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育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培育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姬晨笛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不断完善与充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命题,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概括:国家层面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包括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包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层面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首先,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实基础。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与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和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相比较,显得更加细化,也更具可行性。只有将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落实,才不会使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和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成为空中楼阁。其次,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核。自由、平等更多地表现为公民层面的价值取向,而公正、法治更多地表现为国家层面的价值取向。然而,公民的联结主要落实于社会,国家对公民的影响也主要通过社会这一纽带。可以说,社会是介乎公民与国家的中介,而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也源于公民和国家的作用力。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也就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所在。最后,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高表现。相较而言,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正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的表现,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与价值,是每个公民和全社会的最终奋斗目标。
二、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高表现。相较而言,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正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的表现,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与价值,是每个公民和全社会的最终奋斗目标。
(一)富强
“富强”是社会主义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它体现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通过发展实现“国富”是第一位的任务,没有发展就没有生存,更谈不上自由平等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富强与西方资本主义财富创造的本质区别在于,在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是否将“共同富裕”作为社会发展和追求的目标。判定社会主义的成败得失,要看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程度和水平。邓小平讲,“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共同富裕”既是人性共同的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更是一种高层次和谐关系的物质基础。对于社会主义的中国来说,体现社会主义性质的价值目标只能是“共同富裕”,尽管这种目标具有终极性,但作为一种制度的本质体现,必须要在核心价值观中得到体现。
(二)民主
“民主”的基本含义是保障人的基本权利,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权为民赋、权为民用,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资本主义私有制下,资产阶级民主存在虚伪性和不彻底性。社会主义民主,是大多数人的、劳动者的民主代替少数人、剥削者的民主,即社会最广泛的劳动人民当家作主。马克思说:“无产阶级革命将建立民主制度”。列宁说:“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追求的民主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形式,而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我国已经建立并不断在实践中完善着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都是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体现。
(三)文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特指与思想上的保守、精神上的愚昧、文化上的落后相对应的思想上的进步、精神上的进化、文化上的先进。社会主义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也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地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层面,体现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有机结合,“文明”自然就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应当遵循和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
(四)和谐
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为社会和谐提供了制度前提和社会条件。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生态的协调发展,使整个社会走上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与生态和谐的发展道路,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和实现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在解决个体与整体的关系问题上,要求人们必须辩证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阶级利益与民族利益、民族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的关系,既要反对那些脱离社会利益、民族利益和人类共同利益的个人利益、阶级利益和民族利益,又要反对那些脱离个人利益、阶级利益和民族利益的社会利益、民族利益和人类利益。
三、培育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坚持、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事关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体系建设的关键,在国家意识形态战略中具有重要和战略地位。当务之急,首先要进一步坚持、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近百年来,中国发展的历程就是马克思主义系统理论不断丰富、完善,不断与中国国情相融合的历程。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现代社会的最新形态,完整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在当前社会历史阶段的要义和主旨,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内涵,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新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形态,使之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现代形态的马克主义系统理论,我们国家才能在多元政治和文化的国际背景中坚守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最大限度地维护、实现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让人民感受到国家的富强。
(二)围绕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发展是我国实现民族复兴、成为世界强国的必然选择。只有持续发展,我国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国家在国际舞台的地位,从而增强人们对于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国家凝聚力。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所带来的人际紧张和经
济理性对于道德理性的疏远带来了发展的困扰。只有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有效保障人民利益的核心地位,使人民群众成为社会发展的最大受益者,保护自然和人文环境,才能培育和谐的核心价值观。
(三)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一方面要完善国家教育体系,提高公民文化素质;另一方面则要繁荣文化产业,提炼文化精髓,构建以我国意识形态和民族精神为主体的文化体系。当前,国家间的竞争已经不局限于经济、军事的博弈,更是文化的角力。一百余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西方文明一度占有主导地位。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念的指引下继承、弘扬我国优秀文化传统,构建我国意识形态要求、符合现代文化发展趋势,代表先进思想观念的文化、价值体系,才能在根本上提升我国文化竞争力,确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第二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七大报告也重点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三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少年读本》读后感 我国前领导人江泽民总书记曾说过:“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这本读本是针对青少年的,我觉得对于青少年来说,很有帮助。青少年正处在人生的重要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最为关键的阶段,面临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成长成才的重大问题。在这样一个人生的重要阶段,青少年需要有科学的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所以青少年需要担负起这样一个光荣的使命,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者、宣传者和实践者。
著名教育理论家、革命家徐特立说:“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困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一个人年轻时有没有崇高的理想,对他今后的成长,对他的医生为社会贡献的大小,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青少年来说,树立一个理想是必须的。青少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除了树立理想,坚定理想外,更重要的是需要青少年去实现理想,如何实现理想,第一点需要青少年们坚持刻苦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仅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要走出去,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第二点需要青少年们坚持刻苦奋斗。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在生活中,做起、从基础做起,脚踏实地,艰苦奋斗,迎难而上,节约朴素。第三点需要青少年们坚持开拓创新。提倡青少年独立思考、多疑好问,善于总结,要有强烈的求知欲,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第四点需要青少年们坚持高尚品行。广大青少年们要自觉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自觉养成自律自省的意识和只耻改过的观念,成为有道德的好少年。
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九十周年讲话中指出:“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应该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
第四篇: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010级安徽大学政治学系马基原理专业学生 王翠
学号:U201002002
内容摘要:老师让我们写这个话题,感觉这个话题很大,看了一些资料,觉得专门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某一部分的专家很多,但是综合的来写的人很少,所以我就想如果我能把他们研究的每个部分拼凑在一起是不是要全面点,虽然我目前还不能提出什么心观点或是看法,但是我希望我精选拼凑起来的能帮助后人查阅或是从宏观上彻底的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文主要从它的内涵、目前研究它的动态、研究它的原因、如何来建设它以及建设它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
关键字:社会主义
核心
价值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价值哲学学会会长李德顺介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万众一心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其实质内涵在于构建共同的社会理想和确立共同的价值准则。如荣辱观中的“八荣八耻”,贯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先进典型的灵魂。党每年在开展“十件文明新事、十佳文明标兵、十大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中,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选择先进典型的政治原则和价值尺度。通过基层推荐、社会公示、群众投票、民主评选、张榜公布,深入挖掘群众身边的“凡人善举”和“平民英雄”。先后发掘宣传了“见义勇为英雄”、“自强不息楷模”、“孝老爱亲典范”、“爱岗敬业标兵”等一大批先进典型近百位。虽然他们的先进事迹各不相同,但都从不同侧面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单一的价值观,而是一个内涵丰富、相互联系的多层次的有机整体,在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它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把抽象的原则变为具体的要求,把理论上的阐述变为实践上的行动,这样才能让人们真正理解、接受、掌握和运用。先进典型是时代的先锋、社会的楷模。
(二)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动态
刚在昆明日报上看到一则消息:学者聚昆研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此研讨会由中国价值哲学学会和云南师范大学共同举办,主题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社会发展”。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何伟全说,“这次研讨会在昆明召开,对于繁荣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云南师范大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长期性、根本性的任务,利用传统的校园德育资源,结合现实社会丰富的德育资源,在思想教育、课堂教学、科学研究、队伍建设、活动载体上实施“五位一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践探索,并被列为云南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两所试点高校之一。“在开展试点工作的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到新形势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仍然任重道远,还有许多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来自重庆市政府门户网的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五项措施。一是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夯实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基础二是坚持课内外紧密结合,让大学生在活动中把课堂的理性知识和社会的感性认知统一起来,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真谛。三是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拓展教育的新途径,使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入脑入心。四是发挥学生社团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高度重视发挥学生社团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朋辈互助重要作用,让学生在相互影响和榜样示范中接受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五是注重校园文化的熏陶感染和人文关怀的力量,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起着润物细无声及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着力实现环境育人的科学化。
(三)为什么要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这个答案在《理论热点面对面·2007》中发布第七篇中正面的给出了回答。
第一、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世人展现了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制度和体制。与这些根本性的制度和体制相适应,必然有一个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核心内容作出清晰的界定越来越迫切。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一面旗帜,鲜明地亮出这面旗帜,就是要昭示人们,不论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不论人们价值取向发生怎样变化,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不能动摇的。
第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党就会瓦解、社会就会动荡、国家就会分裂。对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的共同思想基础作出科学的概括和清晰的界定,明确其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使之容易为全党全社会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在今天社会思想观念和人们价值取向日益多样的情况下,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明确揭示了我们共同思想基础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将会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加自觉地维护我们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三、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当前,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我们不能因为存在着多层次的思想道德而降低甚至否定先进性的要求,也不能不顾人们思想道德的客观差异,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社会成员。那么,用什么来引领人们在思想道德上不断提升和进步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集中回答了这个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要求,又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广泛性要求;既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兼顾了不同层次群众的思想状况;既体现了一致的愿望和追求,又涵盖了不同的群体和阶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是联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
第四、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各国经济既相互融合又相互竞争,不同文化既相互借鉴又相互激荡。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既挑战着国家主权的内涵,又冲击着人们的国家观念、民族认同感。国家之间的竞争,既表现为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又越来越反映在软实力之间的较量。在软实力中,最关键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直接反映着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在这种情况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进一步凝聚民心、鼓舞斗志,提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就会迷失方向。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我们也不例外。如在中国古代,先秦典籍《管子·牧民》就提出过“国之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后来,“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之说融入儒家礼教思想之中,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宣布:“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都是围绕着如何使人摆脱剥削、压迫和异化,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发展来展开的,并把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发展视为无产阶级和人类奋斗的价值理想和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然包含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诚实守信等基本内容。事实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以科学发展观和公平正义的原则去解决市场经济带来的矛盾,才能以对人类未来文明和后人负责的态度去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才能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要求去解决人的生活方式中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矛盾,更好地形成社会的文明道德风尚,同心协力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五)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求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让他们做先进的典型。人民公仆郑培民、航天英雄杨利伟、独臂英雄丁晓兵、爱心歌手丛飞,到乡邮递员王顺友、好军医华益慰、自立自强的优秀大学生洪战辉、70多年前参加长征的红军群体等,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虽然岗位不同、职业不同、事迹不同,但他们高度的政治觉悟、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精神境界和良好的道德修养,诠释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凝结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现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树立一个先进典型,就是在社会上竖起一面旗帜、一个标杆,就是在群众中确立一种导向、一个楷模。这对于倡导先进的思想道德和价值理念,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弘扬社会正气,准确反映时代主流,引导人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自觉遵守和践行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人们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特征,更加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在这里要做好宣传的工作。
第二、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出发提出对党政干部的思想素质和伦理要求,有两个因素必须考虑,一是任何社会对管理者都有公共要求,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领导干部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是说,领导干部在公共生活中,必须有崇高的精神,必须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对社会和人民利益负有重要的责任。实际上,这两个意识就是先进性意识。而要形成这两个意识,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我们应从时代的新要求上认真学习和深入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上海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 执笔:黄力之)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从青少年抓起。因为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我们要根据青少年的认知水平、行为能力和心理特点,科学规划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使青少年从小就养成基本的德育素质。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和带动学生。
第四、必须及时了解思想理论领域的各种倾向性问题,认真分析各类社会思潮的本质特征、主要内容、表现形式、现实影响、形成根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其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向着积极的方面发展。
(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两面性的。我们不能只看一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也不例外,发布在人民日报上消息是这么看待它的机遇和挑战的。
第一、机遇。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近年来,中央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紧紧抓住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就巩固和发展主流意识形态、加强国家文化安全等问题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建立了相关的组织机构,进行了积极探索。特别是2004年以来,中央组织实施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进一步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此外,中央还就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互联网管理等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大大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步伐。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度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显示出蓬勃生机,广大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好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度与日俱增。近年来,我们党又提出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努力让人民群众更加充分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使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宽裕、政治参与越来越充分、精神生活越来越充实。这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第二、挑战。国际范围内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复杂,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任务繁重。当前,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加深。同时,国际环境仍然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科技方面的优势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对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造成了巨大冲击。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效抵御西方思想文化渗透,切实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国内社会意识日益多元多变,迫切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与此同时,社会思想领域正确的与错误的、先进的与落后的思想观念相互交织,杂音噪音时有出现。所有这些,对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一元化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提出了巨大挑战。因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形成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就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现实课题。
结语
卢麒元先生说过一句至理名言:“哲学高度决定着一个民族的高度!”哲学的高度又由什么决定呢?应该由道德决定。怎样的人才算是道德的人呢?那就是毛主席所主张的做“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立志成为这样的人,都应该为社会培养越来越多这样的人。由这样的人构成的中国才会无敌于世界,才会实现毛泽东那“大同世界,寰球同此凉热”的伟大理想!我想这就是我们要建立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参考文献
第五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4)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如何理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1)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只有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对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事业发展、社会和谐的目标和追求,必须确立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道德要求,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尚。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
(3)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它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发扬了我们党优秀革命道德传统,概括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鲜经验,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风尚。“八荣八耻”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涉及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等方方面面,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的结合,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