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员工发生工伤后怎么申请赔偿
【工伤事故赔偿】员工发生工伤后怎么申请赔偿
法律咨询:厂里一直没和我签劳动合同。上星期,我在为单位送货途中被摩托车撞伤住院并停工至今。老板帮我付了部分医药费就不管我了,让我去找肇事者。我想要老板帮我支付医疗费,并享受工伤待遇,可听说程序很复杂,如果要主张这些权利要经过哪些程序?
劳动法律师解读: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单位与你建立了用工关系却不与你签订劳动合同,严重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对于你因工受伤不给予享受工伤待遇的做法也是错误的。你可以通过仲裁和诉讼途径主张自己的权益。
劳动争议案须经过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程序。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时效为一年,即当事人应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提出申请。
当事人提出申请后,仲裁委员会将在60日内作出仲裁裁决。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自收到裁决书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你现在主张的是因工伤引起的工伤待遇,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你在提起劳动争议仲裁前还应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及伤残等级鉴定。工伤认定申请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从你的来信看,目前你最需解决的是工伤医疗费的支付问题。根据法律规定,主张工伤医疗费不超过12个月本市月最低工资标准金额、在仲裁委员会做出裁决后、劳动者不起诉的,仲裁裁决即发生法律效力,用人单位不履行的,劳动者可申请强制执行。如你主张的工伤医疗费未超过上述标准,建议你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工伤认定后可直接就工伤医疗费问题先行仲裁解决,其余工伤待遇可在伤残等级鉴定结果出来后再行主张。
工伤索赔案件一般发生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情形下发生的工伤。
工伤索赔除了可以依法主张《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各项工伤待遇损失外,还可以根据劳动者的不同情况,主张其他损失和赔偿。现结合本人办理的案件,谈谈如何写诉讼请求:
一、本人代理工伤职工起草的工伤诉讼请求:
1、裁定被申请人与申请人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以此裁定被申请人向申请人支付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2倍工资,直至双方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之日,本项按月计算暂计至2008年6月为9100元;
2、裁定被申请人向申请人支付2006年5月27日至2008年5月26日漏支付和申请人代垫付的工伤待遇及支出65366元(暂按伤残3级计算);
3、裁定被申请人为申请人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医疗终结期鉴定和工伤康复确认或提供社会保障部门要求的这些申请所需的所有文件和协助;
4、确认本案工伤的医疗终结时间为1.5年,并以此裁定被申请人向申请人承担从2008年5月27日至2008年11月26日医疗期间的各项工伤待遇,此项数额除医疗费外为34710元(暂按伤残3级计算);
5、裁定被申请人向申请人按月支付经依法确认的康复期间的各项工伤待遇,并预付其中的康复费用30302.91元;
6、裁定在康复终结后,被申请人向申请人一次性赔偿因未依法给原告购买工伤保险而给原告带来的工伤待遇损失213780元(暂按伤残3级计算,下同);康复器具费用暂计6万元,共计273780元。
7、裁定被申请人向申请人一次性赔偿因未依法给申请人购买工伤保险而使申请人不能享受年金性工伤待遇所导致的损失193168元;
8、裁定被申请人向申请人依法办理从用工之日起到双方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之日止的各项社会劳动保险,在双方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时,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
9、裁定被申请人承担仲裁中产生的所有费用。
【工伤事故赔偿】工伤事故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吗
工伤保险赔偿是用人单位为其职工建立工伤保险关系,一旦发生工伤事故则由保险机构对受害人予以赔偿,用人单位不再承担工伤事故的民事赔偿责任。如果单位没有给职工缴纳工伤保险,单位也应当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对职工进行赔偿。工伤保险赔偿属于社会保障法的范畴,具有公法性质。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工伤人身损害,应当按照国务院制定的《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请求工伤保险赔偿,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不能直接对用人单位提起人身损害赔偿的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是指自然人因其人身权受到不法侵害,使其人格权益和身份利益受到损害或遭受精神痛苦,受害人本人或死者近亲属要求侵权人通过财产赔偿等方法进行救济和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性质是财产赔偿责任,具有填补、抚慰、惩罚的功能。由于工伤保险待遇与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法律性质和功能不同,对工伤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不能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应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
第二篇:发生工伤事故后怎样申请工伤认定和工伤赔偿
发生工伤事故后怎样申请工伤认定和工伤赔偿
发生工伤事故,如果申请工伤认定,怎样索要工伤赔偿,是很多因工受伤职工关注的问题?在此,凯文工伤赔偿咨询中心为你分享一下申请工伤认定和索要工伤赔偿程序,希望对工伤职工有所帮助。
步骤/方法 1.一、工伤报告程序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在工伤保险机构投了工伤保险的才有这个程序。单位应当自工伤事故发生之日或者职业病确诊之日起15日内,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报告。
2.工伤认定程序
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工伤(亡)事故进行调查确定是否属工伤的程序,这是一般工伤必走第一步。但用人单位书面认可为工伤的,又没有投工伤保险的情况下,可以不走这一程序。
注意工伤认定的两个时间:单位在发生工伤之日起一个月内没有提起工伤认定的,工伤受害者一定要在事故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部门提出申请。社保经办机构调查认定后,书面通知单位及伤者。
3.工伤鉴定程序
工伤鉴定是在申请工伤鉴定的职工被认定为工伤的基础上(即走完工伤认定程序后),在其医疗终结或医疗期满之后,由县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对其进行的评定伤残等级的行为。
4.协商工伤赔偿程序
工伤鉴定以后,就可以依据鉴定的标准计算出赔偿数额了。单位投了工伤保险的,就直接由国家工伤保险机构依据标准发放工伤保险待遇。没有投保的(特指在工伤保险机构投保),则依据标准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
5.劳动仲裁程序
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不了的,则可以依据劳动仲裁法规向当地的劳动仲裁部门提起仲裁程序。
6.法院审理程序
对劳动仲裁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
7.执行程序
仲裁或者判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不支付赔偿费的,则可以依据生效法律文书向法院执行局提起执行申请,由法院执行。
8.申诉程序
对生效判决不服的,则可以申请启动再审程序,但这一般很难。注意事项
特别提醒,如果工伤受害者和所在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企业在认定工伤
时对工伤受害者不予配合的,工伤受害者先要向当地劳动仲裁部门提出仲裁申请,提出证据如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书、工资收入证明、用人单位发放的上岗证、工作服等,这些证据可以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这是申请工伤认定的前提条件之一。
另外各地对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的赔偿标准
不一,同等级的伤残获得的赔偿数额还与本人工资待遇及当地职工上一的月平均工资的高低有关。
参考资料
申请工伤认定和工伤赔偿程序:
第三篇:员工工伤赔偿协议
员工工伤补偿协议
甲方:宁夏利泉特钢有限公司乙方:王建宁
王建宁于2012年1月17日在生产车间向炉内投料时造成眼睛烫伤,送至市医院、银川眼科医院、青岛眼科医院治疗结束,经劳动部门鉴定为七级伤残。根据乙方要求,甲方安排乙方于2013年1月6日工作。经双方协商一致同意,就相关费用补偿达成以下协议:
一、乙方在外就医及往返差旅费用总计24752元,工伤中心报销16186元,甲方支付8566元,个人无支付。
二、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由工伤部门已支付。
三、补助及补偿费用:
1、个人工伤工资应发放43131元(按工伤前个人平均月工资标准3921元计算)。甲方已随每月工资总计发放13548元,需补发29588元。(工伤工资发放时间:2012年1月21日至12月20日共11个月。2012年12月21日至2013年1月6日工资按3921元/月工资标准已补齐。)
2、补发乙方家属陪护工资一个月计3000元。
3、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差额补助17206元。工伤部门发放标准为2597.5元/月,公司按乙方工资标准补1323.5元×13月=17205.5元。
4、甲方给乙方额外补偿20206元。
以上四项共计发放29588+3000+17206+20206=70000元。大写柒万元整。此协议一式三份,乙方一份,甲方二份,未尽事宜按有关规定协商处理。甲方:乙方:
二0一三年三月三日
第四篇:【案例三十】辞职申请未批准,发生工伤应赔偿
案例三十
辞职申请未批准,发生工伤应赔偿
【基本案情】
2010年5月7日,刘某与一家橡胶公司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约定劳动合同期限为2010年5月7日至2011年5月7日。
2010年9月,刘某因有事要回贵州老家,向公司提出辞职,但公司要求提交辞职报告,否则按公司规定不经批准擅自离职者视为旷工。刘某遂于9月24日向公司递交了辞职报告,提出希望于10月22日离职回家,后刘某因故未于10月22日离职回家。2010年,10月26日下午,刘某在公司车间被车床切断两根手指,公司将其送至医院,为其支付了医疗费和10月份工资,并陆续支付了部分生活费,但双方对事故的赔偿未能协商一致。
2011年3月2日,刘某申请劳动仲裁确认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刘某构成工伤公司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审理结果】
劳动仲裁委经审理裁决,刘某虽已向公司递交辞职报告,但公司未明确通知或表示同意刘某离职,双方间的劳动关系在刘某发生工伤时继续有效,公司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本案评析】
本案审理中,对于2010年10月22日之后双方的劳动关系是否存续形成了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刘某提交辞职申请后,公司并没有通知不同意其辞职,因
此2010年10月22日之后是否还在橡胶公司工作取决于刘某的意见。若刘某打算在2010年10月22日之后继续在橡胶公司工作,应及时通知公司,故应该由刘某提供证据证明其在2010年10月22日之后与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刘某对此无法提供相应的证据,故无法确认橡胶公司与刘某在2010年10月22日之后还存在劳动关系。
第二种意见认为,在劳动合同存续期间,用人单位处于管理者的地位,而相应管理资料亦为其掌握,在橡胶公司未明确通知批准刘某辞职或办理离职手续的情况下,应由公司对10月22日后不存在劳动关系承担举证责任。而且,结合刘某伤害事故系发生在橡胶公司职工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刘某受伤手指亦系为橡胶公司机器切断等事实,应确认刘某与橡胶公司在10月22日后仍存在劳动关系。
很显然,劳动仲裁委在审理时,采用了第二种观点,用人单位未能证明其在10月22日对刘某的辞职报告作了同意的批复,也就是说,双方的劳动关系在刘某发生工伤时,仍然是存在的。
【工作启示】
通过这个案例,提醒用人单位,在劳动者提交辞职报告时,用人单位应严格按照单位内部程序及时处理,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备份工作,以备发生争议时用作证据,维护本单位的合法利益。
第五篇:工伤赔偿后能否申请侵权赔偿
工伤赔偿后能否申请侵权赔偿
案情:机械厂雇佣的带班长马某在车间内修理机器时,敲打溅起的铁砂将在一旁协助修理的李某的右眼致伤。李某虽经住院治疗,最终造成右眼残疾(经鉴定为七级伤残)。机械厂业主原某仅支付7000元医疗费后,就不再赔付。之后,经李某申请,该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认定其为工伤,并经劳动仲裁委员会裁决机械厂赔偿李某各项费用4万余元。后李某又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马某对其进行侵权赔偿。
分歧意见:第—种意见认为,原告不应得到双重赔偿,理由是劳动局既已认定其为工伤,经仲裁由机械厂赔偿其各项费用4万余元,李某无权再提起民事诉讼,法院应驳回其诉讼请求。第二种意见认为,原告应得到双重赔偿,理由是工伤保险给付和侵权损害赔偿系两种不同的请求权,两者不能相互代替。
评析:同意第二种意见。在第三人侵权所造成的工伤事故赔偿中,应选择兼得模式,受害人既可以向工伤保险机构申请工伤待遇,还可以向侵权第三人要求侵权赔偿。
首先,工伤保险给付不能免除侵权人的民事责任。工伤保险法属社会保险法范畴,带有“公法”性质,以社会连带思想和社会风险理论为基本理念,以维护劳动者基本生存权为目的,旨在保障工人因工作导致伤害时获得必要救济,防止其陷人生活困境。而侵权赔偿实行的是过错责任原则。第三人侵权赔偿是其依法应承担的民事责任,不可能由工伤保险机构来替代,也不能因受害人受领有工伤保险给付而免除。如果第三人侵权所造成的后果因工伤保险给付而免除或减轻,作为实际侵权的第三人不承担由其违法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则是对侵权行为的放纵,既有违法理,更失之公正、公平,其不利于社会正义、社会和谐。
其次,工伤保险给付和侵权损害赔偿是不同的请求权,两者不能相互代替。两个请求权均可以独立存在,当一个请求权消灭时并不当然带来另一请求权的消灭。受领工伤保险给付不能替代或消灭受害人的侵权赔偿请求权。工伤保险法是从侵权法中发展并分离出去的,其宗旨是一种社会救济。职工发生工伤后享有工伤保险待遇是法律赋予的权利,也是工伤保险机构和用人单位法定的义务。工伤职工与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之间就工伤保险待遇给付问题形成的是一种行政法律关系。基于该工伤保险法律关系,工人享有给付工伤保险待遇的请求权。而第三人侵权是一种违法行为,因第三人侵权造成他人伤害,受害人对侵权之第三人产生民事侵权赔偿之请求权。
最后,双重赔偿具有可行性。《安全生产法》第四十八条、《职业病防治法》第五十二条规定,职工工伤可获得双重赔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依法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告知其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第二款规定:“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司法实践中,法院判决多支持受害劳动者双重赔偿。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引起工伤的“第三人”应该是指除用人单位和本单位正在履行工作职责的职工以外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如果工伤事故是本单位正在履行工作职责的其他职工引起的,那么受害者不能再向引起工伤事故的职工提出人身损害赔偿。因为该职工是履行职责的行为,其行为后果由用人单位承担,此时受害者不能获得双重赔偿。本案中的实际侵害人马某并非机械厂的职工,而是其雇佣的带班长,应当认定为第三人侵权。当然,马某在承担了赔偿责任后,也可以根据雇佣合同的约定向机械厂追偿。
雇主对雇工承担赔偿责任后向侵权第三人追偿的法律意见
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期间,因第三人(单位)的行车工操作不当,致使行车挂斗坠落,雇工受伤。雇工因人身损害向雇主提起民事诉讼,而雇主在承担了判决书确定的赔偿责任后,依法向第三人进行追偿。针对本案,第三人即被告方提出了以下两点异议:
1、雇工因雇佣关系而提起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一案作出的由雇主承担赔偿责任的判决书,可否作为确认第三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依据?
2、第三人是否存在侵权行为,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对此,作为雇主的委托代理人,本人提出了以下代理意见:
一、就现有证据来说,可以认定被告的行车挂斗脱落致使原告雇工朱**头部受伤,被告依法应承担侵权责任。
1、从侵权案件的构成要件进行分析,朱**受伤一事有明确的时间、地点、致伤的事实,也就是有明确的侵权行为和损害结果。**市**区人民法院在(2006)**民一初字第**号判决书中对现场三名证人出具的证言进行了认定:被告的行车工违规操作,致使损害发生,可以明确该损害行为具有违法性,而且损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2、从侵权案件的归责原则来说,本案也应适用过错推定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六条的规定:“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在原告已经举证证明损害行为与损害事实具有因果关系后,即应由被告举证证实其没有过错,否则,应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3、庭审时,虽然被告申请两名证人出庭作证,但该两名证人均系被告公司职工,具有明确的利害关系,其证言效力较低。结合证人证言,两人均陈述原告雇工在被告厂区内受伤一事,但事发时并不在现场,也就是说其证言系传来证据,其证明效力应远低于直接的、原始的证据,即现场证人陈**等人的证言。在被告正常工作时间,朱**被运行中的行车挂斗致伤,而作为证人之一的樊**系被告的行车操作人员,却推说其不在现场,明显与**区人民法院在(2006)**民一初字第**号判决书已经认定的陈**等人的证言相矛盾。
二、关于**市**区人民法院(2006)**民一初字第号**和(2007)**民一初字第**号民事判决书认定事实可否直接作为本案证据问题。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9条第1款第4项,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这里所指为裁判所确认的事实是指本案所涉及的事实已经在其他案件审理中被法院确认。如果本案诉讼的当事人有相反的证据足以推翻已为生效判决所认定事实的,主张该事实的当事人仍然要负证明责任。因此,在**市**区人民法院(2006)**民一初字第号**和(2007)**民一初字第**号民事判决书中所认定的与该案有关的事实可以直接作为本案证据适用,无须重新举证证明,被告如有异议,可举出相反证据推翻该生效判决所认定的事实。
三、原告已按照判决书确定的内容向雇工承担赔偿金的垫付责任,原告向作为侵权人的被告行使追偿权,符合法律规定。
1、依据**区人民法院(2006)**民一初字第号**和(2007)**民一初字第**号民事判决书明确认定的事实是:原告与朱**存在雇佣关系,朱**根据雇主的指派,在被告的厂区内工作时,被被告所有的行车挂钩脱落后致伤头部,事故发生后朱**提起诉讼,经法院判决原告作为雇主应承担赔偿责任,但可以依法向作为侵权人的被告进行追偿。上述事实已为生效的法律文书确认,完全可以作为原告向被告主张追偿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
2、其次,原告在向雇工承担赔偿费用垫付后,依法可以向侵权的第三人进行追偿。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
第一款规定:“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员人身损害的,赔偿权利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原告作为朱**的雇主,目前已依照判决书确认的赔偿项目进行了全额赔偿。因此,原告向导致本次事故发生的致害人即被告提出赔偿请求权,正是本案原告主张权利的法律依据。
综上所述,被告作为受害人朱**人身损害的侵权行为人,应对该侵权事件承担最终的赔偿责任。原告只是依法律规定先行履行了雇主的垫付义务,对于在该侵权事件中受害人朱**因被告的侵权行为而导致的人身损害,原告有权依据**区人民法院(2006)**民一初字第号**和(2007)**民一初字第**号民事判决书判决的偿付数额向被告追偿,并判令被告支付原告先行垫付的诉讼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