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染科_传染病分诊点_医务人员岗前培训计划
传染病分诊点,医务人员岗前培训计划
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必须做好感染性疾病科的医护人员在上岗前必须做好岗前培训。
对本医院机构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组织管理,设立传染病分诊点,;了解其工作职责,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
必须熟悉掌握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部门的规章及工作制度。对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预防,诊断,治疗必须明确掌握。对职工暴露处理和防护措施必须清楚,认真贯彻执行。
对各科消毒包括自身手消,物品消毒,室内环境消毒等,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确保医护人员及患者做到院感为零,以上是我院岗前培训计划,希望认真贯彻落实。
2013年1月
第二篇:感染性疾病科医务人员岗前培训试卷
感染性疾病科医务人员岗前培训试卷
姓名: 职务:医生 / 护士 考核时间: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伤寒杆菌的致病因素是(B)A.鞭毛 B.内毒素 C.外毒素 D.菌体抗原
2、疟疾最常见的体征是(B)A.肝肿大 B.脾肿大 C.黄疸 D.贫血貌
3、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B)A.肠出血 B.肠穿孔 C.中毒性心肌炎 D.溶血尿毒综合症
4、根据下列HBV感染状况检查结果,可作为献血员的是 抗 HBc 抗Hbe 抗HBs HBsAg(B)A.+-++ D.+
5、下列哪项是提示乙型肝炎病毒活动性复制的指标(C)A.HBSAg B.抗HBS C.HbeAg D.抗HBe
6、显著贫血见于(D)A.间日疟 B.三日疟 C.卵圆疟 D.恶性疟
7、为预防的目的,降低人群易感性主要通过(C)A.病后免疫 B.隐性感染免疫 C.人工主动免疫 D.免疫人群移入
8、乙型肝炎抗原抗体,三对指标检查中,在血中不易检出的是(D)A.HBeAg B.HBsAb C.HBeAg D.HBcAg
9、“草莓舌”是下列哪个疾病的典型体征(B)A.麻疹 B.猩红热 C.斑疹伤寒 D.伤寒
10、控制疟疾发作的首选药物是(B)A.奎宁 B.氯喹 C.伯氨喹林 D.乙胺嘧啶
11、中毒型细菌性痢疾致病菌在我国较多见的是(B)A.宋氏痢疾杆菌 B.福氏痢疾杆菌 C.鲍氏痢疾杆菌 D.志贺痢疾杆菌
12、肺结核主要感染途径中 的是(B)
A.结核菌主要通呼吸道传播 B.通过皮肤、泌尿生殖道传播 C.次要的传播途径是经消化道进入机体 D.大量毒力强的结核侵袭时易发病
13、结核病的基本病理改变 的是(D)
A.渗出性改变 B.增生性改变 C.坏死性改变 D.化脓性改变
14、继发性肺结核最常见的类型是(C)
A.原发综合征 B.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C.浸润型肺结核 D.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15、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受累的部位是(A)A.心脏瓣膜 B.大动脉内膜 C.心内膜 D.腱索
16、喹诺酮类抗生素可能对(D)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A.牙齿 B.神经系统 C.视觉 D.骨骼
17、水痘的主要流行时间正确的是哪项?(C)
A.夏季6~7月 B.秋季9~10月 C.常年发生,但春冬季较多见 D.冬季11~12月
18、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的传染病是(D)A.甲型肝炎 B.乙型脑炎 C.流行性出血热 D.伤寒
19、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的病毒性传染病是:(C)A.流行性感冒 B.艾滋病 C.流行性出血热 D.水痘 20、发现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应向哪个部门报告:(D)A.急救中心 B.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C.当地人民政府 D.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1、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什么方针?(B)A.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B.预防为主,长备不懈 C.反应及时,措施果断 D.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22、在我国现阶段预防艾滋病传播的最主要措施是:(B)A.打击卖淫嫖娼
B.防止静脉吸毒者共用注射器和注射针头 C.避免输血 D.应用疫苗
23、发现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应向哪个部门报告:(D)A.急救中心 B.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C.当地人民政府 D.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4、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采取下列措施哪项是错误的:(B)A.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 B.对疑似病人应统一集中治疗 C.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D.拒绝隔离治疗时,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2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是由下列哪个组织颁布的:(B)A.全国人大 B.国务院 C.卫生部 D.省人民政府
二、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哪些传染病患病后可变为慢性病原携带者(ABC)A.伤寒 B.乙型肝炎 C.细菌性痢疾 D.甲型肝炎
2、下列传染病中通过虫媒而传播的有(AC)
A.疟疾 B.流行性出血热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钩端螺旋体病
3、分泌型腹泻的临床特点:(ABCD)A.每日大便量超过1L B.大便为水样,无脓血
C.禁食48小时后腹泻仍持续存在 D.粪便的PH值多为中性或碱性
4、可用于治疗流感病毒感染的药物包括:(BCD)A.阿昔洛韦 B.奥司他韦 C.金刚烷胺 D.扎那米韦
5、下列哪些病可经胎盘传插:(A D)
A.乙型病毒性肝炎 B.伤寒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艾滋病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简述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答: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输血或血制品、静脉吸毒、不洁注射、纹身、拔牙、针刺、修面等)及母婴传播(宫内感染、分娩时经产道感染及产后哺乳喂养等方式)等3种途径进行传播。
2、诊断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要满足的4个条件分别是什么? 答:同时具备以下4条不能作出明确诊断的肺炎病例:
(1)发热(≥38℃);(2)具有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影像学特征;(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4)经抗生素规范治疗3-5天,病情无明显改善。
3、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是什么?
答:(1)病原体被清除(2)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3)病原携带状态(4)潜伏性感染(5)显性感染
4、什么叫传染病暴发?什么叫传染病流行?
传染病暴发是指某地区某病在短时间内(一般以小时、天、周或月计算)发病数突然增多的现象。
传染病流行是指某种传染病在某一地区,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发病)水平时(一般为前三年平均发病率的3~10倍)称流行。
5、医疗机构在传染病控制中的主要职责?(至少三条)① 接受培训,做好分诊登记;
② 早发现(诊断)、报告、隔离、治疗; ③ 正确治疗、消毒、流观控制; ④ 参与流调、标本采集; ⑤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第三篇:感染性疾病科医务人员岗前培训试卷
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
感染性疾病科 医务人员岗前培训试卷
姓名: 职务:医生 / 护士 时间: 分数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伤寒杆菌的致病因素是()A.鞭毛 B.内毒素 C.外毒素 D.菌体抗原
2、疟疾最常见的体征是()A.肝肿大 B.脾肿大 C.黄疸 D.贫血貌
3、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A.肠出血 B.肠穿孔 C.中毒性心肌炎 D.溶血尿毒综合症
4、根据下列HBV感染状况检查结果,可作为献血员的是 抗 HBc 抗Hbe 抗HBs HBsAg()A.+-++ D.+
5、下列哪项是提示乙型肝炎病毒活动性复制的指标()A.HBSAg B.抗HBS C.HbeAg D.抗HBe
6、显著贫血见于()A.间日疟 B.三日疟 C.卵圆疟 D.恶性疟
7、为预防的目的,降低人群易感性主要通过()A.病后免疫 B.隐性感染免疫 C.人工主动免疫 D.免疫人群移入
8、乙型肝炎抗原抗体,三对指标检查中,在血中不易检出的是()A.HBeAg B.HBsAb C.HBeAg D.HBcAg
9、“草莓舌”是下列哪个疾病的典型体征()A.麻疹 B.猩红热 C.斑疹伤寒 D.伤寒
10、控制疟疾发作的首选药物是()A.奎宁 B.氯喹 C.伯氨喹林 D.乙胺嘧啶
11、中毒型细菌性痢疾致病菌在我国较多见的是()A.宋氏痢疾杆菌 B.福氏痢疾杆菌 C.鲍氏痢疾杆菌 D.志贺痢疾杆菌
12、肺结核主要感染途径中 的是()
A.结核菌主要通呼吸道传播 B.通过皮肤、泌尿生殖道传播 C.次要的传播途径是经消化道进入机体 D.大量毒力强的结核侵袭时易发病
13、结核病的基本病理改变 的是()
A.渗出性改变 B.增生性改变 C.坏死性改变 D.化脓性改变
14、继发性肺结核最常见的类型是()
A.原发综合征 B.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C.浸润型肺结核 D.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15、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受累的部位是()A.心脏瓣膜 B.大动脉内膜 C.心内膜 D.腱索
16、喹诺酮类抗生素可能对()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A.牙齿 B.神经系统 C.视觉 D.骨骼
17、水痘的主要流行时间正确的是哪项?()
A.夏季6~7月 B.秋季9~10月 C.常年发生,但春冬季较多见 D.冬季11~12月
18、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的传染病是()
A.甲型肝炎 B.乙型脑炎 C.流行性出血热 D.伤寒
19、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的病毒性传染病是:()A.流行性感冒 B.艾滋病 C.流行性出血热 D.水痘 20、发现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应向哪个部门报告:()
A.急救中心 B.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C.当地人民政府 D.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1、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什么方针?()A.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B.预防为主,长备不懈 C.反应及时,措施果断 D.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22、在我国现阶段预防艾滋病传播的最主要措施是:()A.打击卖淫嫖娼
B.防止静脉吸毒者共用注射器和注射针头 C.避免输血 D.应用疫苗
23、发现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应向哪个部门报告:()
A.急救中心 B.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C.当地人民政府 D.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4、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采取下列措施哪项是错误的:()
A.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 B.对疑似病人应统一集中治疗
C.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D.拒绝隔离治疗时,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2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是由下列哪个组织颁布的:()A.全国人大 B.国务院 C.卫生部 D.省人民政府
二、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哪些传染病患病后可变为慢性病原携带者()A.伤寒 B.乙型肝炎 C.细菌性痢疾 D.甲型肝炎
2、下列传染病中通过虫媒而传播的有()
A.疟疾 B.流行性出血热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钩端螺旋体病
3、分泌型腹泻的临床特点:()A.每日大便量超过1L B.大便为水样,无脓血
C.禁食48小时后腹泻仍持续存在 D.粪便的PH值多为中性或碱性
4、可用于治疗流感病毒感染的药物包括:()
A.阿昔洛韦 B.奥司他韦 C.金刚烷胺 D.扎那米韦
5、下列哪些病可经胎盘传插:()
A.乙型病毒性肝炎 B.伤寒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艾滋病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简述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2、诊断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要满足的4个条件分别是什么?
3、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是什么?
4、什么叫传染病暴发?什么叫传染病流行?
5、医疗机构在传染病控制中的主要职责?(至少三条)
第四篇:传染病预检分诊培训材料
传染病预检分诊培训材料
一、传染病预检分诊 1、预检分诊制度概念
2003年非典后,国家对传染病防治法进行了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五十二条规定:
医疗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和接诊治疗,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2005年2月28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1号,颁布施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要求医疗机构为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医疗机构内交叉感染,对来诊的患者预先进行有关传染病方面的甄别、检查与分流制度。
2、预检分诊要求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提出,医疗机构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同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
科,具体负责本医疗机构传染病的分诊工作;没有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传染病分诊点。
医疗机构应当在接到卫生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后,或者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必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处,引导就诊病人首先到预检处检诊,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对呼吸道等特殊 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医疗机构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2.1、日常预检分诊管理
(1)感染性疾病科为传染病及疑似疾病的预检分诊科室。日常采取多层分诊,层层把关,引导发热、腹泻及其他传染病患者到感染性疾病科就诊。
(2)医院醒目位置设导诊牌,引导发热、腹泻及其他传染病患者到感染性疾病科就诊。
(3)门诊咨询处对患者进行分诊,引导发热、腹泻及其他传染病患者到感染性疾病科就诊。
(4)挂号室在挂号时,对患者进行询问,对发热、腹泻及其他疑为传染病患者,引导其到感染性疾病科就诊。
(5)门诊分诊护士对候诊患者询问主要症状和体温情况,对发热、腹泻及其他疑为传染病患者,引导到感染性疾病科就诊。
(6)医师在对患者进行诊疗时,若发现疑为传染病患者,及时与感染性疾病科联系,将病人转至感染性疾病科。污染物品消毒处理,手卫生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清洁消毒后,再继续接诊。
(7)感染性疾病科实行先就诊,后挂号的就诊程序。对排除传染病患者转至普通门诊,进入正常诊疗程序。对不能排除传染病的由分诊护士代为挂号、交费。
(8)需做放射科检查的患者,由感染性疾病科与放射科联系,感染性疾病科护士引导患者进行检查。
(9)住院患者及患者家属出现发热情况时,由医护人员及时与感染性疾病科联系。
(10)门诊部定期组织相关人员,由感染办公室进行预检分诊相关知识培训。
(11)工作中执行标准防护的原则,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发生医源性感染。
2.2、传染病疫情发生时的预检分诊
(1)本地或国内出现传染病疫情时,根据属地管理要求和医院整体安排,对预检分诊管理工作进行必要调整。
(2)改变多层分诊方法,设立专职分诊处。患者先到分诊处进行分诊,凭分诊处书面分诊意见进行挂号就医。按照疫情管理要求,分诊处对体温在38℃以上伴呼吸道症状的病人,免费提供一次性口罩;对发热、腹泻、可疑传染性疾病患者,及时引导至感染性疾病科进行预检排查。
(3)感染性疾病科实行先就诊后挂号。医生进行全面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相关检查,若排除呼吸道传染病、重大传染病、属地有关部门规定检诊的疾病时,给病 人发放书面分诊意见,病人可转到普通门诊(急诊)诊治。若不能排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和疑为生物恐怖等重大传染病的,立即隔离,报医务处组织医院专家组会诊。专家组仍然不能排除的,应隔离留观,并对污染的场所进行消毒。按规定报告医务处、院感染控制办公室和院领导,院感染控制办公室按规定(2小时内)报告区疾病控制中心,按属地管理要求作进一步处理。
(4)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预检分诊相关知识培训。
(5)工作中执行标准防护原则,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治发生医源性感染发生。
3、转诊工作流程 3.1转运流程。
穿、戴全套防护物品→出车至医疗机构接患者→患者戴口罩和手套→将患者安置在救护车→将患者转运至接收医疗机构→返回→车辆及设备消毒→人员防护消毒。3.2 穿戴及脱防护物品流程。
穿戴防护物品流程:洗手或手消毒→穿工作服→戴防护口罩→戴工作帽→戴防护眼镜→穿隔离衣→戴手套。
脱防护物品流程:摘手套→洗手或手消毒→摘工作帽→摘防护眼镜→摘防护口罩→脱隔离衣→洗手或手消毒→脱工作服。
3.4 医务人员、司机清洁消毒: 手消毒→淋浴→换干净衣服。
3.5 救护车清洁消毒:关闭门窗→2%过氧乙酸气溶胶喷雾封闭1小时。
二、相关传染病知识 1、腹泻
每日排便三次或以上,且大便性状异常。
2、发热,腋下体温≥38℃;
3、流感样病例:即发热(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缺乏实验室确定诊断为某种疾病的依据。
4、不明原因肺炎: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并经院内专家和区(县)专家组会诊后,不能作出明确诊断,且存在因SARS、人禽流感或新亚型流感病毒感染可能的肺炎病例:(1).发热,腋下体温≥38℃;(2).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疼、全身酸痛、倦怠、咳嗽、呼吸急促,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等;(3).具有进行性加重的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影像学特征,即X线胸片表现为边缘模糊的肺纹理增多,继之出现斑片状,以致融合成大片状浸润阴影,后期可出现肺间质纤维化的改变;(4).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5)5.经抗生素规范治疗3~5天,病情无改善或继续加重。
5、肠道传染疾病包括哪些疾病?
答:肠道传染疾病主要有霍乱、伤寒、痢疾、感染性腹泻及甲型
肝炎等疾病。这些疾病都是国家法律规定管理的疾病,而霍乱又是规定实施强制管理的甲类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经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传播途径传播。
6、肠道传染病有哪些主要症状?
答: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有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失水及全身不适等症状。但霍乱的主要表现为剧烈腹泻、呕吐、进而严重失水,甚至休克,大多不发烧,无腹痛及里急后重,如不及时就医治疗,极易死亡。
7、常见的夏季肠道传染病主要有哪些?
答:1)、细菌性食物中毒:由细菌或细菌的毒素引起。常常有共同进餐的人一齐发病的情况,且有严重呕吐症状。2)、细菌性痢疾:由痢疾杆菌引起,病人有排便不尽的感觉,粪便可呈脓血状,常伴有发热,儿童患者可能会休克。3)、阿米巴痢疾:由阿米巴原虫引起,粪便呈果酱样。4)、病毒性肠炎:也叫做流行性腹泻。病人常伴有感冒等症状
8、霍乱
答:霍乱是由O1群或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的特点,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两种甲类传染病之一,也是《国际卫生检疫条例》规定国际检疫的三种传染病之一。
霍乱病人或带菌者是霍乱的传染源。
感染霍乱后大多数情况下,感染只造成轻度腹泻或根本没有症
状,典型的症状表现为剧烈的无痛性水样腹泻,严重的一天腹泻十几次。感染霍乱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会引起严重脱水导致死亡。
霍乱的潜伏期数小时至5天,通常2~3天。粪便阳性期间有传染性,通常至恢复后几天。偶有携带者传染期持续数月。对霍乱弧菌有效的抗菌药物可缩短传染期。
霍乱传染性很强,一旦发现感染霍乱,无论是轻型还是带菌者,均应隔离治疗。霍乱症状消失,停服抗菌药物后,连续二天粪便培养未 检出霍乱弧菌者才可解除隔离。感染霍乱后,不接受隔离治疗,属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另外病人和带菌者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的采样、家里疫点的消毒等工作。
预防霍乱的方法主要是“把好一张口”,预防病从口入。做到五要五不要。五要:饭前便后要洗手,买回海产要煮熟,隔餐食物要热透,生熟食品要分开,出现症状要就诊。五不要:生水未煮不要喝,无牌餐饮不光顾,腐 烂食品不要吃,暴饮暴食不可取,未消毒(霍乱污染)物品不要碰。
9、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潜伏期一般2-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皮疹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有四不象的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
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 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 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泡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內消退。
10、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全身发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约90%发生在6个月至5岁的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小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末春初为多。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丘疹为特征;传染性极强,在人群密集的小学及幼儿园容易发生流行。
麻疹病程常表现为3个阶段,分为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三个阶段。
出疹前期,约 3~5 日。主要表现为发热(38~39℃以上),伴有怕光,流泪、流鼻涕和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与患感冒相似,经过3~4天,鼻炎、咳嗽加重、眼结膜充血。同时在口腔颊粘膜上有白色斑点,大小不等,为麻疹粘膜斑(又称柯氏斑),这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在麻疹流行期间,特别在 3周内接触过麻疹病人的易感者,出现咳嗽流涕、流泪等上呼吸道炎症时,应考虑麻疹的可能。
第五篇:感染疾病科发热门诊岗前培训计划
2012年枣庄市立医院
感染疾病科发热门诊岗前培训计划
一、培训内容
1、感染疾病科工作规范
2、流感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3、枣庄市立医院流感大流行应急预案
4、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5、枣庄市立医院2012流感监测方案
6、我国传染病的流行现状、新发传染病的进展
7、发热原因待查
8、消毒隔离制度
9、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与标准预防管理制度
10、医院感染散发、流行、爆发报告及控制制度
11、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防控制度
12、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二、培训方式
专门培训,采用自学、参加集体授课等方式。
三、培训要求
1、按照培训计划,所有上岗人员必须参加岗前培训。
2、每人岗前培训时间不少于10小时。
3、落实培训考核要求,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不合格人员进行再培训,直至考核合格。
感染疾病科
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