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原电影观后感
资环学院---2010级地理科学
张立 学号***3
电影《摩登时代》观后感
《摩登时代》拍摄于1936年,于1936年2月5日纽约利沃里剧院首映。同时,它也是卓别林先生的最后一部无声电影,影片是无声却胜有声,让人可悲,好笑,想哭!导演用一个半小时时长的电影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显著特征。
整部影片不长,看完后的整体感觉可以用三个词来形容:同情,搞笑,感动。其中更多的是感动。其中有很多场景到现在还浮现在脑海中,让人不断地想象,感慨。影片开始就出现成群的羊被牧羊人驱赶,接之为成群的工人蜂拥而至。别用用心的开头将工人与羊作类比,反应的工人阶级的地位低下,生活的不易,社会的现实与资本家的奸诈,从侧面反映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社会的现状,揭露了资本主义世界早期伪善的宣扬人人自由平等,但实际上却穷凶极恶地追求李瑞的最大化,无视工人的地位和生活的丑陋面孔。
随着工业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到来,以卓聂林扮演的工人为代表的广大无产阶级沦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工具,滋养资本家的血液。影片中男主人公在流水线上拧螺母,工作机械而枯燥,但是又由于流水作业,可怜的工人一刻也不能休息,就连抽完一根烟的时间都没有,被发现了还会被骂。这样也就罢了,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不断地加快机器作业生产速度,迫使工人也随之加快速度,更加机械地吃力地重复一个又一个动作,最后身体竟然失去正常,成为名符其实的木偶人。好不容易熬到中午吃饭时间,却被新发明的自动喂食机器折磨得晕头转向,由此可见,资本家为了压榨更多的剩余价值,都在吃饭时间上动脑筋了。看到这样的场景,让人不得不对那些可怜的工人产生同情之感。
在失业之后阴差阳错进入监狱,体验到了监狱中生活的稳定,相比于外面社会的动荡和工作的压力,男主人公深刻地体验到了监狱的安详。这真是莫大的讽刺,无情的批判。在资本主义世界,由于其根本原因的存在,经济危机经常发生,特别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造成了社会的普片失业,社会动荡和经济萧条。而《摩登时代》就是反映的那个特殊历史时期工人的生存现状,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在这样的背景下,尽管导演采用的各种诙谐的手段想要让影片呈现出轻松的感觉,让观影者放松而而笑,但是,笑过之后,留下更多的是悲哀,是愤恨,是同情。
影片中也充满了温暖的场景,有女主人公偷吃香蕉后天真的笑脸,有两人的特殊相遇,有男主人公的英雄救美,有女主人公的成功蜕变,更有两人一起勇敢迈向太阳的坚定。这些镜头,让我们在悲叹之余,心灵上有了安慰。在生活的不如意中,工人们是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比起他们受到的折磨,这个才是让更多人感动的原因。
《摩登时代》反映的不仅有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无助与慌乱,还有资本家唯利是图的丑恶,工人们面对困难任然乐观生活的心态,这些,怎能不让我们同情,不让我们感动呢?
第二篇:马原观后感
大国崛起描述了自十五世纪以来五百多年的时间里,包括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成为当时的超级强国的历史,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
对于日本,或许很多热血的中国青年都会想起中国被其欺压凌-辱的那段不堪回首历史,为何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人民勤劳智慧的中国会被一个只有弹丸之地、曾经蒙昧落后的日本欺压半个世纪之久呢? 通过大国崛起的描述,我知道日本大约在150年前在西方殖民者黑船压境,日本是美国签订了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同东方许多亚洲国家一样,日本成为了西方各国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廉价原料供应地。在即将亡国是时期,他们坚持了下来,并以此作为自己弃旧迎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百年维新终使自己成为了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列强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靠侵略扩张在自己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日本崛起给我们启迪。
第一,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推动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首要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而科学技术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在自己的国家内建立起了法国式的缫丝厂,德国式的矿山冶炼厂,英国式的军工厂。除了购买机械,政府还聘请了大量国外技师。
第二,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是社会发展的保障。当美国的大炮打开了日本封闭的国门,日本人能迅速认识到幕府体制的僵化,改变国体为天皇掌权的君主立宪制。日本不但派出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天皇也亲自到欧洲发达国家考察。日本最终目的作出了脱离亚洲,与欧洲列强为伍的明智选择,为自己的崛起找到了伙伴。
第三,人类社会的文化教育是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教育的培养目标、质量、办学模式等,但教育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育可改变劳动者的素质,从而提高其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教育可促进科技发展,使科学技术及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教育也可改变人的收入分配。因此,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科教兴国的战略,是非常必要的。日本注重国民的文化教育,1910年,95%的男性和90%女性受过教育,人的聪明才智的发挥得到了遵重,消除了对抗,使人们能够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携手向前,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大踏步前进。日本能以如此快的速度向前发展,其不可缺少的一个理由就在于此。
第四、和世界各国进行交流,吸取各国的文化,科技,教育,政治,经济等等领域的精华是发展的有效方法。日本曾由四十多名政府要员组建成使节团出使西欧各国,耗费了国库经济收入的2%,历时一年多,并写了大量的出使记闻,这个出使团回国后在自己的国家内建立起了法国式的缫丝厂,德国式的矿山冶炼厂,英国式的军工厂。集合了各个国家的优秀科技,制度等用于发展自己国家,这种方法对于当时落后的日本来说能够很好的促进国力的发展。
在经历过美国原子弹的轰炸后,日本欣欣向荣的场面瞬间变成一片废墟,但是,他们以仅仅20余年的时间,就能快速恢复,这使得我们惊叹的同时,还需总结其中经验,归结各种原因,不难得出一条就是他们虽然物质失去了,但还保留了明治维新以来百年发展的底子,也就是说还保留着软实力,像人才,制度,教育方式等等。这同样从另一方面看出,具备这些软实力能很快的使国家发展,前进。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李世民和魏征一段对话中的摘录。先人早已告知我们,要学会从历史中去吸取教训,避免走错路、弯路。带着五千年积淀下来的智慧,经历了改革开放的中国人已经学会了突破各种困扰,只求发展“发展”之本身,抛弃了不必要的意识形态束缚,中国的大国之路必将稳步向前!在今天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可以称道的意义只是在于,对内给它自己的人民带来幸福,对外给世界带去和平和安全的福祉
第三篇:《马原》课程观后感
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实践教学·观后感
读书报告题目:“熊”起的俄罗斯
——读《金砖之国》影片有感
小组 代 表人:魏曦院系专业班级: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2级4班联 系电 话:***指 导教 师:王忠燕填 表日 期:2014年3月30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组
2014年2月20日
“熊”起的俄罗斯
——观《金砖之国》影片有感
摘要:1991年,俄罗斯从苏联废墟中诞生,几乎继承了苏联的全部遗产,有实力,但更多的是沉重的负担。负重前行的俄罗斯一直在重回强盛大国的道上曲折前行。如今的俄罗斯,不仅是政治和外交大国,也在以经济强国的形象展现于世界。
关键词:经济;政治;外交;借鉴意义
正文:
一、经济---改革与反思
(一)、叶利钦执政时期经济转型
独立后,叶利钦为了挽救濒临崩溃的经济,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抑制极度通货膨胀,采用了激进跳跃的“休克疗法”,采取严格从紧的金融货币政策,辅以压缩消费的手段,来强行弥合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缺口。但是,最终“凤凰涅槃”没有实现,国民经济与人民生活水平却一落千丈:经济连续7年负增长,GDP累计下降约40%,广大工薪阶层的收入更是剧减,俄罗斯陷入经济危机。
引发经济危机的原因有:前苏联遗留的经济政治基础混乱不稳定;放松国家与政府对经济的调控;休克疗法不符合国情,照搬西方模式经验;过度寄期望于西方;国企改革中私有化的战略目标与方式失误;过度的、无区别的紧缩政策恶化了宏观经济环境。
(二)经济危机普京突破重围调整方向
普京执政期间的最大目标就是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他反思总结了叶利钦时期的经验教训,在考虑国情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调整措施。如: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整顿中央与地方权利关系,清理腐败;继续主张继续实行私有化,制定战略推行自由市场经济;利用资源优势加强出口;税制改革稳定国库;加强社会保障。
这期间,俄罗斯取得的进展非常明显,在2008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俄
罗斯政府现金充裕;股票市场繁荣,资本化比率较高;企业国际化水平有所提高;居民实际收入比十年前增长 2 倍多;失业率和贫富差距都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控制。普京在此过程中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使社会从无序混乱走向有序和稳定;二是是经济从眼中的危机状态中摆脱出来,并走向复苏和增长,但这种增长并不稳定,它引发的问题也在金融危机中暴露出来。
俄罗斯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主要有:长期推行货币主义政策,一直靠举借内外债支撑;一直靠出卖资源,贸易结构单一,受国际影响大;银行业竞争力低下;商业环境管制过度,抑制创新,使得经济对能源采掘更加依赖。
(三)金融危机时期梅德韦杰夫稳定经济发展创新
在梅德韦杰夫执政时期,他与普京搭档,旨在稳定经济在金融风暴中的发展,并反思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国家的各方面优势。在这期间,体现了政府在国家经济调整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国家的姿态站在人民身后撑腰。具体措施有:政府充分主动援助企业,保障其发展,减少损失;优先国内劳动力资源,拉动内需;坚持并加强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稳定人民生活;保持出口资源坚持能源经济的同时,向创新型经济发展,把科学技术从军用转向民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强与全球的经济联系。
(四)新时期普京制定发展新战略
后金融危机时代,俄罗斯依然面对着经济依赖资源出口、贸易结构化单
一、银行竞争力低、内外债务累积、投资资本短缺、腐败、创新型经济匮乏等问题,而在其内部,同样也还面临政党交替之间的情绪对峙、商业环境恶劣等。其中最亟待解决的就是实现能源经济向创新型经济的转型,如何将俄罗斯拥有的创新型人才资源从军用转换到商用民用是一个关键,也是普京新时期发展的重要战略。
二、政治领域
俄罗斯独立以来政治转轨经历了制度变迁、制度巩固和主流政治价值观确立三个历史阶段。如果说,叶利钦完成了时代完成了从行政合一苏维埃制度到三权分立宪政制度的转变,普京八年则完成了新权威主义原则指导下对宪政制度的完善和巩固,是一种国家治理模式的重大变化。普京通过建立和扶持强大的执政党,有效地改善了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的关系,既提高了行政效率也提高了立法效率。
俄罗斯独立初,民众生存必须是第一位。叶利钦的“休克疗法”和“国家财富重新分配”,是其进入市场经济的路径。
对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渐进主义,俄罗斯的急进,成本当然昂贵,但俄罗斯没有渐进的条件。国家转型有赖于强力的权利控制者,但此时的俄罗斯政坛尚不稳定,何来强力的控制者?对于这代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创立人,他们的首要“政治任务”不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而是毁灭可能妨碍这种经济出生的计划经济体制。
然而,剧烈的制度变迁,其社会代价当然不菲。
据俄罗斯国家统计,1991-2000年,仅仅十年时间,俄罗斯GDP下降了40%,即使苏联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其GDP也未下降得如此剧烈:一战下降25%,二战下降21%。
而这,就是普京当时面对的危机。
他对这个为民主政治制度与市场经济转型而付出重大代价的国家有着这般认识:俄罗斯正处于数百年来最困难的一个时期,大概这是俄罗斯两三百年来首次真正面临沦为世界二流国家,抑或三流国家的危险。简言之,普京面临的是这个国家系统性的危机。而建立强大的国家,强大的俄罗斯,才是普京的目标,也是他的政治道路选择。
普京上任之初,即开始整顿寡头,无论是政治的反对派古辛斯基,还是自诩为“国王制造者”的别列佐夫斯基,他都没有手软,以最终将他们驱逐出俄罗斯而告终。这一过程中,确认了对关乎国计民生的领域的大型企业组建国家控股。兴起于叶利钦时代的寡头利益集团,自此,不复存在。
此外,在建立国家统一的法律空间,控制媒体,改革行政体制,加强反腐败斗争领域普京政府都取得成效,这不仅实现了社会动荡到政局稳定的国家治理,而且取得了各主要政党对政府政策的认同。从而在客观上导致了执政党与反对党政治纲领差别的淡化甚至趋同,也导致“主权民主”日益成为俄罗斯全社会主流的政治价值观,并进而导致了俄罗斯社会政治生态的巨大变化。普京八年俄罗斯政治发展是根据具体国情,建立和完善新权威主义下的宪政民主政体的过程,它符合俄罗斯的历史传统和现实需要。
在第二个总统任期即将结束之际,普京交出了他的总统任期答卷:8年时
间GDP增长了70%。与此同时,他完成了对俄罗斯国家政治四大支柱:中央执行权力、政权党、强力集团与地方势力的完全控制。
三、外交领域
俄罗斯长期的专制主义传统使俄罗斯外交文化中的极端倾向非常明显,而解体前的冷战局势也对俄罗斯的外交策略有很大影响。叶利钦时期,转型定位尚不明确,混乱中执政党决定按照西方国家政治经济模式对俄罗斯社会进行改革,为此他们采取了全面西化的方针,作为国内政策的延续,其外交政策的基调自然倾向于西方。其次,当时正在进行的激烈的政治经济改革,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俄罗斯领导人希冀得到西方的经济援助,也只能采取亲西政策。
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外交以国家利益为基础,以创造复苏经济的国际环境为首要任务,以建立多极化世界为目标,采取灵活务实的风格,坚持全方位平衡外交,尤其注重于亚洲之间的联系特别是中国。从反思过去的角度出发,这一系列全新的外交政策让俄罗斯在国际环境中更富有活力和影响力。
四、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对中国而言,必须要认清国情,一切从国情出发,坚持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存的经济体制,最大化增强市场活力;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贸易多元化,保障经济体制的稳定性;推进经济全球化;努力发展创新型经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加强推进国际的多元全方位外交和国内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为国家发展提供坚实后盾。同时,我们要以强硬的姿态和有力的措施,防止国家官僚化,清除贪污腐败,并促进执政党与工人阶级和所有劳动者联系,创造性地发展社会主义理论和意识形态,立足自身力量,坚持对外开放。只有立足现实,反思历史,统筹兼顾地把握国家的整体和发展方向,制定合理而明确的战略目标,以不骄不躁的心态稳定前行,我们终有一天能自信从容地重振雄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郑羽、蒋明君,《俄罗斯的复兴之路》,2008-5-
312、李鸿谷,《俄罗斯:权利与民主》,2012-5-
13、A.R.雅科夫列夫,《俄罗斯、中国与世界》,2007-05-014、(美)曼科夫,《俄罗斯外交政策的持久因素》,2011-1-1
第四篇:《马原》课程观后感格式 2
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实践教学·观后感
读书报告题目:主标题 :自定
——读《XXXXX》影片有感
小组 代 表人:
院系专业班级:
联 系电 话:
指 导教 师:
填 表日 期:1994.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组
2014年2月20日
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
——观《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影片有感
摘要:世界社会主义史大致包括社会主义思想史,社会主义运动史,社会主义制度史,社会主义革新史这样四个具体内容和历史进程。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性电视剧,真正将这样的历史问题放于人们的眼前,让所有人知道有过这样的重大改革,明白现在这样的社会主义社会来的是这样的不容易,经历了多少坎坷,经历了多少重大的决策和改革,以及对毛泽东这位对国家发展有这种大贡献的人,功绩和过错的讨论,对毛泽东思想的看法。
关键词:毛泽东;毛泽东思想;功与过正文: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历史决议,怎样评价毛泽东?
在现今的的社会中,毛泽东思想依然有着深远的意义,对于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而毛泽东思想依然作为我国的指导思想不动摇,对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深远意义。因此,我们要坚持毛泽东思想不动摇,坚持发展毛泽东思想。
八月二十一日,法拉奇采访邓小平。对于法拉奇的的提问,邓小平肯定的说:“毛主席会当做我们国家的象征,要把毛主席当做我们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并且还要坚持毛泽东思想”。对于法拉奇的提问,邓小平始坦然回答,始终坚持毛主席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中国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对于毛主席的各个方面我们党和国家都做过深入讨论和研究。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各小组召集人汇报会》提议把建国后三十年的历史清理一下,核心问题主要是对于毛泽东一生功绩和错误各项评价。
邓小平在对于拆取在人民大会堂毛泽东的画像这件对世界都有着轰动的事情,认为这是表达出要改变个人崇拜,且仍然坚持毛泽东思想在我国的指导地位,坚持毛泽东思想的持续发展。
对于毛泽东的一生,功与过共存。评价毛泽东,对于党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意义久远,对于之后的改革开放和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有着重大意义。毛泽东一九六三年说过:“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般,对于毛泽东的一生的评价众说纷纭,褒贬不一。1978年5月11日的光明日报中的对于《两个凡是》的评论,以及之后的少数人想要效仿苏联那样全面否定毛泽东,还有一些夸大党和毛泽东的错误想要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针对这些错误的思想,一九七九年三月三十日党的理论务虚会上,邓小平提出“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肯定了毛泽东思想在我国的指导地位,肯定了毛泽东思想对我国有着持续的发展意义,肯定了毛泽东相对于社会主义的重大的作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肯定毛泽东对我国的深远影响。
一九七九年九月二十九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小组,这个重大决议工程历时一年零三个月,经历四轮大讨论。决议的核心问题确立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以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文化大革命”是有领导者错误发动的一场被反革命集团利用,对于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是国家丧失了宝贵的历史机遇。会议充分肯定这位伟大革命家对国家的奉献深刻分析了他的错误。对于毛泽东的错误,当然毛泽东负有主要责任,但其中有很多的的因素存在,有着当时历史时代的影响,以及当时的一些领导人也也这些错误中付一些责任。会议决定了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它的过失,因此,毛泽东的攻击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1981年懂得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获得了一致通过。在指导思想上拨乱方正,纠正了毛泽东的晚年错误又维护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明确地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全
部实践活动和理论升华和科学的总结。而毛泽东晚年错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决议,对毛泽东思想做了第一次的概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毛主席一生一直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发展而努力,坚持奋斗于革命前线,与资本主义斗争着,与多人一起主导着成立了毛泽东思想,奠定了中国社会质疑道路与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思想。
他对于我们是伟大的,是不可替代的,历史的功绩不可磨灭,不可否认。由着自私的好恶和功利性的实用主义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向广大中国人肆意宣扬、刻意传播了西方社会的不良和恶劣东西,已经在全中国造成了多种深刻的社会危机,尤其是中国人精神上的危机„„当今要从根本上扭转中国社会危局,使得庞大的物质建设成果不再像清朝末年那样悲惨地丧失,就是要引导中国人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理想的重大好处,通过对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信仰再教育,再度加强和巩固中国人对沧桑巨变之后入之不易的社会主义正道的坚守。
正如邓小平说的:没有毛主席,我们国家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而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指出:如果没有毛泽东不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称为领袖,那么中国共产党在一九四九年就不可能掌权。毛主席是一位对于中国历史上不可缺少的,没有了他。
由本片内容联想到1978年以后的中国,中、上流社会长期粗暴否定文革,浮浅地贬损并且在事实上抛弃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恶作剧一般肆意攻击毛泽东时代,因而“阻断”了对于全民,尤其是对几代青少年的良好信仰教育,放纵了本民族旧有的、外民族引进的腐朽反动思想和消极糜烂文化的大泛滥,又在精神上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险局面。在这种社会大环境里成长起来的“80后”一代人,到现如今已经过早地呈现出缺少理想主义的朝气蓬勃、失去了青春人生应有的激情而暮气沉沉,90后一代人的情况将会更加严重。这与他们接受了毛泽东时代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的“50后”、“60后”父辈相比,更差了“革命人永远是年青”的不老精神状态。因此,毛泽东的指导思想地位不可动摇,一直教育着人民以毛泽东等革命人士的精神传承。
如多没有毛泽东没有毛泽东思想,我相信现在的中国不可能有着现在这样的强大的综合国力,不可能有着震慑强大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就向即使有着文化
大革命有这样的一个时段,让我国各方面停滞数十年的一段时期,我国却依然坚强的在国家领导人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发展到现在,更会依然顽强的在国家领导人的带领下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下渐行渐远,国家的综合实力越来越强,便可以让国民有着更多更好的发展前景,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让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作者,《书名或文章名称》,出版或发表时间2.3.
第五篇:马原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总体有广义与侠义之分:
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恩格斯个人条件。
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内容及其重大意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列宁的物质定义言简意赅,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使唯物主义成为彻底的、完备的、真正科学的理论。
4、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 三个方面: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5、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极其表现。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6、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 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7、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在由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这个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还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与斗争的焦点之所在。
8、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9、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上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上的辩证法;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10、简述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11、简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作用。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及其意义。
群众观点包括四个基本观点:一是相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三是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四是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群众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以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方法和领导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自由发挥。
13、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使得每个生产者都被固定在某一生产领域专门从事某种产品的生产,其生产的产品并非自己消费而是供他人和社会消费,因而其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具有社会性质,是社会劳动。私有制的存在,使得生产者的劳动成为私人事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怎样生产都是生产者自己的事情,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私人劳动。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因为: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总根源;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14、简述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货币本身不是资本,只有在它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时候,它才转化为资本;只有在劳动力成为商品之后,货币才能买到这种商品并利用这种商品带来剩余价值。
15、简述把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叫做不变资本。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叫做可变资本。
马克思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而只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只有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为我们考察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16、简述垄断形成的原因。
所谓垄断,简单地说就是“独占”,是指资本主义少数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联合起来独占生产和市场。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定阶段必然走向垄断,这是因为:当生产集中达到一定高度时,就具备了产生垄断的可能性;生产的高度集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竞争的困难,从而导致垄断的趋势;生产高度集中后,也产生了垄断的必要性。
17、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和形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具体表现在:大规模生产建设需要巨额投资与私人垄断资本数量相对不足发生了矛盾;现代生产和现代科技的社会化发展,遇到了私人垄断资本单纯追求自身利益和眼前利益的矛盾;生产力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同私人垄断资本盲目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加剧了;生产力的迅速增长与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加深了。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有:国有垄断资本,即国家作为垄断资本家的总代表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国家和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即国有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一个企业内部的结合;国家和私人密切联系的垄断资本,即国家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内的结合;
18、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和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因而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社会化程度较低的局限性;国家垄断资本从垄断资本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全局观点考虑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问题,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只顾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局限性;国家垄断资本的实力雄厚,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数量相对不足的矛盾;国家垄断资本对经济的宏观调节和计划管理,也在相当程度上克服或抑制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无政府状态和盲目性。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以私人垄断资本为基础的,并为其获取高额垄断利润服务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经济调节本身有着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维护其垄断统治并保证获得稳定的高额垄断利润。
19、简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根据已有的社会主义各国的实践经验,特别是根据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可以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作如下的概括: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0、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经济的计划调节管理和商品经济消失;阶级的消灭和国家自行消亡;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全人类的彻底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