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中共XX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报告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新征程上阔步前进
——在中共XX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报告
同志们:
这次县党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市委全会要求,回顾“十五”发展历程,谋划“十一五”发展思路;总结2005年工作,部署2006年任务,团结和带领全县广大干群,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推动射阳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新征程上阔步前进。下面,我受县委全委会委托,向大会报告2005年工作,提出“十一五”发展和2006年工作建议,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5年的主要工作
2005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在射阳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年。一年来,面对风云变幻的经济形势,面对宏观调控常态化的严峻考验,面对历史罕见的自然灾害,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市委(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弘扬“三种精神”,加快培植“三大优势”,奋力开拓,锐意进取,全县三个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 “十五”发展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亿元,同比增长14%,增幅创“十五”新高;完成财政收入8.1亿元,增长20.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5亿元,增长23.2%;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050元,增长10.5%。
一、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射阳实际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不断创新发展思路。一是在指导思想上坚持“四个同步”。坚持用有形的工作、量化的指标、明确的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明确提出坚持效益指标、产业结构、地方财力、民富水平和经济总量同步提升,确保发展的方向更明、路数更清、重点更准。二是在工作要求上坚持争先进位。先后组织党政干部赴如东、邳州和上海嘉定等地考察学习,与先进地区比目标、比思路、比干劲,认清发展形势和追赶方向。对各镇区、各单位明确提出在全市争先进位的目标,由实绩、进位、增幅构成的“三位一体”目标体系已经形成。三是在要素组织上坚持思路创新。启动金融生态区建设,举行政银企对接会,为企业协调贷款2.9亿元。加大跑部跑省力度,争取国家和省市专项扶持资金2亿多元。坚持开发和节约结合,新上了一批存量土地盘活项目,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力度,新增耕地1.09万亩。
二、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把宏观调控作为转变增长方式的新机遇,推动全县经济走上既快又好的良性发展轨道。一是突出项目主线,不断增加有效投入。组织了第四届纺织经贸洽谈会、“千名客商看射阳”等综合性招商推介活动,并围绕长三角产业转移,举办专题招商活动。全年实施重点工业项目110个,同比增长27%,5000万元以上项目数列全市第一,贤成纺织、琛裕化工、粤宏化纤等10个项目投资超亿元。在有效投入的推动下,预计全县定报工业实现总产值116亿元,增长32%;工业增加值32.1亿元,增长21%,新增定报企业55家。开展“利用外资突破年”活动,通过造浓舆论氛围、组织系列招商、定期督查通报、严格考核兑现,全年新批外资项目30个,实际外商直接投资(新口径)180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7.9%和45%;实现自营出口4200万美元,外经合作营业额5043万美元。二是加快优势培植,不断凸现区域特色。培植特色经济优势,纺织产业实现了向面料、化纤、印染等环节的战略延伸,浆纸、化工、机电、能源等潜力产业呈现可喜的发展势头。培植集群经济优势,涌现出纺织、纺机、探伤仪、模具加工等特色产业集群。培植海洋经济优势,台商投资的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长亿园区标准厂房项目进展顺利,黄沙港国家中心渔港项目正式获批,投资2.5亿元的兆瓦级国产化风机试验基地全面启动,被评为全国用海管理示范县。三是推进结构调整,不断提升发展质量。成立重点企业改革发展指导组,完成侨谊、豪威特与广东、上海知名企业的战略重组,双山集团重组三纺后成为全市规模最大、运行质量最好的棉纺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振阳、双山、宏宇等企业建成市级技术开发中心,宏华纺机已申报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振阳、宏华被认定为国家纺织科技型企业。提升服务业比重,建设了盐东驾考中心、温州国际装饰城、特庸粮食市场等重点市场;洋马十里菊香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旅游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6%。
三、始终坚持富民优先导向,不断提高群众收入水平把致富群众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富民指标作为建设全面小康的核心指标。一是抓好农业抗灾自救,增加群众生产性收入。面对干旱、冰雹、台风和强降雨等自然灾害的相继袭击,全力组织抗灾自救,扎实抓好夏熟作物田间管理、秋增秋超等补救措施,大蒜、中药材、蚕桑、特水养殖等产业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皮棉产量突破100万担。与此同时,延伸加工链条,实施华宏丝绸二期、海越麦芽等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项目9个,爱民米业获批省级龙头企业,产品获国家免检产品称号,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7家。二是深入发动全民创业,增加群众资产性收入。实行政策扶持推动、观摩讲座发动、产业辐射带动相结合,鼓励全民创业,涌现出陈洋桃园的芦苇加工、阜余沙东的棉纺加工等一批新的全民创业典型。全年新增私营企业301家,个体工商户4158户,个体和私营经济注册资本3.5亿元。三是扩大就业和劳务输出,增加群众工资性收入。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组织劳务赶大集等系列活动,新增转移劳动力2.5万人。围绕本地企业用工需求,开展校企对接、定点培养,有效缓解了招工难问题。积极实施就业再就业工程,净增就业5000人,提供再就业援助1154人。
四、着力推进协调发展,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是拓宽社会保障覆盖面。在力争企业养老保险、下岗失业人员社会保险全覆盖的同时,将1.2万特困群众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达60.9万,参合率88.6%。二是推进社会事业快发展。争取省财政补助2500(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万元,实现所有学校达“六有”和“校校通”的目标,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教育富民工作成为全省典型。乡镇卫生院改革和农民健康教育走在全市前列。计划生育各类指标达到了省示范县标准。投入1280万元,实施了有线电视、调频广播“双入户”和“村村通”工程。三是落实社会稳定责任制。建立健全重要信息报告、调处工作联席会议等制度,完善党政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对重点信访问题实行一周一次集中会办,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难题,保障群众利益。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法治射阳创建。巩固平安射阳创建成果,扎实抓好安全生产,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
五、重抓发展环境优化,倾力打造区域竞争最优平台一是优化基础环境。推进陈李线南段改造、射阜淮三期、农村等级公路和金海岛特大桥等交通重点工程,进一步完善了城乡交通网络。实施了后羿公园、兴阳广场、污水管网等重点工程,在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省级生态农业县验收中取得优异成绩。二是优化载体环境。成立“两区一地”建设指挥部,出台了重点项目向“两区一地”集中的政策性意见,实行财政重点扶持政策,并对“两区一地”实行以投入产出量为主的单独考核办法。“两区一地”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31个,其中亿元(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项目7个;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7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05亿元。三是优化服务环境。深入开展“发展环境看射阳”活动,推进服务理念和机关效能“两项革命”,坚持“三办”作风和“三通”精神,全力营造“四零”环境。通过开通投诉电话、设立举报箱、开办“政风热线”等方式,受理客商投诉,及时处置反馈,客商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六、以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是以先进性教育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围绕建设“群众满意工程”的目标,扎实抓好先进性教育活动,采取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并重,开展以“一岗两卡三问四评”为主要内容的“把先进性体现在每一天”等主题实践活动,群众满意率在98%以上。宣传思想工作成效显著,新办综合简报《射阳时空》,对外宣传形成声势,较好地展示了射阳形象。二是以制度创新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四双”为载体大力实施强基工程,完善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的做法,充分发挥“双强”村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作用。公推竞选产生2名县委委员、1名候补委员,21名科级和45名科级后备干部。通过组织视察、集中议事等途径,充分发挥党代表作用,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三是以《实施纲要》贯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贯彻《实施纲要》,全县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不断增强。创造性地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塑造了清风品牌。查处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净化了党风政风。开展各类专项治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县委全委会充分认识到,加强党的建设,必须从全委会自身抓起。一年来,我们着力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带头学习。完善县委中心组学习、在职自学和调查研究制度。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常委一班人率先垂范,搞好自身学习教育,主动为基层上好大党课。在制定“十一五”规划过程中,结合本职工作,进行专题调查研究,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谋划长远发展的能力。二是坚持制度管理。健全了“一个党委、三个党组”的工作机制,发挥县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依法依章履行职责。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三是坚持求真务实。进一步完善县领导分工联系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责任制;继续实行分工联系部门、镇、村和贫困户制度,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县委常委带头向组织和群众作出目标承诺,主动领任务、抓落实。四是坚持廉洁自律。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在坚持自身廉洁自律的同时,强化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实行“一岗双职”。县委公开向社会作出廉洁自律承诺,接受广大党员和全县人民的监督。同志们,以上报告的是县委全委会一年来的主要工作。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群辛勤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向在座的同志们以及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县委全委会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刚刚起步,突破要素制约的办法还不够多,效果还不够突出;农业规模效益尚未得到充分体现,农民的收入结构还没有得到根本优化;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仍有不少,化解社会矛盾的工作仍需加强;各级干部的思想仍需进一步转变,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十一五”发展的基本要求即将过去的“十五”,是新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期,是建县以来发展速度最快、改革力度最大、运行质量最好的黄金发展期,也是“十一五”发展和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升温加速期。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确立争先进位追求,为“十一五”发展创造了氛围。大力弘扬勇于争先、长于实干、乐于奉献的“三种精神”,不断创新思想观念、改造精神状态、转变工作作风。着力培植特色经济、集群经济、海洋经济“三大优势”,新纺都建设成效显著,沿海经济带建设初具特色。抢抓宏观调控带来的政策机遇,克服非典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坚持快中求好、进中求稳,突破发展上的禁区,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开辟科学发展新路径。提出了“远学平湖、近赶如东”的目标追求,在全县上下形成了比学赶超、越位争先的喜人态势。坚持以改革的思路和开放的理念创新体制、调整机制,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明确增强。五年来,我们始终围绕发展第一要务,突出经济建设中心,为“十一五”发展打好了基础。地区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69.5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35亿元。财政收入从3.1亿元增加到8.1亿元,净增5个亿,年均增速21.2%。定报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20%以上,三次产业的比重从34.9:37.6:27.5调整为25.3:44.4:30.3,全县经济步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五年来,我们始终抓住项目推进主线,不断加大有效投入,为“十一五”发展积蓄了实力。固定资产投资从2000年的12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49.8亿元,五年翻两番。累计完成工业技改投入85亿元,其中2005年工业技改投入30亿元,是2000年的5倍。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72个,其中亿元项目21个。定报企业数由2000年的98家增加到2005年的211家。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9.3亿元,公路里程达2480公里,其中干线公路521公里,780公里的农村公路通达202个村居。纵贯全境的沿海高速公路即将竣工,射阳已全面融入长三角三小时经济圈。随着旧城改造步伐加快,市政基础设施投入逐年增加以及园林式城市的建设,县城面貌焕然一新,对外开放形象大幅提升,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充满生机活力的生态型海滨城市展现在世人面前。五年来,我们始终牢记执政为民宗旨,用发展的成果造福群众,为“十一五”发展聚合了民力。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05年底全县居民储蓄余额62亿元,是2000年的2.3倍。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着力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造浓全民大创业的氛围,私营企业比2000年净增1200家,个体工商户净增6000户,个体私营经济注册资本增长了2倍。公开选拔了百名科级干部到经济一线任职,选配了千名“双强”型村干部,较好地带动了群众抓经济、谋发展。“十五”的快速健康发展,使我们登上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具备了向新阶段迈进的基础,积累了向高目标冲刺的实力。即将开始的“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战阶段。谋划和推动“十一五”发展,要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六个必须”原则,既要顺应科学发展观要求,坚决落实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又要突出发展主题,创新思路保持又快又好的势头;既要抢抓开放化、一体化带来的产业转移机遇,又要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和产业壁垒;既要看到沿海高速和苏通大桥即将开通、实施沿海开发战略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又要看到区域发展你追我赶、各不相让的竞争性态势;既要认真总结“十五”发展成就,坚持被实践证明了的经验和思路,又要主动应对改革发展深入推进带来的“阵痛”,增强统揽全局的意识和本领。为此,要突出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明确“十一五”发展的目标任务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新飞跃,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始终高扬发展主旋律。一要坚持高要求发展。按照“接轨上海,学习苏南,跻身苏中,争先苏北”的要求,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经济国际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四大战略,不断培植特色经济、集群经济、海洋经济“三大优势”,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到2010年,全县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此基础上,再经过10年左右的奋斗,全县基本实现现代化。二要坚持高目标发展。高目标才能有好成效。“十一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是:“经济总量翻番,全面建成小康”。具体目标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城市化率年均提高3个百分点左右。三要坚持高定位发展。重点是加快建设“一都两带三城”,即打造中国特色纺都,培植全省知名的沿海开发示范带和高效农业产业带,建成全国优秀旅游城、全国园林城和全国卫生城(镇),使射阳在江苏这片发展的热土上有名声、有特色、有位置。
二、始终围绕又快又好主题,把握“十一五”发展的基本战略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大力实施四大战略。
1、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新型工业化既是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关键举措。要坚持以投入带动调整,建立以产业开发、接轨转移、专项争取、以商引商为主要手段的项目引进输入机制,以体量规模、科技含量、产出效益、产业带动为主要内容的项目评审筛选机制,以税收回报、就业拉动、投资强度、资源集约为主要指标的项目实绩考核机制,在保证投入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全面提升项目推进质量。坚持以创新带动升级,突出抓好纺织、化工、机械等优(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势产业的改造提升,加快发展电子、绿色能源、造纸和海洋食品等新兴产业,加紧配套物流、信息、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逐步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着力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著名品牌和产品。坚持以规模带动集群,在纺织、化工、机电等重点行业全面启动骨干企业动态培养机制,通过政策倾斜、人才建设、改革创新等手段,不断做大企业规模,壮大企业实力,形成对中小企业和全民创业的龙头带动之势。坚持以载体带动集中,做大做强“两区一地”,力争“十一五”期间,经济开发区新增业务总收入超百亿元,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临海化工集中地跻身全市一流园区行列。
2、大力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加快提升利用外资层次,突出韩日、欧美等重点国家和地区实施集成引进,突出国际先进制造业实施选择引进,突出主导产业、关键项目实施重点引进,同时着重研究如何将外援型经济融入本土板块,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性动力。加快转变外贸出口战略,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扩大品牌产品、拳头产品、深加工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和加工贸易,促进外贸的高水平增长。要加快创新外经合作理念,巩固和放大建筑、缝纫等特色劳务优势,突破工程总包和品牌劳务,扩大劳动力输出;鼓励纺织、机电等行业重点企业“走出去”发展,实现生产能力的输出。
3、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要把农业产业化体现在规模上,建立一批高效农业示范基地,规模化发展高品质棉、优质稻米、设施蔬菜、特水养殖等优势农产品,尤其是要大力发展畜牧业,形成规模化格局。要把农业产业化体现在产业链上,重点围绕消费市场需求,鼓励外来资本、民间资本和工商资本加大投入,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要把农业产业化体现在质量上,健全标准采贯、农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动物疫病控制和病虫害防治体系,打响射阳农业的“绿色品牌”。要把农业产业化体现在服务上,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4、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要统筹城乡规划,既做大做美城镇,又带动农村腹地。要统筹城乡生产力布局,在重点建设“两区一地”的同时,在陈李线和射阜淮线两大干道沿线建设一批工业集中地、物流枢纽和专业交易市场,发展镇域经济,推动全民创业,促进共同繁荣。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每年都有计划地实施一批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加快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要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加大社会事业资源整合力度,拓宽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保体系的覆盖面,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果首先体现在为民造福上。
三、立足射阳发展阶段和县情特点,突出“十一五”发展的工作重点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举措,破解发展难题,增创发展优势。一要突出以工兴县,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要坚持以工兴县第一方略,以新型工业化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力争在“十一五”末建成国家级纺织产业基地县,总体上迈进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二要坚持富民优先,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立足农村实际、尊重群众意愿,按照“制定好规划、建强好班子、构建好机制”和“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弘扬新风尚、享受新生活”的思路,以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实现农村的全面繁荣。三要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大力兴建专业市场、发展现代物流和开发生态旅游为重点,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服务业综合水平和贡献份额。四要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五要协调发展科教事业,推进科教兴县、人才强县。继续把科教摆到优先发展的位置,按照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把受教育的人口作为最大的发展资源,把对教育的投资作为最大的发展投资,加快构建全民教育体系,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四支人才队伍”建设,重抓工农业实用技术创新,提高射阳跨越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六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以第三轮城市规划为基础,优化基础设施布局,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力争在“十一五”期末,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6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26万,城市化率达到55%,初步建成生态型海滨工业城市。七要全面深化各项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重点推进政府管理体制、经济体制和农村经营体制三个方面的改革,逐步建立有利于提高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的良性机制。要走经济国际化道路,坚持三外联动、突出外资,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八要强化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的过程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要围绕利益和谐、环境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和谐,抓好生态建设、资源综合利用、就业和社会保障、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刚刚结束的省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进“四沿”开发,把沿海放到与沿沪宁线、沿江、沿东陇海线同等重要的位置,为我们发展海洋经济带来了极为难得的机遇。海涂资源是射阳最为宝贵的资源,海洋经济是射阳“十一五”最具潜力的增长极。要围绕“十一五”期间海洋经济增加值超200亿的目标,按照“以工兴港、以港兴海、集约开发、保护生态”的要求,规划建设临港经济集中区、湿地旅游经济区和生态农业示范区,推动射阳成为全省沿海开发的示范带。一要坚持规划统筹。健全区域一体化的联动开发体系,整合射阳港和黄沙港两大区域资源,规划建设临港经济集中区。策应盐城湿地生态国家公园建设,以丹顶鹤保护区为轴心,整合射阳林场、芦苇公司等区域,筹建湿地旅游经济区。以农牧公司、淡水养殖场等区域为基础,规划生态农业示范区。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发,努力提高沿海开发水平。二要实施项目带动。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着力实施事关长远、带动全局的临港工业、港口物流、生态旅游、高效农业、基础设施等五大类40项重点项目,努力提高沿(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海经济开发层次。三要突出开放推进。坚持走大开放促进大开发之路,大胆采用项目融资、整体出让使用权、BOT等办法吸引沿海建设资金,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设立海洋经济开发基金,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并积极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的扶持。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承接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辐射,吸引战略投资者进行成片开发。四要完善功能配套。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大力招商引资,多方筹措资金,实施射阳港深水码头、新长铁路射阳港支线等重点基础设施工程,加快构建以港口为龙头,沿海大通道为主线,其它水陆交通为支线的大交通体系,努力创优沿海经济发展的“硬环境”。
四、加强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强化“十一五”发展的政治保证要按照提高“五个能力”的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增强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本领。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弘扬“三种精神”为核心,塑造新一代射阳人的崭新形象,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平。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完善党代会常任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要按照开展“平安射阳”、“法治射阳”创建的要求,推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严格落实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责任制,高度重视抓好生产安全和交通安全,打造平安有序的社会环境。2006年的工作任务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明年各项工作尤其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按照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结合射阳实际,坚持“一个统领、四个着力”,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转变(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创新(加快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提升(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升城市化和经济国际化水平)、统筹(落实“五个统筹”)上下功夫,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全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委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小康为追求,大力弘扬三种精神,持续培植三大优势,着力增强经济实力、群众财力、发展动力、区域活力、环境魅力和社会和谐力,全面夺取“十一五”发展的开局胜利。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左右,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3%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下。围绕上述目标要求,要着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项目推进,开创经济发展新业绩坚持项目推进主线,推动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目标化,目标任务责任化。一是重抓大项目。把2006年作为“重大项目突破年”,确保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5个。要聚焦重点对象,密切关注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福布斯上榜企业的发展意向,策划包装一批优势项目予以推介。要突出重点项目,把握龙头型、基地型、旗舰型项目转移契机,突破以风力发电为骨干的绿色能源、以电脑配件为先导的IT产业、以王田机械为核心的机械产业,推动新兴产业竞相崛起。要明确招商主旨,切实引进税收回报率高的项目,千方百计缩短项目建设周期,提高投产项目的创税能力。二是培植大企业。要打造名企,做大扶强现有企业尤其是振阳、双山、胜达、德发、大宏、永大、兴阳等10强企业,力争尽快成为行业的龙头;强化政策激励,完善服务体系,鼓励成长型企业搞技改、上规模、拓市场,新增年销售亿元以上的企业6家。要塑造名品,引导企业把创塑品牌作为核心发展战略,着力培育氟系列产品、剑杆织机、探伤仪等10大类自主创新产品,争创1个国家驰名商标。要锻造名家,为企业家搭建继续教育、专家论坛、企业家沙龙等平台,更新思维、拓宽眼界,造就企业的领军人物。三是建设大园区。主攻方向要准,经济开发区要重点引进实施轻纺、机电类重大项目和外资项目,并大力提升规划水平、服务功能和投资强度,全年进区亿元项目不少于8个,投入、财税指标位居全市各县(市)开发区前列;临海化工集中地要实施环境招商,努力打造盐城印染集中区。考核导向要明,对“两区一地”实行以实际投入和创造税收为主要指标的实绩考核办法,对招商人员实行项目实绩薪酬制,进一步优化“两区一地”运行机制。扶持措施要活,既要保证财政对“两区一地”的投入,又要完善县直部门契约化服务制度,为“两区一地”发展营造更加宽松的氛围。鼓励乡镇引进的重大项目进“两区一地”,“两区一地”要积极主动地与乡镇做好对接。盐东、盘湾、兴桥、陈洋、海通等镇也要加快工业集中地建设,走出特色发展之路。四是推动大创业。在培植时要“视无为有”,只要有创业意向、有致富头脑,就先行发放工商营业执照,使他们尽快从“心动”走向“行动”。在服务时要“视小为大”,加强创业辅导,协助选择项目、选租厂房,破解创业资金瓶颈。在管理时要“视有为无”,放水养鱼、自由发展。努力营造“人人要创业、个个当老板、天天能赚钱”的创业氛围。同时,加快建设合德镇中小工业集中区,推出一批标准厂房,引导全民创业项目相对集中、集群发展。力争全年新增民营企业700家,新增注册资本7亿元。
二、围绕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要建强龙头,带动基地,加快农业升级。适度扩大优新经济作物种植规模,重点发展畜牧业,推进波杂山羊、大雁和獭兔等优质畜禽的工厂化生产,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上取得突破。要主攻梨果气调保鲜、水产品深加工等九大类新兴农产品加工项目,力争新申报成功省级龙头企业1家。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个以上,发挥其在信息、市场、服务等方面的优势。要加快特庸粮食市场二期、温州国际装饰城、盐东汽车配件市场、黄沙港水产品交易中心建设步伐,力争有1个农产品批发市场通过省级验收。二要提高素质,拓宽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实施教育富民工程,围绕本地企业需求创新职教模式,切实把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办成农民创业致富的“网上大学”,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万人以上。要立足实际,分类编制创业项目,引导农民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投身创业大潮。尤其要通过亲情、友情、乡情并举,引进“凤还巢”创业,实现人回乡、钱回流、企回迁。三要规划先行,典型示范,改善农村面貌。高起点编制镇村建设、产业发展、全民创业等规划,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利益调节、社会保障等机制,保障规划落实。重点建设好主要交通干道沿线的盐东庆丰、洋马药材、长荡胜利桥、陈洋桃园等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要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投入,推进沟河疏浚、农村改水等惠民工程,推广清洁生产和生态循环农业,让农村天更蓝、水更碧、人更富。
三、加快沿海开发,培植区域经济新亮点一是建设临港经济集中区。农业开发区要推进整体招商,在加快台资工业园项目引进的同时,规划建设韩资工业园,实现亿元项目和整体招商的大突破。全力推进胜达双灯浆纸工业园,加快9.5万吨包装纸浆生产线建设。推进风力发电项目招商,全力争取射阳港电厂三期工程获批,打造苏北沿海重要的绿色能源基地。全面规划射阳港一类口岸,尽快筹建射阳港物流中心,进一步疏浚航道,尤其要加快与意大利客商的合作洽谈,力争早日开工建设万吨级码头,打造苏北沿海重要的物流枢纽。黄沙港国家中心渔港要尽快确定规划、开工建设,确保年投入量达到3000万元以上,2007年全面建成。二是做特湿地旅游经济(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区。抓住盐城国家湿地生态公园建设契机,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快海滨森林公园、射阳岛旅游度假区、苏东自然农园等重点旅游板块建设,构建以丹顶鹤生态旅游为核心的旅游经济区。三是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区。围绕创建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区,完善海淡水产品高效养殖基地建设,发展现代渔业。整合射阳港垦区资源,着力做特有机绿色农业。加快沿海6万亩复合型林业产业带建设。
四、深化改革开放,建立市场运作新机制一方面,要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对韩国蔚山汽车城、大邱化纤城以及境内青岛、威海、烟台等韩资密集地招商活动,组织好第五届纺织经贸洽谈会。把企业驻外办事处纳入全县招商体系,不断开展专题招商活动,全年实际外商直接投资3000万美元(新口径),力争引进注册资本超3000万美元的项目。要扶持加工贸易、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和流通企业代理出口,增加农副产品、机电产品的出口;开拓拉美、东南亚、东欧等市场,确保全年实现自营出口6000万美元。要拓展外经合作领域,建立特色技能培训基地,全年新派出境劳务2500人,完成外经合作营业额5000万美元。另一方面,要持续深化改革。继续抓好一批重点企业的开放式重组。力促振阳公司主板上市,做好双山、双灯、德发二板上市准备工作。加大《企业法》实施力度,尤其要对已改企业进行再次“回头看”,推动更多的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逐步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探索建立土地股份合作制,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强公有资产管理,健全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五、坚持以人为本,构筑统筹发展新格局一是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实施盐连高速公路接线、镇通村公路改造、县城一级中心客运站等交通重点工程。启动全国优秀旅游城、园林城、卫生城(镇)“三城同创”工作,有序推进城中公园、车站地段改造、南环路等重点工程,串联开发城建精品,做到连点成线、连线成面,为“十一五”完成创建目标打好基础。各镇区要选准发展方向,坚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人口集聚相适应、与区域特色相融合,有序推进城镇建设。二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市和农村低保及失业人员补助救济办法,建立“多险合一”征缴制度,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高度重视做好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扶助救济工作。三是提升社会事业水平。加大实用技术推广力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整合教育资源,壮大职业教育,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进社区卫(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生服务,健全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继续实施“双入户”工程,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注重发展文化产业。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建成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示范县。四是构筑社会稳定网络。严格落实信访和维稳工作责任保障机制,加强三级矛盾调处网络建设,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创优“平安射阳”品牌,严厉打击各类犯罪,实现安全生产的有序化和可控化,努力在苏北率先建成全省最安全地区。
六、创新工作思路,促进执政能力新提升一要继续抓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以实施“311工程”为抓手,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平台,开展好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要以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为追求,认真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好的做法和经验,并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建立“党员干部长期受教育,人民群众长期得实惠”的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二要强势推进理论武装和思想道德建设。以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武装党员干部,大力开展“理论武装进基层”(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活动,推进新一轮思想大解放。要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加强对内舆论引导,坚持对外塑造形象,浓墨重彩地宣传项目推进、主体经济、环境优化等重点工作,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要以“诚信道德”为主题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构建诚信个人、诚信企业、诚信政府三位一体的信用体系,打造以信用为灵魂的发展环境。三要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要按照《公司法》要求深化企业“双争”工作,围绕建设和谐社区推进社区“双创”建设,立足提高服务质量开展机关“双为”活动,使基层组织迸发新的活力。深度推进产业链上建支部的成功做法,为“双强”型干部充分发挥作用搭建舞台。加强对党代会常任制工作的研究,确保继续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继续实施干部公推公选和公推直选,积极探索干部浮动管理新模式。以镇党委换届为契机,大力选拔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干部进入一线领导班子,形成为发展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四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贯彻《实施纲要》和县委出台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与时代要求相适应,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以清正廉政的形象、求真务实的作风带领全县人民开拓前进。同志们,当前正处在“十五”向“十一五”转换的重要时期,日新月异的发展成就令人鼓舞,率先崛起的宏伟蓝图催人奋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奋发进取,求真务实,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湖南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报告
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21年11月25日)
张 庆 伟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我们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牢记嘱托、不负使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而努力奋斗。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一头接续已经迈过的光辉历程,一头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回首来时路,我们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一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三湘大地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发出“建党先声”、成为“建军摇篮”、开创“建政先河”,走出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成就了“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的璀璨荣光,掀起了“遍地英雄下夕烟”的建设热潮,闯出了“长岛人歌动地诗”的改革之路,绘就了“芙蓉国里尽朝晖”的壮美画卷。眺望前行路,我们壮志在胸、豪情满怀。迈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全面展开,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宏伟蓝图。在新的伟大征程上,湖湘儿女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必将书写新的历史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我们要深刻领会把握我们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不忘初心使命、赓续红色血脉,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更加奋发有为地把湖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加快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全省各项事业取得了新成就,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三湘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五年来,我们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武装得到新加强。坚持把学习贯彻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推行全省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每月一次、上下同题”,分级分类抓好领导干部轮训,广泛开展宣传宣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遍三湘四水、深入千家万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召开省委全会研究部署,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深化主题宣传和研究阐释,推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通过深学细照笃行,全省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深厚思想内涵,深刻领会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进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增强了拥护核心、跟随核心、捍卫核心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进一步树牢了“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做到了“两个维护”。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全面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总量超过4万亿元,财政收入量质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六大强农”行动扎实推进,十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粮食产量稳定在600亿斤左右;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深入实施,优势产业链培育成效显著,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全面铺开,形成了3个万亿级、14个千亿级产业;服务业总量规模、质量效益快速提升,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全面铺开,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了两番,“三区两山两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三超”等科技成果世界领先。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区域经济格局加快构建,长株潭一体化高规格、大力度推进,长沙跻身特大城市行列。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坚持“房住不炒”,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现代化基础设施“五张网”进一步完善提升,县县通高速、村村通硬化路基本实现,市市通高铁即将实现。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政府债务、金融、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等领域风险有力有效防范化解,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五年来,我们全力以赴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小康社会增添新成色。扛牢“首倡之地当有首倡之为”政治责任,坚持尽锐出战,举全省之力脱贫攻坚,在推动“三个落实”、实施“五个一批”、做到“六个精准”上下足绣花功夫,走出了一条精准、有特色、可持续的脱贫路子,十八洞村成为全国脱贫典型。68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92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省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脱贫群众精神面貌和脱贫地区发展面貌焕然一新。
五年来,我们千方百计增强发展动力活力,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建设全面铺开。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主要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重点改革任务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三去一降一补”取得重大成果,深化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经验全面推广,营商环境明显改善,一大批国家改革试点任务顺利推进。对外开放全方位拓展,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居全国前列,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成功获批建设,中非经贸博览会落户湖南,海关机构实现市州全覆盖,在湘投资世界500强企业达180家,国际经贸“朋友圈”拓展至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五年来,我们持之以恒推进民主法治,政治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地方立法和人大监督全面加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运用“政协云”,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民族、宗教、港澳、对台、侨务、外事等工作持续加强,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强“三性”、去“四化”成效明显,作用更好发挥。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完善。全面依法治省工作体系基本形成,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效显著,法治湖南、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取得实效。
五年来,我们守正创新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和文化繁荣发展,思想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稳定。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媒体融合发展加快,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日益完善,主流思想舆论巩固壮大,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充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培育和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加快建设,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三湘文苑百花竞放、硕果满枝。文化产业走在全国前列,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快速发展,“文化湘军”实力更强、品牌更响。湖湘文化“走出去”活动影响广泛,“湘”字号文化产品享誉海外。旅游业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旅游总收入接近万亿元。
五年来,我们一以贯之坚守人民至上,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持续办好重点民生实事,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保持在70%左右。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百所“芙蓉学校”花开三湘,义务教育大班额基本消除,教育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二甲公立医院实现县域全覆盖,村卫生室空白村全面消除,新的生育政策全面落实,全民健身蓬勃发展,竞技体育成果丰硕。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城乡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残疾人事业得到发展,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应保尽保。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平安湖南建设迈上更高水平。
五年来,我们坚持不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新进步。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鲜明导向。推动污染防治的措施之实、力度之大、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全面整改,“一江一湖四水”综合治理深入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明显提升,蓝天白云渐成常态,绿水青山随处可见。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有序推进,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扎实推进。
五年来,我们驰而不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开展政治建设考察并实现全覆盖。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坚持好干部标准和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不断增强各级领导班子整体功能,持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市县乡党委换届顺利完成。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基层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推进芙蓉人才行动计划,各类人才聪明才智充分涌流。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四风”顽疾得到有效遏制。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正风肃纪反腐,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入开展金融、涉砂涉矿、工程项目、医保社保等领域问题专项治理,发挥巡视巡察利剑作用,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决扛牢疫情防控重大责任,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摆在第一位,全省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广大党员干部舍身忘我、冲锋在前,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为甲、逆行出征,各行各业劳动者坚守岗位、向险而行,青年一代不惧艰险、勇挑重担,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坚定扛起党管武装重大政治责任,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建设,重塑全省国防后备力量体系,全民国防教育创新深化,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建立健全,驻湘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在服务全省发展大局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得益于历届省委接续奋斗打下的坚实基础,归功于全省人民的和衷共济、顽强拼搏。在此,我代表中共湖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离退休老同志和人民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人民解放军驻湘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向中央驻湘单位和中央企业,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湖南现代化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湖南各项工作,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必须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一以贯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开拓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坚持敢于斗争,筑牢安全屏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自我革命,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回顾五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我们清醒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短板不足,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明显,发展质量还有待提高,三次产业结构还要优化,县域经济还不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依然较大,财政收支平衡、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面临不少现实困难;民生和安全稳定工作还有不少短板弱项;一些党员干部的作风能力跟不上现代化建设要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全面从严治党还须加强,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着力解决。
二、切实担负起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湖南发展,亲切关怀湖南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三次亲临湖南考察,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作出“一带一部”“精准扶贫”“三个着力”“守护好一江碧水”等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特别是2020年9月亲临湖南考察时,要求我们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抓好五项重点任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战略全局高度对湖南发展锚定的新坐标、明确的新定位、赋予的新使命,精辟阐述了关系湖南全局和长远发展的系列方向性、根本性问题,为湖南“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明确了指导思想、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湖南作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一带一路”的重要腹地,在全国发展大局中肩负着新的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坚持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湖南新篇章,坚持立足中部地区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区位,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打造“三个高地”,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湖南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26年,经济实力更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左右,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粮食产量保持总体稳定,“三个高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城镇化率达到65%左右;治理效能更优,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数字化治理取得重大突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发展安全保障更为有力;文明程度更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优秀湖湘文化传承弘扬;生活品质更好,居民收入迈上新台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更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重点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整治,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在实现五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到2035年,基本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富强,就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建成“三个高地”,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民主,就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展,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湖南、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文明,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影响力显著增强,湖湘文化的精神力量充分彰显;和谐,就是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网络安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心情更加舒畅、人生更加出彩;美丽,就是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千百年来,三湘儿女前赴后继、开拓奋进,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巨大成就,孕育了独树一帜的湖湘文化,形成了“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坚韧不拔”的精神特质,锤炼了“吃得苦、霸得蛮、扎硬寨、打硬仗”的意志品质。精神火炬,代代相传。踏上新征程,我们要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真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赓续湖湘精神,大力传承忠诚、担当、求实、创新、勇毅的精神基因,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解放思想中闯出新路子,在真抓实干中闯出新天地,紧紧依靠全省人民开创美好未来。
三、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决办好发展经济这个最大实事,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一)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实体经济是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必须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推动制造业比重稳中有升。深入推进“八大工程”,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打造一批世界领先的产业集群、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产品、具有全国先进水平的产业园区。全力打造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及航空航天装备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三大国家级产业集群,发展好石化、有色等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优育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推进智能制造赋能,推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品牌化发展。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大力发展优势产业链,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着力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推动产业链与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梯度培育优质企业,持续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抓实“五好”园区建设,依法依规调区扩区,加快实现国家级园区市州全覆盖。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打造湘品湘造质量形象。加快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打造一批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迎接数字时代,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大力发展“大智移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建设数字湖南、数字政府、数字社会,让数字文明造福全省人民。
(二)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坚持“四个面向”,深化创新型省份建设,深入推进“七大计划”,使湖南成为原始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诞生地、重大创新平台的重要集聚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承接地、一流创新人才的重要汇集地。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加快“三区两山两中心”和湖南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争取国家级创新平台布局,培育岳麓山国家实验室,创建长株潭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启动建设湖南省实验室,加快形成全域创新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一批领跑世界的原始创新成果。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湖南模式,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创新主体增量提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优化创新生态,发展科技金融,深化科研放权赋能改革,让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科技创新中。吸引全球科创资源,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让创新蔚然成风。
(三)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把扩大内需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畅通经济循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传统消费提档升级,发展新型消费,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数字生活新服务,鼓励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发展。支持长沙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一批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畅通城乡流通渠道,建设城乡融合消费网络节点,释放农村消费潜力。保护消费者权益。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突出项目建设,加大基础设施、产业和民生领域投资力度,以更有效的举措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加快基础设施优化升级,完善交通、能源、水安全、物流、信息五张网。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市市通高铁、乡乡通三级以上公路,拓展长沙四小时航空经济圈、建成“1+13”骨干通航机场,打造轨道上的长株潭,构建以“一江一湖四水”为骨干的航道网及“一枢纽多重点广延伸”的全省港口体系,建设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夯实能源保障网,大力引进省外优质能源,充分发挥煤电兜底作用,加快发展新能源,积极推进抽水蓄能、燃气发电、化学储能电站建设,全面提升能源供应能力,构建保障有力、清洁低碳、适度超前的能源供应体系。筑牢水安全网,保障防洪和供水安全。优化物流配送网,建立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国家现代物流区域中心。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
(四)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科学统筹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优化“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区域经济格局,抓好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建设湘江西岸科创走廊和湘江东岸先进制造业走廊,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加快岳阳、衡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建设沿京广、沪昆、渝长厦通道的三大经济发展带;推动长株潭建设全国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洞庭湖建设秀美富饶的大湖经济区、湘南建设中西部地区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大湘西建设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施强省会战略。因地制宜推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等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加快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实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程,做强做优主导产业,创新优化政策环境,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升级,促进县域经济整体跨越。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强中心镇和特色小镇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新型城市和未来社区建设,构建“15分钟公共服务圈”,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的现代化城市。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城乡公共资源普惠共享,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
(五)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巩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发展精细农业,深入实施“六大强农”行动,抓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进种业创新和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继续推进农业机械化,壮大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基本形成十大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促进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强数字乡村建设,实施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行动,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扩面提质,做强中心村,建设乡村新社区。培育文明乡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引导能人回乡、市民下乡、乡贤助乡、企业兴乡。深化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抓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和示范创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
改革开放是时代的主旋律、是发展的动力源。要深入推进“四大改革行动”“五大开放行动”,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统筹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等各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在内陆地区增强经济活力、完善市场体系、提升治理效能体制机制改革上走在前列,在内陆地区制度型开放、对非经贸合作、开放平台建设上走在前列。
(一)大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全省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支持民营企业提升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推动民营企业守法合规经营,让广大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
(二)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健全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加强数据、知识、环境、自然资源资产等领域产权制度建设,实现产权有效激励。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自主有序流动,建立健全要素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打造规范统一、共享共用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坚持鼓励竞争、反对垄断,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刚性约束,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生产许可证制度。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三)不断完善经济治理体系。健全以发展规划为导向,财政、金融、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的经济治理体系。实施财源建设工程,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管理,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加快建设湖南金融中心,建立多层次融资服务体系,切实降低融资成本。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体系,构建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探索建立推动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务服务方式,深化“放管服”改革,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加快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建立“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服务企业工作机制,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努力打造走在全国前列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四)深入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系建设。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完善利用外资政策体系,优化重点外资项目跟踪服务工作机制。持续扩大进出口规模,优化外贸结构,大力发展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内外贸、产工贸一体化,促进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进口与出口协调发展。深化“单一窗口”建设,加快推进跨境贸易降费提速,提高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完善海外风险评估和安全预警体系,健全贸易摩擦应对机制。
(五)构建更加完善的对外开放支撑体系。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建设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形成更多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健全对非经贸合作体系,办好中非经贸博览会,打造国家对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统筹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协同发展,做大做强各类国际经贸合作交流平台。拓展航空货运、中欧班列、江海航线、铁海联运为重点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对接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强化省际合作,推动区域开放联动。
(六)推动高水平引进来走出去。紧盯“三类500强”、头部企业、上市公司、外贸实体龙头企业,实行市场化专业招商。坚持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跨国公司设立分支机构和研发中心。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力开拓RCEP成员国、非洲国家等新兴市场,稳步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加强优势产能国际合作,带动技术、装备、劳务走出去。统筹整合外事工作资源,深化友城合作,广泛搭建对外合作平台。
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湖南
法治湖南民主法治是激发社会活力、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大力推进法治湖南、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全省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切实筑牢安全屏障。
(一)深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创造性开展立法、监督等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充分运用线上线下委员工作室,推动委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化常态化,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工作质量。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坚持和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深化“凝心聚力新时代”行动,加强同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合作共事,加强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做好港澳、对台、侨务等工作,不断巩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中建功立业。
(二)全面推进法治湖南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全面依法治省,推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有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完善立法工作新格局,坚持立改废释并举,不断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和效率。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和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统筹配置行政执法资源,完善行政执法标准化体系,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巩固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打造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铁军。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完善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运行和监督机制,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持续深化平安湖南建设。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有效防范化解金融、债务领域风险,确保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坚决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确保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加强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健全完善战略物资和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和处置机制,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进市县乡村四级社会治理创新试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信访制度,加强诉源治理,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加快构建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治理平台,推进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不断提高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六、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加快文化强省建设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发展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与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筑牢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精心打造理论评论品牌,强化理论研究阐释和宣传宣讲,建设好“学习强国”湖南平台。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形成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深化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网络文化,防控新型网络安全风险,打造清朗网络空间。守住管好各类意识形态阵地,健全舆情应急处置机制,筑牢意识形态安全屏障。
(二)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加大先进典型选树和学习宣传,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进全域全员全程全面文明创建,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擦亮“雷锋家乡学雷锋”活动品牌。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精品力作。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推进新型智库建设。推动湖湘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重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促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
(三)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坚持守正创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持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完善文化产业功能区布局,打造优势文化产业集群。做强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加快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建设。落实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强“文化湘军”建设,提升广电、出版、演艺等品牌,打造新媒体、互联网等新品牌。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打造红色旅游基地,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推进旅游产品、模式、业态创新,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叫响“锦绣潇湘”全域旅游品牌,力争实现5A级景区市州全覆盖。扩大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更多“湘”字号文化产品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湖南篇。
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让全省人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一)提升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扩大就业容量,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推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困难人员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全方位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探索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机制,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培育和监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构建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实施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行动计划,畅通向上流动通道,持续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形成橄榄型分配结构。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
(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以教育评价改革牵引教育综合改革,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加快农村村小和小规模学校提质改造,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加大职业教育建设改革发展力度。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提升高校“双一流”建设成效,增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办好思政课,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深化体教融合,广泛开展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落实“双减”政策。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机构。推进“互联网+教育”,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三)深化健康湖南建设。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必须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实施健康湖南行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推进全省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健全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机制,确保群众负担总体稳定、医保基金可承受、公立医疗机构健康发展可持续。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和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推进国家医学中心与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注重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和引进,支持社会办医,建设一批“花园式”医院,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建设中医药强省,争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体育强省,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体育设施乡村全覆盖,建立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加快体育产业发展。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应保尽保,着力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巩固提升失业保险省级统筹,适时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发展商业保险。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构建分层分类综合救助格局。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坚持“房住不炒”,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让全省人民住有所居。
(五)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依法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健全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政策,加强与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构建育儿友好型社会。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建立健全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和老年健康支撑体系,逐步提升老年人福利水平,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让老年人颐养天年、安享晚年、益寿延年。
八、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美丽湖南
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建设全域美丽大花园,让绿色成为最亮丽的底色。
(一)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坚持节能优先方针,严格落实能耗双控,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推行绿色低碳生产方式,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口,推动落后产能出清,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好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和岳阳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推动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开展低碳城市、低碳工业园区、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工作,全面提升生态碳汇能力。
(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扎实解决环境突出问题。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开展细颗粒物浓度达标行动,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深化重金属和磷污染防治,加强地下水环境保护,保障饮用水安全。加强土壤污染风险源头管控和治理修复,推进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污染防治。强化固体废物治理,深入推进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收集处理,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利用,加强白色污染、新污染物治理。
(三)统筹抓好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保护、系统治理,建立健全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筑牢“一江一湖三山四水”生态屏障。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推动天然林和湿地生态系统有效恢复,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因地制宜推广耕地休耕轮作制度,推动土壤资源永续利用。加快推进重点区域矿山综合整治,打造一批绿色矿山。坚决“守护好一江碧水”,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持续推动江湖协同、河湖共治,建千里湘江滨水走廊,还八百里洞庭碧波万顷。
(四)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加强和改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综合执法。深化做实“河湖林长制”,完善落实生态环境补偿、损害赔偿和资源有偿使用等制度,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健全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完善能效、水效“领跑者”制度。创新环保资金投入机制,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促进环境治理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健全环境风险预警防控体系,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
九、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办好湖南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要深刻领会把握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特别是要深刻领会把握“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的决定性意义,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强化管党治党责任,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落实到党的建设各方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把准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态度,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实际行动上,持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强化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以良好政治文化涵养良好政治生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二)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首位,深刻学习领会“十个明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发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完善经常性学习教育机制,分级分类开展全覆盖培训,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全省广大党员干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持续深化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认识历史规律、增强历史自觉、掌握历史主动,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的胜利和荣光。
(三)着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深入推进干部工作五大体系建设,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突出政治把关,选拔使用对党绝对忠诚、对事业高度负责、对人民尽心服务的好干部,选拔使用在基层一线、在艰苦边远地区、在改革发展实践中苦干实干的好干部,切实把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强化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优化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有计划有力度地推进干部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交流任职,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重视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发挥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深入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和新时代基层干部培训行动计划,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更好地发挥编制资源作用。加强和改进老干部工作。
(四)加快建设人才强省。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入实施芙蓉人才行动计划,真心爱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打造湖湘人才高地。建立健全靶向引才、平台聚才、柔性引才、专家荐才机制,大力培养引进使用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和基础研究人才。发扬企业家精神,着力引育产业领军人才和企业家。弘扬工匠精神,壮大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畅通人才流动渠道,鼓励引导各类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全谱系人才集聚与培养支撑体系,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为人才松绑,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浓厚氛围,最大限度激发各类人才的活力和创造力。人才不问出身,英雄不论出处,要让有真才实学的各类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
(五)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加强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持续为基层减负,保障合理待遇,激发干事热情,夯实党的执政根基。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加强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深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常态化、长效化,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的旗帜在每一个基层阵地高高飘扬。
(六)锲而不舍推进作风建设。不断加固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堤坝,坚决防止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反弹回潮,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落实容错纠错机制,完善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保护机制。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领导干部执行力建设,发扬实事求是、务实担当的好作风,矛盾面前不躲闪,挑战面前不畏惧,困难面前不退缩,把心思用在推动发展上,把精力放在狠抓落实上,在全省上下形成奋发图强、干事创业的新风正气。
(七)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把严的主基调贯穿始终,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把“查剖改”“惩治防”贯通起来,使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化推进有更多的制度性成果和更大的治理成效。深化腐败易发多发领域系统治理,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全面推进党务政务等公开,加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巡视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完善全覆盖的监督机制。全面建设清廉湖南,建设清廉单元,弘扬清廉文化,规范权力运行,共建共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进一步加强党管武装工作,健全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持续深化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快国防建设重点区域和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推动全民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向更高层次发展,不断巩固发展军民团结如一人的生动局面。
青年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我们要充分信任青年、热情关心青年、严格要求青年、积极引导青年,为广大青年成长成才、创新创造、建功立业营造良好环境。广大青年要自觉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练就过硬本领、担当时代使命,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放飞青春梦想、书写人生华章!
同志们!湖湘大地是充满希望、大有作为的红色热土,湖湘儿女是充满智慧、敢为人先的英雄儿女。一百年来,无数优秀湖湘儿女在党的历史上作出过杰出贡献、铸就了巍巍丰碑,在湖南的发展史上创造过历史荣光、书写了精彩华章。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总在继往开来中推进。今天,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历史新起点上,我们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光明的发展前景,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动力。我们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棒接着一棒跑、一关接着一关闯,承前启后、开拓创新,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
同志们!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旗帜、牢记嘱托,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为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中共甘肃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精神传达提纲
中共甘肃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精神传达提纲
4月24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兰州隆重举行,会期共5天。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各族人民凝心聚力、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大业,为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省委书记王三运同志代表中共甘肃省第十一届委员会作题为《科学发展 转型跨越 民族团结 富民兴陇——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大会由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同志主持。会议回顾总结了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全面部署了今后五年全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省委十二届一次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省委常委会,王三运当选为中共甘肃省委书记,刘伟平、欧阳坚当选为省委副书记;通过了省纪委一次全会选举结果。中组部、中纪委换届选举工作指导组有关同志到会指导。出席会议的代表、特邀代表共606人。我市代表团共31人出席大会,其中我区由位志荣、周爱兰二同志出席大会。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主要精神集中体现在王三运书记代表十一届省委所作的《工作报告》中。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十一届省委工作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成绩客观实在,查找问题实事求是,分析形势深刻透彻,谋划发展科学清晰,部署工作措施得力,是指导全省奋力推动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大业和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纲领性文件。
报告共分七部分。
第一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是全省上下在克难攻坚中勇创辉煌的五年,是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效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突出表现在八个方面:一是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二是基础设施实现新突破;三是区域发展迈出新步伐;四是人民生活有了新提高;五是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六是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七是民主法制呈现新气象;八是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谱写了甘肃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
《报告》指出,目前甘肃发展还面临四个方面的矛盾和制约,提出了做好甘肃工作六个方面的主要体会:
四个方面的矛盾和制约:一是我省发展与全国的差距拉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很突出,非公经济比重低、节能减排任务重,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二是城乡居民收入低、贫困人口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不高,与城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还不相适应;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发展环境不够优、基础设施滞后、生态环境脆弱,与大开放大开发的形势还不相适应;四是一些干部和党员思想解放不够,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不强,一些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与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任务不相适应,等等。
六个体会:一是必须坚持深化省情认识,不断完善和创新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努力走出一条甘肃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二是必须坚持弘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优良传统,大力倡导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不断把甘肃的各项事业扎实有效地推向前进;三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把激活内力同借助外力结合起来,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拓展发展空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四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五是必须坚持把维护稳定放在突出位置,坚持依法办事,夯实基层基础,严格责任落实,不断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六是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着力提高各级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第二部分: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之路,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
《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也是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黄金期。我们面临的最大矛盾是发展不足、最大机遇是政策叠加、最大希望是开放开发、最大责任是富民安民。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特征和变化。一是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但外部总体环境日益复杂;二是发展的优势更加凸显,但区域竞争压力日益加大;三是发展的势头更加强劲,但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四是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但社会利益诉求日益多样。
根据我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面临的历史任务,未来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围绕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解放思想,大胆开拓创新,深入实施“四抓三支撑”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战略,更加注重开放开发、更加注重转型转移、更加注重创新创业、更加注重民族民生、更加注重安全稳定,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努力建设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生态绿色持续发展的幸福美好新甘肃。
—2 —
《报告》强调,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是时代所需、民心所向、使命所系。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一定要自觉承担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不为任何困难所阻、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勇于担当、善谋敢为的责任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发有为,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要求、无愧于人民愿望、无愧于岗位职责的光辉业绩。具体工作必须牢牢把握“一项重大使命”,始终坚持“八个发展取向”,深入实施“十大重点行动”。
一项重大使命:就是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努力实现“三个翻番”、“六个提升”、“两个接近”、“一个缩小”: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番,经济发展质量、人民生活水平、产业发展层次、文化发展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经过五年努力,主要经济指标和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接近西部平均水平,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八个发展取向:
一是坚持好中求快取向。推进又好又快发展是我省面临的首要任务。必须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在发展中加快转型、在转型中加快发展。要着力把做大经济总量同提高发展质量结合起来,把调整优化存量与引进扩大增量结合起来,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升我省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坚持“三化”并进取向。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对滞后,统筹发展的任务相当繁重。必须在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着力增强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城市发展的能力;在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着力增强城市带动乡村、承载工业发展的能力;在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着力增强农业支撑工业、保障城市发展的能力,加快形成“三化”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生动局面。
三是坚持基础优先取向。基础条件薄弱,既是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制约,也是转型跨越发展的潜力所在。必须坚持把夯实基础放在全省发展的优先位置,突出交通、水利和城乡公用设施三大关键环节,加快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发展的保障能力。
四是坚持开放带动取向。开放开发是推进甘肃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地以思想的大解放引领观念的大更新,以市场的大开放促进资源的大开发。要充分发挥我省坐中连六和战略通道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等战略平台,充分营造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环境,充分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走出去”、“引进来”步伐,在大开放中推进大开发,在大开发中实现大发展。
五是坚持创新驱动取向。创新是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是转型跨越的强大引擎。必须充分发挥科教资源比较丰富和创新能力比较强的优势,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挖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潜力,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快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
—3—
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建设创新型省份,使甘肃创新经济蓬勃发展、创新要素加速聚集、创新活力充分释放。
六是坚持绿色发展取向。甘肃生态具有多样性、脆弱性、战略性、全局性的特点,推进绿色发展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必须坚持把加快发展同高效利用资源能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广节约型生产方式、低碳型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模式,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七是坚持人才支撑取向。人才是富民兴陇的第一资源。必须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做到用足用好本土人才和引进吸收急需人才相得益彰、各类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统筹抓好、培养开发人才和选拔使用人才同步推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
八是坚持产业富民取向。发展富民产业是破解我省城乡居民收入低、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的根本路径。必须把产业选择、项目建设和资源利用同富民惠民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和劳务经济共同促活,着力拓宽富民产业发展的渠道空间;坚持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共同打造,着力提升富民产业发展的层次水平;坚持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和技术帮扶共同推进,着力营造富民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让富民产业铺天盖地,使强省与富民同步发展。
十大重点行动:
第一,联村联户行动。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符合中央的要求、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的愿望。要进一步在深入推进、创新方式、务求实效上下功夫,让广大机关干部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让人民群众在了解政策、提升技能中开阔眼界、脱贫致富,让干部和群众在结对帮扶、解决问题中密切关系、双向受益,真正使这项行动成为机关作风转变的形象提升工程、教育培养干部的能力锻造工程、造福人民群众的德政民心工程。
第二,多极突破行动。支撑转型跨越和富民兴陇,必须突出各地优势和特色,着力培育多元支柱产业和多层次区域增长极。要在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着力把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旅游文化、现代服务、农副产品加工和新医药及生物产业等培育成新的支柱性产业。要按照“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要求,加快兰白都市圈建设,推进东部四市整体融入关天经济区,促进河西经济区发展,努力形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错位发展、多极支撑的新格局。
第三,项目带动行动。项目是支撑发展的载体,也是转型跨越的保证。今天的项目数量就是明天的经济总量,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要在全省上下进一步树立和强化项目意识,不断提高谋划项目、争取项目和落实项目的能力。各级都要建立动态管理的重大项目库,围绕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和民生改善的需求,做到储备一批、论证一—4 —
批、报备一批、建设一批,以大项目好项目拉动大投资、培植大财源、带动大就业、促进大发展。
第四,扶贫攻坚行动。贫困地区既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加快发展的潜力和希望。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新十年扶贫攻坚的重大机遇,统筹各种资源力量,突出重点区域领域,科学制定时序进度,加大政策、项目、资金扶持力度,举全省之力打一场扶贫开发的攻坚战和整体战,切实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第五,全民创业行动。人民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要着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氛围,把丰富的人力资源变成人力资本,把分散的民间资金变成发展资本,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者变成有市场竞争力的创业主体,把民营企业和非公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培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第六,生态屏障行动。甘肃作为西北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这是国家的战略定位。要明确生态地位的全局性、紧扣国家的大战略,立足自身生态的脆弱性、采取有效的大举措,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以重点生态区位治理为依托,以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载体,以重点生态项目实施为抓手,统筹规划,综合治理,整体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良性循环。
第七,文化提升行动。我省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要着眼于建设文化大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龙头,着力在基础项目建设、文化精品创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下功夫,特别要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倾力打造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促进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努力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不断增强文化自我发展能力,提升文化竞争力,强化文化辐射力,扩大文化影响力。
第八,效能风暴行动。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是提升干部素质、优化发展环境的迫切要求。要在全省各级机关掀起一场“效能风暴”,着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着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精简和下放一批审批事项,着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深入开展行风和政风评议活动,坚决整治庸懒散慢的现象,坚决整治中梗阻塞的问题,坚决整治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破除一切不利于加快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进一步强化服务开放、服务发展、服务基层的工作热情,进一步增进一切为了群众、真诚关心群众、有效帮助群众的思想感情,进一步焕发一心谋事、扎实干事、能够成事的创业激情,努力形成人人讲效能、处处创效能、事事高效能的浓厚氛围。
第九,和谐构建行动。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福祉,是加快发展的前提。要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与平安创建活动,加快构建多层次的治安防控体系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竭力维护
—5—
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确保生产安全、社会安全和公共安全,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第十,先锋引领行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者、组织者和推动者。要坚持把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同提高执政能力结合起来,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同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真正把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锻造成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和时代先锋,为转型跨越、富民兴陇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第三部分: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报告》指出,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坚持发展速度、质量与效益有机统一,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必须重点突出5个方面的主攻方向。
一是加快形成多元支撑的现代产业格局。要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着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优势产业集群化、新型产业规模化,打造一批千亿元企业、千亿元产业、千亿元园区,努力形成重化工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农业、轻工业和现代化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是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要坚持群落式布局、节点式推进、特色化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提升容纳人口、吸纳就业和承接产业功能,努力形成优势互补、布局合理、连接通畅、特色鲜明的城镇化建设新格局。重点要在建设中东西大城市群、做大做强门户城市和各具特色的中小城镇三个方面下功夫。
三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要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要重点在突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农村社会化服务三个方面做文章。
四是加快提升基础承载能力。要牢固树立基础优先的理念,通过科学的规划、政策的扶持、市场的办法、高效的运作,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备、支撑有力的基础设施体系。要全面提升交通通达能力、水利支撑能力、信息服务能力。
五是加快推进改革开放。要深化关键领域改革,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广度,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第四部分:促进社会和谐,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报告》提出,要坚持惠民、利民、富民、安民导向,统筹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加大民生工程实施力度,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全省人民生活得更加富裕、更有体面尊严。主要在八个方面加强工作:一是全力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统筹抓好六盘山区、秦巴山区、藏区三大片区和酒泉移民集中安置区、“插花”型区域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工作。二是大力促进创业就业。深入开展创业型城市建设,建立一批创业性孵化基地和产业园,支持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和城乡青年创业。三是—6 —
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施城乡居民倍增计划,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四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五是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把新增财力更多地用于社会事业发展,把社会公共资源更多地向基层倾斜。六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适应社会加速转型的新形势,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七是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建设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示范区。八是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第五部分:加快文化大省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支撑。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充分发挥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全面提升甘肃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和竞争力。要主要实施五大工程:一是深入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工程。二是深入实施文化信息惠民工程。三是深入实施文化精品打造工程。四是深入实施文化产业培育工程。五是深入实施文化体制创新工程。
第六部分: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报告》指出,保护好生态环境,既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需要,也是实现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把“两型”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要着力在四个方面抓好工作:一是着力打造生态安全屏障,努力把我省建成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二是着力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重点建设7大循环经济基地,培育16条循环经济产业链。三是着力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和综合利用水平。要强化集约内涵挖掘,提高资源管理,深入推进找矿突破行动,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四是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要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还百姓一方碧水蓝天,留子孙一片青山沃土。
第七部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转型跨越、富民兴陇提供坚强保证。《报告》指出,转型跨越、富民兴陇,关键在党,根本在人。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第一,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凝聚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一是强化领导核心;二是牢牢把握重心;三是切实顺应民心。
—7—
第二,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夯实团结奋进的思想根基。一是大力加强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二是大力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三是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第三,加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锻造科学发展的中坚力量。一是坚持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二是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重用敢抓善成的干部,褒奖贡献突出的干部,支持一身正气的干部,鼓励踏实肯干的干部,真正把最优秀最适合的干部用在最关键的岗位,用在最能出生产力的地方,用在最重要的增长极和新的增长点,用在最复杂和困难的部位。要真正重视和体现干部用业绩说话、项目为干部说话,干部用民意说话、群众为干部说话。三是坚持以战略眼光优化干部结构。四是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
第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构建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要引导基层党组织把工作重心切实转移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和服务群众上来。
第五,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彰显执政为民的价值追求。一是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二是大兴改革创新之风;三是大兴艰苦奋斗之风。
第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一是加大廉政教育力度;二是加大源头防范力度;三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四是加大专项治理力度;五是加大案件查处力度。
同时,大会还审议了中共甘肃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向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交的工作报告。报告认为,中共甘肃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以来,中共甘肃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把握规律、统筹谋划,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保证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报告》认为,五年来,虽然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腐败现象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仍然易发多发,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仍然比较突出,腐败问题与多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治理难度不断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坚定不移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发展。
《报告》指出,今后五年全省反腐倡廉建设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的目标,更加注重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更加注重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实效性,更加注重加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更加注重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8 —
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的明显成效,为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提供坚强保证。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部署。
一是把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推动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有机结合,着力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要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放在首位,全力保障和推动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二是把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有机结合,着力提高惩防体系建设的整体水平。要切实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不断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三是把解决突出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有机结合,着力提高作风建设的整体水平。要加强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四是把加强监督管理与增强履职能力有机结合,着力提高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的整体水平。要切实加强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建设和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各级党委要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对纪律检查工作的领导,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抓好反腐倡廉建设,为实现我省转型跨越、富民兴陇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9—
区委十四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5月2日下午,区委召开了十四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赵区长传达了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对会议的整体概况和两个报告的主要内容给大家作了详细介绍。位书记结合全区实际,就我区学习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讲了几点意见:
一是要充分认识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是在全省上下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喜迎党的十八大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对于我省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特别是王三运书记代表十一届省委所作的工作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客观地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深刻系统总结了必须坚持的六个方面的经验启示,以战略的眼光审视甘肃发展,提出了未来五年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必须牢牢把握的“一项重大使命”、始终坚持的“八个发展取向”、深入实施的“十大重点行动”。报告总结成绩客观充分,查找问题实事求是,分析形势深刻透彻,谋划发展科学全面,部署工作措施得力,符合中央精神,符合甘肃实际,符合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前瞻性、指导性和实践性,是指导全省奋力推动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大业和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动员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围绕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凝心聚力、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生态绿色持续发展,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省委委员会和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大会开得圆满成功,是一次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大会,是一次统一思想、明确方向、鼓舞斗志的大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区各级党组织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热潮,切实把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党代会各项决策部署上来,把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到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去,贯彻落实到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去,贯彻落实到与全省、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具体实践中去,不断开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二是要准确把握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要点,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核心是学习省委王书记的报告,关键是要在准确把握和吃透精神实质上下功夫。一要深刻领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而努力奋斗这一主题。二要深刻领会过去五年全省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六个必须坚持”经验总结以及未来五年面临的机遇挑战。三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未来五年全省发展的总体要求。即:高 — —10
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围绕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解放思想,大胆开拓创新,深入实施“四抓三支撑”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战略,更加注重开放开发、更加注重转型转移、更加注重创新创业、更加注重民族民生、更加注重安全稳定,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努力建设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生态绿色持续发展的幸福美好新甘肃。四要深刻领会报告提出的“一项重大使命”以及“三个翻番”、“六个提升”、“两个接近”、“一个缩小”的奋斗目标。五要深刻领会省委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部署和举措。六要深刻领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特别是报告提出的坚持好中求快、“三化”并进、基础优先、开放带动、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人才支撑、产业富民“八个发展取向”和深入实施联村联户、多级突破、项目带动、扶贫攻坚、全民创业、生态屏障、文化提升、效能风暴、和谐构建、先锋引领“十大重点行动”,是报告精彩的亮点,非常有新意,体现的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执政为民的理念、省情实际的特点、远近结合的要求,是未来五年甘肃行动的指南、工作的导向、发展的纲领。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中,都要悉心领会、准确把握,加强研究谋划,突出工作重点,理清工作思路,狠抓工作落实,以有力有效的举措和求真务实的行动,努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三是要加大学习宣传力度,迅速掀起学习热潮,不断把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引向深入。学习好、传达好、宣传好、贯彻落实好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首要政治任务。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采取有力措施抓好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学习贯彻落实工作。要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和干部理论学习制度,统筹安排,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好学习传达活动。要将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列入学习重要内容,在通读报告的基础上,列出若干专题,认真研讨。区委中心组每个成员要率先垂范,力求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点,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悟、学有所用。全区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区四大班子领导要在学习贯彻中发挥好表率作用,坚持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通过领导带头和典型示范,把学习贯彻活动不断引向深入。要把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学习作为党员干部理论学习考核的重要环节,进一步加强督查指导,不断增强学习实效。区委组织部和区委党校要充分发挥理论宣传阵地和党性教育平台的重要作用,将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列入专题学习培训内容,利用各类干部培训轮训班,组织各级党员干部集中学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区委宣传部要成立高规格、强阵容、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经验的辅导宣讲团,组织开展“领导带头宣讲、党员人人参与、社会全面覆盖”的大宣讲活动,切实做到各类宣讲无缝隙对接,宣讲对象覆盖每个社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区委报道组和区电视台在大力宣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同时,及时宣传报道学习贯彻中涌现出来的好经验好做
—11—
法,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全区各系统、各行业都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宣传活动,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深入学习了解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使广大干部群众真正把思想和行动自觉统一到省委的要求和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省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
四是要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全力推动全区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全区各级各部门要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着眼于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把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落实到加快转型跨越、实现富民强区的实际行动上来。
(一)围绕省党代会提出的总体要求,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
对全区的总体发展思路,区委从2009年开始经过认真讨论和充分酝酿,提出了“率先科学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建设首善之区”的战略部署和“四个提升”、“四个突破”、“四个推进”的工作任务,确立了打造“四区”的奋斗目标。这一总体工作思路符合省委“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的总体要求,体现了省委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要求。
一是“四个提升”。即全面提升马铃薯、畜草、劳务和现代旱作高效农业四大产业。区委确定的这四大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要确保提升四大产业发展水平,就要结合省党代会提出的“三化”并进取向、产业富民取向和多极突破行动,进一步细化论证产业发展规划,推动产业实现战略升级。
二是“四个突破”。即全力突破项目建设、工业建设、城镇建设和招商引资四个重点。这一重点也符合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要求,需要进一步坚持好、完善好。
一要全力突破项目建设。首先,要抓谋划。要紧盯《西部意见》、《甘肃意见》、《定西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逐条对照、逐个对接、逐项分解,积极论证谋划和申报争取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真正使利好政策转化为具体项目。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不会抓项目就是不称职”的意识,切实提高项目谋划意识,增强谋划项目能力。区发改局作为项目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组建专门的项目谋划班子,超前谋划项目,力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上的“盘子”。其次,要抓争取。要继续加大跑省进京工作力度,加强衔接、掌握信息、积极汇报,尽最大努力争取中央和省上的支持。第三,要抓建设。要坚持项目建设联席会议、现场办公和督查通报等制度,切实盯紧盯牢盯实新建、续建和已签约项目,确保签约一个、落地一个、建成一个,提高项目履约率。第四,要抓管理。要认真落实重点项目建设三级领导责任制,层层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责任主体,严格考核奖罚,确保所有项目有一名领导抓、有一套班子抓。
二要全力突破工业建设。我区是典型的农业主导型经济县(区),要实现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就要靠工业,只有突破工业发展,才能实现转型,才能实现跨越。要以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在加快甘肃定西马铃薯循环经济产业园和安定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 —1
2以超前理念抓好定西现代物流园和食品工业园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并注重与城市总体规划紧密衔接,努力提升园区规划层次,扩张园区规模,为招商引资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要切实加快工业项目建设进度,一方面,继续抓好现有马铃薯加工企业的孵化延伸,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要本着“能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的原则,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主动承接东南沿海地区和中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打造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和竞争力。
三要全力突破城镇建设。要把城镇建设作为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特别是提高承接现代商贸业、物流业转移的有效平台,加快改造和建设步伐,尽快启动定西国际汽车城综合体和永定路市场、东关市场、西关市场、大什字市场改造项目,真正使定西城区成为西北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
四要全力突破招商引资。要牢固树立“大招商、招大商”、“全民招商、全面招商”和“你发财、我发展”的理念,加快走出去、引进来步伐,在开放中推进大开发,在大开发中实现大发展。要在领导干部和各级各部门主动招商的基础上,积极动员社会自然人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真正形成“全民招商、全面招商”和“人人身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担子”的招商引资工作格局。近期,市上将出台新修订的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奖励办法,区上将不再制定出台专门的考核奖励办法,主要是参照执行市上的办法。要严格执行招商引资考核奖励办法,加大对引资人的奖励力度,实行“末位淘汰制”,切实激励全民全社会积极参与招商引资活动。
三是“四个推进”。即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平安创建、民生改善、党的建设四大工程。这一任务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也进行了全面阐述,全区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各级实际,切实抓好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四是“打造四区”。即把安定区打造成“‘中国薯都’核心区、绿色食品生产重点区、产业梯度转移承接区、扶贫开发试验示范区。这一定位已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是今后几年全区必须坚持的奋斗目标。
一要打造“中国薯都”核心区。要抢抓国家工商总局将“定西马铃薯”批准为“中国驰名商标”的有利机遇,按照建设全国马铃薯贸工农一体化示范区的目标,尽快组织谋划申报项目,争取早日获得国家有关部委的批复和支持。要切实加快甘肃定西马铃薯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步伐,打造马铃薯产业发展平台。要加快企业组团上市前期准备工作,由区工信局负责,重点扶持以圣大方舟马铃薯变性淀粉公司为主的马铃薯加工企业上市工作;由区农业局负责,重点扶持以爱兰薯业为主的马铃薯种薯繁育企业上市工作,力争到2014年全部完成上市,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要打造绿色食品生产重点区。一方面,要抢抓引洮供水一期工程今年建成通水的有利机遇,借助土地整理项目和田间配套工程的实施,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节水农业,全力扩大精细蔬菜种植面积,全面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另一方面,要抢抓“养羊大县”实施的有利机遇,借助养殖小区、整村推进等项目的实施,把发展畜
—13—
草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突破口来抓,努力扩张畜禽总量,使安定区真正成为兰州及周边地区的肉、菜、蛋、奶等鲜活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三要打造产业梯度转移承接区。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我区的公路、铁路交通优势和毗邻兰州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兰白都市经济圈”,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和辐射带动,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使安定区成为兰州乃至西北地区商贸物流的中转基地和东部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承接区。另一方面,要依托甘肃定西马铃薯循环经济产业园、定西现代物流园和安定工业园的建设,使园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和载体。要在立足特色产业主动承接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发展潜力大、环境污染小的新型工业企业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和高载能企业,努力把我区打造成西北地区最重要的二、三产业梯度转移承接区。
四要打造扶贫开发试验示范区。我区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的起源地和主战场,经过长期实践和探索,已初步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成功路子,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创造了经验,树立了典型。今后,要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有利机遇,充分发挥我区的优势和经验,以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精神搞好新一轮扶贫开发,争取扶贫开发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二)围绕省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着力抓好当前各项工作。
一要加快马铃薯种植步伐。当前,马铃薯种植已进入了关键时期。区农业部门和各乡镇要抢抓墒情较好的有利机遇,加强技术指导,加快种植步伐,力争农民群众年末有一个好收成。要加大良种推广力度,以乡镇扩繁为抓手,坚持把一级种作为马铃薯良种的主攻方向,全力加快一级种推广步伐,努力实现一级种全覆盖。要继续加大标准化种植力度,不断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全力抓好内官、香泉、巉口、鲁家沟等乡镇土地流转试点工作,提高土地集约化、机械化、高效化利用水平,为马铃薯龙头企业建立一批基地,促进马铃薯产业从粗放式生产向标准化生产转变。
二要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全区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项目一事,坚持把抓项目开工,特别是国家政策性投资类项目开工作为各项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市委、市政府要求今年开工的项目建设进度要提前一个月完成;省委、省政府将于5月份举行全省重点建设项目现场观摩会,届时,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将集中深入每个市(州)现场督查项目建设进度,会议之规格高、要求高、标准高这在全省尚属首次。经过充分考虑,市上决定观摩我区甘肃定西马铃薯循环经济产业园巉口精深加工区、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和引洮供水一期工程9号隧道。筹备好、承办好这次会议,时间紧、任务重。为此,区委、区政府分管项目和工业的领导和各有关部门要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强化工作措施,切实加快项目建设形象进度。要切实做好观摩期间的沿途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一方面,由区林业局负责,加快土家湾隧道至陇西段绿色通道建设步伐。另一方面,由凤翔镇、巉口镇、内官营镇负责,扎实做好沿途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废旧地膜等的清理整顿工作,提升安定良好的对外形象。同时,由区行政执法局、住建局、— —1
4公安局和永定路、中华路街道办事处等部门负责,切实抓好城区内乱摆摊点、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等市容市貌整治工作,为会议的顺利召开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会议环境。
三要加强作风建设。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效能风暴行动”这一主要任务,目的在于坚决整治庸懒散慢的现象,坚决整治中梗阻塞的问题和坚决整治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区纪委要认真抓好落实,围绕“效能风暴行动”的开展,对全区作风建设再安排、再部署;要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和“制度建设年”活动“回头看”工作,对在活动开展中制定的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督促检查,确保活动成果取得显著成效。为了确保“效能风暴行动”取得实效,省、市将采取定期不定期、明察暗访等形式对各机关作风建设和干部作风情况进行督查,希望大家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着力解决上下班迟到、早退现象和工作效率低下、服务意识散慢等问题,特别是部门、乡镇主要领导要管理好各自干部,抓好干部经常性警示教育工作,做到警钟常敲、警钟长鸣。各乡镇要坚持每周集中学习制度,着力解决干部“走读”现象,切实提升基层干部服务群众能力。区纪委和区委组织部、宣传部要联合检查,对各乡镇干部管理和集中学习情况深入现场全面进行督查,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促进乡镇机关作风实现根本性转变。同时,各乡镇党委书记要切实负起责任,管好自己、身边人和家属,切实把制度执行好,把干部管理好,把班子维护好,真正把心思和力量凝聚到推动本乡镇经济社会发展中去。
—15—
第四篇:在中共武胜县第十届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报告
跨越奋进 加快发展 为建设富强活力安居博爱新武胜而努力奋斗
县委书记甘用德在中共武胜县第十届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报告
发表时间:2011-1-11 16:57:00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武胜县第十届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是在告别“十一五”,科学谋划“十二五”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用战略的眼光研判新形势,用前瞻的思维谋划“十二五”,用科学的态度确立新目标,跨越奋进,加快发展,为建设富强活力安居博爱新武胜而努力奋斗!
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委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推进三次创业,深化区域合作,强化“四区建设”,狠抓“五件大事”,加速“三化进程”,全县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政治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圆满完成县十届四次党代会确立的各项奋斗目标。预计(下同)全县GDP实现101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5%、30%。
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经济开发区建设加快推进,拓展面积2325亩,建标准厂房8.8万平方米,引进11户企业入园发展。技改扩能进展顺利,金易管业、鑫光铁塔等企业完成技改投资7.3亿元。企业培育成效明显,新培育规模以上企业8户、亿元企业3户。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0亿元、县属工业增加值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9%、29%。现代农业突破发展。牢固树立现代农业理念,以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精心打造甜橙、蔬菜、蚕桑三个“万亩示范园”,辐射带动生猪、果蔬两大主导产业和蚕桑、水产两大特色产业规模发展,成功纳入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重点培育县。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壮大;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劳务开发成效明显,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3.5亿元,同比增长4.2%。城乡市场日趋活跃。宝箴塞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宝箴塞、沿口古镇纳入川渝精品旅游环线。“重百”商业核心圈和雪花啤酒风情街初具规模,消费环境大为改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深入实施,物流、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09亿元,同比增长19.5%。投资拉动持续增长。争取中省项目到位资金4.23亿元,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 56.6亿元,同比增长27.5%。财税金融运行稳健。财政实力不断增强,金融机构存款和贷款余额稳步增加。
二、发展活力日益彰显
城市形象显著提升。完成龙女湖旅游区控制性规划和半岛新区概念性规划,嘉陵江二桥加快建设,城市跨江发展拉开序幕。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四城同创”活动深入开展,省级文明县城和省级环保模范县顺利通过验收,省级园林县城通过复查验收。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有效,城乡面貌持续改观。交通体系不断完善。兰渝铁路加快建设,通乡达村工程纵深推进,边际公路建设加快实施,交通网络不断健全。农业基础逐步夯实。退耕还林成果不断巩固,森林武胜建设纵深推进,生态环境大为改善。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深入实施,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逐步增强。要素保障不断强化。信用体系建设扎实推进,金融生态环境逐步优化,工投、城投、农投以及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日益壮大,政府投融资平台逐步夯实。人才强县战略深入实施,人才引进渠道不断拓展,各类人才创业活力有效激发。国土管理、环境保护、计划生育三项基本国策全面落实。节能减排取得实效,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取得实效。重大项目跟踪成效明显,广安核电项目建议书由业主单位(中国核工业集团)和省发改委分别上报国家发改委。主动融入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区域合作迈出新步,承接产业转移取得实效,全年共引进项目98个,到位资金58亿元。
三、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科技成果加快转化,对经济贡献率持续提高。中小学课改稳步推进,素质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卫生监督体系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有效巩固。广播电视和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大力弘扬,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加强。民计民生有效改善。省、市、县90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挂包帮建”活动扎实开展,城市社区关爱、扶贫攻坚、移民后扶三大工程有效实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险制度稳妥推行,城乡低保有效落实,城镇新增就业5800人,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3.76%。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538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27元,同比分别增加577元、1716元。群众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活动扎实开展,大调解体系不断完善,群众诉求妥善解决,矛盾纠纷及时化解。民主法制稳步推进。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成效明显。县政协认真履行职能,发挥了协商监督、参政议政的重要作用,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在“五个文明”建设中作出了积极贡献。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强,正积极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县。政法工作切实加强,公安“三基”工程建设成果不断巩固,县法院坚持司法公正,服务发展大局,县检察院被评为全国模范检察院。“五五”普法成效明显,依法治理深入推进。平安建设纵深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强化,社会精细化管理扎实有效,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落实,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
四、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思想建设更加有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各级干部理想信念、群众观念、宗旨意识有效提升。队伍建设更加扎实。树立鲜明用人导向,坚持重实绩、重公认原则,注重在经济主战场、群众工作一线锻炼培养和发现使用干部,干部队伍执政能力不断增强;严格干部选拔任用程序,探索干部初始提名制度改革,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不断健全,选人用人公信度进一步提高。基层组织更加坚强。“三级联创”活动不断深化,城乡党建统筹推进,农村、机关、学校、社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涵,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深入实施,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顺利完成,村(社区)组织人员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基层干部待遇大幅提高,离职保障机制逐步建立,贫困党员关爱工程深入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实现全覆盖。作风建设更加深入。行政效能建设不断深化,完善首问责任、限时办结等四项制度,创新开展“万人问卷、千人评风”活动,探索建立“一线工作法”、“AB岗”等六大制度,作风建设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干部精气神显著提升、执行力明显增强,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反腐倡廉更加有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逐步完善。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切实加强,“片组+巡查”功能有效发挥,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明显提高。“发展软环境”专项整治和“勤廉双优双创”活动扎实开展,干部从政行为更加规范。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人民无私奉献、团结拼搏的结果;是各级党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协力同心、苦干实干的结果;是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衷共济、携手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武胜县第十届委员会,向全体共产党员、离退休老同志、武警官兵、驻县部队和所有关心支持武胜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一年来的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深体会到: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是加快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委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团结善谋,带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以百米冲刺的勇气和撑杆跳高的胆识攻坚破难,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科学谋划、重点突破是加快发展的致胜法宝。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走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强化“四区建设”、狠抓“五件大事”、加速“三化进程”发展战略,采取超常规手段重点突破,实现了速度质量并举的高效发展、经济社会同步的全面发展、城乡区域互动的协调发展、人口资源环境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敢想敢干、追求卓越是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广大党员干部紧紧围绕县委决策部署,创先争优,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突破100亿元、120亿元、3亿元大关,靠的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和信心;争上核电项目取得重大进展,靠的是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无畏勇气;经济开发区、现代农业园区从无到有、由小到大,靠的是敢想敢干、追求卓越的毅力和胆识。倾情为民、团结拼搏是加快发展的力量源泉。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大力改善民生,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各项决策得到积极拥护。全县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全身心投入建设与发展,人人思发展、个个谋跨越的创业氛围日益浓厚。
理性审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经济总量不大,经济结构不优;工业缺乏含税值高的大项目支撑,要素保障不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持续增收能力比较脆弱;城市化水平仍然较低,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人民生活总体水平还不高;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不高,收支矛盾突出;少数干部思想作风、能力素质还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这些问题亟须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科学谋划“十二五” 谱写武胜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要研判新形势,谋划新方略,确立新目标,凝心聚力推动武胜经济社会跨越奋进、加快发展。
一、准确研判发展新形势
国家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加快建设成渝经济区,为西部地区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站在新的起点谋划全省跨越发展,作出了坚持实施“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基本思路,把握“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战略部署。市委三届十次全会立足广安新跨越,提出了转化“三大优势”,实施“三化联动”,推进“三大跨越”,步上“三大台阶”,建设成渝经济区重要增长极的目标任务。
科学研判形势,历来是我们谋划发展、推进事业的前提和基础。武胜“十二五”期间机遇难能可贵,挑战前所未有,发展大有可为,拼搏实干再五年,必将实现新跨越。
一是发展机遇十分难得,激励我们跨越奋进、加快发展。武胜位于成渝经济区空间布局中成南(遂)渝和渝广达两个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地处重庆主城区“一圈”层,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西部大开发新十年规划和成渝经济区规划相继出台,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两江新区相继挂牌成立,广安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地处川渝结合部核心地带的武胜,在国家重大项目布局和优惠政策方面处于双重辐射有利位臵。广安作为全省唯一的“川渝合作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将争取到更多的先行先试政策;广安五县(区市)均被列入革命老区,已整体纳入秦巴山区扶贫开发规划范围,必将获取中省更多的政策扶持。武胜正面临着一个充满潜力、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只要我们振作士气、鼓足勇气、保持锐气,抢抓机遇,必将迎来跨越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二是后发优势逐步显现,鼓舞我们跨越奋进、加快发展。随着时间推移,立体交通网络形成的区位优势、嘉陵江梯级开发的能源优势正聚集为加快发展的后发优势,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天然气、盐卤资源和农产品资源的综合优势所蕴含的巨大潜能逐步凸显。特别是市县共建川渝合作示范园、兰渝铁路、嘉陵江二桥等一大批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相继上马,必将成为“十二五”期间全县经济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
三是创业氛围日益浓厚,促使我们跨越奋进、加快发展。近年来,我们鲜明用人导向,建设了一支坚强有力、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强化干部作风建设,促进党风政风转变,营造了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促跨越的浓厚氛围。“诚信包容、敢想敢干、追求卓越”的武胜精神广泛弘扬,全县上下人心思变、人心思干,呈现出团结拼搏、砥砺奋进的喜人局面。这是一切变化之本、动力之源,是我们事业的希望所在和有力保障。
四是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警示我们跨越奋进、加快发展。“十一五”以来,我们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着力抓产业培育促发展,抓民生改善促和谐,抓党的建设强保障,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夺取了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成绩令人振奋!但是,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给“十二五”发展提出严峻挑战。经济总量不大,产业支撑能力不强,发展质量欠佳,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等状况,并未根本扭转;财税结构不优,收支矛盾突出,要素保障能力不强等现状,并未根本转变;困难群体比重大,就业形势严峻,社会建设和管理滞后等影响和谐稳定的因素,并未根本消除;部分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思想解放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执行力不强,奋发进取精神衰减等问题,并未根本解决。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足、发展不充分仍然是我们最大的县情,对武胜跨越奋进、加快发展提出严峻挑战。在严峻现实面前稍有懈怠,犹如逆水行舟,势必掉队落伍,错失发展良机。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面对挑战不气馁,遇到困难不低头,在逆境中奋力拼搏,在困难中寻求突破,跨越奋进,加快发展。
二、精心谋划发展新方略
“十二五”期间,武胜发展的战略重点仍然是打基础、增后劲,为长远发展创造条件、争取主动。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一个主题”,突出“两大任务”,加速“三化联动”,强化“四区建设”,实施“五大工程”,狠抓“六件大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推动武胜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一个主题即科学发展,这是时代的要求。进入“十二五”,改革发展步入关键阶段。这五年既是发展机遇期,又是矛盾凸显期,人民群众的需求比过去更高更广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更高更全面,坚持科学发展成为历史的必然。坚持科学发展,必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科学发展,必须把握发展趋势,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完善发展机制,破解发展难题,调优经济结构,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两大任务即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这是组织的重托,人民的期盼。在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进程中,能否实现发展与和谐的有机统一、协调推进,是对党执政能力的考验,也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更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经济快速发展:必须坚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在发展中求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调优三次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确保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并举。社会和谐稳定: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社会资源配臵,统筹改革发展稳定,统筹解决构建和谐社会的各种问题,促进民主与法治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公正与安定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三化联动即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促进农业现代化,这是奋进的目标。加速三化联动进程既是我县经济工作的重点,也是推动发展的难点;既是与发达地区相比的差距所在,也是实现跨越发展的希望所在。加速新型工业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压力小的道路,打造工业平台,壮大支柱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工业,使之成为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火车头”。加速新型城镇化:大力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建立多元投融资机制,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承载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使之成为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增长极”。加速农业现代化:突出助农增收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支撑,以科技为动力,以品牌为引领,优化产业布局,强化机制创新,培育增收产业,壮大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使之成为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支撑点”。
四区建设即经济开发区、现代农业园区、龙女湖旅游区、半岛新城区,这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引擎。“四区建设”是三化联动战略的具体化,是推动跨越发展的主战场,我们只有坚持这一主战场不动摇,强力攻坚,才能有效推动武胜跨越发展。经济开发区建设:围绕建设成熟型园区,突出市县共建川渝合作示范园这一重点,着力功能配套,强化要素保障,完善信贷融资体系,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大平台承载大集团、大集团带动大产业、大产业形成大集群。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精心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形成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现代农业展示区,推动农业步入现代化轨道。龙女湖旅游区和半岛新城区建设:坚持高标准建设,大手笔打造,推进龙女湖旅游区组团开发,建设城市新区,拓展城市空间,做大城市规模;完善半岛新城区建设规划,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跨江组团发展,打造川东渝北山水园林精品城市。
五大工程即产业培育工程、项目攻坚工程、环境打造工程、民生改善工程、固本强基工程,这是跨越发展的途径。五大工程是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有机融合,在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过程中,只有做到统一安排、统一部署,统筹兼顾,才能促进“五个文明”建设全面进步。产业培育工程:充分尊重县情与产业发展现实,优化产业布局,强化产业培育,加快形成现代产业体系。项目攻坚工程: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用足用活扩权强县政策,全力争项目、建项目,夯实跨越发展基础。民生改善工程: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扶贫开发、扩大就业、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下功夫、见成效,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环境打造工程:着力打造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增强发展软实力。固本强基工程: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六件大事即加快建设市县共建川渝合作示范园、兰渝铁路、省道304线连接线和嘉陵江二桥,纵深推进龙女湖旅游区开发、油气资源开发,争上核电项目。这是我们前进的基石,是我县跨越发展的基础工程,是全面升级提速的内动力。现阶段,只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六件大事,我们就一定能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抢得先机,拔得头筹。
三、科学确立发展新目标 加快发展是武胜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最根本的任务。我们要树雄心、立壮志,把跨越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以百米冲刺的勇气和撑杆跳高的胆识,锁定目标,开拓奋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功能完善、环境和谐优美、社会文明进步、生活富裕安康。“十二五”主要奋斗目标是:致力将武胜打造成为全省丘陵地区经济强县、川渝合作示范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嘉陵江流域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国家园林县城。
——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7%以上,较2010年翻一番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全市乃至全省平均水平,与全国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财税收入稳步增长,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突破,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布局不断优化,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生活环境更加优美,初步建成山水园林生态城市,县城人口达到22万,城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42%以上。
——环境和谐优美。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资源优化利用,环境保护不断加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合理开发嘉陵江水资源。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取得实效。
——社会文明进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公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建立。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公共文化体系逐步完善,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生活富裕安康。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目标就是方向,信心就是力量。实现既定目标,关键在思路、成败在工作。只要全县上下保持奋勇争先的志气,敢想敢干的霸气,艰苦创业的锐气,不让机遇在徘徊中丧失,不让光阴在空谈中虚度,不让差距在懈怠中拉大,就一定能开创出无愧于人民的崭新局面,就一定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历史伟业,就一定能让绘就的“十二五”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局、起好步,做好全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2011年工作总体要求: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跨越奋进,加快发展”工作基调,大力实施“346”战略(三化联动、四区建设、六件大事),奋起三次创业,深化区域合作,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夺取“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全面胜利,加快建设富强活力安居博爱新武胜,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九十周年献礼!
2011年主要奋斗目标:全县GDP计划增长15%,争取1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计划增长1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增长20%,争取25%;农民人均纯收入计划增长13%,争取1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4‰以内。
一、深入推进四区建设,加快建设富强武胜
突出“四区”建设主战场,大力实施“三化联动”战略,强化产业培育,打造县域经济增长极。
(一)强化经济开发区建设,实现工业经济新突破。坚持“建平台、上项目、聚产业、壮规模”发展思路,大力实施“44521”工业扩张战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40%,增加值增长29%。打造承载平台。结合城镇发展和产业布局,不断完善“一区四园”发展规划,升级中滩农副产品加工园,拓展中心能源化工园,扩张街子机械电子制造园,启动万善现代仓储物流园建设。按照“建一个园区,形成一片城区”的发展思路,致力将经济开发区打造为市县共建的川渝合作示范园。依托重庆,致力将街子工业园建设成重庆西永微电子配套园和汽摩产业配套园。强力引企入园。创新园区建管机制,强化环境打造和功能配套,着力破解要素制约,完善金融服务、市场调查、技术咨询等园区服务体系,切实增强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加快入园企业建设,确保签约企业尽早开工、在建企业尽早投产、入园企业满负荷生产,全年引进8户以上投资不低于5000万元的企业入园发展,园区产值突破135亿元。培育产业集群。坚持发展优势产业、打造核心企业、延伸产业链条,着力推进农副产品加工、能源化工、机电制造、电子及生物制药等产业集群发展,全年培育规模以上企业10户。加大企业技改贴息、技术创新支持力度,鼓励企业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实施华润啤酒、安泰集团、鑫光铁塔等企业的技改扩能。强化技术支撑,培育和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8%以上。(二)强化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44271”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年农业增加值计划增长4.3%,争取4.5%。打造特色园区。坚持“区域化布局、标准化建设、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发展思路,整合涉农项目,精心打造生猪、蚕桑、果蔬三大产业核心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拓展区,努力把现代农业园区打造成现代农业产业聚集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示范区,年内新增面积3万亩。着力完善农民新村总体规划,用科学合理的规划指导新农村建设,强化试点示范,扎实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致力打造人口合理聚集、产业支撑有力、功能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和谐、管理科学民主的农村新型社区。培育增收产业。充分发挥产业基金作用,突出发展生猪、果蔬两大主导产业和蚕桑、水产两大特色产业,保持生猪出栏、蔬菜种植、产茧和水产品总量稳步增长。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实施粮油优质工程,稳定粮食生产,产粮达39万吨。加大农产品包装、宣传、营销力度,打造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引进培育一批关联度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专合组织,积极推广“四统一分”的甜橙产业经营模式,不断完善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实惠。切实抓好劳务产业,全年实现劳务收入19亿元以上。改善基础设施。狠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积极做好病险水库整治、中小河流治理、渠系配套、节水灌溉等工程。实施农村饮水工程,确保人畜饮用水安全。大力实施通达通畅工程,切实抓好农村断头公路建设,畅通边际通道。加大投入力度,抓好农村公路管护。(三)强化龙女湖旅游区和半岛新城区建设,推进现代城镇化。大力实施“11255”城镇发展战略,强化城市新区建设,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打造城市新区。灵活运用土地、规费、财政、税收等政策,强化土地包装、整理,盘活城市资产存量,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聚集城市财富。大手笔构建城市框架,引进有实力的集团公司参与城市开发建设,启动龙女湖旅游区开发,完成半岛新城区控制性详规,不断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形象。巩固文明创建结果,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县城和国家级园林城市创建。大力实施“亮、洁、绿、美”工程,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改善人居环境。协调推进小城镇建设,完善市政设施,增强聚集效应。加快发展三产。精心包装旅游项目,吸引客商开发旅游产业;着力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加强旅游宣传促销,扩大对外影响力。精心打造城市核心商业圈,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不断繁荣城乡市场。加快发展交通运输、金融、保险等服务业。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
二、致力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建设活力武胜
坚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开明的态度、更加开放的政策,深化区域合作,全力承接产业转移,切实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一)主攻重大项目,夯实发展基础。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大力实施项目攻坚战略,保持投资高位增长。精心谋项目。用足用活扩权强县政策,紧紧围绕基础设施、产业结构调整、科技转化、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精心包装一批成熟优质项目,提高争取成功率。全年中、省投资实际到位资金4.5亿元以上。全力争项目。发扬钉子精神,全力争上核电项目。强化跟踪协调,力促津通电力铁塔、纺织集群企业尽早签约入园建设;全力以赴配合做好广(安)-武(胜)-资(阳)、广(安)-武(胜)-渝-泸(州)高速公路和遂(宁)-武(胜)-涪(陵)、渝-武(胜)-南(充)城际铁路等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升钟水库二期尽早开工。高效建项目。认真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加快推进轻烃装臵、风电设备制造等14个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确保每季都有项目开工、每季都有项目建设、每季都有项目建成投产。强化投入保障,严格资金和质量监管,加快兰渝铁路等中省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按时按质竣工。
(二)深化区域合作,增强发展后劲。采取“党政交流搭平台、乡友互动强纽带、企业互补兴产业”等方式,加强与友好城市及沿海发达地区的沟通衔接,主动融入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在经济文化诸多领域与发达地区展开全方位合作。灵活招商方式,继续实行领导干部招商风险押金制度,逗硬考核奖惩,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落实专人跟踪,确保实效。全年实现到位资金60亿元。
(三)致力改革创新,增添发展活力。做大做强政府融资平台,壮大工投、城投、农投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最大限度地破除融资瓶颈。推动金融改革创新,稳妥推进农村信用社股权改革,加快农村商业银行组建步伐,力争取得重大突破。盘活土地存量,扩大土地增量,最大限度破除土地瓶颈。强化行政效能,深化农村改革,着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增强武胜吸引力、亲和力和向心力。
三、切实改善民计民生,加快建设安居武胜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致力打造宜居家园。
(一)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改善民生。按照全民“五有”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省市县民生工程,扎实开展“挂、包、帮、建”活动,深入实施城市社区关爱、扶贫攻坚、移民后扶三大工程,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公益慈善事业相互衔接的社会保障网络,增强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健全失业、工伤、生育、医疗、养老保险等制度,逐步提高统筹和保障标准。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努力改善城市低收入群体生活条件。
(二)强化平安建设,保持社会安定。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落实群众工作“一岗双责”,完善滚动排查、分流处理、分级化解、考核评价等机制,深化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活动,把大调解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强化维稳能力建设,整合工作力量,畅通诉求渠道,规范信访行为,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强化社会精细化管理。加强重点人群、重点街道、重点区域的监管和整治,严厉打击涉黄、涉赌、涉毒娱乐场所和黑网吧、非法游戏厅。延伸社区关爱工程,切实关爱失地农民、下岗失业工人、留守儿童和城镇居民中的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深化平安武胜建设。强化执法监督,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扎实推进平安细胞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始终保持打击违法犯罪高压态势,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积极争创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强化安全生产。全方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严格责任追究,坚决遏制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减少一般性事故。
(三)注重环境保护,建设洁美家园。深入开展全国卫生县城创建活动,切实加强城乡风貌整治和村镇建设,持之以恒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打造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统筹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土流失治理、环境保护等重点工程,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四、更加注重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博爱武胜 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充分调动各级各方积极因素,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一)繁荣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加大科技投入,强化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抓好科普工作,提升全民科学素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重视学前教育,促进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扎实抓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强化食品药品监管,确保群众生命安全。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加大重点文体设施的改造与建设,积极倡导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提升武胜文化软实力。健康发展广电事业。全面落实三项基本国策,严格国土管理,坚持保耕地、保增长“双保”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民主政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扩大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参加行使国家权力,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作用。支持政府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县政协按章程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注重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密切与社会各阶层人士的联系。加强民族、宗教外事和台侨工作,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其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认真落实党管武装制度,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积极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县。按照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要求,加强政法队伍和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加大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和司法救济工作力度。
(三)强化素质教育,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学习型细胞创建活动,强化学习型社会建设。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积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法制观念教育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大力弘扬“诚信包容、敢想敢干、追求卓越”的武胜精神,引导全县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众志成城谋跨越。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城乡居民文化程度和生活质量。
五、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切实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一)强化思想政治建设,永葆党的蓬勃生机。大力开展学习型政党建设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学以立德、学以增智。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创新学习方式,丰富学习内涵,提高各级党员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牢宗旨意识,提升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
(二)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强力推进党建“金字塔”工程,健全激励保障和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制度化、现代化水平。统筹推进城乡基层党建,形成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工作格局。扎实抓好农村、机关、学校、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注重爱护和激励基层干部,加大从优秀村(社区)干部和大学生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力度。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建立党内关怀和帮扶机制,增强组织凝聚力。深化党内基层民主,积极探索有效途径,落实和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坚持德才兼备和群众公认原则,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建立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把那些德才兼备、作风过硬、实绩突出、富有激情、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加强县委班子自身建设,扎实抓好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引导和教育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平常心、进取心和责任心,认真践行党的宗旨,忠实履行党员职责,始终以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来衡量自己工作的是非得失,始终以群众支持不支持、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来检验自己的工作成效。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和轮岗交流力度,提高干部综合素质。深入开展初始提名改革试点,严格执行干部选任“一报告两评议”制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强化干部监督管理,继续推行以“实绩”和“公论”为主的绩效考核体系。加大干部关心关爱力度,注重妇女干部、优秀年轻干部和非党干部的培养选拔。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充分发挥老干部作用。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六支队伍建设,努力形成人才辈出、群贤毕至、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可喜局面。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党的清廉纯洁。深化行政效能,加强干部作风长效机制建设,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做到干部在一线工作、政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形象在一线树立。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力推进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廉政承诺制、行政执法责任制,确保权力规范运行。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从政道德和纪律法规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定期开展警示教育,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整合案检资源,强化联组联片巡查,坚决查处违法腐败案件。在此,我代表县委班子再次郑重承诺:绝不利用职权买官卖官,绝不插手工程招投标和工程建设,绝不为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取私利。请大家向我们看齐、对我们监督。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务必率先垂范,保持清正廉洁,干干净净为党和人民做事。
同志们,宏伟蓝图鼓舞人心,声声号角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跨越奋进,加快发展,为建设富强活力安居博爱新武胜,谱写武胜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1.“四城同创”:国家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县城、省级环保模范县城、省级文明县城。
2.“挂包帮建”: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村企共建。3.“一线工作法”:领导在一线工作、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创新在一线体现、成效在一线检验。
4.“一主、三化、三加强”:坚持以工业强省为主导,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强开放合作、加强科技教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5.“三大优势”:政治、地缘、资源。
6.“三化联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7.“三大跨越”: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跨越、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跨越。
8.“三大台阶”:综合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生态环境保护上一个大台阶。
9.“成南(遂)渝”经济带:包括成都、遂宁、南充、潼南、铜梁、合川、重庆主城区。以兰渝、渝遂铁路,成南、渝遂、渝南高速公路,嘉陵江为纽带,重点发展机械制造、轻纺食品、油气和精细化工,大力发展商贸物流,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培育联接双核的新兴经济带。
10.“渝广达”经济带:包括重庆主城区、广安、垫江、梁平、达州、开县、万州。以襄渝、达万铁路和渝达、渝宜高速公路为纽带,重点发展天然气及盐化工、机械制造、冶金建材、轻纺食品,大力发展商贸物流和特色农业,加强跨区域分工协作,建成东北部重要的经济增长带。
11.“四统一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统一销售,分户经营。
12.党建“金字塔”工程:以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县委领导班子,打造十个“五好”示范乡镇党委,创建百个“五好”示范村党组织,培养造就千名优秀基层干部,帮扶万名困难群众致富奔小康为重点的“个十百千万”工程。
13.“一报告两评议”:地方党委常委会每年向全委会报告工作时,专题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接受对本级党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
(2011年1月)
第五篇:在第一届女职工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发言稿
在第一届女职工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发言稿
邵岗中心校龚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女同胞:
大家上午好!
三月,是一个繁花似锦的季节,是一个播种希望的季节,是一个孕育果实的季节。今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又一次迎来了自己的节日。我很荣幸能和大家欢聚在一起,让我用最真诚的声音对您说:节日快乐!
每年这个时节,我们都不禁会想起百年之前的芝加哥,那争取“男女平等”的游行队伍,激情依然,历历在目。多少年来,我们女性以巨大的贡献和牺牲精神,增辉着时代,点亮了天空。
在这银河一粟的地球上,从古至今,曾经有过多少伟大的女性!在这神州大地黄河两岸,曾经留下多少辛勤女性的身影!在繁华都市各行各业,曾经涌现出多少女性爱岗敬业的典型!女性,是我们共同的、响亮的名字!世界因女性的诞生而美丽,世界因女性的存在而精彩!
八年前,我骄傲地走进了教师的队伍。选择成为女教师,就选择了从容的人生!我们不是春蚕,我们的丝却永远围绕在学生身边;我们不是蜡烛,我们的光却一直指引着学生前进的路程!我们虽没有坚实的臂膀,却肩挑着工作和家庭两副重担;我们虽没有强健的体魄却撑起了半壁江山;我们把汗水撒在了课堂,我们用微笑装点了校园,我们用智慧放飞着学生的希望,我们用真情照亮了孩子们的心房。教室
里,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黑板上,写下的是爱心,擦去的是功利;粉笔间,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汗水。
时光如古木参天,摇曳着无数枚叶片,看那一张张日历,在春夏秋冬中飘散。不知不觉已无法分辩,究竟迎来过多少日光月色,究竟送走了多少黎明夜晚。而今,时光的脚步再一次把“三月八日”送到我们的面前。我来不及深思熟虑,甚至来不及把心口焐热的诗句仔细推敲,斟酌长短;真不知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倾吐不尽的情感,汹涌澎湃向外喷溅;让我迫不及待地要把这美好的祝福捧到各位面前。我不曾读书破万卷,也还没有走遍祖国的河山,更没有上天赋予我创作的灵感。我只是千万教师中的一名新兵,就像星辰属于夜空,草木属于大山。登讲台不久的我,用青春和热情,去坚持、去探索、去磨练;在前辈们的带领下,去沉思、去开拓、去呐喊。说到这里,怎能不让人慨叹万千。有多少老师为了教育事业披肝沥胆。传道、授业、解惑是厅堂上孔夫子的画像,社会文明因此而前进,让一代又一代的人月夜推敲、清晨诵念。而今,发扬传统,与时俱进,在创新中发展。多少个黎明,牵着朝霞做伴;多少个黄昏,踏着晚霞回还。滴滴汗水中,把教书育人的天职谨记;满天夕阳里,只有对学生的殷殷期盼。宇宙无边,人生有限。今生作为一名教师,还有何志何愿?只希望在辛勤工作之后,能够多一点欣慰,少一些遗憾,青春不悔,生命无憾!总有一天,我也会两鬓斑白、迷朦了双眼,就让清辉不老的月亮刻下我——一名平凡的女教师的誓言:
我要与学生一起:学真理,做真人,不浮、不躁、不骄、不馁,我要永远做擦亮星星的人。
我是教师,所以必定将自己的生命开采得最充分;我是教师,所以一定让自己的人生活得最从容!亲爱的女性朋友们,为了我县的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让我们一起向着明天,向着太阳,向着辉煌,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