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县工业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回顾
1978年至2009年,是我县工业经济发生历史性巨变的30年。
1978年以前,由于受交通、能源等历史条件的制约,我县经济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属于工业经济成分的仅有一些手工作坊和小型的机械修造厂。在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指引下,经过30年的开拓进取和艰苦奋斗,全县工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起步、发展、调整、提高等阶段,工业企业的规模从小到大,数量由少到多,行业从零散到集中,经济结构发展到国有、集体、私营、外资及股份制应有尽有,工业经济基本形成了以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等为主导产业的工业生产体系格局。
30年的改革成就,改变了我县工业经济底子薄弱的尴尬境况,工业经济由此步入了跨越式发展的快速轨道,成为全县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和地方财政收入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彩30年:三十载改革开放 **工业阔步向前
●1991年,我县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资华源铝箔制品有限公司诞生。同年,我县第一家中外合作企业中外合作申尔佳制衣有限公司宣告成立。XX年,我县引进了全县第一家高科技民营企业“东骏激光有限公司”。
●1994年至1998年,全县国有、集体企业相继实行了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
●1997年底,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工业兴县”的奋斗目标,制定了“三区四带”经济发展战略。XX年,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县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要(XX年—2020年)》。XX年,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两区五镇一线一基地”经济发展战略,着力培育壮大生物医药、饮料食品等支柱产业。2009年初,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建设以休闲食品、轻工业为主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工业发展战略。
●1997年3月,我县确定建设鹤山商贸经济发展区。1999年10月,鹤山商贸区与县工业区合并,组建了**县工业商贸区。XX年10 月工业商贸区更名为“**县生态工业区”。XX年,生态工业区被市委、市政府定位为“**工业集中发展区”。XX年,县委、县政府又在寿安镇规划建起了“寿安镇工业集中发展点”。
讲述30年
人物档案:梁治明
1971年—1980年,国家建委第二工程局第三工程公司工作;
1981年—1982年,**县肥皂厂工作;
1982年—1983年,任**县工业局主管会计;
1983年—1997年,任**县经济委员会主办科员、企业管理科副科长、副主任科员、企业管理科科长;
1997年—XX年,任**县计划和经济发展局副局长;
XX年—XX年,任**县经济发展局副局长;
XX年—XX年,任**县经济发展局副局级调研员;
XX年—XX年年,任**县经济和发展改革局副局级调研员;
2009年至今,任**县发展改革局副局级调研员。
工业经济步入改革发展快车道
艰难起步
从梁治明的工作经历可以看出,他与**工业经济的改革发展有着不解之缘。
“**真正意义上的工业,是从改革开放后才开始起步的。”回忆起改革开放开始时那段岁月,梁治明陷入了沉思。那个时候,全县只有一些小型机械修造厂和手工作坊,工业底子非常薄弱。“底子薄,工作条件也很艰苦。县上主管工业的部门连一台小汽车都没有,我们都只能骑自行车到企业了解生产情况,为企业解决困难。”他告诉记者,当时为了尽快发展工业,每天,工业局机关只留下两位同志,一位守办公室,一位统计收集起来的数据,其他人员全都泡在企业上。“县上对工业发展也给予了全力支持,除了挤出大量的资金进行投入,开展其他活动也从不抽调工业战线上的人员。凭着这股闯劲,到90年代初,我们**很快发展了大量的企业,建成了4个国家级中型企业,并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工业体系。”
坚定改革
改革就要创新,创新就要除旧,除旧就会给人们带来思想上的震动。上个世纪90年代,为了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全国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工业经济也不例外地投身到这一改革浪潮之中,全县工业企业进入了调整时期。
“经济体制改革,给我们这代人带来的影响异常深刻。感情上,我们割舍不下过去取得的成绩;工作中,充满了对未来发展的担忧。”梁治明坦诚地说,即使这样,他们对党和国家加快改革步伐的决策也从来没有动摇过。
通过学习政策、解放思想,全县不遗余力地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工业在改革浪潮中站稳了脚跟。不仅基本完成了经济体制改革,还逐步完成了产业调整和空间布局调整。“体制改革,打破了企业铁饭碗,让企业走上了规范、自主的发展道路。同时,民营企业的引入和培育,大大增强了工业发展动力。虽然出现了下岗工人,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再加上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为新一轮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加快发展
“现在,我们不仅有了自己的主导产业,还建起了工业集中发展区。东骏激光、万事康、嘉娜埔等一大批工业项目在工业园区相继建成投产,不仅丰富了我县的工业行业种类和产品类别,还进一步夯实了全县工业集中集约发展的基础,使其成为全县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投资亮点。” 谈到全县工业经济近年来的跨越式发展,梁治明充满了欣慰与期待。他说,随着建设以休闲食品、轻工业为主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这一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让他们这一代人看到了**工业辉煌的未来,**的工业经济必然会步入又好又快发展的快车
第二篇:我县工业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回顾
1978年至2008年,是我县工业经济发生历史性巨变的30年。
1978年以前,由于受交通、能源等历史条件的制约,我县经济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属于工业经济成分的仅有一些手工作坊和小型的机械修造厂。在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指引下,经过30年的开拓进取和艰苦奋斗,全县工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起步、发展、调整、提高等阶段,工业
企业的规模从小到大,数量由少到多,行业从零散到集中,经济结构发展到国有、集体、私营、外资及股份制应有尽有,工业经济基本形成了以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等为主导产业的工业生产体系格局。
30年的改革成就,改变了我县工业经济底子薄弱的尴尬境况,工业经济由此步入了跨越式发展的快速轨道,成为全县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和地方财政收入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彩30年:三十载改革开放 **工业阔步向前
●1991年,我县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资华源铝箔制品有限公司诞生。同年,我县第一家中外合作企业中外合作申尔佳制衣有限公司宣告成立。2001年,我县引进了全县第一家高科技民营企业“东骏激光有限公司”。
●1994年至1998年,全县国有、集体企业相继实行了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
●1997年底,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工业兴县”的奋斗目标,制定了“三区四带”经济发展战略。2003年,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县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要(2003年—2020年)》。2004年,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两区五镇一线一基地”经济发展战略,着力培育壮大生物医药、饮料食品等支柱产业。2008年初,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建设以休闲食品、轻工业为主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工业发展战略。
●1997年3月,我县确定建设鹤山商贸经济发展区。1999年10月,鹤山商贸区与县工业区合并,组建了**县工业商贸区。2001年10 月工业商贸区更名为“**县生态工业区”。2004年,生态工业区被市委、市政府定位为“**工业集中发展区”。2005年,县委、县政府又在寿安镇规划建起了“寿安镇工业集中发展点”。
讲述30年
人物档案:梁治明
1971年—1980年,国家建委第二工程局第三工程公司工作;
1981年—1982年,**县肥皂厂工作;
1982年—1983年,任**县工业局主管会计;
1983年—1997年,任**县经济委员会主办科员、企业管理科副科长、副主任科员、企业管理科科长;
1997年—2001年,任**县计划和经济发展局副局长;
2001年—2004年,任**县经济发展局副局长;
2004年—2006年,任**县经济发展局副局级调研员;
2006年—2007年,任**县经济和发展改革局副局级调研员;
2008年至今,任**县发展改革局副局级调研员。
工业经济步入改革发展快车道
艰难起步
从梁治明的工作经历可以看出,他与**工业经济的改革发展有着不解之缘。
“**真正意义上的工业,是从改革开放后才开始起步的。”回忆起改革开放开始时那段岁月,梁治明陷入了沉思。那个时候,全县只有一些小型机械修造厂和手工作坊,工业底子非常薄弱。“底子薄,工作条件也很艰苦。县上主管工业的部门连一台小汽车都没有,我们都只能骑自行车到企业了解生产情况,为企业解决困难。”他告诉记者,当时为了尽快发展工业,每天,工业局机关只留下两位同志,一位守办公室,一位统计收集起来的数据,其他人员全都泡在企业上。“县上对工业发展也给予了全力支持,除了挤出大量的资金进行投入,开展其他活动也从不抽调工业战线上的人员。凭着这股闯劲,到90年代初,我们**很快发展了大量的企业,建成了4个国家级中型企业,并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工业体系。”
坚定改革
改革就要创新,创新就要除旧,除旧就会给人们带来思想上的震动。上个世纪90年代,为了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全国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工业经济也不例外地投身到这一改革浪潮之中,全县工业企业进入了调整时期。
“经济体制改革,给我们这代人带来的影响异常深刻。感情上,我们割舍不下过去取得的成绩;工作中,充满了对未来发展的担忧。”梁治明坦诚地说,即使这样,他们对党和国家加快改革步伐的决策也从来没有动摇过。
通过学习政策、解放思想,全县不遗余力地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工业在改革浪潮中站稳了脚跟。不仅基本完成了经济体制改革,还逐步完成了产业调整和空间布局调整。“体制改革,打破了企业铁饭碗,让企业走上了规范、自主的发展道路。同时,民营企业的引入和培育,大大增强了工业发展动力。
虽然出现了下岗工人,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再加上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为新一轮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加快发展
“现在,我们不仅有了自己的主导产业,还建起了工业集中发展区。东骏激光、万事康、嘉娜埔等一大批工业项目在工业园区相继建成投产,不仅丰富了我县的工业行业种类和产品类别,还进一
步夯实了全县工业集中集约发展的基础,使其成为全县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投资亮点。” 谈到全县工业经济近年来的跨越式发展,梁治明充满了欣慰与期待。他说,随着建设以休闲食品、轻工业为主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这一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让他们这一代人看到了**工业辉煌的未来,**的工业经济必然会步入又好又快发展的快车
第三篇:农牧局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回顾与总结
向产业化推进的**旗农牧业
**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环绕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全旗总土地面积为24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5万亩;平均海拔1600米,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无霜期为120天左右,年均降水量360毫米左右,平均气温5℃:现有4镇3乡,总人口2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万人。
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来,我旗农牧业生产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较早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基本制度的建立,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特别是进入2000年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种养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的为食而种养转变为为卖而种养,有力地推进了全旗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迎来了我旗农牧业生产一个最好时期。
一、种植业结构逐步优化调整
我旗建旗后的农业生产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由于农业基础十分脆弱,生产水平低下,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很差,致使粮食产量大起大落,丰年最高1.9亿斤,灾年最低只有5000多万斤。就群众的小农经济意识,三农农业生产一直徘徊在自食自解、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路子上。改革开放以来,根据“绝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对农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将适宜种粮的农田提升为高产稳产田,保证粮食生产,实现粮食总产的稳定增长,同时合理安排适当的农田种植经济作物,使经济作物播种面积逐年增大。1994年后,按照“围绕市场种田,调整结构挣钱”的思路,认真实施“双百万”工程,出现了粮食种植面积下降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上升的趋势,全旗种植业结构比例由1990年的粮经76:24调整到1994年的粮经、草73.1:20.l :6.8。随着全市“进、退、还”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民的种植观念进一步发生变化,草业在种植业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到2000年,全旗的粮、经、草比达到45:46:9。并引进培育了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使全旗的农牧业生产开始向产业化逐进。随之出现了调整种植结构的第二次高潮。2003年,全旗的粮、经、革比达到50.9:22.6:16.5,形成了三元种植结构。1994年农民从种植业中获取的收入占到人均纯收入的53%,到2002年,农民从种植业中获取的收入虽然仅占到人均纯收入的30%,但从畜牧业中获取的收入却占到人均纯收入的45%,其它收入也占到人均纯收入的25%。
在农业发展开发项目上,从1990年开始大搞“三亩田”建设,旨在“兴水抗旱,集中连片,区域建设,集约经营”建设内容以早改水,坡改梯为重点,使人均建成一亩水浇地,二亩旱作稳定田。1994年按照委行署提出的“进一退二还三”战略,加快调整种植结构,在保证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的前提下走农牧结合的生态基地型农业之路,为牧而农,为养而种,农牧结合增加农民收入,全旗将133万亩计税耕地划出进区和退区,耕地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之后全旗以年均13万亩的进度,将坡度在15度以上的坡耕地逐年退耕,恢复植被和种树种草。目前,耕地面积退到65万亩,并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牲畜头数逐年上升,奶牛、寒羊已成为立旗产业,为建设畜牧业大旗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旗通过开展“三亩田”建设,使全旗的水浇地面积由改革开放前的不足10万亩,增加到2004年的28万亩,人均达到1亩以上。通过实施“125”工程,不仅使全旗的种植业结构趋于合理,农村经济稳定增长,甜菜、蔬菜、马铃薯、玉米已成为全旗的支柱产业,而且使贫困地方农民彻底解决了温饱,收入逐年增加。全旗粮食总产稳定在2.2亿斤左右,瓜菜总产突破5亿斤,逐渐向避灾农业和设施农业、精细农业发展,使产业化基地面积占到总播面积的80%以上。在近几年以来,我旗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战略决策,按照“统一设计,自愿自建,验收合格,政府补贴”的发展原则,科学规划布局,配套基础设施,积极筹措资金,切实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新亮点,下大力进行了培育发展。通过近儿年的积极建设,我旗的设施农业得到了长足地发展。目前,全旗新建下卧式、无立柱、厚墙体5分日光温室累计达到3236座,每座纯收入6000多元,在建设日光温室中,政府共投入1690万元,全旗新购进大型喷灌圈10套,中小型喷灌圈11套,喷灌面积达6700亩。
二、畜牧业发展得到稳定完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旗的畜牧业开始摆脱长期徘徊的局面,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实现了稳定增产,其发展规模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特别是1994年,实施“进退还”战略以来,舍饲养殖逐渐成为畜牧业生产的主要方式,以养羊为基础,以奶牛为重点的养殖业结构顺利实施,各种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村、专业户应运而生,并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迈进,而良种的引进与繁育,又显著提高了个体
第四篇:环保局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回顾与总结
为促进我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旗环境保护工作纪实
**旗环境保护局是2002年7月在全旗机构改革中从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分设出的政府一级行政执法局,是依法实施对本辖区内环境保护工作统一监督管理的政府职能部门。环保局成立以来,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指导下,立足部门实际,服务全旗经济建设这一大局,遵循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方针,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环保工作全局,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强化环境监管手段,各项工作积极稳步推进,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全旗环保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以加强污染防治为重点,全面推动环保事业发展
污染防治是环保工作的主线,几年来,环保工作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突出抓好“一个重点”,落实“两项制度”,强化“三项工作”,水、气污染防治取得可喜成绩。
一一突出“一个重点”:全旗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环保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突出抓了以工业污染防治为重点的污染防治工作,工业污染防治成效显著。
一是在大气污染防治上,将高载能企业作为整治的突破口,制定了整治方案,深化了整改措施。全旗高载能企业14家24台炉,总投资近1570万元,在原有环保治理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分别完成了除尘设施的更新改造、厂区硬化、绿化以及部分设施设备完善配套等工作,彻底改观了过去除尘设施运行不良的状态以及脏、乱、差的现状,效果明显好转:天露糖业、永胜化肥两家老工业公司面对不容乐观的环保形势,扎实开展了污染防治工作。永胜化肥公司总技资900多万元,治理“三气一水”(三气: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硫,一水:废水),其中,投资300万元,扩大了脱硫系统,进行了设备群的搬迁改造工程,投资350万元,燃煤锅炉由燃煤改为直接燃烧煤气的焦化厂工程,并转换高硫煤变低硫煤,投资120万元,进行了氨系统回收利用改造工程,大大降低了“三气”排放量,基本上解决了多年来“臭气熏人”的不良影响:天露糖业公司投资80万元新上两台双筒脱硫水膜除尘设备,可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两家公司通过严格的环保技术要求整改,达到了预期效果:2007年协调捷泰有限公司,彻底拆除了近50年之久的两座烟囱,从而为我旗的环保整治工作拉开了序幕,也对其它大气污染企业敲响了警钟,同时兼顾新上企业的大气污染和排放问题,从源头上做起,从源头上治理,时刻做到稳定达标排放及至零排放。
二是在水污染防治上,把察哈尔工业园区企业的污染治理作为重中之重。期间下发了“关于察哈尔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紧急通知通知”,要求入园企业必须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企业工业废水做到稳定达标排放。与富广公司、伊利公司、天辅乳业、牛妈妈乳业公司等企业签定了环保设施建设责任书,明确了要求,规定了时限。目前,总投资500万元的富广公司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己完成,污水处理能力达72om3/d,现己投入使用:伊利公司污水处理设施投资360万元,污水处理能力250o m3/d,运行正常,处理后的中水每天约400吨,用于再利用,年可节约地下水资源14.6万吨。天辅、牛妈妈、大红碗都己制定出了污水处理设施工程设计方案,2008年建成投产。其它入园企业涉及有污水排放的,都己形成意向,经过初级处理,通过管网全部排入园区内污水处理厂:在抓好园区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同时,重点抓了镇内污水处理厂建设以及部分企业污水设施建设工作。今年,将投资3387.52万元,建设日处理1万吨污水处理厂,可研报告己通过评审3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已全面开展,2009年投入运行。镇内企业天露糖业、永胜化肥公司针对污水排放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治理,天露糖业公司投资100万元对水循环系统进行了改造,增加了过滤筛,沉淀了泥沙,提高了水的利用率,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指标:永胜化肥公司投资130万元(共投资近500万元),年处理污水150万吨,建成了长2000米,宽2米,深2米沿厂区周围循环一周的沉淀循环渠道,建成了事故应急处理池,并通过沉淀池和回水渠以及冷却塔的处理,达到了工艺需水量,可望实现零排放,基本上解决了污水外排的历史问题。
一一落实“两项制度”:在环境保护工作中,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在新建项目引进建设过程中,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从严管理。一是切实履行环境影响评价手续,严把环保审批关。我们加强部门合作,密切配合,并积极搞好服务工作,严把项目的“准入关”、环保审批关,所有新建项目必须履行环境影响评价手续,没有履行环评手续、未经环保审批的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强化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控制和依法淘汰工艺落后、污染环境的项目,防止新污染的再生。二是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新建项目在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的同时,必须严格执行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把建设项目环保验收作为重点,进行专项清理,对未建成环保设施,违反“三同时”制度的建设项目一律要求其停止建设或生产,以实现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一一强
化“三项工作”:一是强化城镇环境结合整治。以创造清洁、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为目标,开展了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建立了政府领导、环保、城建、城管、卫生、工商等部门协调配合的联合执法机制,加大对城镇环境的专项整治,对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的行为进行整顿,对主要街道两侧餐饮、服务业开展油烟、噪声污染治理,大力推行清洁能源,控制烟尘污染,逐步推进城镇美化、净化、绿化的“三化”进程。二是强化石材加工业的污染防治。建立了以旗环保、监察、电力、公安等部门共同组成的联合专项治理行动领导机构,深入企业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督促企业进行环境污染治理,帮助企业引进新技术,改造旧设备,有效地防治因石材加工随意排污造成污染水源、环境事故的发生。开展了对玫瑰营镇13家13台锯、黄茂营乡60家85台锯、三岔口乡6家9台锯、巳音镇8家8台锯污水排放整治工作,共投资近50万元,建成346个沉淀池,从而达到废水不外排、彻底循环利用的效果:铁矿、铅辞银矿等企业,针对排放源都相继建成了废水循环利用池、尾矿以及相配套的环保设施工程,既节省了水资源,又做到了零排放。三是加大对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在建立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基础上,全面清查饮用水源地有重大隐患的排污企业,坚决取缔饮用水源地及周边地区的排污口,对影响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隐患的企业,纳入环保重点监管范围,以确保饮用水源的环境安全。
二、切实加强环保执法监察能力,着力提升环保工作水平
几年来紧紧围绕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切实加强环保执法监察能力建设,加强环保部门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关系,建立了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全面提升环保工作水平。同时,积极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行动。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打击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各类违法行为,开展联合执法、综合执法。通过环保专项行动,查处了一批违法排污企业,关停了2家小规模造纸厂,拉闸停电停产整顿矿山企业4家,优化兼并企业1家,实施限期整改企业7家,对8家擅自停用除尘设施、偷排偷放企业实施了近50万元的处罚。
三、污染物减排成效显著
根据市委、市政府总体要求,旗政府研究制定了我旗节能减排工作方案。市政府下达我旗“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为:至2010年底,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233.5%,控制在0.6万吨以内: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0.12万吨以内,在2005年的基础上增加27.76%。为了切实做好“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实行目标任务分解,制度约束,技术监督和人员监督等多种途径,努力实现污染物减排目标。
一是健全制度,明确责任,在建立和完善污染物减排指标体系、减排监测体系和减排考核体系上下功夫。将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即两项约束性指标分解落实到了各重点行业的排污单位,并与企业签订了“污染物减排任务责任书”,制定了领导责任追究制度,做到了目标到位、任务到位、责任到位。同时,建立了排污总量控制台帐、排污企业台帐、排污许可证发放台帐、放射源登记台帐等“四本台帐”,随时了解掌握排污企业污染物减排、增排的动态变化情况,为实施有效的环境监管奠定了基础。二是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在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上下功夫。对全旗排污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基本掌握了全旗的排污现状,为环保重点管理、分类监管打下了基础。
二是多措并举严格控制排污总量,建设了4台20吨燃煤环保热力锅炉和4台10吨燃煤环保热力锅炉,集中解决供热面积达20万平方米,全旗城镇、察哈尔工业园区全部实现集中供热,200家分散供热点将拆除:城镇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工程项目正在建设中,日处理污水能力达2万吨。建设了察哈尔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1万吨。污水处理厂可以接受企业经预处理后污水的排放。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初步确立了褐煤一一一天然气一一下游产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三是定期巡查,确定重点,在加强监管上下功夫o对工业园区和重点监控企业进行不定期巡查和定期检查,对己建成环保治污设施的企业要求其正常运行,对未建成环保治污设施的企业要求其加快建设进度,做到污染物达标排放,确保污染物减排目标的完成。
四、加大环保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环保法律意识
近年来,我们围绕环保中心工作,开展了主题突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6.5”世界环境日,吸纳企业,依托新闻媒体,开展了环保法律法规集中宣传。期间,印制了500本环保宣传手册,500本环保法律法规汇编,100套环保宣传卡,深入企业进行发放并开展宣传工作,印制了10000余份纪念6.5“世界环境日宣传资料,走上街道进行宣传发放:同时配合旗党校举办了全旗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理论培训班,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列入培训内容。在宣传的重点上,一是宣传领导,增强广大领导干部的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宣传企业,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三是宣传群众,使全体公民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法制观念。
五、进一步加强环保机关和队伍建设
加强环保机关和队伍建设,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国务院《决定》和”三个转变"上来,统一到旗委、政府的重大决策上来,全面提高环保队伍的综合素质。按照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深入开展了思想、作风、组织、业务、制度五大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强化内部管理,建设学习型机关,提高决策水平和协调配合能力,造就了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环保队伍,树立了环保新形象。
第五篇:发改委改革开放30周年发展工作成就回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把工作重点转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启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程。3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稳定,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全面总结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和经验,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你待开拓前进,全面推进现代化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委作为一个县级计划部门积极顺应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潮
流,结合本地实际,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中做出一定的成绩。
一、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前,我旗同全国一样是计划经济体制,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都由计划决定,是指令性计划在维系着国民经济运转。在所有制方面,追求的是“一大二公按劳分配'推行的却是平均主义”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难以充分调动企业、个人乃至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已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格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除极少数产品外,绝大部分产品的价格都已放开,生产要素市场的构建也取得相当进展,如双向选择的企业用人制度已经建立、商业用地使用权转让实现了“招、拍、挂”、利率市场化取得重要进展、汇率弹性明显增强等。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和诚实经营先富起米,先富带动后富。随后,土地、资本、专利等生产要素也被允许参与收入分配,形成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入分配的格局。
二、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30年来,我旗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产业结构变动活跃,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自1978年到2007年,我旗国内生产总值(扣除物价因素)增长了近14倍,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初步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经济发展带来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改善。从容不迫978年到2006年,全旗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1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了24倍,居民消费支出也上涨了5倍多。
三、社会全面进步
快速的经济发展也促进了社会全面进步。我旗已经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明显提高。高素质人才的大量培养,为我旗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提供了强大支撑。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卫生条件不断改善。
在政治生活和文化领域,勇于探索、讲求实效成为社会风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渠道不断拓宽,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舆论监督力度不断增强,个人表达意见的自由度不断加大。经济实力的增强、生活条件的改善和个人事业的成功,使公众对改革开放、对党的领导、对政府施政的涡意度不断提高,对国家前途和个人未来充满言心。
四、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业务工作取得实效
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促进了本部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就2003-2007年五年间,发改委以想全局、谋大事,抓重点,为旗委政府决策当好参谋为基本职责,在基本建设中共争取上级预算内资金5318.85万元,争取国家以工代理资金2231万元,生态建设资金5740万元,移民工程建设资金3640万元,这些资金的争取促进了全旗经济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