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择业倾向及就业问题的调查研究

时间:2019-05-12 12:43: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代大学生的择业倾向及就业问题的调查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代大学生的择业倾向及就业问题的调查研究》。

第一篇:当代大学生的择业倾向及就业问题的调查研究

当代大学生的择业倾向及就业问题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就业问题历来是社会热点,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深化,人 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面临着巨大压力,不仅要与同 届毕业生竞争,还要面对其他省市人才强有力的挑战。因此,这些无任何工作经 验的 “ 天之骄子 ” 究竟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教育工作者又应如何引导大学生 择业、就业,状况受到社会普遍关注,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的择业倾向

一、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影响大学生择业取向 研究表明以下 4 个问题:是否愿意到农村工作?是否愿意去西部地区工作? 最想去什么样的地区工作?最想去什么样的单位工作?是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取向 的关键。调查结果发现,将近八成的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就业;近一半的学生愿意去西部 就业;沿海地区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选;相比较国有企业,大学毕业生更多倾 向于外资企业。22.6%的大学生愿意到农村就业,而 77.4%的学生不愿意去,也就 是说有将近八成的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就业。从性别来看,男生愿意去农村工作的 比例比女生高出 5 个百分点。41.5%的毕业生表示愿意去西部工作,这比一般人想 象的比例要更高些,因为西部地区并不等于农村地区,特别是从 20 世纪 90 年代 末期以来,国家西部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显得落后,因此,45%的毕业生最愿意到沿海地区工作。由于学生最看重的是发展前景,而沿 海地区经过 20 多年的改革开放,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市场化程度,为大学 生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因此,沿海地区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首 选。相比较国有企业,大学毕业生更多倾向于外资企业。我们将单位划分为 8 类,即党政机关、国有大中型企业、外企、乡镇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学 校和其他。调查结果显示:“外企”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单位,占近30%。实 际上,最近十几年来,外企一直受到学子们的青睐。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渐消 融,“党政机关”的吸引力较以前相比减弱,但仍有近1/5 的学生选择了党政机关。究其原因,分析认为,除工作相对稳定外,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公务员是个非常 体面的职业。“高新技术企业”排在了第三位,超过“国有大中型企业”,这与我国近年来重视科技发展,为高新技术企业制定人才优惠政策密切相关,也与高新技术 企业的待遇有关。尽管近年来国有大中型企业不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选,仅排 在第四位,但仍然是吸纳大学毕业生的主要力量之

一。分析认为,择业取向的形成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既受到个人因 素如偏好、理想、能力等的影响,也受到家庭因素比如父母职业、家庭收入等的 影响,更受到社会因素比如劳动力市场状况、经济景气程度等的影响。如果大学 毕业生的职业取向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则可以说个体和家庭因素的影响大;如 果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取向表现出很高的一致性,则可以说是社会因素的影响大。从调查统计可知,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表现出了比较高的一致性,因此可以

推断社会经济环境对他们的择业意识和择业行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现阶段大学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存在着明显的倾向性:大部分同学更看重未 来的发展前景,愿意到东部沿海地区和城市工作,愿意到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和单位工作。从大学毕业生就业倾向的普遍性可以看出,一种大的经济环境背景 在制约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行为。

二、家庭经济状况,是择业时形成风险偏好的重要因素 在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风险约束下,大学生以职业价值最大化为择业目标。大 学生择业时随着家庭财富的增多,选择更具风险性职业的可能性增加。课题组通 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发现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毕业生对待职业风险的态度是不 同的,外企和高新技术企业收入相对较高,风险较大,富裕群体在择业时更倾向 于“外企”、“高新技术企业”,比其他群体高出 3 个百分点。而其他群体对收入一般、风险较小的职业选择概率较大,如党政机关、学校和科研部门等。

三、联系单位个数越多,就业概率越高;期望收益越高,就业概率越低 从工作搜寻的角度分析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行为,是课题组研究大学生就业问 题的另一个切入点。课题组通过“信息和获取信息的途径”、“期望工资水平和搜寻 成本”和“搜寻密度和搜寻广度”这三个方面,将大学毕业生工作搜寻行为细化和量 化,研究结果发现,性别、专业属性的不同,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搜寻行为。比如,男生的搜寻努力程度要比女生高,非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的搜寻努力程度 要比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高;学校所在不同地区的毕业生其工作搜寻行为表现出 极大的差异性,东部地区毕业生的搜寻努力程度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而中部地 区的毕业生期望收益过高是就业率不高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模型的推演和统计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大学毕业生联系单位个数每 增加一个,其接受工作的概率就能提高 2%,大学毕业生着重联系单位个数每增加 一个,其接受工作的概率将提高 1.4%。从“第一年期望的月工资水平

”的系数符号 和“搜寻成本”的系数符号反映期望工资越高,搜寻成本越大,接受工作的概率就越 低。因此,建议大学毕业生要努力提高工作搜寻的主动性,具备市场意识和竞争 意识。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尽可能地挖掘劳动力市场中的有效信息,在找寻的 过程中把个人的基本信息更多地反映给用人单位,减少用人单位的筛选成本。同 时应制定与自身水平相适合的期望工资水平,工资标准定得过高,将会影响就业 效率。工资攀比和“漫天要价”以及不切实际的工资要求,往往使用人单位在选择大 学毕业生时望而却步。

四、社会资本影响就业意向和求职行为 目前,大学生毕业时主要面临三种选择:就业、继续上学(包括在国内和国外 上研究生)或不就业。调查数据显示,打算就业的毕业生占大多数,决定继续深造 的学生也占据相当的份额,在做出这种选择前途的决策时,毕业生的父母及其家 庭的情况对其选择会有一定影响。父母的职业等级越高,毕业生往往选择继续学习而不急于就业。也就是说,积累了一定社会资本的家庭,有能力为子女继续求 学提供稳定的经济资助。

同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毕业生,不愿意选择去党政机关和事业 单位,而更加偏好去企业单位。其中,父母职业等级和收入的影响作用相当显著,而母亲的学历和职业对毕业生这一选择的影响比父亲更为突出。可见,家庭状况 较好的学生比较偏好去机制相对灵活的企业单位求发展,而家庭状况越差即拥有 的社会资本越少的学生,选择去稳定的党政机关单位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就业意向关系到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所持有的价值判断标准和心理特 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毕业生所掌握和了解的信息量多少的影响,而社会资本是 开拓信息渠道的重要工具,可以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升竞争实力,增加求职的“砝码”。课题组在研究中发现,有 26.4%的学生认为社会资本是获取就 业信息的重要途径,仅次于招聘会(51.5%)和网络媒体(45.9%);12.3%的学生认为 社会资本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仅次于招聘会(39.7%),排在第二位;认为社会资 本是自身竞争优势的学生占 19.5%,25.9%的学生可能由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 而 低而意识到社会资本是自己在求职竞争中的不利因素。由此得出结论: 社会资本的影响,使得大学毕业生对“前途的选择”不仅仅是个 人的决策,而是整个家庭在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上做出的集体决策。

五、区域经济和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大学毕业生极化现象 在调查研究中,还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大学毕业生就业极化

现象加剧了高 素质劳动者的区域和城乡分布不均衡,短期内有利于东部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的 经济发展,减弱了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发展能力,但从全局来看,提高了资 源配置的效率。从微观角度来看,它提高了毕业生的人力资本回报率,也对东部 地区和大中城市的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市 场机制已经成为我国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大学毕业生就业极化现象是市场机制 作用的结果。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的极化现象,加剧了高素质劳动力的地区分布 和城乡分布的偏斜,进一步加大了区域和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据相关报道: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约为百分之五十左右,而今 年的大学生毕业总人数是二百一十二万。到目前为止,全国还有一百万左右的学 生尚未落实工作。那么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哪些?百分之七十二的被访者认为 是由于扩招的原因;百分之六十三的被访者认为是由于大学教育与就业市场出现 不协调造成的;百分之五十八的被访者认为,由于还存在一些阻碍毕业生就业的 制度和非制度因素造成就业难;百分之五十一的被访者选择了是由于学生自己的 问题,比如说就业期望值过高或个人能力问题;还有百分之四十五的被访者认为 是单位自身的原因。调查中,百分之四十七的被访者表示愿意放弃自己的专业,选择一个能够解决就业问题的工作,他们已经意识到生活不是想象,柴、米、油、盐才是最重要的。百分之二十九的被访者表示愿意到中小城市或西部地区去发展。他们认为,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虽然对他们极具诱惑力,但是就业 压力太大,竞争太大,留在这样的城市,很可能会造成自身资源的浪费。调查表明,今后的大学生就业状况大致是:在未来五年中,头三年看好,后 两年有变,大学生总的就业趋势比较好,尤其在前三年形势更是看好,因为国内 生产总值到 2010 年要比 2000 年翻一番,要求今后五至十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每

年至少要保持百分之七的增长速度。专家预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会提供八 十至一百万个就业岗位。另外加入 WTO、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等都会增加更多的 就业机会。国企改革的逐渐完成,也将使企业在最近几年大规模储备人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内在因素:

1、眼高手底 我国的大学教育体系和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大学生在动手的 实践能力上明显的落后于其他国家的学生。在只注重理论教学不注重实际能力的 培养已成为我国大专院校的通病,要调整大学教学体系的改革不

是说一句口号那 样简单。学生大学毕业后理论知识非常的丰富,但在实际工作中在学校所学的理 论根本应用不上,一个工作任务下来根本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从哪里开始实施。在学校里从来没有学过在工作当中遇到实际问题该怎么办,这就行成了学生毕业 后就业的很大障碍,用人单位希望招聘有经验的员工,不愿意用只有理论而没有 实践经验的应届毕业生。

2、心态浮躁 我见到一个大学生,她说,毕业后让我到宾馆中当服务员,我肯定不会去,我没法面对我的乡亲父老。其实她很可能从服务员干成老总。20 多年前,私营企 业主并没有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同,但现在他们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观念上能不能领先一步解放,就决定你能不能更好的获得资源。现在的大学 毕业生总是想到一家知名企业或大企业找一份薪水较高的职业,但在这样激烈的 竞争当中这些企业和工作岗位才能容纳多少人就业呢?毕业后就想找最一个高薪 的工作是非常困难的,不想从基层做起,不想从基本的工作做起,不想到中小企 业工作,这是大学生就业心态浮躁的具体表现。

3、社会知识的缺乏 我们的大专院校大都是封闭教学,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和社会的沟通和了解很 少,他们总是感觉校园美好,而不愿意去接触社会,这就导致了和社会的脱节,走上工作岗位根本不能适应社会和融入到企业当中。在单位中的人际关系学自己 如何定位、怎样和上级沟通、个人的形象仪表、个人的口才、自己的营销能力、这都是学生缺乏的学习课程。加强学生的社会知识的培养是学生走上成功就业的 重要保障。

4、单一专业就业困难的原因 我的一位朋友目前在一家医院从事护理工作,而她在大学攻读的是理科专业。像他这样工作和所学专业相差甚远的毕业生在国内比比皆是,大学生毕业后改行 的原因可谓五花八门:有的是专业不对口,有的是专业难找工作,有的是为了多 挣钱,有的受到专业局限,有的则纯粹是出于个人兴趣。有调查表明大学生改行 的人数大概是占总人数的 30%,学生假如只有一门专业能力的话,很难去适应就业 中改行的现状。我们的学生只学一门专业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了,学生毕业后在 培训一门热门的技能是当务之急的。

建议:深化体制改革,建议: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就业指导
建议一:深化体制改革,减少劳动力流动障碍;降低创业门槛,鼓励大学生 自主创业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我国整个就业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此,要继续深化 体制改革,减少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性障碍。虽然目前我国省会及省会以下城市都 已取消了

第二篇:大学生择业倾向调查报告

大学生择业倾向调查报告

摘要:通过对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生就业倾向的问卷调查,详细分析了在目前的形式下,高校大学生在求职前的准备,求职价值观,求职期望等就业意识的现状和特点。并且根据此次的调查结果,总结出大学生在就求职前的惯性做法和惯性思维,指出哪些是可行的做法,哪些是需要改正的做法,为地方高校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关键词:毕业生求职意向调查报告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率已经成为考验我国教育事业是一个指标。大学毕业后,能否找到一个好工作,合适的工作,不但是毕业生面临的问题,也逐渐成为在校大学生主要考虑的事情。就业形势严峻有很多的影响因素,比如说中国大学的盲目扩张,专业设置的不合理,大学生自身的不足等等,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只做了此次的调查问卷,以便我们的就业形式有个清晰的认识。

一。调查概况

本次调查问卷的对象主要是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生的择业价值取向,薪酬标准,就业地点,择业的途径,求职中最关心的问题等就行调查。本次调查问卷共发出问卷200份,实际收回的问卷有200份,其中有效问卷有180份,有效率达90%,其中男生占45.6%,女生占54.4%。本次调查的学生主要是工学、管理学的学生,他们分别代表了理科和文科的学生,也是考虑到了样本的代表性和所选比例的均衡性。为了方便学生答题,节约时间,问卷主要采用了选择题的形式,分为9个单选和1多选,和一个开放性问题。

二.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1、关于就业形势与自身就业前景评价

关于目前社会的就业形势,91%的调查者认为“形势严峻,就业比较难”,分别有3.8%的调查者认为“形势正常”和“不了解”,而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容易”的有1.3%。可见,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对自身就业前景评价方面,多数学生则显得较为自信。调查表明,对就业前景持一般态度的调查者占56.4%,20.5 %的学生对自身就业前景比较乐观有信心,14.1%的调查者表示不乐观,而9%的调查者则表示不知道。比较乐观占有较大比例的原因,我认为由于被调查者有一部分还是在校生,所以对求职的艰辛认识还不够。随着他们毕业时间的临近,他们就会更加准确的认识到自身的情况。这就需要他们深入了解自身困惑所在,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指导,及时调整好心态。、关于求职前的准备

调查结果显示,17.5%选择大一就开始,46.6%选择大二开始的,35.9%为大三开始。这说明我校大学生整体开始考虑求职就业问题比较早,一半以上的学生在上大二就开始考虑自己的求职就业问题,说明求职就业意识较强,从他们关注考虑就业问题比较早可以看出他们对求职就业方面的信息的需求也比较大。

3、关于升学和工作的选择

在升学和工作的选择上,70.5%的调查者选择工作,13.5%的人选择升学,而2.6%的调查者选择考公务员,还有13.4%的调查者选择了回家创业。我们可见,由于国家对公务员的考试一再提高学历要求,而被调查对象的学历是大专,所以公务员的机会相对他们来说较小。根据在调查中和他们的交谈中,了解到选择回家创业的学生,主要由于其家庭是做生意或企业的。所以说,在工作的选择上,大部分学生还是先从在企业锻炼为起点。这就需要我国对于大学生应该多提供一些就业渠道,并且给出相应的优惠政策。、关于就业过程中的寻求帮助的途径

在就业决策时,有39.8%的调查者向父母咨询意见,有3.8%的调查者表示会问老师,还有25.1%的调查者和自己的朋友商量,“自己做决定,不受他人影响”的调查者占31.3%。可见,家庭的帮助对学生的影响最大,而老师的帮助比较不足。这说明在大学里好多老师都是下了课直接走人,和学生的感情不深,以至于学生主要还是依靠家庭和朋友,或者是自己。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不但是讲授课本的知识,更主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人生的正确建议。5、关于就业地点的选择

调查表明,66.7%的调查者选择就业地点时,主要是内蒙的呼包鄂三地。这主要是因为内蒙的这个金三角,工作和生活条件好,经济收入高,发展机会多,并且接受新信息快,因而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有10.3%的调查者选择了去我国的一线城市比如北京上海等地。23%的学生选择了回到家乡,这个可能是因为家乡有自己的亲人,不管是就业还是生活都有一定的便利性。可以看出,发达地区还是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涌进,但是我们也应该告诉学生在拥挤的大城市发展的弊端,使他们正确看待就业的地点不是成功的唯一途径,并且鼓励学生去西北比较偏远的地方,带动那里的经济发展。、关于薪酬标准

在求职者最为关心的薪酬问题上,大学生们的期望值一般。32.8%的调查者的月薪期望值在2000元以下,其中41.8%的调查者的月薪集中在2000—3000元这一档上,有35.4%的人的月薪期望值在3000元以上。这表明,大学毕业生希望自己早点从父母的经济依附中解脱出来,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并渴望获得舒适的生活条件,因此希望能获得较高的薪酬。

7、关于工作是否对口

专业如果不对口绝大多数的调查者会在现在的岗位上工作。64.1%的调查者会愿意从事现在的工作,只有9%的调查者表示不愿意,19.2%的调查者会“先在本专业干,再考虑转行”这些人对自己的工作的选择是小心而慎重的,个人兴趣和专业在选择工作时是占非常大的比重的。7.7%的调查者认为无所谓。这说明调查者主要是保证有份工作,先择业再就业。、关于招聘信息的途径

得到招聘信息的途径,50%的学生是从网上寻找的,30%的学生选择了从学校了解到,也就是说学校公布或者组织招聘会时,他们才得到招聘的信息,20%的学生选择了家人介绍或者朋友介绍。这说明毕业生所在地的人才市场不是很活跃,很多学生的信息相对来说比较闭塞。、关于最关注的信息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50%的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公司的介绍和招聘信息,15.6%的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有关薪资及福利的信息,19.2%的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关于面试和演示的技巧介绍,说明学生在这方面的经验还不是很多,需要加强锻炼。有5.1%的调查者希望了解更多的公司员工的现身说法。借此了解公司的用人机制和管理方法,做到心中有底。10、关于公司需要员工的具有的条件

认为用人单位最重视什么的选项中,“所学的专业能力”、“所毕业的学校”、“社会经验”以及“潜力”,占总调查的87.1%,“技能、特长、品德”只占到了10%的比重,剩下的2.9%的调查者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求职者的性别。由此可以看出,对于特长,品德重视的下降程度,导致学生们认为能给公司带来经济效益才是硬道理。

三。总结

201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660万,这么一个强大的队伍涌入社会,那么他们能够安定的正常工作,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中出现的盲目乐观、奉献意识与艰苦奋斗精神缺乏、诚信缺失等心态,不仅会影响到在校大学生眼下的择业,同时还会进一步影响到以后的成长与职业发展。针对以上出现的不良择业心态,本人的建议是:、大学生走出校门后不能仅仅只有就业意识,因为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会在一定程度上

饱和,现在尤为严重。因此我们要树立创业意识而不能把眼光仅仅限于就业。、要踏踏实实地做事,一步一个脚印,要有灵通的就业信息和强硬的个人素质。专业很重要,但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有人说好关系是泥饭碗,会碎的;文凭是铁饭碗,会锈的;而只有能力才是金饭碗,走到哪里都会闪闪发亮。”在当今社会,只有有能力的人,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有能力的人,成长的舞台才会无禁区。、要搞好人际关系,广交益友。朋友多了不是坏事。一个人在外难免会遇到挫折,此时朋友的帮助对你来说很重要。、在选择职业时,要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供需信息。人才招聘会每周都在办,人才市场天天都开放,准确掌握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对于当代大学生择业尤为重要。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谁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信息,谁能从实际出发,准确审视就业形势,谁就能早日步入理想的职业岗位,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知识和才华。、要敢于面对挫折,不放弃,不服输,要敢闯!

总之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只是能说了解,要真正读至硕士才可以说自己学了这个专业。大学生要锻炼各方面能力,不仅要学习书本方面的有字之书,还要去生活中读那本无字之书,这样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第三篇:大学生择业倾向调查报告

大学生择业倾向调查报告

题目的选择

在选择题目的时候,我们首先考虑的调查方向是影响人才流动的因素,但是基于题目过大,并且调查对象多为一工作人群,为调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于是,我们将题目缩小为调查徐州地区大学生的择业观,从而缩小了调查人群范围,节省了调查时间,提高了调查效率。使调查结果更贴近我们的生活,为我所用。并且,选择这个题目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因为,近年来择业问题逐步上升为众人关注的焦点,择业难--对很多人而言都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特别是对大学生,更是一个必须面临的难题,多数的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择业时一片茫然,无所适从,“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日益严重,走出了象牙塔的大学生并不了解眼前社会的现状,从而盲目地将自己定位,走入了择业的误区。因此,大学生的择业压力越来越大,具体表现为:

1.社会需求高标准的压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企业与企业,单位与单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在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战中,用人单位千方百计争取学历层次高、综合素质好的优秀人才,加之近年来毕业生人数的迅速增加,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面对激烈的择业竞争,学历层次低、专业需求少的毕业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尤其大。

2.供求不平衡带来的择业压力

在就业市场越来越开放的情况下,毕业生对职业的选择机会增多,但由于他们所学的专业有限制了择业的自由。社会对不同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也呈现出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热门专业比较受欢迎。专业需求的不平衡是造成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差异明显的重要原因。

3.人为因素对大学生择业的压力

大学生在就业中有许多苦衷,如:一些用人单位点名要某某毕业生,没有门路的学生即使很优秀也难以找到合适单位;一些用人单位要重点学校的毕业生,普通高校的优秀毕业生也常常遭到冷遇;受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的影响,大材小用、学历层次低的毕业生受歧视的现象也司空见惯;由于社会偏见导致的性别歧视,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更是有增无减等等。凡此种种,给大学生就业的竞争造成了不公平、不公正,给大学生的就业造成了较大的障碍,因而面对择业时,毕业生也带有很大的心理压力。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念,清楚地反映当代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要求,协调好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关系,我们五人最终决定选择徐州地区大学生择业观这一题目进行调查,希望可以将大学生择业观方面存在的普遍现状较全面地展现出来。

问卷的设计

制作问卷时,我们力求所选题目确切、简洁、针对性强,并牢记以下几点:问卷主题明确,所有设问都必须与主题有关;言语简明准确,以免影响理解和答问;问卷项目由浅入深,并注意其间的联系,使被调查者可以连贯做答;设问切合实际,充分考虑被调查人的差异。

调 查 问 卷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我们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学生。希望同学们可以支持我们的调查工作!感谢大家!

1. 你的性别 ○男 ○女

2. 你所在的年级 ○本一 ○本二 ○本三 ○本四 ○研究生

3. 你认为现在的就业形势如何

○形势严峻,就业难 ○形势正常 ○形势较好,就业容易 ○不了解

4. 你是否考虑过自身的择业问题

○认真考虑过 ○偶尔想想 ○很少考虑 ○到时候再考虑5. 工作与专业不对口时,你会做何选择○愿意从事这种工作 ○先干着,以后待机向专业方面发展○不愿意从事这种工作 ○视工作情况而言

6. 择业时,你会选择去哪个地区发展

○家乡 ○内地省会城市 ○沿海开放城市 ○国外 ○国家急需人才的边远地区

7. 你期望企业每月支付给你的底薪是多少

○1000以下 ○1000-1500 ○1500-2000 ○2000-3000 ○3000以上

8. 你会以以下何种因素为主导进行择业(最多选2项)

□专业 □个人能力 □个人兴趣 □父母意见

□工作环境 □个人价值的体现

9. 你会选择以下哪种类型的工作

○挖掘自我潜质的工作 ○普遍稳定的工作 ○有挑战性的工作 ○舒适安逸的工作

10.就工作性质和内容而言,你会做何选择

○管理型工作 ○教育培训型工作 ○技术型工作 ○营销型工作 ○服务型工作

11.择业时,你主要看中公司的哪个方面(最多选3项)

□公司重视人才的程度 □公司的规范化程度 □公司的发展前景 □工资的高低□公司的人文环境 □公司给予员工的自由度和发展空间 □公司提供的社会福利

12.你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求职者哪些条件(最多选3项)

□所学专业 □专业能力 □所毕业的学校 □学历 □潜力

□社会经历 □性别 □技能 □特长 □品德

分析:

对工作进行选择时,不同性别、年龄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决定。第1,2题对调查人群基本情况的划分不仅是问卷应当具备的一般内容,也是我们归纳总结时对人群观念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的度量衡。

接下来的两题,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设问了解被调查人如何看待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对于自己未来的去向是否有所打算,从而反映大学生是否能够“远虑”而非“近忧”,亦可透过其答案斟酌问卷的有效程度。

在大学的学习当中,很多专业有冷门与热门之分,时下经常会出现选择热门专业对口工作的学生挤破了头,而冷门专业对口工作门前空荡荡的现象。当然也有不少学生认同用非所学的选择。第5题的设立就是为了调查同学们在择业时是否接受更广泛的选择,向自己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挑战。

第9,10题的设计目的在于观察大学生会选择哪种类型的公司。一般来说,民营和国营企业的工作较为稳定,而外资、私营企业的工作则重在挖掘员工的自身潜质,相对的,能够考取公务员的毕业生在工作时会舒适安逸的多,当然还有一部分毕业生会选择极具挑战性的自主创业等等。我们就对以上情况进行归纳,列出几个选择,从而得出学生对于工作方向的确定。

面对各式各样工作的选择,大学生往往会考虑其专业、能力、籍贯等自身条件,而价值观念、文化素养、个人爱好、乃至家人的意见也在无形中成为影响决定的因素,这些都是我们设题的题点。当然,影响选择的不仅仅是大学生个人的因素,招聘公司所具备的种种条件也是大学生择业时考虑的重点。公司的环境、制度、发展前景、对员工福利、薪金等方面都备受关注。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生理需求是人的第一需求,即为最基本需求。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满足人们生理需求的基础便是工作报酬,因此工资的高低,福利的好坏已

成为择业的重点,另外,在以人为本的经济时代,公司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与给予员工的自由发展空间也成为影响择业的重要因素。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告利其器”,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投资与开放,可以使员工的工作能力企业意识很快提高。再者,良好的环境氛围,明晰的企业制度可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因此这些因素都成为大学生择业时所考虑的内容。那么大学生在择业时最为重视的自身因素有哪些,面对用人单位所展现的各个方面又是如何看待,如何权衡的呢?针对以上两大方面,我们分别设计了数道单项、多项选择,希望通过一系列数据排列出各项因素的优先顺序,总结普遍规律。此外,为了全方面多角度的调查,我们还在结尾处的12题设计被调查人站在用人单位的立场上,从主观出发权衡利弊进行选择,我们会在结果分析中列出用人单位对求职者各项条件的关心程度,将两项数据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双方观点的差异,对比出大学生思想成熟程度,帮助大学生在选择发生偏差时走上择业的正轨。在设计多选题目时我们还限制了选项数目,一方面可以使答问者态度明朗,获得明确的答案,使最终结果更具对比性,另一方面也便于事后的数据统计工作。

在统计过程中,为使数据更加有说服力,更加有比较性,我们分别从3个角度将数据加以统计,进行总结归纳。调查总况如下:

就就业形势而言,53.6%的大学生认为目前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困难;32.2%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势正常;而认为就业形势好,就业容易,或者对就业形势不了解的人只占了14.1%。由此可见,多数的学生都已经感受到了就业的压力,因此,在择业的时候就会更加的谨慎。

对于自身的择业问题,38.3%的学生表示曾认真考虑过,44%的学生会偶尔想想,12.2%的学生到时候再考虑,只有极少数的人很少考虑过。可以看出,当前,大多数大学生非常重视自己的择业问题,同时也提高了问卷调查的可信度。

工作与专业不对口,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热门的讨论话题,当遇到这个问题时,13.2%的学生愿意从事这种工,50.7%选择的是先干着,以后待机向本专业方向发展,这就表明,面对现在择业难、就业难的状况,更多的大学生已经不在拘泥于本专业,而选择这种随机的就业方式,拓宽自己的就业渠道。另外,29.2%的学生会视工作情况而定,只有极少数的同学拒绝与本专业不对口的工作。

至于毕业后择业的地区,大家的选择依次为:沿海开放城市(53.8%)家乡(22.6%)内地省会城市(15.3%)国外(5.2%)国家急需人才的边远地区(3.1%)

这说明吸引大学生的还是那些基础设施更完备和可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的地区。提到薪金问题,34.2%的同学预测自己可以得到1500-2000元的月收入,26.7%的同学预测为2000-3000元,17%的同学保守估计为1000-1500元,另有22.1%认为自己可以得到3000元以上的月薪,1000元以下则没有人选。通常,大学生的求职薪金期望值是影响择业方向和就业的重要因素。刚毕业的大学生,尤其是重点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的,大多对薪金价位期望值较高,他们往往会参照本校上几届同专业毕业生的工资价位,确定自己求职的薪金要求。为此,导致有些大学生择业方向不切实际,事与愿违,从而失去多次就业机会。事实上工资价位并非是静态不变、只涨不跌的,它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特别是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的变化对其影响最大,某些专业人才在一定时期,当社会紧缺时,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就呈现需大于供,工资价位也就提高;相反,某些专业人才当社会充裕时,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就呈现供大于需,工资价位也就降低了。这一点大学生求职者必须有所认识,这也是劳动力市场的客观规律。因此,在确定择业方向、制定个人求职工资价位时,期望值不能脱离实际要求过高。应该说,找一个有助于自己未来事业发展的工作岗位比薪金高低更重要。

在择业的主导因素上,个人能力、个人兴趣分别以47.1%、40.9%处于领先,而专业、工作环境、个人价值的体现的选择率也在20%左右,只有家长意见的选择率仅为1.9%,这些都说明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会以自身的主观因素来选择工作,独立性越来越强。

就工作类型而言,43.1%的同学选择能挖掘自我潜质的工作,19.4%的同学选择普遍稳定的工作,而30.4%的同学愿意从事有挑战性的工作,只有7.1%的同学希望从事舒适安逸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性别决定了工作的类型:女同学多选择稳定、舒适的工作,而男同学大多选择有挑战性的、能实现自身价值的工作。

就工作性质和内容而言,38.4%的同学选择管理型工作,35.7%选择技术性工作,选择教育培训工作和营销型工作的各占10.9%和10.4%,极少数同学选择了服务性工作。可见,管理型和技术性这两种热门工作依旧广受大家欢迎。

那么,择业时,大学生最看重公司的哪些方面呢?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公司的发展前景以及给与员工的自由度和发展空间分别以67.5%和50.5%居于首位,成为了大学生最为关注的焦点。其它选项依次为:公司重视人才的程度(36.5%)公司的人文环境(23.8%)工资的高低(23.2%)公司的规范化程度(20.7%)公司提供的社会福利(15%)。

相对的,从大学生主观角度出发,又是如何看待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选择呢?62.4%的同学认为用人单位最为关心求职者的专业能力,而认为用人单位关心的是潜力、社会经历、技能和学历、品德的各占30%左右,选择率较小的是所毕业学校、特长和性别,分别为18.2%、12.7%和5.7%。不难发现,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会针对自己的专业能力加以锻炼。

以上就是我们对调查数据的总体分析,接下来,我们将在比较中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数据比较与分析

针对不同人群对于问题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我们分别对调查人群的所在年级和所在学校的档次进行了比较,并统计了数据,统计结果如下:

1.按年级划分(本一本二属低年级,本三本四研究生属高年级)为使重点更为突出,分析结果更加明晰,在此,我们仅将高低年级在选择上差异性交大的题目进行具体的分析。

第四篇:浅析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浅析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摘要:当前中国劳动力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更加趋紧,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进入社会、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件大事。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政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当前中国劳动力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更加趋紧,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进入社会、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件大事。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本文从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入手,结合马克思主义原理浅析当今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从而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提出相关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一、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成因

(一)国家招生规模的急剧增加

国家招生规模的急剧增加。从1999年高校扩招开始,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毕业生人数持续攀高,2002—2009年分别:145万、212万、280万、338万、413万、495万、559万、611万。每年以60万~70万的幅度增加,在满足人们接受高等教育愿望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巨大压力。

(二)高校所设专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

在大学生就业已经日益市场化的今天,高校没能紧随时代脉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或者片面追求“综合性”,一哄而上地设置了一些趋同的新专业;或者依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传授的知识技能不能真正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从而导致企业困扰于“技工荒”和“高等人才荒”、高校苦恼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尴尬局面。

(三)人力资源制度及企业投入造成的就业障碍

据调查,不少企业往往愿意招聘有经验的员工,有些在招聘时打出“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等等限制条件,诚然这些条件对于面向社会招工也许是无可厚非的,虽然企业的这种用人制度是希望有工作经验的新人招来就立即派上用场,既节省企业培训时间又节省企业成本,但对于还未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成了他们就业的拦路虎。因为大多高校是不提倡在校学生把大量时间用来做兼职或是休学在外做工作的;另外也有企业担忧名牌高校的学生稳定性差,喜欢隔三岔五地跳槽,还有些企业的性别歧视等诸多因素,造成企业对大学生就业的又一阻碍。其实上述观点未必正确,“有专家就表示,如果企业的流程没有问题,即使没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只要进入这个流程,应该很快就能融入到角色中的,并不会使企业加大培训成本。”而有些职业是男女平等的,不应该人为设置障碍,“企业的性别歧视行径既是不道德的也是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

(四)大学生陈旧的就业观念

随着中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中国的高等教育已基本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过渡。但到目前为止,仍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的观念还停留在精英教育阶段,择业观念陈旧,就业期望过高,主要表现在:薪酬方面,期望高薪;地域方面,“重东部、沿海和大城市,轻西部、内陆、中小城市和农村”;行业方面,“重国有和外资企业,轻民营与内资企业”;单位方面,“重大机关、政府和事业单位,轻基层与企业”;凡此种种,造成就业面大大缩小。由于他们“就高不就低、就东不就西,就上不就下,就城不就乡”,过分关注“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就业困难在所难免。

二、马克思主义概论与就业问题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反作用。正确的科学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结合需求和自己的专业发展自己,选择合适自己的职业。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要求我们,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坚持在实践中深化认识,提升认识,发展认识,在校大学生应该意识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利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原理培养实践能力,加强创新的培养。用实践的观点择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因此我们需要亲自去了解当今社会的需要,了解当前形势,这样我们才能知道社会的真实要求,才能做出相对正确的抉择,才可能走向功。

马克思中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事物是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从大学生教育方面来看,高校普遍扩大招生,过快的教育规模扩张速度影响了大学生的培养质量。虽然满足了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希望,但也给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造成了压力。联系是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由此可以得知,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时有来由的:首先,企业的人力资源制度改革以及它对大学生市场的投入造成了就业障碍;其次,大学生陈旧腐朽的就业观念造成了毕业后的工作定位不合理,想要高薪水,低劳动。

联系的观点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擦事物的普遍联系。事物是永恒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而对待大学生的就业困难的问题,我们也应如此就会发现大学生就业困难只是个过程,经历之后会有新的不同的转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新事物的发展是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必然会战胜旧事物,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把握这一规律对于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创新、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

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阶段,同时,还要有创新精神。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观念要求用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和处理事情。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新中国成立至今已经迈过了70个年头,党和人民为这新新的国家,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努力。我们倡导和谐社会,倡导科学发展观,我们发展着国家的经济和保护着环境。我们尽我们所能地为社会贡献我们的力量。但是,有社会的地方就会出现社会问题,而随着当今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力的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了社会的一大问题,如何看待这样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前景。

在发展观点的指导下,大学生就业困难另辟蹊径更是具有对社会的发展的创新。因此解决问题的对策也应该从联系、发展的层次出发。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是在永恒发展的,大学生就业困难是我们的现实问题,但是,不会永远是社会问题。

三、针对当前大学生严峻就业形势的对策

国家方面:加速经济发展、搞好需求预测、实施政策调控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所在。1.加快发展经济,创造和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出路。2.适时提供未来各方面人才需求的预测报告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3.制定和出台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法律和政策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正确选择。

学校方面:适时调整专业、抓好思想教育、进行就业指导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措施。1.根据国家人才需求计划,及时调整学校专业结构。2.对大学生统一进行思想教育和政治动员。3.建立大学生就业工作机构,对大学生毕业前进行就业指导。

企业方面:鼓励和指导企业办好职业教育、转变用人制度。1.企业与校方可以进行职业技术校企合作,给与学生未来更明确的出路。2.企业可投资学校,让校方有意的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扩大了企业的人才选择空间。3.企业还是学校都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实习机会,而且是不限制性别的。

个人方面: 改变就业观念、增强综合素质、树立信心勇气是大学生解决就业难的必备条件。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明确的定位自己的水平。2.增强自身素质,努力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3.树立就业的信心和勇气,敢于挑战,敢于拼搏。

四、总结

总的来说,就如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上讲的一样,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看待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刻地了解到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有多严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锻炼自己,改变自己陈旧腐朽的就业观念,接触社会,了解时事,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了解到就业市场的需求,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以求在将来的大学生人才市场上有一席之地,而不是埋没于其中。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修订版

[2]《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许慧

第五篇: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己经成为了社会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是社会、经济、历史等多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文章从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就业现状和对其的分析对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了浅析,并对当代在校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供较为切实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形势 现状 建议

一、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 2011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 2010 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1 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2011 年的毕业生人数 650 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袁贵仁强调,高校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各类院校都要合理定位,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注重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大学生尽快就业,适应社会需要。

(1)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日益增多,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从新增就业来看,我国城镇近几年每年需要就业的人数仍将保持在2400 万人以上,而新增岗位和补充自然减员大约只有1200 万人左右,供大于求的缺口约在1200 万人左右,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2008 年达559 万人,2009 年达610万人,2010 年达630 余万人,就业矛盾十分突出。“2011 年的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主任司益磊,16 日在浙江宁波参加 “2010 秋季全国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 ” 活动启动仪式时说。650 万普通高校毕业生,解决他们的就业是个庞大的社会工程。

(2)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和城市两个“市场”的非对称性

与一般发展中国家不同,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并非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因素,而是明显受到体制和人为因素制约,在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条件下,由于农业人口向非农领域转移的速度缓慢,使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十分繁重。我国尚有1 亿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逐步向非农领域转移,按照“十一五”规划目标要求,“十一五”期间计划实现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4500万人,每年需要转移就业900 万人。

(3)劳动力供给过剩与供给不足并存

从总量看目前仍存在劳动力供给过剩状况,而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劳动力供给不足现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一部分在职劳动力由于技能或经验知识即人才资本存量不能适应新的产业及其带来的新就业岗位,造成结构性失业,成为新的失业群体;同时由于人力资本质量水平低下,造成就业风险率增大,工作稳定性减弱。

(4)劳动力市场失灵

由于劳动力市场并不健全,形成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劳动力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地理障碍的特点。一方面,增加了就业者职业搜寻成本;另一方面,在劳动力市场未充分发育的前提下,劳动力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优化配置劳动力的职能,造成劳动力市场“失灵”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分析

1.“ 蚁族 ” 生活在劳碌奔波中寻求改变

“ 蚁族 ”,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被称为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出现在中国的又一群体。之所以把这个群体形象地称为 “ 蚁族 ”,是因为该群体和蚂蚁有诸多类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 10 万 “ 蚁族 ”。上海、广州、西安、重庆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 “ 蚁族 ”,在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

2.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笔者认为“就业难,难就业”的原因主要来自大学生自身、用人单位和社会三方面:

(1)自身原因

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一是选地域。在大学生的意识中,大都市总是意味着机会、高薪和前途,这导致最需要大学生的地方少人问津,而都市的大学生求职者则人满为患。二是挑单位。大学毕业生都希望选择一个地域条件好、待遇优厚、社会地位高的职业。三是重薪酬。高薪水、高福利等盲目求富观念在大学生中流行,带来了就业难。

毕业生综合素质缺憾:一是学业不精。有的学生在学校里只是混,没有静下心来学习。二是社交能力欠缺。说话办事的能力、沟通合作的能力、交际公关的能力欠缺。三是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有的学生很不重视社会实践,甚至连学校要求的暑期社会实践都不能认真完成,更谈不上学到具体的实践。

(2)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选择大学毕业生,最主要是看重学生如何“调整就业心态”,而“提高职业素质”、“提高技能”反倒其次;而大学生甚至学校看来,“提高技能”及“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调整就业心态”并不重要。用人单位认为“德才兼备”是用人的恒久标准,单位对毕业生“品德”的重视程度远远比毕业自身的重视程度要高得多。

(3)社会原因

出口减速: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造成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衰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中国的出口。有研究证明,在中国经济外向度较高的情况下,中国外贸出口每波动1 个百分点,将影响中国18万~20万人的就业。受负面影响较大的主要有纺织服装、制鞋、玩具、摩托车、家具、照明器具、自行车等出口依存度较大的行业,而这些行业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

从紧的货币政策:从2008 年开始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意味着企业资金的获取难度加大,投资受到约束。全国工商联最新的调查显示,2008 年一季度全国税收增长33.8%,而私营企业税收增长33%,低于全国整体0.8 个百分点。这是自2000 年以来私营企业税收增幅第一次低于全国水平。作为吸纳就业的主体,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就业产生冲击。

三、作为大学生,应如何面对和应对当前就业形势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

第二,要有良好身体和道德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

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第三,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第四,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

第五,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宜勇.2007: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傅东“关注民生,促进就业”专题[A].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及促进就业的政策[G].北京:中国财政杂志社,2008

3.http:///jyw/news_view.asp?newsid=646

下载当代大学生的择业倾向及就业问题的调查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代大学生的择业倾向及就业问题的调查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当代大学生就业分析 (12级英翻四班 范珊珊 12340174140)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伴随着经济增脏放缓以及经济结构调整,众多企业的招聘岗位数正在减少。同时随着近几年来......

    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今时代人们普偏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国家重点调整和解决的棘手问题。我们广大大学生,在政府调整的同时,应该不断地塑造自己、完......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在“十二五”期间,大学生就业势必面......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数学与信息学院2012级5班42号张宏 摘要:从高校扩大规模招生开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逐渐下降,而金融危机让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关键词:就业难,期望高,市场供应失......

    大学生择业倾向调查问卷

    大学生择业倾向调查问卷亲爱的同学: 就业问题是我们每个大学生都关注的头等大事,了解大学生择业倾向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认清自己的选择倾向,并在学校各方面的帮助下树立正......

    关于大学生的择业就业问题的调查

    关于大学生的择业就业问题的调查 热动0802班 随着大学生日益增多,大学生的择业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问题, 而在金融风暴的影响下,大学生就业率也越来越低,择业就业成了......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己经成为了社会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已经......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五篇模版)

    当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原因透析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就业难问题日趋严重。面临这一状况,各市各相关部门不断及时地开阔新的思路,出台有利有力政策,大大缓解了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