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示计算方法-1目录

时间:2019-05-12 13:13: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示计算方法-1目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示计算方法-1目录》。

第一篇: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示计算方法-1目录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工业统计的范围………………………………………………2

第二章工业企业基本情况……………………………………………4

第三章工业产品生产、销售、库存…………………………………11

第四章技术经济指标…………………………………………………49

第五章企业能源购进、消费与库存…………………………………85

第六章工业企业原材料、水的消费与库存…………………………97

第七章工业产品生产能力………………………………………… 103

第八章工业设备…………………………………………………… 114

第九章工业企业科技活动………………………………………… 122

第十章劳动、工资与安全生产…………………………………… 131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 138 第十二章工业品价格统计………………………………………… 143 第十三章工业企业财务状况……………………………………… 147 第十四章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评价…………………………… 153 第十五章现行工业统计调查制度………………………………… 163 附件…………………………………………………………………… 176

第二篇: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示计算方法-13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统计的目的,主要反映工业企业废水、废气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排放及治理情况,为国家有关部门制订环境保护规划、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依据。

一、工业企业环境保护基本情况

(一)年末从事环保、监测职工人数

指在报告期最后一天,在企业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数。

1、专职环保人员

指在企业从事环境管理、科研、监测工作的专职人员和以环保工作为主的兼职人员数,不包括“三废”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车间或班组中的生产人员。

2、监测专职人员

指企业从事环保监测工作的专职人员,不包括“三废”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车间或班组中的生产人员。

(二)年末环保设施固定资产原价

指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中直接用于环保及污染治理的各种固定资产原价,如:机器设备、器具、建筑物等。

1、环保设施固定资产原价 指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中直接用于防治污染、“三废”综合利用、环保监测仪器、仪表、装置和构筑物等方面固定资产的原价。

2、废水、废气、废渣治理设施设备原价

指废水、废气、废物治理设施(包括构筑物)的投资额(原价),不包括已报废设施的投资额。

(三)“三废”综合利用经济成果

1、“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量和工业总产值 指企业利用“三废”(废水、废气、废渣)作为主要原料生产的产品,已经销售或准备销售的,应计算产品产量和产品产值。

2、“三废”综合利用产品利润 指利用“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生产的产品,销售后所得到的利润。

(四)污染环境赔偿情况

1、交纳排污费总额

指企业向地方环保主管部门全年交纳排污费总额。

2、污染赔款总额

由于污染事故造成损失,向当地农村、个人、集体或其他企业全年付出的赔偿总额。

3、污染罚款总额

由于污染事故,由地方环保部门决定罚款的全年总额。

二、企业工业废水排放及治理利用统计

(一)工业废水排放量

工业废水排放量指经过企业厂区所有排放口排到企业外部的工业废水量。包括生产废水、外排的直接冷却水、超标排放的矿井地下水和与工业废水混排的厂区生活污水,不包括外排的间接冷却水(清污不分流的间接冷却水应计算在内)。

122

1、直接排入海的工业废水量

指经企业位于海边的排放口,直接排入海的废水量。直接排放指废水经过工厂的排污口直接排入海,而未经过城市下水道或其他中间体,也不受其他水体的影响。

2、直接排入江、河、湖、水库的工业废水量

指企业位于江、河、湖、水库边的排放口,直接排放江、河、湖、水库的废水量(包括经处理后排放的)。直接排放是指废水经过工厂的排污口直接排入江、河、湖、水库,而未经过城市下水道,不受下水道污水的影响。

3、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指工业企业报告期内年排放的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的排放量。

化学需氧量(COD):是测量有机和无机物质化学所消耗氧的质量浓度的水污染指数。

4、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量

指工业企业报告期内排放的废水中氨氮的排放量。可以通过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其中氨氮的浓度相乘求得。

(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指报告期内废水中各项污染物指标都达到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的外排工业废水量,包括未经处理外排达标的,经废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达标排放的,以及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的。

1、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占工业废水排放量的百分率,计算公式为: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工业废水排放量×100%

2、废水治理设施数

指企业用于防治水污染和经处理后综合利用水资源的实有设施(包括构筑物)数,以一个废水治理系统为单位统计。附属于设施内的水治理设备和配套设备不单独计算。已报废的设施不统计在内。

三、企业工业废气排放及治理利用统计

(一)工业废气排放量

1、工业废气排放量

指报告期内企业厂区内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排入大气的含有污染物的气体的总量,以标准状态(273K,101325Pa)计算。测算公式为:

工业废气排放量=燃料燃烧过程中废气排放量+生产工艺过程中废气排放量

(1)燃料燃烧过程中废气排放量:指燃煤、油、气锅炉及其他工业炉窑在燃烧过程中所排废气的排放量。

(2)生产工艺废气排放量:指生产工艺过程中排放的废气量。

2、工业SO2排放量

指报告期内企业在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排入大气的SO2总量,计算公式为: 工业SO2排放量=燃料燃烧过程SO2排放量+生产工艺过程中SO2排放量

3、烟尘排放量

指企业厂区内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夹带的颗粒物排放量。

4、工业粉尘排放量

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能在空气中悬浮一定时间的固体颗粒物排放量。如焦化企业筛焦系统粉尘、烧结机粉尘、石灰窑粉尘等,不包括电厂排放大气的烟尘。它可以通过排尘系统的排风量和除尘设备出口排污浓度相乘求得,计算公式是:

工业粉尘排放量=排尘系统排风量×除尘设备出口气体含尘平均浓度×除尘系统运行时间

除尘系统出口的含尘浓度,均以所测的数字为准,无论测出的浓度是否符合排放标准,均应统计在内。

(二)工业废气中污染物去除量

1、二氧化硫去除量

指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废气经过各种废气治理设施处理后,去除的二氧化硫量,包括经回收装置处理后的去除量。

二氧化硫去除量=燃料燃烧过程中二氧化硫去除量+生产工艺过程中二氧化硫去除量

燃料燃烧过程中二氧化硫去除量指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经过各种废气治理设施处理后去除的二氧化硫量。

生产工艺过程中二氧化硫去除量指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经过各种废气治理设施处理后去除的二氧化硫量。

2、烟尘去除量

指企业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经过各种废气治理设施处理后去除的烟尘量。

3、工业粉尘去除量

指企业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经过各种废气治理设施处理后,去除的粉尘总量(不包括电厂去除的烟尘)。

4、废气治理设施数 指企业用于减少在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排向大气的污染物或对污染物加以回收利用的废气治理设施数。附属于设施内的治理设备和配套设备不单独计算。已报废的设施不统计在内。

四、企业工业固体废物排放及治理利用统计

(一)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排放、贮存及处置量

1、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指报告期内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状、半固体状和高浓度液体状废弃物的总量,包括危险废物、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尾矿、放射性废物和其他废物等;不包括矿山开采的剥离废石和掘进废石(煤矸石和呈酸性或碱性的废石除外)。酸性或碱性废石指采掘的废石其流经水、雨淋水的pH值小于4或pH值大于10.5者。

(1)危险废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具有爆炸性、易燃性、易氧化性、毒性、腐蚀性、易传染疾病等危险特性之一的废物。(2)冶炼废渣指在冶炼生产中产生的高炉渣、钢渣、铁合金渣以及金属矿渣等。

(3)粉煤灰指燃煤电厂锅炉、煤粉炉在燃煤过程中产生的固体颗粒物。

(4)炉渣指企业燃烧设备从炉膛排出的灰渣。不包括燃料燃烧过程中去除的烟尘。

2、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

指报告期内企业将所产生的固体废物排到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场所以外的数量,不包括矿山开采的剥离废石和掘进废石(煤矸石和呈酸性或碱性的废石除外)。

3、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

指报告期内企业综合利用或处置为目的,将固体废物暂时贮存或堆存在专设的贮存设施或专设的集中堆存场所内的数量。专设的固体废物贮存场所或贮存设施必须有防扩散、防流失、防渗漏、防止污染大气、水体的措施。

4、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

指报告期内企业将固体废物焚烧或者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场所,并不再回取的工业固体废物量(包括当年处置往年的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处置方式有填埋(其中危险废物应安全填埋)、焚烧、专业贮存场(库)封场处理、深层灌注、回填矿井及海洋处置(经海洋管理部门同意投海处置)等。

(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

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

指报告期内企业通过回收、加工、循环、交换等方式,从固体废物中提取或者使其转化为可以利用的资源、能源和其他原材料的固体废物量(包括当年利用往年的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如用作农业肥料、生产建筑材料、筑路等。综合利用量由原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统计。

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占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包括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的百分率。计算公式为: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100%

五、企业污染治理情况

(一)本年安排污染治理项目数

指本年由国家、部门、地方或企业安排的,以治理污染,“三废”综合利用为主要目的的治理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及其他(如恶臭等)环境污染的治理工程的总数。不包括“三同时”项目。

(二)污染治理项目本年完成投资额

指企业实际用于治理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及其他环境污染(如恶臭等)的全部投资额。

污染治理项目本年完成投资额=治理废水资金+治理废气资金+治理固体废物资金+治理噪声资金+治理其他污染资金

治理废水资金指用于废水治理,使水质排放达标或改善水质及回收使用的治理工程的资金。

治理废气资金指用于减少在燃料燃烧过程与生产工艺过程中排向大气的污染物或对污染物加以回收利用的环境工程的资金。

治理固体废物资金指用于治理工业固体废物(包括贮存、处置、综合利用等)的环境工程的资金。

治理噪声资金指用于减轻生产活动中的噪声源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以使其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噪声标准,减少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为目的的环境工程的资金。

治理其他污染资金指除用于治理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以外的治理工程的资金,如治理电磁辐射、治理放射性、污染搬迁和治理其他项目(含环境综合整治)所使用的资金总和。

(三)污染治理项目本年投资来源合计

指企业用于治理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和其他(如恶臭等)环境污染的环境治理工程的各种资金来源合计。各种来源的资金,均为报告期投入的资金,不包括以往历年的投资。

污污治理项目本年投资来源合计=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家预算内更新改造资金+综合利用利润留成资金+环境保护补助资金+环保贷款+其他资金

国家预算内资金指企业单位用于治理环境污染的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家预算内资金指国 125 家预算、地方财政、主管部门和国家专业投资公司拨给或委托银行贷给企业单位的拨款。国家预算内更新改造资金指国家预算、地方财政、主管部门和国家专业投资公司拨给企业单位的更新改造拨款。

综合利用利润留成资金指企业单位为消除污染,以“三废”为主要原料,开展综合利用项目所得产品利润的提留部分。

环境保护补助资金指由地方环境保护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统筹安排用于补助环境污染治理项目的资金。

环保贷款指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污染源治理专项资金有偿使用暂行办法》规定,各级环保部门建立的环保贷款基金。

其他资金指除上述资金来源以外的其他用于污染治理的资金,包括国内贷款(不包括环保贷款)、利用外资、除综合利用利润留成资金和环境保护补助资金以外的自筹资金及其他来源资金。

上年结余资金指在上年资金来源中没有形成固定资产投资额而结余的资金。包括尚未用到工程上去的材料价值、未开始安装的需要安装设备价值及结存的现金和银行存款等。

(四)本年竣工项目数

指本年竣工投入运行的治理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及治理其他污染的环境工程项目的总数。

(五)本年竣工项目新增设计处理能力

指本年竣工的污染治理项目设计文件规定的处理、利用“三废”的能力。其中:“治理废气”为治理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含工艺粉尘)废气的能力之和。

(六)“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

指报告期内利用“三废”作为主要原料生产的产品价值(现行价),已经销售或准备销售的应计算产品价值,留作生产自用的不应计算产品价值。

126

第三篇:离职率统计计算方法

离职率?

所谓离职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员工离职的数量占“员工”的比率,这个也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时期内,每100个员工中有几个员工离职!因此,不管如何,离职率不应超过100%。但是如果按“某一单位时间的离职人数与正式职工平均人数之比来表示,正式职工平均人数又为单位时间期初人数与期末人数的平均值。”这种算法来算,很有可能就超过100%。请看下面的例子:

现假设某公司一年的前六个月中每个月的期初人数、期末人数、录用人数、离职人数如下表所示:

该公司在一月份时跳槽员工的较多,故二、三月份开始大量招聘新员工,四、五、六月份员工的变动则较为平稳。我们来讨论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来求离职率。

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合计

期初人数501833475552-

录用人数33520130374

离职人数3520653170

期末人数***4-

1.将分母定义为期初数量和期末数量的平均,那么一月份的离职率为:

离职率=35/〔(50+18)/2〕×100%=103%

用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离职率有可能大于或等于100%;

2.将分母定义为期初数量,那么二月份的离职率为:

离职率=20/18×100%=111%

这个结果可以解释为离职的人数为月初总人数的1.11倍,但如果用每100人中有111个人离职来解释该公司二月份的离职率显得有些牵强。

3.同样的道理,若将分母定义为期末数量,也会出现离职率超过100%的现象。如一月份的离职率:

离职率=35/18×100%=194%

4.如果将分母定义为本月累计在册人数,所谓的累计在册人数是指本月曾经在册的员工的总数,它等于月初员工数量加上本月新进员工数量,也等于月末员工数量与本月离职人员数量之和。我们以一、二月份的情况计算离职率:

a)一月份离职率=35/(50+3)×100%=35/(35+18)×100%=66%

b)二月份离职率=20/(18+35)×100%=20/(20+33)×100%=37%

因为离职率的分母为期末在职员工数量加上本期离职人数之和,它一定大于或等于本期的离职人数,故所计算的离职率总是小于或等于100%,不可能出现离职率大于100%的现象。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发现,在计算离职率时如果能将分子定义为在某一时期内的离职人数,分母定义为该时期的累积在册人数,即该时期内的在职员工最多时的数量(离职率=离职人数/累计在册人数×100%),这样求出的离职率将更为科学。一方面应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使得人们更加容易理解离职率的含义,另一方面,不论员工什么时候辞职,都可以在离职率上反映出来。

那么如何计算半年或一年的离职率呢?半年或一年的离职率是否等于各个月的离职率的平均呢?我们还是以上述提供的数据来讨论。

方法一,以离职率等于某一时期的离职人数比上该时期的累积在册人数计算,则该公司上半年的离职率为:

上半年离职率=70/(50+74)×100%=70/(54+70)×100%=56%

方法二,以离职率等于各个月的离职率平均来计算,则该公司上半年的离职率为:上半年离职率=(66%+37%+11%+8%+5%+2%)/6=22%

大部分的人事经理可能更喜欢第二种方法,因为它所显示的结果更为“漂亮”,然而这种方法科学吗?我们从两方面来分析:

一、从离职率的含义来看,离职率所代表的是每百名员工中有多少人离职,如果以各月的离职率平均来表示则无法显示离职率所代表的意义。以该公司为例,用各月平均计算出的22%离职率代表该公司上半年的离职率,也即是在半年中每100个员工中只有22个员工离职,而我们知道在该公司上半年其员工的离职人数达70人,是上半年起初50人的1.4倍,因此可以明显感到22%的离职率有失偏颇。

二、若以各月平均值计算离职率将使得离职率的大小受员工离职时间的影响。如以上所示的这家公司,若将该公司一月份的离职人数和二月份的离职人数互换,即一月份为20人,二月份为35人,每月入职的人数不变,按以上方法计算可以得到一月份的离职率为38%,二月份为51%,上半年离职率平均为19%,比22%还低3个百分点。我们知道离职率反映的某一时间企业的人员流动情况,它应该是人员流动的静态的反映,它应和员工是否离职有关,而与离职的时间无关。

所以我认为月平均的方法计算离职率并不科学

然而,离职率算出来,到底有什么用呢?通常来说,离职率是企业用以衡量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流动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离职率的考察,可以了解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和满意情况。离职率过高,一般表明企业的员工情绪较为波动、劳资关系存在较严重的矛盾,企业的凝聚力下降,它可导致人力资源成本增加(含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组织的效率下降。但并不是说员工的离职率越低越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一定的员工流动,可以使企业利用优胜劣汰的人才竞争制度,保持企业的活力和创新意识。我把这种离职率叫做综合离职率!但是,我想大部分人事经理算离职率,仅仅是看一个数字,的确,我们算出了离职率,又能如何呢?一个数字而已,最多认为这个数字过高,要改进某些东西,这个数字适中,认为做的还不错!那么,要改进某些东西,具体要改进哪些呢?我们如何能通过离职率看出那些方面要进行改进呢?

大家都知道,人力资源工作者应该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做个统计报表给领导看了好看,我们计算离职率,不应该仅仅满足于一个表面数字,更需要从数字中发现问题!基于这个要求,我们就需要对离职进行分析!通常来说,根据员工的类型,离职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老员工离职,二是新员工离职。

所谓老员工,通常是指在企业工作一年以上的员工(有的企业认为工作满两年及以上的员工才算为老员工,这个可根据各个企业实际情况来界定),这种员工,已经对企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通过一年的工作,上级也对这些员工有了一定的了解,员工本身已经失去了当初进企业的新鲜感,更多表现出来的是老员工的成熟与稳重,因为他们对企业的特点,制度,发展状况等各个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员工的离职原因,就企业方面而言,通常有如下几种因素:没有晋升机会、对企业发展前景失望、自我实现得不到满足、学习不到新的知识、与领导不和难以忍受或领导变动、薪资待遇增长不能满足个人需求增长、企业单方面主动提出解除合同。

所谓新员工,通常是指在企业工作一年以下,甚至半年一下的员工(有的企业把工作不满两年的员工定为新员工,这个可由各个企业实际情况来界定)。新员工大多对企业状况不是很了解,有一定的新鲜感和激情,但也存在着适应过程,我们通常说,有希望才有失望,对于新员工的离职来说,主要有这么几种因素:薪资达不到预期、与新领导相处不和、自我实现与预期不符合,企业文化无法适应等等,新员工离职的原因,除了企业本身的环境因素外,大多是招聘的原因,因为招聘的时候,企业并没有看准人,所以使得新员工的预期与企业实际情况相差很大,导致新员工离职。

所以,一个简单的离职率数字并不能准确的反映企业离职率高的具体原因所在,毕竟老员工离职与新员工离职的原因会有相当的不同,针对性的计算老员工的离职率与新员工的离职率,进行对比,方可以找出企业员工离职率高的问题所在!那么,老员工离职率与新员工离职率如何计算呢?下面给大家两个公式:

老员工离职率=(当期离职老员工人数/期初人数)×100%;

新员工离职率=(当期新员工离职人数/当期新进总人数)×100%;

这样,通过这两个数字,加上之前我们说的综合离职率的数字,就可以对比出来,一个公司员工离职,是老员工多还是新员工多,如果是老员工多,说明公司的体制存在严重的问题,需要改善,我们再结合以往各个员工离职面谈的结果,以及离职原因的调查,各种员工动态的关注,可以准确的查找到企业在制度、文化、人力资源体系、管理模式等各种能影响到老员工离职方面因素,从而加以针对性的改革改善;如果是新员工离职的多,说明公司的招聘存在严重的问题,并没有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员工,企业可以通过分析各种招聘流程与环节以及招聘人员本身的工作方式,还有企业对新员工的各种文化、工作氛围等因素,针对性的去改善招聘方式方法,改善新进员工对企业的认同与融合度!

综上所述,所谓三维离职率计算与分析法,实际上就是利用以下三个公式:

1、综合离职率=[当期离职总人数/(期初人数+当期新进总人数)]×100%;

2、老员工离职率=(当期离职老员工人数/期初人数)×100%;

3、新员工离职率=(当期新员工离职人数/当期新进总人数)×100%;

注:老员工的定义可由各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自我定义,可以定义为工作满一年的为老员工,也可以定义为工作满二年或以上的为老员工,但是老员工的定义必须和新员工的定义想对应,比如老员工定义在本公司工作为满一年的,那么新员工就必须定义为在本公司工作未满一年的。

同时,因为离职率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指标,根据“改进工作”原则,计算离职率是为了考察并反映人力资源部在工作上的缺失以及公司存在的问题,而某一个月的离职率并不能良好的反映企业存在的问题及人力资源部工作的缺失,某一个月的离职率往往是用来进行多月对比的,比如把本公司1到12月的每个月的离职率列出来,从而找出本企业人才流动在市场中的规律,以方便企业更好的规划招聘工作来应对人才流动高峰周期。

所以我个人建议,三维离职率计算与分析法应当用在本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分析中,发现问题,从而指导本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规划,也就是说,三维离职率计算法运用的周期一般在一年或以上,这样更有利于企业查找自身问题!而企业在做每个月的离职率的时候,只需要运用综合离职率的公式即可。

总的来说,我们算离职率并不应该仅仅看一个数字是大是小是否好看,而是应该通过这些数字,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所在,并解决他,所以,通过三维离职率计算与分析法,将三组离职率数字进行综合对比,发现企业员工流失的原因,才能真正的达到计算离职率的目的所在。

第四篇: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统计用)

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统计用)

国家统计局令(2007年第10号)《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规定:已具备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会计与统计核算、统计实务专业大专,统计学类、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或学位)的人员,可免于参加《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科目》的考试,但还要参加《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

统计学类、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专业以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公布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统计用)》为准。

中国教育统计网在“统计标准”专栏公布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统计用)》(2007年版)中的统计学类、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专业目录如下: 071600 统计学类

071601统计学071699统计学类新专业

020100 经济学类

020101经济学020102国际经济与贸易020103财政学020104金融学

020105国民经济管理020106贸易经济020107保险020109金融工程020110税务020111信用管理020112网络经济学

020113体育经济020114投资学020115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 020116海洋经济学020117国际文化贸易020199经济学类新专业 110200 工商管理类

110201工商管理 110202市场营销110203会计学110204财务管理 110205人力资源管理 110206旅游管理110207商品学 110208审计学 110209电子商务110210物流管理 110211国际商务 110212物业管理 110213特许经营管理110214连锁经营管理110215资产评估

110217商务策划管理 110299工商管理类新专业

第五篇:九年级化学下册目录

九年级下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课题2 溶解度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课题2 化学肥料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寄语同学们 附录Ⅰ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

下载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示计算方法-1目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示计算方法-1目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09目录

    《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09》目录 (中英文对照附电子版)是一部以全面反映我国人口和就业状况为主的资料性年刊,收集了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就业统计的主要数据,......

    2013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目录2(模版)

    2013年度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 G549 癌变·畸变·突变 G481 癌症进展 G012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G786 安徽医学 Q906 安徽医药 G013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G550 白血病·淋巴瘤 G74......

    备考2014年高考化学——11.化学计算方法与技巧(推荐五篇)

    【专题十一】化学计算与技巧考点1守恒法守恒法就是化学变化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守恒关系,如:1.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元素守恒、得失电子守恒、能量守恒、电荷守恒。2.化合物中......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目录[合集五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目录 上册: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 走进化学实......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实验目录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实验目录 一、演示实验 1、水加热沸腾【实验1-1、(1)】 研碎胆矾观察发生的变化【实验1-1、(2)】 胆矾溶解于水并和NaOH反应;【实验1-1、(3)】 石灰石和盐酸反应把......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目录

    九年级上册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二单元 我们......

    宜兴市基层统计基础工作资料目录

    宜兴市镇(园区、街道)统计工作基础资料统一目录 一、管理资料 1.工作制度(见附表) (1)统计职业道德规范 (2)统计机构网络图 (3)镇、村、企统计工作联系表 (4)统计站工作职责 (5)统计站站长......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精选多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 1. 人均GDP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对于地区,GDP中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