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90后毕业生就业心态
90后大学生就业心态分析
日前,笔者从惠州市人才交流中心了解到,截至9月底,惠州2011届大学生初次就业率为83.6%。
日前,《广东2011届大学生初次就业率报告》显示,截至9月1日,全省37.33万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4.76%,创5年来新高,就业形势明显回暖。
最终数据肯定高于全省
从数据看,惠州2011届大学生的初次就业率比全省的数据低了约10个百分点,这是否意味着惠州2011届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较大呢?
惠州市人才交流中心有关负责人说,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由于经济回暖,企业招工增多,惠州2011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比近年都要好。之所以跟省里公布的数据相差较大,主要是因为部分动态数据暂未统计。
该负责人说,等年底最终数据出来后,惠州2011届大学生的就业率肯定比全省的数据要高。
去年这个时候,市人才交流中心统计出来的初次就业率也差不多是80%多,但年底统计数据达到了97%多,高过全省的数据。
惠州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周元洪说,今年该校2011届的毕业生比往年都要好,初次就业率比去年高了5个百分点,其中服装、经济管理、工科等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较高。
招聘要求降低底薪提高
资深职业顾问、富海集团人力资源中心总经理陈胤君说,随着东部与中西部在工资以及福利待遇上的差距逐步缩小,一部分内地大学毕业生毕业后不再来沿海地区工作,还有一些务工人员更为愿意在家乡务农或就地打工。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企业为了揽才,纷纷转变思路,通过加薪、提高福利、加强培训等方式来吸引求职者,同时还降低招聘条件,向应届毕业生敞开了大门。
笔者近期采访多场招聘会也发现,以往很多招聘时要求有工作经验的不少企业都降低了要求,向应届毕业生抛出了红绣球,不少企业明确表示欢迎优秀应届生来工作。
惠州某电子企业HR黄先生说,目前企业缺工较厉害,而现在80后、90后应届生成为了招聘市场的主角,如果不降低要求,基本上很少有人来面试。
除了求职较容易,今年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也有所提高,面对招工困难以及物价上涨,一些企业为了揽才,提高了大学生的薪酬待遇。
仲恺某电子企业HR温小姐称,他们公司今年给本科生的起薪为2500元,比去年高了300元。
■相关
90后应届生渐成才市主角
求职心态:更重兴趣,不怕吃苦
与不少人对于90后怕吃苦爱享受的看法不同,资深职业顾问、富海集团人力资源中心总经理陈胤君说,从人才市场的情况看,目前不少90后求职者的求职心态放得较好,愿意从基层做起,先就业后择业。不少毕业生干起了基层工作,如文科类学生去从事会计、文员、销售、储备干部等一些文职类的基层岗位。
《广东2011届大学生初次就业率》报告也显示,今年,基层和民营企业仍是广东毕业生最主要的流向地,全省超过28万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占全部毕业生的75.5%,比去年增加2.5%。
更看重职业前景
TCL集团工作员工张文浩,是惠州学院经济管理系市场营销专业2011届毕业生。他说,他们这一届感觉就业形势不错,现在全班40多个同学基本都找到工作了,部分同学求职时还拿到好几个OFFER。
张文浩求职过程中一共拿到六七个OFFER,当时选择时也经历了不少内心挣扎。他当时看中两个OFFER,一个是工作待遇较好,工作环境较为舒服轻松;另一个是工作挑战较大,但工作内容是自己比较感兴趣的。
他选择了后者。他说,虽然前者较舒服,但他还是愿意年轻时去闯一闯,争取有未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惠州学院广电专业大四学生施博也认为找工作,最重要的就是与兴趣相符。
正在深圳某媒体实习的施博说,她希望毕业后能留在媒体行业工作,因为“媒体行业能够不断接触新鲜人和新鲜事,能让人觉得很充实。至于工资待遇,我目前都还没有考虑”。
笔者采访多名学生了解到,除了兴趣,工作的发展前景也是90后毕业生比较看重的。惠州学院的大四学生卓丽宁就认为找工作最看重的就是有发展前景。“比如工作单位能够提供职业上升的空间,能够给我提供素质提升的机会,这样我会比较满意,工资待遇是排在第二位的,每个人都要生活,所以工作的待遇问题肯定也要考虑”。
创业群体不怕辛苦
惠州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大四学生王静玲在今年暑期开始走上了创业道路。今年7月,她与同一寝室好友合办的培训机构成立,开始招收中小学生进行课业培训服务。
培训机构的规模很小,目前只有王静玲和合伙的好友两个老师,接受培训的学生也就十来个。
王静玲说,当时就是想着马上就大四了,目前整个就业形势都不是很好,对找工作比较迷茫。在做了多份家教兼职之后,突然萌生了办一个培训机构的想法,想着让学生集中起来授课,能将资源整合,提高效率。
她说,培训机构的启动资金总共一万元,这一万元都是她和她好友通过兼职和奖学金积攒起来的。
她说:“说启动资金有点牵强,其实刚开始也就是租房子、买桌子椅子黑板等东西,之后再印了些宣传单在中小学附近发放。”
从刚开始的几个学生到现在的十几个学生,通过学生介绍、传单宣传等途径,王静玲的培训机构有了一些起色,平均每个月的培训费收入有了两三千元。
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90后学生,王静玲并非娇生惯养的一代。她说:“我家里的经济条件一般,爸妈不可能给我创业提供经济上的支持,但他们在内心很支持我。我自己也没想过以后能做到多大规模,只是相信敢想敢做,不怕辛苦,不怕失败,总会取得一定的成绩。”
企业:90后须加强责任心
工作单位对于90后毕业生的印象如何?笔者采访了惠州市政协委员、惠州保家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新毅。
黄新毅认为,90后的毕业生很有活力有朝气,思维也比较开阔,但存在责任心不够强的现象。
“我的公司现在也有90后的员工,他们给我的感觉不够上进,在工作上有点得过且过的感觉,在生活上不够勤俭节约,也不够吃苦耐劳。”黄新毅认为,工作单位都希望招收踏实肯干、有责任心的员工,90后的毕业生若想让自己心仪岗位的单位选择自己,在走上工
作岗位之前,首先应克服责任心不够强,不够吃苦耐劳的问题。
第二篇: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研究(本站推荐)
当下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择业、就业模式,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
机会,同时使毕业生的择业更自主化,但是毕业生成功就业几率与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密不
可分。金融风暴引发就业机会显著减少与求职毕业生人数的不断扩大之间的矛盾,使得毕业
生需承受比以往毕业生更多的心理压力。因此,能否正确认识自我,如何适度设置就业期望,加快调整好个人的就业心态,是当前经济形势下高校毕业生面临的一大难题。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就业期望值不合理,就业“扎堆”现象仍然严重
我们在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针对江苏大学2009届毕业生开展了就业期望单
位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少数毕业生(占20.08%)选择到城镇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绝大多
数毕业生期望到国家机关(占31.4%)、国有企业(占43.5%)、教育单位(占22.3%)、科研单位(占21.19%)或三资企业(占22.08%)等单位工作,占总调查人数的80%左右。
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地区意向的调查,多数毕业生选择毕业后留在江苏省工作,其比例高
达54.08%,这也与我校地处江苏省和多数毕业生为江苏生源有关;另外京津沪渝直辖市、沿
海开放城市如深圳和广州等、以及毕业生自己的家乡紧随其后,分别占38.41%、26.05%和
22.74%;对于中小城市以及国家急需人才的西部地区大部分毕业生没有热切的期望,仅有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分析
◎郑丽琼李洪波
职业素质评价,就业心理预期。外源性就业压力源的程度高于内源性就业压力源,大学生对
就业压力的认知首先倾向于外部归因。
注:
①车文博等.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基本特点的调查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3,9(3):3-9.②徐长江等.浙江省大学生心理压力总体状况与来源的调查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2,27(6):100- 104.③Rawson,H.E.,Bloomer,K.,Kendall,A.Stress,anxiety,depression and physical illness in college students.The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1999,155(3).④朱鲲鹏等.论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J].合肥学院学报,2006,23(2):111-114.⑤林梅等.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与社会支持作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12):82-83.⑥周东斌等.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家庭关怀状况调查[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5,5(3):76-80.⑦蒋晓鸣.大学生就业压力源的性别差异[J].大众心理学,2004(6):48.⑧Lazarus,R.S.,&Folkman,S.Stress,appraisal and coping.New Youk:Springer,1984.⑨李虹,梅锦荣.大学生压力量表的编制[J].应用心理学,2002(1):27-32.⑩迟松,林文娟.大学毕业班学生应激性事件的特点[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7):439-441.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许臻
·59·6%-7%的毕业生选择。调查结果表明,毕业生就业“扎堆”现象仍然严重,高校毕业生主管部 门亟须对就业政策进行调整,一方面加大赴西部等地区工作毕业生的培养扶持力度,另一方
面也须加强对毕业生的奉献主义教育,调整毕业生的就业期望,指导毕业生积极投身急需人
才的单位和地区。
(二)求职观念合理化,“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仍是主流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06调查》显示,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受调查的2006届毕业生中,持“先就业再择业”态度毕业生高达44.21%,这一点表明大学生
择业的心态日趋成熟。在对我校2009届毕业生的调查发现,多数毕业生已表示深刻意识到
今年的就业形势跟以往相比的特殊性和严峻性,所以“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更是得到毕业
生的认同。在受调查学生中,选择“先就业再择业”的比例高达67.12%。其中很多学生表示如
果有机会,肯定要先签约再说,这在一方面表明,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但是这在另一方面给我们敲了警钟,“先就业再择业”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毕业生择业的盲
目性,很可能会导致以后频繁的违约和跳槽,这不仅给毕业生个人信誉带来影响,也可能影
响学校声誉,从而会为后面毕业生寻找工作增加一定的障碍。
(三)薪酬期望与现实之间差距缩小,趋于合理
大学生求职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为了谋生,但随着经济形势的严峻,毕业生不再自视清
高,功利性就业现象也较多程度的降低,更多的学生开始把“实现自我价值”列为求职最主要的考虑因素,调查显示,有42.16%的学生将“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首选项,居于所有考虑因素的第一位,对“薪酬”的考虑退居第二位,占38.19%,差“实现自我价值”五个百分点。对薪酬
要求的调查也显示2009届毕业生的薪酬要求趋于合理,高达90.95%的毕业生认为月薪处
于1000~3000元之间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大部分毕业生经过课堂教育和自身体验,已初步
认识到自身缺乏工作经验,并且初入职场最主要任务是融入社会、学习经验,而对薪酬要求
不能太高。
(四)诚信缺失现象严重,令人忧虑
在毕业生择业过程中出现的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一方面表现在填写推荐表时避实就
虚,有意夸大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绩,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事实,在填写简历时虚报自己在整
体中成绩和综合测评名次。另一方面更突出地表现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后,随意违约,丝
毫不考虑给用人单位带来的伤害和给学校造成的不良影响。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
心发布的《2006年用人单位选聘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在参加调查的用人单位中,每次批量
招聘应届毕业生到岗率不到70%的占了将近一半,有两成多的用人单位到岗率不足50%。更
有甚者,有些毕业生在原单位不同意解约的情况下,为了取得新推荐表和协议书与新单位签
约,恶意欺瞒学校就业部门,以推荐表、协议书丢失的名义申请重新补办,严重违背诚信原
则。
(五)能清楚认识自身的能力缺失,但职业规划模糊
33.77%的毕业生认为择业时最欠缺的是专业基础知识,33.55%的毕业生认为欠缺社会
人文知识,26.49%的毕业生认为欠缺专业的最新知识,仅有13.02%的学生认为欠缺专业知
识。这种比例的分布一方面显示毕业生对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开始认识
到基础知识及人文修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显示这也是毕业生比较欠缺的部分,学校需要 在这些方面加大培养力度。虽然,毕业生对自身知识结构的认识日益清晰,但是系统职业规 划并不强,在受调查学生中仅有19.87%的毕业生表示对自身的职业规划比较明确,13.91%
·60·的毕业生表示对自身并没有规划,高达63.36%的毕业生表示有较模糊的规划,这在一定程 度上提示高校就业部门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增强毕业生的职业规划性。
(六)毕业生求职主动性较差
据我校就业部门统计,针对2009届毕业生就业,我校已举办一场参会单位达300家以
上的大型招聘会、四场参会单位达60~150家的中型招聘会、五场参会单位20~30家的小型 招聘会以及大量的企业专场宣讲会和招聘会。虽然学校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机会较多,但是 这相对各地的人才市场掌握的资源及举办的招聘会为学生提供的机会来说是比较小的,但 是通过本次调查发现,62.81%的毕业生认为参加校内招聘会是他们首选的求职方式,只有 36.87%的毕业生表示会去人才市场上去应聘。可见毕业生的求职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比较欠 缺。
二、国外高校毕业生求职心态及对我国大学生求职的启示
通过数据可以发现我国毕业生求职的首选是国家机关、国有大中型企业及三资企业等,对中小企业表现比较冷淡。但中小企业恰恰是最需要人才、对毕业生吸纳力度最大的。在法 国,大学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流向是中小企业,据统计,法国进入中小企业就业的毕业生比 例约占大学毕业生求职总人数的57%。企业的规模和层次并不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金 钱因素更是被排到了第10位之后,大学毕业生择业更注重的是个人爱好、社会效益以及职 业发展前途。薪酬不应该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导因素,在美国,经济衰退导致就业机会的减 少,美国大学生不乏放下身价,降低薪酬要求,将就接受能找到的工作,找零活干,先就业再 说。在印度,随着经济不振和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只有10%的人找到了理 想工作,绝大多数人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调整心理预期,一些学生甚至放弃专长或屈就一些 根本不需要高学历的职位,使得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售货员、大学生司机等。俄 罗斯专家认为,年轻人大学毕业后未能就业主要是因为他们对工作的期望过高。如果将高
薪、体面、有发展前途作为择业的标准,是很难找到一份理想工作的。在瑞典,面对劳动力的 买方市场,瑞典大学生开始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与市场共舞。大学毕业生们由被动等待变 为主动出击,翻看招聘广告,收集有关公司的人力资源信息,力求使自己尽快就业。①
三、优化就业心态以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路径选择
强化树立大众化教育的就业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已经向大众化转
型,大学毕业生的人数越来越多,大学生已不再是“天之骄子”,大学生必须撇弃精英心理,树 立大众化就业观念,树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态度,从基层工作中学习积累经验,锻炼自 己的业务能力,挖掘自身的发展潜力。毕业生择业时树立大众化就业观还需体现这一点:强 化奉献意识。不管是西部还是农村、社区,都是学生就业的一个大平台。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 势下,国家和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大学生参加西部计划、苏北计划以及到村(社区)任职 的优惠政策,这些活动既能为毕业生提供一个就业平台,更能促进学生自身的长远发展,使 毕业生能够了解基层、了解国家的整体经济状况,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首先,要深入落实就业工作社会保障体系。大学毕业生之所以纷纷选择国家机关、国有
大中型企业、科研机关、各级教育部门作为自己就业的首要选择,究其根本就是这些单位的 保障体系比较完善,毕业生就业后不用担心会发生一系列社会保障方面的纠纷,使毕业生更 有就业安全感。随着我国新劳动法的实施,各中小型企业、民营私营企业员工的权利进一步 得到了保障。但是我国的劳动保障体系监管力度仍不够完善,要想使中小型企业、民私营企 业的员工利益能得到保障,使毕业生就业时解除后顾之忧、增强就业安全感,有关部门必须 ·61·加强监管力度,规范他们的运作,充分保障各种企业员工的合法利益。
其次,积极营造诚信就业的市场秩序和氛围。针对当前就业形势下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
象,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就业诚信的缺失给用人单位、高校以及毕业生自身都能带来不同程 度的伤害,高校要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对毕业生进行诚信就业教育,发挥维护大学生就业市 场秩序的重要作用。高校就业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对用人单位招聘材料的核查,针对少数用人 单位的欺骗和不诚信行为,要积极维护学生的合法利益。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对毕业生的诚 信教育,学校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毕业生的就业推荐材料的审查力度,尽量杜绝毕业生在制作 就业推荐材料过程中弄虚作假,同时要加强对学生世界观的改造,绝不可以为了私利而舍弃 诚信。②
再次,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毕业生职业意识淡薄是就业不良心态产 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广大毕业生求职时出现的盲目跟风现象也跟缺少职业生涯规划有着密 不可分的关系。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对学生形成健康的择业观,加强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学校要通过一对一的就业指导等途径,帮助毕业生客观分析自身存在 的优劣势,使他们正确、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形成健康、正确的择业观,并根据自身条件和 社会现实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为成功求职做好准备。③④
最后,需大力完善高校毕业生人才招聘市场。校内招聘会是广大毕业生求职的主要途
径,高校就业主管部门要努力完善校内毕业生就业市场,提高招聘会召开频率和参会单位的 质量,切实为毕业生提供有效的就业机会,提高校内招聘会的效率。另外,为了防止毕业生不 切实际、盲目选择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等地或一味紧盯国有大中型企业等单位的现实情况,高 校就业部门可以通过因盲目跟风导致就业情况不理想的真实案例为毕业生提供参考,为广 大毕业生提供一个全面的就业信息平台,让学生对就业现状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在一定 程度上纠正大学生错误的择业观,缓解毕业生因地区限制等因素导致的就业难问题。
注:
①沈农夫.国外大学生如何求职就业[J].世界教育信息,2008(1):72-73.②胡冰.试析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问题[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院报,2008(25):71-73.③及旭兵,贾立敏.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态[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1):72-73.④金益多,李宇鹏.大学生就业心态[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8(8):83-84.作者单位江苏大学
第三篇:浅析毕业生心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论文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关系到社会稳定和高职教育能否健康发展。而毕业生的就业心态是影响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分析、把握毕业生的就业心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努力使毕业生能较好地就业。
论文关键词:毕业生;心态;就业;指导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用人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就业制度改革,近几年来,高职学生的就业心态有所调整,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学生择业时考虑较多的是能否适合自身条件和能否挖掘自身潜力,而较少考虑单位的性质。但是,同时也必须看到,毕业生中还普遍存在着不少困惑和矛盾,这些困惑和矛盾严重阻碍着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完成;有的自信心不足,觉得已不如人,担心未来的前途;有的创业意识不强,希望捧“铁饭碗”;有的就业期望值过高,追求高薪高酬;的的埋怨生不逢时,没有一个好爸爸,等等。因此,为了进一步搞好毕业生分配工作,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复杂的学生心态,学校要下大功夫,花大力气,努力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一、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毕业生的思想工作,促其转变就业观念
传统的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是“包”和”分”,这是在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学生毕业分配制度。学生一跨进大学的校门就等于捧上了“铁饭碗”,无论如何,毕业生均由国家分配工作,理所当然地成为国家干部,在这种分配制度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均被剥夺了选择权,影响了企业用人和学校育人的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严重的依赖国家的心理。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自主权扩大了,价值观念转变了,把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同对毕业生的选择直接挂起钩来,用人已从被动转为主动状态。同时,学生坐等分配不愁工作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向选择”的就业办法使学生走上社会,寻求职业。这一转变要求我们必须更新毕业教育的内容,把教育学生从服从计划分配转到主动适应市场需要上来。
1.首先要引导学生破除平均主义观念,树立竞争意识和创业意识,自觉投身市场,接受社会选择。要通过组织学生到人才市场参观或参加应聘、到企业实习、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及进行社会调查,帮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一一方面在学业上力争上游,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优异的成绩在与同学进行学业竞争中获胜,而且能够勇敢参与社会竞争,推销自我,接受社会对自己的选择。
2.破除依赖观念,树立自立、自主、自强、自尊、自重意识,凭自已的实力参加竞争,不靠关系靠能力。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承受社会竞争的能力,努力做到竞争胜利不自满,身处逆境不气馁,失败了再来。
3.要把转变学生观念的工作做细做活,形式要多种多样,方法要灵活,易于为学生所接受。让学生在学期间就要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要使学生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势,了解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学校要同人才市场和有关用人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利用各种渠道多方获得就业信息,及时准确地向学生介绍。
二、调整好学生心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
1.加强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消除爱慕虚荣、爱面子,自我封闭,消极怠慢的心理。要跟学生讲清以下择业误区对就业的不良影响:赶时髦、追求热门;求体面、过分强调职业的社会地位;图实惠、盲目寻求高薪高酬的职业;图轻松、缺乏事业心;重个人、一味的要满足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狭隘地理解“专业”,不切实际地强调“专业对口”等,要改变传统“分配工作”的观念,树立“就业”的观念,即毕业后凭自己的能力,通过诚实劳动,取得合法的收入即为就业。要肯放下架子,改变“干部身份”、“国家工作人员”等老观念,把自己放到人才市场中去竞争,接受市场的挑选和考验,要彻底改变等、靠、要的思想。
2.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给自己正确定位。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这也应该是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定位。由于我国一直有重人文轻技术的传统观念,视技术为雕虫小技,读书是为了做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根深蒂固,以及现行体制的原因,学生都希望自己坐在办公室工作,做一名管理者,而不愿意到第一线去工作,去锻炼自己。如应届毕业生中,“愿接受的工作岗位”是管理人员的有33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62%,选择技术工人的只有37人。这种择业标准显然是不符合现实的,因此要帮助学生树立靠本事吃饭的观念,未来的社会,将越来越看重技术的作用,如深圳已经出现了优秀技术人员的待遇远比一般管理人员高的情况,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技术人员必将成为社会的骨干。
另外,对于一个人的成长,知识固然很重要,但光有知识而没有经历,人的成长是不全面的,因此大学毕业生到第一线工作,也是自身成长的需要。
3.要讲清政策,清除误解,帮助学生认清形势。随着用人制度的改革,一些适应变革要求的新的就业政策也随之出台,向学生讲清这些政策,可以消除学生心中的顾虑。如允许毕业生跨就业,当年不能就业的,次年可继续找工作;打破了地域的界限,只要单位愿意接收,毕业生就业不受地域的限制;在规定时间内还没有就业的学生,其人事关系可放到当地的人才市场,保留其大学毕业生的资格不变,农转非不变等,昕有这些政策都为毕业生解决了后顾之忧,消除了一些担心。
三、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
从目前看,学生的思想解放得快,市场的观念、竞争的观念、就业的观念容易形成,也已经成为就业指导工作的积极因素,相反,家长的思想不容易解放,很多家长的思想中还是原来国家“统包统分”政策时期的观念,希望自己的子女有一份轻松、稳定、待遇又好的工作,对子女到三资企业、乡镇企业、个私企业不放心,有的甚至不支持。而我们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找工作这样的大事情自已又作不了主,要和父母商量,有的要由父母来拍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家长不能客观地认识社会转型时期毕业生的就业现实,势必会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因此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统一家长的思想就显得极为重要。我们要利用家访、电话联系、个别交流等多种方式,向家长讲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帮助家长树立新的变业观念,这是做好毕业生变业指导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两年来,由于我们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大力加强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现在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喜人,令人欢欣鼓舞。首届毕业生近800人,离毕业还有一段时间,就已有90%的学生被开发区内外企业“预定”,学生还未出校门就成了企业和事业单位的“香饽饽”。
第四篇:大学生就业心态
大学生就业心态
俞敏洪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
主题:大学生就业心态
俞敏洪:各位同学,各位朋友大家好!感谢今天邀请我到这里和大家聊聊,给我的题目就是大学生就业心态。我就自己随便聊一下。因为当初我自己大学毕业的时候,我没有就业心态。我们当时毕业的时候是国家分配,国家指向哪,我们就到哪。当时国家没有把我分到西藏,把我留到了北京大学。国家说到哪,我们就走到哪。现在你毕竟有这样的心态,也不一定能做得到。
今天讲的主题,主要是三到四个方面。第一个是就业的大形势,第二是就业与职业的关系,第三大学生就业心态到底应该怎样,第四我现在从老板角度来看,我录取大学生最注重大学生什么东西。
第一就是大的形势。非常的不乐观,中国在大学生扩招的情况下,没有为大学生市场做好准备,中国在大学生就业这个层次上是没有的,比如说确实国有企业在发展,民营企业发展更快,新东方平均每年接纳400个大学生速度发展,既使这样,中国整个市场没有为大学生所准备的中国扩招的时候,也没有想到大学生毕业以后,该干什么。大学生该干什么?不知道,农民还有一点土地可做,工人阶级习惯了在机器跟前劳作,或者习惯了下岗,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可能是不可回避的一个命运这样的一个准备。
中国大学生毕业每年都在呈20%到30%递增,今年数据大学毕业生413万,就业机会比去年少了22%,大学生毕业人数增加22%,今年会有80万左右的学生毕业的时候有可能找不到工作,对于一个大学生是很痛苦的事情,因为在大学的时候花了很多学费,父母很辛苦,而且毕业生出来得工作,这是他们人生中间最重要的事情,但是中国大市场没有做好准备,不仅从大学生工作能力问题,也不仅仅是我们有没有工作经验的问题,而是市场没有办法一下子吞吐这么多大学生的问题。
我们当初毕业的时候,不存在找不到工作这样的行为,因为当时大学生是稀有动物,既然是稀有动物就相对比较好办一些,把你放在动物园展览也是能有收获的,现在大学生是遍地开花的现象。尽管社会已经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这个事实就是大学生毕业有可能找不到工作,但是真正落到任何一个个体大学生身上,是非常难受的事情,国家在这方面尽管反复建立大学生就业中心,民间也在为大学生就业做出努力,但是实际上,由于中国整个大市场,没有为大学生的就业做好准备,或者说大学生人数毕业远远超过市场需求,就剩下大学生就业问题。
第二个,这是一个大形势,从教育本身来说,中国的大学教育依然没有什么过去大学教育当中反思过来,进大学就是学习知识,进了大学以后,大学四年轻松度过,很多的大学教授在市场上没有什么经验,只是受过职业训练的经验,中国大学的教授不少都是从大学走向大学,包括工商管理的教授,有很多没有自己在实践当中做过企业,学校尽管扩招了很多学生,尽管学校和教授都是为大学生就业非常重要,但是教学本身内容和就业依然是大大脱节。这是我身有体会的。这个脱节的,包括我所在的北京大学英语系,到现在依然学古汉语,依然学着拉丁文这样的东西,对中国大学生的现实,到底带来多少好处,是非常难说的一件事情,这个会增加学生的某种学术分量,但是现实当中,学生如果生存不下去,学这个东西能带来多大用处,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现在教育的导向,依然是让学生以知识学习为主,而不是以就业为主,导致学生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心理上也没有做好准备,很少有大学老师上大学第一天,同学们你们上大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自己的生存更加好,而是你的生存更加好的唯一办法,就是毕业的时候,要找到一份好工作,如果找到一份好工作,在大学学的东西是一二三四五,没有这样的老师会这样讲的。只会告诉你这个原理背出来怎样,那个原理背出来怎样,中国的大学教学方针是有问题的。这个教学方针体现在心态问题上,大学生毕业之前没有做好很好的准备,通常到了三四年级自己面对工作,发现自己找不到工作,一个面对就业自己不知所措带来的后果。我问过不少考研究生的学生,为什么考研究生,反正到社会上也不知道干什么,干脆还上三年研究生,如果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而上研究生,对自己专业不感兴趣,中国研究生学习相对来说比较松垮,很多研究生三年过的比大学三年过的更加松散。研究生的扩招和大学生扩招导致的现象,两到三年以后,研究生和大学生拼命抢夺人才市场。这样的结果,研究生会占有优势,有可能本科生更加愿意从零干活,这样的结果,研究生和本科生就业形势同时不佳的情况,中国大学生就业情况非常严峻,每年几十万的人找不到工作,几年下来就是二三百万,这样社会问题就会出现,社会不安定因素就会非常的明显,未来如果说中国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会出现,出现重要来源就是中国的大学生,尤其是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再回过头来讲,讲到大学生的工作,我一直把工作分为三个领域或者三个步骤,就业、职业和事业。只有一个不能做,就是千万不能失业。我每次打事业的时候,打到电脑里敲出来的两个字都是失业。失业就是拼音中间,你把拼音的手两个失业和事业拼音是一样的,通常跳出来的第一个是失业,第二个才是事业。就是说,大量的学生根本不用谈事业,事业离你们太远了,真正要谈的是不是能够不失业的问题。就要从就业做起。找一份工作,不管是否喜欢,你就干,干上这份工作,有了一份业,就可以赚自己的钱,不用花父母的钱,这叫就业。我对学生讲课的时候有一个口头禅,22岁以前,如果父母需要通过给比一部分的经济资助赞助你大学毕业,如果这是父母的应尽职责,到了22岁大学毕业以后,不管你是上研究生还是什么,再花父母一分钱,是卑鄙的。从来没有听说一个老动物带着一个小动物过一辈子的。
对于我们来说,中国的父母尤其是,对于孩子未来,到底怎样让孩子生活得更好,有钱的父母,孩子找不到工作,没有关系,继续给他钱吧,最后剥夺了大学毕业生成长的权利。不知不觉由于父母不断供给,不断养育,最后使大学生自己越来越失去独立作战的能力,越来越失去自己成长的可能性,最后的结果一辈子不成长,一辈子没有出息。一辈子窝囊。我们那代人,从小必须自己劳动,从小必须帮助父母干活,我在大学的时候,父母不可能给一分钱,国家给22块钱一个月的生活费,大学毕业想的不是自己的理想不是自己的梦想,而是赶快干活,挣钱养活自己。
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22岁是一个分界线,把自己和以前的依赖关系都割断。当然也有同学说,我22岁读研究生,我确实需要钱,但是我读研究生认为自己更有价值。价值跟社会经济交换,那就是货币。也就是这个价值背后你能产生货币,这个货币你可以毕业以后产生,也可以持续更长一段时间,比如做文学家,或者做画家,可能画到四五十岁,或者写到四五十岁,才能换回社会价值,比如梵高一辈子穷苦潦倒,结果死了一以后一部画就几千万美元。你先要假定自己每一天必须先活下去的境界,解脱你父母的依赖,依赖父母的状态,不管父母是否有钱,这个前提条件就是22岁的时候,假如你真要上研究生,真要出国读书要花钱,有没有可能向父母写一个借条,并且以同期银行利息计算。如果这样,你就有一种逼迫感,我必须工作,其实一般的工作就是远大理想和伟大色彩的工作,这样的工作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来说我不太容易接受,通常另外一个情况,开出工资价格让你难以接受,当然大学生毕业以后,有能拿到上万块钱,也有拿到两千块钱,我从来不认为一个毕业以后,拿到两千块钱以后一辈子赶不上那个拿到上万块钱的。大学生就业心态,在我这里碰到的情况非常有意思,比如有的时候故意很讨厌这样的大学生,说我能干这个,能干那个,说了解很多新东方的事情,现在干这个事情,新东方也有一些位置可以干,比如有两间厕所没有人打扫,你是否愿意打扫。如果你真看好新东方,如果你真喜欢教育的话,一般的学生看到这个是不会接受的。如果真接受了,至少给我的感觉就是就业心态,就是想在这个领域发展。
你在新东方打扫卫生一年,你离开的时候,写简历就是在新东方工作了一年。如果你有更好的职业心态,作为大学生每次打扫很干净,我每次进这个厕所都感到厕所是超一流的,我觉得你的工作精神,敬业精神让人达到钦佩。如果你再坚持一段时间,我可能给你分配更多的工作,比如四个厕所,这样加了一倍的工作机会,如果四个厕所打扫的很干净,我就可以把打扫新东方的员工都归你去管,第一你的工作很好,第二你有敬业精神,第三我发现你个人沟通不错,我肯定让你逐渐进入管理岗位,这不就很容易做到了这个事情。这是一个就业心态的问题,大学生现在面对社会,自己一进入社会就能看到自己一份喜欢的工作,并且能拿到很好的薪水做下去,这样的机会确实比较少。
你进入机会的敲门砖,就是你必须选定一家单位以后,从这个单位最基层的工作干起,并且以自己的态度和业绩来证明自己在这个领域的发展前途,以及证明自己对这个机构的喜欢,让自己在这个机构中间逐步上升。所谓就业就是找一份工作而已,特别简单。我当初留在北京当老师,我从来没有想到当老师,我从北大毕业以后,仍然中英文水平比较差,之所以留在北大当老师,是国家分配体制所导致的。我填的申请表中间的志愿,都是包括国家机关,包括外贸部,外交部等等这样的单位,这是北京大学老师的职位我从来没有填的,之所以被留下来,当时北京大学公共英语四六级非常缺老师,必须得留五到六个同学作为老师。我是作为全班倒数第五名被留下来的。我留下来以后,我知道不能丢这样的工作,如果我拒绝了,就意味这我的户口被打回原籍,这样我就要回到农村去,所以交给我什么工作,我都得干,从不会当老师,抱着一点点敬业精神,抱着对自己的学生一定要好,从不会当老师,到一年多自己以后,我自己把老师这个职位做了一个转向,最初我的概念,就当那么一两年老师,同时还看看有什么机会,或者出国,或者转到别的好行业去,没有真正想过自己要当一辈子老师,直到当了两年老师以后,就转到第二步。就是职业境界。
职业和就业区别,就业就是能使自己能活下去的临时工作和未来发展方向不一定相关,可以相关也可以不相关的工作,叫做就业。职业不一样了,选择这个行业打算干一辈子。我在北大两年以后,就下定决心自己一辈子不离开老师的讲台。基于我大量的时间,当老师每个礼拜最多教10个小时的课,第二我多余时间可以读自己的书,而且当老师有寒暑两个假期,可以出去旅游,你得到了对时间的交换,我这么想就决定当老师,在北大当了那么多年的老师,确实过的比较舒适。没有想到我还在当老师,没有想到我所认为当老师可以带来的时间上的充分,以及可以享受充分的空间,就是出去旅游这样的机会,对我来说完全没有。没有想到当老师这个职业慢慢转向另外一个状态,当我确定自己的一辈子职业方向以后,我本来的打算是在北京大学一直干到年纪大,最好能录到北京大学三级教授或者二级教授来当当,中间出现波折,因为出国的原因,因为北大跟我各自各样的关系,比如说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我在北大在外面被培训机构教书影响了北大自己培训机构招生人数,结果北大给了我一级行政机构的处分问题,导致我下定决定从北大辞职这样概念。做新东方不是我主动选择,是一个被动选择。是被某种外来因素推动以后,产生的一个被动慢慢转向主动的概念。
对于我自己来说,把老师作为自己的职业,就下定决心以后,从来没有变过,包括做新东方,包括现在的新东方我仍然是老师的身份出现,有很多时候,有很多机会可以做别的行业,比新东方赚更多的钱,包括某种意义上来说,新东方可以进入房地产,包括新东方可以进入歌厅,包括可以进入游戏行业,假如我们愿意,因为新东方有这样的前提,有这样的资金投入实际上,为什么所有这样的东西,我们都全部没有去考虑,因为我觉得做这些东西跟我做老师没有关系。所以,我的事业整个的围绕就是围绕在了我这个职业,事业就是职业对外的扩展和延伸。
它的前提就是你那个事业做失败了,仍然可以回到你的职业。就是如果事业做失败了,发现自己变的一无所能了,你职业和事业一起丢了,就只能回去打扫卫生就业了。对我来说就是英语老师,往后扩展就是英语和各个方面加在一起的,比如文学哲学可以用英语一起来教,我现在回到老师的位置上,相当的轻松。我以前没有新东方,现在新东方没有了,我还是没有什么丢,我原来只是一个老师,而说不定我还赚了,原来在北大的时候是出来一个讲师,现在让我再回去,如果不给我一个副教授,我是不会回去的。总的来说我是没有丢的。我觉得始终有一个中心点,利用自己的强项和别的人一起看一份事业,比如你是一个会计,慢慢干起会计事务所,你是律师,你慢慢干起律师事务所等等都是这样的先例。
也就是说,围绕你自己的特长,去做这样的事情,有一个好处,这个好处是什么呢?你失败了也不可怕,所以我觉得大学生要做到三个领域的东西,实际上就是如何先就业,我通常不鼓励大学生在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创业,除非创业不用花太多的钱,如果你的创业是有大量的风险投资给你投完以后,你花完以后,风险投资拿你一点办法没有。创业的前提就是我想成功,根据统计数据,大学生本身没有毕业的时候,直接创业成功的比例很低,估计有10%的人能相对活下来,最后能做成真正大气的1%都不到。我比较主张大学生带着自己的创业梦想,在相类似的机构或者说能使你学经验的机构,工作一两年,使自己的个性,以及自己的技术才能更加完善,再去创业的比例成功概念就更高一些。
如果有这样的机会,一上来就想创业,并且有这样的财富或者说不需要财富,背后承受多少失败你都无所谓,如果创业只是这次失败了,也又是成功可能性的。我的创业是在北大毕业以后,已经工作的七年基础上,并且北大出来以后,为别的培训机构工作两年基础上,才有了新东方,各个人的领域不一样,比如高科技领域有一个好的想法,如果不去实施,可能就被别人实施掉了,这个时候创业的机会或者时机要抓得更加准一些,如果稳妥的做一些自己的事情,积累经验是更加重要的事情。从大学生就业本身,或者大学生毕业以后找工作的心态来说,我觉得有几个,第一个准备阶段。我常常说准备阶段,就是进入大学以后,大学生有这样的行为,由于高考太辛苦了,让人变成了非人状态,大学第二年级就让自己变成人的状态。大学一年级成绩相对比较好的情况,尽可能生活过的稍微轻松一些,把知识学的更加广泛一些,但是不一定要那么的精到。作为一个综合素质的准备阶段,大学一二年级可以弥补你在童年、高中失去的那么多的欢乐,但是真正的就业准备,其实从大学三年级一开始就开始了,三年级、四年级两年要做几件事情,才能使大学毕业以后找工作相对顺利。第一个从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就应该搞清楚毕业以后,找工作是什么方向。我是做人力资源,还是市场营销,还是软件,还是硬件,还是做物流管理,这个非常重要。如果你不经过两年的准备,两年你在市场营销方面,不断对专业进行探索,毕业的时候,告诉任何市场营销的招聘的单位,你说我在这方面非常厉害,这是有证据的。第二通用技能必须增加。所谓通用技能,比如英语水平,电脑知识,你到任何一个单位工作,考你的英文,要了解你的电脑操作水平。三年前我不知道电脑怎么打开,现在我电脑知识掌握的非常熟练,你没有办法,我有很多秘书和助理的。我不能晚上12点钟把我的秘书助理叫到我家去,这样会传出绯闻的。
大学生上大学的时候,一定要实践,而且不一定拿工资。比如你到新东方来,既使打扫一个月的卫生,这也是工作经验,你如果真正干得很好,如果我写一封推荐信,对你未来找工作很有好处,找可靠企业老总给你写的推荐信,未来就是一种诚信保证,既然我敢推荐你,就意味着你这个人不赖。中国企业大量老板我是认识的,中国未来老板之间,企业老板之间相互推荐,变成大学生就业非常重要的渠道。因为中国是一个整体上缺失诚信的社会,因此需要诚信系统,这个诚信系统就是需要靠人与人之间打交道的关系,我给你写一封推荐信,到杨勇这儿工作,杨勇发现你不行,然后打电话说我一顿。然后他再跟别人说,我还怎么混。相反过来也是一样,这样带来的杀伤力是巨大的。如果说你去工作了,你真的做得很好,真的有这么一个人给你写推荐信,第三条一定要的,大学三年级、四年级寒暑假一定要找工作,这样有一个基础。
最后一点,就是在大学三四年间要准备与人打交道的心态,从同学做起,与人打交道。我只要强调一点,就是分享心态,现在中国独生子女非常霸道,什么东西拥有了自己独享,从感情到物质上的平等交往的能力没有的。什么叫平等交往。我从小到大就是按照这条线做事情,做到现在没有变过,我比喻六个苹果心态,你有六个苹果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到树林里全部吃完再回宿舍,你自己全部拥有你的六个苹果,你失去了无数六个苹果到社会上交换无穷快乐的可能性。如果你有六个苹果,自己吃一个,把另外五个苹果带回宿舍,分给宿舍五个同学,得到结果完全不一样,表面丢了五个苹果,实际上得到五个同学的认可和好感,开始了感情交往,开始了互相帮助,而最后的角果,换回的无形资源比五个苹果要大很多。还有就是我吃了你这个苹果,我下次买了不给你吃了良心上过不去。到了单位,和你的事业合伙人这么分享,在大学跟你的学这样分享,这是非常重要。一百块钱自己也可以吃,也可以一百块钱自己只用十块钱,另外的钱,想办法扩大自己的实力。新东方做到现在,几乎没有散伙的行为,凡是从新东方出来的人,都是理念上不一样的人。我们新东方股东人数扩大到500个,包括新东方普通老师员工,这个结果是新东方越来越大,人才越来越多。
这是大学生就业的几个心态。专业能力的定向,通用技能掌握,最后工作经验的积累,最后是与人交往的分享心态。把这个讲完以后,最后做一个总结,一个人的工作最大的重要性,就是两个要素组成,专业加上综合素质,从综合素质,我作为老板,讲一下你在我这工作,排名第一,有专业前提,你什么能力没有,有后面的素质也不行,第一诚恳和诚信,你这个人看上去极其可靠的,第二要踏实,诚恳诚信不意味着踏实。第三多种能力,很多人很有才能,一到办公室以后,把办公室弄的到处乌烟瘴气。第四创新能力,必须给我提出新思想,新主意,让我感到你想到的东西,我没有想到,我觉得你想到的东西比我想到的有价值,这样你的位置会节节上升。第五就是无私。如果把这几点放在身边了,我觉得不光就业得成功,你的事业也会一辈子勇往直前,没有不成功的道理。我就讲这么多。谢谢!
主持人:俞老师请留步。俞敏洪老师每次发言都非常的轻松幽默,去年的时候,在清华大学我做主持节目的时候,李老师曾经做过嘉宾,今天又有幸遇到,请允许让我看看你刚才的发言稿。俞老师给大家洋洋洒洒,并且语速非常轻松流畅,就是准备了这么简单的几条,并且后来给大家做了五点总结。我注意到俞老师讲的两个厕所,我说估计自从今天俞老师讲完以后,回去以后,新东方的厕所会非常抢手。由于俞老师讲的非常好,我们欢迎下面同学积极提问,但是只有三个问题,看谁能抓住。
提问:俞老师你好!对于一个团队的组建,打造、巩固、沉淀,你当时怎样组建团队。第二团队如何快速成长。
俞敏洪:你不管是财富的梦想还是事业的梦想,你告诉他,我们必然能做到这一点,其实做不到做得到没有关系。你作为领导人,必须要告诉团队我们再努力一把,就能够前进,到达梦想。光有理想也不行,第二利益的明确的分配机制。作为一个团队,除非你是搞宗教的,除非你是非盈利集团。如果做新东方这样的机构任何一个盈利机构,最后的结果是利益的区分机制是非常重要。大家要预先谈好到底能够得到什么东西。第三,人才不断进入,前面的人不干活也拿着利益,后面的人进来以后,拼死拼活的干,就出现利益的变动机制。把利益的变动机制有一套规矩弄下来,并且变动机制和未来的理想梦想相结合,这样的话,这个机构大概能长期下去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为什么大量机构想要上市呢?有一个强制性的利益变动制度,就是期权制度。
主持人:感谢俞老师的精彩回答。接下来每位同学提问的时候,都将会获取由接力出版社提供的《邮差弗雷德》《你就是品牌》以及《经营你的大学》其中一本书作为你的纪念品。
提问:听了您说这么多,您没有说到课程的问题,但是您最后讲了专业的问题,在大环境下,您讲到北大这样的课程也会和实际脱节。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如何面对课程,自己应该怎样做呢?
俞敏洪:如果你现在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不管这个有没有用,只要做了,从心里发出喜欢的感觉就做出下去,这个时候可以不考虑未来,你做的前提条件就是对自己有好处,对别人没有坏处。比如喜欢杀人这个不行,对自己没有好处,对别人也没有好处。第二这个社会上不是每个人都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你不喜欢可以,但是这个做好了,对你的生存条件能够提高,把它做下去,然后慢慢提高,或者把喜欢的东西用业余时间来做。比如我的英语就是这样,我从来没有喜欢过英语。但是英语是我学习其他的根基。
提问:关于新东方和其他很多的培训机构有什么独到之处。第二很多企业办到很大过程中,就会转型,新东方有没有想法进入新的领域?
俞敏洪:随着新东方结构的完备化,新东方机构的增加,以及新东方的业务层次的拆分,所以我们现在对职业进行强调非常厉害,但是我们有一个前提,就是在自由精神引导下的职业精神的迅速发展,对于新东方教育机构来说,给人自由,让人感觉到有一种空间感,自由感时间感的感觉,这是新东方不愿意丢掉的。
和其他机构不同之处,不细讲了,新东方坚持两条,第一个新东方的理念和文化,第二新东方就是一个标准,比如我说的标准就是不关心东方还是我个人,都有一个标准,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但是同时对别人没有坏处。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心态
大学生就业心态调查报告
市场营销81邹源孟会计92薛亚娇 市场营销81谭志娟工商管理91沈浩锦 农林经济91袁浩茹
摘要:大学生就业是现在社会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就业难,害怕就业已成为困扰广大大学生的沉重心病。该报告通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南京农业大学的百名学生的就业心态进行调查,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解决与措施。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心态总结与建议
毕业生就业是现在社会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解、掌握大学生就业心态,也让大学生更多的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与就业要求,帮助、指导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好的的就业,最近,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专项研究课题精组织,学院学生积极配合,对南农百名大学本科生的就业心态,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经过统计分析,初步提出具体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南京农业大学百余名大学本科生。
2、调查时间: 2011 年3 月。
3、调查方法:根据与大学生就业所密切相关的一些热点问题,设计专项调查问卷,在校园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大学生自愿的前提下选择回答问卷。经过统计整理,对调查问卷选择完整的107 份,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共有24 个问题,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
1、大学生对当前社会就业情况的认识及了解,包括对现今就业前景的态度认识,对目前就业的大学生心态的把握,影响当前就业状况的因素的了解等。
2、大学生自己面对就业的态度与规划,包括对今后就业的心态的分析,就业的目标与要求的把握,就业的行业的选择,就业地理区域的挑选,所就业后薪酬的要求等。
3、大学生对就业可能遇到挫折的心理准备及就业能力的锻炼状况,包括:对将要碰到的挫折有足够的认识,可能直接导致自己求职失败的原因,求职所需要的各种素养和能力的把握等。
4、大学生对自己专业与就业的看法,包括对专业的选择状况,对就业时与专业不对口的看法等。
5、大学生对目前高校开展的就业指导课的看法,包括对就业指导课上课情况的满意程度,及对就业指导课的要求与期望等。
三、调查情况分析
1、对大学生看待当前就业的心态有喜但更忧
喜的是大学生已经对当前就业有一定了解,且至少有52%的大学生对当前就业持比较乐观及乐观态度,有至少48%的大学生认为当前“通过努力应该可以找到工作”,而且能够适当了解什么在影响着当前就业,其中认为学校教育有73%,所学专业有62%,国家政策有55%,家庭教育有41%,另外长相、性别、个人经济条件各占11%左右,还有其他7%。而更忧的是还有49%的大学生对当前就业持比较悲观及悲观态度,还有45%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就业困难大,就业形势严峻,不一定找到工作”。
2、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就业有一定的认识与规划,已经具有良好的就业态度,但还是有一定的忧虑
在看待就业规划的问题上,有57%的大学生认为“重要”,但也有28%的大学生认为“不太确定”,9%的认为“不重要”,6%都“没考虑过”。而面对就业的目标问题上,有59%的大学生认为“获取学习与生活的平衡”更重要,有44%的人想“谋求发展空间”,31%的想“成为领导者或管理者”,另有37%需要“个人兴趣得到满足”,而34%的只是想要“获得独立自主的工作”,还有的21%的想“获得安全感和稳定感”,剩下的是考虑其他。不过有67%的大学生希望在“中等及以上城市”工作,有21%喜欢呆在“小城镇”,只有8%的选择“农村”,剩余的选择其他。在选择的行业方面,至少有59%的大学生选择如“金融、证券、保险等的商业贸易类”,有15%的想要在“政府机关”工作,另分别6%的选择“房地产业”和“医药食品业”,选择“IT与通讯业”、“电力、石化等能源业”、“新闻出版业”、“旅游交通航空业”都只有2%。
第一份工作是事业的开始,其中有41%的大学生觉得“干什么都行,先实现自食其力,并尽早积累实践经验”,同样有27%的认为“我并不急着挣钱,但很在意第一份工作对我职业之路的积极意义,它能够让我学到东西,享受职业的快乐,因此我更关注单位的文化氛围”,但有21%的觉得应该“非常看重,应该精挑细选,不能委屈自己”,可是有11%的人觉得“在哪工作不重要,但干什么很重要,毕竟这是自己职业生涯的开始啊”,虽然每个人的想法不尽相同,但却都有自己的思考,这才是值得欣慰的。什么才是决定自身就业成败的呢?在调查中列前三的是 “较多的实习”、“人际关系”和“多项技能证书”,分别有50%、42%和40%,而选“平和的心态”的有30%,“名校及高学历”却只有20%,与“运气”是一样的,另有极少觉得是其他。
而在面对就业时首先考虑时,36%的大学生考虑的是“工作环境是否有利于个人发展”,考虑“工资待遇问题”与“地理区域是否有发展前途”的各有25%,只有14%的考虑“是否与专业对口”。而进一步关于工资问题,各有40%的大学生选择月薪“1500-2500”与月薪“2500-4000”,10%的希望有“4000-6000”的月薪,而在“1500一下”与“6000以上”各有5%。
3、对于在求职遇到困难与挫折,大学生基本都能保持正常的心态,能认识到自己的欠缺与需要
在求职不如意的情况下会怎么做,有52%的大学生选择“先就业,边工作边寻找理想工作”,还有32%的“会调整期望值,但比一定降低标准”,选择“继续深造”的只有9%,但也有7%的人认为“不管其他工作,一心找寻理想的工作”。而面对求职中最困扰的因素,有39%的大学生觉得是“能力不足”,同样“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也有39%,认为“求职方法欠缺”的有13%,有9%的人认为是“学校就业指导不够”。而觉得自己最欠缺的素质时,有26%的大学生觉得是“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同样的还有26%的“沟通协调能力”,有20%的认为是“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另有7%的选择“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4%的另有想法。而觉得用人单位最关心大学生条件的问题上,64%的认为是“专业技能”,差不多的是60%的“综合能力”,选择“工作经验”和“个人素质”的分别有39%和34%,还有18%的选择“学校名气”,16%的选择“发展潜力”,只有5%的选择“学习成绩”。
4、大学生基本认识到了专业与就业的关系
找工作时,面如何看待专业与工作性质问题时,有67%的大学生认为“与专业要有关联性,不一定对口”,有15%的认为要“先找份工作,不管是否对口”,还有13%的希望“根据喜好来选择工作”,但仍有5%的觉得“工作一定要与专业对口”。
5、大学生对于高校就业指导课还有一定的信任度
在对高校就业指导的看法时,有52%的大学生觉得“没有太大作用”,但仍有32%的认为“虽一般,但有一定作用”,还有8%的认为“非常有用,能对自己求职成功起到重要作用”,还有8%的“说不清
楚”。而对于学校就业指导有什么希望时,有63%的大学生想要获得“用人单位信息”,53%的希望获得“应聘技巧”,还有44%的希望进行“职业规划辅导”,14%的希望进行“求职心理辅导”,另有20%想了解“专业出路”,剩下7%觉得还有其他更重要。
四、总结与建议
1、大多数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还是比较好的,也比较重视就业心态的调节。通过对以上问卷的调查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被调查的大多数大学生面对就业的严峻现实,重视就业心态的调节,“通过努力”等心理状态就是成就就业应有态度。在调查中,很多学生也充分意识到当今就业的影响因素,了解到了许多社会的状态。虽然也有不少的大学生有悲观的心态,主要还是只看到就业中的劣势而没有看到其中的优势环节,但还是可以通过适当的调节消除的,树立信心是第一步,要始终保持和增强自信,保持良好心理状态,也是对大学生们的考验。
2、很多的大学生认为职前规划是重要的,这是值得欣慰的。虽然也有部分处在迷茫之中,但是好的规划必需的,固然迷茫,也要有自己的打算,不能随波逐流,要高度重视。在这之中,目标的确定是第一步,很多的大学生选择“获取学习与生活的平衡”、“个人兴趣得到满足”、“成为领导者或管理者”、“谋求发展空间”等,其实不管目标有多大,只要有动力就好,只要有所选择,就说明他们有积极地就业心态。在此基础上,再讨论目标的大小,上述数据可看出大学生的目标其实不能说多宏大,但蛮贴近生活的。至于很多人选择在大中城市,喜欢从事商业类的和政府的工作,说明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偏高的,如果能与自身匹配,这才是恰当的选择,不然只是好高骛远而已,希望能够从自身能力思考。
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认识到了第一份工作的重要性,从数据上也可看出很多的人的思考很具理性,认为“先就业再择业”。而对于“文化氛围”,这是主观的感受,只要自己觉得快乐其实就行了;至于“精挑细选”和“不能委屈自己”,毕竟自己是要就业的,是要高度竞争的,选是必须要的,但有时苦点更能锻炼自己,工作不是享受。很多大学生都意识到了实习经历、交际沟通、技能证书等对于就业成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值得欣慰。所以,不断锻炼自己的各项能力也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但不能一味追求过度,关键还是在于把握,要有对应性的培养,一项技能不是每项工作都适用,毕竟“运气”也是可以改变一生的。
在调查中,面对就业时首先考虑什么时,最多考虑的是关于自身发展的问题,其次在是工资、专业对口等其他,说明我们大学生已经学会用理性的眼光看问题,也充分说明如今大学生心理的成熟程度已
经很明显了,能够自己分析就业问题。而在月薪的要求方面基本集中在1500-4000之间,也看出大学生对于当今社会的认识,不在一味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很理性,月薪索取也很恰当。
3、在调查中,很多大学生也早就意识到就业中会存在各种的困难,不在一味高要求,重在把握“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只有少数坚持自我而不求变通或选择再造而逃避。只有认清现实,正视自我之后,再做的决定才是适合自己的,不是在逃避的,那是再坚持或深造也无可厚非。通过问卷,大学生普遍认为能力与专业知识的不足是最困扰就业的两大因素,而在最欠缺的素质中则是实习经验和沟通协调能力为最。但是我们会困扰会欠缺是因为我们不去弥补,能力、实习经验可以锻炼,专业知识、沟通协调可以作为培养。不过,在这些方面学校也应适当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培养。至于其他应聘技巧、抗压能力是很容易训练的,关键在于自己,大学生应该好好把握大学生活,把握自己。对于用人单位的要求理解上,大多数大学生的理解也比较合理,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工作经验肯定是比较关注的,但是在如今中国,学习成绩也是其关注的重点,虽然已经有下降趋势,但一定高的学习成绩肯定容易在群人中突出,同样的还有学校名气,也有相当的作用。大学可以很轻松,但是为了将来就业,有时候就应该多学多练多争取。
4、通过调查可知,绝大多数人倾向于就业时不一定要专业对口,但要求有关联性,说明绝大多数人都很有理性,都很会分析,当然真正就业时是如此也行。但还是要注意,可能找的工作就是完全没关联性,但却可以去从事,这是需要好好的把握。我们要学会变通,也需要不断充实自己的其他能力,这样可能就会走得更好。
5、从调查的数据可知,很多大学生对现如今高校的就业指导课不满意,但却对其仍抱有一定的期望。很多大学生希望获得各种用人单位的信息,还有各种的应聘技巧、职业规划辅导、就业心理辅导等,这些都应是各高校应该注重的,只有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才能教得更好,更让学生满意。同时也应注重不同专业的就业出路,毕竟学生选读不同专业的结果都是一个,为了就业。
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并特别强调要“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而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则首次提出了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即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和创业的规模,特别是要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
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帮助一方面给了正在漫漫求职路上的我们很多鼓励和信心,一方面也让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在“十二五”期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很严峻。对此,我们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素质,首先解决自己的问题:我们应该放平自己的心态,不一定要一下就走到很高的位置,要首先具备一定的社会对接性,掌握的工作经验和有一定的经历之后,再提升自己。除此之外,高校本身也应该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多为大学生提供各种用人单位的信息、应聘技巧、职业规划辅导、就业心理辅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