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良好心态的培养
浅析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良好心态的培养.txt当你以为自己一无所有时,你至少还有时间,时间能抚平一切创伤,所以请不要流泪。能满足的期待,才值得期待;能实现的期望,才有价值。保持青春的秘诀,是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不是生活决定何种品位,而是品位决定何种生活。
浅析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良好心态的培养
朱佳[1]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 长沙 410128)
摘要:
良好的就业心态对于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导致的就业不良心态也日趋增多;尤其对于农林院校毕业生,不良心态的学生人数更多。本文从分析当前农林院校毕业生不良就业心态的表现及原因入手,探讨培养和提升农林院校大学毕业生良好心态的途径和方法,以期能为农林院校的就业工作和毕业生的成功就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农林院校毕业生;心态;培养
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就业分配制度改革,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全国各大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毕业生心理压力大,就业心态不稳甚至不良的情况。尤其是农林院校的毕业生,由于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就业行业可选择范围不广,加之学生本身的个性特点和家庭教育方式的差异,心理压力更大,不良心态更多。如何让农林院校大学毕业生在良好的心态下安全离校并能顺利就业,这,值得我们农林院校每一位就业工作者思考和研究。
一、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不良心态的主要表现
(一)不愿意从事农林类专业工作,自我期望不切实际
近年来,农林院校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了一种自我期望不切实际的不良心态,主要表现为追求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工作却不愿意从事学了四年专业知识的农林类工作。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毕业生普遍希望到生活条件好、福利待遇高的城市和单位去就业,他们认为自己出生于农村,好不容易寒窗苦读考上了大学,跳出农门,毕业后为什么还要再与“农”打交道,在此心态下,造成了很多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
(二)认为学校名称限制了找工作的范围,忽略自身素质和能力
有部分在农林院校读书的城市大学生,从入校一开始就存在着这样一种不良心态,认为考入“农林”院校让他们脸上很没有面子。为此,一部分城市学生在入学后变得不爱说话,不爱学习,性格从此消沉;一部分城市学生虽然没有消沉但却让自己“得过且过”。毕业来临的时候,这些存在着认知偏差的学生就出现“是学校名称不好,限制了我们找工作的范围”等不良心态,忽略了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由此引发的就业心理问题很多。
(三)觉得社会太现实,希望依赖,缺乏自信,不敢放手一搏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和择业竞争的愈加激烈,很多农林院校学生面对就业不敢放手一搏。一方面,改革开放一些不良因素,让农林院校学生觉得社会关系复杂,竞争环境是不公平的,从而产生一种希望自己父母能有社会地位和社会权威,自己能依赖他们找到工作的不良心态;另一方面导致缺乏自信,认为社会太现实,自己的力量是渺小的,出现对就业持消极态度的心态。
(四)就业目标随大流,没有职业规划和独立思考
农林类院校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就业时也有其专业方向的就业领
域,但农林类学生的就业情况却不甚乐观,有些学生在毕业一年后还在漂泊,有些学生找到工作了却对工作抱怨不满。其实,引发这种现象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农林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目标随大流”不良心态。在这种心态下,同学们就业往往拿身边同学的标准来定位自己的标准,为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刻板效应所左右,忽视自己的特长和所学专业特点,没有自我职业规划,缺乏独立思考。
二、导致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不良心态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大环境的改变和影响
随着高校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每一所高校都面临着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一方面,由于农业行业体制改革还不完善,国家吸纳农林院校高科技人才的能力很弱,导致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越来越困难,毕业生内心充满焦虑、不安,心态日趋不稳;另一方面,在改革开放,经济大潮推动下的一些不良社会就业风气,一些人对农业行业以及农业从业人员的认知偏差,导致农林院校毕业生产生了消极、埋怨、不满社会现状的不良就业心态。
(二)部分农林院校就业部门服务职能尚未健全,服务没有深入普及
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农林院校把就业工作当作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一方面加快速度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另一方面不断补充完善就业服务内容。可仍有一部分学校因为经费等各种客观原因在推进就业服务工作的进程中出现了滞后的现象,不仅没能有规划地对学校各个年级、不同层次、不同读书目标的学生针对性地开展职业规划辅导;也没能普及、深入地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全面地就业求职指导,这造成了大学生从就业意识上到求职行为中都出现认知偏差,从而形成不良心态。
(三)家庭期望对毕业生心态的影响
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的期望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笔者调查发现,农林院校几乎70%以上的学生(其中有来自农村,也有来自城市的)父母都对子女有较高的期望,希望他们从事安稳、经济收入高、社会地位高的工作行业,比如考取公务员在政府机关工作、在大型国有企业中工作等,这些期望会给毕业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在就业遇到挫折后,容易转变成不良的就业心态。
三、对培养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良好心态的几点建议
(一)社会应对农林院校毕业生给予更多关注和关怀。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产业蕴涵着巨大的潜力,而这种潜力的开发,需要大量合格、高素质的农业专门人才。在目前农业产业还未完全开发,农业市场建立尚不完善导致的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现状下,社会各界都有责任给予农林院校毕业生更多关注和关怀。
首先,社会要努力为农林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择业环境,更多地给农林院校毕业生提供择业机会,尽快完善和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建立公正平等的竞争机制。其次,各省政府业应该在研究生招生、学制、奖励等方面给予农科学生更多的倾斜。同时,调整农林类专业结构,使专业更具有社会适应性。
(二)各农林院校应责成就业部门与心理部门一起,建立就业心理教育长效机制。
随着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日渐凸显,建立对学生实施就业心理教育的长效机制已成为农林高校刻不容缓的事情。各农林高校应责成本校就业中心与心理部门联合,从学生迈进大学的第一刻开始,就逐步地、系统地、全面地对学生实施就业心理教育,让他们在四年的意识教育中一点点累积和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为将来求职谋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就业中心应与心理中心一起,为学生四年的就业心理素质培养制定完整、系统的培养计划。一方面,可以定期面向不同年级,不同特点的学生举行一些职业规划、职业心理讲座,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自主、自信、乐观、自谦等心理品质,掌握心理调控,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
另一方面,可以运用心理学的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法,对不同需求,不同目标的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客观公正地看待就业压力,从自身实际条件出发,为自己的就业准确定位。
(三)各农林院校就业中心应加强与毕业生父母之间的联系。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以及对就业的认知、态度会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定位和选择。当父母的就业认知和孩子的就业认知、学校的就业指导出现偏差时,不仅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也容易使学校的就业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各农林院校就业中心应加大与毕业生父母之间的联系,一方面,传递一些必要的就业政策、就业信息给家长;另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结合学生本人特点和家长需求给予一定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在就业中的彷徨、迷茫心理,避免由此导致的不良心态。
(四)农林院校毕业生要主动培养自己自强、自立、自信的心理状态。
尽管社会就业竞争存在不良的一面;尽管农林院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没有良好的家庭背景;但是,这仅仅都只是影响社会就业的极小部分的客观因素。作为农林院校的毕业生,如果只知道自怨自艾,看不到自我主观能动的力量,不能学会积极主动地面对生活,应对就业,那即使机会就在身边,他也抓不住。
农林院校的毕业生,面对就业的一些困难,应该积极培养自己自强、自立、自信的心理状态: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大量的参加社会锻炼,大胆地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求职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在逐步地学习和锻炼中,战胜心理压力,克服不良心态,获取就业的胜利。
参考文献
[1] 陈泮成,谈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改善与提高[J],当代教育论坛,2005.21
[2]常振山,景琴玲,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5
[3]毛文学,加强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36
[4]侯平, 关于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素质的思考[J],理论与改革,2009.2
[5]朱友岗,探讨新时期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J],教育与职业,2006.27
[6] 孙玉瑷;李 强;贾一波, 农林高等院校毕业生择业观调查及特点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第二篇:培养良好的心态
培养良好的心态
【摘要】
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有一位哲人说:“心态决定命运。”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巨大的不同。很小的差异就是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不同就是成功和失败。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之中。长期以来,很多人已经习惯性地认为是环境制约了自己。其实,真正制约你的并不是环境,而是你的心态。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能否保持良好的心态,直接影响着你对周围事物的理解。
一、什么是心态?什么是良好的心态?
心态是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事物、对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就是一个人对事业、对事业、对家庭、对朋友,对同事等所持有的观点和态度。那么何为良好的心态呢?说简单一点就是,对事物怀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凡事都往好处想,好的心态能给你带来快乐,能使坏事变成好事。看下面的例子:
众所周知的“半杯水的故事”,两个干渴的人面对半杯水,一个乐观的人说:“哇,还有半杯水。”说完高高兴兴的端起杯子一饮而尽,不渴了。而另外一个人却说:“唉,有半杯水,心情失落。心情一直闷闷不乐。我们知道第一个人有良好的心态看这半杯水,因此他得到了快乐。而第二个人却有一种悲观的心态去看待,所以他得不到快乐,他所拥有的只是满天的乌云。
二、如何培养良好的心态,让生活充满阳光?
作为一名秘书,是领导的参谋助手更应该培养良好的心态,无论是被领导或者是同事误会,都应该有良好的心态,不要抱怨,而是想办法去解决,去化解矛盾。那么怎样培养良好的心态呢?无论是秘书还是普通人员,都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做起。
第一,自信。有了自信心就等于成功的一半,每天给自己一个微笑,无论干什么事对要对自己说,我行,我能,我一定能成功,我是最棒的。即使自己不成功,不过尽力了,自己也很有成就感,加油吧!一定要有自信心,自信是做事最好的基础。第二,积极。事物永远是阴阳同存,积极的心态永远是事物好的一面,而消极的心态只看到不好的一面。第三,付出的心态。这是一种因果关系,“帮助朋友就是帮助自己”,不要觉得帮助别人自己就好像是自己吃亏了一样,要懂得舍,舍就是付出。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生活永远洒满阳光。第四,归零心态。一件事情我失败了,很多人会因此颓废了、失落了。认为我付出了却没有得到自己应该拥有的,从此失去了奋斗的激情。可是,为什么就不能往好处想想啊?这次我失败的,但是我磨练了自己的意志,我从失败中得到了经验与教训。调整好心态从头再来,一切从零开始,下次我一定能成功。第五,谦虚的心态。去掉缺点,吸取有点。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有句话,谦虚是人类最大的成绩。谦虚让你得到尊重。越是饱满的麦穗越是弯腰。谦虚使你不迷失方向,永远朝着有阳光的地方走。第六,感恩的心态。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当你早上醒的时候,就应该对上帝感恩,感谢上帝又给了我一天崭新的生命,我还活着。”感恩周围的一切。感谢那个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智。使你懂得以坚强的的意志去捍卫自尊和权益,免受伤害:感谢那个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是你辨别事物的好坏丑恶,懂得保护自己,防止再次受伤害;感谢那个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使你强壮了体魄,义无反顾,勇往前进,迎着光明广阔的大道攀上成功的巅峰;感谢那个遗弃你的人,因为人教导了你该独立,使你懂得自食其力,自给自足,而不再依附别人而赖以生存„„第七,合作的心态。合作是一种境界,合作可以打天下。强强联合,合力不只是加法之和。不要干什么就独来独往,脱离的群体的孤雁,是飞不高的。第八,坚持。90%以上的人不能成功,为什么?因为90%以上的人不能坚持。坚持的心态对遇到坎坷的时候反应出来的,而不是顺利的时候。第九,准备好经受磨练的心态。人的一生做什么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有酸甜苦辣,路是人脚踏实地走出来的,不可能会有不劳而获的事情。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所以要做一个风吹不倒,雨打不湿勇往直前的人。阳光总在风雨后。第十,要具备成功者的心态。你为什么是穷人?就是因为你没有立下成为富人的目标。成功人士大都是,再烦也不忘记微笑,再急也要注意语气,再苦也别忘记坚持,再累也要爱自己。
三、怎样消除我们的负面情绪?
秘书人员的工作繁琐性,就决定了秘书人员的心态调整的幅度和承受能力。作为一名秘书,应当有良好的观察能力,被领导误会时,不应当当场辩驳,这只会火上浇油,应当找准时机好好与领导洽谈。与同事有矛盾是尽量保持平静的心态,尽量不发生正面冲出。当然,这期间,秘书人员就应该有良好的心态去消除自己的负面情绪。以下给出几点消除负面情绪的方法。
(1)学会让自己安静,把思维沉浸下来,慢慢降低对事物的欲望。(2)学会关爱自己,只有多关爱自己,才能有更多的能量去关爱别人
(3)遇到心情烦躁的时候,喝一杯白开水,听一首舒缓的轻音乐,闭眼,回味身边的人和事,对新的未来慢慢的梳理,即使一种休息,也是一种冷静的前进和思考。
(4)多和自己竞争,没有必要嫉妒别人,也没有必要羡慕别人。(5)广泛阅读
(6)不论在任何条件下,自己不能看不起自己。(7)珍惜身边的人。
(8)热爱生命,每天吸取新的养料,每天要有不同的思维。
总之,无论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多大的困难、多大的坎坷,我们都要相信我们可以战胜困难,给自己一个肯定,给生活一个笑脸。培养良好的心境。记着这样一句话:“即使生活给了我一千个哭的理由,我也要找出一千个让自己笑的理由”。
第三篇:培养教师的良好心态
加强学习,不断反思,做到与时俱进。
1、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形成无产阶级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理论基础,邓小平理论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武器。我们只有认真学习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才能科学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社会,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从而透彻地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稳定是大局”、“发展才是硬道理”、“以法治国、以德治国”、“教育强国”等科学论断的深刻含义,为师德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2、学习师德规范,弘扬优秀师德传统。我校坚持政治学习制度,保证每周不少于2小时的政治学习时间,联系广大教师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根据序列性、系统性、有效性原则,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市教委《关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教育局《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暂行规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明确师德规范,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政治学习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弘扬优秀师德传统,全面促进教师思想、教育观念适应时代前进的要求,增强广大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自觉性。利用信息技术,借鉴和学习国外的先进教育经验,不断充实自己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在进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更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理念,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仔细领悟,深刻理解,把握新课程,探索新课程,引导教师认真讨论,撰写学习体会,反思教育中成败,撰写教育教学案例,交流等。只有全身心投入,才会发现问题,也才会有所创新,与时俱进。
3、向榜样学习,培养教师优秀品格一切优秀教师的道德实践,都是教师道德理论的具体化,具有鲜明、生动、形象的特点,他们的先进思想和事迹,具有较强的感召力。虚心向他们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认识,又能诱导和激发教师的师德感情,形成坚定正确的师德信念,进一步培养教师的优秀品格。我们组织广大教师观看《师德启思录》、《为明天奠基》等师德教育录像片,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号召全体教师向他们学习,同时树立本校教师的典型,使教师觉得典型就在身边,在全体教师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很好风气,为师德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广大教师共同努力,不甘落后,发奋图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第四篇:培养良好心态(1200字)作文
精选作文:培养良好心态(1200字)作文
什么是心态?心态指的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表现出的情绪特点、心理特质和精神特征。心态往往由人的心胸、心境、心术、心气和心情决定。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心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心态在修身养性、待人处事、齐家治国中的作用,古圣先贤曾说:知足者古常乐,能忍者自安。拿得起,放得下;算得到,做得完;看得破,撇的开。其实,他们讲的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心态。为此,传统国学更是提倡有才而性缓,有智而气和,强调古之学者在心上做功夫,讲究敬守此心,推崇敛抑其气,主张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等等,这些文化密码流露出的智慧灵光至今哺育浸润着我们的心灵。
在人类文明繁荣发展的今天,心态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开启美丽人生的密匙,更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奠定事业殿堂的基石。
心态关乎生命的长度。每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生命。其实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健康快乐。快乐是人们内心情感的音符,健康是人们身心的标签。一个人只有善于面对生活,坦然面对生命,才会打开通向快乐殿堂的大门,也才会打开通向健康长寿的大门。因此身安不如心安,体健不如心健。我们每位领导干部应当铭记:只有通彻生命的秘密,才能延长生命的年轮。
心态关乎生活的宽度。生活每天都在进行,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认识生活。有句话说:生活是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这就说明:心态决定生活,心情改变生活。在生活中没有永远的一帆风顺,面对生活中的烦恼、挫折或不幸,心胸宽广的人,生活之路越走越宽广;心胸狭窄的人,难免走进死胡同。正如古人所言:胸怀苛刻,则禄薄而泽短。因此,眼界阔,生活才会有光亮;气度宏,生活才会有气象;胸怀广,生活才会有力量。我们每位领导干部应当时刻牢记:只有领悟生活的奥秘,才能拓宽生活的道路。
心态关乎人生的高度。人生没有休止符,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参悟人生。常言道:所谓大师就是打工最多的劳动者,所谓成功者就是失败最多的人,而成功就是在别人都坚持不住的时候,你再多坚持了一会儿。这就告诉我们:凡是渴望成功,追求卓越的人都是有决心做打工最多的劳动者,有耐心做失败最多的那种人。这种决心、那份耐心其实就是人们心态最直观的反映。纵观前贤成与败,事业好坏在心态。因此,我们古圣先贤曾说:收吾本心在腔子里,是圣贤第一等学问;尽吾本分在素位中,是圣贤第一等功夫。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阔。我们每位领导干部只有谨守此训,才能参透人生真谛,不断提升人生的境界。
干部心态教育是干部成长的心灵鸡汤。我党发九十多年的展历程涌现出一大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党员干部,也出现了少数精神失守、道德败坏、人生堕落的党员干部。无论是模范从政的典型丰碑,还是人生堕落的灰色轨迹,无不昭示了我们干部健康成长的正确法门心态平和、不求做大官、但求做大事,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心态好,世界就会好,好心态就会照亮我们的心灵,照亮我们的世三年级:陈济洲 篇一:培养学生作文的积极心态
培养学生作文的积极心态
奉化居敬小学 陈佩珍
在教学工作中发现有小部分学生不喜欢、害怕作文,甚至有个别的畏惧、厌恶作文。为了应付老师,奉命“榨文”。而这些作文内容又很多是摘字作文精选,写出来的作文感情淡然,辞不言情,或笔是心非,失真失诚。如在学习了
“世界各地”、“东方儿童”栏目,留点时间让他们一起互叙内容谈感受,效果较好。记得四月份播放的儿童电视剧《快乐的六〈1〉班》,剧中的差班六〈1〉班,在通过班主任白老师的教育引导后,有了很大起色。同学们看了后觉得所讲述的内容与自己班特别相似,聚在一块儿谈得兴趣盎然、热情高涨,我契机对同学们说:“看来这部电视剧对同学们的感触很深,不如我们把自己的看法、想法写下来,一起交流怎样?”同学们欣然同意,快速完成了作文,而且写得特棒,道出自己的真实心声。如杨勇同学(较差)在文中写道:我不能任人“踩在脚底下,要努力,要奋发向上,要扭转乾坤??
二、养成学生阅读、积累的习惯。
新课程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读物,并加以量化:“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读两三部名著。”所谓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文章源于积累,这是作文教学遵循的基本规律,学生广辟途径厚积累过程中,重点应要求学生踏踏实实地完成语言积累。平时要加大阅读量,在阅读中要会独立思考,了解阅读材料在写什么、怎样写的,你最欣赏文中的哪些语句等。同时指导学生做好好词佳句的摘抄积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长此以往,同学们练就了一身硬功夫,写作文时就不会有“源泉枯竭”的现象了。
三、给学生以真善美的熏陶。
有时遇到学生征文比赛,老师比学生还忙,找材料、找范文,甚至亲自代笔而作。有时在批改作文时,明知以这个学生的水平写不出这么好的文章,但为了其文章内容新颖的表达形式,几句“高超”的语言,就给予
高分,给予表扬,甚至诵读。孰不知这样养成了学生依赖心理。教师在无意识中给了学生一种误导,虚伪的行为得到纵容。我觉得对于这样的文章,教师不应给他分数,可作以下批语:??如果有朝一日能出自你本人之手,那该多好啊!更不可作为范文。而对于那些搜索枯肠写真人真事经理真感情的作文,在表达形式上自然没有经过老师或编者润饰过的范文“好”,但应把它作为范文给予嘉奖,肯定他们的优点——能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有真情实感,然后一起对其表达上的某些缺陷加以修改,这样必然会对学生产生真善美的影响。如周瑾同学的《做客的烦恼》一文,把他在妈妈同事家做客时想喝水又怕难为情,想看儿童剧却又不好意思开口,想上厕所却又不敢打断他们的谈话,那种尴尬的、烦恼的心情写得很逼真,通过同学们的一起帮助修改,发表在宁波晚报上。
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在作文指导课中,为了使学生能写的有条理,词句通顺优美的文章,往往在作文前用范文示例,使学生形成了对范文的盲目崇拜。没有了范文就不敢写,或难以下笔,就好象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没有父母的辅助就不敢大胆往前走。有了范文,学生写作时就往范文上套、靠,好象范文上的事最有意义,范文上的语言最规范,而把自己的写作思路、所见、所闻、所感给扼杀了。
我觉得上作文指导课中,教师要少用范文,鼓励学生“我笔写我口,我笔诉我心”,给他们绝对的“自由”。如果要出示范文,那么请放在同学们的创作之后,给他们修改时以帮助。这样效果可能会好些。如我在教《我最熟悉的人》习作训练时,我就是这样做的。
1、选定最熟悉的人:妈妈。
2、设计了几个问题:(1)你妈妈几岁了,长得怎样?(2)你妈妈最喜欢做什么事?最不喜欢做什么事?(3)你对你的妈妈有什么看法?(4)你与你妈妈之间闹过别扭吗?什么原因?
3、请选一件你对妈妈印象最深的一件具体事例来写一写。
4、抽学生的一篇文章和范文进行比较。谈体会感受。
5、同学们修改文章。这样做效果不错。同学们都实事求是、鲜明地写出了妈妈特点。
五、给学生一点实践的空间。
赞科夫曾经说过:“只有儿童集体的丰富多彩,生气勃勃的生活,才是使每一个学生的才能开花结果的条件。”而实践又是孩子们作文的源泉。新课程也提出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了“关心生活,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总目标,这无疑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指明了方向。作为教师要组织学生多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广阔的空间里充实作文素材,积累语言精华,加固文化底蕴。如搞一次野炊活动,或带领同学们去参观大桥菜场,并每人用三元钱买二道菜,中午回家自己做,要求色香味俱全。或当着同学的面尝尝话梅、辣椒、苦瓜等。活动结束后让学生选择影响最深刻的写下来。结果学生的习作普遍写得很好。不但内容充实,语句活泼,感受深刻,更重要的写作的情绪高涨、积极。这都是因为每一次活动都是同学们亲身经历的并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
当然,要培养学生作文的积极心态,远不止做到这几条。总而言之,我们教师在作文指导课上要打破常规,努力寻求一条能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激活思维,激励学生作文创新的佳径,树立他们对于作文的积极心态。
篇二:怎样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
怎样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
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始终坚持的品质,原因在于有个良好的学习态度,才能在低谷时不弃,在高潮时不骄;才能既不妄自菲薄,又不目中无人;老师指出,如果学习使学生谦虚、自信,那么良好的学习态度,就会使学生走向谦虚、自信。
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很关键的。因此,老师指出,良好的学习态度应该包括:
1、、主动维持学习的兴趣,2、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3、诚挚尊重学习的对象,4、信任自己的学习能力,5、不急于求成。养成一种态度,需要磨炼,必然会有所反复,甚至会有所斗争,但只要坚持,良好的学习态度是能够形成的,同时也需要家长以身作则,帮助孩子培养。
学习态度也是和习惯有关的,也有许多学生的态度,随着习惯而来的,或者说是习惯的表现,家长应该了解到,孩子从出生以来,所以的习惯培养都是与家长有关的,包括说话方式,对于学习的态度等等,许多人之所以被人误解为态度不端正,不是真没有端正的态度,而是一些个人习惯影响了别人的评判,生活中,这种类型的误解太多了。学习态度,也定然与学习习惯有关。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容易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而许多有良好学习态度的人,并不见得有良
好的学习习惯。但是,老师指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态度是不会长久的。
因此,良好的学习态度的养成,应该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学有所成者,都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都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三:养成这些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一直从事机电专业的教学工作已经七、八年了,无论升学班还是技术技能班,99%的学生都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首先,上课没有认真的听课习惯,走神、睡觉、说话、打扰别人的现象几乎每一届都很严重,好多想学习的同学不能排除这些干扰,时间一久,整个班都不爱听课,学习气氛越来越差。
其次,超过80%的学生没有独立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教师每次上完课布置的作业,学生要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因为当天的功课刚学过,印象还比较深刻,做起来顺利,准确率高,又不用花太长的时间就能做完。如果拖拖拉拉积在一块,就会生厌,学过的知识没能加以巩固,做起来会觉得力不从心,因而往往就会去抄袭别人的作业,更重要的是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学生复习的重要工具,是预习的准备,今天的作业完不成,明天的新课就不容易听懂。
再者,超过95%的学生没有自学和课前预习的习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上机械地讲课,不如着手从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预习的习惯出发。课堂上,我们一再强调要预习下节课知识,可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个学生呢!预习是学好新课的基础,学生上课前进行预习,就可以对所学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听课时就能从容不迫、精力集中、目标明确,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所以,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有助于自学方法的形成。
预习、听课、自学、作业和复习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自觉性、独立性。养成这些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将会使我们的学生受益匪浅。
篇四: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素质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素质
作者:姜继医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下》2014年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老师。”这对儿童来说尤为突出。兴趣,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儿童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我坚持做好几点: 1.愉快感染
以愉快的情绪去感染教育学生,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快乐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自觉地提高学习质量。
2.诵读品味
让学生欣赏优秀的作品,经常挑选好文章,有目的地进行朗读,在诵读中品味优美词句,体会美的含义、美的写作方法和美的精神境界。
3.精心评讲
每次评讲先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读一遍,然后组织学生评议,进而教师总结,让学生学有榜样;特别要关注差生的作文,对他们的一些好词好句、好的开头、结尾都应给予表扬并登记入册,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1.把握素材
语文的精髓是文章,文章的精髓是生活。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打开联系生活的通道,使学生有更广阔的创作空间,提高创造力;让学生留意自己身边的一事一物、一情一景,把握好作文素材。
2.以师为范
教师要以良好的行动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认识自己。有一次,有个学生上完体育课后身体不适,头晕呕吐,吐物满地。我把脏物处理好后就把他从三楼背到楼下,并请车送他回家。这虽是一件小事,但却让学生领悟到不少的东西。有位学生在一篇习作中这样写道;“在回家的路上,我不断问自己,姜老师的胃这么痛,但她还是咬紧牙关把和她一样高的小俊同学背到楼下,她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鞭策着我。我决心要改掉自己自私自利的不良习气,做个乐于助人、关心集体的优秀学生。”
从这可以看出,生活是人的写照。学生通过联系生活正确评价自己,正确分辨是非,最终促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道德品格和文明行为。
第五篇:90后毕业生就业心态
90后大学生就业心态分析
日前,笔者从惠州市人才交流中心了解到,截至9月底,惠州2011届大学生初次就业率为83.6%。
日前,《广东2011届大学生初次就业率报告》显示,截至9月1日,全省37.33万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4.76%,创5年来新高,就业形势明显回暖。
最终数据肯定高于全省
从数据看,惠州2011届大学生的初次就业率比全省的数据低了约10个百分点,这是否意味着惠州2011届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较大呢?
惠州市人才交流中心有关负责人说,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由于经济回暖,企业招工增多,惠州2011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比近年都要好。之所以跟省里公布的数据相差较大,主要是因为部分动态数据暂未统计。
该负责人说,等年底最终数据出来后,惠州2011届大学生的就业率肯定比全省的数据要高。
去年这个时候,市人才交流中心统计出来的初次就业率也差不多是80%多,但年底统计数据达到了97%多,高过全省的数据。
惠州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周元洪说,今年该校2011届的毕业生比往年都要好,初次就业率比去年高了5个百分点,其中服装、经济管理、工科等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较高。
招聘要求降低底薪提高
资深职业顾问、富海集团人力资源中心总经理陈胤君说,随着东部与中西部在工资以及福利待遇上的差距逐步缩小,一部分内地大学毕业生毕业后不再来沿海地区工作,还有一些务工人员更为愿意在家乡务农或就地打工。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企业为了揽才,纷纷转变思路,通过加薪、提高福利、加强培训等方式来吸引求职者,同时还降低招聘条件,向应届毕业生敞开了大门。
笔者近期采访多场招聘会也发现,以往很多招聘时要求有工作经验的不少企业都降低了要求,向应届毕业生抛出了红绣球,不少企业明确表示欢迎优秀应届生来工作。
惠州某电子企业HR黄先生说,目前企业缺工较厉害,而现在80后、90后应届生成为了招聘市场的主角,如果不降低要求,基本上很少有人来面试。
除了求职较容易,今年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也有所提高,面对招工困难以及物价上涨,一些企业为了揽才,提高了大学生的薪酬待遇。
仲恺某电子企业HR温小姐称,他们公司今年给本科生的起薪为2500元,比去年高了300元。
■相关
90后应届生渐成才市主角
求职心态:更重兴趣,不怕吃苦
与不少人对于90后怕吃苦爱享受的看法不同,资深职业顾问、富海集团人力资源中心总经理陈胤君说,从人才市场的情况看,目前不少90后求职者的求职心态放得较好,愿意从基层做起,先就业后择业。不少毕业生干起了基层工作,如文科类学生去从事会计、文员、销售、储备干部等一些文职类的基层岗位。
《广东2011届大学生初次就业率》报告也显示,今年,基层和民营企业仍是广东毕业生最主要的流向地,全省超过28万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占全部毕业生的75.5%,比去年增加2.5%。
更看重职业前景
TCL集团工作员工张文浩,是惠州学院经济管理系市场营销专业2011届毕业生。他说,他们这一届感觉就业形势不错,现在全班40多个同学基本都找到工作了,部分同学求职时还拿到好几个OFFER。
张文浩求职过程中一共拿到六七个OFFER,当时选择时也经历了不少内心挣扎。他当时看中两个OFFER,一个是工作待遇较好,工作环境较为舒服轻松;另一个是工作挑战较大,但工作内容是自己比较感兴趣的。
他选择了后者。他说,虽然前者较舒服,但他还是愿意年轻时去闯一闯,争取有未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惠州学院广电专业大四学生施博也认为找工作,最重要的就是与兴趣相符。
正在深圳某媒体实习的施博说,她希望毕业后能留在媒体行业工作,因为“媒体行业能够不断接触新鲜人和新鲜事,能让人觉得很充实。至于工资待遇,我目前都还没有考虑”。
笔者采访多名学生了解到,除了兴趣,工作的发展前景也是90后毕业生比较看重的。惠州学院的大四学生卓丽宁就认为找工作最看重的就是有发展前景。“比如工作单位能够提供职业上升的空间,能够给我提供素质提升的机会,这样我会比较满意,工资待遇是排在第二位的,每个人都要生活,所以工作的待遇问题肯定也要考虑”。
创业群体不怕辛苦
惠州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大四学生王静玲在今年暑期开始走上了创业道路。今年7月,她与同一寝室好友合办的培训机构成立,开始招收中小学生进行课业培训服务。
培训机构的规模很小,目前只有王静玲和合伙的好友两个老师,接受培训的学生也就十来个。
王静玲说,当时就是想着马上就大四了,目前整个就业形势都不是很好,对找工作比较迷茫。在做了多份家教兼职之后,突然萌生了办一个培训机构的想法,想着让学生集中起来授课,能将资源整合,提高效率。
她说,培训机构的启动资金总共一万元,这一万元都是她和她好友通过兼职和奖学金积攒起来的。
她说:“说启动资金有点牵强,其实刚开始也就是租房子、买桌子椅子黑板等东西,之后再印了些宣传单在中小学附近发放。”
从刚开始的几个学生到现在的十几个学生,通过学生介绍、传单宣传等途径,王静玲的培训机构有了一些起色,平均每个月的培训费收入有了两三千元。
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90后学生,王静玲并非娇生惯养的一代。她说:“我家里的经济条件一般,爸妈不可能给我创业提供经济上的支持,但他们在内心很支持我。我自己也没想过以后能做到多大规模,只是相信敢想敢做,不怕辛苦,不怕失败,总会取得一定的成绩。”
企业:90后须加强责任心
工作单位对于90后毕业生的印象如何?笔者采访了惠州市政协委员、惠州保家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新毅。
黄新毅认为,90后的毕业生很有活力有朝气,思维也比较开阔,但存在责任心不够强的现象。
“我的公司现在也有90后的员工,他们给我的感觉不够上进,在工作上有点得过且过的感觉,在生活上不够勤俭节约,也不够吃苦耐劳。”黄新毅认为,工作单位都希望招收踏实肯干、有责任心的员工,90后的毕业生若想让自己心仪岗位的单位选择自己,在走上工
作岗位之前,首先应克服责任心不够强,不够吃苦耐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