招收人才的首选。地方财经院校课程设计体系一般都包含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块,而且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理论教学课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在逐步下降,实践教学课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在逐步上升。
3.校友人脉优势。地方财经院校都是由大专院校成长或合并而来的,虽然作为本科院校的历史并不长,但大部分学校的整体历史是非常悠久的,在地方拥有较好的口碑,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他们的各届毕业生已经在相关的经济、金融、管理等行业占有较大的优势,甚至早期的毕业生已经成长为行业的精英和领导阶层。这就为学校的宣传以及与行业的沟通、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这些地方高校也非常注重校友资源的维护,都设有专门的校友联络机构,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友联谊活动。
4.就业观念的比较优势。重点院校与地方院校大学生在就业观念上存在较大差别。名校学生基于自己就读学校的牌子,基于自己的心理优势和面子问题,许多人甚至多少还有些傲气乃至霸气,期望值高,缺乏“下嫁”的心态。与之相比,地方高校毕业生对就业难的认识却显得更加深刻、更切合社会实际。他们更多地考虑生存问题,在此基础上再求发展,这种差别主要体现在对地区选择、工资要求、行业选择、工种选择和跳槽选择等方面,因此,面向基层就业的地方财
1.地方财经本科院校就业竞争的尴尬处境。受人才高消费思想的影响,用人单位更看重学生的学历和学校的名气,所招聘地方本科财经院校大学生的岗位一般是中低职位,缺乏高端职位。同时,随着形势的发展,地方本科院校与独立学院、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逐渐接近,毕业生在就业时不具有更多的优势。这使得不少大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大大挫伤了学子们的学习和就业积极性,对自己就业信心不足。
2.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待端正,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不少学生报财经专业,是为了毕业后到工作稳定、条件优越、待遇优厚的单位工作,缺乏眼睛向下、肯于吃苦的思想。还有不少学生抱着这样的观念:“我读这个专业,找工作不难,但找个好职位却非常难,哪里PK得过重点院校的学生,还是先混过去,有个工作就行!”,在大学四年中得过且过。“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生的这种心态使自己的专业优势竞争力不断减退,最终面临被其他专业、其他院校的大学生击败的危险。
3.财经专业成为“热门”专业,各级院校纷纷开办相关专业,就业竞争激烈。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点分别分布在综合性大学、财经院校、理工类院校、农医类院校等学校共2800多个,在校学生目前已接近500万,占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的近25%,人才培养规模仅次于工科类,排在第二位。
4.行业饱和度高,就业形势严峻。这些年来一批又一批各种形式培养出来的财经类人才充实到经济建设的各个岗位,满足了许多用人单位的需求;特别是近年来企业减员增效,机关精简分流,更使得不少单位的用人“胃口”大减。
二、非经济、管理类等学科专业的大学生的就业SWOT分析
地方财经类本科院校要向综合性大学发展,除了拓展了经管类学科领域,近年来还不断向非财经类学科发展,开设了不少各个学科领域的专业。这些专业的毕业生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面是这些专业毕业生的就业SWOT分析,与上面相似的地方不再赘述。
(一)劣势(weaknesses)和威胁(threats)
1.学科劣势。地方财经院校的非经济、管理类学科建设起步晚,专业设置新,难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在专业学科上步重点高校后尘,在师资上也没有重点高校的雄厚师资。
2.生源劣势。地方财经院校的非支柱学科专业由于报考人数较少,而支柱专业又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报考了支柱专业但高考成绩又达不到专业录取分数线的学生就会被调剂到其他专业。据不完全统计,调剂生在这些专业中会占到40%-50%,甚至某些专业会达到80%。很多调剂生由于心理上无法接受这种现实,会产生自卑心理,影响了学习的自主性。
(二)优势(trengths)和机遇(opportunities)
依托学校优势学科资源,打造复合型人才。从市场的需求来看,复合型人才未来市场前景大。地方财经高校注重整合校内资源,完善了双学位、双专业制度以及考证、实习等相关措施,注重培养复合型的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地方财经
高校非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有接近50%-60%的学生参与了双学位学习或修了双专业。在接近毕业时,95%的学生具有从业资格证,60%的学生具有两项从业资格证,25%的学生具有三个以上的从业资格证。
三、地方财经类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建议
“你今天站在哪里并不重要,但是你下一步迈向哪却很重要,成功的人生是需要正确的规划的。”职业生涯规划中一个关键的步骤是“综合评估”,通过SWOT分析,将其中的优势、劣势和机遇、挑战进行组合,我们提出以下相应的策略,希望对地方财经类本科院校的大学生有所帮助。
(一)SO(优势-机遇)策略:调整学科专业,打造学校品牌,加强校企合作,开发校友资源,拓宽就业新渠道。
对地方财经院校而言,一要调整学科专业,打造学校品牌,避免因专业同质化带来的威胁。二要开创校企合作,拓宽就业新渠道。三要开发校友资源,从经验丰富的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组成志愿者中选派一人作为创业指导教师,对大学生创业进行具体指导。四是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积极主动联系用人单位,让更多的用人单位了解学校毕业生的相关情况,为毕业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二)ST(优势-挑战)策略:利用学院特色优势,打造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专业强、基础厚、理论强、技能精是每个用人单位的择人标准,这就必然要求大学生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与素质的全面提高,积极参加校内和校外的实践活动,锻炼自身能力,按照社会的需要塑造自己,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打造自己“卖”得出去的品牌和能力,从而缩短个人能力与就业市场之间的差距,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
(三)WO(劣势-机遇)策略:转变就业观念,学会适应不同的工作。
大学生要正确自我定位,了解自己的性格、气质以及能力、兴趣等情况,确定大致的选择方向和范围,制定一个相对明确的求职方向和目标。在思想上树立“职业不分贵贱,劳动光荣”的价值观,敢于挑战、乐于吃苦,不要一味的考虑工作收入的多少、工作条件、地点等因素,更应该考虑该职业对自身发展的影响,在基层中锻炼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
(四)WT(劣势-挑战)策略:他山之石,可攻玉,奋发图强,力争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他山之石,可攻玉” 一词源于《诗·小雅·鹤鸣》:玉,是温润的物品,如果用两块玉石来互相琢磨,肯定磨不成美玉。必须得用粗糙的砺石,这样才能磨出美玉。所以,恶劣的环境可以激发人的潜能。大学生要正确认清自己所处的形势,善于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利用SWOT 分析,地方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可以正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提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冷静面对社会大环境的变革,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压力,寻求自己决策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HOUBEN G, LEN IE K, VANHOOF K.A Knowledge Based SWOT-analysis System as an Instrument forStrategic Planning in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2p rises [ J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1999, 26(2)
[2] 胡解旺.大学生就业报告[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3] 陈安民.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的SWOT分析与对策[J]琼州学院学报,2009,16(3)
[4] 麦可思研究院.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本文连接地址,转载请注明出处。现代商业 http://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的swot分析
大学生就业swot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的优势(strength)
(1)知识积累是大学毕业生的最大优势,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知识面较宽且全面,又有较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社会知识。(2)、大学生年纪轻,思维活跃,富有激情和创造力,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充满信心的心理状态,有激情有抱负,敢想敢做,有助于大学生在求职时给用人单位留下较好的印象。(3)、大学生他们在面对工作挑战和挫折时,表现出的不畏困难,不言放弃,敢于面对竞争、敢于追求成功的愿望(4)、大学生思维活跃,思想新潮,富于创造性,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自学能力强,能给企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5)、21世纪是信息时代,更是网络的天下,今天的大学生运用IT技术能力强,能够在互联网络上搜寻到许多信息。并且,他们对信息的应用能力较强。(6)、大学毕业生一般思想道德素质较高,自我学习和提高意识强,可以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可使企业整体竞争力增强。(7)、大学生一般没有家庭负担和压力,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甚至,在工作上还可以得到家人和亲友的支持。
二、大学生就业的劣势(Weaknesses)(1)、大学生在校学的知识有很多是过时的,且偏重理论方面,实践能力差,动手能力不强。许多学生自律意识差,大学几年,只混了个文凭而已,自身没能力。这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并且大学里学生的成绩存在一定的虚假性,所以很难有一个标准去让就业单位来选择适合他们的学生,这使得就业单位对学生的选择很消极,这个可能会导致对一些真正有能力的学生的不公平(2)、,知识的更新换代的速度是很快的,而我们的教育模式比较僵化。在校的考核标准使得学生一味的追求分数,每天只是闷头的学一些考试的内容,对真正需要的则没有触及,这这使得他们的价值已经偏离了真正正确的路径。这样的教育体系使得培育出的人才不符合社会的需求,大多不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最终导致了难以达成用人单位的标准,所以造成了目前就业严峻的形势。
(3)不科学的择业观。缺乏对现实社会的理解,对工作寄予很高的期望,给自己定的目标不切实际。形成了大学生有业不就的怪现象。这就是我们所讲的眼高手低,现在的大学生自我膨胀意识很高,总以为自己能力很强,没有对自己有一个很好的定位,这使得他们总是高不成低不就,导致了一些岗位明明缺人但还总是有好多人喊着找不到工作,这也许就是经济学家们说的经济怪相。(4)、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实践经历,不能很快适应工作,适应性不强。心理承受力差,意志不坚定,容易朝三暮四。由于整天处于象牙塔里,对社会中的事情都还处于懵懂的状态,没有一定的能力去处理社会中的问题。遇到问题容易采取极端的手段,对社会中的一些潜规则我们可能难以接受,所以导致大学生在遇到这些问题是会不知所措。
(5)、现在,高等教育趋于普及化,高校大学生的不断扩招,物以稀为贵,然而当前大学生的扩招工作却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大学毕业生人数剧增,在数量提高的同时,大学生的素质并未一起提升,相反,本科高等教育已经渐渐成为“平民化教育”,而不是“精英人才教育”,诸多大学的“造假”“掺水”行为已经为大学生抹上了黑色的阴影。
(6)在全球化的趋势下,竞争不光来自国内,还来自“海归”和留学生。海外归来学子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冲击加剧。近几年来,留学生回国潮一浪高过一浪,直接挤压国内大学生就业空间,这些海外学子对世界经济运行规则,各国法律制度等比较了解,在国外多年的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和驾驭各国社会文化、政治制度差异的能力比较强,竞争力较强,是国内大学生就业强劲对手。
(7)、大学生独立人格没有完全形成,缺乏对社会和个人的责任感,大多数大学生都表现出很自我的特质,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并没有为他人着想的品质特点。在很多问题上都仅仅只考虑自己的想法,这使得很多的大学生在一起就很难搞好工作,这样不仅给就业单位带来了麻烦,同时也影响了大学生本身。
三、大学生就业的机遇(Opportunities)
(1)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经济复苏的浪潮下,对人才的需求定然增加。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很迅速,每个行业的竞争也都很激烈,如果要让本企业在同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地位,那么必须要有所创新,不论是在产品工艺还是在服务上都是很重要的,这个就需要创造力,所以企业就必须引入新血液来满足企业创新的需求。
(2)大学生和企业用人单位有了一定的自主权,如毕业生可以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自主择业。一些统分生获得一定的双向选择权,一部分品学兼优的毕业生可以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自主选择单位等。许多地方放开长线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政策,毕业后,实行自主择业。与此同时,用人单位也有了相当的自主择人权,择优用人,已成为一些用人单位的共识,政府部门对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的管理逐渐从具体的人头管理转变为宏观管理。以学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已经基本形成。以学校为主体的就业市场,由于学校与用人单位常年保持较密切的联系,供需双方专业较对口,学校的中介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等,这样就使得学校的就业市场签约率较高,市场的效益发挥较好高效、可靠、真实、规范,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机会。市场机制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愈来愈明显,毕业生就业工作已进人规范化。
(3)大学生就业有了更多的选择,在创业方面有了更大的空间。如今的市场经济发展非常的具有多样化,每个微小的市场经济中都有商机可以发掘,这给大学生提供了很大的自主创业可能性,让大学生可以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就加入到这个市场中,不用像以前一样必须走“企业”、“国企”那条路。
(4)政府的政策对大学生进行支持。如今政府在处理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上投入了很多,比如对毕业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就业基金补助或者低息贷款,这些在很大的程度上帮助了大学生就业。
四、大学生的就业威胁(Threats)
(1)目前就业竞争十分激烈,严峻的就业形势给毕业生就业带来很大的压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大和职业结构的不断变化,就业人数陡增,但由于企业的设备都比较先进所以对人力的要求就比较少,在求职人数多但所能提供的岗位却很少的情况下就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很大的威胁
(2)还有研究生向下挤占大学毕业生位置。一些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人才,这种重学历文凭的用人观,无疑抬高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门槛。
(3)就业单位过分看重工作经验。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这对那些没有机会去实践的大学生来说非常的不公平。(4)企业“返聘”机制 在大学生感叹找工作难的情况下,一些单位对老职工实行“返聘”的办法,这种用人机制给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现在很多单位都在实行这种“返聘”的用人机制。他们认为这种用人机制更能够快速给单位带来效益,刚毕业的大学生经验不足,难以尽快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大学生们对于这种机制感到不理解,认为企业应该给他们机会。劳动部门的有关人员说,目前,有很多单位采取了这种用人机制,给单位确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但是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是不利的,大学生可以在其他方面发挥自己的特长,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
(5)我国经济体发展中的某些弊端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难免有很多弊端。如行业垄断,如信息通信领域,只有移动、联通、电信等几家巨头,如果此类服务业可以放松市场准入,推动公平竞争,那么将有成千上万的工作岗位被提供。此外,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不发达,而且多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对高等院校的人才需求量较少。中小企业尤其是家族式私人企业的管理模式趋于私有制,任人唯亲,没有科学的管理理念,不愿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等。(6)大学生求职中存在各种歧视
首先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其次,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
根据上面对大学生就业环境的分析,我们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有了一个比较全面而客观的认识。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早作准备,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全方位地锻炼自己的能力,制定大学规划,明确职业方向。趋利避害,扬长避短,争取顺利就业。大学生就业的威胁主要是由于近些年高校扩招,出现了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的猛增造成竞争的加剧,另一方面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中存在大量廉价劳动力,以及众多拥有经验的劳动力都将成为大学生求职时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再加上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国家宏观调控存在触及不到的地方,市场秩序混乱,这对于刚走出校门还没有太多社会经验的大学生来说都是威胁其就业的隐患。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既有其有利之处,也存在不利的地方。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对自身的弱点在求职及工作中力避,并利用一定时间弥补自己的不足,丰富经验。同时对于外部因素,也需要来自社会的一定程度的关注及政府相关部门强有力的措施。
第三篇:大学生就业形势SWOT分析
大学生就业SWOT分析报告
大学生作为一个对整个社会又重大意义的特殊群体,是受过高等教育、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较高的优秀群体,是一个知识和智力都相对密集的群体。每一个大学生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的人才,因此,说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也不为过。然而,就是这样的优秀群体,在就业是竟是如此尴尬!那么,我们大学生是否应该反思一下,我们为什么竟至于如此尴尬之境地?作为一个社会群体,我们在就业上有什么优势和劣势?我们的就业面临着怎样的机遇和威胁?在此,我将运用SWOT分析方法,一一就这些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
(一)、大学生就业的优势(Strengths)
(1)、知识积累是大学毕业生的最大优势,同社会上其他人员相比,大学毕业生具有本科或研究生程度的文化水平,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知识面较宽且全面,又有较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社会知识,对事物较有领悟力,有些东西一点即通,所以能得到社会的欢迎。(2)、大学生年纪轻,精力旺盛,思维活跃,富有激情和创造力,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充满信心的心理状态,有激情有抱负,敢想敢做,有助于大学生在求职时给用人单位留下较好的印象,并且在就业以后也有助于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较大的成绩。(3)、大学生求职者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的肯定,是他们在面对工作挑战和挫折时,表现出的不畏困难,不言放弃,敢于面对竞争、敢于追求成功的愿望。这也是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对大学生的评价之一。
(4)、大学生思维活跃,思想新潮,富于创造性,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自学能力强,能给企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使企业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继往开来,开拓创新。
(5)、21世纪是信息时代,更是网络的天下,今天的大学生运用IT技术能力强,能够在互联网络上搜寻到许多信息。并且,他们很善于分析和处理信息,对信息的应用能力较强。
(6)、大学毕业生一般思想道德素质较高,自我学习和提高意识强,可以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也易于企业管理,高端人才的流入,可使企业整体竞争力增强。
(7)、大学生一般没有家庭负担和压力,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甚至,在工作上还可以得到家人和亲友的支持。
(二)、大学生就业的劣势(Weaknesses)
(1)、大学生在校学的知识有很多是过时的,且偏重理论方面,实践能力差,动手能力不强。可以说大学生是思想上的巨人,时间上的矮子。今天有很多大学严进宽出,许多学生自律意识差,大学几年,只混了个文凭而已,自身没能力。这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2)、当今时代,知识的更新换代的速度是很快的,而我们的教育模式比较僵化,教材更新不及,对学生的要求是比较基本的,培育出的人才不符合社会的需求,大多不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
(3)、大学生的工作心态也影响着职业的稳定,大学生刚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缺乏对现实社会的理解,对工作寄予很高的期望,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喜欢纸上谈兵,寻找工作的眼光太高,给自己定的目标不切实际。工资水平太低不做,专业不对口不做,缺少兴趣不做,但现实与理想之间往往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形成了大学生有业不就的怪现象。
(4)、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实践经历,不能很快适应工作,适应性不强。有心理承受力差,意志不坚定,容易朝三暮四。
(5)、现在,高等教育趋于普及化,大学生的数量猛增,竞争日益激烈。而且,在全球化的趋势下,竞争不光来自国内,还来自“海归”和留学生。(6)、大学生独立人格没有完全形成,缺乏对社会和个人的责任感,而且,整个社会文化和商业交往中往往不信任青年人,俗语说的“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很不利于年轻人的创业。
(三)、大学生就业的机遇(Opportunities)
首先,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经济复苏的浪潮下,对人才的需求定然增加。其次,大学生和企业用人单位有了一定的自主权,市场机制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愈来愈明显,毕业生就业工作已进人规范化。最后,大学生就业有了更多的选择,在创业方面有了更大的空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是大学生创业的最好机遇,当前工商、税务、卫生等部门对应届大学生创业实行了多项优惠政策,免息的小额贷款等等。
(四)、大学生的就业威胁(Threats)
竞争十分激烈,严峻的就业形势给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带来的压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大和职业结构的不断变化,就业人数陡增。此外还有研究生向下挤占大学毕业生位置。三大就业人口高峰同时出现,而就业市场容量并没有增加,使得劳动力就业市场不堪重负,就业市场供大于求。使得招聘“行情看涨”,一些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人才,这种重学历文凭的用人观,无疑抬高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门槛。就业的市场机制还不完善,国家宏观调控存在触及不到的地方,市场秩序混乱,这对于刚走出校门还没有太多社会经验的大学生来说是最大的创业威胁。
因此,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有了一个比较全面而客观的认识。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早作准备,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全方位地锻炼自己的能力,制定大学规划,明确职业方向。趋利避害,扬长避短,争取顺利就业。
第四篇:当今地方院校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当今地方院校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为了解我国地方院校的大学生就业情况,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
二.调查时间
2013年1月—2013年3月
三.调查形式
结合网上翻阅相关资料 四.调查报告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随着高校大学生数量的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现,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总的说来,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度较大。究其原因,主要由以下几点:
(一)激烈的市场竞争,社会尚未形成公平竞争的录用人才环境。
(二)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大幅度的提高,毕业生数量剧增。现在国家虽然已经限制了扩招,但是这些年的扩招影响依然存在。与此同时,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需求有限,这种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长期存在。同时由于社会录用人才尚未形成公平竞争的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社会不正之风阻碍了优秀人才的录用,优秀的大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岗位。就业形势严峻。
(三)就业指导滞后,毕业生知识转换率低。
在调查中发现,当今大学生就业期间缺少社会、校方的指导,更缺乏对就业、择业的自身探讨。在走向社会之前,大学生很少分析人才市场需求信息,不能充分调研分析后选择地域、行业、企业来就业。另一方面,现实情况也表明,从大学学到的课程知识与实际工作岗位缺乏联系。多数用人单位认为,应届生到工作岗位来工作,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但实际知识应用率很低,而且大多数的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换不过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工作能力。
(四)用人单位存在误区
目前,一些用人单位也过于苛刻,选人要全才、通才,各科都要优秀。过分关注文凭,看重工作经验,在生源地域、性别方面存在歧视。结果高能低用,造成被录用人员不安心工作,有机会就跳槽,双方都造成损失,人为地造成就业难。
(五)大学生就业理念落后,自我认知缺失。
正确的就业理念决定正确的行动,正确的行动才会产生正确的结果。大学生在目标和角色意识上定位模糊,即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也没有明确的求职目标,而这种自我认知以及对社会认知的缺失,是导致许多大学生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的原因之一。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大学生对市场和社会变化的关心度较低,多数学生不能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结合在一起,严重缺乏对毕业后人生路程的准备,对自己多大的潜能一概不知,到了毕业时就会出现恐慌现象。近几年来政府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多方面的为大学生创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而多数学生则感到创业的艰难,多方面准备不够,缺少充足的勇气和决心,只有少数大学生认为找饭碗不如创业谋发展,勇于投身创业。
大学生是就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要的人才来源。他们具备相对全面和完善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是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后备力量。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就业问题举足轻重。
(一)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①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通过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岗位补贴、助学贷款代偿、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加分,以及扩大“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苏北计划”、“大学生村官”等计划,多种手段鼓励毕业生去基层工作。
③鼓励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政府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予以特殊优惠。
④扩大毕业生入伍人数,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让部分优秀毕业加入人民解放军,既有利于提高军队素质,同时解决部分大学生就业
⑤对家庭困难的毕业生就业,可以指定出台一些帮扶政策。
I.待业求职登记制度。准许待业毕业生进行求职登记,并享受失业人员就业优惠扶持政策。
II.临时救助制度。对因短期无法就业或就业后生活仍有困难的,户籍迁入地民政部门要及时按照有关规定为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或临时救助。
III.优先安排就业制度。对城镇特困职工家庭、低保家庭毕业生实行重点推荐、优先安置;对零就业家庭毕业生,采取政府安排岗位等多种方式实行保底就业。
IV.免费服务制度。对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行免费培训、免费推荐、免收服务费用。
V.是就业见习制度。通过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为尚未就业的毕业生免费提供3至6个月的见习培训,见习单位和地方财政部门为其提供基本生活补助。
(二)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
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北大才子卖肉”很正常。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同时,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
(三)高校: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职业能力之缝谁来填?目前情况下高校得担此大任。高校应该:
(1)①.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
②.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
③.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
④.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2)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
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习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3)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2007年,教育部发文要求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逐步由选修课过渡到全校公共必修课,将其与传统公共必修课等置于同地位。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新时期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系统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为学生找到适合个体发展的职业目标,而且通过细化过程分解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
另外,良好的目标意识促使学生充分利用时间资源进行有益的活动,从而可以减少他们接触不良信息的机会,这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尤为重要。在高等院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并且在就业指导的同时推进对学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
(4)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也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是创业能力。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
自主创业是个体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形式。2003年江苏大学成立学生创业学校。武汉大学也宣布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建立了大学生创
业基金,并组织专家教授编写创业课教材,在全体本科生中增设“创业课”,教有能力的学生“做老板”。对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自主创业的可能性和素质要求、实施途径及发展趋势等的研究,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引导等也是高校应加强研究的课题。
(四)大学生:自强自立,努力增强综合素质,树立科学就业观
①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
③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要有良好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
④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⑤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⑥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第五,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五)用人单位:科学用人,善于成为伯乐
①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竞相成才。
②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
③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
第五篇:基于SWOT分析模型的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研究1oc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更大。文章利用SWOT分析模型对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剖析,从而提出政府应提供相应的政策保障,完善就业市场;学校应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就业指导;学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形成自己的职业定位;用人单位应树立重能力的用人导向,多方努力,促进学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