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文学家成长故事_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模版)

时间:2019-05-12 12:56: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文学家成长故事_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文学家成长故事_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模版)》。

第一篇:(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文学家成长故事_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模版)

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伟大的爱国者。屈原还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是文学史上第一个成功用楚辞(楚地民歌)进行写作的作家。

屈原名平,字原,出身于楚国贵族。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屈原从小就非常聪明,读书很多又十分勤奋,以至他有着惊人的记忆力,能过目不忘,口才也很好。更重要的是,他十分关心天下大事,有理想,有远见。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中称赞他年轻时“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姻于辞令”。

屈原年轻时,家道已萧条冷落,和楚王的亲属关系也已经比较疏远。但他毕竟跟楚王同姓,加上才华横溢,又有良好的口才,因而有条件在楚王左右侍奉。22岁时,屈原由文学传臣擢升为左徒,从而跻身于楚国高级领导集团之中。

屈原的老师是个很讨厌民歌的人,他认为民歌是粗俗的文学,《民歌集子》是野书,因此不准诵读,更不准大家在课堂上看。一次,屈原在做完老师布置的功课后就偷偷拿出喜爱的书,悄悄看了起来。由于看得太认真,竟然没有发觉老师已经站在自己的身后。老师一看屈原手里的书后十分生气,命令屈原把书带回家去不准再拿来。但有一天放学后,老师又在一棵柳树下发现屈原看这些书,就向屈原的父亲告状说屈原不专心学习,看闲书。父亲虽然只是叮嘱了屈原几句,但屈原也不敢在家里读了。

屈原的姐姐发现屈原近来行动变得有点神秘,他放学复习完功课不和家里人打招呼后就悄悄走掉了,直到很晚才回来,天天如此。姐姐觉得很奇怪,于是一天悄悄跟着屈原准备看他做什么。只见屈原急匆匆来到附近的山上,然后拐进一个小山洞里。姐姐跟着他进了小山洞,里面黑乎乎,看不见东西。再拐了几下后眼前突然一亮,一束光从洞顶的小洞射入,而屈原就坐在那束光底下静静地看书。屈原看见姐姐进来也很吃惊,似乎想把手中的书藏起来,但已经来不及了。姐姐猜也不用猜就知道屈原手中的肯定是楚国民歌。屈原不好意思地对姐姐说:“我喜欢读这些楚国的民歌,但老师和父亲都不准,我只好来这个洞里读。”想了想又坚定地对姐姐说:“姐姐你放心,我这样做,只是为了多读书,以后我会作个正直的人。”姐姐很感动,回家在父亲面前给屈原说情,父亲终于也同意屈原看楚辞了。

屈原从民歌中汲取了很多有益的东西,对他以后的创作很有帮助,他用楚辞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人生抱负,终于成为一代大家。

屈原所处的时代是战国后期,正是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最激烈的时候。经过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实力最强,而楚国也是一个大国。出身贵族的屈原怀抱着一腔改革内政、振兴楚国的热忱,渴望实现自己的“美政”主张,由强盛的祖国来统一六国。

在屈原二十多岁的时候,他就成为了楚怀王的左徒(左徒是仅次于地位最高的令尹的官职)。据《史记》记载,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非常善于外交辞令,掌管着楚国的内政外交,在当时楚国的政治舞台上是一个非常杰出的人才。他的主张是制定宪令,并联齐抗秦,在秦国特别强大的情势下,这是一个明智的策略。

但当时楚国内部小人横行。《史记》上说,有一次,怀王命他草拟法令,稿子还未写好,一个素来嫉妒他的同僚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夺过去看。这是一个尚未决定好的国家机密,屈原如何肯给?上官大夫因此怀恨在心,就在楚怀王面前搬弄是非,说每次法令颁布出来,屈原

总是夸口说,要是没有他,谁也办不了。怀王听信此言后,就疏远了屈原。

后来秦派张仪出使楚国,张仪勾结和贿赂了楚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宠妃郑袖,破坏了齐楚联盟。后来屈原被派往齐国联盟,但无功而返。怀王恨张仪入骨,但当张仪再到楚国来时,怀王却再次听信郑袖的话,竟然放了张仪。刚从齐国回来的屈原问怀王为什么不杀了张仪,反而听信谗言?怀王追悔莫及。怀王二十四年(前305年),昏庸的怀王后来竟与秦国联姻。屈原联齐抗秦的政治主张失败了。大概就在这个时候,屈原被第一次放逐,地点是汉北,即汉水上游,在今湖北一带。

怀王二十八年(前301年),秦伐楚,占领八城,诱骗怀王到秦国会盟。以子兰为代表的贵族集团怕失去秦国的欢心,力劝怀王赴约。屈原等认为秦是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可前去。但怀王在子兰的怂恿下,还是去了。结果一去就因不肯割地,被扣留不放,三年后,竟死在了秦国。

襄王即位后,子兰继续当权,使上官大夫再次在襄王前进谗,襄王“怒而迁之”,屈原遭到了第二次流放,被放逐于江南。路途艰险,环境恶劣,诗人的身心受到了巨大的创伤。在放逐途中,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要返回故都郢,写下了“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的诗句。

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次年,秦兵大至,攻陷楚国巫郡,情势危急。漂泊了多年也不愿离开故土的屈原,在农历五月初来到了长沙东北的汩罗江边,自沉于江中。

每年的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的风俗。相传就是为了祭奠和纪念屈原。

屈原不但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还是一个优秀的文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中国有史以来至战国时代南方文化的优良传统,创立了新诗体——楚辞。或诗体有着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用绮丽的文辞,蕴涵复杂的思想,表达丰富的思想情感,洋溢着浓厚的神话色彩和浪漫主义色彩。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作品是《离骚》。全诗370多句,2400余字,是楚国民间歌谣的基础上创建的一种新诗体。它是屈原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后,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也是作者自己这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

屈原开创楚辞,与《诗经》共同构成了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无穷的影响。

第二篇:(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文学家成长故事_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

杜甫生于公元712年,他的祖籍原是湖北襄樊,后迁居到河南巩县。杜甫的父亲杜闲是个县令,而祖父杜审言却是当时文坛上有名的诗人。因为杜甫生长在书香门第,自幼饱受文化的熏陶,所以知书达理,惹人喜爱。

六岁那年,杜甫观看了公孙大娘舞剑。公孙大娘那威武雄壮的英气;那刚健优美的舞姿;那机警灵活而又富有情感的眼神,深深地印在小杜甫的脑海里。他成名后曾写了一首诗,对公孙大娘表演的舞蹈和情景作了精彩的描写,写得十分生动。

杜甫七岁那年,一天,在后花园里看见一只色彩斑斓的鸟儿。他看见那可爱的鸟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煞是可爱。晚上,他还思念那只“神鸟”,爱慕它的自由和飞翔,为此做了一首《凤凰吟》来抒发情怀。

杜甫在祖父的教育和影响下,喜欢读书,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知识日益丰富起来。到了十多岁的时候,就可以下笔写文章了。而且他从博览群书中总结出了精辟的心得,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的身体不是很强壮。因此他常常精神疲倦,大大影响他的学习和记忆,于是他痛下决心锻炼身体。怎么锻炼呢?小杜甫灵机一动,想到在后院里有很多棵果树,于是每天坚持练习爬树。日子久了,那些果树的树干都被磨得十分光滑。他爬树的本领大了,身体也就壮实多了。到了秋天,苹果呀、梨子啊、枣儿熟了,杜甫自告奋勇地爬到树上摘果子给小伙伴们吃。他从小就喜欢和左邻右舍的孩子们玩儿,尤其喜欢和那些生活贫困人家的孩子们在一起。他觉得这些贫寒人家的孩子生活的本领大,认识很多东西,和他们在一起可以学到一些知识。

杜甫的身体结实强壮了,精神好了,每天都看很多书。他认真学习儒家经典,还特别精读一些文选。到了他十五岁的时候,写的诗就已经在洛阳的文坛上崭露头角了。

公元735年,杜甫24岁,到长安考进士,不幸落榜,便暂时放弃了科举考试,再次出门游历。这次是漂流于齐州、兖州、洛阳、长安之间。认识了李白、高适、李邕等人;每天吟诗作赋十分的清狂快意。这样的游历生活过了有十年之久。

公元746年,杜甫再次来到长安,想求个官职,以便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参加了科举考试,但好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把持朝政,排斥异己,嫉贤妒能,结果无一人及第。杜甫当然不能以科举出名。他又走拜谒权贵的道路,也不通。就这样他在长安住了十年,经济逐渐困窘,不得不在街上卖药,还低声下气地充当过高门贵族的门客,整日为生活糊口奔波。但他的初衷并没有动摇,随时寻找机会,报效国家。

公元756年,安史之乱爆发,6月,叛军进攻潼关,陕中吃紧。杜甫带着妻子儿女在陕北的奉先、白水、鹿州一带逃难,最后把家安置在羌村。7月,他听说唐肃宗已在灵武即位,就只身一人,冒着生命危险北上延安,想出芦子关,投奔朝廷,以期效力。哪知在路上被叛军捉住,送到已经沦陷的长安。幸好他没有官职,又注意隐蔽,才没有被杀或被迫投降,也没有被监管,行动比较自由。但毕竟是俘虏,生活是非常不幸的。第二年4月,趁着夏天的到来,草木茂盛,他终于从城里逃出,仓皇逃到肃宗已经进驻的凤翔。肃宗对他的忠诚表示赞

赏,授给他左拾遗的官职。这是一个级别低却地位高的职务,这是杜甫一生中政治生活的最高点。

当时是天下多事之秋,他很想在拾遗的位置上有所作为。5月,宰相房涫因为门客贪赃枉法的牵连,加上以前兵败咸阳,被罢官。杜甫与房涫是布衣之交,房涫为人也比较正直,杜甫履行谏官职责,向肃宗上书为房涫辩护。肃宗大怒,立刻设立专案对他进行审问,意欲置之死地。幸好得到宰相张镐、尚书颜真卿等人援救,肃宗才放过杜甫,但从此疏远了他,不久叫他回家探亲去,以后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从此流落四方。这是杜甫一生中最大的转折。

公元759年,杜甫弃官带全家来到成都,在城外建了一座草堂定居了下来。不久,他的故交严武来任剑南东西川节度使,对杜甫十分关照,经常从经济上给予支援,使杜甫一家能够安心生活。还邀请杜甫协助他工作,经奏请朝廷批准,任杜甫为节度使府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又称杜甫为社工部。严武待杜甫很好,有时亲自到家中看望,杜甫也很随便,连头巾也不戴。一次,杜甫喝醉了酒,上了严武的床,瞪着严武说:“严挺之(严武之父)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儿子?”严武虽然性情暴猛,便并不计较这件事。以后,严武突然病故,杜甫无所依靠,也就离开成都乘舟东下了。

杜甫经过了戎州、渝州、忠州等地,到达夔州,买了些田地,靠耕种生话,但时时也没忘了写诗。公元768年,四川大乱,杜甫一家人又离开夔州,出了三峡,在江陵、公安、岳州、潭州一带徘徊,生活非常穷困。最后漂流到了湖南,因于洞庭湖上。从夏到秋,从秋到冬,他的小舟一直在洞庭湖上漂荡。公元770年冬天,他的风痹病又加剧了,最后终于病倒在船上,完成《风疾舟中伏枕书怀》后就默默地去世了,终年59岁。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歌以深刻、真实的笔触,广泛地再现了唐代由盛转衰时期社会的动荡、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感情深挚而沉郁,笔法曲折而波澜起伏,风格沉雄而壮丽,具有“沉郁顿挫”的特点,被后世誉为“诗史”,他也被尊称为“诗圣”。杜甫把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推向了高峰,与李白并称“李杜”,是中国古典诗歌最伟大的双子星座,对后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代表作品有《望岳》、《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有《杜工部集》传世。

第三篇:(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文学家成长故事_德国抒情诗人海涅

海涅出生在莱茵河畔杜塞尔多夫一个破落的犹太商人家庭。1795年,拿破仑的军队曾开进莱茵河流域,对德国的封建制度进行了一些民主改革。正如恩格斯所指出,拿破仑“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残人”。法军的这些改革,使备受歧视的犹太人的社会地位得到了较全面改善,因此海涅从童年起就接受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

1819至1823年,海涅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和哲学,他听过浪漫主义作家奥古斯特·威廉和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的讲课。海涅早在20岁时就开始了文学创作,他的早期诗作:《青春的苦恼》、《抒情插曲》、《还乡集》、《北海集》等组诗,多以个人遭遇和爱情苦恼为主题,反映了封建专制下个性所受到的压抑以及找不到出路的苦恼。

“我跟一些人一样,在德国感到同样的痛苦,说出那些最坏的苦痛,也就说出我的痛苦。”(《每逢我在清晨》)这些诗句中所抒发的个人感受,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这些诗作于1827年收集出版时,题名为《诗歌集》。它们表现了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感情淳朴真挚,民歌色彩浓郁,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其中不少诗歌被作曲家谱上乐曲,在德国广为流传,是德国抒情诗中的上乘之作。

从1824年到1828年间,海涅游历了祖国的许多地方,并到英国、意大利等国旅行。由于他广泛接触社会,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理解,写了四部散文旅行札记。

在第一部《哈尔茨山游记》里,海涅以幽默活泼的笔调描绘了20年代令人窒息的德国现状,讽刺嘲笑了封建的反动统治者、陈腐的大学、庸俗的市侩、反动的民族主义者、消极的浪漫主义者;以浓郁的抒情笔调描绘了祖国壮丽的自然景色,同时又以深厚的同情,描绘了山区矿工的劳动生活。

在第二部《观念——勒·格朗特文集》里,海涅描绘了法国军队进入故乡的情景,刻画了拿破仑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法国革命的向往和对德国封建统治的憎恶。

在第三部《从慕尼黑到热那亚的旅行》等意大利游记里,描绘了意大利的风光和社会生活,揭露了贵族天主教的反动性,同时对贵族作家脱离现实的倾向进行了批判。

在第四部《英国片段》里,作家描绘了富豪的贵族和资产阶级与劳动人民的尖锐对立,揭露了大资产阶级的贪婪和掠夺。

这四部札记的主要倾向是抨击德国的封建反动统治,期望德国能爆发一场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这四部旅行札记的创作表明,海涅在思想上已成长为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在艺术上,海涅已从青年时代对个人遭遇与感情的描写,转向对社会现实的探讨,走向现实主义道路。

海涅晚年思想上的矛盾与怀疑突出的表现在他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与理解上,他思想上的矛盾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正如列宁在纪念赫尔岑时所说,“是资产阶级民主派的革命性已在消亡,而社会主义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尚未成熟这样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代的产物和反映”。同时,也反映了海涅本身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局限。1856年2月27日,海涅逝世。

第四篇:(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文学家成长故事_风流才子唐伯虎

唐伯虎,名寅,号六如居士,是明朝著名的书画家和文学家。他是“吴中四才子” 之首,又是“明四家” 之一。

唐伯虎回到家中,不少人登门求画,而他则是来者不拒,有求必应,不收报酬,只是当做练笔。可是,时间一久,他感到画人物得心应手,而画山水总有些蹩脚。后来,他听说长州人沈周以绘画著称,特别擅长画山水花卉,便禀明母亲,要去二次拜师。

母亲见儿子如此虚心好学,精益求精,心中十分高兴,便同意他前往,并给了些钱,整理了行装,送他上路。沈周见唐伯虎长得眉清目秀,又看了他的一些作品,感到他在绘画方面功底很是深厚,又如此虚心好学,便高兴地收下了他。

沈周以书画著称,尤其擅画山水花卉。他的画精妙传神,堪称当代绘画第一人。

唐伯虎二次拜师,拜在这样一位大画家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不到一年的时间,他的绘画便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深受沈周称赞。

唐伯虎不但聪明,而且为人正直,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大概在唐伯虎十三岁那年,本乡有一个商人来找他画像,并且对他说:“你如果画得像我,我就给你十两银子。” 唐伯虎故意说:“我平时为人画像,本来是每张像要收二十两银子的,因为你是本乡人,十两就十两吧;但是我们有言在先,如再少分文,我便不给你画。” 那商人道:“好,那就一言为定。”

其实,别看唐伯虎年纪小,却有副侠义心肠,爱打抱不平。今日所以与这位商人讨价还价,是因为这个商人是个有名的奸商。唐伯虎深知其品行,有意借画像之机整治他一下,为老百姓出口气。

两天后,那个商人前来拿画像。唐伯虎把画像拿出来给他看时,那商人左看右看,看了半天,对唐伯虎说:“怎么越看越不像我呢?这样吧,我给你五两银子。像我拿走,你看怎么样?” 唐伯虎早就料到他会有耍赖这一招,于是立即把像卷了起来,对他说:“我早已有言在先,十两银子分文不能再少,既然你觉得我画得不像你,就去另找高明吧!” 随后,便把画收起来。那富商一见,也不好意思再改口,只好故作悻悻的样子走了。

第二天,唐伯虎索性又加了几笔,把这张画像拿到集市上拍卖,标价是二十两银子。由于唐伯虎把这张画改了,使那画像变得贼头鼠目,脖子上还套着铁链子,俨然是一副被官府捉住了的小偷模样,丑态百出,引来不少百姓在这幅画像前指手画脚,说三道四。

恰在这时,那个富商走了过来,一看,竟是自己的画像被丑化得不像样子,不由得恼羞成怒地说:“你为什么把我画成这个样子?” 唐伯虎不慌不忙地说:“你不是说这不是你的画像吗?既然不是你的画像,你又为何前来干预?”

观众中也有不少人窃窃私语说:“像他,像他,像极了!” 那商人听了,越发感到无地自容,他怕引来更多围观的人,便急忙扔下二十两银子,卷起画像,灰溜溜地走了。唐伯虎和围观的百姓,望着那商人远去的背影,都哈哈大笑起来。

1498年,在好友祝枝山的劝说下,唐伯虎去应试科举,结果轻而易举中了乡试第一名。

第二年,与徐经同去京城会试。徐经买通主考程敏政的家重而得到试题。事情泄露后,程敏政、徐经遭人弹劾;唐伯虎受牵连被下狱,受尽折磨。事情弄清楚之后,虽仍让他做了官,但是却有看不起他的意思。唐伯虎感到屈辱、羞耻,愤而拒不就职,宁愿饮酒作画,流连于市井里巷,山溪楼阁,甘心过着贫困而自由的生活。

“科场舞弊案” 令唐伯虎从此寄情山水,性格大变,而这种转变,才使得他在绘画上独树一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的画行笔潇洒、清逸,宛如风行水上,气度卓绝,这正是他个性狂放不羁的表现。

他的山水画多表现雄伟险峻的生活。画中,他糅合了北方和南方山水画派的风格,使之产生了新体貌,给人以刚柔相济的美感。唐伯虎风流多情,自伤自怜,因而仕女画在他的画中就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些仕女画大多清俊潇洒,幽冷雨绝,工整秀美,表现了画家对现实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唐伯虎的花鸟画也卓尔不凡,喜欢水墨写意,飘逸洒脱,富有生气。唐伯虎的画往往配以优美的诗文和飘逸的书法,相映成趣,增添了画的美感。他还将绘画的经验心得和历来的理论归于一起,编成《画谱》一书,对我国绘画艺术理论总结做了很大贡献。

唐伯虎工诗善画,生活上却是家徒四壁,山穷水尽。他只能以卖画度日。有了钱,他就饮酒大醉一场,或者呼朋唤友四处游玩,花个精光。倘若碰上天不作美,刮风下雨,画卖不出去他就挣不到钱。没有钱,他便忍饥挨饿,有时,甚至三天都生不起火。在如此艰辛的岁月里,唐伯虎始终保持着精神上的愉悦,他说:“富非所望不忧急,三日无烟不觉饥。”

说起唐伯虎的风流潇洒,另有故事。有一次,他乘船去茅山,中途路过无锡时,当晚就在河边停泊下来。

唐伯虎上岸休息散步,忽然见有人乘轿迎面而来,跟随着的侍从和使女多得如同天上的云朵。唐伯虎一眼便望见在那群使女中有一位特别艳丽夺目,于是便跟踪追随了过去。一打听,方才知道那乘轿的是华学土,那使女便是他家里的,名叫桂华。唐伯虎对桂华一见倾心,便想方设法,谋到一个为华家抄书的差事,改名华安,很快便得到了这个使女。

住了几天后,便携同桂华一道逃了回来。过了很久,华学士偶尔去拜访唐伯虎,一见面便觉得他非常像曾在自己家抄书的那个佣人华安。于是便在同唐伯虎谈话之中简略地叙述了自己家原来有个叫华安的抄书佣人,如何引诱并拐走了自己家的使女桂华的经过,用这个来试探唐伯虎,又说:“那个叫华安的佣人相貌正像您哩!” 唐伯虎只是一边听着,一边不置可否地回答:“嗯,嗯。” 等到华学士起身要离去时,唐伯虎才说:“别忙,请稍等一下。”一面举着蜡烛,引领华学士到后堂,一面招呼夫人出来拜见。华学士非常惊异。唐伯虎又说:“不妨事。”

拜见之后,唐伯虎领着夫人到华学士跟前,说道:“华学士说我像华安,不知道华学士府上的使女桂华是不是也像这个女子呢?” 华学士这才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于是与唐伯虎大笑了一阵子后离去了。

第五篇:(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文学家成长故事_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也是中国书法史上最负盛名的书法大师。

王羲之于公元303年出生在山东琅邪的临沂,王家是当地的高门望族,也是书香门第。父亲王旷是淮南太守,收藏了很多书,又酷爱书法。自幼受着这种文化的熏陶,王羲之非常喜爱读书习字。四岁时,他就爬到桌子上,让父亲教他练习写字。七岁时,他的字就已经写得很像样子了。

他非常注意观看父亲写字。有一次,他看见父亲在写字的时候手里拿本书,一边欣赏,一边赞叹,十分的珍爱,看完后还仔仔细细地收藏好。王羲之纳闷,这是一本什么书呢?父亲如此珍惜?一天,趁父亲外出,他走进父亲的书房在书里寻找,终于找到了那本关于书法的书和字帖。他如获至宝,不仅认真读,而且照着书上说的去练。没多久,父亲看到小羲之的书法大有长进,就夸奖他。羲之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听了以后非常高兴;又拿了一些书给他看,还对他写的字进行讲评,最后鼓励他说:“练习书法没有什么诀窍,就是一个办法,下苦功多练!你就好好地练吧!”

小羲之受到了夸奖和鼓励;学习和练习就更加刻苦了。十岁时,为了让他学习不同的风格和技法,父亲请了当时很有名的女书法家来给他当老师。这老师名字叫卫铄,年已六十,人们都称她为卫夫人。她待人和气、亲切,但是对学生要求极严格。卫夫人叫王羲之把他练习写的字拿来看,边看边说:“唔,基础不错嘛,但是,你不要自满,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要继续努力,才能有成绩。”

卫夫人教小羲之是十分耐心的,发现他写字的姿势不对,就说:“写字的姿势是非常重要的,姿势端正,写的字也会端正,身子歪了,字就会写得不正。”于是卫夫人纠正了小羲之的姿势。她手把手地教他。还说:“练习写字,心不要浮躁,要沉静下来,一笔一画,绝不能马虎,每一笔都要写到位,横就一定要平,竖就一定要直,一点都不能歪和斜。这样写出的字才端正。”

在卫夫人的辅导下,王羲之一丝不苟、不厌其烦地练习书法,写不好了,就重来。他像着了迷似的。

为了练字,他每天要用去大半天的时间,甚至吃饭、走路或与朋友闲聊,也总是用指头在自己身上横竖撇捺地比划,揣摩字的结构。久而久之,他的衣服都被手指划破了。

王羲之向卫夫人学习书法后,为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还渡江北游名山大川,见到了李斯、曹喜等人的书法,又见到了钟繇、梁鹄的墨宝,又学习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从族兄那里见到张昶的《华岳碑》,刻苦学习各种书体。王羲之曾在一水池边练习书法,久而久之,池水都被墨染黑了。他精心钻研书法的体势;对古代书法进行革新变化,博采众家之长而熔于一炉,创造出了自己的妍美流丽的独特书体,在我国书法史上有“书圣”的美称。

青年王羲之以耿直坦诚著称。王府是名门望族,就连太傅郗鉴也想把女儿许配给王家子弟。有一天,他派遣一名门客给王羲之的父亲送去一封书信,说明此意。王父立即对来客说:“你到东厢去任意挑选就是了。”门客到东厢一看,王府子弟众多,或读书,或舞文弄墨,一听说太傅派人来挑女婿,都矜持得毕恭毕敬,大气儿不敢出。唯有一个青年仰卧在床上,露出肚皮,好像没这回事儿一般。这位门客回去向郗太傅回报以后,想不到太傅点头笑道:“就

要这个在东厢露出肚皮的人了,他一定不是一般人物。”事后一打听,才知那人是王羲之。这就是著名的“东厢坦腹”的故事,后来就把“东床”作为女婿的代称。由此可见王羲之放荡不羁的性格。

王羲之一生酷爱书法,渴求与山水、白鹅为伴,过自由、恬淡的生活。

王羲之早年因才德俱佳,又是世族子弟,多次被举荐、征召,但他自称“素自无廊庙志”。后来入朝,也并不以名利为重,常与平民百姓、道士交往,留下许多佳话。他很喜欢鹅,会稽有一孤居老太养了一只善鸣的鹅,王羲之在市场上没能买到,便携众多亲友一起前去观赏。老太听说王羲之要来,受宠若惊,专门杀了那只鹅以款待王羲之一行,王羲之为此叹惜多日。王羲之还曾为山阴道士抄写《道德经》,写完后手提鹅笼而归,非常得意。

王羲之关心国家,视名利如浮云,去官以后更是与名士、文友们畅游山水、赋诗垂钓为乐。他曾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许迈说修炼必须别离亲友,王羲之感慨道:“年在桑榆,自然当此。顷正赖丝竹陶写,唯恐几辈觉,损其欢乐之趣。”爱子之情溢于言表。

王羲之五十九岁时去世,朝廷追赠他为金紫光禄大夫。但七个儿子遵从父训,坚决谢绝了。王羲之不仅以身教告诫子女不慕名利,更以难得的慈父惰怀教导他们练习书法。七个儿子均善书法,尤其是王献之,以其卓越的书法造诣与父亲王羲之并称“二王”。

下载(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文学家成长故事_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文学家成长故事_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