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的就业现状与误区

时间:2019-05-12 12:42: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职生的就业现状与误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职生的就业现状与误区》。

第一篇:中职生的就业现状与误区

浅析中职生的就业现状及对策

武汉市一轻工业学校 郑丹凤

摘要当前,中专生总体就业形势严峻。经济环境的不理想和求职者的认识误区使就业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笔者从当前中专生的就业形势出发,分析了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生就业误区对策

就业是当前社会一个热点话题。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人才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乏出现具有高等学历的毕业生与中专生同台竞技的场面。作为中专生,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本来处于相对劣势,如果不转变观念,扬长避短,在这样的就业形势下,我们拿什么去竞争?

那么,在中专生的就业现状中到底存在那些不利因素和误区呢?

一、国际经济形势恶化带来不利影响。

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形势持续恶化,导致国际市场萎缩,这就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的出口市场,企业生产任务下滑,致使部分企业不再招人,甚至出现减员的情况。一方面,就业岗位越来越少,而另一方面,求职大军却越来越庞大,这就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二、中职生就业中的误区

误区一:把就业工作全部推给学校。以为中专学校现在还像过去一样包找工作、包分配,没有危机感和危机意识,错误地认为只要进

了中专学校,毕业的时候学校就一定安排工作。孰不知现在的人才市场是双向选择,即使学校提供了就业机会,自身能力不够,仍然会没有工作。

误区二:不能深刻领会“先就业,再择业”的理念。一次到位的思想严重,总想经过一次分配就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这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可能的,任何层次的毕业生,都要先在社会上立足,然后才能求发展。

误区三:轻视体力劳动,盲目追求高薪。现在的中专毕业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吃苦耐劳的观念不强,有很多同学不愿意到基层尤其是不愿意到流水线上去工作,嫌工作太累。盲目追求高薪,想要一毕业就拿几千,这在现今的就业环境下实在是天方夜谭。

面对以上的就业现状,我们该如何指导中专生的就业工作呢? 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个人的成功,是靠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换来的,凡事切不可急功近利,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另外,要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扬长避短。

一方面,要认识到我们与其他求职者存在的不足。比如:跟大学生,研究生等高学历人群相比,我们确实在知识结构上低了一个层次,而与那些下岗工人相比,我们又缺少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技术经验。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中专生就业的优势。比如:中专教育面向市场,有很明确的市场定向,并且受过良好的专业技术教育而又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人才,在人才市场中有一定的竞争能

力。所以,在找工作时,中专生就要突出自己的技术特长这一优势,扬长避短。最后,要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学生就业是个系统的工作,必须让学生从进校开始就学习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找准方向,正确定位。过高或者过低估价自己,都是不利于自身健康持续地发展的。所以,既需要认真地分析自己,又需要多了解社会需求,以求定位准确。

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工作,是多方面因素决定的。社会、学校、学生三者应该目标统一,只满足某一个方面的要求是不够的,因此,学生应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的社会定位是否合理,做好从基层做起的思想准备,用正确的思维和心态来面对毕业分配。

第二篇:03版论中职生就业现状及误区

论中职生就业现状及误区

武汉第一轻工业学校周学斌

【摘要】:本文从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中职学生的来源、中职学校的教学现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等方面来分析中职学生就业的正确目标定位、中职学生就业现状及中职学生就业的误区,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生培养目标来源教学现状人才需求正确定位就业现状就业误区又好又快发展

在2009年6月17日,举行的教育部2009年第9次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继平介绍了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他说,从2005年到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其中,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为589.15万人,就业学生数为564.24万人,就业率达95.77%。但笔者认为伴随全球的金融危机向纵深推进、面对沉淀的数百万末就业的大学生、面对还乡的农民工、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就业浪潮,中职生就业的拐点2010年就要来临,高就业率会急剧下降。现在中职生要理性地分析社会需求和自身条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找准最适合自己的位置,避开就业的误区,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中职学生就业的正确目标定位:面向企业的生产一线、争做一线的蓝领工人,寻找脑力劳动的边缘行业、从事简单的中低技能工作,扎根中小企业、伴随企业的兴衰而成长。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根据教育部的规定,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专门人才。中职生应该知道中职教育以培养技术工人为目标,是蓝领阶层的摇篮,是生产一线的主力,也是体力劳动的提供者。合格的中职毕业生就业时的专业技能水平也只有同行业中级技术水平。因此,中职毕业生应该从这样的一个层次起步:在业务方面从简单的动手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

在做人方面应该承认自己社会知识一无所有、虚心向他人学习,吸收他人的营养、使自己茁壮成长;在态度方面要认识自己,承认现实,努力进取,不气馁,不言放弃,通过奋斗、拼搏用过硬的本领赢得社会经济地位,赢得他人的认可、尊重。

2、中职学生主要为应试教育的末位者、中考成绩末达到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或位置值者。中职教育是一种培养行业需求的中等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教育方向决定了我们对中职生生源挑选的宽松性,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基础文化课要求都较低。不过分要求中考分数。中职生的主要来源:家庭经济困难者,理论知识学习困难者,行为习惯不良且难改者,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者,单亲或残疾家庭的子女。他们普遍存在自卑(我家穷、我笨、我智商低、我是坏孩子、我没人要)、至少是不自信的心理,这种来源就决定了中职生普遍存在文化课基础太差,学习主动性不强,纪律松懈,对任何事情无所畏、不自信,对老师教的课不感兴趣,执行力极低,在课堂上爱出风头、爱做小动作,内心孤独、空虚,学习难入门,甚至是不想学的现象。那么这就直接影响了专业技能课的学习,再加上中职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所需学的、所需补的课程又比较多、比较杂,中职学校的实训设备离生产企业的设备有一定的差距,直接导致学生的专业技能不是很高,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只能是具有最基本的专业知识,最基本的专业技能。中职生毕业后只能是各行业的生产第一线工人。

3、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设置、课时分配、教学实施等环节来完成。培养的学生目标岗位群为中小企业的生产一线。

(1)文化课程。中职学校文化课主要的教学遵循分类设置、分层施教的原则。分类设置指的是学校制定能够满足学生基本生活需要的、广泛的文化课程标准,开发满足相关职成专业大类的文化课程结构。中职学校的文化课具有职业教育特色,能够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以适应城市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的高中阶段水平为标准,基本导向是有用、管用就行。分层施教是在切实分析生源文化课素质的基础上,制定最低标准,降低难度,调整课时,贯彻使学生有进步、有提高就好的原则,废除简单的文化课统一考试,实行分层次教学,增强文化课教学的针对性,重点在于拓宽和夯实学生就业的文化基础能力。

(2)普适性职业能力的培养。中职教育教学是终身教育和职业基础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重视学生普适性职业能力的培养。一般的职业知识、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伦理、职业法规,抽象的工作过程理论,均属于普适性职业能力,是从事职业工作的普遍性要求,是职业主体完成职业活动的基础性能力,中职学校开设相应的课程,完成有关教学活动,实施必要的实际训练,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具备基本的职业资格。

(3)未来性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生涯具有终身性、变化性、发展性的特点。学生的初次就业并非终身就业,任何一个职业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内容、方法、工具等均会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而发展变化。中职教育的教育教学活动有一定的前瞻性,站在发展的角度,关注职业发展的趋势,把握职业发展的前沿,培养学生对于职业未来的适应和把握能力。

(4)具体职业能力的培养。一个专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专业,是因为它有特殊的知识系统,即在知识的范畴、结构、内容、方法、组织以及理论的历史发展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的对象、方式、内容、方法、组织及工具使用的历史发展等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中职教育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是对学生具体职业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谋得并占领职业岗位。中职学校切实加强具体职业的原理性知识教学和操作性技能培训。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生产一线。

4、我国的就业队伍可以分为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个体私营业主等几个层次。对于中职生加于公务员、事业单位的队伍中在现阶段还不现实、即使有也是凤毛麟角,对于中职生做个体私营业主去创业、他们一没资金、二没经历现阶段也不现实。他们的绝大多数面向企业。对于企业可以分成四个不同的类型:国有企业、外资及中外合资、合营企业、由国有企业转制成的民营企业、大量新建的中小型私有企业。这四类企业中,劳资状况是有差别的,他们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也不一样,劳资状况也不一样。国有企业就是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大型企业例钢铁、石油等,其企业内部有自己的培训学校,外招岗位一般需要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中职生很难进入。外资及中外合资企业是一般中职生就业的主要市场。这些企业愿意招收中职生,因为中职生能迅速上岗,不需要岗前培训。转制的民营企业一般技术含量不高,对员工的需求是中职生或未经过培训的初中文化程度学生都行。小型私有企业对员工的需求与转制民营企业差不多。

中职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认清就业现状。做好两个定位(即就业形势的正确定位、就业心理的正确定位)克服一个误区。

1、就业形势的定位

中职生就业的主要岗位目标为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岗位为整个职业金字塔岗位群的最底层。人数需求量最大,对人的素质要求也最低。前几年这些岗位大学生不愿加入,伴随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国民普及教育,大学生的就业观发生了显著变化。部分二类大学和三类大学的大学生就业目光转向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一线工作岗位也并非中职生独自享有。金融风暴加速产业升级、机器淘汰工人的局面越来越普遍。资源节约型和环境有好型社会的建设使得粗放经营的企业逐渐淘汰,高技术含量企业越来越多、对劳动者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且对劳动者的需求逐年上升,导致中职生就业的目标岗位群越来越少。

2010年中职生就业将出现拐点,面对社会上出现的就业岗位竞争对手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高职生,有因金融危机回家的具有实践经验和强健体魄的农民工的双层压力,以往中职生高就业率可能会出现大幅下降。就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1)“十一五”期间,劳动力供给总量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每年全国城镇每年新增的劳动力1000万人。另外还有1400万下岗失业人员,每年需要安排就业人员达2400万人,而社会新增就业岗位约900万,劳动力数量庞大对就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2)2008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550万人,比2007年增加了55万人,增幅达11% ;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由过去的90%跌落到65%左右。2007年7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60%。2008年65%左右的就业率基本稳定,“十一五”期间全国将有2500万以上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

(3)“十一五”期间年均7.5%的经济增长指标较“十五”期间的年均9.5%有所下降,如果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系数没有较大提高,吸纳就业的能力将下降。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将处于“买方市场”,直接威胁中职生的就业。

(4)在经历了连年的大幅扩招后,每年的中职毕业生数量都在迅速增长,2009年中职生在校规模已达850万;如今大学生

们不断降低就业期望值,也开始成了与中职毕业生抢饭碗的“竞争对手”。

过去,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就业心态普遍较高,但现在不一样了。在严峻的就业压力面前,以前只想从事精英岗位的大学生,现在都纷纷降低自己的薪酬、岗位期望值,以求找到一份工作。过去,银行柜台、电信营业厅里的服务人员,大部分是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大学生普遍嫌“工资低”、“不够体面”,而不愿从事这些基层的服务性岗位。但随着大学生们不断地降低自身的薪酬、岗位期望值,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愿意从事这类职位了。现在不少大学生的薪酬期望值也已与中职毕业生基本持平,不再象以前那样对工作岗位挑三拣四了。这意味着中职毕业生将面临与大学生们“争饭碗”的局面。

一方面,大学生的薪酬、岗位期望值不断降低,是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的必然结果,也是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普及化的必然结果。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从事生产制造、服务行业中的低端职位和基层岗位,今后“大学生同中职生抢饭碗”的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

另一方面,过去高校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重理论,轻实操”,造成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差,因此很多企业更乐意聘用动手能力较强的中职毕业生。但近年来,很多高校(包括一些211的大学)都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随着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同样非常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在就业心态比较踏实、也具备一定动手能力的大学生特别是高职生面前,中职毕业生变得毫无优势可言。”

2、就业心理的定位

当今时代,竞争机制已经渗入社会和各个领域和人生的整个过程。中职毕业生要在正确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必须在心理上准备同“铁饭碗、大锅饭”的传统告别;从社会进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来加深对竞争机制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自觉地正视社会现实,转变观念,做好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

3、中职生就业误区

中职生就业主要面向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由于规模比较小,它所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他所需要的学生首先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较好的思想品德、规范的行为习惯,能吃苦耐劳,有较

强的组织观念和服从意识。好多单位都愿意在从农村来的学生,就是因为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吃得苦,比城市学生勤快,比城市学生好管理,服从意识强一些。还有一点,员工的工作态度是大部分企业最为看中的,老板把工作态度看得比专业知识更重要。他们认为一个人的知识技能可以通过培训提高,但工作态度很大部分是受个人的生活习惯性格影响的。一旦养成,很难改变。

中职生毕业后,由于自身年龄偏低,身心发展还不很成熟,正处于成长过程中。受社会上的各种择业观念的影响,会产生一些择业误区。主要表现在:盲目从众,随波逐流。中职生择业时受社会环境影响,追求热门职业,盲目从众,而不从自身的兴趣、性格、能力等自身条件及职业特点做长期的考虑,结果在求职竞争中遭遇失败。贪图轻松,害怕吃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择业时总是希望找一个轻松、自在的工作岗位,不愿劳心伤神、害怕吃苦。这类学生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即使运气好找到一份工作,也极不稳定,不会持久,结果还是被淘汰。找大城市、片面强调地区观念。一些同学找工作把眼光瞄准大城市、沿海城市、经济特区,欠发达地区不去。

总之中职生就业的拐点在2010年或许就会出现,高就业率或许成为了历史。现在中职生只有认清自我、解剖自我、了解就业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克服就业误区,坚持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立足中小企业、立足一线工人、扎根基层、不计报酬、吃苦在前、才能在竞争中不被淘汰。中等职业教育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编著 《中职生职业生涯辅导与能力训练》 2007年8月第一版

2.吴芝仪 《生涯教育与全人发展》2006年第一版

3.王道俊 王汉澜 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12月第3版

4.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心理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第三篇:浅谈中职生学习现状

简析中职生学习现状

罗健

中职生学习能力差甚至逃学是现在学校的现状,这样不论对招生就业还是学校日常管理都极为不利。学生的厌学问题一直是老师和家长们关注的最重要话题之一,也是广大家长和老师急切希望解决的问题。那么学生厌学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的简要阐述。

一、原因分析

1、学生文化基础差

学生初中毕业上高中的门槛降低,并且高校每年都在扩招,使得上中职学校的学生数量在急剧下降,为了获得学生,使得没有初中毕业的学生,社会上毕业几年的学生都流入校内。目前中职生源质量下降已是不争事实,中职学校出于生存压力放低招生门槛也已是“正常现象”,因而,部分在校学生由于文化基础较差,对现在所学的课程听不懂,对所学专业缺乏学习兴趣,所以“厌学逃学”。

2、学生不是为了学习技术而进校

部分来校学习的学生目标要求不一样,有的只是为了分配个工作而进校,有的学生初中没有毕业或毕业后因各种原因不愿继续就读,但迫于家长压力,无奈才随便选择了一所中职学校。还有少数是家长根本管不了学生,当作包袱甩给学校的,让老师帮助家长教育学生。这些学生大部分都对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因而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出现“逃学”行为。试想如此的专业志向与专业兴趣,又怎能有学习的积极性?再加上部分专业内容设置不太合理,毕业后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充分应用,所以对学习根本不放在心上。

3、学校管理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原来中职学生,大多是初中的“尖子生”,考好中专是当时“尖子生”的首选,大多数中专学生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俱佳,但自从最近十几年,中专招生形势发生了根本性逆转,生源质量严重下降,学校办学规模扩大,学校数量剧增,而师资力量和学生管理水平并没有完全跟上来,教学整体滑坡。管理观念的更新需要时间,在学校管理上,老化的观念不能完全跟上环境的变化,在管理方法上又缺乏创新,因而在学生中出现 “难沟通”“难理解”“难管理”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4.课堂教学方式与手段还有待于提高

学校一些教师,只顾完成授课任务,不顾及课堂纪律或学生是否学懂弄通了。然后就出现了教学中的拘泥于“老师尽力讲、学生认真听”的满堂灌方式,不能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不懂得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电子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说、多感官的参与;教学资料陈旧泛味,一份教案讲了好多年也不见更新,总之教与学没能得到有机的统一,学的与用的得不到有机统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这些也是造成学生“厌学逃学”的重要原因。5.社会环境“恶化”了教育的外部氛围

现在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对学生们影响很大,使他们的思想意识及价值观和道德取向悄然改变。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无不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消极的影响。加上中职院校的学生学生实行自己交费、学校包分配的制度,这些也都严重挫伤了中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90后正成为中职学校的主角,他们这一代的学生大多属于独生子女,自小就是在父母家人的宠爱当中长大,娇生惯养,习惯了“以我为中心”的行为方式,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多出现角色“定位不当,自视过高”的问题。在学校碰到困难时容易退缩,尤其是学习成绩差、课外表现差的学生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缺乏积极向上的愿望与自信。

二、解决措施

1.着重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1)对“表现差、成绩差”的学生多进行鼓励。

对他们的赞扬要远远多过批评,这样常常会造成这些学生自我成就感,对学习、老师和学校不会丧失信心,不至于自暴自弃,形成恶性循环。因此,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在找有“厌学逃学”现象的学生谈心谈话时,不能先入为主地给这些学生说“没救了、自甘堕落”的话,要尽可能站在他们的立场与角度,去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关注学生的细微进步,并及时予以赞扬,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一些困难,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班主任是学校最直接的学生思想工作者。一个班的班风和学习风气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班的班主任。班主任的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学生思想工作做得深入扎实,这个班学生的“厌学逃学”现象肯定会少,学习风气肯定会好。因此班主任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但是,有些班主任往往由任课教师兼任,他们的授课任务本来就很重,又要他们去担当班主任,势必造成“两难全”的局面。因此,不少学校根据实际需要,聘任有一定学历且富有思想工作经验的人才担任专职班主任,机动灵活地针对厌学逃学现象开展工作,为学生在学习上与生活上排忧解难。

(3)不能单靠学校一方面的力量。

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第一场所”,离开家长家人的合作与配合,学校社会工作就难开展。部分父母以为将孩子送到学校读书,就可以基本撒手不管了,有的甚至还抱着丢“包袱”的心态,让“顽劣难管”的孩子远离自己的视线,眼不见心不烦。因此,班主任应当尽可能通过多渠道与家长建立联系,学校也要鼓励家长积极主动地向学校咨询学生在校的表现,反映学生在家里面的各种情况。

2、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的授课方式,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尽管教师学识渊博,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但有些学生还是不愿听他的课而产生“厌学逃学”情绪,结果是教师埋怨学生难教,学生则埋怨教师授课听不懂。

(1)学校的教务部门在新生入学时,应组织一次文化摸底考试。

以考试的成绩作为学生编班的依据之一,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基础课的“分层次”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对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加强他们的文化补习,而不应匆忙就让他们接触专业课;也不应把他们编入文化基础较好的班,以免他们跟不上课。(2)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外,可以适当开展师生的交流,身处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教师利用网络这一互动工具与学生展开沟通,学校可以鼓励师生之间的各种非正式的交流,促成更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建立良好的教学关系打下基础。学生对教师越信赖和崇敬,就越会喜欢教师所教的这门课程。

综上所述,中职学生“厌学逃学”,除学生自身的思想和文化素质较差外,也与学校的教育管理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在解决这一难题时,必须从学生、学校与家庭三方面着手,本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在此基础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家长多方联系、密切配合,以学校教育为根基,以家庭教育为引导,纠正“厌学逃学”学生的偏差行为,为学生在校学习和步入社会后有一个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第四篇:中职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模版)

中职生真的很容易找工作

据调查,从目前招聘的情况看,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人才”和“学历”不是简单划等号。具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中职生踏实肯干,动手能力强,年龄较低,可塑性较强。初期可以作为技术工人,参加工作后随着个人能力的发展又可以慢慢成长为有专业技术及管理能力的中层管理人员。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大部分的中职生对自己专业的前景有清楚的认识,能及时了解社会的就业需求,也能更好地为就业打好基础。数据显示,87%的学生清楚自己所学的专业前景,只有13%的学生不善于通过网络、报纸、新闻等各种渠道去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在社会的就业情况。同时,在调查小组所采访的中职生中,很多人都表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都有初步的规划,在特定时期会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职业规划作出适当的调整。“你觉得毕业生应具备哪些素质?”,调查小组在对这一问题进行调查时,有25%的中职生认为是“专业水平”,有21%认为是“心理素质”,有20%认为是“沟通能力”,认为是“适应能力和品德”的有12%,还有10%认为是“组织能力”。同时,被调查人员的选择又有多样性。从数据上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透露出当前我院中职生对自身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对企业的招聘要求了解透彻,善于从各方面学习知识,锻炼自己、培养自己,让自己在就业时有更多的选择。

仅4%学生了解用人单位要求———缺乏清晰就业信息

那么,做好准备的中职生,就业现状是否就是阳光灿烂的春天呢?调查发现部分中职生对就业的信心不足,缺乏对就业的正确认识。在问及对“毕业后能否找到满意的工作”这一问题,57%的中职生回答“不清楚”,10%是“不能”,只有33%明确地回答“能”。而在“你对当前就业形势的看法”中,66%的学生仍然认为就业形势严峻,就业比较困难。

面对这样的现实,中职生能否勇于直面现实,积极寻找方法,改变当前的现状呢?为此,调查小组围绕中职生本身的主动性设置了几个问题。“你了解过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的要求吗?”,只有4%的学生表示有详细地了解过,有77%的学生只是听说过一点,甚至还有19%的学生没有去了解。调查小组认为,中职生自身主动性不强,对就业信息不明了,就会造成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闭门造车,而用人单位又招不到他们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而当问及“在找工作时,如何看待专业和工作的性质?”时,只有15%的中职生认为“一定要与专业对口的工作”,84%的学生则认为与专业有关就可以。调查小组认为,如果学生能按此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念,不要求一定要工作岗位和专业对等,在择业中会有更多的选择。超三成学生“不认低”找工作———就业期望值过高

调查小组发现,当前中职毕业生寻找工作的方式主要有学校推荐、亲戚介绍、人才招聘会等形式,而且在择业过程中受到家庭成员的影响所占的比例还是比较大。在调查“你选择工作时主要听谁的意见”时,有30%的学生听父母的意见,有43%自己拿主意。在询问“当你找了好几个月,但却仍然找不到工作,你会不会降低自己的要求以便找到工作”的问题时,居然有31%回答不会,20%回答不清楚。从数据显示,调查小组分析认为,很多中职生在就业观念上还是不够成熟,不懂得要善于寻找机会,不断锻炼自己,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指导思想。

此外,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多数中职生就业期望过高,都想到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展示自己的才华、技术。在就业地点选择上,有77%的学生希望在沿海开放城市工作,有18%希望在大中城市工作,只有5%愿意去西部地区。同时,在“你所期望的工资水平是多少?”的问题上,1000元以内的选项无一人选,1000至2000元则占了多数达61%;其次,38%的学生选为2000至4000元,4000以上工资的也有1%的学生选。调查小组认为,这些数据无形中折射出目前中职生在择业时,不但要求工作单位地区好,而且效益也要好,导致一些不发达地区和待遇一般的企业,虽求才若渴,却少有人问津,经常招不到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也

使得有些毕业生错失良机,造成待业。

大多数学生对学校充满期待———帮助顺利就业

在本次调查中,08大专班调查小组走访了07文秘计算机班、07艺术设计班、07模具1、2班、07电子商务1、2班、07旅游班、07数控班、07机电一体化班、07大专班,调查了几百个学生,发现学校对学生顺利就业起到重要的作用。

调查小组针对班级如何开展就业宣传工作做了随机采访,发现基本上每一个班级都不定期举行模拟招聘活动;或者与学院招生就业处合作,让企业走进学校,组织用人单位在学校举行招聘活动,甚至有的学生走出学院寻找更多的就业渠道,让自己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样,作为学生也非常希望学校能帮助他们顺利就业。所以,在问及“你认为学校是否应该多召开些校园招聘会?”及“你认为学校是否多为中专毕业生作一些社会的宣传?”时,高达85%和95%的学生都认为学校理应为中职生提供就业培训,积极为他们做毕业的宣传,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建议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先就业后择业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民学历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就业形式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中职毕业生就业推向了市场,由过去的指令性分配变为面向企业、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等灵活就业方式。在采访中,调查小组的“总指挥”认为,现在,如何把握择业期望值,成为了关系到中职生的择业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性问题。毕业生需要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确定自己择业的目标,面对现实,抓住机遇,才能充分利用各种环境条件,发挥自己的专长,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顺利迈出第一步。

调查小组建议,首先学校的就业指导不可少。学校应该给学生开展更多的有关于专业技能和就业方面的培训,让毕业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主导作用,积极为毕业生搜集、传播就业信息。如成立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定期公布招聘信息、开展就业专题教育等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做好就业准备。其次,中职生本身应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明确就业定位。同时,中职生应该掌握一定的就业技巧,对自己的性格、能力、适应的行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避免在择业时有从众心理。在工作中,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对待意见不同,如何与同事相处等等,都需要中职生在求学过程中,多花一点心思去学习掌握。

第五篇:中职生就业心理准备

中职生就业,你准备好了吗?

在当前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出现农民工和中职毕业生就业需求旺盛的现象,作为中职学校的学生及家长,你对走出社会就业准备好了吗?

一、中职生就业要克服几种心理误区

1、就业期望值过高

在薪资待遇方面:很多中职生初次就业月工资要求不低于1000元;在工作环境方面:很多学生希望在恒温无尘的环境下工作,甚至要求在办公室工作;在行业选择方面:很多学生趋向于选择IT、通讯电子类企业;在公司规模方面:很多学生趋向于选择大型国企,大型跨国公司与行业内著名企业。这些要求与中职生自身的综合能力相比,明显属于就业期望值过高。

2、就业随意性心理

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就业目标、职业兴趣、跳槽(辞职)原因、职业选择等缺乏明确认识。

3、缺乏前瞻性就业意识

前瞻性就业意识就是能在就业中确立长远的眼光,善于发现在职业中隐藏的发展潜力。许多学生愿意选择已处成熟期的企业,愿意做大企业的员工,不愿意选择处于上升期的企业,不愿意做。实际上,上升期的企业的员工,中小企业的基层管理者更有发展的机会。

4、就业被动性心理

在实现就业这一问题上,相当多的中职生存在着严重的依赖心理,表现了过多的不作为。主要依赖学校推荐就业,父母亲朋找关系实现就业。相反,靠自己在就业市场上实现就业的,自己动手设计就业推荐材料的,自己在企业劳动实习被企业留用的占极少的比例。

5、就业自卑心理

学生的就业自卑心理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低学历,使自身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二是在外地就业的情况下,外劳与本地劳动力存在的事实差距易使外劳产生自卑心理。

6、主动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意识不足

主动融入心理差,特别是主动融入当地人的社会生活圈的心理差,很多学生固守自己的生活圈,人际圈,而没有想到拓宽的必要性;妒忌心理作崇,特别妒忌与自己条件相当而比自己更突出的人;不知道和自己的直接上司融洽关系,很多学生认为(组长,线长)是绿豆大的官,自己凭什么要服从他,从而导致彼此关系紧张;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大局意识,团队精神。

7、怕苦畏难心理

很多学生在学校就在校期间就缺乏吃苦精神,不能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为末来就业做好理论准备。在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不愿意出差、加班,不能独自克服在外地工作时生活上的不方便等。

8、欠缺创业意识

中职生在谈到通过自主创业实现有效就业时,往往过多强调创业在资金、技

术、人才、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困难。有的认为自己不是那块材料,创业对自己来说过于遥远。很少有学生表示出强烈的创业愿望,二、中职生要从现在开始为就业作准备

1、转变择业观念,正确定位自己,“先就业,再择业,再深造学习”从入学第一天起,中职生就应该给自己准确定位,即中职生是技能型人才而非高学历人才。因学历较低,在人才市场上中职生很难与大学生争饭碗,这样,所谓热门专业的“含金量”也就显得不足。但是,中职生如果把观念换一换,突出自己拥有一种或多种职业技能的优势,“先就业,再择业,再深造学习”,那么当初自己选定的这个热门专业就应该能在人才市场上发挥作用,给自己就业找到一席之地。现在仍有相当数量的中职学生和家长一提到就业,仍是非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不去,到民营企业、服务行业或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似乎就不是就业。这是典型的非理性选择,是不现实的,从而影响就业。

2、抛弃专业对口的强烈愿望

中职生就业很难专业对口,因为中职生就业基本在生产一线,流水线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都很难专业对口,何况中职呢?

3、树立一线意识

现在高职毕业生,一般的高专毕业生就业,都在生产服务一线,从普通工人干起,中职也就理所当然了。

4、树立发展意识(长远意识)

无论是岗位还是薪酬,企业给予中职毕业生的都是一个较低的起点。但是,谁能得到岗位调整或晋升,谁能得到加薪,并不取决于你是中职生还是高职、高专生,而取决于你在现实岗位的表现,因此,中职生一定要有长远意识,埋头干好本职工作,相信付出终有回报,天道酬勤。

5、坚持务实态度,不好高骛远

中职生求职时必须务实,踏踏实实地从低做起,千万不能眼高手低。要正确认识社会和自己,就业起点不一定太高,先就业后择业,从低做起,充分发挥中职生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用技术的特点,踏踏实实地干,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6、学好专业课,努力做到一专多能

要使中职生能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与众多的大专生、本科生竞争,就必须突出中技生的特点,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熟练的操作技能。中职生必须学好本专业的课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考取本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并根据自己的需要,考取其他专业的上岗证,为将来就业掌握多门技术,创造更多条件。如:数控专业要求学生一上岗就能操作数控机床,能简单编程,能基本看懂图纸。钳工专业能熟练操作普通机床,能看懂图纸,能设计简单的工艺流程。幼师专业要能唱歌,能跳舞,能讲故事,能书写美术字,能绘儿童画,能做手工,能授课。计算机专业要录入速度快,软件操作精,网页制作美。„„7、注重非职业技能即个人素养的的培养

中职生就业,需要一技之长,但更需要个人素养,如纪律观念、合作观念、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吃苦精神、创新意识、礼仪举止等,这是中职生就业最需要的职业素养。一个中职生能否受用人单位欢迎,能否受同事欢迎,能否得到提升加薪,关键在于具备不具备这些个人素养。

8、要有浓厚的创业意识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个合格的士兵。中职生不要妄自尊大,但更不能妄自菲薄。现在正是中小企业、个私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青年创业的黄金时期。中职生有实用技术,有市场意识,有务实踏实的精神,完全具备自主创业的条件。

下载中职生的就业现状与误区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职生的就业现状与误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职生就业准备

    关于中职生就业准备 随着经济危机的来临,我国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为了搞好中职生的就业工作,为了同学们能够找到满意的工作,我认为我们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一、要正确认识所选......

    浅谈中职生就业工作

    浅谈中职生就业指导工作 深圳市沙井职业高级中学卢飞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制度、就业渠道和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中等职业学校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

    中职生就业指南

    对中职学生就业指导的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人才的需求条件的提高以及我国以“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竞争上岗”为主体的毕业生劳动就业制度的进一步实施,职业学校毕业......

    中职生就业分析小报[模版]

    中职生就业分析小报 一:中职生就业形势分析 近几年,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本科生就业不如高职生,高职生就业不如中职生。的确,据统计,近几年我国大学......

    中职生要正确认识就业

    中职生要正确认识就业 一、中职生的就业现状 中职教育是一种培养行业需求的中等实用型人才的教育。她的这种教育方向决定了我们对中职生生源挑选的宽松性,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中......

    中职生就业特点分析

    适应社会,正确择业 中职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实践探索适应社会、正确择业是做人的一个基准点,更是中职毕业生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现在很多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缺乏心理准备,他......

    中职生消费现状调研报告

    中职生消费现状调研报告 校园错误消费氛围的催化。学校也是一个消费习惯与方式迅速传播的一个介体。学校里面一般都是同龄群体,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群体规模和价值往......

    试析做好中职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最终定稿)

    论文关键词:新形势 中职生 就业指导论文摘要:文章阐述学校可以采取的就业指导方式有:把企业要求作为重要参考、强化学生技能、倡导学生自主创业等等。中职校要树立“职业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