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学院裴亮 民勤县泉山镇基础设施建设变化调研报告
民勤县泉山镇基础设施建设变化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贯彻落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出意见,提高《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对教学环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学校研究决定,在08级即将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学生中,利用2009年暑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此,我着眼于民勤县泉山镇基础设施建设变化的具体情况作此报告,报告涉及水利管理、文化教育、交通运输、村容村貌整治、污水及垃圾的处理、供气供暖、电力、卫生事业、广播电视、电影、通信、邮电通信业、环境保护与治理等方面的内容。
一、调研前的准备工作
(一)为什么我要以“民勤县泉山镇基础设施建设变化的具体情况”为调研对象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积极稳步推进的时刻,位于河西走廊的民勤县是西部落后地区发展的典型代表,民勤县得了温总理以及其他党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而泉山镇在民勤县的发展中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泉山镇基础设施建设变化情况的调研,不仅能从侧面真实反映西部农村的情况,让我们大学生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也能引起更多的人关注西部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的发展,从而加快西部大开发建设的步伐。
(二)调研时间及调研方式的安排
鉴于学校假期时间为7月18日至8月31日,再考虑自己的调研对象的内容及预期调研的效果,决定把调研时间安排在7月20日至8月20日期间。调研采取亲自到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定时定点采访和咨询,在企业、工场、街头、田间、农家以及汽车上等通过短期实习、走访、观察、问卷等方式进行。
二、甘肃省民勤县泉山镇自然状况及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泉山镇位于民勤县县城西北约37公里处,属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地区,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自然环境十分恶劣。西汉武这元狩二年(公元前功尽弃121年),大将霍去病西征,安定河西,从此,历朝在这里建郡置县,移民开发农业,民国17年(1982年)置民勤县,取“俗朴风醇,人民勤劳”之意。泉山镇也是当时移民的重点地区。泉山镇总土地面积13.37万亩,耕地面积4.5万亩,平均海拔1367米,年均降雨量155.8毫米,年均气温9.5℃。全年无霜期163天。辖1个居民委员会,12个村民委员会。现有人口16678人,乡镇总户数目字3874户, 乡镇总人口17460人, 乡镇从业人员8730人。在新中国建立的几十年里,泉山镇属于西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地区,但在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在党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的伟大战略之后,泉山镇人民在党委和政府的带领下,在毛泽东和马列主义思想的正确引导下,通过艰苦奋斗,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在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大步迈进。
三、探索中艰难发展的水利管理事业
水利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水利基础设施的完善事关泉山镇的生存与发展,泉山镇地下水位较深,而且水质较差,农业灌溉用水乃至居民的生活用水都极具匮乏。在农业灌溉设施方面,现如今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由纯土沟漫灌发展到由水泥渠沟漫灌,再发展到采取各种方法减少蒸发的比较先进的灌溉模式,现如今大力引进以色列的农业节水技术,多数地区已经采用滴管和喷管的方式进行农作物的浇灌,7月26号,据现场的专家检测,可以节水约30%~40%。在7月底8月初泉山镇棉花还末开好的农闲时期,泉山镇政府在新西村和西营村实施了农业灌溉基础设施配套改造项目,我在现场看到,老百姓有的挖沟,有的下管,有的添土,而且旁边有专家和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镇政府充分利用了县上下拨的70多万资金,同时大批引进了省内一些主要的施工人员和技术专家,充分利用镇上已有的设备,从而确保了先进的大田滴灌和管灌工程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完成了,这些工程都采用了标准的方式修建。在完成后的几天里,村上又组织社员开挖了2公里多的管道沟,并在主要的站点修建了简单的管理房,以备以后的改进和使用。
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下,泉山镇响应县上政策以有关号召,一面利用现有的资金和条件大力引进先进的节水技术和管理人才,充分发挥科学在农业节水中的关键作用。另一方面,对农民进行节水技术的培训,并进行必要的引导。水利局的统计资料显示:泉山镇由于去年开始大规模采用节水技术,采用半固定式低压管道和改性聚氯乙烯塑料管道,从而使全镇农业灌溉的总电量降到了历史新低,达到了37.23万度,年度农业用水总量较上一年下降约8.13%,较去年同期少用电量7.8万度,少提取地下水469.7万方。这一成果是全镇人民响应“科学发展观”的号召,在水利项目建设中取得的伟大胜利。同时,“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争创全省节水模范镇”的实践活动也在全镇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镇政府还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介对“水资源的保护问题”进行了大讨论。镇上的有关领导还鼓励全民为加快“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和建设节水性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农业灌溉技术的推广,不仅有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泉山镇的生活引水也是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由于自然原因,泉山镇的地下水各种矿物质严重超标,部分地区水质带有很强的苦涩味,甚至牲畜都难以饮用,为了提高生活用水的质量,镇上结合现有的人力和财力,实施了“民生安全饮水”
项目计划,力争实现集中供水。首先组织有关专家找了几处水质较好的地区,发动社员打了7眼深水机井,解决了水源的问题,同时,投入资金在地上进行了输电线路网的改造,修建新的供水管理站,地下重新开挖输水工程,总投资达92万多。从此人畜饮水才开始真正地从饮水困难向讲求水质安全过渡。目前,虽然泉山镇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但农民吃水难的问题得到了缓减,据了解,这项工程的的实施,是切切实实为百性的生活做了件好事,泉山镇的11个村、90个社的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14700多人的身心健康有了进一步的保障。年底省市下达了民勤县第三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投资805万元,镇政府通过积极争取,又新建了合盛、红柳岗和小西3个供水工程。今年,又抓住了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扩建了泉山镇小西的供水工程。在自己的调研过和当中,亲自和当地的老百姓做了交谈,大部分人对现在的饮用水表示相当满意,都认为现在的水比以前的好多了,连做饭都比从前的好吃了,许多十年前甚至是几十年前的老人对这项工程都赞不绝口,他们说,原来在他们眼中,这样的好事想都不该想,没想到自己挑了一辈子的水,到现在居然不用打水了,用自己家门前的水,非常方便,他们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近几年生活水平的变化,也希望党和政府能办更多的实事,做更多的民生工程。
四、喷薄发展的文化教育事业
泉山镇的文化教育事业可以说蜚声甘肃西北,乃至宁夏、内蒙等临近省份。镇上的学校里,每年考入省重点中学和考入清华、北大等国内名牌大学的学生举不胜数,泉山成了闻名遐迩的“状员镇”。泉山镇的教育事业也一直是这里老百姓的骄傲。如果一个外地人来到这里,我想,他肯定会被这里的景象所感动。你无论走到那里,你无论身在何处,你会发现,最好的建筑在学校,最有青春活力的地方是学校,最受老百姓器重的是老师。在这些学校,你能切身感受到泉山镇老百姓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感受到泉山基础教育发展的巨大变化。
我也在自豪之中,走进了这所著名的学校——泉山完小。我采访了陈浩和王清华两位老师,他们都在这所学校任教多年,对于学校基础设施的发展有着自己切身心的感受和体会。据他们反映,学校现有高级教师5人,一级教师14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市级园丁7人,骨干教师12人,本科学历17人,专科学历36人,教师学历达标达100%。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学生1200多人,学校占地面积40020平方米,建筑面积9520.4平方米,硬化面积1000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3500平方米。学校因地制宜,从“教育性、艺术性、娱乐性”出发,精心策化,合理布局,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以赴对校园环境进行“绿化、美化、亮化”。现有现代化电教室2个,多媒体教室2个,微机室4个,理化实验室各1个。已经建好的新图书馆包括图书室和阅览室,内有藏书8万多册。同时学校在这两年,投入大量的资金,完善了学校的软件系统,学校的的广播播放系统和校园网络系统已经启用。
此外,泉山镇人民政府近几年来,花大力气对镇内所有学校的危房进行了改造,从而使危房率大大下降,现在每个学校的教室都不仅气派亮丽,而且安全实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很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在片热土上,关心教育、重视教育、支持教育的大环境已经蔚然成风。我调查了大多数农村家庭,家里大约年收入的70%~80%都用在孩子的教育上。可见这里的人民对教育的重视,可见这里的教育水平。我们也能从这里看到美好的希望。我相信,泉山镇的人民踏着开拓者的足迹,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这21世纪的大潮中,一定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五、沙漠中的交通运输业
泉山镇的位置决定了交通是这个地方一切发展的瓶颈。东、西、北三面全部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这样的地理位置对于一个地方人民来说,生活在这里不得不有一种压制感。这里两大沙漠越来越靠近,而通往外地除了西南——东北方向的公路外,必须要穿过沙漠。这里或许是全国受风沙影响最大的沙漠公路,公路随时有被淹没的可能。这里的村庄在几年前,全是泥泞小道,而现在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这两年的新农村建设中,泉山镇人民政府始终把加强交通建设作为基础设施的重点,把通村道路建设作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和推进器,力争使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这个最薄弱和关键的环节得到有效的突破,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物质基础,并进一步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向前推进。为此,泉山镇政府在道路建设中采取“一争二挤三拿四捐五顶六垫七统筹”的筹资办法,坚持“处理好一个关系(进度与质量)、确保四个到位(规划设计到位、施工标准到位、过程监督到位、群众参与到位)、严把两个关口(材料入场关口、工程验收关)”的工作原则,目前已完成通村油路建设任务12.5公里。通村油路的建设,也带动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现在无论是乘车,还是骑摩托车,在村间的柏油路上,你会感觉无比的轻松与喜悦。但当你静下心来,用心去感受这个地方的人民,从这些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当中,你从他们那略带尘土的脸上,能看到他们的幸福,也能看到他们身在祖国大西北,身在偏远地区,为了生活整天忙碌的心酸。这里有一条新修的引水灌溉渠道,河水每年开春浇灌农田时,上游的红崖山水库,据说是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开闸泻水。现在这条引水灌溉渠道上的桥梁也几乎全是新修的,采用了最新的技术,很安全,也很实用。尽管自然决定了这里的交通不像我国东部平原那里那样的方便与快捷,但现在从新修的这些交通设施中,我能感受到,这个地方将会得到快速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及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也会使这里的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六、村容村貌整治、污水及垃圾的处理、供气供暖电力、卫生事业、广播电视、电影、电信、邮电通信业的发展与变化
当你来到这个镇上,尤其是来到农村家中,可能不会很快地感受到这里村容村貌的变化,这时因为大多数旧的房屋已经不见了,如果你想感受这里些变化,这需在村长的带领下,去看一看村中已经没改造的数目不多的破房和危房。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在新农村建设的大好背景中,一部他农民依靠自己的财力新建了新的房屋,另一部分在镇政府的统一规划下,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新建了大批的农村实用标准居住房。以前几乎全是土坯房屋,现在大多都是砖房,而且配套设施完善。现在全镇小康住宅面积大幅度上升,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
现在泉山镇12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公路、通电话、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镇政府推进农村“三堆”清理,以“一池三改”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沼气建设和风能、太阳能等到适合农村的洁净能源建设。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把部分项目上报国家农业部待批。同时大立修建适合农村适用的沼气池,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以前取暖仅靠烧植物的根、茎和叶,现在已经全部能使用上了煤炭,而且部分已用上了沼气等新型能源。卫生事业方面,泉山镇政府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现有医院、卫生所13所,医生87人,病床位49张。另一面,大力对村庄进行绿化,努力减轻自然环境对卫生事业的影响。
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泉山镇的广播电视、电影有了很大的发展。以前看电视就两三个台,而且信号不稳,甚至大多数农村家庭都没有电视机。现在泉山镇拥电视2763台,电影播放机6台,电冰箱463台,太阳能热水器258台,手机8543部,电脑201台,邮局3处。全镇实现了真正的电话程控化、有线电视普及以及电信的全民化。这足以证明了泉山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七、经济基础设施代表——日光温室产业的发展与变化
泉山镇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在经济发展方面,大力推进日光温室产业。自己在调研的过程中,曾几次进入温室大棚实地采访。在小西村采访了正在自家日光温室内为黄瓜掐秧的仲萍花,该村大力发展以黄瓜种植为主的日光温室产业。在调研的过程当中,遇到了镇政府、镇宣传部门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100多名机关干部和职工,有的手拿铁锨,有的手拿洋镐,帮助老百姓开挖为日光温室内通水的输水渠沟。这条渠沟宽约80厘米左右,大约有1公里半,可能是在建设温室大棚的墙体时,被拖拉机的链轨碾压过,地下的土体显得异常的坚硬,开挖非常的吃力。每前进一步,加深一步,都会让人汗流浃背。机关的领导门还带头为老百姓日光温室的建设进行了各种方式的帮助,有的单位通过节约开支的方法,挤出资金来支持农民的日光温室建设,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现在旧的日光温室内,种植的黄瓜已经陆续上市,新的温室大棚也在陆续的筹建当中。
基础设施的完善,也为日光温室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生产的产品当中,黄河蜜瓜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贸易部评为“中华老字号产品”,并指定为国家专用瓜生产基地。郁金香、银蒂在云南昆明世博会上获得金奖,从而使泉山镇拥有“瓜乡”之美称。泉山镇的经济将迎来一个新的起点。相信,日光温室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将支撑起新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村经济的转型带来机遇。
八、特色基建的发展——沙漠化治理与环境保护
“决不能让民勤变成第二个罗布泊,这不仅是个决心,而是一定要实现的目标;这也不仅是地区的问题,而是关系国家发展和民族生存的大计。”
温家宝
之所以把泉山镇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作为一个调研对象,是因为民勤的生态环境状况以及它在全国防沙治沙中的关键作用。而泉山镇地处民勤县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相隔最近的地方,几乎站在民湖公路上,向东就能看见腾格里沙漠,而向西就能看见巴丹吉林沙漠。所以,泉山镇的环护基建也是重中之重。
对于自己调研当中的心情,应当说比较复杂。近十年来,风蚀极为严重,沙化面积和荒漠草原枯死面积逐年扩大,北部沿沙漠地区灌草植被逐年退化,沙漠以每年大约8~10厘米的速度向绿洲推进,最大处每年超过120厘米,大片的绿洲沦为不毛之地,沙漠区内的乔、灌木及大片草甸萎缩、枯死,固沙能力减弱,覆盖率降低,绿洲已经由过去的阻沙天堑变为沙源,水干风起,沙逼人退。如今,这里已成为全国最干旱、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四大发源地之一。温家宝总理曾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强调指出:决不能让民勤变成第二个罗布泊,这不仅是个决心,而是一定要实现的目标;这也不仅是地区的问题,而是关系国家发展和民族生存的大计。几年来,虽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荒漠的生态问题,但泉山镇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一方面,政府采取“禁牧、休牧、轮牧”的政策,另一方面组织专家认真研究防沙治沙工作,也派专家前往宁夏中卫的沙坡头学习他们的防沙治沙经验。现在在初步沙化地带,已经种植了各种沙生植物,在离沙化地带几公里范围内利用小麦杆设计了网状沙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九、泉山镇基础设施发展与变化原因之思考
(一)“毛泽东思想,科学发展观”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它要求我们要运用正确的意识对世界进行改造,运用正确的意识指导我们的行动。而毛泽东思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理论经典。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从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正是有了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社会、经济、文化才会取得可持续的进步与发展。
(二)改革开放与西部大开发战略带来的机遇
1978年的改革开放,为全国,也为泉山镇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更为西部的发展送来了春风,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是泉山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加速器和推进器。
(三)“勤朴、坚韧、尚学、求真”的沙井文化——“民勤”
泉山镇人民自古俗朴风醇,勤劳勇敢。老百姓口中流传一句话:“民勤无天下人,天下有民勤人”这从侧面反映了泉山镇人民——民勤人——的勤劳与智慧。这是泉山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
(四)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政府“以人为本”的服务态度
党和政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是泉山镇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保障。
十、自己对泉山镇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的建议
针对自己在调研中发现的,以及后来思考所得的问题,我认为泉山镇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人民群众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提高人民群众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水平
“科学发展观”在统领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有关部门以及广大的人民群众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水平,尤其是对科学发展观意义与作用的认识。这直接决定了科学发展观的落实程度,具体来说,决定了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效益和可持续性问题。在自己的调研当中,发现了大多数人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仅限于“听过”二字。所以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首先自己应该深刻学习和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应当做好人民群众中“科学发展观”知识的普及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认知水平,这样,不仅能减少腐败问题,而且能从根本上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扫清障碍。
(二)加大农村精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发现泉山镇的经济比较单一,而老百姓大多数人只抱怨一句话:“自然环境太差,要啥啥没有”。地方经济的发展的基础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自身所具有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另一方面是精神和文化层面的。有时劣势也是优势,正因为别人没有。例如泉山镇的“沙井文化”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开发点。发展文化产业也需要大量的基建投入。此外,我调研中发现的一个很重要发问题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冷淡。这其实很大因素是市场经济作用的结果,但社会文化基建投入的不足有很大的关系,从经济角度考虑,这方面的投入可以促进一个产业的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增长多元化。从社会角度考虑,也有利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素质的提高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尊重、理解与和谐。例如,把一部分财政收入合理地投入到农村文化事业中,加强村级科普阅览室、电影播放室、老年人活动中心、定期文化活动必需以及其它精神文明设施建设。我们应当认清一个经济学规律,这也是毛泽东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正确运用,对经济增长率的关注,对经济单一方向的巨大投资,不一定能使经济达到最好的效益和最健康的状态,只有和谐的投入才能创造最大的效益。
(三)教育的投入以“树立真正的品牌教育”为导向
一个多月的调研,自己的深切感受是:教育的基建投入,大多是硬件的投入,这里的硬件指的是 “以提高升学率”为导向的投入,而“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并有得到现实的践行。一方面当升学率达到最高最,此时,追求更高的升学率是不是主要的目标,另一方面,教育的改革是整个社会,整个教育界共同的责任。泉山镇作为教育事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应当在探索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浪潮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里的“品牌教育”是指促进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教育。所以,我觉得,泉山镇教育的投入应该更多的以“树立真正的品牌教育”为导向。
(四)毛泽东思想、科学发展观——结合具体实际应当切实应用
调研中,我发现在生态基建方面,尽管镇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当说具体落实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但现实不是这样,政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应该结合具体实际,把科学理论加以正确运用。在环护工作中着重提高人民群众的环护意识,在其他工作中正确处理自己利益与人民群众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与整休利益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五)加强廉政建设、民主建设、基层组织建设
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应当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当好人民的公仆,首先应当加强自身的建设,这是前提;再次应当信息公开,加强与人民群众的交流与沟通,能为大多数人民的利益着想,设立完善的“听证会”制度,多听取老百姓的心声,民主制度是根本保障;最后,应当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以及其他基层组织的作用,使他们能起到先进带头作用。这样,泉山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会有长足的健康的持久的进步与发展。
(六)以“良好的投融资体制”促“投资多元化”,认真落实责任制
在自己的调研中也发现,不少领导介绍说:“你们大学生不知道啊,其实农村基建投资资金有限,有了钱还愁不发展吗”。我从一个大学生所学的知识考虑了很多,应该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来源:一是国家以及省的财政投资;二是市级包括县级对财政的统筹安排;三就是靠地方自己筹积。但大多数地主基建的需求和实有资金可能之间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我觉得泉山镇当前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改革融资体制,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农村基建必须依靠社会各类资本,在这方面尤其要放宽民间资本的准入领域,支持一些大公司、大企业参与农村基建。同时,地这个过程中,要始终做好认真落实“责任制”。
十一、结语
一个多月的实践结束了,自己也获到了不少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大多经验在报告中无法表达,但自己的感触却很深,我相信,这些经验会使自己在今后的人生中受益不少。在调研报告的最后,我祝愿泉山镇发展的越来越好,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西部,关注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尤其是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二篇: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水月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长期以来,水月产业园区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推动园区建设发展,由于客观因素制约,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配套功能不完善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园区发展。
一、现状
(一)规划情况
水月产业园区前身为**年成立的**区水月循环经济实验区,**年9月经省经信委、市编办批复成立园区管委会,**年**月23日正式挂牌成立。园区原定位为循环经济实验区,《产业发展规划》于**年9月经省经信委批复实施,主要围绕水钢冶金主导产业发展装备制造、金属加工、化工、建材、矿产开发等循环配套产业,依托区位、交通优势发展商贸、物流、市场、食品加工等服务产业。为优化产业结构,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园区根据市委市政府意见,经充分调查研究,依托交通、区位、市场潜力等优势,将园区功能重新定位为产城一体化的城市拓展区,规划范围为东至瑞安路,南邻贵昆铁路,西至汪水路,北抵月照机场,辖钟山区红岩街道办事处、荷城街道办事处的部分社区和杨柳街道办事处大部分区域和月照乡全部,总面积约7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约15平方公里,核心区域面积5.1平方公里,着力打造物流商贸、空港经济及高新技术产业、循环经济轻型工业、休闲旅游度假四个组团。目前,规划工作已进入细节论证阶段,拟于今年11月上旬报批。
(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设计标准为城市主干道Ⅱ级的金水路一期**公里已建成通行,近期完成细沥层铺设。全长1.547公里、宽20米的民族风情小镇东明路于今年4月中旬动工,全长2.26公里、宽20米的南北路于今年**月动工,两条路路现正进行基础填挖工程。全长2.3公里的金水路二期在首批建设BT投资方因资金链断裂无法续建停工后,今年10月重新动工建设,(三)排污排洪方面
排洪排污沟渠修建3千米,但仍不能满足当前园区排洪排污需要。
(四)水电气配套方面
共完成供水管道安装13千米,铺设排水管道沟渠1.2千米。计划今年年底前,完成新安装饮水管道3000米,新铺设排水管道**米,新建220千伏安变电站一座。现有水、电基本能满足现入驻企业、在建项目及居民用水用电需求,二期管道尚未进入实施阶段。
二、存在问题
(一)规划未定
已完成5.1平方公里核心区规划与现发展思路不一致,在**年**月12日召开的市长办公会议上未获通过。现市规划局将水月纳入新一轮城市规划范围,市规划、发改部门正委托相关单位对建安组团、空港经济两片区进行控制性规划,与园区的控制性规划重叠。
(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大道作为市政府规划建设的横穿园区核心区的主干道,已由水城县完成初步设计,但迟迟未动工建设,严重阻碍园区项目建设。园区内民族风情小镇东明路、南北路和金水路二期虽在轰轰烈烈建设中,但建成投入使用需要一定工期,近期难以通行。原有道路为实现细沥层铺设,且内环快线、机场快线及园区内项目工程运输车辆碾压造成破坏,运输条件差。
(三)排污排洪设施亟待改善
园区内地形地貌复杂,项目建设用地需大量挖填方后方能使土地平整,导致排污排洪压力增大,园区内原有排污排洪设施已不能满足需要。
(四)配套设施不健全
现有水电只能基本满足企业、项目建设和居民生产、建设和生活需要,后续生产、建设和生活用水用电量大,且供气、通讯等设施不健全。
(五)小散乱污染企业清理难
园区起步标准低,开发程序不科学,导致企业分布混乱,尤其是园区内存在多个洗煤厂,呈现小、散、乱的状态,导致脏乱差根源难以消除,大大影响了园区形象和建设发展。虽园区已调查摸底,但清理工作已超出园区管理权限。
(六)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难
园区内基础设施全部由管委会自筹经费建设,但园区起步晚、后劲弱,无固定资产,加之建设用地少等现实问题,导致园区没有融资抵押物,融资难度大,基础设施建设进度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
三、建议
(一)强化规划衔接
为统筹园区同步、协调发展,市发改委、规划局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涉及园区规划的建安片区、月照机场周边一带范围,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后,由园区负责实施,其余范围由园区规划并实施。同时,尽快确定园区法定界线。
(二)完善路网规划和建设
将园区已规划并动工建设的民族风情小镇东明路、南北路和拟规划的其他道路统筹纳入先期城市道路规划,由园区先行建设。把**社区二三组道路、内环快线三块田互通至双坝社区小西湖道路纳入城市道路网络规划,提高周边土地使用价值。另外,乌蒙大道园区段从月照乡政府前至水钢由园区自行规
第三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中央在一号文件中指出:“要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上述要求可以看出,今年中央把着力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为我们基层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大投入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作为乡镇政府,贯彻落实上述要求,必须广泛凝聚各方力量,不断加大农业项目的争取力度,以项目建设的大突破,带动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大改善,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不仅是履行政府执政为民基本职责的需要,也是解决当前农村“三最”问题的现实途径。
一、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成效
近几年来,镇以改造增效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向上争取,全力组织实施,在项目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工作氛围基本形成。镇村两级组织抓项目的机遇意识、主动意识明显增强;积极申报争取项目的热情普遍高涨;广大群众参与、支持、服务项目建设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全镇上下抓项目建设的工作合力基本形成。二是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落户我镇并得到实施建设的项目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投资额度越来越高。仅年,全镇用于镇内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投资就达到1753.5万元。全年硬化乡村公路40公里,新建末级渠系9公里,改造土地5300亩,完成安全饮水工程2处,解决3000余名群众吃水问题。卫生院综合楼、司法所、福利院、村委会改扩建和村级无线广播网络等一系列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年,我们围绕年初八届二次人代会确定的2000万元农村项目建设目标任务,目前已落实到位了覆盖8个村的6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达2100万元以上,大部分项目已正式启动或正在施工。三是工程质量不断提高。建立健全了项目建设的运行机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加强全过程监管,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得到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四是项目效益发挥较好。通过村级道路硬化、末级渠系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安全饮水、土地整理和次生林改造等一系列项目的实施建设,镇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能力大大提高,为实现农民增收目标,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做法
针对镇级财力捉襟见肘,村级组织集体经济实力不强,农民群众尚不富裕的实际,我们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紧盯目标,抢抓机遇,凝聚力量,完善机制,科学实施,力求以富有成效的项目建设改善农村面貌,造福一方群众。
(一)统一思想认识,建立工作机制。一是统一思想认识。通过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每年召开两次关于项目建设的固定专题会议,引导班子成员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践行执政为民宗旨的高度,增强抓好项目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准确把握项目建设的方向、目标和工作重点,在全镇干部中形成了“抓发展必须抓项目,不抓项目就是不作为”的发展共识;同时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入户宣讲等方式,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抓项目建设人人有责”的责任意识和为镇委中心工作服务的大局意识。二是夯实工作基础。在全镇范围内广泛调查摸底,认真疏理汇总,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项目建设的重点,分村设立与完善项目储备库,并按照“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实行动态管理,确定主攻方向,突出建设重点,分步推进实施。三是建立工作机制。镇委成立了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六大工作专班,落实责任,明确任务,严格实行“领导牵头,目标管理,专班运作,经费包干,考核奖惩”,在项目工作推进过程中形成了“每周碰情况,每月报进度,季度结硬帐,全年严奖惩”的工作运行机制。
(二)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建设质量。坚持把提高工程质量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强化全过程监控,确保把每一个实施项目建设成为群众满意工程。一是坚持科学规划。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经济适用”的原则,聘请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在深入实地认真勘察的基础上,科学制订规划和施工方案,并层层征求项目区干部群众意见,反复进行论证,认真修改完善,力求规划设计的可行性和实效性,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有效的蓝本。二是精选施工队伍。在工程的发包与施工单位的选择上,坚持看资质、看绩效、比价格,严格按要求公开对外发包,力求用最好的施工队伍、最低的建设费用,建设质量最过硬的基础设施。三是严格工程监理。在聘请中介监理机构进行监理的基础上,组织经验丰富的本地人,组成项目建设督查专班,与监理机构一道,严格按照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方案,督促施工单位按时按质按量施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到位。积极配合上级职能部门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一律先整改后签字。四是优化施工环境。由班子成员牵头,镇矛盾纠纷调处中心、项目所在区驻村干部、村组干部组成专班,专事项目区矛盾纠纷及遗留问题的摸排处理工作,做到项目未动,纠纷先调,积极争取项目区群众的支持与理解。
(三)强化后期管护,发挥项目效益。坚持把基础设施后期管护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积极探索基础设施建设管护办法,确保基础设施效益的充分发挥。一是推行水利设施协会管护机制。通过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等组织,充分发挥协会作用,使各项工程后期管理及运行维护趋于规范有序。二是推行农村公路发包管护机制。结合实际,采取专业队伍,镇级统筹,分段划责等多种灵活方式,充分发挥项目区企业、退职干部和无职党员作用,镇级发包乡道,村级负责村道。三是推行公共设施专人管护机制。对村级广播、办公场所等,由村组干部负责管护。
三、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虽然我镇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整体情况来看,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仍然赶不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增加收入的迫切需要。结合近年项目建设的实际,主要有以下四个问题必须下大力气解决:
(一)解放思想不够,视野不开阔。在项目争取上,受经济条件和地域环境的影响,部分干部群众视野不够开阔,争抢意识不强,走出去的力度还不够大;对项目建设发展形势了解把握不够,依赖性强;期望值高,缺乏锲而不舍的精神,心理承压能力弱。我们必须要在进一步解放思想上下功夫,着力转变观念,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努力增强干部群众的开放、创新意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充分发挥村级主体作用,不断提高项目规划和实施的操作性,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二)镇村财力较弱,配套不充分。从目前情况看,我镇产业结构单
一、规模偏小,支撑作用较弱,实力不强,有限的地方可用财力维护基本运转已实属不易,配套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更显力不从心。加之受国家政策因素的影响,国家投入有限,地方配套不足,形成了项目争取越多,投入越大,债务越重的格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我必须要在进一步加快发展,增强镇域经济实力上下功夫,努力拓宽新的筹资渠道,建立新的投入机制,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资金保障。
(三)群众尚不富裕,自筹能力弱。截止年年底,我镇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4089元,总量虽然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受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对比,仍显不足;特别是外出务工经济快速发展,农村人才和劳力大量外流,致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筹资筹劳能力不强,效果不够明显。我们必须要在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逐步增加农民收入,集聚农村人才。
(四)体制机制不顺,管护不到位。近几年,我们结合实际,探索建立了一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机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就基础设施管护而言,体制尚不健全,特别是管护资金来源有限,投入不足,村级管护方式也就能简则简,投入能少则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基础设施效益的充分发挥。我们必须要在进一步加大管护机制的探索实践上下功夫,健全管护机制,明确管护责任,加大经费投入,尽快探索推行切合实际的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实施办法。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研究项目争取和建设的新形势和新特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新方式,加大投入,配套完善,健全机制,特别是在健全管护机制上积极探索,为发挥项目作用,造福群众不懈努力。
第四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基础设施,是提升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前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已成为农村发展最为突出的制约因素。
根据中共**县委办公室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课题调研的通知》(巍办通〔2009〕10号)文要求,我局
牵头组织了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局、畜牧局、扶贫办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调研组,于2008年3月12日开始,对我县2008年末的有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开展了调查研究。具体做法一是由职能部门综合分析提供2008年末我县相关基础设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二是由各乡镇在本乡镇的范围内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形成本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材料提供给我局参考,三是调研组深入有关部门和乡镇去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情况及建议。在此基础上,调研组综合总结了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和我县所面临的形势,讨论提出了部分关于加强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2008年末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1、交通方面。全县通车里程达到1867公里,公路网密度为0.85公里/万平方公里,按人口总数统计为61公里/万人。其中一级公路7公里占0.36 %,二级公路36公里2%,三级公路34公里占1.8%,四级公路587公里占31.45%,等外级公路1293 公里占69.25%。其中有油路140公里,水泥路48公里,弹石路579公里,实现60%的乡镇通油路,98%的行政村通弹石路,93%的自然村通公路,100%的乡镇和65%的村民委员会开通公交车。全县境内“三横三纵”的公路主骨架和“连县、连乡、连村、连景”的公路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2、农田水利方面。全县现有中型水库2座,小
(一)型水库4座,小
(二)型水库64座,小库塘2316件,水窖3.6万个,抽水站141座,机井155眼; “三面光”沟渠640多公里,占全县引水沟渠总长的35%,整修加固河堤146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2.7平方公里。全县可控水量达1.07亿立方米(其中工程蓄水6444万立方米),水利化程度达54.9%。完成农村人畜饮水工程60件,共解决全县11.15万人的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成稳产农田25万亩,拥有大中型拖拉机87台,小型拖拉机313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602台工,农业机械总动力达9002万瓦特,机械耕耙面积达7.1万亩。
3、能源方面。已建成110kv变电站1座和35kv变电站4座,第一、二期农网改造和完善西部地区农网改造项目后,新建35kv线路12.5公里,新建和改造10kv线路522公里、400/220v线路1316公里,更换(新装)高耗能配电变压器476台,改造户表56237户,实现了全县所有自然村通电。建成节能灶58452户,沼气池10546口,太阳能12700平方米,微型水力发电机3500瓦。
4、林业方面。完成退耕还林12.4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5.5 万亩,荒山荒地造林6.9万亩;实施天保工程管护森林215.9万亩;完成人工造林27万亩(其中华山松18万亩),核桃种植面积达44.54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0.7%。全县共有6个国有林场和10个乡镇林业站,54个天保站点,建成林木种苗基地2个,成立森林防火队2个。
5、畜牧方面。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网络上建成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9个,乡镇服务站所场16个;牛冻精改良服务网络上建成冻精改良站点45个;动物防疫体系上建成县级兽医防治站1个,乡镇畜牧兽医站点14个;改造和新建标准卫生牛厩10.1万平方米,羊舍2.5万平方米,猪舍3924平方米,禽舍7260平方米;饲草料加工贮备设施配套农户铡草机239台,建青贮氨化窖3.33万立方米;建成牲畜交易市场17个,交易棚600平方米。
6、信息化方面。建成450兆基站4个,建成移动基站、联通基站70座,架设光缆770公里,固定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8.4部,移动电话用户达6.8万户,互联网用户3076户,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0.5%和96.1%。
7、教育方面。建成普通高中2所,职业高中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初级中学15所,小学83所,教学点216个(其中一师一校点168个),幼儿园66所(其中社会力量办园64所),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0所。全县校舍建筑中还有危房面积71614平方米,占校舍总面积的28℅,其中中学c级危房425平方米,d级危房21617平方米,小学c级危房100平方米,d级危房49472平方米。
8、卫生方面。完成县人民医院的整体搬迁工程,完成青华、五印、紫金、庙街、巍宝山、牛街、大仓7个乡镇卫生院国债建设项目,完成县疾控中心检验大楼、县血防站、保健院业务楼建设项目;完成75个村级卫生室改造建设项目。全县已基本形成了以县为中心,乡镇为纽带、村为网底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
9、文体方面。实施“两馆一站”项目工程后,建
成县文化馆和县图书馆;建成南诏、巍宝山、大仓、永建、牛街、庙街、五印、紫金8个乡镇文化站;建成农民体育活动场地309个;完成县体育活动中心建设项目的总体规划。
二、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及问题
1、乡村公路等级差。虽然我县的公路通达率很高,但存在公路等级低,县与乡、乡与村之间的公路路面窄,路况差,村组公路多数为等外级公路,抗灾能力低,缺桥少涵的问题比较普遍,晴通雨阻现象非常突出。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仍然是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瓶颈,为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人流、物流发展等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因素。
2、农田水利设施薄弱。一是我县水利工程大部分是五、六十年代修建的,主体工程设计标准低,病险水库较多,现有的大部分已超过规定使用年限,抗灾减灾能力低。二是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低,特别是山区因蓄水能力弱和排灌设施建设不完善,农业很大程度上仍然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三是因水利设施滞后,我县的稳产农田不多,农业旱涝保收不稳定,产业结构调整难,农民经济增收困难。四是全县还有近10万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问题。
3、能源建设工作任务艰巨。一是我县电力骨架网布局不理想,5个110kv、35kv变电站主要集中在县城东部,西部山区无高压输电线路和35kv变电站。二是一、二期农网改造时由于投资限制,规划设计不完善,加之全县还有近2万多农户未进行农网改造,甚至还有少部分“无电人口”存在,供电需求矛盾非常突出。三是现在实施的沼气池建设项目因补助资金少,农户自筹能力弱的因素,致使建设进度慢,全县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广上难度比较大。四是我县目前所计划的水电站和风电站建设因各方面的因素制约,前期工作进度缓慢。
4、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文体上:一是全县还有6个乡镇文化站需要进一步新建和完善;二是农村文化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少,很多村没有图书室、文化室等;三是全县81个村委会中仅有24个村委会有体育活动场地34块,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需求。教育上:一是中小学现有校舍建筑中危房面积还占总面积的28℅,“危改”工作任务仍然艰巨;二是学生和教师的住房使用面积远远满足不了目前需求,现有的大部分已是危房;三是随着一些小学分校点的撤并,许多学生集中到村中心校,中心校的教室和宿舍满足不了撤并后的需要。卫生计生上:一是大部分农村卫生机构房屋因建筑面积小不达标,并有部分危房需要改造;二是县计生服务站搬迁新建难度大,且9个乡镇计生服务所有7个需要改扩建,2个需要新建;三是90%以上的农村卫生计生机构缺乏基本医疗设备,难以开展好服务工作。
5、其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一是农业服务站所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尤其是村级条件更差,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无法满足新农村的建设和农业发展需要;二是还有部分自然村没有通广播电视,致使党和政府的政策宣传存在盲区;三是由于农民收入较低,农村通讯设施入户率和网络化程度极低,对市场了解和信息的掌握不及时;四是多数农村村庄无消防基础设施,无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抗御火灾事故的能力十分薄弱,村庄生活环境差;五是好多公益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存在重建轻养现象,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由于养护责任不落实,缺乏后续投入和维护管理,难于发挥其效益。
6、农村项目规划缺乏前瞻性,前期工作严重滞后。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一是由于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以及强有力的措施保证,规划时往往只考虑到目前的状况,没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超前意识不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致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不了发展需要,与农村的发展和农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二是在项目前期工作上,虽然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对前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加深,但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原因,高质量完成农村基础设施前期工作的项目不多,未形成项目的良性滚动递补格局,特别是国家扩大内须,加大投资力度以来,由于我县多数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的深度不够,严重影响了项目的争取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增长。
7、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一是近几年来,财政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增加很多,但对农村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来说,资金的投入量远远满足不了建设的发展需要。二是项目建设资金实行国家、省、州和县的分级配套政策,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除国家补助的资金外,省、州配套资金少,县财政无力配套,形成投入结构上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项目的顺利实施,致使建设进度慢,工程质量相对较差。
8、项目建设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多种制约因素。一是土地和林地目前都已承包到户,在农村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占用土地和林地的协调难度大;二是由于上级专款下达滞后,延误了项目建设施工的黄金期,致使工程质量难保障和建设资金的增加;三是我县山区面积大,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又点多面广,原材料运输距离远,成本高,管理难度大;四是我县农村人口多且文化素质偏低,对项目的实施认识浅,支持力度弱。由于这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加大了项目建设资金的投入和实施难度,甚至使一些工程不能顺利实施或无法实施。
三、加强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抓住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机遇,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建设资金,在现有建设基础上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实施规模,切实改变我县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一是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尽早实现全县县乡公路油路化,所有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或弹石路,所有自然村通公路并实现弹石化;二是加大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力度。争取扩大中央和省级小型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规模,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机制;三是加大农村能源建设力度。努力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资规模,积极推广沼气、秸杆气化等清洁能源,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灶。积极争取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切实解决农村用电难、用电贵的问题。尽早启动无电村电力设施建设,力争使这些村庄早日通电。认真开展好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开发的前期工作,促使工程早日开工建设;四是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优先解决血吸虫病区及水污染严重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努力争取非血防区群众饮水安全工程,彻底解决全县的人畜饮水问题。五是进一步加大农业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是解决农业服务站所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确保技术服务的顺利开展和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六加大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抓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争取新一轮的乡镇卫生院和计生服务所建设,积极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七是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重点抓好移动基站、电信基站建设工程和电信网络光缆建设项目,做好乡镇综合信息传输网建设工程及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切实为三农服务劣实施基础。八是加大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力度。重点解决村内道路、排水、垃圾处理等突出问题。
四、加强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
2009年是国家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全面扩大内需,加大投资力度,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县争取农村基础建设项目的关键之年。为尽快改变我县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稳步发展,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的重要性,做好项目的论证、申报和争取工作,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并完善项目的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拉动作用。
1、科学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规划。一是高度重视,统筹城乡发展,做好我县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编制县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要有前瞻性,要结合国家政策,从适应未来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需要出发,在充分研究我县目前的基础条件上,科学提出我县短期、中长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区域布局和政策措施,积极发挥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的龙头作用。二是突出重点,认真做好各涉农部门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的编制与实施。行业专项规划是在调查研究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现实政策和发展需要,从长远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出发而科学编制的,其主要作用是科学指导行业的发展,同时也是县总体规划科学编制的依据。涉农部门要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编制,并按规划的内容分阶段、有步骤、有计划地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三是因地制宜,切实做好村镇的发展规划。各乡镇在制定村镇建设发展规划时,要结合实际,坚持和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做到有重点、有特色,科学合理地确定本地范围内小集镇布局、产业布局和项目建设布局,有计划地控制自然村的发展,引导自然村人口向小集镇聚集,为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留出空间。
2、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项目前期工作主要包括:前期调研、编制规划、编制可研、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环境影响评价、土地(林地)审批、项目审批等。前期工作开展的好坏和所做材料的深度是影响项目审批和实施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向上争取国家和省、州对项目建设的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的大小。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项目前期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要培养专业的人员来做此项工作。一是要采取必要的鼓励措施,加强项目的收集、整理,完善各行业的项目储备库。二是要围绕国家投资方向、产业政策和市场资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及时对项目进行筛选,做到滚动储备。三是对已经确定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想方设法向上争取和自筹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切实开展好项目前期工作,为争取建设资金打实基础。四是根据我县的优势和特点,包装、策划一批竞争力强且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农产品加工项目去招商引资,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
3、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争取力度。中央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确保我国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出台十项政策措施来扩大内需,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我们要抓住这个良好机遇,坚持“建设靠项目,吃饭靠财政”的思路,踏踏实实搞好项目的申报和争取工作,发挥项目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拉动作用。因此,各部门在项目争取工作上一定要主体明确,突出重点,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优化、民生工程、生态环境等领域,抓紧争取并实施一批带动作用强、投资见效快的重大项目。一是要认真研究上级投资政策,筛选一批体现我县特色、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竞争实力、对县域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上报,力争进入中央、省州的项目库和发展规划盘子。二是各级各部门要及时沟通,积极捕捉项目动态信息,切实转变工作观念,树立起“争、跑、要”的思想,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上下联动,加大对中央、省州投资项目的争取力度。三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挥好部门优势,多部门联合,主动与中央、省、州有关部门沟通联系,了解信息,共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发展良策,积极争取国家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四是要多措并举,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营造全民招商的社会氛围,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招商战略,做好涉农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
4、切实做好项目的实施管理工作。一是各部门齐抓共管,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相关职能部门要坚决执行各项优惠政策,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降低投资成本;项目实施单位要抓紧组织实施,认真管理,确保进度和质量;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大对项目建设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二是建立开工项目管理联动机制。发改、经济、城建、国土、环保等有关部门对项目立项报批、规划选址、征地拆迁、招投标等工作环节,要采取统一协调,特事特办的原则,限期完成各项审批手续。对于计划新开工的项目,发改局、经济局要全力做好前期协调工作,城建、国土等相关部门要提前介入,做好引导和配合工作,积极创造条件,确保项目尽早开工建设。三是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全面落实项目建设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和合同制,在工程项目的立项、报批、设计、预算、招标、施工、验收、审计等环节,均要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杜绝徇私舞弊、弄虚作假。四是加强协调配合,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开展。项目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建设中需要各部门、各乡镇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因此,各部门、各乡镇一定要站在识大体、顾大局、讲政治的高度搞好服务。五是继续坚持领导包抓项目责任制。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实施责任机制,将领导包抓建设项目拿入目标责任考核,强化分工负责制,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好项目任务的分解落实工作。
5、提高金融部门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大金融部门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贷款力度,扶持企业快速健康发展,从而带动农业综合开发,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引导企业和农户积极建设一些与其自身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性设施。二是为了降低金融部门的信贷风险,鼓励信贷资金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目前农村经济薄弱,有效抵押资产不足的情况下,政府要完善信贷担保机制,抓住当前政策性贷款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倾斜的机遇,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金,作为贷款担保资金,确保银行贷款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从而推进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三是为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差距,要充分利用国家对农业基础设施贷款实施优惠利率和财政贴息的政策,配合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大对项目建设贷款贴息的争取力度,鼓励农业企业贷款建设与其生产经营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
6、健全完善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加快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关键是要加大投入力度。由于我县县级财力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非常有限,而国家、省、州的项目资金扶持力度又满足不了建设需要,因此,要健全完善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一是在努力争取上级财政对我县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应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制定相应措施,坚持“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健全完善国家、集体、农民和社会各界相结合的多渠道农业投资体系,在税收、补贴、贴息等方面对民间投资给予优惠和鼓励,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为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建设的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很多,由于目前农业效益不高,农民收入不多,许多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项目让农民集资修建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改善服务环境,加大招商力度,通过招商引导民间资本和企业资金积极投入和扶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支农资金的安排是分部门管理的,这种管理模式造成了各部门之间职责不清,力量分散,不利于统一和协调,形不成合力。因此,根据我县农村的实际情况,涉农部门在争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要整盘考虑,充分做好项目争取的前期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和统一安排,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资金进行整合,防止项目投资过于分散,不能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7、充分发挥农民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我县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投入,所以,政府要在政策上积极做好引导。一是各乡镇在制订村镇发展规划时,要围绕农民需求进行谋划,充分征求和吸纳农民群众的意见,对于农民自主参与、直接受益的建设项目,要通过政府资金引导,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农民投工投劳、投资投物搞建设。二是要进一步引导建设好“一事一议”制度,坚持群众自主原则,尊重农民群众意愿,通过“一事一议”充分调动项目区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广大农民自觉参与到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工作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群众在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第五篇:成山镇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成山镇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春节期间,我利用回乡探亲的机会,对成山镇的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走访调研。走访过程中,我充分取得了成山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同镇上机关干部一起走访了党员、村民代表、致富能人及困难群众等不同群体,征求了他们在环境整治、产业培植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具体情况如下:
一、成山镇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成山镇按照“科学布局、组团建设、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原则,在坚持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启动了城中村改造、礼村、河口、朝阳社区居委会、东岗村、鸿洋神集团、马山居委会等12个农村居住工程建设。目前,全镇已经形成规模化楼房居住小区23个,群体住宅楼总户数1800户,别墅楼住户达到1300户,成立社区居委会11个。具体做法:
(一)以居住工程为切入点。据了解,成山镇结合新农村建设,将环境整治、改善居住环境、建设楼房化居住区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日前,作为成山镇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村,礼村已拆除旧房48户,建设别墅20幢;东岗村目前已经拆除旧房40户,建设安置楼两幢,并正在建设2000平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小西庄、马家疃、蒲家泊、大岗等村已经拆除 1
182户平房户,并全部搬迁上楼;河口村也和开发商签订协议,计划对80亩的旧村实行整体拆迁建设。
(二)强企兼并弱村。成山镇还重点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实行迁村并点,集中建设居民安置区。目前鸿洋神集团对兼并的马厂、郑家庄合并,建设总占地110亩的现代化社区,目前规划已经审批,计划开工建设郑家庄60户的安置楼建设。马山集团也对兼并的6个村实施社区化改造,在公司驻地集中建设楼房化安置区,目前已经建成容纳600户的大型社区,对原来占地400亩的村庄逐步拆迁复耕。骏龙房地产兼并康村、西北泊、落龙湾后,规划将西北泊、落龙湾两村合并到康村,建设朝阳社区居委会,已建设60户的居民安置楼1幢。
(三)城乡统筹一体发展。成山镇还聘请同济大学对镇驻地进行修建性规划,逐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在实施上坚持统一规划、分片实施、典型试点、稳妥推进的原则。以六村为试点,建设安置楼10000平米。开发商品楼9幢5万平米。成山镇在旧村改造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城市化社区建设,引导居民向镇区集中,先后建成了总面积30万平米的林海花园小区、总面积10万平米的富龙小区,并成立了天鹅湖居委会、富龙居委会,进行专业管理服务。
(四)合理调整结构布局。成山镇根据荣成市的总体规划,推进“三团一带”建设,即在全镇重点发展成山卫组团、中部鸿洋神组团、东部龙须岛组团三大组团以及沿海居住、产业经济带。对13个偏远村、弱小村禁批宅基地,并对新增大龄青年在镇驻地或邻近中心村以宅基地的形式建设居民安置楼,逐步进行人口转移。此外,成山镇12个规划保留的基层村,年内将全部编制村庄总体规划,打造服务便利、设施齐全、人口集中的新型农村社区。
二、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全镇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关怀下,成山镇政府科学决策,精心部署,全镇上下齐心协力,苦干实干,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对照“二十字”方针的要求,对照广大群众的愿望,对既定的目标任务,工作还有一定差距。
一是政府主动包揽,农民被动参与。应该承认,成山镇政府对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工作力度也很大。但是由于受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的影响,一些基层干部没能正确地摆正政府引导与农民群众为主体的关系,习惯于帮农民做主,缺乏引导和激发农民发展生产、建设家园的有效措施,进而把农民群众排斥在外,完全忽视了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是民主管理仍然缺失。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山镇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有了很大进步,但在民主管理中仍然缺失,集中表现在,决策不够科学,村务、财务不够公开。在不少村,由此导致了干群关系的恶化,弱化了村级基层组织的凝聚力。
三是留守村民综合素质较弱。农民外出务工情况较普遍,有一定能力和一技之长的青壮年劳力长期在外,老弱病残及妇女留守现状严重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要放手发动群众,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鼓励群众勇于创新,积极改革,大胆实践,调动他们创造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强教育引导,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的认识,防止出现片面性、盲目性和急躁情绪。坚决杜绝包揽一切的做法,提高广大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
二是要拓宽融资渠道,加强社会帮扶工作。充分发挥社会帮扶工作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各种关系,引导企事业单位、工商业户参与新农村建设,通过企业帮扶新农村建设,增强村企之间关联度,实现双赢,共同发展。通过“同乡联宜”活动,吸引在外能人回乡投资建设,多做贡献。
三是要创新发展思路,促进新农村建设。结合本地实际、因村制宜,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发展思路,切实探索适合各
村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抓好特色养殖业、旅游休闲度假业、特色种植业三个新支点,增加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四是要有效解决村务、财务不公开的问题。进一步加大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的工作力度,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支村两委联席会议议事制度,完善村民理财小组和离任审计等监督制度,做到重大问题及时向全体村民公开,进一步提高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工作水平和成效。
五是要经常走访慰问生活困难的农民群众,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