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外企业工会
周立波说:中国工会组织看电影,外国工会组织工人罢工
评论: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工会主席的排序
一、中外工会的组织独立性的区别
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 , 便是明确提出制定该法的目的是“为保障工
会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确定工会的权利与义务 , 发挥工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并规定“工会必须遵守和维护宪法 , 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改革开放 , 依照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西班牙《工会自由法》规定工会组织在行使工会职责时有“在企业内外开展工会活
动”的权利 ,并规定工会所开展的活动 , “在任何情况下 ,都将包括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行使罢工的权利、提出个人和集体纠纷的权利和在有关标准规定的前提下 , 提出企业委员会、员工代表和有关公共管理机构选举候选人的权利。”
葡萄牙《工会法》在指出“工会组织独立于国家、政党和宗教机构 , 禁止它们干
涉工会组织及其领导 , 禁止相互提供援助”的同时 , 将“签订劳动集体合同”和“为工会会员提供社会经济性质的服务”确定为工会的基本职责。
评论:在中国,从工会一成立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因为中共的利益就是工人的利益.现阶段的工会,在党委的领导下,起到“双维护”作用,即维护企业或私企老板的利益,也要维护工人或员工的利益,其侧重面应是员工一方,也就是说向员工或工人一方倾斜.工会的工作在<工会法>指导.独立开展工作.二、中外工会经济独立性的差别
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工会经费的来源:
(一)工会会员缴纳的会费;
(二)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向工会拨缴的经费;
(三)工会所属的企业、事业单位上缴的收入;
(四)人民政府的补助;
(五)其他收入。
前款第二项规定的企业、事业单位拨缴的经费在税前列支。
除我国外世界各国经费来源除会员缴纳的会费以外,还包括工会举办的企业事业收
入、捐款等。一些国家对工会经费的来源和使用,还规定了监督制度。例如:《日本国工会法》、《法国劳动法典》都有类似的规定。
评论:目前存在争议的主要是针对2%工会经费部分。引起争议的直接原因是这部分经费不是通过工会会员以会费交纳的方式,是通过行政拨交的方式,从而引起人们对它的来源和实质存有分歧。争议主要有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其本质属性应该是劳动力价值的一部分(也把它称之为劳动价值补偿),这是大多数人的观点,也是政府的观点;第二种观点认为其本质属性应该是对剩余价值的分配,这是一小部分人的观点;第三种观点认为其是属于生产资料的内容,这是极少数人的观点;第四种意见认为是混合性的,认为既有属于劳动力价值的部分,也有属于生产资料的部分,这同样是一小部分人的观点。总的来说,目前观点主要集中在第一和第二种,并且是比较对立的。
吃人嘴软,那人手短
三、中外工会职责差别
西方工会明显有话语权,因为他们手握着巨大的选票份额。基层组织的工会拥有经
验丰富的“职业说客”和选举期间挨家挨户“敲门”的战术。所以任何政治家对这个巨大的“票仓”都不敢得罪,更不敢对工人利益掉以轻心。从中可以看出西方工会所以能牛起来,不是靠执政党和政府给权,而是工会直接掐住了要想执政和正在执政官员们的仕途命脉,力量不可小瞧。
中国工会部门的具体职责:
一、负责劳动竞赛、技术革新、技术创新和小改小革活动,组织好学练比活动,并收集和上报活动成果。
二、负责选树表彰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先进事迹。
三、负责贫困户的摸底排队,做好扶贫帮困工作。
四、负责工会经费的收缴、管理和使用。
五、负责开展各种文化体育活动,搞好精神文明建设。
六、负责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和全委会议,检查督促基层职代会和职工大会的召开和落实情况。
七、负责工伤、病职工的劳动鉴定工作。
八、完成领导交办任务。
······
评论:西方工会是由一些律师和劳资专家组成的独立机构。工会的领导不是本企业的员工,工会组织也不受企业的领导。而中国工会是由本企业的员工组成,肩负的使命就具有两重性,一是服从服务于党的工作,二是维护捍卫职工的利益。
沃尔玛等跨国企业拒建工会
评论:中国工会独立性缺失
第一,工会领导人员不独立。相关调查报告数据显示,目前企业的工会主席在公职单位一般由党委副书记兼任,在企业则由人事部经理或主管人事的行政副总兼任,企业采用人事部经理兼任工会主席的格局已成为固定默认模式。而在一些私营企业中,任人唯亲的现象层出不穷,由老板的亲属担任工会领导人员。在此种默认模式之下,工会领导唯上级领导或企业老板马首是瞻,在立场出现严重倾向性的情况之下,由其来组织并维护工####益明显不具有实际操作性。
第二,工会组织不独立。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位与职工的关系浓缩为控制与被控制、管理与被管理的格局。劳动者正是通过对单位的依附来依附于国家。在这种体制下,工会组织顺理成章地成为“企业工会”或者是“单位工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期间,由于受此种工会组织行政化模式的长期影响,仍然留下较重的行政痕迹,工会主要依赖用人单位组建或者上级工会派员建立,与劳动者个人反而没有直接的关系;这种工会组建的规定和现状使得工人对于工会组织人员选举兴趣索然,民主参与性与积极性受到直接影响,寻求工会保护的意识也随之骤减,而工会组织的民主选举流于形式、工会代表丧失代表性,工会失效,最终沦为摆设性的机构设置。
第三,工会财政不独立。纵观世界各国情况,经费来源除会员缴纳的会费以外,还包括工会举办的企业事业收入、捐款等。一些国家对工会经费的来源和使用,还规定了监督制度。例如:《日本国工会法》、《法国劳动法典》都有类似的规定。我国工会法中关于用人单位必须缴纳工会经费的规定,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史无前例的。这与国际惯例和国际劳工
公约的相关规定不相符合;难逃用人单位(包括私营企业主和外国投资者)出钱包办工会的嫌疑,结果造成工会受制于人而不能独立开展活动的严重后果。
四、另外:
德国工会有一个特别之处:企业里不允许有工会活动,但企业员工可以加入工会组
织。德国最主要的工会组织形式是产业工会,德国工会联合会是全国性的工会组织,下面有八大产业工会,德国工会联合会只需要做统筹协调工作,提供一些背景资料,或者给罢工提供一些经济支持,进行劳资谈判都是由产业工会出面。
日本企业只有科长以下级别才能加入公会,科长以上级别员工自动退出工会。
个人对工会的感受
我所接触到的我们的工会,具体职能就是领着职工打打球、拔拔河,做这个工作的,基本上是岁数大的、资格老的或者没事干下岗的。俗话讲:“工会工会,吃饱了就睡”从有的地方看是实际,工会法讲:工会要“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和民主权利,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参与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参与”一词可以看出目前工会在我国的尴尬地位:有名无实。
据我们的经验以及身边亲友的观察:工会的具体职能就类似于后勤部的补充,逢年过节给员工发放一些油粮券,组织员工旅游、看电影等活动。可能是因为我国工会组织本身性质以及地位,造成它的功能无法全面发挥,只能这样小打小闹、象征性尴尬地运行着。
第二篇:中外企业会计制度比较.doc
中外企业会计制度比较
1.所有者权益的比较
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股份有限公司将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且股份有限公司所有者权益核算有独特的要求,《公司法》等法律也较明确,为此,我国具体准则将股份有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的核算单独作为一类进行表述。我国的所有者权益具体会计准则包括引言、正文和附则三个部分。引言主要说明了本准则所规范的范围,即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揭示。正文部分为定义、所有者权益的构成、投入资本、增加资本、发行费用、接受捐赠和资产重估、利润分配及亏损弥补、减少资本等九个事项。
与我国所有者权益比较,实缴资本与我国的实收资本是基本相同的。资本盈余、资本增值、非股东捐赠的资产均与我国的资本公积概念相对应;留存收益与我国的未分配利润相对应。我国有“盈余公积”概念,属于所有者权益的内容,代表从利润分配中提取的有关金额内容。在我国,财务制度规定要从税金利润中按比例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并将这两部分提取的金额放入“盈余公积”之中,而西方国家并不是这样的,只是将税后利润进行股利分配,剩余即是留存收益。
美国所有者权益一般分为实收资本和留存收益。实收资本即股东权益,包括普通股、优先股。若存在超面值缴入股本则将其单独列为一项。
日本所有者权益即为资本。资本必须划分为属于资本金部分和属于盈余部分。资本金部分应当列示其法定资本额。对于已发分为资本公积金、利润公积金及其他公积金,并分别列示。资本公积金包括由于股票发行转入的盈余。利润公积金包括来源于利润的盈余。其他公积金包括任意公积金和本期末分配利润。
英国的所有者权益一般包括资本及准备。通常分为已缴股本、股本溢价、重估价准备、其他准备及损益7部分。其他准备包括资本收兑准备、自有股份准备、按公司章程提取的准备等。
2.收入的比较
我国在制定本准则的过程中,参考国际会计准则,以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会计准则或会计原则,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经过几年的努力,于1998年6月完成制定,对外公布,并于1999年1月1日起暂在上市公司施行。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会计原则公告第4号指出“收入是指按公认会计原则确认和计量的资产的总增加或负债的总减少。其中,增加或减少源于企业的那些能够改变业主权益的获利活动。”这个概念一直沿到1980年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公布的第一辑概念公告(1985年由第六辑概念公告替代)。第六辑概念公告指出,(营业)收入,指某一个体在持续的、主“
要的或核心的业务中,因支付或生产了商品,提供了劳务,或进行了其它活动,而获得的或其它增加了的资产,或因而清偿了的负债(或两者兼有)。”其中,“持续的、主要的或核心的业务”包括生产或支付产品、提供劳务、借贷、保险、投资和融资等类活动。这就相当于国际会计准则第8号码所指的“日常活动”。因此,第六辑概念公告中收入的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第18号中收入的定义类似。
其它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对收入下过定义。比如,日本公认会计原则将收入定义为“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由于交付或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及其它盈利性活动而引起的资产的毛增或负债的毛减(或两者兼有)。”这个定义与国际准则中对收入的定义基本要相同。澳大利亚准则中将收入定义为“企业在报告期内,导致权限益增加(不含所有者投入所引起的增加)的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或其它增加,或流出的节省,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此定义比国际准则中对收入定义的外延要大得多,不仅包括销售商品形成的收入,还包括处置非流动性资产形成的收益以及债务豁免等。
我国考虑到收入和利得在形成的原因和会计核算方面有一定的差别,将收入和利得区分开来,有利于建立收入确认和计量原则,以及分别提供收入和利得的有关信息,将更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需求,且尽量与国际准则协调。因此将收入定义为“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的资产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
3.关于利润的比较
我国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中利润总额由营业净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非常净损失组成。
对于营业净利润,我国的营业净利润的范围要比美国更小。如投资收益的大部分内容就属于美国的营业利润,根据我国损益表的结构,投资收益实际上是非营业利润,这与营业或经营的范围不甚相符。照此类推,投资就不属于正常的经营活动,虽然有悖常理。德国的营业利润也包括投资收益。我国直接列示投资收益,德国则按其构成列示分为参与收益、其他有价证券和长期贷款收益、其他利息收益、长期金融资产和短期证券摊销等项目。美国证明券交易委员会(SEC)规定的损益表项目也分项目列示了投资收益,包括股利、证券利息、证券收益等。
对于营业外收支,我国的规定与美国的利得和损失不尽一致。美国将利得和损失划分为非常项目和正常项目,在划分依据上,美国是从经济业务发生的性质来判断。我国是从业务本身的经济来划分,因此,我国的某此营业外收支项目可能是美国营业利润的组成部分,如出售固定资产净收益;而我国营业外支出相对应,德国分非常性项目的可能性极小。与我国营业外支出相对应,德国分非常收入、非常费用、非常净益列示。从定义上看,两国都将营业外(非常)收入(收益)与费用定义为正常业务活动无关的收入与支出,但什么是“正常”、什么是“非常”却又有不同的理解,处理固定资产、对外捐赠在我国看来是属“非常”的事项,而在德国却视为“正常”的业务。
德国的会计利润的确切定义是盈余,它是收益减去费用的余额,其会计所得税在盈余之前列支,盈余即为税后利润,应税所得和利润无须着意区分,自然各不相同。我国的利润总额为所得税前利润。美国的所得税属营业利润的计算项目,其净利收益就可视为所有才可以分配的利润。
美国的损益表分为营业部分的报告和非营业部分报告。营业部分报告参考APB第30份意见书是指“持续经营利润”。“持续经营利润”多步式列报中应分别计算毛利、营业利润、税前利润和税后营业利润。非营业部分报告分为中止经营损益、非常项目利得和损失以及会计原则变更累计影响。中止经营损益是指出售、放弃企业一部分经营或丧失企业一部分经营的所有权,“一部分经营”是指构成企业经营整体中一个独立的、主要的部分或拥有一类顾客的经营如通讯公司的电台。多种经营企业是一个唯一的独立的分部。报表的使用者,通常会通过了解企业的发展趋势而预测将来,为此,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必须具有可比性。当在财务报表中的当年经营业绩包括了那些与将来不相关的已中止的业务时,如果这部分业绩没有被明确区分开来,报表的可比性就大为削弱。从“客观公正”的角度出发,将那些来自停业的经营业绩包括在当年数字中可能是必要的,但为了提高信息的可比性,这部分业绩应该与那些持续下去的业务区别开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停业与收购活动将会迅速增多,我国的损益表中也应对品止经营进行列报。表中的各个项目都应该区分属于继续的业务和属于已停止的业务,这种区分可以分栏的形式列在利润表上,也可以将他们反映在报表附注中。同样,将本年中收购得到的那部分企业业务能予以单独揭示也可以提高信息的可比性。4.关于费用的比较
国际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应在收益表内或收益表附注中用一种分类对费用进行分析,该分类以企业范围内收益和费用的性质或其功能为基础。”目前,主要有种费用分析方法:第一种分析称为费用性质法(或称“支出性质法”)。费用按其性质(例如,折扣、原材料购买成本、运输费用、工资和薪水、广告费用)在收益表内以总额反映,不在企业范围内不同的功能单位之间再分摊。这种方法只用于许多较小公司,将经营费用在各功能单位中进行分摊是没有必要的。第二种分析称作费和的功能分类法或“销售成本”法,它将费用按其功能划分为销售成本、销售或管理费用等部分。这种方法通常能向使用者提供比按性质进行费用分类更相关的信息,但将费用分摊给各功能单位可能具有随意性且涉及到相当多的判断。在这种分析法下,将费用划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其他经营费用等。选择销售成本法还是支出性质法依赖于历史和行业因素,以及企业组织的性质。两种方法均能提供哪些成本可能随企业的销售或生产水平直接或间接发生变化的信息。由于每种列报方式对不同类型企业经营业绩组成要素的分类来作出方法选择。但是,由于关于费用性质的信息有助于预测未来现金流量,因而要求在使用销售成本法时作附加披露。
我国对费用分析采用销售成本法,将费用严格划分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美国不象我国那么严格,而常常将销售费用和一般行政费用合计列示,而将折旧费、利息费用、汇兑损益单列,有的也将利息净收入单列。德国《商法典》第275至278条对损益表作了专门规定,具体包括:损益表格式和项目。德国会计依商法典规定可采用总成本法或销售成本法计算损益。德国会计依商法典规定可采用总成本法或销售成本法计算损益。损益计算的总成本法,是依据生产规模业绩(包括销售净额、存货增加或减少、自制设备和其他业绩)减去总成本(包括材料费、人工费、折扣、其他)报告生产业绩。这种分法对成本核算的要求是按费用的经济性质进行成本分类核算的。至于产品销售与否,并不影响总业绩。损益计算的销售成本法,是依据销售规模将销售净额减去销售成本呈报生产业绩。无论生产多少,未实现销售则为乌有。这种方法对成本核算的要求是按费用的经济用途进行成本中心核算,销售成本只包括产制成本,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单列项目陈报。
第三篇:企业工会相关材料
建立企业工会制度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我国《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了,这部法律的立法目的和立法精神就在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这部法律自出台以来,就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尤其是作为合同双方当事人的企业和劳动者更为关注。由于这部《劳动合同法》在劳动合同的订立问题、劳动合同的解除以及解除后的补偿问题、劳动社会保险等问题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由此导致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利益发生了较为复杂的变化,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互不相让,对立的情绪时有发生。当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发生劳动纠纷时,通常的做法是:通过劳动仲裁和诉讼予以解决,这种解决的方式既费时又费力,而且还经常达不到理想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克服和缓解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紧张或对立的情绪呢?
如何才能将劳动纠纷消灭在萌发之中呢? 根据我国《工会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有关规定,工会的基本职责就在于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在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有着充分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工会的组成人员由企业的职工产生,企业股东的近亲属不能作为工会的组成人员。因此,工会是工人所信赖的组织机构。那么工会在工人和用人单位之间究竟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呢?工会可以被视为连接工人和用人单位的纽带。很多问题可以通过工会得以解决,目前,在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会制度建设得比较好,但在大多数企业当中还没有建立起工会,有的虽然已建立起工会,但对工会的作用和意义知之甚少,形同虚设。鉴于新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而这些新的问题迫切需要一个新的机制得以妥善解决,为了能够更好地贯彻实施新的《劳动合同法》,在企业当中建立和完善工会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工会可以参与集体劳动合同的订立、监督集体劳动合同的实施。企业和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分为个人劳动合同和集体劳动合同。企业个人劳动合同是企业同管理人员、高端技术人员签订的,而集体劳动合同则是企业和普通工人集体签订的合同,全体劳动者适用同样内容的一份合同。在当前虽然个人劳动合同的比例有所提高,但集体劳动合同仍为绝大多数企业广泛所采用。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工会法》等都明确规定了工会有权参与集体劳动合同的签订。工会在参与签订合同的过程中,有权就劳动者的切身利益问题,如:工资待遇、工作时间、劳动安全保护、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和福利等问题与企业展开讨论和协商,争取在最大幅度内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如果企业违反集体合同,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56条之规定:“工会可以依法要求企业承担责任;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工会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因此,工会在参与集体劳动合同的顺利订立和今后在集体合同的履行方面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第二,工会有权参与企业或职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协商和调解。
合同的解除分为协商解除和单方面解除。协商解除往往是以双方达成共识为前提,一般不会发生纠纷,而单方面解除往往会导致不可调和的矛盾乃至诉讼。在《劳动合同法》出台之前,劳动者解除合同难,企业解除合同易,《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由于对企业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做了种种限制和约束,使得企业单方面解除合同相对较难。尽管如此,企业犯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事例仍然呈上升态势,新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在制约企业单方面解除合同方面,工会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3条的规定:“企业单方面解除合同,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企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会有权要求企业纠正。企业应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试想,如果在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之前,能够通过工会从中斡旋、调解,那么极有可能使单方解除转为双方协商解除,或者不解除合同继续履行,双方的矛盾和对立情绪也就自然消失。因此,工会在维护企业和劳动者正常、稳定的劳动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工会有权参与工伤调解,切实维护职工的人身和财产权利。
劳动者发生工伤后,如果与企业调解不成,只好通过仲裁和诉讼予以解决。但一个小小的工伤案件,最长可以打两年多的官司,试想一个劳动者,哪有精力和财力去应付这么一个小小的官司,更何况他的对手往往是强大的企业。所以,我认为通过工会来化解劳动纠纷,无疑是上上之策。首先,工会是职工和企业双方均信赖的自治组织机构,双方均愿意提交工会解决,而且工会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去解决劳动纠纷,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我国《工会法》第26条规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和其他严重危害职工健康问题的调查处理,必须有工会参加。其次,工会解决的效率远远大于仲裁和诉讼,成本远远低于仲裁和诉讼。另外,工会解决劳动纠纷可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促进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第四,工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组织职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第五,工会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经济建设,努力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技术业务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
总之,作为企业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工会制度,是企业健康良好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新形势下《劳动合同法》的需要,更是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需要。
关于和谐企业创建方面
一、建立健全组织,制定实施方案,广泛发动宣传,打好创建基础。我们始终把建立健全工会组织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抓手,建立健全了职工代表大会、女职工委员会、劳动保护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企务公开小组等工会内部组织。
我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拟定了实施方案,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形成了由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党、政、工、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各负其职,协调配合,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共同搞好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建立集体合同、劳动合同、工资协商和劳动争议调解制度
自2007年公司成立工会以来,为更好地执行国家《劳动法》、《工会法》,使企业与员工减少矛盾,达成共识,公司改制后,首先制定了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工资协商制度和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并把建立的制度公开在职代会上完善、通过,使集体合同制度、工资协商制度、劳动合同制度、劳动争议制度更能体现员工利益,一旦出现问题,由工会协调解决。
1、积极响应市总工会于2009年提出的“共同约定行动,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在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的严峻经济形势下,公司保证不减员、不减薪、不下岗,促进了劳动关系双方合作共赢,增强了企业和职工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的信心和决心。同时,通过一年一次的职代会,让员工踊跃发言,增强了主人翁意识。
2、加大“工资集体要约行动”的力度,今年年初,高密市总工会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经济和信息化局三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坚持依法规范、利益兼顾、循序渐进、合力推进的原则,我园区各企业工会主席积极签订要约活动,因企制宜,灵活把握工资集体要约工作方式,重点就工资水平、奖金分配、补贴和福利等开展要约协商,建立了工资增长机制、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工资调整机制,该活动自实施以来,员工平均工资较去年上调10%。
3、规范完善全员劳动合同制度,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首先与职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签订率100%。劳动合同内容全面、合法、程序规范、劳动合同签订、续订、签证、解除和终止等各个环节管理完善。签订过程中工会始终积极帮助指导职工,依法认真签订并遵守劳动合同,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无违反劳动合同的现象。
4、切实维护女职工权益保护,针对公司女工多,比较分散的特点,每年“三八”节举办女工座谈会,对在工作中业绩突出的女工进行表彰奖励。在实际工作中,遵守国家关于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没有出现侵害女职工特殊权益和未成年工合法权益的现象。
三、坚持民主管理,发挥工会作用,搞好企务公开
1、建立职代会制度,进行民主评议。我们每半年召开一次职工代表大会,确定课题,下发民意调查表,组织调研,在改善劳动条件、劳动安全保护、保险福利、协调劳动关系、职工业余生活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
2、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优势,在企业和员工之间搭建和谐相处的平台,提供双向沟通、交流的渠道,最大限度地把员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形成集体的力量增强员工在劳动关系中的主体地位。
3、在开展企务公开工作中,公司通过黑板报、网站、内部报纸、调度会等形式,定期发布企务信息,及时让员工知厂情、参厂政、议厂事,真正让职工感受到了在企业的主人翁地位,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职工劳动保护
1、“没有安全的生产,就没有生产的一切。”为搞好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我们专门成立了安保科,并设置了专职安全员和兼职安全员,设立了劳动保护监督委员会,依法督促企业加强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完善了劳动安全条件,确保了职工安全劳动和企业安全生产。
2、建立了职工职业技术业务培训制度,制定实施了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通过定期开展预案演练,举办职工岗前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特殊岗位培训等,不断提高职工技能素质,并对特殊岗位和重点区域设置了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减少了安全隐患。
五、稳定职工队伍建设,创建和谐企业文化
1、以人为本,办好实事。公司成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立了困难职工帮扶机制。几年来,共帮助困难职工12名,通过公司出资、捐款等方式筹资8万余元,发放帮扶资金6万余元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今年以来,我们开展了“第十三届职工联欢会”、“植树活动”、“三八妇女节外出参观学习”、“服务三农下乡宣传”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员工文化生活,陶冶了职工情操,稳定了员工队伍,营造了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
以上是我公司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情况的一个概况,在以上的工作中,我们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会进一步总结经验,寻找差距,虚心学习,积极开拓,努力把我们的各项工作搞得更好,同时也恳切希望领导多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
工会职责版本一
1、工会必须遵守和维护宪法,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领导,依照《工会法》和《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2、工会依法参与国家行政事务管理和民主政治建设,工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组织职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3、工会通过组织职工培训,开展职工教育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
4、围绕地方中心任务和企业生产经营,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提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等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充分发挥职工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5、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通过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
6、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组织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办好图书室、阅览室,用先进文化引导、教育职工。
7、发挥工会会员作用,推进人文关爱工作,关心职工生活,办好集体福利事业。
8、建立健全工会主动参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机制,认真做好劳动保护工作,督促和协助行政改善劳动条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参与安全检查和伤亡事故调查处理。
工会工作职责版本二
1、在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工会组织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工会法》,开展好党校的工会工作。
2、组织教职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教职工的自身素质。
3、围绕党校的中心工作和上级工会组织的部署,深入细致地做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各项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充分发挥工会本身的作用,为教职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工作,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做好教职工的困难补助工作。
5、组织教职工开展业余文艺、体育活动,丰富教职工的校园业余生活。
6、充分发挥工作组织在党校领导和教职工间的桥梁作用,加强工会组织自身建设。
7、合理使用工会费,努力完成党校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工会章程
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维护社会安定的强大而集中的社会力量。中国工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执行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推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的贯彻落实,全面履行工会的社会职能,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更好地表达和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团结和动员全国职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
本工会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本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公司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和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
本工会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活动,努力完成公司下达的经济指标和工作任务;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公司各项管理工作;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
本工会在促进公司稳步、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努力维护职工政治权利,维护职工的劳动权利和物质文化利益,把参与协调劳动关系,调解生产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努力促进职工队伍的长期稳定。
本工会支持公司行使管理权力,组织职工参加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与公司建立友好协商制度,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公司的健康发展。
本工会的各项活动坚持民主集中制,并在上级工委和公司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条款
第一条 凡在本公司工作的正式职工,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年龄、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只要承认工会章程,都可以加入工会成为会员。
第二条 职工加入工会,须由本人自愿申请。
第三条 会员享有以下权利:
1、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2、批评工会的任何组织和工作人员,要求撤换或罢免工会工作人员,对工会工作进行监督。
3、对公司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提出批评与建议。
4、在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求工会给予保护。
5、享受工会举办的文化、教育、体育、旅游等的优惠待遇;享受工会给予的各种福利。
6、在工会会议上,参加关于工会工作和职工关心问题的讨论。
第四条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1、努力学习政治,学习经济,学习技术,学习工会基本知识。
2、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努力完成生产和工作任务。
3、遵守宪法和法津,维护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遵守劳动纪律。
4、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同危害国家、社会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5、维护职工内部的团结和统一,发扬阶级友爱,搞好互助互济。
6、遵守工会章程,执行工会决议,参加工会活动,按月交纳会费。
第五条 会员有退会自由。会员退会由本人向工会提出。会员没有正当理由连续两个月不交纳会费、不参加工会活动,经教育拒不改正,应视为自动退会。
第六条 对不执行工会决议、违反工会章程的会员,给予批评教育。对严重违法犯罪并受到刑事处分的会员,开除会籍。
第七条 本工会实行民主集中制,主要内容是:
1、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
2、会员大会和会员代表大会有权撤换或者罢免其所选举的代表和工会委员会组成人员。
3、工会委员会成员实行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由委员会民主讨论,作出决定,委员会成员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履行自己的职责。
第八条 工会代表和委员会的产生,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志。候选人名单,要反复酝酿,充分讨论。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产生候选人名单,然后进行正式选举。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选举人选举或不选举某个人。
第九条 本工会代表大会还选举产生工会经费审查员。经费审查员负责审查本工会的经费收支和财产管理情况,监督工会经费的使用,并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经费收支情况。
第十条 本工会建立女职工委员会,表达和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女职工委员会由同级工会委员会提名,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组成,在同级工会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第十一条 本工会委员会由三人组成,设工会主席、副主席、委员各一人。
第十二条 成立或撤销工会组织,必须经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并报上一级工会批准。
第十三条 工会全体会员会议,每年至少举行一次,由工会委员会召集。
第十四条 工会会员大会的职权是:
1、审议和批准工会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2、审议和批准工会委员会的经费收支情况报告和经费审查员的工作报告。
3、选举工会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员。
工会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员每届任期三年,具体任期由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决定。
会员代表大会的代表实行常任制,任期与本单位工会委员会相同。
第十五条 工会委员会的成员,应在会员或会员代表充分酝酿协商的基础上选举产生;主席、副主席,由工会委员会选举产生。
第十六条 工会委员会的基本任务是:
1、执行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工会的决定,主持工会的日常工作。
2、代表和组织职工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参加本单位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3、参与协调劳动关系和调解劳动争议,与公司行政方面建立协商制度,协商解决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问题。
4、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和技术协作活动,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做好先进生产(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的评选、表彰、培养和管理工作。
5、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鼓励支持职工学习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开展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办好工会文化、教育、体育事业。
6、监督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协助和督促行政方面做好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工作,办好职工集体福利事业,改善职工生活。
7、维护女职工的特殊利益,同歧视、虐待、摧残、迫害女职工的现象作斗争。
8、搞好工会组织建设,健全民主制度和民主生活。建立和发展工会积极分子队伍。做好新会员的接收、教育工作。
9、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管理好工会财产。
第十七条 依法代表和维护职工的政治权利和物质利益,维护国家和社会利益,尊重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共谋企业发展。
第十八条 工会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在车间建立车间工会委员会。
第十九条 工会组织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熟悉本职业务,热爱工会工作,受到职工信赖的干部队伍。
工会干部要努力做到
1、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学习经济、法律和工会业务知识。
2、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勇于开拓创新。
3、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廉洁奉公,顾全大局,维护团结。
4、坚持实事求是,认真调查研究,如实反映职工的意见、愿望和要求。
5、坚持原则,不谋私利,热心为职工说话办事,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6、作风民主,联系群众,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的批评和监督。
第二十条 工会经费的来源:
1、会员按应领工资额的2%缴纳的会费。
2、企业按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拨缴的经费。
3、人民政府和企业、事业及机关单位的补助。
4、其他收入。
第二十一条 工会根据经费独立原则,建立预算、决算和经费审查监督制度。实行 统一领导的财务管理体制和会员监督的经费审督体制。
第二十二条 工会经费、财产和上级单位拨给工会的不动产受法律保护,任何个人不得侵占、挪用和任意调拨。
第二十三条 本章程解释权属于公司工会。
工会岗位设置
(一)工会主席
(二)工会副主席
(三)组织委员
(四)宣传委员
(五)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
(六)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七)文体委员
(八)女工委员
工会岗位职责
(一)主席岗位职责
1、负责主持工会的日常工作。
2、负责召集工会委员会议,讨论工作,做出决定。
3、根据上级工会的布置,主持制定党校工会工作计划和工会总结。
4、经常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为群众排忧解难。
5、抓好工会会员的政治、业务学习,关心他们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
6、完成上级工会组织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副主席岗位职责
1、根据上级工会组织和党校领导的指示,结合党校实际,制定工会的工作计划,搞好民主管理,更好地为教职工说话、办事,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
2、认真学习、传达、贯彻上级工作的有关指示、文件,加强工会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队伍建设。
3、当好党的助手,发挥工会组织作为党同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密切联系群众。
4、结合党校中心工作,在会员中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体活动,陶冶教职工的情操。
(三)组织委员岗位职责
一、审查、接受新会员,管理会员会籍,办理发放会员证和会员转退手续。
二、审批工会换届的候选人资格和新委员分工,健全党校工会组织,指导工会小组的组织建设工作,健全民主生活,抓好工会组织建设。
三、定期组织培训工会干部和积极分子,抓好工会干部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工会干部的素质。
四、听取会员职工的意见和呼声,及时向工会委员会反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会同有关部门合理解决。
五、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典型,推动工会工作。
六、配合做好“职代会”代表资格的审查工作。
七、负责办理工会委员会对会员奖励的有关工作。
八、完成主席、副主席交办的其它工作。
(四)宣传委员岗位职责
一、大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配合学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教职工思想政治素质。
二、大力宣传校内各类先进典型的先进事迹,弘扬爱校、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积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
三、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工会工作重点,开展宣传活动。积极沟通教职工与学校领导的联系,促进学校的民主建设。
四、办好宣传橱窗、黑板报,加强工会宣传阵地的建设。
五、完成主席、副主席交办的任务,并积极配合其它委员搞好工会工作。
(五)经费审查委员会工作职责
1、依照《工会法》的有关规定,监督校工会收好、管好、用好工会费,监督校工会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财经法纪,以及工会的有关规章制度。
2、审查校工会的财务预算、决算。
3、督促校工会发扬财务民主,定期报告财务工作,公布帐目,检查工会委员会对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关于财务工作决议的贯彻执行情况。
4、深入实际,调查实际,总结经验,对工会财务管理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5、宣传党和国家的财务方针政策及工会的规章制度,维护财经纪律,保证工会财产的安全完整。
(六)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岗位职责
1、负责审查校工会的经费收支和财产管理情况,监督工会经费的合理使用。
2、代表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向校教职工大会或职代会作工作报告。
3、参加校工会委员会全体会议,并将经费审查情况,提交工会委员会讨论。
4、可调阅校工会委员会有关工会财务工作的文件、报销凭证等资料。
(七)文体委员岗位职责
组织教职工开展文娱体育活动,丰富教职工文化娱乐生活,增强职工体质。
1、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制定文化体育活动计划。
2、组织开展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3、管好用好文体活动设施和器械。
4、组织文化体育工作的经验交流,总结和推广群众体育先进经验,努力探索群众性文体活动新途径。
(八)女工委员岗位职责
1、团结带领女教职工发扬自尊、自强、自爱、自立精神,积极做好各项工作,为党校发展做贡献。
2、督促、协助工会主席贯彻执行有关女教职工劳动保护政策,维护女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3、深入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女教职工情况,及时反映她们的意见和要求。
4、举办适合女职工特点的活动,促进女教职工的身心健康。
5、组织开展家庭文化建设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公会工作规范
(一)主席工作规范
1、负责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会委员会会议,研究布置本学期的工会工作,及时传达贯彻上级工会和校委会的决定和指示。督促按时完成上级工会和校委会的各项工作任务。
2、随时了解掌握教职工的思想、工作、生活和学习情况,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反映,及时向校委会做出汇报,并做好教职工的思想工作,帮助教职工排忧解难。
3、经常与副主席及各位委员交流思想,了解情况,支持工作,解决困难,检查指导任务的完成情况,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4、负责协调机关党委和群团组织,每学期组织搞好一次全体教职工参加的文体活动。活跃教职工的文体生活。
5、配合机关党委组织好全体会员的学习,工作的技能比赛和业务活动,不断提高全体会员的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充分调动全体会员 在各自岗位上的积极性。
6、抓好工会委员会的自身建设,按季度组织一次工会委员的集中学习,不断提高工会干部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使工会组织成为全体教职工进行教学、工作的坚强集体。
(二)副主席工作规范
一、协助工会主席做好工会全面工作。
二、按着主席的安排做好上级工会所有交办的业务工作。
1、参加市工会会议及各项活动。
2、及时落实市工会会议精神。
3、及时做好市总工会交办的每年报刊书籍订购工作。
4、及时落实应上交工会会费工作。
5、及时做好季度、报表统计工作。
6、组织落实好每年工会工运信息工作。
7、做好上级工会的联系协调工作。
三、协助工会主席组织好工会委员会议,及时传达和贯彻市总工会的会议精神及决定和指示,按时完成市总工会交办的各项任务。
四、随时掌握本校工会会员的思想状况。经常与会员交流谈心。
五、随时掌握工会会员的家庭生活状况,对有困难的职工及时向校领导汇报,做好困难求助工作。
六、按着工会主席的安排,组织好全体工会会员的文体活动工作。
七、协助工会主席做好工会经费管理工作。
八、协助工会主席抓好工会委员会自身建设工作。按时组织学习,提高工会委员会干部本身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团结工会全体会员响应学校的号召,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落实去努力工作。
(三)女工委员工作规范
1、贯彻执行党和政府有关妇女工作的方针政策,引导女职工发扬自尊、自强、自爱、自立精神,结合上级女工委工作安排和党校女职工工作特点做好各项工作。
2、认真学习国家有关劳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积极协助工会领导执行女职工劳动保护政策,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3、随时了解掌握女职工的思想、工作、生活和学习情况,听取女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工会领导反映,并积极做好女职工的思想工作,帮助女职工解决问题和困难。
4、结合上级女工委工作安排和党校女职工工作特点,制定女职工活动计划,利用“三八”、“五一”、“十一”等节日,积极开展群众性娱乐活动,促进女职工的身心健康。
5、加强同总工会女工委工作联系,不断拓宽工作思路,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
6、完成主席、副主席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并积极配合其他委员搞好工会工作。
(四)宣传委员工作规范
1、认真履行宣传委员职责,积极宣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 想,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
3、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教育,配合各项中心工作,有系统地抓好职工思想政治教育。
4、加强法制教育和职业责任感、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技能的教育。
5、组织和依靠工会积极分子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宣传窗、黑板报等形式,搞好宣传工作。
6、利用“五一”、“十一”等节日,积极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各种文体活动。
7、完成主席、副主席交办的任务,并积极配合其它委员搞好工会工作。
(五)文体委员工作规范
1、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制定文化体育活动计划。制定文体活动计划草案,提交工会主席或工会委员会审阅,讨论活动计划草案,修改计划,确定活动计划。
2、根据文化体育活动计划,组织开展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做好各项文体活动的通知、场地器械准备、组织实施、总结表彰等工作。
3、管好用好文体活动设施和器械。根据文化体育活动计划需要,制定文体活动器械购置计划,提请工会主席或工会委员会审定,按照审定的购置计划采购;保管好活动器械;做好器械的领取、使用、收缴工作。
4、组织文化体育工作的经验交流,总结和推广群众体育先进经验,努力探索群众性文体活动新途径。积极组织参加市直机关组织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加强部门间的文体联谊活动,增进友谊。
(六)经费审查工作规范
一、依照《工会法》行使工会经费审查职能。
二、审查工会经费的收缴。具体审查工会经费单位拨付、工会会员交纳及会费上解是否准确、按时。
三、审查工会经费的管理。具体审查工会经费是否单设帐户存储;是否实行了预决算制度;是否按帐钱分管的原则,安排专人负责并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
四、审查工会经费的使用。具体审查工会经费的使用是否执行预算,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财经法规,以及工会的有关规章制度。
五、审查及审查报告。每年在终了1个月内,对上一工会经费的收支情况、财产管理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审查,并出据审查报告。审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审查工作开展基本情况、经费收支情况、预算执行情况、资产管理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加强财务管理的建议。
如何做好工会工作谈几点体会。
明确工会组织的地位和主要职责
首先要认真学习《工会法》,对工会的地位和作用有充分认识,正确对其定位。工作要到位但不能越位,真正做到以作用求地位,以地位促发展。其次是明确基层工会组织的主要职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高职工素质。提高职工素质是工会工作的主要职能之一。工会组织要教育广大职工适应市场体制,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意识要超前,发挥主人翁作用,树立竞争意识,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
二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要组织广大职工认真学习《工会法》、《劳动法》、《公司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教育职工学法、懂法、守法,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利。
三是积极推进民主管理。大力推行厂务公开,使职工有效行使民主监督权利,反映职工愿望并从政治上保证职工的主人翁地位。
四是妥善处理内部矛盾。基层工会要发挥好作用,就要善于化解单位内部各种矛盾,满足职工合理要求,引导职工胸怀全局,统筹兼顾,采取适合工会特点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是加强锅炉装置文化建设。结合锅炉装置的特点,通过工会组织创新装置文化,要与动力部行政协调配合,抓好外在的文化要素,强化职工教育,提高职工整体素质。
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
作为装置工会组织,工作中一定要按照上级工会组织的要求,密切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明确的计划和目标,使工作的可操作性增强,使之更加形象化、具体化。
因此,我觉得作为装置工会组织就要把握好四个原则:一是围绕一个中心。即生产中心;二是坚持两个服务,即服务装置和服务职工;三是发挥三个作用,即发挥工会组织、工会干部、全体职工的作用;四是实现两个发展,即装置的发展和员工个人的发展。
发挥工会的维权职能
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是工会组织的主要职能。这是由工会的性质决定的。要做好装置工会维权工作,一是要树立“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观念。二是要建立社会化、职业化、法制化的工会维权模式。三是通过各项基本权利来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进入了深水区,遇到的都是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装置工会做好维权工作,能够推动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
总的来说,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包括就业的权利、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得到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障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等;二是维护职工的民主权利,主要是指维护职工依法对企业、事业单位事务进行民主管理、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权利。
做好职工的宣传教育工作
锅炉装置工会宣教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履行关于“第一要务”和“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明确新时期工会宣教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研究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树立工人阶级的先进典型,引领广大职工解放思想,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是工会宣教工作注重联系实际,创新思想观念的有效途径。
树立工人阶级先进典型,促进职工素质的提高,推动职工创业立功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是基层工会组织引导和带领广大职工在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建功立业的一条成功经验。所以装置工会要加大对先进典型宣传的力度,发挥先进典型在职工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激发广大职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争做新贡献的热情,促进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要根据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树立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自学成才、钻研技术、勇于创新的典范。通过这些典型示范作用,使广大职工继承和发扬工人阶级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艰苦作风,无私奉献,为企业改革和跨越式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创建学习型组织,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当前,锅炉装置工会为改革和经济建设服务主要体现在职工教育与培训这个方面。其作用就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为此,要通过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来逐步提高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通过创建各类学习型组织,实现工会为基层和职工群众服务的宗旨。
装置工会将进一步宣教工作要站在时代发展进步的高度,宣传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性,结合实际做好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工作。一是提高对当前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使之真正成为基层工会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促进职工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载体。二是加强学习和研究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相关理论和知识体系,积极探讨如何移植和运用学习型组织的理念改进职工读书自学活动,为实现职工读书自学活动的升级换代打下坚实的理论根基。三是努力引导广大职工群众树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提高职工学习、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及时研究和总结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成功经验,突出特色,探索规律,积极宣传引导。五是抓紧干部队伍培训,形成一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骨干和积极分子队伍,为推进装置工会创建学习型组织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储备。
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注重源头参与。坚持党的领导是基层工会的基本要求。既要自觉地置身于党组织的领导下,又要切实地履行好职责,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坚持主动向党组织汇报的制度,日常工作定期汇报,特殊情况专题汇报,重大问题及时汇报,使党组织随时了解掌握工会工作情况,并将工会工作纳入党组织的重要议事日程,争取主动;坚持源头参与,充分发挥工会的监督保障作用,积极参与到单位经营、改革、分配等各项工作的全过程中。增强了解,加强沟通,为企业协调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奠定基础,为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健康稳定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第四篇:中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比较
中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比较
——以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和JFE为例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非财务信息披露的重要载体,是企业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重要桥梁,目前已成为一种趋势。西方企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社会责任报告体系,然而我国的报告质量总体偏低。因此我们通过对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和日本第二大钢铁公司JFE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异同之处。
一、社会责任理念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所倡导的社会责任理念为“社会、环境、企业、员工等利益相关方可持续、和谐发展”。其中具体的实践包括安全与职业健康、依法纳税、节能减排、各个环节的产业链和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等环节。日本JFE有限公司则秉承“为所有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的社会责任感。,实现企业“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坚持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到实处,崇尚“天生我才必有用”,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南京钢铁还是JFE在社会责任理念上都最大限度地追求社会、环境和经济的最大效益。尤其是JFE,将节能减排放在社会责任的首位,提倡环保。
二、社会责任报告内容构成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由公司概述、公司治理、员工绩效报告、社会绩效报告、环境绩效报告、产业链绩效报告六个部分组成。而日本JFE则包括总裁致辞、公司概况、公司治理、环保履责、安全履责、人员培训和服务社会七个方面。从内容分布上来说,日本JFE将环保履责放在首要位置,占了很大篇幅。其次是安全及人员培训,最后是服务社会,并没有提到公司绩效。然而南京钢铁则用了极大篇幅来进行绩效报告,侧重于公司员工、社会等方面的绩效。
三、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方式
为了增强其社会报告的说服力,两家公司都采用了多种披露方式来进行论证观点或说明事实。图表使社会责任报告更具清晰与直观,大量数据的使用使报告更具说服力。尤其是日本JFE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中使用了大量的清晰的数字,图表,让人一目了然。其中服务社会模块中,运用了大量的照片,证明了其实践“为所有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的社会责任价值观。相对于日本JFE公司来看,南京钢铁的图表数字则相对少了一些,在这一方面还有待改进。
四、环境履责 在社会责任报告的环境保护报告中,南京钢铁提出了节能减排,环境贯标、环保对标、内部检测监控、项目环评和固废与危废管理六个小点,进行了阐述。大部分为理论上的文字描述,数据较少。日本JFE公司提出了清洁生产,降低无组织排放。其中还列了从2008年到2012年每吨凝胶材料生产所产生的单位毛CO2的变化走向,2008年到2012年工厂余热发电量占工厂总耗电的百分比,以及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消耗量等直观性的图表,并且在环保履责中举了多个实例,例如组建污泥研究实验室等。在报告中,JFE还展示了该公司处置废弃物的开工项目,包括了项目名称,设计处理能力等。
五、安全履责
日本JFE公司认为安全工作是企业的根基,在报告中提出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鼓励人员报告全部事故,全面执行风险评估,培养专业安全经理作为优先级工作来抓。在报告中指出了2010年-2012年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情况,逐年上升,每百万工时的事故率在逐年下降。然而南京钢铁的报告中仅用了两小段描述了安全培训和员工安全,因此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工作安全意识没有国外企业那么强。
第五篇:中外企业捐赠模式比较研究
内容 摘要: 企业 的慈善捐赠有他利型和互利型两种模式,本文从捐赠决策驱动、捐赠结构、捐赠效果三方面论述了中外企业捐赠模式的差异,即他们分别属于他利型和互利型捐赠模式; 分析 了存在这种差异的原因:中外企业的慈善文化不同、在 经济 市场中的实力地位不同、外部制度环境不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转变我国企业慈善捐赠模式,培育 现代 公司慈善文化的对策措施,即倡导企业公民理念、运用税收减免政策、规范 发展 慈善机构等。关键词:中外企业;捐赠模式;差异;慈善文化 现代意义上的企业慈善捐赠活动源于西方 工业 文明,在当前西方发达国家,慈善捐赠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推动西方国家慈善事业蓬勃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 中国 企业实力的壮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开始进行慈善捐赠活动,通过实际行动来回报 社会。为探讨国内外企业捐赠的理念和行为,中国社会 科学 院社会政策 研究 中心公司捐赠研究课题组于2000年-2004年实施了两个阶段的连续研究,其结论是:国外企业主要以互利型捐赠为主导模式,国内企业主要以他利型为主导模式。
一、中外企业捐赠模式的差异
(一)企业慈善捐赠的两种模式:他利型与互利型 根据决定捐赠事项的驱动力主要来自内部还是外部、是否重视捐赠项目的管理和评估这两类主要指标,可以将企业捐赠划分为互利型和他利型。主要依靠外部驱动力[1]决定捐赠事项、不重视捐赠项目管理和评估为他利型,主要依靠内部驱动力决定捐赠事项、重视捐赠项目管理和评估为互利型。他利型企业捐赠模式的基本规则是将公司社会责任与经济责任相对立,相分离,以企业与政府、非营利组织三大部门各执经济、政治、社会职能,各自独立为社会准则。这种捐赠模式将慈善捐赠视为企业家个人的慈善行为而与企业的目标无干,企业只有经济目标、经济功能、经济责任,如要实行捐赠,最好方式是将捐赠的资金、组织、项目都与企业本身完全分离。因此,公司领导人“几乎不在解决社会 问题 的事务中提出自己的专门建议,他们乐于站在幕后资助私人基金会”,多“采取现金捐赠给非营利部门,而不是捐赠产品、商业建议和公司志愿者,以免非盈利机构和公司走得太近”,在决定捐赠项目时,有意“选择那些和自己的业务最小相连的领域”以防被人以利己的口实诋毁。[2]某种程度上,这其实是工业化早期社会的仇富心态的产物。互利型的捐赠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慈善范式。互利捐赠本身的特性导致这类捐赠具有一种内在的机制。简言之,互利型捐赠的机制型要素主要是:①互利理念是他利和自利的有机整合,具有较强的稳定性;②互利型捐赠是公司与社会博弈的结果;③互利式捐赠处于外部场与内部场的协同作用之下;④互利式捐赠将公司地位置于与所有相关利益人建立的 网络 之内。互利型的公司捐赠模式体现了公司好公民的慈善文化,它鼓励公司进行慈善投资,慈善投资的含义不是狭义的经济概念,而是不排除经济含义的社会投资。“公司通过资助那些引起政府和非营利机构关注的长期项目,如 教育 改革、艾滋病防治等,在社会问题的解决中发挥领导者的作用。”它导致“公司首次用慈善事业来支援公司真正的目标运用。除了现金,公司还向非营利部门提供管理建议、技术和通讯支持、以及志愿者雇工团队。[”3]
(二)中外企业捐赠模式比较 如前所述,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公司捐赠研究课题组的研究结果,当前国外企业主要以互利型捐赠为主导模式,国内企业主要以他利型为主导模式。可以从企业捐赠决策驱动、捐赠结构、捐赠效果评估等特性说明中外企业慈善捐赠模式的差异。
1、捐赠决策驱动:国外企业内部驱动占主导,国内企业外部驱动占主导 一般而言,企业进行捐赠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类:一为“内部驱动力”,即企业从企业发展以及各种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进行捐赠的动机,包括高层领导的重视、企业战略规划、吸引客户及消费者等:二为“外部驱动力”,即外部机构的捐赠动员及企业的从众心理,包括政府、慈善机构、媒体的捐赠动员以及其他企业捐赠的 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公司捐赠研究课题组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捐赠决策的驱动力方面,国外企业的捐赠驱动力主要来自计划策略、员工发起和领导倡议等内部驱动,比率为80%,而国内企业仅为41%;国内企业的捐赠驱动力主要来自政府动员、社团劝募和社区申请等外部驱动,比率为59%,相应的国外企业为25%。内、外不同的捐赠驱动力反映国外企业和国内企业处于不同捐赠状态,其中,国外企业有着明确的捐赠动机,内部驱动占主导,是一种主动性捐赠,国内企业捐赠动机模糊,被动捐赠的行动更多。2、捐赠结构:国外企业策略性强,国内企业实用性强 一般来说,企业的主营业务,企业所在的社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都会影响企业选择捐赠方向,企业捐赠结构反映了企业进行捐赠的策略。《中国企业家》近期对部分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进行的一次调查结果表明:对于跨国公司来说,有87.5%的企业选择“教育科研”为主要的捐赠方向,75%的企业选择“赈灾”方向,50%的企业选择“扶贫”方向。而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各有84%的企业选择“扶贫”和“赈灾”作为捐赠的主要方向,80%的企业选择“教育科研”方向,52%的企业选择“ 体育 文化”方向。可见,跨国公司更倾向于“教育科研”方向的捐赠,国内企业更倾向于“扶贫”、“赈灾”方向的捐赠。显然,跨国公司利用了教育捐赠互动性强的特点,扩大了捐赠的影响面,体现了企业在慈善捐赠过程中的策略意识。
3、捐赠效果:国外企业重视管理和评估,国内企业管理不足、评价稍低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的一项包括15家跨国公司和15家国内企业的“捐赠研究资料”的结果显示,国外企业重视捐赠项目的管理与效果评估,其中与政府合作管理的比例达到76%,与社区合作管理和自行管理的比例分别为5%和2%,三者合计达到83%。另外,国外企业86%以上的捐赠资源得到了效果评估,但国内企业接受评估的捐赠只有11%。由于对捐赠效果的评价低于跨国公司,国内企业的继续捐赠意愿也比跨国公司低。总体而言,国外企业的捐赠决策主要是由内部驱动,主要指向相关利益人,因此十分重视项目管理和项目评估,属于互利型捐赠模式;国内企业的捐赠决策主要由外部因素驱动,捐赠指向策略性不强,因此不重视项目管理和项目评估,属于他利型捐赠模式。
二、中外企业捐赠模式存在差异的原因 造成中外企业捐赠模式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中外企业的慈善文化不同,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实力地位不同,企业的外部制度环境不同等等。
(一)中外企业的慈善文化不同 国外企业互利型的捐赠模式体现了“企业公民”的慈善文化。“企业公民”理念是企业和社会双赢的互惠理念,就是将企业看作一个社会的公民,企业和普通公民一样,应该为社会尽一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也就是说,企业不能只是追求利润的机器,它在创造利润的同时,还要承担对环境、对社区的责任。当然,企业在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的同时,也应该享有同样的权利,如宣传形象、表彰其美誉度等。在某种程度上,企业捐赠和慈善行为是企业的社会投资,是企业与社会积极互动、互利的一种行为。“企业公民” 理论 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和与非盈利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在这样的理念支配下,企业捐赠成为跨国公司自主、自觉的社会道德行为,并且将企业捐赠与企业发展战略、市场开发策略相结合,形成了可持续的制度化的运作机制。目前,在欧美等国家,企业社会投资已经成为国家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解决社会贫困、社会分化等许多社会问题的手段和策略。
相比之下,国内企业对“企业公民”理念的认知程度不深,中国企业的慈善参与理念更多的依然是带有民族情感的价值理性成分,虽然它更加注重人类的社会需求和精神层面的平衡,但却由于缺少与工具理性的有效结合而显得零散和随意。
(二)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实力地位不同 发达国家的企业慈善从他利走向互利,一方面源于工业社会的成熟,社会环境相对宽松,已经有了一整套社会制度,依靠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再创造以及积极的社会投资和实施再分配,增进全民社会福利、缩小贫富差距,达到共同富裕的。另一方面,是全球化 时代 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上各种势力争斗加剧的结果。企业参与慈善事业是市场经济进入成熟阶段,企业和社会进一步发展必然相结合的产物。我国目前企业参与慈善事业的观念和水平还比较低,这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是紧密相关的。由于受我国原有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办社会”文化的影响,国内企业的企业领导和职工都把企业承担社会功能是做天经地义的事,只是国家“从一个口袋里拿东西方到另一个口袋里去”而已,他们视参与慈善为简单的“还国家的债”和“为政府承办社会事业”。因此,还没形成把慈善捐赠与企业发展战略、市场开发策略相结合的互利型现代企业捐赠模式和慈善意识。
(三)中外企业的外部制度环境不同 西方发达国家慈善事业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 历史 ,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有利于企业慈善文化发展的,相对成熟、完善的内外制度环境。以民间慈善事业相当发达的美国为例,截至200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服务于公共利益、资助慈善事业的各类基金会组织就有近4万个,拥有资产约1900亿美元。美国的慈善组织、基金会非常发达,从国家立法、政府管理、公共服务、社会监督到内部运作相对比较成熟。正是这种成熟才使得美国的慈善事业获得良性发展。因为人们相信接受捐款的慈善机构会把他们的钱真正用于他们所关注的事业上。反观我国的情况,当前我国非盈利机构的发展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机制,没有很强的经营能力,不能很好地在慈善事业的捐赠者和捐赠对象之间建立联系。就宏观层面而言,我国公益机构的发展在三个方面的缺陷与不足严重制约了企业募捐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第一,我国公益机构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因而其对企业慈善功能的引导还不够。我国公益机构的数量十分有限,而且往往行政化色彩较浓,远没有形成市场化的竞争局面,渠道不畅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慈善行为。第二,国家对公益机构的法规和制度管理乏力。我国对捐赠行为专门的 法律 规定是1999年9月1日起才开始实施的《公益事业捐赠法》。然而,该法由于涵盖面较小,可操作性不强,对规范捐赠为和受赠行为所起的实际作用并不大。第三,我国公益机构自身的管理与运作方面存在缺陷与不足,如未能开发足够的捐赠对象和项目,捐赠人可选择的范围过小;工作人员队伍不专业,工作效率不高,专业化能力不强;运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度不高,捐赠款项的使用情况往往不甚明了,捐赠者不知道是否有效地满足了自己的捐赠愿望,从而打击了捐赠人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