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心态

时间:2019-05-12 12:44: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就业心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就业心态》。

第一篇:大学生就业心态

大学生就业心态调查报告

市场营销81邹源孟会计92薛亚娇 市场营销81谭志娟工商管理91沈浩锦 农林经济91袁浩茹

摘要:大学生就业是现在社会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就业难,害怕就业已成为困扰广大大学生的沉重心病。该报告通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南京农业大学的百名学生的就业心态进行调查,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解决与措施。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心态总结与建议

毕业生就业是现在社会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解、掌握大学生就业心态,也让大学生更多的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与就业要求,帮助、指导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好的的就业,最近,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专项研究课题精组织,学院学生积极配合,对南农百名大学本科生的就业心态,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经过统计分析,初步提出具体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南京农业大学百余名大学本科生。

2、调查时间: 2011 年3 月。

3、调查方法:根据与大学生就业所密切相关的一些热点问题,设计专项调查问卷,在校园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大学生自愿的前提下选择回答问卷。经过统计整理,对调查问卷选择完整的107 份,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共有24 个问题,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

1、大学生对当前社会就业情况的认识及了解,包括对现今就业前景的态度认识,对目前就业的大学生心态的把握,影响当前就业状况的因素的了解等。

2、大学生自己面对就业的态度与规划,包括对今后就业的心态的分析,就业的目标与要求的把握,就业的行业的选择,就业地理区域的挑选,所就业后薪酬的要求等。

3、大学生对就业可能遇到挫折的心理准备及就业能力的锻炼状况,包括:对将要碰到的挫折有足够的认识,可能直接导致自己求职失败的原因,求职所需要的各种素养和能力的把握等。

4、大学生对自己专业与就业的看法,包括对专业的选择状况,对就业时与专业不对口的看法等。

5、大学生对目前高校开展的就业指导课的看法,包括对就业指导课上课情况的满意程度,及对就业指导课的要求与期望等。

三、调查情况分析

1、对大学生看待当前就业的心态有喜但更忧

喜的是大学生已经对当前就业有一定了解,且至少有52%的大学生对当前就业持比较乐观及乐观态度,有至少48%的大学生认为当前“通过努力应该可以找到工作”,而且能够适当了解什么在影响着当前就业,其中认为学校教育有73%,所学专业有62%,国家政策有55%,家庭教育有41%,另外长相、性别、个人经济条件各占11%左右,还有其他7%。而更忧的是还有49%的大学生对当前就业持比较悲观及悲观态度,还有45%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就业困难大,就业形势严峻,不一定找到工作”。

2、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就业有一定的认识与规划,已经具有良好的就业态度,但还是有一定的忧虑

在看待就业规划的问题上,有57%的大学生认为“重要”,但也有28%的大学生认为“不太确定”,9%的认为“不重要”,6%都“没考虑过”。而面对就业的目标问题上,有59%的大学生认为“获取学习与生活的平衡”更重要,有44%的人想“谋求发展空间”,31%的想“成为领导者或管理者”,另有37%需要“个人兴趣得到满足”,而34%的只是想要“获得独立自主的工作”,还有的21%的想“获得安全感和稳定感”,剩下的是考虑其他。不过有67%的大学生希望在“中等及以上城市”工作,有21%喜欢呆在“小城镇”,只有8%的选择“农村”,剩余的选择其他。在选择的行业方面,至少有59%的大学生选择如“金融、证券、保险等的商业贸易类”,有15%的想要在“政府机关”工作,另分别6%的选择“房地产业”和“医药食品业”,选择“IT与通讯业”、“电力、石化等能源业”、“新闻出版业”、“旅游交通航空业”都只有2%。

第一份工作是事业的开始,其中有41%的大学生觉得“干什么都行,先实现自食其力,并尽早积累实践经验”,同样有27%的认为“我并不急着挣钱,但很在意第一份工作对我职业之路的积极意义,它能够让我学到东西,享受职业的快乐,因此我更关注单位的文化氛围”,但有21%的觉得应该“非常看重,应该精挑细选,不能委屈自己”,可是有11%的人觉得“在哪工作不重要,但干什么很重要,毕竟这是自己职业生涯的开始啊”,虽然每个人的想法不尽相同,但却都有自己的思考,这才是值得欣慰的。什么才是决定自身就业成败的呢?在调查中列前三的是 “较多的实习”、“人际关系”和“多项技能证书”,分别有50%、42%和40%,而选“平和的心态”的有30%,“名校及高学历”却只有20%,与“运气”是一样的,另有极少觉得是其他。

而在面对就业时首先考虑时,36%的大学生考虑的是“工作环境是否有利于个人发展”,考虑“工资待遇问题”与“地理区域是否有发展前途”的各有25%,只有14%的考虑“是否与专业对口”。而进一步关于工资问题,各有40%的大学生选择月薪“1500-2500”与月薪“2500-4000”,10%的希望有“4000-6000”的月薪,而在“1500一下”与“6000以上”各有5%。

3、对于在求职遇到困难与挫折,大学生基本都能保持正常的心态,能认识到自己的欠缺与需要

在求职不如意的情况下会怎么做,有52%的大学生选择“先就业,边工作边寻找理想工作”,还有32%的“会调整期望值,但比一定降低标准”,选择“继续深造”的只有9%,但也有7%的人认为“不管其他工作,一心找寻理想的工作”。而面对求职中最困扰的因素,有39%的大学生觉得是“能力不足”,同样“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也有39%,认为“求职方法欠缺”的有13%,有9%的人认为是“学校就业指导不够”。而觉得自己最欠缺的素质时,有26%的大学生觉得是“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同样的还有26%的“沟通协调能力”,有20%的认为是“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另有7%的选择“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4%的另有想法。而觉得用人单位最关心大学生条件的问题上,64%的认为是“专业技能”,差不多的是60%的“综合能力”,选择“工作经验”和“个人素质”的分别有39%和34%,还有18%的选择“学校名气”,16%的选择“发展潜力”,只有5%的选择“学习成绩”。

4、大学生基本认识到了专业与就业的关系

找工作时,面如何看待专业与工作性质问题时,有67%的大学生认为“与专业要有关联性,不一定对口”,有15%的认为要“先找份工作,不管是否对口”,还有13%的希望“根据喜好来选择工作”,但仍有5%的觉得“工作一定要与专业对口”。

5、大学生对于高校就业指导课还有一定的信任度

在对高校就业指导的看法时,有52%的大学生觉得“没有太大作用”,但仍有32%的认为“虽一般,但有一定作用”,还有8%的认为“非常有用,能对自己求职成功起到重要作用”,还有8%的“说不清

楚”。而对于学校就业指导有什么希望时,有63%的大学生想要获得“用人单位信息”,53%的希望获得“应聘技巧”,还有44%的希望进行“职业规划辅导”,14%的希望进行“求职心理辅导”,另有20%想了解“专业出路”,剩下7%觉得还有其他更重要。

四、总结与建议

1、大多数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还是比较好的,也比较重视就业心态的调节。通过对以上问卷的调查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被调查的大多数大学生面对就业的严峻现实,重视就业心态的调节,“通过努力”等心理状态就是成就就业应有态度。在调查中,很多学生也充分意识到当今就业的影响因素,了解到了许多社会的状态。虽然也有不少的大学生有悲观的心态,主要还是只看到就业中的劣势而没有看到其中的优势环节,但还是可以通过适当的调节消除的,树立信心是第一步,要始终保持和增强自信,保持良好心理状态,也是对大学生们的考验。

2、很多的大学生认为职前规划是重要的,这是值得欣慰的。虽然也有部分处在迷茫之中,但是好的规划必需的,固然迷茫,也要有自己的打算,不能随波逐流,要高度重视。在这之中,目标的确定是第一步,很多的大学生选择“获取学习与生活的平衡”、“个人兴趣得到满足”、“成为领导者或管理者”、“谋求发展空间”等,其实不管目标有多大,只要有动力就好,只要有所选择,就说明他们有积极地就业心态。在此基础上,再讨论目标的大小,上述数据可看出大学生的目标其实不能说多宏大,但蛮贴近生活的。至于很多人选择在大中城市,喜欢从事商业类的和政府的工作,说明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偏高的,如果能与自身匹配,这才是恰当的选择,不然只是好高骛远而已,希望能够从自身能力思考。

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认识到了第一份工作的重要性,从数据上也可看出很多的人的思考很具理性,认为“先就业再择业”。而对于“文化氛围”,这是主观的感受,只要自己觉得快乐其实就行了;至于“精挑细选”和“不能委屈自己”,毕竟自己是要就业的,是要高度竞争的,选是必须要的,但有时苦点更能锻炼自己,工作不是享受。很多大学生都意识到了实习经历、交际沟通、技能证书等对于就业成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值得欣慰。所以,不断锻炼自己的各项能力也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但不能一味追求过度,关键还是在于把握,要有对应性的培养,一项技能不是每项工作都适用,毕竟“运气”也是可以改变一生的。

在调查中,面对就业时首先考虑什么时,最多考虑的是关于自身发展的问题,其次在是工资、专业对口等其他,说明我们大学生已经学会用理性的眼光看问题,也充分说明如今大学生心理的成熟程度已

经很明显了,能够自己分析就业问题。而在月薪的要求方面基本集中在1500-4000之间,也看出大学生对于当今社会的认识,不在一味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很理性,月薪索取也很恰当。

3、在调查中,很多大学生也早就意识到就业中会存在各种的困难,不在一味高要求,重在把握“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只有少数坚持自我而不求变通或选择再造而逃避。只有认清现实,正视自我之后,再做的决定才是适合自己的,不是在逃避的,那是再坚持或深造也无可厚非。通过问卷,大学生普遍认为能力与专业知识的不足是最困扰就业的两大因素,而在最欠缺的素质中则是实习经验和沟通协调能力为最。但是我们会困扰会欠缺是因为我们不去弥补,能力、实习经验可以锻炼,专业知识、沟通协调可以作为培养。不过,在这些方面学校也应适当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培养。至于其他应聘技巧、抗压能力是很容易训练的,关键在于自己,大学生应该好好把握大学生活,把握自己。对于用人单位的要求理解上,大多数大学生的理解也比较合理,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工作经验肯定是比较关注的,但是在如今中国,学习成绩也是其关注的重点,虽然已经有下降趋势,但一定高的学习成绩肯定容易在群人中突出,同样的还有学校名气,也有相当的作用。大学可以很轻松,但是为了将来就业,有时候就应该多学多练多争取。

4、通过调查可知,绝大多数人倾向于就业时不一定要专业对口,但要求有关联性,说明绝大多数人都很有理性,都很会分析,当然真正就业时是如此也行。但还是要注意,可能找的工作就是完全没关联性,但却可以去从事,这是需要好好的把握。我们要学会变通,也需要不断充实自己的其他能力,这样可能就会走得更好。

5、从调查的数据可知,很多大学生对现如今高校的就业指导课不满意,但却对其仍抱有一定的期望。很多大学生希望获得各种用人单位的信息,还有各种的应聘技巧、职业规划辅导、就业心理辅导等,这些都应是各高校应该注重的,只有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才能教得更好,更让学生满意。同时也应注重不同专业的就业出路,毕竟学生选读不同专业的结果都是一个,为了就业。

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并特别强调要“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而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则首次提出了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即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和创业的规模,特别是要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

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帮助一方面给了正在漫漫求职路上的我们很多鼓励和信心,一方面也让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在“十二五”期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很严峻。对此,我们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素质,首先解决自己的问题:我们应该放平自己的心态,不一定要一下就走到很高的位置,要首先具备一定的社会对接性,掌握的工作经验和有一定的经历之后,再提升自己。除此之外,高校本身也应该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多为大学生提供各种用人单位的信息、应聘技巧、职业规划辅导、就业心理辅导等。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心态

大学生就业心态

俞敏洪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

主题:大学生就业心态

俞敏洪:各位同学,各位朋友大家好!感谢今天邀请我到这里和大家聊聊,给我的题目就是大学生就业心态。我就自己随便聊一下。因为当初我自己大学毕业的时候,我没有就业心态。我们当时毕业的时候是国家分配,国家指向哪,我们就到哪。当时国家没有把我分到西藏,把我留到了北京大学。国家说到哪,我们就走到哪。现在你毕竟有这样的心态,也不一定能做得到。

今天讲的主题,主要是三到四个方面。第一个是就业的大形势,第二是就业与职业的关系,第三大学生就业心态到底应该怎样,第四我现在从老板角度来看,我录取大学生最注重大学生什么东西。

第一就是大的形势。非常的不乐观,中国在大学生扩招的情况下,没有为大学生市场做好准备,中国在大学生就业这个层次上是没有的,比如说确实国有企业在发展,民营企业发展更快,新东方平均每年接纳400个大学生速度发展,既使这样,中国整个市场没有为大学生所准备的中国扩招的时候,也没有想到大学生毕业以后,该干什么。大学生该干什么?不知道,农民还有一点土地可做,工人阶级习惯了在机器跟前劳作,或者习惯了下岗,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可能是不可回避的一个命运这样的一个准备。

中国大学生毕业每年都在呈20%到30%递增,今年数据大学毕业生413万,就业机会比去年少了22%,大学生毕业人数增加22%,今年会有80万左右的学生毕业的时候有可能找不到工作,对于一个大学生是很痛苦的事情,因为在大学的时候花了很多学费,父母很辛苦,而且毕业生出来得工作,这是他们人生中间最重要的事情,但是中国大市场没有做好准备,不仅从大学生工作能力问题,也不仅仅是我们有没有工作经验的问题,而是市场没有办法一下子吞吐这么多大学生的问题。

我们当初毕业的时候,不存在找不到工作这样的行为,因为当时大学生是稀有动物,既然是稀有动物就相对比较好办一些,把你放在动物园展览也是能有收获的,现在大学生是遍地开花的现象。尽管社会已经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这个事实就是大学生毕业有可能找不到工作,但是真正落到任何一个个体大学生身上,是非常难受的事情,国家在这方面尽管反复建立大学生就业中心,民间也在为大学生就业做出努力,但是实际上,由于中国整个大市场,没有为大学生的就业做好准备,或者说大学生人数毕业远远超过市场需求,就剩下大学生就业问题。

第二个,这是一个大形势,从教育本身来说,中国的大学教育依然没有什么过去大学教育当中反思过来,进大学就是学习知识,进了大学以后,大学四年轻松度过,很多的大学教授在市场上没有什么经验,只是受过职业训练的经验,中国大学的教授不少都是从大学走向大学,包括工商管理的教授,有很多没有自己在实践当中做过企业,学校尽管扩招了很多学生,尽管学校和教授都是为大学生就业非常重要,但是教学本身内容和就业依然是大大脱节。这是我身有体会的。这个脱节的,包括我所在的北京大学英语系,到现在依然学古汉语,依然学着拉丁文这样的东西,对中国大学生的现实,到底带来多少好处,是非常难说的一件事情,这个会增加学生的某种学术分量,但是现实当中,学生如果生存不下去,学这个东西能带来多大用处,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现在教育的导向,依然是让学生以知识学习为主,而不是以就业为主,导致学生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心理上也没有做好准备,很少有大学老师上大学第一天,同学们你们上大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自己的生存更加好,而是你的生存更加好的唯一办法,就是毕业的时候,要找到一份好工作,如果找到一份好工作,在大学学的东西是一二三四五,没有这样的老师会这样讲的。只会告诉你这个原理背出来怎样,那个原理背出来怎样,中国的大学教学方针是有问题的。这个教学方针体现在心态问题上,大学生毕业之前没有做好很好的准备,通常到了三四年级自己面对工作,发现自己找不到工作,一个面对就业自己不知所措带来的后果。我问过不少考研究生的学生,为什么考研究生,反正到社会上也不知道干什么,干脆还上三年研究生,如果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而上研究生,对自己专业不感兴趣,中国研究生学习相对来说比较松垮,很多研究生三年过的比大学三年过的更加松散。研究生的扩招和大学生扩招导致的现象,两到三年以后,研究生和大学生拼命抢夺人才市场。这样的结果,研究生会占有优势,有可能本科生更加愿意从零干活,这样的结果,研究生和本科生就业形势同时不佳的情况,中国大学生就业情况非常严峻,每年几十万的人找不到工作,几年下来就是二三百万,这样社会问题就会出现,社会不安定因素就会非常的明显,未来如果说中国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会出现,出现重要来源就是中国的大学生,尤其是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再回过头来讲,讲到大学生的工作,我一直把工作分为三个领域或者三个步骤,就业、职业和事业。只有一个不能做,就是千万不能失业。我每次打事业的时候,打到电脑里敲出来的两个字都是失业。失业就是拼音中间,你把拼音的手两个失业和事业拼音是一样的,通常跳出来的第一个是失业,第二个才是事业。就是说,大量的学生根本不用谈事业,事业离你们太远了,真正要谈的是不是能够不失业的问题。就要从就业做起。找一份工作,不管是否喜欢,你就干,干上这份工作,有了一份业,就可以赚自己的钱,不用花父母的钱,这叫就业。我对学生讲课的时候有一个口头禅,22岁以前,如果父母需要通过给比一部分的经济资助赞助你大学毕业,如果这是父母的应尽职责,到了22岁大学毕业以后,不管你是上研究生还是什么,再花父母一分钱,是卑鄙的。从来没有听说一个老动物带着一个小动物过一辈子的。

对于我们来说,中国的父母尤其是,对于孩子未来,到底怎样让孩子生活得更好,有钱的父母,孩子找不到工作,没有关系,继续给他钱吧,最后剥夺了大学毕业生成长的权利。不知不觉由于父母不断供给,不断养育,最后使大学生自己越来越失去独立作战的能力,越来越失去自己成长的可能性,最后的结果一辈子不成长,一辈子没有出息。一辈子窝囊。我们那代人,从小必须自己劳动,从小必须帮助父母干活,我在大学的时候,父母不可能给一分钱,国家给22块钱一个月的生活费,大学毕业想的不是自己的理想不是自己的梦想,而是赶快干活,挣钱养活自己。

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22岁是一个分界线,把自己和以前的依赖关系都割断。当然也有同学说,我22岁读研究生,我确实需要钱,但是我读研究生认为自己更有价值。价值跟社会经济交换,那就是货币。也就是这个价值背后你能产生货币,这个货币你可以毕业以后产生,也可以持续更长一段时间,比如做文学家,或者做画家,可能画到四五十岁,或者写到四五十岁,才能换回社会价值,比如梵高一辈子穷苦潦倒,结果死了一以后一部画就几千万美元。你先要假定自己每一天必须先活下去的境界,解脱你父母的依赖,依赖父母的状态,不管父母是否有钱,这个前提条件就是22岁的时候,假如你真要上研究生,真要出国读书要花钱,有没有可能向父母写一个借条,并且以同期银行利息计算。如果这样,你就有一种逼迫感,我必须工作,其实一般的工作就是远大理想和伟大色彩的工作,这样的工作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来说我不太容易接受,通常另外一个情况,开出工资价格让你难以接受,当然大学生毕业以后,有能拿到上万块钱,也有拿到两千块钱,我从来不认为一个毕业以后,拿到两千块钱以后一辈子赶不上那个拿到上万块钱的。大学生就业心态,在我这里碰到的情况非常有意思,比如有的时候故意很讨厌这样的大学生,说我能干这个,能干那个,说了解很多新东方的事情,现在干这个事情,新东方也有一些位置可以干,比如有两间厕所没有人打扫,你是否愿意打扫。如果你真看好新东方,如果你真喜欢教育的话,一般的学生看到这个是不会接受的。如果真接受了,至少给我的感觉就是就业心态,就是想在这个领域发展。

你在新东方打扫卫生一年,你离开的时候,写简历就是在新东方工作了一年。如果你有更好的职业心态,作为大学生每次打扫很干净,我每次进这个厕所都感到厕所是超一流的,我觉得你的工作精神,敬业精神让人达到钦佩。如果你再坚持一段时间,我可能给你分配更多的工作,比如四个厕所,这样加了一倍的工作机会,如果四个厕所打扫的很干净,我就可以把打扫新东方的员工都归你去管,第一你的工作很好,第二你有敬业精神,第三我发现你个人沟通不错,我肯定让你逐渐进入管理岗位,这不就很容易做到了这个事情。这是一个就业心态的问题,大学生现在面对社会,自己一进入社会就能看到自己一份喜欢的工作,并且能拿到很好的薪水做下去,这样的机会确实比较少。

你进入机会的敲门砖,就是你必须选定一家单位以后,从这个单位最基层的工作干起,并且以自己的态度和业绩来证明自己在这个领域的发展前途,以及证明自己对这个机构的喜欢,让自己在这个机构中间逐步上升。所谓就业就是找一份工作而已,特别简单。我当初留在北京当老师,我从来没有想到当老师,我从北大毕业以后,仍然中英文水平比较差,之所以留在北大当老师,是国家分配体制所导致的。我填的申请表中间的志愿,都是包括国家机关,包括外贸部,外交部等等这样的单位,这是北京大学老师的职位我从来没有填的,之所以被留下来,当时北京大学公共英语四六级非常缺老师,必须得留五到六个同学作为老师。我是作为全班倒数第五名被留下来的。我留下来以后,我知道不能丢这样的工作,如果我拒绝了,就意味这我的户口被打回原籍,这样我就要回到农村去,所以交给我什么工作,我都得干,从不会当老师,抱着一点点敬业精神,抱着对自己的学生一定要好,从不会当老师,到一年多自己以后,我自己把老师这个职位做了一个转向,最初我的概念,就当那么一两年老师,同时还看看有什么机会,或者出国,或者转到别的好行业去,没有真正想过自己要当一辈子老师,直到当了两年老师以后,就转到第二步。就是职业境界。

职业和就业区别,就业就是能使自己能活下去的临时工作和未来发展方向不一定相关,可以相关也可以不相关的工作,叫做就业。职业不一样了,选择这个行业打算干一辈子。我在北大两年以后,就下定决心自己一辈子不离开老师的讲台。基于我大量的时间,当老师每个礼拜最多教10个小时的课,第二我多余时间可以读自己的书,而且当老师有寒暑两个假期,可以出去旅游,你得到了对时间的交换,我这么想就决定当老师,在北大当了那么多年的老师,确实过的比较舒适。没有想到我还在当老师,没有想到我所认为当老师可以带来的时间上的充分,以及可以享受充分的空间,就是出去旅游这样的机会,对我来说完全没有。没有想到当老师这个职业慢慢转向另外一个状态,当我确定自己的一辈子职业方向以后,我本来的打算是在北京大学一直干到年纪大,最好能录到北京大学三级教授或者二级教授来当当,中间出现波折,因为出国的原因,因为北大跟我各自各样的关系,比如说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我在北大在外面被培训机构教书影响了北大自己培训机构招生人数,结果北大给了我一级行政机构的处分问题,导致我下定决定从北大辞职这样概念。做新东方不是我主动选择,是一个被动选择。是被某种外来因素推动以后,产生的一个被动慢慢转向主动的概念。

对于我自己来说,把老师作为自己的职业,就下定决心以后,从来没有变过,包括做新东方,包括现在的新东方我仍然是老师的身份出现,有很多时候,有很多机会可以做别的行业,比新东方赚更多的钱,包括某种意义上来说,新东方可以进入房地产,包括新东方可以进入歌厅,包括可以进入游戏行业,假如我们愿意,因为新东方有这样的前提,有这样的资金投入实际上,为什么所有这样的东西,我们都全部没有去考虑,因为我觉得做这些东西跟我做老师没有关系。所以,我的事业整个的围绕就是围绕在了我这个职业,事业就是职业对外的扩展和延伸。

它的前提就是你那个事业做失败了,仍然可以回到你的职业。就是如果事业做失败了,发现自己变的一无所能了,你职业和事业一起丢了,就只能回去打扫卫生就业了。对我来说就是英语老师,往后扩展就是英语和各个方面加在一起的,比如文学哲学可以用英语一起来教,我现在回到老师的位置上,相当的轻松。我以前没有新东方,现在新东方没有了,我还是没有什么丢,我原来只是一个老师,而说不定我还赚了,原来在北大的时候是出来一个讲师,现在让我再回去,如果不给我一个副教授,我是不会回去的。总的来说我是没有丢的。我觉得始终有一个中心点,利用自己的强项和别的人一起看一份事业,比如你是一个会计,慢慢干起会计事务所,你是律师,你慢慢干起律师事务所等等都是这样的先例。

也就是说,围绕你自己的特长,去做这样的事情,有一个好处,这个好处是什么呢?你失败了也不可怕,所以我觉得大学生要做到三个领域的东西,实际上就是如何先就业,我通常不鼓励大学生在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创业,除非创业不用花太多的钱,如果你的创业是有大量的风险投资给你投完以后,你花完以后,风险投资拿你一点办法没有。创业的前提就是我想成功,根据统计数据,大学生本身没有毕业的时候,直接创业成功的比例很低,估计有10%的人能相对活下来,最后能做成真正大气的1%都不到。我比较主张大学生带着自己的创业梦想,在相类似的机构或者说能使你学经验的机构,工作一两年,使自己的个性,以及自己的技术才能更加完善,再去创业的比例成功概念就更高一些。

如果有这样的机会,一上来就想创业,并且有这样的财富或者说不需要财富,背后承受多少失败你都无所谓,如果创业只是这次失败了,也又是成功可能性的。我的创业是在北大毕业以后,已经工作的七年基础上,并且北大出来以后,为别的培训机构工作两年基础上,才有了新东方,各个人的领域不一样,比如高科技领域有一个好的想法,如果不去实施,可能就被别人实施掉了,这个时候创业的机会或者时机要抓得更加准一些,如果稳妥的做一些自己的事情,积累经验是更加重要的事情。从大学生就业本身,或者大学生毕业以后找工作的心态来说,我觉得有几个,第一个准备阶段。我常常说准备阶段,就是进入大学以后,大学生有这样的行为,由于高考太辛苦了,让人变成了非人状态,大学第二年级就让自己变成人的状态。大学一年级成绩相对比较好的情况,尽可能生活过的稍微轻松一些,把知识学的更加广泛一些,但是不一定要那么的精到。作为一个综合素质的准备阶段,大学一二年级可以弥补你在童年、高中失去的那么多的欢乐,但是真正的就业准备,其实从大学三年级一开始就开始了,三年级、四年级两年要做几件事情,才能使大学毕业以后找工作相对顺利。第一个从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就应该搞清楚毕业以后,找工作是什么方向。我是做人力资源,还是市场营销,还是软件,还是硬件,还是做物流管理,这个非常重要。如果你不经过两年的准备,两年你在市场营销方面,不断对专业进行探索,毕业的时候,告诉任何市场营销的招聘的单位,你说我在这方面非常厉害,这是有证据的。第二通用技能必须增加。所谓通用技能,比如英语水平,电脑知识,你到任何一个单位工作,考你的英文,要了解你的电脑操作水平。三年前我不知道电脑怎么打开,现在我电脑知识掌握的非常熟练,你没有办法,我有很多秘书和助理的。我不能晚上12点钟把我的秘书助理叫到我家去,这样会传出绯闻的。

大学生上大学的时候,一定要实践,而且不一定拿工资。比如你到新东方来,既使打扫一个月的卫生,这也是工作经验,你如果真正干得很好,如果我写一封推荐信,对你未来找工作很有好处,找可靠企业老总给你写的推荐信,未来就是一种诚信保证,既然我敢推荐你,就意味着你这个人不赖。中国企业大量老板我是认识的,中国未来老板之间,企业老板之间相互推荐,变成大学生就业非常重要的渠道。因为中国是一个整体上缺失诚信的社会,因此需要诚信系统,这个诚信系统就是需要靠人与人之间打交道的关系,我给你写一封推荐信,到杨勇这儿工作,杨勇发现你不行,然后打电话说我一顿。然后他再跟别人说,我还怎么混。相反过来也是一样,这样带来的杀伤力是巨大的。如果说你去工作了,你真的做得很好,真的有这么一个人给你写推荐信,第三条一定要的,大学三年级、四年级寒暑假一定要找工作,这样有一个基础。

最后一点,就是在大学三四年间要准备与人打交道的心态,从同学做起,与人打交道。我只要强调一点,就是分享心态,现在中国独生子女非常霸道,什么东西拥有了自己独享,从感情到物质上的平等交往的能力没有的。什么叫平等交往。我从小到大就是按照这条线做事情,做到现在没有变过,我比喻六个苹果心态,你有六个苹果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到树林里全部吃完再回宿舍,你自己全部拥有你的六个苹果,你失去了无数六个苹果到社会上交换无穷快乐的可能性。如果你有六个苹果,自己吃一个,把另外五个苹果带回宿舍,分给宿舍五个同学,得到结果完全不一样,表面丢了五个苹果,实际上得到五个同学的认可和好感,开始了感情交往,开始了互相帮助,而最后的角果,换回的无形资源比五个苹果要大很多。还有就是我吃了你这个苹果,我下次买了不给你吃了良心上过不去。到了单位,和你的事业合伙人这么分享,在大学跟你的学这样分享,这是非常重要。一百块钱自己也可以吃,也可以一百块钱自己只用十块钱,另外的钱,想办法扩大自己的实力。新东方做到现在,几乎没有散伙的行为,凡是从新东方出来的人,都是理念上不一样的人。我们新东方股东人数扩大到500个,包括新东方普通老师员工,这个结果是新东方越来越大,人才越来越多。

这是大学生就业的几个心态。专业能力的定向,通用技能掌握,最后工作经验的积累,最后是与人交往的分享心态。把这个讲完以后,最后做一个总结,一个人的工作最大的重要性,就是两个要素组成,专业加上综合素质,从综合素质,我作为老板,讲一下你在我这工作,排名第一,有专业前提,你什么能力没有,有后面的素质也不行,第一诚恳和诚信,你这个人看上去极其可靠的,第二要踏实,诚恳诚信不意味着踏实。第三多种能力,很多人很有才能,一到办公室以后,把办公室弄的到处乌烟瘴气。第四创新能力,必须给我提出新思想,新主意,让我感到你想到的东西,我没有想到,我觉得你想到的东西比我想到的有价值,这样你的位置会节节上升。第五就是无私。如果把这几点放在身边了,我觉得不光就业得成功,你的事业也会一辈子勇往直前,没有不成功的道理。我就讲这么多。谢谢!

主持人:俞老师请留步。俞敏洪老师每次发言都非常的轻松幽默,去年的时候,在清华大学我做主持节目的时候,李老师曾经做过嘉宾,今天又有幸遇到,请允许让我看看你刚才的发言稿。俞老师给大家洋洋洒洒,并且语速非常轻松流畅,就是准备了这么简单的几条,并且后来给大家做了五点总结。我注意到俞老师讲的两个厕所,我说估计自从今天俞老师讲完以后,回去以后,新东方的厕所会非常抢手。由于俞老师讲的非常好,我们欢迎下面同学积极提问,但是只有三个问题,看谁能抓住。

提问:俞老师你好!对于一个团队的组建,打造、巩固、沉淀,你当时怎样组建团队。第二团队如何快速成长。

俞敏洪:你不管是财富的梦想还是事业的梦想,你告诉他,我们必然能做到这一点,其实做不到做得到没有关系。你作为领导人,必须要告诉团队我们再努力一把,就能够前进,到达梦想。光有理想也不行,第二利益的明确的分配机制。作为一个团队,除非你是搞宗教的,除非你是非盈利集团。如果做新东方这样的机构任何一个盈利机构,最后的结果是利益的区分机制是非常重要。大家要预先谈好到底能够得到什么东西。第三,人才不断进入,前面的人不干活也拿着利益,后面的人进来以后,拼死拼活的干,就出现利益的变动机制。把利益的变动机制有一套规矩弄下来,并且变动机制和未来的理想梦想相结合,这样的话,这个机构大概能长期下去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为什么大量机构想要上市呢?有一个强制性的利益变动制度,就是期权制度。

主持人:感谢俞老师的精彩回答。接下来每位同学提问的时候,都将会获取由接力出版社提供的《邮差弗雷德》《你就是品牌》以及《经营你的大学》其中一本书作为你的纪念品。

提问:听了您说这么多,您没有说到课程的问题,但是您最后讲了专业的问题,在大环境下,您讲到北大这样的课程也会和实际脱节。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如何面对课程,自己应该怎样做呢?

俞敏洪:如果你现在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不管这个有没有用,只要做了,从心里发出喜欢的感觉就做出下去,这个时候可以不考虑未来,你做的前提条件就是对自己有好处,对别人没有坏处。比如喜欢杀人这个不行,对自己没有好处,对别人也没有好处。第二这个社会上不是每个人都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你不喜欢可以,但是这个做好了,对你的生存条件能够提高,把它做下去,然后慢慢提高,或者把喜欢的东西用业余时间来做。比如我的英语就是这样,我从来没有喜欢过英语。但是英语是我学习其他的根基。

提问:关于新东方和其他很多的培训机构有什么独到之处。第二很多企业办到很大过程中,就会转型,新东方有没有想法进入新的领域?

俞敏洪:随着新东方结构的完备化,新东方机构的增加,以及新东方的业务层次的拆分,所以我们现在对职业进行强调非常厉害,但是我们有一个前提,就是在自由精神引导下的职业精神的迅速发展,对于新东方教育机构来说,给人自由,让人感觉到有一种空间感,自由感时间感的感觉,这是新东方不愿意丢掉的。

和其他机构不同之处,不细讲了,新东方坚持两条,第一个新东方的理念和文化,第二新东方就是一个标准,比如我说的标准就是不关心东方还是我个人,都有一个标准,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但是同时对别人没有坏处。

第三篇:大学生就业心态

大学生就业心态

作为一个应届大学毕业生,对于当前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心态和心理误区深有感悟,这些不良心态和心理误区,也曾经深深地困扰着我,使我在就业过程中走了不少的弯路,但是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折后我最终来到了良中行,加入了三良行,成为一位可爱的三良人,在人力资源专员的岗位上,实现着我的价值同时也在不断地学习充实着自己。我已经在良中行工作了将近四个月的时间了。我不知道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四个月的时间是长还是短。因为我发现现在有不少的在职场上奔波的同学时常在尝试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短时间内换几份工作的大有人在。

在这家公司,我感觉的到,我热爱我现在所做的工作,我热爱我现在所从事的职业。当然,我更加热爱给我提供实现人生价值舞台的三良企业。现在,公司的一切都让我感觉那么亲切。我为能够成为一个三良人而感到深深的自豪。然而,我却也在总结以前的工作经历和先前的求职过程中,深切的认识到作为应届毕业生所要经历的心路。我也就把自己的知识、把自己的学历、把自己的期待暂且抛之一旁,为了更远的将来、清晰的职业规划,我首先要做的还是学习,不是纯粹的积累经验,是为了塑造梦想,一个一生的追逐之梦。就像我们的在司歌中所唱的那样“一起创业,梦圆三良”。

当然,以上只是把我当前的一点点感受稍微的做个介绍,我真正要讲述的是作为一个大学生当我进入一个企业,作为用人方,我在招聘工作进行过程中所遇、所感。我想以此来为自己的过去做个总结,同时也是自己进行头脑风暴的一个过程。我经常会有这种感觉,就是思考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因此我得给自己用心的来一次清醒的思考。

随着大学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近入到竞争激励的阶段。从高校毕业生人数来看,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27万,是近年来的最高值,占城镇新增劳动力总量的一半以上。2014年需要就业毕业生总人数预计将要增加超过28万人,继2013年“史上最难就业季”后,再创历史新高。从高校毕业生的供需结构来看,“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的现象同时存在,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毕业生就业观念、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就业市场需要,毕业生过于集中在大城市、发达地区就业,就业地域结构极不平衡。

从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来看,国际政治经济局势进入动荡期,其直接影响就是国际贸易下降,经济增长放缓、企业发展举步维艰、新增就业岗位减少,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关注就业竞争者中的弱势群体之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近四个月的招聘实践,我接触到了大量的应届毕业生;对毕业生的就业心态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面试和其他途径我了解到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职业生涯的规划非常重要,但只有一小部分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过一定的规划。超过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并没有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一个合理具体的规划。当代大学生对未来的成长没有明确的定位,缺乏规划,知行不统一。同时也暴露出毕业生在就业心理方面存在的很多问题。

首先毕业生对现状不满意,要求选择的自由度越多越好。就业制度改革给毕业生提供良好的机遇,受到普遍的欢迎。但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既然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业政策就应该是完全的市场政策,供需双方完全可以自由交易、自由成交,选择的自由度越多越好。但是,社会实际却是,在社会工作和招聘中任然存在着大量的条件限制,使得他们对现状不满。

其次,他们会抱怨竞争环境,自认为求职的竞争就是关系的竞争,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为广大学生择业提供了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毕业生的择业有了更大的自由和更多选择的机会。有的同学抱怨竞争环境不公平,甚至认为,择业的竞争不是求职者素质的竞争,而是关系的竞争,看谁的关系硬,看谁的关系起作用。于是这些学生缺乏竞争的勇气,长期形成“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在择业中遇到困难就意志消沉、一蹶不振。

再者,强求心理平衡,总认为我不比别人差,有些大学生自尊心特别强,在他们心里总有一个念头就是“我不能比别人差”、“我不能不如人”。尤其是有些学习稍好的大学生更是如此,于是在选择中,攀比嫉妒,强求心理平衡,总是把别人作为心理标准,“这山望着那山高,这花看着那花俏”。周围的同学选择了知名度高,效益好的单位,或者去了大城市或高层次部门,自己找的工作一定要比其他同学强,结果丧失了很好的就业机会。还有的大学生自己无主见,总是随波逐流,认为大多数人钟情的一定是好工作,盲目跟着大多数人走,忽视了自己的特长。结果不从实际出发,延误了时机,丧失了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

最后,部分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不良,从众心理较为严重,对社会缺乏理性的认识,容易受社会、家庭、朋友的影响,缺乏个人主见,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从众心理较为严重。忽视了对自己情况和特长的分析,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严重,使他们难以找到合适的单位。

通过对以上几点的分析总结可以得出,大学生的就业态度基本表现为: ——对就业形势关注比较少

——个人能力存在缺陷,自我认识不足,自我定位不准,缺乏明确的目标 ——大学生的职业期望偏高

根据我自身作为一个参加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在融入三良企业之前,我也曾有过这样那样不切实际的想法,但是在我真正地融入三良企业,明白一个企业,一个人的发展都必须要端正自己的心态,脚踏实地经历时间的沉淀,厚积薄发。对于当前毕业生在就业心态方面突出的问题我总结出自己的一些经验,分享给大家。

首先,首先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调整自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基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其次,要调整心态,放底架子,虚心学习,在能力没达到时到自己的期望值稍微降低些,更务实些。主要是平衡眼高手低的心态, 大学生在首次就业时,要有好的心理素质,不要期望太高,即使不如意,可作为一次学习锻炼的机会尽量调整自己的心态,把心态放平,关键是心态的转变、对职业的预期值也序号适时加以调整。最后,大学生应提高敬业精神和注重能力培养,加强专业知识,端正择业的心态调整以及注重职业道德修养。

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职业道路。

第四篇:大学生如何摆正就业心态

大学生如何摆正就业心态

马上就毕业了,我们应该如何摆正就业心态呢?听过李存益校长的演讲之后,有一定的主见了,知道如何在毕业之后,在面对就业时,如何摆正自己的心态。

如今,每年的大学生就业工作都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牵动着大众的神经。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性的话题。其实,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今天,大学生就业难,只是一个相对而暂时的难题。对广大高校学子而言,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摆正求职心态,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就业。

就业歧视和就业中的不平等,阻碍了人力资本的正常流动,破坏了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就业歧视现象的出现,有着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原因。比如: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机制的不健全,求职者法律意识的淡薄,等等。有关专家呼吁,尽快制定《反就业歧视法》,以进一步规范劳动力市场,为平等和充分就业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面对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我们毕业生都希望能有较高的起点,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满意的薪酬,可现实中两者难以兼得。当个人的发展前景与福利待遇发生冲突时,该如何取舍?其实,一个人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在良好的个人发展前景和待遇福利不理想之间应更看重前者。

另外,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应该逐步由“精英心态”调整为“大众化心态”,以一种平实、乐观的心态去积极面对就业,努力争取个人的发

展机会,无论是对工作还是薪酬,都不可过于挑剔和做出不切实际的期望。

而要正确看清形势,一方面,毕业生要善于利用报刊、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介获取信息;另一方面选择信息要有针对性,否则人海战术带来的只是无谓的人力和财力的浪费。同时,还要谨防招聘陷阱。另外,周围的亲朋好友也可能为你带来就业信息,因为很多招聘单位为节约成本,而不在社会上发布招聘信息。面对诸多就业信息,毕业生要注意培养自己对事物的判断力,并时常与就业指导老师进行沟通。

在就业过程中,既有很多同学抱怨“无业可就”,也有很多毕业生手上同时攥着几个签约单,他们一边胸有成竹,一边不停观望,一旦觉得这山比那山高时,便毫不犹豫地“喜新厌旧”,哪怕以缴付一定的违约金和损害个人的诚信为代价,也要将违约进行到底。毫无疑问,毕业生轻易违约带来的是诸多的负面影响。

可以说,部分毕业生签约后又发生违约的行为,是缺乏判断力的表现。轻易“违约”不可取,因为没有经济来源的毕业生不仅要支付一定的违约成本,而且还是信用不良的表现。在现代社会,一个没有契约意识的人是很难赢得别人信赖的。敏锐的判断和个人良好的诚信,则是预防毕业生违约的一剂良药。

毕业生应多换位思考。在与招聘人员交流时,尽量淡化“我要做什么”,而应多谈“我能做什么”。因为招聘单位和毕业生将是一种雇佣关系,他们希望毕业生能给其单位发展带来帮助,而不仅仅是把单位

当作镀金地。毕业生在明确招聘单位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后,可以从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及对应聘职位的理解上,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并将优势恰当地切入到企业的需求点上,表现出自己的个人特质与企业文化相吻合的方面,这样会让企业觉得你正是他们所需要的人才。

一些大学生仍然不自觉地受传统思维定势的左右。比如,他们只愿“登庙堂之高”,而不愿意“处江湖之远”,就业时喜欢一窝蜂地往中心城市挤,小地方即使有再好的就业、创业机会也不愿意去,人为地限制了自己的就业出路。还有不少大学生有着“一次就业定终身”的想法,他们倾向于刚毕业就能找到理想中的职业,然后就不想再有任何变动,这种贪图安逸、保守的就业观显然不合时宜。

总之,思维模式的趋同必然造成大学生就业的“大塞车”。对大学生而言,谁能够率先转变就业观念,冷静客观地找准自己在人才市场中的位置,主动尝试到“冷门”地区、“冷门”单位就业,主动进行自主创业,谁就能够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胜出。毕业生应该对就业充满信心,妄自菲薄、怨天尤人,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毕竟,求职不仅是知识与能力的竞争,也是态度与气度的较量。

第五篇:毕业论文-大学生就业心态分析

福建师范大学毕业论

论文题目:大学生就业心态分析

名: 学

号:

业:行政管理(函授专科升本科)学

院:公共管理学院

级: 指导老师:

二0一一年十月

大学生就业心态分析

【内容摘要】即将走出校门步入职场的大学生,十年寒窗苦读,怀着对未来事业与职业生涯的美好憧憬,踌躇满志,满腔热忱地准备在职场中施展自己的抱负与才华。随着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不断推进,高校毕业生与日俱增,证书的含金量越来越低,社会上充斥着各式各样的竞争,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基本趋向市场化,价格机制在就业市场中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对大学生就业心态分析迫在眉睫。本文叙述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并深入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心态的因素,提出自己关于改善就业心态的对策,帮助所有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找到适合自己的事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态

梁启超先生在《中国少年说》中说的那番慷慨激昂的点明少年之于国家的重要性的话,仍旧时刻萦绕在所有大学生的耳旁,那段话是这样说的,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当今世界,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资源是党和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一资源。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已经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重视人才的具体而又深刻的表现。少年强则国强,尤其是在当今这个以科技发展为本的高新时代,大学生对于国家发展至关重要。关注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也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他们代表的就是这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实力是一股非常大的潜力,所以它能够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更能够促进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在如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对国家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1.大学生就业人数居高不下

大学生就业人数总量巨大,造成大学生就业中存在某些失业现象。自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来,毕业生数量迅速增长。根据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宣布,大学毕业生人数近10年呈直线上升趋势,2013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是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2014年有毕业生727万人,加上13年尚未就业的大学生,今年2015大学生就业形势仍难好转。大量毕业生涌入社会,超出社会经济增长对大学生的需求,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更加凸显,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这一问题也可能会长期存在。

2.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结构性失业现象严重

我国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引起了结构性失业,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的结构性失业现象尤为突出。在经济体制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了较多新生、新鲜的岗位,然而由于客观与主观的因素,大学生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些岗位;同时,由于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许多毕业生热衷于一些稳定、体面的工作,从而出现了“公考热”、“考研热”等现象。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出现了一边大量毕业生等待就业、一边却有大量岗位空缺现象,造成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结构性失业现象严重。

二、我国大学生就业心态的影响因素分析 1.高校扩招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

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院校连年扩招,致使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大幅度增长。高校毕业生从1998年的66万,到2009年的610万,10年间增幅近10倍。高校扩招与大学生就业难有没有必然的联系?有人依据所谓的“常数法则”来否定扩招与就业难的联系。常数法则是指:适龄青年(18—22周岁)的总人数是一个历史形成的客观事实,其数量是不受外界影响而变化的一个常数。适龄青年的总量是早已存在的事实,不管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如何,都存在就业问题。因此,扩招与就业难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我们认为,这种观点看似有理,其实值得商榷。因为它没有考虑到这样几个因素:一是扩招增加了大学生家庭的教育成本,提高了他们的就业预期。由于上大学的费用越来越高,巨大的经济投入迫使大学生和其家庭把毕业后的经济效益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一些全家举债助读的学生更迫切希望获得高薪和具有发展前途的职业。而且,在许多人的观念里,上了大学就是“鲤鱼跳龙门”,身份改变了,一定要找个好工作才算就业。大学生去当“杀猪匠”、当高级保姆、从事擦皮鞋的工作都谈不上体面就业。就业预期的提高,无疑带来了就业的压力。如果他们没上大学,就不会有那样高的预期,或许更能够从容地就业。二是从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容纳能力角度看,普通高等教育过快增长造成大学生贬值现象;三是扩招导致教学班级规模扩大、教师授课任务加重、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恶化等,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等等。这些因素,无疑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虽然我们不能把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全部归结于扩招,但它的确与扩招有很大的关系,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

2.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变化的错位带来的就业压力。

我国目前的就业矛盾既存在总量问题,也存在结构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完全脱钩,因为“皇帝的女儿不愁嫁”,——高校毕业生统由国家分配,根本不用考虑就业问题。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市场需求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而高校专业设置并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非常突出,从而造成供与需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某些专业过剩致使一批大学生成为失业者,另一方面,由于某些专业技术工种断档而导致技术工人严重不足。人才培养结构的严重失衡,加大了国内的就业压力。

3.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压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但也出现了结构不平衡等问题,以致带来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矛盾。比如持续上涨的房价,使城市第三产业的培育、转型、增长缓慢,而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指数高达0.57,远高于第二产业的0.3。产业结构不够协调。我国目前的经济总量虽然已居世界第六位,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就业结构落后,需要较高文化水平劳动力的第二、第三产业不够发达,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占65%(美国达75.6%),很多发展中国家已经达到60%以上,而我国第三产业劳动力就业比重仅在30%左右。因此,当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经济、进出口、部分工业行业(汽车、钢铁)成为城市经济,乃至全国GDP增长的“核心引擎”时,关联性、内生性工作岗位却很难被经济增长带动,以致出现经济高速增长而就业岗位却增长缓慢的现象。

4.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直接影响到我国实体经济,从沿海波及内地。企业倒闭,农民工返乡。外资企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始裁员,至少开始调整和大幅压缩招聘进人计划。这使得本来严峻的就业问题“雪上加霜”,面临近年来最冷的寒冬。

5.用人单位的不合理要求带来的就业压力。

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实加大了毕业生之间的竞争,就业空间的狭窄为用人单位人为地提高就业门槛提供了条件。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下,企业本着一切以追求利润为先的原则,往往会对大学生提出地域、性别、经验等种种限制条件,阻碍了一部分学生的顺利就业。有的用人单位设置的招聘岗位,本科大学生甚至大专生已经足够胜任,但其往往一味地给自己树“金字招牌”,体现领导在形式上对知识的尊重,纷纷打出“招研究生”、“招名校生”等招牌。有的人为地设置性别、身高、年龄等限制条件,门槛越来越高,致使不少大学生遭遇就业歧视和就业难。

6.大学毕业生的过高期望带来的就业压力。

大学生处在心理成熟的过渡阶段,在就业方面缺乏足够的思想和心理准备,面临复杂的就业形势无法正确选择自己的就业方向,加之家庭和社会对其期望值较高,容易出现盲目择业的行为。此外,一些大学毕业生在大学阶段只是一味地学习并没有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面对如今社会多样化的人才需求,他们缺乏团队合作的精神,几次求职受挫后,不能及时调整心态,而始终在失败的阴影中不能自拔,容易产生自卑、忧郁甚至极端的心理。现在我们所说的就业难,很大程度上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相当多的大学毕业生存在明显高于社会现实的期望值,主要体现在薪酬、工作单位和工作区域等方面:一是毕业生期望的薪酬明显高于用人单位的薪酬定位;二是毕业生在工作单位的选择上,一般要求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企业和“三资”企业,对民营和中小企业不屑一顾;三是在工作区域上普遍要求到东部发达地区以及大中城市,而不愿到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由于大学生就业的期望值过高,既给个人、学校和用人单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三、大学生存在的就业心态问题及表现

1.易焦虑暴躁或低迷抑郁

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当意识到客观实际与自己的主观期望产生较大偏差时,往往会产生一种焦虑浮躁的心理。表现为心慌、失眠、坐立不安等症状。多次受挫后对找工作产生畏惧心理,既希望谋求理想的职业,又担心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过分担心找不到工作。当机会来临时,无法完全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导致失去就业机会。

2.过度自负或过分自卑

自负心理在如今的大学毕业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过高,总觉得自己满腹经纶、才高八斗,工作单位提供的岗位无法满足自己的发展需求。从而盲目攀比,虚荣心不断增长,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导致对自己的劣势和缺点估计不足,丧失了许多就业机会。

与自负相对的,是自卑心理。自卑是大学生常见的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一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自信心,过低地评价自己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当求职过程中遇到挫折后,丧失了竞争勇气,于是临阵退缩。这一点在贫困大学生和农村大学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3.从众心理严重

所谓从众心理,主要是指个人受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从众心理在就业方面表现为毕业生一味追求热门职业和工作单位,甚至不惜放弃自己所学专业。于是把自己限制在狭窄的求职道路上,错失了许多就业机会。

4.有明显的依赖倾向

在就业过程中,有的毕业生对自身缺乏理性的认识,就业信心不足,犹豫观望,就业依赖父母,依赖社会关系,依赖学校和老师。高校每年招聘季到来时,有些毕业生缺乏就业意识,对学校组织的专场招聘置之不理,等待辅导员老师将就业信息发到自己的QQ上;在每年的大型双选会上,学生家长、朋友代替自己与用人单位洽谈的场面屡见不鲜。这些高校毕业生缺乏自我选择决断能力,不能积极主动地竞争,或推销自己。从而丧失了许多宝贵的就业机会。

四、应采取怎样对策改善大学生就业心态

就业是大学生由“象牙塔”向社会过渡的一个过程,期间遇到困难甚至多次遭遇挫折才成功是很正常的,遇到心理冲突、困惑和矛盾也是正常的。要想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促进就业工作顺利进行,需要社会、学校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1.社会方面:

政府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应积极构建规范、合理的就业市场,制定良好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市场的信息体系,调整就业岗位分配不均衡的局面,为毕业生提供优质的实习实训平台。2.学校方面:

2.1.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对于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它将决定其在校期间的发展方向以及日后在社会上的成败得失。在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时,老师就应该做好相关引导工作,根据学生在兴趣、能力以及个性特点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帮助他们拟定一套适合自身的发展规划,让他们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参加各项实践,将来在适合的工作岗位上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以及社会价值。与此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促使辅导员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例如在心理咨询和就业指导等方面的作用。

2.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让学生给自己正确定位普通院校的学生,应该正确看待自己学校的地位,不能因为学校不是名牌大学而自卑。对此,学校可以尝试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以及根据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就业心理开展情景剧模拟活动等途径,让学生从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给自己正确定位并调整好就业心态。

2.3鼓励学生参与实践

提高自身职业素质鼓励学生多参加社团活动、班级管理等校园实践以及商品促销、家教等社会实践。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组织协调以及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顽强的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主动自我展示的激情,同时改变他们在就业时的享乐、浮躁和依赖心理,提高其职业素质。

2.4加强社会宣传

为学生营造一个优良的外部就业环境通过宣传,不仅使学校的知名度、市场认可度得到提升,同时也让用人单位更全面地了解到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层次、专业设置以及学生素质等情况,吸引更多的用人单位来关注学校和毕业生的发展,从而实现“校企双赢”。

2.5与时俱进调整学校专业

依据就业情况,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在专业设置上,根据市场需求及时更新和调整专业;在课程安排上,对专业课进行更新或提升,提高对计算机应用和英语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上,关注学生的职业见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

在解决问题的所有方面而言,我们主观的意志与行为是我们唯一能去改变和做到的,先修炼好内功才能在应对竞争时占据主动地位置,面对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与激烈的竞争环境,我们可以在态度上和行为上做出如下几个方面的改变:

1.接受客观现实,调整就业期望值

其实中高等级的职位需求是较少的,而较低等级的职位需求是巨大的,但是,许多大学生对“市场”残酷的一面认识不足,对就业市场的客观实际了解不够,只是停留在自己对“美好前途的幻想”之中,这就导致了就业市场上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时,仍然有大量的职位空缺的现状。我们说,与其不停地成天怨天尤人,浪费了时间、影响了自己心情,还不如勇敢地承认和接受当前所面临的现实,彻底打破以往的美好想象,脚踏实地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这就要求我们调整就业的期望值。

2.充分认识职业价值,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 当下,很多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所考虑的因素不外乎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地点等因素,其实不然,我们选择时也要考虑到职业对自我一生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应看重职业是否有发展的潜力,能否帮助实现自我价值。对于那些虽然现在工作条件不怎么样,但发展空间大,能让自己充分发挥作用的单位要优先考虑;对于那些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太高,但发展潜力大,创业机会多的工作地点也要重视。

3.修炼内功,直面竞争

除了面对就业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外,能力是面对竞争脱颖而出的更为关键的决定因素。修炼好内功,才拥有谈判的筹码。在大学期间,我们大学生就应该树立一个明确的方向,这个方向应细致到具体的行业与职位,之后再去了解这些职位需要哪些方面的技能与素质,并通过大学的学习不断往这个方向靠拢、深化,让自己具备这些方面的技能,当我们在毕业应聘的时候,哪怕面对着激烈的竞争,修炼过内功的我们会赢在起跑线上。

4.鼓起勇气适度自主创业

我国教育局常常鼓励有条件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这能够纾解就业的压力,也为毕业生通往成功提供了新的道路,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存在一定局限性,在大学期间没有为生存做好必要准备,导致很多学生放不开手脚,特别是自主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普遍不强,而创业者恰恰除了应该具备一般的知识结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外,还应具备积极主动的心态和强烈的创业精神以及不怕失败的勇气和毅力,这就导致了只有极少数的大学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择创业,而许多人错失了机会。并不是说鼓励所有人去自主创业,只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正视这方面的选择。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21世纪国家建设的伟大使命,未来需要知识和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发展目标越来越受到重视。当代大学生若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就必须有真才实学,必须具备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具备从事未来职业的能力。当前,大学生就业局势严峻,如何使自己在众多的应聘者之中脱颖而出,是大学生需要考虑而且是应该考虑的问题。额不能问通过剖析大学生就业现状,以及大学生就业心态产生的因素,并提出自己关于如何改善大学生就业心态的见解,帮助所有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找到适合自己的事业。

【参考文献】

[1]蒋凤丽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调适[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51-152.[2]朱伦.谈大学生择业中的盲目攀高心理[J].教育探索,2005,9.[3]余磊.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2).[4]金泰来.试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J].华章,2012(14).[5]谢秀珍,魏京祥.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心理指导[J].德州学院学报,2012(8).[6]余磊.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2).[7]孟令权,郑晓敏 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因素分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107-109.

下载大学生就业心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就业心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就业需要好心态

    大学生就业需要好心态大学生就业,这些年来已被国家列为就业的“重中之重”,但政府也不能“计划”出那么多“白领”岗位,虽然政府可以规划出公务员岗位,不过公务员太多纳税人会不......

    大学生就业心态-社会调查报告(大全)

    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调查当代大学生就业心态,并分析其就业心理 调查方法:访谈法 调查时间:2011.5 调查内容:被试当前的就业心态 就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人生中真正开......

    大学生就业的心态调查研究

    大学生就业的心态调查研究为全面了解省大学生当前心理健康状况,省社会科学院省情综合研究中心、大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于9月至11月对省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

    大学生就业的心态调查

    为全面了解山东省大学生当前心理健康状况,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省情综合研究中心、山东大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于XX年9月至11月对山东省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山......

    大学生就业心态分析及对策专题

    大学生就业心态分析及对策 田锋2007年 摘要: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势很不乐观,尤其是专科,本科找到好工作也很不容易。大学毕业生经过多年正规教育,综合素质较高,并具备了相应的......

    大学生就业心态调查(新闻稿)

    大学生就业心态调查: 大学生就业心态调查: 一线城市不再是首选, 一线城市不再是首选,期望起薪平均两千元 英才网联/王锦春 英才网联 王锦春 又是一年就业大潮来临,20......

    大学生就业四种心态要不得(精选五篇)

    当前很多毕业生的工作都没有着落。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四种心态,让大学生就业成了一大难题。 眼高手低 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总是寻求工资待遇高,福利好,工作环境优越......

    文献综述:谈大学生就业心态

    谈大学生就业心态摘要: 就业心态失衡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转变大学生的就业心态, 是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大学生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