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职院校毕业生诚信就业思考及对策
高职院校毕业生诚信就业思考及对策
(要为了维护国家就业计划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充分尊重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意愿,保护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合法权益,就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诚信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供参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诚信就业 探索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Thoughts and Strategy on Integrity Employ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 Graduates
ZHUANG Qiang, XIE Zonglie
(Ji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Nanchang, Jiangxi 330043)
Abstract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solemnity and the normative of the National Employment Plan , fully respect the wishes of students and employers,protect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students, Employer and school , the papers analyze and propose some measures for reference, discuss the problems of credibility of vocational college graduates which appeared in Employment Process.Key wordsvocational college;integrity employment;exploration;strategy
为了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政府、高校、社会、用人单位通力合作的机制,积极探索、有效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空间的发展机制。为了维护国家就业计划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充分尊重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意愿,保护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合法权益,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第二十四条规定,“毕业生、用人单位和高等学校应当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就促进高职院校诚信就业谈一些看法。近年来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诚信问题的主要表现
1.1 书写就业推荐书,准备就业推荐材料时出现的诚信问题
目前,许多知名企业和政府部门都想聘用到最优秀的毕业生,一些毕业生在就业推荐书上下功夫,在填写简历时“避实就虚”,成绩差的不把成绩附上,夸大其辞地介绍自己。更有甚者,在推荐材料上把本来没有的获奖证书、荣誉证书、资格证书等也“克隆”出来。结果,协议书签订后用人单位一调查,很多不实的东西就暴露了出来,协议也自然遭到解除。
1.2 签订就业协议书时出现的诚信问题
有的学生几家用人单位都有意向接收他,但最先同意接收并要求签订就业协议书的单位并不一定是他心目中最理想的单位,于是该生基于“以防万一”的考虑,立即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书。而他在与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的同时,心里就已经有了违约的打算,如果另一个单位比这个好,只要对方答应接收,就毁掉已签的约定。特别是一些比较优秀的毕业生,脚踏几条船,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随时都作着违约的打算。由于存在这样的想法,有的学生在签订协议不到一个星期就要毁约,致使有的条件不算差的用人单位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错过了招聘的好时机,又浪费了单位的招聘指标。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如有的用人单位招聘时间过早,有的用人单位面试后迟迟不定,有的用人单位与原来承诺不符,有的政府部门在审查时表现出官僚作风等等外部因素导致了毕业生违约。而更重要的是毕业生在就业时没有正确理解签订协议的意义,没有明确自己签订就业协议书所应承担的责任。
1.3 面试时的诚信问题
近几年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宣传过多,造成很多毕业生面对就业心理压力过大。由于存在这种过重的心理负担,因此学生在没有用人单位来招聘时心理特别紧张,而有招聘单位来面试时心理则更为紧张。虽然对于某些学校、某些专业的学生来说,就业并不困难,但这些学生也惟恐错过任何一个就业机会,哪怕是不太理想的单位或是后面还有用人单位来招聘。由于存在这种心理,学生在面试时为了不会错失时机,对于单位提出的一些问题,会违心地作答。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知名企业把综合能力及诚信作为录取毕业生的重要条件,如学生在面试时不作如实回答,有丰富经验的企业招聘人员很容易便会怀疑对方的诚信程度,其后果可想而知。
1.4 在就业“双向选择”时出现的诚信问题
有的学生在理解“双向选择”时有意出现偏差,玩文字游戏。如:有的学生在毁约时会说现在是“双向选择”,虽然和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书,但现在他又不想选择那个单位了。有的学生则是 “随大流”,看同学签约他也签约,同学毁约他也毁约。像这样的学生应当让他们知道“双向选择”是指在签订就业协议书前,用人单位可以选择学生,学生也可以选择用人单位。但一旦签订了协议,就是指双方相互选择有了定论。对于玩文字擦边球的学生,其诚信也会遭到质疑。
1.5 助学贷款学生出现的诚信问题
党和国家为了不让一个考上大学的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出台了国家助学贷款的一系列政策,用以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但有些助学贷款学生没有履行签合同时的承诺,而是错误地认为不还贷也没什么问题,他们以为反正是国家的钱,不还对方也不会对我怎么样。有的学生则因为工作忙而忘记了还贷时间,没有按时还款,结果遭到银行罚款,有的甚至上了银行系统的黑名单和报纸,在信贷方面他们出现了信用问题。针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诚信问题的对策
大学毕业生违约率的上升是高等职业教育走向市场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问题之一,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社会、高校三方共同努力。作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就业指导人员,应该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努力寻找对策,通过自己有效的工作,使每一个毕业生把“诚”与“信”作为自己的一种人生态度、人生美德。
2.1 加强就业指导中的诚信教育
高职院校在学生中开展系统的就业指导是使高等教育更好地走向市场、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面对近年来大学生违约率的上升,在就业指导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正确解释“双向选择”。要让学生理解,国家计划分配机制转变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 “双向选择”的机制,并非是无原则的挑选。“双向选择”是在签订就业协议前的选择,签订就业协议书是毕业生、用人单位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的民事法律行为,一旦签订了就业协议书,协议双方当事人就享有各自的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各自的义务。
(2)如实、正确地填写推荐书或自荐信。推荐书是政府就业主管部门或学校为了更好地使毕业生寻找到理想的就业单位而发给毕业生的就业“介绍信”,毕业生应当如实、正确地填写推荐书中的各项内容。在指导毕业生填写推荐书时要耐心对学生解释清楚,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如何写好自荐信,并让毕业生了解用人单位如何看待毕业生的推荐书和自荐信。
(3)对毕业生进行有关法律的教育。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协议后,必须签订《全国普通高、中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在就业指导中还要对毕业生进行必要的法制教育,让学生明白签订就业协议书是一种特殊的合同,它是双方承诺的书面形式民事合同。对学生进行有关法制教育时要让毕业生清楚了解签订就业协议书的三个方面问题:
①《协议》是毕业生、用人单位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的民事行为,学校只是见证方。在学生的就业过程中,他可以自由地选择用人单位,到工作条件好、待遇高,适合自己自身发展的用人单位去工作,用人单位也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需求选择优秀的毕业生,为单位谋求更大的利益和发展。
②就业协议是毕业生、用人单位双方的民事法律行为,只有双方的意思表达一致,才能签订协议书,任何一方都不得强加条件,否则《协议》不得签订。
③《协议》是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方当事人设定的各自权利义务的民事法律行为。全国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协议》的格式文本中应包含以下条款:岗位、工资报酬、劳动待遇、试用期、就业协议终止的条件、违反就业协议的责任等内容。凭此协议,毕业生享有到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权利,而用人单位则享有对毕业生的人事管理权。
(4)加强毕业生的就业心理辅导,增强毕业生就业信心。在就业指导中要加强就业心理辅导,增强毕业生就业信心,让毕业生明白目前的就业困难是地区性不平衡和结构性不平衡,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不平衡,是这些因素导致了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单位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因此,要指导毕业生正确面对就业制度的改革,大胆进入就业市场,同时还要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去,到生产第一线去,到艰苦地方去,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报效祖国。
(5)对接受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贷款毕业生与银行签订了贷款合同,就必须履行合同的条款,双方当事人享有各自的权利,也必须履行各自的职责。目前银行建立了信用体系,而且实现全国联网。只要有违约的学生,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查到该生的信用问题,这也意味着该生已进入银行系统的“黑名单”,将来贷款购房、购车以及凡涉及贷款的都会被拒绝,它将影响该生的一生。
2.2 加强就业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在增强就业指导及服务意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就业规范化管理。如就业协议书的管理、就业推荐表的管理、学生在校期间各种资料的认证管理、用人单位信息公布制度及信息管理、暂缓就业学生的管理、毕业生跟踪调查资料的管理等等。只有就业工作进入规范化管理轨道,才能使就业工作达到一种“制度育人”的效果,才能在新的形势下更好地促进学生诚信就业,把就业工作做得更好。
2.3 与政府的就业指导部门及用人单位沟通
做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使学生诚信就业,并非学校关起门来就能做好。学校就业指导职能部门只有与政府的就业主管部门及用人单位互通信息,才能及时把握学生的真实动态,及时了解社会市场的真实需求,也只有这样才能寻找到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及减少毕业生出现就业诚信问题的方法。
2.4 为毕业生拓展就业渠道,减少就业压力
学校就业指导职能部门另一个重要的职能就是为毕业生寻找尽可能多的就业信息,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要与社会各行各业的用人单位、各人才中介机构、学生家长密切配合,形成一个立体的就业信息网,最大限度地为毕业生寻找就业机会。只有毕业生就业渠道拓宽了,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减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的稳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诚信问题。当前,要抓住西部大开发、小城镇建设和城市社区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生产第一线,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创业、就业。
参考文献
[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1997]6 号[Z]1997.[2]周炳全,谢彩英.高职高专就业指导教材――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辅导[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第二篇:浅谈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对策论文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对其就业问题的研究显得日益重要。本文提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些对应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对策
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就业是社会的焦点、难点问题。高职院校学生占全国大学生总数的3/5,他们能否顺利就业,就业质量如何,事关政府公信力及和谐校园建设。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入探索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规律,切实解决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根据本人从事就业工作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对策,供同仁参考。
制定对策的基本思路是: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弱点因素,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运用系统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将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各种环境因素系统分析,加以组合,可以得出一系列有利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可供选择的对策。
对策一:依靠内部优势抓住外部机会:①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加强“订单式”培养的深度与广度。由于竞争激烈,企业为了求生存、求发展,需要学校为之培养“量身定做的专业人才”,因此,要抓住这一机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②树立理性就业观。要拥有阶段性就业的理念,即不要想通过一次就业就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而应是分阶段从低级向高级理想岗位迈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初次就业时不要一味地追求高薪,要在日常工作中学会忍耐和积累,要在职场中获胜,必要的经验储备是必不可少的。③灵活务实地设置专业,强化竞争优势。从理论上讲,专业技能应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看家本领,而这种技能的获取主要来自高职院校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否适应市场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是否具有时代价值,是否能满足社会市场发展的需要。学校的专业设置对毕业生就业影响很大,俄新社观察家奥莉加·索博列夫斯卡娅尖锐地提出:“如果全国紧缺高级技工,而与此同时高达60%的大学毕业生又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那么,高等教育的意义何在?”面对时代的“日新月异”和就业形势的“风起云涌”,高职院校必须审时度势,根据国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灵活务实地设置专业,加强专业设置的针对性、时效性与前瞻性。
对策二:利用优势回避、转换、削弱甚至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①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普通高校偏重理论教学,高职院校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训,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应发挥这种优势,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②以过硬的职业技能弥补学历的不足,以能力对抗学历。“技术和技能是职校生的看家本领。”高职院校毕业生应进一步加强技术技能训练,以消除在学历上不如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威胁。③加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创业教育,以创业促进就业。创业不分学历的高低,高职院校毕业生应抛开文凭弱势,利用自身技术技能的优势和吃苦耐劳的品性,独立创业或合伙创业。
对策三:是利用外部机会弥补、改善内部条件的不足和基础的薄弱:①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需要大量技术工人,而许多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一心想进大公司、大企业,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应调整就业心态,不放弃进小企业、民营企业就业的机会。②加强职业道德的培育,用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个性修养弥补文化素质的不足。当今企业越来越重视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等非技能、非学识性因素。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评价实际上包含了工作态度评价和工作能力评价两个方面,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大学毕业生最欠缺的是敬业精神。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要顺应当今企业文化的发展潮流,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养成诚实的品性、踏实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这些职业技能之外的因素也能使高职院校毕业生成功就业。③获取多种职业资格证书。在就业竞争面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学历低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一时无法改变,但可以利用一些用人单位看重毕业生职业技能这一契机,进行多种职业技能培训,获取较多的职业资格证书。多一种职业资格证书,就多一份就业竞争的筹码,也就多一线就业成功的机会。
对策四:通过克服劣势减轻威胁,寻求突破,应对不利因素的影响:①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知名度。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看重的几种因素是:工作能力、学历、专业、学校的知名度和地位。学校的知名度是隐性的就业筹码,能为毕业生“镀金”。②完善高职院校网络信息服务系统。据调查发现,与2008年相比,2009年毕业生通过“网络招聘”求职成功的比例上升了2个百分点,而通过“招聘会”求职的成功率则下降了5个百分点。这表明网络在求职招聘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应大力构建就业信息网络体系,探索建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上联盟,进一步整合网络资源,促进部门、行业、高职院校等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使高职院校毕业生可以随时在网上查询就业服务信息。③利用各种人脉关系,为自己的就业“搭桥铺路”。人脉关系包括血缘关系以及亲戚、伴侣、同学、朋友、同事、邻居等各种关系。高职院校毕业生可以利用人脉关系提供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甚至直接找到工作岗位。激励大师安东尼·罗宾指出:“我所认识的全世界所有成功者最重要的特征是‘创造人脉,维护人脉’。”有人说,21世纪的成功哲学是:20%专业能力+40%观念想法+40%人脉=100%成功。拥有良好的人脉关系,就能使人左右逢源,事半功倍,这也是高职毕业生就业时弥补内部劣势、减少外部威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这是一种静态分析方法,尚不能结合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综合判断。然而,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也是动态的,因此,必须审时度势,适时调整策略,促使高职院校毕业生更好地实现就业。
参考文献:
[1]杨金土。中国职教发展的政策环境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9)。
[2]蒋建华,赵学敏。2005教育中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169。
[3]曾湘泉,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96。
[4]晓方。毕业生求职手段呈现多元化趋势[J]。成才与就业。2006。(281—282)。贴。
第三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职院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扩招的形势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碰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高职学生就业问题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在大学生供给忽然急剧增加的同时,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机制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作为就业主体的毕业生们是否已经适应了新的就业模式,在他们就业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这值得我们当下进行详细的深究和思考,不仅要发现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更关键的是针对这些就业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我校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毕业生期望值过高、定位不准确
同学们认为自己期望值过高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之一。对职业的薪酬期望过高,很多毕业生不知天高地厚,才刚刚出来社会就想要2000-3000的工资水平,不仅如此还想要找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这样两全其美的没事,自然每个人都想,却忽略了正确对待社会需求的现实,因而使得一些毕业生面临就业机会丧失与就业失败次数增加、“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个别同学不愿从事与自己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不愿到中小型企业从事基础工作;不愿到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外省地区就业和发展。个别同学甚至只把目标锁定在广州一个城市。个别同学在通过单位的面试、复试后,选择了放弃,或者是已经在单位实习、试用了一段时间后又辞职,通过调查,发现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在于这部分同学认为“专业不对口,不能将专业知识学以致用或薪酬待遇不能满足个人要求”。
(二)部分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据部分企业反映,少数同学不愿到生产一线、怕三班倒、怕苦怕累,有的同学下厂几天就呆不下去了。这部分同学不仅给就业工作造成了重复推荐,增大了就业工作的难度,而且在企业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还有一小部分毕业生缺乏自省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抗挫折能力较弱,在经历一两次求职失败后,便失去信心,牢骚满腹,未能及时进行自我反省和总结经验教训,造成了这部分学生就业的心理障碍。
(三)学生专业知识不够深厚,缺乏就业竞争力
根据以往我们对毕业生就业质量追踪调查,去毕业生所在的实习单位进行考察,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道德水平和敬业精神评价较高,而对毕业生专业知识和人文社会知识的评价较低,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的深厚与否,决定了学生能否在职业道路上厚积薄发、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专业知识是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调查反映出了高职学生专业知识不够深厚,知识储备不充分,缺乏就业竞争力,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之一。
(四)专业需求不平衡,部分专业学生就业难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根据市场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了所有高职院校的责任。但由于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学校培养人才的时效性,出现了部分专业供大于求的状况,造成了部分专业就业难的问题。
二、对策及建议
(一)以人为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就业价值取向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就业过程中对职业价值追求、定位、评价和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是其人生价值观在就业过程中的现实表现,对大学生的择业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引导学生科学地评价自己的专业和职业,处理好专业与职业的关系;科学地评价自己,找出差距,不断完善自我;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树立正确的择业目标;科学地评价金钱,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等等。具体要求:1.在新生入学时,不仅要加强专业思想的教育,还要帮助学生科学地进行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奋斗目标。2.大学二年级,各院系要开展社会实践,使学生能够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使所学的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同时开展以就业为主题的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帮助学生提高熟悉,使学生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并不断调整就业期望值,正确定位,使理想贴近现实。3.对大三学生开展就业辅导系列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就业辅导活动对学生的就业观念、心理、目标定位和职业发展规划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实现成功就业。对于部分毕业生还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通过个别谈心、相互交流等方式使其走出思想误区。例如对于“暂时不就业”的同学,使他们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在对于“专升本”的问题上,一方面要肯定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好的,但是另一方面也要提醒他们要意识到其利弊,要做好两手预备。
(二)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为了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新要求,我们要以就业为导向,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步伐,将培养的重点放到全面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上。首先,将就业指导与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要从“入口”抓起,从新生入学起就强化学生的就业竞争意识,从态度、知识、技能3个方面提高;同时,分专业引导学生立足专业实际,展望职业未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尽早地对今后求职方向进行定位。其次,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专业建设,各院系要科学组织好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设置与学生就业竞争力高度相关,只有密切注重市场需求变化,根据变化对专业、课程内容及时进行调整,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为市场所用。第三,做好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指导、答辩,把好出口关,逐步实现就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的全面渗透与融通,提高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
(三)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全程指导和全员参与的长效就业机制
随着毕业生人数的日益增多,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越来越关系到学校的生存、稳定和发展。面对就业问题,我们不能坐而论道,以就业论就业,而应该将就业指导工作纳入现代教育的大系统中,就业教育与指导要贯穿学校各项工作之始终,要将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做到“全员化、全程化”。不仅学校领导、治理人员要把这一工作真正做好,教学人员、班主任、后勤服务人员等也要把这一工作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中去。
全员参与、重心下移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保证,就业工作涉及面广,工作复杂,必须充分调动各层面的积极性共同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要结合学校的特点和工作实际,不断完善全程指导与全员参与的就业指导机制,逐步完善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方位服务的就业指导模式。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就业工作体系
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方面取决于就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另一方面取决于对毕业生的指导和推荐。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推进资源共享,各院系的需求信息及时上传,整合后通过我校就业网统一发布,同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求职。另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做好毕业生的指导和推荐工作,建立毕业生求职电子档案,将毕业生资料如专业特长、爱好、性格特点、求职意愿、教师评价等汇总成表并输入电脑,对招聘单位的需求就可以先通过电脑进行“人职匹配”,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推进就业工作信息化
(五)强化学校与人才市尝用人单位的沟通与合作
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已经成为买方市场,就业人员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过去“皇帝女儿不愁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树立市场意识,应该主动出击,走出校门,主动开拓寻找“客户”。逐步实现毕业生供给与人才市场需求的信息联通。要加强教育部门与劳动人事和其他相关政府行政部门的联系,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加强与用人单位、劳动人事和其他相关政府部门及社会就业中介服务组织的联系与合作,广泛收集人才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要利用建立人才信息网、组织供需见面会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进行就业辅导和求职就业行为训练。利用各地举办校企见面和人才交流会的机会,向用人单位分发,与用人单位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增进了用人单位对学校和毕业生的了解,提高了学校和毕业生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可通过“联谊会”构筑起了学校与用人单位联系的桥梁,为促进合作,实现双赢互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建立学生就业实践基地,稳定毕业生就业市场
建立广泛的毕业生就业实践基地,能够稳定学校在特定领域、特定地区、特定行业的市常建立就业实践基地,一方面,通过用人单位参与课程开发,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推进高职院校面向社会办学,提高学校适应市场需要的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到用人单位开展就业实践活动,使学生积累了经验,客观准确地为自己定位,缩短了走向社会的磨合期。同时,让大学生知道自己的知识能力与社会的差距,及时调整和补充。这种实践体验型的就业指导课更能发挥就业指导的实际效用。
三、结论
总之,高职院校本身对学生的培养更注重的是学生技能方面的发展,从而毕业的时候能够顺利的就业,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也是各大高职院校相比较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就业大环境严重的形势下,高职院校要教育和引导毕业生正确定位,确立先就业后择业、先就业后发展的新的就业观念,提高社会竞争力和适应性,才能真正解决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会计系 胡毅
第四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高职教育蓬勃发展,并在我国越来越受到政府的关心和重视。目前,我国独立设置的高职学校数量为1239所,占高等教学校的69%,其规模已经与高等本科院校各占半壁江山。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学生及家长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面对日益凸显的就业结构性矛盾,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在改善民生、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高职院校要把就业管理和人才培养联系起来,使就业管理工作成为一项系统工作,让学校培养的人才真正符合社会的需要,从而为从根本上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发挥积极作用。
1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就业部门是全面负责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工作的职能机构,其工作模式主要包括就业管理、就业服务、就业指导。
随着高校就业工作的市场化,就业管理的功能在逐渐萎缩,现在的就业管理主要负责毕业生数据输入,学生、用人单位和学校的“三方协议”的签订,就业协议的管理,就业学生的毕业派遣等手续,报到证的发放,处理学生在就业中与用人单位产生的纠纷,上报毕业生就业方案等,其中大量的为事务性工作,耗费了就业部门大量的时间。
就业服务主要体现在在千方百计为广大毕业生创造就业渠道,提供更多的求职机会。目前高职院校开展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包括: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测评、讲座或论坛、工作坊。
1.1就业指导形式单一,内容不够深入
在职业指导的形式方面,高职院校更多是利用讲座和课程的方式开展职业指导。课堂教授的方式受众面广,可以大面积地向学生传授有关职业发展的基本知识,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师资力量,但是这种方式学生参与性和互动性少。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指导不仅是要求学生们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更多的是培养学生采集与处理信息、生涯规划、生涯决策等多方面技能。技能通过实践,知识通过思考才能内化成为自身稳定的素质。技能的培养主要通过团体辅导、拓展训练等方式开展,对组织与参与者有较高的要求,一些高职院校由于人员的限制,较少组织这类活动。
高职院校组织的职业指导活动和提供的信息主要围绕就业政策、面试、简历等有关择业技巧的信息;职业生涯发展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流程等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信息;兴趣与性格探索等有关自我认知的信息。对职业分类、行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却少有顾及,这主要与高职院校教师所接触的有关职业和行业信息少有关。
1.2就业研究与人才培养脱节
就业研究是通过分析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和杰出人才的职业发展道路,研究高校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高校毕业生怎样才能在社会上更好地成长成才,从而对高校的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学科建设乃至招生、德育工作等方面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可以说,就业研究把就业和人才培养直接联系起来,使就业工作成为一项系统工程。然而,就业研究目前在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就业部门中基本上处于空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不少学校的就业工作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是脱节的,而就业研究水平不高又导致就业工作部门难以对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1.3就业工作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就业指导工作是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的,作为一名高校就业工作者不仅需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在实践中锻炼。职业指导老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些老师自身的职业发展道路应如何设计?学校该如何培养这些老师?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将制约高校就业工作的开展,目前很多高职院 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是由政工队伍承担的,他们没有对口的专业背景,在现实的人事制度下,稳定性也无法得到保障。
1.4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急需创新
传统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中,院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下设的部门比较单一,仍停留在依托院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来负责整个学院的就业和职业教育辅导工作,没有调动各个系部来协助院指导中心开展工作。下设的部门的职权也比较集中,没有按照不同的需要与部门分工设置不同的部门来负责。大部分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从行政工作的人员中抽调出来,有的甚至直接由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兼任,对毕业生的职业选择和咨询、就业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就业知识结构等工作还没有很好的掌握,难以用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高校的服务。
2应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现状的对策分析
2.1职业指导部门工作的职能转型
传统的就业工作中,就业部门在就业管理上投入精力最多、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上较少,而就业研究几乎没有。在新形势下,就业工作部门应该从过去高校的一个职能部门上升为学校高层的战略部门,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在学校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就业部门的工作职能需要转型,突出就业研究工作,强化就业指导工作,改进就业服务工作,优化就业管理,集中精力做最富有价值的工作,简化价值含量低的工作,使就业工作向高水平、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2.2构建全员全程化职业指导体系
进行全程就业指导,必须充分调动院、系两级就业部门和全校每位教师、管理人员的力量,把就业教育与日常管理工作结合起来,把就业教育与教书育人结合起来,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全程就业指导体系以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为主,辅之以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和报告会,使就业教育有声有色。同时通过模拟择业过程,开展训练活动,锻炼学生的就业技巧,真正提高学生的就业综合素质。此外,还要对学生进行个别就业辅导和咨询。因为理论只能面对共性问题,而大学生择业、就业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是因人而异,并不能靠理论课全部解决,许多问题需要在课外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与辅导。
全程就业指导应遵循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和特点,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分阶段、分层次地实施。大一侧重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和学业指导,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学习动力,指导学生规划三年大学生活,确立职业理想和目标。二年级应侧重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和开展素质能力训练,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硬件”和“软件”素质,打下坚实的择业基础。引导学生加强社会实践和实习,锻炼职业方面的核心能力,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以及严谨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实现全面发展。毕业时应侧重择业指导、升学指导和创业指导,引导毕业生转变角色,适应社会,实现职业理想。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对毕业生提供参军,专升本、就业、报考公务员、创业等方面的政策咨询;广泛收集和发布就业信息,训练择业技巧,帮助毕业生实现由学生到社会人角色的成功转换。
2.3加强职业辅导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辅导具有综合性,不仅需要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还需要更广泛的社会的、行业的知识。
从目前的高校实际出发,为了解决职业辅导师资队伍建设的瓶颈,明确几个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很重要:一是专兼职结合;二是校内外结合;三是多学科结合;四是多系统结合。
第一,要建立院系两级的就业工作机制,调动系部的积极性。职业辅导要深入,必须结合不同的行业和专业背景。和行业、专业结合最紧密的,就是系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因此不调动系部的力量和积极性,就不能实现这个目的。
第二,吸收骨干就业工作人员参与第一课堂教学。目前学生对于职业辅导课的需求旺盛。不管是采取必修课还是选修课的方式,单靠学院一级就业部门是远不能满足需要的。把学校比较优秀的教师吸收进来参加第一课堂教学,很重要也很必要。
第三,要提高系部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要把系就业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放在和院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很多高学历的年轻人充实到了系一级的就业指导队伍中去,他们学习能力比较强,而且有追求,不甘于只做一些简单的工作,所以把他们组织起来,加以提高,对于他们自己的成长,对于院系的工作大有裨益。因此,也要注意配套措施的建设,比如要在职称评定、评奖、晋级等方面支持鼓励就业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第四,推动职业辅导实践同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融合。把院就业工作部门作为学院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教师的实践基地,聘请他们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工作人员,同时吸收就业队伍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开展相关论文和课题的研究,推动实践和学术的结合发展。
第五,调动学生工作系统、教务系统等资源,形成合力。职业辅导教育可以在不同层次上展开,就其教育内容来说,很多内容本身就是学校长期坚持的思想政治教育或者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六,要调动社会资源,建设合作新机制,实现互惠双赢。就业工作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把所有同学送到合适的地方,这一方面取决于学校的工作,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社会和用人单位是否提供了客观可能的途径,所以一定要利用好社会资源。比如,可以聘请一些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的高官或者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担任学横的兼职职业指导教师,或者到校园举办讲座。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受到教育,另一方面加强了学校和用人单位的联系,开辟拓宽了毕业生就业渠道。
总之,就业指导工作有利于学生职业化素质的养成,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的社会功能。作为高职院校,要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重点,真正做到“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努力开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新天地。
第五篇:高职专科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探讨
高职专科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探讨
一、课题论文提纲 引言 1.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 1.1内资企业 1.2外企 1.3.事务所 1.4.理财咨询 1.5.公务员、教师 1..注册会计师.会计类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 2.1 地区之间需求不平衡。2.2 会计类毕业生多。2.3 薪酬逐年降低。2.4社会的选材要求提高。2.5 就业竞争日益激烈。
一、会计类大学生就业的优势与劣势 1 优势 2.劣势.就业需要做好哪些思想准备 4.知识经济条件下应用型会计人材的培养 2 4.1知识经济环境下的认识 4.2知识经济下人才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动力。4.3明确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方向是实施教育行为的前提。4.4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后续教育在应用型会计人才成长过程中承担着不同的责任。4.5 教育是伴随人一生的一种进程后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用型会计人才不断成长和提高的摇篮。
二、内容摘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和面临的问题的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一个合理的认识基础。文章分析了会计专业的大学生就业趋向、就业形势探讨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及怎样提高会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对会计专业人员的需求标准发生了变化职业院校应从企业对会计人员各方面的要求入手对现代社会会计人员的需求标准进行深层次分析并据此对在会计教学中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的问题进行思考。三、参考文献 1 郑明望.对我国会计工作如何适应WTO要求的思考J.财会月刊2004 3 2 王远利.会计国际化对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要求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 3靳玲郝一洁.论会计教学过程中的诚信教育J.高等教育2003 4邹敏.谈有效实施高校会计教学活动J.高等教育研究2005.5华夏大地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 6杨君伟《重构会计教育体系》 高职专科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问题探讨 000000 中文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和面临的问题的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一个合理的认识基础。文章分析了会计专业的大学生就业趋向、就业形势探讨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及怎样提高会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对会计专业人员的需求标准发生了变化职业院校应从企业对会计人员各方面的要求入手对现代社会会计人员的需求标准进行深层次分析并据此对在会计教学中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的问题进行思考。关键词会计就业能力发展.引言 每次与朋友闲谈提及自己的专业时对方都会送上一句“会计好啊”反问之“为何”“工作环境好工作轻松吃香的喝辣的领导的左右手身边的大红人。”几句话便道出一个外行眼里的会计。静下心细细想来到底目前社会需要哪类会计人才呢高职专科院校会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是怎样的呢我们要怎么才能 4 做这个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这篇论文通过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出路和就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给我们打个预防针成为这个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才会是我们的出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 毕业后干什么工作是每一个准备考或已考上的同学都关注的问题。会计可选择的就业途径是很多的如会计师事务所、国有企业、银行等等。可以说任何一个单位都离不开会计所以只要你的期望值不高一定可以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但毕业后具体从事什么工作一方面要根据个人兴趣而定另一方面还要考虑长远发展。每个单位都需要会计……一些上市公司的CFO也做为高层管理人员频频露脸注册会计师被称做“经济警察”。这些都撩拨得我们心痒痒很想马上就毕业投身社会今天的他们就是明天的我们但学校近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却告诉我们不容乐观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的职业有什么前景我们现在该做些什么 曾几何时财会毕业生在人才市场属于“抢手货”该专业也一度成为所谓的“热门”于是各大高校不管有无师资一窝蜂的开设的会计相关专业导致毕业的人数连年增加而毕业生平均素质则是连年下降。就整个行业就业现状来说笔者在采访过程中无论是权威人才网站的统计数字还是专业人士、人力资源专家的看法都显示出一个结论低端人才泛滥高端人才紧俏。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其就业方向大致有内资企业财务部、外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公务员…… 5 1.1内资企业需求量大待遇、发展欠佳 职业状况这一块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是最大的也是目前会计毕业生的最大就业方向。很多中小国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对于会计岗位他们需要找的只是“帐房先生”而不是具有财务管理和分析能力的专业人才而且此类公司大都财务监督和控制体系相当简陋。因此在创业初期他们的会计工作一般都是掌握在自己的亲信戚手里。到公司做大财务复杂到亲信戚无法全盘控制时才会招聘“外人”记记帐。有种可能也不排除你选择的公司具有极大的成长性你做为元老在公司壮大以后能分到一杯羹。但更多的情况是你进去的时候是记帐离开时还是只会记帐最多能学到简单的财务监管和避税方法甚至和一些朱总理曾在国家会计学院题词的“不做”的伎俩。薪资情况新人月薪绝大部分集中在1500元左右。如果你的会计专业知识掌握还不错自己又比较愿意适应那种较为忙碌的生活就业时不妨多关注一下这些单位。在这些企业里面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压力但压力也会变成继续努力的动力。1.2外企待遇好学得专业 职业状况大部分外资企业的同等岗位待遇都远在内资企业之上。更重要的是外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和方法都成熟对新员工一般都会进行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工作效率高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分工细致而分工的细致使我们在所负责岗位上只能学到某一方面的知识尽管这种技能非常专业但对整 6 个职业发展过程不利因为你难以获得全面的财务控制、分析等经验。续培训机会多是外企极具诱惑力的另一个原因。财务管理也是一个经验与知识越多越值钱的职业而企业提供的培训机会不同于在学校听老师讲课它更贴进实际工作也更适用。薪资情况新员工的合理月薪在3000元以上绝大部分外企能解决员工的各种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1.3事务所小所和外资大所的天壤之别 职业状况所有的事务所工作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累区别在于很多小事务所所待遇低加班不给加班费杂事多……外资事务所例如普华永道则待遇要好的多但从某种方面来说他们的工作任务更重坊间甚至有传言说在那里是“女人当做男人用男人当做牲口用”加班更是家常便饭著名的“安达信日出”就是指员工经常加班后走出办公楼就能看到的日出。但在事务所确实能学到很多东西即使是小所因为人手的问题对于一个审计项目你必须从头跟到尾包括和送审单位的沟通等等能充分锻炼能力。大所则是对团队合作以及国际会计准则、专业性、意志等方面能给予地狱般的磨练。薪资水平有的小会计事务所月薪只有1000元大一点的则在3000元左右笔者一个朋友在中信北京的待遇外资大所实习生试用期都能拿到5000元以上。考研教育网很多考会计学的研究生都选择了会计师事务所一般而言事务所能让考生学到在企业10年甚至20年也学不到的东西。7 如果你对专业知识掌握得已经很熟练并且又感觉能适应经常出差加班的工作可以选择事务所。但是要有吃苦的心理准备事务所的工作强度是很大的不过有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获报酬也是很可观的。1.4理财咨询前景看好的阳光职业 职业状况去过银行等金融机构招聘会的同学应该知道现在对个人理财咨询职位的招聘需求量正在慢慢放大而且由于社会投资渠道的增多和保障制度的改革理财咨询服务必将走进更多城市白领的生活。此类人才的需求增长点应在社会投资理财咨询服务机构。薪资水平银行个人理财咨询师的待遇因区域不同而有差异但最少也应该在月薪2000元以上。随着经验的增长收入也必将随之增长。建议在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以前先问问自己那个性是否适合从事投资理财比如自己是否是那一类独立思考、不情绪化的人这一点在投资理财无论是公司理财还是个人理财上是关键的因素。再次判断一下自己是否有在这方面的有利优势比如独特的见解对宏微观经济信息的掌握是否有相关的人脉和导师等等。然后要想让自己能从容入行学校方面开设的课程是远远不够的。你得选择培训班让自己能掌握充分的基本知识例如CFA。也可以为了实践和人脉选择当地的由投资方面高手办的讲座然后寻找机会找到自己的导师说不定你要跨过门槛时他能帮你一把。另外最近劳动保障部公布了理财规划师的认证标准相信不久后将 8 出台认证方案请有兴趣的同学给予关注。1.5公务员、教师稳定有余发展不足 会计人考上公务员或被招进高校做老师和其他专业的人从事这些职业一样有稳定、压力小的优势也有发展艰难的劣势。近几年国家机关每年都要招考公务员对那些从小就有治国理想的同学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你感觉能忍受公务员的清贫生活并且对公务员这个职业有较浓厚的兴趣可以在每年毕业前参加公务员招考考试。教师每年有至少三个月的带薪假期还可以享受稳定的福利待遇。如果你从小就有教书育人的志向那就更合适不过了。在选择高校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学校的前景而不要只看重暂时提供的某些条件。建议选择那些在学术上对自己发展有帮助的学校即使待遇稍微差一点。考研教育网也认为女孩子做教师其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1.6注册会计师 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的就业前景看好有四个方面的理由和判断。第一注册会计师是一个热门职业。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注册会计师、律师和医师是3个高收入的智力密集型职业。在我国近年来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每年都保持在60万人左右。第二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巨大。早在10年前我国就提出要发展30万注册会计师的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对注册会计师队伍发展的需求还将进一步扩大。目前行业的人才缺口依然很大。9 第三社会对高素质财经人才的需求更为突出。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十分注重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的培养其毕业学生在就业时已成为各大企业和金融证券机构竞相争抢的对象。第四从以往的数据看也证明了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学生的就业前景看好。在高等院校开设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始于1994年。专业设立以来共培养毕业生9534人。据统计毕业的9534名学生全部就业。其中2700多人进入在中国境内的国际会计公司以及国内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就业2600多人进入国内各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保险、证券以及政府部门等从事会计审计工作其余毕业生到其他领域就业或考取研究生或出国留学。会计专业就业的方向大致是这些自己创业在现在也是很多人选择的方向这个方向就很广了。注册会计师是个很吃香的职业但是要考到注册会计师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刚毕业的我们也只有慢慢来努力努力再努力.会计类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 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接下来讨论下高职院校会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根据国家劳动保障部的最新统计2008年的就业状况很不理想。特别是高校毕业生近年增量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在中国毕业生网最近发布的2007年和2008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使用了“就业寒流”来形容大学生就业形势。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就业更加困难。其表现有以下几点 10 2.1 地区之间需求不平衡。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毕业生就业的地域范围呈现出“东多西少城市多农村少”的特点。2.2 会计类毕业生多。近几年来一些文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诛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会计类专业以及一些地区开设了会计培训班及会计技校使会计专业毕业生日益增多。2.3 薪酬逐年降低。市场只给1000元关于会计类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会计类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月薪在1500以上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的显示水准这也导致了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的现象的产生。2.4 社会的选材要求提高。目前会计类毕业生形成了“买方市场”就业竞争愈显。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2.5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毕业生的数量增多就业压力增大会计类专业是大学生趋之若鹜的“热门”专业之一就业竞争更为激烈。一.会计类大学生就业的优势与劣势 1 优势任何一个单位只要存在经济活动就需要会计工作。所以会计学专业的就业对象十分广泛不仅可在这些单位从事财会工作还可从事审计实务工作、咨询服务工作也可经进一步培养从事相关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若取得领跑会计职业市场的四大证书之一——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优势更是明显薪水高地位高注册会计师在企业改制资本运营、财务管理等不同领域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择业面广一旦拥有CPA证书既可以在会计师事务所从 11 事审计工作也可在证券公司、财务公司、投资公司、咨询公司从事相关工作交友面广职业生涯长。2.劣势1会计专业的毕业生缺乏工作时间锻炼。会计类毕业生技术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相对较弱需要进行岗前专业技术培训。因此会计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就形成了一个怪圈“毕业生因没有工作经验而找不到工作——没有工作就没有工作经验——没有工作经研就找不到工作”2全国高等院校会计类专业设臵较多社会上各种会计培训班的开办使毕业生人数超过社会需求3招聘单位对会计类毕业生的要求不断提高。迫于现在的就业压力许多学生已经把对会计的研究推向精尖化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证等领跑会计职业市场的证书。从2001年到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增长了四倍多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会相当严峻。加之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危机愈演愈烈。一方面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10万2010届毕业生在此基础仍会增加。还有一百多万往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增长放缓部分企业发展失利求职人数激增很多企业削减甚至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不得不面对这“双重压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学生只有认清就业形势正视就业现状方能做到心中有数、处变不惊。看清了我们目前的就业形势接下来我们要做哪些思想准备呢 12.就业需要做好哪些思想准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们目前处于这样的就业形势一方面就业空间大了、用人的地方多了、选择的范围广了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人才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就业的压力反而大了起来。随之而来的我们大学生的就业也成为了一种问题、难题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必须主动符合客观形势。这就需要我们面临就业的以及在读的大学生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不至于产生那种失落、迷茫的感觉。所以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应做好以下几种思想准备。3.1要有自觉适应社会的思想准备。自觉适应社会一方面要了解改革给社会带来的新变化了解改革向毕业生提出的新要求以使自己的思想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另一方面要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新趋势以使自己正确地选择就业目标及时调整工作志愿。3.2要正确认识自己。选择职业前应该首先认真想一想你有什么才干、能力和专业特长你的各种素质能力可以做什么工作适合从事什么职业然后在你的素质、能力同现实可供选择的职业或工作岗位之间搭起一座或几座桥梁使你择路而行。3.3要有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艰苦奋斗既是一种精神更是一条成才的途径。毕业生步入社会前要做好艰苦奋斗的准备并且要立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为改变那里的面貌做出一份贡献。3.4正确理解专业对口。学以致用是我们就业的一个基本原则但在具体就业过程中往往会因专业不对口使一些同学产生困惑。有些同学机械地用自己所学的专业课与社会需求完全一致来理解专业对口这显然是不妥的。应该看到由于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广泛兴起有些看起来无用的知识有时会发出奇异的光彩帮助你攻下仅 13 有专业知识与技能无法突破的技术难题。3.5要有立大志、干小事的思想准备。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作起。同学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一定要有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的思想准备把自己远大的理想落实在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之中立足于普普通通的工作岗位去创造光辉的业绩。此外创业是值得重视的一个就业方式。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性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保持活力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创业是整个社会创业大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社会、政府应当大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环境和氛围。当然在创业教育中我们不主张跟风、人云亦云随大流不适合创业的人也去创业、条件不成熟的也去创业但是对那些适合创业、具备创业基本素质和条件的同学来说要敢于大胆创新顺势而上。和过去相比现在的大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在就业过程中用人单位和社会更多地尊重个人的不同兴趣、爱好、能力和价值观等但是不论如何就业的过程同时也是寻找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和为国家社会作出贡献相统一的恰当方式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考虑问题更有利于大学生找准定位避免偏差。看清了形势做好了思想准备后我们要有目的性的成为这个社会所需要的人材------应用型会计人材。.知识经济条件下应用型会计人材的培养 14 随着我国会计实践的深入会计内容、手段、方式、方法的变革新兴学科对会计的渗透与相互融合传统的会计理论已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会计实践的需求会计理论面临创新与发展的问题。现代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会计由过去单一的“账房先生”发展到现在的集会计、管理、预算、决算于一身熟练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通晓国际化会计理念的综合型人才。会计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对企业的发展举足轻重。笔者拟以当前社会中各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所提出的各方面要求为背景资料结合会计专业的发展趋势就现代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标准进行研究旨在探讨会计专业教学与现代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要求相结合的途径以达到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的、熟悉国际会计准则与市场经济规律的、具有市场经济知识的、全方位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目的。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的信息提供者。应用型会计人才是会计行业的中坚力量是经济信息的掘取和分析者。顺应知识经济潮流对应用型会计人才定位确定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方式使学校培养的应用型会计人才适应经济需求并不断由低级向中、高级过渡已成为会计界和会计领域及会计教学过程中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应用型会计人才是一个具有立体感的时间性概念其职能和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在不断变更着。15 4.1知识经济的特点之一是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人力资本高速折旧经济对知识的依赖越来越强。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要研究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问题首先要认识到应用型会计人才正在适应知识经济的需求逐步转变工作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