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执法机关
行政执法机关是指享有国家执法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且能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其范围包括:
1、国家行政机关(指按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设立的、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机关);
2、行政机构(指行政机关根据行政管理的需要,设置的若干内部机构);
3、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指某些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从而成为享有特定行政职权的组织)。
(一)国家行政机关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主席团 常务委员会 办公厅 秘书处 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 提案审查委员会
民族委员会 法律委员会 财政经济委员会外事委员会 教育、科学、文化和卫生委员会 内务司法委员会 华侨委员会 法制工作委员会 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 宪法修改委员会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3.中央军事委员会
4.最高人民法院
5.最高人民检察院
6.国务院
(1)国务院部委
外交部 国防部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教育部 科学技术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国家民族事物委员会 公安部 国家安全部 监察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财政部 人事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国土资源部 建设部 铁道部
交通部 信息产业部 水利部 农业部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文化部卫生部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审计署
(2)国务院办事机构
国务院办公厅 侨务办公室 港澳台办公室 台湾事物办公室 法制办公室 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 国务院研究室 新闻办公室
(3)国务院直属机构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统计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新闻出版署 国家版权局 国家林业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知识产权局 国家旅游局 国家宗教事物局国务院参事办 国务院机关事物管理局
(4)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新华通讯社 中国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地震局 中国气象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5)部委管理的国家局
国家粮食储备局(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国内贸易局 国家煤炭工业局 国家机械工业局 国家冶金工业局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 国家轻工业局 国家纺织工业局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 国家烟草专卖局 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 国家外国专家局(人事部)国家海洋局(国土资源部)国家测绘局(国土资源部)国家邮政局(信息产业部)国家文物局(文化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海关总署)
(二)行政机构
国务院及其所属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派驻国外的大使馆、代办处、领事馆和其他办事机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的各工作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如专员公署、区公所、街道办事处、驻外地办事处;其他国家行政机关,如海关、商品检验局、劳改局(处)、公安消防队、看守所、监狱、基层税务所、财政驻厂员、市场管理所等
第二篇:行政执法机关预防职务犯罪讲课稿
行政执法机关预防职务犯罪讲课稿
一、为什么要讲这一课
首先是司法、行政机关正确履行职责的需要
各个司法机关、各行政机关都有各自的职权,如法院行使审判权、检察院行使法律监督权,煤炭安全监察机关行使煤炭安全监察职权。这些权力都是依据宪法和法律或行政法规赋予的,法律在给予权力的同时也给予了一定的限制,就是要正确行使权利,权利不能不用,也不能滥用。滥用权力、不用权力造成后果的,不是违法就是犯罪,不承担行政责任,就要承担刑事责任。我这里所说的违法是一般违法行为,不是应负刑事责任的那种违法行为,违法不一定是犯罪,但犯罪一定是违法的,这是法律理论的问题,不多说。既然滥用权力、不使用权力造成一定后果的,要负责任,那么作为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就得明白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也就是说只有知法、懂法、才能守法,才能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来说,与履行职务行为有关的犯罪就两种,一种是贪污贿赂犯罪,一种渎职侵权犯罪。我们今天主要是研究渎职犯罪,弄清楚渎职犯罪与履行职责的关系,就能促使我们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预防渎职犯罪。所以我们学习是为了履行职责的需要。
其次是检察机关宣传反渎职侵权工作的需要
刑事诉讼法规定,贪污贿赂犯罪、渎职侵权犯罪由检察机关立案侦查,这两种犯罪统称为职务犯罪。从现阶段来看,这两种犯罪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是不一样的,贪污贿赂犯罪由于检察机关近二十年来的宣传和打击,可以说已经深入人心。一般人都知道将公家的钱揣自己兜里,给别人办事收取好处费是犯罪。但对什么是渎职犯罪,渎职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有多大,都不是十分了解。就连我们 1 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不是很清楚。有的人认为,我们不贪不占,都是为了工作,就是没干明白,出了点差错,也不是故意的,怎么会是犯罪,所以当被查处时,觉得怨屈。我们在办案中经常会遇见这种情况,犯罪嫌疑人不理解,说情者也不以为然,认为我们小题大做。其实,不贪不占就不是犯罪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渎职犯罪不需要具有贪和占的情节,它需要看的是你是否正确履行职责,是否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经济损失。从危害的后果来看,渎职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要远远大于贪污贿赂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比如渎职行为引起的矿难事故,既有人员伤亡,又有直接、间接的经济损失。这种社会危害性远远大于贪污贿赂犯罪造成的那种财产的单一损失。之所以渎职犯罪的危害性一直没有引起社会的关注,是因为我们对于渎职犯罪的宣传不到位、查处的力度不够造成的。近几年来,检察机关加强了对反渎职侵权工作的宣传和查处力度。首先将检察机关渎职检察部门升格为反渎职侵权局,与反贪局同级,从组织上、人员上、装备上给予了保障;其次,组织了保障人权、查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查处危害资源渎职犯罪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加大了查处渎职犯罪的力度,再次,重新修订了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的立案标准,从法律角度界定了查处的标准和范围。近年来,市检察机关查处渎职侵权犯罪的工作一年上一个新的台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反渎职侵权工作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查处案件并不是我们实施法律监督的最终目的,查处只是手段,预防才是根本目的,今天与大家一起学习渎职犯罪的有关知识,就是想让大家了解渎职犯罪,认识渎职犯罪,从而能够在思想上认识和控制自己行为,知道怎么做才能不违法犯罪,从而在源头上遏制渎职犯罪现象的发生,这是我们共同学习的目的。
二、正确理解渎职侵权犯罪的概念、特点
(一)什么是渎职侵权犯罪
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损害公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活动客观公正性的信赖,致使国家与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我国刑法的分则共规定了十种类型的犯罪,像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侵犯财产的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等等。之所以刑法对犯罪的类型进行分类,是因为每一种犯罪都侵犯了不同的得利益,也是是法律所保护的不同的社会关系,也叫做犯罪的客体。像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就是由于行为人的犯罪行为使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等受到了侵害,侵犯财产的犯罪使国家的、公民的财产遭受了损失。那么渎职犯罪就是由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行为使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受到了侵害,使社会公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活动公正性的信赖受到了损害。所以说,我国刑法规定渎职罪,是为了保护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以及公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活动客观公正性的信赖。所谓国家机关的活动,是指各级国家机关执行国家职能,贯彻国家的法律、法规与政策的活动。这种活动除了必须具有合法性之外,还必须具有客观公正性,所以说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实际上是指合法、客观、公正地执行国家机关职能的活动。根据权责利相统一的学说,国家赋予你一定的权力,就要求你在规定的权限范围内合法、客观、公正地履行你的职责,如果你滥用你的权力,该使用权力时不使用,或不正确使用你的权力,给国家或人民群众造成了一定的损失,这就构成了刑法所规定的渎职犯罪。就要被追究刑事责任。
(二)、渎职侵权犯罪的特点
任何一种犯罪行为,都有各自的特点,都有不同的构成条件。这就是刑法上所讲的犯罪构成要件,分为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主观要件。判断一种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什么样的犯罪,需要从这四个方面来判断,像故 3 意杀人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已满14周岁,具有辩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主观方面是故意。渎职侵权犯罪做为一个类型犯罪,也具有它自己的特点,也就是构成要件:
1、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渎职犯罪有的表现为徇私舞弊,即出于私情而不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有的表现为滥用职权,即超越职权或者玩弄职权;有的表现为故意不履行职责,即故意不实施应当实施的职务行为;有的表现为失职行为,即过失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应当履行的职责。总之,渎职犯罪在客观方面的表现形式很多,用一句概括就是干工作没干明白,根据自己的职责,该做的没做,不该做的做了。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并不是工作没干明白就是犯罪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新出台了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的立案标准,前面我所介绍的那些渎职犯罪的表现形式,只有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达到一定标准时才构成犯罪。要不然,只要失职就构成犯罪,就要被追究责任,就没有人去干工作了,至于达到什么程度才构成犯罪,在后面介绍具体罪名时再详细说。
2、犯罪主体,渎职犯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即在国家各级立法机关、各级行政机关、各级司法机关、各级军事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这里需要大家注意一下,从事公务的人员不是指我们通常理解的具有行政或事业编制的公务员,在国家机关从事公务的人员和通常所说的公务员在刑法上是有区别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渎职罪主体适用的立法解释是:“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虽末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有渎职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关于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我们规划局是国家行政机关,根据这个司法解释,在我们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无论你是不是公务员,只 要你代表规划机关行使了审批职责,有了渎职行为,并且构成犯罪的,就要被追究刑事责任。
3、犯罪主观要件。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危害社会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的故意或过失心理态度。一个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任何犯罪行为都是在一定的犯罪心理支配下实施的。人在实施犯罪时的心理状态是十分复杂的,概括起来说有故意和过失两种基本形态。渎职犯罪中,有的是故意犯罪,有的是过失犯罪,像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等就是故意犯罪,而玩忽职守、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环境监管失职等就是过失犯罪,那么如何区分故意和过失呢?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的心理态度。希望是积极的追求,如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等。放任是对危害社会的结果漠不关心,发生也行,不发生也行,听之任之的心理态度。如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送往医院途中又抛下不管,致使被害人死亡就是放任被害人的死亡结果,属间接故意杀人犯罪。一般来说滥用职权犯罪很少有人是抱着积极的希望危害结果发生的态度去滥用职权的,绝大部分都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就是说出于本身的职责,明知自己无权决定、处理事务,也知道违反职责行为如果出了事应承担责任,可是他对可能出现的结果是采取漠不关心、听之任之的态度的,所以属于间接故意犯罪。那么过失犯罪呢?过失犯罪对危害结果是不希望发生的,分为两种,一种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一种是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轻信能避免。故意犯罪是明知道,过失犯罪是应当预见或已经预见。玩忽职守就是典型的过失犯罪。
渎职罪只是一种类型犯罪的总称,它包含了42种具体的罪名。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枉法、民事、行政枉法裁判、违法发放森林采伐许可证、非法拘禁、刑讯逼供等,由于一些罪名与我们煤矿安全监察机关没有联系,所以我今天只就一些主要的罪名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
滥用职权犯罪
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超越职权,违法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前面说过分析一种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要从主观、客观、主体、客体四个方面来分析,由于我们不是专门学习法律,所以没有必要研究那么深,主体、客体、主观方面我就不说了,我只给大家着重介绍一下,这几种犯罪的客观表现形式和检察机关立案的标准。
滥用职权犯罪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不正确行使职权,二。是超越职权。不正确履行职责,是指行为人违反法定职责处理公务,或者利用手中的权力随意处理公务,具体表现为应该这样做而那样做,应该那样做而这样做,不应该做而做,应该做而不做等。比如说,我们煤矿安全监察分局有负责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工作和矿长安全资格、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发证工作的职能,那么根据行业的规定,只有煤矿或相关人员具备了一定条件和一定的资格,才能给他们发放许可证明或资格证。如果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或上级领导,在明知对方不具备发放许可证和资格证的条件,不应该发放却擅自发放或强制发放。那就是不正确行使职权,如果因此而发生矿难事故。那么谁决定发放的,谁就得承担滥用职权的刑事责任。原江源县煤炭工业局副局长冯某与原白山市煤炭工业局生产科科长许某,在2000年1月分别受朋友亲属所托,在江源县松树镇红利二井主副井没有通贯、通风系统没有形成、没上主扇,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且没有经过该局生产技术科和安全科审查的情况下,在该矿煤炭生产许可证申请 6 书审查意见栏加盖江源县工业局的公章。许某还通过个人关系为该矿办了煤炭生产许可证副本,并违反规程未将煤炭生产许可证副本下发到江源煤炭工业局,而是直接通过其亲属将许可证副本交到松树镇红利二井矿主手中,以致该矿在非法经营中转变为合法化,使该矿在不符合安全生产的条件下冒险生产,导致2000年3月4日的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发生,2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这就是不正确履行职责。
超越职权,是指行为人违反法定职责而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也就是说行为人手中没有此项权力,却超越了其职权范围,擅自行使此项权力,违法地作出处理决定。讲一个林业方面的案例,抚松县兴隆乡林业工作站站长王毅在担任站长期间,东岗村有个村民在自己承包的林地内,按照正常的林业规划设计采伐林木后,觉得不够,找到了王毅,想多采伐一些,林木采伐应由县林业局批准并下发采伐许可证,林业工作站没有权力批准。王毅为徇私情,以交罚款代替批采伐指标的手段,同意那个村民继续采伐,致使该村民在原设计采伐量的基础上滥伐林木蓄积200立方米,给国家造成了经济损失。王毅也因此受到了法律的追究。所以说没有权力却行使权力就是超越职权了。
不正确行使职权与超越职权的区别就在于行为人所滥用的权力是否属于其依法所应有的权力,属于其应有的权力而滥用,就是不正确履行职权,不属于其应有的权力而滥用,则属于超越职权。如我们煤矿安全监察局对合法经营的煤矿进行行政处罚,就是不正确履行职权。如果我们在查处煤矿违法违规事件时,擅自决定对相关人非法拘禁、刑讯逼供等,就是超越了职权了。
立案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构成滥用职权犯罪,应立案:
1、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2人以上,或者重伤1人,轻伤3人以上,或者轻伤5人以上的;
2、导致10人以上严重中毒的;
3、造成个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1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
4、造成公共财产或法人、其他组织财产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2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
5、虽末达到3、4两项数额标准,但3、4两项合计直接经济损失20万,或者合计直接经济损失不满20万元,但合计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的;
6,造成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业、停产6个月以上,或者破产的;
7,弄虚作假,不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指使、强令他人不反、缓报、谎报情况,导致重大事故危害结果继续、扩大,或者致使抢救、调查、处理工作延误的;
8,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9,其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
直接经济损失的问题
“直接经济损失”,是指与行为有直接因果关系而造成的财产损毁、减少的实际价值;我们在计算损失时一般都是对死亡人员赔偿多少就算多少直接经济损失,但有关物品或其他的损失可能没有计算在内。这在将来我们对事故调查时是否应该考虑一下。“间接经济损失”,是指由直接经济损失引起和牵连的其他损失,包括失去的在正常情况下可以获得的利益和为恢复正常的管理活动或者 挽回所造成的损失所支付的各种开支、费用等。这部份我们在事故调查报告中没有计算,由谁计算,怎么计算,值得研究。
玩忽职守犯罪
玩忽职守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客观表现:一是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行为,二是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行为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两者必须兼备,缺一不可。那么怎么理解玩忽职守行为呢?是指行为人在工作过程中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职责。不履行职责是指根据职责要求,应该作而不作,或者放弃职守,擅离职守;不认真履行职责,一般是指虽然履行了职责,但不认真,马马虎虎,粗心大意,或者草率从事,敷衍了事。原白山市八道江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科科长张某,在2005年年初工作检查时发现,八道江区泰安矿业公司在无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情况下进行生产经营,这按照规定,应该立即停止生产,可张某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制止泰安矿业这种无安全生产许可证违规生产的情况,致使该公司长期违规生产,2006年发生了事故,死亡2人。这个案件中,张某在履行职责中,严重不负责任,该制止的不制止,导致事故发生,是玩忽职守。
立案标准规定:
1、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或者重伤2人,轻伤4人以上,或者重伤1人,轻伤7人以上,或者轻伤10人以上的;
2、导致20人以上严重中毒的;9
3、造成个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15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75万元以上的;
4、造成公共财产或法人、其他组织财产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3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以上的;
5、虽末达到3、4两项数额标准,但3、4两项合计直接经济损失30万,或者合计直接经济损失不满30万元,但合计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的;
6,造成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业、停产1年以上,或者破产的;
7,海关、外汇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严重来负责任,造成100万美元以上外汇被骗购或者逃汇1000万美元以上的。
8,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9,其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
是指工商行政管理、税务、监察等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不移交,情节严重的行为。
犯罪主体:是行政执法人员,即在具有行政执法权的行政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如工商行政管理人员,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海关工作人员等。没有行政执法权的机关人员不能成为本罪主体。煤矿安全监察机关具有行政执法权,是本罪的主体。
客观表现:表现为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不移交,情节严重的行为。行政机关在对行政违法行为处理过程中,对于已经涉嫌构成犯罪,需要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案件,应当依法按照刑事案件管辖 的规定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对此法律、行政法规有明确规定,2001年国务院公布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2004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安部下发了《关于加强行政执法机关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工作联系的意见》;2006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安部、监察部又下发了《关于在行政执法中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意见》。这些文件对于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作出了明确规定。我们煤炭安全监察机关在对煤矿进行监察时,发现涉嫌犯罪的案件应该按上述文件要求向司法机关移送。发生矿难事故的,不仅对涉嫌重大责任事故、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的案件要移送,对于在事故处理中发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可能出现的渎职犯罪案件,也应当向检察机关移送。这里简要介绍一下重大责任事故、重大劳动安全事故区别(责任事故主体为自然人,劳动安全事故主体为单位,责任事故表现为不服从管理,违章作业或强令工作冒险作业,劳动安全事故是有关部门或职工发现事故隐患,经提出后,直接责任人员仍不采取措施改正,以至发生事故。)
解释一下本罪中的几个概念,所谓的徇私舞弊,在本罪中指捏造、隐瞒事实,仿造、隐匿证据,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或者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等。所谓应当移交而不移交,是指明知他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但却不移交司法机关而故意使犯罪嫌疑人逃避刑事追究的行为。
立案标准
1、对可能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的犯罪案件不移交的;
2、不移交刑事案件涉及3人次以上的;
3、司法机关提出意见后,无正当理由仍然不予移交的;
4、以罚代刑,放纵犯罪嫌疑人,致使犯罪嫌疑继续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5、行政执法部门主管领导阻止移交的;
6、隐瞒、毁灭证据,仿造材料,改变刑事案件性质的;
7、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为牟取本单位私利而不移交刑事案件,情节严重的;
三、如何看待矿难事故与渎职犯罪
我们通常所说的矿难事故并不是一个法律名词,在法律上他是指重大责任事故或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矿难事故不仅造成人员的伤亡,而且造成了财产的巨大损失,社会危害性极大,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煤炭产业是白山市的支柱型产业,大大小小的煤矿有200多家,近几年来煤炭行业矿难事故频发,2005年白山市共发生死亡的事故53起,死亡67人,2006年发生死亡事故43起,死亡64人,造成的经济损失就有几千万,甚至上亿元。所以说社会危害性是巨大的。在这96起矿难事故中,我们查了其中13起渎职犯罪案件,只占13.5%,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并非每一起矿难事故都存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我们是煤炭安全监察机关,对所发生的每一起事故的原因是最清楚的,在我们地区,矿难事故一般都是责任事故,很少或根本没有自然事故或技术事故。既然是责任事故,我们就得分析出现这种责任事故的原因,归纳起来说,出现责任事故的原因都是违章操作,违章操作造成事故可以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犯罪,但这背后不一定都存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根据最高检和国家安监总局的规定,当事故发生时,检察机关同时介入调查,我们介入调查的是事故企业是否证照齐全,来源是否合法,负有监管职责的相关部门是否对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到位。由于对煤炭企业进行行业管理的部门很多,如煤管局、安监局、国土资源局、劳动 局等,这些部门对煤炭企业各有各的监督管理职责,如果是由于监督管理不到位而发生的矿难事故,那么,这些部门就存在渎职行为,我们就要侦查。但如果事故企业证照齐全,来源合法,相关部门监督管理也到位,那就不存在渎职行为,也就不是我们检察机关所能监督的事了。所以说矿难事故背后往往存在着一些行政执法机关人员的渎职行为,但不是绝对。2000年3月4日,白山市江源县松树镇红利二井发生了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1人死亡,2002年年7月4日,富强煤矿(红利煤矿改名)在非法生产中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39人死亡。我们在对这两起矿难事故的侦查中,发现松树镇红利二井在取得证照过程中违法,富强煤矿在转让、办理证照过程中也存在违法,涉及到地矿局(国土局)、煤管局等部门。为此我们共立案侦查了9人,现已对其中8人作出了有罪判决。
矿难事故与渎职犯罪的因果关系
渎职行为能否必然导致责任事故,这是一段时间以来比较有争议的问题,有的人认为: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一般系违章作业,而渎职行为仅是间接原因,为此相关责任人不能构成渎职犯罪。从因果关系角度看,这一观点是按照一因一果的因果关系得出的结论。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渎职犯罪不是这样一种因果关系。有这样一个案例:某县一小煤矿,在一次安全生产检查中,由于证照不齐和工作面无进风巷、回风巷等问题,被监管部门发现并被责令停产整顿,同时派出两名监管人员24小时现场监督,电力部门被通知给该矿拉闸停电,煤监部门被通知停止审批火工品,后由于有关现场监管人员脱岗、电力部门人员在矿主私接电路后为多收电费而不加制止、煤监人员继续审批火工品,导致该矿得以非法生产,10天后由于瓦斯超标、通风不畅和工人明电照明引起瓦斯爆炸,造成14人死亡。在这起事故中,虽然引发事故最贴近的原因系该矿电工明电照明、明刀闸、明接头所致,但这不是唯一原因。那些负有监管职责的有关特定义务人的渎职行为,矿主在停产整顿期间的非法生产行为,均是引发事故的直接原 因。其中缺少哪一个原因都不可能引在形式逻辑中的因果关系,主要有一因一果、多因一果、合因一果等几种形式。一因一果,是指只有某一特定原因,才能产生某一结果;多因一果,即不同的原因,均能产生同一结果;合因一果,则是指几种原因共同作用,才能产生某一结果。就上述案例而言,渎职行为、非法生产行为和违章作业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共同原因。三个原因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就像一个链条一样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在司法实践中,事故型的渎职犯罪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基本上都是这样一种合因一果关系。所以说,在煤矿行业这种多部门监管的环境下,任何一个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监管到位都不可能出现矿难事故。
四、如何预防渎职犯罪
职务犯罪预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社会各阶层、各领域、各部门共同参与,而且需要通过法律的、机制的、体制的教育等多种手段和途径进行综合治理。近几年我院先后查处了一批有影响的案件,在分析这些职务犯罪案件根源时认识到:渎职侵权职务犯罪是社会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预防职务犯罪单靠打击是不够的,必须坚持教育在先,预防在先,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方针,努力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根源。
如何预防职务犯罪,我们认为要克服一个认识,做到一个具有,五个坚持。克服一个认识是:不贪污不受贿就不能犯罪的模糊认识。在工作中超越职权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责,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造成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也能导致犯罪。一个具有:即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避免在工作中由于不认真履行职责而犯罪。五个坚持:一要坚持职业道德教育,“物必自腐后生虫”,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首先来源于执法人员本身价值观念的质变。一个执法人员要想实施贪污、贿赂、14 徇私舞弊等犯罪,任何看似严密的监督机制和严惩措施都是苍白无力的。因此,每个单位都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对执法人员进行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执法人的自律意识。自律是最好的自我防腐剂,也是预防渎职犯罪的根本措施,每个执法人员要严于律已,清心寡欲,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切不可轻小节,而忘乎所以,所谓小洞不堵,大洞受苦,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每个人犯罪都是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每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法中,都要正确使用自已手中的权力,不越权、不失职,树立爱民意识,全心全意为服务对象服务,做依法行政的楷模。二要坚持法规学习,要坚持所执行法律、法规及相邻法规的学习,熟悉本行业务,掌握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增强行政执法能力。做到执法中不越权,不失职。三要坚持制度监督。教育不是万能的,每个单位、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管理特点和规律,要针对本单位或本行业的特点、分析容易滋生腐败的部位和环节,建立健全执法制度、规范程序、明确责任、减少漏洞,在健全制度的基础上,健全监督机制,并抓好落实。四要坚持执法公开。执法标准、程序要公开化。每个单位执法权力都有自己的程序、特点和规律,外部力量很难介入,执法权力运作的封闭性使人民群众很难监督。无数事实证明:发生职务犯罪最重的原因就是对权力约束不力,行使权力缺乏公开性和透明度,权力失去制约越大,发生职务犯罪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执法部门要将执法标准、程序向社会公开,便于群众监督、防止执法人员权力滥用及失职。五要坚持联系制度。要与有关部门建立联系制度,请司法部门给予授课,进一步增强执法人员法制观念,使工作人员知道该什么不该做什么,与有关部门及当事人建立联系制度,接受社会舆论监督。
通过上述措施,我们才能增强执法工作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减少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动因,在主观上和客观上形成自律机制,遏制和减少职务犯 15 罪的发生,才能促进廉政建设和依法行政,增强公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胜利进行。
第三篇:谁是种子案件的行政执法机关(模版)
谁是种子案件的行政执法机关?
案情简介:2004年,辽宁省岫岩县种子公司委托侯某在北票市三宝营子乡繁制玉米种子500亩,其中有丹玉39种子200亩。为了规避侵犯丹东农科院丹玉39品种权,他们以铁单10的名义与繁种基地签下了种子生产合同,并办理了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收获时,岫岩县种子公司由侯某为其联系了位于朝阳市双塔区的309粮库做为自己的种子脱粒场地。2004年末,朝阳市龙城区工商局接到丹东市农科院的举报,称朝阳的侯某擅自生产丹玉39种子,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请求工商行政部门予以处罚。朝阳市龙城区工商局经过调查,朝阳人侯某没有营业执照,便认为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无照经营案件,于2004年12月28日,以侯某为行政相对人,以无照经营为由,将岫岩县种子公司存放在309粮库还未包装的5万斤丹2109种子及铁单10号等种子斤5万余斤予以强制扣留。
结案过程:在与朝阳市龙城区工商局交涉未果的情况下,岫岩县种子公司委托本人为代理人,全权处理本案。
接到委托后,本律师当即赴龙城区工商局对该案提出如下三点异议,请龙城区工商局立即解除对岫岩县种子公司种子的强制扣留措施:
一、工商部门对侯某等人无照经营行为进行查处,却扣留了做为案外人岫岩县种子公司的种子,属于采取强制措施对象错误;
二、岫岩县种子公司是合法的种子经营企业,有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经营许可证及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并不存在无照经营情况,根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12条之规定,应该予以解除扣留强制措施;
三、岫岩县种子公司被扣留的种子正在初加工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工、精选、包装,至于能不能做为种用,还得视其质量而定,如果质量达不到国家种用标准,是不会予以包装,使之进入流通领域的,这并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根据国务院《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第五条第(一)项之规定,国家工商总局负责流通领域的商品质量监督管理。而岫岩县种子公司的种子正在进行生产加工,还未进入流通领域(也有可能不做为商品种子进入流通),在此过程中,龙城区工商局扣留岫岩县种子公司的种子属越权执法。
朝阳市龙城区工商局经过研究,认为以无照经营为由对侯某进行行政处罚的确证据不足。此时他们不得不提出岫岩县种子公司在没有经过丹玉39品种权人丹东农科院授权的情况下,擅自生产丹玉39种子,侵犯了丹东农科院的植物新品种权,应该予以行政处罚。本律师对此又提出异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植物新品种侵权的的案件应该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管辖。就算岫岩县种子公司存在侵权行为,工商部门也没有管辖权,应该将案件移交到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
不能对岫岩县种子公司做出任何行政处罚,最初受理此案的朝阳市龙城区工商局心有不甘,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将案件移送给了朝阳市龙城区农村经济发展局。因为为了规避侵权,岫岩县种子公司没有办理丹玉39的种子生产许可证。于是,朝阳市龙城区农村经济发展局便避开了品种侵权的事实,以无证生产为由,拟对岫岩县种子公司做出没收种子,并处5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本律师当即对此提出了异议:岫岩县种子公司的这批种子既不是在朝阳市龙城区生产的,也不是在朝阳市龙城区加工的,根据《行政处罚法》及《种子法》的有关规定,朝阳市龙城区农村经济发展局对本案没有管辖权,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朝阳市龙城区农村经济发展局同样应该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
无奈,朝阳市龙城区农村经济发展局只好将本案移送至朝阳市种子管理站。经过朝阳市种子管理站慎重研究,认为本案的关键不在无证生产上,因为岫岩县种子公司已经办理了当年的种子生产许可证,认定岫岩县种子公司无证生产理由不充分,本案的关键就是岫岩县种子公司涉嫌品种侵权。鉴于植物新品种侵权的的案件应该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管辖,朝阳市种子管理站向举报人丹东农科院提出两点意见:一是将案件移交给有管辖权的辽宁省种子管理局;二是丹东农科院撤回投诉,两家协商解决。最终丹东农科院采纳了第二种方案,撤回了投诉,在朝阳市种子管理站的主持下,与岫岩县种子公司调解结案。虽然案件一波三折,但最终还是与举报人达成了和解,这对岫岩县种子公司来说,还是比较满意的结果。
案后思考:很长时间以来,种子案件的执法主体并不明确,农业局、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均可依据不同的法律、法规对种子经营者进行行政处罚,但《种子法》颁布后,对种子案件的执法主体有了明确的规定,种子法第55条规定: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是种子行政执法机关。也就是说,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是种子行政执法的主体,同时,《种子法》也赋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一定的种子行政执法权。《种子法》第59条规定,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的,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管辖;《种子法》第62条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对经营的种子应当包装而没有包装;经营的种子没有标签或者标签内容不符合本法规定;伪造、涂改标签或者试验、检验数据;未按规定制作、保存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种子经营者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未按规定备案等行为予以行政处罚。对此,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也曾明确做过答复。除此之外,种子行政案件的管辖权均应该为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做为执法部门,各行政机关应该依法办案,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认真执法,越权执法也是一种违法。这应该是本案给我们的最大启发吧。
(注:新的种子法修改后,已将工商行政部门和执法权取消,种子行政执法机关就是农业主管机关)
第四篇: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标准
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标准
(整理收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标准
行政执法机关在依法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发现违法事实涉及的金额、违法事实的情节、违法事实造成的后果等,根据刑法关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等罪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等罪的司法解释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的追诉标准等规定,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将所办理的行政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等司法机关调查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七条第二款规定:“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行政执法人员在办案过程中,对所办理的行政案件,其违法行为达到案件移送刑事处罚标准的,应将所办理的行政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等司法机关调查处理。
一、案件移送刑事处罚标准
(一)在质监行政执法过程中,对于质监职责监管范围内的违法行为,如有以下情形时,应将所办理的行政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等司法机关调查处理。
1.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或者尚未销售但货值金额达到15元以上,应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在产品中掺杂、掺假”,是指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者异物,致使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者产品明示质量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降低、失去应有使用性能的行为;“以假充真”,是指以不具有某种使用性能的产品冒充具有该种使用性能的产品的行为;“以次充好”,是指以低等级、低档次产品冒充高等级、高档次产品,或者以残次、废旧零配件组合、拼装后冒充正品或者新产品的行为;“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是指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质量要求的产品;“销售金额”,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出售伪劣产品后所得和应得的全部违法收入;“货值金额”,以违法生产、销售的伪劣产品的标价计算,没有标价的,按照同类合格产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
2.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的,应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该行为的移送标准并不要求一定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也不要求生产、销售食品的数量、货值金额等要素,只要存在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的危险状态,就应当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何为“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机构鉴定,食品中含有可能导致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的超标准的有害细菌或者其他污染物的,应认定为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
3.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应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该行为的移送标准不要求一定造成危害结果,也不要求生产、销售食品的数量、货值金额等要素,只要存在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行为,就应当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4.生产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电器、压力容器、易燃易爆产品或者其他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以上不
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5.生产假农药、假化肥,销售明知是假的或者失去使用效能的农药、化肥,或者生产者、销售者以不合格的农药、化肥、冒充合格的农药、化肥,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应当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这里“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是以二万元为起点。
6.生产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7.上述1至6条所列的违法行为,如果未达到其各自的移送标准,但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或者尚未销售但货值金额达到15万元以上,也应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8.在特种设备领域,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的,个人非法经营数额在5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经营数额在50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1)未经许可,擅自从事压力容器设计活动的;
(2)未经许可,擅自从事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的制造、安装以及管道元件的制造活动的;
(3)未经许可,擅自从事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维修或者日常维护保养的;
(4)未经许可,擅自从事气瓶充装活动的;
(5)未经核准,擅自从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所规定的监督检验、定期检验、型式试验等检验检测活动的;
(二)在质监行政执法过程中,对于不属于质监职责监管范围内的违法行为,但与办理的行政案件有关联的,如有以下情形时,可将所办理的行政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等司法机关调查处理。
1.生产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足以危害人体健康的。只要上述行为达到足以危害人体健康的危险状态,无论是否造成后果,也无论货值金额、销售金额是多少,都可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2.生产假兽药、销售明知是假的或者失去使用效能的兽药、种子,或者生产者、销售者以不合格的兽药、种子冒充合格的兽药、种子,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可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这里“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是以二万元为起点。
3.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可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4.生产、销售劣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可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5.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可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何为“情节严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
(一)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
(二)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三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
(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6.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可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7.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情节严重的,可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何为“情节严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
(一)伪造、擅自制造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数量在二万件以上,或者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
(二)伪造、擅自制造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两种以上注册商标标识数量在一万件以上,或者非法经营数额在三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
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
(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8.违反国家有关盐业管理规定,非法生产、储运、销售食盐数量在二十吨以上的或曾因非法经营食盐行为受过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非法经营食盐数量在十吨以上的,可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9.制造、销售、使用以欺骗消费者为目的的计量器具的单位和个人,骗取金额在2000元以上的,可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10.伪造、盗用、倒卖强制检定印、证的,可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三)相关规定
1.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实施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而为其提供贷款、资金、帐号、发票、证明、许可证件,或者提供生产、经营场所或者运输、仓储、保管、邮寄等便利条件,或者提供制假生产技术的,以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共犯论处。
2.实施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同时构成侵犯知识产权、非法经营等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应当移送刑事处罚而不移送的法律后果
《刑法》第四百零二条规定:“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该条规定了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5年)中的阐述,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是指工商行政管理、税务、监察等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不移交,情节严重的行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对依法可能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的犯罪案件不移交的;
2、不移交刑事案件涉及3人次以上的;
3、司法机关提出意见后,无正当理由仍然不予移交的;
4、以罚代刑,放纵犯罪嫌疑人,致使犯罪嫌疑人继续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5、行政执法部门主管领导阻止移交的;
6、隐瞒、毁灭证据,伪造材料,改变刑事案件性质的;
7、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为牟取本单位私利而不移交刑事案件,情节严重的;
8、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综上所述,我们质监行政执法人员在办案过程中,应当严格执法,不能徇私情、私利,包括为了团体、单位的利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刑事案件,应当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或者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
第五篇:广东省行政执法机关没收物品处理暂行办法
广东省行政执法机关没收物品处理暂行
办法
2008年12月6日 粤财综〔2008〕196号 发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我省没收物品的处理,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 等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对本省行政执法机关(含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其他组织,下同)执法中依法没收物品的处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没收物品,是指本省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在执法中依法没收和追缴的、应当上缴国库的物品。没收物品属走私物品的,按规定移交海关处理,不适用此办法。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调换、私分或者擅自处理没收物品。
第四条没收物品变价收入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物品处理、拍卖所得款项,全额上缴国库。第五条各级财政部门是没收物品处理的管理监督机关,负责管理监督本地区行政执法机关没收物品的销毁、拍卖、变价收入的入库等有关工作,并签署相关的记录和报告。
省以下垂直管理的行政执法机关其没收物品处理,由省财政厅委托当地财政部门监管。
第六条各级行政执法机关依法查扣、没收物品,负责对查扣、没收物品进行现场清点、登记和没收物品的保管或移送等工作,并按本办法相关条款规定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做好没收物品管理工作。
第七条没收物品实行公物仓管理(不可移动或不适宜移动物品除外),公物仓类型包括:一是由政府出资建设或由财政部门对外租赁的公物仓,统一称为政府公物仓(以下同),其日常管理工作由财政部门负责;二是由行政执法机关对外租赁和自有的公物仓,其日常管理工作由行政执法机关负责。
第二章没收物品处理方式及程序
第八条没收物品处理方式。行政执法机关依法没收的物品,根据不同性质和用途,按以下方式处理:
(一)依法没收、追缴的文物、枪支、弹药、毒品、药品、野生动物及其他禁止流通的易燃、易爆危险品等物品,由各行政执法机关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及时交由专管机关单位处理,同时抄送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二)非法书籍报刊、光碟、录音带、录像带、吸毒用具等物品,以及无使用价值或虽有使用价值但存在安全隐患的假冒伪劣物品,由行政执法机关填写• 行政执法机关没收物品销毁表‣(见附表一)报同级财政部门核准后,由行政执法机关直接进行销毁,当地财政部门视情况派员监销。销毁物品时要做好现场监督和销毁执行记录,并拍照存档。• 行政执法机关没收物品销毁表‣经监销的有关部门签署后,由同级行政执法机关、财政部门各留一份存档。
(三)易腐烂物品和鲜活品,经检验检疫部门检验检疫合格的,原则上由行政执法机关直接委托当地财政部门选取的拍卖机构现场公开拍卖处理;拍卖底价由行政执法机关会同拍卖行按质议定;拍卖所得款项由拍卖行直接汇缴入财政部门指定的账户。因条件限制,实行拍卖将使其价值降低或灭失以及单案价值低于2000 元的,经财政部门核准,可由行政执法机关采取“价比三家”方式直接送有关经营(使用)单位收购,所得款项由行政执法机关全额缴入财政部门指定的账户。检验检疫不合格的,由行政执法机关按本条第(二)项规定程序予以销毁。
(四)低值易耗品由行政执法机关填报• 行政执法机关没收物品(低值易耗品)自行处理意见表‣(见附表二),提出处理意见报同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审核后由行政执法机关直接交由接收单位回收,回收款由接收单位全额上缴行政执法机关同级财政(省垂直管理部门的回收款直接上缴省国库)o 本办法所称的低值易耗品是指单案没收物品市场评估总价值为2000 元(含2000 元)以下的用具物品。如办公用品、工具、玻璃器皿、包装物容器等等。
(五)对国家规定需有特许使用、生产、经营权的物品,并确定不适宜拍卖的,通过有关部门技术鉴定、质量认证、价格评估后,按国家有关规定调拨。
(六)确有使用价值且不存在安全隐患的假冒物品,除按规定必须销毁以外,可由政府公物仓或行政执法机关向社会(第三方)购买服务,对物品进行拆件、分解及去除非法标识等技术处理后,由财政部门委托拍卖行公开拍卖。
除本条
(一)至
(五)项规定的物品外,其余没收物品由财政部门委托拍卖行公开拍卖,不得交由其他商业渠道作价收购,更不允许行政执法机关在本系统内部作价处理。对国家规定需要注册登记方可使用的物品,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先确定物品是否已登记,再按上述相关方式进行处理。第九条没收物品处理程序。根据当地公物仓建设情况,没收物品按以下程序处理:
(一)建有政府公物仓的地区没收物品的处理,除本办法第八条第(一)至
(五)项规定的物品外,其他没收物品,行政执法机关应在作出没收物品决定生效后或公告期满10 日内,将没收物品随同• 行政执法机关没收物品移交处理函‣(见附表三)并附行政处罚决定书(复印件)及其他必要的证明文件、材料,移送到政府公物仓,经政府公物仓清点核查,交接双方签名盖章后按有关规定处理。政府公物仓应于2 个工作日内将((4 于政执法机关没收物品移交处理函‣ 随同• 没收物品移交清单及处理意见表‣第一联送交同级财政部门。
(二)暂未建有政府公物仓,由行政执法机关对外租赁或使用自有公物仓的,除应销毁的没收物品、低值易耗品按有关规定处理外,行政执法机关应在没收物品收缴后10 个工作日内,将没收物品造册并按本办法规定的没收物品处理原则提出处理意见,填写• 行政执法机关没收物品清单及处理意见表‣(见附表四)报同级(监管)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审核同意或者备案后方能处理(易腐烂物品和鲜活品,可先报告同意后,辛卜办书面手续)o 除销毁、移交政府公物仓的没收物品以外,其他按规定可由行政执法机关自行处理的没收物品,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在各批没收物品处理完成7 个工作日内,应根据没收物品的流向、数量、单价、收入总额、处理费用等,填写• 没收物品处理情况表‣(见附表五)连同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报同级(监管)财政部门。
(三)行政执法机关依法暂扣尚未作出没收处理决定的物品,由行政执法机关保管,并按季度填写• 暂时扣留(或冻结)物品清单‣(见附表六)于每季度终了10 个工作日内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作出没收处理决定后,已建有政府公物仓的,按本条第一款规定办理;暂未建有政府公物仓的,按本条第二款规定办理;依法需退回当事人的,函告财政部门销案。办理相关事项时需附原•暂时扣留(或冻结)物品清单‣ 复印件。
(四)暂扣、没收物品的处理决定存在违法、不当事由,被执法机关(或其上级机关)依法纠正,或者经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程序被依法撤销的,相关物品应当退还当事人。
第十条财政部门对行政执法机关提出的没收物品处理意见,原则上在7 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如遇特殊情况,最长不能超过10 个工作日,超期视作同意。第十一条行政执法机关以及财政部门要根据没收物品处理原则,按照职能分工,积极配合,加快没收物品处理速度,提高公物仓运作效率,有效防止没收物品老化、损坏、变质、贬值,避免造成国家财产损失。
第十二条公物仓管理部门对移交入库的物品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并设立专项账册登记,建立健全没收物品交接、验收、登记、保管、定期结算、清仓等制度。必要时应拍照或录像存档。各地公物仓的管理办法由同级财政部门根据本办法有关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报省财政厅备案。
第三章没收物品价格评估和拍卖
第十三条没收物品的拍卖保留价格,由财政部门委托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价格鉴证机构进行价格鉴证。
第十四条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价格鉴证机构对没收物品进行价格鉴证后,在7 个工作日内出具• 价格鉴证结论书‣一式2 份,一份送财政部门作没收物品拍卖保留价鉴证依据,另一份送行政执法机关存档。
财政部门根据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价格鉴证机构出具的鉴证价格为拍卖保留价格。第十五条没收物品拍卖受托机构的选定方法,由各地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具体没收物品拍卖受托机构可在具备拍卖资格的拍卖行中通过摇珠方式选定。
第十六条财政部门定期将已进行价格鉴证的物品按规定委托拍卖行公开拍卖,并签订委托拍卖合同。财政部门签订委托拍卖合同时,应将没收物品拍卖标的保留价格一并提交拍卖行。
第十七条拍卖行应在地级以上市报刊刊登拍卖公告,并在公告刊登当天,将拍卖公告加盖公章后送交委托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应在没收物品拍卖前,将拍卖公告复印件交相应的行政执法机关。公告期满7 日后才能举行拍卖。
第十八条拍卖行凭财政部门签订的委托拍卖合同和拍卖标的清单,与公物仓管理部门预约后带竞买人看货看样。第十九条拍卖行应按相应拍卖标的评估价格的10 %至30 %收取竞买保证金。
第二十条对法律、行政法规及规章规定专卖、专营及其他在流通或使用上有限制的没收物品拍卖,竞买者必须具备相应的资格或条件。拍卖前,由财政部门会同行政执法机关对竞买者资格进行审核。第二十一条举行拍卖会时,财政部门和行政执法机关分别派人到现场监督,拍卖结束后,由拍卖行负责填写• 没收物品现场拍卖情况表‣(见附表七)。
第二十二条对当期未能拍出的拍卖标的保留价格为30 万元(含30 万元)以下的物品,可由财政部门和行政执法机关现场调价,再次举行拍卖,调价幅度不超过15 %。对当期未能拍出的拍卖标的保留价格为30 万元以上和经现场调价一次仍未成交的30 万元以下的物品,由拍卖行出具调价报告,财政部门和行政执法机关加具意见后,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价格鉴证机构重新出具调价报告后另行拍卖。
第四章没收物品出库、结算和归档
第二十三条拍卖行应在没收物品拍卖成交后5 个工作日内将拍卖款扣除约定佣金后汇至财政部门指定账户;汇款时,拍卖行应按物品成交标的逐笔汇款,并将相应的•委托拍没收物品成交结算清单‣(见附表八)送交同级财政部门和行政执法机关。第二十四条财政部门在拍卖成交款到账后2 个工作日内,开出•没收物品拍卖成交出库清单‣(见附表九)。拍卖行凭财政部门开具的• 没收物品拍卖成交出库清单‣、成交确认书和拍卖发票,到公物仓办理没收物品的出库手续。第二十五条公物仓查验和核对• 没收物品拍卖成交出库清单‣ 中的相应物品,与拍卖行和买受人共同核实清点后办理物品的出库手续,公物仓留存• 没收物品拍卖成交出库清单‣原件。第二十六条财政部门归档的没收物品资料包括:
(一)• 行政执法机关没收物品移交处理函‣;
(二)• 行政执法机关没收物品清单及处理意见表‣;
(三)拍卖公告;
(四)• 价格鉴证结论书‣ 及调价报告;
(五)• 没收物品现场拍卖情况表‣;
(六)• 委托拍卖没收物品成交结算清单‣;
(七)• 没收物品拍卖成交出库清单‣。
第五章没收、暂扣物品退付
第二十七条因在行政复议或诉讼中撤销行政执法机关有关没收物品的行政处罚决定、暂扣物品在作出没收处理决定前当事人提供了合法手续,没收、暂扣物品依法应当返还当事人的,同级财政部门在有关手续齐备的条件下,于10 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核,依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没收物品尚未处理且由行政执法机关公物仓保管的,由行政执法机关填写• 没收物品退库清单‣(见附表十)报财政部门审核后,返还当事人;
(二)没收物品已移交政府公物仓且尚未处理的,由行政执法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并填写• 没收物品退库清单‣,报财政部门审核后,由政府公物仓返还当事人;
(三)没收物品已处理,所得价款已上缴国库的,由当事人填写• 财政收入退库申请表‣(见附表十一)报行政执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核实后提出书面申请,联同•财政收入退库申请表‣ 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后,从同级国库退付。
第六章没收物品变价收入和处理费用
第二十八条没收物品处理、拍卖所得款项,按“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由收购(接收)单位或拍卖行直接上缴行政执法机关同级国库;省垂直管理的单位,款项直接上缴省国库。已实行非税收入征缴改革的地方,没收物品变价收入按非税收入征管系统程序办理缴库。
第二十九条行政执法机关在处理没收物品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含公物仓费用),由行政执法机关向同级财政编报预算,由同级财政部门核拨。第三十条政府公物仓在处理没收物品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由政府公物仓向同级财政编报预算,由同级财政部门核拨。第三十一条省季直管理的行政执法机关处理没收物品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由省级主管部门统一向省财政厅编报“执法办案”支出预算,省财政厅审核安排,省级主管部门逐级拨付。其中,没收物品委托当地政府公物仓处理的,由当地财政部傀向省财政厅编报预算,省财政厅审核安排。
第七章监督与处罚
第三十二条各级监察纠风、财政部门应加强对行政执法机关、公物仓及受托拍卖行没收物品处理情况的检查和监督。
第三十三条对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行为,严格依照•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 号)和•国务院关于†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国务院令第281 号)等规定予以处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四条行政执法机关在执法中的无主物品处理适用本办法。第三十五条人民法院对行政执法机关查封、扣押物品做出判决的,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应当依法协助,配合人民人民法院对涉案物品进行处理,并在协助处理涉案物品时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广东省行政执法没收物品处理暂行办法‣(粤财综„ 2001 ‟ 125 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