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税学习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剖析材料

时间:2019-05-12 14:12: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税学习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剖析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税学习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剖析材料》。

第一篇:地税学习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剖析材料

剖 析 材 料

2010年6月3日卢展工书记在《人民日报》发表了《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文章,提出了 影响和制约领导方式转变的八大症结。随后12月19日李文慧书记在“转变领导方式”座谈会上提出了领导干部不同程度存在“虚、空、浮、躁、迟、低、懒、俗”等八个方面的问题。不论是“八大症结”还是“八个方面问题”都切中时弊,令人深思,发人深省,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在警醒中奋进。作为一名税务领导干部,我同样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深入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更加强化了责任感、使命感,更加明确了奋斗目标,为下一步工作更好的实现“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理想信念奠定了更高的起点。现在将剖析情况汇报如下:、一、参加机关剖析活动情况

自从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查摆剖析以来,我能够按照局班子的安排,积极参加学习,认真查找问题。在学习方面,无论是单位组织的全体干部学习会,还是班子中心组学习会,我都按时参加,没有缺席。除了集体学习外,个人还坚持自学。学习之后,及时撰写心得体会。在坚持学习的同时,我还注意对照要求,查找实际工作中和个人思想中的问题和不足,努力纠正自己在“虚、空、浮、躁、迟、低、懒、俗”等八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对照卢展工书记提出的“八个切入点,努力从自身做起、做点滴做起。努力使自已成为所负责科室带头转变领导方式的榜样,努力使自己成为高

效、廉洁、勤政、开拓型的领导干部。

二、自查自纠情况

对照自己工作实际的重点进行自查,我认为总体上还做得比较好。一是服从大局观念好、有强烈的全局意识,在工作中和班子成员之间展开了更好更多的合作。不管是份内份外,只要有任务,只要有利于工作,有利于地税事业的发展,我们都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没有一点相互推诿、相互扯皮、争权夺利的现象。在从事所分管的工作时,没有因为任务轻重而挑挑拣拣,而是自觉勇挑重担。二是认真搞好团结,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精神。我一直把搞好团结作为我个人工作的重要要求之一,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不利团结的话不说,维护地税干部形象。三是在平时的机关作风上,个人也是做得比较好,十分注意工作纪律。我从参加工作以来,就养成了不迟到、不早退的习惯,在工作时认认真真地做事,没有擅自脱岗。四是责任感较强,精神状态好,有一种不甘落后的信念,千方百计要把自己所分管的工作做好。五是能不断充实自已,努力提高工作技能和效率。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坚持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责任和境界,努力使自己不掉队。

当然,与越来越高的工作要求相比,与不断发展的经济形势相比,个人身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不能尽快的解决势必会影响整个工作的开展,一是自身的能力和知识的局限,在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面前,有时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不能主动出击,只能被动应付。二是办事质量和效率有时还不尽人意。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观念更新不够到位,习惯于旧的思维定势。经济环境及形势的大变化使税收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的态度统揽地税事业的发展,牢固树立起科学、开放、发展的思想观念,但我在思考问题、谋划工作中,还未能完全摆脱旧的传统观念,往往习惯于以旧的思维定势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习惯于凭经验、靠过去行政管理的方式开展工作,思想观念还比较陈旧,缺乏改革创新精神,不敢大胆打破旧的条条框框。

二是日常学习不够系统,知识更新不快。往往局限于完成上级组织安排的政治学习任务,很少系统深入学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由于地税工作的业务性很突出,很少主动深入地去学习研究经济、科技、法律、历史、公共管理、社会学等学科知识。事实上,从实践的层面看,地税工作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比如在完成税收任务的同时,税收对经济调控作用越来越明显,在执行税收政策时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未能及时按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拓宽视野,开阔眼界,深入分析研究。三是调研督查不够深入。忙于办好具体事务性的工作上,调查研究的深度不够。在抓工作落实方面,疏于检查,有的情况掌握不准,工作落实不到位。

四、今后的整改措施

1、以学习教育为途径,提高政治业务素质。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精神实质,把握起精神要点,提高理论素质与思想政治水平。努力

钻研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学习经济知识、科技知识、历史知识,夯实基础、拓展视野、坚定信念、提高素质。

2、在强化工作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上下功夫。通过学习,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紧跟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在强化服务意识上下功夫,为领导决策出谋划策,献智献力;加强与同志间的思想交流,做到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以诚相待。

3、积极开拓进取,提高工作水平。要不断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工作的能力,要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开展工作,处理问题,把工作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今后,通过这次专题教育活动,我一定要从思想上、作风上严格要求自己,努力转变自己的工作作风,把本职工作搞好,做一个合格的、称职的好干部

第二篇:学习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个人剖析总结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自我剖析阶段总结

前段时间,通过站里组织集体学习,分组讨论及自学,认真地学习了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在《人民日报》上刊发的文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市委书记李文慧同志在全市“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及相关的报纸、网络文章,深刻体会其重要思想和学习的重要性及必须性,在思想、手段、工作作风等方面加快其转变、转快、转好,对照“虚、空、浮、躁、迟、低、懒、俗”八个方面的问题,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深刻剖析,查找对比,从问题中找差距,从文件中找动力,从而使自己在本阶段学习中,能够端正学习态度、趁学习东风,积极思考,找准正确方向,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政治嗅觉,校准了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本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加强理论学习,深刻理解“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思想,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切实转变、转快、转好的紧迫感和主动性。

通过学习讨论,体会到“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引领思想的有力武器,指导工作的重要法宝,对于

落实“十二五”规划,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具有十分的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是推动“两个”加快进程、加强“富民强市”步伐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干部素质、能力的迫切需要,是我们明确发展目的,保持清醒头脑的风向标,更是我们持续正确工作思路,改进领导方式方法的校正器,是增强本身素质、能力的营养剂,认识到只有转变才能进步,只有转快、转好,才能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在本职工作中为人民服务。

二、查找问题、对症下药、剖析根源、不断进取 学习后,认识到学习的必要性和必须性,端正了思想态度,针对“虚、空、浮、躁、迟、低、懒、俗”八个突出方面的问题,逐条逐句 对照自己,通过自我剖析、学习讨论、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式,查找问题,寻找问题根源。在“虚” 上,查是否把主要精神放在实实在在干事业上,是否有说话虚问题;在“空 ”上,查是否有不出实招,不干实事,不求实效的现象;在“浮”上,查是否有对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闻而不办、办而不实、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问题;在“噪”上,查是否有上班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不能全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的行为:在“退”上,查是否有思想僵化,固步自封,怕出风险,怕出乱子,怕担责任,不唯实,前怕狼后怕虎,不敢创新、创造的缓慢现象:在“低”上,查是否有精神状态不好,工作水平不高,办事质量差的问题:

在“懒”上,查是否有存在学习不积极、不主动、不勤奋,工作不认真、不细致、不深入、萎靡不振、不思进取,对上级安排工作糊弄应付等现象:在“俗”上,查是否有思想信念不坚定,思想作风不端正,利益上的问题。有了问题,对症下药,在问题中找差距,从文件中找动力,有问题坚决改正,无问题防止,逐步校准,不断地前进。

三、结合实际,坚持求实求效,干好本职工作 通过学习和自查自理问题,批评与自我批评方式,查问题、纠正问题,结合本人实际情况,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

用继续转变、转快、转好思想观念,遵照客观规律办事,切记八个问题,防止在八个问题上出现问题,提高能力,从机遇、状态、规律、大局、创新、责任、求实、为民方面入手,加强思想转变,改进作风,切实把这次学习贯彻落实到平时工作的点点滴滴中。

第三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作为经济发达省份,江苏省连续六年保持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好势头。我们要在新的起点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力争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使全省农业产出效益、农业科技进步、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物质装备、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支持保障水平有显著提高。

农业增长要由主要依靠土地和劳动力投入向依靠科技和资本投入转变。江苏省土地资源紧缺,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必须依靠经济比较发达和科技、人才、资本的优势,创新农业发展模式,走出一条集约型农业发展道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由主要依赖自然生产向发展可控的设施生产转变。设施农业打破了季节、时空的界限,产出效益相当于传统农业的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是典型的高效农业形态。江苏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必须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综合运用生物技术、环境技术、工程技术,发展壮大高效设施农业产业群。

农业经营由分散的家庭经营向专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加快发展合作经营型规模经营,培育农民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加快发展土地集中型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促进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集中;加快发展统一服务型规模经营,积极鼓励兴办种苗、植保等专业化服务组织,实行统一种子种苗、统一技术推广、统一机收机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植保服务,提高家庭经营集约化水平。

农业发展由注重农业的一产向促进农业的一产、二产、三产协调发展转变。延长农业产业链,是提升农业整体效益、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要着力做强一产,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出效益;做大二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

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做活三产,构建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突破农产品流通,积极发展农业服务业。

农业功能由以农产品生产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重转变。依托农业绿色特质和农村特色地域文化,以农业景点、农事体验、农展节庆等为载体,利用人文历史、民俗古迹、旅游景观,积极挖掘农业文化内涵,加快发展都市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生态旅游农业,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江苏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重点是要着力推进“两个化”、加强“三大载体”建设。“两个化”即粮食高产技术普及化和高效农业规模化。“三大载体”为:现代农业园区,创新管理机制和模式,大力发展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集中、集聚、集群发展;农产品市场体系,根据优势特色产业布局,建设一批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积极发展连锁配送、网上销售等现代流通业态,加快构建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为此,要扎实推进以下主要措施。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加大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质粮油业、蔬菜园艺业、规模畜牧业、特色水产业和休闲观光业,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组织实施粮食高产增效创建活动。加快发展设施园艺业,积极发展大棚、日光温室等设施蔬菜。加快发展规模畜牧业,积极发展优质瘦肉型猪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特色水产业,提高渔业养殖综合效益。拓展农业功能,因地制宜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围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扶持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创新农业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增值利润。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力实施品牌化战略,打响江苏品牌农产品。深入实施农产品出口振兴计划,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升农业科技贡献份额。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度,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农民教育培训“三大体系”。全面实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三新”工程,积极推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大力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全面推进“科技入户”工程。加强对农村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返乡农民工和村干部的培训,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农村经营管理、农业信息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农业公共服务水平。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业发展条件。按照灌排设施配套、土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生产方式先进、产出效益较高的要求,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大力开展农村河道疏浚整治,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大新型适用农业机械研发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

强化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积极推广生态生产、健康养殖等先进实用技术。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加强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积极推进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加快实施规模畜禽场沼气治理工程、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和农村户用沼气工程,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减少秸秆焚烧和弃置污染水源。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加强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和林业产业工程建设,全面开展村庄绿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大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促进城乡空间结构合理布局、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农村

产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趋于均衡。创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方式,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促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加快发展合作经营型、土地集中型等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规模效益。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确保农业贷款增幅大于贷款总额增幅。加快发展高效农业保险,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作者:黄莉新中共江苏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第四篇: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定稿]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作者:伯霞

来源:《农业知识·乡村季风》2012年第09期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是加速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重要举措,是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也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

一、发展理念由传统转向现代。跳出农业看农业,深刻认识现代农业内涵,努力形成包括“种养加、农机制造、农产品物流业、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等内容的“大农业”概念,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开发集生产、生活和生态于一体的多功能农业。跳出农业抓农业,用现代工业理念组织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把企业化经营管理模式和“规模、标准、质量、品牌”等理念引入农业生产领域,大力推进标准化、机械化生产,建立与农业生产相适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和经营机制。

二、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体系,形成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入。着力打造由政府引导、农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农业企业共同参与,集研发、孵化、产业化于一体的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和技术推广应用平台,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按照产业化的思路组建各市区县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农业科研试验站,加强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普及,加强包括科技基础设施、试验基地、野外台站、信息服务中心和网络科技环境等在内的农业科研基础建设。提高现代物质技术装备水平,用现代化的物质技术装备农业,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产出效率和效益。加快高素质的农业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农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应用能力,逐步形成“专家团队+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转化机制。

三、生产经营方式由粗放转向集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农业要素投入使用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单位面积产出率,力争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由经验型转向科技型。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有序流转,促进农业资源由分散配置转向集中配置。鼓励农民自愿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化经营,切实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大耕地、水域、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保护和农业物种资源培育的力度,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四、城乡二元结构转向一体化发展。优化城乡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财政、金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劳动保障等公共政策,完善农业的政策支持体系。完善农民素质教育培训机制,积极推进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科技水平。统筹城乡、统筹工农业发展,积极探索以城带乡的新路径,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努力构建以工促农发展的新机制。(伯霞)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第五篇:保险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保监会系统党组织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于保险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

如何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促发展、保效益、防风险”的工作主基调,夯实经营基础,牢牢抓住经济振兴和市场规范的有利契机,深化改革、细致管理,创新服务,努力开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这是保险业急需做好的一项重要课题。

“十一五”这五年是保险业面临形势最复杂、经受考验最多的时期,发展变化最大的时期,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时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的时期,行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大幅提高的时期。这期间,保险业克服困难,经受考验,始终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不断前进,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一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全球保险业总体陷入低迷、业务增长缓慢的情况下,我国保险业正确判断、有效应对,保持了持续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保费收入年均增长24.2%。二是在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大幅波动的情况下,保险业坚持业务的稳健经营,既防止了业务大起大落,又实现了经营效益和投资收益的稳定增长。五年来保险机构共实现投资收益7201.2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超过6%。三是在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面前,保险业全力以赴,较好地发挥了经济补偿和社会风险管理功能,促进了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和灾后重建。

回顾这五年,保险业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大力推进一系列开创性工作,抓了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一是积极推动发挥政府支持和政策引导的作用,国务院发布《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将保险行业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二是推动完成《保险法》的全面修订工作,完善保险经营的基本行为规范和保险监管的主体框架,为保险业科学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制度基础和法律环境。推动实施交强险制度,开启了我国法定保险的先河,确立了运用保险手段保护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利益的保障机制。三是探索推广多形式、多渠道的农业保险,财政、税收各项政策支持的农业保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主要粮油棉作物的承保面积覆盖面达到33%,对稳定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四是努力开拓参与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新途径,涌现出“湛江模式”等一批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做法。五是多次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相继放开境外投资、基础设施、股权和不动产投资,投资范围基本接近成熟保险市场水平。六是以加快改革发展来积极化解历史包袱,利差损、车贷险等历史遗留风险逐步得到解决。七是不断加强改善监管,初步构建了偿付能力、公司治理和市场行为三支柱监管框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2010年联合开展的金融稳定评估中,对我国保险监管的完备性和有效性给予了积极评价。八是积极推动国际保险监管合作,举办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第13届年会,发起建立亚洲保险监管合作机制,当选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执委和审计委员会成员,我国保险监管已经从对国际监管规则的简单模仿和被动接受,逐步成为规则制定的重要参与者。

回顾这五年,保险业实现了创新发展和跨越发展,行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发展理念不断更新,“就保险论保险”的传统思维定式被打破,“想全局、干本行,干好本行、服务全局”成为全行业的自觉行动,行业发展的视野更宽,空间更大。整体实力迈上新台阶,预计2010年保费收入是2005年的2.7倍,总资产是3.2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新兴保险大国。市场体系更加健全,目前已有保险公司146家,比2005年增加53家,形成了原保险、再保险、保险中介、保险资产管理协调发展的现代保险市场体系。发展基础逐步夯实,大部分保险公司已经实现业务数据大集中、大后援,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内部管控不断加强,保险资金运用已经基本实现集中化、专业化、规范化运作。一大批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精算法律、保险监管的专业人才队伍快速成长。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五年间,保险业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累计达1.26万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95倍。目前,保险业共为人民群众未来医疗和养老积累准备金3.4万亿元。经过五年的努力,保险业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十二五”时期的更大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行业发展已经站在新起点,进入新阶段。

一、为促进保险业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将采取大量变革举措

(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增强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感。一是进一步增强战略管理紧迫感。要顺应经济社会转型、保险市场转变趋势,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持续提升组织能力;要加强战略目标的宣导,在宣导中进一步细化战略目标规划,用清晰的战略统领整个工作,增强全体员工在业务发展、经营管理、诚信服务等方面的战略意识,经营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要推进战略的分解落实,要将战略规划细化和分解为区域战略、产品线战略和职能战略,设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制定战略推进路径,明确战略举措。二是要进一步增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动性。要切实按经济规律、保险规律和管理规律办事;要捕捉市场商机,充分利用盈利能力;要遵循大数法则,细化数据分析,找准业务发展的趋势,推动有效益发展;要深化改革,健全内涵式发展的体制机制,要细化权责匹配,着力解决内控力层层递减的问题;要加大人员和技术投入,整合系统内优势资源,切实提高产品线精耕细作的能力;要完善政策,树立科学的业绩导向,要继续实施经济增加值考核方式,建立业绩档案,推进奖金银行制度,强化风险资本意识,着力推动整体业务平稳发展。

(二)加强销售能力建设,增强有效益发展的后劲。

要以渠道整体效能最大化为目标,大力构建“上级为下级、后台为前台、全员为销售”的大营销体系。一是整合销售管理。按要求将各级渠道管理部统一更名营销业务部。负责整合销售队伍、网点和渠道资源,加强整合销售体系标准化建设,强化销售策划,销售团队、网点渠道和销售业绩的规范化管理。二是进一步完善销售管理制度,充分运用销售管理系统,理清渠道业务来源和成本结构,实施销售费用的差异化配臵,促进各业务渠道良性互动,稳步提高渠道整体竞争能力。三是推进专业化团队建设,根据险种、行业、客户和渠道特点,组建专业团队,加快推进专业化团队,加快推进专业团队制度化、标准化建设;对渠道业务实行专管专营,坚决杜绝“资源内耗”和“团队业务私有化”现象。四是强化营销团队管理。完善团队展业,团队计酬的分配模式,建立系统、稳定的营销政策和考核激励机制,推广个人业绩积分制管理,明确客户经理层级和晋升通道,健全销售人员退出与转换机制、打造制度化、透明化的职业发展平台。五是对专业代理公司实施差异化管理,推动与诚信度高、业务质量好、渠道资源广泛的专业保险代理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强化对中介代理业务的风险控制,有效提高优质业务选择能力。

(三)牢牢把握市场机遇,提高有效益发展的针对性。

加强产品线专业化能力建设。明确产品线利润单元定位,使专业技术人才更大限度的参与经营管理。一是强化产品开发职能。要以产品创新实验区为阵地,整合技术力量,组建市场研究和产品开发专业团队,力争开发出“社会反响好、盈利能力强”的保险产品。二是强化产品线定价管控职能。对风险分散性业务实行差异化定价,强化价格执行,不断提高保费充足率。三是强化产品线核保职能。继续推行选择性承保政策,按业务质量细分业务评级,刚性控制高风险业务,坚决改造、淘汰不良和高风险业务,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四是强化产品线资源配臵职能。优化费用分配模式,推行手续费跟单核算,产品线直接参与资源分配,动态配臵销售费用,推动整体业务有效益发展。五是加大对产品线利润指标的考核力度。推行内部计价机制,对产品线经营成果进行规模核算,严格按照责、权、利相匹配的原则兑现奖惩,激励产品线不断提高盈利能力。六是加强产品线自身建设。细化产品线机构设臵,加强产品线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加快培养核保师队伍,加大对产品线的纵向考核力度,切实提高承保政策的执行力。

(四)加强成本费用监控,全面提升盈利能力。一是加强理赔管理,实施理赔管理“一把手”工程,清晰界定省、市、县三级公司的理赔权限,要根据各单位的经营状况和理赔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行差异化授权,确保小案赔的快、大案赔的准。二是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协同,深入开展打击“三假”和车险反欺诈活动,探索建立长效联动机制,大力遏制骗保、骗赔违规行为。三是实施赔款支付到被保险人制度。严格防范修理厂“三代”风险,加快拆检定损中心建设,对协作修理厂实行分类管理,强化定损管控。四是加强理赔队伍建设。细化核赔师技术序列分级,组建非车险理赔专业团队和人伤案件管理团队,实行赔案审批终身责任制,严格执行理赔岗位准入和淘汰机制,全力打造一支爱岗敬业、技能领先、精干高效的理赔“铁军”。

(五)加快推进标准化建设,打造业内服务“金字”招牌。

一是加快推进服务标准化建设。落实服务标准实施细则;深入推进“理赔无忧”工程,树立业内的“金字”服务招牌。二是建立健全客户服务质量监督检查机制。加大客户回访力度,开通重大节假日短信慰问功能,保持和提高公司对客户的亲和度;加强客户投诉管理,建立服务改进督导函机制,形成服务提供、测评、反馈、改进的闭环管理,确保服务质量不断改进。三是推行作业流程标准化。将推行情况纳入各级公司一把手和相关部门的绩效管理体系,将标准化体系执行情况纳入各业务部门、监察审计部门的日常业务检查范畴,确保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四是进一步强化品牌和服务真传,着力实现品牌宣传和业务营销的良性互动;继续加强行风建设,力争工作再上新台阶,切实维护好公司“重合同,守信用”的企业形象。

(六)加强基层公司建设,夯实持续健康发展的微观基础。

基层公司是“生存之基、发展之本、效益之源”,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微观基础。一要配强基层领导班子。树立正确的用人观,严格执行“竞聘上岗、择优录用”的干部管理原则,培养一大批“发展好、管理好、盈利好、服务好、队伍建设好”的五好基层班子。二要优化基层员工结构。加大基层增员力度。三要强化“阳光管理”。健全领导班子议事规则,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切实做到重大问题民主决策,自觉接受广大员工监督。四要健全基层管理职能。要加强基层车险和非车险专业化团队建设,健全例会制度和培训制度,切实提升基层销售能力;强化基层理赔力量,确保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二、保险业服务“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

(一)保险服务扩大内需,拓展保险服务领域,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也是促进经济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内在要求。《纲要》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并将“居民消费率上升”列入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分析我国居民消费率明显偏低的现状,很大程度上在于居民对未来收支预期的不确定以及消费信贷的配套不足,保险机制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具有天然的独特优势。

提升消费意愿。保险业通过提供风险管理和保障服务,充分发挥平滑跨期风险、提供经济补偿的功能,可以显著改善人们的收支预期,消除公众的后顾之忧;同时,消费领域的各种产品责任保险保障,有助于降低消费者使用新产品和新技术带来的风险,提高居民的消费安全感,从而提升消费意愿,推动居民将更多的预防性储蓄投入到即期消费。

扩大信用消费。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保险业积极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产品,能够为缺乏担保的消费者提供信用增级服务,合理降低银行的消费信贷风险,促进消费信贷的快速发展。我国已迈上了人均GDP4000美元的发展新台阶,正由温饱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转变,汽车、住房等成为消费扩张最快的领域。保险业通过提供车贷险、房贷险等信用保证保险保障,有助于鼓励未来收入预期较好的消费者通过信贷扩大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未来保险业服务国家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体现为主动顺应消费需求的变化提升,积极拓展服务领域,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和渗透度,发挥保险机制拉动消费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和国内市场的壮大,也为保险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应该看到,保险消费是现代经济社会消费的重要内容,保险消费在居民消费中比重的逐步扩大,本身就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二)保险服务强农惠农,积极发展“三农”保险,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

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进行财政补贴,为稳定农业生产提供安全保障,是各国的一个普遍做法,也是WTO允许的各国财政支持农业的“绿箱”政策之一。我国从2007年便开始推行有中央财政支持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险业通过加强与气象、水利、防疫、畜牧等部门的合作,有效提升了农业防灾减灾水平,为稳定农业生产提供了安全保障。2010年,全国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金额3943亿元,支付赔款100.7亿元,共有约2060万户次的受灾农户得到保险补偿,农险及涉农保险赔款已经成为农民灾后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的重要资金来源,充分发挥了强农惠农财政投入的放大效应。各种特色农业及农业产业链保险,如云南的烤烟保险、广西的甘蔗保险、江西的脐橙保险等,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风险保障,对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今后5年,国家将继续增加农业保险费补贴品种并扩大覆盖范围,保险业服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空间广阔。促进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信用担保制度与保险制度相结合,能够转移分散农户因疾病、伤残、意外死亡导致的无法如期还贷的风险,提升农户的金融服务可获得性,使信贷投放和农业产业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中国人保财险近年来在促进农业信贷支持领域,开展了多种有益尝试,受到了地方政府和广大农户欢迎。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保险业对于促进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三)服务转型升级,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支持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调整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方向重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发展服务业。《纲要》就服务业大发展作了专篇阐述,足以说明国家对第三产业的重视。保险业本身就属于服务业,因此,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首先,要转变保险业自身的发展方式。加快从过去高投入、高成本、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向内涵式增长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保险业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将助力于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如研究开发服务发展新能源的风电保险产品、服务海洋经济的特种养殖保险产品等。以文化产业为例,保险业可以提供多环节、全流通的风险管理服务,包括影视制作前期为生产企业购买制片提供履约保障保险、作品制作中期演员的人身保险及制作后期的相应保险,流通环节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出口信用保险等;再次,可以运用保险资金支持国家重点产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年均增长超过20%,截至2010年底,保险业总资产已突破5万亿元,保险投资余额达3.21万亿元。作为证券市场的第二大投资者和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保险业可以通过购买企业债权、股权等多种投资方式,在支持国家重点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型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保险业服务国家“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思路,可以体现为不同区域市场的各有侧重的发展策略,以及向当地重点发展产业倾斜的保险产品结构和保险资金投资结构。以服务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例,保险业着力发展公路、铁路、机场、电讯和水利等重大项目工程保险;环保、资源利用等高新技术保险;特色农作物保险和畜牧养殖业保险;以及与旅游相配套的责任信用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险种,都将有助于推动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特色农业、旅游等优势产业的西部发展规划。此外,保险业加快中西部网点铺设,本身也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行动。

(四)服务绿色发展,引导资源优化配置,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这意味着一个新的经济体系和相关产业的诞生。保险业促进低碳技术创新、保障低碳经济发展以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功能将更加凸显。

促进低碳技术创新。保险业可以通过为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行业提供一揽子的保险服务,有效分散和弥补自主创新当中的风险损失,进而促进企业加大投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

保障低碳经济发展。保险业可以通过将环保理念与社会责任融入到保险产品和服务之中,带动相关行业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相关环保产业的发展。比如,对碳排放量超过环保标准的车型设定更高的保险费率,将有利于引导小排量和使用清洁能源的汽车消费,促进汽车产业向环保方向转型。又如,在江苏、湖南等八个省区启动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根据企业的环保技术、清洁生产能力、风险状况等因素调整保险价格,促使企业加强节能减排,有效提升了环境风险管理水平。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保险业可以通过推行森林保险、巨灾保险、天气指数保险等,充分发挥在损失数据、灾害模型、防灾防损等方面的优势,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力量。以森林保险为例,目前,我国森林保险试点已经扩展至六大省区,从试点情况看,保险机制的引入,提升了林业风险的保障范围和水平,实现了对林业生产力的充分保护,健全了林业生态投入和保护机制,促进了林业持续健康发展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五)服务改善民生,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纲要》的一个热点词汇。保险机制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社会互助机制和社会管理机制,具有辅助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功能,在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升公共服务资源配臵效能和社会管理效率上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完善社会管理体系的有效金融工具。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较为完善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应对老龄化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战略举措。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始终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这就决定了提高保障水平和丰富保障层次,离不开商业保险的补充性作用。“十二五”期间,我国人均寿命要比现在提升1岁,这将给保险业发展带来更为广阔的空间。在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保险业积极发展商业性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等业务,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风险保障需求,消除人们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后顾之忧。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目前,我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引入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经办管理,涌现出了“湛江模式”、“新乡模式”等典型做法。实践证明,依托保险服务体系来提供和管理公共服务,能够有效提高财政资源的配臵效能,更好地实现财政投入的放大效应,扩大惠及范围和保障水平。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保险业通过推广和发展安全生产、医疗、校园方、旅游、承运人等各类责任保险,以及向农民工等流动人口群体提供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保险服务,可以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减少社会矛盾与摩擦,充分调动团结、稳定、和谐的积极因素。中国人保财险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和努力,这些经营实践为保险业更好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比如,在山东、辽宁等10余省份开展的治安保险,推进了治安防范工作的行政手段与市场机制的结合,实现了基层治安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等指标的大幅下降,得到了中央综治委和保监会的高度肯定;又如,率先在国内推出的为农民工专门定制的“务工宝”意外伤害保险产品,目前在重庆、广东等七个地区试点开展,辐射中国的中、西、南部广大地区,覆盖了国内最主要的农民工输出地和输入地,累计为120万农民工提供了小额保险保障,满足了在外务工人员的保险需求,被誉为“民心工程”。

我们坚信,随着保险业的大力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将得以快速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将取得重大进展,科技教育发展将明显加快,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将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将全面改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将持续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将更加牢固。保险业服务“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大有可为!

下载地税学习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剖析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税学习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剖析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顾益康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是实现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和难点,其实质是以高效生态现代农业为目标,积极促进农业增长由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和物......

    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本站推荐)

    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张华建 作为农业大省、全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不仅是农业自身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且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

    青岛: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模版]

    青岛: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大力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近年来,青岛市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三化”同步发展,以服务城市、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发言(定稿)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二师农业现代化进程党的十七大作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决策部署,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同样面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2010年中央 1号......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调研报告)大全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洪泽县人民政府县长刘泽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由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学习心得体会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学习心得体会 西紫陵小学 李随生 近日,我校全体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了河南日报刊登“何平”的关于“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河南日报关于该专题的九篇评论文章,顿觉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学习研讨活动,学的踏实,学的实在,学的值得。明白了领导......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背景链接】 2010年12月24日至25日,北京市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今年及“十一五”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