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范文模版)
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度降低。
谈及诚信,这是一个从古到今的话题,诚信往往被人们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素质,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确保未来还是这样,所以在诚信面前任何人没有选择,只有诚受,何况是论及我们时代的精英们。但是目前的大学校园里,诚信实在是处于一个很微妙的位置,即被看得很神圣,同时也有可能被遗弃。考试作弊是当代大学生诚信度降低的一个很好的见证,无论是国家级的考试还是学校的结业考试,都存在着作弊的现象,因为考试成绩都是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为了眼前的利益,诚信悄悄地被时代的精英们遗弃在灰暗的角落。
二、当代大学生道德目标自我化、标准多元化、取向功利化和行为庸俗化。
大学生的道德取向影响着他们自身的发展,也可以说从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整个未来社会的发展,所以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取向标准应该是即符合自身健康成长,又有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的。可是近年来却连续的出现了这样的在校大学生的道德取向模式走向了目标自我化、标准多元化、取向功利化和行为庸俗化,现代的大学生出现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二重性,许多的大学生的道德行为表现为庸俗化,实在是令整个社会担心。
三、尊师的气氛在高校校园里慢慢的淡化。
严格的讲,尊师是作为学子们的最重要的、也是必须严格恪守的。虽然今天的高效校园仍然和以往一样充满着活力和朝气,可是尊师的气氛却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的淡化。近几年的媒体报道中,也很多的谈到大学校园里尊师的问题,一些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人连自己的任课老师的姓名都不知道,有的同学甚至都瞧不起老师,更何况谈及尊师了,这值得人们思考,因为无尊即无孝。
四、理想与信念不坚定。
对奋斗目标不甚确定,缺乏社会责任感,甚者走向思想空虚、人云亦云、玩世不恭、游戏人生;在生活态度方面,羡慕或者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甚者崇洋媚外、铺张浪费、情趣低俗、追求享乐。随着物质生活的多姿多彩及其巨大的诱惑力,使得当代的大学生中存在着很大一部分这样的青年,的确耐人寻味。
五、对学业人生发展迷茫
第二篇:当代大学生生涯规划面临的问题困惑和对策
海南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选修论文
海 南 大 学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论文
题目:当前大学生生涯规划面临的问题困惑和对策学号:姓名:年级:学院:系别:专业: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20082501B0142008级旅游学院旅游管理国际酒店管理
题目:当前大学生生涯规划面临的问题困惑和对策
摘要:
随着中国的经济在快速的发展,中国社会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也是越来越多,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中坚力量,对国家的未来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只从1999年中国的高校进行扩招以后,中国的大学生就失去分配工作的优势,中国的大学生就面临自己找工作的情况,由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对自己的生涯进行规划,从而导致在毕业时和以后的工作都面临一些问题和困惑,在处理的过程中没有良好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生涯规划对策
正文:
大学在我们高中的时候就是象牙塔,里面是那么的美好,为此我们在努力的通过高考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如果问我们高中生的生涯规划是什么?那么就只有这个,当我们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时候,那时的我们对大学的事物是那么的茫然,对自己的专业也是一脸的无知,没有什么生涯规划,一直在无知中渡过大学的美好两年时光,到大三时感觉自己不能再这样,有一股压力使自己有一种紧迫感。
我感到庆幸的是我在大三的时候选到大学生生涯规划这门课,让自己对未来的生涯有个全新的认识,我所学的专业是国际酒店管理,在一般人眼里我们这个专业是个很不错的专业,特别是在海南这个地方,专业前景:酒店管理专业是全球十大热门行业之一,高级酒店管理人才在全球都是一直很紧缺的,近年来,在国际人才市场上,酒店管理人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和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活动在中国举行,中国对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所以你大可不必为就业犯愁。预计到2012年,高级酒店管理人才将成为职场上炙手可热的高薪阶层。国内酒店从业人员,以高薪阶层为多。酒店管理人员在中国十大百万年薪职业中排名第六。酒店、旅游业将成为上海服务产业的支柱,目前,全世界已有17个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在上海投资或管理高星级酒店,酒店行业在不断扩充,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每年都需要数以千计的国际化酒店管理人才。三年内北京酒店也将达800家,高级洒店管理人才抢手。
我们的专业的确是一个很好就业的行业,我现在的大学生生涯规划就是在大学里好好学好基础知识,等毕业以后进入酒店工作,先在酒店基础工作两年作为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然后往管理层发展,但是我的生涯规划是美好的实际中就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困惑,我们专业还是有很多同学转专业,还有一部分同学对我们的专业的前景抱着不怎么乐观的态度,首先我认为造成这些原因的是海南的旅游市场还不够成熟和我们同学的心态没有调整好。
我们在生涯规划中与现实相对比发现,自从海南岛建省后,自身的丰富旅游资源优势下,大力发展旅游业;在旅游业中的骨干成员——旅游酒店业的十多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泛滥;在海南,旅游酒店业两年连续亏损的严重问题成为社会阶层关注的话题;海南旅游酒店发展到今天,其现状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而海南旅游酒店发展的好坏是发展海南旅游事业的重要问题。实际上,海南还有大量潜在的旅游住宿设施。据统计,目前海南的存量房地产包括“半拉子”尚有1800万平米之多。这些存量房地产中,有很大一部分本身就是以酒店和度假村形式存在的,另有相当一部分也将转化为酒店、度假村或其他形式的旅游房地产。按照“海南房产有60%为岛外人士所购买”这一流行的说法,上述1800万平米存量房地产和近三年海南已销售的500万平米房产中,至少有1000万平米将直接和间接地变成经营性或非经营性旅游住宿设施,其形成的接待能力将是天文数字。
海南酒店业的泡沫不仅表现在数量规模上,还表现在结构上。不考虑客源市场状况,一味追求豪华高档是中国酒店业的通病,海南自然也不例外。据估计,到2005年底,全省五星级酒店将达到28家,四星级酒店40家,是国内除北京、上海之外,拥有五星级和四星级酒店最多的省份。海南是国内经济欠发达地区,商务客人并不多,再加上来海南的游客中,境外客人占的比重很小(仅有6%)。因此,市场对豪华酒店的需求其实很有限,市场更需要的是拥有实用的客房、优质的服务和价格较低的经济型酒店。但目前海南符合这样条件的酒店少之又少:三星级或同等水平的旅游饭店虽然近100家,但这些酒店大多为上世纪九十年代所建,设施普遍老化,服务差强人意。衡量酒店经营状况的指标主要有两个,一是房客出租率,二是平均房价。2004年,海南旅游饭店开房率只有54.3%,比2003年下降1.9个百分点。位居博鳌的索菲特大酒店,如果放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都会做得很好,但它的入住率在淡季仅有10%,三亚及附近很多酒店也好不到哪里去。与低开房率相伴的是低房价,目前海南旅游饭店的房价已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三星级酒店的接团价格已降至65元/晚,还含两个早餐,二星级酒店有的低于45元/晚,完全等同于招待所的价格。
不难看出,海南酒店业的泡沫一点不比房地产小,其蕴含的风险比房地产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耐人寻味的是,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从未有人将海南酒店业与“泡沫”联系在一起。
现在海南酒店业不光是这些方面的泡沫,我认为还有就是海南酒店的工作人员也是泡沫,这些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影响海南服务业的整体水平,而让我们的同学对于海南的酒店业也失去信心,一些没有任何技能的社会人员就可以从事我们的专业,让我们在我们的大学生生涯规划中不知道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酒店的主要商品就是给客人的服务,这种商品是无形的是短暂的是可感受的,正是由于这种产品的特殊性,我们就应该特殊对待。因为它主要是由员工根据客人的要求提供客人满意的服务,所以我们就应该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提高的方式有两种,第一,从高等院校招相关专业的员工并却进行实践培训;第二,用诱人的条件招其他酒店的员工(这也是为什么酒店行业的人事变动较大的原因),对待员工的所在的工作部门我们可以根据个人的技能和喜好来安排,在工作中除了个人的工作技能外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你对这份工作的热爱程度,有些员工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就感觉这份工作枯燥无味对工作没有热情,在工作时你的工作态度将影响客人对你的评价,甚至是对整个酒店的评价。要想每天都保持较好的工作热情就得每天都有工作目标。高端星级酒店对员工的生活待遇是比较好的,无论是吃的还是住的都比其他行业要好很多,但是员工还有不满意的地方就是工资太低,现在高端酒店密集的有些城市物件很高,当地的人均收入低,导致人们的生活成本很高,大家都希望找到一份工资比现在高的工作,酒店可以把员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必要的浪费开支设立一个工资奖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还有就是我们为什么在引进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而不能引进国外的工作惯例。通过这点我认为我们专业的大学生生涯规划还可以把国际的一些成功实例规划到我们我们未来的发展中。
海南的酒店业发展的速度十分的快,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是有利有弊的。海南的高端酒店的设计都是世界领先水平,管理的团队也是国外专业的酒店管理集团派出的,但是所使用的员工绝大多数却是本地的。在这个过程中就在走独特的中国酒店特色发展道路,每个国际酒店管理品牌在每个都有同品牌酒店的顾客满意度世界排名,中国酒店的总体排名都是不怎么靠前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主要是中国酒店有一流的硬件、二流的管理、三流的服务,中国的酒店设施是世界一流,但是世界先进的管理经验也要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最后酒店的基础员工的素质却没有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就无法让酒店的软件服务达到先进水平,还有就是中国本地员工如何与国外的员工相互学习相互配合,这也是一个难题,这要求我们的国际语言必须要有一定的交流水平还要了解和尊重对方的生活习惯,只要这样才能让酒店的基层也国际化。
通过发现上面的一些问题,也寻找到一些经验,我相信我在以后的完善我的专业大学生生涯规划中会做的更加完美。
结语:
通过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的学习,让我学到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特别是我认识到自己以前的学习和生活是那么的没有规划,我将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里运用好我的大学生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中国旅游饭店.2005年全年
2海南统计局
3海南旅游发展改革委员会
4南海网http://
第三篇:毕业论文_当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大学毕业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就业群体,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和宝贵的人力资源。近年来我国整体就业环境并不宽松,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数百万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关系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关系社会政治稳定,应当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从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入手,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指出“大学生就业难”不是人才过剩,而是结构性问题,应当关注大学生失业群体。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大学生就业需要市场主导机制,但人们的思想认识和就业市场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在高校入学率增长的同时,中国就业市场的培育和结构调整并不同步,公平的市场就业机制尚未形成,使大学生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结构性矛盾不仅没有改观,反而进一步放大,引发了毕业高峰年的就业难题。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认为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人才市场不发达、教育改革滞后、落后的就业观之间的矛盾以及以重增长速度轻就业的经济增长模式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人才市场
经历了连续几年的高等教育扩招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大学毕业生数量迅猛增长的高潮,这势必给业已严峻的就业市场增加巨大压力,带来诸多问题。高校毕业生供给总量持续增加,人才市场供求关系转换速度之快出乎人们的意料,供求矛盾的白热化程度丝毫不亚于人们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所爆发出来的热情。巨大的就业压力,让年轻的大学生们尚未走出校门,就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看看招聘市场上人潮汹涌的毕业生和那些为找工作而手持简历四处奔波的求职学子,人才这个字眼更像是读书人的一种自我安慰。多数毕业生在刚走出校门时,除了文凭、知识和头脑属于自己,并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需要在不断地与社会环境的磨合中寻找自己的位置。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高知识群体是社会的未来。如果我们的社会要求今天的大学生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焕发活力去创造未来,那么政
府公共管理责任与政府就业战略选择,就自然应给他们以“劳动权”的基本保障,或者给他们以“待业”状态下的基本生活保障,决不能坐视他们为生存奔波而产生创新能力的下降,而应当竭力减少大学生就业难对社会长期发展的威胁。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数百万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关系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关系社会政治稳定,应当受到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概况
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进入“大众化”时代,高校毕业生增幅逐年加大,就业问题非常突出,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1999年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扩大,进入2l世纪我国高校毕业生每年呈现大规模攀升的发展趋势。200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07万人,2001年115万。2002年高校扩招的第一批三年制专科生离校,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达145万人,增幅23.1%,其中专科生增幅最大达39.8%。2003年迎来了高校扩招后第一个就业高峰,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21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增幅46.2%。由于社会需求相对不足,又遭遇非典疫情的不利影响,毕业生就业面临较大的困难和压力。2004全国共有280万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问题,2005年338万,2006年达到413万,2013年将近690万。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大学生就业率统计数据,2003年初次就业率为76.1%,2004年73%,2005年72.4%,2006年71.8%。回大学生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待业人数不断上升。2001年待业人数34万,2002年37万,2003年64万,2004年75万,2005年增加到93万。在社会需求与往年基本持平的情况下,毕业生供给大幅度增加,专科生增幅较大,供需矛盾和结构矛盾都比较突出。就扩招数量而言,同期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扩招的速度、规模不能与整个社会的社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步,导致大学生数量增加的背后失业人数的快速增长,是高等教育孤军突进而社会整体发展相对滞后的结果。
(二)“大学生就业难”现状及就业趋势分析
1.大学生就业难不是“人才过剩”
毕业生人数连创新高,提到大学生就业难,扩招往往成为首当其冲的靶子。正是基于一些数字,很多人把大学生就业难归结到1999年以来的高校扩招,认为扩招造成了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多,从而引发了就业难题。如何正确认识大学生就
业难,并评估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果,对于认识和解决问题无疑是极端重要的。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创新型和高技能人才不足。在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低于发达国家3年以上。而降低青年劳动力参与率最有效、最有利的途径在于增加教育年限、延长教育时间。目前我国大学生毛入学率23.3%,美国为82%,日本、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均在50%以上,韩国、印度、菲律宾也在30%左右。从各国对教育的投资来看,公共教育经费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世界平均水平为5.1%,发达国家为5.3%,印度为3.5%,中国为2.3%。据估计,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贡献率高达75%,我国只有35%。无论从数据统计还是从实际状况来看,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对于经济发展的需求来说,我们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大学毕业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2.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第一,地区性人才供需矛盾十分严重
由于我国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绝大多数毕业生选择在条件优越的东部沿海地区,很少愿意选择到人才奇缺的中西部和基层就业。大学毕业生流向集中到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选择到县(区)、乡镇、农村就业的比例小,人才的地区供需矛盾十分严重。赖德胜认为,在国内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特定制度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互相搜寻的结果。大学生就业难具有结构性特点,在某些发达地区高校毕业生的供给量相对过剩,而在广大经济落后地区则绝对不足。
第二,学历层次造成的结构性失业
从学历层次来看,不同学历的毕业生就业率存在差距。研究生、本科生的就业形势相对较好,高职、专科等低学历毕业生一次性就业难度较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虽然,在部分地区、院校出现了高职专科就业率高过本科的“学历倒挂”现象,但从全国范围来看,高职专科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总体处于弱势,“学历越高,就业率越高”现象,低学历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不争的事实。同时,专业趋同和学校的知名度也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重要影响。
第三,专业冷热不均、供需失衡
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与学科专业紧密相连。不同学科分类就业率差距较大,工
科、理科类初次就业率较高,人文社科类学科初次就业率较低,以往的热门专业如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由于招生人数激增,导致热门专业学生成为就业困难群体。由于高等教育对市场经济的反应相对滞后,在新的就业形势下,高校专业设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导致不同专业间冷热不均,供需比例差别大,供不应求与供大于求现象并存。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有脱节的现象,正是在扩招的学生进入了劳动力市场以后,特别是当他们遇到了就业困难以后,才会真正把教育缺什
3.隐性就业的人数逐年增多
受就业形势、市场需求、专业冷热程度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择业观念淡薄了,先就业,再择业修的观念已经得到部分学生的认同。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成为自由职业者,他们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时而待业、时而打工、待价而沽、不断跳槽。隐形就业,是指凡是未向政府申报职业,或政府有关部门未作明确统计、记录与有效管理的劳动就业形式。绝大多数隐性就业者的初衷是找一家常规、稳定的单位,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才选择了隐性就业。作此选择的原因不尽相同,有人甘之如饴,有人被逼无奈,更多人把隐性就业当做寻找正式工作的过渡。隐性就业被作为一种就业前的热身,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和技能,增加未来就业的砝码。
二.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对策与措施
(一)各类大学要切实改变“重招生轻就业、重培养轻使用”的观念
大学毕业生是高等学校产出的主要“教育产品”,从学校招生时就要考虑这些“产品”必须有出路,必须适应市场需要,切实改变“重招生轻就业、重培养轻使用”的问题。高校必须有向市场看齐的意识,在了解市场的基础上,设置更多跟市场需求相关的专业,然后从课程设置、培养计划、社会服务计划等各个方面与市场对接,学生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越小,学生的就业前景就越好。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从而提高对劳动力市场的适应能力和创业精神,是所有政策中最长期化,也最具有可持续性的战略。无论是国际经验还是我国的实际,都要求我们把提高就业能力确定为教育的目标。教育方式应当逐步从“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给高校较大的专业设置和招生自主权,使高校能够根据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情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而导致就业率达不到50%的学校和专业要减少招生
计划,甚至停止招生。高校应在低年级重点进行基础和综合教育,在毕业前一二年确定具体的专业方向。在理论教学中,以应用为主旨,删除陈旧、重复的内容;在实践教学中逐步建立起从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到技术应用能力相互衔接、循序渐进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二)大学生要努力在知识、能力诸方面努力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
1.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
2.精湛牢固的专业知识
3.丰富适用的专业实践经验
4.全面广博的综合知识
【参考文献】:
[1] 孙立峰.论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大学生就业[J].社科纵横[J]
[2] 王尹芬.高校扩招与大学生就业率相关性探讨[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3] 本刊记者.从深层次新视角思考大学生就业问题—-与亚洲开发银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博士对话之二.中国高等教育[J]
[4] 郭继严,王永锡.2001~2020年――中国就业战略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5] 本刊记者.从深层次新视角思考大学生就业问题—-与亚洲开发银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博士对话之二[J].中国高等教育
工程管理1203班
吴优
0121206240305
第四篇: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压力
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压力
1.学习与生活的压力。大部分大学生都曾感到过学习的压力,但如学不会释放压力,精神就会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的出现。目前,中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0%是贫困生,而这其中5%-7%是特困生。调查表明,70%以上的贫困生认为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这些压力对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困扰,而贫困生们并不懂得该如何去化解。
2.情感困惑和危机。大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量个案表明,大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
3.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造成的后遗症。独生子女群体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主体,对他们教育不当而造成的后遗症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又一诱因。专家指出,任性、自私、不善交际、缺乏集体合作精神等不良习性,不但易使大学生诱发心理疾病,还会使人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4.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该情况频频出现在大一新生中间,这种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的学生还会因长期不适应而退学。
5.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风声雨声读书声,我不吱声;家事国事天下事,关我何事。”“宿舍里面不吭气,互联网上诉衷肠。”这些顺口溜实际上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交际现状。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6.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也会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比如不当的家教方式、单亲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的负面影响、消费上的浪费攀比、对贫困生的歧视、学习节奏过于紧张等等。
7.就业压力。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大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对大学里众多高年级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使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
为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阴影,教育部门应把心理素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中,尤其是高校教育中。目前已有不少高校和心理学专家开始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做出了一些可贵的实践和探索,这对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理问题、不再成为心理弱势群体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第五篇:当代大学生面临就业的参考
一、树立竞争性的择业观。近年来,随着我国各间大学的相继扩大招生,大学生的数量比以前大大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必然是十分激烈的。因而,当代大学生必须树立竞争性的择业观,主动出击,把能够证明自己才能的各种软硬件拿出来,自我推荐,这样才可能被“伯乐”相中。如果一味的“等靠要”,结果只会是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