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建法治射洪 争当全国先进(最终版)
创建法治射洪 争当全国先进
——射洪县法治县创建活动工作汇报
更新时间:2010年07月20日【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射洪县自提出并实施依法治县以来,坚持以建设法治射洪为目标,以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为重点,深入开展普法和依法治理,全面推进依法治县,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成为全省丘区经济发展示范县和“扩权强县”试点县。为加速依法治县进程,强势推进“法治射洪”建设,2009年,根据上级安排部署,掀开了法治射洪创建新篇章,开展了一系列创建活动,法治射洪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其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组织有力
1、党委政府重视,领导到位。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法治射洪创建工作,把创建活动作为依法治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成立了由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作正副组长,县委政法委、县司法局、县公安局等23个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科级办事机构),同时全县各级各部门也相应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政协监督、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2、落实目标任务,责任到位。及时制定出台了《关于创建法治射洪的意见》、《创建法治射洪实施办法》、《创建法治政府的实施意见》以及《关于贯彻〈法治遂宁建设区、县考评办法〉确定牵头单位或责任单位的通知》等相关文件,明确了具体的目标任务和职责,选定了“法治射洪”创建示范单位12个。建立目标考核机制,把法治射洪创建工作纳入了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作为督查督办的重点。建立议事决策机制,定期召开联系会议和办公会议对年度工作要点和重大活动方案进行研究部署,及时解决在创建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强化督查,保障到位。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多次听取了争创全国“五五”普法先进县和法治射洪创建工作情况汇报,专题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专门从教育部门抽调了2名教师充实到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财政预先拨付创建启动经费10万元。2009年10月,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县效能办分组对全县30个乡镇和92个县直单位法治创建工作进行了全面督查通报。2010年元月下旬,市依法行政和法治遂宁建设检查组通过行业评价、群众测评、年终考核对我县依法行政和法治射洪创建工作进行了检查,我县综合考评等次为优秀,并将考评结果纳入2009年市委、市政府对区、县的目标考核和进入目标考核的加分值。
二、强化宣教,切实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1、围绕干部抓宣教。抓好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学法用法,促进依法决策。建立和完善了《县委中心组学法制度》、《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制度》、《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培训制度》、《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年度述职报告制度》,出台了2009年中心学习组理论学习安排意见,实行县委统一安排,县司法局和县依法治县办共同组织实施,做到了集中学法每季度一次、带头讲法每月一次、自学法律每周一次。2009年年底,县委组织部组织对全县30个乡镇和75个县直机关单位460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了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年度考核。2010年,组织县级干部参加了全市“五五”普法法律知识考试;组织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参加了“五五”普法暨创建法治射洪法律知识考试;开展了创建法治政府建设法治射洪依法行政知识现场竞赛活动,组织全县公务员近1500 名集中进行依法行政法律知识书面考试。
2、围绕农民工抓宣教。抓好农民工的学法用法,促进依法履行义务和维权。成立了县农民工培训中心和岗前培训基地,把技能培训和法制培训相结合,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向进城务工农民宣传《宪法》、《劳动法》、《合同法》、《工会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工伤保险条例》、《失业保险条例》、《农村土地承包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等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增强了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能力;与加拿大开展了“农民工转移劳动权益技术合作项目”工作,深入开展了“小手牵大手”活动,增强了农民工依法维权意识,充分调动了农民工劳动积极性,让农民工体验到法律和技术同等重要。
3、把握重点抓宣教。一是抓住重要节点宣传,利用“12.4”法制宣传日、“6.26”禁毒日、“3.15”消费者权益日、“安全生产日”、“综合治理宣传月”等重要节点,重点宣传了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和新颁布法律法规的宣传。如《劳动法》、《物权法》、《食品安全法》、新修订的《防震减灾法》。二是抓住重要节假日宣传,利用春节、劳动节、国庆节等传统节日,通过法制广场、法制文艺、坝坝电影等载体达到寓教于乐的普法教育。尤其是利用春节农民工返乡之机,县司法局组织人员到车站码头向返乡农民工赠送《农民工维权手册》指点维权途径,赠送普法扑克让农民工在春节闲暇娱乐中学法懂法。
4、利用媒体优势抓宣教。在电台、电视台先后开设了《法制射洪》、《法制园地》、《警察在线》、《托起明天的太阳》、《普法进行时》等栏目;在《遂宁日报射洪专刊》栏开辟了“以案说法”、“法治简讯”、“警方传真”、“侦破通讯”等普法栏目;在“今日射洪”、“西部射洪”及县直机关单位的网站上开辟了普法专栏,定期不定期地报道依法治县动态和法律知识。尤其是司法局今年在“今日射洪网”开辟的“律师普法大讲堂”栏目,以老百姓生活周围耳闻目睹的案例宣传法律,做到了“办理一案、教育一片”,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三、注重实效,切实抓好创建工作落实
(一)狠抓依法行政工作。一是健全制度,实现目标制定和决策行为规范化。我县作为遂宁市创建法治政府示范单位,不断健全和完善了制度,先后制定了《射洪县人民政府2009年度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方案》、《射洪县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县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等文件,切实提升了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水平和政府行政效能。二是深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强了对执法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加强了规范性文件的审核,坚持先审查、再签发公布的原则。三是认真开展了行政复议、行政执法监督和行政诉讼。开展了对县国土局、县建设局、县环保局等15个行政执法单位的行政执法检查和案卷评查。四是积极搞好涉法信访、行政争议纠纷的协调和处理,实行县级领导与律师一起接待信访群众制度,依法处理各种信访工作,避免了群众集体上访事件的发生。五是加强行政执法队伍教育和管理。先后举办行
政执法人员培训班8期,共培训了600余人次,及时对执法证件进行了年检。分别在2009年6月和12月组织了县城市行政执法局、县审计局、县卫生局等单位293名行政执法人员参加了全市统一组织的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考试,严格实行了执法人员培训考试合格后颁发执法证和亮证执法的制度。六是狠抓了人民调解工作,制定并出台了《关于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实施意见》。成立了县人民调解指导中心、县行政纠纷调解指导中心、县医患纠纷矛盾调解中心、县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调解中心,实现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大调解”优势互补,有效预防化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二)狠抓公正司法工作。坚持把公正司法作为目标,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实施错案追究制,不徇私枉法,未发生刑讯逼供、超期羁押和违法采取强制措施、使用警械、实施扣押、冻结、搜查等行为。依法保障诉讼当事人、犯罪嫌疑人和代理律师的诉讼权利,依法公开审理案件,不搞地方保护主义。强化生效裁判的执行力度,法院案件执结率90%以上,执行标的额到位率70%以上,群众对法院执行案件投诉率低于5%。
(三)狠抓经济法治建设。依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了欺行霸市的黑恶势力,杜绝了重大假冒伪劣商品事件和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依法进行征地补偿、房屋拆迁工作,严格监管房地产开发和商品交易,切实做好了相关的善后工作;加大监管力度,未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安全事故和重大金融违法事件。狠抓招商引资工作,依法营造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依法保障和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未发生违法阻挠重点工程建设施工的严重违法事件。依法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了市场主体诚信度资料库。依法打击经济领域中的违法犯罪活动,经济犯罪案件同比呈下降趋势。
(四)狠抓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落实了村(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村(居)委会工作职责制度健全的村超过80%。大力开展了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诚信守法示范企业、依法办事示范单位、依法治校示范校五个序列的创建活动,全县有42个村(社区)、10个学校受到市上命名,广兴镇猫儿坝村、射洪中学受到国家命名。今年四月,射洪中学和金华镇中作为四川省依法治校经验交流会学习现场,受到全省各市地的领导好评,其经验在全省推广。
(五)狠抓规范和发展法律服务事业。建立健全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等法律服务体系和管理制度,法律服务市场进一步规范,公证、律师、基层法律服务为我县重点项目、民生工程、大中型企业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我县法律援助工作一直名列全市前茅,仅2009年办理诉讼和非诉讼案件2485件(律师507件、基层法律服务1978件),办理公证2437件;办理农民工维权案件186件,挽回经济损失715万元。
我县创建法治射洪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县的创建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比如发展不平衡,创建工作的协调、监督力度和目标管理还需加强等问题需我们认真研究,寻求解决的有效途径。我们深知,法治射洪创建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围绕县委县府“领先四川,定位西部,比肩全国”和“三个率先”的奋斗目标,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新一轮的法治创建,强化工作措施,再谋新突破,为建设“绿色射洪、幸福射洪、和谐射洪、现代射洪”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第二篇:古楼镇创建“全国法治先进乡”活动2012年
古楼镇创建“全国法治先进乡”活动2012年
实 施 方 案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法治西充建设,加快依法治县进程,按照县第十二次党代会、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结合《中共西充县委、西充县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全国法治先进县”的决定》(西委发〔2011〕24号)和我县“六五”普法工作相关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基本原则。坚持党政主导与群众参与、宣传教育与依法惩处、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综合治理与分类指导、集中整治与建章立制“五结合”原则,围绕重点领域,抓住关键环节,解决突出问题,集中治理整顿,确保“全国法治先进县”创建取得成功。
(二)目标任务。以开展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增强干部群众法制观念为基础,以解决突出问题为重点,大力开展创建活动,树立表彰一批先进模范、教育训诫一批反面典型、打击惩处一批违法犯罪,确保信访案件下降30%、社会治安案件下降35%、违法犯罪率下降25%,扼制和杜绝群体性、2倡导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的良好风尚,切实规范日常行为。
组织领导:成立法律“六进”活动领导小组,由 2.规范法律服务工作组
工作目标:积极完善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体系,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拓展法律服务领域、方式和功能,规范法律服务主体资格,加大对法律服务主体在从事法律服务时的管理力度,以提高法律服务人员的职业技能,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操守,提高法律服务质量,力争做到法律服务行业无违法违纪现象,实现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的目标。
工作重点:(1)健全法律援助机构,完善法律服务体系,专项经费、专职人员得到切实保障。(2)完善党委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聘请专职法律顾问对党委、政府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提供法律咨询,做到事出有法、执行用法、结果合法。
组织领导:
3.强化法治监督工作组
工作目标:健全监督体系,完善监督机制,规范监督程序,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民主监督以及党内监督的作用,各种监督手段综合运用、互相弥补,达到监督成效的最大化。
工作重点:(1)完善司法监督体系,健全司法救济功能,切实保障公民的诉讼权利,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2)加强民主监督和群众团体的监督力度,完善信访工作机制,重视群众举报与网络举报,畅通群众申诉、控告渠道,对群众检举、新闻媒体曝光的案件及时查处,并依法处理。(3)完善惩防腐败体系工作机制,落实领导干部述廉述职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以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提高群众对党风廉政的满意度。
组织领导:
4.依法调处信访问题工作组
工作目标: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级负责、归口调处,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作用,化解一批信访案件,引导公民以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纠正部分公民“信访不信法”的错误观念。严厉打击长期无理缠访、闹访、非访、越级上访及诽谤诬陷乱告状等违法行为。建立依法信访的工作机制和信访责任追究制度。
工作重点:(1)及时掌握、发现矛盾源头,把矛盾化解
6标、围标串标、非法转包分包、低价中标高价结算、商业贿赂等行为;打击制假售假、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缺斤少两、哄抬物价、垄断经营等行为;打击农资垄断经营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严历打击抗税、偷税、漏税、逃税、赖税行为。
工作重点:(1)加大市场经营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促进经营者守法经营,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2)围绕市场经营秩序产生的问题及时召开情况分析会,研究对策。(3)依法整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4)加大对涉税案件的曝光力度,严厉打击以下岗职工、残疾人名义偷税漏税行为。(5)定期不定期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深化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建设。(6)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强化监管、跟踪督查、整体联动,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组织领导:
8.整治文化市场工作组
工作目标:按照“依法行政、整体联动、规范引导、疏堵并举、稳妥推进”的方针,全面清理我县文化市场,深入排查,依法取缔“黑网吧”。
工作重点:(1)强化宣传,弘扬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2)做到疏导与制止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3)建立合法合规、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市场管理长效机制,努力构建安全、有序的西充文化娱乐市场。
组织领导:
9.深化行政效能建设工作组
目标任务: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清理收费标准,健全完善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投诉有门、接待热情、办理合法、结果透明、监督到位的效能投诉工作长效机制,深化“两集中、两到位”。清理和备案审查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处罚的备案审查、行政执法责任的追究。整治机关效能建设中的“不作为、乱作为、不规范、中梗阻”等行为。
工作重点:(1)结合机关作风整顿,开展转变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为主题的专题教育活动。(2)加强政务中心建设,落实“两集中、两到位”,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程序,对重点骨干企业实行“一条龙”优质服务。(3)严肃查处个别干部在履职中不作为或以权代法、干涉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4)规范行政决策和权力运行,在重大决策的出台上必须实行民主决策。(5)全面落实行政首长责任制,加大责任
10用,动员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使人民群众成为创建工作的参与者、实践者和受益者。县创先办、司法部门要发挥协调指导、检查督促等职能作用,及时总结推广经验,纠偏补缺。县级各部门分管领导干部要深入联系乡镇指导工作。宣传部门要及时跟踪宣传报道。财政部门要提供必要保障,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达标。
(四)注重实效,严格考核。将创建“全国法治先进县”纳入综合目标考核,以“全国法治先进县”创建工作统揽信访、维稳、综治等工作。县目标办、创先办、法制办等部门要认真制定“全国法治先进县”创建工作考核评估体系,明确评估指标,规范操作流程,细化目标责任,强化考核激励,确保取得实效。
(五)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电视等宣传媒体,全面、系统、深入、及时地向社会广泛宣传创建工作任务、意义、重点和创建工作典型,引导更多群众自觉投入到创建活动中,努力夯实创建工作的群众基础,为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三篇:创建法治城市先进事迹材料
xx县xx镇
创建全国法治城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先进事迹材料
一、成立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
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xx镇创建全国法治城市工作,及时成立了“创建全国法治城市、普法依法治镇工作领导小组”。镇委书记任领导小组组长,镇委副书记、镇长任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镇党委、分管综治的副镇长,镇党委、派出所所长任领导小组副组长,全镇各部门的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在镇综治办下设了办公室,具体负责我镇创建活动的牵头组织、统筹协调、督促检查、考核评比工作。
二、镇、村(社区)干部带头学法,有效保证依法行政整体提升机关从政人员法律知识层次。随着政治文明进程的深入,依法行政尤未突出。为了提高执政能力,镇党委政府曾要求机关人员具备机关的法律知识是从政的必要条件,制定完善了学习制度,从时间和制度上保证了村(社区)干部的宣
1传教育。学习采取集中与自学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依法行政提高政治文明程度,近年来,随着依法兴致的深入人心,镇党委政府在重大决策以及重大行政行为出台之前总要寻找法律依据,集思广益。一时难以决定的,还主动向专业人士请教,行政中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制定规范文件,并建立了一整套依法治理规章制度,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使乡政府各项工作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推进依法行政,明确法治政府
继续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精神,坚持执政为民,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为,改善环境,提高效率,方便群众,努力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培训合格率达到96%;严格执行执法人员资格认证,行政执法人员上岗培训合格率达95%,持证上岗率达100%。
进一步做好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落实人民调解个案补助经费,健全矛盾纠纷排查长效机制,发挥人民调解“三项功能”作用,完善矛盾纠纷调解处中心工作运行机制,每个村(社区)落实了一名重大矛盾纠纷信息员、一名法律援助联络员,积极探索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
配合的工作机制,完成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的试点。全年民间纠纷调解率95%,调解成功率90%。
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升法制宣传效果
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和法制宣传业务知识培训、交流工作;大力加强兼职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法制宣传员的引导、培训,组织法制宣讲团,每个村、社区落实一名法制宣讲员。坚持普法与法制实践相结合,以创建全国法治城市为目标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活动,推进依法治镇工作。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到年底xxx镇80%的村(社区)达到县级民主法治村(社区)标准,30%的村(社区)达到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标准,95%的学校达到民主法治校标准,80%以上的企业达到法治企业标准。推进开展行业依法治理,改善了医患关系。
扎实推进“法律六送”活动,着力抓好普法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各村(社区)突出抓好了村(社区)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了村(社区)群众法律意思和法律素质,学校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校”评选,保证在校生
100%接受法制教育,企业开展“诚信守法企业”评选,促进了企业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管理。
加强法治监督机制建设,推进民主法治进程,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健全行政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的联动机制。
xx县xx镇人民政府 二0一一年三月十二日
第四篇:全国法治城市创建标语
全国法治城市建设标语
1.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法治统一,坚持公平正义,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法德协力,全面推进法治保康建设。
2.推进法治建设,建设幸福保康。
3.全面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为建设工业强县、城镇兴县、旅游活县、幸福保康提供有力保障。
4.抓法治就是抓科学发展,就是抓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就是抓社会管理创新,就是抓民生,就是抓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
5.群策群力打造和谐保康同心同德建设法治社会
6.法治建设人人参与和谐保康家家受益
7.让法治扎根人民心中用和谐赢得保康未来
8.幸福保康由我造法治社会由我创
9.重视法治功在千秋建设和谐造福万代
10.法与保康相融心与和谐互通
11.情系法治建设心连幸福保康
12.打造法治社会建设和谐保康
13.共建法治社会源于一举一动同创和谐保康始于一言一行
14.和谐社会法治先行
15.追求和谐是你我的心愿参与法治是你我的责任
16.法治是稳定的基石和谐是发展的保障
17.法正律行天下太平
18.法治人人抓和谐千万家
19.社会要平安法治是关键
20.人人参与共铸诚信个个努力推进文明
21.厚德为平安之根法治乃和谐之本
22.依法治国是金诚信和谐是福
23.你出力我出力法治建设齐出力你添彩我添彩和谐家园更精彩
24.法正律严,国泰民安
25.手牵手同建和谐保康 心连心共做守法公民
26.共建法治家园同享和谐生活
27.建设法治保康共享幸福生活
28.弘扬法治精神建设和谐保康
29.幸福连着你我他法治建设靠大家
30.保康是我家法治靠大家
31.懂法是文明的起点 守法是文明的标志 执法是文明的保障
32.加强基层法治 建设幸福家园
33.建设法治保康构建和谐社会
34.加强政法工作建设法治保康
35.加强社会矛盾化解建设法治保康
36.建设法治保康维护公平正义
37.加强法治保康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38.推进法治保康建设提高依法执政水平
39.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推进法治保康建设
40.大力弘扬法治精神稳步推进法治保康建设
41.同心同德创法治乡村群策群力建幸福家园
42.事事有法可依人人学法守法层层依法办事
43.美丽常德我的家依法管理利万家
44.深入推进法治保康建设致力打造法治城市品牌
45.推进司法公正构建和谐社会
46.强化社会监督促进依法办事
47.同享法治成果 共建和谐社会
48.学法者智用法者兴守法者安
49.民为和谐之本法乃公平之源
50.法治与和谐同在公益与文明共存
51.莫想无法无天牢记法治天下
52.学法源于一点一滴守法始于一言一行
53.人因法而安 国因法而兴
54.法律无情人有情人情尚须依法行
55.一人违法全家不宁全民守法天下太平
56.你不依法 法不容你
57.学法和守法并重平安与幸福相依
58.大事小事依法办事大节小节依法守节
59.普法教育你我他法治建设靠大家
60.举法治大旗倡文明新风
61、手拉手参与法治建设,心连心共建幸福家园。
第五篇:创建全国法治城市工作意见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法治是社会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法治环境是新时期城市竞争力和软实力的重要指标。积极创建全国法治城市,对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保障经济持续发展、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和树立城市法治文明形象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推进法治XX建设,积极创建首批全国法
治城市,按照全国普法办《关于印发〈关于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意见〉的通知》(普法办〔2008〕7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XX市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成委发〔2012〕1号)精神,现就创建全国法治城市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新形势下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要求,紧紧围绕“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总体定位和发展方向,坚持法治XX建设与文化强市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相结合,法制宣传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相结合,进一步优化全市法治环境,深入推进城乡公共法律服务和法治文化建设,为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工作目标。力争到“十二五”末,基本建成中西部地区“法治环境最佳、法律服务最优、法治文化最浓”的法治XX,社会活力充分激发,社会公平正义充分彰显,公民的主体感、责任感、幸福感明显增强,XX法治文明形象显著提升。
——法治环境进一步优化。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显著提高,司法公正高效权威,公共安全体系有效运转,社会组织依法有序参与,社会主体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和有效维护。
——法律服务中西部领先。加大政府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培育服务力和竞争力强的现代法律服务业,建成在中西部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法律服务市场和城乡一体法律服务体系,人均法律服务资源拥有量接近沿海发达地区水平,城乡居民享有优质均衡的法律服务。
——法治文化深入人心。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打造一批综合型法制宣传教育服务平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广泛传播,全市公民的法治意识、法律素质和依法参与公共事务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依法治理工作进一步深化,全社会形成依法办事、守法光荣的风尚。
二、进一步优化XX法治环境
(一)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完善公众参与立法机制,建立健全听证、专家咨询论证和公开征求意见等制度。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规则,完善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程序,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实施后评价制度。深入推进政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落实行政审批项目动态清理机制,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强化执法评议考核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完善行政调解程序,推进行政调解网络建设,健全专业性调解组织,发挥行政复议、仲裁工作在调解中的作用。加强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全面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和政务公开。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健全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管理制度,强化备案审查和定期清理,实现报备率、规范率、审查率、审查后文件合法率达到100%。完善政务承诺制度,依法履行政府机关签订的各类合同,完善行政补偿制度,进一步提高政府诚信度。
(二)深化民主法治建设。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原则,深入开展法治区(市)县、依法行政示范单位、诚信守法示范企业、依法治校示范校、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活动,促进城乡法治建设均衡发展。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开展窗口行业“依法办事、诚实守信”主题创建活动,推进各行各业法治和诚信建设。创新社区治理机制,以还权、赋能、归位为目标,进一步推进社区居民自治,保障社区居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把社区建设成民主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共同体。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发挥其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完善社会组织扶持政策,鼓励、引导社会组织依法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承担社会事务,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三)提高公共安全水平。深化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食品安全信息预警体系建设,依法理顺监管部门职责,建立食品安全问题发现及处置工作机制,加强食品在各环节的质量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及时披露违法信息。健全药品安全监管机制,推行药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加强药品流通市场监管,依法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药品、医疗器械等违法行为。依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传销、走私贩私、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无证经营行为,促进市场主体依法经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监管工作,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加强现代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健全城乡基层治安防控网络和联动工作机制,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和特殊人群安置帮教工作,扎实推进“平安XX”建设。建立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性公共卫生
和安全事件指挥系统、信息系统和监测预报、快速响应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联动机制,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四)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拓宽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完善政府领导约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人民团体、新闻媒体的社会利益表达功能和互联网的通达社情民意新渠道作用,加强网络舆情分析研判和引导处置。完善了解和回应民意、加强沟通协商、推动问题有效解决的机制。深化群众和信访工作逐级负责制,健全矛盾纠纷排查、预警、稳控、化解、考评“一体化”工作机制,强化监督和问责,确保城乡群众合法、合理诉求得到及时回应和处理。深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大调解”工作机制,运用仲裁机制解决各类民事争议,多渠道合力化解矛盾纠纷。
三、促进城乡群众共享优质均衡法律服务
(一)培育壮大现代法律服务业。努力培育高端复合型法律人才和品牌化、专业化法律服务机构,积极引进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精通涉外业务的法律服务机构和人才,积极拓展知识产权、医疗、教育、海外并购重组、反倾销、反垄断、金融衍生品等领域的业务,推动我市法律服务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在中西部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法律服务市场,促进法律服务供需衔接。健全法律服务从业人员执业评价和奖惩机制,建立法律服务行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推行法律服务行业的信息化动态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法律服务质量。
(二)完善城乡一体法律服务体系。拓展和提升XX市法律服务中心功能,建设向社会集成提供多元化法律服务的综合功能体,区(市)县建立标准化法律服务大厅,健全乡镇(街道)司法所组织机构、人员编制和管理制度,在有条件的村(社区)建立法律服务工作室,加强法律服务信息化建设,建立综合信息平台,开设“法律服务民生直通车”,逐步建成以市法律服务中心为龙头,区(市)县法律服务大厅为主体,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法律服务站点为触角,法律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为纽带的城乡一体法律服务体系,使城乡群众共享及时便利、专业优质的法律服务。
(三)加大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把公共法律服务纳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安排专项财政资金加强法律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向社会组织购买法律服务。加大对基层的法律服务投入,全面推行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满足城乡群众基本法律服务需求,促进公民更多地通过法律手段和法律途径表达诉求。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尽快建立在村(社区)专职从事法制宣传教育、法律咨询、社区矫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工作的法律服务社工队伍,实现基层公共法律服务的常态化、专业化。全面落实《XX市法律援助条例》,确保困难群众有条件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鼓励并支持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服务人员提供公益法律服务,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格局。
(四)开展法律服务促发展惠民生。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资源,组建法律服务专家团队,为政府重大改革和决策提供专业法律意见。采取鼓励企业聘请法律顾问、律师联系企业和产业功能区设立法律服务咨询点等形式,为企业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开展“法律服务进农村”活动,组织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基层法律工作者等进村入户,为农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组织和引导法律服务人员参与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着力化解社会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矛盾纠纷。
四、建设依法办事、守法光荣的法治文化
(一)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突出学习宣传宪法和宪法相关法,使广大人民群众全面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进一步增强全体市民的宪法意识、公民意识、爱国意识、国家安全统一意识和民主法治意识,使宪法在全社会得到一体遵行。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要意义、基本经验及其基本构成、基本特征。深入学习宣传国家基本法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管理、反腐倡廉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充分发挥法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规范、引导、保障作用。
(二)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意识教育。以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城乡居民为重点,广泛开展民主法治意识教育。健全并落实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法制讲座、法制培训、法律知识考试考核等制度,推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经常化、制度化。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格局,深入推进中小学校法制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经费和法制副校长“五落实”,确保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普及率达到100%。政府涉企主管部门要把法制培训纳入国有企业负责人培训内容,积极指导和督促企事业单位制定并落实学法计划,进一步增强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诚信经营、依法经营的观念。加强村(社区)“两委”干部法制培训,提高其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基层事务、防范和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开展“法律明白人”教育培训,引导城乡居民依法参与自治和其他社会管理活动。
(三)加强法制宣传文化阵地建设。把法制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天府新区、“北改”工程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规划,发挥公共活动场所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建立多种形式的法治文化广场、法治公园、法治社区等,使法治文化融入群众生产生活。依托职能部门、各类学校和社会教育服务机构,建设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法制宣传教育基地,扩大法治文化的覆盖面。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类媒体开办法制栏目、专栏(版),探索通过网络社区、微博平台、移动多媒体等新兴传媒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文化。加强普法网建设,开通法律服务热线,在向市民提供“菜单式”服务中强化法制宣传教育。各类文化团体要加强法治文化产品的创作和推广,开展经常性的法治文化活动和文艺演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文化产品的需求。深入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利用重大节假日和法律颁布纪念日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四)深入开展“法治大讲堂”工作。以“人人讲法、共建和谐”为主题,开展“争做依法办事好干部”大教育,把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情况作为述职和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把公职人员学法守法考核结果作为考核和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开展“争做文明守法好市民”大讨论,充分发动群众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法治大家谈,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开展“法治文化暖民心”大行动,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法治文化建设,开发一批法治文化精品,加强法治公益广告宣传,全方位展示XX法治形象,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创作一批感染力、传播力强的法治文艺节目,用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传播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开展“送法惠民进万家”大走访,深入推进法律进村社、进企业、进学校、进工地活动,引导村(社区)群众、企业职工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履行法律义务,增强进城务工人员遵纪守法观念和依法维权能力,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五、加强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法制建设(创建全国法治城市)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创建活动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由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承担,履行对创建活动的指导协调、督促检查工作。各区(市)县和市级有关部门要按照“谁执法、谁普法”和“谁执法、谁治理”的原则,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开展创建活动。
(二)强化督查考核。把法治城市创建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绩效管理。制定完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完善上级政府评议考核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机制,定期开展社会评价,发布评估报告,不断提高法治城市创建社会满意度。要细化各区(市)县和市级有关部门工作责任,加强考核、阶段性检查和专项督查,考核结果作为对区(市)县和市级有关部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三)落实经费保障。各区(市)县要根据本地实际和工作需要,将法治城市创建相关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市级有关部门要统筹安排经费,切实保障法治城市创建工作的需要。加强对法治城市创建经费的审计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
各区(市)县和市级有关部门要把贯彻落实本意见与贯彻落实成委发〔2012〕1号文结合起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深化法治城市创建工作实施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确定工作重点,明确工作任务、责任主体、工作载体、工作方法和完成时限,扎实推进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力争在新历史起点上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