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张掖市救助管理站党支部工作安排(定稿)
2011年张掖市救助管理站
党支部工作安排
2011年,救助站支部工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救助管理工作和市民政事业发展的实际。扎实推进单位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为实现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思想组织保证。
一、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1、认真学习党的最新理论。进一步抓好理论武装工作,坚持把理论武装工作放在首位,进一步抓好十七大报告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的学习,深刻领会重要思想精神实质,系统领会科学发展观。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单位”为载体,坚持理论学习,每周一上半天为理论学习日和业务知识学习日,使党员及职工的学习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同时,人手一本学习笔记,记录笔记和心得体会,每季度检查一次。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党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年底将工作情况及学习情况全面总结汇报。按照市工委和局总支的安排部署,支部将通过开展知识竞赛,经验交流-1-
等活动,进一步推动“学习型党组织”,“ 学习型单位”建设,通过学习,把全站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上来,使救助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积极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发展的根本要求,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全国、全省及全市民政工作会议精神,把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面对新形势下的救助管理工作,及时研究解决疑难问题,引导全站职工进一步拓宽救助管理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救助管理工作法规为依据,创造性的搞好救助管理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为配合学习教育,支部积极与机关工委,总支及相关单位联系,参加党员培训,专题形式报告等,并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有关研讨会。上半年就中央召开的几次重要会议的基本精神、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做一次专题讨论,并写出心得体会。下半年主要结合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精神,如何做好救助工作。根据救助条例及规范化要求,做到依法行政,规范、文明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二、加强支部队伍建设
1、开展“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抓好上级组织对共产党员长效机制的贯彻落实。认
真学习贯彻落实市直机关工委及局总支2011年工作安排。只有把党的政策贯彻好、落实好,党员才能保持先进性,才能推动救助管理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及时与市内工作做得好的支部取得联系,学习他们好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健全相关配套制度,构建常抓不懈党员队伍的工作制度。
2、认真开展创建“六好支部活动”。要按照创建“班子建设好,思想作风好,党员作用好,制度落实好,监督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的要求,开展“六好”党支部创建工作,加强和改进党支部组织建设,使党支部成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和带领职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结合我站实际,完善创建计划,抓好工作落实。支部书记为创建“六好”支部的第一责任人,要协调各个方面力量,充分发挥每个共产党员的作用,稳步推进创建工作。要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以往党建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分析存在问题的根源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搞好“六好”各个方面的工作,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力争在年底前争创“六好”党支部。
3、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着眼于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积极稳妥的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把着力点放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考察上,健全和落实发展党员公示、票次和责任追究制度,增强发展党员工作的透明度,严把党
员入口关。
4、加强党员管理工作。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党员承诺,民主评议党员和党的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加强党费收缴管理。
三、进一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1、强化反腐倡廉教育。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纪委关于反腐倡廉的相关文件要求,也就是说,作为我们每一个国家公务人员,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要有底线,进一步深入学习党章,增强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的自觉性,把党章的各项要求和规定真正落到实处,加强单位内部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落实。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职工认真执行党的纪律,自觉树立和努力践行胡锦涛总书记提倡的“八种良好风气”,引导党员自觉遵守“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牢固树立廉洁自律意识。
2、抓好党内监督各项制度的落实。认真整改年终班子考核中提出的问题,做到有事必究、廉洁清政,团结协作,工作向上的协作班子,继续抓好党内监督,党员权利保障,纪律处分等条例和制度的贯彻落实。支部要认真履行监督职责,不断提高监督意识,拓宽监督渠道,切实保障党员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和选择权,为实施有效的党内监督创造条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党务公开工作制度,做到“党务
工作上墙”,及时公开党内有关事项,增强党组织工作透明度,加强对党员职工,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使每个党员都处在党的纪律和制度的约束之中,处在全站职工及党员和支部的监督之中。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充满活力的和谐单位。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时代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倡导团结协作,友爱互助,群策群力,同心同德的良好风尚,不断增强单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加强室与室之间、同事之间、领导与职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强大局意识、配合意识,加强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建立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同时为美化、绿化单位早设想、早动手、早规划,为创建文明单位从方方面面做准备。总之使单位工作上台阶,为推动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二日
第二篇:救助管理站工作职责
1.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救助。
2.对过路被偷、抢无回家路费的救助。
3.对无家可归的人进行救助。
4.建立救助人员档案,并进行管理。
5.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和保护。
第三篇:救助管理站工作总结
救助对象安置工作是救助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防止救助对象再次流浪,确保救助工作取得实效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在救助流浪乞讨人员过程中常有一些无法查明地址、姓名的痴呆傻儿童,并且我们对这些儿童的救助也只是临时性的救助,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类人群的安置是相当的困难。今年,我站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将救助过程中一些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童、智障儿童送往福利院、敬老院妥善安置,现已安置智障儿童xx人。
6、服务功能不断拓展。
救助管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任何先例可以遵循。我站与时俱进,不断拓展服务功能,为部分有暂时困难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我们在坚持“自愿求助,无偿救助”原则下,实行积极主动的救助方式,我们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方式,逐步解决了救助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满足了特殊困难救助对象的服务需求,确保救助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我站开展了为被盗、抢的进城务工人员以及为家庭纠纷出走的无着人员提供住宿、食物和返程车票等服务。服务功能的拓展,充分发挥了救助管理站的社会功能,树立了人民政府和民政部门以及救助站的良好社会形象。
今年,我站利用节假日以及xx会、xxx运动会期间,组织宣传
车在xx城区宣传《办法》与《实施细则》5次,在xxx以及流动人口比较多的xx车站设立宣传点,并向广大群众发放宣传单8000份。翻印《救助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各260份,分发到有关部门。以“以人为本、亲情救助”为我站宣传口号,并制作《办法》和《细则》宣传横幅各一块。在救助站大门设置了灯箱,xxx等主要路口制作了引路牌,公布了救助原则和值班电话。
利用流动救助车以及劝导、疏导小组对城区内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流动劝导、疏导,实施主动救助。我站积极发布救助管理信息,在《xxxxx报》等报纸上发布救助信息20篇,收到感谢锦旗一面。全年共接待和劝导救助人员xxxx人,实际救助xxxx人,男性救助人员xxx人、女性救助人员xxx人。其中:本省救助人员xxxx人,外省救助人员xxx人。精神病人xx人,危重病人xx人,年龄最大80岁,最小5岁。在救助工作中全体干部、职工不怕苦、不怕累,文明服务,圆满地完成了全年的救助管理任务。
我站还根据xx办事处以及相关部门的要求,认真做好爱国卫生、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消防安全、档案管理等工作,全年全站职工无违纪、违法行为。
一年来,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对危重病人以及传染病人的救治工作还有待进一步规范。二是救助站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明年工作中,我站将严格按照《救助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的规定,结合我站实际,一是进一步明确救助管理制度性质,科学把握新型社会救助制度与流浪乞讨行政管理的关系;二是科学把握救助对象的范围,充分发挥救助管理工作的社会职能;三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积极主动开展救助管理工作;四是在坚持自愿求助的前提下,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行保护性救助;五是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职工素质。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科学的发展观,勇于探索,积极创新,与时俱进,全面提高救助工作水平,使救助管理站的各项工作再迈上一个新台阶。
第四篇:救助管理站工作计划
救助管理站工作计划
2012年救助管理站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本着“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严格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救助办法》和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救助办法实施细则》。改善环境、狠抓优质服务、文明服务,推进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2012年重点抓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工作
根据国办发[2011]39号《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深入推进未成年救助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坚持实行亲情化、关爱型服务,切实做好未成年权益保护、心理疏导、教育矫治、技能培训、家庭指导、跟踪回访等延伸救助服务。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安定。
2、加大街头救助,努力做好医疗救助工作
进一步加大街头救助力度,安排站内职工加强对车站、繁华闹市、商业区等流浪乞讨人员流动的区域进行流动救助、现场救助和重点救助。对有救助需要的流浪乞讨人员按需施救,对强讨恶要的职业乞丐进行打击。一旦发现流浪乞讨人员中的危重病人和精神病人,马上将危重病人或精神病人送到相关的定点医院,由定点医院先行救治,同时由我站工作人员进行甄别。
3、进一步落实四级救助管理服务网络
进一步落实从市到基层社区(村)四级救助网络,建立了以市救助管理机构为平台,以管理区为依托,以社区(村)为基础的城乡全覆盖救助网络。在全市36个社区公布救助电话和联系方法,通过整合城乡一体化救助网络资源,使社会化救助实现了全覆盖。
4、进一步加强救助管理队伍建设
建好队伍,规范管理是做好救助管理工作的基础。进一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做到救助有登记,受助有记录,救济有手段,处理有结果,查询有档案,必须锤炼一只文明服务,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工队伍。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升救助服务水平。
XX市救助管理站
二零一二年一月三十日
第五篇:救助管理站救助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救助管理站救助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推动主题教育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听民心、集民智、解民意,笔者对**市救助管理站切实提升服务水平和工作效能、有效开展流浪救助服务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该站严格执行国务院《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在市民政局的直接领导
下,积极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截止十月,该站共接待求助人员1724人次,对符合救助条件的1724人次给予救助,其中:省外受助人员436人次,本市及其他市受助人员1288人次。从受助人员性别区分:男性1321人次,女性403人次;从年龄结构区分:青壮年1194人次,老年281人次,未成年人238人次;重点救助对象:肢体残疾89人次,精神病人107人次,痴呆傻39人次。其中救助的1724人次受助人员中的225人次护送返乡得到了妥善安置,资助返乡1198人次,接领返乡42人次。
在救助资金管理上该站严格把关,做到专款专用,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救助管理工作上。由于该站基础设施比较落后,长期在外租房办公,救助场地不足,影响救助管理工作的开展。为更好开展救助管理工作,该站启动未保中心项目建设项目,计划年底投入使用。新中心位于回风片区,交通便利,项目建设面积3973平方米,中心设有受助人员宿舍、观察用房、教育医疗康复室等。在加大硬件设施投入的同时,该站着力加强软件建设,规范化、科学化实施救助管理。2010年和2011年该站党支部连续两年被局党组评为先进支部委员会。
二、救助工作中的基本做法
该站严格按照《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救助管理机构基本规范》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本规范》的要求,安全、规范化管理。实行目标责任制,班子成员分工明确,逗硬抓落实,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第一,作为民政工作的窗口单位,站班子成员带头抓落实,重救助水平,重救助质量,重救助效率,重安全救助。建立安全建设目标责任制,确保无重大事故发生。加强流动救助,专门成立4个流动救助工作小组,实行轮流外出开展流动救助。确保每周开展两次街头救助,向流浪乞讨人员发放救助宣传资料、指引卡,引导受助人员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到救助站接受救助;对职业乞讨人员,进行劝导、告诫,加强与其户籍所在村、社区联系,力争让他们主动放弃职业乞讨行为;进一步探索变“输血”为“造血”,变“消极性社会救助”为“积极性社会救助”的救助模式。建立完善了内部管理制度。将制度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员、落实到工作中。
三、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建议
伴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日趋便利,外来人口大量涌入,无论是救助对象、救助理念,还是救助内容、救助方法都在改变。传统的吃、住、接、送等救助方式已不适于救助管理工作的需要,也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首先,救助工作的对象发生了变化,流浪乞讨成因复杂,救助对象的数量和群体逐年扩大,救助的要求和救助的内容延深,救助质量要求高,救助对象不再仅仅限于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还有财物被盗、传销解救、进城务工、城市拾荒人员,以及打拐解救妇女、农村留守儿童、实际无人照管儿童等。仅2011、2012该站救助流浪未成年人分别为298人次、260人次。其次,救助工作理念和救助内容发生了变化。人性化的救助,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理念更加彰显。救助内容不再是仅仅满足流浪乞讨人员的吃、住、行等基本生活救助,而是全方位的生活救助和心理修复、精神支持、医疗救治等的综合性救助,救助的要求更高,层次更深。第三,救助工作的方法发生了变化。从求助者主动来救助站求助到救助工作人员走出去上街主动救助;从护送回家到源头预防;从简单生活救助到生存技能培训、心理矫治等,工作方法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单一的工作方法已无法适应当前救助工作需要。第四,救助工作的专业化人才缺乏。由于我市没有高校和专业的社会组织,再加上救助站硬件设施不完善,缺乏社会工作人才,目前只有1人具有助理社会工作师资质,无法全面开展社会工工作服务,导致社会工作服务水平徘徊于低水平阶段。同时新进工作人员往往专业不对口,专业对口人员又进不来的现状,无法满足工作需要。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如下:
由于救助工作这些变化,传统的救助方式在政府机构的主导下,为求助人员提供食物、住所、医疗救治,联系家人和单位,提供乘车凭证等物质方面的救助,而缺乏精神与心理需求方面的安抚与疏导,尤其是流浪未成年人他们还有着更高层次的需求,如医疗保障、心理修复、获得就业机会、接受相应教育等等,通过运用传统方式对流浪儿童进行救助使儿童再次流浪现象较为严重。对于特殊人群特别是流浪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心理矫正感觉力不从心,迫切需要专业人员开展心理矫正、非正式教育等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寻找新的救助方式,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