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凝视崇高》有感
读《凝视崇高》有感
读完《凝视崇高》一文,我感受到作者对当今社会现象独到见解和对现实、对生命的深层次理解。
作者思维游走于理想和现实之间,有对崇高人性的个人认识,亦有对现实的无奈情结。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反复抗争,留给个人的认识都是不一样的。我个人认为,《凝视崇高》一文,代表了我们今天社会生活中不少人的共同心声,作者从字里行间透露的劳累、疲惫心里亦可了然。
回归现实,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现在的人真的是越来越找不到方向,好像所有的一切都乱了,理想在物欲横流的世界变得那么的不值一提甚至可笑。工作再认真,兜里没有银两,也是常常成为蔑视的对象,于是不得不思考,这个世界怎么了?刚毕业的时候,认为应该学好本领,报效国家,甚至可以为国、为民流血牺牲。但是,时至今日,好多问题看法已大变,学好本领没错,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掌握一技之长,不至于成为社会的累赘和负担,我们也努力了,上了专业学校,学到了一定的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工作技能。然而,现实给了我们一记耳光。我们求职无路,挫折连连,备受冷眼,谈什么为国为民,连个人生存都成了大问题。于是想,我的理想在哪里?我的明天在哪里?半身求学,如今就混成今天这么个样子吗?不敢说、不愿说、不好说。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是平常人,可能这一生都不会有什么崇高的举动。是的,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在朝九晚五中度过了春秋冬夏,都是在柴米油盐中早生了华发,似乎一生都与崇高无缘。
个人只是沧海一粟。能够成为闪亮明星的,毕竟只是少数,没有良好的心态,人就不可能享受到快乐。为什么我们反复讲,“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为什么我们总强调“知足常乐”?理想要切合实际,要服从社会需要。并不是说职位低下就不能做贡献,就没有人格,就不配有信仰,就永远与崇高背道而驰。生活的乐趣在于自然,在于心胸,在于我们的淡薄名利。如果只能做一颗小草,我们就不必羡慕高山上盛开的雪莲,雪莲花的高洁是一种美、是一种价值,但是,小草的挺立难道就不是一种风格吗,就不具有存在的价值吗?道理上自然很清楚!
但这丝毫也不妨碍我们做一个崇高的人——只要我们怀着一颗崇高的心!崇高不一定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举动,崇高也可以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境界。
读《凝视崇高》有感
崇高这个字眼在我的心目中是很神圣的。从我记事的那一天起,许多人就在我的心目中树立了崇高的形象。有一个诗人曾经写道:“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的确,人心世道在这个年代让崇高已变得微不足道,而卑鄙的东西却都畅通无阻。读了《凝视崇高》,仿佛又看到了一种久违的东西:是长久的期盼,还是内心的渴望?人的一生会经历无数艰难险阻,而崇高像一盏璀璨的明灯,永远照亮那些曾经卑微的心灵。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反复对崇高与卑微作了深刻的 1
描述:曾几何时,蔑视崇高成了一种时髦;人性浮躁,物欲横流成为时尚;人们见面了,谈的除了钱还是钱,信仰、友谊仿佛成了弃儿,而永恒的爱情更是被抛到了九霄云外。知识分子包括我们这些底层的教师也被金钱的大潮冲击得体无完肤:评优、晋级、评职、升资,哪一次不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反目成仇?为达到自己的目标,极尽小人之能事,表面上浮笑语,背地里捅刀子,对自己的成绩不反省,却对别人的努力嗤之以鼻。
于是崇高被践踏了,这就成了卑微。.一个人的良知是需要些勇气、荣誉、希望、自豪、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的。而面对卑微,许多人选择了投降,对于上级领导,经常是点头哈腰,奉茶送水,恨不得把自己的肉割几片煮给领导吃;面对同志或下属,却常常颐指气使,狐假狐威;甚至连起码的同情心也消失殆尽。
同时,对抗卑微又是我们人性的需要 ,当我们对周围的一切感到迷惘时。我们又是多么渴望崇高啊!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是平常人,可能这一生都不会有什么崇高的举动。是的,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在朝九晚五中度过了春秋冬夏,都是在柴米油盐中早生了华发,似乎一生都与崇高无缘。但这丝毫也不妨碍我们做一个崇高的人————只要我们怀着一颗崇高的心!崇高不一定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举动,崇高也可以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境界。
为什么有的人没有一颗崇高之心?是因为他在心中颠倒了崇高与卑微的位置:他们在权贵之下感到卑微,在弱者面前却深感“崇高”。远的不说,就近几年的,这位饰演某位领袖人物的演员,他在影片中饰演的领袖人物可谓是栩栩如生。我禁不住把它当作那位领袖人物的化身。可是媒体的一则报道使我对他的看法有了质的变化:该演员打着去灾区义演的幌子,当群众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看他的演出时,他却在台上装腔作势的模仿者领袖人物要灾区人民自力更生,建设家园。可最后还是揣着几十万元的演出费坦然离去。这样的形象在我们的心中还会崇高吗?
某位高级干部在位时,看他在主席台上面对话筒,讲到关注人民群众的冷暖“情真意切”;讲到腐败的害处“痛心疾首”;讲到反腐倡廉的决心“斩钉截铁”。在我们的心中,他就是父母官,就是当今的包公。但却被查处贪污受贿生活腐化,已被处决。类似的事还有很多很多。我不得不对自己心目中的崇高形象重新进行了审视。对“崇高”有了新的认识。
我曾经彷徨过,也曾经痛苦过。我经过对他们重新的审视,对崇高的标准有了更新的认识。有些人的的形象由于处在某种历史阶段,为了某种需要隐瞒自己的真实面去迎合当时的某种潮流,而赢得了很多人的欣赏。在人们的心中树立了崇高的形象,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某些人伪装自己的油彩被历史的风雨所冲刷掉,就露除了其卑微的真性。他们的崇高形象也像流星一样在人们的心中飞逝了。那些怀着无私的胸怀,为着人类的进步,为着人类幸福而奋斗的人,他们的崇高形象却像一座丰碑永远的处理在人们的心中。伟大领袖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科学家华罗庚;人民群众的杰出代表雷锋;以及在刚刚过去的四川大地震中我们的人民教师,也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为了保护孩子们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有多少老师不顾自己失去自己亲人的痛苦时刻守候在学生身边,这是何等的崇高形象。他们是一座座丰碑,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让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崇高的人。退一万步说,即使我们不敢说已经做到了
崇高,至少我们可以凝视崇高,可以选择平凡——崇高的侧面是平凡
第二篇:读《凝视崇高》有感
读《凝视崇高》有感
读完《凝视崇高》一文,我感受到作者对当今社会现象独到见解和对现实、对生命的深层次理解。
作者思维游走于理想和现实之间,有对崇高人性的个人认识,亦有对现实的无奈情结。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反复抗争,留给个人的认识都是不一样的。我个人认为,《凝视崇高》一文,代表了我们今天社会生活中不少人的共同心声,作者从字里行间透露的劳累、疲惫心里亦可了然。
回归现实,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现在的人真的是越来越找不到方向,好像所有的一切都乱了,理想在物欲横流的世界变得那么的不值一提甚至可笑。工作再认真,兜里没有银两,也是常常成为蔑视的对象,于是不得不思考,这个世界怎么了?刚毕业的时候,认为应该学好本领,报效国家,甚至可以为国、为民流血牺牲。但是,时至今日,好多问题看法已大变,学好本领没错,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掌握一技之长,不至于成为社会的累赘和负担,我们也努力了,上了专业学校,学到了一定的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工作技能。然而,现实给了我们一记耳光。我们求职无路,挫折连连,备受冷眼,谈什么为国为民,连个人生存都成了大问题。于是想,我的理想在哪里?我的明天在哪里?半身求学,如今就混成今天这么个样子吗?不敢说、不愿说、不好说。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是平常人,可能这一生都不会有什么崇高的举动。是的,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在朝九晚五中度过了春秋冬夏,都是在柴米油盐中早生了华发,似乎一生都与崇高无缘。
个人只是沧海一粟。能够成为闪亮明星的,毕竟只是少数,没有良好的心态,人就不可能享受到快乐。为什么我们反复讲,“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为什么我们总强调“知足常乐”?理想要切合实际,要服从社会需要。并不是说职位低下就不能做贡献,就没有人格,就不配有信仰,就永远与崇高背道而驰。生活的乐趣在于自然,在于心胸,在于我们的淡薄名利。如果只能做一颗小草,我们就不必羡慕高山上盛开的雪莲,雪莲花的高洁是一种美、是一种价值,但是,小草的挺立难道就不是一种风格吗,就不具有存在的价值吗?道理上自然很清楚!
但这丝毫也不妨碍我们做一个崇高的人——只要我们怀着一颗崇高的心!崇高不一定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举动,崇高也可以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境界。
第三篇:读《凝视崇高》一文有感
读《凝视崇高》一文有感
读了《凝视崇高》一文深有感动,特别是这一句,人们不谈信仰,对抗卑微是人类生存的需要。人是一种构造精细又孱弱无比的生物,对大自然和对其它强大生物的惧怕,使人类渴望崇高。每一个人都想当英雄,而心理矛盾。
我很小的时候到西藏当兵,面对广漠的冰川与荒原,我体验到个人的无比渺小。那里的冷寂使你怀疑自身的存在是否真实,我想地球最初凝结成固体的时候大概就是这样。山川日月都僵死一团,唯有人,虽然幼小,却在不停地蠕动,给整个大地带来活泼的生气。我突然在心底涌动奇异的感觉——我虽然草芥一般,却不会屈服,我一定会爬上那座最高的山。
当我真的站在那座山的主峰之上时,我知道了什么叫做崇高。它其实是一种发源于恐惧的感情,是一种战胜了恐惧之后的豪迈。也许是青年时代给我的感受太深,也许我的血管里始终涌动军人的血液,我对于伟大的和威严的事物,有特殊的热爱。我在生活中寻找捕捉蕴涵时代和生命本质的东西,因为“崇高”感情的激发,有赖于事物一定的数量与质量。我们面对一条清淡的小河,可以赞叹它的清纯宁澈,却与崇高不搭界的。但你面对大海的时候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它的澎湃会激起你命运的沧桑感。我这里丝毫不是鄙薄小河的宁静,只是它属于另一个叫做“优美”的范畴。
不谈友谊,不谈爱情,不谈永远。人欲横流,物欲横流被视为正常,大马路上出现了一位舍己救人的英雄,人们可以理解小偷,却要把救人者当作异端„„
崇高与经营活动是相通的。要想取得成功,需要有三个因数相乘:这就是理念、能力和执着心。有很多事是不要别人来说的。
崇高如同登山,经营企业亦如此,首先要确定应该攀登什么样的山,是把自己的目标仅仅定为小企业还是想创立一个大企业。人应该拥有闪光的人生观,如果把目标定得高远,随随便便的经营理念就不可能达到目标,必须是高层次的哲学理念。如果有人只想着“轻而易举赚大钱”或者“干得顺手”,就会把事情弄糟。说得精彩写得精彩做得更精彩的一位。
当好不容易爬上那座冰山,在感觉崇高的同时,极目远眺,看到无数耸立的高峰,那是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界的地方。凝视远方,崇高给予我们勇气,也使我们更感觉自身的微不足道。崇高是没有限度的,当你认为这是崇高的但还是觉得微不足道。
第四篇:《凝视崇高》读后感
《凝视崇高》读后感
有一个诗人曾经写道:“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的确,人心世道在这个年代让崇高已变得微不足道,而卑鄙的东西却都畅通无阻。读了《凝视崇高》,仿佛又看到了一种久违的东西:是长久的期盼,还是内心的渴望?人的一生会经历无数艰难险阻,而崇高像一盏璀璨的明灯,永远照亮那些曾经卑微的心灵。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反复对崇高与卑微作了深刻的描述:曾几何时,蔑视崇高成了一种时髦;人性浮躁,物欲横流成为时尚;人们见面了,谈的除了钱还是钱,信仰、友谊仿佛成了弃儿,而永恒的爱情更是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于是崇高被践踏了,这就成了卑微。一个人的良知是需要些勇气、荣誉、希望、自豪、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的。而面对卑微,许多人选择了投降,对于上级领导,经常是点头哈腰,奉茶送水,恨不得把自己的肉割几片煮给领导吃;面对同志或下属,却常常颐指气使,狐假狐威;甚至连起码的同情心也消失殆尽。
同时,对抗卑微又是我们人性的需要,当我们对周围的一切感到迷惘时。我们又是多么渴望崇高啊!
也许我是一名教师,也许父母生我时我的血管里就流淌着一种血液——它叫自尊。所以当我站上这三尺讲台时,一种崇高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每天我早出晚归,往返于学校与家庭之间,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了教学之中,给学生以知识,教他们做人的道理;他们有了些许的进步,我由衷地高兴。这时我体会到了奉献,体会到了这就是崇高!所以不再为微薄的薪水发愁,不再为不能评优晋级而气恼。那些靠不正当手段获取的利益,在我眼中才是实实在在的可怜,实实在在的卑微。在崇高与卑微中,我知道该如何去选择,它使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能够战胜自身的怯弱。但是生活往往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有了一种崇高,意味着就会有另一种牺牲。当我们时时捉襟见肘,为生活的窘境而惶恐不安时,另一种卑微却在暗地里窃笑。这时候,我们还会去选择崇高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崇高毕竟是崇高,而不是卑微。崇高的力量是无处不在的!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是平常人,可能这一生都不会有什么崇高的举动。是的,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在朝九晚五中度过了春秋冬夏,都是在柴米油盐中早生了华发,似乎一生都与崇高无缘。但这丝毫也不妨碍我们做一个崇高的人——只要我们怀着一颗崇高的心!崇高不一定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举动,崇高也可以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境界。
但愿所有读过《凝视崇高》的读者记住一句话“崇高的侧面可以是平凡,绝不是卑微!”
第五篇:《凝视崇高》读后感
崇高是需要凝视的,需要敬畏的一个民族没有崇高,没有对崇高的凝视,真的没有未来。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凝视崇高》读后感,欢迎阅读!凝视崇高读后感(一)
今天,读《凝视崇高》一文感受颇深,其中深刻的哲理让人思绪万千,仿佛日渐消沉的灵魂得到了升华。又像是昏暗的丛林中看到一缕旭日之光,一种热乎乎的感觉油然而生……
作者那犀利的文笔让我汗颜,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他让我对什么是崇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崇高的侧面是平凡,绝不是卑微!”深深地打动了我。文章始终围绕崇高而论,“于是蔑视崇高成为一种'时髦'”“人们不谈信仰,不谈友谊,不谈爱情,不谈永远。人欲横流,物欲横流被视为正常,大马路上出现了一位舍己救人的英雄,人们可以理解小偷,却要把救人者当作异端……”的确,当今社会有人蔑视崇高,但毕竟是少数。我认为只有崇高心胸的作者,才会写出令人敬仰的作品。
如今一些颇具文学功底的文人在论坛上互骂,指责对方的“不是”。不知道他们是大练“骂功”帮人家“改过”,还是想借此吵作,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我认为他们不过想以此赚些稿费罢了。还有那些娱乐界的明星,故意制作花边新闻,与那些专找人家“不是”的“评论家”没有什么区别!追求崇高,坚守崇高,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老老实实做人,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维护着社会的公德,是我们每一位公民应做的事情。“对抗卑微是人类生存的需要。人类是一种构造精细又孱若无比的生物,对大自然和对其它强大生物的惧怕,使人类渴望崇高。”当然,在和平年代里,想如鲁迅先生那样以笔杆子征战的机会没有了,文学家们或许叹息:“我们没有了崇高的机会。”但是你们想想,崇高有一个很大的关联词叫“平凡”你们能否在平凡的生活中做一些不平凡的事?
高尚的事情在我们身边不难发现,如一位出租车司机发现一位乘客的钱包丢在车上,他把钱一分不少的交还给失主;一位妇产科护士默默地把一个被遗弃的女婴养大,想方设法为孩子寻找亲人;一个刚满20岁的青年,为救一个落水儿童而献出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举动让人肃然起敬!所以崇高是给人一种感觉,而不是自己说的。
但愿所有读过《凝视崇高》的读者记住一句话“崇高的侧面可以是平凡,绝不是卑微!”希望作者给我们创作出更精美的文章,更希望我们身边的崇高的人越来越多!
凝视崇高读后感(二)有一个诗人曾经写道:“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的确,人心世道在这个年代让崇高已变得微不足道,而卑鄙的东西却都畅通无阻。读了《凝视崇高》,仿佛又看到了一种久违的东西:是长久的期盼,还是内心的渴望?人的一生会经历无数艰难险阻,而崇高像一盏璀璨的明灯,永远照亮那些曾经卑微的心灵。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反复对崇高与卑微作了深刻的描述:曾几何时,蔑视崇高成了一种时髦;人性浮躁,物欲横流成为时尚;人们见面了,谈的除了钱还是钱,信仰、友谊仿佛成了弃儿,而永恒的爱情更是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于是崇高被践踏了,这就成了卑微。一个人的良知是需要些勇气、荣誉、希望、自豪、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的。而面对卑微,许多人选择了投降,对于上级领导,经常是点头哈腰,奉茶送水,恨不得把自己的肉割几片煮给领导吃;面对同志或下属,却常常颐指气使,狐假狐威;甚至连起码的同情心也消失殆尽。
同时,对抗卑微又是我们人性的需要,当我们对周围的一切感到迷惘时。我们又是多么渴望崇高啊!
也许我是一名教师,也许父母生我时我的血管里就流淌着一种血液——它叫自尊。所以当我站上这三尺讲台时,一种崇高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每天我早出晚归,往返于学校与家庭之间,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了教学之中,给学生以知识,教他们做人的道理;他们有了些许的进步,我由衷地高兴。这时我体会到了奉献,体会到了这就是崇高!所以不再为微薄的薪水发愁,不再为不能评优晋级而气恼。那些靠不正当手段获取的利益,在我眼中才是实实在在的可怜,实实在在的卑微。在崇高与卑微中,我知道该如何去选择,它使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能够战胜自身的怯弱。但是生活往往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有了一种崇高,意味着就会有另一种牺牲。当我们时时捉襟见肘,为生活的窘境而惶恐不安时,另一种卑微却在暗地里窃笑。这时候,我们还会去选择崇高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崇高毕竟是崇高,而不是卑微。崇高的力量是无处不在的!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是平常人,可能这一生都不会有什么崇高的举动。是的,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在朝九晚五中度过了春秋冬夏,都是在柴米油盐中早生了华发,似乎一生都与崇高无缘。但这丝毫也不妨碍我们做一个崇高的人——只要我们怀着一颗崇高的心!崇高不一定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举动,崇高也可以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境界。
但愿所有读过《凝视崇高》的读者记住一句话“崇高的侧面可以是平凡,绝不是卑微!”
凝视崇高读后感(三)这篇文章呼唤人们,呼唤作品凝视崇高。因为“蔑视崇高”成为一种时髦。作者剖析了产生这种不正常现象的社会根源:和平的环境,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所谓“崇高”的反感等。金钱大潮的冲击,使一些人已失去信仰,因而社会风气下降,这本来是卑微的可耻的。作家用生花妙笔殚精竭虑地传达卑微,读者们心有灵犀地浅吟低唱地领略卑微,而感悟到的是:“不必批判自身的瘰疬,比起书中的人物,我们还要清洁得多哩!”这种文学毒害读者,污染社会风气,膜拜浊流、媚俗,将大众的欣赏口味向负面拉扯,还说什么“著书只为稻粱谋”实在令人气愤,作家要有良知,应该歌颂崇高,引导人们向往崇高。不能美化丑恶,不能迎合低级趣味,随波逐流。对抗卑微是人类生存的需要。作者以切身的经历和感受告诉读者什么叫崇高:它其实是一种发源于恐惧的感情,是一种战胜了恐惧之后的豪迈。因此,我想没有勇气直面人生的人是不会感受到崇高的。没有对于伟大的和威严的事物的热爱,不能在生活中寻找捕捉蕴涵时代和生命本质的东西也难激发崇高的感情。
作者认为:假如人能够战胜自身的恐惧,做出合乎历史,顺乎人性的抉择,我以为他就达到了崇高。是的,雷锋、焦裕禄、孔繁森众多英雄人物就是这样,他们虽然身份、经历各不相同,却共同达到了崇高。
生活本身是善恶不分的,但文学家是有善恶的,胸膛里该跳动温暖的良心,在文学术语里,被称为审美。我希望自己,也希望全社会都呼唤良知,凝视崇高,希望我们的文学作品能引导人们崇尚崇高,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造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