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菲的世界》电影观后感
《苏菲的世界》电影观后感
由于形势政策教育的关系,我有幸看了《苏菲的世界》这部发人深省的电影,在此分享下我对《苏菲的世界》的浅层解读。
哲学,难懂的词汇,但是导演却把它拍的充满悬疑,奇妙,有趣。
《苏菲的世界》是一个叫克纳格少校写的一篇关于哲学的小说,是作为他女儿希尔德.马勒.纳克15岁的生日礼物。镜头转到苏菲和她闺中密友左瑞的聊天,是关于人与动植物本质区别和对外太空有什么的遐想的谈话。苏菲是一个对许多东西都充满好奇并且爱思考的一个女孩子,起初看影片的时候会认为所有一切好似科幻片是苏菲的想象,只是这种想象太过真实因此连苏菲自己也陷入这种不可思议的想象之中。但是这不是想象,却是少校笔下奇异的画面,有许多场景是引人深思的,越看到后面,谜团逐个解开!
带着和15岁的苏菲一样的疑问,我认真的观看了经典的哲学电影《苏菲的世界》。你是谁?相信大家的不二回答都会像苏菲的妈妈那样:“你是苏菲,我是XX,苏菲的妈妈„„”但大家是否想过,苏菲这个名字,她可以叫,你可以叫,我们大家都可以,这仅是大家的一个代号。现在请认真的回答我,不要用名字来敷衍,你是谁?相信大家不再认为这是个简单的问题了吧!
那么大家再来思考,世界从何而来?从大爆炸到宇宙形成再到太阳再到地球最后到人类形成,又有谁看见这世界如何出现形成?我不知该怎么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这些看似寻常的问题,一直在我心中时时萦绕,排解不开。其实生命真的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我没有什么把握能够真正透彻地了解世界和生命最初的意义和起源,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没有办法以自己如此微弱如此渺小的生命去探究和断定这么浩瀚这么伟大的世界。
在这部电影中,14岁的少女苏菲不断接到一些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前展开。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的真相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怪异、更离奇。
Part one:苏菲的家。苏菲收到哲学家诺克斯莫名的来信,第一封:你是谁?第二封:世界从哪里来?第三封: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这些奇怪的问题引起苏菲的思考。
Part two:教室。苏菲没有写作文,但是一直强调句法的杰克伯逊老师却说苏菲写了一篇对世界来源的神话故事,苏菲每念一句画面就随着出现雷电狂风。会是苏菲在梦游状态写的作文吗?不是,是少校安排的情节。第二次与老师的谈话时苏菲在思考中世纪的托马斯奎尔德.海德格——伟大的音乐家,把人的神性融入宗教音乐。老师感到这小女孩知道许多历史,对她刮目。第三次谈话是关于女性自由的问题,苏菲知道的史实比老师知道的还多,老师感到他的权威地位受到威胁和挑衅,非常不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尽管你对任何人多么友好,只要你的地位、权威受到威胁,那又另当别论了。
Partthree:哲学家诺克斯给苏菲寄来了一个影碟,苏菲半夜偷偷看碟,却是随着诺克斯到雅典游了一番,苏格拉底在雅典人民大会堂上为自己辩护(他强调爱思考的人比别人聪明),人们害怕苏的思想太过前卫而毒害了年青一代,最后判他死刑。尽管苏那从容优雅的谈吐,人们依然不能理解他,一种不被世人理解的共鸣油然而生。在监狱里明明可以逃跑,但苏选择了为哲学而死,他说他做错了,但我不明白他错哪了。柏拉图将继承苏的思想,他著名的影子理论——洞穴之微笑:事物的本质是永恒的想法。比如洞穴人在墙上看到影子却从来不问是什么创造出影子,他们只满足与虚伪的影子(这句话不明白)。他们不敢发现真理,逃避真理。我认为真理就在我们身边,但是一般的人不轻易看见本质,只有那些爱思考的人能发现真理,真理就像藏在洞穴中对着我们微笑但我们不知道。Part four:诺克斯让苏菲去看艺术,艺术家和哲学家是兄弟,两者都认为事物都有它存在的形态,艺术家在普通的大理石中雕刻挖掘大理石的本质,艺术家把他对生活或对哲学的理解化成有形的形态,使雕塑栩栩如生。两者都是追求虚无的东西。本质之所以为本质,就是它能以不同形式表现,就如哲学家诺克斯,在影片中一下是雕塑家,一下是送信的狗,虽然这也是少校的“杰作”但这承认了这一点。而苏菲参悟到,人与动物也是事物的不同形态表现,但人与动物本质区别在于人有思想。
Part five:苏菲来到树林里的小木屋——那是诺克斯的所在地,同时也是连接少校写的小说与现实的连接地。屋瓦有一只“咩”叫的羊,我认为是宗教(羔羊是耶稣的象征)与哲学的联系的象征体,也与苏菲在作文里写道:“三只山羊拉着车从天而降,于是雷电就产生了„”有关。还有那个小红帽男孩,总是躲在密林里瞪着大眼睛望着苏菲,那纯洁的眼神,是象征着真理吗?因为真理总是藏起来的啊„后来才知这也是少校笔下的人物之一„„(汗!)苏菲在木屋里发现了希尔德(这个长得和她一模一样的女孩)的照片和十字架。苏菲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对着镜子问:“你是谁?”苏菲看到镜子里的另一个自己,用手伸过去发现竟然可以穿进镜子里面„„
(回到家后苏菲哭了,探寻真理的过程可能会让人走火入魔,苏菲为什么会哭泣?)
Part six:愤世嫉俗者。苏菲和朋友去电影院看电影,人家看的是凄美爱情片,但苏菲看到的却是:两个愤世嫉俗的枪手,像等待戈多那两个人一样滑稽,A朝着B的车开枪,B吵着说为什么要朝他的车开枪,A骂B是辆愚蠢的车子,B说我不是车子。场面滑稽搞笑,愤世嫉俗的人对什么都不满意,但对阳光感到满意。这是什么意思?因为阳光是实实在在感到温暖的存在吗?愤世嫉俗者什么都不需要,逍遥而自在,他们是在追求事物的本来面目吗?无为思想?
Part seven:中世纪教堂。诺克斯带苏菲来到中世纪,谈到宗教里伟大的音乐家——海德格,这个和上帝谈过话的被上帝悦纳的女子,把她对神性的理解融入宗教音乐中。中世纪流行黑死病,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对苏菲说:“你总有一天会死,让我来吻你!”苏菲感受到人无法改变一些命定的现实。
Parteight:文艺复兴时代——中世纪历史发展进程的争论时代。苏菲看到莎士比亚再排练《哈姆莱特》,看到哥白尼在思考地是方的还是圆的?达芬奇在画充满迷惑的《蒙娜丽莎的微笑》,看到莎士比亚的对手米开朗琪罗在雕刻苏菲的画像(我认为那是表示哲学家代表本质,表现本质的形态诸多),看到约翰尼斯古腾堡在研究印刷„„文艺复兴就像15岁生日,许多新思想的涌现对教会产生冲击„看到历史转轮一幕幕上演,苏菲想自己是不是真正真实的存在的,存在这个问题让她困扰,“你认为我们存在吗?如果我们真的不存在,只是历史的过客,那怎么办?”直到苏菲的母亲说一句拉丁语:“我思故我在!”
诺克斯与苏菲的谈话发现他们居然是少校的笔下的人物!真不可思议!自己活了15岁,居然是不存在的。“我们什么都不是,我们不存在,这是多么荒唐的事情。”
继续回到小木屋,苏菲看见油画上的男人—迪卡尔从画中走出来了,并说灵魂与身体的联系。灵魂这个有思想的虚无的东西是怎么附在身体上?这也说明了如果有思想,那么我就存在,灵魂与身体是不会独自运作的。
也就是说,苏菲和诺克斯虽然是少校笔下的人物,但是苏菲有思想,只要少校继续写故事,那么苏菲就还会存在。苏菲必须在少校写的最后一章到来之前逃跑!在故事里,少校就像是上帝,无所不能,主宰一切,但少校不是上帝!
苏菲想验证眼见不一定为实,于是带上红色眼镜看周围的世界,也明白了庄周梦蝶的道理(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蝴蝶也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子,最后庄子不知道究竟是庄子是蝴蝶还是蝴蝶是庄子)。这样模糊不清让苏菲不知道自己究竟是真实存在还是只是少校笔下的人物,但是尼采说对人生有选择才有价值。于是苏菲决定逃,逃出少校的“法网”。
苏菲继续文艺复兴的哲学之旅,看到歌德写下《少年维特之烦恼》(我看过这本简版,但仍然看不懂与哲学有什么关系,只是说维特写给一个女子表示爱意的信件然后自杀死了,这女子想必是哲学的化身,维特想象的女子),诺克斯向苏菲谈起黑格尔辩证思想——第三种思维,就像是苏菲决定逃但诺克斯认为不好,事物既有正面又有反面。苏菲说:“我们可以用次要的人格来欺骗少校。”次要的人格是什么?钻少校还未拟定情节的漏洞而逃跑吗?
苏菲参与了俄国十月革命,每个人互相喊同志,表示人人平等。有名的心理分析家弗洛伊德给苏菲催眠,说要转移少校的视线,只有深入研究无意识,苏菲才能逃。
苏菲和诺克斯决定进入镜子里的世界,越往里走,苏菲之前经历过的事情都给颠倒了,那应该是少校的写作素材吧?最后他们出现在希尔德——少校的女儿的家,不可思议!尽管看着与自己一模一样的人但苏菲无法与之有任何交集,听到希尔德问少校世界的起源,少校说是宇宙爆炸产生原子,分子,物质,细胞,然后有人、动植物、然后有国家、社会,直至发展至今。不知苏菲和诺克斯听了这些作何感想,他们辛辛苦苦追寻的哲学,被他们这样轻易地说出来,看他们感到不是滋味,又回到那个被编辑的世界,苏菲感到很开心,所有的人并没有因为少校写的大结局而消失,苏菲的思想也将存在,苏菲成为了真正的哲学家。
我很开心,能够理解那么一点有关哲学的学问,在以前看来那么难的问题,但在现代的我们看来是多么容易理解的原理。彩虹说过,提出的观点人人都能理解,因为举一个反例就能让它不攻自破,但是自己真正能提出观点的却没有几个。
思想真是个好东西,它让你自己存在过,而不是随波逐流的浮萍一样过活,它让你对世界充满好奇,人的求知欲是无限的,人想发现世界,改变世界,因此人才会显得有价值吧。
2013年4月22日
第二篇:苏菲的世界观后感
《苏菲的世界观后感》
罗智
传播1201
U201217342
首先通过两堂哲学导论课的欣赏,我们看完了《苏菲的世界》这部电影,看完之后可以说让我对哲学世界的喜爱又平添一分,在电影中我伴随苏菲一起畅游西方历史和哲学长河,仿佛和这写伟大的哲学家一起探讨哲学,思考人生一般。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苏菲并不是一个真实存在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是一位在外的少校为他的女儿写的小说里面的,是以少校的女儿为原型的,但是苏菲却有着自己的思想,苏菲和她的导师,首先来到古希腊的巴尔干半岛,来到雅典法庭审判苏格拉底的现场,雅典法庭以引进新的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他曾获得逃亡雅典的机会,但苏格拉底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我和苏菲都认识了苏格拉底,知道他在雅典广场上拉住行人的手要和别人讨论关于时间存在的形势和她存在的意义这之类的哲学问题。还有他的学生伯拉图是怎样构想乌托邦和唯心主义理论。知道了中世纪初的伟大哲学家史诺宾沙是怎样将哲学和基督教义以及《圣经》新约和旧约中所有观点结合起来的。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祁克果、柏拉图等人的思想都一一呈现出来。
当那位哲学老师讲到中世纪的末期,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那位神秘的哲学老师终于露面了。他穿着一身典型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衣服,带着苏菲穿梭时空,来到了16世纪的欧洲。因为接下来,苏菲要了解历史上最精彩、最伟大的一个时期:文艺复兴。
苏菲在16世纪的巴黎遇到了来此讲学的莎士比亚、达芬奇,哥白尼,米开朗基罗,歌德,莫扎特,笛卡尔等哲学家。那个时期,随着地理大发现把人类所认识的疆域大大扩大,人们开始认识到上帝是不存在的。于是大批的学者开始回到唯物主义认知的方式上,重新研究希腊的文明。因此从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这段时期称为文艺复兴。牛顿、伽利略、等一大批科学家发现越来越多的人类未知的东西。特别是人类了解了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开始怀疑教会的权威。这时,人类重新审视了自己、自然和上帝。人类对自己又重新树立了自信,那个时期,整个欧洲都沉醉在科学和探索精神中。
接下来是18世纪开始,欧洲的黄金时期。君主封建制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新问题也出现了,但解决问题的哲学家也出现了:马克思创建了他的共产主义哲学。他客观的审视着、评价着资本主义。他的理论影响了欧洲的东方——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建立起来了。这对以后的影响是巨大的。
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我想我已经知道答案了。正如欧洲的历史一样,人类和世界都是这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世界随着人类进步,人类也随着世界而改变。文明从无到有到发达,这是一段重要而又曲折的旅程。我发现,我已经开始用另一种看待事物的眼光去认识所发生的一切。我的哲学课也会和苏菲一样,会继续下去,在生活中,在思维、人类和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继续下去。
但是对与我们生活的环境有了根深一步的体会,我们不防采用像《盗梦空间》里梦境的层次一样来定义世界,苏菲和她的导师艾伯特的世界作为第一层,少校和席德的世界作为第二层,本书的作者乔斯坦和我们的世界作为第三层。是否有第四层我们暂且放一个“?”。因为有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站在唯心主义的角度来说的话,世界都是以你的意识而存在的,电影中讲到,人们呢并非真正的存在,都只是历史长河中的过客而已。
电影中每个场景,每个故事都包含了相当深刻的含义,每个场景都是耐人寻味的。
例如在电影中苏菲去到河边的小屋的路上,有小红帽,三个剑客,普诺曹,等等人物的出现,因为这些人物都是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里面的,在某些时刻他们就会显现出来。
又例如,苏菲的妈妈,在学习拉丁文的时候苏菲问她为什么学,她却不能回答,生活中的很多情况其实也是这样的,就是你做一件事情,但是却不知道深沉次里,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
第三篇:苏菲的世界,观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通信1007班 雷家欢
1021116
1《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唤醒了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掩卷思索,真实的我们真的应该好好的去看这个世界了,不要总是觉得凡事都理所当然,这个世界什么东西的产生都有它的根源,都有他的道理,我们要抱着好奇的心去探索,去发掘.以前看小说总是去追求文藻的美丽,去追寻美丽感人的故事情节,可这本书看过以后,我却不为书中的人物评头论足,不为作者独具匠心而连连赞叹,而是只有恐惧.我不知道别人读完此书后是什么样的感觉,这是我真实而荒谬的心灵体验.”马克思是最伟大的哲学家”我觉得这句话说的一点也不过份,纵观此书的各个哲学伟人,各个哲学流派,马克思无疑是最伟大的.书中并未对他们进行任何的评价,这是值得学习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贡献,他在这个领域,他在那个领域,这些本来就不能相提并论的.谁能说,他们的思想不是受时代和环境的限制?谁能说,他们那一个不是用尽了心智和头脑.苛求古人是愚蠢的,更是不道德的,没有古人的失败与缪误,又何来今天的成功与真理,这些都是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书的主人公就是名叫苏菲的16岁女孩和一位神秘的哲学家。一天下午,苏菲放学后发现自家的邮箱里有一个大信封,上面只写着两句话:“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苏菲还以为这只是个恶作剧。但她的思维不知不觉地关注起这个问题了,它思考着我到底是谁,换言之,人类和相之而来的文明是怎样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呢/那么世界又是怎么出现的呢。他发现这是一个极深奥而又严肃的问题,是的,这很
严肃,人们在这个世界上来来去去,应该知道这一切的真相 事实上当我和苏菲一起读到那封信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哲学和历史的旅行。或者说,我们已经在探索人生、探索世界了。
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就和《爱丽丝梦游仙境》一样,似乎就是那样一部充满逻辑悬念的悬念小说。从苏菲受到那封信开始,以后每天苏菲放学回家都会收到一封信。在信中她的哲学老师开始了她的哲学课。阐述了从巴尔干半岛上的希腊文明开始,一直到上帝在欧洲确立了神圣的地位——即中世纪的开始。在这段时间内,我和索菲都认识了苏格拉底,知道他在雅典广场上拉住行人的手要和别人讨论关于时间存在的形势和她存在的意义这之类的哲学问题。还有他的学生伯拉图是怎样构想乌托邦和唯心主义理论。知道了中世纪初的伟大哲学家史诺宾沙是怎样将哲学和基督教义以及《圣经》新约和旧约中所有观点结合起来的。
在历史方面,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爱琴海孕育出的希腊文明是如此的令人惊叹,那里所有的思想互相碰撞,诡辩学派、唯心学派等诸多学派互相辩论。在雅典,世界上的第一个议会诞生了,几千年前的产物,至今仍是主宰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人类的理性与思维第一次以知识为载体向外输出,输向人类自己、输向自然、输向万物。你看,今天人类不正是用我们所独有的思想去对自然对其他生物施发号令吗?我从雅典卫城里看到了人类正在成长、人类的理性、知识、思想、这些都比他们都祖先有了更大的提高。从希腊半岛那儿传来了人类正挥起思想这把巨斧,改造起世界来的声音。巨斧敲打时发出的火花,那
正是思想碰撞发出的火花。人类开始走上成为万物统治者的道路,因为人类拥有的是其他生物所没有的——智慧。
思想在进步、人来在成长,时代更在发展。终于,人类社会走进了封建时代。欧洲也开始了中世纪。在欧洲,人们开始把自己的思维与上帝联系起来,他们认为智慧包括大自然都来自上帝的创造。人们开始了极端的宗教狂热。那时,人类对自己对自然的看法和希腊时期截然不同。他们认为人类本身是卑贱的,所有的热爱和敬仰都给了上帝和那些大主教、修道士们。这个时期的哲学问题几乎都与宗教有关。中世纪的欧洲特点就是战乱纷飞,当时来自北方的日耳曼和南方的法兰克人、英格兰人在北欧争夺土地,南方的西班牙人和罗马帝国在像阿拉伯人宣战。最后爆发了十字军东征和英法百年战争。总之一切的冲突都与宗教有关。
当那位哲学老师讲到中世纪的末期,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那位神秘的哲学老师终于露面了。他穿着一身典型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衣服,带着苏菲穿梭时空,来到了16世纪的欧洲。因为接下来,苏菲要了解历史上最精彩、最伟大的一个时期:文艺复兴。苏菲在16世纪的巴黎遇到了来此讲学的莎士比亚、还有蒙田、黑格尔等哲学家。那个时期,随着地理大发现把人类所认识的疆域大大扩大,人们开始认识到上帝是不存在的。于是大批的学者开始回到唯物主义认知的方式上,重新研究希腊的文明。因此从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这段时期称为文艺复兴。牛顿、伽利略、等一大批科学家发现越来越多的人类未知的东西。特别是人类了解了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开始怀疑教会的权威。这时,人类重新审视了自己、自然和上帝。人类对自己又重新树立了自信,那个时期,整个欧洲都沉醉在科学和探索精神中。两个人走一块儿,不再问候:“上帝保佑你。”而是诸如:“是惯性在决定地球绕太阳转的轨道是圆的。”这之类的话。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摆脱了教诲,随之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科学成果,这就为欧洲的崛起准备了条件,正是在这时,欧洲开始超过了中国、埃及和印度。欧洲也开始了殖民主义。
以上是我看到一部分的感受!不过很多事我还是没想通啊!就像书中说的人常把不能解释的一些现象归于神论,等到哲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们开始相信无神论!接着哲学继续发展,宗教出现了分裂,基督教开始深入人心!大部分西方人开始接受基督教的洗礼,可是在新旧交替的时候,战争避免不了!记得历史老师提过十字军的事,原谅当时我在开小差,听的不全面啊!大概是说红十字军为了耶路撒冷那称为基督发源地的地方,组织了教徒开始征战,开始他们也许为了教义,可后面他们虐夺路过所有的城市!所以我觉得没有什么宗教是可以洗涤人类的心灵!只有人的自我觉悟才能改变一切!因为只要人愿意,一个原本是博爱的教义会被人曲解!我想哲学是可以让人们了解自己,改变自己,让人顿悟的学问!
第四篇:苏菲的世界观后感
《苏菲的世界》观后感
《苏菲的世界》这部电影是根据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主要是讲哲学和欧洲史的。书的主人公就是名叫苏菲的16岁女孩和一位神秘的哲学家。一天下午,苏菲放学后发现自家的邮箱里有一个大信封,上面只写着两句话:“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苏菲还以为这只是个恶作剧。但她的思维不知不觉地关注起这个问题了,它思考着我到底是谁,换言之,人类和随之而来的文明是怎样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呢?那么世界又是怎么出现的呢?她发现这是一个极深奥而又严肃的问题,是的,这很严肃,人们在这个世界上来来去去,应该知道这一切的真相。
事实上当我和苏菲一起读到那封信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哲学和历史的旅行。或者说,我们已经在探索人生、探索世界了。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就和《爱丽丝梦游仙境》一样,似乎就是那样一部充满逻辑悬念的悬念小说。从苏菲受到那封信开始,以后每天苏菲放学回家都会收到一封信。在信中她的哲学老师开始了她的哲学课。阐述了从巴尔干半岛上的希腊文明开始,一直到上帝在欧洲确立了神圣的地位——即中世纪的开始。在这段时间内,我和索菲都认识了苏格拉底,知道他在雅典广场上拉住行人的手要和别人讨论关于时间存在的形势和她存在的意义这之类的哲学问题。还有他的学生伯拉图是怎样构想乌托邦和唯心主义理论。知道了中世纪初的伟大哲学家史诺宾沙是怎样将哲学和基督教义以及《圣经》新约和旧约中所有观点结合起来的。在历史方面,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爱琴海孕育出的希腊文明是如此的令人惊叹,那里所有的思想互相碰撞,诡辩学派、唯心学派等诸多学派互相辩论。在雅典,世界上的第一个议会诞生了,几千年前的产物,至今仍是主宰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人类的理性与思维第一次以知识为载体向外输出,输向人类自己、输向自然、输向万物。你看,今天人类不正是用我们所独有的思想去对自然对其他生物施发号令吗?我从雅典卫城里看到了人类正在成长、人类的理性、知识、思想、这些都比他们都祖先有了更大的提高。从希腊半岛那儿传来了人类正挥起思想这把巨斧,改造起世界来的声音。巨斧敲打时发出的火花,那正是思想碰撞发出的火花。人类开始走上成为万物统治者的道路,因为人类拥有的是其他生物所没有的——智慧。
思想在进步、人来在成长,时代更在发展。终于,人类社会走进了封建时代。欧洲也开始了中世纪。在欧洲,人们开始把自己的思维与上帝联系起来,他们认为智慧包括大自然都来自上帝的创造。人们开始了极端的宗教狂热。那时,人类对自己对自然的看法和希腊时
期截然不同。他们认为人类本身是卑贱的,所有的热爱和敬仰都给了上帝和那些大主教、修道士们。这个时期的哲学问题几乎都与宗教有关。中世纪的欧洲特点就是战乱纷飞,当时来自北方的日耳曼和南方的法兰克人、英格兰人在北欧争夺土地,南方的西班牙人和罗马帝国在像阿拉伯人宣战。最后爆发了十字军东征和英法百年战争。总之一切的冲突都与宗教有关。当那位哲学老师讲到中世纪的末期,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那位神秘的哲学老师终于露面了。他穿着一身典型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衣服,带着苏菲穿梭时空,来到了16世纪的欧洲。因为接下来,苏菲要了解历史上最精彩、最伟大的一个时期:文艺复兴。苏菲在16世纪的巴黎遇到了来此讲学的莎士比亚、还有蒙田、黑格尔等哲学家。那个时期,随着地理大发现把人类所认识的疆域大大扩大,人们开始认识到上帝是不存在的。于是大批的学者开始回到唯物主义认知的方式上,重新研究希腊的文明。因此从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这段时期称为文艺复兴。牛顿、伽利略、等一大批科学家发现越来越多的人类未知的东西。特别是人类了解了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开始怀疑教会的权威。这时,人类重新审视了自己、自然和上帝。人类对自己又重新树立了自信,那个时期,整个欧洲都沉醉在科学和探索精神中。两个人走一块儿,不再问候:“上帝保佑你。”而是诸如:“是惯性在决定地球绕太阳转的轨道是圆的。”这之类的话。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摆脱了教诲,随之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科学成果,这就为欧洲的崛起准备了条件,正是在这时,欧洲开始超过了中国、埃及和印度。欧洲也开始了殖民主义。
读完文艺复兴这一章后,苏菲和我对世界的看法已经有点清晰了。接下来是18世纪开始,欧洲的黄金时期。君主封建制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新问题也出现了,但解决问题的哲学家也出现了:马克思创建了他的共产主义哲学。他客观的审视着、评价着资本主义。他的理论影响了欧洲的东方——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建立起来了。这对以后的影响是巨大的。
苏菲的哲学课讲到这已经都结束了。她和她的老师只不过是一位挪威少校为他女儿所写的小说里的人物。但是他们却有了自己的思维,他们和人类一样了。最后苏菲和她的老师,终于逃脱了少校的控制,并没有随着少校写完小说而结束。他们仍在这个世界上,看着这个世界的变化,继续他们的哲学课。此时我重新思考起那两个问题。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我想我已经知道答案了。正如欧洲的历史一样,人类和世界都是这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世界随着人类进步,人类也随着世界而改变。文明从无到有到发达,这是一段重要而又曲折的旅程。我发现,我已经开始用另一种看待事物的眼光去认识所发生的一切。我的哲学课也会和苏菲一样,会继续下去,在生活中,在思维、人类和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继续下去。
第五篇:苏菲的世界观后感
苏菲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出自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是一部关于哲学的小说,讲述了从古希腊时期到康德黑格尔时期的思想的发展,深入浅出地将一段哲学的发展史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整部电影的是以主人公苏菲收到的“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而展开的。在整部电影中,虽然有众多人物角色,但在我眼中却只有苏菲和艾伯特,他们二人仿佛出尘的仙人在从一个全新的高度去俯瞰众生。主人公对于哲学的认识是从雅典开始,在这里他看到了苏格拉底的批判性思想,正如其所说“问题比答案更重要”,和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正如电影里的一句台词,“所有事物本质上都只是一个想法而已”,又如“在石头里有一个苏菲,只要他们愿意看到就可以看到”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柏拉图的思想。他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
当我看完柏拉图思想的时候,我完全迷茫了。这让我不由得想到了电影开始所讲到的关于“我是谁”的问题。我到底是谁?我真的就是我自己认识的那样吗?还是我自己看到的只是一个影子而已。那我本质到底是什么呢?抑或是和电影中的主人公苏菲一样是活在一部小说中呢?
种种抑或向我涌来,我迷茫了,但也让我对“我是谁?”这个问题产生了莫大的兴趣。
在这之前,我完全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表面上是如此的平淡、普通,但是却又是如此的耐人寻味,也唯有哲学家能够发出这平凡但又饱含深意的疑问。平时,当我们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或许会不屑地笑道“我就是我,一个独一无二的我”,但是,到底什么才是我呢?
查阅字典,我找不到答案。从古至今,众多哲学家对于“我”的概念各有千秋,众说纷纭。笛卡尔曾经说过“我思故我在”,因为我在思考、怀疑别的东西存在的时候,我本身就已经存在了。若是否认自己的存在,那就是否认自己的怀疑,甚至是思想。这句话从唯心主义的方面确认了自我的存在,但在我看来却或许有点偏激。或许我对于哲学的认识尚浅,但我认为,既然有一句话叫“我思故
我在”,那我是不是还可以说一句“他思故他在”。在我们眼中存在的事物,在别人的眼中或许就会遭到质疑。诚然,笛卡尔从某些方面阐释了“我是谁”,但是却有所不足。
在电影当中,主人公苏菲对于现实世界中希尔德的探索,在我看来就是对于自我的一种探索,对于“我是谁”这个问题的思考。当苏菲来到现实中,发现他所有的一切都是上校所创造的,而自己也只是生活在意识当中,难免会有些失落。但是当他再次回到原来世界,也就是原来的书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自己成了永恒的存在:思想。故事情节发展到这里基本上已经接近了尾声,而主人公苏菲对于自我意识的探索也终于完成。
但是,正像电影里所大力诉说的唯心主义一样,主人公苏菲固然认清了自己,但是境由心生,每个人都会有一个不同的自己,甚至对于每个人对于同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认识,那我自己又是什么呢?
思来想去,我还是没用真切地认识我自己,但是我却是明白了一些其他的事情。
首先,就是要坚持本心,也可以说坚持自己的思想。这绝对不是固执己见,坚持而不固执。正如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我要做的首先就是要先肯定自己的存在,要说服别人首先要说服自己。但又不能因为自己的“思”而过分的偏激而否认其它事物的存在。
其次,从现实角度考虑。我是生活在一个社会中,我是一个社会人。记得有人对于人有过这样的定义“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既然我不能认清我自己,那我为什么不让这个社会去协助我认清自己呢?在这个社会中,或许我自己都不能确认我的存在,但是,我相信,中国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会留下我的足迹,证明我的存在!
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疑问。诚然,我很疑惑,但是现在我已不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