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峥嵘岁月
《峥嵘岁月》征稿启事
交口建县40余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日新月异。回顾走过的历程,一定有许多值得回味珍藏的记忆,有许多终生难忘的时光细节,有许多激情、感动、感悟、思索„„
为丰富我县史志资料,充分发挥史志“存史、资政、育人”作用,同时为续修《交口县志》和编纂《中国共产党交口县历史》作资料储备,县史志办决定编辑出版大型文献资料集《峥嵘岁月》。以回忆录等形式记录和反映建县以来广大离退休干部经历的重大事件、见证的重要时刻和感悟的重大变化等。重点收录记述改革开放以来交口沧桑巨变、辉煌成就的文章。具体要求如下:
一、征稿对象交口籍或在交口工作过的离退休干部及社会各界人士。
二、征稿时间启事公布日起至2013年6月30日止。
三、文稿要求
1、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写实手法,真实生动地记述本人或他人亲历亲为或亲自见证的事情。其他如各种思想活动或经过加工润色的文学作品,恕不征集。
2、来搞可用文字配图片的形式,从生活场景、细节入手,以小见大,图文并茂,多侧面、多角度,真实地记录40多年来我们生活的变化。可以是老照片,也可新旧照片对比,文章内容与照片相关呼应。
3、经编审收录后按有关标准支付稿酬。
4、来稿若未经采用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为方便与作者联系,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联系电话、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等。
四、投稿方式
打印稿或手写稿请直接送交或邮寄至交口县史志办公室邮编:032400
地址:交口县城龙泉街县党校一楼
投稿邮箱:
联系电话:0358—5421271
联系编辑:刘姝宏***
王济山***
期盼您积极参与,惠赐稿件。让我们成为交口历史的见证人,为它刻下这40余年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城市年轮。
《峥嵘岁月》编辑部2013年3月13日
第二篇:峥嵘岁月观后感
峥嵘岁月
摘要:看着建川博物馆纪录片《峥嵘岁月》,种种画面,提醒我们勿忘历史,警钟长鸣。我们在缅怀英雄的同时也应该要有自己对当下的感悟,以史为鉴。
关键词:峥嵘岁月 抗日战争 感悟
看着建川博物馆纪录片《峥嵘岁月》,顿感热血沸腾,随着镜头,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峥嵘岁月。耳畔氤氲着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悲壮婉转的配乐,跟随樊建川走近建川博物馆,走进那段悠长的中国抗战岁月。
就开始的介绍建川博物馆的建成,就是个传奇。
建川博物馆是一个敲钟的博物馆,警钟长鸣,时刻敲击着中华民族那根爱国救亡之弦,教人勿忘历史。建川博物馆的主人樊建川就有着传奇的经历。曾经当过兵,从过政,后又下海经商,以一己之力,建成建川博物馆,以提醒国人勿忘国耻和那些铮铮英雄。也就是他的这份长期对历史的铭记、对英雄的缅怀的不懈精神,感动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唤醒了他们对历史的认知,同时也得到了许多抗战老兵的支持和许多领导的肯定。
画面一:中国壮士广场
中国壮士广场雄立着216个壮士。既有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人,也有蒋介石、张治中、薛岳等国民党人。这个场面正是20世纪前半页中华民族抵抗外侮的空前大缩影。
跟着宋哲元,进入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这个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性事件。也就是事变后的10天,蒋介石召开庐山谈话会后的第二天,蒋介石发表长篇演说,“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第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蒋的慷慨激昂,在表达着一个民族的意志,一个国家的尊严。
感悟: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也就是卢沟桥事变,才促成了全国人民共同抗日的局面。这份团结,是四万万中华同胞的意志的凝结。但也许真的是不到最后关头,中国人永远不会真正爆发他的愤怒,永远只是只沉睡的雄狮。
个人也一样,也许不碰得头破血流,就不知道痛;不到末路穷途,就不知道回头;不堕落到极点,就不知道觉醒!现在许多人就是在渐渐堕落的状态中,也许他们真的缺乏沉重打击,所以只是像在慢慢加热的温水中快活得游动的青蛙,逐渐得堕落到万劫不复之地。
但是,我们不能坐等这样的沉重打击的到来。那样,代价太大,太大!所以,和平年代的我们,要居安思危。就国家,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时刻不能忘记;就个人,永远别停止奋斗的步伐。
画面二:风云聚会南京
西安事变、平津沦陷后,蒋介石不得不调整对日政策。他向共产党领导人和各地方领袖发出信函,邀请他们前来南京,共商抗日大计。邀请发出后,各方力量很快响应,汇聚南京。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使得原来和蒋介石或相互间积怨颇深的各方势力纷纷放下私怨,一致对外。其中蒋介石最强硬的对手之一的广西白崇禧也放下芥蒂,四川刘湘叔侄也放下地方势力之争。
感悟:在紧要关头,要懂得放下。分清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放下次要的,以应对主要的。这需要有一种海纳百川的包容襟怀。这既是一种分度,也是一种智慧。
就个人而言,要懂得处理各种事情,分清事情的紧急性。有时为了大义,必须放下私人恩怨就得放下。比如在一个公司如果遇到原来和自己有恩怨的人,而上头又有任务需要两人一起完成,这时必须舍弃私人恩怨,以公司利益为先。
画面三:不屈战俘馆
建川博物馆有一个不屈战俘馆,纪念的是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军俘虏的中国战俘。他们大都没有名字,而且馆里的照片还是由日本人拍的,这可能是他们一生中唯一的照片。
长期以来,政府对战俘的态度是回避、失语、隐瞒,然而樊建川则单独开馆纪念这些被遗忘多年的忠魂烈士。这是建川博物馆的与众不同。樊建川给他们起了一个名字叫“抗俘”,一个“抗”字显示出他们的不屈意志与铮铮铁骨,一个“俘”字透露出了他们多少煎熬与辛酸!
感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勇敢地正视那些曾经的伤疤,才能牢记历史的教训,同时向这些抗俘致以崇高的敬意。而不是去遮遮掩掩,怕被人嘲笑。类似的,回首文革那段凄惨的历史,又有多少鲜为人知的内幕呢?历史的遮羞布何时才能完全摘去?
就个人,也要敢于正视那些曾经的伤痛,即使会痛彻心扉,即使会心泪横流。如果只是一味地掩藏,那会让明日以及明日之后的明日暗淡无光,永远被那一幕幕所遮蔽。
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曾经的丑事绯闻都值得大肆宣扬,以显示自己的传奇经历,这是不对的。正视曾经的伤痛是不要害怕它,不要害怕提及它、议论它,相反,应该去回想去思考,曾经在哪里,如果遇到类似的事我该如何做?
画面四:中国劳工悲惨遭遇
“被折磨致死的劳工不下两百万人,后来在全国各地埋葬死亡劳工的万人坑就有近百处,遗骨七十万具!”
不敢想象当初日军是如何将中国劳工虐杀的,光是这震撼人心的数字就够可怕了。
从侥幸活下来的劳工口中得知,从洛阳到日本坐船坐了七天七夜,有的因不忍远离家乡而跳海自尽。抵达日本后被每天12小时以上强制作业,只有一件上衣,不仅劳动时穿,睡觉时也穿,无论寒暑。在寒冷的冬天,很多劳工的手脚冻僵了。然而比寒冷更可怕的是饥饿。因为饿得太厉害了,人吃人都有的!处了严寒和饥饿,疾病和挨打也吞噬着劳工的生命……
感悟:种种不堪耳闻的非人对待居然在众多中国劳工身上一一发生,让人不寒而栗。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人性。不要让这种历史悲剧重演,这是人类文明发展至今的耻辱!
虽然今日农民工的条件与他们相比是天生之与地狱。但是他们的生活工作条件与城市人相比差距甚大。公司应该多改善员工的生活工作条件,让他们可以安心为社会工作。至于经常发生的煤矿塌陷事故,让很多农民工丧生,公司应该尽量改善作业条件,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
画面五:正面战场馆
七十多年前,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全国人民都投入到这场抗战中。作为执政府的国民党军队义不容辞,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虽然武器装备和战斗
力不如日军,以至于不得不步步后撤,最终与日军形成相持态势。但是还是有很多战斗可圈可点,涌现出一批精忠报国的爱国将领。
樊建川建专门造了正面战场博物馆,来展示国民党军队的抗战功绩。因为这个,樊建川还受到了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接见。连战称赞正面战场馆是为中华民族留下记录的壮举。连战还专门为正面战场馆题字。
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张治中、薛岳、张灵甫等爱国名将的英雄事迹和万家岭大捷,长沙会战,滇缅战役等等,这些原来在历史教科书上几乎不提的正面战争。
感悟:对于国民党的抗战功绩不可抹杀,抗日战争是属于中华民族的战争,不只是靠共产党的敌后战场就可以获胜的。他们都是中华儿女共同的英雄。
对于历史,要还其本来面目,而不是一味地遮掩,即使是对手,也要有欣赏的态度。现行教科书对国民党的功绩略去不提实在不该。
小结:我们应该牢记历史,不忘那段峥嵘岁月。并以历史的眼光去审视当下,以史为鉴。
第三篇:峥嵘岁月读书笔记
书名:峥嵘岁月
编写: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三师静安区联络组、上海静安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好词:
狂轰乱炸 恼羞成怒 终身难忘 不得安宁 大快人心 仓皇逃窜 大获全胜 日益壮大 落荒而逃 毫无察觉
好句:
1、我们在正面以少量兵力牵制他们的主力,主要兵力则埋伏在侧面,等到敌人长蛇阵的拉开向我扑来时,我们主力部队就像三支利剑从敌人的侧面头、中、尾同时发起进攻,敌人头尾不能相顾,敌阵大乱,落荒而逃……
2、当时寒风凛冽、夜色阴沉、伸手不见五指,各联防队都安计划行动。
3、许多重大事件虽已过去几十年,今天回忆起来,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
好段:
1、敌又策反某县参议长做内应,对我围剿,被我线情报员侦知。中心县委决定,立即抓捕,就地镇压。
2、七月初,张派帮手翟大德送情报后就走。以后翟来了说有重要情报某日亲自送来,要等张就不走了。定的震球无法开展工作。
第四篇:峥嵘岁月稠
峥嵘岁月稠
流水逝去,日月更替。辗转在历史的年轮里,那些红色的,光辉的岁月被磨砺得越发的光亮。
——题记
追忆共产党走过的这些流年,那些璀璨的往事如昨日般重现在眼前: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碰撞中,涌出了大批意气风发、风华正茂的爱国青年,在他们的领导下共产党渐渐崭露头角,屡得民心。在1921年7月,他们站在鲜艳的党旗下告诉了世人,中国将因共产党的崛起而崛起。因为他们的崛起,鸦片战争以来的腐朽社会才得以改善;因为他们的崛起,中华的泱泱学子才得以从旧社会中解脱出来;因为他们的崛起,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和文化才得以延续下去。
岁月销蚀了记载着这些历史的文字,却褪不去在这泛黄的纸页上上演的一幕幕令人缅怀的峥嵘岁月:在那危机四伏的敌军暗堡中,我远远望见一个硕大的身躯抱着一个炸药包,即使满头大汗,却镇定的点燃了引线。他那微微上扬的嘴角在霎那间定格,即使肉体粉碎也无法动摇他那敬党爱国的赤诚之心。他,一代勇将——董存瑞。在异国的沙场上,一个个小火星溅落到了他的身旁,发出呲呲的响声,火点燃了他身边的草和叶子,可他却纹丝不动,任由火在身上蔓延,只是脸上不停地掉下滚烫的汗珠,渐渐的火势变大了,他的脸变得扭曲、狰狞。慢慢的他就这样被火吞噬了。最后留下的只是一抹带着烧焦气味的埃土。他可能并不是义无反顾的,他可能有挣扎,他可能还想在这世上好好的活着。可是不管他最后想了些什么,他还是决定为了国家为了党,为了朝鲜人民他舍弃了自己的肉体,但他的灵魂却得到了永生。他,一代忠士——邱少云。她一介女流,却不输男儿,他不胃敌人的强势、威逼和利诱,并且与其斗智斗勇。最后虽然惨死在了国民党的抢下,但她保留了共产党的机密,留下了自己的尊严,保留了中国华民族的气节。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她,一代巾帼,却不曾让须眉——江竹筠。
当我神游在这些红色岁月中,邂逅那些令人肃然起敬革的命先烈们。不由地让我感受到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批又一批的爱国青年投入了新中国的建设当中。并且其中洋溢的温馨、纪律严明且伟大的高尚品质无不使人神往。董存瑞、邱少云、江竹筠„„这些伟大的共产党员用他们的血,他们的肉为我们筑成了新的长城。
毛主席曾在《沁园春-长沙》中这样写道:“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一路走过之后,再回过头来凝望那些金黄的岁月难免不让人怀念曾经“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峥嵘。转瞬间共产党经历了90个日月了。许多事物都随着时间潜移默化了,但始终有许多东西任凭时间的冲刷都无法磨灭掉。自建党以来,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坚持发展人民民主主义。在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走进了新时代。即使在这90年中领导人换了几个,但是秉承共产党顽强信念的接力棒却未曾停止传递。共产党员们为了建设新中国有的献出了生命,有的失去了自由,有的„„无论他们失去了什么,他们都不会失去那颗爱国的炙热的心。
建党以来的90年,其中的风风雨雨,雨雨风风。都无法用言语来概括。仅凭着那颗心的跳动来传递。作为一个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更应该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为投入建设更加美好、发达、团结的新中国而奋斗着,时刻铭记那些共产党员们用血和泪而谱写的浓稠的峥嵘岁月。立志将秉承共产党顽强信念的接力棒从我们的指缝中延续下去。
第五篇:峥嵘岁月观后感
香港回归
再看香港回归的交接仪式,心情还是一样的激动,但随着文化积累的增多,比起小学时懵懂的激动现在还多了些感动,因为这条回归之路走得实在曲折漫长。从清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大英帝国打败开始一系列的租借和割让,形成了今日香港的边界,屈辱的99年,终于在这一刻让历史翻转,“百年圆梦”。作为一个中国人怎能不热泪盈眶!当我们在课堂上再次重温国旗升起的那一画面,大家还是一样的感慨万千,情不自禁的鼓掌。
香港回归已经十三年,尽管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但均度过了难关,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我认为这绝对离不开祖国不遗余力的支持。我想对于所有见证香港回归的中国人来说,那一刻都会在心中留下无比自豪神圣的永恒回忆。
文革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开始于196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的一次重大政治**。受其牵连的人从国家主席刘少奇到平民百姓。文化大革命影响了当时所有的中国人。
十年文革令全国所有的学校进入停课状态,大学入学考试取消。高考直到1977年文革结束后才举行,那一年考生的平均年龄是最大的,录取率也是最低。文革中,知识份子不被尊重,大多数被下放进行体力劳动,有些则遭到残酷对待,财产被没收。
文革中“毛主席万岁”之声不绝于耳,“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要始终不渝地遵循。”而成分论在文革中也是十分流行,家庭出身成为评判一个人是否“又红又专”的唯一标准,甚至成为进入高等学府的评判标准之一。
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体系中好的东西在文革中被完全摧毁,坏的东西发扬光大恶性发展。红卫兵一遍高喊“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一面则对自己的家人、师长大打出手、划清界限。而红卫兵之间则武斗盛行。文革后期的“批林批孔”,则直接对准了中国文化中影响最深远的儒家文化。
这场革命,揭开了中国人的“裹脚布”,她把人性的虚伪和丑恶暴露无贻:朋友出卖朋友,妻子背弃丈夫,儿子揪斗老子……什么亲情、友情全都化为乌有。把传统的“仁、信、义”、宗族思想剥离得体无完肤。
这场革命,向没有任何负担和约束的狂热的青年敞开了社会的大舞台:大串联、社会调查、上山下乡、交白卷……鼓励他们脱离常规的轨道,不受任何传统的管束和教导,放任他们砸碎整个旧世界,以迎接崭新的世界。
这场革命,还刻意展现一个民族拥有精神信仰的可怕:身着清一色军装、高举红语录、跳忠字舞、唱样板戏……极力渲染为理想献身的宗教般热诚,对传统的逃避、一盘散沙,事不关己和没有信仰的市侩心态进行了无情的冲击。
文化大革命给我们留下太多的谜团和困惑,对于不理解的困惑,我们如果一味的排斥和漫骂,那么首先要反思的该是我们自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深入实践研究才会发现实质和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