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美术史小结
一、仰韶文化的分期:
早期半坡文化
中期庙底沟文化
晚期马家窑文化(马厂、半山、马家窑)
二、彩陶文化的特征:
1、型制
2、纹饰:典型纹饰与作品
3、手法:线描平涂 综合陶器----人类利用泥土的烧制造的实用器皿或陶艺品,是史前人类社会的重大发明。按用途分3: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按陶质分4:红、灰、白、黑;按器表装饰分4:拟形陶,彩陶,印纹陶,素陶
装饰纹样分3:动物纹、植物纹、人形纹。山大本课题
拟形陶----指将器外形做成某种事物形象的陶器,如狗形陶,鹰形陶等。就功能说,它具有同类器皿的实用功能;从外表看,它又是一种史前雕塑。
彩陶----指器表带有彩绘纹样装饰的史前陶器。多以红黑白黄赭等颜色绘成纹样,色彩沉稳浑朴,纹样造型概括简练,并具有较强的主观抽象性。有几何、植物、动物、人物纹样,是史前美术品中装饰最精美,内容最丰富,艺术成就最高的艺术形式。山大本科题
陶塑的创作手法分为:模仿性、幻想性、抽象性 山大本科题
三、黑陶艺术
黑陶----史前陶器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类,器物表面光洁,整体器形线条流畅优美,器物本身具有黒’薄’光’亮’棱’鼻’的艺术效果,富有高于实用价值的纯审美价值。
四、雕塑与绘画
新石器时代绘画形式:彩陶上的绘画 岩画 地画 壁画
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造型方法及特点 山大本科题
1、采用间接打击石片法。
2、石器类型丰富,形状对称,加工精致。
中国岩画的艺术风格 山大本科题
在制作手法上大体上可分为刻、绘两种。北方岩画大都是刻制的,其手法有3种: ①磨刻,线条无明显的凹陷,画面平整光洁;②敲凿,用坚硬器物在岩石上敲击出许多点窝;③线刻,似用金属凿头勾勒出形象轮廓,然后掏深线条。作品风格具有粗犷、简洁、明快的特点。南方岩画的制作大都以红色涂绘,颜料为矿物质颜料。色彩稳定,经久不变。有用手指蘸着颜料绘制的,某些较大的图形也可能是使用羽毛或其他工具涂刷的。表现手法古拙独特,画人物大都不表现五官,只通过四肢位置以表现动作、体态和感情;画动物亦仅重点刻画出角、尾、耳等特征部位,即可辨认出是何种动物.中国岩画在构思上天真纯朴,反映出人类童年时代某种幼稚的想像和美好的愿望。在造型上采用平面的造型方法,许多岩画往往是一些相互不关联的个别图像,即使是组成一幅画面的,也经常是一个个图形的重叠,而没有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画面采用垂直投影画法,视线与对象最富特征的面保持垂直,追求物体的正面显示。岩画在塑造平面图形时,很善于抓住物象的基本形,物体的结构简化到不能再简的程度。没有细节刻画,大都不画五官,这些粗制的图形中,却能描绘出生活的真实,显示出活跃的生命力,其中以动物形象尤为生动。这种原始形态的艺术的特征是,对于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艺术上粗犷手法浑然一体地结合在一起,这或许是许多岩画至今仍有其生命力的原因。
先秦美术
(一)青铜器概述
青铜器 类别“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器、车马器”功用及其文化内涵
青铜器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功能上大体可分为四类:
(1)礼器:商周时期,一些日用青铜器由于用作祭祀和典礼时的陈设而被赋于特殊意义,成为青铜礼器。如鼎、鬲、尊等。
(2)乐器:到春秋时期,乐器在祭祀和典礼中更是不可缺少,所谓“钟鸣鼎食”即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如饶、钟、铃、鼓等。
(3)兵器:现出土的兵器以春秋战国时最多。有戈、钺(yue)、矛、剑、镞(zu)等。
(4)工具及车马具:如犁、锄、镰、铲、斧等。
此外,青铜日用器从用途上的主要分类有:食器、酒器、水器、日用杂器四种。其中以食器、酒器为主。
(二)青铜器的造型与装饰特点
一、纹样类型
饕餮、夔龙、夔凤、云纹、雷纹、乳钉纹……
饕餮纹----又称:兽面纹 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恶兽。饕餮纹是一种图案化了的兽面,是青铜器上常见的纹饰。龙纹,图案取传说中龙的形象。蟠虺纹,以蟠曲的小蛇(虺)的形象,构成几何图形。蟠螭纹,图案表现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螭),张口,卷尾,蟠曲。象纹 图案表现象的形态,有长鼻构成明显的特征。涡纹特征是圆形的几何图案,这是一个圆凸面上饰有水涡状线条的纹样。弦纹,纹形为凸起的横线,一般一道至三道。乳丁纹,纹形为凸起的乳突,排成单行或方阵。云雷纹,青铜器上一种典型的纹饰。
(三)战国帛画
《人物龙凤帛画》画中人物为一宽袖长裙,合掌侧立的上流社会的女性形象。其上方画一展翅扬尾的凤鸟和一只张举双足,身姿劲健,尾部卷曲的龙。所表现的是此女子的“灵魂”在被想像为具有神异力量的龙、凤引导下,升往仙境的情景。画面上墨笔线条运转有节奏韵律感,黑白块的对比,点、线、面结合,使形象既有一定的重量感而又生意盎然。理想化的凤鸟形象,是综合了自然界的雉、孔雀等羽毛华丽的鸟类特点创造而成,并赋予作为神灵的凤鸟形象以雄健奔放,轩昂非凡的气势。
《人物御龙帛画》画中是一位头戴高冠,身穿长袍,一手握剑,一手拉缰,驾龙升天的中年男子形象内容与上一《人物龙凤帛画》相仿,形式也近似,帛画,标志着中国古代绘画的独特风格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形成,是中国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战国时期帛画:都表达了,死者生前立场景或死后生者对死者的美好寄托,女的景物的为雉、孔雀等华丽的鸟类,男的舞剑、龙升天)。
西汉马王堆帛画:天地人神混杂的图象 山大本科题
汉代绘画遗存中最精彩的当数帛画,而其中最令人动魄惊心的便是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t字形“非衣”,系驮侯利仓之妻盖棺的吉祥物。
画面分天朝、人间、地府三段。天上为横幅,其余为直幅。分别以太一神、驮侯妻、祭祀者、合欢鳌为各段的中心。天界有扶桑树、九个太阳、嫦娥、新月,以及象征长寿的蟾蜍、白兔;日月同辉,令人神往;天门有司命守卫。气界为驮侯妻缓行升天,吏前婢后,迎护隆重。人间双龙穿璧,象征幸福吉祥;家属聚集祭祀,祈求死者灵魂早归仙境。最底部合欢鳌背上大力神,双手、托着大地,孔武有力。全图内容丰富,想象瑰丽。
(四)书法艺术
甲骨文是殷代的古人在占卜时,写在兽骨或龟甲上的文字,又称殷墟文字,可说是中国最早的艺术文字。山大本课题
金文是铜器铭文,又称钟鼎文。由甲骨文演变而来,金文就像是装饰体。金文亦无大变化,跟前期比较起来,字势相近,但不如其雄健的风格。字体紧密而又疏落,字形方阔,极为优美。山大本课题
曹不兴,三国吴人,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他的画被列为吴国“八绝”之一。
顾恺之 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顾恺之的绘画注重表现人物精神画貌,尤其重视眼神的描绘。《女史箴图》共九段,内容是讲解诫宫中妇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 游丝描。
《洛神赋图》是据诗人曹植的《洛神赋》而画的。创造了人神相恋的梦幻境界,用以抒发作者失恋的感伤。
南朝人物画:
陆探微的“秀骨清象”、“密体”,张家样(僧繇 凹凸法 疏体)。
谢赫“六法”
谢赫的“六法”有什么意义?
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
1、气韵生动
2、骨法用笔
3、应物象形
4、随类赋彩
5、经营位置
6、传移模写“六法”。六法原先是绘画优劣的批评准则,后来成为中国画的经典理论和实践指导原则。
a、气韵生动:原指表现出对象的精神面貌,使作品具有生动的感染力。骨法用笔:指物象的结构和表现这种结构的线条笔法;应物象形:应对描绘对象的外形再现形象;随类赋彩:依据不同的对象色彩类别表现色彩;经营位置:构思和构图的谋篇布局;传移模写:临摹学习前人的优秀作品,向遗产学习。
b、谢的“六法”是在总结前人及当时的绘画创作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将之前散乱、模糊的思想系统化、明确化,确定为批评的准则,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的画品专著。
c、“六法”本是人物画的品评和创作准则,由于这些准则的包容性、概括性,后来成为所有题材绘画的普遍指导原则,也成为整个中国画的品评标准。
宗炳的《画山水序》有何意义?
宗炳《画山水序》出现于公元440年之前的南朝刘宋。他除了提出的近大远小透视原理之外,力倡山水画要体现圣人之道,而非消遣。《画山水序》既是中国山水画理论的起点和基础,也是最早将老庄道家思想贯彻到画论。后世山水画家、山水画论者几乎都以道家精神为宗旨,皆可归功于宗炳的影响。“山水以形媚道”、“卧以游之”、透视法。
王微《叙画》有何意义?
a、王微(415~453)在《叙画》中首先排除山水画的地图实用价值,认为山水画独立成科,且与易象同体,把山水画提高到圣人经典般的高度。
b、提出书法笔势点划可用于山水画描写,这是后世书画相通论之始。
c、提出“拟太虚之体”的“写心论”,与宗炳的“以形写形”相得益彰,影响至今。
d、最后涉及山水画欣赏问题。要求山水画“怡悦情性”,可称为文人画论之滥觞。
魏晋绘画理论有哪些?
(1)顾恺之提出了”传神”的理论,开始是指肖像而言,即图绘人物。要求能生动的传达其神情意态,后来传神一词被运用到山水花鸟等画科中,表现出事物的自然生机。
(2)宗炳提出了”畅神”的绘画理论。
(3)谢赫提出了绘画品评标准”六法”:1。气韵生动2。骨法用笔3。应物象形4。随类赋彩。5。经营位置。6。传移摹写。
“六朝三杰”指谁?六朝三杰是指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南朝梁张僧繇三大家,若加上三国吴曹不兴并称六朝四杰;加上唐吴道子并称“画家四祖”。画史上把陆探微和顾恺之并称为“顾陆”属于“密体”画风。张僧繇、吴道子属于“笔才一二,象已成焉”的“疏体”画法。
隋唐的绘画艺术
(一)阎立本代表作:《历代帝王图》、《步辇图》等。线描细劲坚实,设色浓重妍丽,造型中的观念性与“以神写形”的强化与夸张。
阎立本的人物画有什么特色?
阎立本乃世家弟子,承家学而在人物、鞍马、山水、道释、台阁等方面都有较高造诣,其中成就最高的当推人物画。
阎立本的作品流传至今的有《步辇图》和《历代帝王图》。前者描绘唐太宗坐在步辇上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迎亲使者禄东赞的场面。后者描绘历史上十三位君王,作为“兴废之戒”。
阎立本人物画与六朝画迹相比,写实性强,重人物个性描绘;且多取材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用以鉴戒贤愚、弘扬治国安邦之大业,这与同代和后来的人物画家,如吴道子主要服务于宗教有明显差别。
阎立本的线描画面部细劲圆润,画衣物简练粗重。相较于顾恺之的“春蚕吐丝”风格更注重根据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线条。设色也较前代更浓重,多使朱砂、石绿,有时还使用金银等贵重矿物质颜料。
中国人物画从汉代的简朴、稚拙发展为两晋南北朝的“迹简意澹而雅正”并向“细密精致而臻丽”方向发展,阎立本在此基础上将中国绘画向盛唐的“焕烂而求备”推进了一步,因此他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画家。
(二)尉迟乙僧造型的奇特,铁线描与凹凸法。
(三)“画圣”吴道子----不拘题材,“莼菜条”,“吴装”:焦墨薄彩,“吴带当风”。
吴道子的艺术风格和地位
吴道子创作活动期在唐开元、天宝年间。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首先说“国朝吴道玄古今独步,前不见顾陆,后无来者”,“吴宜为‘画圣’”。至此后人皆誉其为“画圣”。原因在于:
a、吴把中国画运用线条的方法发挥到了更高境界,创造出一种离披点画、脱落凡俗的“疏体”:其特点是笔势磊落、圆转多变,笔简意全。传为吴作的“送子天王图”,人物服饰线条勾勒,有轻重、缓急、粗细、快慢之变化。
b、在吴道子笔下的释道人物有三个特点:对佛教故事理解中国化;佛教故事艺术形象上的中国化;宗教故事人物生活化。他的作品是佛教题材中国化的典型代表之一。
c、吴是中国山水画之祖师,山水在魏晋南北朝时萌芽,画法相当稚嫩,顾恺之、宗炳、王微虽然都提出了山水画的理论方法,但在操作上还是装饰性强而写实性少。吴创造了笔简意远的山水“疏体”,才使山水成为独立画种,从而结束了山水之作为人物宫观的背景之附庸地位。
(四)张萱、周昉的人物画
丰颊肥体、设色明丽、刚柔相济的“琴弦描”。
唐代仕女画家中最著名的是张萱和周昉,张萱《捣练图》是反映唐代妇女劳动生活的图景(长卷式的画面上分为三组,一组是用木杵捣练的场面;一组是理线和缝纫的活动;一组是用熨斗熨平的活动。《虢国夫人游春图》,所描绘的贵妇人宴游生活片断,概括表现了当时贵族生活的骄纵富有,炙手可热的场面。周昉,创造了“水月观音”形式,较为活泼。但他仍以“绮罗人物”画著称,和张萱一样,妇女形象多是艳媚丰满的体态。作品《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都是唐式仕女图画的典型风格。张萱和周昉开创的绮罗人物画,对后世影响很大,至晚唐仍在盛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等,都取于宫廷生活,表现出她们的闲情逸致。
什么是‘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这是历代画论中对两种风格画派的鉴赏、评说的高度艺术概括,它指古代人物画中表现衣服褶皱的两种不同程式。曹不兴:一派笔法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在身上,犹如从水中出来;吴道子:一派笔势圆转,所画人物衣带宛若当风飘舞。此语最早出于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曹为曹仲达,吴为吴道子。
山水画的兴起
隋代展子虔《游春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山水画卷。
《游春图》描绘达官贵人春季郊野踏青游乐。青绿勾填不加皴染,画面古意盎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作为人物故事画的陪衬,“人大于山,水不容泛”,还不懂得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游春图》则以山水为主体、人物为点景,配以殿阁舟桥,恰当地表现了客观物体之远近、高低、大小关系及空间透视关系,为山水画的划时代创造。后人视其为“开青绿山水之源”。
李思训父子的“北宗”青绿山水画
李思训(“大李将军”)《江帆楼阁图》
李昭道(“小李将军”)《明皇幸蜀图》
唐代画坛上的“大小李将军”指谁?
山水画发展到唐代,开始改变了以往大都还处于位人物画作背景的状况,脱颖而出为一门独立画科,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金碧青绿山水画具代表性。明代董其昌称李氏父子的画为“北宗”山水画创立者。李思训(653-718)唐宗室,工画金碧辉煌的重青绿山水,玄宗开元初官左武卫大将军。人称“大李将军”,其子李昭道人称“小李将军”,父子两人的画格律严密、笔法工整、色彩浓烈,代表着古典画派极盛时期的豪华的风格。李氏父子的代表作有“江帆楼阁图”、“明皇幸蜀图”和“春山行旅图”。
水墨山水
王维“南宗”之祖“破墨”、“皴法”
隋唐山水画代表艺术家及其艺术特征(4)
初盛唐山水画成为独立的画科,到盛唐出现不同的流派,形成中国古代绘画独特的发展体系。(1)青绿山水画派:〈1〉展子虔(隋):a.《游春图》:a.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朴拙而真切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b.画面取俯瞰式构图,获得“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效果,游乐于山川中的人物,是在追求“画外有情”的艺术境界。c.艳丽的设色,观察与认识自然景物能力的提高,开创青绿山水的端绪。<2> “大小李将军”(唐):a.李思训:a.史称“大李将军”,通过致密的描绘,创造动人的意境,唐人推崇他的作品为“国朝山水第一”.b.绘画着眼于山川景色和画面寄寓的情怀:《江帆楼阁图》追求特定的季节效果,是对青绿山水在艺术上的继续和发展。b.李昭道:a.史称“小李将军”设色用笔稍变其父法,被认为“变父之势,妙又过之”。b.《明皇幸蜀图》:表现唐明皇避难入蜀,在崇山峻岭中与其行从路途跋涉的情景。“初见平陆,马皆若惊,而帝马见小桥,作徘徊不进状”。这一细节描绘,对突出画面中心人物及唤起联想有较大的作用。(2)水墨山水:<1>王维:a.著名诗人,也是影响深远的山水画家,以诗入画,创造简淡抒情的意境。b.采用“破墨”山水的技法,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意境。c.以辋川为题材。<2>张璪:a.唐中期画家,以水墨作山水松石。b.他的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通过摹写自然山水来传达人物的主观性情。
第二篇:中国美术史
古老的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美的富有创造力的民族,远古的先民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就在劳动工具——石器上倾注自己的审美热情。可以说中国美术的历史就此开始。
美术史是对美术现象和具体美术作品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事实的学术性研究。美术史是人类知识的一个分支,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史的发展与人类自身的发展是同步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的不同,导致各个时期美术风格的不同。如在秦代以前,美术的主体功能是实用而不是审美。两汉时期生产力的提高与当时流行于社会上的神仙思想,决定了当时的美术表现内容多是神仙题材与世间奢华生活。到了隋唐时期,为了加强统治,广泛宣扬封建道德,表现忠臣、孝子、烈女、义士的人物画多起来,堪称人物画的古典时代:五代宋元时期文人士大夫阶层兴起,这些人有钱有闲又有文化,他们流连山水之间,寄情花间月下,开始了山水、花鸟画的古典时期。
而历史是由一个又一个的人组成的,美术史便是由一个个美术家组成的。没有他们的活动,没有他们创作的一部部杰出作品,便构不成美术史。所以我认为,一部美术的历史,就是一部杰出艺术家的历史。因此在这本书中,重点介绍的是每个时代的艺术大家。
《中国美术史教程》面对的读者是美术史专业以外的艺术类大学生,只要求对美术的历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因此在编写过程中,侧重每个时代的量具代表性的艺术品种或艺术家,而不可能面面俱到,难免有“厚此薄彼”之嫌。
书中所写多是对大学应学知识的一些整理概括,间接材料引用较多,加之成书时间太过仓促,一些细节问题难以一一考校,因此错误纰漏之处一定不少,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前言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美术
第一节 石器
第二节 陶器
第三节 绘画与雕塑
第二章 先秦美术
第一节 灿烂的青铜工艺
第二节 绘画
第三节 雕塑
第三章 秦汉美术
第一节 绘画艺术
第二节 画像石与画像砖
第三节 雕塑艺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
第一节 人物画的新发展
第二节 山水画的兴起
第三篇:中国美术史
一、学习中国美术史的意义
1、了解华夏民族关于“美”的历程、美的信仰、美的起源
2、以史为鉴,借古开今 从传统中去继承、去借鉴,才能有所创造和超越
3、提高自身艺术修养 艺术修养 生活品位 生活情趣
4、增强对艺术品、文物的保护意识 二 谢赫《画品》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绘画品评论著,由南朝齐梁间画家、理论家谢赫撰写。
《画品》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六法”的提出,“传移模写”——临摹和复制;“骨法用笔” ——笔法;“应物象形”——造型;“随类赋彩”——色彩;“经营位置”——构图。“气韵生动”是指生动地反映人物的精神气质、情味和韵致,并以此作为艺术表现的最高准则。
“六法”的提出对后来的绘画创作实践及绘画理论发展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后人始终把“六法”作为衡量绘画高下的标准,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一种重要形式。三 石窟 甘肃敦煌石窟
是敦煌郡内诸石窟的总称,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及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五个庙石窟等。建窟最早,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价值最高。开凿于公元2世纪左右。历经北魏-元等多个朝代。现存洞窟492个,彩塑2000余躯,壁画45000余平方米。壁画题材内容丰富,包括佛像、菩萨像、伎乐、飞天、供养人像以及佛传、本生和因缘故事等。其中讲述佛祖释迦牟尼前世和一生善施乐助、舍己为人、拯救生灵的本生和佛传故事。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现存洞窟53个,现存造像51000余尊。初建于北魏中期,由皇室直接经营。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年(公元494年)由平城迁都洛阳,于是龙门继云冈之后而成为皇室贵族开窟造像的活动中心。位于河南洛阳之南的龙门山。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造像均有明显汉化。四 唐代人物
阎立本,出身贵族,其父、兄皆擅长绘画、工艺、建筑。阎立本秉承家学,尤善绘画,是初唐极受重视的宫廷画家。
他工于写真,多以政治历史事件及帝王、功臣、贵族为题材,其绘画可谓是对唐王朝的颂歌。代表作《步辇图》、《历代帝王图》有宋摹本传世。
吴道子是盛唐最杰出的画家,在宗教画上成就突出。
创造出“莼菜条”式的描法,用笔波折起伏、错落有致,加强了描摹对象的份量感和立体感,他突出了人体曲线和自然的结合,这种画风在后来的西方也有一定的影响。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八十一神仙卷
张萱,以善画仕女、婴儿而名冠当时。所作仕女容貌艳丽,体态丰肥。作品多以贵族游乐生活为题材,其作品《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均存北宋宣和画院摹本。
周昉,擅长仕女画、肖像画、宗教画;肖像画能把握人物的心理和性情;风格称为“周家样”; 代表作《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等皆有后代摹本传世。
五 五代山水
五代山水画出现了南北二派
北方山水画派以荆浩(匡庐图)、关仝(关山行旅图)为代表
南方山水画派以董源(潇湘图卷)、巨然(层岩丛树图)为代表
六 赵孟頫
赵孟頫——“古意论”、“书画同源”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别号鸥波、水精宫道人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宗室。古意论
赵孟頫强调作画要有“贵有古意”,主张摆脱近世(指南宋院体)画的作风,提倡继承晋唐、北宋的传统,重视神韵,追求清雅朴素的艺术境界,反对宋代院画过分追求形似和纤巧。曾说“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成为元初画坛审美趋向。书画同源
赵孟頫最早提出了“书画同源”之说。他在《枯木竹石图》上题诗曰:“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分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士大夫工画者必工书,其画法即书法所在”这是从宋代文人开始的,将书法笔法和写意画法结合起来的一种形式,它由赵孟頫明确加以提倡和总结,得到了元代文人们的积极响应。七 元四家
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五十岁左右始画山水,近受赵孟頫的影响,远师董、巨,兼及荆浩、关仝、李成诸名家,晚年变法后自成一家,作品多描绘虞山、富春等地的江南自然景色。以笔墨皴写为结构,再敷以淡赭色点染山石、树干,呈现出苍劲古朴之气,为元末山水大家黄公望所专长。富春山居图
吴镇(1280—1354年),字仲圭,嘉兴人。性情孤峭,志行高洁,家植梅花,以梅自比,故又号梅花道人、梅花和尚、梅道人等。因其房附近有一大橡树,又称其家为“橡林精舍”。
他工书画、诗文,长于山水,兼擅竹石。他博学经史、理学,精通佛、道学说,一生以布衣自居。他既不做官,也不卖画,喜结交高人逸士,以卖卜为生。渔父图
倪瓒字元镇,号云林。无锡人。家为江南巨富,家中藏有历代书画文物,并建园林“清秘阁”收藏书画文物于其中。倪瓒少时衣食无忧,唯读书、弹琴、研习书画、结交高人隐士,过着“闭门读史书,出门求友生”的生活。同时他也喜爱参禅问道,无意于仕途,不与达官贵人往来,到晚年,变卖家产,浪迹于太湖一带,达二十年之久。雨后空林图
王蒙(1308-1385)字叔明,号黄鹤山樵,又自称香光居士,浙江吴兴人,赵孟頫外孙。在赵氏文人画理论影响下,改造董巨画法,自成一家。他画山水在元季四家中面貌最多,对吴门画派有影响。王蒙的作品在元季四家中最为深秀繁复,其独创的笔法称牛毛皴、解索皴,其景物可游可居,笔趣也是最富于变化。与倪为两个极端。青卞隐居图 八 董其昌
晚明“松江派”大家——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人。是明末著名的书画大家、诗人、美术理论家和鉴藏家。
董其昌与“南北宗论”
董其昌《容台别集·画旨》中提出南北宗论
董其昌其他画学思想
1、“变古”说,以“天地为师”
2、以“淡” 为宗
“以天真幽淡为宗”,“诗文书画,少而工,老而淡,淡胜工,不工亦何能淡。”
3、绘画与自然的关系
“以蹊径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
4、“寄画于乐”
“画之道,所谓宇宙在乎手者,眼前无非生机,故人往往多寿;至于刻画细谨为造物役者,遂无生机也”。董其昌书学理论“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 《白居易琵琶行》 《画旨》 山水图卷 九 四僧
弘仁(1610—1663),原名江韬,字六奇,为僧后号渐江,安徽歙县人。明灭亡入武夷山为僧,后曾从事反清复明的活动。后回故乡,住西郊太平兴国寺和五明寺,经常往来于黄山、白岳之间。他的绘画早年学孙无修,中年师从萧云从,尤多取法于倪云林,构图洗练,用笔方硬简洁。另外重视师法自然,少荒寒之境,而多清新之意。尤以画黄山著名,“得黄山之真性情”,与石涛、梅清等人为“黄山画派”中的代表人物。在安徽,从学者甚众,形成“新安派”。西岩松雪图
髡残(1612—1673),俗姓刘、又号石溪等,湖南醴陵人。明朝灭亡后,曾参加南明何腾蛟的反清队伍,抗清失败后避难常德桃花源,1651的落发为僧。四十三岁时定居南京大报恩寺,后居牛首山幽栖寺。其人品与画品为众多名士所钦佩,如钱谦益、周亮工、顾炎武、龚贤等人,程正揆(清溪道人)与他交谊尤深,时人并称为“二溪”,他与石涛并称“二石”。兼擅花卉、人物,尤精于山水。宗法黄公望、王蒙,以秃笔渴墨,描绘繁复景致,风格浑厚凝重。
山水图
朱耷(1626—1705年),江西南昌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十九岁遭国破家亡之痛,二十三岁为僧,法名传綮(qìng),字刃庵,号雪个、个山、个驴、驴屋、八大山人等。
一生经历坎坷,画史上称其是“墨点无多泪点”的画家,在诗文书画作品中常以“隐晦’的方式发泄内心积郁。
笔墨特色:(1)惜墨如金——少(2)线条圆润——圆(3)淡雅空疏——空(4)干净无尘——净(5)形象奇特——奇
水木清华图
石涛(1641—1707),原名朱若极,明靖江王赞仪十世孙,出家后法名原济,字石涛,号苦瓜和尚、大涤子等,广西全州人。他早年云游四方,晚年居扬州。擅山水、兰竹,也能画人物。其作品运笔灵活,善用墨法,构图新奇,强调师法自然,曾饱览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在“四僧”中以奔放恣肆见长。石涛还是中国画史上极为重要的理论阐述者,他的《苦瓜和尚画语录》以“一画”的命题把山水画理论提高到哲理的高度。十 八怪
郑燮的“三真”、“三绝”
真气、真意、真趣
诗绝、书绝、画绝
郑板桥尤长墨竹,多得之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又经过了从“眼前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艺术幻化,强调要表现“真性情”、“真意气”。对于前人成法,他主张“学一半,撇一半”,不泥古人,自探灵妙。在诗情画意中歌颂了清风劲节,表达了关心“民间疾苦声”的抱负。
金农(1687—1764)被称为“八怪”之首,字寿门,号冬心等,浙江仁和人,久居扬州,被举博学鸿词,考试落选而返,在扬州以卖字画,兼售古董为生。
金农修养广博,工诗文,精鉴赏,善篆刻,长漆书,五十岁后作画,四君子、蔬果、山水、人马、佛像、肖像无不擅长,“涉笔皆古,脱尽画家习气”。
艺术特色:造意新奇、构境别致,笔墨朴秀,巧拙互用,耐人寻味。
花鸟、山水多意境隽永,有生活情趣、人物肖像则形象古朴稚拙,放笔写意,开一生面。
第四篇:中国美术史
彩陶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可观水平。饕餮纹:也称兽面纹,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舞蹈纹彩陶盆:以极强烈的绘画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成为举世公认的原始时代最有代表的艺术作品,仰韶文化,陶盆内壁口沿下绘出每组五人的三组人物,他们手拉手随着原始乐器的节拍,侧着头,伸着腿,步调一致地跳舞,如同将野兽赶入圈内,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欢快的气氛,生动地再现了涉猎舞蹈的场面.画像砖:是指汉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画像石:墓室、石阙、石碑、棺椁等石刻装饰画。盛行于东汉。其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代表作有武梁祠画像、沂南石墓画像等。
金文:铸或刻在殷、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铭文.骨法用笔:通过用笔捉取人物的骨象法则,进而揭示他的风神韵度.帛画古代画在丝织物上的绘画,其表现主题是引魂升天。人物造型带有风俗画性质,线描规整劲利,色彩绚烂谐调,具有装饰风味。代表有战国楚墓的《人物龙凤帛画》、长安马王堆汉墓帛画等
《人物龙凤帛画》:此画于1949年在湖南陈家大山楚墓中发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之一.这副画高28厘米、宽20厘米,图中画一细腰女子,身穿宽袖长衣,头后挽这一个垂髻,衣服和冠都有装饰物.妇人两手向前伸出弯曲向上,作合掌状,左侧而立,女子左上方画有一展翅扬尾的凤鸟和一仅现一足的龙.“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人物创造出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物象的分量感和立体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富于运动感、节奏感北齐画家曹仲达所画人物,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犹如刚从水中出来。千里江山图:宋代画家王希孟的作品.绢本大青绿设色,51.5厘米1191.5厘米.画家在近12米20厘米,整绢上以半年的时间、惊人的毅力,非凡的气魄和高超的技法,描绘了祖国雄伟壮丽、气象万千的锦绣河山.图中画一细腰女子,身穿宽袖长衣,头后挽这一个垂髻,衣服和冠都有装饰物.妇人两手向前伸出弯曲向上,作合掌状,左侧而立,女子左上方画有一展翅扬尾的凤鸟和一仅现一足的龙.仕女画中国古代人物画之一种。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代表画家又张萱、周昉等。民间木板年画中的“美女画”,亦称“仕女画”。马踏匈奴西汉霍去病墓前群雕的主体雕刻。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矫健的战马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匈奴将领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这是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作品。昭陵六骏:唐太宗陵墓前浮雕。刻划李世民征战时先后骑乘过的六匹骏马,即: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什伐赤。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作品具有强烈的体积感。
唐三彩中国唐代多彩铅质釉陶产品的概称。流行于盛唐武则天至中唐开元、天宝时期。三彩釉以白、黄、绿三种釉色为主,也有少量蓝釉或黑釉。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其中的精品。浙派明代山水画流派之一。明初至武宗嘉靖时最为盛行。该派承继南宋院体,取法于李唐、马远、夏圭,多作斧劈皴,行笔有顿挫,形成水墨苍劲一体。代表画家有戴进、吴伟等。海派:上海画派的主要画家任熊、任薰、任颐、虚谷、等人,他们既学习传统,而又不拘于传统,有所革新.简答题
兵马俑的艺术特点.①这些兵马俑,阵列有序,军容严整,是“奋击百万,战车千乘”的秦王朝军的缩影,以宏伟浩大的气魄歌颂了秦始皇率军“横扫六合,威振四海”,统一中国的业绩,体现了泱泱大国和时代的勃发精神.②兵马俑的塑造手法是非常写实的,将士、战马与真马、真人相当,服饰、装束都很逼真,容貌神情各不相同.③不同的容貌神情又是统一在全军威武雄壮的气势之中,无数自立静止的重复,给人以整齐一律之感,构成了秦俑丰富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的美学特点.帝国的威力在艺匠的手下表现得无以复加.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的新特点.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勃然而兴,出现了新疆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等一批艺术石窟,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注重传神,以线为造型基础的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中贯穿始终,而且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予以充分的肯定,绘画题材范围扩大,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也趋于成熟,出现了顾恺之等杰出画家.山水逐渐从人物画种而兴起.建立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雏形.出现了一批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如王微、谢赫和绘画理论著作,如《画品》.魏晋南北朝的美术,对唐以及以后来中国绘画的繁荣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中国艺术从雅拙走向成熟的桥梁.两晋南北朝的佛教美术为什么能得到巨大的发展?西汉末年佛教就传入中国.魏晋时期玄学盛行,后战争连年不断,灾难重重,人民生活生命受到威胁,他们对于物质的解救绝望了,于是寻求着精神的解放,而佛教关于彼岸世界的宣扬正迎合了当时人民的心理,统治阶级把佛教作为统治工具大兴起来佛教美术.谢赫“六法”,并逐一加以简要解释。(1)气韵生动: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2)骨法用笔: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3)应物象形:准确地描绘对象的形状。(4)随类赋彩:按照对象的固有色彩来设色。(5)经营位置:指构思、构图。(6)转移模写:指绘画的临摹和复制《画品》魏晋南北朝是绘画评论和绘画史著作创立的重要时期,画家谢赫的《画品》(《古画品录》)是一部较为系统完整的绘画品评专著。首先阐明了绘画的功能和艺术要求,即品评绘画的教育功能和艺术标准。把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使作品具有强大感染力的“气韵生动”列为首要准则,其次为用笔及形、色、构图、临摹学习等绘画造形技巧。“六法”的提出具有绘画实践及理论研究的总结意义,对中国绘画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谢赫在对画家评论中有许多精辟的主张:强调画家深入生活观察和生动准确地表现对象,促使绘画水平得到提高。
霍去病墓石刻的艺术特点.它是西汉纪念碑群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典范,是雕塑艺术在塑造形象方面打破旧的程式,取得进一步发展的里程碑.这批石刻之所以具有巨大的感染力,除了作者环绕所纪念的英雄及其业绩,进行了精巧的设计与创作外,还在于它体现了汉代艺术特有的古拙美.雕刻手法采用“因材施雕”,即在无数的自然石料中选择,因石得形,顺势雕凿,在顽石中崛起活跃的生命.刀法简洁洗炼,造型朴拙粗放.在整体的团块结构中,采用浮雕和线刻表现细部,圆浑中透露明确的转折.给人的感觉不浮华、不繁琐、也不矫揉造作,浑朴深沉的思想,勃发豪放的精神蕴籍于单纯而自然的外形中,造成了艺术内在的惊心动魄的气势感和运动感.用温克尔曼对古希腊雕塑“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的评价霍去病墓石刻.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的敦煌莫高窟是我国佛教艺术的代表,敦煌壁画就性质而言,大体分为1佛像画.2民族传统神话题材装饰图案,故事画.3本生故事,这也是壁画里最为重要的内容.早期佛教绘画打破物理时空的画面组织,充满雅气和装饰味的造型,豪放泼辣的线条,浓重沉稳的色调,使其艺术风格给人的感受是激动不安、阴郁而又热烈、奇异而又真实、豪爽而又多姿与和谐、典雅、静穆、真理化的希腊艺术形式成鲜明对照.就技法而言,早期壁画是外来艺术有益的因素与我国线描造型和以形写神等民族艺术传统相结合的产物.西域风格又使中国是传统绘画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唐代人物画家初唐,阎立本《步辇图》《历代帝王图》这一时期人物画不仅继承和发展了中原的传统,而还不断地吸收了边区各族和外来艺术的影响,不断发展.盛唐,是人物画最光辉的时期.宗教画吴道子《送子天王图》世俗画家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反映贵族生活.晚唐仕女画发展,周妨《簪化仕女图》.阎立本出身贵族,一直追随唐太宗李世民,他的绘画创造密切适应着唐初巩固政权的需要,成为初唐政治事业的颂歌,绘画题材非常广泛,他继承发展了“以形写神”的艺术传统,用线劲健结实,色沉浓重,人物形神兼备.在政治上他有“应物之才”描绘重大历史题材.吴道子人物画造形上1米粉厚薄,皆见骨下而起隐,旁见周视,盖四面可以意会如塑.2行笔相当细密.“顿菜条”式描法加强立体感,份量感,“吴带当风”之称.3吸收外来营养,使线条和色彩相互映衬.吴道子画风对后时的宗教人物画有重大影响.唐代美术发展有何特点,试结合其历史社会背景加以说明.唐代历史揭开了中国古代最灿烂夺目的篇章.中外交流下,唐代美术成就辉煌.书法达到一个高峰,建筑方面气势宏大,长安成.工艺驰誉世界“唐三彩”.陵墓雕刻,佛像雕塑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绘画方面.1人物画和道释壁画继先代之后而加以发扬.2山水画在晋以后来的基础上继续发展.3花鸟画脱颖而出,继山水之后以独立的姿态登上画坛.4石窟陵墓壁画到初盛都有新的发展.5唐代的绘画实践显示了唐代美学的实绩.唐代十位画家人物画家,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方,尉迟乙僧(铁丝描),孙位,山水画家,李思训,王维,张澡,画马画家,韩干.风格各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论意义.这是唐代张璪总结自己的艺术实践时谈到的,它概括了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为中国绘画鉴定了理论基石.“师造化”不是单纯模仿自然,必须同时“得心源”,即有所思,有所寄意;反之,“得心源”也不凭空而得,一味以意为之,而是建立在师造化的基础上,两者协调,便会有好的作品产生.五代绘画发展的面貌.各小王朝的贵族地主阶级,自知其权势不保、用“及时行乐”来求精神的解脱.绘画上山水花鸟画的兴盛.山水方面画家师法大自然,根据不同地区的山川状貌、气候特点,创造了多种风格的山水画,并发展了水墨山水画的特殊表现形式,皴、擦、点、染的技巧.花鸟方面,彻底摆脱了唐代作为装饰艺术的要求,写实风格大大加强,宗教画相应衰落.人物画继承唐遗风,细润精雅的格调占上风,能反映揭示社会本质.院体画和风俗画出现.北宋前期山水画家.李成《晴峦萧寺图》为远、近、中三阶段构图可体会出他的作品“气象萧疏,烟林情矿,毫锋颖脱,墨法精微”的鲜明风格特色.关同《读碑巢石图》他画山石,多用湿墨皴染,明快透明,有烟岚轻动之感..范宽《溪山行旅图》是一幅古代山水画的典范,此画给人以山势逼人之感.1是构图,主峰巍峨浩大,面积占画面三分之二,而逼近画面顶端,威压感,下呈现出承受主峰质量给人紧张感、空间感、运动感.2用笔用墨近似江南画风,体现体积感和重量感.郭熙《早春图》季节感强.宋代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北派荆浩《匡庐图》、关仝《关山行旅图》写关陕风光;南派董源《萧湘图》、巨然《秋山问道图》写江南山水.在继承传统的山水画的基础上,再现山水气势,壮美的山川景色,都创造了自己的表现方法,以抒写千变万化并具有个性的诗意境界,成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优秀范例.宋徽宗赵佶不仅仅是最高统治者,也是绘画艺术的积极倡导者和参与者,艺术创作是他帝王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却是一个有相当艺术修养和艺术才能的艺术家重视翰林图画院,经常参与艺事活动,他的花鸟画,有不少作品流传,且风格多样,可以看出他对传统花鸟画兼收并蓄的迹象.赵佶的艺术思想、绘画风格以及书体对后世都有影响元代书画家,书法诸体皆能,精于正,行和小楷.晚年创立“赵体”.开启一代文人画的新风,在画坛上颇有“古意”而独具丰采的画风,他提出艺术“复古”之实质是要开创新的画风,书画等同,主张积极实践与艺术思想一致.山水画体现文人于简中求繁的意趣和对清幽淡远的境界的追求.花鸟画从工笔重彩向水墨写意过度的新画风.对元四家的影响很大.书法史上宋四家米芾《山林集》行楷、行用笔俊迈豪放,沉重痛快,极受推重.黄庭坚;行书《松风阁帖》,草书《诸上座帖》用笔侧锋取势,结体奇险,独树风格.蔡襄《茶录》《蒙惠帖》善于楷、行、草端庄稳健,精丽温淳.苏轼;楷书《醉翁亭记》行书《洞庭春色赋》崇尚意境.宋代黄筌富贵,徐熙夜逸的风格差异.不同艺术风格.1师承关系不同:黄师承唐代的薛稷、所谓“正统派”.徐师承不明显,主要靠师法自然和体验生活来发挥他的独创精神.2题材不同:黄多取于宫廷的珍禽瑞鸟,名花奇石.徐善画自然中禽鸟、花竹、草虫蔬果.3表现技法不同:黄妙在赋色.用笔级新细,殆不见墨迹,以轻色染,谓之写生.徐以“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也”.4格调不同:黄的绘画,追求形象的真实和画面的生趣.徐随自己的意愿画新鲜的题材,并用质朴、精谨的手法,追求生动活泼的笔墨趣味和朴实淡雅的格调.俩人两种美学风格,两人社会地位,环境思想态度不同,风格也不同.南北宋山水画在构图以及空间处理上的不同特点.北宋山水画以雄壮、辽阔、崇高胜.南宋山水画秀丽、工整、优美胜,两美并峙,各有千秋.两宋文人画文人画指封建时代文人士大夫创作鲜明反映他们生活理想和审美趣味的绘画。文人画艺术潮流兴起北宋,活跃于元明清时代,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显著地位。他们注重文学修养,强调主观意趣的表达,进一步注重笔墨书法因素及特定的艺术形成的追求。宋代的著名文人画家有李公麟、苏轼、文同、米芾、米友仁、扬补之、郑所南、赵孟坚等人,他们的创作和理论主张奠定了文人画发展的基础。“南宋四家”,分别叙述其艺术特点.李唐、山石用“大斧劈皴”笔势雄阔,畅快淋漓,构图采取近景以角,起“开派”的作用.刘松年、画风工整,写茂林修竹,山明水秀之景.马远、画面简陋,全景不多.山石用大斧劈兼水墨皴,也兼用钉头鼠尾的皴法,笔势锋利严谨,方便有力.画树多用焦墨,秀拔多姿.夏圭:在用笔上好用秃笔,点笔和夹笔,墨线气势起伏,落笔速度大而轻,尾端呈现尖状线条,富有变化.宋代李公麟是卓越的人物画家大师,学识修养极深,精文学、善鉴别古器物,尤精书画.绘画表现广泛,形式上为了摆脱甜腻华艳的世俗习气,达到生、冷、敛的艺术效果,他探索“白描”这种语言,以浓淡、刚柔、粗细、虚实、朴素、精美的格调.他用线既敛而放,故生而熟、含蓄而刚劲,被誉为“天下绝艺”.王曦之行书《兰亭序》《快雪时晴贴》,草书《初月贴》.精研笔法体势,博采众长.增损古法,载成新意,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创始了妍美流变的新体,被后世誉为“书圣”,善行,草,字势雄强多变,为历代学书者所追随.兰亭序:著名的行书帖.为东晋王羲之在兰亭引酒赋诗写序.内容反映了封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和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赵孟頫对元四家的影响.开启一代文人画的新风,在画坛上颇有“古意”而独具丰采的画风,他提出艺术“复古”之实质是要开创新的画风,书画等同,主张积极实践与艺术思想一致.山水画体现文人于简中求繁的意趣和对清幽淡远的境界的追求.花鸟画从工笔重彩向水墨写意过度的新画风.对元四家的影响很大.元代赵孟頫书法上艺术成就:画院制度完备.它既是创作机构,也是培养人才的任务,画家地位提高,按职务设画学正、艺学、待诏、柢候、供奉、画学生.多数通过考试录取.画学的学科分为专业课和公共课.取士标准,不仿前人,重构思.元四家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王蒙《夏山高隐》、倪瓒《松林亭子》吴镇《松泉图》.表现1强调绘画的文学化,使作品的文学趣味得到进一步加强.2与文学趣味一致,并且具体体现这一趣味,构成元画特色的是对笔墨的突出强调和以书入画.3与相辅而行,画上题字作诗蔚然成风.元代花鸟画有王渊、陈琳、李衍、柯九思、王冕.一部分画家继承了宋代院画刻画严谨的传统并加以变化,重墨轻色,勾勒点染相结合的水墨花鸟画有所发展,呈现出花鸟画由宋的严谨、精美画风同明清的文人写意画风转变的过度特征.特别是梅、兰、竹等创作母题,因暗含着儒家的理论学和道及禅宗哲学精神,而为文人画家们所厚爱.这些题材被广泛地喜欢并经久不衰,还在于他们的外部形态最能用书法的线的精神.书画统一性特征.明代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创立者想通过从唐至明近千年的山水画的分析总结,用艺术风格分流派,并加以褒贬,以建立绘画的新风格和绘画批评的新标准.竭力抬高文人画,贬底南北朝以上的院体画和青绿山水画体系.南北宗论有片面性只用两个流派去归纳,难免有自相矛盾,牵强附会,评价白当之处.应该肯定董其昌做出的贡献.南北宗论是文人画思潮的一种反映,所以一经建立,便得到文人画家的赞同.此论树立了温和文雅、精气内含的作风,鉴定了文人画在绘画史上的主导地位.明代吴门画派苏州远在唐代就是繁荣的都市之一,为各种艺术活动的集中地区.明中期以后,吴门画派在此兴起.沈、文、唐、仇的出现不仅仅打破了“院体”和“浙派”垄断画坛的局面,而标志明代绘画独立面貌的形成.他们以在野士大夫、文人学士的角色,有着不大受约束力,在艺术上,他们在继承上,追求气韵神采的笔墨效果,以一种新倾向,接近世俗生活.明清美术1文人画与院体画相争相融,文人士大夫的绘画是画坛的主流.2就文人画来看,被奉为“正统”的复古派与“反正统派”共存并进,既有冲突的一面,也有相互影响的一面.3民间绘画沛然兴起.4随着西学东渐,西方绘画源源输入中国,一些擅画的外国传教士还成了供奉清廷的画师.清“四王”与“四僧” 弘仁、石溪、朱耷、石涛.在艺术上敢破敢立,强调个性解放,提倡“借古开今”,反对泥古不变,不但自己真实的生活情感,为另一创新派.朱耷号八大山人明朝画家,明亡后,隐居为僧,绘画用高度强烈的笔墨效果和象征手法,抒发他高傲、冷漠、苦痛、仇恨、轻蔑种种不满的感情.因此他的作品个性突出.以枯老连绵而豪放畅快的笔墨,表现荒凉、野寂之境.号八大山人取于“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大于我也”之义.视为生平落泊,在苦难中升华的自我肯定.石涛师法自然,大胆突破前人的种种规范,创作出大量新颖独特、千情万态的优秀作品,为山川造像,为山川传神,他的山水画十分着重形式美,善于用点.在艺术上有很深刻的见解,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题画诗跋>,概括起来绘画美学思想有两个:一是强调 “有我”,一是“一画”.抨击了复古的陈词滥调,艺术贵在创新,抒发情感、给清代绘画带来了生气.清四王王时敏,画风虚灵松秀,墨气醇厚,然而气势薄弱.王鉴讲究布局,程式化重.王荤,取法自然作品生趣和真实有传统.王原祁,常以渴笔焦墨,层层皴点擦染.他们在艺术上强调“日夕临摹、宛然古人”脱离现实,醉心于前人笔墨技巧的路线,摹古是他们山水画创作的一大倾向.艺术风格和手法迎合当道者支持为正统派.清末的“上海画派”.19世纪末,在民族矛盾和中西文化的激烈碰见下,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首先在沿海城市兴起,画家受到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和外来艺术思想,以一种新的视野和心态进行艺术创作,上海画派是继承扬州画派之后的一支绘画生力军,他们既学习传统又学习不拘于传统,有所革新,使绘画作品充满新鲜活泼的生气,在画史上写下了精彩的一页,对后时影响很大.“扬州八怪”金农、郑燮、黄慎、李婵、罗聘、李方膺、汪士慎、高凤翰.这些画家大胆突破了当时以四王为代表的所谓正统派,崇尚摹古、一味追求笔墨形式的桎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敢于创新,这些人的艺术态度有许多共同趋向,在他们的绘画中又有某些共同点,借于书画发泄失意并诗,书,画结合,艺术上主张师造化,注重创作.追求书画同源的艺术情趣.浙派在浙江钱塘形成一些画家如吴伟,《溪山鱼艇图》豪放挺健.蒋嵩,张路等人.有戴进《秋江独钓图》《风鱼归舟图》他继承古人传统,而不被成法所拘,创新意,多作斧劈皴,笔墨灵活多变,风格以挺健苍劲取胜.顾恺之《洛神赋图》1东晋士大夫画家辈出,绘画题材范围扩大。2根据诗人曹植的文学创作的主题思想塑造形象和安排情节。画出一幅哀怨缠绵的连续画图。3人物神情刻画生动,主题内容突出,手法写实。线条简练飘逸,色彩典雅鲜丽。整个画面环境富于装饰性。4体现东晋时期中国绘画水平。顾恺之艺术成就对当时或后世画家具有重要影响。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1)五代南唐政权的摇摇欲坠造成许多人对前途悲观失望,故而疏狂自放以蒙蔽朝廷耳目(2)通过听琴、观舞、休憩、赏乐、调笑五个场面,描绘了政治上失意的官僚韩熙载尽情声色、颓唐放纵的夜宴生活(3)构思严谨,人物性格刻划生动而有深度。衣纹组织严谨而又简练。设色以浓重色调为主,配以淡彩,间隔以大块的黑白,起着统一画面的作用(4)除绘画史上的重要价值外,也是研究音乐史、舞蹈史、工艺史的宝贵资料。张择端《清明上河图》1)宋初市民阶层的形成,出现了以市俗生活为中心内容的风俗画(2)通过郊野、汴河、街市三个段落,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街市景象(3)构图采用散点透视。布局有序,内容丰富,主题突出。采用线描淡彩画法,并紧密结合对象的质感特征(4)体现了中国古代风俗画的最高成就,对研究宋代的城市生活以及民俗、服饰、建筑、工商、交通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此图场面宏大,画家细微的观察竭尽全力对各种细节做精微、严密的描绘.全图巧妙地安排开端,高潮,收尾,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能唤起人们无穷的思绪.阎立本的《步辇图》。(1)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促进了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2)作品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事件。(3)构图均衡,人物主次分明,形象生动,线条匀细挺拔,富有弹性。设色浓重并适度晕染,效果单纯而明朗。(4)作品具有历史价值,是现存有关西藏最早的一幅历史画。阎立本是开一代画风的划时代人物。
王蒙《青卞隐居图》1)元朝的“世事多变”造成文人画家逃避现实、隐遁山林。(2)描绘了浙江吴兴县西北18里许的卞山景象。(3)立轴采用高远法构图,画出卞山自山麓至顶全貌,结构谨严,纵横离奇。画草庐数间,点出了文人隐逸的主题。画法先以淡墨勾石骨,再用焦墨皴擦,淡墨微染,层层加深,层次井然。画面密而不塞,实中有虚,有深远的空间感。(4)运用前代画家之法,创造出线繁点密,苍茫深厚的新风格。被明代画家董其昌成为“天下第一。”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1)元代统治者的荣枯无常使许多汉族文人只得纵情于诗酒。(2)描绘了富春江一代的秋初景色。(3)吸收董巨披麻皴而更加简括,显示出较深的笔墨功力(4)堪称古代山水画中的巨作。对后代画家具有深刻的启发和影响
沈周《庐山高图》1“文人画”在明代最为昌盛,其中尤以山水画影响较深。2专为其师陈宽而作。以近似王蒙的笔法,集中表现了雄伟瑰丽的庐山形象。用此来象征乃师的崇高人格。3)寓意深刻,想象驰骋。布景高远深幽,山石多用披麻解索皴,浓墨点苔,墨丰笔健。表现出庐山大气氤氲的动人形象。4)为文秀一类的水墨写意山水之作,也是诗画并茂、寓情于景的巨幅杰作。唐寅《孟蜀宫伎图》(1)宫廷君王的奢侈豪华带给宫伎、歌伎的只是一种悲剧。(2)通过四个盛装的宫伎描绘了五代后蜀孟昶的宫廷生活。(3)诗的点缀道出了画的主题。线条细劲、流动,设色妍丽、明快、变化十分丰富。人物独特的造型特征,突出了宫伎弱不禁风的情态。(4)整个作品秀润、明朗、简洁、清新。作者饱受炎凉世态的滋味,通过宫伎的描绘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第五篇: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美术
一、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以质朴明快、绚丽多彩为特色的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图案,是我国先民的杰出创造。
仰韶类型的彩陶以在西安出土的半坡陶盆《人面鱼纹盆》最具特色,也最耐人寻味,此外,在青海大通出土的马家窑类型的《舞蹈纹彩陶盆》,描绘了氏族成员欢快起舞的景象,堪称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的杰作。
第二章:秦汉时期美术
一、帛画《人物御龙图》、《人物御凤图》、《马王堆出土帛画》。
二、画像石、画像砖:代表作《戈射收获画像砖》。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
一、顾恺之:代表作《洛神赋图》
第四章:隋唐美术
一、隋唐人物画家:展子虚,善画人物、车马、楼阁、山水,尤以画山水闻名。它的山水画被称为“远近山川,咫尺千里”。传世之作《游春图》。
阎立本:《步辇图》、《历代帝王图》。
吴道子与北齐画家曹仲达并称为“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张萱:盛唐画家,善于画仕女。《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周昉:继承张萱的画风,《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
二、唐代山水画:李思训、张璪
三、花鸟禽兽画:韩干:《照夜白图》,四、石窟墓室绘画:敦煌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甘肃)﹑云冈石窟(山西)﹑龙门石窟(河南)
第五章:五代美术
一、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二、董源:《夏山图》、《潇湘图》
三、黄家富贵:是指黄筌为代表的这一派的绘画风格,因为他们多描绘宫廷苑囿中的珍禽奇花,画法精细,色彩绚丽。徐家野逸:是指徐熙为代表的一派,多取材于水鸟野卉,画法多用墨笔,色彩极少。这两种现象被称为徐黄异体。
第六章:宋代美术
一、宋代人物画:李公麟《五马图》、梁楷
二、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三、宋代画院:赵佶(对画院的发展有几大的贡献),《芙蓉锦鸡图》
四、马远(山水画在取景上善于以偏概全、近景多在一个角上,以小见大)、夏圭(近景多在一边《溪山清远图》)两人被合称“马一角、夏半边”。
第七章:明代时期美术
一、戴进:浙派之首
二、吴门四家(也称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六如居士)、仇英。(作为中国绘画史上重要画派的吴门画派因其重要画家皆为苏州人而得名,创始人沈周与它的学生文徵明,以及周臣的弟子唐寅和仇英四人,因由师友关系,所以被称为“吴门四家”。)
三、董其昌:绘画理论史中最大的贡献是一出了“南北宗”的概念。
第八章:清代美术 一、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 二、四僧:弘仁、朱耷、髡残、弘仁
三、金陵八家:龚贤、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
四、扬州画派(扬州八怪):是指清代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些职业画家。(金农、黄慎、郑燮、李鱓、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聘)。
五、海上画派:赵之谦、虚谷、任熊、任薰、任颐、吴昌硕、蒲华。(海上画派,又称“海派”,或“沪派”,一般指的是发生于十九世纪中叶(1843年),至廿世纪初期(1927年)时,一群画家活跃于上海地区,并从事绘画创作的结果与风尚。)
中国美术史
填空题
1、仰韶文化中的彩陶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半坡)、(庙底沟)和(马家窑)。
2、夏、商、周美术的成就最为突出所以又叫(青铜器美术)。<这个答案不肯定>
3、T字形彩绘帛画自上而下分段描写了天上、(人间)和(地狱)的景象。
4、最早提出以形写神的画家是(顾恺之)晋代杰出的画家。
5、中国的三大石窟是(龙门石窟)、(敦煌石窟)和(云冈石窟)。
6、五代山水四大家是(荆浩、关仝、董源、巨然)。
7、龙山文化阶段,作为当时建筑质量提高的主要标志,一是普遍发现(白灰面),二是出现了(土台基)。
8、湖北随县曾侯墓出土的大型铜编钟,堪称(战国)时代青铜器的杰作。
10、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帛画,七主体思想是(阴魂升天)。
11、被称为我国古代园林观雕塑第一座丰碑的是汉代昆明池石刻(牵牛)像和(织女)。
12、传为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绘画作品有三件,即《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臹图》。
13、唐代画家周昉,创造了“(水月观音)”之体,他的佛画风格被称为“(周家祥)”。
14、杜甫诗:“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道出了画家(薛稷)笔下鹤的高昂神韵。而“穷羽毛之变态,夺花卉之芳妍”则指的是(边鸾)的花鸟画。
15、北宋文人画家李公麟借鉴前代的“白画”发展为更具表现力的“白描”,其传世真迹有《五马图》。
16、突破“黄家富贵”这种宫廷花鸟画成规的画家是北宋中后期的(崔白)。
17、“南宋四大家”指的是(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18、元代画家(王冕)以画梅著称。
19、“吴门四家”中的仇英,画法以(工笔重彩)闻名,代表作品是《剑阁图》。20、提出山水画“南北宗论”的是明末画家(董其昌)。
21、清初“四王”派分为两种,即(王时敏)、(王原祁)为一种:(王鉴)、(王翚)为一种。
22、“借古以开今”是清代画家(石涛)在其《苦瓜和尚画语录》一书中提出的。
23、清嘉道间两位著名的仕女人物画家是(改琦)与(费丹旭)。
24、近代“岭南画派”在一书上主张“折衷东西方”。
25、吴昌硕的一书道路与众不同,他从(臸印)开始,又学习(书法词章),最后取得绘画成就。
26、东汉时代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的(武梁祠)为代表。
27、近代画家任伯年注重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结合,创造了(雅俗共赏)的新画风。
28、元代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的作者是民间画工(马君祥)等,而纯阳殿的壁画构图则是采用了(连环画)的表现形式。
29、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出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三万代一万多年之间。30、中国画融诗书印为一体,有托物寄情的特点。例如:王冕《墨梅图》有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羡人间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31、(刊头)与(标题)在板报设计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32、中国画简称国画。一般只用毛笔在(宣纸)或绢、帛上,用墨和中国画颜料所画的水墨画、淡彩画、重彩画等。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和风格特点,在表现手法上,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来进行创作。
33、宋代五大名窑,即(汝窑)、(钧窑)、(官窑)、(哥窑)、(定窑)。
34、红、紫、黄、绿、橙、蓝几色中,(橙、绿、紫)是间色,明度最低的是(紫)色。
35、构成色彩的三个基本要素是:(色相)、(纯度)、(明度),三间色指(绿)、(橙)、(紫)三种颜色。
36、素描中分为三大面五调子,其中五调子是指(亮调)、(过渡灰调)、(明暗交界线)反光和投影。
37、中国画以题材分通常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类。国画中传统四君子是指(梅)、(兰)、(菊)、(竹)。
38、中国画中的用墨,历来的画家都很讲究,主要是运用墨色变化的技巧,唐张彦远《历代画家记》曰:墨分五色,即(焦)、(浓)、(重)、(淡)、(清)五种,这就是中国画用墨的奇妙处。
39、中国素有“瓷国”之称,在国内成为“瓷都”是(景德镇),“陶都”是(宜兴)。40、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写下《咏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名篇佳句。
41、创作《三毛流浪记》连环画的作者是(张乐平)。
42、中国现存最早、最大和最高的木结构阁楼式塔是(山西应县木塔)。
43、青铜器主要指我国自夏代末期至秦汉时期用(铜、锡、铅)合金臸作的各种器物。
44、黄公望的代表作是(《富贵山居图》)。
45、《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是(五代 顾闳中)。
46、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堪称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之杰作。
47、我国先秦时代的青铜器,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等四类。
48、唐代画家王维以诗入画的“破墨”山水,书写文人情怀。王洽画松石山水则疯癫狂放,创“泼墨”之法。
49、清代“四僧”是指:(弘仁、朱耷、髡残、弘仁)。
50、清代三大木板年画产地是(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杨家)。
51、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彩陶)的装饰纹样上。
52、在(臷峪)人和(山顶洞)人的装饰品上,呈现出成熟的钻孔技术,这在雕刻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53、“徐黄异体”指的是五代画家(徐熙)和(黄筌)的花鸟画风格。
54、画史上“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分别指的是唐代的画家(吴道子)和北齐画家(曹仲达)所独创的宗教图像样式。
55、五代时期的画家创造了北方重峦峻岭和江南的秀丽风光,北方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
简答题
1、顾恺之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①克服前代限于说教内容的缺点,广泛采用多样性题材。②明确提出了“传神”的重要性。③加强平列构图的变化,依靠画面人物互相关系的巧妙处理以显示人物的情思。④揉合汉画与西域的线条,创造“春蚕吐丝”般的线描风格。⑤在画法画理诸方面,体现出朴素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
2、简述后现代主义美术的基本特征:①企图突破审美范畴,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②从传统艺术、现代主义艺术的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用艺术表达多种思维方式③从强调主观感情到转向客观世界④对个性和风格的漠视或敌视⑤从对工业、机械社会的反感到与工业机械的结合⑥主张艺术平民化,广泛运用大众传播媒介。
3、什么是中国画:中国画就是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出来的画。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臶。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中国画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笔墨。
4、谢赫“六法”,并逐一加以简要解释:①气韵生动: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②骨法用笔: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③应物象形:准确地描绘对象的形状。④随类赋彩:按照对象的固有色来设色。⑤经营位臵:指构思、构图。⑥转移模写:指绘画的临摹和复臸。
5、换花鸟画中的“徐黄异体”各有什么特点:指五代西蜀画院画家黄筌和南唐画家徐熙的花鸟画风格。黄筌的风格:①取材多为宫廷珍禽瑞鸟,奇花怪石。②画法多采用“双钩填彩”,笔致工细。③画风富丽,设色鲜明。徐熙的风格:①取材多为民间野花,水鸟渊鱼。②作画重在用墨,兼勾带染,有“落墨花”之称。③设色不以晕染为工,只是略加色彩。因此画史上有“皇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
6、秦陵兵马俑的主要艺术特色:①以群雕形式出现,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宏伟的气势。②崇尚写实,手法严谨,并注意刻画任务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点。③妆彩粉饰,绘塑结合,使形象更为丰富多彩。
7、战国帛画反映的内容及艺术特点是什么:内容:反映了楚人祈求死后升天的幻想。特点:①画面背景空白,构图突出龙凤飞升的形象。②以线造型,笔致圆转流畅。③形象皆为正侧面,基本比例正确。④龙凤造型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装饰趣味。
8、“扬州八怪”的绘画有何特点:①风格鲜明,个性突出。②重视情趣的表现,力图在作品中显示出自己的人品、学问、才情、思想。③诗文、书法、绘画、印章,完美结合。创作特点:师造化、抒个、用我法、专写意、重神似、端人品、博修养。
名词解释
1、画像石:中国古代祠堂、墓室、石碑等石刻装饰画。盛行于东汉。其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代表作有武梁祠画像等。
2、昭陵六骏:唐太宗陵墓前浮雕。刻划李世民征战时先后骑乘过的六匹骏马。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作品具有强烈的体积感。
3、彩陶: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彩陶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再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臸作已达到可观水平。
4、仕女画:中国古代人物画之一种。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代表画家:张萱、周昉。
5、马踏匈奴:西汉霍去病墓前群雕的主体雕刻。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矫健的战马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匈奴将领踏翻再地的典型情节,赞颂霍去病再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这是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作品。
6、帛画:古代画再丝织物上的绘画。其表现主题是引魂升天。任务造型带有风俗画性质,线描规整劲利,色彩绚烂谐调,具有装饰风味。代表有战国楚墓的《人物龙凤帛画》、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等。
7、唐三彩:中国唐代多彩铅质产品的概称。流行于盛唐武则天至中唐开元、天元时期。三彩釉以白、黄、绿三种釉色为主,也有少量蓝釉或黑釉。
作品分析
1、分析顾恺之的《洛神赋图》:①士大夫画家辈出,绘画题材范围扩大。②根据诗人曹植的文学创作的主题思想塑造形象和安排情节。画出了一幅哀怨缠绵的连续画图。③人物神情刻画生动,主题内容突出,手法写实。线条简练飘逸,色彩典雅鲜丽。整个画面环境富于装饰性。④体现了东晋时期中国绘画水平。顾恺之的艺术成就对当时或后世画家具有重要影响。
2、分析沈周的《庐山高图》:①“文人画”在明代最为昌盛,其中尤以山水画家影响较深。②专为其师陈宽而作。以近似王蒙的笔法,集中表现了雄伟瑰丽的庐山形象。用此来象征乃师的崇高人格,③寓意深刻,想象驰骋。布景高原深幽,山石多用披马解索,浓墨点苔,墨丰笔健。表现出庐山大气的动人形象。④为文秀一类的水墨写意山水之作,也是诗画并茂、寓情于景的巨幅杰作。
3、分析阎立本的《步辇图》:①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促进了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②作品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事件。③构图均衡,人物主次分明,形象生动,线条匀细挺拔,富有弹性。设色浓重并适度晕染,效果单纯而明朗。④作品具有历史价值,是现存有关西藏最早的一幅历史画。阎立本是开一代画风的划时代人物。
4、分析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①元代统治者的荣枯无常使许多汉族文人只得纵情于诗酒。②描绘了富春江一代的秋初景色。③吸收董的画风更加简括,显示出较深的笔墨功力。④堪称古代山水画中的巨作。对后代画家具有深刻的启发和影响。
5、分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①宋初市民阶层的形成,出现了以市俗生活为中心内容的风俗画。②通过郊野、汴河、街市三个段落,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河两岸清明时节的解释景象。③构图采用散点透视。布局有序,内容丰富,主题突出。采用线描淡彩法,并紧密结合对象的质感特征。④体现了中国古代风俗画的最高成就,对研究宋代的城市生活以及民俗、服饰、建筑、工商、交通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6、分析王蒙的《青卞隐居图》:①元朝的“世事多变”造成文人画家逃避现实、隐遁山林。②描绘了浙江吴兴县西北18里许的卞山景象。③立轴采用高远法构图,画出卞山自山麓至顶全貌,结构严谨,纵横离奇。画草庐数间,点出了文人隐逸的主题。画法先以淡漠勾石骨,再用淡墨微染,层层 加深,层次密而不塞,实中有虚,有深远的空间感。④运用前代画家之法,创造出线繁点密,苍茫深厚的新风格。被明代画家董其昌成为“天下第一”。
7、分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五代南唐政权的摇摇欲坠造成许多人对前途悲观失望,故而疏狂自放以蒙蔽朝廷耳目。②通过听琴、观舞、休息、赏乐、调笑五个场面,描绘了政治上失意的官僚韩熙载尽情声色、颓唐放从的夜宴生活。③构思严谨,任务性格刻画生动而有深度。衣纹组织严谨而又简练。设色以浓重色调为主,配以淡彩,间隔以大块的黑白,起着统一画面的作用。④除绘画史上的重要价值外,也是研究音乐史、舞蹈史、工艺史的宝贵资料。
8、分析唐寅的《孟蜀宫妓图》:①宫廷君王的奢侈豪华带给宫伎、歌伎的只是一种悲剧。②通过四个盛装的宫伎描绘了五代后蜀孟蜀的宫廷生活。③诗的点缀道出了画的主题。线条西劲、流动,设色妍丽、明快、变化十分丰富。人物独特的造型特征,突出了宫伎弱不禁风的情态。④整个作品秀润、明朗、简洁、清新。作者饱受炎凉世态的滋味,通过宫伎的描绘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9、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描写贵族妇女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全面分为四段,分别描写妇女们采花、看花、漫步和戏犬的情形。人物线条简劲圆浑而有力,设色浓艳而不俗。据传,此卷经重新接裱后发现时独立的四福屏风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