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转变工会职能的几点建议
对转变工会职能的几点建议
“我为转方式,调结构献一策活动”——石林县人民医院工会
一、加强学习,努力转变观念,使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的综合素质不断适应时代要求。
面对医院进行现代卫生制度改制的新形势,工会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抓好学习。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多种教育,使广大工会工作者牢固树立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的坚定信念,增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增强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坚定性。
二、加大参与力度,使工会组织在促进就业、维护职工权益、保护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有所作为,不断创新。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国家法律对工会的要求,依照法律履行自己的职责是工会的天职。工会组织要通过各种民主渠道,积极参与制度修订和决策的过程,从制度上、决策上维护职工的劳动就业、职工培训、劳动报酬、生活保障等权利。并保证在公开与效率的前提下采取适当的收入再分配机制。
三、逐步完善劳动活动关系
工会维护职能和强化维护工作的关键是依据《工会法》赋予的职权,依据有效的机制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协调劳动关系。只有从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参照国家劳动标准,完善劳工标准,才能使劳动标准在调整劳动关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才能使职工的合法权益在劳资冲突中得到有效的保障。
四、下大力度转变改制医院工会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把握好新的机遇。
要强化改制医院工会群众化的本质,转变现有的活动方式、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使我们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活动方式、工作作风更适应医院的实际。要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深入临床一线,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上,以强烈的责任感为职工群众说话办事,千方百计地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
五、加强管理和监督,办事透明分开。
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创新建立多元工会建制。针对市场经济体制下多元化经济成分的特点,传统的单一工会组织模式应当被打破,这是经济体制转轨对工会组织提出的客观要求。建议根据不同类型劳动关系的性质,引导和支持职工依法建立不同类型的工会组织模式,即在原有以医院为依托的工会建制之
外,创新建立符合医院和行业特点的其他类型的工会体制。解决许多小组工会的实际困难,保障各种类型职工的入会权,使任何职工都不致因本单位没有基层工会组织而被拒于工会大门之外。
(二)切实保护工会干部的权益。工会干部是开展工会工作的宝贵人力资源,没有一大批安心献身于工会工作的工会干部队伍,工会职能的转变和发挥便是一句空话。因此,应当切实保障工会干部的基本权益,包括建立工会干部(尤其是工会主席)工资、福利保障体系;保证工会干部有开展工作的合理时间;对违反法律规定,在工会主席任职期间任意调动、解雇或对因进行工会工作而打击报复的管理者应有明确的法律制裁。
(三)体现工会的维权功能,发挥工会的桥梁作用。
一方面重视集体劳动合同的签定。医院劳动关系的协调,需要建立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工会作为与医院法人平等协商的主体一方,应代表职工积极同医院签定集体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必备条款主要涉及与职工劳动权利密切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标准事项,关乎职工切身利益,工会要监督缔约方切实履行。尤其集体合同不能流于形式,必须落实对职工工资的集体协商谈判制度。一旦发生劳动纠纷或出现违反《劳动法》和《工会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情况,工会
组织应作为职工合法权益的法定维护者而发挥作用,同时发挥工会的桥梁作用。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工会的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以切实保证职工的经济利益和政治民主权利。工会应利用其便利条件多作调研,定期向有关单位反映医院的实际状况,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联合协作力度,以便对有关职工权益和工会发展的问题及时处理和解决。
石林县人民医院工会
2010年6月2日
第二篇:职能转变
**镇政府职能转变工作措施及机制
一、转变政府职能,突出服务功能。要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要从转变职能,创新体制入手。
1、解放思想,找准职能定位。乡镇政府职能定位逐步明确为:“执行政策、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促进和谐”。“执行政策”,就是结合本地实际,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群众中用管理和服务的方式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推动发展”,就是要围绕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为乡镇经济组织、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而不是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服务群众”,就是在了解群众需求的基础上,在新农村建设、农技、民政、社保、就业、文教、卫生等方面提供有效服务,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促进和谐”,就是要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维护公平、正义,维护乡村政权稳定,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2、更新观念,加快职能转变。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加快职能转变的前提条件。要在更新乡镇干部观念上下功夫,切实做到“五强化五摒弃”:一要强化“服从大局”观念,摒弃“本位主义”意识,积极支持改革,跟上全国大力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步伐;二要强化“不进则退”观念,摒弃“安于现状”意识,增强不改革就落后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三要强
化“服务为主”观念,摒弃“管理为主”意识,尽快在思想上适应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四要强化“方便群众”观念,摒弃“自我中心”意识,把思想转变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上来;五要强化“争先创优”的观念,摒弃“得过且过”意识,积极建立一整套对干部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
3、树立形象,强化服务功能。在乡镇机构改革中,要紧密结合上级展开的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深入学习、查找问题、整改提高的过程中着力转变干部作风,塑造“五型”干部,树立新形象。一是塑造“学习型”干部,形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二是塑造“创新型”干部,形成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良好习惯;三是塑造“服务型”干部,形成挂牌上岗、热情服务的良好习惯;四是塑造“责任型”干部,形成敢于承诺、勇于负责的良好习惯;五是塑造“廉洁型”干部,形成无私奉献、清正廉洁的良好习惯。
二、搭建服务平台,改进服务方式。规范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已被许多地方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
1、以便民服务中心为着力点,搭建服务平台。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归并和集中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将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民政、土管、林业、医保、计生、就业、农技、信访等行政审批和服务职能归并集中到便民服务中心。二是选好并完
善便民服务中心办公场所。地点选择要方便群众办事,场所设施既要有一定标准,又要量力而行。三是选派工作人员集中办公。从机关和站所挑选业务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工作人员,到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公,并持证上岗。四是建立乡、村、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采取在各行政村设立帮办点、在村小组设立信息员的方式,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
2、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切入点,转变服务方法。把围绕群众需求、转变服务方法作为转变乡镇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环节。首先,做到“春江水暖鸭先知”,第一时间了解群众需求。一是利用“便民卡”疏通群众需求渠道。将“便民卡”印上乡镇领导和工作人员姓名、分管事务、联系电话,并分发到每家每户,让群众清楚什么事情找谁办理。二是借助便民服务大厅收集群众需求。大厅工作人员在办理审批事项的同时,要肩负收集群众需求信息的任务,并做好记录,按职能分工转递给承办人办理。三是依靠村组“信息员”收集群众需求。建立村组“信息员”及时收集信息和报送群众需求制度,对他们给予适当的补贴,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四是利用干部下乡收集群众需求。干部下乡携带《民情日记》,及时记录群众需求,带回后按职能分工转递办理。五是通过民情热线收集群众需求。设立民情热线电话,建立健全值班制度,对群众的咨询及时答复,对群众的需求及时转交办理。其次,做到公开办事、科学安排、积极主动地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需求。要在便民服务中心建立以下制度:一是 “五公开”制度。向群众公开服务项目、办事条件、办事程序、承诺时限、收费依据和标准,并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值班长制度。在服务中心设值班长岗位,由机关、事业单位负责人轮流担任值班长,负责协调有关事务、监管工作作风。三是 “集中办理日”制度。每个星期固定一天为集中办理日,实行集中办公,其他时间则根据需要安排2—3人值班。四是干部上门服务制度。在生产特别繁忙季节或对因身体原因办事不方便的群众,免费提供上门服务。
3、以优质高效服务为出发点,建立健全机制。运行机制的建立健全要紧紧围绕责任的落实来进行。一是实行首问责任制,强化“第一接收群众需求信息人”的责任,促其过问到底;二是实行分工负责制,强化职能单位的责任,促其负责到底;三是实行限时办结制,强化承办人的时间观念,提高工作效率;四是实行跟踪问效制,强化责任人的落实意识。
三、完善绩效考评,形成有效激励。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的工作实绩,对于构建服务型政府势在必行。
1、按照“权责统一、分类考评”的原则,科学地制定绩
效考评方案。首先是遵循“权责统一”的原则,把干部的工作任务(权)与工作目标(责)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行考评。一是目标责任书的制定,不仅要明确工作任务,而且要明确工作目标的完成质量和时限要求,为考评打好基础。二是考评方案的考评标准要与目标责任书完全一致,不能搞成“两张皮”。其次是遵循“分类考评”的原则,按照干部工作的不同岗位区别对待、分类考评。对包村驻点干部,其工作实绩的考评要重在围绕群众需求办实事,且获得服务对象的满意、认可上;对在便民服务中心工作的干部,其工作实绩的考评要重在围绕群众需求,做好接待、办证、咨询和其他服务工作上。
2、按照“群众监督、公开透明”的原则,公正公平地实施绩效考评。首先是遵循“群众监督”的原则,要在绩效考评中,给群众充分的知情权、评价权。一是对包村驻点干部为群众需求所办的实事,应及时备案登记,以备考评。二是对在便民服务中心工作的干部为群众需求所提供的服务,应以群众代表民主测评结果为重要依据,进行绩效考评。其次是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要将绩效考评办法、考评程序、考评参与人、考评时间、考评结果及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得到群众认可。
3、按照“奖罚分明、任用有别”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兑现绩效奖惩。正确运用绩效考评结果,做到奖惩兑现。一
要奖罚分明。对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给予应得的奖励,对工作任务未达标的干部评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并扣除年终考评奖。二要任用有别。对干部的使用要与绩效考评结果严格挂钩,让能干事、干成事的有舞台、有荣誉;让不干事、干不成事的挪位子、无市场。
第三篇:工会职能
工会的职能
一、职能
1、维护职能:维护职工群众的经济效益和民主权益的职能。
2、建设职能:吸引和组织职工群众参加经济建设和改革,努力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和 职能。
3、参与职能:发挥职工群众参政议政作用,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职能。
4、教育职能:帮助职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文化素质的职能。
一、社区工会的主要职责
维护社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动员和组织职
工积极参加社区建设和管理,为会员活动提供方便、创造条件。
二、社区工会会员及会籍管理
1、社区内以合法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劳动者,均可自愿申请加入社区工会。
2、社区服务网点工作人员和个体工商业户户主及新雇员工可以直接申请加入社区工会。
3、各企业退休职工志愿加入社区工会的,可以直接申请入会。
4、机关事业等单位的公职人员退休后有志愿加入社区工会的,可以提出申请或会籍直接转入 社区工会。
5、军队退休干部根据本人的要求和自身实际,也可以自愿申请加入社区工会,参加社区工会
组织的各项活动,享受社区会员的一切待遇。
一、中国工会的性质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会阶段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支柱,是会中和职工利益的代表。
二、中国工会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执行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全面履行工会的社会职能,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更好地表达和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团结和动员全国职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三、中国工会的四项职能 中国工会的四项社会职能是:维护、建设、参与、教育。
维护职能是工会通过各种有效途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春中包括职工的劳动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利。
四、中国工会的四项职能
中国工会的四项社会职能是:维护、建设、参与、教育。
维护职能是指工会通过各种有效途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其中包括职工的劳动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利。
建设职能是指工会吸引和组织群众参加经济改革,努力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的职能。
参与职能是指工会代表和组织职工群众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参与企业、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发挥职工参政议政民主渠道的职能。
教育职能是指工会组织通过教育的方式,帮助职工群众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职能。
五、履行工会的维护职能需要注意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一是要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更好地代表和维护职能的具体利益。
二是既要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又要维护职工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和精神文化需求。
三是既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又要引导和帮助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技术素质。
六、工会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应把握的重点
1、要牢牢把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和工会章程自主地开展工作。
2、要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初中相结合这一最基本的经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的新路子。
3、要时刻牢记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进一步突出和履行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
4、要深刻认识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进一步推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的落实。
5、要切实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根本任务的要求,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
6、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地推进工会自身改革和建设。
七、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必须在四个方面狠下功夫。
1、政治上保证。在政治上,要保证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尊重职工群众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在立法和重大政策制定上广泛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充分体现职工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最大限度地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2、制度上落实。在制度上,要通过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大力推行玫务公开、厂务公开,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保证广大职工了解和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了解和参与企事业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职工群众对党、政府、企事业工作和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
3、素质上提高。在素质上,要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武装广大职工,加强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和帮助他们努力学习和掌握经济、政治和文化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造就宏大的“四有”职工队伍。
4、权益上维护。在权益上,要依法调整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关心他们的生活和福利,改善他们的劳动环境和工作条件,努力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坚决同一切漠视职工困难和侵犯工会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
八、中国工会的主要权利
中国工会的主要权利是:代表权、维护权、参与权、协商谈判权、监督权。
代表权是指工会有依法代表职工的权利。
维护权是指工会有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权利。
参与权是指工会有依法代表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和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的权利。
协商谈判权是指工会有依法代表职工与企业一方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和社会保险福利等事项进行协商谈判、签订集体合同的权利。
监督权是指工会对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行政在执行国家劳动法律、法规、政策上有依法监督的权利。
九、中国工会的主要义务
中国工会的主要义务是:维护国家政权,支持协助行政工作。动员和组织职工参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教育职工,提高职工素质。
工会维护国家政权、支持协助行政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组织和教育职工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民主权利,发挥国家主人翁作用,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协助人民政府开展工作,维护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系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工会支持厂长(经理)依法行使职权。
工会动员和组织职工参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教育职工以主人翁态度对待劳动,遵守劳动纪律,发动和组织职工努力完成生产和工作任务;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开展群众性合理化建设、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活动;协助企事业行政办好职工集体福利事业,做好劳动工资、劳动保护和劳动保险工作。
工会教育职工、提高职工素质的主要内容是:工会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对职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纪律教育,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工会对职工进行文化技术教育,包括进行科学、文化、技术教育,会同行政组织职工开展业余文化、技术学习和职工培训,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和业务素质。工会做好职工群众文化工作,包括组织职工开展文娱活动,增进职工团结和身心健康,提高职工的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十、中国工会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工会是党联系工会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
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工会代表和组织职工群众参与社会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支持和协助政府制订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支持和协助行政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组织和发动广大职工广泛参加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等群众性生产技术活动;组织和开展群众性劳动保护监督活动;协助或会员有关方面建立和完善的职工社会保障(劳动保险)及职工福利事业;参与调和企业的劳动关系和社会经济利益关系。
在国家社会生活中,工会在职工群众中进行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核心内容的政治思想教育,帮助政府和行政方面落实各项提高职工文化素质的法规、政策、计划和措施,不断提高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文化技术素质;努力保障职工群众能够享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满足他们的文化要求。
十一、基层工会的基本任务
1、执行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工会的决定,主持基层工会的日常工作。
2、代表和组织职工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参加本单位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3、代表企业职工与企业、事业单位行政方面签订集体合同或其他协议,帮助、指导职工与企业、事业单位行政方面签订劳动合同。参与协调劳动关系和调解劳动争议,与企业、事业单位行政方面建立协商制度,协商解决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问题。
4、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和技术协作活动,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做好先进生产(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的评选、表彰、培养和管理工作。
5、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鼓励支持职工学习文化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开展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
6、监督有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劳动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协助和督促行政方面,做好劳动保险、劳动保护工作,办好职工集团福利事业,改善职工生活。
7、维护女职工的特殊利益,同歧视、虐待、摧残、迫害女职工的现象作斗争。
8、搞好工会组织建设,健全民主制度和民主生活。建立和发展工会积极分子队伍。做好老会员的接收、新会员的发展及其会员的教育工作。
9、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管理好工会财产和工会的企业、事业。
十二、工会工作基本方法
1、围绕党政中心,开展特色活动。
2、争取党政支持,调动各方力量。
3、密切联系群众,注重调查研究。
4、民主平等,公正处事。
5、坚持原则,讲究办法。
6、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7、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8、培养骨干,依靠群众。
9、总结典型,积极推广。
10、循序渐进,寓教于乐。
第四篇:浅谈乡镇职能转变
乡镇政府,是农村基层政权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国家管理农村社会事务的极其繁杂而又十分具体的工作任务。面对经过税费改革之后,曾经将“催粮要款”作为“主业”的乡镇,面对着抛弃传统工作方式,面对着农民奔小康需求日渐提高的现实,我们必须从保证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高度出发,推进乡镇职能转变,加强乡镇行政的制度化建设,努力实现依法行政。
一、加强乡镇职能转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乡镇行政机构职能的转变,总的来说,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1、加强乡镇职能转变是我国基层政权建设的必然趋势。乡镇人民政权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政权体系的重要内容。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乡镇人民政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行政区域事务的体现,同时,乡镇人民政权又担负着多方面的职能,其中最主要的是执行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事业和财政、民政、治安、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也担负着发展基层社会主义民主,保障基层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乡镇政权是我国政权体系的基础,是我国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延伸,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担负着重任,它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农村的执行,关系到九亿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民主政治权利与自由的保障,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切实转变乡镇职能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农村各项工作的延续和发展,只有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才能从理论上针对现阶段我国农村存在的现状和问题提供解决的对策。
2、加强乡镇职能转变,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废除了人民公社,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体制,这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对土地的经营自主权,再加上大部分农产品价格放开,山东的白菜运往浙江,再也不用绳子挂起来。福建的芦荟也经常来到北方人的餐桌上,农村经济向着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迅速发展,广大城乡农民得到了明显实惠,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WTO,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农村经济的发展,让农村基层工作者眼花缭乱。农副产品的商品化和传统农业的多元化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了,这本来是极大的好事,但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却是一个极大的冲击,给我们提出了新形势下我们干什么,怎么干的严峻问题。
3、现阶段农村税费改革,使乡镇职能转变成为新形势下乡镇的必由之路。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特别是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乡镇工作向何处去,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与法制建设中的双重作用如何体现出来,是一个严峻的难题。当然,我们没有理由把乡镇功能变化全部归之于农村税费改革,但不可否认它的确是影响乡镇职能发挥的重要原因。过去,乡镇百分之八九十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催粮要款”、“刮宫引产”这些任务上。在当时的形势下,因为“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是压在乡镇肩上的一大重担。现在“三保”要继续,但乡镇工作有没有事,有多少事要干,农民群众对乡镇工作欢迎不欢迎,干群关系能否得到进一步改善,归根结底,都在于乡镇是否能够真正实行职能转变。
二、目前乡镇职能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我国现阶段的农村生产水平低下,特别是我们后高山区,农业生产工具基本上是原始农具,牛耕、人拉、人背、人耕司空见惯,现有的农村基础设施也基本上是“大跃进”和“农业学大寨”期间兴建起来的,设施陈旧,年久失修,很难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农业布局、结构不合理规模上不去,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要想尽快改变,离不开乡镇政府的有效管理。但是,现阶段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又面临着传统观念的制约和职能的弱化,以及乡镇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等具体问题。
1、乡镇职权职能的弱化。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自下而上和一切生产的历史起点和先决条件。全面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的关键。但是,现阶段的乡镇却不能完全适应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取得了明显的直接的经济利益,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产品的商品和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在生产环节,流通环节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短缺,技术滞后,信息闭塞。这些问题乡镇政府都难以解决。如农民种植什么样的良种适宜该地区生长,乡镇得依托县种子公司;用什么肥料、多少农膜得靠供销社;农作物发生病虫害,得请农业局,根据以往的经验,出现农作物病虫害后,农业局还要调查、研究,最后才能开出方子,到这时,很多农作物都已经遭受了损失。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乡镇政府来解决,而实际上这恰好是乡镇政府的薄弱环节。养殖业、中药材等发展中,这种职能上的薄弱环节表现得尤为突出。假种子、假农药,打击有专门职能部门,乡镇政府是看得见却管不着。
在社会事务上,更存在着职能弱化问题。乡镇作为一级政权组织,应依法将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事务都统管起来,这是法律赋予乡镇的重要职责,是我国政权体系实现统一领导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快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要求,但是,随着部分行业财政上划和管理职能的脱钩,乡镇职能落空。特别是现阶段的农村、户籍管理靠公安,婚姻登记也上划了,这给乡镇政府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集镇建设上,要推进集镇建设,但集镇规划靠城建局,土地审批靠土管部门,同时还涉及公路、水保等单位,乡镇制定的措施稍有不慎便会落空。同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人浮于事,群众意见大,认为政府监督不力。
2、没有适应新情况的工作模式。农村税费取消了,许多乡镇干部认为肩上的担子轻了,究竟该怎样工作却浑然摸不着头脑。他们无法从传统的乡镇工作中解放出来,没有了“催粮要款”,少有了“刮宫引产”,只有听领导安排,推一下,动一下,有的甚至动都不会动。当前,在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尤其是逐步取消农业税,取消除烟叶税外的农业特产税后,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走?工作怎么干?工作上迷茫,甚至因此消极懈怠。一些乡镇干部“官本位”的观念还非常浓,不愿意放下架子直接面对农民,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有的干部认为,现在特产税取消了,乡镇政府的权力层层上划,而职责层层下压,应对部门层层加码的工作任务已是很不容易的了,直接面对群众服务就显得力不从心,不懂得如何去服务,整天只忙于转转、看看。许多干部包村,包的是村干部,只为村干部当好通讯员就算了事,搞产业宣传老一套,抓不出典型跟不上服务。
3、乡镇干部素质普遍低下。乡镇干部中退伍军人多,选举式干部多,顶招干部多。这“三多”干部占到乡镇干部总数的65%以上,许多干部不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不具备基本的理论基础和政策水平。同时,乡镇干部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多数没有受过系统的正规教育。部分干部,宣讲中央一号文件只知道取消农村特产税,落实计划生育只讲一胎化,对政策的精髓,说不明道不白。更重要的是,在长期的以“催粮要款”、“刮宫引产”为主的乡镇工作中,乡镇干部脱离专业工作,即使专业干部也不懂专业特长,很多农校毕业生不会指导农民修剪桑园,家住农村的干部不懂制茶,种烟技术。许多乡镇干部工作依靠村干部,能力上比村干部还低。
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1、不断强化乡镇政权体制改革。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要实现乡镇政权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乡镇就由“抓事务,抓税收”向“抓产业、抓服务”上转移,机构设置也应向这个重心靠拢,整合人力资源,在精简事务性机构的同时,组建以产业服务为重心的服务机构,强化政府在促进农民增收上的职能。当前,我县走出了一条“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一般干部谋职锻炼”的用人机制,这既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励干部作为的良好平台,乡镇职能转变要以此为契机,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职能确定等问题上要立足实际,合理设置机构,不墨守成规。同时,要为广大干部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加强对干部的继续教育,使乡镇干部更多更好地为农民增收服务。
2、转变工作机制,改变行为方式。乡镇工作的一贯做法是“领导包片、干部驻村”。村民自治和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发展,农民已经不欢迎乡镇插手村级一般事务,因此,破除包揽一切的思想,按照专业化的要求把力量集中到各个产业发展的服务机构中去显得十分重要,要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农村经济的活力。现阶段,一是要抓信息。农民得到的信息常常滞后,种什么、养什么,大多来源于干部动员,或是跟着别人干,总比市场的真实信息慢半晌,造成了种什么,多什么,卖不出去什么的恶性循环。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就是建立和完善信息服务体系,乡镇政府和广大干部应当重视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科技手段去收集信息,及时发布、传达给农民,减少农民种什么、养什么,到哪里输出劳务的盲目性。二是要做好市场分析,解决“卖难”的问题。要多方考察,了解市场行情,加强与外地客商的联系,建立稳定的销售网络。同时,还可以通过发展中介组织解决农民产品销售问题。三是要做好科技推广工作。科技是产业的支撑,不注重科技,产业就体现不出质量和效益,现在乡镇富余人员较多,可以尝试将部分分流人员派到大专院校或其它示范基地去学技术,还可以通过有偿服务和发展集体产业的办法,既可以分流富余人员,减轻财政压力,又可激发农村经
第五篇:浅谈乡镇职能转变
乡镇政府,是农村基层政权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国家管理农村社会事务的极其繁杂而又十分具体的工作任务。面对经过税费改革之后,曾经将“催粮要款”作为“主业”的乡镇,面对着抛弃传统工作方式,面对着农民奔小康需求日渐提高的现实,我们必须从保证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高度出发,推进乡镇职能转变,加强乡镇行政的制度化建设,努力实现依法行政。
一、加强乡镇职能转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乡镇行政机构职能的转变,总的来说,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1、加强乡镇职能转变是我国基层政权建设的必然趋势。乡镇人民政权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政权体系的重要内容。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乡镇人民政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行政区域事务的体现,同时,乡镇人民政权又担负着多方面的职能,其中最主要的是执行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事业和财政、民政、治安、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也担负着发展基层社会主义民主,保障基层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乡镇政权是我国政权体系的基础,是我国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延伸,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担负着重任,它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农村的执行,关系到九亿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民主政治权利与自由的保障,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切实转变乡镇职能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农村各项工作的延续和发展,只有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才能从理论上针对现阶段我国农村存在的现状和问题提供解决的对策。
2、加强乡镇职能转变,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废除了人民公社,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体制,这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对土地的经营自主权,再加上大部分农产品价格放开,山东的白菜运往浙江,再也不用绳子挂起来。福建的芦荟也经常来到北方人的餐桌上,农村经济向着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迅速发展,广大城乡农民得到了明显实惠,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WTO,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农村经济的发展,让农村基层工作者眼花缭乱。农副产品的商品化和传统农业的多元化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了,这本来是极大的好事,但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却是一个极大的冲击,给我们提出了新形势下我们干什么,怎么干的严峻问题。
3、现阶段农村税费改革,使乡镇职能转变成为新形势下乡镇的必由之路。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特别是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乡镇工作向何处去,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与法制建设中的双重作用如何体现出来,是一个严峻的难题。当然,我们没有理由把乡镇功能变化全部归之于农村税费改革,但不可否认它的确是影响乡镇职能发挥的重要原因。过去,乡镇百分之八九十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催粮要款”、“刮宫引产”这些任务上。在当时的形势下,因为“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是压在乡镇肩上的一大重担。现在“三保”要继续,但乡镇工作有没有事,有多少事要干,农民群众对乡镇工作欢迎不欢迎,干群关系能否得到进一步改善,归根结底,都在于乡镇是否能够真正实行职能转变。
二、目前乡镇职能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我国现阶段的农村生产水平低下,特别是我们后高山区,农业生产工具基本上是原始农具,牛耕、人拉、人背、人耕司空见惯,现有的农村基础设施也基本上是“大跃进”和“农业学大寨”期间兴建起来的,设施陈旧,年久失修,很难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农业布局、结构不合理规模上不去,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要想尽快改变,离不开乡镇政府的有效管理。但是,现阶段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又面临着传统观念的制约和职能的弱化,以及乡镇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等具体问题。
1、乡镇职权职能的弱化。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自下而上和一切生产的历史起点和先决条件。全面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的关键。但是,现阶段的乡镇却不能完全适应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取得了明显的直接的经济利益,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产品的商品和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在生产环节,流通环节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短缺,技术滞后,信息闭塞。这些问题乡镇政府都难以解决。如农民种植什么样的良种适宜该地区生长,乡镇得依托县种子公司;用什么肥料、多少农膜得靠供销社;农作物发生病虫害,得请农业局,根据以往的经验,出现农作物病虫害后,农业局还要调查、研究,最后才能开出方子,到这时,很多农作物都已经遭受了损失。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乡镇政府来解决,而实际上这恰好是乡镇政府的薄弱环节。养殖业、中药材等发展中,这种职能上的薄弱环节表现得尤为突出。假种子、假农药,打击有专门职能部门,乡镇政府是看得见却管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