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的税收信息化建设职工年终工作总结
回顾XX年的工作,在上级业务部门和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本人立足本职,务实创新,团结同志,圆满完成了一年来局党组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具体的工作中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坚持以马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自觉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xxxx”重要思想、党的xx大报告及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通过阅读有关书籍、与同事及相关业务部门人员交流等形式,结合我局的实际,撰写了《关于区县级国税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被XX中国税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论坛收录在税务行业信息化优秀论文集里。同时,高度重视全局统一的机关作风整顿,认真组织学习,进行自查,召开民主生活会,认真进行个人剖析,查找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有效地转变了机关工作作风,切实做到了勤政廉洁、艰苦朴素、克己奉公。带领全体同志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努力工作,开拓创新,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在思想、学习和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有力提高了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二、尽职尽责,全力抓好本职工作。XX年,我局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面临人员少、任务重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克服困难,加班加点,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具体有:ctais2.0顺利上线,网上认证、申报推广工作的进展顺利,完成ftp数据传输与数据共享的准备工作和培训工作,实现oa办公、ctais业务处理、资源共享等功能。完成新网页的更新工作,完善了信息化建设相关管理制度,积极配合人事教育部门搞好信息化方面的各类培训工作,规范了计算机机房,完善内部设备档案管理,完成机动车软件的推广与应用,积极配合综合部门做好一机多票和dos版开票系统的升级工作,做好计算机网络、设备等维修维护。注重业务和服务技能的提高,狠抓业务和服务技能的培训与学习,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三、加强人员管理,打造一流服务队伍。本人严格要求自己和所分管的工作人员,要求业务人员在工作中实事求是,廉政勤政,搞好团结,自觉做到严于律已、以诚待人,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坚持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生产力的信念。经常到基层单位进行调查研究,调查了解基层单位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困难和意见,帮助解决基层单位遇到的难题。同时,借全局开展机关作风整顿之机,加强了业务人员政治思想和工作作风的整顿,把职工思想统一到干实事和为征管服好务上来。通过学习整顿,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思想觉悟,科室人员无迟到、早退和工作拖拉散漫现象,形成了工作积极、纪律严明、人人争先的良好风气,使工作人员的思想面貌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总之,一年来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同志们的支持和帮助下,本人在思想、学习和工作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平时忙于工作,学习有些懈怠,思想不够解放,在处理某些事情时有些瞻前顾后等。新的一年,我将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再接再励,为我县的税收信息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浅谈税收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展望
浅谈税收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展望
从1994年金税工程一期的实施到今天的金税三期,税收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成长过程,税收信息化的发展推动了征管模式的变化和税收业务流程的重组,今天,税收信息化建设已经和税务工作融为一体,成为税务工作的有力支撑和重要组成部分。
一、税收信息化发展简要回顾
(一)网络及硬件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制度更加规范
1994年金税工程一期实施之前,全局仅有几台微机,只有几个人会操作,更谈不上连接市、区、分局联动的广域网,互联网更是个新鲜名词。金税工程实施以来,通过不断加大科技兴税力度,大力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以信息化为依托的税收征管工作模式。微机数量从几台到每人一台,截至2009年底,我局共配备服务器2台,工作站124台,其中笔记本4台。网络从DDN到帧中继再到现在的百兆光纤宽带网,从区局到市局和分
局的广域网连通节点各1个,形成了省、市、区、分局四级联动的广域网。先进的网络设备和硬件设施为税收信息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同时我局还切实加大了对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信息化规范制度和管理办法,如广域网管理办法、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办法等,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落实,理顺了信息化建设的日常性和基础性工作。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税收信息化建设管理质量和
水平的提高。
(二)软件支撑力度加大,与业务工作联系密切
税收信息化不但体现在硬件建设方面,还体现在对税收业务的支持方面。从手工征税到省局开发的单机版征管软件再到全省数据集中的网络版大型综合征管软件,信息化带来税收征管业务模式和工作流程的巨大变化。目前,全省已经建立了以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为主体的金税系统,以CTAIS为主体的税收征管系统,以数据综合利用分析平台为主体的数据增值利用,以公文处理系统为主体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可以说从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申报征收到事后的预警监控和数据分析、综合利用,信息化渗透到我们税收征管工作的各个环节,从金税工程到综合征管系统再到数据综合利用分析平台,从邮件系统到公文处理再到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涵盖了我们业务工作和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今天,税收信息化已经成为
我们税务工作的重要支撑,成为我们工作环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工作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大幅度提高。
从金税工程一期开始,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税收信息化建设需要全员参与,再先进的设备,再好用的软件也需要人来使用,用得好事半功倍,用不好还不如手工。十几年间,从县区局计算机应用普及培训到省局软件推行培训都极大的提高了应用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软件使用能力,为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二、税收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难题
税收信息化建设和税收征管工作是相辅相成、协调共进的,税收信息化建设的长足发展推动了税收征管工作的巨大发展,同时税收征管工作的发展必然给税收信息化建设提出新的需求。
(一)税收征管工作发展要求税收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目前,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基础和软件环境已经基本形成,但是仅仅实现了网络连接、硬件普及并不代表信息化的完全实现,目前我们的软件系统基本实现了数据信息的自动采集,但对后期的监控和分析还没有完全到位,特别是面对海量征管数据无法按照业务要求灵活、自动地分类提取和综合分析利用,不利于利用数据找到征管工作中的难点、重点和盲点,找到工作的切入点和税源增长点,已经不满足税收征管工作的发展需要。目前省局推行的数据综合分析利用平台中设置了数据挖
掘分析的相关模块,预计经过不断完善后,系统必将大幅度提高软件对数据的综合利用分析
能力,为税收征管工作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
(二)税收信息化建设要求更多的关注安全问题。当前人们在习惯网络带来的便捷时,也悄悄被网络带来的威胁包围着,病毒、黑客等让人防不胜防。过去网络、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没有如此频繁,病毒在单机爆发的情况比较多,极少形成网络攻击的,而现在企业主要通过互联网或者移动存储介质向税务机关报送数据,还有些科室需要通过互联网邮箱报送数据,同时内网自身数据传输量显著增大,病毒种类和危害性也几何倍增长,县区局网络缺乏防护和监控系统,防御能力较差,一系列的因素造成病毒爆发、网络攻击等情况日益增多,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风险加大,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三)税收信息化建设需要税收业务和计算机技术兼备的复合型人才。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要求一批既懂业务又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而目前的人员配备情况还远不能满足需求:一是信息化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比较滞后,定期培训和技术更新滞后,业务方面也比较欠缺;二是操作应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对税收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比较片面,认为信息化是专业人员的事,与己无关,还有个别人员的软件操作能力无法满足工作需要,有待于培
训提高。
三、税收信息化发展展望
(一)整合、优化现有资源系统,打造全方位、一体化征管平台。金税工程三期进一步整合现有各类业务软件系统,并拓展深化业务功能模块,优化系统性能,将形成覆盖申报征收、发票管理、税务稽查、纳税评估等主要工作环节和覆盖国税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车辆购置税等各个主要税种的一体化系统平台。从而,更大限度的发挥各类信息的应用价值,促使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为税收征管决策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决策辅助,促进税收
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二)建设安全运维体系,为税收征管工作保驾护航。随着金税工程三期的拓展,相关软、硬件设备逐步配备完善,网络系统对病毒和网络攻击的防御和监控能力必将进一步增强,网络运行的风险将逐步降低,稳定性增强,从而为税收征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硬件环
境。
(三)正规化、系统性培训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税收征管队伍。随着金税工程三期的发展,全省教育培训系统的推广完善等,技术培训和业务培训将逐步规范化和日常化,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促使其适应不断发展的税收征管工作,为税收征管工作
提供智力保证。
总之,金税工程三期的实施必将为税收征管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它是税收管理信息
化建设一个大的里程碑,也将是税收工作全面提升的一个重要阶段。
第三篇:税收信息化建设问题之我见
税收信息化建设问题之我见
伴随着科技进步的脚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社会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也为与之密切相关的税收提出了新课题。税收信息化建设成了税务工作的首要任务。税收信息化最根本目标就是要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过程的信息化程度,充分发挥信息和网络技术在税收征管各业务环节的作用,以提高税收征管运行速度和税收管理效率。因此,税收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克服和解决税收征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上,进一步明确“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具体内涵,并丰富和完善税收征管模式的合理内核,从而构建信息化支持下的征管新格局。但就目前而言,我们还是应当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信息处理的集中性、及时性、准确性为基本目标,实现信息技术的广域联网,实现税务系统内各职能部门征收、管理与稽查以及与社会各相关部门的广泛联网,以达到信息共享,并实现税收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种种的原因,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即从本局实际入手,结合理论研究,从下面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一、税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税收信息化建设总体缓慢、发展不平衡
1.税收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总体态势缓慢。税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只是停留在电脑本身,就我局而言,对外还不能与工商、银行、审计、海天等部门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形成社会性的全方位、高效率的 1
税源监控网络。对内还不能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税源信息库,以加强税源监控。
2.税收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
(1)系统间差异,就目前全国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情况看,国税系统快于地税系统。全国国税系统计算机四级网络已基本建成,地税系统计算机二级网络建设仅初具规模。
(2)地区间差异,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信息化建设的程度有很大的差距,体现在硬件上就更加明显。我局在2006年ctais上线时购买数台电脑,仅仅够一线人员使用,其余人员不得不继续使用旧电脑。
(二)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税收信息化发展的内在要求的偏差
1.硬件不硬。我局自进行信息化以来,进行过几次电脑的配置,因客观的原因,现有的电脑配置参差不齐,有较先进的奔腾四代,还有落后的386仍在使用,使得软件的利用率不高。
2.软件不软,在ctais上线以来,其可操作性,处理速度,信息传递广度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在信息对接等方面仍有待改进,缺乏预留模块。
3.认识偏差。在税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些同志认为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普遍较低,与其花费大量财力、物力搞信息化建设,还不如对纳税人实行人人过筛的办法;还有一些同志认为搞税收信息化就是搭好架子、配好人员、购置微机,这些同志对税收信息化的理解还局
限在“手工操作向计算机处理转变”的认识上,缺乏高度,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是建立科学的、相互制约的现代化征管运行机制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征管高效能、高质量的重要手段。
(三)缺乏一个与税收信息化相适应的统一、高效的税收征管运行机制。
1.缺乏一套科学、有效的机构间监督机制。目前征管机构是建立在县(市)基础上征、管、查的低层次分离,不利于计算机监控,虽然加大了对税收执法权的监督制约,但随意执法的现象还相当普遍。
2.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征管岗位责任体系。目前的征管岗位责任体系是基于征、管、查全能机构建立的,岗位设置分工不细,职责存在交叉。这种粗线条的征管岗位责任体系无法满足信息化职责分工专业化的要求。
二、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总体而言,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最根本目标就是要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过程的信息化程度,充分发挥信息和网络技术在税收征管各业务环节的作用,以提高税收征管运行速度和税收管理效率。
(一)推进信息化建设,必须要有先进观念的支持
税收信息化建设是税收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突破口,需要进行长远设计和统筹规划,做到常抓不懈,逐步到位。尽管税收信息化建设工作已提了好几年,也进行了一定的科学规划,但在推行之中还是举步维艰。究其缘由,主要还是观念上的问题,税收信息化管理不单纯是一个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税收管理过程中的运用问题,而是
我们适应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尽管我国近年来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在增强,投入在增加,软硬件配置日益现代化,然而设备和信息的利用率却极低,计算机往往成了打字机、开票机,对信息只重视录入,忽视了分析整理和利用,造成信息的严重堆积和浪费,共享性、开放性极为不足,管理效率和质量不尽人意。信息化管理最重要的内涵或精髓是构建起一个“虚拟机关”,即跨越时间、地点和部门的全方位的税务综合信息集合体,因此它至少应达到这样几个目标:一是使税务机关能够有效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并将其整合到税收管理中去,从而实现税收管理的目标;二是税收信息的公开和可获得性,使全体税务人员能够更容易地获得各个方面的信息,从而提高税收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离开了提高税收管理效率和质量这一目标,税收信息化只是花瓶。
(二)实现税收管理的全方位创新
多年来,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始终没有跳出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即把税收信息化视为征管改革的根本和惟一的出路。这种认识上的误区是与税收信息化管理目标不明确相联系的。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在推进税收信息化过程中,孤立地单纯地强调应用技术手段,忽视了改革和创新管理体制;强调以技术设备的配置为主体,忽视了以税收管理的优化为支撑点,期望税收信息化破解征管实践中的所有难题。结果不少地方的税收信息化建立在税收管理体制落后、低效的架构上,使高技术与低效益并存,高投入与低产出共生,税收成本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不断攀升。事实证明,税收信息化管理应以科学、严密的税
收管理为基础,税收管理必须以服务为导向,遵循信息技术规律,立足为纳税人服务,对税收业务和工作规程进行重组和优化,建立符合信息技术要求的、统一规范的业务规程、流程,努力使管理标准化;税务部门内部组织设计必须具有弹性和适应性,应建立一种具有高度灵敏度和回应力的税务行政组织,减少内部管理的层次和环节,改变内部集权结构,向下级授予权能,使其承担责任;决策程序必须优化和改进,构建从人治到法治的管理环境。
(三)重视计算机网络的开发和运用
我国的税收信息化建设应制定一个全国统一的长远规划,在全国税务部门使用同样的标准化计算机系统,形成从上到下的计算机网络。
硬件的配置和软件的开发运用,都要有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能在共享的软件、数据尽量采用共享方式,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加快实现与金融、工商、海关等有关部门网络的实时联接,共享相关部门的动态信息,并逐步将以税务机关计算机网络为媒体的信息公路,延伸到纳税人和社会各部门中去,最终实现全社会的涉税信息共享。在应用系统建设中,应注重对纳税人的监控,建立一套支持税务稽查的系统,该系统包括申报税摘要系统,用于处理纳税人在不同纳税期申报的数据、统计数据和从外部渠道搜集到的有关纳税人经济活动的数据,核查纳税人是否如实申报。有必要在业务统一规范的前提下,按照“平台统一。一次录入、数据一致、信息共享、综合利用”的原则,分析业务发展变化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实现软件开发的系统性、全
面性、兼容性、规范性。尽快拓展在互联网上的税务网站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层次,使纳税人利用各自的计算机或电话机,在网上处理纳税事宜,实现电子申报和电子支付。
“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面对汹涌而来的信息化潮流,既是机会,也是挑战,我们不能等待,不能观望,更不能后退。我们应顺流而进,迎难而上。通过税务信息化建设,科学调整征管机构,创新征管机制,提高信息处理能力,走“科技加管理”之路,真正建立起现代化的税收征管运行机制。
第四篇:关于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信息化技术正日新月异地改变着整个社会,也对税收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税收改革面临着新一轮的探索和深化。因此,税收事业要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加管理”,把科学的管理理论、方法和现代化科技手段引入到税收工作中,依托计算机网络的先进手段强化税收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实现税收现代化。
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税收信息化建设历经了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但与国家税务总局确立的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思想差距还很远。结合我市地税系统税收信息化的发展以及笔者长期从事税收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实践,谈一些看法。
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最根本目标就是要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过程的信息化程度,充分发挥信息和技术在税收征管各业务环节的作用,以提高税收征管运行速度和税收管理效率。因此,税收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克服和解决税收征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上,进一步明确“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具体内涵,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信息处理的集中性、及时性、准确性为基本目标,实现信息技术的广域联网,实现税务系统内各职能部门征收、管理与稽查以及与各相关部门的广泛联网,以达到信息共享,并实现税收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丰富和完善税收征管模式的合理内核,从而构建信息化支持下的征管新格局。
一、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当今世界,信息技术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它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力。经济决定税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高效的税收管理体制和征管机制与之相适应。因此,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快税收管理信息化步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二)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是税务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信息化以其高度的驱动性、关联性和渗透性,集中体现了现代化的管理要求。在税收信息化的支撑下,逐步完善税收征管体系,合理组织税收征管过程,实行专业化管理,实现税收征管的程序化,从而进一步规范税务人员的服务行为和执法行为,提高税务管理的成效,推进税务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三)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主要途径。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加强信息技术在税收征管中的广泛应用,提高税务机关的信息分析利用能力,强化税收监控水平,从而适应纳税人日益增加、经济活动日趋复杂、纳税收入逐渐多样化的新形势。同时,实现税收征管从传统手工方式向自动化、信息化、规范化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有利于降低税收成本,优化税收征管,实现依法治税。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将卓有成效地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
(四)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是税收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当前,税收管理仍处于粗放型状态,税源底数不清,基础资料失真,监督控管无序;税收行政执法权的监督制约不够,执法的随意性仍旧存在。因此,当务之急是要以信息化建设为先导,在信息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征管改革,以科技创新促进征管体制创新。信息化建设使税务部门能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纳税人信息,最大限度地遏制涉税违法行为的产生;同时,上级税务机关能及时全面地监控下级的征管信息,在内部形成有效的监控体系,制约了执法行为的随意性。再一方面,通过信息化建设,调整、规范基层征管机构和岗责体系,以相对独立、相互制约的征、管、查机构取代全职能的征管机构,提高信息处理的集中度,实行集中征收,真正建立起与信息化要求相适应的税收管理运行机制。
二、税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传统的思维观念,制约影响税收信息化建设进程。多年来,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始终没有跳出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即对税收信息化期望过高,孤立单纯地强调应用电子技术手段,重设备配置,轻推广应用,忽视了改革和创新税收管理体制,没有把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作为加速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随着计算机手段的应用,税收工作的思维方式、工作机制、业务重组和职责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手段的更换要求管理方式的配套改革,但长期以往形成的思维方式很难转变,传统的价值观念、工作管理方式仍在支配着税务干部的行为,尽管有了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但大多还沿用以往的工作套路。由此出现了对新事物、新科技淡漠或有一定抵触情绪,不愿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只凭老办法老经验处理业务或解决问题,相关配套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使得许多本可以解决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影响了税收信息化建设。解决这些观念上的问题,是顺利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首要环节,因为信息化建设只有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才能产生巨大的效益。所以各级税务机关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要树立征管体制与信息化建设并重的全新观念,特别是对信息化建设的重点要有一个重新的定位和认识。
(二)干部队伍的素质严重制约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纵观经济发达或信息化程度高的国家或地区,税收管理是以强大的信息化为依托的,而信息化归根到底又是以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依托的,科技兴税,人才先行。国税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无验证了这一实事,但就目前人才队伍建设而言离国家税务总局和新时期税收工作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人才队伍的严重匮乏将是长期影响和制约税收信息化发展的瓶径,既懂税收业务又既懂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因此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学习、知识更新培训机制,建立一支稳定的人才队伍,成为当务之急。
(三)税收业务与信息化发展的不一致。目前税务系统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业务水平低于信息化水平,与税收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一些税务干部对信息技术存在过分的依赖性,认为高科技无所不能,花巨资购建的计算机系统,能够轻而易举地解决各种税收业务问题,因而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按信息技术要求重新优化组合税收业务流程的现代化管理意识,只是把传统手工作业移植到计算机平台后,不愿在业务基础建设方面多下功夫。如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领购等税收业务,不仅需要的资料多,而且办税程序也十分繁琐,使新的税收征管模式的信息化、专业化要求得不到实现;另一方面,基层业务运作工作量成倍增长,缺乏与信息系统相匹配的管理制度,数据质量不高,数据管理混乱,利用率极低,信息资源缺乏开发利用,在庞大的计算机基础设施上,缺乏可靠、可用的数据信息和以涉税经济信息管理为基础的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及决策支持,为纳税人服务等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四)系统林立、标准不一,数据共享程度不高。就全国税务系统运行的软件而言,重复开发现象严重,几乎每一省市都在开发应用基于税收征管业务的征管软件和基于行政管理的OA系统,系统各部们也有自己的软件系统包括稽查、计统、财务、人事等。多头开发,不仅浪费了宝贵的人力、物力,而且由于标准不一,版本不同,给以后的统一规范和兼容造成很大难度,不仅增加了运营、维护和服务成本,而且给税务机关、税务人员等带来了很大不便。
(五)信息收集和数据采集准确性欠佳,缺乏对数据的分析和深加工。无论是操作层的应用还是管理层的应用,应用质量是最重要的。当前,由于数据质量差而带来的应用质量不高仍然是很突出的问题。税收信息化建设必须确保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息的准确性。就目前而言,基层信息数据的采集随意修改性仍然很大,同时还须报送相当数量的纸质报表、凭证,信息伴随传递的过程逐步衰减、失真,征纳双方、管理层级之间信息不一致,信息封锁比较严重,导致上级税务机关无法对下级税务机关实施有效监管,大量可用信息游离于信息化监控之外。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往往注意了操作系统中的数据和信息,而忽视其他方面各种有用信息的采集、利用、分析和深加工,缺乏对决策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制约了征管体制的发展和改革创新。
(六)安全问题有待解决。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系统整合过程也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例如,在大力推广税务信息网络化过程中,网上CA认证的问题就亟待解决:在远程电子报税系统中,网上认证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种认证怎么能合法,怎么去解决,需要从全局上考虑。另外,在推行信息化过程中,许多人对于网络安全建设也非常困惑:安全建设要包括漏洞扫描、入侵检测、防火墙等等措施,安全厂商也提出很多方案,但对业务怎么评估,对网络安全等级怎么确定还不明确,物理隔离与信息实时交互的矛盾依然存在。这些问题有些能通过技术手段得到解决,但是更多的还有待于总局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出台一些相应的法规和标准给予支持。
(七)信息化建设进度不均衡。从地区看,经济发达地区快于欠发达地区;从系统来看,国税系统快于地税系统。税务总局应全盘考虑,统一要求标准,分步统一实施。
三、税收信息化需要结合税务行业的特殊性以及信息化的运行规律,按照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以改进、完善。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搭建高质量的数据平台,强化对数据的管理和利用。突破局域网的限制,完善“总局—省局—地市局—区、县局—科、所”的纵向网络,建立税务、银行、工商等部门的信息互联网络。一方面应研究制定严格的数据管理制度,加强对数据的维护、管理、分析与利用;另一方面,在区市的税务机关设立数据管理中心,具体负责信息系统的数据规划,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监督数据采集、加工的全过程,数据采集应遵循原始、真实、准确的原则,以电子方式在业务发生的源头进行。在此基础上,吸纳外部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运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和多维分析等先进技术,提高数据的利用程度,逐步实现涉税信息的一次采集、共享使用。
(二)、整合信息资源。对制度、业务、硬件资源等进行整合和优化,以代码标准、数据标准、接口标准为基础,融合现有的应用系统,将各类信息资源合理配置起来为税收管理服务,实现部门、应用系统和设备之间的有效协调,进而形成现代化的税收信息化应用格局。此外,通过实现主体应用系统的总局和省级两级数据集中处理,整合和统一应用软件和操作平台。搭建一个立足于“一个网络、一个平台、一套数据标准”的全新应用框架。
1、建立健全税收征管信息系统,通过税收征收、税务管理、税务稽查三个子系统实现全系统税收业务的集中式征、管、查业务,这三个子系统相对独立运行,同时依靠系统流程控制来达到征、管、查各业务的协调配合和相互制约,实现税收业务的整体运作。
2、建立健全税务行政管理应用系统,实现各级税务机关的日常办公和规范化管理;财务、资产的统筹管理;目标考核监督的量化、细化以及过程化管理。
3、建立以外部信息交换和为纳税人服务为目的的外部信息应用系统。一是以内部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建立地税互联网站,推行各种形式的电子报税,开通“网上税务”,进行全方位的涉税服务。同时采用安全认证系统,保证网上税务的安全性、保密性和确定性。二是加快建立财税库联网信息系统,实现税务与财政、银行等部门的相关信息共享,充分利用社会网络资源,形成社会化完整的税收监控体系。各联网银行发挥营业网点多的优势,积极开展税款划缴业务,既减轻了税务部门的征收压力,又最大限度地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4、建立以税收分析和决策支持为对象的决策支持管理系统。
在信息数据处理系统基础上,建立税收预警、分析、决策等应用系统。在对全局税收数据的广泛收集和存储的基础上,建立数据仓库,通过数理统计模型,对税收数据进行智能分析,为管理层和决策层提供准确、高效的决策支持服务。
5、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强化信息系统管理。一是制定目标评价考核体系,加强对税务信息流程的监控,包括对流转时间、状态的监控及工作完成情况的考核统计等,使目标考核和征管质量考核贯穿于基于信息化的税收工作中。二是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采取有效技术手段,防范非法侵入,保护税收信息和公文信息的安全;加强操作权限管理,严禁越权操作,保证信息系统安全、可靠、规范的运行。
(三)、加大信息人才的培养、设立专职机构。应完善培训制度,尤其是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能,改善现有税务人员的知识结构,促进税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普遍提高,培养大批既懂税收业务又既懂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鉴于目前税收信息化应用水平,可设立专职机构,负责信息化的建设、管理、内部、外部各类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为领导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在培养和造就自有专业人才的基础上,引入专家机制,借助于外部力量来推动税收信息化的发展。
第五篇:税收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税收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
【内容提要】网络的迅速普及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推动了传统产业的革新,而且对税收工作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税收信息化建设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完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改造税务管理工作,提高税务行政执法和行政管理效率;规范税务行政执法和行政管理行为;充实、创新为纳税人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开发利用涉税信息资源,提高税收经济决策效率和水平是税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征管信息化是税收征管发展的必然趋势,征管改革必须服从和体现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目前进行的新一轮征管改革,一个重要特点是信息化支持下的专业化,税收信息化是税收专业化的前提条件,没有信息化的支持,专业化将难以真正完全发挥作用,而税收信息化的先进性、科学性,只有运用在税收征管中才能充分得以显现。概括而言,当前的税收信息化建设是既要修好路(网络),又要造好车(软件),还要配好货(信息),从而才能推动整个税收信息化迅速而又健康地向前发展。
【关键词】 税务行政执法行政管理效率网上执法 网上查询
笔者在基层税收信息战线工作五年,认为基层税收信息化建设要顺应潮流,进一步推进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虽然目前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关键是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快速稳步前进。
一、实事求是,正确看待税收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目前,国家税务总局推进金税工程三期建设的总体要求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以下简称总体要求)。即建立一个基于统一规范的应用系统平台,依托计算机网络,总局和省一级税务局集中处理信息,覆盖所有税种、税收工作重要环节、各级国税局地税局并与有关部门联网,包括征收管理、行政管理、外部信息、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齐全、协调高效、信息共享、监控严密、安全稳定、保障有力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根据总体要求,金税工程三期建设的内容就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税务工作宗旨,按照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加快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强化信息应用,创新管理方式,为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依托,促进税收事业健康发展。
(一)基本实现网上申报纳税
在早期,对纳税企业实行“保姆式”服务,后来发展为由税务机关在纳税服务厅坐等纳税人上门申报,自从税务系统引入网络和信息化技术,向纳税人推行电子申报方式以来,纳税人不再为繁琐的现场纳税所困扰,也不必局限于地域与时间的限制,只要点击鼠标就能完成所有纳税程序,纳税行为变得快捷、方便和轻松,而且省钱。但是这仅限于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一般纳税人网上申报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软件服务公司收费偏高问题、IC 卡抄报税问题等。据统计新源县国税局有400余户纳税人采用了网上申报。2008,该局通过网上申报缴纳的税款超过2.5亿元,约占全县国税收入的60%,大大降低了税收成本。网上申报被越来越多的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所接受,但一般纳税人推行网上申报工作仍然困难重重。
(二)网上税收信息的共享与交换
长期以来,税收信息的采集主要是通过税务部门手工录入的方式实现,渠道单一,信息的准确度对纳税人的依赖性较强。新《税收征管法》第六条“国家有计划地用现代信息技术
装备各级税务机关,加强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建立健全税务机关与政府其他管理机关的自信共享制度”。这一规定为税务机关通过网络与外部门就税收信息交换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金税三期工程制定了统一的指标体系和数据标准,以实现国地税信息共享和上级对下级税收征管的监控,并且与其他经济职能部门实现信息共享。一旦进行联网,就可以从工商局可以了解纳税人开业、变更、注销、吊销信息及有关交易活动信息,从金融部门可以了解纳税人开户情况、存款状况、扣缴信息,从公安部门可以了解车辆信息、纳税人出入境信息;从房管部门可以了解房屋产权登记信息、房屋产权交易及出租信息。另外从国库、规划建设部门、土地管理局、文体主管部门、劳动及社会保险部门、民政、教育部门、公证部门等部门都可以获取大量有用的税收信息。通过网络,不仅可以大大拓宽税务部门采集信息的渠道,减少部门间信息采集的重复劳动,而且通过部门间信息的及时交换和验证,提高信息的准确度,加强了对税源的监控和管理。随着“政府上网工程”一系列活动开展,外部信息资源日益丰富,网络在税收信息搜集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网络信息化提高了对征收机关的监控和管理能力
目前税收管理机构是一个上小下大的5层金字塔结构,每一层税务部门都有一定的执法自由权,现在征管信息以上报的报表和材料为主,经过一层层的汇总和传递,越到上面征管信息失真和衰减得越厉害,这可能造成基层执法随意性增大,当出现越矩行为时上级难以很快发现,及时进行纠正和查处。网络技术的运用,可以使信息在各个环节之间完整、通畅,迅速、准确地传递,不再因地域或层级关系而被阻隔,从总局到基层税务机关的层级监控能力就变得容易操作了,管理层面将趋于扁平化。另外,在网络的支持下,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成功上线,税收管理执法权也由集中于一人变成了分流程管理,征管流程由集中于一局而分解到各局,这对于维护税法的严肃性,公平税负,避免执法不严和违法乱纪等问题的发生,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分解税收执法权是税收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目前税务部门正在进行这项改革,在新《征管法》中对延期纳税、减免税权限的规定也已体现出来。要顺利推行这一税收管理制度,没有以网络技术的支持,就不可能有效实施,依法治税、从严治队的水平也难以提升。
(四)提供纳税人网上服务日趋完善
1.网上执法。税收征管部门对于已上网的纳税户,建立网上联系,在应纳税期内,向各纳税户发出纳税申报提示,提醒各纳税户按期申报纳税;对逾期仍未纳税的纳税户,发出摧缴通知书和报警信息,使税务部门清楚有哪些纳税户没按期纳税,使纳税人明了将受到《征管法》哪些条款的处罚。在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阶段,可以网上通知纳税户开户银行冻结或扣缴纳税人金额相当于应缴税款的存款。另外,通过查询工商局中的开业、变更营业执照信息,督促有关纳税人按期办理税务登记证或变更税务登记证,对逾期不办者,通知工商局吊销营业执照并进行及时处罚,对已吊销税务登记证的纳税人,也可以及时将信息反馈到工商局,使其按时吊销营业执照。此外,利用与公安局的联网,查询出入境纪录,判断外籍人员是否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并对欠税又未提供纳税担保的纳税人,通知出入境管理机关阻止其出境。
2.网上查询。对于纳税人和税务机关而言网上查询是相互的,就税务机关来说,随着各种税控装置的普及以及税控装置与税务联网,税务机关可以及时了解纳税人的经营情况,随着企业上网的普及,税务机关可以通过网络查询企业的交易活动情况及各种财务数据,对企业按期足额纳税进行有重点的监控。对企业而言,可以从税务部门的网站上查询各种税收政策、纳税程序、期限及其税收优惠政策、税收征管处罚规定,还可以查询本企业各个时期各税种的缴纳数据,并可以通过网络向税务机关提出问题,请求咨询。
另外,税务机关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网上政务公开、网上税法宣传、网上举报、网上
问卷调查、网上选案稽查、网上发票查询和抽奖等等,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提供的网上办税服务日益丰富和完善。
二、以科学客观的态度,妥善对待当前税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我局的信息化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按照总局信息一体化发展方向和总体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总结起来,当前税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历经数年的探索与实践,可以说,广大国税干部职工对于税收信息化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不断提高,但不可否认,在税收信息化建设上有少数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赶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论调:一是“自满论”。认为国税信息化建设已走在各部门、各领域的前列,可以歇歇脚了,不必再抢前争先了;二是“浪费论”。认为国税信息化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造成了国税资源的浪费,影响了国税其他方面的建设与发展;三是“神化论”。认为国税信息化功能强大,可以解决国税工作中的所有问题,因而过分强调机器管人,机器管事的信息化手段作用,忽视了税务干部的基础管理作用。这些错误思想认识的存在,阻碍了税收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切实加以澄清和纠正。
(二)应用软件过于冗杂。虽然税收信息化建设不断攀高,但由于对应用系统的开发设计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管理,导致应用系统林立,彼此相互独立、自成体系、功能交叉,条块分割极其严重。目前国税部门使用的大大小小的各种应用软件高达30多种,这些不同的软件平台和技术各自按不同的口径和标准采集数据,各自解决不同的业务问题,由此而产生的大量数据和信息分散存储、分散管理,既不利于全面交换和共享,也不利于有效地保存、使用和分析,从而造成了信息资源的浪费。
(三)信息安全不容乐观。现有的计算机硬件系统和网络系统是我们各个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设施和重要保障。税收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拓展,对税务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应用系统的运用保障和维护工作也越来越关键和繁重。当前,在全球范围内,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垃圾邮件、系统漏洞、网络窃密、虚假有害信息和网络违法犯罪等问题日渐突出,若不积极有效防范应对,可能会给我们的信息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四)业务基础有所忽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部分单位和个人因过份依赖信息技术手段,而忽视了税收业务基础和规范化管理工作,缺乏按信息技术要求重新优化组合税收业务流程的现代化管理意识,只知把传统手工作业搬上计算机平台操作,不愿在业务基础建设方面多下功夫,仍存在着征管工作不规范、征管资料不齐全、资料传递不到位、配套措施不完善等现象,这些问题都影响了技术手段的充分有效应用。
(五)信息共享程度较低。目前,尽管国税系统自上而下地建立了联接总局、省局、市局和县(区)局级的四级广域网络,但由于受技术设计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导致税收信息在国税机关不同部门之间、在不同地区国税机关之间难以高度共享。同时,由于受信息化发展程度水平不一的影响,国税部门还未完全实现与管理监控对象纳税人及有关部门的横向联网,使得国税机关内部计算机广域网处于相对封闭状态,其信息量少、利用率低,社会公众网络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三、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左右兼顾,协调统筹,积极推进基层税收信息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一)增强税收信息化意识,把税收信息化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信息化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仅依靠技术上的创新和进步,更重要的是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首先是领导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业务需求战略地考虑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其次是我们税务干部加强对信息化的理解,长期以来,我们税务干部对税收信息化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计算机代替手工操作”的水平上,对税收信息化缺乏全方位的认识。税收信息化是一场革命,它成倍提高了税收征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规范了税收工作程序,为纳税人提供了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为我们税务部门提供了更为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手段,大大地促进了税收收入的增长。它也推动着税收体制的不断变革,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
(二)推行计算机能级达标的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
短期计划就是今年内60%以上的干部要求达到计算机应用初级水平,长期计划是全体税务干部必须达到中级计算机水平,并按照不同职责分工,60%以上达到计算机运用高级水平,培养出税务系统自己的技术骨干队伍。为此,要把计算机培训提到战略的高度,积极运用已有的教学软件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分阶段、分层次,分内容地对全体干部进行常用计算机知识的教学,开展持久性的岗位练兵活动,并出台对计算机考级的鼓励政策,在系统上下营造出人人爱学、爱用计算机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税收征收管理实施网络化管理后,在已有的征管程序基础上,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对硬件资源进行合理搭配和更新,对软件功能进行完善、扩充和及时升级,通过各个税种、各个环节的业务整合和全面网络化,实现对纳税人的综合管理和全面监控,实现上级对下级税务机关征管业务和行政管理工作的全面监控,推动征管水平更上层楼。
(四)进一步加大信息安全产品、工具的投入,提高网络安全性。
面对网络病毒的泛滥和黑客的攻击,我们更应积极的防范,尽可能将某些可预测的安全隐患消除在源头上,而不是被动的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先进网络安全产品的投入。目前网络安全热点技术和产品主要有防火墙、漏洞扫描和入侵检测三类。此外,我们还要注重病毒的防护,做好定期的升级和杀毒工作。目前我们对网络病毒的检测和查杀都是通过终端计算机来实现的,这种方式不能实现网络内整体的防杀病毒,容易造成重复的病毒感染。因此我们可以在网关处安装防病毒硬件产品,对互联网过来的病毒进行查杀。再在每台终端计算机上安装网络版的杀毒软件,对内网的病毒进行整体的检测与查杀,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信息的安全性。
(五)坚持业务与技术的有机结合,发动各个业务部门的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应用过程中,业务和技术是密不可分的。业务是核心,技术是保障,是支撑和实现的手段。业务和技术两支队伍一定要互动、沟通。领导干部更要把握好业务和技术的衔接,要把征收管理、行政管理业务的设计和技术的研发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地、统筹兼顾地把握各项业务之间的关系,梳理、分析和整合现有信息资源,结合税收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真正做到流程优化、资源共享,实现业务与技术的一体化。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技术部门的工作,只有业务部门积极、全面的参与,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
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信息化伸展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信息化对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对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都
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在税收管理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和完善,以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稳步前进。作为调节社会经济职能的税务部门,我们必需树立科学发展观,着力搞好基层税收信息化建设,为全面构建和谐发展的新国税提供有力的科学保障。
总之,税收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税收工作水平的必由之路。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在实行传统的人管人、人盯人的办法时,税收工作难以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近几年来,通过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新的管理机制,税收工作终于日益见到明显成效。可以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提高税收工作水平的根本出路,就是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基层国税系统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思考》宜昌市国家税务局
2.《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基层税收信息化建设》 作者:黄凯
3.《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思考》抚顺市国家税务局
4.《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推进科技兴税进程》 作者:廖勇
5.《浅谈绍兴国税信息化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绍兴市国家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