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世卫发布《世界卫生统计2014》报告
世卫发布《世界卫生统计2014》报告
2014年05月19日10:00来源:新华网
世界卫生组织15日发布最新报告称,得益于儿童死亡数量减少等因素,目前全球人均预期寿命大幅提高,其中日本女性和冰岛男性预期寿命居全球之首。
这份名为《世界卫生统计2014》的报告指出,基于全球平均数据,2012年出生的女孩预期寿命约为73岁,男孩预期寿命为68岁,均较1990年出生的人口预期寿命提高6岁。报告说,不论在哪个国家,女性预期寿命都高于男性。其中女性预期寿命最高的国家是日本,达87岁,西班牙、瑞士、新加坡位居其后;男性预期寿命最高的国家是冰岛,为81.2岁,瑞士、澳大利亚、以色列位居其后。
报告还指出,低收入国家在提高人均预期寿命方面的进步更为明显,其人口预期寿命比1990年的水平提高了9岁,其中利比里亚人的均预期寿命提高了20岁,居全球首位,埃塞俄比亚、马尔代夫、柬埔寨、东帝汶和卢旺达位居其后。
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表示,全球人均预期寿命大幅提高的重要原因在于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量减少,但高收入和低收入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差距仍然明显,高收入国家民众相对而言平均预期寿命更长。
报告指出,2012年出生在高收入国家的男孩预期寿命为76岁,超出低收入国家水平16岁;高收入国家女孩的预期寿命为82岁,高出低收入国家19岁。
第二篇:世卫首份全球抗生素耐药报告
世卫组织一份新的报告首次审视了全球的抗菌素耐药情况,表明这种严重威胁不再是未来的一种预测,目前正在世界上所有地区发生,可能涉及所有人、所有年龄段和所有国家。现在已对公共卫生构成重大威胁。该报告题为《抗菌素耐药:全球监测报告》,其中注意到多种不同的传染因子正在产生耐药性,但报告侧重于造成血液感染(败血症)、腹泻、肺炎、尿道感染和淋病等常见严重疾病的七种不同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调查结果值得高度关注,其中记载了全世界所有地区抗生素耐药的情况,尤其针对作为“最后手段”的抗生素。
报告的主要调查结果包括:
对常见的肠道细菌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威胁生命的感染,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最后的治疗手段。对这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已传播到全世界所有地区。肺炎克雷伯菌是医院内发生感染的一个重大病因,感染包括肺炎、血液感染、新生儿和重症监护室患者感染等。在有些国家,鉴于耐药性,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半数以上接受治疗的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无效。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最广泛用于治疗大肠杆菌引起的尿道感染的抗菌药物之一,但对这种药物的耐药性非常广泛。这种药物最初在19世纪80年代开始采 3
用时,耐药性几乎为零。今天,在世界上许多地方的国家中,这种治疗现在对半数以上的患者无效。
作为淋病最后治疗手段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在奥地利、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日本、挪威、南非、斯洛文尼亚、瑞典和英国已确认治疗失败。但是,世界各地每天有超过100万人感染淋病。
抗生素耐药延长了患病期并加大了死亡的危险。例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患者与非耐药性感染患者相比,死亡的可能性估计要高64%。耐药性还加大了卫生保健的成本,因为住院时间较长并需要更多的重症监护。
本报告还包括关于治疗艾滋病毒、疟疾、结核病和流感等其它感染的药物耐药性信息,提供了迄今关于耐药性的最全面情况,包括来自114个国家的数据。
滥用抗生素将带来“毁灭性”后果:
据法新社报道,世界卫生组织4月30日警告说,在滥用抗生素和糟糕的医院卫生条件的推波助澜下,超级细菌正在令多年来可以治愈的疾病再度变成致命杀手。在一份研究抗菌素耐药性的权威报告中,世卫组织说:这个问题具有全球紧迫性。
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福田敬二警告说:“如果许多利益攸关方不采取紧急协调措施,那么世界将走向后抗生素时代,数十年来可以治愈的普通感染和轻微损伤可能再度置人于死地。如果不采取重大举措,改变生产和使用抗生素的方式,那么影响将是毁灭性的”。“世界各地治疗严重感染的能力确实逐渐减弱”,抗菌素耐药性不是一个未来的问题,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抗菌素药物在上世纪80年代问世时,几乎不存在任何耐药性,但现在这个
问题在世界许多地方影响到半数患者,在非洲、美洲、南亚、东南亚以及中东尤其令人担忧。
报告称,人类已进入“后抗生素时代”。今后因病菌感染死亡的人数可能会再次明显增加,类似于发现青霉素之前。原因是全球范围内病菌对抗菌素耐药性的增加和增强。
福田敬二表示:需要在世界范围内果断采取行动应对耐药菌:比如建立有效的实验室网络;医生应在确定真正需要的情况下再使用抗菌素,尽量不给患者使用广谱抗生素,而是经过细致检查后使用有针对性的有效药物。否则会增大病菌适应并针对药物有效成分产生耐药性的难度。大量使用抗生素尤其会导致病菌产生耐药性。畜牧业使用抗生素也加重了这种情况。
如何应对耐药性:
通过以下方面,人们可帮助应对耐药性: 只有当医生开出处方时才使用抗生素;
即使感觉有所好转,也要服完处方的所有药物;决不与其他人分享抗生素或使用以前剩下的处方药。
通过以下方面,卫生工作者和药剂师可帮助应对耐药性: 加强预防和控制感染;
只有当确实需要时才开出处方和发放抗生素;处方和分发的抗生素必须适用于治疗的疾病
通过以下方面,决策者可帮助应对耐药性:
加强对耐药性的跟踪和实验室能力;
管制和促进药物的适当使用。
通过以下方面,决策者和制药业可帮助应对耐药性: 推动创新以及新工具的研究和开发;促进所有利益攸关方之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
没有远虑
必有近忧!望尽快行动起来
防止滥用抗生素!6
第三篇:世卫组织总干事2011年世界卫生日致辞
世卫组织总干事2011年世界卫生日致辞
时间:2011-4-11 10:16:16
When the first antibiotics were introduced in the 1940s, they were hailed as “wonder drugs”, the miracles of modern medicine.And rightly so.Widespread infections that killed many millions of people every year could now be cured.Major diseases, like syphilis, gonorrhoea, leprosy, and tuberculosis, lost much of their sting.The risk of death from something so common as strep throat or a child’s scratched knee virtually vanished.抗生素于上个世纪40年代首次现身时,被人们惊呼为“神药”,是现代医学的奇迹。情况也的确如此。曾经每年夺去数百万人生命的广泛存在的感染,现在得以治愈。梅毒、淋病、麻风和结核等主要疾病失去了锋芒。链球菌性咽喉炎或孩子划伤腿等常见病患造成死亡的风险基本上已不复存在。
The powerful impact of these medicines sparked a revolution in the discovery of new drugs.The human condition took a dramatic turn for the better, with significant jumps in life expectancy.这些药物的巨大影响引发了一场发现新药的革命。人类的状况得到了极大好转,期望寿命有了显著提高。
The message on this World Health Day is loud and clear.The world is on the brink of losing these miracle cures.今年世界卫生日传达的信息清晰而响亮:世界即将失去这些神药。
The emergence and spread of drug-resistant pathogens has accelerated.More and more essential medicines are failing.The therapeutic arsenal is shrinking.The speed with which these drugs are being lost far outpaces the development of replacement drugs.In fact, the R&D pipeline for new antimicrobials has practically run dry.耐药病原体已经加速出现和蔓延。越来越多人们必需的药物正在失效。可供选择的治疗手段
日益减少。我们失去这些药物的速度远远超过其替代药物的开发速度。新抗菌剂的研发线事实上已日趋枯竭。
The implications are equally clear.In the absence of urgent corrective and protective actions, the world is heading towards a post-antibiotic era, in which many common infections will no longer have a cure and, once again, kill unabated.The implications go beyond a resurgence of deadly infections to threaten many other life-saving and life-prolonging interventions, like cancer treatments, sophisticated surgical operations, and organ transplantations.With hospitals now the hotbeds for highly-resistant pathogens, such procedures become hazardous.其影响同样不言而喻。如不采取紧急的纠正和预防行动,世界将进入后抗生素时代,许多常见感染将不再有药可医,死亡将再次有增无减。其影响不仅仅是致命感染会卷土重来,还会威胁到其他许多挽救和延长生命的干预措施,如癌症治疗、复杂的外科手术、器官移植等。随着医院现在成了高度耐药病原体的温床,上述操作也变得风险重重。
While hospital “superbugs” make the biggest headlines, these especially deadly pathogens are just the extreme expression of a much broader, and more disturbing picture.医院的“超级病菌”成了最引人注目的新闻,但这些致死性极强的病原体只是更大规模、更令人不安情况的冰山一角。
The development of resistance is a natural biological process that will occur, sooner or later, with every drug.The use of any antimicrobial for any infection, in any dose, and over any time period, forces microbes to either adapt or die in a phenomenon known as “selective pressure”.The microbes which adapt and survive carry genes for resistance, which can be passed on from one person to another and rapidly spread around the world.出现耐药是每种药物迟早都会发生的自然生物过程。针对某种感染使用某一剂量的某种抗菌
剂一段时间,会迫使微生物或是适应,或是死亡;这种现象称为“选择压力”。适应并存活下来的微生物携带耐药基因,可以从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并在世界上快速蔓延开来。
This natural process has been vastly accelerated and amplified by a number of human practices, behaviours, and policy failures.Collectively, the world has failed to handle these fragile cures with appropriate care.We have assumed that miracle cures will last forever, with older drugs eventually failing only to be replaced by newer, better and more powerful ones.This is not at all the trend we are seeing.人类的一些做法、行为和政策失误,大大加速并放大了这一自然过程。全世界都未能以恰当的谨慎来对待这些易受影响的药物。我们想当然地以为神药永远存在,旧药最终失效,而更新、更好、作用更强的药物会取代它们。但我们现在看到的趋势却并非如此。
Faulty practices and flawed assumptions have clearly made the inevitable development of drug resistance happen much sooner, rather than later.For some diseases, like malaria, our options are very limited as we have only a single class of effective drugswith which to treat more than 200 million falciparum cases each year.Although new drugs are under development, especially through the Medicines for Malaria Venture, a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early signals of artemisinin resistance have already been detected.耐药性迟早都会出现,而错误的做法和站不住脚的假设明显地让它提前发生,而非延后。对疟疾等疾病,我们的选择余地十分有限,因为只有青篙素类复合制剂这一类有效药物,每年用来治疗2亿多恶性疟病例。尽管通过“疟疾药物开发项目”这一公私合作机制以及其他机制正在开发新药,但人们已经发现了青篙素耐药的早期征兆。
Similarly, gains in reducing child deaths due to diarrhoea and respiratory infections are at risk.And, while TB deaths are declining, in just the past year nearly half a million people developed multidrug-resistant TB, and a third of
them died as a result.These are just a few of the stark warnings that must be heeded.我们在减少腹泻及呼吸道感染造成的死亡儿童人数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同样面临危险。还有,结核造成的死亡人数不断下降,但仅去年就有近50万人出现了耐多药结核,并造成其中1/3的人死亡。这些只是我们必须注意的严峻警告中的一部分。
The responsibility for turning this situation around is entirely in our hands.Irrational and inappropriate use of antimicrobials is by far the biggest driver of drug resistance.This includes overuse, when drugs are dispensed too liberally, sometimes to “be on the safe side”, sometimes in response to patient demand, but often for doctors and pharmacists to make more money.我们对转变目前的局势负有全责。抗菌剂的不合理及不当使用,目前是出现耐药的最主要原因。它包括发药过于随便导致的过度用药;有时是“为保险起见”,有时是因为患者要求,但经常是因为医生和药师想挣更多的钱。
This includes underuse, especially when economic hardship encourages patients to stop treatment as soon as they feel better, rather than complete the treatment course needed to fully kill the pathogen.This includes misuse, when drugs are given for the wrong disease, usually in the absence of a diagnostic test.它还包括用药不足,尤其是患者因经济困难而感觉稍好就停止用药,而不是坚持完成杀死所有病原体所需的整个疗程。还包括用药与疾病不符(通常是在缺乏实验室诊断的情况下)导致的药物误用。
In many countries, this includes a failure to keep substandard products off the market, to ensure that antimicrobials are dispensed only by a licensed prescriber, and to stop over-the-counter sales of individual pills.在许多国家,它还包括未能杜绝劣质药品进入市场,未能确保抗菌剂只能由合法注册的处方人员开出,未能阻止零散药片作为非处方药出售。
And this includes the massive routine use of antimicrobials, to promote growth and for prophylaxis, in the industrialized production of food.In several parts of the world, more than 50% in tonnage of all antimicrobial production is used in food-producing animals.In addition, veterinarians in some countries earn at least 40% of their income from the sale of drugs, creating a strong disincentive to limit their use.The problem arises when drugs used for food production are medically important for human health, as evidence shows that pathogens that have developed resistance to drugs in animals can be transmitted to humans.它还包括在食品工业化生产中大量常规地使用抗菌剂来促进生长和防病。在世界不少地区,抗菌剂产量的总吨数中,有50%以上是用于产肉动物。此外,有些国家兽医的收入中,至少有40%来源于卖药,极不利于抗菌剂的限制使用。当用于食品生产的药物对人类健康有着重要意义时,问题就出现了,因为证据显示,动物中的耐药病原体可以传给人。
On this World Health Day, WHO is issuing a policy package to get everyone, especially governments and their drug regulatory systems, on the right track, with the right measures, quickly.Governments can make progress, working with health workers, pharmacists, civil society, patients, and industry.We all can plan and coordinate our response.We can expand surveillance efforts.We can improve drug regulatory and supply systems.We can foster improved use of medicines for human and animal health.We can actively prevent and control infections in health services and beyond.And, we must stimulate a robust pipeline for new antimicrobials, diagnostics and vaccines.值此世界卫生日之际,世卫组织发布了一套政策,让每个人,尤其是政府及药品监管体系,端正方向,迅速采取正确措施。政府可与医务人员、药剂人员、民间团体、患者和企业合作,携手前进。我们所有人都可计划和协调自己的应对行动。我们可以扩大监测工作。我们可以改善药品监管供应系统。我们可以倡导改善人类与动物卫生中的用药。我们可以积极防控卫生服务内外的感染。我们必须鼓励建立针对新的抗菌剂、诊断工具及疫苗的强有力的研发线。Drug resistance costs vast amounts of money, and affects vast numbers of lives.The trends are clear and ominous.No action today means no cure tomorrow.At a time of multiple calamities in the world, we cannot allow the loss of essential medicines – essential cures for many millions of people – to become the next global crisis.耐药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众多人的生命受到影响,这种不祥的趋势显而易见。今天不采取行动,就意味着明天无药可用。在这个世界发生着多重灾难的时刻,我们不能让失去数百万人所必需的基本药物成为下一次的全球危机。
第四篇:世卫组织公布全球雾霾报告
世卫组织公布全球雾霾报告:新德里PM2.5指数最高
1月5日,新德里被雾霾笼罩。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发布的报告称,新德里的PM2.5年均值在全球1600个城市中排名最高。
全球城市哪里的空气污染最严重?世界卫生组织7日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排名第一的是拥有1600万人口的印度首都新德里。不过,对世卫组织的这一报告,印度政府很快予以驳斥,该国污染防控中央委员会8日称,这份报告的数据“有偏见”。
PM2.5年均153微克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这份报告涵盖了全球91个国家1600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调查显示,新德里空气中的PM2.5年均值高达每立方米153微克,位居第一。这一数据是北京的近3倍(PM2.5年均值56微克)、伦敦的十倍。印度媒体称,世卫组织从新德里的五个空气监测站得到上述数据,监测时间从2010年到2013年。
但印度污染防控中央委员会秘书阿科卡尔对世卫组织的数据表示怀疑,“新德里没有那么脏,确切地说,这个城市没有它们描绘的那么危险。”
印专家称报告有偏见
还有印度研究机构专家对排名中其他一些亚洲城市空气质量比新德里好表示不满。
印度“空气质量、气象预报和研究系统”专家古夫兰·拜格称,新德里的空气质量比其他一些亚洲城市要好,至少在夏天和季风季节。
拜格说,新德里的空气污染指数被世卫组织高估了,“真实的数字应该是在年均110微克左右”。
“我们拥有不基于偏见的调查数据,”拜格对媒体称,“它取自于新德里10个空气质量监测站,不会产生误导。”
汽车尾气是罪魁祸首
这已经不是新德里第一次登上空气污染排名的榜首。
今年1月,美国耶鲁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者发布全球环境表现指数,涉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结果显示,就PM2.5而言,新德里指数最高。
印度科学和环境中心年初发布的报告也显示,新德里是全球污染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上个冬季PM2.5平均值高达575微克。冬季是新德里污染最严重的季节。除工业尾气排放、焚烧垃圾、燃煤电站外,汽车尾气是导致新德里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
有数据称,目前,新德里机动车总数在750万辆左右,且路面每日新增1400辆机动车。
不仅新德里,在世卫组织的报告中,其他印度城市的空气污染也十分严重,在污染排名最前的20个城市中,印度占了13个。
背景
全球多数城市空气质量差
在世卫组织发布的报告中,空气质量排名前十的城市都来自美国和加拿大。而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都来自发展中国家。除了印度外,还有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等。
在中国的城市中,污染最严重的是兰州,PM2.5达到年均每立方米71微克,排名第36。排名在北京之前的还有乌鲁木齐、西宁和西安。
世卫组织官方网站称,该组织对1600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调查发现,大多数城市的空气质量都没有达到该组织的健康标准。仅有12%的城市居民生活在符合世卫组织标准的空气中,大约一半城市的空气污染程度超过了世卫组织标准的至少2.5倍。根据世卫组织建议,一个地区空气中的PM2.5年平均值需低于每立方米10微克。
世卫组织称,造成世界多数城市空气污染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使用化石燃料,比如燃煤、依赖私家车及建筑物能效低等。世卫组织认为,停止燃煤取暖、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提高汽车发动机能效等举措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百千)
第五篇:世界奢侈品协会2011官方报告蓝皮书发布
据《世界奢侈品协会2011官方报告蓝皮书》最新调查显示:截止2011年3月底,中国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已经达到107亿美元(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与豪华车),占据全球份额的四分之一,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其中珠宝市场27.6亿;箱包25.1亿;时装18.3亿;钟表19.4亿;化妆品9.7亿;其他领域7.8个亿,占全球总额的27.5%,随着目前人民币升值趋势,加上欧元贬值现象,增加了中国消费者在国际市场的购买力,将根据国际货币汇率,在国外购买奢侈品比去年更加便宜,更令人吃惊的是,亚洲人在欧洲市场购买奢侈品消费去年累计达690亿美元,中国人累计消费了近500亿美元,是国内市场的4倍之多,中国人在境外消费奢侈品已经成为的世界第一。
另外,世界奢侈品协会2011最新全球市场报告指出,截止2011年3月底,全球奢侈品市。
场消费份额额达到1870亿欧元,共计增长12%,按此计算,预计2012年将增长10%至15%,达2100亿欧元,2011年全球奢侈品消费重要集中在时装、箱包、珠宝、名表和化妆品,其中2010年增长最快的是珠宝和名表,这两种奢侈品恰恰在经济危机中稳定性最高,分析认为珠宝和名表在全球经济危机和货币贬值的环境下,能够突显投资价值,截止2011年3月底,各国奢侈品比例日本:34%,中国:25%,美国:15%,欧洲各国:16%,中东及其他地区9%。中国奢侈品消费份额已经紧逼日本。
蓝皮书分析,自2010前经济危机以来,对各国奢侈品销售市场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美国和欧洲最为明显,直至2011年初,美国与欧洲奢侈品市场出现复苏,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地震,奢侈品市场发生严重下滑,但日本国民整体消费力很好,虽然出现下滑,但对未来市场持续拥有的份额影响不会太大,世界奢侈品协会分析与日本国消费者的消对奢侈品的思想有直接关系,一直以来,日本是全球最崇尚名牌的消费国家,由此可见。中国一直处于奢侈品消费上升阶段,并每年以最快的速度增长,幅度虽然不大,但是很稳定,通过经济危机对中国消费者的考验得出结论,让中国消费市场回落几乎不太可能,相信2012年中国就会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美国人对奢侈品消费与加拿大相似,相比中国和日本比较务实,所以美国的奢侈品市场一直以来就是稳定或者因为经济危机影响出现阶段性的下滑,但是不是很大,美国有很多事相对固定的奢侈品消费者,潜在的人群增长率不高;欧洲各国主要以奢侈品牌原产地为主,其品牌的销售额主要占有率以美国、日本、中国、及其他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欧洲本国市场相对饱和,出口量均占本国的70%以上,其他国家占有率相对较少。
意大利驻华大使馆主管经济、财政、商务官员 Gianfranca D’Ignazio 在报告会上表示:近两年来,受经济危机对欧美市场的打击,意大利奢侈品企业经营业绩纷纷下降,但危机也促使企业加快重组和转型的步伐,整个行业已经在2011年开始复苏,根据统计,意大利奢侈品牌在全球的销售份额中60%都卖给了中国人,中国人在意大利的消费确实令人吃惊,目前中国已经是意大利本国奢侈品最大的全球卖家。蓝皮书显示,中国的消费者已经向世界证明了强劲的消费实力,世界奢侈品协会预计2012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将会达到146亿美元以上的全球份额,占据全球奢侈品消费额的顶峰,根据奢侈品市场的增长规律表现,美国、欧洲、日本的主要市场未来1-3年内增长空间不会很大,因此,越来越多的全球奢侈品企业,已经开始陆续抢占中国市场,奢侈品消费的不断增长,中国势必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贸易与消费中心,而2011年,将是全球奢侈品产业大举进军和扩张中国的重要的一年,目前中国拥有全球近2/3的奢侈品牌,预计在2013年以前,世界各国具有代表性的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都可以找到。
另外,根据《世界奢侈品协会2010-2011中国奢侈行为心理趋向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内地目前的主流奢侈品消费人群已经达到总人口的16%,即约2亿人,并且还在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主要是生活在中国的一二线城市里的,月收入在2万元到5万元之间较典型的奢侈品消费者,这些人有能力购买各种品牌的奢侈品,发现这些主要的消费人群购买奢侈品大多是用于新型社交环境,简单的说,购买奢侈品就是为了拥有一件奢侈品,不在乎产品本身的设计理念和文化背景,让很多人都知道它是最知名的奢侈品就行,因为买的就是“奢侈”品,就算是很有名的设计师,如果设计出来的产品不是奢侈品、不能让更多人知道它,大多不会去购买,这是目前中国大多数年轻人的消费理念,但这种心理,将会通过消费行为升级,过度到真正自我意识的奢侈品消费,转变为重于内,不重于型,从买奢侈到买文化,这也将是一个漫长的心理变化,而也就是在这个期间,中国人将要为这个过程花掉更多更多的钱,当中国消费者心理完全成熟,那要至少要有50%以上的中国人都能消费奢侈品的时候,从发展到成熟,这也是一个过程,所以,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不断增长,也带动着奢侈品市场的发展,如果不增长,也不会发展,也不会成熟,所以,根据目前的增长率以及中国人过节买奢侈品的习惯,这种增长趋势将在2012年将中国推向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
目前中国人出国消费奢侈品的趋势严重,主要是因为中国关税高导致国内外奢侈品价格差异大,中国人里有75%的中国人出国都会将购物作为一个重要行程,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首席代表欧阳坤表示,降低奢侈品关税的政策如果能够实施,不仅可以把一部分奢侈品消费留在国内,还可以带动周边产业和配套商业的发展。带动区域商业,提升城市的国际化形象,使GDP能高速增长。中国消费者购买奢侈品主要集中在国内、香港、欧洲三个地区,境外购买奢侈品比国内高出4倍,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到海外购物,似乎在海外购物已经成为出境旅游的一大理由和重要行程,根据世界奢侈品协会对欧洲市场奢侈品商业的模型研究,发现出境购物如果一旦在中国境内形成习惯或趋势,将会有更多的中国人选择出境消费,这将给中国的高端内需市场带来非常严重的惨重代价,根据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日前的讲话与商务部针对奢侈品市场的态度,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有望在2012年对奢侈品市场进行调整,主要是解决国内外奢侈品价格差异等消费平衡问题,而除此以外,一旦降低关税,奢侈品牌将加速在中国扩张和开店,从而激发中国商业地产与购物中心的繁荣发展,可谓是利国利民。
世界奢侈品协会分析认为,中国人是否购买奢侈品并非取决于他们的收入和年龄,而是消费心理。,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在未来的3-5年内,一定是在25到30岁之间这些群族。这些年轻的消费者将为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发展带来巨大潜力。与之前2009年,2008年,2007年的人群趋势相比,差异如下:
2007年,城市奢侈品主流消费群在35-45岁之间。
2008年,城市奢侈品主流消费群在32-45岁之间,平均年趋向年轻3岁。
2009年,城市奢侈品主流消费群在29-45岁之间,平均年趋向年轻3岁。
2010年,城市奢侈品主流消费群在25-45岁之间,平均年趋向年轻4岁。
2011年,城市奢侈品主流消费群在22-45岁之间,平均年趋向年轻3岁。
世界奢侈品协会珠宝行业理事及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秘书长分别针对中国珠宝行业的发展与现状作了主题报告,2010年国内珠宝玉石首饰总销售额达700亿人民币,出口达28亿多美元。首饰用黄金达230吨,居世界第四位;铂金饰品销售总件数突破100万件,用铂达150万盎司,占全球铂金饰品年销售额的52%。钻石年销售额已超过11亿美元,中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潜力最大的钻石消费市场和世界第二大钻石加工国,此外,中国是珍珠养殖的大国,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此外,中国的和田玉具有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巧夺天工的雕刻玉石艺术品被称为中国本土的珠宝奢侈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巨大的消费市场为世界珠宝业所瞩目,同时也使中国的珠宝加工业迅速发展,据统计,我国珠宝首饰行业的从业人员目前已达300万人,加工技术不断提高,中国劳动力成本低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又一特色。近年来,中国首饰加工业接收的国外订单逐年增加,据预测中国在2012年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首饰加工制造的中心。
根据世界奢侈品协会的调查,虽然中国珠宝的市场巨大,但是很遗憾全球的玉石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中国和亚洲国家,如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东南亚,在日本、韩国也有不少。但在西方、在欧美,玉石的消费仅仅占欧洲珠宝市场的3%,如此小的市场份额使中国白玉很难全球化的发展,因此导致国际一线的珠宝大牌如卡地亚(CARTIER)、宝格丽(BVLGARI)等大多都不在产品上使用中国白玉作为原材料,中国白玉的价值目前也只能在亚洲地区显现,分析以上原因,世界奢侈品协会认为应该改从建立中国白玉在国际上的标准开始。
本次报告发布会,World Luxury Association Global Reported Summit简称世界奢侈品官方报告峰会,是由世界奢侈品协会发起,并联手各国使馆与贸促会每召开的官方奢侈品报告会,世界奢侈品协会作为全球奢侈品产业的权威机构,每年收录来自世界各国的奢侈品企业与消费市场的数据反馈,经过有效过滤与整理,形成全球化市场报告,与各国政府及媒体分享的行业数据,是目前最完善的奢侈品行业报告,本次峰会是由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比利时、西班牙、阿联酋、俄罗斯、日本、中国等多国政府派出使馆及贸易部门出席参议的一个官方报告会,本次峰会将把中国奢侈品市场首次形成全球化数据标准,同时也受到了政府部门的参与和关注,世界奢侈品协会目前已经将报告蓝皮书递交给了中国商务部、财政部、中国海关等有关司局,这将对促进中国奢侈品产业国际化,共享全球奢侈品行业市场动态,同时对合理降低国际贸易顺差、逐步解决国内外奢侈品价格差异化,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