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常州市工伤保险条例
关于印发常州市工伤保险实施细则的通知
常政发〔2006〕32号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
《常州市工伤保险实施细则》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二○○六年三月二十九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江苏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应当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简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工伤保险实行实名制。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应当建立用人单位为职工缴费的记录档案。
第三条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市本级统筹区内的工伤保险工作。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设立的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和市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
第二章 工伤保险基金
第四条 工伤保险实施行业差别费率。按照风险大小将行业划分为三个类别:一类为风险较小行业,行业的基准费率为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0.5%;二类为中等风险行业,行业的基准费率为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1%;三类为风险较大行业,行业的基准费率为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2%。
劳务派遣企业执行二类行业基准费率。
第五条 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根据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和主要经营生产业务等情况,依据所属行业相应的费率档次管理规定,确定用人单位的初次缴费费率。
第六条 工伤保险经办经费和工伤认定所必需的业务经费列入同级财政年度部门预算。工伤保险基金存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七条 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储备金制度。市本级统筹区应当按月将已征收的工伤保险费总额的20%转入储备金专门账户。储备金达到上一年度各项工伤保险费用的支付总额时不再提取。工伤保险基金有结余的,储备金先从结余中提取,不足部分按规定在基金中提取。
第八条 用人单位中断缴纳工伤保险费期间,其工伤人员的工伤保险待遇由用人单位支付。
第三章 工伤认定
第九条 市本级统筹区的工伤认定工作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第十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其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出工伤认定书面申请。遇有特殊情况,书面报经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的时限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参保单位未在规定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止,职工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工伤待遇(医药费、丧葬补助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等有关费用)由该参保单位负担。
第十一条 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应当当场或者在15个工
作日内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在15个工作日内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
第十二条 申请人在申请工伤认定时,因劳动关系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的,申请人应当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确定劳动关系。依照法定程序处理劳动争议的时间不计算在工伤认定的时限内。
第十三条 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根据工伤认定的需要可以向用人单位发举证通知书,用人单位在收到举证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拒不举证或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主张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可以根据受伤害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提供的证据材料依法作出工伤认定结论。第十四条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应当自工伤认定决定作出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工伤认定决定送达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并抄送市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在送达工伤认定决定的同时,应当书面告知劳动能力鉴定的申请程序。
第四章 劳动能力鉴定
第十五条 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本市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本市劳动能力鉴定的日常工作。
第十六条 劳动能力鉴定受理范围:
(一)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
(二)停工留薪期的确认;
(三)配置辅助器具的确认;
(四)旧伤复发的确认;
(五)现有伤残与工伤关系的确认;
(六)因工死亡人员供养亲属丧失劳动能力鉴定;
(七)其他法定劳动能力鉴定事项。
第十七条 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鉴定结论,必要时可延长30日;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鉴定结论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的需抄送市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在送达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同时,应当书面告知办理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手续。
第十八条 首次劳动能力鉴定费(鉴定费和检查费),参加工伤保险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
再次鉴定费和复查鉴定费(鉴定费和检查费),鉴定结论改变的,参加工伤保险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鉴定结论未改变的,由申请人支付。
第五章 工伤保险待遇
第十九条 申请工伤保险待遇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决定书》;
(二)《劳动能力鉴定结论通知》;
(三)工伤待遇申请审批表;
(四)医疗费用明细账单、原始发票、病历、处方等医学资料;
(五)养老保险手册;
(六)属交通事故的需提供交通事故调解书等;
(七)依法应当提供的其他材料。
申请供养亲属抚恤待遇的,根据申请的待遇项目还需提交以下补充材料:
(一)被供养人户口簿、身份证、当地公安部门出具的被供养人与死者关系的证明;
(二)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的无生活来源证明;
(三)被供养人属于孤寡老人或孤儿的,提交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的证明;
(四)被供养人属于养父母(养子女)的,提交民政部门的收养证明;
(五)被供养人属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提交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市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受理工伤保险待遇申请后,根据审核需要可以进行调查核实,有关部门应给予协助。
第二十条 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在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确认,并由市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服务协议》。
第二十一条 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在为工伤职工使用超工伤保险支付范围的药品和检查等项目时,应当征得工伤职工本人或家属同意。
第二十二条 参保职工因伤情需要转外地治疗的,由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提出建议,参保单位提出意见,填写《工伤职工转诊转院申请表》,经市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核准后方可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出工伤认定书面申请。遇有特殊情况,书面报经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的时限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参保单位未在规定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止,职工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工伤待遇(医药费、丧葬补助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等有关费用)由该参保单位负担。
第二十三条 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应当凭工伤职工就诊的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出具的休假证明确定;停工留薪期有争议或超过12个月的,需经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
第二十四条 工伤职工需康复治疗的,由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提出建议,参保单位提出意见,填写《工伤职工康复申请表》,经市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核准后到工伤保险定点康复医疗机构进行康复。
第二十五条 工伤职工因日常工作、生活或者就业需要安装、配置辅助器具的,经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在工伤辅助器具配置定点机构安装、配置辅助器具。同一部位伤残只能选择一种类型辅助器具,且不配备备用件。辅助器具维修、报废更新的,应当事先经市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同意。
第二十六条 一次性工伤死亡补助金标准为60个月的市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第二十七条 用人单位少报职工工资,未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造成工伤职工享受的工伤保险待遇降低的,差额部分由用人单位补足。
第二十八条 退休人员首次被诊断为职业病,诊断时间未超过1年的,按照规定进行工伤认定后,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退休前参加工伤保险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按规定支付。
职工在单位发生工伤,与该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后,工伤时间未超过1年的,按规定进行工伤认定后,其工伤发生时和解除劳动关系时应当享受的工伤保险待遇分别按照当时的文件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工伤职工在参保期间发生的工伤,退休后工伤复发医药费仍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第三十条 市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对工伤职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和供养亲属待遇资格每年验证一次。用人单位应当按规定向市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提供工伤职工享受伤残津贴以及工伤死亡职工遗属享受供养亲属抚恤金的证明。一旦丧失享受条件,市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应当及时停止其待遇享受。
第三十一条 《条例》实施前发生工伤或被诊断为职业病并鉴定为五至十级的工伤职工,现仍在原单位工作,按照《条例》规定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时,用人单位应当按规定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第三十二条本细则实施前,参保单位未纳入工伤保险管理的一至四级工伤人员的处理。1996年6月30日前发生工伤的人员在本细则实施前已鉴定为一至四级伤残的,其定期待遇和工伤医药费自办理手续的次月起列入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1996年7月1日至本细则实施前发生工伤的人员被鉴定达到一至四级伤残现仍由原单位按月支付伤残津贴尚未纳入工伤保险管理的,自本细则实施之日起一年内由工伤职工向用人单位提出申请,经用人单位同意,并一次性缴纳伤残津贴、护理费和工伤旧伤复发医药费后,可以纳入工伤保险统一管理,相关待遇从次月起开始享受。伤残津贴和护理费,以纳入工伤保险管理时核定的伤残津贴、护理费为基数,按照统计部门最近一次公布的当地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与办理纳入管理时的年龄之差为补缴年限,一次性按照60%比例缴纳。工伤旧伤复发医药费按照统计部门最近一次公布的当地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与办理纳入管理时的年龄之差计算:一级伤残的,每年为2.2个月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二级伤残的,每年为2个月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三级伤残的,每年为1.8个月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四级伤残的,每年为
1.6个月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患职业病的工伤职工,一次性工伤旧伤复发医药费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40%。以上缴费年限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最短为五年。
上述人员中已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其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参加工伤保险的,分别规定如下:
(一)不属于财政拨款范围或者没有经常性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参加统筹地区的工伤保险;
(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执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政策。
第三十四条 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其工伤范围、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待遇标准等按照《条例》、《办法》和本细则的有关规定执行。
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初次参加工伤保险缴费按一类行业的基准费率缴纳。
参加工伤保险的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其工作人员在本细则实施之前已发生工伤的,其原享受的工伤待遇不变。
第三十五条 本市其他统筹地区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操作办法。
第三十六条 本细则自2006年4月1日起施行。本市原有关规定与本细则不一致的,按本细则执行。
第二篇:常州市工伤保险实施细则
常州市工伤保险实施细则
常政发(2006)32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江苏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应当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简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工伤保险实行实名制。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应当建立用人单位为职工缴费的记录档案。
第三条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市本级统筹区内的工伤保险工作。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设立的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和市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
第二章 工伤保险基金
第四条 工伤保险实施行业差别费率。按照风险大小将行业划分为三个类别:一类为风险较小行业,行业的基准费率为用人单位上职工工资总额的0.5%;二类为中等风险行业,行业的基准费率为用人单位上职工工资总额的1%;三类为风险较大行业,行业的基准费率为用人单位上职工工资总额的2%。
劳务派遣企业执行二类行业基准费率。
第五条 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根据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和主要经营生产业务等情况,依据所属行业相应的费率档次管理规定,确定用人单位的初次缴费费率。
第六条 工伤保险经办经费和工伤认定所必需的业务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部门预算。工伤保险基金存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七条 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储备金制度。市本级统筹区应当按月将已征收的工伤保险费总额的20%转入储备金专门账户。储备金达到上一各项工伤保险费用的支付总额时不再提取。工伤保险基金有结余的,储备金先从结余中提取,不足部分按规定在基金中提取。
第八条 用人单位中断缴纳工伤保险费期间,其工伤人员的工伤保险待遇由用人单位支付。
第三章 工伤认定
第九条 市本级统筹区的工伤认定工作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第十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其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出工伤认定书面申请。遇有特殊情况,书面报经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的时限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参保单位未在规定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止,职工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工伤待遇(医药费、丧葬补助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等有关费用)由该参保单位负担。
第十一条 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应当当场或者在1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在15个工作日内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
第十二条 申请人在申请工伤认定时,因劳动关系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的,申请人应当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确定劳动关系。依照法定程序处理劳动争议的时间不计算在工伤认定的时限内。
第十三条 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根据工伤认定的需要可以向用人单位发举证通知书,用人单位在收到举证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拒不举证或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主张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可以根据受伤害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提供的证据材料依法作出工伤认定结论。第十四条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应当自工伤认定决定作出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工伤认定决定送达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并抄送市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在送达工伤认定决定的同时,应当书面告知劳动能力鉴定的申请程序。
第四章 劳动能力鉴定
第十五条 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本市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本市劳动能力鉴定的日常工作。
第十六条 劳动能力鉴定受理范围:
(一)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
(二)停工留薪期的确认;
(三)配置辅助器具的确认;
(四)旧伤复发的确认;
(五)现有伤残与工伤关系的确认;
(六)因工死亡人员供养亲属丧失劳动能力鉴定;
(七)其他法定劳动能力鉴定事项。
第十七条 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鉴定结论,必要时可延长30日;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鉴定结论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的需抄送市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在送达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同时,应当书面告知办理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手续。
第十八条 首次劳动能力鉴定费(鉴定费和检查费),参加工伤保险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
再次鉴定费和复查鉴定费(鉴定费和检查费),鉴定结论改变的,参加工伤保险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鉴定结论未改变的,由申请人支付。
第五章 工伤保险待遇
第十九条 申请工伤保险待遇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决定书》;
(二)《劳动能力鉴定结论通知》;
(三)工伤待遇申请审批表;
(四)医疗费用明细账单、原始发票、病历、处方等医学资料;
(五)养老保险手册;
(六)属交通事故的需提供交通事故调解书等;
(七)依法应当提供的其他材料。
申请供养亲属抚恤待遇的,根据申请的待遇项目还需提交以下补充材料:
(一)被供养人户口簿、身份证、当地公安部门出具的被供养人与死者关系的证明;
(二)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的无生活来源证明;
(三)被供养人属于孤寡老人或孤儿的,提交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的证明;
(四)被供养人属于养父母(养子女)的,提交民政部门的收养证明;
(五)被供养人属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提交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市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受理工伤保险待遇申请后,根据审核需要可以进行调查核实,有关部门应给予协助。
第二十条 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在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确认,并由市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服务协议》。
第二十一条 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在为工伤职工使用超工伤保险支付范围的药品和检查等项目时,应当征得工伤职工本人或家属同意。
第二十二条 参保职工因伤情需要转外地治疗的,由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提出建议,参保单位提出意见,填写《工伤职工转诊转院申请表》,经市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核准后方可前往。其治疗工伤的费用符合本市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和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第二十三条 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应当凭工伤职工就诊的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出具的休假证明确定;停工留薪期有争议或超过12个月的,需经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
第二十四条 工伤职工需康复治疗的,由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提出建议,参保单位提出意见,填写《工伤职工康复申请表》,经市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核准后到工伤保险定点康复医疗机构进行康复。
第二十五条 工伤职工因日常工作、生活或者就业需要安装、配置辅助器具的,经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在工伤辅助器具配置定点机构安装、配置辅助器具。同一部位伤残只能选择一种类型辅助器具,且不配备备用件。辅助器具维修、报废更新的,应当事先经市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同意。
第二十六条 一次性工伤死亡补助金标准为60个月的市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
第二十七条 用人单位少报职工工资,未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造成工伤职工享受的工伤保险待遇降低的,差额部分由用人单位补足。
第二十八条 退休人员首次被诊断为职业病,诊断时间未超过1年的,按照规定进行工伤认定后,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退休前参加工伤保险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按规定支付。
职工在单位发生工伤,与该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后,工伤时间未超过1年的,按规定进行工伤认定后,其工伤发生时和解除劳动关系时应当享受的工伤保险待遇分别按照当时的文件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工伤职工在参保期间发生的工伤,退休后工伤复发医药费仍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第三十条 市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对工伤职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和供养亲属待遇资格每年验证一次。用人单位应当按规定向市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提供工伤职工享受伤残津贴以及工伤死亡职工遗属享受供养亲属抚恤金的证明。一旦丧失享受条件,市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应当及时停止其待遇享受。
第三十一条 《条例》实施前发生工伤或被诊断为职业病并鉴定为五至十级的工伤职工,现仍在原单位工作,按照《条例》规定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时,用人单位应当按规定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第三十二条 本细则实施前,参保单位未纳入工伤保险管理的一至四级工伤人员的处理。1996年6月30日前发生工伤的人员在本细则实施前已鉴定为一至四级伤残的,其定期待遇和工伤医药费自办理手续的次月起列入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1996年7月1日至本细则实施前发生工伤的人员被鉴定达到一至四级伤残现仍由原单位按月支付伤残津贴尚未纳入工伤保险管理的,自本细则实施之日起一年内由工伤职工向用人单位提出申请,经用人单位同意,并一次性缴纳伤残津贴、护理费和工伤旧伤复发医药费后,可以纳入工伤保险统一管理,相关待遇从次月起开始享受。伤残津贴和护理费,以纳入工伤保险管理时核定的伤残津贴、护理费为基数,按照统计部门最近一次公布的当地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与办理纳入管理时的年龄之差为补缴年限,一次性按照60%比例缴纳。工伤旧伤复发医药费按照统计部门最近一次公布的当地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与办理纳入管理时的年龄之差计算:一级伤残的,每年为2.2个月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二级伤残的,每年为2个月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三级伤残的,每年为1.8个月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四级伤残的,每年为1.6个月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患职业病的工伤职工,一次性工伤旧伤复发医药费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40%。以上缴费年限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最短为五年。
上述人员中已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其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参加工伤保险的,分别规定如下:
(一)不属于财政拨款范围或者没有经常性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参加统筹地区的工伤保险;
(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执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政策。
第三十四条 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其工伤范围、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待遇标准等按照《条例》、《办法》和本细则的有关规定执行。
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初次参加工伤保险缴费按一类行业的基准费率缴纳。
参加工伤保险的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其工作人员在本细则实施之前已发生工伤的,其原享受的工伤待遇不变。
第三十五条 本市其他统筹地区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操作办法。
第三十六条 本细则自2006年4月1日起施行。本市原有关规定与本细则不一致的,按本细则执行。
第三篇:常州市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常州市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
我们周围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就像是鱼和水那样,密不可分,谁也离不开谁。
常州是美丽的,但是美丽中隐藏着一种“奇特的色彩”。因为个别市民不注意卫生,给美丽的常州添上了不和谐的“污点”。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我们的周围环境进行了调查。白色污染,可怕!
在常州市博爱路上有9个拉圾箱,发出的恶臭以及装运垃圾时的噪音严重影响着他们的正常生活,这座垃圾箱放在这已经10年了,以前只有3 4个,现在增加到9个。每天下午6点以后,清扫员就往里面倒垃圾,然后有7 8个拣垃圾的人在垃圾箱里乱翻,过不了一会,垃圾就摊在马路中间。一刮风后,塑料袋乱飞,苍蝇成群,到处飘溢着恶臭气。而且7号楼院子里有两排平房,没有下水道,住户就把大小便倒进垃圾箱里。这还不算,没晚十一二点钟,环卫工人们开着卡车来收垃圾,卡车轰隆声在夜里很刺耳,指挥卡车的喊叫声,铁锨与地面的摩擦声,车厢和铁箱的碰撞声响成一片,令人们过不上安稳的生活。
纸张的发明使人类的发明迅速地发展。但是现实生活中,一张张洁白无暇的纸张让人类的周围环境遭到了极大的污染。
浪费纸张:在我们班级里和学校的垃圾池里,每天都有一大堆的纸张在垃圾池里。黄的、白的、绿的„„眼花缭乱。一张张色彩艳丽的作业纸揉成一团。
纸张回收:我在调查中,发现有95%的人是把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混在一块。“混”,原来这就是纸张污染的主要原因!如果人们把垃圾分开来,分门别类进行回收,那白色污染对自然环境就会大大减少,并且我们生活环境也就大大不同。
一次性纸杯:现代生活中,一次性用品使用方便,但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出现了。一次性用品浪费资源,又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比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喝水的杯子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喝水的杯子应该怎样选择呢?市民为了贪图方便,几乎家家户户都用上了一次性纸杯。人们说既方便,又便宜。可正是因为一次性纸杯的产生,使到我们周围的环境受到了极度的破坏。市民们使用了一次性纸杯,就随地乱扔,造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
在常州市北环路口三个雨水井不久前同时冒水,导致街道被污水淹没,引起居民的不满。市政管理处维修人员经过三天两夜的紧急疏通,才抽干净水,等下井后发现,管道里堆积了数米长的便餐盒、易拉罐、矿泉水瓶、塑料袋、筷子等各种垃圾,管道口还有几根木棍把这些垃圾挡住,使下水管被阻。“管道里的垃圾从何而来呢?”这些都是附近的一些餐馆趁天黑没人,偷偷打开井盖,将这些垃圾倒进去的。
经济发展带来了市场的繁荣,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但是,电子、白色,建筑等各种垃圾也因此而生。据统计,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年产量已达1.2亿吨左右,占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而且正以每年8%左右的速度增长,全国未经处理堆积下来的垃圾已达到70多亿吨,占地约80万亩。
白色污染是我们平时对生活中的垃圾没有很好的处理再加上日积月累所造成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能购很好的处理个人生活垃圾,尽量避免一些不可回收利用或难以回收利用的物品的使用,例如像一次性饭盒、筷子、纸杯等。同时也能做到监督他人,看到不好的现象及时指出。
水污染,健康当心!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地球的什么生物都会无法生存。“清凌凌的河水鱼在游”再也不见了,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也许你会说,不是有桶装饮用水吗?但喝桶装水不是解决水污染的最好办法,喝桶装水一样要用到水资源。而且喝桶装饮用水对人们的身体不是很健康。西新河:我曾经到西新河进行调查,发现西新河的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河水混浊,水面上
漂浮着许多塑料垃圾,并且时不时会传来一阵难闻的味道。原来在昌盛大桥下,居住着许多“三无”人员。他们的行为给西新河留下了很大的创伤。白天,他们吃喝拉撒,随地大小便„„任由他们这样持久的持续下去,就算是再清澈的河水也会被他们给糟蹋。如今,虽然西新河得到了整理,但西新河泥沙含量多,再加上水土流失,河水还是浑浊的。我还痛心地看到西新河的旁边还有一座座工业废料堆成小山。
所以,我们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我们的饮用水不是总会觉得有一股咸味吗?这是常州的咸潮。对于水污染的解决方法其实很简单,对于我们做到不乱丢垃圾,不胡乱破坏树木花草。对于政府做到对公民的监督,加强教育及管理惩罚力度并且对现在已经被破坏的进行有效的处理并保护。在这种情况下我相信水资源污染这一难题将迎刃而解。
大气污染,无形却可怕的污染
所谓“大气污染”是指有害物质进入大气,对人类和生物造成的危害现象。如果对它不加以控制防治,将严重地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
大气污染有的是由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自然因素造成的;有的则是由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烟尘、爆炸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其中人为因素是对大气污染最主要的,尤其是现代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对城市大气造成的污染。现代社会汽车越来越多。暑假期间我们对常州市博爱路的汽车通过数量进行了统计,据统计,博爱路在上下班高峰期一分钟汽车通过数量平均高达107辆,可以想象全市以及全国有多少辆汽车,这么多的汽车他们的尾气排放又对大气造成了多大的危害。
对于大气污染的防治,这大部分需要政府的管理引导,首先在汽车尾气排放这一方面我们要让人们知道他的危害,让人们能够尽可能少的开车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更加环保的如:自行车之类的交通工具。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更应当注重环境的质量,要以国家利益为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持续可协调的发展,特别对于污染严重的企业,更应该加大科技的投入,减少环境的污染。当然政府也应该加强对新资源开发这方面的投入,找出一种更好更环保的能源,同时加强对各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对违规企业严加惩处,同时做好社会舆论宣传,形成良好社会风尚。身为公民的我们也应该有出分力,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在不必要的情况下减少汽车的驾驶,多注意花草树木的保护,多种树防止水土流失。
环保在行动
环境的污染远不止以上所说的几种,还有很多我们无法注意或很难注意的问题,但是我们却发现了不好的现象:我在调查中发现很多人都知道保护环境的必要性,但是真正付诸于行动的人却少之又少,只是知道需要保护但在现实生活中却破坏践踏我们美好的环境是不行的。我们需要将保护环境这一理念深入我们的内心,将其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真正做到言行一致。暑假中我们向我们的本地政府反映了现在我们对当地环境的调查情况,向他们提出了我们自己的看法建议,并告知他们现在人们的这种言行不一致的情况,希望能够为环境的保护做出我们的一点贡献。
环境你我他,环境靠大家。虽然现在我们的家乡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但却并不是无法挽回,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知道环保,人人都做到保护环境,我们的周围环境会也一定能够更加美好!
第四篇:2011常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王伟成政府工作报告
一、2010年和“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
去年以来,市政府在中共常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务实工作,全面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76.7亿元,按可比价增长13.1%。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86.2亿元,增长32.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03.6亿元,增长23.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4.7亿元,增长18.5%。注册外资实际到账26.7亿美元,增长18.1%。完成进出口总额222.8亿美元,增长47.7%,其中出口155.6亿美元,增长43.2%。新增高效农业14.1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0.9万亩。新增上市企业5家,通过审核待发5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26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637元,分别增长10.6%、12.9%。新增城镇就业8.8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企业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覆盖率继续保持在97%以上,新农保参保率达99%。新增廉租房保障家庭1062户,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家庭724户,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实物配租855户,我市住房保障全覆盖的做法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西绕城高速、宁杭城际铁路、京沪高铁及其配套场站、常州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常溧高速开工建设。沪宁城际铁路、常州客运中心和戚墅堰站建成投运。青洋路高架、中吴大道、飞龙东路、新机场路以及机场高架路等建成通车。“三河三园”工程全面完成。通过国家生态市技术评估。承办十七届省运会取得圆满成功,成为江苏历史上最精彩、最圆满、最成功、最难忘、最和谐的体育盛会。我市获得奖牌第一、总分第二、金牌第三的好成绩。全新的城市面貌、精彩的开幕闭幕、一流的组织水平、超越的竞技体育、市民的文明素养,全面展示了常州的崭新形象,大大激励了常州人民“事事争当第一流,耻为天下第二手”的奋勇争先精神。
各位代表,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它为我市“十一五”规划的全面完成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十一五”是常州经受巨大考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克服了铁本事件和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五年,是我市结构调整进展最快、成效最明显的时期;是民生改善最为突出、百姓得实惠最多的时期;是城乡建设力度最大、面貌变化最为显著的时期;也是我市影响力不断扩大、对外形象迅速提升的时期。——综合实力跨上大台阶。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是2005年的3倍。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达到4550.5亿元和3011.7亿元,分别比2006年年初增加2900.9亿元和1898.4亿元。五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412亿元,外贸出口达到574.1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达到100.5亿美元,分别是“十五”的3.3倍、3倍、4.7倍。五年引进总投资超亿美元的项目34个、新增世界500强投资项目20个。五年新增私营个体企业45236户、个体工商户138967家、个私注册资本1284.9亿元,分别比“十五”期间增长14.4%、28.7%、133.8%。销售收入超百亿企业新增12家,累计达到13家;入库税收超亿元企业达到35家;五年上市企业新增11家,累计达21家。
——结构调整取得大进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4.3︰61.1︰34.6调整到2010年的3.4︰56.0︰40.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7387.8亿元,是2005年的3倍。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798.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1.4%,比2005年提高了14.8个百分点。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09.7亿元,是2005年的2.7倍。国内外游客总数突破2700万人,是2005年的2.1倍。规模农业面积达到136.4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61.4%,水稻单产实现全省“八连冠”。
——科技创新迈出大步伐。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3%,连续10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以常州科教城为引领,探索形成了“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新模式。全市引进重大研发机构59家,实施产学研项目2000余项;新建企业“两站三中心”392家,累计502家。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引进海外人才1802人、创业团队300个。全市新标准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76家,累计授权专利20241件,其中发明专利1412件。
——城乡面貌发生大变化。城市骨架拉大、功能完善、管理创新、环境优化。南部新城16.6平方公里核心区基本建成,西太湖整治保护开发利用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北部高铁新城全面启动。东大门21条主次道路建设全面拉开。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150平方公里增加到230平方公里。运河南移、城市高架、快速公交、城际高铁、空港改造、奥体中心、博物馆、规划馆、大剧院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成投运。建立了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实现建成区数字化城管全覆盖,被评为全省优秀管理城市第一名、“全国交通畅通工程”A类一等管理水平同类城市第一名。累计新增城乡绿地11334公顷。市区60条河道全面整治,清水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全市所有村实现“三清一绿”,50%以上村达到“五化三有”。县乡河道全面疏浚,大中型水库以及病险小水库全部加固。——人民生活得到大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实现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保障制度全覆盖,跨入全国地级市相对富裕城市前10名。新建和改造提升市政公园绿地57个,对中心城区所有公厕实施改造,公园公厕全部免费开放。对388条背街小巷、103个菜市场全面实施了改造提升。“公交优先”全面推进,行政村公交通达率达到100%,公交出行率从2005年的8.9%提高到2010年的25.8%。完成了1000多万平方米、125个老小区的综合整治,50万老小区居民受益。
——社会事业有了大进步。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所有辖市区均成为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区)。江苏工业学院成功提升为常州大学。医疗机构布局合理调整,阳湖医院即将建成。以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卫生服务站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文化事业繁荣兴旺,完成了市属文艺院团和部分文化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任务,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23件作品获得国家、省“五个一”工程奖。和谐安民工程取得显著成效,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行政效能和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升,审批事项集中度达82%。与此同时,外事侨务、对台事务、审计统计、人武人防、海关国检、药监质监、粮食供销、边防海事、档案地方志、防灾减灾、安全生产、民族宗教、援疆援川、人口和计划生育、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关心下一代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十一五”我们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通过这五年的加速发展,我们同先进地区的差距开始缩短,常州在苏锡常板块中应有的地位得到巩固和提升,对全省的贡献份额有了增加。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人民在中共常州市委正确领导下,团结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常州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无党派及各界人士,向驻常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部、省驻常单位,向在常的中外投资者、科技工作者和所有务工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常州建设和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调整虽然取得明显进展,但工业结构仍然偏重,现代服务业比重还不高,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城乡居民收入虽然稳步增长,但增速偏低,对照富民的要求差距不小;生态环境虽然得到较大改善,但环境污染的情况还时有发生,对此人民群众还有意见;虽然社会总体保持稳定,但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和谐社会建设任重道远;虽然政府效能有所提高,但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这些问题和矛盾,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构想和2011年主要工作
从今年开始的“十二五”,是常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全面实施科教与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城乡一体化、经济国际化四大战略,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创新竞争力、生态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努力把常州建设成为创新创业城、现代产业城、生态宜居城、和谐幸福城。
“十二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的要求是:
——在经济发展上,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要取得突破性进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8%以上,新兴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并逐步成为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要实现新的突破,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争取达到50%。传统产业得到改造提升,农业产业协调发展。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00亿元,人均超1.5万美元。
——在城乡建设上,大力推进“三城融合,南北建新;东西协调,开发东部;统筹兼顾,城乡一体”。中心城区在进一步完善功能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建设管理水平,建成现代大气、环境优美、管理有序、宜居宜业的高品质中心城区。南部新城在着力提升核心城区的同时,重点开发建设滨湖新城,做到城市框架基本形成,重要基础设施和功能布局基本到位,成为凸显旅游休闲、生态居住、科技教育等为主要功能的现代化新城区。北部新城全面推进高铁枢纽、旅游动漫等城市综合体建设,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一个全新的高铁、商务、创意城将迅速在常州北部崛起。对包括戚区、天宁和武进东部270平方公里的东大门实行“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发展”,21条主次干道建设全部完成,轨道交通等重点特色产业初步形成,常州东部地区将成为现代化城市的一个新区域。城乡要实现“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保障”的一体化,全面提升城镇发展水平,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对外开放上,要用更宽广的视野,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创新型科技园区和开发区为重要载体,进一步拓宽利用外资的领域,全面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要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和市场结构,提高双自产品出口比重,增加外贸出口附加值。要鼓励企业大胆“走出去”,充分利用海外的市场、技术、人才和资源,拓展国际发展空间。要在更广领域扩大对外交流和合作,全面提高常州的国际化水平。——在人民生活上,要富民优先,实施城乡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让常州人民都能过上宽裕安康的生活。要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在增加居民工资收入的同时,还要增加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十二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和11%以上。要采取切实措施扶贫帮困,进一步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政府救助为主体、以社会救助为补充的救助体系,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切实保障,并努力帮助他们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在社会建设上,要做到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显著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普遍提升。要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根据市委十届十次全体会议的精神,市政府编制了《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现已发给各位代表,提请大会审议。
五年看三年,三年看头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全市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增长10%;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目标将根据省下达指标确定;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85分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年”活动,以60项重点工程为抓手,全力推进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结构调整,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1)突破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工业设计、科技服务、节能服务和商务服务业,推进100家制造企业主辅分离。创新金融服务业,确保信贷投放增长15%以上,中小企业贷款增长18%以上。组建5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引进1家外地金融机构,探索成立科技银行。力争10家以上企业境内外上市。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农村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完成创业投资5亿元以上。(2)突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重点推进运河五号等8个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发展卡龙动漫等5个骨干文化企业,培育手机报刊等3个新型文化业态。(3)突破发展旅游业。加快发展城市旅游,着力推进环球动漫嬉戏谷、东方盐湖城、中华纺织博览园等十大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国内外游客突破3300万人次。(4)提升发展商贸市场物流业。年成交额超50亿元的市场达到13个以上,超100亿元的市场5个。重点抓好武进区花园街商业街、新北区通江中路商业街区等新型商业街区建设。(5)提升发展房地产业。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支持居民合理住房消费。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优化房地产供应结构,加大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建设力度。
2.加快发展新兴产业。(1)实施新兴产业三年倍增计划。重点扶持100家重点企业,实施100个新兴产业重大项目。今年新兴产业中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52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6%以上。(2)扩大有效投入。推进100项工业重点项目,工业投入增长18%,新兴产业中制造业投入占全市工业投入的70%。(3)加大与央企对接合作力度。重点推进中石油、东风汽车等项目建设,力争央企在常投资企业产值增长22%以上。3.改造提升传统产业。(1)推动企业技术改造。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2)实施品牌带动。全市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件、江苏省著名商标20件、境外注册商标80件,新增省级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2个。(3)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步伐。组织实施“十企示范、百企试点、千企升级”两化融合推进工程。
4.大力发展现代农业。(1)推进“双百万亩”和“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新增高效种植业10万亩、高效渔业3万亩。(2)推动规模农业发展。完成土地流转5万亩,新增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15万亩。(3)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新增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家以上,建设武进现代农业产业园、溧阳曹山现代农业产业园、长荡湖河蟹产业园、新北现代农业产业园等综合园区。
(二)强化科技创新,增强经济社会发展驱动力
1.加快建设创新型园区。(1)增强园区集聚、服务和创新功能,把园区建成科技创新先导区、新兴产业集聚区和集约发展示范区。(2)完善健全工作和政策体系,集聚整合全市的科技、教育、人才和产业资源,促进“一核八园”裂变发展。(3)壮大园区产业规模,组织实施“一核八园”重点科技研发及产业化项目100项,8个园区实现营业收入480亿元。2.突出企业主体地位。(1)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0家、高新技术产品150只,100家创新领航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00亿元。(2)加强产学研合作。共建研发机构、创新联盟,突破一批核心技术,新增产学研项目250项。(3)重视知识产权工作。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1.2万件和40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达2100件。3.建设创新创业平台。(1)加快科教城建设。科教城研发机构及高科技企业总数突破500家,研发人才总数突破1万人,产学研合作项目突破500项。(2)加大孵化器建设力度。积极申报国家级加速器试点,全市孵化器、加速器面积累计达35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3300家。(3)加快企业研发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新增企业创新平台60家,其中省级以上“两站三中心”30家。新增市级以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0家。
4.加快引进各类创新创业人才。(1)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实施“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和“龙城英才计划”,全年引进100个领军型海归创业团队和100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力争有25人入选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壮大创新创业型企业。促进领军型海归创业企业向成长型企业发展,全年企业销售额突破25亿元。(3)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创新创业人才扶持政策,组建海归创业服务中心。
(三)扩大对外开放,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1.提高利用外资水平。(1)确立新的理念。把利用外资从原来的注重规模转到“量质并举、以质为重、优化结构、提升水平”的思路上来。(2)突破外资大项目。新增总投资超亿美元或工商登记注册外资超3000万美元项目35个,力争突破超10亿美元的特大型项目。(3)调整外资结构。新兴产业利用外资占制造业的比重达到50%,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到账外资比重提升5个百分点。
2.优化外贸外经结构。(1)优化出口结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25%,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达60%,新兴产业出口占比达30%。(2)培育规模出口企业。通过市场开拓、品牌带动等措施,加快培育规模型重点出口企业,出口超亿美元企业达25家。(3)加强外经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推进企业建立境外产业基地,中方协议投资增长15%,外经营业额增长5%。(4)发展服务外包。吸引境内外大型服务外包企业进驻常州,培育一批服务外包重点企业和中高端人才,服务外包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3.推进开发区新跃升。(1)营造产业特色。鼓励各级开发区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形成鲜明的产业特色,开发区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0%以上。(2)促进提档升级。加快推进省级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园区,加快建设低碳经济示范区,各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超过100亿元。(3)提高贡献份额。开发区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地区生产总值、一般预算收入占全市比重分别超过75%、50%和50%,新增总投资超亿美元制造业项目占全市80%以上。
(四)改善民生办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1.加快推进富民进程,全面提高人民收入水平。(1)就业富民。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2万个,新增就业7万人,大学生就业3万人,技职校毕业生就业1.7万人,援助困难群体就业3000人,动态消除城乡零就业家庭。(2)创业富民。年内净增私营企业1万户,新增个体工商户2万户,新增个私注册资本330亿元。组织各类创业培训1万人次,扶持创业5000人,创业带动就业3万人,建立实训基地、孵化基地60个。(3)保障富民。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分别净增参保3万、3万、2万人,实现应保尽保。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平均提高10%以上,市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到80元,市区老年居民养老补贴提高到220元。(4)改革富民。继续推进农村合作改革,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覆盖率达到40%,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土地股份合作社20家。(5)增收富民。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提高18%,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10%,企业签定工资专项集体合同数增长10%。鼓励城乡居民多渠道增加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提高集体经济分配股息、红利和承包土地流转收入。
2.加大救助力度,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有切实保障。(1)市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月390元提高到430元,低保边缘困难家庭和特困职工家庭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1000元。(2)当季度平均物价指标达到或超过3%时,对城乡低保等九类低收入群体,按当地低保标准的25%发放季度物价补贴。当公用事业或公益性服务价格上调时,对低收入群体给予优惠补贴。(3)全额资助市区低保、三无、五保和无固定收入重残人员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对市区低保、三无、无固定收入重残人员、贫困家庭儿童及孤儿等困难群体实施医疗救助。对城区低保重症精神病人门诊自费部分实行全额资助,对城区低保边缘重症精神病人门诊自费部分资助50%。(4)开展大病、困难大学生等慈善救助,全年救助1500万元以上。(5)落实帮困助学金2200万元以上。中职1-2年级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每人每年1500元,中职农村家庭贫困学生和涉农专业实行免费教育。对具有常州户籍的城乡低保、低收入纯农户家庭和特困职工家庭在园就读幼儿以及孤残幼儿、革命烈士或因公牺牲军人子女、少数民族经济困难家庭子女给予每人每年保育教育费1000元的政府补助。
3.切实改善居住条件,提高住房保障水平。(1)新开工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12万平方米,续建35万平方米。三年增加实物配租廉租房、公共租赁房6500户,其中今年确保增加1300户。住房公积金扩面7万人,发放公积金贷款20亿元。(2)启动市区8万平方米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试点工程。对市区80万平方米左右的老住宅区进行整治提升,市区住宅小区增设停车泊位3300个。
4.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减轻群众就医负担。(1)加快医疗机构布局调整。建成阳湖医院一期、新北医院、儿童医院病房楼。加快一院综合病房大楼、七院门急诊综合楼等建设步伐。(2)健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居民在社区就诊比例达50%以上。(3)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职工医保个人住院现金自付比例稳定在30%以内,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参保人员住院制度规定范围内医药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和60%。新农合参保率保持100%,人均筹资达280元以上,住院补偿率达45%。(4)切实减轻就医负担。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做好医学检查同城互认和医疗费用控制工作,门诊和住院费用增幅低于同期物价指数增幅。
5.实施爱老助老工程,让老年人享受更多关爱。开工建设市老年康复中心和武进新东方颐养园等8家社会养老机构。运河山庄养老院、戚区社会福利中心二期年内竣工,新增养老机构床位1800张。建成A级以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331个。市区增建老年人助餐点20个。完成培训养老专业人员600人次以上。新建区级老年大学2所,实现两市五区老年大学全覆盖。
6.推进残疾人帮扶工程,用爱心温暖残疾人。为4000名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为城区750名低保重度、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实施居家安养服务,为320户有需求的困难残疾人家庭装配无障碍设施,筹建残疾人康复医院和12家残疾人托养机构。创建5个残疾人扶贫基地,培训600名残疾人,帮助1000名贫困残疾人脱贫。
7.加大农村公共投入,建设幸福新农村。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万人,创业培训2500人。为农服务社覆盖全市行政村达90%以上。每镇送戏不少于4场,每村每月送电影不少于1场,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1万户。新增无害化卫生户厕4421户。综合整治村庄河塘856个,疏浚县乡级河道100条,建设桥梁100座。全面完成中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专项工程建设任务。
8.深入推进“公交优先”,全面实施畅通工程。(1)大力发展公交事业,新购更新空调车874辆,市区空调车比例达100%。建设公交调度指挥中心、礼河公交综合枢纽。新辟10条、优化调整16条公交线路,快速公交一号线延伸至高铁站。(2)科学组织道路交通,实施白云路星园路路口、龙城大道潞横路路口等道口渠化。对机场路等70个道路路口实施交通信号“绿波”控制。全面推进交通文明行动计划。(3)切实解决交通堵点问题,重点解决广化街吊桥路路口、丽华北路、北大街、怀德路劳动西路路口、健身路关河路路口、通江中路以及局前街小学、二十四中、省常中等时段性交通堵点。
9.实施和谐安民提升工程,增强居民安全感。80万平方米老小区提升工程防范设施补建到位,实现老小区保洁、保绿与保安一体化管理。完成沿街商铺技防入户1.5万户,城镇居民技防入户10万户,农村居民技防入户25万户,技防覆盖率达到60%。新增治安复杂场所、易发案地区、背街小巷、居民区视频监控摄像机2000个,建成318所学校主要出入口视频监控系统。开展城中村和次新小区安防设施建设试点工作。
10.加大环保力度,营造宜居环境。推进京杭运河等8个小流域综合整治,确保3条入太湖河道水质稳定达标。对市区外围的40条黑臭河道实施整治,对市内已整治的60条河道实施长效监管。继续对全市13个区域开展废气污染专项整治,新建“禁燃区”54平方公里。加大对机动车、扬尘和餐饮油烟等污染的防治力度,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0天以上。
以上十个方面的工作也是今年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件实事,我们一定要一件一件抓落实,件件实事见实效。
(五)加强社会管理,促进各项事业和谐发展
1.推进教育均衡发展。(1)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建设、改造校舍25万平方米,对26所幼儿园园舍进行新建、扩建、改造。(2)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省优质中小学占比达70%以上,就读率达80%以上。省优质职业学校占比、就读率均达90%以上。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吸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比例达87%以上。(3)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完善减负增效工作机制,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新增市体育、德育、科技、艺术等特色学校90所,新创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学校100所。
2.繁荣发展文体事业。(1)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完成常州图书馆及少儿图书馆改造并向社会免费开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各类文化阵地公益性演出1000场,低票价经营性演出1000场。培育10家民间非营利性文化机构和10支民间骨干业余社会文艺团队,提供多层次的文化服务。(2)保护开发历史文化遗产,全面启动青果巷等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提升。(3)大力开展全民健身,对户外健身器材实施更新改造,完成新建公园、广场、绿地的配套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积极备战省十八届运动会。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1)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加强社区管理工作者队伍建设,完善社区各项设施,推进和谐物管,实现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治管理的良性互动。(2)健全群众权益维护机制。畅通民意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推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工作制度化,继续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和多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努力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3)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发挥应急中心在突发事件处置中的作用,提高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和应急保障能力。(4)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提升综合监管能力,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4.统筹发展各项事业。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断提升全民素质。实施“市民卡”工程,年内发放100万张以上。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加强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实施优生优育早教工程,提高婴幼儿素质。强化食品生产、流通环节监管,提高饮食卫生安全水平。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人民防空工作,深入开展“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事、侨务、台湾事务、地方志、民族宗教、防灾减灾、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六)推进城乡一体,实现环境建设新跃升
1.推进“三城融合”。(1)全面提升中心城区。建设延陵路、中吴大道等现代商务集聚区,提升文化宫、南大街商业集中区品位。(2)加快建设北部新城。加快推进高铁新城区、旅游动漫等四大城市综合体建设,全面完成京沪高铁站配套工程,提升高新、电子光伏及出口加工区等五大片区功能。(3)强力推进南部新城建设。进一步完善武进区“十纵十横”的道路框架,加快延政路商务区等“八大街区”建设步伐,加快建设西太湖“滨湖新城”。启动花园街和晋陵路对接工程,龙江路高架南延工程建成通车。
2.合力开发东部。(1)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东大门区域交通一体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大明路、中吴大道东段、劳动东路东段等主次干道建设,促进东部地区交通路网与主城区的无缝对接。(2)完善区域城市功能。加快建设一批商业服务设施和居民住宅,促进人口集聚。(3)优化人居环境。建设玫瑰湖体育休闲公园,建成丁塘河主题公园。组织对圩墩小区等老城区的全面整治,提升市容市貌。
3.完善城市功能。(1)加快构建对外交通体系。常州西绕城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加快泰州大桥接线常州段、常溧高速公路、104国道溧阳西段、241省道金坛北段建设步伐。京沪高铁、宁杭城铁建成投运。常州机场改扩建工程全部完工并正式投运。(2)完善城市路网。续建棕榈路、清潭西路等主次干道,新建新堂北路延伸、晋陵南路延伸等城市骨架道路,改造提升丽华路、劳动东路、永宁北路翠竹段等城市道路。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前期工作。(3)加快航道建设。完成苏南运河常州西段三级航道整治及戚墅堰大桥建设,加快丹金溧漕河、芜申运河溧阳段等三级航道网整治。(4)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建设大运河东枢纽、采菱港、藻港河南枢纽等城市防洪节点工程。(5)推进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加快电网改造,实施220千伏及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实施老小区和新北区农村水管网改造工程,加快江边污水厂三期、魏村水厂取水口移址工程建设步伐。新建燃气管网50公里。4.改善生态环境。(1)建成国家生态市。年内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在此基础上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市创建工作。(2)继续实施五大“特色绿化工程”。建成太湖湾嬉戏谷、高铁南北广场等绿地,完成蔷薇园和翠竹公园的改造提升,对新堂北路、晋陵南路等新建道路实施绿化,开工建设10个小游园,新增绿地面积355公顷。(3)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实施重点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60项,加快建设城市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对100家重点用能单位进行监测,淘汰落后用能设备100台(套)。开展新一轮化工、工业园区和集中区专项整治,推进排污权有偿取得及交易工作。
5.深化长效管理。(1)提升数字城管。完善数字化城管监控系统建设,进一步强化网格管理,提高城管水平。(2)美化市容市貌。对新堂北路、会馆浜路、劳动西路等道路两侧环境进行整治与提升,加大户外广告清理整治力度,维护城市良好形象。(3)改善环卫设施。完成工业固体废弃物安全填埋场一期、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提标扩能项目主体建设,生活垃圾转运站一期工程建成投运。
6.加快城乡一体。(1)完善城乡发展规划。修订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完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组织编制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优化镇村布局规划,实现城乡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规划的全覆盖。(2)提升城镇发展水平。加快金坛、溧阳两个中等城市建设步伐,推进6个市级示范中心镇建设,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发展集约的现代化城镇体系。(3)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五个一体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市85%以上行政村的村级集体年收入达50万元以上,村集体收入增长10%。
(七)提升服务效能,优化科学发展软环境
1.推进依法行政。(1)规范行政行为。政府的各项工作都要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2)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处罚,进一步做好行政复议工作,努力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3)自觉接受监督。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2.探索管理创新。(1)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建设项目并联审批、联审会办,行政审批时限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速20%以上。完善行政服务“两集中两到位”,行政许可事项集中度提高到87%以上。(2)推行阳光政务。深化网上政务公开系统,优化在线服务办件系统,做到权力全覆盖、运行全透明、流程全受控。(3)健全科学民主决策。完善专家咨询论证、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充分利用市长公开电话、“市长与网民”、《每周一报》、《每月一告》等与市民沟通的渠道,倾听民意,汲取民智,呼应民心,为人民服好务、办好事。
3.强化工作落实。(1)提高执行能力。全体公务员要弘扬求实、务实、踏实的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和为民服务能力。(2)敢于创新创造。要从常州发展的实际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在工作中敢于试验、探索和创造,善于用改革的手段和创新的举措,不断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3)加大绩效考核。建立健全效能建设问责体系,高效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4.加强廉政建设。(1)坚持廉洁从政。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对“三重一大”等重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管,全面推进惩防体系建设。(2)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积极预防和打击各种腐败行为。(3)优化支出结构。构建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的财政保障机制,公共财政要向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得益的事情倾斜。
各位代表,站在历史的新起点,面对人民的新期待,我们肩负的使命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中共常州市委的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同心同德,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本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再创常州“十二五”的新辉煌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关于印发《常州市
关于印发《常州市“道德讲堂”示范点
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
各辖市、区,市各有关部门:
《常州市“道德讲堂”示范点建设标准(试行)》已经市文明委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对照文件,迅速贯彻执行。
附:常州市“道德讲堂”示范点名单。
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2010年12月3日
常州市“道德讲堂”示范点建设标准(试行)
为增强对“道德讲堂”示范点建设的指导力度,大力提升各示范点建设的实际成效,进一步带动全市面上工作的整体提升,现就“道德讲堂”示范点建设提出如下基本标准:
一、领导有力
各示范点必须建立健全的“道德讲堂”建设组织机构。要明确“道德讲堂”建设负责人,明确分管部门和具体工作联络员,增强责任意识,加强对“道德讲堂”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队伍健全
各示范点必须建立来自于群众、群众信得过的专兼职结合的宣讲队伍,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专业宣讲员;二是道德践行先进人物;三是有讲述愿望的群众;要对宣讲员进行适当培训,提升宣讲能力,增强宣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宣讲时要挂牌上岗。
三、主题明确
各示范点的宣讲内容必须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四德”为基本范围,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广为宣讲历史上以及身边涌现的体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优秀品德的事迹。
四、氛围浓厚 各示范点必须设有专门的“道德讲堂”场所,一方面要有统一的背景(可依据下发样稿略作调整)、LOGO标识,另一方面要利用文字、图片、背景音乐等形式营造出浓厚的道德建设氛围;同时,还可依据本单位实际,利用网络、广播等载体丰富讲堂形式。
五、活动丰富
各示范点必须形成具体的活动计划和活动记录,要定期不定期经常性开展活动,每两月至少安排一次,每次都要有明确的主题,形式以“我听、我看、我讲、我议、我选、我行”为主要模式,灵活设计,吸引群众广泛参与;要对每次开展的活动情况以文字报道、现场图片、视频资料等形式进行整理归档。
六、突出实效
各示范点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下目标,力求取得实效:一是群众广泛知晓,愿意听、主动来;二是真正让参与者有所感悟、受到教育、得到提高;三是在内部形成“好人好报”的导向,“崇德尚善”的风气;四是能够推动示范点所在单位全局工作发展。
另外,各示范点在讲堂流程安排上总体可根据“看一部片子、诵一段经典、讲一个故事、作一点评论”的模式灵活设计,努力做到规范性和灵活性兼备。市文明办将会同各牵头部门以旁听、座谈、查阅台帐等形式对各示范点进行经常性的调研督查,并将有关情况列入市级文明创建评选重点内容。各辖市区、各牵头部门要按照上述有关要求,迅速有力地推进“道德讲堂”示范点建设工作,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完善各类型示范点的建设标准。附件:
常州市“道德讲堂”示范点名单
一、机关道德讲堂(共10个)常州市城乡建设局局机关 常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常州市环保局 常州市规划局
常州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 常州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常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常州市妇女联合会 金坛市国土资源局 戚墅堰区区级机关
二、企业道德讲堂(共9个)常州泰富百货集团有限公司 常州市公路运输公司 常州市侨裕集团有限公司 金坛市塑料厂 江苏正昌集团有限公司 常州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常州华利达服装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洛克电气有限公司
常州市新东方电缆有限公司
三、行业道德讲堂(共7个)
常州市人民法院系统(含金坛市人民法院、天宁区人民法院、钟楼区人民法院)
常州市人民检察院系统(含市检察院机关,溧阳市检察院、新北区检察院)
常州市公安局系统(含市公安局机关、武进区公安局)常州市交通运输系统 常州市卫生系统
常州市国税系统(含市国税局机关、武进区国税局)常州市地税系统(含市地税局机关、溧阳市地税局)
四、学校道德讲堂(共10个)常州市丽华中学 常州市第二中学 金坛市河滨小学 溧阳市第六中学 溧阳市文化小学 武进区湖塘中心小学 新北区泰山小学 天宁区博爱小学 钟楼实验小学 戚墅堰东方小学
五、社区道德讲堂(共10个)金坛经济技术开发区华城社区 溧阳市溧城镇燕山南村社区 武进区湖塘镇花东社区
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古方社区 新北区河海街道富都社区 新北区春江镇录安洲社区 天宁区茶山街道清凉新村二社区 钟楼区南大街街道东头村社区 钟楼区荷花池街道机械新村一社区 戚墅堰区戚街道花苑社区
六、村镇道德讲堂(共12个)金坛市朱林镇黄金村 金坛市金城镇河口村 溧阳市天目湖镇苏园合作社 溧阳市天目湖镇桂林村 溧阳市社渚镇宜巷村 武进区邹区镇龙潭村 武进区雪堰镇雪东村 新北区春江镇 新北区罗溪镇温寺村 天宁区雕庄街道朝阳村 钟楼区西林街道西林村
戚墅堰区丁堰街道梅港村
七、新市民道德讲堂(共7个)常州艾贝服饰有限公司 天宁区青龙街道青龙苑社区 金坛市人力资源培训中心 溧阳市立洋纺织有限公司 武进区职业技术培训中心 新北区三井街道青年创业公寓常州天虹纺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