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应鄱湖区建设 争当绿色崛起示范县

时间:2019-05-12 13:0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策应鄱湖区建设 争当绿色崛起示范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策应鄱湖区建设 争当绿色崛起示范县》。

第一篇:策应鄱湖区建设 争当绿色崛起示范县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必将给我省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省委书记苏荣指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范围是38个县(市、区),但机遇是全省的。为抓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主动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崇义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工业强县、林业立县、旅游热县、生态扬县”的发展战略,从源头上保护鄱阳湖的“一湖清水”,努力争当绿色崛起示范县。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构筑保护“一湖清水”的生态安全屏障

保护“一湖清水”,离不开鄱阳湖五大河上游和沿岸的支持和参与,特别是源头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崇义是鄱阳湖最大干流赣江主支流章江的源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8.3%,空气负离子含量很高。崇义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对鄱阳湖水源、空气质量保护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全县上下要着力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式,将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安全视为发展的前提要素。尤其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牢固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并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考核指标。在保护生态中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中保护生态,尤其要加强生态功能区建设,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确保水源涵养林不受破坏,扎实推进108万亩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

探索建立绿色GDP的考核体系。坚决纠正“唯GDP论英雄”的导向,合理设计“显绩”和“潜绩”的测评方法,把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环保投资增长、节能减排与群众环保诉求等列入考核指标,把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情况列入考核范畴,正确衡量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代价,推动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实行严格的领导干部环境保护“一票否决”责任制,对绿色发展的各项指标实行目标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和任务,使县直各部门、各乡镇切实把发展的重点转到绿色发展上来。强化经济发展中的环保意识,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做到凡是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项目坚决不搞,凡是黄赌毒的项目坚决不搞,凡是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高危项目坚决不搞。

转变发展方式,构建以低碳经济为主体的绿色产业体系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生态环境优越是崇义最大的品牌、最大的财富、最大的后劲。实践证明,只讲保护,不讲发展,结果往往并不利于保护;只讲发展,不讲保护,结果必然是“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崇义要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就必须走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

将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为紧迫的任务。崇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在于调整经济结构,形成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低碳化、生态化的绿色生态产业体系。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变经济结构过分单一的局面。利用全县矿产、林产、旅游、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以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为重点的生态经济,将其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主导方向,培育壮大以绿色食品、生物制药、生态旅游为主的绿色生态产业。另一方面,对传统的钨业和木竹两大优势产业集群,通过科技创新促其转型升级,推动钨业向硬质合金、刀钻具等终端产品和高端产品延伸,促进木竹产业链条向高档家具、竹纤维、竹炭、木竹工艺品等应用型产品延伸。坚决关停并转经济效益低、科技含量不高、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小加工企业;境内沿江1.5公里内所有企业必须搬迁,取缔饮用水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内所有排污口,确保出境断面水质常年稳定在III类以上。

建立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良好体制机制。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必将加快全省发展的整体协同性,因此,崇义必须把经济发展放到全省产业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重点发展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绿色生态经济,建立起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利益导向机制、协调联动机制和绩效考评机制。当前迫切需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激励机制,比如,适当加大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增强保护地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从而建立起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长效机制。

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建设绿色生态宜居宜业的新型城镇

城市化率是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是实现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最大的内生动力和坚实支撑,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崇义应把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作为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环节。

高起点规划,科学指导城市建设。按照“城区10平方公里、10万人口”的建设目标和绿色生态宜居宜业健身养生欧洲型城镇的定位,高标准做好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依山就势做好重点区域的控制性详规编制,保持崇义森林园林城市特色,推进城北、城南、城东和城西四大片区建设。

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科学推进城市建设。高标准改造县城章源大道,采取BT模式融资3亿元实施县城绕城公路和崇义至龙勾公路改造工程,以环城公路、城北大道等重点工程为抓手,拉大城市框架,发挥城市路网的辐射带动作用,沿山沿路开发建设低密度生态住房,高标准推进县城“一江两岸”景观带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

完善城市功能,科学推进城市管理。采取市场化运作抓好城市交通、防洪堤、污水处理、供水管网、垃圾处理等项目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以县城至茶亭坳“百里竹廊”建设为抓手推进县城绿化,加强对城市噪声的治理,积极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

发展生态旅游,不断繁荣城市经济。生态旅游业是能够充分发挥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兴产业。崇义以生态体育公园和县城温泉开发重大项目为抓手,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引进战略投资者开发阳岭氧吧、七星湖、聂都溶洞、上堡梯田、齐云山风光五大生态景区,把县城建设成游客吃、住、娱、购的接待中心,并以生态旅游产业为龙头带动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打造和谐和美绿色生态家园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仅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要加快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过程中,崇义应在城乡积极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着力打造和谐和美绿色生态家园。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以绿色发展理念统筹城乡发展,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坚持保护好生态,在村庄整治、圩镇建设中,通过全民培训把绿色理念贯穿于新农村建设始终,着力在农村推广科学、安全、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崇尚自然、亲近绿色、善待生命的生态文明观,使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采取绿色发展行动。大力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在农村广泛推广太阳能、沼气、小水电等清洁能源,全县乡镇和中心村逐步兴建污水处理设施,村村设立袋装垃圾中转站和焚烧炉,切实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认真落实“一大四小”绿化工程,开展“十万竹子、十万树苗进乡村”造林绿化活动,加大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建设环境优美乡村。

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应人们对绿色生态安全食品的需求,挖掘县内独特的绿色食品资源,打好高山牌、生态牌和绿色牌,通过“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培育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引导农民在“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开发绿色生态产品,创建绿色生态品牌,建设绿色生态家园”中创造幸福生活,积极投身于“开明开放、创业创新、兴绿兴游、和谐和美”新崇义的建设中。(黄志标)

第二篇:乡村振兴经验汇报:打造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绿色崛起新

乡村振兴经验汇报:打造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绿色崛起新

10月27日上午,GC党XX市XX区第十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大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引领主城繁荣、示范乡村振兴,为建设更高质量的现代新车城接续奋斗。作为全区最大的农村乡镇,XX镇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生态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奠定了我镇在全区乡村振兴战略中大有作为,也必然大有可为,必将在全区示范乡村振兴中勇于潮头、率先发力。

一、抓好“一线两点”,强化方向引领

紧扣主线,在规划布局和发展理念上发力,让思路清起来。在统筹全镇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生态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合理布局XX个村(社区)的产业分布,形成各有特色,又功能互补的产业集群。要以更加开放的理念、更超前的思路、更有魄力的勇气编制我镇乡村振兴规划,既要找准实际,更要敢于超前,一以贯之、持之以恒按规划走,不折不扣抓落实,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强化规划的约束力,蓝图绘就,就要浓墨重彩,就要思路清晰;要始终把牢方向,决不能半途而废,坚决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到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实施“三乡工程”,筑牢发展底盘

紧扣“三乡”工程,做足引育留用文章,让人气旺起来。乡村振兴最缺的是资本,最渴望的是人才。没有市场资本投入的工程,是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是造血功能薄弱的贫血症,资本投入是乡村振兴战略成效好坏的关键。要把招商引资工作和乡村振兴衔接起来,让更多的资本汇聚乡村振兴这个主战场,以资本撬动建设,让乡村振兴建设动力不竭。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一切事业的发展归根到底都要靠人,一切宏伟目标的实现归根到底要有人执行。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基层干部队伍,让更多的人才融入乡村振兴这个大熔炉,凝聚起更多高学历、高水平、接地气的基层执政者,以实绩论英雄,以实绩造英雄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动力。要鼓励更多的有志青年、创业者回乡发展,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同时要为创业者提供更优的条件、更好的服务,营造一心一意谋发展的优质环境,确保能人返的了乡、留得住家。

三、推进“三业融合”,夯实产业基础

紧扣文、旅、农三业融合发展,统筹文化、旅游与农业协同发展,让经济火起来。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品牌化,并同发展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增加农牧民收入。单一的刀耕火种已经不能撑起乡村振兴这盘大旗,XX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要在挖掘古镇文化、码头文化、会馆文化做足文章,擦亮发展底色。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利用XX秀美的山水和良好的旅游产业基础,再加干劲,再出新招,形成大而优的文旅产业集群,带动农业向市场化、精细化、品牌化发展,最终实现人在画中游、低头看得见乡愁、抬头记得起家乡的诗意农村。

四、坚持“铺天盖地”,深化设施建设

紧扣通信设施、交通设施同步建设,深化软、硬件一体推进,让条件好起来。乡村振兴的成果最终要惠及群众,乡村振兴的目的是改善农村环境。XX镇经过多年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已初见成效。但是伴随数字科技在乡村地区的广泛应用,数字化在产业振兴方面正悄然发力,科技正融入乡村发展的各个场景,数字化正在改变农村百姓生活点点滴滴。下一步,要大力发展5G等通信技术,强化信息通讯保障,做足天空文章,打造一支“天线”,让百姓足不出户享受与城市同等的信息技术服务。同时要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做足地面文章,特别是强化农村交通道路建设,铺设一条“地线”,织密宽敞的交通路网,让便捷的交通连接千家万户。真正让百姓坐在家里鼠标轻点就卖货,快递送到家门口,享受与城市无差别的服务。

第三篇:绿色校园示范学校建设标准

一、组织机构

(一)有专职分管校领导负责绿色校园建设工作。

(二)有专职机构、专人负责绿化校园建设工作。

(三)绿色校园建设目标明确,规章制度规范、落实。

二、建设经费

(一)经费落实。绿色校园每平方米绿化面积经费总投入:小学不低于200元,中学(含中职)不低于250元,高校(含高职)不低于300元。

(二)经费管理:专款专用,建立专账,管理规范。

三、校园规划

(一)编制有分区合理的校园建设总体规划。

(二)编制有符合标准的绿色校园建设规划。

四、校舍建设

(一)经济、适用、坚固、安全、环保。

(二)基本满足“绿色建筑”指标要求。

(三)功能、规模满足教学生活基本需要。

(四)外观、用材与校园绿化景观基本协调。

五、绿化景观

(一)生态自然。坚持生态理念,景观和谐自然。绿树绿地多,绿色体量大,乔木、灌木、草坪搭配恰当,具备生物多样性、植物多样性生存条件。建设水系的,水体适中,水深安全,水岸亲和。

(二)生均绿地面积大:小学大于6平方米,中学(含中职)大于7平方米,高校大于8平方米。

(三)绿地率大:小学大于35%,中学(含中职)大于38%,高校(含高职)大于40%。

(四)绿化覆盖率大:小学大于45%,中学(含中职)大于50%,高校(含高职)大于55%。

(五)大树多、绿量大。绿体率:小学大于350%,中学(含中职)大于400%,大学大于450%。

(六)“一无三少”。校园无裸露泥土;大草坪、大铺装、大水体少;硬堡坎、硬水岸、硬树池少;人工景观、人工水体、人工喷泉少。

(七)绿树成荫、房在树下、校在林中。

六、其他要求

(一)获得“绿化先进单位”、“园林式单位”等证书。

(二)属于生态校园。

第四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黄冈绿色崛起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黄冈绿色崛起

孙璜清

2011年第4期 ——生态建设

黄冈市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主要城市之一,生态环境资源、人文资源十分丰富。近几年来,为培育和发挥生态环境比较优势,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我们从创新战略入手,在创新载体、创新发展模式、创新体制机制上狠下功夫,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加快了黄冈绿色崛起进程。2010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较2009年削减1065吨,削减率2.78%,二氧化硫排放量较2009年削减168吨,削减率0.8%,圆满完成了任务;黄冈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由2007年的283天,上升到2010年356天,优良率达97.5%。

以发展战略创新引领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任务,也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近几年,是黄冈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传统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承受,群众难以答应。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确立“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保护与发展并重,质量与效益并举,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全面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我们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各专项规划衔接配套、同步推进。同时,根据全市总体战略布局和功能区定位,确立了“一区两带”的发展战略,即建设黄冈临港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大别山旅游经济带,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市环境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治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化覆盖率明显上升,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为建设生态强市奠定坚实基础。

以载体创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把探索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作为突破口和着力点,以生态建设“大工程”带动“快治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大力推进黄冈长江生态文明示范带建设。在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在沿江七县市区建设“黄冈长江生态文明示范带”,并以此为依托,大力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统筹推进新一轮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我们确立了通过三年努力,实现“一带”兴“五带”的总体建设目标,即通过建设黄冈长江生态文明示范带,形成“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带、生态经济林示范带、生态旅游文化示范带、基层党建示范带、农村环保体制机制示范带”。制定了《黄冈长江生态文明示范带建设规划》,并成立了黄冈长江生态文明示范带暨脱贫致富奔小康试点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强力推动,合力共建。目前,黄冈长江生态文明示范带规划文本已经修改完毕,进入技术审查阶段。这项工作得到了中央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环保部和省委、省政府将黄冈长江生态文明示范带及英山脱贫奔小康试点县作为全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并纳入重点支持项目。

二是大力推进低碳产业园建设。为打造低碳产业园区、企业,我们对园区实行绿色审批,目前,全市12个省级开发区(工业园)通过规划环评,优化了园区产业布局,实现了集约化发展。着力推进黄冈化工园区互动发展试点、龙感湖循环经济及生态农业示范区、武穴市田镇“两型”社会建设循环经济试验区、团风县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黄州区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区等循环经济产业园和再生资源基地建设,大力推进低碳产业园建设。通过产业的聚集和延伸,推进船舶制造、华夏窑炉、武穴医药化工、蕲春李时珍医药化工、团风钢构、麻城汽配、英山茧丝绸等七个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发展,着力培育食品饮料、农副产品加工、节能灯具、森工、陶瓷等重点产业发展。加快实施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和清洁生产审核技术指南,建立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技术支撑体系,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节能环保技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和升级,实现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继续开展环保专项治理活动,建立淘汰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建立清洁发展机制,加快蕲春生物质能发电、龙感湖秸秆发电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建设,开展麻城市全省低碳经济试点。鼓励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培育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市场前景广阔、具有持续发展优势的产业。

三是大力开展“碧水行动”三年计划。从2009年起,我们对全市主要河流、湖泊、水库进行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着力改善重点水域环境质量。第一批选择对市区和各县市区城区影响较大的23个河、湖、库进行综合整治,实行“一域一策”。在全国首创了河湖库长制,由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该治理水域的“河长”、“湖长”、“库长”。黄冈市委书记、市长分别担任长河河长和遗爱湖湖长,迄今遗爱湖已投资3亿多元,实施截污、清淤、生态修复等工程,水质明显改善,遗爱湖的景观、调节小气候等功能大大增强。长河整治已制定规划,并争取到环保部、水利部长河综合整治专项资金扶持。目前,总投资3.3亿元资金已部分筹措到位,工业点源污染、河内高密度养殖、河水无序开发已得到有效整治,流域生态环境修复项目进入招标阶段。

四是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创建工程。我市在已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的基础上,继续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文明城市、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四级联创”活动为主题,以实施“碧水、蓝天、绿地、宁静、达标”五大工程为目标,以生态县市、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创建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创建工程。2010年共投资3.4亿元建设市区市政工程,大力实施内湖、内河环境综合整治,污水、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整治,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餐饮业油烟、噪声污染治理,城区绿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一系列工程。

以发展方式创新带动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把探索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式作为转型的关键,以转变发展理念为先导,带动发展模式创新,提升经济发展层次,努力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一是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不断探索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坚持抓示范带动、抓政策激励、抓技术创新、抓整顿规范,总结推广武穴祥云、大别山火电厂、伊利、华新等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初步建立起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产业大循环的新格局。武穴市围绕建设“两型”社会循环经济试验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先后建成了广药多效蒸发、祥云“两水”闭路循环、华新低温余热发电、祥云磷石膏综合利用等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同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重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黄州区的深港纺织变烧煤为烧谷壳,年降低成本700多万元;浠水县的福瑞德通过实施显热和潜热回收、循环节水等技术改造,年节煤1.8万吨、节水1000多万吨、减少废水排放1200万吨,增效1500万元;黄梅县的中康粮油用加工的谷壳发电,年降低成本200多万元。

二是打造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加强生态农业建设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生态农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大力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推广平衡施肥技术,畜禽粪便实行无害化处理,保障农产品安全;通过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平原绿化和绿色通道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实施罗田七道河、红安盐店河、麻城院子河等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防治水土流失;开展小矿山整治,关停129家,整合200家小企业,矿山资源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特色生态农业蓬勃发展,建成了满足黄冈伊利乳业发展有限公司鲜奶需求的“千头牧场工程”、黄冈晨鸣林浆纸一体化项目配套建设365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罗田13万亩规模以上板栗基地、英山15万亩茶叶基地等。

三是构建生态旅游产业格局。为建设黄冈大别山红色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把生态经济与旅游经济紧密结合,依托黄冈名胜古迹,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加快发展旅游经济的决定,着力构建全市“一心三区”旅游产业格局,即以黄冈市区为中心,加快建设以红安、麻城为主体的大别山红色旅游区,以罗田、英山、浠水、武穴为主体的大别山生态旅游区,以黄州、团风、蕲春、黄梅为主体的文化宗教旅游区,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完善一批旅游接待服务功能,全市正在建设465公里生态旅游公路,争取省级环保专项资金600万元用于12个景区建设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延长旅游产业链条,创新运作模式,成立大别山旅游开发公司,举办大别山旅游节会。同时,积极开展区域性旅游合作。

以机制创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活力源泉和持久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活力、释放潜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

一是创新管理体制。我们以创新完善管理体制为突破口,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组织领导。成立黄冈市生态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整合项目管理模式,通过出台文件、制定规划、成立领导专班等形式,指导并规范各项目的实施,以项目建设为带动,加快全市生态体系的建设。同时,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市、县和乡镇逐级签订《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责任状》,目前12个农村生态环保试点已逐步铺开,计划在全市5万人以上的48个乡镇设立环保派出机构。

二是创新投入机制。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把生态文明建设资金纳入公共财政预算优先安排。在生态项目建设上,力求“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做到“性质不变,渠道不乱,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从2010年起,每年安排财政资金用于生态文明建设,并通过采取财政贴息、投资补助、政府投资股权收益适度让利等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和民间资本、外来资本和金融信贷投向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发展。

三是创新减排机制。实施污染减排联席会议制、按月核查制、季度通报制、半年预警制、考核制等“五制联动”工作机制,紧紧咬定工业污染防治不放松。按照“不欠新账,还清旧账”的原则,强力实施取缔一批、治理一批、把关一批、监管一批的“四个一批”工程,有力推进了全市污染减排工作顺利开展。全市淘汰关闭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高耗能、高污染的小造纸、小水泥、小钢铁、小印染、小酒精、小粘土实心砖企业110户。全市企事业单位污染治理投资过3亿元,补建污染防治设施146台(套),基本杜绝了污染直排现象。强化新建项目环评和“三同时”执行力,两项制度执行率达到100%,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坚决不批,全市已否决制革、炼焦、印染、电镀等15个不符合环保要求总投资过10亿元的项目。

四是创新考核机制。制定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创建标准,出台《黄冈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建立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将环境质量、污染物总量减排等生态文明指标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和离任审计范围。将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与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等资金安排挂钩,与各类评优创先挂钩。建立问责制度,加强督办和考核验收,对因行政不作为或作为不当,完不成生态文明建设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实行问责。对因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生态环境事故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地方、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对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作者系中共黄冈市委常委)

第五篇: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 争当绿色环保先锋(倡议书)

“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争当绿色环保好市民”倡议书 全区广大团员青年、市民:

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这就是我们生活、学习的家乡——高原明珠花溪。

目前,我区的“三创一办”活动正在轰轰烈烈的展开,建设宜居之城、动感之城、度假之城等奋斗目标赋予了当代花溪青年新的使命,为广大青年施展才华、建功立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花溪区青年将力所能及地从加强生态文明意识教育、实施生态文明规范建设和推动生态文明实践等方面着手,广泛开展“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争当绿色环保先锋”活动,共同构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资源能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生态文明家园。我们是青年。青年的血总是沸腾的,青年的心总是火热的。我们对先进的理念有着天生的悟性,对于代表人类文明方向的新潮流有着特殊的敏感。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是花溪区团员青年的共同理想,健康、文明、科学、节俭的生活方式,是我们花溪区团员青年的共同选择。在此,我们向全区广大团员青年发出倡议:

积极行动,以主人翁姿态投身建设活动。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是一项全民性的活动,也是每个团员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全区团员青年要统一认识、携手同心,共同关心、支持、参与“绿色环保先锋”行动。要增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争当绿色环保先锋”的责任感和自觉性,用自己的实践支持活动,努力营造蓝天、地绿、水清、健康和谐的环境。

从我做起,争当“绿色环保先锋”。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使命崇高、责任重大,需要全区人民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参与。我们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又是花溪区建设的生力军和突击队,就要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做到身体力行。倡导文明、革除陋习,不要随意随地扔弃废纸垃圾,形成尊重自己和他人劳动、成果的新风尚。从日常生活小事入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习惯,争当文明青年。积极参加“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争当绿色环保先锋”各种活动,用实际行动支持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设。

青年朋友们,神圣的使命在期待,火热的年华在召唤。全区团员青年朝气蓬勃,意气风发,让我们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尽情挥洒青年人的激情与豪迈,在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实践中,亮出自己的青春风采,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下载策应鄱湖区建设 争当绿色崛起示范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策应鄱湖区建设 争当绿色崛起示范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