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郝建红的个人资料)
郝建红同志考察材料
郝建红,女,汉族,1989年12月出生,邯郸市武安人,200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10年9月参加工作,大专文化程度.现任电厂社区党支部委员.郝建红同志思想进步,政治立场坚定。注重党的先进理论和方针、政策的学习,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工作实际,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政治责任意识强,坚持原则、按章办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了高度一致。
工作态度积极认真,作风优良。作、生活各方面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以自己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周围居民群众,永远保持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牢固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时刻把居民的需求、困难放在首位,积极帮助社区居民,千方百计为居民排忧解难,真心实意地帮助居民解决实际困难、问题,得到了居民的肯定和认可。在三年上水平活动中,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碰钉子,多次深入到辖区内拆迁单位、拆迁户中,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和思想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严于律己,坚持原则。在思想、言行上严格按照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能和同志们一起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遵纪守法,规范自己的言行。在生活中能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团结同志,乐于奉献,善于助人,群众基础较好,在各方面都起到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考察组意见:经考察、推荐该同志为党代表初步人选。
第二篇:郝建霞论文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新观念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课程那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教师的心田。这次的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其内涵十分丰富,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满了创新精神,它标志着我国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那么,对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如何面对这次课改呢?
首先,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努力去研究新课标,从理念上准确把握理解新课标的精神。然后,要积极地大胆地去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理念变为课改的实际行动,也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转化为活生生的教学成果。“人生能有几回搏?”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执着地研究,不断地实践,立志在为课改作出贡献的同时,把自己锻造成新世纪优秀的语文老师。
其次,要更新观念,对《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要准确理解,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体现。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重新认识教学内容。要改变教科书是教学的唯一内容的狭隘认识。教科书是教学的基本内容。语文教学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且会不断再生。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课中引进相关文字、音像资料,特别是适时、适当地结合课文进行补充阅读;课后适当拓展、延伸,或引导进行实践活动。今后的教师,不应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当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课程的建设者。
二是重新认识语文教学。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教学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其中学生应为主角。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才是新课程下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今后的语文教师,不应是“授之与鱼”,终年辛劳而收效甚微的塾师,而应是“授之与渔”,教导孩子拥抱生活,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教练,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的智者。
新教材需要全才的教师
目前,课改教改在全国全面展开,这是一场深刻的教学革命。说实话,传统教学模式习惯了的我,的确有点不适应。我要提高,怎么提高。迎难而上,破旧立新,课改教改齐走,自主探究是基础。关健在于观念的转变。新教材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着眼于青少年的人格发展和现代语文能力的提高,理解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集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汉语性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新教材显示了这些特点,而教师除了精深的专业知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高度的责任感之外,还应具备哪些素养呢?下面几点就是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一、搜寻信息 博览群书
汉语是一个民族的语言,是传递信息的载体。当今社会科技发达,信息灵通,教师必须注重搜寻信息、博览群书,讲课时渗透信息,充实教学内容,学生在自己合作探究的同时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质疑有一个丰富完美的解答这样学生就会学得满足满意。同时还要注意课文阅读取材的广泛性,使教材承载着大量的社会、人文、历史及自然科学知识,学生在学习使用语言的同时,还将接触到许多诸如天文地理、文化艺术、古今中外的背景知识和一些未知领域。若老师孤陋寡闻知识面窄,在教学中就会捉襟见时,被动应付,就不能应付自如,举一反三。
二、语文兼顾 训练驾驭
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多义性的语言。运用语言表达思想要恰当;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要准确;运用语言辩论事理要严密。教师要引导学生听、说、读、写,兼顾教材,学会在生活中撷取语言。生活处处皆语文,利用这一优势,尽可能地为学生打开语文世界之窗。所以教师应加强自己的文学修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使教学富有文学色彩,生活情趣,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得以感化掌握知识。
三、左右逢源 多才多艺
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施教的程序和方法与其它学科的巨大差异。语文重实践运用,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听的明白,说的清楚,看的透彻,写得生动,思的正确。新教材注重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如教《在山的那边》和《童趣》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两幅图,让学生直观;教《理想》时,我唱了一首《理想之歌》给学生听,让学生明白理想的内涵。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活跃了课堂,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给学生创造一个直观、具体、鲜活的语境是十分必要的,除了有限的电化教育手段外,教师可把书本知识转换成悦目的图文信息,我还把课文编成话剧,故事小品,组织晚会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参与中巩固知识,培养语感,使课堂有声有色,情趣横生。
四、情感交融 因材施教
课堂是教师工作的主要阵地,是探究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对学生有关爱,在教学工作中就会有动力、有办法、有信心、有成绩。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了解学生。要认真钻研分析教材,把学生和教材联系在一起考虑问题。这样,教师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让学生有所收益。不能一刀切,优生适当增“量”,困难生“吃饱”就行。这样可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教导。
五、多动脑筋 勇于创新
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检验和巩固课文知识的最佳方法,是课堂教学的延读。多开展语文综合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到语文世界去漫游,让他们去体验和感情语言的含义,让他们去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实际价值。
总而言之,利用课改的有利时机,多动脑筋,勇于探索,让学生在紧张活泼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语文,让多才多艺的高素质的教师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读古诗,可以不求甚解
古诗文是我国文化的精粹,近几年,大家对古诗的学习越来越重视,在我们的课本中,每一册中都收录有一定数量的古诗。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学生古诗文背诵量的积累是基础。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学生不但要能背诵古诗文,还要逐字逐句地背诵释义,这样一来,严重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认为,在诵读活动中,有必要遵循“诵读为本,不求甚解”的原则。
学习、鉴赏诗文,我国古代早有一种流行广泛且公认有效的方法,即“吟诵”,与今天所称的“朗读”、“朗诵”、“熟读”、有节奏地读出作品“背诵”很相似,这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的独特神韵。它对于理解和继承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至今仍有积极的作用。“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古语分别从深度和广度上强调量的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熟读,才能自悟其义;只有广读,博采众家之长,才能下笔如有神。清代学者陆世仪认为:“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故人凡有所当读之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读”;现代心理研究也表明,小学生正处于机械识记占优势的黄金时期,过多的讲解势必会降低诵读古诗文的兴趣、效益和质量。现在老辈学人还能记得几十年前吟诵过许多遍的文学精品,对作人作文都大有裨益,便是证明。记得巴金在《读我的散文》中也这样说 过:“从 小读过不少散文,当时背的很熟的几部书中间,有一部《古文观止》,读多了读熟了,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诵读的过程,实际上是心、口、眼、耳综合运用学习、思考过程。思考比较多了,想象能力也会随之增强。中华古诗文艺术力量充沛,描写细致,语言精炼,抒情写物生动活泼,吟诵熟透以后,高尚情操,美妙表现,不知不觉就能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和能量,随时由自己运用,不必临渴掘井,搜索枯肠,郑板桥就有这样的体验:“倘能背诵如流,则下笔思潮汹涌,不患枯涩矣”。记得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在一次书面发言中曾回顾了自己从小学一年级起背诵古诗的经历,他说:“即使当时有些诗句不全懂,但并不影响背诵。70多年来,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之后,越发体会到许多名句的意义,每过十年,在理解上就会有一个新的境界。”
多背点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是为学生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时,无需面面俱到地进行分析、讲解,只要能初步理解大意或一些名言警句的含义就行;但也并不反对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对某些古诗文作一些较为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这就是所谓的“诵读为本,不求甚解”原则。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
在长期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自己以前古老的作法。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以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呆板学为灵活学;苦学为乐学。正是有了这种思想作前提,我在教学中注重抓住一个项目做实验为突破口,进而向其他项目延伸。近几年来,从一年级接手到现在的三年级,我一直重点实验的课题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的培养》。经过反复实践,现以初见成效。
一、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延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是,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象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理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三、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渎,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四、创设意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制电动课件等。这样以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总之,阅读训练的方法还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
第三篇:坐井观天 郝建萍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教师:郝建萍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朗读感悟,了解他们对天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从中受到启发。
3、发挥想象,理解寓意。
4、分角色朗读对话,通过表演读,读出它们各自的语气。
重点:通过第2—7自然段,围绕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品读课文,读出青蛙和小鸟各自的语气。难点:了解动物们对天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理解寓意,懂得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教学方法:粗读到细读,层层体会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看图猜成语
2、引入话题:同样的天,它们看到的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一起去探个究竟。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理解题目中“观”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生词。(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老师先来检查检查上节课我们学的生字词)㈠通过猜谜的形式猜出“沿、际、信”,强调沿的第五笔。
㈡快速抢答说字“抬、还、答、错、娃”强调还和答是多音字,给娃换偏旁记忆,错的反义词。㈢检查词语,开火车的形式。(注意奖励)
2、初学课文
大家真的很棒,那么大家有信心学好这篇课文吗?(有)听,这是谁的叫声?(青蛙),那么听,这是谁的叫声(小鸟)
那么小鸟和青蛙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先来阅读它们见面时的第一次对话。㈠先自由读,找同学读 ㈡男女分角色读 ㈢带着动作、表情读
师:那么可爱的小鸟落在了哪里呢?(井沿上),青蛙蹲在哪里?(井里)
师:好了,我们来看黑板上这口井,我们先来观察,井的最下面叫做井底,井的最上面叫做井口,那么在井口的周围用石头砌成的石壁就叫做井沿,那么接下来我找同学来标出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师:非常棒,看辛苦的小鸟飞了一百多里,这一百多里足足要飞一天一夜呢,这么远的路,小鸟都飞到哪里了呢?它都看到什么了呢?下面请同学们一边欣赏画面一边用“小鸟飞过_____看到了______”来进行说话。(学生观看,练习说话)
小鸟飞过这么多的地方,看到这么多的事物,真好!那么你们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呢?(见多识广)
三、深入感悟。
师:这样一只见多识广的鸟,在井里的青蛙会相信他们?接下来,我们来看他们的第二次对话。注意变电,不同的标点语气表达不同。(学生练读,找学生读,分角色读,加上动作读)师:青蛙根本就没相信小鸟说的话,对于你来讲,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呢?(自以为是)师:青蛙怎么能这样呢,我们来看青蛙说的这句话(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比较)
师:唉,青蛙真是太自满了,任凭小鸟怎么说它都不停,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是呢,请阅读它们的第三次对话,注意:它们的表情,都笑了,它们的笑一样吗?它们心里究竟在想什么? 讨论:青蛙笑着对小鸟说心里怎么想的?小鸟笑着对青蛙说心里怎么想的?
师:可怜的井底之蛙呀,它眼里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我们来一起感受感受。学着老师的动作把注音本卷起来,看看你周边的一切,感觉怎样,看到了什么?
师:哦!青蛙眼前的世界太小了,看到的只是一部分,难怪它会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你们能不能想一想办法,让青蛙看见无边无际的天,真正感受这美丽的世界。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师:真棒!那么如果青蛙真的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大家课下认真的思考思考吧!好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下课!
第四篇:郝建关于时代精神发言稿一
关于时代精神研究的一点思考
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学界在一种“自发” 状态下对时代精神进行着不间断的研讨,报章杂志上能偶尔地刊发一些相关研究文章,如厉励的《当今的时代精神是什么?》、崔绪治的《时代精神与“改革的哲学”》、潘德荣的《观念与状态———时代精神的反思》、陈章龙的《时代精神的哲学思考》、杨彦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不断地捕捉和弘扬时代精神》、冷铨清的《论时代精神》、薛广洲的《论实事求是与当代中国时代精神》、旷三平的《中华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罗永忠的《论时代精神及其基本特点》、彭建渝的《精神文明建设与时代精神铸造》、杨德平,李娜的《时代精神的界定与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等等,亦有部分以“时代精神” 为题名的学术专著出版。综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这一时期学界、理论界关于时代精神的研究,较为显著的特点,一是能从时代主题、社会实践出发研究时代精神的生成; 二是能从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角度考察时代精神; 三是根据对马克思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的论点有所研究。
近年来学界、理论界、思想界对时代精神研究的重要性的认识有了新的提升,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提出之后,学界对开展时代精神的研究更是有了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各学 1
术团体、研究机构纷纷组织专班,申报相关课题。如2007 年中国政研会、中宣部政研所邀请哲学、历史学、文化学、政治学等领域专家学者还围绕“如何弘扬时代精神” 进行了重点课题立项。但是这些研究成果距离目标和要求,以及社会的需要尚有较大的一段路程,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一种遗憾。
笔者认为,在今后时代精神的研究中,我们应该特别注意找准时代精神研究的重点、难点所在,进而分析时代精神研究的着力点和与社会实践相统一的契合点,唯有在正确的研究思路指导下,我们才不至于迷失方向,才能有步骤、有阶段、全方位、多层次地把我们的研究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
1.时代精神研究的重点
就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现实的研究趋势看,笔者认为我们目前时代精神研究的重点仍旧还是基础性的东西,诸如时代精神的概念、时代精神的性质、时代精神的价值和作用、时代精神的生成机制等等这些问题。这些基础性的理论和知识不统一,我们的研究就会始终处在一种众说纷纭、自话自说、莫衷一是的尴尬境地,后续的研究也无法开展,更谈不上在现实生活中的培育和弘扬了。当然,这些基础性理论成果的最终得出,需要学界、理论界本着客观真实、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广泛的研讨和商榷,“百家争鸣” 总是有利于学术发展的,争鸣的结果肯定能开阔人们的视野,统一人们的思想。遗憾的是目前学界的学术态度和作法让人担忧,很明显,学界似乎已经很久不想不愿去开展什么争鸣了,有的是一种冷漠和
忽视,喜爱自话自说; 再就是研究过程中有些“唯上”、“唯名”、“唯书”,或者故步自封、唯我独尊,或者相安无事、“多栽花,少栽刺”,如此下去何来学术发展和理论创新之说?“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 ③ “固然,如果不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的原因或普遍的根据; 但是,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的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 ④ 同样,对于时代精神的研究,如果我们长期地不能从根本性质上认识时代精神,界定时代精神的基本概念、性质、特点、功能以及时代精神的社会作用、影响,就没有后面的培育和弘扬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最后的结局只能是让我们的弘扬工作变成一句口号,永远地停留在文件里,留在学术研究的文章中,起不了任何实际效用。
2.时代精神研究的难点
培育时代精神之目的是为了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时代精神,弘扬时代精神则是为了在当代这种多元价值观形势下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培育和弘扬都是传达时代精神的方法。“方法不是外在的形式,而是内容的灵魂。”(黑格尔语)由此说来,培育和弘扬时代精神的方法成了我们时代精神研究的一大难点。方法总是具体 的、明了的,目前我们一方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一方面又总是表现出这方面工作的一种疲软状态,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和目的,究其原因,还是我们的方法不对或者说不到位。培育和弘扬时代精神的方法要求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科学的方法是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实现具体统一的实践活动,是通往预期目标的桥梁、是联结现实与理想的纽带。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 “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组织革命战争,改良群众生活,这是我们的两大任 务。在这里,工作方法的问题,就严重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培育和弘扬时代精神的方法,既要求有充分的科学性、可操作性,还要有先进性和与时俱进性,能用最新的科技成果武装我们的方法,改进我们的方法,加强我们方法的实际效果。当然,方法的使用,必须灵活处理,讲求生动活泼,不能生搬硬套; 在充分继承并发扬我们民族的传统的优秀的培育和弘扬方法之外,我们还要不断地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借鉴、消化、吸收他们那些行之有效的培育弘扬方式、模式,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此基础上还要不断地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创新我们的培育弘扬方法。所以说,培育和弘扬时代精神的方法之论,是我们时代精神研究的难点之一。其之难主要难在方法的创新和方法的灵活运用问题上,但我们不能因 此而放弃这方面的专项研究,毕竟没有科学的先进的方法,我们的培育和弘扬工作终究会成为一种毫无实际意义的“虚假工程”。
3.时代精神研究的着力点和与现实的契合点
在有了时代精神研究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努力探寻时代精神研究的着力点和与时代现实相连的契合点。在着力点问题上,笔者认为,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等等问题,我们应紧紧抓住学校教育这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做好大中小学生的培育和弘扬工作,然后充分利用文艺宣传、艺术创作、广告媒体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推广形式做牢社会教育工作,这是其一; 其二,必须加强理论研究,繁荣学、人文社会科学,毕竟哲学、人文社会科学能为我们提供不可多得的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谋,并且也只有通过理论研究的加强,我们才能不断地统一思想,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合格的时代公民; 其三,必须加强时代精神的内涵研究。在了解和掌握了什么是时代精神的基础上,我们更多的是应该关注时代精神的内涵有哪些,否则我们的培育工作就会变得毫无目的,我 们的弘扬工作也将成为“无米之炊”,“空中楼阁”,成为一种学界、理论界的“形象工程”。只有为培育和弘扬工作提供了充足、充分的时代精神内涵,我们的弘扬才能去真正地为人民提供精神“食粮”,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关于时代精神研究与现实的契合点,笔者认为,我们的研究必须有国际视野,并着眼于未来,在充分了解当代百姓精神诉求的前提下,带着问题意识去开展我们的研究。“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
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 列宁认为: 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只有首先分析从一个时代转变到另一个时代的客观条件,才能理解我们面前发生的各种重大历史事件,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即首先考虑到各个“时代” 的不同的基本特征,而不是个别国家的个别历史事件,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只有在对当今中国的实际情况作了充分、客观的了解,在掌握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优势、劣势和困境的基础上,我们的研究才会有的放矢,具有时代针对性和现实性。
第五篇:个人资料
任期内个人工作总结
高育林
光阴荏苒,白驹过隙,转瞬间,已是七年过去。逝去的七年也是我在教育教学领域履行中学一级教师职责,努力耕耘、不断进取的七年,现对任职内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本人思想端正,拥护党的正确领导,关心国家大事,并且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认真学习了《教育法》、《教师法》,并自学有关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
二、教学方面: 教学上我不敢有一丝马虎,努力转变自己的观念,力求使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断改进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因此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新课标,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查找课件,制作课件,准备、制作教具。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课后认真总结上课中所出现的突发事件,写好反思。
三、德育工作:德育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是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及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工作二十年,其中班主任工作十七年,在班级管理中我注重激发学生干部的作用,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创新开展工作,所带班级连续多年学期被评为校级优秀班集体和县级优秀班集体。在教育工作中多次被评为县级和校级教学成绩先进个人。获得省级化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2014年10月12日
申请
县职改办:
我叫高育林,生育1970年1月,44岁。1994年7月参加工作,2007年7月晋升为中学一级教师。我工作勤恳认真,在化学组内各位老师的帮助和指点下教学和教研上有了巨大的进步。下面我将我这七年来在教育教学领域履行中学一级教师职责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本人思想端正,拥护党的正确领导,关心国家大事,并且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认真学习了《教育法》、《教师法》等,并自学有关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
二、教学方面: 努力转变自己的观念,力求使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缺点。因此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新课标,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查找课件,制作课件,准备、制作教具。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课后认真总结上课中所出现的突发事件、临时灵感,写好反思。
三、德育工作:德育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是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作为班主任,经常家访,曾组织同学对班级有困难的学生献出爱心,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肯定。我所带的班级稳定,在校级的各种比赛中均有所收获。
总之,参加工作以来,我尽职尽责,勤奋工作,各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所有的成绩都代表过去,今后我将更加努力的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全力!现申请晋升为中学一级教师,恳请领导和老师们给予监督和支持。
申请人:高育林 2014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