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网络舆情现状调查

时间:2019-05-12 12:45: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就业网络舆情现状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就业网络舆情现状调查》。

第一篇:大学生就业网络舆情现状调查

大学生就业网络舆情现状调查

亲爱的同学:

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实际就业情况,我们在苏州开展了这项调查,希望得到您的支持。

本调查表不涉及个人隐私,答案没有正确、错误之分。您只需按照您的实际想法和情况在“()”填上合适答案的字母或在“____”中填写。这份问卷将花费你一到两分钟的时间。

祝您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2010年7月

一、个人基本信息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学历:()

A.专科B.本科 C.研究生D.其他__________

3.您的年级是()

A.06级之前B.06级

4.您的专业性质:()

A.文科B.理工科C.07级D.08级E.09级

二、大学生就业相关信息

1.您进入毕业时期的去向?()

A.求职(转至第3题)B.考研

C.出国D.创业

E.求职、考研两手准备F.其它

2.如果您不直接就业,主要原因是()

A.就业环境不理想B.对求职恐惧 C.专业就业前景不好D.想继续深造 3.您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态度()

A.非常乐观 观

4.您对就业地区的选择更倾向于()

A.特大城市B.大城市 C.中等城市D.小城市E.农村F.国外 5.您对上述地区的选择原因是()[多选题]

A.薪金高,福利好B.看中创业环境,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C.良好的就业政策D.回报家乡 E.其它____________

6.如果在城市就业受阻,您能否接受去小城镇及乡镇单位就业()A.接受B.实在没有其他机会时可以接受C.不接受

7.基于自身学历及工作能力的考虑,您理想的月薪是()

A.1500以下B.1500—2500C.2500—4000D.4000—6000E.6000以上

8.下列是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带来的就业难,您认为以下哪一方面对就业难造成的影响最大?()

A.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B.自身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

C.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正确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

B.乐观

C.一般D.不太乐观E.很不乐

D.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9.针对现在大学生就业的重重困难,您认为应该如何对待?()[按重要性由大到小排序]

A.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B.兼学多个专业,依托各种人际关系

C.正确定位,找与能力相符合的职位D.考研或考博,获得更高学历 10.对于北大学子毕业后卖猪肉这一现象您有何看法?()

A.大材小用B.就业形势所迫C.职业平等,适合就好 D.创业最好和专业结合起来 11.您是否了解当前大学生相关的就业政策或指导意见()

A.了解B.了解一点C.不了解 12.您对学校就业指导所进行的具体措施的看法:()

A.非常实用,能对自己求职成功起到重要作用B.一般,有一定的作用

C.没有太大作用

13.对于高校就业指导,您最希望获取哪方面的信息(限选两项):()

A.应聘技巧B.用人单位信息 C.求职心理辅导D.职业规划辅导 E.就业政策F.其它

14.对于“80后就业难、失业队伍逐渐扩大”这一现象,你认为主要是何原因?()

A.高校毕业生数量巨大B.与人力资源市场的供求关系相关

C.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脱节D.不愿吃苦耐劳,愿当“啃老族”

15.您是如何看待“大学生在签约一家公司后,遇到更好公司,想与前公司解约”这一现象 的。()

A.合理,有能力的表现B.缺乏诚信的表现

C.对就业目标缺乏认识的表现D.人才结构的不平衡的表现(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16.对于就业时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您是如何看待的?()

A.工作性质所需B.用人单位的不合理要求

C.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异D.传统观念所致 17.目前有些高校为提高学校就业率要求没就业的毕业生自己随便找个章盖在协议书上证 明自己已就业,对于这种“被就业”现象,您是怎样看待的?()

A.高校扩招的必然结果

B.专业设置不合理难以适应社会需求的无奈之举C.高校培养模式导致低能的恶果D.高校就业缺乏社会监管

18.您是如何看待2010年7月23日人保部提出的“力争当年底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80%以上”这一目标的?()A.保量不保质B.虚假,难以实现C.政府能够很好实现D.不关注此类信息

19.您是从哪些渠道获得就业信息的:()[多选题],其中最依赖的是()

A.网络B.校园招聘会 C.社会招聘会D.老师、亲戚朋友 E.媒体(电视、报刊等)F.其它

20.在网络上您主要是通过何种信息源获取与就业相关的信息或评论?()A.门户网站(新浪、招聘网站等)B.BBSC.社交网站(人人)D.博客

21.您如何看待网络、社会中对于大学生就业的众多看法?()

A.不符合实际,过于偏激B.有一定的参考价值C.这是他人的观点,我不关注

22.您在访问就业相关信息的网站时经常:()

A.只浏览相关的文章B.灌水,凑热闹 C.参与讨论,表达意见D.自己发帖,引发讨论 23.您认为以下说法与您在实际情况或观点的符合程度是多少?(从5至1表示符合程度的递减,5表示非常同意,4表示有点同意,3表示不明确,2表示有点不同意,1表示非常不同意,请在相符程度的数字下打“√”)

24.您对目前大学生就业有什么看法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次感谢您的合作!

第二篇:大学生网络舆情调查问卷

大学生网络舆情调查问卷

同学您好:

请原谅占用了您一定的宝贵时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互联网已成为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了了解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我们特设置这份调查问卷。本问卷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不涉及个人隐私,请您放心作答。您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谢谢您的配合,祝您学习进步,生活开心!

填表说明

1.请在每题符合自身情况的答案上划“√”,或者在上填上适当内容。

2.若无特殊说明,每题只选一个答案。

——————————————————————————————————————---

1.您的性别是

A、男B、女

2.您的专业类别是

A、文科B、理科C、艺术D、工科

3.您所在的年级是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4.您经常上网吗?

A、经常B、大多数时间C、很少D、几乎不

5.下列媒体你更关注哪一类?

A、电视B、广播C、网络

6.(可多选)您上网的目的A、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电子邮件,即时通信聊天

B、浏览新闻,获得资讯

C、更新个人博客以及各大网站的个人空间

D、电子商务(如网上购物、电子银行等)

E、其他

7.(可多选)对于网络舆情您最关心哪些事件话题?

A、贪污腐败B、贫富差异

C、行业垄断D、社会保障

E、国家政策

第8题请见背面,谢谢!

8.您觉得网络舆情能真实反映出国家和社会的现实状况吗?

A、完全反映

B、反映了大部分

C、反映了一半

D、反映了小部分

E、完全没有

9.对于网上的突发事件或负面新闻您一般采取的态度是

A、非常关心,积极参加网络讨论

B、比较关心,会与周围人讨论

C、只是一般关注,浏览观看

D、基本不太关注

10.网上别人的言论会影响到您吗?

A、很大程度上影响自己的看法

B、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会有影响

C、会自己了解事情经过,持有自己的观点

D、从来不关注这种言论

11.(可多选)网络媒介对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影响

A、知识结构

B、对社会问题和生活的理解

C、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变

D、流行词语的使用

12.你认为校园网网络舆论能有效沟通师生、学校和社会吗?

A、能B、不太清楚C、不能

13.(可多选)您认为学校在哪些方面的管理更让您满意?

A、教学B、生活C、社团活动

14.您认为目前学校对学生的网络舆论引导管理工作如何?

A、很好,管理规范

B、一般,不够完善

C、不好,没什么管理补充两个:1.经常浏览媒体 :微信、微博、新浪等门户网、百度贴吧等

2.登陆校园网最关心:学校建设、专业建设、社团活动、学术研究8、13、14 不太妥当。需要斟酌。

谢谢您的配合!Thank you!

第三篇:网络舆情现状

网络舆情的现状

我国当前“网众”数量与力量均呈上升态势。不同于以往呈原子状态的个体分散网民,一个由“网络化用户”构成的“网众”群体已悄然崛起,以数亿计的庞大数量构成了一个“压力集团”。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截至2011年底的数据,中国网民规模已达5.13 亿,其中48.7%的网民在使用微博,手机网民规模达3.56亿;另据调查,超过66%的中国网民经常在网上发表言论并就各种话题进行讨论,充分表达思想观点和利益诉求。但是网络舆情在集中民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一)网络舆情的积极作用

1、网络舆情能够快速集中和表达民情民意,是网民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

通过网络表达观点诉求已成为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部分。当某一社会事件被迅速关注而成为热点或公共性事件时,由数量庞大的“网众”积聚的舆论压力和行动力量,便不容忽视—其可能不再局限于言论自由范畴内的“说”,进而转化为社会行动范畴内的“做”。比如近年来,随着“网络政治”的演进和“阳光政府”、“电子政府”的全面推进,互联网正以其自由、互动的独特性成为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舆论渠道。在网络监督下,我国的部分贪官被曝光,这有利于政治腐败的解决。

2、网络舆情能够有效促进大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文化教育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更是人际交往的一张大网,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交流的平台,是思想碰撞和交融的阵地。各种网上流行语的传播、贴吧微博中的帖子和论坛等既反映某一全体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同时又会影响其他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生活方式。

(二)网络舆情的存在问题

随着网络舆情的发展,由于网络群体众多,个人观点具有一定的偏激性和狭隘性,加之政府对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引导不当,使得某些群体借题发挥,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

1、网民对现实现象中的偏见容易造成网络舆论暴力现象,党政网络话语权受挑战。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分化有所加剧,社会各阶层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这使社会舆论对政府、官员、富人、官二代、富二代、明星等群体持有相当大的偏见或敌意。当牵涉钱权利益时,民众便会形成巨大的舆论阵营,挖掘官员、富人和明星的背景,甚者捕风捉影,形成负面新闻。这会使得党政网络舆论时陷被动、失语状态。

由于处于虚拟空间中,群体状态下的公众是情绪化的,没有信仰就很容易被煽动,也很容易将毫不相干的人作为攻击的靶子,进行不负责任的攻击、侮辱和伤害。面对指责质疑,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与政府公信力面临考验,人民日益不信任党政部门、司法机关。人们甚至以民间司法的形式参与事件的调查、跟踪和执法。

2、网络作为虚拟空间,其信息的虚假性易使网络舆情失控。

由于网络发展的广泛性,造成各类网络信息同时传播,虚假信息及谣言也遍布皆是。这一类失真的信息在网络上流传容易混淆视听,引起民众不良反响。基于这些虚假信息以及谣言产生的网络舆情会在更广的网络信息平台上传播造成信息误导,不仅让网络新闻失去可信度,还造成了网络信息的严重失衡,使民众利益受到侵害,甚至还会让网络舆情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随着人类生活快速网络化,社会利益快速向网络延伸,传统社会中的各种犯罪行为都在虚拟空间内找到了成长的土壤,网络病毒、网络盗版、网络赌博、金融诈骗等,已经极大地伤害了社会诚信,破坏了社会秩序。

3、网络舆情容易侵犯他人的私人空间和私人领域,个人信息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网络空间的虚拟化与去责任感,个人的言辞更多地呈现主观、随意的特点,给网络上人身攻击、人肉搜索、散布虚假信息,以及发动政治活动等不文明现象提供了可乘之机。” 因为网络缺乏事前审查机制,使用者常常混淆“公”和“私”的界限,公众的隐私权、名誉权屡受侵犯和践踏。人肉搜索是一种强大的搜索工具,它极大地延伸了人类的脑力和智力,然而,近年人肉搜索的泛滥使用,让人类的道德与法制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4、网络舆情并不一定代表真正的民意,有时甚至阉割了真正的民意。

网络舆情还时常受到网络谣言的裹挟。网络造谣者在利益驱动下,娴熟地使用着“议程设置”、“涵化培养”和“沉默螺旋”等传播技巧,恣意虚构了大量所谓的“网络民意”。

譬如,一个人可以注册多个网名,拥有数以百万甚至千万的粉丝,还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向不同网络平台瞬间发送数量惊人的内容,从而虚构出俨然颇具代表性的“民意”,表面上是很多人支持同一观点,但实际并非如此。甚至,网络舆情与真正的民意相去甚远,不仅因为参与网络表达的网民是少数,更是因为少数利益攸关者言辞激烈的表达,造成“沉默的螺旋”,掩盖了沉默的大多数的意见。

5、网络舆情中的言论自由和意识形态主导权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

由于网络的公开性和自由性,有许多未经处理过的信息大规模传播形成多元性的网络舆情,不同群体对某事件存在不同的态度和个人意见,网络舆情中的多元思潮导致人们价值多元化,会出现负面的网络舆情现象。近年来的“非毛化”思潮、历史虚无主义、反对社会主义等观念在网络传播快速,范围日益扩大,不少网民在社区公开发表丑化共产党人的帖子,部分人民日益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受到巨大挑战。

第四篇: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

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与对策调查问卷

一,你是大几的学生?

A.大三B.大四

二.你认为目前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严峻么?

A.严峻B.不严峻

三.你对自己的发展前途乐观么?

A.乐观B,不乐观

四.你认为求职中最困扰的因素是什么?(最多2项)

A.学校就业指导不够B.信息量少C.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D.能力不足 E.优势难以发挥F.求职方法技巧欠缺G.为对社会缺乏了解。

五.你认为你自身所欠缺的能力是什么?(单选)

A.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B.沟通协调能力C.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D.相关工作经验或实习经验E.专业知识和技能。

六.你认为周围的毕业生就业率怎么样?

A.就业率在50%以下B.就业率在50%-70%C.就业率在70%-90%。

七.你对未来初期职位酬薪的要求?(单选)

A.求职薪酬在1001-1500之间B.在1501-2000之间C.在2001-2500之间

B.D.在2501-3500之间E.在3501以上的八.你认为在校期间对大学生工作影响最大的是什么?(最多2项)

A.社会实践对工作影响最大B.专业知识很重要C.职业资格认证

D.选择基础理论E.毕业设计F.其他方面的教学环节

九.哪些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对今后就业最为重要?(最多3项)

A.社会交际能力B.心理素质C.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D.组织管理能力E.创新能力

十.你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单选)

A.学校或院系就业信息栏B.人才招聘会C.学校就业网D.从班主任及任课老师方面得到就业信息E.从亲朋好友方面得到就业信息F.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或其他渠道

十一.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你认为主要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你有什么建议措施?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

物理系、电子与科学技术、三班、一今卫

摘要:全世界都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就是大学生的就业率问题。通过就业使得经过高校系统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力资本能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更大的提高经济社会运行效率。如果很多高校毕业生不能顺利实现就业,这不仅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就业问题,更是一种优等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是国家和社会的一个重大损失。

一、毕业生近三年就业率分析

2007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数为526.96万人,就业学生数为506.35万人,平均就业率为96.10%。其中,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三类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数为427.41万人,就业学生数为411.72万人,就业率为96.33%;技工学校毕业学生数为99.55万人,就业学生数为94.63万人,就业率为95.05%。

2008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200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我国2008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据此推算,2008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失业大学毕业生中,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达611万人,就业率为87%。

在社会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岗位需求出现同比下降的情况下,今年高校毕业生总数比2009年增加,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毕业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31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二、我国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一)回望历史

2001年,114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38万;2006年,413万„„人保部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2009年的611万多19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中国人保部门定下了“力争使2010届高校毕业生年底总体就业率达到80%以上”的目标,即使目标实现,也意味着有100多万名高校毕业生不能就业这是一组来自教育部且不断攀升的高校毕业生数字。然而,与之相对的是,就业率连年持续下滑,2001年6月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本科生就超过80%,2002年底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0%,2003年就业率降为75%、2004年73%、2005年72.6%。一增一减,这两组数字非常直观地告诉人们:大学生就业形势目前很严峻,且在今后若干年将会持续严峻。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90后的无奈,当我们大学毕业的时候,毕业就是失业了。80后的无奈,我们还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也可以是分配的;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份饿不死人的工作做。大学生曾经让我们的含辛茹苦的父母们付出了多少的爱,只有你做父母后才有深深地感悟。生的现实比什么都能说明问题。可是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却不尽人意,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两个。

一方面应届毕业生仅有一纸文凭很难体现出专业优势,另一方面传统课堂教育缺乏对实际能力的培训。明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达630万,今年底到明年的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一个比以前更加趋紧的形势。,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趋紧有四个原因:一是毕业生多,今年是630万,明年是660万。二是就业空间相对紧。如果下滑比较厉害的话,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就业机会相对就比过去有所减少。”三是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还亟待完善。四是大学教育与市场脱节,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的问题存在,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障碍。

三、大学生就业趋势的研究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才资源市场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多数毕业生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市场配置高校毕业生资源。但就目前来看,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发育并不完善,一些地方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但从总体上说目前高校毕业生数量与各行各业的需求量相比还远远不足,毕业生在地区的分布和结构上也不平衡,就业困难只是地区性的和结构性的。所以导致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有就业观念、就业制度等问题,也有高校部分学科专业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所造成的。

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新倾向,大学生的择业与就业观,制约着他们对职业的选择和对地域的选择。由于大学生就业观念和择业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导致了大学生选择职业的多元化倾向。这种多元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对未来从事职业行业领域的选择。据调查,毕业生由原先选择“公务员”、“教师”、“经营管理人员”的高比例,趋向于向国企、外企、私企、西部、自主创业等作为就业选择目标,这说明原有选择职业集中单一行业的现象正在淡化;其次,对工作地域的选择。“孔雀东南飞”的状态在大学生就业流向上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就业政策的改革以及各个省市地方性就业法规的颁布,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中选“其他中等城市”的比例也在提高,这也说明在就业单位地理位置的选择上已不仅仅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大城市,中等城市也逐渐成为毕业生选择的重点,与当前社会上人才回流趋势相吻合。

四、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就业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也是每个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课题。同时,现代社会的劳动是一项生存义务,这项义务履行的前提是就业。就业把个人与社会紧密联系了起来,今天的就业既是个人生存的前提,也是人生实现的主要舞台。面对沉甸甸的就业话题,每一个大学生都应当勇敢面对,做出自己的实践回答。大学生职业选择受到多种隐性因素和显性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基本上可归纳为主体因素和客体因素两大类。

(a)主体因素

主体因素是主体内部产生的、与自我意识密切关联的影响因素,包括个性、能力、价值取向等,它们往往是左右大学生职业选择的主要因素。

1、个性

性格、气质是个性当中的稳定因素,性格如何、气质怎样,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乃至职业成功发挥着持续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大学生职业选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学研究表明,自主选择与自己兴趣、爱好、能力相符的职业的劳动者,其劳动生产率比

不符合要求的劳动者要高40%。兴趣产生的内在驱力形成不断进取的工作精神,在不自觉中会推动他们排除种种困难。兴趣爱好也会发生变化,但一旦确定,就会为职业选择提供有向驱力,为职业成功奠定前提。

2、能力

大学生能够跨入大学校门,这一事实已证明他们具备了一般能力,即在基本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力,如观察能力、反应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同时,大学生经过多年的基础学习和专业学习,也具有了特殊能力,即在专门活动中要求的能力,如写作能力、数学能力等。无论是一般能力,还是特殊能力,他们都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提供了参照系和定位器。在专业选择中,能力因素起到了参考作用,写作能力差的人一般不会选择新闻、文学专业,而语言能力差的人一般不会选择英语、教育专业;在职业选择中,能力因素则起到了定位器作用,不善驾驭文字的大学生是不会首先考虑文职工作的,而具备了初步的理论研究能力,并获得实际成绩的大学生很可能在所学专业上继续深造,以求获得能力的最大限度发挥。

3、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是价值观的具体化和方向化,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各类事物的一般性态度,这种态度表现出比较明确而单一的趋向和情感,便成为了价值取向。随着价值观的基本定型,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基本定型。具体到职业认识领域,大学生对某种价值的追求与排斥,对某类事物的偏好与厌恶,对某种情感的向往与躲避便成为价值取向中与职业最密切的部分。一个大学生可以为了维持生计而工作,为了避免生活空虚而工作,或者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工作。在大学生看来,一种工作可能具有多种意义,这些意义直接作用于职业定向与选择。

(b)客体因素

客体因素是指职业选择中环境因素的总和,也包括职业本身因素。如果说主体因素起着基础性作用,那么客体因素则发挥了制约和平衡的牵制作用。

1、社会评价

大学生身处象牙塔,却不是生活在真实状态。职业社会对各类职业所持的倾向性态度总会通过传媒、习惯、舆论等各种渠道渗透到大学生职业评价心理中,成为大学生社会化认识的重要一面。尽管我们经常会听到关于“职业分工不同,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类的强调,但是,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实际普遍地存在着职业高低贵贱之分的认识,这种认识即是职业的社会评价。职业的社会评价受到社会心理的强有力制约。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社会心理,就有什么样的社会评价,尤其是在传统心理仍然根深蒂固的当代社会,职业的社会评价往往体现出浓厚的传统色彩和保守色彩。这一点越是在不发达地区,便越是明显。个体工商户虽腰缠万贯,但其社会评价一直不高,这一现象与古代流行的轻商观念有密切联系,而恰恰是轻商意识成为大学生进入个体者行列的主要心理障碍。

2、经济利益

经济利益在当今大学生职业选择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发展中的商品经济必然导致金钱意识的抬升,这是一个好事,又不仅是一个好事,这中间存在着极大的转换性和可能性。说它是好事,是因为职业必须具有物质激励才能保持长久的吸引力,否则将无法获得选择者的青睐。说它不仅是一个好事,是因为金钱意识如果一味膨胀,必然损害许多职业的本色,职业将不再是“职业”,而蜕化成获取经济利益的工具。有人曾说,在当代中国社会,金钱扮

演着上帝的角色。此言放在一部分人身上可以,倘若及之于全体(包括大学生)则不免过激。但是,金钱意识的迅速扩散和增强却是任何人都不可否认的事实。

3、家庭

大学毕业后,大学生又面临着具体职业的选择。这时家庭作用又会凸现出来。不过,此时它的影响力已远不如昔,因为大学生专业知识已较为丰富,职业意识也更加明晰,心理正在日渐成熟,相应地对家庭的心理依赖也就大为减弱。但是,家庭作为大学生的后盾力量,对职业选择发挥的影响不会根本上丧失,尤其当子女在职业选择道路上犹豫不决并寻求帮助时,父母意志的作用又会放大,对子女的职业选择产生重要影响。有些大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了某种职业,有些大学生则被引入了父母正在从事或者希望子女从事的职业。在后者的情况下,子女大学生是被看作父母希望的延伸,或者家庭的代表,他们的使命是实现父母的理想。这种职业选择的效果不能一概而论,不过,这也在无形中隐藏了一种危险,即如果职业实践不如人意,那么子女很可能会将这种结果归咎于父母,让父母来承担职业实践不理想的责任。

五、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

(一)、国家政策方面

为促进青年大学生就业,我国政府从体制上、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带有突破性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何进一步疏通与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是目前值得我们不断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1、为青年就业创业立法

任何政策的实施都必须依赖于法律的制定和完善,西方国家大力推行青年就业保障计划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制定和完善青年就业法案。从立法的角度促进大学生的顺利就业,这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2、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到农村、到基层工作

在理工农医等学科门类的毕业生中,农学和医学学生的就业形势最严峻。农科四分之一专业的学生存在就业危机(就业率低于30%),仅有10%的学生就业供需平衡,而农学、医学专业的人才又恰恰是西部地区、农村地区最急需的。因此,采取多种优惠政策,如提高工资、提前晋职(定级)、给予较高额度的住房补贴和安家费、提供深造及发展机会、工作期满自由流动等,吸引大学生到西部、农村等最需要的地方工作,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就业市场方面

我国应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体制,整顿就业市场,将高校毕业生纳入社会化工作体系,完善高等教育发展机制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建立起高校之间、校企之间、政府之间、研究机构和政府之间的协作,不失为解决毕业生就业的一个好办法。

为实现以市场为导向,调节学校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科学地指导毕业生就业,国家还必须尽快建立信息预警机制或大学生就业指数系统。武汉市人事局在武汉地区选取有代表性的学校和专业,围绕大学生就业率、就业缺口率和就业质量三个统计指标,运用数理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建立起能综合反映武汉地区大学生就业状况的一系列指数模型,从而提供了及时、完整、准确和具有前瞻性的就业信息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同时,国家还应尽快建立高校毕业生社会服务体系,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对以不实之词、虚假信息吸引参展单位和学生的招聘会主办单位和个人予以查处,对各类毕业生招聘会予以引导、规范,改善招聘会的软硬件环境,提高招聘会质量。毕业生们呼唤针对市场细分的、小型的、建立常设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市场,为暂未就业的毕业生

充分就业提供方便。去年4月,北京市建立了为大中专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的常设市场,深受毕业生的欢迎,一批暂未就业的大学生就在这里找到了工作。

(三)、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方面

高校办学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把毕业生的就业作为杠杆检测并带动人才培养各环节的改革,形成高等教育调控机制。在专业建设和调整上,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适时增设新专业,积极发展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专业,大力发展优势专业,打造品牌专业。同时要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工作,建立相关指标体系,在统计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同时分析其就业层次和供需比,为专业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在课程建设和调整上,高校要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大量涌现而推陈出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强化办学特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四)、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方面

高校要主动加强对学生就业指导,广泛拓展就业渠道。坚持将毕业生就业指导与人才培养、职业教育、就业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将就业指导与服务贯穿于四年大学生活的始终。学校应多渠道收集需求信息,采取大小型招聘会相结合的形式,精心组织“双向选择”活动,使之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保证毕业生的供需信息在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之间及时有效地传递和交流,为毕业生求职、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提供方便。

针对毕业生的求职心态,高校要大力加强毕业生就业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观念,摆正心态,客观定位,选好目标,多些务实,少些浮躁,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结合自身特点,扬长避短,从而有的放矢地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单位

(五)、毕业生自身方面

大学毕业生如何把自己“嫁”出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关键。要注重提高自己在道德、文化、业务、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素质,培养自身交际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以及开拓创新的能力等,增强竞争力和自信心,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自主创业,给自己当老板对应届大学生来说也可以另辟一片天地。现在很多高校在扶持大学生创业方面出台了不少政策,政府主管部门在这方面也在更新观念,对大学生创业给予支持,如江苏省有关文件就规定“各级政府要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提供方便和市场机会,扶持毕业生创业。毕业生领办或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按有关规定享受财政优惠政策。对毕业生创办的民营科技企业,按规定减免营业税、所得税。”所以说自主创业也将成为今后毕业生就业的渠道之一。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急需的宝贵人才资源,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2004年4月30日举行的“中国就业论坛”第六次全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指出,我国的目标是希望通过3至5年的建设和奋斗,建立起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毕业生几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笔者认为,通过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标本兼治、权利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和措施,通过各级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合作与帮助,通过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和进步,青年大学生就业工作定能呈现新的可喜局面。

下载大学生就业网络舆情现状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就业网络舆情现状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

    洛阳地区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作者:洛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王潭 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再加上去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更是让大学生就业形势雪上加霜。大学......

    就业现状调查,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说明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

    青岛市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

    青岛市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正朝着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方向迈进。当下,我国的市场经......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引发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麦可思公司连续两年调查应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状况,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描述。......

    2016年9月上旬大学生网络舆情调查

    大连民族大学金石滩校区学生工作办公室 2016年9月上旬民大学生网络舆情调查报告 1. 背景 大连民族大学金石滩校区现有8个学院,经管、计科、土木、国商、建筑、信通大一、文法......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五篇模版]

    调查内容:就业现状调查地点:北海市调查对象:谋职者调查时间:2012年7月14日今天,手里揣着几分调查问卷表,踏上了去北海的快班,内心打好了满腹的草稿。暑期的社会实践调查从此拉开序......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问卷(合集5篇)

    爱拼才会赢识时务者为俊杰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问卷 调查者:周保强被调查者系,大学生 1. 你毕业后准备 A.考研B.考公务员C.马上就业D.其他 2.你心中的理想工作是 A.公务员B.教......

    关于大学生就业现状的调查问卷

    编号:日期: 关于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您好! 我是秦皇岛市教育局特派的市场调查员。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我们正进行一项有关大学生就业现状的问卷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