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下沟社区创业就业工作情况(范文模版)
下沟社区创业就业工作情况
搞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创业就业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上党下沟社区积极努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实现社区充分就业的目标,结合本社区实际,定措施、抓落实,积极推进充分就业社区的创建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社区现将创业就业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下沟社区成立于1999年8月8日,辖区面积1.98平方公里,现有6个居民小区,居民住宅楼 47 栋,住户2016户,居住人口5750人,辖区单位11个,其中:机关单位10个,学校1个,商业网点142个,登记下岗失业人员80人,现已实现就业再就业人员68人,就业率达85%,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69个(其中:就业证40个,失业证8个),辖区享受灵活就业社保补贴22人。
二、主要做法
1、争取政策扶持,创新工作平台
社区就业服务平台是就业再就业服务工作的主要载体,是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重要途径。社区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作为推动社区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社区劳动保障站于2004年组建成立,社区主任兼劳动保障工作站站长,设有1名专职保障人员。社区服务以“一站式”服务为主,工作制度健全,办公设备齐全,配有计算机4台,RPTV电视1台,打印机2台,照相机1台。已建立下岗失业人员、安 1
置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4050”人员、《就业失业登记证》、再就业援助等台帐,并且为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的人员做好小额贷款宣传工作。
2、强化制度建设,创新服务模式
社区把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作为优化就业服务的有效手段,通过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努力实现充分就业社区“零距离、零差错、零投诉”的目标。
3、拓宽业务领域,创新工作内容
一是开发就业岗位。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开发就业岗位。社区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结合下岗失业人员需要,开发家政服务、卫生保洁、商品递送、社区保洁、宾馆保洁、保安、治安巡逻、公益性岗位等,形成了社区就业新模式,有效地推动了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工作;二是开展特色服务。我们将开展特色就业服务作为争创充分就业社区的重要指标,通过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就业服务,力促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与辖区单位签订优先用工协议,每年举办一次就业援助月和就业活动周活动,提高了职介成功率;三是利用信息网络、宣传栏等共向居民发布劳动保障政策法规,逐家逐户上门发放《再就业政策传单》1000余份,将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4、开展“四送”服务,促进就业服务
为了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实际困难,全面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在辖区内开展了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
务”为主题的“四送”活动,活动中采取宣传入户,调查摸底等形式,使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内容充实,成效显著,深得下岗失业人员的拥护和欢迎。通过社区努力,解决了就业困难人员张海平、杨世惠、田晓馥等人员就业问题。
5、宣传政策法规、提高自主创业意识
为了让居民全面了解就业优惠政策,社区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共发放宣传材料280余份,出黑板报12期。通过宣传活动,使社区居民对就业再就业政策有了更深的了解,调动了他们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积极兴,增加了下岗失业人员的信心和决心,真正达到了就业再就业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对前来咨询的居民、下岗、失业人员热情接待,认真解答。
6、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
对社区内有创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推荐他们进行创业培训,并根据下岗失业人员不同的就业愿望让他们参加针对性技能培训,提高了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技能,扩大了就业空间。社区参加各类技能培训30人次。为促进就业,社区与职业中介机构合作安置失业人员,在社区内还建立了信息宣传反馈点。社区内没有出现一期因就业问题上访事件。
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的实践中,深深感到,只要认识到位、政策宣传到位、措施到位、服务到位,社区就业服务工作就能顺利进行。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工作,克服不足,开拓进取,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努力为下岗失业人员创造更多再就业机会。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我们将在下一步工作中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贯穿社区就业工作的始终,以南华早市为依托,打造社区就业亮点,保证就业困难人员优先就业,不断开创社区就业服务工作新局面,努力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办实事、办好事。
上党下沟社区居委会
2011年4月20日
第二篇:我社区创业就业工作会议
我社区创业就业工作会议,回顾十一五期间全市社区就业工作成绩和经验,会议由我社区主任韩丽兴主持,自2001年开始社区就业试点工作十多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全市各地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就业为目标,切实把社区就业作为城镇就业和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工作,全市社区创业就业工作实现了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的良好局面,并成功创建了一大批“充分就业”街道和社区,涌现了一大批社区创业就业的先进典型,逐步形成了具有我市特色的工作经验,成为全国、全省、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的亮点工程。
2011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创业政策落实上求突破。近年来,我社区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基层平台工作人员要自觉学习政策、宣传政策、落实政策,切实让政策许可范围内的失业人员和创业人员享受到应该享受的政策优惠,进而感受到创业就业政策带给他们的实惠。二是在提升创业能力上求突破。要对创业普训人员进行细致筛选,结合其创业意向和实际能力,积极开展SYB创业培训,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促进其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三是在创业载体建设上求突破。要结合实际,按照“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模式,要整合社区闲散资源,提升载体建设内涵,加快推进新的载体建设。四是在扶持创业上求突破。要全面掌握社区创业人员基本情况,重点完善“一条龙”服务、上门服务、跟踪服务和分类服务,努力提高他们的创业成功率和稳定率。五是在做实就业援助上求突破。要创新就业援助手段,实施动态管理,做好跟
踪服务,巩固稳定就业,加快就业援助精细化、长效化步伐。六是在创建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上求突破。要制订严谨的工作计划,拿出确保落实的有效措施,优化创建氛围,推动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七是在健全和强化基层平台上求突破。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要求全面推开基层平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第三篇:就业创业工作情况汇报
就业创业工作情况汇报
前不久,xx职业技术学院经过跟踪调查发现,近三年学院毕业生在单位的称职率99.51%,40.69%的毕业生在单位发挥的作用很大,26%的毕业生已经成为单位的骨干力量,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95.56%,对我院就业工作的满意度为99.51%。我院的毕业生素质高、技能强,上手快,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一、校企全过程多模式融合,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
创办之初,董事长陈明宇先生就提出了“真心办学、良心育人”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学生有出路,xx才有出路”的办学目标。学院建立了由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学校举办方、学校等参加的校企合作协调组织——xx职业技术学院产教研合作委员会,下设七个分委员会(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形成了校企合作良性运行的机制;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学院还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的方式途径,逐步形成了自主型、入驻型、共建型和校外型等四种合作模式,将人才培养全过程细化为七个主要环节,强调校企融合必须全覆盖,每个环节都必须有行业企业的参与,校企融合全过程培养,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培养适合于企业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校企共同优化专业设置。建校初期,学院专业设置以师范、文科类为主。20xx年开始,学院主动适应南通及长三角地区的人才需求,在行业企业专家的共同参与下,大力度调整优化专业设置,果断停办了一批师范类、文秘类专业,增设了一批工科专业,逐步实现了由文科为主向工科为主的转型。目前,学院46个专业中,工科专业占78.3%,其中机械、汽车、船舶、建筑、新能源、软件等工科重点专业优势和特色鲜明。
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学院在《关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与要求》的文件中明确规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由行业或企业专家参与组成的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确定。”“各系应通过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和论证培养方案,使培养方案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又能体现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学院7个系都成立了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其委员大多来自行业企业;多年来一直坚持由委员会商讨专业的设置和调整,完成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审定。
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内容。根据工作岗位(群)任职要求或职业技能标准,以开发工学结合课程为主线,学院专业教师团队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重构模块化、项目式、任务型的课程内容体系。经过多年努力,至目前在全院已经开发了《PLC控制技术》《船舶CAD/CAM》《会计信息化处理与运行》、《建筑工程测量》、《风电机组的装配与调试》等157门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了《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道路勘察设计》《三维动画制作》《光伏集成控制电路的仿真与调试》《国际货代提供与组织》等61门项目实施课程;还根据岗位技能要求,引入企业生产实际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编写出版工学结合教材17部。
校企共同集聚教学资源。首先学院与企业共同打造“双师”教师队伍。一是聘请企业高管和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授、副教授和讲师,目前共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44名;二是接受企业的聘请,学院教师到企业兼任设计工程师、工艺工程师和销售工程师等,目前共有32名;与此同时,组织中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积累实践经验;三是选送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外企业学习,近6年来先后花费500余万元选送42名青年教师赴德国、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著名企业的培训机构或职业院校进修培训,提升他们的“双师”素质。截止到2013年10月,学院已有双师型教师127人,具有双师型素质教师76人,“双师”教师占比已达66.34%。
其次,学院与企业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学院基于能力本位构建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目前建有7个基础实验教学中心、7个专业中心实验室、7个技能实训中心、6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65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拥有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1个省级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个省级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2个南通市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了“全过程、连续化、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这些中心、基地、平台等都程度不同地有企业的参与和加盟。
此外,学院还与企业共同打造了“xx科技园”。该园由学校于20xx年与南通市港闸经济开发区共同创设,并于201x年成为南通市科技企业孵化器,201x年被认定为xx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成为xx省民办高校中唯一的省级科技园。目前入园企业已近30家,员工300余人。入园企业申请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权40余项,在为推动南通科技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做出了应有贡献的同时,为学院学生实训实习、就业创业及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校企共同实施教学活动。学院充分利用校企共同打造的“双师”教学团队实施课堂教学、实验实训、生产实习以及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实现了三个“打破”(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限;打破教室与实训室的界限;打破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的界限)四个“也是”(教室也是车间;教师也是师傅;学生也是员工;作业也是产品)。
校企共同建设质保体系。学院于20xx年在全省民办高校中率先引进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第三方——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审核获得相应证书。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由校企专家组成督导组,参与学院日常、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同时,学院还在毕业生就业企业的积极参与下,每年作广泛的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后的适应和发展情况,掌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评价,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校企共同促进学生就业。学院多年来坚持将就业指导工作纳入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过程之中,在校系两个层面上邀请企业的专家、管理人员、优秀校友来院作系列讲座,举办模拟招聘会、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企业文化宣讲等活动,以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每年举办2场参会企业在100家以上的大型招聘会,30场以上的专场招聘会,平均为每个毕业生提供3个以上就业选择岗位。通过校企共同努力,目前共建立了92家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基地。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为92.35%,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率达95.56%。
二、多种方式,激活各种有利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因素
以技能大赛为抓手,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就业创业能力,院、系两级经常举办各种技能大赛,学生的第二课堂和各种社团活动十分活跃。我们每年通过开展校园职业技能竞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计划竞赛、营销策划大赛、大学生辩论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团队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近三年来我院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文化素质、专业技能、校园文化等比赛,频频获奖。由于我院毕业生综合素质较高,社会反响好,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许多用人单位年年提前来院要人,形成了毕业生就业的良性循环。
实习实训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适应职场能力。我们充分利用学生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的需求,自觉端正就业观念,开辟就业渠道。我们将毕业生就业与实习实训充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产实习实训中尽快适应职业环境,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尽快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对于在实习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学院还出面进行推荐,从而较早地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同时,我们十分重视发挥辅导员和实习指导教师的作用,大力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加强与企业和学生的沟通,努力提高实习生的协议就业率。
在201x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院学生获得汽车类两个项目团体二等奖,两个项目单项二等奖,一个项目三等奖。由于我院的学生在毕业前就十分注意练就顶岗工作的本领,就业后普遍能顶岗、上手快,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毕业生质量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三年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率达95.56%。
三、重视学生创业教育,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
从现有市场经济体制和未来发展趋势看,世界不再需要更多雇员,而需要可开创事业、敢于创新的领军人才。因此,学院将创业教育列为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使创业教育有机地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生再就业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未来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准备的能力,让学生成为适应未来世界的创新型创业者。
将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学院明确要求各专业把创业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活动课程和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在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内容。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制,积极探索具有专业特点的、适应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各系普遍建立了由师生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教授工作室”、校企合作的产品设计和研发中心。如软件工程系师生共同成立的公司---东博软件公司,汽车系师生共同成立的公司---xx奥玛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建立了“创新能力+项目任务”培养模式。学校强化了学生毕业设计课题的选题工作,引导学生通过从事实际课题增强科技开发能力。学校还十分重视提升教师的创业指导素质,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实施“一人一企一项一题”工程,要求每个专业教师联系一个企业,开展一项研究,带好一批学生,努力造就一支懂创业、会创业、能指导创业的师资队伍。近几年来,我校从社会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管理、工程技术人员40多名充实专业教师队伍,聘请业内30多名成功人士、企业家担任兼职教师。这些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创业能力的养成,为学生走上创业成功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x年底,学院被省教育厅遴选为“第三批xx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
坚持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全程化、系列化
我院十分重视构建完善的就业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展全程化就业创业教育。学校成立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系统管理、指导相关教育教学活动,形成了必修课、选修课相结合的第一课堂教学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指定选修课程,列入各专业教学计划,规定50个学时。加强师资建设和教研活动,同时根据高职教育特点自主编写出版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大学生创业孵化指南》两本教材,由10名经验丰富的教师负责系统传授职业发展及创业知识,编印了《优秀毕业生风采纪实》作为新生入学读本。对大一学生,主要进行就业制度、就业形势与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讲授,教育、引导学生规划、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和大学生涯,使其确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和可行的实施步骤;对大二学生,引导他们在围绕职业目标进一步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加以审视、修订的同时,开展以创业准备、创业管理、创业设计为主要内容的创业教育;对三年级的学生,则根据他们择业期的特点与困惑,进行政策、程序、技巧和心理调适等方面的具体教育指导。
就业指导课程按照“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理论讲授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原则,对职业发展知识加以系统讲授;同时辅之以针对性较强的系列讲座、座谈会、团体辅导、校友报告会等形式,深受学生欢迎。在举办全院性就业形势、择业技巧讲座的同时,各系也根据自身专业特点,邀请相应的专家和企业高管人员来校为本系学生做就业专题讲座,以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学院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到企业开展勤工助学、顶岗实习,并计入素质拓展学分,引导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认识社会,了解企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学校大力引导毕业生到基层、西部地区、中小型和非公企业就业,鼓励大学生携笔从戎,应征入伍,近两年来我院在校生应征入伍77人。201x年被评为港闸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我院每年到基层和到中小企业就业人数比例均在90%以上。
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
招生就业处与创业教育部、团委紧密配合,通过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专题讲座、创业计划比赛、企业家进校园等形式,大力开展创业教育。我们从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引导学生在校就读期间就及早进行规划,将理论学习、专业实训与自己的创业计划有机结合起来,为将来成功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学院每年都在大二、大三学生中以测评、面试、考察等方式精心遴选出部分有极强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学生组建创业示范班,进行强化培训,提升创业技能。首期创业示范班经过一年的精心培养,创办的项目有14个,其中有7个项目已经领取了营业执照,另外7个项目在xx科技园进行孵化。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学院依托和南通市港闸经济开发区合作打造的“xx科技园”项目,建设了校内科技创业园,并专门设立了200万元的创业基金,为我院学生提供创业资金、办公场所和专家教授等方面的支持,使之成为我院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创业孵化条件。xx科技园系xx省民办高校第一个省级科技园,获得了“南通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xx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等称号。201x年底,学院被省教育厅遴选为“第三批xx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201x年xx月顺利通过了“xx省第三批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建设工作评估验收。
通过积极的教育、引导,我院毕业生创业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毕业生中已涌现出不少成功创业的典型。我院201x届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冯晓君,在校期间就开始创业,筹资创办了南通市炫印商贸有限公司,毕业时公司营业额已超数十万元。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郭骏,成功创办了常熟博天商贸有限公司。13届营销与策划专业的曹柱国创办了灌云大国贸易有限公司,装潢设计专业的周海洋创办了沭阳思远装饰公司等。
第四篇:就业创业工作要点
就业创业工作要点
总体思路:根据学校党委的工作要点,以“创新发展年”为契机,从教育引导、政策落实、平台搭建、优化服务、改革创新等方面下功夫,出实招,确保年我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一、健全校院二级管理体系,加强指导、分工协作
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校就业创业各项管理制度,加强绩效考核:制定相关管理规章制度(完善就业创新创业工作机制、完善就创新创业制度、构建操作性强的考核督导机制)。
2.就业办、基础教学部加强主体责任,牵头指导要到位,督导检查要及时,落实情况要反馈;二级学院组织工作要认真,分工布置要具体,落实结果要汇报;其他部门配合工作要积极,多提建议。尤其是东西校区在去年融合发展年的基础上,加强就业创业工作的二级管理。
二、加强团队及课程体系建设
1.成立学校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完善学校及二级学院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专兼职队伍。要积极聘请政府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领域的有关专家担任学校兼职就业创业指导教师。
2.加大培训力度,提升队伍素质:多形式、多渠道进行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邀请专家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队伍。
3.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按照教育部和省里要求,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期间的职业发展和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每位教师教书育人职责范围。切实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创业基础课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制定学校学生创新创业成绩认定与其他课程考试互换办法。各二级学院至少将创新创业融入到一个专业建设之中。
4.做好就业创业课题、项目的研究及申报。就业办、基础教学部、职业技术研究中心、二级学院至少完成有一项。今年争取在参与横向创新或纵向创新研究课题上有所突破(应用技术研究中心)。
5.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学生科技创新,完善申报制度。各二级学院至少有一名学生获得专利。(课外处和校企办共同)
6.编写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校本教材。争取7月份出来,下学期使用。
三、多种形式开拓就业渠道
1.巩固优质就业基地: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校企合作共同招生、校企横向联合申报项目、校企共建校内外就业创新创业实习实训等形式,通过召开省化工医药职教集团会议,加强与优质就业企业的沟通和联系。
2.开辟新的就业市场:走出去,深入企业搞调查研究,开发优秀单位、优质岗位。
3.开发利用校友资源。就业办牵头、二级学院组织,发动全校教职员工,收集整理校友资料,加强校友之间的联系。
4.开辟境外就业渠道:进行境外就业市场的研究、考察和组织实施。
四、积极搭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
1.召开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和学生就业简历大赛: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典型事迹报告、学生就业简历大赛等实践活动,努力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创业综合素质。
2.加强众创空间建设:每个二级学院至少建立一个创新创业实体为学生服务,学校建立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成立学校的资产运营公司,在此基础上成立学校众创空间的运营公司,在下面可以成立若干个小公司,如化工、机电等。
3.加强社团建设:学校和二级学院都要成立学生创新创业社团,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4.持续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招聘活动:专场招聘会和大型招聘会相结合,线上招聘和线下相结合,集中招聘和个别推荐相结合,打造一年365天不落幕的校园的招聘。
五、加强就业创业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1.建立创新创业专题网站,完善更新就业工作网站,加强微信平台维护,主动与我省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云平台结合,着力完善以校内毕业生就业创业信息网为基础、移动终端为补充的智能化就业创业工作信息平台。
2.努力提高就业创业工作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健全精准推送就业服务机制,真正做到为学生“送岗位、送政策、送指导”,实现就业工作的个性化、信息化。
3.做好信心的有效对接,将学生就业创业意愿信息数据库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和机构孵化投资意向信息数据库进行对接,智能化匹配学历、专业、岗位、地域等重要信息,实现就业创业信息线上线下同步,为供需双方精准推送有效信息,逐步加快就业创业工作信息化、智能化步伐。
六、健全就业创业服务机制
1.健全毕业生就业创业状况第三方评价机制,不断完善就业创业工作考核指标体系。组织分析研究影响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创业的因素,持续开展就业状况、就业质量、就业特色、校友评价、求职分析、创业情况等第三方调查评价。
2.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出台《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工作实施方案》,就业办牵头各二级学院,建立对毕业后两年内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机制。
3.继续开展精准化的就业创业帮扶:做好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分析与上报,准确了解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状况和意愿。升学、参军、到基层、创业、有就业意愿尚未就业、暂不就业等。加大对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力度,实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要求半个月更新上报一次。
4.做好届毕业生顶岗实习工作:就业办牵头各二级学院,积极联系顶岗实习岗位,深入企业一线,挖掘优质实习岗位,减少顶岗实习期间的换岗率(即降低离职率)。尤其是护理学院,要做好首届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
5.做好就业质量报告:确保届毕业生100%就业,初次就业率不低于86%,年终就业率不低于95%。
七、加强就业和创新创业的宣传工作
1.加大就业创业工作的舆论宣传力度:利用“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周”、就业创业课程、日常活动等将国家和省内鼓励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宣讲到学生心中。
2.做好就业创业工作的宣传报道:及时总结整理我校就业创业工作,不但利用学校网站、微信平台、校内板报等宣传报道,更要向上级、校外有关媒体进行推送。
2.加强优秀毕业生事迹宣传工作:深入挖掘优秀毕业生,认真整理材料,进行校内优秀事迹展,推荐上报省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和省大中专就业服务中心微信平台。
八、加强学习,与时俱进,积极适应新常态,日常工作常抓不懈。
第五篇:促进就业创业工作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团总支
促进就业创业工作
一、就业见习的目的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是当前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重要载体,而我校校团委就业见习部就是将我校学生送入这个载体的媒介。通过组织在校学生见习,帮助我校学生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创业能力,提高就业创业的成功率。学生到企业参加见习,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全方位了解见习人员的机会,可以帮助企业发现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同时,学生也能有一个走进企业,了解企业,展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有利于提高双向选择的成功率。
二、见习工作要求
按照团中央及团省委下发文件的相关要求及任务部署,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校团委根据创建见习基地的条件和标准,并结合我校学生的专业特点,本着“就近就便、服务青年、扎实推进、促进就业”的原则认真落实大学生创业就业见习基地工作的相关工作要求。
三、见习活动的实施
1、为了更好的组织我校毕业生到用人单位见习,选拔适合见习基地岗位要求的毕业生到见习岗位,首先进行毕业生见习报名工作。报名后将对毕业生进行初步筛选和培训工作,同时根据企业要求时限和毕业生情况输送到企业见习。
(1)准备工作
①高校须整合校内外资源,推荐优秀见习基地创建单位,激活一批见习岗位。
②高校应逐步展开见习生的动员工作,优先动员和选拔见习志愿强,见习时间有保障的同学,做好见习生人才储备工作。
③我校应积极响应省团委部署,尽快完成见习计划岗位人才对接工作,正式将见习计划投入运作。
(2)宣传工作。
①根据见习岗位所需专业,下发宣传单,做好各学院宣传工作。
②通过校园公告栏张贴海报,校网站发布公告,电台广播等途径。③开展就业见习动员大会。
注:① 宣传时应明确注明见习单位和报名条件。
②报名方式要具体明确。
③见习实质与待遇要明确给出。
(3)报名工作。
通过各学院团委和校团委办公室下发报名表,有意报名且符合条件者均可填写报名表。
(4)选拔工作
①根据各见习单位的报名条件与报名者报名表内容,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学生。
②对符合条件者进行面试,择优录取。
2、实习基地协议书的签订
① 实习基地共建双方有合作意向,在符合建立实习基地条件的基础上,经协商可由学校教务处或院系与基地所在单位签订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协议书,协议双方及主管部门各一份。
② 实习基地协议合作年限根据双方需要协商确定。
③ 协议书应包括双方合作目的、承担义务、合作年限等内容。
四、见习工作计划
(1)编制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和检查执行情况。
(2)完善校外实习基地的规章制度,完善实习大纲等教学文件,规范校外实习基地的工作流程,严格实习基地工作日志制度,及时准确填报各种报表。
(3)提供为完成实习教学内容所必须的场所和条件,为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提供机会。
(4)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和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做好环境管理以及实习师生和工作人员的劳动保护。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的发展再次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稳定生源市场,拓展就业基地是招生就业科的工作重点。2009年的招生就业工作将以教育部的《规划纲要》为导向,围绕学校发展,争创国家、省示范性学校这个主题,狠抓学校形象宣传、稳定生源规模、开拓就业渠道,全面开创我校招生就业工作新局面。
一、指导思想
1、深入贯彻全国职业教育会议和湖南省职业教育会议精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发展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扩大技能型实用人才培养规模,加大“订单式”培养力度。
2、认清教育体制改革新形势,把握“加快发展职业教育,重点加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等新政策”给学校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在招生工作中,着眼生源求规模;在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上,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推动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把我校招生就业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精细化管理”细节中去。
二、奋斗目标
2009年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国家新的教育政策更有利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只有充分筹备、准确把握、学校才能迎来飞速发展;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就业市场的影响,我国返乡农民工高达2800万人,高校毕业生达700余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同时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结构性调整力度加大,民办教育得到较快发展,高中大量扩招,对中专学校冲击加大,2009年全市有效生源急骤下降。因此,2009年招生就业科的工作中心:一是抓好形象宣传,理顺关系,为学校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全方位发动,步步为营,巩固现有生源基地,生源市场;三是转变观念,广开就业门路,走校企联合的路子,进一步增强学校的发展后劲;四是把握机遇,适当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进程,增加办学层次,抢占学校发展的制高点。
(一)强化日常管理,规范工作程序,树立敬业意识,加强责任考核,确保各项日常工作无差错,力争科室目标考核优秀。
(二)积极组织招生宣传,制定各类各层次招生方案及配套的招生奖励办法,搞好2009年招生计划的申报和衔接工作,开展切实有效的招生宣传活动。确保2009年招生计划顺利完成,同时做好新生注册工作。
(三)认真搞好2010届毕业生就业指导、就业讲座,加强就业准备教育,转变就业观念,强化就业管理,实行多渠道衔接,多方式推荐,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确保我校毕业生基本得到妥善安置,力争一次性就率达95%以上,对口就业率达70%。并加大就业、创业指导力度,加快实验进程,及时总结,完成阶段性实验任务。
(四)继续推行”内引外联”战略,开展校企联合办学试点,促进学校办学格局向多元化发展。
三、工作举措
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紧跟教育部《规划纲要》,联系我校实际,谋全局、想大事,为把我校建成国家级示范性学校而奋斗。“示范性学校”要靠精品专业,精品专业要有精品课程,精品课程育出精品学生,精品学生反响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就得就业。招生就业科肩负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任,外部环境要理顺,招生局面要稳定,就业渠道要疏通。为此,本我们摒旧观念,树新思维,走创新之路,坚持虚实并举,立足本市抓生源,放眼省外促就业,主要工作举措如下:
(一)健全制度,严格考核,日常管理精细化
第一 完善各项招生就业工作制度,根据今年学校形势发展确定奋斗目标,制定2009科室个人岗位目标及相关考核办法,做到目标到人,工作到人,责任到人,对照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检查,充分调动积极性,增加工作上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 规范招生就业工作程序,对外树立“窗口”形象。招生就业工作不仅政策性强,而且各项工作均与外部有关单位接触较多,涉及面广,影响大,要积极组织科内人员加强业务学习,选派代表参加课题实验研究,强调规范服务,做到服务态度好,政策掌握准,业务操作熟,协调衔接好。
第三 坚持科务会议制度,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做到工作有思路,月度工作有计划,周工作有要点,增加工作中的预见性和计划性。
第四坚持科务日志制度,科室每天安排人员值班,填写工作记录处理突发事件。
(二)全方位发展,立体式发动,加大招生宣传力度
第一 抓形象宣传,创学校品牌,树学校声誉,一是协同有关科室组织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树学校质量品牌。二是搞好学校形象设计,印学校招生手册和宣传图片手册,采用墙体广告扩大宣传面,把学校的校容校貌,更好推介出去。三是利用深入各区、县、市及周边地区进行生源发动时,通过各类招生指南报刊、电台、电视台、学校网站等传媒工具进行大力宣传,重点生源地印发专题宣传册,争取把工作做到乡镇一级中学,真正使“常德财校”家喻户晓,树学校整体形象,增强学校的影响力和生源组织的“辐射力”。
第二积极协调,争取支持,努力改善学校与各类各级主管部门的关系,为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营造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切实加强与省市教委等行政主管部门的联系。
第三立足本市,着眼周边,建立较为稳固的生源输送基地,学校完善招生方案,分步实施,全面推进。一是,要依靠本校招生骨干,通过他们带动全校教职工积极参与招生工作。二是,要深入各乡镇初级中学组织宣传,建立较为巩固的生源输送协作关系,要深入乡村农户,组织优质生源。三是,要瞄准周边地市(如湘西、张家界、益阳等),使其成为我校生源地。
第四做好春季招生工作,保证插班生生源质量。春季招生作为我校生源的补充应得到重视,我们制定了转插班学生就读《试读协议》,由此保证了春季招生的生源质量。
第五修定招生奖励政策,完善生源组织激励机制。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兄弟学校的招生经验,及时归纳总结,向校领导献计献策,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员工共同关心学校发展,共同参与组织生源的积极性。
(三)加强就业指导,分步实施,推进毕业生就业创业观念根本转变
第一转封建观念,继续强化就业准备教育。结合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教育的需要,并针对校内毕业生在个人就业问题上存在的“等”“靠”“高”思想,让科室成员走进课堂,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学,帮助学生克服就业心理障碍,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为学生顺利就业做好铺垫。
第二宏观看市场,继续搞好人才和专业需求调查,建立中专毕业生人才交流信息网络,增强招生就业工作的前瞻性。对内认真搞好毕业生及往届生的就业意向摸底调查,对外及时将人才库信息向用人单位输送,推行网上快速就业机制。
第三走出校门,放眼省外,加快就业基地建设进程。一是积极参与各类人才市场的招聘会,摸清就业市场行情,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二是巩固现有就业基地,拓展新的就业市场。三是准确把握就业时机,努力将我校本届毕业生及时输送出去。
第四改进学生顶岗实习制度,加强学生学籍管理,进一步推行实习一就业一体化工程。联合相关科室加强实习学生跟踪服务管理。
(四)迎各级就业评估,创就业先进典型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大中专职业院校的就业工作,每年组织就业评估检查,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做好就业评估工作不仅是就业工作成绩的体现,更能促进招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评估工作要求完善就业推荐流程,收集好每个环节的资料要克服工作量大,工作繁琐等困难将评估工作做好,力保就业先进单位荣誉。
信息工程系团总支
201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