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4月 00537 汉语言文学教育 真题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课程代码:00537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开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先河的作家是
A.鲁迅 B.茅盾
C.台静农 D.叶绍钧
2.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中提出“人的文学”的主张,下列最符合原意的表述是
A.以人的生活为材料的文字
B.视人的一切生活本能都是美的善的文字
C.合乎礼教道德的生活的文字
D.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
3.新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性的散文刊物是
A.《新潮》 B.《语丝》
C.《每周评论》 D.《新月》
4.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兴起于
A.“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B.“五卅”运动时期
C.大革命失败之后 D.“左联”成立之后
5.被鲁迅评为表现了“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的小说是
A.《八月的乡村》 B.《生死场》
C.《牛车上》 D.《旷野的呼喊》
6.茅盾采用日记体形式的小说是
A.《蚀》 B.《虹》
C.《腐蚀》 D.《霜叶红似二月花》
7.对巴金早期思想和创作具有明显影响的是
A.国家主义 B.无政府主义
C.无产阶级思想 D.泛神论
8.以下符合张天翼小说创作特色的判断是
A.富有喜剧色彩和讽刺性 B.具有浓厚的怀乡情绪
C.富有理想主义精神 D.具有感伤主义情调
9.被称为“新感觉派的圣手”的作家是
A.穆时英 B.施蛰存
C.刘呐鸥 D.叶灵凤
10.三十年代开展“农民戏剧实验”的剧作家是
A.洪深 B.熊佛西
C.夏衍 D.田汉
11.赵树理的小说成名作是
A.《李家庄的变迁》 B.《李有才板话》
C.《邪不压正》 D.《小二黑结婚》
12.下列均属于解放区的作家是
A.巴金丁玲梁实秋李季 B.郭沫若李广田张爱玲赵树理
C.李季阮章竞孙犁赵树理 D.艾青梁实秋孙犁无名氏
13.用讽刺、夸张等手法表现旧中国知识分子灰色人生的长篇小说是
A.《人·兽·鬼》 B.《南行记》
C.《北极风情画》 D.《围城》
14.四十年代创作了描写四川农村生活的三部长篇小说的作家是
A.沙汀 B.艾芜
C.李劫人 D.路翎
15.反映农业合作化的代表性长篇小说是
A.《三里湾》、《山乡巨变》、《创业史》
B.《红旗谱》、《创业史》、《山乡巨变》
C.《创业史》、《山乡巨变》、《百炼成钢》
D.《三千里江山》、《三里湾》、《山乡巨变》
16.通过“我”、“通讯员”、“新媳妇”三者之间的生活片断的描写,揭示了军民的血肉关系是赢得革命战争胜利保证的主题的小说是
A.李辈的《李双双小传》 B.马烽的《我的第一个上级》
C.冯德英的《苦菜花》 D.茹志鹃的《百合花》
17.对汪曾祺小说语言风格的准确概括是
A.用大段哲理性语言深化主题、造成气势
B.冷隽诡奇的白描语言
C.客观冷静、严酷悲悯的叙述语调
D.简洁明快、生动传神的诗化小说语言
18.诗句“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做第一千零一名”出自
A.《纪念碑》 B.《这也是一切》
C.《回答》 D.《一代人》
19.新时期报告文学中把知识分子作为主人公、叙写数学家陈景润事迹的作品是
A.《祖国高于一切》 B.《哥德巴赫猜想》
C.《地质之光》 D.《大雁情》
20.沙叶新采用“冰糖葫芦式”戏剧结构的作品是
A.《陈毅市长》 B.《假如我是真的》
C.《寻找男子汉》 D.《马克思秘史》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参加1928年革命文学论争的各方有
A.创造社成员 B.太阳社成员
C.新月社成员 D.鲁迅、茅盾
E.胡秋原、苏汶
22.三十年代以农村“丰收成灾”为题材的小说有
A.《春蚕》 B.《多收了三五斗》
C.《丰收》 D.《咆哮了的土地》
E.《一千八百担》
23.丁玲创作于解放区的小说有
A.《我在霞村的时候》 B.《莎菲女士的日记》
C.《在医院中》 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E.《水》
24.在《茶馆》中,老舍以“一个茶馆三幕戏”埋葬了三个时代。这三个时代分别是
A.鸦片战争时期 B.戊戌变法失败后
C.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E.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
25.“新写实小说”的特色有
A.作品中的现实生活呈现出一种毛茸茸的原生状态
B.在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
C.大多采用客观化的叙述态度
D.创作主体往往缺少强烈的理性批判精神
E.节奏急促,人物夸张变形,情节散乱无章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26.文学研究会
27.《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28.“寻根小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29.巴金小说《憩园》在表现反封建主题方面有何特点?
30.简析张爱玲小说的思想内容。
31.简述董桥散文的主要特征。
32.简述马原的先锋小说的艺术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3分,共26分)
33.论述《呐喊》、《彷徨》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34.论述曹禺对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贡献。
第二篇:2009年中级《汉语言文学》真题
2009年全国中级导游员等级考试试题《汉语言文学知识》
考生注意:请将答案填写在答卷上,在试题上做答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英文字母填入答卷中题号后的空格内。每小题1分,共44分)
1、象形文字是在()的基础上形成的。
A.实物交流
B.结绳记事
C.图画
D.契刻
2、仰韶文化时期西安半坡村陶器上的符号被()先生称为“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A.郭沫若
B.翦伯赞
C.范文澜
D.吴晗
3、西安碑林中存量最多的是()代的碑文。A.汉
B.唐
C.宋
D.明
4、汉字造字法中,用象征性符号表示意义的方法是()。A.象形
B.假借
C.会意
D.指事
5、下列四组文字中,全部属于会意字的一组是()。
A.上下忍从
B.囚森忍休
C.江月考特
D.甘末休暮
6、下列文字特点中,属于小篆的是()。A.字形扁方,整齐划一,波磔雄健
B.笔画粗细等均、清晰明朗,弯笔圆润不失筋骨 C.结构疏密有致,字体雍容厚重 D.字形方正,笔画布局精密细致
7、《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的()。
A.郑玄
B.蔡邕
C.许慎
D.苟悦
8、下列旅游观念中,代表孔子思想的是()。
A.天人合一
B.逍遥游
C.山水比德
D.纵意丘壑
9、下列字体中,未作为正式字体使用,而作为辅助性字体的是()。A.甲骨文
B.金文
C.篆书
D.行书
10、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A.王殉的《伯远帖》
B.王羲之的《兰亭序》 C.张旭的《残千字文》
D.怀素的《自叙帖》
11、旅游文学的特征是()。
A.反映旅游之美
B.美化旅游景点 C.谈古论今
D.抒发性灵
12、导游人员在介绍诸如龙、风、麒麟、狻猊等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动物形象时,除了介绍它们的习性和体貌特征以外,还要将其()讲解清楚。
A.历史价值
B.科学内涵
C.文化含义
D.神秘之处
13、对于像“苏杭小吃”、“王家大院”这样的专题介绍,导游讲解宜采用()的形式,以利于深化主题。
A.前后呼应 B.纵横交错 C.夹叙夹议 D.深入浅出
14、在导游讲解中,正确的“引用”要做到()。
A.引用的次数尽可能频繁
B.引用的形式是自由联想 C.引用的内容与讲解的景观相关联 D.引用的材料主要来自管理部门的统计结果
15、“九龙壁”、“九峰山”、“九曲桥”等景点均以数字“九”为首,“九”的文化含义是()。A.正、大、多、尊
B.高、大、多、显 C.大、高、忠、贵
D.大、高、尊、贵
16、诗句“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描绘的景点是()。A.黄山
B.恒山
C.泰山
D.华山
17、联语“三峰三霄通,宝掌千秋留藓迹’’中的“三霄’’即道教所称的“三天”。它们是()。
A.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
B.玉清天、禹余天、赤微天 C.清微天、玉清天、赤微天
D.上清天、灵微天、大赤天
18、联语“南倚雪山,西连星海,九州灵岳渎根源”描绘的景点是()。A.云冈石窟
B.敦煌莫高窟
C.麦积山石窟
D.龙门石窟
19、白居易的诗句“崖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描绘的是()的景色。A.三门峡
B.瞿塘峡
C.巫峡
D.西陵峡 20、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的《滇池大观楼联》的作者是()。A.杨慎
B.孙髯
C.纪昀
D.赵潘
2l、国内面积最大的刻石是()蟠桃峰上的“瑶池”二字,每字为16平方米。A.青岛崂
B.湖北武当山
C.江西龙虎
D.四川青城山
22、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中的“潭”指的是()。A.洞庭湖
B.鄱阳湖
C.洪泽湖
D.西湖
23、顾炎武《嵩山》一诗中,提到古代隐士的一句是()。A.位宅中央正,高疑上界邻
B.石开曾出启,岳降再生申 C.老柏摇新翠,幽花茁晚馨
D.岂知巢许窟,多有济时人
24、“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是()描写九华山的著名诗句。A.苏东坡
B.李白
C.孟浩然
D.陆游
25、联语“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中的“楼”指的是()。
A.烟雨楼
B.鹳鹊楼
C.岳阳楼
D.黄鹤楼
26、崔颢《黄鹤楼》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中“萋萋’’的意思是()。A.草木枯萎
B.青草茂密
C.草木稀疏
D.草木萌芽
27、“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出自杜甫诗()。A.《蜀相》
B.《丽人行》
C.《春望》
D.《春日忆李白》
28、杜甫诗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中的“坼”读作()。A.tub
B.che
C.ch宅
D.chi
29、诗句“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的作者是()。A.白居易
B.苏轼
C.王维
D.孟浩然
30、诗句“一川风露荷花晓,六月蓬瀛燕坐凉”中“燕坐”的含义是()。A.闲坐
B.独坐
C.对坐
D.倚坐
31、唐代宋之问诗句“鹫岭郁岩蛲,龙宫锁寂寥”中的“鹫岭”和“龙宫”借指()。A.独秀峰、龙隐洞
B.五老峰、简寂观 C.飞来峰、灵隐寺
D.天都峰、莲花洞
32、唐朝诗人张继的诗作《枫桥夜泊》,使()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A.天宁寺
B.寒山寺
C.灵岩山寺
D.普济寺
33、杜甫诗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中的“岱宗”自()时改名为泰山。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汉朝
34、吴兆骞诗句“白雪横千嶂,青天泻二流”描绘了()雄伟壮丽的景色。
A.长自山
B.贺兰山
35、刘大鹏《晋祠门联》中的“混混源泉”和“清且涟猗,清且直猗,清且陀狗”,分别出自()。A.《论语》、《诗经》
B.《孟子》、《诗经》 C.《论语》、《孟子》
D.《国语》、《左传》
36、下列诗句中,出自《天坛松月》的是()。
A.古殿浮空翠,晴山落远钟
B.净土绝尘境,岑楼缀远天 C.绀园澄夕霁,碧殿下秋阴
37、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颧'运用了()的写作对联“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干秋片自锚贝”延用方法。
A.串对
B.正对
C.侧对
D.反对
38、乾隆所作《避暑山庄后序》的主旨是()。
A.说明建永佑寺的原因
B.介绍避暑山庄三十六景 C.告诫后人毋忘家法
D.表达居住避暑山庄的感想
39、王循的诗句“女子英雄泪,琵琶壮士歌’’中的“女子”指的是()。A.蔡文姬
B.西施 40、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词句“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中的“幽燕”指的是今天()。A.北京、河北一带
B.河北、辽宁一带
41、联语“巍巍冠盖日纵横,景其美兮,景其淑兮,景其灵兮”中的“淑”意思是()。A.端庄大方
B.水清而深
C.绿树浓荫
D.河流湍急
42、清代诗人戴梓的诗句“月明时绕鹊,松老欲成龙”描绘的名胜古迹是()。A.天坛
B.地坛
C.日坛
D.月坛
43、王维诗句“星辰七曜隔,河汉九泉开”中的“七曜”是指()。A.北斗七星
B.日、月和金、木、水、火、土星 C.七盏灯
D.七颗夜明珠
44、下列对联中,()是迄今所见最早的游览联。A.十字水中分岛屿:数重花外见楼台 B.三千里外一条水;十二时中两度潮 C.瑶台倒影参差树:玉镜平开远近山 D.万壑烟岚春雨后:千峰苍翠夕阳中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有2-4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英文字母填入答卷中相应题号后的空格内。每小题1分,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共20分)
45、下列人名地名中,拼音标注正确的有()。A.婺(wtl)源
B.奕诉(xin)C.米芾(fti)
D.芮(n色i)城 E.日喀(始)则
46、书面语语体的主要形式有()。
A.宣传
B.科技
C.文艺
D.事务
E.政论
47、下列关于导游词的表述中,说法正确的有()。
A.导游词表达要求内容清楚,碰到生僻诗句或深奥史料时不必解释 B.中级导游的讲解要以说明为主
C.导游词中引用的内容要让人一听就懂,产生联想,理解形象 D.引用后的评点、说明要准确无误,要与引用材料主旨完全相同 E.导游词中所用的数字一般分为自然数字和文化数字两种
48、狭义大篆的代表字体有()。
A.石鼓文
B.小篆
C.金文
D.籀文
E.甲骨文
49、导游员在介绍和讲解景观时,要根据()等多种语境因素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表达形式。A.对象
B.目的C.时间
D.背景
E.场合 50、导游讲解应该做到()。
A.格调一致 B.故事性强 C.资料翔实
D.引用正确 E.数字准确
5l、下列景观中,因历代文人相捧而名扬天下的有()。
A.布达拉宫 B.滕王阁 C.岳阳楼 D.虎跳峡 E.三峡
52、导游人员了解和掌握旅游文学知识可以()。
A.培养审美能力
B.提高精神境界
C.向旅游者传授旅游文学知识
D.指导游客欣赏景观之美 E.提高与游客的沟通能力
53、在颐和园景点中可以见到的旅游文学作品形式有()。A.游记
B.题额
C.摩崖
D.楹联
E.碑铭
54、现代旅游文学比古代旅游文学形式更加丰富,除传统的文学体裁外,还增加了()等。A.旅游小说
B.旅游小品文
C.导游词 D.旅游景点介绍
E.旅游地图
55、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是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段碑文,文中提到的“历次斗争”包括()。A.李自成起义
B.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战争 C.武昌起义
D.南昌起义
E.抗日战争
56、下面旅游文学名句中加底划线的字词与后面括号中其含义解释对应正确的有()。A.壮微躯蕴米,来仰丰碑(形容很小)B.日丽墨山。云绕旌旗辉风羽(指皇宫)C.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指银河)
D.与国咸体,安富尊荣公府第(休息)E.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水中的绿洲)
57、下列关于“水能性澹为吾友,竹解心虚是我师”一联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此联题写于沈阳故宫衍庆宫
B.此联作者是阮郁 C.此联上联化用了《庄子》的典故 D.此联下联化用了《史记》的典故
E.此联意为:水能使人淡泊,竹子让人虚心
58、下列诗句中,()出自杜牧之手。A.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C.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D.风微凫鹭参差下,日丽楼台紫翠连 E.瑶台倒影参差树,玉镜平开远近山
59、《岳阳楼联》联语“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中的“诗”、“儒”指的是()。
A.杜牧
B.杜甫
C.范成大
D.范仲淹
E.滕子 60、下列关于唐诗《山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作者是杜甫
B.此诗成就了岳麓山上一处著名景点 C.“停车坐爱枫林晚”中“坐”字意思是“因为” D.“霜叶红于二月花”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E.此诗表现了古代诗歌悲秋的传统
61、下列诗句联语中描写广西桂林风光的有()。
A.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B.会得乾坤融结意,擎天一柱在南州 C.撑天凌日月,插地震山河
D.日光岩上天风急,倾听军声十万涛 E.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62、李商隐诗《瑶池》表达的内容有()。
A.瑶池美丽的风光
B.西王母盼望周穆王的急切心情 C.周穆王曾作《黄竹歌》哀伤冻死的人
D.周穆王出游的盛大场面
E.委婉地讽刺当朝皇帝妄求长生不老 63、青海湖拟日月山石碑联“日上山,月上山,山上日月明;青海湖,水海湖,湖海青水清,运用的创作手法有()。
A.分总法 B.叠复法 C.并字法 D.镶嵌法 E.回文法 64、下列联语中,赞颂郑成功丰功伟绩的有()。
A.由秀才封王,柱持半壁旧河山,为天下读书人顿生颜色 B.开辟荆榛,千秋功业
C.聚五千年浩气,凝四亿众深情,化万仞泰山,而成烈魄 D.积四十年经验,遗言启迪后继人
E.圣著春秋,善读者推公第一人
三、填空题(请将下列各题补充完整,并将补充内容填写在答卷中相应题号后的横线上。每小题1分,共20分)
65、在已出土的15万片甲骨文字中,整理出的文字有______________多个。
66、泰山万仙楼北盘山路西侧的石壁上所刻“虫”、“二”两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67、汉字最初的载体是______________。
68、金文是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铸的字突出来,被古人视为“阳字”称“识”,刻出来的字凹下去被视为“阴字”,叫做“______________”。
69、《说文解字》对______________这种造字方法的解释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70、山东曲阜孔府大门联上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中的“富”字宝盖头上无点,意思是“______________”。
71、导游语言从实用功能上分为两大类:即交际用语和______________。
72、导游员在讲解______________景观时应注意将描述性形容词语与说明性专业术语相结合。
73、在旅游文学作品中,楹联产生的年代比碑铭产生的年代______________。
74、陈谦“题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联”的下联是“超八百里湖光,______________,壮微躯秭米,来仰丰碑。”
75、毛泽东词《浪淘沙?北戴河》下阙:“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______________。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76、吴兆骞《长白山》诗句“登封如可作,应待翠华游”中的“翠华”代指______________。
77、“祥开紫禁,人从阊阖觐龙光”句子中的“阊阖”指______________。
78、少林寺寺外门石柱联“JD传言外,十方法教是祖元”中的“祖元”指的是佛教禅宗的始祖______________。
79、《念奴桥.赤壁怀古》是苏轼被贬______________(地方)时的作品。
80、苏轼词“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中“酉寻”的意思是。
81、联语“几千劫危楼尚存,______________,目空今古”描绘了广州镇海楼雄镇海疆的气势。
82、《月牙泉联》下联“池犹亘古在,出水还期天马来”中的“天马”相传是______________(谁)的马。
83、“碧毯线头抽早稻,______________”出自白居易的《春题湖上》。
84、对联“十里松杉藏古寺,百重云水绕青山”题写在香港______________。
四、论述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卷中相应题号后的空白处。每小题8分,共16分)
85、认真阅读丘浚《五指参天》诗句,分析诗人如何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五指山的高峻和瑰伟。
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银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烟。雨余玉笋空中现,月出明珠掌上悬。岂是巨灵伸一臂,遥从海外数中原。
86、表达生动是导游词写作和讲解的一个重要要求,能够使游客感受导游语言表达的美感。请根据这一要求对下面的导游词进行评析。
各位,前边就是西湖的秀色。西湖的地理结构是“三面云山一面城”,东边有湖滨公园:西南方统称“南山,的有南高峰、龙井山、大慈山、南屏山、凤凰山等;统称“北山”的是灵隐山、北高峰、宝石山等,这些山峰就像众星拱月般捧出西湖这颗明珠。
第三篇:汉语言文学教育毕业论文
民 族 秘 史 的 解 读
---评 析《 白 鹿 原 》
内容提要:
《白鹿原》是一部具有浓郁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的长篇小说.作者陈忠实以“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句巴尔扎克名言做为小说的题记,表达出其创作这部长篇小说的宏愿与艺术追求。白鹿原做为清末民初解放前夕中国历史的见证,可以视为民族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整部小说充满着浓郁的地域色彩,人物形象丰富饱满,语言富有生活气息,字里行间融透着对民族民运的深入思考,能够真实的反映那一时期,渭河平原历史变迁的曲折过程。本文将从《白鹿原》的创作背景,地域文化和复杂多变,命运多舛的人物,这三个方面来评析《白鹿原》。
关键字:
白鹿原创作背景地域文化人物
一《白鹿原》的创作背景及地域文化特色
知识社会学家曼海姆认为,“人的思想和知识都是某个社会结构或历史过程的产物”。《白鹿原》作为一部具有浓郁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的长篇小说,同样如此。陈忠实在创作《白鹿原》时说,“所有悲剧的发生,都是这个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复壮过程中的必然,这是一个生活演变的过程,也是历史演进的过程。”陈忠实会有如此理念,这与当代社会是分不开的。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当代社会经济、文化观念的转型时期。在经济上,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市场经济的兴盛带来了某些与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不和谐因素,如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及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它冲击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家园。在文化上,中华民族在政治反思之后走向更为深沉的文化反思。而长篇小说《白鹿原》就是这一时期社会、文化潮流中的重要作品。
朱寨称《白鹿原》为“扛鼎之作”,鼎乃国之重器,扛鼎,誉其举重的神力。朱寨,是当代文学批评界公认的德高望重的前辈,他有开阔的视野和广博的参照。因而,他的这个评价就颇有权威性。另外,王仲生提到“作家是站在一个现代的立足点上来进行创作的,处于这一创作的中心的,始终是人的命运。”因此,他指出了《白鹿原》中更为根本的,更为要害的民族生存问题—民族生存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既是《白鹿原》创作的出发点,又是《白鹿原》创作的最终归宿点。然而陈忠实在其作品《白鹿原》中,恰恰反映了“民族生存的反(3)(2)(1)
思”,“民族生存的文化反思”,“民族生存的生命的反思”,这三个方面。
在陈忠实作品《白鹿原》中的古原,既是一个地理概念,是白、鹿两大家族繁衍生息的地方,又是一个文化概念,是寄托了作家某种象征意蕴的载体,也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文化象征。在作品中,作家叙述过关于白鹿的渺远的传说“很久以前,人们看到一只雪白的鹿从原上漂过,所过之处,万木繁荣,禾苗茁壮,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疫疠廓清,毒虫灭绝,万家康乐„„”。然而,白鹿原是一个具体的地理存在,但白鹿的传说是一种文化,两者是怎么结合在一起的呢?浓郁而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在《白鹿原》中,怎样体现出来的呢?
首先,两者的结合并非是一种偶合,而是一种必然。浓郁而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在作品中的体现,最根本的是来自作家如何处理这个特殊的题材,来自他在作品中所描写的物象。以环境而论,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也包括歌谣礼俗等。但是对于小说这样的长篇叙事性作品来说,更重要的是人物性格的描写,尤其是人物性格的栩栩如生的刻画。在《白鹿原》的人物画廊里,如主要人物白嘉轩、鹿子霖,智者朱先生,长工鹿三和他的儿子黑娃,医人冷先生,甚至刚烈而又苦命的田小娥,都无不间接或直接的反映着地域文化特色的气息。
其次,两者的结合是一种有机的互助。浓郁而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在作品中的体现,也来自于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的自身。“小说,作为作家审美创造的产物,虚构的产物,必然会打上他自己的精神印记”而文化,特别是地域文化,它的存在,一但形成一种传统,其对于人的性格、心理、思想等方面的影响和熏陶,都是巨大的。象陈忠实这样的作家,其在创作文学作品时,无不间接或直接的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
由此可见,“民族的秘史”其实也同时是一部被外化了的作家自己心灵的秘史,也是地域文化特色充分展示的长幅画卷。
二复杂多变,命运多舛的人物
白嘉轩是读者翻开《白鹿原》所碰到的第一个人物,也是塑造的最成功、最丰富的人物。白嘉轩是白鹿村白姓一家的家长,又是白鹿两姓组成的白鹿家族的一族之长,是一个身上浸润着浓厚的封建文化情致的族长。同时,他也是一个既有着对生活的特殊见解又有着关中汉子惯有的坚毅与朴实的乡坤,一个终生不脱离生产劳动有着小生产者思维的农人,一个散发着勃勃生命力的血性男儿。在他身上无不反映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白嘉轩同时也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关中汉子,具有农家天性淳良、兢兢业业等诸多美德,在他身上有着中华民族的许多优良秉性和品质。他真诚的称长工鹿三为三哥,两人之间有的是诚挚的感情,而无世俗的主仆辈分;出钱出粮节济周寡妇度过难关,修祠堂、办学堂;公布《乡约》,惩治赌博、吸食鸦片的族人,整饬族事人事。无一不显示出他的精明能干,正直仁义。仁、义、礼、智、信是他的人格支柱。无论是治家,还是治族。他都刚正不阿、树德务滋。但他身上也具有狡诈、贪婪等诸多缺点,有着传统文化的许多负质,他为了人财两旺,自己的子孙多福,不惜用计将长有根部似白鹿草的鹿子霖家的坡地换成自己的。在他自己导演的这场戏中,充分表现了他的狡诈。先是卖地,中间才是换地。卖地是为娶亲,换地是为面子。在当时的情形下,这些都是正当的、无可非议的理由。而他的真实目的却无人知晓。而且为了达到他的目的他甚至不惜背上败家子的罪名。在这场戏中,说白嘉轩是一个阴谋家,也许并不过分。他的手段和智谋为人叹服。为了牟取暴利,他又第一个在白鹿原种植起鸦片,他并不考虑种植鸦片带来的后果,虽然他深知鸦片的危害,深恶痛绝吸食鸦片的人,但为了家族的生存和发展,可谓躬身劳作。
与白嘉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奸诈、阴毒、淫乱而又懦弱的鹿子霖。鹿子霖是鹿家在白鹿原上的代表,他同样是一家之长,同样受到了封建文化的毒害。但是,与白嘉轩坚决维护不同,他对待封建文化的态度不是那么的坚决,而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伪道士。一方面他也和白嘉轩一样主持正义公道,维护仁义白鹿原的美誉;另一方面,他又干的尽是些见不的人的勾当。他想巧取豪夺李寡妇的土地,他粗暴干涉儿子的婚姻,诱奸田小娥,设计害死了白兴儿,又把白孝文拖入了罪恶的深渊,他整死了贺老大,为谋得一官半职,他又残酷的报复了农协运动,极尽摇尾乞怜之能事。用白嘉轩的话说:“人行事不在旁人知不知道,而在自家知不知道;自家做下好事刻在自家心里,做下瞎事也刻在自家心里,都抹不掉的;其实天知道地也知道,记在天上刻在地上,也是抹不掉的”。不过这里要指出的是作者描写的这一个人虽然敲榨剥削乡民,私饱中囊嗜私舞弊,但他们在人格上也并非一无是处也有其重义轻利的闪光点。修建祠堂、办学校,首先支持两个孩子到城里上学,鹿子霖不但表现出他非常的组织才能,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他的英明和大度,他同样是白鹿原上受人尊敬的乡约。
《白鹿原》中,白、鹿两家的明争暗斗一直贯穿全书的始终,这样一对正义与邪恶的矛盾对立体,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又存在着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都为自己的儿女而痛苦,鹿兆鹏的拒婚,参加共产党;白孝文的堕落,白玲的叛逆,使这两位家长在精神上都受到巨大的打击,正是因为他们子女的反叛,使他们在白鹿原上演绎着悲剧的人生。而最后,当白嘉轩看到疯癫的鹿子霖的时候而老泪纵横的时候,他既是为鹿子霖的悲剧命运,同样也是为自己的悲剧命运流泪。至此,这两个生命都完成了他们悲剧人生的历程。
然而,在陈忠实作品《白鹿原》中,作者又着重塑造了两个叛逆者——田小娥和黑娃。黑娃是长工鹿三的儿子,一方面他继承了父亲的善良、勤劳、质朴的性格;另一方面他却与父亲鹿三有着根本的区别,他从小倔强、执着、反叛、生性好动而不安分守己。这一(4)
切,就决定了他必然与白鹿原上等级森严、贵贱分明的宗法社会格格不入,并且不断发生摩擦、碰撞,以至最后走向反抗。他参加“风搅雪”式的农民运动,遥遥地与他企求美好生活与向往平等自由的心理目标相联系。大革命浪潮席卷而来,黑娃本性中受压抑的能量找到了渲泻的突破口,他把婚姻上的反叛和政治的、阶级的反抗不自觉地结合起来,怀着对富人和祠堂的憎恨,投身大革命,打土豪、办农协,砸宗祠里的石碑。他一生集土匪、国、共、儒家信徒等等身份于一身,从不安分的雇农到农协运动领袖到红军战士到聚众山林的土匪二头目,国民党保安团营长,共产党副县长,新政权的死囚被处决。走完了他悲剧性的人生历程。
而叛逆女性田小娥,作者对这一人物形象的态度表现出前后的不一致。前期的田小娥是一个敢于反抗封建礼教,追求自由爱情,渴望平等的女性形象。为了爱情和自尊,宁愿抛弃郭举人家安定饱暖的生活,甘愿和黑娃过着靠打零工来维持的窘迫生活。作品中黑娃与小娥交欢时酣畅淋沥的刻划,使人们看到了作者对小娥追求爱情,向往自由的肯定。但如果把她塑造成反传统的自由女神形象,和黑娃在那孔破窑中过着“寒窑虽破,能避风雨”的浪漫爱情生活,就与传统道德文化,与白鹿精魂构成强烈的冲突和矛盾。当作者发现这个矛盾时,就只能笔锋一转,将这个美丽而富有反抗精神的不幸女性引向“女人是祸水”的死亡深渊。于是后期的田小娥,在黑娃被迫逃走之后,她的不食嗟来之食的勇气忽然烟消云散。她依附于他“大”鹿子霖,是为了解救黑娃,同时也是为了无奈的活着:她以色相要挟继任族长白孝文是为了报复,但报复之后却没有丝毫快乐可言;反而在尿了她大鹿子霖一脸尿之后愤懑的心情才得以宣泄,害人的自责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脱。这其中包含了对黑娃的爱和念,对白孝文的怜悯和歉意,也有对族长白嘉轩的畏惧和怨恨,又有对伪君子鹿子霖的愤恨和无奈,同时也有为苟延残喘的活下去而卖身的屈辱。这正是田小娥这个人物形象复杂的一面。她想过美好的生活,有过美好的追求,想得到族人的承认和尊重。但这些基本的要求她都不能得到,由于她违背了千百年来“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在封建制度的挤压下,她只能是畸形的形象。
正是基于这种屈辱和无奈,她的公爹鹿三在田小娥无限惊异、哀怨、凄婉的眼神中结束了她的生命。作者让鹿三在亲情和封建道德之间终于选择了封建道德这把杀人利剑,更深刻的揭示了封建道德、宗法制度对田小娥、对整个封建社会妇女的残忍和虚伪。但作者并没有让田小娥就此消失,而是用三秦文学较为传统的鬼神附体的手法让旧社会千百万妇女的代言人田小娥又一次进行了宣泄—-借鹿三之口喊出了她活者永远不敢吐出的郁闷,对封建社会禁锢人性、奴役人性的伪道德进行了彻底的鞭挞,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个封建道德思想禁锢下的女性追求个人性解放的内心世界,无情的揭示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社会现实。
作者曾自道,这部小说是自己的艺术体验和艺术能力来展示“这个民族生存的历史和人的这种生命体验的。”纵观全书,我们会发现制约和影响白鹿原这块土地人物行为的文化因素还有以下几项:宗法观念、性、权势、谶兆预言。
宗法观念。这是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沉积于民间构成的稳定的社会心理结构。其主要内涵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内核的行为规范。可以说,这是中国古代文明社会的文明禁忌。其不仅在长期的民族文化生活中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巨大作用;而且,久而久之对社会心理产生一种威压与禁锢;性。小说中描写性的文字颇多,可以看出近年来以性的角度审视社会人生的文学倾向对作者的影响。白嘉轩连娶七房老婆,是想向世人证明传宗接代的使命感。“无后为大”成为白嘉轩的道德律令,不仅自己墨守蹈距,而且现实一旦与此律令发生冲突;血缘的纯洁性,对宗法观念坚守也即显得微不足道;权势。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对权势的热衷和执着不仅构成小说或明或暗的线索,也是白鹿两家赖以生存的心理动因。白嘉轩迁坟换地,机心深匿是由于白家权势的需要;鹿子霖居心叵测,陷白孝文于淫乱同样出自对权势的欲望。白孝文审时变势,翻然投机革命,终于将“革命功臣”黑娃送进法场,潜在原因仍是对权势的向往和维护。鹿子霖出狱后发现祖宗坟上有狗屎,所发感慨及继任乡约仍是权势的作用;谶兆预言。这是常有神秘色彩的文化因素。集中表现于白鹿原上的智者圣者朱先生的行为言语之中。朱先生既是宗法家族观念的维护者,又是充满禅机妙心的社会文化危机的预言家,也是伦理道德观念的美质的象征。每当白鹿原陷入生存的劫难危机,他却以少有的精英姿态化解之。劝张督督退兵是大壮举,使白鹿原免遭生灵涂炭;窥透人性、阶级斗争本相,送田福贤一车银元,救鹿兆鹏于水深火热更显大智非凡。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陈忠实引用这句巴尔扎克名言作为《白鹿原》的题记,可以看出是别有匠心的。小说不仅在文化视角上,而且在人物塑造、叙述方法等方面都是有很大创新和突破的。
参考资料:
(1)[美]刘易斯·A·科瑟《社会学思想名家》 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93年第1版P477
(2)陈忠实《〈白鹿原〉》创作漫谈》《当代作家评论》当代作
家评论杂志社 1993年第4期P22~24
(3)王仲生《民族秘史的扣询和构筑》
(4)熊元义《回到中国悲剧》[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8
第四篇:汉语言文学教育(专科)
课程名称:邓小平理论概论 使用教材:邓小平理论概论 作者:钱淦荣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年版
课程名称:中学教育学 使用教材:中学教育学 作者:叶上雄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
课程名称:中学心理学 使用教材:中学心理学 作者:陈安福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
课程名称:现代汉语
(一)使用教材:现代汉语(增订二版)(上)作者:黄伯荣.廖序东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
课程名称:现代汉语
(二)使用教材:现代汉语(增订二版)作者:黄伯荣.廖序东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
课程名称:文学概论
(一)使用教材:文学概论 作者:童庆炳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年版
课程名称:基础写作 使用教材:基础写作 作者:刘孟宇.诸孝正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其他教材:基础写作文选/刘孟宇、诸孝正/暨南大学出版社
课程名称:古代汉语
(一)使用教材:古代汉语 作者:郭锡良等 出版社:语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
课程名称:古代汉语
(二)使用教材:古代汉语 作者:郭锡良等 出版社:语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一)使用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一)作者:徐中玉、金启华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年版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二)使用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二)作者:徐中玉、金启华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年版
课程名称:中小学语文教材教法 使用教材:语文教学论 作者:黄绮华.李求真 出版社:新世纪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6
课程名称: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使用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作者:钱谷融、吴宏聪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年版
课程名称: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使用教材: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作者:钱谷融、吴宏聪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年版
第五篇: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选题范围
说明
1.所列选题均由北京大学中文系老师提出,涵盖了中文专业各个学科;
2.所列选题有的是具体题目,有的只是选题范围,学生应在此范围内确定具体题目,以利于形成观点;
3.专题写作教材中有论文范文,可作参考;
4.毕业论文还有更具体安排。
一、语言学方面对立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互补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说汉语的音节说同音词说同义词说汉语的词类划分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或偏正式、述补式等)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汉语的借词
二、现代汉语方面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普通话语音研究XX作家(或作品)语言研究网络汉语研究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词典释义研究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汉字和汉文化现代汉字学的研究内容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部件研究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如何整理异体字如何整理异形词规范汉字的研究汉字的前途“修辞与语境”浅谈“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
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谈词语运用要做到“准确朴实”谈词语的“巧妙配合”谈“成语的活用”谈“叠用句”谈“四音节语音段落”谈“比喻”
三、古代汉语方面对汉字性质的认识学习音韵学的心得体会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对确认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他关系)的看法对词义转移的分类考察以义为单位,给一部先秦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作词表古代汉语“之”字结构(或“其”字结构)研究古代汉语“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论穆旦的诗论钱钟书《围城》论贾平凹的散文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论余秋雨的散文论余华的小说论20世纪80-90年代对赵树理的再评价评“样板戏”对李玉和、杨子荣、阿庆嫂三个人物的塑造舒婷诗作简析王曾祺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作的意义评王安忆的《长恨歌》评铁凝《玫瑰门》从女性写作角度评陈染的创作论王朔的《动物凶猛》论韩东的诗歌写作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简论茅盾笔下的上海都市图景——读《子夜》《无常》、《女吊》(鲁迅),《水里的东西》(周作人),《放猖》(废名)比较论
四、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
《日出》中的次要人物(黄升东、福生)在戏剧结构中的作用。或《茶馆》人物论《我与地坛》文本细读
艾青笔下的土地与太阳
分析王安忆(或莫言、余华、铁凝的一篇新创作的小说)
我读海子的诗
重读寻根小说
老舍与北京城(或张爱玲与上海、王安忆与上海、王曾祺笔下的昆明、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散文、赵树理与山西等)
五、中国古代文学方面论《诗经》的赋、比、兴艺术论《诗经》的音乐性及其美学意义论《诗经》的婚恋诗论《诗经》的妇女形象论《诗经》中的战争诗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论《诗经》的讽刺艺术孔子与《诗经》《诗经》作品研究(具体作品可任选)《诗经》与楚辞比较论楚文化与楚辞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论屈原的人格美论《离骚》的艺术构思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比较略论《九歌》的艺术成就屈原作品研究(具体篇章可任选)陶渊明的田园诗(可侧重内容,也可侧重艺术特色)王孟山水田园诗(可分别写王、孟,也可分写出山水、田园)中唐山水田园诗(可任选某一、二个作家,也可以比较研究)李白山水诗研究送别诗中意象研究(可集中写某一种,如美酒等)杜甫咏史怀古诗研究刘禹锡咏史怀古诗唐人咏物诗研究(可选择某一种,或某二、三种对比研究)宋人咏物词研究(可选不同词家咏同一物对比研究,如咏梅等)唐人送别诗研究(可选几家,或若干首对比研究)《琵琶行》关汉卿的杂剧创作关汉卿、马致远之比较汪道昆之短剧徐渭的《四声猿》汤显祖孟称舜
论唐传奇中的爱情小说试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地塑造论《水浒》的人物描写(亦可选择某一个人物,如论武松,论宋江,论李逵等)试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或论孙悟空形象)论西门庆形象的典型意义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论《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形象的艺术特色论王熙凤形象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论《红楼梦》整体反映生活的特色六、二十世纪外国文学方面卡夫卡小说中的异化主题《尤利西斯》中的“内心独白”技巧现代主义小说中的神话模式论存在主义作品中的荒谬感论罗格——格里耶小说中的“物化”《百年孤独》中对“魔幻”技巧的运用论《百年孤独》的叙事艺术论黑色幽默的杂糅手法博尔赫斯小说的玄学色彩论《日瓦戈医生》中俄罗斯精神
七、中国古代文论方面“诗言志”与“诗缘情”辨析先秦儒家文论研究先秦道家文艺观研究“发愤著书”说综论“文学自觉”说新探六朝人物品藻与文论之关系《文心雕龙》与《诗品》比较谈意境理论的确立和发展李渔戏曲理论研究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柏拉图“艺术模仿自然”解密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特征论亚里斯多德的“净化”说贺拉斯《拾遗》与亚里斯多德《诗学》比较布瓦洛《诗的艺术》再评价狄德罗“美在关系”说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说比较
八、西方文论方面
康德美学思想与现代艺术议黑格尔的艺术发展观论黑格尔的自然美与艺术美论泰纳的文艺思想别林斯基与形象思维论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特征从叔本华到尼采现代主义与自我表现精神分析学和文艺学评卢卡契与布莱希特的论战詹姆逊论后现代主义李白咏月诗与法国波特莱尔所作咏月诗(见《巴黎的忧郁》、《恶之花》)的比较研究林纾译文一种与后来译文的比较研究从赛珍珠的小说《大地》看西方人对中国农民的误读王国维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和研究钱钟书论“通感”从《春江花月夜》看诗歌、音乐、舞蹈的关系从梁山伯祝英台故事到“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看中西文学形式交流的可能
九、比较文学方面
十、美学方面劳动与“自然人化”的美学意义论“审美关系是美的核心”美感特征简析论审美想象论悲剧与崇高论艺术的美学意义当代大众传媒和审美消费主义对传统艺术门类(诸如文学)的挑战论审美鉴赏的创造性论“审美具有解放人的性质”中国古代美学特色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