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说小姨多鹤读后感
小说小姨多鹤读后感
读完了,我觉得我应该写点什么,其实也不知道改写点什么,觉得一股子的语言充溢在我的内心,像一股海浪一样在翻滚折腾,让我的心也在揪着,在打结,可是我又不知道用什么词汇来描述,怎么才能把这一股子的激情一股子的愤怒一股子的赞赏一股子的佩服给发散出来,让他们像珠子那样滚落在地上,跳跃欢腾,我恨我自己为什么不具有余秋雨的华美或者安妮宝贝的那种逶迤,我懂了什么叫语塞。
没有比这更伟大的母亲,也没有比这更伟大的女人,而且是两个,我只能这么说,母亲不是一个,女人也不是一个,多鹤似乎更的让人同情,可是我却觉得这本书如果命名为母亲小环,一点也会让人觉得逊色,试问谁肯容忍自己的老公和另一个女人在自己眼皮底下鱼水之欢而不生一点怨气,当然小环也会暗自伤心,也会嫉妒多鹤,她一张破瓢嘴也会和多鹤大吵大闹,最终却依然挡不了对三个孩子的疼爱,其实她自卑,因为她已经没有生育能力,用那时候的语言来说“她的器械都坏了”,在那个时代她应该是遭人鄙视的,但她是幸福的,她有二孩一直在爱她,她是那种公主的脾气以致她妈死的时候都不放心没有人照顾,其实她也是聪明的,她的大度让二孩舍不得不爱她,她凭着中国女人的伟大包容着一个使自己生不如死的日本人的同族,让她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教她做人做事,小环一个遭受中国社会典型的迫害的顽劣女人却演绎出了人类最伟大的清高
多鹤,曾经不止一次想去追随代浪村的村民,却每次都以自己都认为很牵强的理由存活了下了,从结果看,她的选择是对的,就像她自己所说的在小环的凑合中她也凑合着活了下了,她的生活是悲惨的,不止和小环比,十六岁之前的已经是噩梦或者是风尘在记忆中的尘埃却都不时的在慌乱和平静中再一次撞击她的胸怀,也许是张站长的七块大洋是对她命运的改变?装在口袋里的她肯定也在揣测自己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
当二孩如禽兽般出现在她的闺房,她怕了,她把自己裹成个木乃伊,任他怎么……可是她还是哭了,她觉得她在给代浪村丢脸,不应该这样,可是她只有十六岁,当她知道二孩只是把她当成一块沃土时她也笑了,她知道他不爱他,这么多年来他能听懂小环的叫嚷二孩的谩骂或者妈妈和张站长的唠叨,回报他们的都是笑,是让他们琢磨不透也懒得去琢磨的笑,或许她自己也不知道那都包含了什么吧,无奈,痛苦,还是看见自己孩子时候的开心?面对二孩,他惧怕,他怕那种温柔却小心翼翼的期待着,她深深地爱上了二孩,为他做一切可以做的事情,她不介意别人的猜疑,不介意把她当做机器,甚至她想出卖自己的肉体为二孩……日本人在中国人眼里是那么野蛮残暴,以致于她的孩子都对她充满敌视,可是日本人的那种坚强和火热也是她赖以生存的根基,即使有时候也只是“凑合”,即使二孩只爱了她三年……其实她是个容易满足的女人
小石,小彭,其实都是好人,也不过只是太急功近利不小心丢了人性而已,或者他们能被作者插进来,是新旧中国过渡时期的一些人的代表吧!
第二篇:《小姨多鹤》读后感
小姨多鹤
第一次看的严歌苓的小说是《第九个寡妇》,觉得她的小说写得特别细腻,形象典型,特别符合人物的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现状。
看《小姨多鹤》是因为淘宝书城有期免费提供该了电子书。小说写得挺吸引人,看到眼睛酸了,都舍不得放,一口气将其读完了。
因题目是小姨多鹤,我一直觉得多鹤是唯一的主角,开始看一直将注意力放在多鹤身上。多鹤确实是一个受害者,也许是因为她是日本的吧。看这书让我更震撼的是小环。
多鹤当时是个日本小姑娘,在日本战败后,从满洲垦荒开拓团死里逃生跑出来。逃生过程中目击了全村人情愿不情愿地为了战败而自杀,接着又在逃亡的路上,瞬间流离成了孤儿。接着她被土匪被论斤卖给了张家作生育工具。开始她想着跑,可是知道自己怀孕了,后又回到了张家。但就因为此次小环知道了她的身世,对她的态度就变了。后来二孩也被她的纯美她的无辜所打动,他的态度变了,对多鹤产生了爱情!他爱得多么热烈深沉,爱得多么象是传说!可也因为他们俩被抓而中断了。
朱小环,这个二孩明媒正娶的媳妇,张家的主心骨,三个孩子名义上的生母,多鹤名义上的姐姐。她是最可怜的一名家庭妇女,因为日本人,怀孕时胎儿死亡,并且永远都不能生育。可正因为不能生育,在当时的社会,在当时的张家,都是接受不了的。为了不能让张家绝后,她不得不接受了多鹤这个生育工具,随着对多鹤身世的知晓,她竟然能接受多鹤,和多鹤承担抚养、呵护三个孩子,照顾多鹤,尤其后来多鹤和二孩幽会被抓,她竟能替她担待罪责。即使她知道了,对多鹤这个情敌,她还是照顾有加,她真将多鹤成为相濡以沫的亲姐妹。当二孩生病了,为了二孩,她让多鹤接二孩去了日本,又让多鹤接走了丫头和大儿子,张家只剩下她一人孤守空房,与年迈眼瞎的家狗黑子相依为命,时刻盼着二儿子能给她来信。她能做到这些,可能源于她个性开朗、乐观。
多鹤、小环、二孩以及三个小孩组成的畸形的家庭,给三个小孩带来心理缺陷。其实这里面每个人都是战争的受害者,期待社会一直和平。
第三篇:《小姨多鹤》读后感
《小姨多鹤》读后感
《小姨多鹤》生动地记叙了一个普通家庭三四十年颠沛流离、生老病死的喜怒哀乐和爱恨情仇。
作品再次出现了“躲藏”的情节。这种“躲藏”情节,既是传奇故事、诡谲生活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是作家惯于运用吸引读者的一种手段。一个日本女人,改名换姓,变更身份,移居外地,三缄其口,其躲藏隐蔽得不能说不深,但在“文革”中,还是终于暴露,使全家遭受苦难。这“躲藏”中的一波三折,将故事推向了高潮。
小说动人之处,还在于通过这六口之家里的亲情、爱情、友情,把人世间的伟大人性开掘得淋漓尽致、深刻辟透。小说集中写了两个女人:多鹤和小环。多鹤这个日本女人,在日本战败后,从满洲垦荒开拓团死里逃生跑出来,又被卖去给人家做生育工具。她无尽地劳动、干活,默默地受羞辱、折磨。可她无怨无悔地整日只知弯腰、鞠躬,低头、擦地板。她靠什么支撑着?凭什么能如此茹苦含辛、忍辱负重?那就是她作为一个人,所具有的一种求生的本能。这是一种真实的人性,一种超越了一切国家、民族、宗教界限的人性。多鹤凭借着这真挚的人性,终于赢得张家每一个人的信任和关爱。
朱小环,这个张家的大管家,三个孩子名义上的生母。她可说是底层社会最可怜的一名家庭妇女,但是她个性开朗、乐观,无忧无虑,为人泼辣、野性,抽烟、嗑瓜子、骂人、吵架,吵得人家哈哈大笑。她对多鹤,作为日本人,作为情敌,是仇视的,可当得知多鹤的悲惨身世后,又见到多鹤刻苦勤奋的劳动,真诚善良的品性,大气的她,毅然化敌为友,化干戈为玉帛,与多鹤成为相濡以沫的亲姐妹。她勇于承担抚养、呵护三个孩子的责任,还处处关照多鹤,甚至为她担待罪责,避祸消灾。在她身上,有着中国农村妇女那种宠辱不惊的处世态度和平常心,有着几乎接近原始的美德,是没有受到现代文明侵蚀的美德。最后,她让多鹤把丈夫接到日本去,又让多鹤接走了丫头和大儿子,张家只剩下她一人孤守空房,与年迈眼瞎的家狗黑子相依为命。她还对黑子说说笑笑:“张家的情意咱心领了”。这口无遮拦、大大咧咧的小环,心地却是多么宽广善良。
第四篇:《小姨多鹤》读后感
《小姨多鹤》读后感
《小姨多鹤》读后感1
一部小说,不知感动了多少人。
查阅关于其的一切,脑子便嗡嗡作响,竟不知一个人可以这样压抑的活着。一首改编电视的主题曲《相濡以沫》终于让我有勇气提笔记录些什么。
“告诉我什么叫快乐,我问枕边的寂寞,梦里的常客”
初到张家,多鹤是寂寞的。不夸张的说,她是张家生孩子的工具。在与张俭同居的日子,这个粗狂沉默的汉子,夺走了她作为女儿最为珍贵的一切,却不曾给予她片刻的温存。她爱上张俭,是时间的问题,但寂寞的夜,“二河”并不能给她想要的一切。她爱上的二河,这个时候还深爱着他的发妻小环,在长达十多年的寂寞里,她只有丫头,她不知怎样驱赶这寂寞,这常客,这苦难。
“蒲公英对风儿说,我不想要降落,就这样抱着我,你怀里好热”
与张俭热恋的日子,是苦难中少有的快乐,此时的多鹤是幸福的。纵使在中国飘飘荡荡几十年,她也终于找到自己想要的怀抱。不再想自杀,不再想逃离。于是,她便更加的热爱这个奇怪的家庭,少了谁都不可以的“家”。
“不要在问我为什么舍不得,我早已经习惯了荆棘做的窝”
在南下躲避的日子,尤其是张俭入狱,多鹤是可以躲开的。她在张家是孩子的小姨,没有名分。小石死了,小彭亦不是当年单纯爱着她的那个人,但她却突然间舍不得。她和小环、张俭以及三个孩子建立起来的窝,是她的第二个“代浪村”,无论荆棘蔓地,还是樱花漫天,她都是欢喜的,这是关于中国近三十年记忆里最温存的部分。
“雨离开云朵跳入河,遇见漩涡,相约好一起漂泊,和她相濡以沫,没选择”
带张俭回日本看病,举目无亲的多鹤是无助的,但她毕竟爱过,她一生唯一的这个男人。不管岁月怎样打磨,她别无选择!他病着,却瞒着她规划与发妻的重逢。这一幕,好似发生在十多年前,他们瞒着小环的那些山盟海誓与翻云覆雨。
此时的多鹤是怎样的心情?我无从知晓,亦不敢妄加猜想,但我知道,她是舍不得张俭的。
提笔至此,我依旧不能很好地表达心意,我无法理解那个年代的故事。但故事或人物又大抵是相通的。一个孤女,生存是她的本能,压抑,或许已算不上什么了。书中的结局大致是好的,孩子们都去了日本,爱她敬她。但我更喜欢电视剧的'结局,在纠结回与不回中,她完成了一个母亲的蜕变。在孩子们与小环手上系的红绳,亦是她对孩子们不依不舍的母爱。
压抑,是整部书,以及整部电视剧的焦点,让我不得不去关注那段历史。不能说那些日本人是好的还是坏的,只能说,战争带给人的灾难是双重的,而选择集体死亡,是极端的,但又不得不承认这些普通的日本民众是极端而伟岸的。
《小姨多鹤》读后感2
从19日俄战争结束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日本从未间断过对中国东北进行移民活动。40年间,32万日本移民(即所谓“开拓团”)先后进入中国东北地区。随着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丧失了主动权,开拓团也逐渐回迁。然而,开拓民及其眷属的结局是异常悲惨的:他们中的壮年男子都被征兵上了前线,剩下老弱病残,孤儿寡母,或死于枪弹之下,或丧生在逃亡途中,少数妇女儿童被中国百姓领回家中。严歌苓以满洲开拓团的悲剧作为故事发生的源头和背景,写出了《小姨多鹤》。
创作背景
日本战败投降,大批当年打着旗号“垦荒开拓团”被移民来中国东北的普通日本国民,被他们的政府抛弃。十六岁的少女多鹤幸或不幸逃过了死亡,被装进麻袋论斤卖给了张家作为二孩张俭传宗接代的“工具”。二孩的妻子,因被日本兵惊吓导致流产而丧失生育能力的朱小环;在国仇家恨的大背景下,这三个人的关系,畸形而怪异。却在大半辈子的打打吵吵中,都吵闹成一块骨肉了。
这本书名为《小姨多鹤》,但或许更改为《小环和多鹤》更能表明无数读者心中的偏爱。朱小环啊朱小环,懒惰爱笑的她“凑合”着支撑了这整个家:她接受了公婆想要给二孩买“妾”回来传宗接代的愚昧;她接受了在同一张睡床上丈夫跟多鹤发出的声响;她成为了三个孩子的母亲,成为了多鹤的姐姐;她成全了这个家。是因为,她爱着那个同样巴心巴肝的爱着她的张二孩,她愿意。她原是没见过世面的土窝子里的娇闺女,在风雨的欺凌中,如地母般,保护凝聚住了这时刻会零碎的家。她抽着烟,笑着吐出吃人的话,可知她这一生吵吵闹闹多半是为了家里人。当这个家被无情的现实分散,只剩下她一个人,和那年迈得眼睛生满白内障的黑子。她保护过的人都离去了,她不抱怨不埋怨,依旧是笑着和黑子说:“咱心领了,啊!”
“竹内多鹤,十六,父母、哥、弟、妹亡。”历史滚轴下敞着鲜血的日本少女,是幸还是不幸?为了生存,黑丝绒的诱陷,全是为了最终能分娩出一团粉红的小肉肉。她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在这世间能再次拥有自己的至亲。逃避不开的,被吸引相爱,被隐忍放开。相约每晚九点的思念是理解过后,多鹤的柔情。平滑如镜面的地面、熨得平展、浆得香喷喷的衣服、酱小虾小鱼知了蛹和红豆团……多鹤带给这个家的,又何止这些?一如这个家影响多鹤的,又何止是让她凑合着凑合着,在无可奈何里得到一点满足,偷到一点乐趣。小环做的那永远欠着鱼摊子四角钱买回的鱼头汤,一定无比鲜甜。
"这个家是由每一个人撑着的,哪一个走掉,都得塌。”
《小姨多鹤》读后感3
刚刚看完《小姨多鹤》,自打两年前看完《平凡的世界》之后,我再也没怎么看过小说。自欺欺人地同自己讲小说都是骗人的,觉得自己是一个聪明的人而不至于被欺骗。
但我终究还是不敌这文字的魅力,终究还是要为自己当年稚嫩的言语付出极其惨痛的代价。我还是我,可能不再是我。一直到现在我都记得当年在看完《平凡的世界》之后我的那种落寞之感,当然,我每看完一本小说都会有一种落寞感。
当时同现在这般一样,有着如同井喷似的话语想要找人诉说。但此时此刻同彼时彼刻一般无二,同样是找不到人来诉说这种感受。有一点其实是十分肯定的,那就是我没有或者缺乏这种抑制这种情感的自我。这么多年来,我已经是陷到了一个我自己挖好的大坑中。
说到底,还是不愿意面对真实的自我。怀揣着那种焦虑和不安,空洞地望着这个世界。但都不是什么空想,都不是什么埋怨。看完这本书之后,我迫切地想写下这些文字,迫切的希冀同你分享这些内容。万幸有着这样一个平台,我自由地,激烈地想要表达自己的那种热切。
在不断的自我排解之中,似乎文字对我而言成为了一种没有温度的事物。我每天固定写着一些无趣的东西,换来一些可怜的面包。
我常常在追问自己很多事情,同时也是在不断地否定自己的很多事情,但是这些都敌不过自己最为真挚的那颗心。扭曲且狰狞的面孔正在不断地舒缓,紧紧握住的拳头也渐渐松开。对于未来,我有着过多的期盼,有着过多的谋划。
似乎不按照某种格式我就无法很好地存在,似乎不把自己完全体制化我就得不到一种快乐。曾几何时,读书于我而言是一种十分欢喜的享受,我翻遍自己可以触及到的每一处土地,想要找寻到那本散发着神秘光芒的书籍。
但如今的我居然是这般浑噩,仅仅是潜意识中告诉自己尽快地阅读。当阅读真的是成为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却同吃饭一般变得不再有新鲜感。尽管不愿意去承认,但是这种带着功利化目的的阅读似乎伴随了我很久。我儿时最为迫切的一个梦想,不就是有着大把的时间来阅读吗?
这几天的很多事情都被串联到了一起,我为什么要听信那种没有根据的鬼话,又为什么要强迫自己爱上原本就热爱的事物。我才十九,又为什么让自己变得老气横秋。细细想来,这些都是那样地可怖,那样地让人感到畏惧。
差一点就把自己消灭了,差一点就不是自己了。长短今天就说到这里,关于《小姨多鹤》系统的一些笔记整理我还是看完几篇论文之后再写一下吧。
万幸,差点错过一个巨大的宝藏。
第五篇:小姨多鹤读后感
小姨多鹤读后感
(一)周 淳
严歌苓的小说《小姨多鹤》。这部小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十分感人,精彩的情节、生动的语言深深吸引了我......严歌苓的小说《小姨多鹤》。这部小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十分感人,精彩的情节、生动的语言深深吸引了我。
小说背景发生在从1945-1978年里,是我们所不熟悉,又渴望熟悉的时代,那个时代人的思想、行为都是我们陌生的,我们对那个时代的人和事充满了好奇。
一场充满血腥的战争,牺牲了多少条生命?影响了多少人的命运?竹内多鹤一个美丽的日本女孩,如果一直在本土生活,也许她会像许多同龄的女子一样,读书,嫁人,生儿育女,相夫教子,过着安定、幸福的日子,可是偏偏鬼使神差离开故土踏上陌生的土地,人生轨迹完全改写。战争使多少像多鹤一样的人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尝尽人间艰辛,几乎命丧黄泉。
我们用猎奇的心在看那样一个离我们的东北普通人家,买了个日本满洲垦荒开拓团的姑娘,为了避开调查,丛东北农村到江南小城的钢厂,生了3个孩子,一夫二妻的生活了几十年,严歌苓在处理人物的心理和细微情节的处理上都是那样的顺其自然,一个奇怪的家庭,每个人的心理,大老婆和老公的关系、大老婆和小老婆的关系、小老婆和老公的关系、和孩子们的关系等等这样的一个家庭是怎样的看似波澜不惊的经过了几十年,生动地描述了一个“特殊”家庭三四十年颠沛流离、爱恨情仇、生活困难重重和生活的喜怒哀乐。
多鹤这位日本女子,在日本战败后,从满洲垦荒开拓团死里逃生,被张家人买去做生育工具。一个人,改名换姓,小心翼翼,躲躲藏藏地生活。她勤劳能干,为张家勤苦劳作,整天无怨无悔打理家务,外出务工。她含辛茹苦,忍辱负重。多鹤凭借着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真诚待家人,赢得了张家每一个人信任和关爱。
《小姨多鹤》就像响在耳边的警钟,提醒我们远离战争,远离杀戮,远离仇恨。这部因战争导致的人生悲歌直击我的心灵,让我在喧嚣的现实面前保持一份清醒,企盼和平,不希望再有这样的人和事,因残酷的战争,而遭遇人生不幸,命运的残酷。企盼世界的永久和平。
《小姨多鹤》读后感
(二)三群廷妈
故事要从一九四五年讲起,二战结束,日本战败投降,大批当年被移民来东北企图对中国实施长期殖民统治的普通日本国民被抛弃,十六岁的少女多鹤即为其一。在菜市场,每个日本女人都被装在一个麻袋里,像卖大白菜一样,一毛钱一斤……
多鹤是不幸的,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日本人,跟着父母哥哥来到中国,也只是想和普通的中国女孩子一样,过正常人的生活,健康快乐的长大。可是由于战争,爸爸和哥哥战死,妈妈也在逃亡中死去,最后只剩她一人,在这个异国他乡,她成了一名真正的孤儿;多鹤又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一个好人家,张家起初买她,就是一个单纯的目的——传宗接代。因为他们的儿媳发生了一场意外,从此不能生育了。传统的封建家庭,无后为大,所以即便是买来的日本女人,张家老两口也认了,只要能跟他们的儿子(张俭)生孩子,给他们张家留后就行,于是多鹤以特殊的身份留在了张家,为张家生下了三个孩子,并亲自抚养长大。
书中还有一位女主人公:朱小环,是张俭的老婆。她泼辣伶俐,似乎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凑合,即使丈夫为了生孩子,找了一个日本女人,她也只是闹了闹,回娘家住了几天,又放不下自己的男人,自个儿回来了,就是这样一个畸形的家庭,一个男主人,两个女人,过了几十年,()就像书中说的那样“三个缺了谁也不行,打打吵吵一辈子,但都吵闹成一块骨肉了”。
多鹤隐藏在异国的土地上,隐藏在这个普通的家庭里,安静柔和,如水般柔弱温软,几十年来,她执着地坚持着妈妈从小给她培养的习惯,家里的地板擦得一尘不染,所有的家人都穿着她亲手做的木屐,雪白的袜底找不到一丝灰尘,同时她也是坚强的,在家里入不敷出的日子里,拖着一副瘦弱的身板,天天到工地上砸矿石贴补家用。张俭入狱后,家里的日子更加艰难,她会每天背着一个筐子去菜场上捡菜叶维持生计,在这个瘦瘦小小的女子身上,我看到一种野草般的精神,在那个苦难的年代,卓尔不群的生长。
严歌苓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她把一个日本女孩丢在二战后的中国,这样的情境,足以让读者浮想联翩。但是她又是冷静的,她没有把民族的意识强加到这个异国女孩身上,而是任她在夹缝中自由地活着,如野草一般活出了自己的精彩,让这本书有了独特的魅力。
小姨多鹤读后感
(三)文 / 许健
作家严歌苓这部《小姨多鹤》讲述了一个哀伤的故事。
一切皆起于战争!日本投降后,滞留东北的日本屯垦移民,惊恐地喊着:“中国人来了!”与不久以前全中国人惊恐地喊:“日本人来了!”形成对比鲜明的讽刺。战争是血腥的,又是丑恶与残酷的倍增器,所带来的恶果持久而让人触心,承受这些的却是战争双方无法掌握命运的民众。
16岁的日本小姑娘竹内多鹤在逃回日本的路上家人尽丧成了孤儿,历经险境后被七块大洋卖到了张家,成了张家传宗接代的工具。张家的二孩张俭以及他的妻子小环,与多鹤由此陷入了扭曲的爱恨情仇之中。这是一种没有平等的关系,多鹤非妻非妾,只是一个工具和附庸,她想将这里当作自己的家,想将张俭当作自己的男人,可惜并不能拥有,只能通过自己的阴道去生出自己真正的亲人,而这些亲人却也不能光明正大地拥有。在多鹤被张俭企图在江边丢弃掉,在多鹤看着阳台上张俭和小环亲密的背影时,她能不崩溃吗?作者对多鹤种种美好的细节描写,挣扎中对不可知的未来微小的希冀,更凸显她在生存本能下的屈辱和妥协。不知怎地,便将她与张家的狗——黑子联系起来。
其实扭曲失常的关系下,受害的何止是多鹤。而小环在逃避日本兵的凌辱中,丧失了作母亲的权利,被迫接受自己的丈夫被别的女人分享,最终在孤寂的期待中一无所有。张俭对小环和多鹤,和睦的外表之下,不自觉中积蓄了他自己欲念,保护的本能甚至在那一刻下意识地害死了小石,细品之下把人性的自私与贪婪在无形中表现的十分充分。张家的三个孩子生在与众不同的家庭中,在对未来的不确定的恐惧下,也成了扭曲关系的牺牲品。甚至张家以外的小彭、小石,也被搅进这种扭曲的关系之中,欲恨不能,欲罢不止,将生命和情感赌了进去。
当阅读到民政干部寻找到多鹤的那一刻,我终于忍不住落泪了,替多鹤这些年所受的委曲,替她的苦尽甘来而喜悦,对世事的无常而感叹。我不知道该如何评价,无法赞扬人物的善,也无法指责他们的恶,人性的善与恶交织在一起,恶的一面固然令人厌恶,但善的一面也泛着变味的酸楚。恰恰因为故事中一切似乎顺理成章,故事中的人物都具有人性的本善,更加重了悲剧的色彩。
日本右翼极力否认历史事实,企图再次开启通向战争的大门,会不会再次打开潘多拉的盒子?作家王蒙在评价《小姨多鹤》时说过:“我们与你们是怎么样被劫持、被污辱与被蹂躏的?什么时候才能够醒转过来?”真是点中了主题。严歌苓在控诉战争,控诉那个时代的荒谬,控诉人性的蒙昧,但她对个体不仅不是用批评指责的态度,对人物表示出的人性光亮有所赞扬。然而,一个个普通民众在世事的波涛中微不足道,只能在夹缝中苦苦求生,这才是真正令人心酸的地方。我们渴望一个没有战争,每个人都能享受正常的人伦,每个人都被尊重的时代,每个人可以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作者为同路人读书会会员,国家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西安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