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少年修养100题读书笔记
少年修养一百题——读书笔记
理想有什么用处——理想的目标虽然不是一天就能实现的,但是,有了这样一个目标,我们才好计划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要做些什么事情,要经过哪些步骤,才能更看的清楚今天应该做些什么努力,才可以少走弯路,才不至于把大好的少年时光虚度。
少年心事当拿云——立大志,树立远大的理想,至少应当包括两个条件。一条叫“大”,心胸要宽广。第二条是要想的远些,把目标定得高些。
我要是„„——我们还是应该少想一些“我要是„„”,因为我们能做的事都是当下的事,而如果我们不做事,不去实践,我们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信不信由你——社会生活在正常地进行,这就是说人与人之间基本上保持着起码的信任。好人总是多于坏人。警惕形形色色招摇撞骗的人物,是应该的,是必需的,但因此而宣称否定除自己以外的一切人,那就是荒谬,那就是狂妄,那就是无知。
成功者不一样的童年——万紫千红总是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内在的成长动力。发现它,适应它,保护它,发展它,它就将开放成属于他自己的那一朵奉献给春天的最美丽的花,不一定最大,不一定最香,却一定最美——因为得到了快乐和幸福。
什么是便宜货——买东西是为了使用。买东西是不是便宜,要看是不是能用最小的代价来满足使用的要求。买录音带,如果只是录一个报告,目的是听清楚说什么话,对声音质量要求不高,又不需要长期保存,买一个普通录音带就很上算。如果是为了听音乐,你的录音机又是高级的,那就非多花点钱买高级的磁带不可。否则,你就会损失更大。
礼貌和假客气——我们不要假客气,要真讲礼貌,首先就要从对别人的真心诚意的尊重开始。
少先队员在家里——一个人能不能劈成两半,走到学校里就变成少先队员,回到家里就不是少先队员,明天到学校里又变成少先队员?
踢人不算本事——体育比赛又是一项友谊活动,比赛当中还要讲道德,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许多球队赛前赛后互相交流经验,许多运动员在危急的时候“宁失一球,不伤一人”,把对方运动员的安危看得比自己的得分更重要。这就表现了高尚的体育道德,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第二篇:《第五项修养》读书笔记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
会计1004班曹刘南京财经大学
在进入大学之前,自己读过很多名著,但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管理学类的书籍,经过大学一年专业学习,对管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利用学校学习和假期期间我阅读了彼得•圣吉博士的《第五项修炼》,同时也得到了一些自己的体会。
《第五项修炼》描述了公司如何通过采用学习型组织的战略和对策,来排除威胁组织效率和事业成功的学习障碍。在学习型组织中,新型的、扩张性的思考模式得到培育,集体的热情得到释放,大家不断在学习如何开创自己真心向往的成就。文章主要有五项内容:分别是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理想、团队学习、全局思考。
一、自我超越。自我超越可以理解为个人的前进动力、愿景目标、精神动力,是不断自我超越,不断追求新境界的精神。自我超越是不断澄清和加深我们个人愿景的修炼,是持续集中我们的能量,增强我们的毅力,并客观的观察现实的修炼。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和重要基石。
二、心智模式。心智模式实际上指的是我们对事物的固有看法、思维定势。如果我们被心智模式所限制,那么我们的行动就只会被限制在过去熟悉和舒适的范围之内。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开放心灵,接受别人的想法。一个团队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们打开自己的心扉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打开成功之门。
三、共同理想。共同理想是给组织激励与启迪,促使组织中每一个体不断追求的未来图景。实际上它是我们的共同目标、价值观和使命感。它把个人与组织成功的凝聚在一起,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凝聚力,它促使我们每一个个体不断前进,为公司的目标、远景规划而不停的努力。
四、团队学习。团队学习的修练从“深度探讨”开始,深度探讨是一个团队的所有成员,在思考了所有问题之后,毫无保留的说出心中的思考而进入真正共同思考的能力。思想是可以传递的,它会让让更多的力量和智慧涌现出来,把这种能量用于实践中去。这种开放会使智慧和能量得到开启,团队共同的能力就会得到共同提高,团队就会朝着共同目标快速前进。
五、全局思考。自然或是社会中的个体之间,集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都是有着密切联系的,都是相互影响的,因此很多看来只和自己相关的事情,实际上也和外界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是群体中的组成部分,要时时刻刻想着群体的愿望,有的时候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来保护群体的利益。而我们就应该从全局宏观的角度思考群体的价值取向,进而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达到个人价值与全局价值的平衡。
这五点真正诠释了个人与集体在管理学上的关系,联系自己大学在学生会的工作经历与工作经验,我不禁感慨万分,只有当每个人都追求自我的超越,将集体装在心上,建立立足集体发展的共同理想,在一个学习型的集体中共同进步,那么集体才是最强大,最牢不可摧的。
当然,《第五项修炼》整本书的内容很多都很专业,在阅读的时候我感觉难度比较大,但是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学生,我找到了它与我们之前学过的《管理学原理》的共同点,感触颇多。古人说“温故而知新”,我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继续去理解,去拜读,相信一定会得到更多的启发,同时也将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的实践与未来的工作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是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学专业的学生与实践者。
第三篇:师德修养读书笔记
师德修养读书笔记
我想首先需要奉献。“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这是雨果先生曾经说过的话。其实教师这个行业就象那默默奉献的绿叶,学生就像那含苞欲放的花朵,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美丽。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师德修养读书笔记,欢迎参考!
师德修养读书笔记
学习(新时期师德修养),无疑是一股清风荡涤我心中一些阴暗斑点,使我更加看清了前路,明确了方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这本书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师德的内涵:一是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二是教师对待受教育者的道德;三是教师对待同事和教师群体的道德;四是对待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员的道德。我想这是根据教师工作的内容和接触的对象来划定的四个范围内的道德吧。我想做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对待教育事业:
忠诚并献身与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在社会主义道德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的指导下,在处理个人与教育事业发展的关系时候,应采取利他主义的价值取向,就是所谓的“甘为人梯”、“燃烧的蜡烛”精神。
二、对待受教育者: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强调热爱学生是教师对学生情感的最高境界。要求教师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严格要求而又尊重信任学生。
三、对待同事及教师群体:
坚持教师集体和其他教师的利益和需要高于个人的利益和需要。在教育现实中要表现为理解、团结和谦让。
四、对待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员:
真诚相待、主动参与。要求教师在与学生家长交往的时候,表现出一种对家长的坦诚的沟通愿望,以及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发起或者参教育有关的社会性活动。
经过学习,我思考自己,反思自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今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
我想首先需要奉献。“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这是雨果先生曾经说过的话。其实教师这个行业就象那默默奉献的绿叶,学生就像那含苞欲放的花朵,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美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行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也只有对“怎样做一名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提出对自己更高的要求。
其次,我应该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捧着一棵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良好的师德形象是教师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我曾想“平平淡淡的一生,倒不如轰轰烈烈的死。”正因如此,我羡慕那诗意的生存,羡慕那丰富多彩的人生,不甘于过平淡、庸常的生活。如今教师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传递者。因此,师德的形象,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形象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共同携手撑起那片教育的蔚蓝天空吧!
师德修养读书笔记
爱生奉献 光耀师魂··· ——读《新时期师德修养》有感
“爱生、奉献”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是师德之魂,是师德的永恒的主题。无论是古今还是中外都无一例外的要求为人师者必须具有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一种甘愿付出的情怀,这种情怀已成为几千年来为人师者永恒的道德信条。
它告诉我们:“爱生、奉献”意味着教师职业不期待“收支平衡”、不期待“立竿见影”、不期待“掌声、鲜花”,它意味着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和爱心.理解是一种认知因素,尊重是一种态度,它能使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而爱心则是一种情感,即是天然的情感,又是理性的升华,这种爱纯洁而真挚的,普遍而持久,这种爱是在理解和尊重之上建立起来的,是情理相容的,可以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因为它能满足学生需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又能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这种师爱是教师魂中之魂.这样的师爱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教育对他们进行智慧启发和心灵陶冶所带来的内心充实、和谐、光明和快乐,从而实现个体身心素质的全面的、生动的、活泼的发展,这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师德的真正的内涵.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奉献这种师爱,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教师的职业是崇高的,是奉献的职业,这就需要教师用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去看待自己的职业,用一种忠诚和热情去从事自己的事业,也就是说教师需要遵守一定的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从而“奉献”自己.[师德修养读书笔记]
第四篇:新时期师德修养 读书笔记
<<新时期师德修养>>读书笔记
近期,我读了<<新时期师德修养>>这本书,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不断完善自身的结果。提高师德修养,必须学会掌握正确的途径与方法。教师的师德修养,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不断的充实、提高和善。
(1)提升师德修养的基本途径
加强学习,勇于创新。加强自身的学习,是教师师德修养的必要途径。正确的理性认识,是自觉行动的前提。教师师德修养离不开科学的理论学习。第一,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不断从中汲取精神营养,提高认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有助于教师深刻的理解师德修养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从而提高履行师德修养的自觉性。第三,学习优秀教师的模范事迹,在心中确立崇高的师德榜样,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
参与实践,总结经验。道德修养不能脱离社会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提高一切个人修养的根本观点,也是师德修养与古代一些思想家所讲的道德修养的根本区别所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道德修养的基础。教师在学习师德修养科学理论的同时,还必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学习,不断锤炼,不断深化,不断升华,才能达到一名教师所具有的道德修养要求。
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在一个学校里,教师之间善于相互学习、借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对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和更快地提高师德修养是大有裨益的。引导和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探讨、交流和借鉴,这是提高教师修养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2)提升师德修养的方法
学习道德榜样。榜样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它的力量是无穷的。把教师中的先进典型加以大力宣传,用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高尚情操、模范行为引领广大教师,可把抽象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等形象化、具体化,一方面弘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旋律,另一方面起到感染和激励的作用。教师只有明确自己的神圣使命,以先进模范的行为激励自己,才能真正的爱岗敬业,增强师德修养的自觉性。严于解剖自己。严于解剖自己,认真进行自我批评,是提高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方法。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时刻对自己的品行进行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同时还必须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批评,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更好地认识自己,改造自己。要经常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表现、课堂教学表现、教学效果进行及时的反思,经常倾听自己灵魂深处的声音,从而及时地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及时纠正,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时时为学生做出表率,对学生施以积极的教育影响,促使其以教师为榜样,愉快地沿着教师指引的方向健康成长。
学会“慎独”。“慎独”作为修养方法,就是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为无人监督而
恣意妄行。慎独要求教师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不放纵自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慎独”。能够很好实践慎独的修养方法,就能锻炼教师在道德修养方面的自我主宰精神,真正使道德修养成为为我的而不是为人的,从而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
第五篇:《象棋少年》读书笔记
这本书大概是我在4年前买的,扔在书柜里一直没看。前几日做作业做得烦躁不已,便翻出来解闷(因为薄)。书名为“象棋少年”,不禁令人想起挺久以前一部国产动画《围棋少年》,我根据书名猜测这或许会是个轻松的故事,但阅毕却被这个与“象棋”,“少年”皆无关的、平淡而略流水的故事弄得心里发堵。书是第一视角。作者将智慧分为两类(借角色拉格先生之口),一类是“吸收性的智慧”,即“迅速吸收被提供的一切东西„前进的方向与这个世界一致”;另一类则是“会对理性最基本的联系,最普遍的论据以及众所周知和实证证明了的事物都产生质疑,甚至在更多情况下对它们怀有敌意的智慧”,它“少见得多”,即“背离了一切”。这个故事,是一个第一类人所看到的第二类人的故事。作者说这是他最喜欢的一部作品,而主角的履历与他有些相似之处,是在缅怀故人,抑或是追思一些虚无缥缈的自己? 1.“我”和罗德勒(全文采用第一人称视角)“我”是第一类人,罗德勒是第二类人。二人年少时因国际象棋而相识,按照正常轨道似乎应该成为一对十分好的朋友,但从“我”的叙事口吻以及心理活动来看,两人的关系更为复杂,“我”并不将罗德勒视为朋友般的存在。我觉得,“我”从相识到结束,从始至终都在以一种自卑却又自傲的心情与罗德勒交流着。两人的生活轨迹全然不同,以世俗的眼光来判断,“我”无疑是更为成功的一个,罗德勒中学辍学,常年闷在房间中,家计生活皆不通,即使是扣上啃老族的名头也完全合适。“我”是符合社会价值标准的人,而罗德勒并不是。他的人生朝向尼采所谓“骆驼,狮子,婴儿”前进,即吸收一切,拒绝一切,忘记一切,重获新生。(文内比喻)“我”的自卑来源于对这种格格不入的智慧的敬佩以及仰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来自于“我”所引以为豪的优秀人生履历,它们万分优于罗德勒的生活,两条不同的路最初由两种不同的智慧决定。作者笔下的“第二类智慧”是“我”憧憬而不敢触碰的东西。“如何才能忍受这种痛苦的对一切的抗拒,这种与这个世界毫无关联的感觉,这道在他人认为必要的联系之中只能看到弱点和不足的目光。然而一些人做到了,那么这个世界将会接受那些被揭露出的不可思议的内容,而那个背离了一切的人将会教人类重新审视,以他的方式来观察。这种人很少,非常少,人类会重新把他接纳在怀中并且称他为天才。而其他人,那些没能成功的„„将会在阳光下失去立足之地。” 从根本上来讲,人类群体具有一种排他性,即确定正确的一部分,然后将不正确的一部分排除出群体外,而正确的标准来自于几千年历史沿革下来的习惯性传统。在这种情况下,作者笔下的“第二类智慧”是极难被接纳的,他们是具有某种“威胁性”的人。因其对习惯性传统认知的动摇,相较于“先知”或是“改革者”,倒是“新生儿”更适合用来描述这个群体。正因为“我”和罗德了是根本上不同的两类人,即使他接纳“我”进入他的生活,接纳爱恋他多年的“我”的妹妹进入他的生活,但几人的思维终究不在一条线上,“我”无法理解罗德了,而“我“的妹妹爱着她难以理解的罗德了,并尝试去支持他的格格不入。大概作者安排“我”和罗德了这样两个不同类型的人物,是为了说明对于所有罗德勒们来说的一个悲剧事实:即使生活多有接触,思维依然在不同世界。2.罗德勒 这个年少时稚涩、单纯且沉迷于“骆驼”阶段的男孩。待到中学时,有同级女孩迷恋上他,为心上人瘦身导致死亡。之后罗德勒退学,可能是不善于交际故选择回避。“我在他身旁坐下,也看了一阵海。我没发现这陪伴了我一生的大海与往日有什么不同。‘这里更好思考问题吗?’我问他。‘我不知道,’他说,‘我来这里是为了停止想问题的。’ „„ ‘那个„„有时让人难以忍受。它成长着,吸收一切,希望一切都为它所用。这倒还好:必须要彻底投入。但是之后却没有办法停止,我不能合上书,平静地说声:我们明天再继续吧。来这里是我唯一能做的事情,唯一一个„„有效的办法。’” 这是书中“我”和罗德勒在他家中的一段对话,罗德勒静坐于海岸边,目的即是他所说的“停止想问题”。而在罗德勒与“我”探讨某本作品时,他说: “我想霍尔戴姆是屈服于一种作者的畏惧。他害怕自己如果将林德斯乔姆的冷漠发挥至极致,那么他最终将成为一个‘超乎人类的范围’的人物形象,一个标志,一个抽象的形象。是他创造出这个形象,没错,一个没有灵魂的英雄,一个要求得到灵魂的英雄,然而在途中文学传统终究还是将其击倒了,因为这一传统能够允许任何激情发挥至极致:爱情,仇恨,嫉妒,一切,却唯独不能容忍智慧的激情。这古老的偏见认定智慧一定是冰冷的。仿佛智慧就不能燃烧并且创造出如生命本身这等最伟大的功绩一般。” 这本作者虚构作品中的主人公林德斯乔姆后来与恶魔进行了交易(类似于浮士德),为了在一个“艺术形式上日趋贫乏,对理性实施严苛审查,按照规定不可为之事越来越多,艺术正最终转变为批评,或是正步其他已死艺术的后尘,如戏谑诗文,总结性诗文„„任何人类时间里的办法都是无法解决的”的时代,获取一段“超人类的、只充斥着激情与光亮的时间,一段由最根本的灵感这一完全纯粹的激情来主宰”的时间,但“灵感是不会让人有做出其他选择的可能性,无论是美化还是修改,在灵感之中,一切都会被当成一个偶然来访的好心人来招待”,也就是说“这个馈赠最终不是导致协议无效了吗?原因就是,这部作品最终究竟是属于谁的呢?„„因此作者才强调林德斯乔姆应该受尽苦难并且完成一些极为艰巨的任务,而恶魔仅仅解决那些阻滞全局的关键性难题,也就是一些令智慧犹疑之处。然而仅凭这样就将人的智慧给控制住了。这里的一切,不管怎么说,难道不是有些太过了吗?” 林德斯乔姆可说是作者设置的反例,或者此书的作者——霍尔戴姆是作者虚构的反例。而罗德勒作为这些疑议的提出者,其生命可说是将他对于“智慧”的追求的标准完成的人。“我”的妹妹年轻貌美,迷恋罗德勒许多年,在他的母亲死后毅然照顾起他的生活,在他生命终结时也依然陪伴身侧,但从始至终,他并未像林德斯乔那般陷于爱欲,在罗德勒母亲,“我”的妹妹的事上,他将“冷漠”发挥到极致。且每当罗德勒谈论思想问题时,他总激动得声音嘶哑,即使后期身体状况陷入不佳境地,一种“智慧的激情燃烧”也一直存在于他的身上。相比于林德斯乔姆,他口中的“未被选中之人”,他在生命结束前夕解决了他的问题,从未屈服于“恶魔”,他克服了“得不到”的恐惧,纵使结尾时难以判定他是否得到了所想之物。罗德勒的“研究”并未来得及被记录下来,他便因红斑狼疮阖然长逝,然文中最后一段写道: “他举起双手,手掌张开,似乎在敲着某扇我所不知的高悬于空中的大门,他用他那已经属于另一个世界的声音喃喃低语着:请给我开门,我是第一人。” 从实际上来讲,他已经成为“超乎人类范围”的人。在某种意义上与其有相似之处的《窄门》,同样带给人闷塞之感,而信仰中最高的信仰,智慧中最高的智慧意味着什么,也是常人难以揣摩猜测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