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数学教案
五年级数学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
狭阳小学:章小君
.教学目标:
1、能够主动收集生活中的小数信息,提出有关小数加减法的数学问题。
2、会主动联系并提取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3、学会类比迁移、联想建构的学习方法,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与同伴交流思想,对数学学习活动充满热情。
4、敢于质疑,勇于暴露学习问题,主动与同伴开展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会正确地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数学问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提出问题:
每本笔记本3.4元,每支钢笔8元,每本讲义夹4.75元,每支水彩笔2.65元。你看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
预计学生会提出加减和减法的问题:
(1)买一本笔记本和一支钢笔一共需要多少元?
(2)买一支钢笔比一本笔记本贵多少元?
(3)买一本笔记本和一本讲义夹一共需要多少元?
(4)买一本讲义夹比买一本笔记本多用多少元?„„
2.你能列式吗?口答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4.75+2.653.4+4.758+3.48+4.753.4+2.65
4.75+2.654.75-3.48-3.48-4.753.4-2.65
3.揭题: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注重在创造性使用教材时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努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和社会的联系,了解数学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数学问题生活化,既是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也是体会数学价值的需要。生活中学生接触到的数学问题不少,为了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学生需要对接触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本课把一些枯燥的计算,通过创设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情境,由生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
二、解决问题,主动探究建构:
1、尝试独立探究: 以上这些算式该怎样计算?请自己选择两题试一试.教师加强巡视,及时捕捉发现学生自己的算法。
2、交流引导理解。
(1)请把你的计算方法介绍给大家好吗?
预计学生会有这样一些算法:
①用元角分的知识解答.②列竖式计算时,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整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对着上面的小数点在差里点上小数点。
但列竖式计算时,可能会出现前面分析的种种情况.(2)重点讨论:
加法的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在计算小数加法时,为什么要把加数中的小数点对齐?为什么得数中也要点上小数点?这个小数点应该点在什么位置?
①为什么要把小数点(或数位)对齐?
②为什么要在被减数的末尾添上“0”?(如在计算8-3.4时)
3.小结时组织讨论: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应用:
1、刚才没做的题你能再做一做吗?
2、完成P48练一练第1-2题.做完这组题,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问题?
3、在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上,有些同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跳高:A同学跳了1.23米,只比第一名少了0.02米。
铅球:B同学得到了冠军,投了8.4米,比第二名多投了0.56米。
100米跑:C同学也得了第一名,成绩是13.5秒,第二名与第一名相差0.5秒。
请分别计算跳高第一名、铅球第二名、100米跑第二名的成绩。
四、课作:完成P49练一练第1-3题.星期天,开展争当“小管家”活动,帮助爸爸妈妈到市场买菜或到超市买东西,并记录、计算家庭支出情况,下周向老师和同学汇报。
第二篇:五年级数学教案
五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1和例2,第8页练习一的第1题和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特征及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具准备
收集历史和民间的各种轴对称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课文第3页的六幅图,让学生一起欣掌各种各样的图案。
2、提问:这些图案漂亮吗?它们有什么特征?
过渡:对于这些轴对称图形,大家在二年有时已经初步认识过,今天我们再来深入学习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和性质。
二、探求新知
1、师:请大家画出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学生自己动手画,然后教师讲评。)
2、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呢?(让学生自己举例,教师进行适当的评价。)
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3、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出示课文第3页的例1。
观察:这幅图画的是什么?(松树和小草)
这幅图有什么特点?(对称性)
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对称轴)
点A与点A′在这幅图中是两个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点A与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2小格)
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数一数对应点对称轴的距离,就可以知道)
点B与点B′呢?点C与点C′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都是相应的对应点)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轴对称图形不仅仅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半。而且对于一幅图中的任何两个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从而得出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4、教学画对称图形。
(出示课文第4页的例2)刚才同学们经过探讨发现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现在我们再来看这个房子只有一半,同学们能不能把另一半“建”起来。
(1)讨论: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你想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让学生分组讨论)
(2)小结: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首先要抓住几个关键的对称点,如:屋檐的点、墙与屋檐的连接点、墙角的点。然后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让学生用铅笔自己动手试画。
(3)全班汇报交流画的步骤和方法,尤其是窗户的画法。
(4)教师演示画的全过程,并归纳总结画法。
5、完成课文第4页的“做一做”。
(1)让学生判断把一张纸连续对折三次,画上一个图形,剪出的是什么图案。
(2)学生动手剪,培养学生进行空间想像,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变换的特点。
(3)如果学生想像对折四次剪出的图案有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按书上的方法实际折一折、剪一剪,帮助学生进行想像。
三、巩固新知
完成课文第8页练习一第1~2题。
1、第1题。
设计轴对称图形,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设计,再进行交流。通过设计图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图形成轴对称的性质,体会轴对称变换的特点。
2、第2题。
课文中出现了几个剪好的图案,让学生判断分别是由哪种方法剪出来的。
学生要根据图案的特征,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个图案进行“折叠”“重合”,再将最后的结果与下面的剪法对应起来,而且还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剪法”。
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调整题目的设计,反过来,让学生根据剪法,选择剪出的结果。
板书设计:
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些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广济镇南留小学:王维新
第三篇:五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课时:认识负数(1)
教学内容:教材P1~3,练习一 :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知道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的产生与应用。
教学具准备:挂图、温度计。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1)对接反义词(师说:前。生答:后)。
(2)教师做动作,学生对相反意义的动作。
引入谈话: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意思相反的情况存在,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研究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达这些内容。
一、初步认识负数,教学读写方法。
1.情境引入: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片头图片。出示例1:上海、南京和北京图片及温度计图。
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说出:每个城市的气温或两个城市气温之间的比较。
追问:你是怎样知道每个城市气温的?你是怎样看温度计的?
引出摄氏度和华氏度的介绍,说明我国是用摄氏度来计量温度的。
引导: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正好相反)在数学上怎样表示这两个不同的温度?
请会的学生介绍写法、读法。同时在图片下方出示:4 ℃(+ 4 ℃)5 + 26 888.3 + 103 0 12.4
提问:
①0为什么不写?(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②观察这些正数,你发现了什么?(正数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我们以前学过的除0以外的数都是正数)
③你是怎样理解负数的?(负数要小于0,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说明:本课是学生初次认识负数,为了让学生对负数的内涵与外延有完整的认识,教师在习题中增加了小数和分数,通过练习让学生体会过去已学过的数(除0外)都是正数,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4)完成第6页第3题。
学生可能出现:
①1、2、3、4、5,-
1、-
2、-
3、-
4、-5
②有分数、小数或整数(除0外)各种情况。
对于第一种情况,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方式读一读写的正数和负数。
如
1、-1、2、-2……感受正数和负数是相对的,正数有无数个,负数也有无数
个。
如1、2、3、4、5,-
1、-
2、-
3、-
4、-5,感受这组正数读起来越来越大,负数读起来则越来越小。
对于第二种情况,让学生感受到过去学过的除0以外的整数、小数、分数都是正数。
教师随后用数轴表示出正数、负数和0的关系。
[说明:充分挖掘习题功能,在展示学生个性化表达的同时,丰富学生对负数的认识,这是对这道习题深入研究、灵活运用的结果。针对学生出现的第一种情况,巧妙引出正数和负数的对应关系,体会正数和负数是无限的;针对学生出现的第二种情况,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正数与过去所学过的数之间的联系,同时巧妙地引出数轴,为学生升入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作了很好的渗透。]
三、在生活中应用负数,初步体会正负数是相反意义的量。
1.提问:在生活中你见过用负数表示的例子吗?(电梯间里标识的楼层数、商场购物导示牌上的正负数)
2.完成第5页“练一练”第1题。
下面是小明家今年六月份收入和支出的记录。你能说一说小明家各项收入和支出的情况吗?(收入用正数表示、支出用负数表示)
小明家六月份很有意义的一笔支出是什么?
3.推想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也可以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
介绍第9页“你知道吗”负数的产生史。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一第2-4题
板书设计:
认识负数
+ 正号
-负号
像+4,19,+8848这样的数都是正数。正数大于0。
像-4,-11,-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负数小于0。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总说明:
世界是由许多相互矛盾的事物组成的。要想认识这个世界,改造这个世界,就要从这些矛盾的事物入手。数学研究亦是如此。奇与偶,正与负,左与右,一与众,直与曲,动与静等,是一组组对立概念,其中蕴含了对立统一、联系发展这些最朴素的哲学思想,如何通过我们的数学课堂向学生渗透这些思想呢?
课始,引出对立的一组矛盾,用“4”这一个数无法表达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怎么办?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矛盾,在数前用不同符号表达两种相反意义的量,使这对矛盾在符号化的思想下得到统一,让学生感受到符号的作用。
课中,利用学生随意写的5个正数和5个负数,引导学生观察,以前学过的整数(除0外)、分数、小数都是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增加一个负号,就有了负数的集合,这样抓住了负数与过去所学的数之间的联系,感受了数的发展。
本课的读数教学也很有特点,注意赋予读数以新的内涵。如让学生在读过南极气温、水沸腾的温度后联系自己的经历说感受,这给了学生更多的体验数的机会,“太冷了”“太烫了”,原来没有生命的数大大丰富了学生的体验,数感也在其中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再如,让学生在读数中加深对负数的认识。通过让学生成对地读数:
1、-1……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到负数与正数是对应的,理解负数集合与正数集合同样无限;有序地引导学生读正数或负数,1、2、3、4、5,-
1、-
2、-
3、-
4、-5,让学生感受负号后的数越大,值越小,理解负数、0、正数三者间的联系,完成小学阶段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教学内容 例3例4练习一6~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难点: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读一读,分一分。
+3000 +4200-1800 +2700-900 +37002、练习一6
二、教学新课
(一)教学例31、情境引入。
老师收集了新光服装店今年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如下表。
月 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盈亏(元)+3000 +4200-1800 +2700-900 +37002、教学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盈亏情况的具体意义。
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1)表中哪几个月盈利?哪几个月亏损?
(2)从表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汇报。
3、试一试
(1)根据题中数据独立完成。注意正确读写正、负数的指导。
(2)完成后介绍一下服装店七至十二月份盈亏情况。
(二)教学例41、出示情境图。
从平面图上你能知道些什么?
2、教学用正数和负数区别表示相反方向运动的路程。
(1)小华从学校出发,沿东西方向的大街走了2100米,可能会到什么地方? 小华如果向东走2100米,到达邮局;
小华如果向西走2100米,到达公园。
(2)如果把向东走2100米记作+2100米,那么向西走2100米可以记作什么?
(3)可以把向西走2100米记作+2100米吗?那么向东走2100米记作什么?
3、表示南北方向运动的路程
如果从学校出发,沿南北方向的大街走1240米可以走到哪里?根据行走的方向
和路程,分别写出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
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分组汇报。
4、试一试:
分步出示数轴:
(1)画出直线后,标出表示0的地方;
(2)向右等距离标出1、2等点,向左等距离地标出-
1、-2等点;
(3)学生填出空格中的数;
(4)从0开始,分别向右、向左按顺序读一读各数;
(5)-2接近2,还是接近0?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6)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的排列方向是怎样的?
5、练一练
1、练一练第1题。
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什么?
你能说一说小明家各项收入和支出的情况吗?
学生回答及说出想法。
2、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7题。
独立完成填空,再说说想法。
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用到正数、负数的例子吗?
2、练习一第8题。
从存折这一页的记录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你能说说存折中红线框处的数各表示什么吗?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完成后汇报,集体讲评。
3、练习一第10题。
在这张表中的正数表示什么?负数表示什么?
再说说每站的上下车人数。
这里的0表示什么?
4、阅读:你知道吗?
五、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六、布置作业
练习一 第9题。
第四篇:五年级数学教案
五年级数学教案
轴对称图形
一、学习目标:
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交流,绘画、设计、创造美的图案,提高赏美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难点:在方格纸上找准对应点画对称图形
三、教学过程:
1、出示预习目标:
自学例3,想一想怎样才能准确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2、交流与展示:
指名学生汇报怎样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3、练习提升:
学生自我评定
4、总结与评价:
先确定对应点,然后再一一连接。
四、作业:
设计图案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会用平移、旋转、和对称的方法设计图案,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会用平移、旋转、和对称的方法设计图案,感受 数学美和数学方法的价值。难点:让学生学会用平移、旋转、和对称等知识描述图案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过程;
1、出示预习目标:
A、自学例
1、例2,并把书中的图案补充完整。
B、自学例3,并想一想图案是怎样画出来的2、交流与展示
分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展示。
3、练习提升:
让学生完成40页课堂活动中的练习题
4、总结与评价:
通过全班交流让学生体会到用平移、旋转、和对称的方法能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四、作业:
小数除法
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弄清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意义
2、掌握其计算方法,明确商的小数点,当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商的小数点位置确定的算理。
难点:正确确定商的小数点位置,理解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结齐的算理
三、教学过程:
1、出示预习目标:
A、计算1152÷16,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B、自学例1,说一说:怎样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交流与展示
分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展示。
① 说出1152÷16竖式各步所表示的意义
② 学生展示23.4÷16的不同的计算方法
3、练习提升:
让学生完成“ 试一试”,板演.
口答数学医院。
4、总结与评价: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四、作业:
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一、学习目标:
1、继续巩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弄清被除数不够商1时如何补0占位,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商的小数点位置确定。
难点:被除数不够商1时如何补0占位。
三、教学过程:
1、出示预习目标:
A、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B、把下列小数化成三位小数
1.50.2412
C、计算:
25.5÷4117.5÷2523.4÷162、交流与展示
分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展示。
学生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并板演。
3、练习提升:
让学生完成“ 试一试”,板演.
4、总结与评价:
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②整数的小数点在个位的右下角
③被除数整数部分不够商1时,先在个位上写商0,然后在被除数未尾添0继续除
四、作业:
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一、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比较,进一步弄清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运用计算方法解答实际问题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商的小数点位置确定。
难点:被除数不够商1时如何补0占位。
三、教学过程:
1、基础训练:
口算练习第1题。
2、小组合作学习:
比比哪组算得又对又快。
8.46÷47104.78÷26576÷753、组织课堂活动:
A、计算下列各题并计算:
33.12÷24465.5÷1938.03÷6812÷25
四、作业: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感悟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意义
2、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的道理
二、学习重、难点: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出示预习目标:
A、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
B、列竖式计算:、例2
C、自学例
1、例
22、交流与展示
分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展示。
学生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并板演。
3、练习提升:
让学生完成“ 试一试”,板演.
4、总结与评价:,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然后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四、作业: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弄清除数扩大时,被除数小数点右移位数不足补零占位的方法。
2、能综合地概括出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灵活运用进行计算。
二、学习重、难点:
被除数小数点向右移动数位,不足补零占位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出示预习目标:
A、自学例3,总结方法。
B、试做下列各题:
4÷0.57.2÷0.243÷0.124.8÷0.352、交流与展示
分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展示。
学生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并板演。
3、练习提升:
让学生完成“ 试一试”,板演.
4、总结与评价:,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然后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四、作业: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一、学习目标:
1、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自学连除。
2、学会小数除法的估算方法,并会判断结果是否正确。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小数连除的计算方法,难点:正确解答实际生活问题
三、教学过程:
1、出示预习目标:
A、自学例4,总结方法。
B、试做下列各题:
9.36÷0.520.396÷1.2106.11÷2.77.616÷9.522、交流与展示
分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展示。
学生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并板演。
3、练习提升:
让学生完成“ 试一试”,板演.
4、总结与评价:
小数连除与整数连除运算顺序相同,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小数除法的估算,用四舍五入法把小数看成整数,然后再做除法
四、作业:
第五篇:五年级数学教案
五年级数学教案——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五的第12~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进一步明确求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使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并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重点: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并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流程:
一、综合练习完成第30页的12~14题。
1、第12题
(1)先让学生连一连,交流使说说公因数和公倍数的含义。
提问:24和16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因数是()2和5的最小公倍数是(),有最大公倍数吗?为什么?
(2)找出下面每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2、第13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分别是什么方法求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什么情况下可以根据两个数的特征直接写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第14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分别是什么方法求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什么情况下可以根据两个数的特征直接写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4、联系第13、14题比较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二、思考题
帮助学生弄清两点:⑴水果实际上分掉45块,巧克力实际分掉35块。
⑵由于每种糖果都是平均分给这个小组的同学,因此小组的人数既是45的因数,又是35的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