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形势下“红色村镇”建设规划的探索

时间:2019-05-12 13:04: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农村形势下“红色村镇”建设规划的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农村形势下“红色村镇”建设规划的探索》。

第一篇:新农村形势下“红色村镇”建设规划的探索

基金项目:2009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革命老区新农村建设的研究》(09YBB30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覃永晖,男,1978年出生,湖南怀化人,副教授,硕士,湖南文理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城市规划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城镇规划方面的研究。通信地址:415000 湖南省常德市洞庭大道170号,湖南文理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Tel:***,E-mail:dj2qyh@163.com。收稿日期:2010-01-28,修回日期:2010-02-05。

新农村形势下“红色村镇”建设规划的探索

——以湖南省浏阳市大围山镇为例

覃永晖,吴晓1,肖谨贤

2(1湖南文理学院,湖南常德 415000;2湖南浏阳市规划设计院,湖南浏阳 410300)

1摘要:“红色村镇”,即在现状中有红色革命纪念地的村镇的统称。“红色村镇”的建设规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之一,笔者以湖南省浏阳市大围山镇为例,通过分析大围山镇的现状条件、发展优势和制约条件,从空间结构、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景观旅游等五个方面对该镇的建设规划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具体的规划措施。

关键词:红色村镇;湖南省浏阳市大围山镇;村镇建设规划

中图分类号:S26文献标志码:A论文编号:2010-030

2The Exploration of the “Red” Villages’ Construction under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Situation:

Taking Example of the DAWeishan Town of Huna Liuyang

Qin Yonghui1, Wu Xiao1, Xiao Jinxian2

(1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Changde Hunan 415000;

2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Liuyang, Liuyang Hunan 4103001)

Abstract: the “Red village” is the umbrella name where has revolutionary memorial in China.The construction planning of the “Red village” is one of the priorities in the building of new socialist rural.Take Dawei town for example, Liuyang city, Hunan province,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status of Dawei Town's conditions, development advantages and constraints, from space structure, land use, infrastructur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landscape and tourism , the construction plan of the town , and put forward specific planning measures.Key words: “Red Villages”;the DAWeishan Town of Huna Liuyang;Villages’ Construction Planning

0引言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对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总体布局和主要措施作出明确规定,而这项宏观的工作的思想必然也在微观的“红色村镇”的建设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红色村镇”,即在现状中有红色革命纪念地的村镇的统称,湖南省的“红色村镇”资源十分丰富,如浏阳市大围山镇,该镇的“红色资源”主要有:楚东村锦绶堂的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楚东山大屋的中共湘鄂赣第一次党代会旧址、枫树大屋的湘鄂赣特区第一次共青团代表大会旧址、上坪村的上坪会议旧址、东门集镇的红军大桥、烈士塔、楚东村的跳石古桥等。笔者就浏阳市大围山镇建设规划的策划与设计工作,提出了该镇的总体建设规划目标——以“红色”资源为主,辅以人文资源、生态资源,将该大围山镇建设成为以红色旅游服务为主导、辅以特色种植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协调发展的生态型“红色村镇”。

1大围山镇的建设发展条件分析

1.1现状分析

(1)地理区位。大围山镇位于浏阳市东北部,东与江西铜鼓县交界,南与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该市张坊镇毗邻,西为浏阳市达浒镇,北与平江县接壤。距浏阳市62 km,交通较为便利。(2)自然条件。大围山属罗霄山脉,绵延迂回150 km,大围山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阳光充足,四季分明,夏季较为凉爽,7月份平均气温为28 ℃左右,四季多雨,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 700~1 800 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3%。大围山镇为浏阳河源头的两大发源地之一,域内大溪河河流长约16 km,支流共14条,区域内有小型水库2座及多处山塘,水资源丰富。镇内主要地形为变供岩、花岗岩交错的高丘陵山地,山体系湖南最古老的花岗岩,生成于8.4亿年前的震旦纪,可与驰名国内外的第四纪冰川地貌博物馆——江西庐山媲美。已探明的矿床有钨锑矿、含锑钨矿等,域内植物种群丰富,有国家保护的珍贵树种10种。有一批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的优良乡土树种,主要有杉木、马尾松、樟树、油茶、板栗等,野生药材有1 100多种。

(3)行政区划。大围山镇辖15个行政村及2个居委会。2006年未镇域总人口26 911人,8 588户,其中农业人口21 331人,非农业人口5 580人。(4)土地利用现状。大围山镇总面积374.68 km2,其中耕地总面积1 668.5 hm2,占土地总面积为4.45%,人均耕地面积0.062 hm2,园地和林地面积34 904.3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93.16%,村镇建设用地面积495.14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32%,人均村庄建设用地183.99 m2。

(5)社会经济状况。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GDP)3.52亿元,完成工农业生产总值2.78亿元,其中工业生产总值1.83亿元、农业生产总值0.9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840元,完成财政税收514.51万元。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6)旅游与文化资源。大围山镇境内风景秀丽,风景名胜甚多,旅游资源丰富。大围山森林公园于2001年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新近发现的第四纪冰川地质遗迹更是不可多得的景观宝藏。革命纪念地主要为秋收起义东门战役旧址、楚东山大屋绵绶堂、中国共青团湘鄂赣特区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烈士塔及红军桥等。除此之外,域内现存围山书院、古桥、祠堂及寺庙等,以及1986年发掘发现的4处古文化遗址[1]。

1.2发展优势分析

(1)政策优势。国家加快中西部地区的政策以及中央及地方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给大围山镇域镇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政策环境。(2)交通优势。目前浏东公路紧密联系着大围山镇和浏阳市区之间的交通,路程仅需50多分钟,远期将有一条省道从中经过,交通便捷。(3)旅游资源优势。大围山镇山清水秀,风景秀丽,风景名胜较多,尤其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座落其中,旅游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其影响力日益增强,将有力促进大围山镇的经济与社会发展。(4)特色产业优势。水果种植农副产品加工及竹木加工初是规模,并产生一定的品牌优势。为大围山镇的经济发展奠基了一定基础。其中楚东社区、中岳村及金中桥村已形成较大规模小水果种植基地。廖妈豆腐、白沙豆腐等特色农副产品形成品牌,广销湖南地区。

1.3制约条件分析

(1)农田基本建设投入还不足,产业结构调整的市场导向因素不够强,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尚未形成规模经营,农业产品品牌较少,且科技含量低。(2)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层次仍较低,产业结构优化滞后,旅游业未体现出强劲的带动力,农副产品加工家庭式作坊比较大,服务业发展不足,三产业联动效应不明显。(3)人口素质不高,科技创新机制相对滞后。村镇现状人口以农业人口为主,有一定技术和创新力的人才缺乏,与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需求尚不适应,是制约村镇发展动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利于镇城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4)村庄建设用地随忘性大,布局零散,用地不紧凑,当地村民由于爱生活生产习惯的影响,居住用地主要沿路分布。(5)道路系统与基础设施还不完善,集镇管理需进一步提高。

(6)大片基本农田和水资源保护对大围山镇的开发建设有一定的制约。

2大围山镇的建设规划的探索

基于对大围山镇的建设发展条件分析,该镇的建设规划应主要从空间结构、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景观旅游等五个方面进行思考,并提出适合大围山镇建设发展的对策建议。

2.1空间结构规划

村镇空间结构规划为“一心二轴四点”的模式。“一心”——即核心发展区,是指大围山镇集镇区。“二轴”——以大围山镇——大围山镇国家森林公园为旅游发展轴,以及浏东公路为经济发展轴。“四点”——即

小南京社区、中岳村、三元桥村三个中心村及大围山森林公园。以镇区为核心、中心村为支点,以省道和浏东公路两条交通干线为依托,作为村镇发展轴线,实现镇域的整体发展。

2.2土地利用规划

(1)村镇居民点布局。镇域居民点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依托主要交通干线,强化和完善集镇的中心职能,提高其对周围村庄的经济辐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育形成方便生产生活、发展协调、布局合适的村镇居民点布局结构。规划到2020年逐步形成集镇——中心村——基层村三级乡村体系[2]。(2)村庄建设标准和建设措施。集镇区规划人均用地93.17 m2,中心村规划人均用地93~130 m2,基层村规划人均用地140 m2。

2.3 基础设施规划

(1)道路交通规划。将省、县级公路改道、拓宽,大围山镇的县道宽度规划为24 m,两条乡道扩宽到8 m,对大部分道路要做截弯取直和拓宽的处理,构建“二横三纵”的全新高效的道路结构系统,二横即:省道,浏阳市—江西省;县道,浏阳市——大围山镇国家森林公园。三纵即:都张线,都佳——三元桥——田心桥——永幸——张坊镇;东平线,东兴——鲁家湾——同幸——平江县;小平线,小南京——上坪——平江县。在集镇区规划长途汽车站,满足对外联系和中转要求,各村主要居民点临交通干道设立招呼站,满足村民的出行要求,规划有东门加油站。(2)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大围山镇现状有1所中学和4所小学,规划将扩大东门中心完小等学校的规模,同时对整个镇域进行教育设施布局。各村学校规模及设施结合实际情况,按“普九”标准进行设计。规划在镇区设置镇文化活动站,结合青少年活动中心,形成镇域文化服务中心。各中心村应配备村图书、报刊阅览室以及老年人活动室,各基层村也力争建立小型文化活动场所,全面服务于大围山镇精神文明建设和科学技术素质的提高。目前整个镇域医疗设施基础薄弱,保健预防效果较差。应按照“一镇一院,一村一室”的要求进行规划,规划保留大围山镇卫生院,改善设施,将其作为镇域的中心医院,医院人员从业资质、设备设施均应达到规划的要求。各中心村设置卫生站,各基层村设置卫生室,便于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提高广大人民的医疗保健水平,扩建敬老院,与之结合建设老年活动中心。为保证村镇居民高素质的生活环境,充分做活旅游产业,规划新建大围山镇旅游市场,并进一步完善沿路商业设施,从而在镇区形成综合商业服务中心。在镇域各中心村、农村居民点设置相应规模的商业服务设施,同时促使农村居民逐步向中心村聚集,以使农村居民点形成规模,以减少基础设施的投资与节约土地,促使土地集约化生产。为了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和倡导全民健身活动,在镇区结合围山书院设文化娱乐活动中心和影院中心等文体设施。各中学配备室内运动场所和400 m环线跑道,中心小学配备200 m环形跑道,一般小学也必须配备必要的室外运动场所,保证中小学生煅炼身体的需要。另外结合绿地布置体育设施,满足居民日常的体育休闲服务。(3)给水规划。规划仍以地下井水和山泉水为水源,并采取水源保护措施,保证居民用水安全可靠。分散的居住户仍采用自打水井分散取水,集中的居住区考虑采用山泉水和地下水综合引流,集中蓄水,采取地形高差的重力自流方式和机械提升加压方式两种方式供水。(4)排水规划。考虑造价因素及工程实施的阶段性,原有村落可按照截流合流制建设,重力自流排水,污水集中收集排放,雨水分散排放附近自然水体。新建集中居住区采用为雨污分流制系统,污水和雨水均通过管道收集,集中排放。污水处理采用污水经用户化粪池初步处理,排入区域集中氧化塘,再排入自然水体的方式进行二级污水处理,以达到改善水质、保护环境的目的。氧化塘的容积按200 m³/千人考虑。对于临近的村,可采用合建共用氧化塘的运作模式,以达到市政基础设施共享的目的,从而节省造价和运行成本。排水管网的布置以尽量利用现状排水沟渠系统等为原则,不打乱原有汇水区域,尽量分散排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统筹安排雨水排放口及污水处理设施,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也可实现共建共享。

(5)电力电信规划。大围山镇最大负荷38 542 KW,镇域范围内现有公共变压器约26台,变压器容量均在100 kVA以内,电力规划应取人均综合用电量约680 kWh/(人.年),规划期末用电量则为19.45 MkWh,取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为3 500 h,镇域计算负荷为5 557 kW。电信规划应保证镇域电话普及率为100%,则预测用户数为7 200户,按装机率0.9计算,需设置交换容量6 435门。按模块局容量4 000门计算,需设置模块局2处。争取有线电视用户普及率为100%,则规划末期有线电视用户为7 200户。按每个有线电视光节点带500~1 000户计算,需设置有线电视光节点10个。邮政按村村通邮考虑,需设2个邮政所,每个村庄设置邮政代办点,由专人负责。(6)镇域燃气规划。现有居民主要以烧煤为主,瓶装液化气为辅,镇域范围内没有任何燃气管道敷设,应大力发展沼气作为气源,集镇区以瓶装液化气为主,实现沼气+瓶装液化气的供气方式。

2.4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生态绿化规划。建立道路绿化防护带,在省道、县道等主要干道两侧设置绿化防护带,构建大围山镇主要道路生态绿化通道。在镇域内以省道为骨架,在公路两侧广种树木,使公路做到“浓荫夹道”,可以起到降低交通噪声、减少风沙的作用,构成镇域绿化轴线。在大溪河沿岸加强防护林建设,以保护水土资源,加固堤坝,美化岸线景观。(2)水资源的保护。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滥采,并尽量减少对地下水的取水量。建立大溪河生态保护带,沿大溪河周边500 m的范围作为水源保护带,大溪河为浏阳市浏阳河上游的重要河流和水源之一,为严格保护水质,对流域水源进行保护,禁止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保护区域内发展生态农业,禁止无证、无计划开采河砂,破坏河道,禁止在源头和两岸乱砍滥伐。对现有水库进行改造加固,提高其蓄水能力,既可缓解雨季沟渠的排水问题,又可以储存一定的水量,以供干旱时使用。减少污染源排放的污水量,并降低其废水浓度。妥善处理村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降低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实现地下水抽取与补给间的平衡。(3)土地资源的保护。建立生态农业保护区,坚决制止建设占用农业用地的现象,通过土地整理、开发、复垦等措施确保对耕地资源的保护。避免过度的城市化,规划中充分发挥镇区的集聚功能,规模小的村居点逐步合并,新址尽量选在闲置地与现有建设用地上,村庄原址大部分用于还田,一部分用于还林,这样有利于保持耕地的面积。严格控制村镇建设用地,尽量少占甚至不占用耕地,镇域内耕地总量总体控制动态平衡。加强对土地污染源的治理,减少对土地的污染,合理布置垃圾、废渣等堆放场地,防止扩大污染面,规划扩大现有三元桥村的垃圾填埋场,在每个村设施垃圾收集点,集中到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4)大气环境保护。加强监测工业企业以及其他单位排放的废气,其排放浓度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加强对基建工地的监理,实现柴改气或煤、减少废气排放、新建农副加工企业应做到“三统一”,实施达标排放减少飘尘、降尘。

(5)声环境保护。加强对噪声的监测和管理,集镇规划区交通干线噪声环境,质量达标率为80%[3]。

2.5景观旅游规划

(1)景观规划。大围山镇以自然景观为主,山—水—田风貌并存,规划结合这一特征,形成“一心、一带、一园”的景观风貌体系。“一心”——大围山镇镇区,以集中展示镇建设为主的景观风貌区;“一带”——大溪河风光带,大溪河以水体和绿化景观为主线,东西向贯穿镇域西侧,是大围山镇水上旅游和两岸观光区域;“一园”——大围山镇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浏阳市郊,生物资源丰富,景观类型多样,环境质量优越,气候宜人,有雄伟的山体、繁茂的植被、永流不息的浏阳河源、冰川奇景和丰厚的人文底蕴等综合资源特色。(2)旅游规划。大围山镇境内山环水绕,古迹众多,景点密集,主要有三条旅游资源带,即:以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万亩桃林,浏阳河为主的自然风光带;以秋收起义上坪会议旧址,秋收起义东门战役主阵地,湖南省苏维埃政府驻地锦绶堂,中共湘鄂赣省第一次党代会旧址楚东山大屋,共青团湘鄂赣特区第一次团代会旧址枫林大屋为主的“红色”旅游带;以客家文化村、宗祠文化、白沙和大围古镇风貌为主的人文景观带。这些资源极具开发价值,按照“依托森林公园、服务森林公园、打造精品景区”的发展思路,有机整合境内知名度较高的人文遗址、旅游服务与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水平。拓展大围山峡谷漂流和浏阳河溯源漂流服务功能、建好万亩桃林观光园、规范发展农家乐。办好桃花节等主题节会活动,让名品效应、名胜效应、名镇效应有机结合起来,加速旅游热点的形成,积极引进外资、民资参与旅游产业的开发和经营,形成以森林公园为龙头,以三条旅游带为主体的发展格局,吸引游客前来旅游观光、避暑休闲、投资创业。3结束语

大围山镇的建设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城乡协调原则、城乡一体化原则、功能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突出“红色”旅游休闲业、农副产品加工及商贸服务业的主导地位,利用当地的自然优势,发展现代农业特种经济作物,利用旅游业带动商业、服务业、集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引进资金和技术人才,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种植,培育支柱产业,形成规模经营。同时,进行综合动态规划,保持弹性,留有余地,增强规划的预见性和可操作性,打造浏阳河上游水源保护区的“红色村镇”。

参考文献

[1]

[2]

[3]湖南省浏阳市地方志编委会.浏阳县志[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4:3.崔英伟.村镇规划[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8:2.金兆森.村镇规划,2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8.

第二篇:关于加强新农村村镇规划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新农村村镇规划建设的意见

发布日期:2006-9-5 8:02:18

来源:本地

作者:

明政办[2006]34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切实做好新农村建设中的村镇规划工作,根据《滁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镇规划工作指导意见》,就加强我市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稳步推进,科学编制、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快全市村镇规划编制工作步伐,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和调控作用,引导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开展和顺利实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本着先规划后建设、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在新农村村庄规划与建设上坚持和把握以下原则:

(一)依据实际,制定政策。一是乡镇总体规划的编制或修编要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下进行,村庄建设规划一般要在乡(镇)域村镇体系规划和乡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规划编制或修编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交通规划、水利规划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等相衔接,对村镇的性质定位、人口和用地规模、产业布局与发展、基础设施、公用服务设施等进行规模预测和科学规划。二是村镇规划建设要落实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每户宅基地不超过160平方米,坚持“一户一宅”,严禁违法占地建房。三是村庄建设规划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要结合地形,依形就势,不推山填土,不大拆大建。

(二)科学布点、一体规划。结合我市农民居住村落现状和农民生产生活习惯,按照着眼撤并乡镇、强化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的要求,科学安排村庄布点,编制村庄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原则要依据交通便利、水源条件较好等环境因素进行布局,基本形成市——乡镇——村庄合理有序布局,规模适中和各具特色的城镇规划布局。

(三)因地制宜、分类推进。考虑到各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新一轮建房用地需求不同,规划模式坚持“拆、改、留、移”并举,以“改、留”为主,尽可能避免大范围的整体拆迁。建设类型可采取公寓式、联建式和单体式,具体由各地根据实际自行确定。

(四)以人为本、公众参与。村庄规划与建设过程中,要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调动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主动、自觉参与村庄规划建设。村庄规划应尊重农村的风俗习惯,力求规划切合实际,让农民能够接受。要深入开展法规宣传活动,普及村镇规划知识,提高乡(镇)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使乡(镇)村干部和农民群众了解支持、参与监督村镇规划工作,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三、总体目标

按照省及滁州市要求:2006年年底前完成全市所有中心镇和建制镇的总体规划编制与调整完善工作及全市所有乡镇村庄布点规划,2006年6月底完成“百村十镇”的总体规划编制和调整完善工作,9月底完成试点村村庄建设规划。村庄规划编制工作2006年底完成不少于20%,2007年完成不少于40%,2008年底全面完成。

四、方法步骤

新农村村庄规划建设,分四个阶段由点到面逐步推进:

(一)调查研究阶段(2006 年4月中旬前)。由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办事处),摸清全市农村农民居住点现有状况,并借鉴外地经验,提出我市新一轮村庄规划建设的总体意见。

(二)宣传发动阶段(2006年5月上旬前)。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总体意见》的意见和建议,经修改完善后提交市委、市政府讨论。

(三)试点工作阶段(2006年9 月底前)。由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牵头,会同各乡镇(办事处)完成试点村地形图测量、村庄规划点选址和规划编制工作。

(四)全面实施阶段(2006年10月份开始)。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结合新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的总体目标,稳步推进村庄规划建设,2008年底全部完成所有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

五、规划编制

(一)现状图测绘,新农村村庄现状图测绘工作由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整合测绘资源,组织国土、建设、水务、交通、林业、供电等相关部门的测量技术人员和测量仪器,组成村庄测绘队,下设几个工作小组,负责全市的村庄规划点的测绘工作,使村庄建设规划更符合实际,更具操作性。

(二)村镇规划的编制应符合《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技术标准的规定和要求。中心镇和建制镇规划应由乙级以上资质设计单位编制;无资质的设计单位和个人不得承揽规划设计。规划成果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并按法定程序报批。

(三)村庄规划编制要以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和村民委员会牵头组织,技术人员负责编制和技术指导,村民代表参与;在规划前期、中期及后期都要征求村民的意见和建议。规划经批准后应公示,使规划具有约束力和增强执行规划的自觉性。

(四)新农村村庄规划由村民委员会申报,乡镇(办事处)政府审核批准,委托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各乡镇(办事处)要做好村庄规划的调查、资料收集、组织村民会议讨论等工作。

(五)村庄规划要依据市域和镇域城镇体系规划进行,要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编制、规模适中、注重实效”的原则编制。具体要求如下:

1.整治型村庄。一是村庄布点规划。为适应农村人口和村庄数量逐步减少的趋势,编制县域村庄布点规划,科学预测和确定需要撤并及保留的村庄,并将拟保留的村庄作为整治对象。规划中应明确村庄的位置、规模,明确村庄交通、供水、供电、文化等设施的配置。二是村庄整治规划。根据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对村庄环境治理的任务和目标要求,编制村庄整治规划,要合理确定整治项目和规模,提出具体实施方案,规范运作程序,明确监督检查的内容和形式。

2.新建型村庄。对新布局的中心村、重大项目建设拆迁集中建设的村庄和行蓄洪区、易被洪水冲毁淹没的村庄和其他地质灾害易发生地带移民新村等新建村庄规划的编制,要与自然和谐,用地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设施配套完善。3.保护型村庄。一是对风景区周边村庄的规划要从保护风景资源出发,服从服务于风景区的规划,并与之协调和配套。二是对古村落的规划应注意保护一些有保留价值的传统名居等文化遗产,应聘请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古村落的保护规划。

4.城中村。已纳入城市、集镇总体规划用地范围内的村庄要按照城市规划和集镇规划编制的标准,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报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其城市规划区内范围的村镇规划管理,纳入城市统一规划管理。

(六)1.按照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要求,村庄布点规划纳入村镇总体规划,按照村镇总体规划审批程序报批。市新农村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建设、国土、交通、发改、水务等部门的技术人员进行评审,规划成果经修改,须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同意,由乡、镇、办事处报市人民政府批准。2.村庄建设规划成果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其成果由乡、镇、办事处报市人民政府批准。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在批复前必须组织规划评审。建设、国土行政主管等部门派技术人员参与评审,规划经修改、批复后,规划成果应报市建设、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规划建设管理所、土地管理所、村委会各存档一份。

六、村庄建设

(一)新农村村庄建设必须严格按规划要求进行。村镇规划的实施应坚持规划一步到位,建设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没有编制规划的乡镇、村庄暂缓宅基地和建设审批。

(二)新农村村庄住宅建设由建设局免费提供标准图纸、户型和式样,由建房户按规划要求选择,自行建设,但规划区内的建筑式样、色彩、高度和平面布置应当统一。

(三)新农村村庄规划区内的道路、绿化区布置、公用环卫建设资金由所在乡镇(办事处)和村负责筹集,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予以适当补助。供电、供水、通讯、有线电视等公用设施建设,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模式,由相关服务单位负责筹资建设。

(四)中心镇和建制镇规划区内执行“一书两证”制度。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审查同意建房的,应分别由建设局、国土局审查同意并出具《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村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五)为确保农民建房质量和施工安全,参与建设的施工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建筑资质,并与农民签定安全质量协议书。

(六)农民在规划点建房所有相关的建设、土地等规费一律予以免收。

(七)今后各级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各项投入,将优先配置给村庄规划点。今年对列入村庄规划与建设试点的村庄,市政府在“村村通”工程建设、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等方面优先安排。

七、建设用地

(一)村镇规划建设要落实“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以利用荒山、荒地和原宅基地建设为主,引导农民居住适度集聚、拆旧建新、合理有序地搞好村庄整治工作。

(二)新农村建设用地要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废弃宅基地、空心村等存量建设用地。坚持建新拆旧、积极推进废弃地和宅基地复垦整理。具体由乡镇(办事处)和市国土局共同负责落实。

(三)要建立规划督查员制度,督促检查村镇规划基本制度的执行情况。

八、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乡镇(办事处)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具体抓,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整体互动、全面推进的工作格局。将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列入市新农村建设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采取面上督查、随机抽查等形式开展经常性的考评检查,对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完成较好的乡镇给予表彰奖励;对完成情况较差的,给予通报批评。村级规划实施日常管理机构为村民委员会。建设项目经村民委员会研究同意后报乡镇(办事处)政府审批。各乡镇要切实采取强有力的工作措施,保障人员、经费投入,强化对村镇规划编制工作的经常性指导和监督,按编制工作计划抓好工作调度,加强考核、检查,确保规划编制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二)广泛宣传,正确引导。实施新农村村庄统一规划建设离不开广大农民的正确理解和积极配合。市各有关部门要主动会同各乡镇(办事处)和新闻媒体,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新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的各项法律法规和实施新农村村庄统一规划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广大农民认识到推进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各乡镇(办事处)在实施过程中,要多听取广大农民意见,在村庄选址上,尊重大多数农民意愿和生产习惯;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和问题,以此引导农民正确理解、广泛参与、积极配合。

(三)多种途径,筹措资金。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要把村镇规划编制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专项资金;二是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三是挂点的市直单位给予资金帮扶;四是村集体经济组织自筹部分资金。

(四)加强培训,保障编制。加强现有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人员培训,着力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抓紧培训乡村干部,普及村庄规划基础知识,为村镇规划编制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五)强化服务,整体推进。鉴于新农村村庄统一规划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管理等多个职能单位,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全力做好协调服务。建设部门要做好规划工作的培训、规划设计、技术咨询和户型推介等相关工作。国土部门要结合新农村村庄统一规划建设,及时修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农民集中建房提供用地保障。电力、通讯、交通、公路等部门要全力配合各乡镇(办事处)做好新农村村庄统一规划区内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文体等部门要协助各乡镇(办事处)做好规划区内的相应设施建设。

明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六年八月十日

第三篇:区政府关于建设新农村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工作意见

各乡、镇、办事处,区直各部门:

为了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市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进一步加强

我区村镇规划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村镇规划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在全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区村镇规划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全区已有6个乡镇和15个村完成了新一轮规划修编或编制。在规划的科学引导下,村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经济实力较强,交通比较便利,区位优势较为明显的小城镇,正逐步发展成为带动辐射周边乡镇的区域经济中心,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但是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相比,我区村镇规划建设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一是村镇规划编制比较滞后,实施管理不严,规划对建设的指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是村镇规划建设缺乏特色,零散建设现象比较普遍,土地浪费严重,不少地方“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只见新村不见新貌”。三是村镇基础设施欠账较多,有些村镇路不平、灯不明、水不通,基础设施不配套,教育、文化、卫生、通信等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脏、乱、差”现象比较突出。四是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投入机制不活、力度不大,没有形成推动村镇规划建设的强大合力。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村镇建设的健康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我区为市辖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应走在前列。村镇规划是村镇建设和发展的蓝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充分发挥村镇规划的科学引导和综合调控作用。加强村镇规划建设,有利于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聚集生产要素,带动乡镇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全区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合理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实现环境与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快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村镇规划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采取有力措施,务求抓出实效,扎实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

二、明确目标任务,全面抓好村镇规划的编制

(一)村镇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标准,适度超前。要突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预见性,正确处理村镇现状、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保证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二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要立足实际,以人为本,尊重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构建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新型村镇。三是相对集中,节约资源。结合迁村并点,引导农民向小城镇、中心村聚集,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村镇发展新格局,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四是综合整治,分类指导。以整治改造旧村镇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大力提升现有村镇的规划建设水平,积极规划建设新村镇,实现新老村镇协调发展、共同繁荣。五是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村镇规划编制建设,既要严格标准、积极实施,又要结合实际、尊重民意,因势利导,典型引路,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六是实施规划,依法管理。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实现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村镇规划建设的主要任务。村镇规划编制要坚持整体推进、分步实施,乡镇总体规划、镇域体系规划要与各村建设规划同步进行。“十一五”期间完成全区所有乡镇、办事处、村庄的规划编制。其中,2006年完成4个乡镇和100个村庄的规划编制;2007年完成所有乡镇和50个村庄的规划编制。2006年村镇规划编制的重点是完成出山店水库移民乡镇、名茶乡镇的总规编制或修编以及中心城区城中村和国道、省道、环湖路等县乡公路两侧的村庄规划,通过由“点”到“面”、由“线”到“片”,逐步完成全区村镇规划编制。

(三)村镇规划的主要内容。村镇规划包括乡镇域村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乡镇近期建设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村镇规划要按照《城市规划法》、《村镇规划编制办法》、《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和《河南省村庄规划建设导则》,依据区域城镇体系和镇域村镇体系规划进行科学编制。一是坚持合理布局。按照规模适度、合理聚集和有利于生产生活的要求,调整优化村镇居民点和一、二、三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确定乡镇、集镇、村庄人口和用地规模。二是统筹城乡资源配置。科学安排交通、环保、环卫、供水、排水、供电、通讯、防洪、防灾、水土保持等重要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体育、商业等公共服务

设施。三是科学编制村镇近期建设规划,明确发展重点,统筹协调各类建设时序。四是搞好各类规划间的协调。村镇规划的编制要服从市域、区域和小城镇城镇体系规划,并加强与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交通道路、产业布局、水利设施、旅游等专项规划的衔接。

(四)村镇规划编制和审批程序。村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

织编制。严格审查规划编制单位资质,全面开放村镇规划编制设计市场,村镇规划编制原则上应由具有乙级以上资质的单位编制。村镇规划编制期间,要深入调查研究,并向社会公示规划方案,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群众意见。保证村镇规划质量。村镇规划成果必须严格评审,依法报批。区要成立村镇规划专家评审委员会,具体负责村镇规划的评审工作。国家、省级重点镇的规划成果,由省建设厅组织评审,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并报省建设厅备案。其他建制镇、乡镇的规划成果一律由市规划局组织评审,报区人民政府审批并报市规划局备案;村庄建设规划成果由区规划行政部门组织评审,报区人民政府审批。

三、坚持依法监督,强化村镇规划实施管理

(一)切实维护村镇规划的严肃性。村镇规划批准后,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随意更改,确需对规划进行局部调整的,必须报原审批机关批准。村庄和集镇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必须遵守已批准的规划。规划、国土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审批农民建房,不得在规划区外批准建设项目。村镇规划未完成之前,应暂缓建设项目审批。擅自修改规划、违反规划建设的,要依法予以查处。

(二)加强村镇规划的实施管理。位于中心城区的“城中村”、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国道、省道、环湖路等县乡公路两侧、规划的中心村集镇的规划建设,由××规划分局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审批;对上述区域以外的村庄的规划建设由××规划分局授权乡(镇)村镇建设发展服务中心审批,报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对“城中村”改造、乡镇区域内的重大规划建设项目由××规划分局初审后,报区政府审批。

(三)严格实行规划许可制度。乡(镇)政府所在地,国道、省道、环湖路等县乡公路两侧及中心村集镇的规划建设,必须依法办理“一书两证”(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其它区域内村庄的各项建设,必须依法办理“一书一证”(选址意见书、村镇建筑许可证)。未取得以上许可证件,国土部门不得批准用地,房管部门不得办理产权证书。凡越权或不按程序办理的有关证书一律无效,造成不良影响和危害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行政责任直至法律责任。

(四)健全村镇规划监督制度。村镇建设规划批准后,各镇、村应当在显著地段设置总体规划展示栏进行长期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的监督,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村镇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和重大建设项目选址的监督管理。乡镇人民政府每年要对规划实施情况,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作出报告,并同时上报备案。

(五)积极实施规划效能监察制度。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认真开展村镇规划效能监察,严肃查处领导干部违法违纪干预村镇规划实施问题,对在村镇规划中滥用职权,违反规划法律法规和失职、渎职的,要依据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四、加快村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一)积极发展村镇经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和循环型农业。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推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抓好特色园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村镇易地改建工业项目、新上工业项目原则上要优先向园区集中,促进乡镇企业集群发展。大力扶持民营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推进“回归工程”。推行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重点发展一批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增强村镇辐射功能,带动二、三产业发展。要通过农业向基地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集镇集中,实现以业兴区,繁荣村镇经济。

(二)突出抓好旧村镇整治改造。把旧村镇改造作为推进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突破口,高标准制定旧村镇改造规划,大力开展“三整”(整治空心村、整治乱搭乱建、整治占道经营)、“三清”(清垃圾、清污染、清路障)、“五改”(改水、改厕、改路、改灶、改圈),提升“五化”(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水平。加强镇容村貌管理,建立镇容村貌管理的长效机制,认真抓好村镇的卫生保洁,乡镇和中心村应配备专门环卫人员常年进行清扫,做到日产日清,保持村镇文明整洁。积极推广沼气、秸杆气化、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技术。

(三)大力发展特色乡镇。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规划建设一批特点鲜明的明星乡镇。董家河、××港等乡镇可以立足茶乡特色,打造旅游和生态品牌,东双河、柳林、游河等乡镇可以依托交通、资源优势,在发展工贸小区、物资流通上下功夫,十三里桥、双井、吴家店等近郊沿边乡镇要发挥中心城区和沿边的区位优势。要通过发挥各自产业、区位、生态等优势,努力规划建成一批地方特色鲜明、产业支撑较强的商贸型、工矿型、旅游型、服务型、沿边型、生态型小城镇。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做到建一片成一片,建一处成一景。对村镇道路、给水、排水、消防、路灯、供电、电信、邮政、有线电视、广播、燃气、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要超前安排,分期建设。乡镇和中心村道路要做到配套、畅通,主要道路硬化率要达到90,路灯亮化率达到70以上,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0以上,村镇绿化率达到35以上,公厕布局合理,垃圾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五)优化村镇建设模式。村镇模式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建设生态庄园式、城郊社区式、平原集中式、丘陵放射式、山区分散式等形式多样、风格不同的村镇。要提高住宅设计水平,务求新颖美观、结构合理、节能节材、安全实用;规划部门要提供多种新村规划方案和住宅户型供农民选用。要抓好示范带动,引导农民按规划进行集中建设。加强规划控制,村镇居民新建住房原则上一律到规划的农民新村内集中建设;鼓励经济实力较好的村组集体投资建设农民新村,按需要分配给本村组居民;鼓励以村组为单位集中建设农民新村,按照保本微利方式由本村组居民自愿购买;鼓励村组等基层组织对现有土地、房屋等进行置换经营,所得赢利用于集中整治旧村和建设农民新村,低价出售给本村组居民。凡到规划区内建房的,除具有历史文物保存价值的外,原则上要及时拆除老宅基地的旧房。要严格限制分散建房的宅基地审批,严格控制私人圈地建单栋住宅,严禁不按规划紧靠公路两侧建房设市。

五、创新改革机制,优化村镇规划建设发展环境

(一)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村镇建设要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放开投资市场,拓宽投资渠道,建立政府投资拉动和社会投资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滚动推进”的原则,扩大公用设施有偿使用和有偿服务范围,鼓励单位、个人以独资、合资、股份制等形式,投资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对现有的公用设施可以通过收购、拍卖、租赁、重组等形式促进公用事业市场化。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动员和鼓励各行各业、广大群众参与村镇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自修门前路,自通门前水,自栽门前树,自保门前洁。鼓励农民进镇经商、办厂、置房,大力吸引外部资金进入村镇开发建设。

(二)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一是增加财政投入。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区、乡镇办事处财政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村镇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落实税费返还政策。在小城镇征收的城市建设维护税要用于小城镇建设;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占用税要重点用于村镇建设;电业部门在村镇收取的工业用电附加费、工商部门收取的集贸市场管理费要部分返还用于村镇建设;集体存量土地资产转让收益除应上缴区财政部分,可全部留给村镇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要整合项目资金。各级安排的农业结构调整、水利、林业、电力、交通、广播电视等各项专项资金,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捆绑使用,优先支持已经完成规划的小城镇和中心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将水利、文化、旅游、交通、市政建设作成具体项目,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支持。四是增加信贷投入。金融部门每年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贷款,支持小城镇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商品集散中心、物流中心、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

(三)破除村镇发展体制障碍。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构筑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平台。一是建立城乡平等就业制度。继续清理限制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政策,不得对外来人员进城从业设置障碍;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招录公务员和工作人员时,不得进行户籍或地域限制;取消对外来从业人员及其用人单位的不合理收费。二是严格劳动执法监察。严格执行同工同酬和最低工资标准制度,严厉查处拖欠、克扣工资行为。三是强化就业和创业培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健全劳务输出网络,建立成建制劳务输出基地,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发展壮大劳务经济。四是改革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废除农业和非农业户口二元制管理模式,推行按实际居住地进行登记的户籍管理制度。五是加快“城中村”治理及近郊无地少地居民的转户步伐。“城中村”和人均耕地少于0.3亩的近郊居民,可根据自愿转为城镇户口,纳入城镇统一管理。“城中村”和近郊转户居民在一定期限内可继续享受原集体单位的福利待遇,承包的土地和合法宅基地可以保留。六是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尽快建立起适应小城镇发展需要的医疗、劳动、就业、义务教育等社会保障机制,解除农民进城落户就业的后顾之忧。

六、加强组织领导,保证村镇规划建设健康发展

(一)强化对村镇规划建设的组织领导。村镇规划是村镇建设管理的基础性、根本性、长远性的工作,区长、乡(镇)长、办事处主任是村镇规划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必须高度重视并亲自抓好这项工作。为切实加强领导,督促协调村镇规划建设工作健康开展,区政府决定成立村镇规划建设指挥部,由区委书记任政委,区长任指挥长,分管规划城建、土地房管、农业的副区长任副指挥长,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指挥部下设村镇规划管理办公室,地点设在××规划分局,工作人员5-7名,从区直有关部门抽调。其主要职责是指导村镇规划编制,参与乡镇规划成果评审,组织中心村规划成果评审,监督村镇规划实施,培训村镇规划管理人员。各乡镇(办事处)也要成立相应机构,负责集镇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

(二)充分发挥部门作用。村镇规划建设涉及面广,任务艰巨,有关部门必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落实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规划部门要按时完成村镇规划编制任务,并无偿提供尽量多的农民新村规划方案和住宅户型供各地参考;国土部门要按照规划要求,搞好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保证村镇建设土地供给,并严格把好土地审批关;交通、电业、广播、通讯、水利等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村镇建设,确保农民新村建到哪里,公路、电力、广播、电视、电话、自来水通到哪里;卫生、农口部门要抓好环境整治、改水改厕和沼气池建设;扶贫办要按照村镇规划,加大对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投入。每个区直单位和有关企业要对口帮扶一个村,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并抓好该村建设或旧村整治。各乡镇政府要抓好政府所在地集镇和至少一个示范中心村的建设和综合整治。

(三)落实村镇规划编制经费。区乡两级政府要安排资金支持村镇规划编制和村庄治理试点。为调动村镇规划编制的积极性,从2006年起,连续二年区财政每年要投入专项经费,各乡镇(办事处)也要投入一定资金,由区财政设立专门账户,集中统一使用,通过“以奖代补”,支持村镇规划编制。通过区直部门帮扶、动员社会捐助,多渠道筹集规划编制经费,切实解决村镇规划编制经费不足等问题。

(四)加强对村镇规划建设工作督促检查。乡镇(办事处)要将村镇规划建设工作纳入综合目标管理,完善考评机制。区政府督查室、区政府办公室要将村镇规划编制开展情况作为重点督查内容进行跟踪督查,每季度向区政府上报督查结果,总结经验,推广典型,鞭策后进。区村镇规划管理办公室要对村镇规划编制工作进行经常性督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矛盾,确保村镇规划任务得到落实。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调动镇村两级开展村镇规划建设的积极性,从今年起,在全区开展“人居环境十佳村”评选活动,评选结果实行动态管理,获奖村在项目安排、资金扶持和政策上给予支持;同时开展“村镇规划设计优秀成果”评选活动,对获奖单位将进行奖励(以上活动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五)营造村镇规划建设的良好氛围。村镇规划建设涉及面广、任务繁重,需要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响应和参与。为此要深入广泛地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向社会各界普及规划知识,增强全民规划意识,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村镇规划的重要意义,自觉投身到村镇规划建设中来。要把村镇规划建设与培养新型农民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致富能力。要把村镇规划建设与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积极开展道路硬化、庭院净化、街道亮化、村庄绿化。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报道村镇规划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积极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在全区形成人人参与规划,共建美好家园的局面。

附件:

1、××区人居环境“十佳村”创建管理办法

2、市、区直单位对口联系帮扶村镇规划建设一览表

二○○六年四月十日

附件

1××区人居环境“十佳村”创建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人居环境“十佳村”创建评选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建人居环境“十佳村”活动,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

第三条创建人居环境“十佳村”活动,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解决与农民群众、集镇居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突破口,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第四条创建人居环境“十佳村”活动要在乡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纳入当地总体工作布局,并作为上级党委、政府考核领导班子政绩的重要内容。各有关部门应积极参与,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把创建活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创建水平和实际效果。

第二章标准

第五条村庄经济不断壮大。产业结构合理,农业产业化进程较快,贸、工、农协调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村经济发展超过全区村平均水平;建立农业和农村的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为农民服务;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向农民收取的费用控制在政策规定范围之内;农民人均收入及增长幅度超过全区平均水平。

第六条村庄规划科学合理。完成村庄规划编制。规划编制能结合实际,一二三产业和居民点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规划实施管理严格,无违反规划用地和乱搭乱建现象。村庄建设特色突出,自然和谐,住宅外观新颖,功能齐全。

第七条村庄基础设施齐全。村庄道路硬化率、绿化率、自来水入户率达到标准。各种防洪、排涝、等防灾设施符合标准,安全完好。公厕、垃圾池布局合理,设施完好,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八条村庄服务设施配套。小学、幼儿园达到区规定要求,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村设有书报阅览室;

第九条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村庄无乱堆垃圾、乱占道路、乱摆摊点、乱停乱放等脏乱差现象,“三清”(清垃圾、清污染、清路障)、五改(改水、改厕、改路、改灶、改圈)成效比较显著。

第十条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民主法制宣传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认真完成普法任务;民调组织健全,人员、措施落实,积极化解矛盾,解决纠纷,无民转刑案件发生;邻里团结,家庭和睦,社会风气良好;无恶性刑事案件、严重经济案件、重大治安案件和邪教及利用宗教进行的非法活动;无卖淫嫖娼、吸毒贩毒、聚众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娱乐服务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管理规范,依法经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文明达到区级先进标准。

第三章创建

第十一条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全力以赴,班子其他成员积极配合,共同抓好创建工作。

第十二条建立健全创建工作机制。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要切实加强对人居环境“十佳村”创建工作的指导和督查,村要有人员负责创建工作,建立健全创建工作的管理机制、投入机制和激励机制。

第十三条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规划。根据创建标准,从本村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制定创建规划,并把创建工作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定期检查、考核。

第四章评选

第十四条人居环境“十佳村”评选采取达标申报制,每年评选一次。评选工作实行日常考察与集中验收相结合,上级部门考核与群众评议、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第十五条人居环境“十佳村”的评选程序为:

(一)自查申报。申报村对照标准进行自我测评,认为基本符合标准、条件的,向乡镇村镇建设发展服务中心提出书面参评申请。

(二)初评推荐。乡镇村镇建设发展服务中心组织对申报村进行初评,经乡镇政府同意后,确定推荐名单,上报至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

(三)考核验收。考核验收工作由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

(四)审批命名。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对前期评选情况进行汇总、评审后,对符合标准、条件的,经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审议通过后,报区政府批准命名。

第五章奖惩

第十六条人居环境“十佳村”由区政府予以通报表彰,并授予匾牌和证书。

第十七条本着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对人居环境“十佳村”及其在创建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相关人员,乡镇政府可予以适当物质奖励。

第十八条人居环境“十佳村”评选结果实行动态管理,已被命名的村出现严重问题的,区政府将视情予以批评、限期整改。被要求限期整改的村,三个月内就整改情况写出书面报告,报请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进行复查认可。在规定期限内整改不力的,给予通报批评,直至撤销荣誉称号,取消下一的参评资格。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四篇:下村镇2016年新农村建设总结

下村镇2016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镇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区农工部的精心指导下,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全面、扎实、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6年我镇共有新农村建设点9个,其中一个中心示范点(含3个省级点组成)、2个省级点、4个自建点,共涉及农户670户、2291人。

二、取得的成效

今年我镇已规划整治村庄9个,已完成改路4.19公里,其中建通村主干道1.68公里,建村内主干道1.58公里,建村内其它道路0.93公里;新建排水沟1.66公里;新建垃圾坑3个,公厕两座;铺设排污管2公里,吸水砖9510平方;植树620株;改水改厕238户;拆除空心房、危房和违章建筑401间、15052㎡,新建房屋214间、24853㎡,农户建房投入资金5141万,100%新房型。其中下村村委园下村为老人新建安置房15间、面积518平方米,并已完成绿化、亮化和装饰工程,安排15位老人入住;2016年何家中心村已完成拆房342间、12036㎡,计划新建140户、70栋住宅楼,目前110户正在开工建设,59户已完成主体工程,已完成改水260户,改厕84户,改沟330米,道路硬化620米,另外为解决老人养老及拆房后安置问题,投资75万新建面积1400㎡老年公寓四合院一座,已安排16位老人入住。同时,每个建设点都发展有“一村一品”产业,形成了农民增收亮点,并对全镇每

个新农村建设点都进行了资料汇编和全年工作进度安排,使每个建设点都做到了早谋划、早启动,建设点建设进度快,有特色、有成效。

三、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为确保我镇新农村建设点各项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成立了镇、村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镇长、村委书记、主任和新村办成员组成,负责对各新农村建设点工作进行指导。同时,召开了全镇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下发了《下村镇2016年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建设点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工作重点、实施步骤和推进措施,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职责,将各项建设目标逐项分解落实到责任人,限期完成,确保了新农村建设高标准、按时间节点推进。何家中心村因工作任务重、工程项目多、村点面广,该村班子成员全部分工到指定点抓新农村建设工作,确保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二)突出重点、破解难题

在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从各点实际出发,狠抓工作重点,确保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其中何家中心村建设当中,拆迁任务重,拆迁面积大,农户涉及多,而且还有不少困难户,根据这种情况镇村干部做了大量思想工作,通过反复做工作,群众思想通了都同意拆迁,村委干部还根据实际情况,大胆创新工作方式,通过新建老年公寓和寿材中心为部分因拆房而安置困难的老弱群体提供了安置场所,使得群众理解和支持中心村建设的工作,到目前为止,该村共拆除危房、旧房342间、12036㎡,并且全部村民建房的安置问题都得

到妥善解决;下村村委园下村去年大胆创新,通过新建多层住宅小区,解决28户农户居住问题,今年在加紧拆除空心房同时加快颐养之家建设进度,目前颐养之家已完工并妥善安置了15位老人;杭桥鱼塘和乌竹坑村,虽然这两个新农村点都是自建点,但是村理事会按照高标准美丽乡村建设要求来建设自己的家园,目前两村通过在村旁的山脚下划出50余亩山地建设新社区,全部统一房型、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乌竹坑村还一律是徽派建筑,10余栋楼矗立在山脚下,前有鱼塘、农田,后有青山,建成后将是我镇非常有特色的农村精品小区;杭桥村委马步堎村,在不占用农户一分耕地的情况下,在村旁的山脚下异地新建新社区,到目前为止,今年2期32户、16栋住宅主体工程已完工并已全部完成外墙装饰、庭院硬化和绿化工作,年前整个小区将有80%村民乔迁新居,按照社区设计建设标准,整个社区将统一房型、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另配有完善的文化活动中心和农民健身休闲场所,年底前该新建的住宅区,将成为我镇乡村最大、最美、最环保、宜居休闲健身为一体的最佳小区。

(三)多措并举、精心实施

1.着力在建设提升上下功夫。一是注重房型建设提升。在加大拆除危旧房力度的基础上,加快新房型建设。按照社区建设标准,统一房型,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二是注重环境整治提升。各建设点通过加快改水改厕、硬化道路、修砌水沟等项目建设,优化村庄环境。三是注重服务设施提升。各建设点通过完善村级卫生、休闲广场等场所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村民生活质量。

2.着力推进生态秀美乡村建设。一是注重卫生保洁。各点都有理

事会、保洁员,全镇共聘请村级保洁员270名。同时加强了环卫日常管理考评,全镇每月对各清洁工程村点(包括新农村建设点)和集镇管理进行不定期暗访督查和明检各一次,对前三名和后三名的分别予以相对应数额的奖罚,并在全镇予以通报,确保了各村环境卫生工作落到实处。二是注重村绿化管护。今年,各村点已经完成村庄绿化规划,并注重首期绿化管护,效果较好,已裁植桂花树、樟树、红叶石楠、龟甲冬青球等树木620余株。

3、着力落实资金财务管理制度

①设立了资金专户。为切实用好建设资金,提高实用效益,镇财政设立了新农村建设资金专帐,实行专款专用。②实行按进度拨付款。对上级下拨建设资金根据建设点的整治建设下拨一定量的启动资金,推动建设进度。③定期公示资金收支情况。制定新农村建设财务管理办法,完善了资金台账的建设,对涉及项目资金实行统筹安排,各点实行了专人负责台账登记,对每一笔资金收支发票都有3人以上签字,并定期向村民公布收支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总之,今年以来,我镇在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村清洁工作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些都与上级领导和上级新农村建设部门指导和支持分不开的,我们将继续努力,开拓创新,将在今后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上取得新成效。

下村镇人民政府 2016年12月2日

第五篇: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的探索

本文作者:李思银 好范文原创投稿

农村规划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新农村建设政策的贯彻落实和新农村建设成果的效益后评。一个好的规划设计,应能够放眼全局,综合考虑当地的经济状况、自然条件、生产生活、风土人情和群众意愿等相关内容,做到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方案最优化、效益最大化和民众满意化的最高价值取向。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收到如此效益呢?本文笔者就结合实际工作中了解的一些实际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关于新农村规划中的一些问题。

新农村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专业性和表达民意性的工作。要使其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从目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倾向来看,实在不容乐观,新农村规划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而不是简单的建筑规划图纸的移植或“亮壳”工程。它需要规划师通过对规划区域现场踏勘,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综合确定该区域农村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两个层面。统筹安排规划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景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关系。做到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尽量不加重农民负担,才有可能顺利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中的种种困惑

在当今这样一个工业、信息、科技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村已经陷入了“城市色彩农村化,农村个性模糊化,政绩驱动功利化,亮点频出空壳化”的困惑中,农村特色的消失,各种弊端的凸现,制约了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健康发展。

1.1 移植城市特色,乡村个性全然遗失

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盲目学习城市建筑设计是不可取的。农村建筑及布局与城市布局也存在有相似之处,但是对于使用功能分区、自然环境的和谐、生产生活的习惯、民风民俗的特点等等是不尽相同的。这些不同之处是众多农村个性和特点所决定的。如有的建筑物前后要有用于晾晒稻谷、茶叶之类的平整场地,是由使用分区和生产特点决定的;有的农村建筑物使用纸浆石灰墙面加民族特色的彩画(大理白族民居),它是继承发扬古朴建筑风格,体现和张扬个性的东西;猪厩、牛圈、鸡舍等是必不可少的设施;房屋周围的菜园也是农村生活的自给自足的重要角色;凡此种种都是农村生产特点和地方特色决定必要考虑的,绝不能一味的模仿城市建筑设计。那就使得新农村建筑规划断了胳膊少了腿——残缺不全,缺少了自己的乡土特色。

1.2 政绩驱动功利,乡村空壳亮点村频现

当今的世界是激励竞争的世界,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而一些地方政府却认为“发展政绩才是硬道理”,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后,很多地方挖空心思打造新农村亮点,来铸就政绩,造成了中央、地方各级财政资金的浪费,却收不到良好效果。一是重投入,轻实效,创造空壳亮点。有的地方不注重对农村建设的规划设计和预算,着力打造亮点,高标准、重投入,甚至不惜以增加农民负担,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目标只是为了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当然,上级领导满意,政绩也就树起来了。可是建成后的新村庄,因为不切实际,农民得不到实惠或得到的实惠不多,也就成为了供各级领导参观的空壳亮点村。二是重包装,少内涵,着力造就面子工程。有的地方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做得不多,面子工程做得不少。他们充分利用各类项目资金,在农村打造“容貌”工程,给农村房屋穿新衣;给道路入口树招牌;让农村名字谱神话…… 到最后,得到上级肯定的也不少,就是得不到农民朋友的认可。三是规划缺失,配套不全,脱离了群众的合理利益诉求与承受能力。水、电、通信线路、给排水、垃圾处理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文明农村建设的基本保证。但由于农村基础薄弱,村距相隔远,导致配套设施的建设一直成为建筑规划的鸡勒。很多乡村居民已习惯了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生活,在原来居住分散,人口不集中的情况下固然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规划成型成规模的居住区,则会造成很大的麻烦。当然这些方面也许广大官员是不一定考虑得到的,但作为新农村规划的专业人员是一定要考虑的。

综上所述,在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规划工作尤为重要,它是做好新农村建设的龙头,正如有业内人士所说:“规划是龙头,是先导”。一个项目规划关系到项目的成败和对未来发展方向、发展空间的控制与引导。因此,在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的抓好规划十分重要。未来新农村规划建设路子

新农村建筑规划,不是规划师在电脑桌旁就能设计完成的,而是需要规划设计师对特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民族民风情况、生产生活状况等等一系列的综合性指标做调查研究,再对该区域农村未来发展战略做出总体部署评价的基础上,来安排近期建设和

下载新农村形势下“红色村镇”建设规划的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农村形势下“红色村镇”建设规划的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区政府关于建设新农村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工作意见(共五篇)

    各乡、镇、办事处,区直各部门:为了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农村建设规划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并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内函和途径。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经济新发展、生活新改善、社会事业新进步、文......

    2012新农村建设规划

    李家铺乡2012年新农村建设规划为深入贯彻落实“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加快我乡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我乡实际......

    新农村建设规划

    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任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要求,从我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就目前急需解决的实......

    新农村建设规划

    新农村建设规划(可行性)实施方案报告 (2006年——2020年) 一、基本情况 1 、区位概况:岭回村位于垣曲县西北部,县城以东,北依天盘山下西河村,南与皋落相接,西邻张家庄村相望,东壤......

    新农村建设规划

    县**乡**村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前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并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内函和途径。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经济新发展......

    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改善村镇的生产、生活环境,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

    阎村镇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阎村镇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