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淮安市市政设施养护处关于省文明城市迎检情况汇报
淮安市市政设施养护处关于
省文明城市迎检工作情况汇报
市住建局:
为做好省文明城市复检验收工作,加快推进创建步伐, 我处高度重视,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紧张有序开展。现将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我处成立了以处长为组长、各分管副处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分五个工作组,负责具体整改实施,为迎检、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对照创建文明城市迎检准备工作会议要求,细化工作,明确各部门工作任务。专门召开会议布置落实,印发《关于加强创建文明城市迎检工作的通知》(淮养护[2011]85号)、《关于成立迎接省文明城市复检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淮养护[2011]88号)文件,要求全体职工专职巡查人员和协查人员认真做好巡查工作,利用节假日、上下班途中及其它空余时间加强路段巡视,发现路名牌损坏、路面、人行道坑塘、严重积水、下水道满溢、缺(损)失井盖、桥梁设施等重大安全隐患问题及时通知相关职能部门,立即下达任务单进行修复。同时,根据工作计划安排对实施部门进行专项督查,以“问责制”为杠杆,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杜绝滞后情况发生,保证市管范围市政设施完好率。
三、对照目标,科学实施
(一)按局要求,做好省文明城市复检验收涉及我处资料的统计上报,对涉及主要商业大街--淮海北路(清江中学至清江商场)、6条主干道--淮海东路(水渡广场至淮海广场)、健康东路(中山医院至淮海北路)、健康 1
西路(淮海北路至西安路)、北京南路(华兴桥至高速出入口)、解放东路(天津路至淮海南路)、翔宇大道(珠海路至坂闸干渠桥)和9条非主干道等相关道路按检查表要求进行认真检查。
(二)对涉及检查范围的道路组织进行专项巡查,除专业巡查外,把重点道路巡查责任分解,明确到具体人,以利于科学安排维修,对道路存在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修复。
(三)常规养护维修和突击维修相结合。在保证日常维修情况下,突出重点地段、重点场所,集中维修。充分发挥“养护王”、“疏通王”等大型设备功能,并采取沥青微表处等科学养护方法,提高工作效率。针对目前车流量大的情况不,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分组、夜间等工作方法,尽量做到不影响交通、不扰民。加快破路沟维修,在手续齐全情况下,我处积极主动协助市政局管理科做好挖掘破路沟现场丈量确认交接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修复工作。
(四)在无障碍设施排査中,制定定人详查、定时上报、集中汇总制度,积极主动协调局科技处、设计院、财政评审中心等相关部门,推进无障碍设施整治工作开展,正在按计划分期分批进行维修整治。
(五)加强与市、局长效办联系。对市、局长效办下达的红线外市政设施、社会井盖等维修任务,利用工余和节假日及时完成。
四、突出重点,务求实效
(一)强化超前意识,做好检查期间突击性、应急性任务相关准备工作, 提前储备工程材料,在人力、机械设备等方面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二)进一步提高市政设施养护维修及时率、下水道疏通率、市政设施完好率, 充分利用长效管理考核、效能考核,严格奖惩制度,强化制度约束,推动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三)突出督查机制,对专业巡查、部门协查、专人详查、维修等进行专项督查。
五、存在问题
(一)北京南路(清浦大桥-宁淮高速)、漕运东路、和平路等道路在原设计、施工时就无盲道。部分房产开发单位在开发时改造出入通道或销售部前人行道,造成该段道路无盲道。
(二)部分市区道路路名牌已改造为电子灯箱式,不属我处管养。如淮海西路与清河路交叉路5个为其他单位电子灯箱、富春路与延安路交叉口2个、青年路向北北京南路上等均设置了电子灯箱路名牌。
(三)市政道路上社会检查井破损较多。经巡查有10余类社会大井,百余处存在破损,如交通路(淮海东路向北段连续多处社会大井沉陷)、淮海北路(中国银行对面乐园大厦前处自来水水表井井盖破损)、珠海路与翔宇大道交汇处电力井沉陷等,部分道路交叉口情况详见附图,影响市政设施完好,应由其产权单位负责管养,请局协调社会井产权单位及时进行维修。
(四)因目前市区机动车大量增加,停车难现象突出,机动车违法占用人行道情况普遍,造成部分地段人行道损坏严重,请局协调相关单位加强机动车停车管理。
2011年11月28日
附:道路交叉口社会井破损情况
第二篇:2011迎省检汇报材料
桃李争妍添景秀
干群同心谱新篇
——贵州省金沙县桂花乡中心完小简介
获“地级绿色学校”的桂花乡中心完小座落在贵州省金沙县城西北、距县城约28公里处的桂花乡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回龙村。校园现占地10501.5平方米,建筑面积2529.2平方米。2011年秋季学期有教学班12个,在岗教师20人,在校学生453个。
学校历史悠久,与时俱进。学校起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龚举之先生在桂花小学旧址(原名观音庙)创办私塾为起点。其间,回龙街上有识之士李玉明从贵阳达德中学毕业后于1925年在白溪李后安私宅办了国民学校,开设了语文、算术、音乐、体育和美术五门课程。1928年,经黔西县(当时金沙未建县,属黔西县管辖)教育科批准,将保国民学校迁至观音庙和龚举之先生的私熟合并,命名为崇文学校,(当时桂花乡名崇文乡),李玉明为校长。办学规模逐渐扩大。1945年该校获金沙县文教科命名为回龙中心示范学校。并由上级拨款,百姓投工投料修建了苏式土木结构教学楼两共八间教室一直用到1996年。1957年,更名为回龙村中心完全小学校。1971年,随着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学校办带帽初中班。1974年拆建观音庙新修现今撤建的砖木结构的D级危房教学楼,1995年初中班单列,学校更名为桂花乡中心完全小学。
学校依山傍水,绿树成荫。校园内花木繁茂,绿草如茵,尤其春日里更是柳杉吐新绿,冬青脱旧装,桃树飞花絮,李子飘白雪,鸟语绿荫中,书声花香里,俨然一个读书求学的好处所,修身养性的好地方。由于学校历年来高度重视“创绿”工作且成绩显著,县级“绿色学校”和地级“绿色学校”先后于2005年2006年在我校成功挂牌,真可谓“花木成畦手自栽”。更为可喜的是新一届领导班子正忙着憧憬美好蓝图,在桂花乡中心校的正确指导下与全校师生同心同德构建新时期和谐校园。
学校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德育为首育新人。学校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以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先导,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制度管理为本,情感引导相随,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干群关系融洽,同事相处和睦,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理解、精诚团结,教师与学生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尊重成了我校的光荣传统。另外,学校历来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并努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准。我校以“重德崇文,尚礼笃行”为校训,以“团结、勤奋、严谨、创新”为校风,以“为师、为范、求真、求实”为教风,以“好学、善思、健美、笃行”为学风,抓好学校的“三风”建设,文明之风正在我校兴起。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学校管理到位,我校1996年、1999年前后荣获金沙县人民政府和教育局的“先进单位”奖,2008年获乡教学管理先进奖,2009年获乡人民政府考核二等奖,2011分别获得县的“普法杯”乒乓球小学组第三名、县“五好”基层党组织、乡“6•1”团体第一名。
狠抓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严格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科学管理,使我校教学质量逐年上升,2010-2011学统考,全校语文、数学、思品、科学、外语等科目获乡同级同科第一名的有7人次;第二名的有7人次;第三名的有8人次;第四名的有6人次;第五名有7人次;第六名有1人次;同时在平均分上40-80分的科目占34个。4名(全乡5名双优)学生获得县统考的语、数、英三优。
历史属于过去,未来在我手中。虽说曾经有过些许自豪,但未来更是任重道远,作为新一代的我们,正在乡中心校的悉心指导下,秉承历史,继往开来,干群齐心,师生协力,尽快实现下列目标,继而跻身先进行列,打造品牌校园,为
桂花中心完小续写新的篇章:
1、继续加强教育常规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要质量,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
2、切实加强“三风”建设,争创德育示范学校。
3、巩固提高创绿成果,2015年前争创省级“绿色学校”。
4、继续开发校本教材示范校。
桂花乡中心完小
二O一一年十月十三日
第三篇:迎省检汇报材料
海港区2010-2014教育工作汇报
海港区人民政府
2010年以来,我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教育规划纲要,紧紧围绕“质量和均衡”两大主题,大力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学校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标准化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学前教育发展、平安校园创建等系列工程,全区教育环境持续优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现将四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全区教育基本情况(以下数据截止到2013年12月)海港区现有中小学校68所,其中小学49所、中学1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国办独立幼儿园4所,校外教育机构4个(青少年活动中心、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社区教育管理委员会、教师进修学校),民办教育培训机构222个。共有教职工5670人,中小学在校生58893人,教学班1266个,已覆盖全区所有适龄儿童,小学年巩固率100%,中学年巩固率在98%以上。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在“教育强区”建设进程中,我区坚持硬件建设与内涵发展齐头并进,不断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采取有力措施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逐步形成了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教育各项工作有了长足发展。一是办学条件全面改善。近年来,全区教育总支出达23亿多元,先后完成了57所中小学的校舍加固任务、城市区19所学校运动场改造工程、白塔岭小学等10所学校改扩建工程,为学校更新配备教育教学设施、维修改造学校基础设施等,学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二是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为统筹城乡和薄弱学校发展,采取定期补充招录教师、区域间教师交流、加强教师培训、送教帮扶、挂职指导、发放农村教师基金等多项举措,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与河北师范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展选聘优秀教师、顶岗实习支教、置换研训、教改实验区等方面的合作,创新思路,成效明显。三是素质教育扎实推进。紧紧围绕“抓均衡、抓创新、抓质量”,鼓励引导学校特色办学,创造性办学,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培养。2014年,我区中考平均分 分,高于全市平均分 分,位列全市首位。四年来,我区教育系统共获国家级奖励218项、省级奖励184项,先后承接省、市级各类现场会30余个,我区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得到推广。四是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办学。目前,以公办幼儿园为示范、规范化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学前教育网络已经形成;以成人学校为阵地的各类成人教育培训全面展开;民办教育市场进一步规范和净化,民办教育秩序良好。五是教育环境不断优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得以建立,实现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交叉式的有效教育;切实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解决了农村贫困子女入学问题;不断扩大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范围,合理安排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不断加大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力度,细化责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2010年以来,针对省、市教育督导团督导检查时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我区结合工作实际,逐项研究制定整改方案,从教育布局规划、软硬件环境提升、教育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不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和改革力度,全面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强化责任,齐抓共管,优先发展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将教育发展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列入党委和政府的任期目标,全力确保做到“三个优先”,即:在制定发展规划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在制定经费使用计划时优先保证教育事业的需要,在研究具体工作时优先安排部署教育工作。区委、区政府通过碰头会、办公会及现场调研等形式,多次专题研究教育工作,着力解决教师补充、学校建设、教育投入等重点难点问题,推进教育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区人大、政协领导定期到教育系统视察指导,支持和监督政府依法行政,落实“科教兴区”战略。全区上下形成了区级领导、区直部门、基层学校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四年来,海港区先后获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区、学前教育发展进步奖等多项荣誉。
(二)加大投入,重点保障,改善条件
1、严格落实相关政策,优先安排教育支出
我区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免费政策和助学金政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按标准足额落实本级各项经费投入,切实做到教育经费优先安排、逐步增长。对于一般预算收入超收所形成的可用财力,按年初预算同比例用于教育。从2012年开始,每年财政专项列支850万元农村教师基金,用于改善农村教师待遇,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严格执行国家规定项目和标准,将公办学校编制内教师工资全额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并按时足额发放,保证了教师工资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每年教育经费预算、决算执行情况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委员会做专题报告。
2、全区教育投入实现三个增长近年来,我区一直履行政府发展教育的主体责任,2010至2013年教育支出中财政拨款的比例分别为84.26%、80.87%、95.24%、95.69%,保证了国办学校教育经费来源的稳定。2010年至2013年我区教育总支出分别为42721万元、54071万元、61823万元、71705万元,教育投入逐年增长。
(1)对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2010年我区财政经常性收入为91716万元,比上年增长22.3%,2010年财政对教育的拨款为35996万元,比上年增长24.9%,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2.6%;2011年我区财政经常性收入为109140万元,比上年增长19%,2011年财政对教育的拨款为43727万元,比上年增长21.5%,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2.5%;2012年我区财政经常性收入为133643万元,比上年增长22.5%,2012年财政对教育的拨款为58878万元,比上年增长34.6%,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12.1%;2013年我区财政经常性收入为153414万元,比上年增长14.8%,2013年财政对教育的拨款为68611万元,比上年增长16.5%,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1.7%,2010年至2013年我区政府对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
(2)中小学在校生生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2010年至2013年我区小学在校生生均教育费用分别为4605元、5472元、6812元、6891元;中学在校生生均教育费用分别为7039元、8789元、11823元、11856元,保证了中小学在校生生均教育费用的逐步增长。
(3)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2010年-2013年我区教育人员部分支出分别为29419万元、36319万元、48587万元、49211万元,保证了教师工资逐步增长。2010年-2013年我区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786元、836元、862元、926元;中学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923元、985元、1078元、1176元,保证了财政预算内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按照省定标准足额安排,及时拨付,并逐步增长。
3、加强教育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建立健全了中小学财务管理和监督制度,成立了教育支付分中心,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定,规范资金拨付和会计核算,严格中小学公用经费预算、决算管理,对中小学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实行集中记账、分校核算、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公办学校所收取的事业性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按规定用途使用,不存在截留挪用或抵顶财政拨款现象。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每年安排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并通过教育费附加、土地出让金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目前我区所有中小学都达到校舍安全标准。
4、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总投资1.3亿元的57所中小学校舍加固任务提前完成,全省的校安工程现场会在我区召开。投资近3000万元的城市区19所学校运动场改造工程圆满完成,城市区学校操场全部改造为塑胶、人造草皮操场,进入绿茵场时代。第七中学西校区、和美实验学校、逸城学校、北环路小学、明珠学校、白塔岭小学等10所学校的改扩建工程先后竣工并投入使用,全区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几年来,对明珠学校、第九中学等19所中小学的实验室进行了改造,为第四中学等4所学校添置了理化生实验考试设备,为35所中小学配备了价值10.85万元的新型环保标本,24所学校通过了市级标准化实验室验收。目前,我区有51所学校达到省一级图书馆标准,有2所学校申报了河北省中小学示范性图书馆。2011年以来,区政府多渠道筹集资金3500万元用于教学仪器设备的更新和添置。目前,全区已装备了8个数字化实验室、33个探究实验室、120个标准化实验室,64台“移动多媒体”,有班班通教室(包括部分功能教室)1382个,其中电子白板教室619个。全区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实验室桌椅、教学仪器专柜等逐年得到更新。全区中小学均已建成标准化校园网络,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能够满足网上办公、视频会议、远程培训和视频教研与交流的教育管理平台、教学资源平台和远程教学系统正在建设中。
(三)深化改革,多措并举,提升质量
多年来,我区坚持以教育改革为统领,以现代技术教育为突破口,以素质教育为主线,德才并重,全面发展。
1、狠抓教学改革与创新
深入开展“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坚持以学习方式改革为重点,以“生本课堂”构建为核心,在有效教学课题及“生本教育”理论指导下,大胆引进和探索先进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改革初见成效。积极推进校本教研,扎实开展学科中心备课组、联片教研以及校领导主持下的主题研讨活动,积极构建学校教研评价体系。组织开展学科教师培训、城区学校教学开放日、“校本研修论坛”、“小学校本教研展示”等活动,三级教研网络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研究制定了《加强海港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见》,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展示和学习成果展评活动。加大对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监督、管理力度。积极探索健康班级、健康课堂的教育模式,努力寻求心理健康教育新的理念、途径和方法。开展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研究。坚持每学年召开一次大型全区中小学教学质量分析会,建立健全数据分析报告制度,建立了质量检测数据库。健全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出台了《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保障。成立了教育科研组织领导机构,形成了有效的科研管理网络。狠抓课题管理,增强课题研究实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检查论证等活动。制定成果推广制度,开展成果课的推广活动,教育科研成果显著。
2、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不断创新德育载体,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各校开齐开足体育课,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加强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上报制度。每年举行春季中小学生运动会、中小学生篮球赛、排球赛、跳绳踢毽子比赛等活动。近两年海港区教育局荣获秦皇岛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初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海港区全民健身工作特殊贡献奖等。学校卫生工作达到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教室达到了《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制定了评估细则,落实作业公示制度,确定试点校13所,按规定实行作业公示。
3、大力发展现代技术教育
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逐年递增,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今年网站重新进行改版,网络总出口带宽进一步增加,由原来的500M增至1G,网络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为提高现代教学设备的使用率,对教师进行电子白板使用等培训,并通过现场会观摩、经验介绍等方式让更多的教师参与使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开展得有声有色,教育技术课题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几年来,我区在省、市举办的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和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优质课评比活动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4、努力打造区域性办学特色
全区各中小学紧扣养成教育主线展示工作亮点,推动特色学校建设。制定了《海港区中小学德育工作评估实施意见》,目前,全区有河北省素质教育示范校7所,市级素质教育示范校12所,市级德育示范校6所,区级示范校和达标校20所。打造了一批心理教育特色学校,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家为全区一千余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海港区被河北省命名为“心理教育区域性整体推进实验区”。举行了多届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素质大赛,优胜选手在秦皇岛市和河北省的素质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2014年组织了近万名学生参加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目前全区有市级规范化示范校30所(其中省级2所),占全区学校总数的44%;市级书写特色校3所(其中国家级1所),占全区学校总数的4.4%。2010-2013年,我区已有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3所,市级青少年业余训练网点学校10所,秦皇岛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定点学校31所,19所学校申报了2013—2016年市级体育传统学校。
打造校外教育阵地,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海港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形成了以“两馆一团”为服务平台,以活动、培训和竞赛为主要形式的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2012年,青少年活动中心被评为“河北省青少年校外教育示范活动中心”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海港区社区教育管理中心服务学校、社区,聘请河北省家庭教育专家举行大型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我区以2所中学、2所小学为试点,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室。海港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通过组织19所中学师生参加封闭军营训练、农户调查采访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农村新变化,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四)拓宽渠道,健全机制,建强队伍
1、高标准设立县级教师培训机构
我区有独立设置的、标准化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有效开展了县域内教师培训工作。实现了教师培训与教研、教科研、电教、仪器装备等教育机构的整合,实施研训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已发展成为“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现代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海港区教师进修学校被评为国家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
2、加强校长队伍建设
(1)落实校长聘任制度,我区实行校长任职资格制度和定期提高培训制度,做到持证上岗。校长学历合格率达到100%。建立完善校长考核机制,选派业务干部到农村挂职锻炼。
(2)创新培训形式,校长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成立了3个海港区名校长工作室,每个工作室拨付5万元经费。举办专题讲座,校长沙龙等活动,按岗位分层次培训。几年来,共选派35名校长、书记、副校长到上海、江西、杭州、重庆挂职学习。依托远程、高级研修培训,享受国内优质资源。海港区被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评为培训工作先进县区。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定期补充招录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2010年-2013年共招录教师367人,其中分配到农村学校263人。新教师优先补充到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农村教师师资水平。2014年,海港区创新工作思路,首次到高校选聘教师,赴河北师大、陕西师大和东北师大招录优秀本科毕业生35名,其中硕士研究生15名。为打造“教育强区”提供了人才支撑。
(2)建立教师交流长效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一是建立定期选派中学教师支教交流的良好机制,每批交流时间为2年。2010年以来共计选派169名教师支教交流。二是形成定期选派城区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交流长效机制,2010年以来共计选派10名骨干教师任教交流。三是骨干教师送教交流。2010年,我区91名市级骨干教师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示范导学活动。2011年,市级骨干教师和后备骨干教师共156人参加了“千节优质课送教交流”活动,到区域内53所中小学送课。四是开展送教导学活动。2011-2013年有1242名骨干教师送教,送课991节,讲座251讲;2013年先后选派 8名市级骨干教师分别到卢龙县四各庄小学、海港区刘家河小学、大乐安寨小学送教,让农村教育水平得到提升。根据“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规定,2013年选派11名教师赴青龙支教,支教期为一年。
(3)实施教师分层培训。一是教师全员培训。落实好“国培”、“省培”继续教育培训项目。2010年以来,我区先后累计派出2745名教师参加了31个学科58个项目的国家级培训;完成了由海港区教师进修学校承办的农村小学45名数学学科教师、45名音乐学科教师的省级培训项目培训,7691名教师参加了省级全员远程培训,合格率100%,优秀率95.4%。二是扎实开展好区域性教师培训工作。先后举办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区级骨干教师暨学科全员教师专题培训班;组织系统4999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知识产权培训等。三是发挥校本研修主阵地作用。通过典型引领、方法引路,指导学校开展有效的校本研修活动。四是依托活动,促教师专业发展。近年来相继举办了以“强化修养,稳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的教师才艺展示、校长论坛、中青年教师素能大赛等活动。五是骨干教师培养与管理。2010年以来,累计组织3000余人次的骨干教师参加“秦皇岛市名师大讲堂”和“高级研修班学习”。聘请国内知名教育专家和学科名家为我区学科校级以上骨干教师和班主任传经送宝。对考核合格的骨干教师每人每年奖励200元图书经费,已连续发放两年。组织我区156名市级骨干教师到城乡53所中小学、幼儿园送教。海港区教育局2013年创建了张丽颖小学数学工作室、王桂君初中语文工作室,教育局为每个工作室拨3万元活动经费,聘请专家作为导师,赠送阅读书目。
(五)强化管理,规范行为,优化环境
多年来,我区坚持从制度建设入手,抓细微之处、抓敏感问题,不断优化管理水平和发展环境。
1、规范办学行为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相关要求,开展中小学招生工作,规范学校的转学行为。小学实行“按时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中学实行“划片招生,免试入学”政策。科学合理划定每所公办学校的招生范围并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公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目前海港区不存在任何形式的择校行为。坚决禁止学校在招生过程中收取赞助费和择校费,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净化海港区的招生环境。将治理中小学教辅教材散滥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挂钩,进一步落实相关责任人的职责,加大对学校校长、书记的考核力度,教辅材料散滥情况基本控制,未发现违规征订和强制征订的情况。切实履行政府的职责,完善教育经费拨付、学校经费收入和使用情况的经常性审计监督制度,落实对家庭困难学生减免学费政策。教育局实行公示制,公示比例保持在100%。近几年,我系统未发生过违反规定的乱收费行为。
2、关注弱势群体 一方面,海港区把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按其残疾程度分两种形式安排入学,重度的推荐进入市特教学校,轻度的到区内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0%以上的要求。另一方面,保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海港区范围内所有学生均享受同等待遇,不对外来人口和贫困人口额外收取其他费用。截止目前,海港区范围内共有外来人口学生16680人,其中小学11577人,中学5103人,占全区中小学生总数的28%。公办学校接收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员子女入学就读比例达到100%。
3、确保校园安全
一是强化安全教育。通过上安全教育课、开展安全教育讲座、校园网络、印发校园安全宣传画等形式,广泛开展师生的安全教育和自我防护能力培训。开展安全教育读本征订工作。保证师生人手一册,做到有课时、有教师、有教研、有备课。利用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日等契机,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宣传活动。二是不断健全和完善安全工作制度,在工作中贯彻落实“三项制度”。层层签订责任状,构建安全管理网络。实行安全工作“一岗双责”制和全员责任制,明确责任,保障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教育局及局属各单位均制定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组织专家对各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备案,每月每校进行一次应急演练,形成了应急演练常态化。四是对接送学生车辆安全常抓不懈。对直属68所中小学,近六万在校学生的上下学交通方式进行了全面彻底的调查摸底,积极配合交警部门,对所有接送学生车辆实施驾驶员资格准入制度和学生接送车标识制度,创新管理模式,形成“社会化经营、公安交警监管、教育部门联动”的学生接送车管理机制。五是积极协调安监、公安、工商、卫生等执法部门,集中组织开展学校及周边治安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侵害师生、儿童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取缔和清理整顿学校及周边非法经营的各种文化娱乐场所、经营不安全食品的商店、违规经营的摊点以及出租房屋、违章建筑等。
(六)夯实基础,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1、积极发展学前教育 海港区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工作,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大力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提高工程,完善学前教育体制,建立了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学前三年入园率95%,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96%,城市区达到100%,完成了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目标任务。全面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推行幼儿园区域活动日常化,坚决制止“小学化”倾向。2010年,出台《海港区幼儿园AAAA评估管理方案》,以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卫生保健、园文化建设四方面为基点构建了科学、合理、有效的学前教育评估体系。教育局每年依据评估方案,对幼儿园进行一次评估检查,评估结果与幼儿园评优评先和年检挂钩。
2、扎实开展成人教育
几年来,我区成教工作网络健全,目前,镇成人学校建校率100%,村成人学校建校率100%。区、镇、村三级管理脉络清晰,全区以镇成人学校为阵地,全面开展各类成人教育培训。2010年至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达46280人次,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达21041人次,企业职工岗位培训达10948人次。2010年-2014年按照每人每年一元标准单列成教经费,区、镇各负担50%,区财政投入成教经费、各镇自筹成教经费全部到位。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工作安排
参看自评报告,需要与政府协商定夺内容。
下一步,我区将以此次督导考核为契机,坚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今后工作重点,加快推进各项工作,确保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治理工作责任制。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教育乱收费行为。加强制度建设,积极实施“阳光收费”工程。二是制定我区2014-2016年三年干训计划,创新形式,开展各级各类培训,进一步提升校长队伍整体素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交流活动,提高教师交流质量,实现优秀师资城乡共享。提高教师待遇,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多措并举,促进我区教育均衡发展。三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高起点、高水平规划,谋划启动一批新建校,改造一批薄弱校,提升一批优质校,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鼓励学校培育特色办学,进一步实现教学观念更新,着力培养专家型、研究型校长和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四是加大教育督导检查力度。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室作用,以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标准化建设、师资队伍配备等为重点,不断加大对各中小学校督导检查力度,形成“政府—教育局—学校”三位一体互动网络。同时,对存在问题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间节点,并跟进督办。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第四篇:迎国检养护汇报
“迎国检”检查汇报材料
遵照市公路处关于认真做好迎接2010年交通部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检查工作的各项布署,紧紧围绕“迎国检”各项工作目标要求,认真抓好“迎国检”标准学习,及时传达学习贯彻上级相关文件及会议精神,多次到兄弟单位学习交流,并大力开展干线公路养护外业整治,全面收集整理内业资料,努力保障“迎国检”各项工作扎实向前推进。根据会议要求,现将 “迎国检”养护工作准备、落实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养护外业方面。今年以来,在市处的大力支持下,“五项整治”工作顺利进行,截止目前,各项工作基本上都能按时完成。沿线设施 :S326线里程调整,对全线的百米桩、里程碑重新更换安装及警示桩缺漏补齐;S324线全线百米桩更换、里程碑、警示桩缺漏补缺; S245线南段百米桩更换、粉刷及里程牌补缺。累计完成:百米桩1147根、警示桩321根、里程牌47块,粉刷里程牌123块。目前,保持经常对百米桩、里程碑进行经常性清洗、粉刷、扶正、更换养护工作;桥梁维修:护栏维修170延米,维修桥面6处。路面病害修补:由于我县超限车辆多,路面损坏严重,路面病害不断蔓延,今年以来,除G205线因扩建,路面病害未作修补,其余干线路面病害市处都投入大量资金给与修补,截止十月 底,累计完成:修补坑塘400多处,沥青路面修补12万平方多米,沥青路面灌缝2万多延米;水泥路面维3310m。因S326线和S245线非施工路段路面病害相对较多,目前,建设处、华通公司仍在施工中。桥头跳车处理:整治桥头跳车共计21处,其中:S326线4处,宿沭一级路17处。整治维修路肩:整治土路肩共计13000m,维修宿沭一级路硬路肩 多1.8万延米。绿化补植:绿化补植 株,女贞987株、国槐789株、蜀桧68株,冬青球、海桐球、金叶女贞球计65株。集镇段综合环境整治:积极与S326线、S324线东段沿线有关镇政府联系协调集镇段综合整治事宜。
二、养护内业方面。在市处的大力指导下,内业资料整理有序开展,由于我站内业资料量大,为确保内业资料按序时进度完成任务,从治超站抽调2名同志,共计6人专门整理内业资料。截止目前,完成路况评定资料;完成桥梁卡片、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汇总表、明细表、定期检查记录及桥梁养护工程师相关证书、聘用文件等;收集2009年以前计量支付及小修保养相关记录、验收资料、监理通知及经费拨付等相关资料;完成收集每月的检查通报、巡查记录、监理通知;机械设备台账。目前,按照省公路局统一标准将各种资料整理归档入盒。
三、工区改善。S324线东段官墩工区房屋及院内墙壁全面粉刷;两图六表、六项制度重新制作安装;对所有门窗都
2给与维修或更换;对职工食堂、宿舍给与进一步改善,安装了空调,灶具、餐具给与重新更换;工区院内绿化长势较好。
存在问题与建议
因我县干线公路里程多,车流量大,特别是重超载车辆损坏路面桥梁严重情况普遍存在,加之沿线个别镇政府对“迎国检”工作认识不足等因素,道路养护存在实际困难。
(一)集镇段综合环境整治,乡镇持消极态度,个别镇政府不仅不支持配合,甚至有发生干预行为,加之受自然环境制约及资金严重短缺等客观情况,整治工作确实存在实际困难,使集镇段综合整治效果很难达到规范要求。如S326线的马厂、沂涛镇、S324线的韩山镇。建议市级部门进一步协调县级部门,分解任务,明确职责,强化工作力度,有力的促进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S326线路面病害频繁出现,为确保路面各项指标顺利通过检测。建议市处明年4月份之前将该路路面在给予全面维修一次。
第五篇:迎省检汇报总结
蓝天实验学校迎省检汇报总结
一、学校概况
蓝天实验学校是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由余干县教育界资深校长、江西省劳动模范、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聚广先生联合著名科学家彭应国博士和全县诸多名师共同创办。学校坐落在余干县城东门开发区,毗邻城北新汽车站、三星花园,交通便利,环境幽雅。
学校总投资5500万元,校园面积73260平方米建筑面积43500平方米。学校布局合理,设计科学,校园环境达到硬化、净化、绿化、美化的要求。学校建有共120间的一栋教学办公综合楼,有可容纳4000人就餐的食堂,八栋六层的师生公寓。配套硬件设施一流:三十个多媒体教室、三个微机教室、两个语音教室、五个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等一应俱全。还建有塑胶运动场、6个塑胶篮球场、6个塑胶排球场、2个羽毛球场、24张乒乓球台,为师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优越条件。学校硬件设施齐全,功能区域分明。近几年来,学校逐年加大硬件设施投入,改善办学条件。2009年投资100余万元建设塑胶运动场,塑胶篮球场,学生有了更理想的锻炼身体的场地,2012年投资30万元为全体老师添置电脑,老师办公做到每人都拥有独自的办公电脑;有微机室2个、多媒体教室28个、理化生实验室共6个、仪器室、图书室、阅览室、音乐室、体育器材室等;为了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保障师生安全,学校安装了30个高清摄像头。
学校创办于2006年,2006年9月首次招生,至今已有8年,现有在校学生4233人(学生人数小学生629人,初中学生1545人,高中学生2059人)。教职工258人,其中专职任课教师170人,包括硕士学位的教师5人,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21人,中学一级教师83人。教师学历全部达标。“老、中、青”三结合、专业对口的优秀教师队伍,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为蓝天实验学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通过八年的努力,学校已形成规模,办学业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公认。2009年4月学校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厅的评估,升格为“江西省重点建设中学”,为我校的发展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
二、办学特色
(一)、先进的办学理念
自办学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平安第一”,“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谋发展”的理念,用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人为先,加强师德师风和学生道德建设,优化教师教学行为,加快教师专业发展,深化学校特色发展,培育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大力开展创建“和谐校园”活动,通过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加快学校发展步伐,构建学校、教师、学生三者和谐发展的校园。
(二)、高效的教学管理
1、以“6310”为竞争机制,作为抓好教学质量的根本。从抓好教学常规入手,加强教学流程的精细化管理。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严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做到教学常规管理精细化、长效化。对教师备课记录、听课记录、作业等教学常规工作实施常态化的检查,及时反馈信息进行整改,并将检查、考核结果量化,作为发放教学奖的依据。同时学校非常重视对教学质量的监测,及时掌握各班、各科、各教师教学效果,注重分析,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和要求。
2、严格考试管理,确保考试检查的可信度和权威性。这一直以来是我校工作的一个重点、亮点,成为了我校的一面旗帜。我校为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对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的管理规范化,对出卷、监考、阅卷甚至统分登分都有明确严格的规定。而每次考 试后的质量分析工作,,更是透明而尖锐,所有教师都感到了巨大的压力,都有极强的紧迫感、使命感。
3、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目前,我校的晨跑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极富活力。
(三)、扎实的德育工作
1、打造名优群体,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品德。我校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的工作重点,以“思想真、心理健、情感善、品德美”为基本要求,以2013年评选活动“十佳师德标兵”的评选活动为契机,深化师德师风教育,引导广大教职工充分展现自身光芒,展现教师的生命之爱、理性之爱、创造之爱和榜样之爱。同时,进一步健全师德建设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将师德纳入评选、晋级、加薪的考量范围,激发广大教师形成不断锤炼师德的内在需求,营造师德建设的浓厚氛围。
为弘扬崇高的师德风范,促进校园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努力建设一支忠诚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让学生尊重、家长信赖、社会满意的教师队伍,树立一批具有高尚师德、为人师表、敬业爱生的先进教师典型,营造以德治校、以德育人、以德修身的良好校园氛围,全面提升我校教师的教育境界和专业能力,以优良的师风带动教风,促进学风,优化校风,我校做了不遗余力的努力。
2、评选“十佳师德标兵”,促进教师师德建设。要求我校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立足岗位,勇于创新,团结协作,尊重他人,遵守法规,为人师表。并在此基础上,在全校范围内评选出“十佳师德标兵”。
3、始终坚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加强人本化的学校管理制度的规划与建设,重视群体核心精神和核心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重视团队组建和共同愿景的优化和提升,积极为广大教职工创造努力进取、良好的工作环境、向上的舆论环境、愉悦的文化环境。通过“和谐校园”环境的打造,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个不断超越自己和展示自己的平台,促使他们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实现自我,满怀感激,努力过程,合力以形成学校、教师、学生“发展共同体”。
4、以育人为核心,夯实学生品德
以“塑造个性、健全人格”为主题,落实“全员德育、全面德育、全程德育”的工作要求,努力构建完善立体的德育课程体系,引导学生高品质成长。
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我校有以下具体措施:
1、坚持利用升旗仪式,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每一个讲话者根据学校德育教育需要○确定讲话主题,收到了较好的德育效果。
2、○利用周一下午的一节班会课即每天晚上半小时班主任下班的时间,对学生一天、一周以来的情况进行小结,表扬好人好事,指出不足现象,及时纠正。
3、坚持每周月一次的班级流动红旗评比活动。政教处、团委严格考核、评比和督○查,起到了鼓励先进,带动落后的良好效果。
4、○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学生自主管理水平。加强对学生干部和团员培训,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发挥其模范辐射作用。
5、坚持抓好校园文化建设。更换了文化长廊,修复了标语,充分挖掘校园人文资○源,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我们力求让每位学生在高格调的校园文化的浸润下,激发学生爱校、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6、开展各项有益的德育主题活动。每一年蓝天实验学校都会举行运动会、跑操比○赛、作文比赛、演讲比赛、书画比赛等,在活动中引导学生,锻炼、教育学生。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严格落实各项考核制度。积极开展有效教研,坚持听评课制度。对新来的教师,校领导、蹲点领导、都要进行听课,以帮助他们提高业务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年级组长、教研组长教研组长、学校中层及以上行政人员,每学期听课10节以上;不足5年工龄的教师,每学期听课15节以上。
2、重视对新教师的培养。每年新加盟到我校的师范院校毕业生,为使他们在这里都能很快的成长,我校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子”活动,以老带新,也以新促老。
3、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我校本着向科研要质量、以科研促发展的理念,积极鼓励教师投身学科课题研究工作。校领导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双管齐下,我校领导、老师先后多批次到河北、山东、安徽、湖北黄冈及省内的广丰实验中学进行考察学习,而龙南育才中学、宁都实验中学等学校也到我校参观、交流,使教研工作得到提高。这有力的促使我校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4、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各类技能培训,鼓励教师不断充实丰富自己。
(五)、严格的安全管理
1、对学生封闭式的管理
余干县蓝天实验学校生源大部分都来自农村,父母亲都在外务工,家中无人管理孩子,根据这一特点,学校对学生采取寄宿制、封闭式管理。这对学校、学生及家长都是有利的,一是学生的校外安全问题可以得到保障;二是学生能够避免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三是家长可以放心地在外上班工作,不用担心孩子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寄宿制、封闭式管理方式要求学校二十四小时安排相关人员对学生进行跟踪管理。
2、确保安全,建设平安校园。充分发挥校保卫科、生活老师、班主任与广大学生积极性,警惕任何不安全因素,发现问题,化解矛盾纠纷,努力把矛盾冲突消灭在萌芽状态。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活动,牢固树立“平安第一”的信念,进一步增强安全责任意识,做细做实校园安全管理。一是认真开展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活动。以组织安全知识讲座、举行图片展、开展主题班队会、进行实地演练等为形式,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交通、消防、游泳、饮食、室外活动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广泛宣传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学生自我防护能力。二是继续重视门卫管理,严格出入校 园手续,消除来自外部的各种安全隐患,确保学校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3、定期或不定期地聘请具有丰富的安全工作经验的县公安司法部门领导来我校进行法制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六)办学业绩
蓝天实验学校办学8年来,因为有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的大力支持,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有 740位同学考取了二本大学,180位同学考取了一本大学,为各级各类高等院校输送了人才,得到了余干县各界的高度赞誉,成为了家长们信任、学子们向往、老师们留恋的一所民办学校。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上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蓝天实验学校将会越办越好。
蓝天实验学校 2015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