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品赏析
小品赏析
小品这门艺术,不同于短暂的电影给人带来视觉的震撼,也不同于冗长的电视剧慢慢培养出的细腻情感。在二十几分钟的时间里,小品演员别出心裁的挖掘搞怪的声音、滑稽的动作以及捧腹的语言等等超越常人想象极限的艺术表现,带给我们惊喜、快乐、还有那丝丝的感动与震撼。
小品中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动作,甚至是每一个表情都是经过精心斟酌而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因此,小品中的一个个经典也总是最能让人映像深刻而难以忘怀。例如,小品中与观众互动的场景,总能自然而然的增强演员与观众之间的默契,其中最为经典的,是每次冯巩出场的第一句话必定是“亲爱的兄弟姐妹父老乡亲,我!想!死!你!们!啦!”还有小品中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情节转折点,在大兵的《赛诸葛和蠢得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小品的舞台同时也是展现才艺的舞台,舞蹈、歌唱、杂技等等都让人赏心悦目。2009年小品《不差钱》中二丫与小沈阳的歌唱比拼、赵本山的绝技“转手帕”、蔡明动感十足的舞蹈表演等等都是小品表演中的闪光点,精彩绝伦。
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源泉,小品当然也不例外。首先是小品演员的情感来源于生活,小品中常常引用热情、善良与嫉妒、自私的强烈情感对比,而引发观众发自内心的感悟与启发。小品是在嬉笑搞怪的外表下,挖掘人性的光辉、散发着温暖与热情。其次,小品取材于生活,贴近生活,善于发现并扩大生活中的小事,来愉悦观众,引起观众的共鸣从而获得观众的喜爱,小品演员们或惟妙惟肖的模仿,或引用故意曲解的词语,或取用一些当下流行的因素,让笑点在观众面前自然而然的暴露,让他们随着演员的表演而忍俊不禁,全身心的投入小品的艺术魅力当中。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也就是为什么小品表演带给我们的不单单是欢笑,还有那一系列表演背后的内涵与意义,比如歌颂党的、反映社会问题的、追赶时尚潮流的等等。
在以光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拖着沉重而疲惫的身子努力奔走在时代的前端,我想我们需要偶尔停下来,享受一部小品带来的乐趣,让悠久流传的艺术散发她特有的魅力,洗涤全身的疲惫!
第二篇:《雅舍小品》赏析
自有其个性的《雅舍》
——《雅舍小品》赏析
10级中文(1)班林美雪(30)号
这是一部及其富有个性的小品文。梁实秋先生曾自赞“雅舍还是自有其个性,有个性就可爱”。即在言雅舍,同样在赞《雅舍》。可以这么说,这是一部承载着梁实秋先生个性的作品,虽每篇的篇幅不大,但无处不流露梁先生独特的个性。
“在对待世俗人生上,梁实秋始终追求者一种以人欲为出发点的快意尘世生活,这种人生人乐是物质的,人间的,感性的,而非断绝人欲,弃绝红尘的”(摘自刘勇《一间安放人生的房子》)他喜欢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不必拘泥于别人的眼光,世俗,只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只求一份内心恬淡。《雅舍小品》这部作品中处处流露出他的追求和他对人生的态度。和他对生活的独道见解之处。在《雅舍》一文中作者写道:“雅舍”非我所有,我仅房客之一。但思万物之逆旅,人生本来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我所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能给予的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此乃一种“知足者常乐”不患得患失的态度,表现出作者清平乐道,超功利的处世态度。雅舍的个性,作者的个性。在《女人》一文中,梁实秋肯定“脆弱啊,你的名字叫女人”看到了女人的弱势,更看到了女人的不易与美。他抛开了以往对女人的偏见,梁实秋先生站在女人的立场上读女人,赋予这个美丽的群体不一样的色彩。
整部《雅舍小品》语言凝练,清雅幽默,于轻松中见其深意,如《年龄》一文中作者写道“在饮宴席上,如果有面无皱纹的年高名婆在座,不妨含混的称赞她驻颜有术,但是在点菜的时候,不宜高声的要点鸡丝拉皮。”语言诙谐幽默,但却包含着讽刺之意,作者风趣的语言,让人忍俊不禁,会心一笑同时也引起自我的反思。
整部雅舍小品取材之广,“在纷繁芜杂的大千世界中颉取一鳞一角都可成文。”无论是《吃相》还是吃饭用的《圆桌和筷子》,或是《理发》《男人》还是《麻将》《下棋》等,凡于生活中之事之物,梁实秋皆可信手拈来,娓娓而谈。而且都极具其风趣和个性。
《雅舍》一部极具个性之作。
第三篇:小品的赏析与创作
《资料》
戏剧小品赏析与创作
一. 关于小品创作问题:
作者:张家岗、俞志清
关于小品的创作元素及题材,应该说创作小品较难,它是一种微型话剧。它的舞台空间有限,但有矛盾冲突。“以小见大”基本特征,也就是一场景,3—5人,15分钟内完成。用小题材,小角度的切入。再构成戏的过程。从高潮到尾声,取材于生活中的片段,小品类型:有话剧小品,戏剧小品,喜剧小品。方言小品,戏曲小品。由于小品有了“热”点,就有了“卖”点,往往许多作品,原来是小戏,独幕剧的结构,但为了迎合多数人的口味,搞成,各种形式的小品,所以有些好的小品的尾声,留给观众思考的悬念,“点”到为止。所以结尾产生了“问号”和感叹号,写小品的作者对事情,人物,语言都要贴近生活,反映生活中的闪光点,及寻常百姓中的甜、酸、苦、辣,及我们生活中的角落。
能“煽情”也是一种写小品的写作技巧与手法,作品通过“煽情”“动情”最后产生“激情”,整个过程必须要连贯起来,题材可以从街头巷尾去找,生活环境的周围寻找推理,观察社会,贴近生活寻找“突破口“,去靠近的人物的语言和题材,这就是小品构成和意识形态,小品的特点要求生活气息浓。不能枯燥无味,一定要有鲜活的人物性格,没有个性和共性就不行,事件的构成不能平淡,需要有人物冲突,矛盾的焦点要集中,冲突不能乱既要有主要矛盾也要有次要矛
盾。
小品创作:时间,地点,人物,都必须清楚,都受到“时空的限制”
[电影,电视剧等,可以不受场景的限制,可以分镜头和切换场景等手法,既精制,(精品)有便于浓缩时间的反映。
有些小品是有局限性,通俗的将就是专题性,定向型、如:写关于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题材,以党性人物为主线,但要求写的是普通干部及党员,而不是任意拔高,是在小品中讲话,而不是写“神话”,说“空话”,“套话”,要有血有肉的表现不赖,所以任何形式的小品都是以生活为原型,小品既是受群众喜闻乐见的欣赏,又要为人民大众服务定向型的小品是在特定情景下产生的。
如:反映,交通法规,“119”防火题材。教育问题,献爱心方面,这些都是属于宣教性的形式,往往回在题材上“撞车”,内容上“雷同”,是为某种形式作宣传教育,所以这些小品就难免俗套,乏味,难写,难演,难看,仅仅是为完成一项任务而义务的。因此,这些属于定向型的作品都是在“社会公德”“法律道德”“职业道德”“教育品德”“家庭美德”“学习心得”等范畴的。
小品是文学,综合艺术,是与美学感,相结合的作品,小品是直观的,而不是旁观,小品不是情景剧,要让观众看了以后去品味,因此小品不论是情节,内容,人物,要有矛盾的“变化”,“转化”,“激化”,这是人物在渐渐“分化”过程中的突出点,有些人物他出场就可以交待角色的特征,如穿制服的公务人员,“环保”工人等,这些人物就比较简单化了,要通过语言,肢体,来反映,才是认定的界限。
二.戏剧小品:
近年来,我们的戏剧处于低谷之中,而戏剧小品这支艺坛突起的“异军”,却以自身那种犀利明快、直面人生、灵秀小巧摇曳多姿的特性而显得生气勃勃。在新的历史时期中,人民那种过于严肃疲惫的心态正逐渐得以疏解。长期陪压抑的精神需求也得到多向释放。在这种情况下,最易为多数群众接受,最易于欣赏的小品便应运而生。小品的兴起可以说是审美规律失落之后的返归表现。同时,由于它具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和现实感,以及其通俗易懂,幽默诙谐,生动活泼的艺术手法,所以深受群众广大人民去中的喜爱的一种戏剧新样式。只要看:中央和地方电视台的综艺晚会,就知道小品如何支撑着整台节目,成为不可或缺的主角了。许多剧团下工矿基层演出,观众看了歌舞节目还不过瘾,高喊着“来一个小品。”小品热的实质反映了当代观众对戏剧审美的一种价值取向,是时代发展的结果。
三.小品的基本特征:
观众为什么爱看小品,戏剧小品,戏剧小品以什么的独特美丽而深受人们俩?在这里我们不妨作一番讨论。
特性之一首先在于短小精悍、以小见大。
小品演出的一般要求在15分钟之内,五个演员以下,以及场景的小动作,所以,小品的特性首先在于“小”。在十多分钟里演出一个生活片段,一桩简洁明了的故事,三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传达出作者的一点感受、一缕情思、一份灼见。不拖沓、不芜杂、不腻味,几个小品组成一台戏,情景、事件人物不断变动,信息密集,节奏明快,既使观众对其个别作品兴趣不大,转眼也就过去了,不像欣赏某些大戏那么枯燥沉闷,令人难熬。所以相比以下,人们对小品的欣赏心理要轻轻得多,完全不必为空洞冗长的说教和沉重乏味的情节而担心。而就舞台上表现生活面的丰富多彩而言,一台小品又往往超过一台大戏。这种多信息、快节奏的戏剧演出,恰恰符合当代观众审美心理要求。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小品的可贵就在短小精悍,要坚持小品创作中的片段意识(它不同于小戏的区别),所谓斩头去尾迅速进戏,见好戏就收,点到为止。不要追求前因果的完整叙述,更不要追求明确的教训和指示。
特性之二在于戏剧小品特别贴近生活,贴近人生。
因为小品以小取胜,是截取生活流程中的一个有意味的片断,这就带来了它们的第二个特性,特别地贴近人生,贴近生活。
有人称小品为剧坛上的“短、平、快”,形象地道出了它善于广泛而敏捷地反映出生活的优势,以及平易近人、朴实无华艺术风格,它在构思上的主要特点可以说是“片断放大”。小品是截取日常生活流程中的一个有意味的片断,加以强化的表现。从一个侧面的反映世态人情,揭示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所以,很难设想小品直接组织重大的社会突起,或正面表现严重的思想性斗争。许多成功的小品创造似乎都从一个并不起眼的小角度切入,取材凡人小事,从而达到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这主要是小品的特征所决定,它在容量与结构上无法和一个大戏相比,小品在时间和空间上决定了它的精小而又品味。如果一个大戏是开一条河的话,那么小品就是掘井,开口小而挖掘深。
小品表演艺术家王宏形象地比喻小品是一根小小的金针,打在一个重要的穴位上,动一发而牵全身,如脍炙人口的《超生游击队》《雨巷》《张三其人》等小品都具有这样的特点。看上去就像从现实生活中随手撷取的一个场景,几个人物之间的纠葛,几乎没有什么故事,甚至没有“结构”,而只是一种有趣的情景的展现,一类人物心态的描绘,一生人生境遇的喟叹,它们的生动性来自鲜明的生活原质感,丝毫不见人工雕琢的痕迹。小品的这一特性适应了现代观众对艺术真实性能严格要求。同时和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挖掘人性人情之美。
四.戏剧小品创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开口小、角度好,切忌“正面强识”,提倡“侧面迂回”。
如果你也下创作小品,那么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小品的容量和结构决定它的属性是短小精悍,那么创作的题材和选择的角度非常重要。作者首先要选择生活当中熟悉的,符合小品创造题材,力求以小见大,以一滴水来反射太阳。如果用小品去正面表现重大题材常常会吃力不讨好。这并不是小品不能表现重大题材,关键是“正面强识”还好是“侧面迂回”。唐诗中有这样的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诗人不去正面描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却以一枝伸出墙外的红杏,点化出撩人的春色,实在是高明。“迂回”手法,含认为关系的特殊几个。不同身份和性别人物放在一起。
总之戏剧小品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化的艺术形式,以它独有的魅力深得广大光中的喜爱。小品对生活的反映,决不是对其表象的简单重复,也不是对真善美、假恶丑做一些简单的道德评价,而是要着意于
展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瞬间,一个事件之两个人物,同语言、动作、音乐、灯光等各种舞台元素,创造出一个完美的给观众的艺术享受的天地。
第四篇:《落叶归根》小品台词赏析
人物:
甲:谢蟹,买坟的,死者二大爷的侄儿
乙:坟地出售员,卖坟的丙:亨利,二大爷的外国朋友
(甲乙两个人站在坟场沙盘前)
甲:怎么还没来呢?
乙:再等会儿吧!(丙连呼哧带喘地跑上台)
丙:哈喽二位。请问这里是250号公墓吗?
甲:是!
丙:YES!我太聪明了,刚找到第八十九个就找对了!哈喽二位,我是死者的朋友,我们在电话里和你、你们约好了。死者嘱咐我,要把他的骨灰从国外带到这里,给他找一个适合他的墓地,这就是我来的目的,你们明白我的目的吗?(甲乙点头)
丙:耶!我太聪明了,表达的太清楚了。还有一件事情,就是死者嘱咐我把他的遗产交给他的大侄子,谢蟹先生。请问你们哪位是谢蟹先生?“
甲:二大爷!(哭喊着,蹒跚步履地接过骨灰,跪地边哭边说)二大爷,你怎么就走了呢
你?你不跟我说一声,哦……
乙:差不多得了,你一个买坟的,没必要哭成这样!
甲:二大爷,我两岁的时候你就去外国混了,刚听说你混出息了,结果你就出殡了,(对乙)卖坟的,我二大爷生平喜欢奢华、喜欢喧嚣,整个这片坟我都包了,每棵树上给我挂满小音箱,二十四小时给我播放车水马龙的声儿。这排小趴趴坟给我扒了,盖一排小简易棚儿,拉面的、烧烤、煎饼果子、锅巴菜、耳朵眼儿炸糕都给我整上。这边儿再给我安排一排保安,没什么事儿就撵他们,绕着我二大爷坟圈子跑,热闹起来。
乙:先生,要说你这额外的开销可不少啊。
甲:长辈走了,做晚辈的花点钱怎么了?你最贵的坟能贵到哪儿去?
乙:四万八一平米。
甲(愣)最便宜的呢?
乙:四万七。
丙:哇,比我们那边还贵。
甲(转身走向亨利),亨利先生,我二大爷走后给我留了多少遗产?
丙:我这么给你说吧,你二大爷在国外……是饿死的。连回来的机票都是我给垫的。你看回来的机票你能给我报了吗?
甲(缓缓走近亨利单臂抱一下)报完了。
丙:在哪儿呢?
甲:我跟你说亨利先生,这根本就不是我二大爷!我二大爷不说他是百万富翁吗?
丙:一定不会错的,你刚才臭不要脸那出,跟你二大爷生前一样一样滴!你父亲叫谢天,你二大爷叫谢地,你叫谢蟹,你们全家都很客气。
甲:客气人多了,那都是我二大爷
丙:你二大爷还记得今天是你三十岁的生日,他嘱咐我一定要在你生日的时候把这个骨灰盒交给你当做你的生日礼物。生日快乐,节哀顺变。你二大爷的心愿就是葬在家乡的这片山上。来吧,来一铲子,种下这棵生命之树。
甲:等会,种树要钱吗
乙:嘿嘿。4444元,这棵树象征着生命的重生。
甲:按说人死后是要重新投胎做人的,不过往骨灰盒上种棵树合适吗,将来投胎做植物人啊,还是植物大战僵尸
丙:落叶归根啊,孩子,你就圆了死者的心愿吧
甲:不是我不圆,一个破坟卖4万多,还让不让人活了
乙:嘿嘿嘿,活人是不会住在坟里的,所以坟价才死贵死贵的。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一种非常适合老年人的,南北通透板坟,暗厨暗卫、四季无光、冬天漏水夏天上霜,楼下地上,隔壁姓张。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地理环境,你看,左边黄泉高速,右边驾鹤机场,而中间这一条呢,就是我们坟墓区最繁华的步行商业街,死路一条。另外还有一个好消息,就是你现在可以全款购坟的话呢,我们还会赠送你一口棺材。不知道你是喜欢翻盖的,还是喜欢滑盖的,甲:有触屏的吗
乙:研究过,停产了
甲:为什么呢
乙:没人摁,而这座塔坟就是整个坟墓区最顶级奢华的埃及风情,金字塔象征着死者生前的财富与权力,哎,你要是把二大爷埋在这儿啊,我们会专门聘请具有异域风情的专业舞者为你伴舞。(舞)
甲(舞)
丙(舞)我喜欢这个,就买这个
乙:怎么样,谢先生,我们这舞蹈不错吧
甲:舞蹈是不错,不过舞蹈要钱吗。
乙:47111元一段
甲:钱倒是不贵,我就怕把我二大爷跳活了
乙:差点忘了,先生,冒昧地问你一句,你二大爷有没有本地户口啊
甲:有什么区别吗
乙:如果是本地人,死后可以立即埋进来,甲:那要是外地人呢
乙:那就得先死五年,五年以后凭个人完税发:票才购买此坟
甲:正好,我买不了
乙:哎哎,先生先生,这个你不用担心,我这儿有一份单子,这都是刚刚去世的本地老太太,你可以选择一位结个阴婚,这二大爷一过来就可以买坟了
甲:还用闹洞房吗
乙:胆儿真大,谢先生谢先生,我给你托托人,争取买两套坟,一套给二大爷,一套咱们租出去,拿租金还贷
甲:你们公司叫我爱我坟吧。这样,请你们二位先回避一下,我再跟我二大爷商量商量。二大爷,你这不是存心让人看我笑话了吗,你是不是以为我混得不错呢,其实咱爷俩差不多,你是饿死的,我是快要饿死的,你说你个海归,来点洋气的,把骨灰撒向大海那多浪漫啊,没事还能养养鱼,逗逗海鸥,馋了再吃顿海鲜,非得埋这儿,行啊,毕竟咱俩亲戚一场,我就把你撒地上
丙:哎,你怎么回事
乙:回来,你没钱你来买坟
丙:这张支票留给我的侄儿—谢蟹
甲:我就是谢蟹
丙:一百万,美金
乙:谢先生,我们这儿有套大户坟,特别适合你,把二大爷埋里面,打着滚
甲:哎呀我的妈,二大爷呀,妈呀
乙:节哀顺变,大户坟你考虑一下,甲:我决定了,二大爷,咱回家。二大爷,这档次太低了,过两天我陪你去看经济适用坟。
丙:哎,哎,我的机票你还没有给我报。
第五篇:二十年春晚小品赏析与思考
二十年春晚小品赏析与思考
小品美学与艺术鉴赏这门课即将结束,回顾第一节课,石明庆老师给我们看了1983年第一届春节晚会。那时候,小品首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而且直到现在,小品仍是春晚的重头戏。二十年让小品在历史的舞台上不断接受考验。正如“小品成也春晚,败也春晚”。在上课期间,有些小品让我印象比较深刻,如《吃鸡》、《吃面条》等。在欣赏小品的同时,我也认识了不少演员,如王景愚,陈佩斯,朱时茂等。其中最熟悉的当属赵本山了,他无愧于表演艺术家的称号。一方面,他来自民间,他表演的作品更能感染大众,另一方面,也是幸运的一面,赵本山最初一直有不错的搭档和他演对手戏:高秀敏,范伟,宋丹丹,这让赵本山经历了一个春晚的黄金时期。
对于春晚小品,除了赏析的同时,我们也要对其进行思考。春晚有着独特的文化功能,它是一台呈现给老百姓的大联欢,然而,从近几年的情形看,小品、相声等这类节目多趋向技术性的效果,而少了艺术性的创造。简单来说,就是人物塑造没有根基,缺乏性格展示的生活依据和内在逻辑。比如那些以农民为主人公的小品,由于创演者没有依托真正的农民生活,只是把某种自以为可乐的情节安排到某个农民身份的角色上,把一段被称为笑料的对白安放到某个人物身上,而忽视了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因而无法让人觉得这样的角色在那种情境下必然会有那样的行为,说出那样的话语,给人一种不甚真实的感觉。尽管很多节目想通过光明的尾巴起到感动人、提升人的教化效果,劝人向善,但艺术是有其自身规律的,这种“善”的作用必须建立在“真”的基础上,并经过“美”的升华,否则,“善”的作用和目的就无法实现。我们常说,一部作品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冯巩的作品之所以在观众评选中脱颖而出,还是在于其有着引人向善的价值指向,通过张扬拾金不昧的社会公德,实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较好统一。所有语言类的节目,还是要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创演,在创作中重视表现生活本质的内在逻辑、人物性格的真实逻辑,让观众在饱含“真善美”品格的有意义的笑声中获得快乐与感动。毕竟,不注重在作品中增加“真”的含量,再“善”的愿望和再好的立意,都难以实现艺术创演“美”的目的。
小品是生活的浓缩,而今的小品却出现了异化和庸俗化的现象。而且目前喜剧小品的人才处于一种青黄不接的局面,作品的创造需要一些刺激。赵本山也对小品现状十分担忧:“小品存在危机,就我来说,每年都得上春节晚会,不上还不行。我衷心希望能出现更多的新人把我们盖下去,免得我们在台上晃得那个闹心。我把春节晚会比作战场,宁可战死也不能当逃兵。最后战死了,我就下去了。”
二十年的春晚小品经历了走出象牙塔到家喻户晓,深受欢迎的过程,而今我们在欣赏小品的同时,要更多的思考小品在以后的日子面临的问题,究竟小品何去何从,是走向辉煌还是逐渐没落,值得我们深思。同时,我也希望在石明庆老师的指导下,能更深入的了解美学知识以及其他更多更广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