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5.29 如何看待我国当前就业形势(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2 12:41: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4.05.29 如何看待我国当前就业形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4.05.29 如何看待我国当前就业形势》。

第一篇:14.05.29 如何看待我国当前就业形势

如何看待我国当前就业形势?

2014-05-29 14:41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徐博

形势总体平稳 难题仍待破解——如何看待我国当前就业形势?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8日发布的2013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97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3万人。

这一成绩得来不易。一方面,我国经济进入了中高速增长区间;另一方面,我国劳动力供给仍处在高位,就业的总量压力长期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就业缘何还能保持向好?

首先是因为经济总量的“扩容”:经济总量是40万亿时,10%的增速是4万亿;50万亿时,8%的增速就能达到4万亿。

“前些年GDP增长一个点带动城镇新增就业是100万多一点,而近几年增长一个点带动就业是150万人左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说。

同时,新一届政府把加快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作为第一件大事,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推动工商登记改革,为企业松了绑,推动作为吸纳就业主渠道的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发展。

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私营企业1253.86万户,从业人员1.25亿人,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5.49%和10.62%;个体工商户4436.3万户,从业人员0.94亿人,比上年分别增长了9.29%和9.3%。此外,就业保持平稳也得益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据统计,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近年来稳步提升。2013年底,全国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31.4%;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30.1%;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38.5%。“2008年到2012年期间,三产每增长一个点,平均带动就业70万人,同期二产增长一个点带动61万人。”信长星说。

尽管如此,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首先,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将长期存在。据人社部统计,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9.2亿,今后几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仍将维持在年均1600万人的高位。

其次,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当前劳动力市场既面临一线普通工人招工难和技术工人的严重短缺,也面临高校毕业生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难。

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任务更加艰巨。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始终保持较快增长,但转型升级创造高端岗位的速度还难以跟上毕业生数量的增加。

让就业这一民生之本保持平稳,就必须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动各级政府切实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

同时,要全面深化就业领域改革,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形成有利于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市场体系。

此外,还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

第二篇:当前我国就业形势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的战略转变

一、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一)城镇劳动力供需总量矛盾较为突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从供给方面看,以往我国历次就业高峰都是由新增劳动力特别是城镇劳动力形成的,而现阶段与以往不同的是,我国的就业工作同时面临着来自三个方面的压力: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约300~400万人需要安置;农村上亿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其中相当一部分将进入城镇务工;国有企业中现有的2000多万富余职工需要分流,其中企业自身无法进一步消化的部分将逐步走向社会。几项合计,1994年,全国城镇需要安置就业的人员总数为1213万人。而从需求方面看,国有经济吸纳就业的能力从整体上看,已趋于饱和,甚至超负荷;城镇集体经济用人也呈减少的趋势;其他各种经济类型单位吸纳就业人数近些年快速增长,但容量有限,目前尚远不足以解决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近几年,从城镇登记的失业人数看,失业人员逐年递增,1994年已达476万人,城镇失业率达2.8%(不包括已进城但务工无着落的农村劳动力和实际上已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的企业内富余人员及其他不充分就业人员)。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这一矛盾将更加突出,失业率可能还会有所上升。

(二)总体就业压力大,结构性矛盾突出

1.劳动者(特别是待业青年)的择业愿望、职业素质与社会需求不一致的矛盾日趋突出。一些新兴行业特别是高科技产业发展很快,但适应其要求的高素质劳动力不能满足需要;而一些传统行业(如纺织、煤炭、机械等行业)普遍招工难,迫使部分企业为维持正常生产不得不大量招用农民工。这使得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企业存在富余人员与大量使用农民工的结构性矛盾及由此而产生的结构性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

2.失业人员再就业及特殊群体的就业难。再就业的失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素质较低、技能单一,竞争能力比不上新成长的劳动力(即待业青年),再就业难的问题突出。

3.企业富余人员问题缺乏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强调企业富余人员以企业内部消化为主,并不是不愿落实企业自主权,更多地是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的:一是大量企业富余人员流向社会后,目前承受能力很弱的失业保险基金无法保障其基本生活;二是在社会就业压力本已很大的情况下,很难在短期内解决其再就业问题,极可能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二、当前就业工作面临的两难选择

1.推行现代企业制度与扩大企业就业容量

推行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实现“四个自主”,为提高效率、保证企业资产的保值增殖,企业必然要裁减冗员,从而使大量企业富余人员走向社会。而在就业压力本已十分沉重的情况下,社会希望企业多招工而不是裁员。如果大量企业富余人员涌向社会,目前社会无力全部解决其就业问题,甚至连其基本生活都难以保证(因现有失业保险基金远远无法适应短期内大量失业人员的出现)。

2.企业破产与减少失业

推行企业破产制度是我国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重要改革举措。资不抵债的亏损企业不破产,不断沉淀下来,这是我国企业优胜劣汰机制无法形成、亏损企业越积越多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纯经济的角度,资不抵债的企业破产,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对国家财政减支增收都是有利的,既可以减少国家财政补贴,又可以有效利用现有的闲置国有资产。但这一经济上的合理行为与减少失业的社会目标是相冲突的。目前破产工作之所以难以启动,关键是破产后,企业原有职工的安置问题难度很大,大量失业人员的出现会大大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而使得政府决心难下。

3.农村劳动力进城与城镇劳动力就业

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既是城市化的必然趋势,也有助于农民脱贫致富和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进城农民工为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很多领域中进城农民工所从事的工作已成为城市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除交通、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因素外,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也在很多领域对城镇劳动力就业形成巨大冲击。

以上问题典型地反映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从长期来看,只有改革(包括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企业破产制度等)才能提高效率、才能推动经济的更快发展,也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的矛盾,从而降低失业率。国有企业不裁员,效率不提高,就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完全不准裁减富余人员,等于坐视国有企业背着沉重的包袱慢性自杀;但从近期看,企业大量裁减冗员、不吸纳或少吸纳社会劳动力以提高效率,或资不抵债的企业全部破产,势必大量增加失业,可能超出社会的承受能力,造成社会不稳定。这就需要我们寻找治标与治本、长远与近期的最佳结合点,既要促进经济更快发展,又尽量不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三、新时期就业战略的调整

70年代末、80年代初,大量“上山下乡”的知青返城逼出了一个“三结合”就业方针,这是我国就业战略的一次大的历史性转变,从单靠国有经济安置就业转向多种经济成分并重。应该说,在过去的15年中,“三结合”就业方针,启动和推动了我国城镇个体、私营经济的大发展,同时,也正是依托于城镇个体、私营经济的大发展,“三结合”就业方针为我国就业形势的稳定和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时至今日,就业的所有制结构调整对增加就业的作用已远不如初期明显了,在这种新形势下,社会对通过发展经济来增加就业总容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了,迫切要求我国的就业战略进行大的调整,确定增加就业的新支撑点。

1.确立以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岗位增加的积极就业战略

要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关键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而这就需要确立有利于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有利于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就业战略。在搞活企业的基础上,通过企业效益的提高,推动经济发展,通过整个经济规模的扩大、就业岗位的增加,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在现阶段,具体地说,就是适应深化企业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大局需要,实现就业工作重点的转移,即从以安置待业青年为主,转向在安置好待业青年的同时,重点加强和做好企业富余职工分流和失业职工再就业工作。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真正难点,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即富余职工和失业职工的安置问题。不解决企业现有富余职工的出路问题,现代企业制度就无法推开,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就难以搞活。在这种形势下,现阶段我国的就业工作应在安置好待业青年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转到企业富余职工安置和失业职工再就业上来,为深化企业改革开路。只有这样,就业工作才能与改革和发展的大局挂上钩,才能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做出应有的贡献,从而也才能使我国的就业形势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得到根本的改观。

2.确立发展中小企业的就业战略

在发展经济、扩大经济规模以缓解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的同时,继续调整就业的企业结构(发展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所有制结构(发挥非国有经济在就业中的作用)及发展多种灵活的就业用工形式对增加就业总容量仍是十分重要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通过发展中小企业来扩大就业容量的作用尤其需要引起重视。目前,对于第三产业发展,国家已有“发展纲要”,但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方面的作用重视不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作为活跃的经济“细胞”,充当大企业的产品市场和协作伙伴,既彼此竞争,又相互依存,在扩大生产、活跃流通、增加出口、维持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有些作用是大企业所无法替代的。特别是大多数中小企业属于劳

动密集型企业,大企业资金(技术)密集程度越来越高,对劳动力需求日益减少的今天,广大中小企业在扩充就业门路、创造就业机会方面将起越来越大的作用。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国家在发展企业集团、促进工业企业巨型化以应付“入关”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同时,应为广大中小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创造更为宽松的生存空间和更有利的发展条件,更好地发挥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

3.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劳动力大军的整体素质,缓解结构性失业问题

客观地看,在市场经济中,只有促进经济发展,就业岗位增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只能减少结构失业,而不能从总量上解决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但由于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已不能视而不见,需要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训练,使劳动者的技术、知识结构适应市场的需求,减少因劳动者的技术素质不符合市场的需要而造成的结构性失业。为此,国家在财政预算中应相应增加对职业培训特别是就业训练方面的投入,以进一步扩大职业培训规模,调整教育培训结构,提高劳动力素质,优化劳动者的技术、知识结构,同时加强职业介绍等项就业服务,减少因供需的结构性矛盾而造成的结构性失业。

4.加强对城乡劳动力流动的统筹调控

目前继续实行城乡完全隔离的政策已不可能,城乡统筹已成大势所趋。首先,应在推动农业深层开发、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促进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扩大农村就业容量,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快其城市化进程等方面下功夫,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同时,现阶段,根据城镇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与可能,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大中城市的规模、速度、从业范围(尽量使之与城镇劳动力互补)等方面进行适度调控,使之有序化,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期,目前对农村劳动力进城的控制还不宜放得过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以促进城乡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为主线,同时采取灵活的政策措施稳定当前的就业形势,二者相结合(即长远与近期、治本与治标相结合)应成为新时期就业政策的基调。

第三篇: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物价形势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物价形势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5%,涨幅比上月的6.4%提高了0.1个百分点。物价的逐月走高,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诸多议论。比较集中的有两点:一点是物价上涨是否见顶?中国是否进入了高通胀时代?再一点,上涨最厉害的猪肉价格是不是导致物价总水平上升的“元凶”?猪肉价格上涨的背后究竟反映了哪些问题?这都需要深入进行剖析——

(一)□中央及时提出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的方针

□专家们普遍认为,我国物价指数有望在六七月份见顶后掉头向下,预计下半年的这个数字大约为4%左右

最近一个时期,通货膨胀的阴影笼罩全球,许多国家都面临物价上涨的压力与挑战。在我国,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攀升,物价问题一时间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报告,去年三季度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5%,四季度为4.7%。今年一季度的数字为5.0%,4月份为5.3%,5月份为5.5%,6月份达到6.4%,7月份则为6.5%。“从去年底到今年7月,一斤猪肉涨了8块钱,一斤鸡蛋涨了1块多。”北京市一位退休教师感觉到“菜篮子”的负担越来越重。

物价连续上涨不仅影响了群众生活,加大了居民储蓄存款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差距,而且影响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针对这种情况,中央及时提出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的方针,同时出台了稳定农副产品供应、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建立市场价格调控制度、对部分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专家们普遍认为,这些措施十分及时,力度也很大,随着政策效应的逐渐显现,加之翘尾因素影响减弱,我国物价指数有望在六七月份见顶后掉头向下,预计下半年的这个数字大约为4%左右。

这样说是有充分根据的。

首先,多年实践和统计分析表明,只要我国农业不出大的问题,就不会出现过高的通货膨胀率。今年我国夏粮已连续第8年获得丰收,秋粮生产也是稳定的。粮食连年增产、库存充实,不仅为稳定物价总水平提供了坚实基础,还会降低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其次,目前全国70%以上的工业品和80%的消费品处于供过于求状态,尤其是经济增速的适当放缓,有利于减轻价格上涨的需求压力。再次,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特别是连续收缩流动性的积极作用正在显现。同时,6月份国际市场的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使得输入性通胀压力亦有所减轻。

通货膨胀一般分三类:物价上涨6%以内属于轻度的通胀,物价上涨7%—10%属于中度的通胀,物价上涨超过10%则为高通胀或者是恶性的通货膨胀。现在看来,我们的物价指数逐渐走低的态势颇为明显,进入高通胀时代是绝无可能的。

进一步看,单纯就物价解决物价问题并不难,难就难在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下半年四大措施控制物价

7月份中国CPI同比上升6.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9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应对这一轮物价上涨过程中,中央政府打了一套“组合拳”,综合施策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猪坚强”“油他去”轮番推高CPI 下半年物价走势解析

在官方数据公布之前,市场对关系着下半年乃至全年经济走势的7月份CPI高度关注。受7月25日至31日商务部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出现回落的利好消息鼓舞,大家以为7月CPI能出现拐点,然而拐点未现却持续升高,原因何在?

8月9日,市民在宁夏银川一家超市内选购蔬菜。

当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7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6.5%,环比上涨0.5%。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4.8%,猪肉价格同比上涨56.7%。

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二)□此次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国际输入性通胀的影响,二是国内货币供应较多的影响,三是食品价格上涨的拉动

□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是宏观调控面临的难题与挑战

物价问题看似复杂,但也有其简单的一面。分析此次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除了劳动力成本和环境资源成本上升的一定影响,还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国际输入性通胀的影响,二是国内货币供应较多的影响,三是食品价格上涨的拉动。

现在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量越来越大,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动很快就会传导到国内。今年以来,世界经济总体继续温和复苏,主要发达经济体发展态势趋好,新兴经济体增长较快,拉动了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的需求,直接带动了国内原油价格和成品油价格上调。这一影响最先传导至能源化工类产品,国内汽油、柴油以及各种乙烯类化工品价格跟涨,导致化肥、农药价格以及农产品运输成本上升。同时,国际粮食市场供求面偏紧,导致国内粮油价格也始终保持上涨态势。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国际石油价格、粮食价格、资源价格上升对我国消费价格的影响在30%至40%之间。这表明,国际输入型通胀压力虽然比较大,但并不是我国此次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只要货币发行多了,就必定导致钞票贬值、物价上涨,所以不少人把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视为同义语。从国内货币供给情况看,前几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实行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投放较多。在4万亿元投资刺激计划的带动下,各地大步跟进,2009年和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分别达到22.46万亿元和27.81万亿元。大量的贷款和投资直接推动我国经济率先回升向好,但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也强化了粗放扩张,特别是形成了一定的通货膨胀压力。今年以来,货币政策转为稳健,货币供应量、信贷投入量以及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速明显回落,流动性过剩问题初步缓解,可是货币因素对物价造成的上涨压力短期内尚难以消除。

再看食品价格。这是今年以来价格上涨最为明显的,上半年食品价格上涨11.8%,是消费价格指数增速的一倍多,对消费价格指数的贡献占到7成。

由于此次物价上涨是输入性通胀、货币投放较多和食品价格上涨三者推动的,因此比往年的治理难度要大得多。一般来讲,控制物价首先要控制货币发行与投放,但是仅仅依靠减少货币投放缓解不了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也缓解不了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另一方面,减少货币投放常常会造成资金紧张,进而或多或少地影响投资增长和经济增长,影响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发展。从去年4季度到今年上半年,货币政策保持了高频操作,在信贷总量控制措施下,企业流动资金趋紧,市场资金价格大幅提高,不少中小企业都遇到了“融资难”的问题。而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状况又直接影响到就业状况,许多职工群众虽然害怕通胀,但更加害怕失业。因此,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才是宏观调控面临的难题与挑战。(三)

□猪肉价格涨幅过大是导致物价总水平上升的“元凶”

□剔除猪肉价格上涨的因素,物价总水平并不算高,许多商品的价格都一直保持在平稳状态,甚至有些还在下降

比较分析推动此次物价上涨的三大原因,主要原因在于食品价格特别是猪肉价格涨幅过大。

统计表明,6月份全国猪肉价格同比涨幅高达57.1%。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分析,去年我国生猪价格还比上年下降了1.7%,但今年以来却出现了迅速回升、加速上扬的势头。由于猪肉在食品消费中所占比重较高,所以其价格上涨推动食品价格指数上升4.8个百分点,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1.5个百分点。

另据国家统计局分析,在新涨价因素中,主要还是由于猪肉价格的上涨造成了一些影响。如6月份猪肉价格比5月份环比上涨了11.4%,由此带来对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指数的影响为0.36个百分点。

从这两个统计分析看,猪肉价格涨幅过大确实是导致物价总水平上升的“元凶”。猪肉在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中地位特殊,所占比重较大,城市居民每年平均购买猪肉量达20公斤左右,所以猪肉价格上涨不仅使广大群众感受明显,对生活水平影响也大。

实际上,如果剔除猪肉价格上涨的因素,我国物价总水平并不算高,况且许多商品的价格都一直保持在平稳状态,甚至有些还在下降。如上半年烟酒价格仅上涨2.3%,衣着上涨1.0%,交通和通信上涨0.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上涨0.6%,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出厂价格则下降0.7%。

猪肉价格之所以大幅上涨,既不能归咎于货币投放的问题,也不是国际输入性通胀所致,而是“猪周期”的综合反映。

“猪周期”在我国已反复出现过多次,每次都是3年,猪肉价格为“涨一年,平一年,跌一年”的循环,生猪生产随之大起大落。目前,我们正处于“涨的一年”。

为了探究“猪周期”,山西省一位副省长未和市县打招呼,直接深入基层,吃在村里,住在农户,获得了大量真实的情况。其一,多年来养猪都是“赚一年,平一年,赔一年”,3年一个周期。前段时间,不少人把养猪成本增加列为本轮猪肉涨价的主要原因,这与实际情况不符。按今年养殖成本估算,生猪每斤价格5.5元大体处于盈亏平衡点。近期,虽然饲料、人工等价格上涨,特别是玉米价格提高了不少,但只要将这些因素分摊,生猪每斤成本也就是上涨几角钱,这与半年来生猪价格上涨5元左右比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其二,生猪生产的周期性波动不仅使消费者受到一定伤害,而且使生产者受到了更大的损失。2009年猪价大跌,使得生猪养殖业亏损严重,伤了元气,一些养殖户赔怕了,纷纷退出生猪生产,还有一些养猪场也关闭了。结果是直接减少了去年的母猪留存和今年的生猪供应,供求关系严重失衡,猪肉价格势必迅速上涨。其三,多数养猪企业分析,下半年生猪价格仍会在每公斤16元上下的价位运行,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这些情况非常重要。

一般来讲,我国农产品价格出现循环周期变动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农产品生产周期长,不可能像工业品那样根据市场供求和价格信号及时调整生产结构和生产数量;二是我国大多数农产品还是由分散的农户进行生产,小生产面对大市场难免被动;三是大多数农民在生产经营中难以搜集和把握市场供求的准确信息,只能凭借直观感觉决定生产,种植和养殖都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往往是某种农产品市场价格高便一哄而上,市场价格低又一哄而下,使生产调整总是滞后于市场需求的变化。由此导致肉、蛋、禽、水产品等都反复出现过明显的周期性波动。

只不过此次生猪生产的周期性之强、波动幅度之大、影响范围之广,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料。为了稳定物价,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猪周期”,并着力采取强有力的“反周期”措施。

第四篇:看待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自己如何应对

如何看待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自己如何应对

从大局出发,内外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经济整体仍处于趋缓状态,经济发展的速度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客观上会对就业结构产生影响,从我们大学生角度出发,我们目前面临主要2方面就业压力。1是面临“三峰叠加”: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加剧了中国劳动市场的紧张状况,使大学面临不宽松的劳动市场。2是高校毕业生数量大幅上升,过去的大学文凭不再那么吃香。

但是不管国内外大学生就业形势如何,我们都要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乐观对待。我将从以下四方面阐述。

注重自己的个人品德

不论自己现在还处在哪个水平,不管能不能掌握自己,其实对我自己而言心态最重要,面朝大海,要有一颗阳光的心态,在大学的社交环境里,更多地磨练自己,我经常会因为害羞,常常不敢表达,显得很被动,需要克服,还是要多参加团体活动,与不同的人交流和思想碰撞。德才兼备,品学兼优是很多用人单位参考的标准之一。于此同时,还要锻炼自己吃苦耐劳的能力,培养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接触社会同时,也不能忘了重视自己的学习。

注重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知识结构 我觉得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还是要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将自己的兴趣一直持续下去。今年已经是大二的第二个学年了,专业课所传授的内容也比较深了,有时候涉及一些有关于编程和逻辑时感觉还是有些困难的,有时候会没有思路,有时候需要反复改,比较枯燥。通过与老师多次沟通,自己也总结了一些比较好的方法,培养自己静下心来,总结一般模式。更多地让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扎实专业基础。

注重自己的社会经历和工作经验 还有一年时间我们将离开学校,刚出校园最欠缺的就是社会经历和实际应用能力,现在拥有各种技能等级考试证书的实用型人才越来越受到青睐,随着毕业人数的扩大,企业的招聘门槛也逐步增高,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将重点放在对自己的技能方面的培养,结合本专业特色,通过实操练习锻炼自己的应用技能。还要重视的是自己在与人沟通方面的技能,适应社会环境。

注重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未来的工作竞争中个人的能力很重要,而这种能力并不是自己的专业知识的能力,相反很多是与自己的专业知识并不相关的知识能力。大学的生活相对开放,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可以利用网络积极了解社会中的一些对我们有用的信息,提升对信息处理的能力,通过博客以及其他社交平台,交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朋友。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避免不了的要与同事共同协作完成相关的工作,发挥与人合作的能力,学会控制情绪。

用智慧和勤劳织就每一天,用心耕耘每一天,追求卓越,始终相信未来。

第五篇:你如何看待当前就业形势

你如何看待当前就业形势?你的职业规划?

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当前大学生结业形势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高校扩招。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找工作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就业也就越来越难了。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就业增加了难度,但从国家长远的利益看,高校的扩招也是迫不得已的一个选择。

2、大学生的就业流向。大学生虽然多,却不愿到基层去工作,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的一个原因。

3、大学生就业的空间分布。大学生就业大多数集中到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意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

4、教育机制的弊端。有的专业过热,出现了扎堆的现象,有的专业则无人问津,人才过缺。

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我觉得社会各界都应都应作出努力。首先,稳定的就业环境制定法规保护大学生就业的切身利益。例如规定最低薪酬,并且针对金融风暴的影响,更要创造稳定的就业环境。而且要平衡中小城市与珠三角的人才竞争政府积极为毕业生到农村等基层单位工作创造条件;公平的就业机会,保证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与社会上有经验的工作者都能够平等的进入劳动力市场。同时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其次,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要进一步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而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过低的院校和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拓宽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渠道,鼓励高校毕业生大基层,到中小公司,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的教育,使他们是树立自主择业,勤奋创业,终身学习的观念,树立根据社会需要就业,到基层建功立业的思想,主动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干一番事业。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以提高就业率为中心,加强就业指导,全面提高服务水平。

综上所述,我觉得作为一个大学生,为了将来能够更好地就业,从现在就该规划一个未来。就我自己而言,我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成功,实现自身价值,在校学习只能说是前期工程,要在提高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打造属于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汲取书本以外的营养,以满足社会对所需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其次,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为了让自己能够立足于社会,周旋于复杂的人事关系中,除了要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要学习多种生活需要的技能,正所谓技多可防身。然后,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在求职前一定要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在工作中积极肩负自身的责任,以呼唤人才市场的责任感与诚信,为自己的求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做事要坚持到底,不要轻易的跳槽。要有责任意识,对企业负责,对自己负责。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很重要的,不仅工作需要创新,我们的思维以及生活都需要创新,如果总是一成不变生活就变得很无趣,社会也很难进步。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未雨绸缪,做好充分的准备。

下载14.05.29 如何看待我国当前就业形势(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14.05.29 如何看待我国当前就业形势(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分析 一、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过去的 2008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不仅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管制逐渐强化的一年,也是雪灾、地震、奥运会、全球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重......

    我国当前就业形势与对策

    我国当前就业形势与对策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人口的增长,我国城市人口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主要表现在:1.劳动力供给增多,总量压力不断加大。一是失业人口增多与待业人口的积累,使得劳动......

    当前就业形势

    篇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1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

    形势论文-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经历了最为困难的2009年和极其复杂的2010年,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巩固企稳回升的阶段,逐渐回归到正常增长的运行轨道上。从国际情况看,世界经济目前......

    2如何看待当前反腐败形势

    如何看待当前反腐败形势 (一)关于如何看待当前反腐败形势 关于如何看待当前反腐败形势,特别是腐败易发、多发的现象,这是多年来困扰我们很多同志的一个问题。大家知道,尽管反腐败......

    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

    1提纲:•我国当前就业形势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分析。 根据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初探就业对策。 2简介: 这篇文章主要是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为出发点而写的,它主要写的是......

    简述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形势(范文模版)

    简述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形势 一、 不同专业的就业形势 外语专业学生将继续抢手。历年来外语专业学生就有比较好的去向,中国进入世贸组织后,增加了国际化交流,外语类人才会十......

    论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经济形势范文

    论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内容摘要 2011年,国内经济出现经济增速同比下降但物价涨幅同比上升的复杂局面。我国抓住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将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