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省第二期机构编制业务培训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省第二期机构编制业务培训会议上的讲话
中央编办三司司长靳永龙
2010年10月29日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非常高兴这次能到安徽来,跟大家一起共同探讨当前机构编制工作中的一些情况和问题,为以后能够更好地做好工作,理清一些思路。利用这次机会,主要想谈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要充分认识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性。二是介绍一下当前机构编制主要工作。三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要充分认识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性
这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以后,全国机构编制系统大都理顺了体制。这是机构编制工作发展史上的重要的、带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在这轮改革之前,加上新疆建设兵团,全国32个省级编办只有11个是单设的,市级编办基本上都是合署办公的,县级编办一般只有一两个人。机构编制部门机构设置的不规范,职能作用发挥的也不充分。在这轮机构改革中,全国省级编办除了西藏外,其他各省(区、市)编办都已经单设。因为还有几个省的机构改革尚未完成,目前约有90%的市级编办和87%的县级编办已经单设。全国机构编制系统人员大概有26000人。可以说,我们现在是一支机构比较健全、人员也还是比较多的队伍。下一步如何发挥职能作用,是我们当前机构编制工作特别是地方机构编制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今天我跟大家谈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就是因为只有大家认识到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够站在比较高的层次来做好本职工作,才能够充分发挥好职能作用。
首先,机构编制管理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这是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同志对机构编制工作的定位。其次,机构编制管理是党配置执政资源的重要手段。这也是中央领导同志对机构编制工作的定位。我国的政权架构是要通过机构编制工作来确定的。在宪法、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组织法颁布实施后,政府的架构如何设置、怎么运作等等,都要由机构编制部门来做。除了政府之外,我们机构编制部门还负责人大、政协、党的机构、群团、民主党派的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人员编制。通过机构编制工作,规范政权的架构,规范各级政权的运行方式,为党和政府管理国家、履行职责、处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组织保障。所以,机构编制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机构编制工作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党执政水平的高低,管理国家事务好不好、效率高不高,跟我们都有很大的关系。关系到政权的规模。所谓政权的规模就是政权有多大的构架、有多少人员,涉及到财政供给、行政成本的问题。老百姓对政府追求的目的,是要高效、廉洁,还要低成本。就是说政府第一要高效,办事效率要高,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要确实有效。第二不要贪腐。第三成本要低,整个政府运行成本要低。因此政府的规模,这也是机构编制部门时时刻刻要关注的。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机构编制工作所作的一切都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国家稳定和长治久安。因此,机构编制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大家只有充分认识到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性,才能站在党和国家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来开展机构编制工作,才能真正发挥职能作用。
二、当前机构编制工作的主要任务
今年全国机构编制工作的重点有三个方面,是改革、管理和法制化建设,就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和推进法制化建设。由于地方的法制化建设的任务不是很重,而且今年体制理顺以后自身建设的任务非常艰巨,所以我们在考虑地方机构编制工作的时候,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归纳为改革、管理和自身建设。今年,这三方面的工作进行的都是非常好。
第一,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工作
一是省市县政府的机构改革。目前,进展比较顺利。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去年已经结束。市级的除了浙江有几个市没有完成外,大部分已经完成。县级与市级是同步进行的,基本上也是接近尾声。这轮机构改革在制定政策时,主要考虑要同国务院机构改革相衔接,重在转变政府职能,在探索大部门体制方面提了一些要求。现在看,各地都能按照中央部署,推动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整体情况不错,成效很好。这轮改革,各地有很多创造,有很多创新,有很多经验。现在安排进行省级政府机构改革的评估工作。最近,我们派了四个组,准备到8个省去评估抽查,没有安徽。这次评估的重点是总结经验,检查改革的成效。市县两级的评估,由省里来搞。评估工作很重要,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机构改革,过去是由中央印发意见,省里印发各自实施方案,但是改革之后结果怎样、成效如何没有作为工作重点。整个改革工作没有形成一个封闭的体系,没有形成一个回路。这是我们机构改革工作的一个缺陷。现在想通过评估,在改革结束之后,对改革的政策、改革的做法、改革的成效和经验进行一个全面的回顾,进行一个检验。通过评估工作,一是总结经验,二是查找体制机制的问题,为下一步改革提供一些政策依据,使机构改革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二是乡镇机构改革。安徽一直是我们乡镇机构改革的一面旗帜,安徽从2002年开始,不断的进行改革,而且每一
1次都有不同的重点、亮点,不断深化。在前不久的全国乡镇机构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安徽作了发言,介绍了经验。这轮乡镇改革,是配合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进行的。中央对这轮乡镇机构改革寄予厚望,想通过税费改革之后农村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探索农村治理结构的一些新的模式。因此这项改革从开始试点到后来全面推开经过了五六年的时间,现在正按照中央要求向前推进。农村改革是个长期性的过程,虽然我们安徽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任务已经基本结束了,但是深化工作还是比较艰巨的。中国农村上层建筑治理模式的探索,也是一个长期性的任务。乡镇机构改革在一开始的时候,很多人对乡镇有没有必要存在是有怀疑的。通过几年的改革探索,大家才从上到下形成了一致的认识,乡镇政权非常重要,是我们政权的基础,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下一步,怎么让乡镇政权的功能更加健全、更加完善、更好地发挥作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还是一个需要继续探索的课题。乡镇机构改革,目前全国面上已经完成的超过70%,全国现在是34000多个乡镇,改革之前是46000多个,中央编办领导要求乡镇机构改革任务今年要完成80%。10月初,我们给办领导报告完成80%没有问题,可以达到83%。后来领导说不行,你们的任务还得加,要实现85%。我们算了一下,今年问题不大,到年底可以完成。中央的要求是,到2012年全面完成乡镇机构改革的任务。考虑到明年各级政府开始换届,后年召开十八大,一换届领导的考虑重点就会有所变化,所以这项工作一定要抓紧时间进行下去。我们最近加大了工作力度,对重点地区有针对性地做了一些工作,现在看进展情况不错,到年底前有望完成85%的目标。个别省进展稍微慢一些,比较慢的有湖南、广西和云南三个省,还有北京和天津,但是到明年上半年基本上都可以完成。这项改革是这几年中央编办全力推行的一项工作,现在看来对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还是起了一定的作用。通过改革,乡镇政权运转的非常好,工作方式、工作重心,工作理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三是经济发达镇的改革试点。最近几年,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一些超级镇,它们的管理模式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它们的GDP有的达到上百个亿,上缴税收有20多个亿,从人口、工业增加值等方面已经完全是个中等城市的规模,但是它们的职能架构还是一个乡镇的架构,所以就提出对这种形式要给予关注。根据中央的要求,今年年初,中央编办等六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在13个省区27个乡镇,进行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这项工作现在正在进行,成效还是不错的。广东、江苏等几个省已经下发了改革的意见,安徽也是试点省之一。我们试图通过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为经济发达的小城镇体制改革探索一条路子。推进这项改革的时候,要特别强调注意把握好方向。改革中应该重点研究怎样赋予经济发达镇的县级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权,特别是涉及一些跟企业、群众老百姓关系比较密切的行政执法、经济建设、规划等方面的管理权,增强它的发展能力,赋予相应的财权,赋予适当的人事权。改革应该从下放事权、赋予财权和人事权这三个方面,来加大力度,出台相应政策。在行政执法权方面,应给予一些,保证这些经济发达镇在管理当中能够更顺畅,权责一致。需要提醒的是,第一,不要乱炒概念。前期,福建在这方面,被当地的新闻媒体炒,最后有关领导都作了批示。我们的行政区划,它的概念是很严谨的,市已经很多了,有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县级市,现在再弄出个镇级市就有些乱了。第二,兴奋点不要放在区划调整上。很多地方都在想能不能让经济发达镇升格,成为副县级或正县级,这样改革就有可能发生偏移。工作的重点现在是下放经济和社会管理权,赋予相应的财权和事权,让它更好地发展。这项改革希望大家能够高度重视,积极探索,争取能够进展快些。实际上,现在的思路是比较清晰的,很多地方都已经作了一些探索,而且有很成功的经验。目前,就是要在面上或更大范围出台一些政策,让它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四是省直管县改革试点。安徽也是一个改革的试点地区。这是一项很重要的改革。这几年,财政方面进行了省直管县的改革,成效很好。但它只是涉及到财政政策的,财权的分配、税收的分配。我们的省直管县改革是一个全面的改革,也就是取消了地级市,地级市不再管县,县直接对省。这是我们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一个重大的调整。这项改革,中央编办在全国8个省区市选择了30个县试点,正在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中央领导也非常关注,对省直管县的改革多次批示。这次在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建议里面,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其中就有一条“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内容。由于改革涉及到体制的调整,涉及面还是比较宽的。在改革当中主要的问题,一是现在地级市的一些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权要交给县,这需要在法律法规上作出相应的调整。二是大家普遍关心的干部体制调整问题。在地级市管县的时候,县级干部的选拔、调整、后备干部的培养使用等都是由地级市进行。省直管县之后,这些都放到省里来管。小的省如海南、宁夏等还行,有些大省有上百个县可能就照应不过来。因为县级班子也比较庞大,一个县的县级干部要有三四十个。此外,现在在一个地级市的范围内可以对县级干部调配。省直管县之后,中间减少一个环节,县处级干部从县到县、县到市、县到省,干部调配、成长、管理的问题较多。三是司法上的管辖范围问题。这些都需要在体制上进行改革和完善。现在一些省已经在做,像海南就是省直管县,湖北有几个县也是省直接管理,河南也有。在干部、司法问题方面,他们都有一些办法。这项改革要求不是很着急,目前阶段是要能够总结试点经验,确实涉及一些体制问题比较复杂,需要一步一步向前推。
此外,还有一些专项改革。今年一个是要参与环境、卫生食品安全体制调整,这在机构改革当中已经逐步推进。还有一个是文化执法机构的整合。今年的改革任务还是比较重的,中央要求要通过改革来解决体制机制问题,为发展
提供保障,提供动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国家整个改革的部署当中具有很重要的位置。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此外,其他方面的经济体制改革,也涉及到很多体制机制问题。现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非常艰巨,也非常复杂。很多改革都已经涉及到深层次的制度层面问题,也就是所说的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改革每前进一步都会遇到相当大的阻力,这种阻力不是来自社会外部,而是体制内、部门的、高层的。所以现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我们一项重要工作,但改革推进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复杂,任务越来越艰巨。如在这轮改革中,大家都知道大部门体制口号喊得非常强,但是到后来中央改革方案出来以后,大家感觉到体现的不是很突出,有很多方面条件都已经很成熟了,但是中央政策没有推出来。说明改革遇到的阻力还是相当的大,中央这个层面推不起来,反而是后来地方在逐步地搞。目前,大部制还是一直在强调,已经写进十二五规划建议中了,要继续向前推进,这是个方向,而且到2020年,要建成有中国特色的适应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管理体制。前不久,我们去广东看了一下,国务院想改没改动的,在深圳作了个实验、试点,改革还是很成功的。深圳市设立27个部门,相当的精简,运转情况非常好。我们已经派一名同志到深圳去总结经验了。顺德的党政群团加起来才16个部门,运转的也非常好。广东现在每个地级市拿一个县在推广顺德的经验做法。这说明只要领导有决心,很多改革政策完全可以搞。改革的问题完全是领导决心的问题,不是我们改革方案不成熟。广东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该说是走在前面的,而且是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不过有些做法还是要在法律上更顺畅一些,更完善一些。我们的改革要在法律框架内进行,但是改革本身就是一项创新。省市县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空间还比较大,还有很多文章可以做,希望地方的同志在推进改革上要有更大的作为。第二,关于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这是我们看家的工作。长期以来,我们就是管机构、管编制。机构编制管理的政策、法律法规正在逐步的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大家可以看一下宪法、国务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法,国务院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等等。还有一些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此外,还有一些规范性文件,目前用的比较多的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厅〔2007〕2号)。现在机构编制管理硬杠子,主要是指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是编制的管理,行政编制由中央机构编制部门审批,跨层级调整必须要报中央机构编制部门审批。全国行政编制现在大概有700多万,其中政法编制大概280万,党政群行政编制大概419.9多万。省本级平均有5000多名行政编制,市本级大概是1000多名,县级大概是700-800名。全国省一级行政编制大概有29万多,将近30万。市一级有70多万,县一级有170-180万,乡镇有110多万。目前,全国行政编制总量是控制的,不会再有增加了。每年增加的只有军转编制,是按照军转干部计划分配数的25%核增。这是中央编委领导下的死命令,要求严格控制,不许再增加。目前,党政群的行政编制不会增加了,政法编制可能还有一点。所以大家手头要有空余的行政编制,一定要看好。因为我们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不断会有一些新的工作重点推出,如果地方一点空余编制都没有,工作起来就不方便。
一个是机构的管理,副厅级以上行政机构需报中央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审批。地方的管理不太一样,一般是副县级以上需报省里审批,副科级以上的地市批。这轮机构改革中,省级大城市行政机构一般是45个左右,最多47个,再加上部门管理机构也就50多个。党的机构一般是10-12个左右,加起来也就不到70个。再加上派出机构,一个省也就80-90个副厅级以上行政机构。全国三十多个省市区加起来也就3000多个副厅级以上行政机构。但是,根据前不久大家上报的数字,现在全国副厅级以上的行政机构是5800个,平均一个省就有将近200个副厅级以上行政机构。这说明,在我们的帐外还有一大批副厅级行政机构。上面我说的是行政机构,副厅级以上事业机构全国也还有5000-6000个。这说明我们管理上还是大有文章可做。机构也要严格控制。因为增加机构,就需要增加一批人,需要提任一批行政干部,行政成本肯定会增加。而且增加机构、增加行政干部后,行政效率肯定要降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方面,我们机构编制系统的同志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要严格控制机构,严格控制编制。
当前,全国机构编制管理的秩序还是不错的。在厅〔2007〕2号文件下发之后,副厅级行政机构的审批权限已经上收了。混编混岗、超编进人的情况有所收敛,正在逐步地解决。机构编制的权威性在逐步提高,机构编制这根红线已经逐步被重视起来,形势还是不错的。现在机构编制管理当中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在机构设置上,越权审批、变相升格时有发生。机构设置越权审批是指有些省设置副厅级机构,不履行程序,自己就批了。有些市自己设副县级机构,不报省里批。我在地方曾经工作过一段时间,挂一个地级市的市委副书记。有一次市委开常委会设置副厅级开发区,当时我提出应该报中央批,但他们说不用,市里可以批。有些省设置一些派出机构,主要是开发区以及各种各样的功能区,级别都很高,副厅级、正厅级,用了很长时间,然后才履行报批手续,这个事情还是比较普遍的。机构变相升格,比如一开始是单位一把手高配,后来是二把手,最后是全体干部全部高配。干部全部高配,就是这个机构整体升格了。有的省的县级市,开始是一把手高配,后来是副职高配,再后来是各部门的一把手高配,再后来部门的副职也高配,最后这个县级市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地级市了。现在像这种打擦边球、搞变通政策的情况还是有的。这种情况发现之后,必须要进行纠正。现在机构规格还没有一个刚性的约束,我们正在考虑要不要出台一些文件进行管
理。现在规格很乱,特别是政法系统。有一次,我到哈尔滨公安局,发现局里面有大队,大队内又有处。处是正县级,大队是副厅级,局是正厅级。但市又是个副省级市,公安局应该是个副厅级,但他们却说是正厅级,搞的很乱。二是在编制管理上,超编进人情况还是存在的。先进后出,混用编制,还有的地方自定编制类别,如行政执法编制、执行类行政编制这些新名词,有些地方还越权审批,这些都需要引起重视。机构编制管理的秩序必须要守住。我们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对这一点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机构编制管理,全世界只有中国有,其他国家没有。这是由中国的政治特色决定的。经过这些年的工作和几代人的努力,现在机构编制管理的秩序逐步在建立,威信在逐步提高,工作逐步规范化,正在向更深层面发展,我们的职能也在不断地扩展。我们工作的基础还是机构编制管理,如果这个管不好,那么有你没有你都可以。因为机构改革工作,很多部门都在争。如果我们把机构编制管理这个看家本领都搞不好,那么我们将来的饭碗就有问题。所以,大家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从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从我们自身事业发展的全局,来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市县的同志,有问题要及时地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及时报告。机构编制管理的秩序一定要守好,不要出问题。
三、关于当前机构编制工作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
第一,要时时刻刻注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机构编制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出来。怎么体现出来,就是我们时时刻刻要围绕中心,围绕大局来开展工作。每一个层面都有自己的工作重点。中央编办就是围绕党和国家大局来考虑出台一些重大的改革政策,解决体制机制当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各级机构编制部门,都要围绕本地的中心工作,考虑一些重大问题。因为现在一些重大问题在推进当中,都会遇到一些体制机制的问题。而我们的本职工作,就是解决体制机制问题。所以我们时时刻刻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考虑大事情。如果仅仅是管机构、管编制,那么有这么2、3个人就可以,甚至不需要这个部门,因为现在审批机构、审批编制确实没有多少事情。包括中央编办,我们现在批机构、批编制的事情很少。三司多少年了,没给地方批过编制,机构批的也很少,主要是开发区,一年也就几家。大量的工作是推进改革,解决体制机制问题,考虑行政管理体制运行当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准备出台一些重大政策。我们现在考虑的是垂直部门到底该怎么改革,省以下垂直部门还有中央一些垂直部门,需不需要调整,需要调整的应该怎么调整,机构职能怎么整合,各级政府的职责重点应该怎么划分。再一个就是行政层级应该怎么调整,刚才讲的省直管县的改革实际上就是涉及到行政层级的一个调整。因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政府工作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需要提高效率,需要有效的管理,又要求政府规模不能过于膨胀。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有很多课题是我们过去没有遇到过的。所以在工作当中,必须时时刻刻要考虑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中央有些什么工作重点要及时跟的上去,同时要考虑到我们自己工作的重点。现在有很多地方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就是由于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配合、结合的非常好,机构编制部门也有地位、也有话语权。机构编制工作舞台很大,就是看谁在唱戏。如果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表演能力很强的人,可以在上面唱的有声有色。一般的人,在上面看摊,日子也能够混的过去,但是你的形象、你的地位、你的作用就会越来越萎缩。所以我们各地编办一把手非常重要。在座的都是一把手,特别是县级编办,体制刚刚理顺,审批的事项也不多。县级编办的职责任务怎么去完善,这也是我们跟各省的同志一直在思考在探讨的。我去过几个县,做过一些调研,县里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实名制管理这两项可能是比较实的工作,没有审批事项,怎么样去开拓新的工作内容、工作任务,拓展我们的职责,现在这确实是需要研究的事情,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思考。当地的重点工作是什么,必须围绕这些重点工作,理顺职能,解决一些问题,这可能是我们工作当中必须时时刻刻要考虑的。把握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有作为,有地位,才能提升工作能力、工作水平,才能做好工作。
第二,要突出重点。我们工作有很多的方面,头绪也比较多,但是一定要抓重点。重点是什么,重点就是改革,就是管理。在县一级,推进改革可能难度比较大,但可以找准一些热点,如中央布置的一些改革任务,可以抓一些重点。像乡镇机构改革,实际上还没有完成,可以抓转变职能的一些典型,提高服务质量的一些典型,还有进一步深化改革方面的典型。再一个就是理顺部门的职责,这是我们将来比较关注的一个工作重点。县的机构设置相对比较少,中央要求是不超过22个,但是比市一级肯定要少。这样上下不对口,很多部门就需要综合设置。部门综合设置,职能如何整合,就是一个问题。大家要学会协调有关部门的职责,确定有关部门的职责。
第三,要抓住机构改革这个契机。这几年从上到下机构编制部门的权威树立起来,很重要的一个契机就是机构改革。在几轮机构改革中,通过梳理关系,给部门做三定,解决职责不清的问题,核定编制、核定职能等等这些工作,机构编制部门的干部锻炼出来了,形象树立起来了,工作能力提升了,也受到了领导的重视。一是一定要给部门做三定,特别是县级编办,要认真做。部门之间有矛盾,要主动地出击,去梳理这些矛盾,解决这些问题。这是我们的工作,一定要拿在手里面。另外,财政供养人员一定要管起来。几个工作重点抓住以后,工作就会很充实。二是要瞄准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兴奋点、所关注的一些热点工作,配合他们的工作做一些事情,解决一些体制机制上的问题。如果有困难,还可以找上级机构编制部门。我们机构编制部门,这一点还比较好,就是系统的人心很齐,有什么
困难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互相商量,想办法解决,使大家工作上少一点困难,多一些成就。三是工作要抓落实。每年要确定一些重点工作,一项一项的抓。改革、管理要明确几个目标,实实在在抓出成效来。第一要抓出成效,第二要善于总结经验。抓落实同时要注意工作方法。四是在工作中要注意跟领导随时保持沟通联系,跟部门保持沟通联系。实际上很多事情,只要是同部门经常联系,宣传一些我们的政策,讲我们工作的一些特点,大家还是可以理解的。这样我们的工作就可以一步一步的往前走,可以做得更好。
当前机构编制工作的几项改革正在往前走,目标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明年可能不会出现新的改革任务,因为马上就要面临政府换届了。明年工作的大概考虑,一是现在的改革继续往前推。二是管理工作要上台阶。明年管理要作为一个重点,现在机构编制管理当中有一些迹象,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出台一些新的规定和政策。三是对策性调研,为下一轮改革提供一些政策储备。我们现在考虑的比较重大的或比较成熟的或以后改革可能会推进的几个方面有,一个是垂直管理体制改革。上轮改革时,曾想把工商、质监搞成分级管理,后来征求地方的意见不太一致,一半对一半,中央政策就没有出台,最后阴差阳错把药监部门分级管理了。虽然在推进这项工作的时候感觉大家还是有些想法,但是这项改革还要坚定不移的搞,现在看改革还是成功的。工商和质监,方方面面都普遍感觉这两家都应该分级管理,应该放给地方政府,特别是工商,没有任何理由搞上下垂直。工商登记就是地方政府的责任,特别现在市场监管地方政府负主要责任。这两个部门垂直可能是有问题,但是改革起来很难。深圳改革,有些专家学者给中央打小报告,说把工商系统改成分级管理没经过国务院授权。我们给他解释,深圳一直是分级管理,从来没有垂直过。但是改革还是要进行,要进一步规范垂直管理部门,垂直管理部门不要搞得太多,这是将来可能改革的一个方向。还有一个就是执法体制改革。现在执法机构太多,执法队伍太乱。据不完全统计,执法队伍全国大概有百万大军,每个部门都有执法队伍。但是怎么改革,现在还不知如何下手,现在正在调研推进。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要看工作的进展情况,再出台一些新的管理政策。明年的管理可能是一个重点。重大问题的调研,对策性研究,这也是一个重点。总之,我们现在工作的任务很重,工作的头绪也很多,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好。就讲这么多,看大家有什么问题,提出来一块探讨。
淮南市编办主任:我们工作中最大压力,就是公安局,队伍庞大,为解决干部问题,千方百计要求提高级别,中央编办能否统一规定各级公安局机构规格。还有一个就是机构的设置,应该是从上而下,全国各级机构设置要有个一个统一的规范。第三个是参公管理单位应该由机构编制部门来搞。
公检法的提法不是很妥。因为公安机关,与法院、检察院不一样。法院、检察院是国家机关,公安是政府的一个工作部门,同发改委、财政局是一样的。公安的机构设置同其他部门应该是一样的,不应该特殊,这是一个基本原则。中央任何一个文件没有说公安机关机构可以特殊设置,除了他的一把手配置。但是你说的情况现在在很多地方已经是既成事实了,这样就需要我们首先要把好关,不能再往上冒了。不是机构编制部门发文,大家都不要认。除了中央、国务院以及机构编制部门文件,其他的一律无效。这些问题,将来可能要逐步规范,有关分管的部门也正在研究。各级政府的机构设置。这个确实是个很麻烦的事情,我们曾经也想过搞一个必设机构、自我确定设置机构目录。但这也是有利有弊,而且这样地方编办的压力更大。从我们角度考虑,将来可能还是不规定的死,不会要求地方哪些机构必须设,哪些机构不能设,全国范围内也不太好协调,平衡。参公管理的事情比较复杂。因为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这是由人事部门管理的,我们是参与。我们还是要严格把关,为以后的改革减轻障碍。因为事业单位改革一旦全面布局以后,参公管理单位可能是一个相当大的麻烦。
第二篇:在全省第二期机构编制工作业务培训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省第二期机构编制工作业务
培训会议上的讲话
罗 昌平(2010年10月29日)
同志们:
按照年初总体工作计划,报经省编委同意,今年要举办两期全省机构编制业务培训班。5月份已经举办了第一期,这是第二期。目的是,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全省机构编制系统干部的业务水平,切实加强机构编制部门自身建设,推动当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这次培训受到中央编办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靳永龙司长、牛占华副司长受办领导委派专程前来给我们授课,指导我们搞好培训。同时我们还有幸地请到了省法制办领导。省编办机关的几位处长为了讲好课,结合各自的业务做了充分的准备,我相信通过培训大家会有收获的。
这次培训既是第二期机构编制业务培训,又安排了机构编制管理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培训,实际上是两个培训。时间紧,内容多,希望大家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不断更新和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我就培训、学习、责任、作风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重点还是如何加强学习,供同志们参考。
一、关于组织培训的问题 5月23日,我们已经在庐江举办过一期全省编办主任业务培训班。在那次培训班上,我分别从体制的变化、人员的变动、面临的形势等三个方面,重点谈了加强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中,全省各级编办的管理体制得到理顺,为我们更好地开展各项改革和管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舞台。与此同时,刚刚单独设臵的各级编办,对比以往合署办公时的形势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新挑战,一方面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事业需要继续推进;另一方面,新编办的人、财、物等各项自身建设都需要从零开始,方方面面的问题都需要独立应对。如果不能把握机会,有所作为,不仅会辜负党委政府的关心和重视,还会愧对广大干部职工的支持和厚望。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加强培训,熟练掌握单独处理机构编制工作的方式方法,切实提高我们单独处理纷繁工作和复杂关系的艺术水平。
从目前的总体情况看,全省各级编办的领导班子已经基本到位,随着充实一批新鲜血液,干部队伍得到进一步加强。我注意到,参加5月份第一次培训和本次培训的很多市、县(区)编办主任,都是新面孔,这是一件大好事,说明机构编制事业在发展,说明机构编制队伍在壮大,也说明大家对机构编制工作的热爱,衷心地欢迎同志们加入到机构编制队伍行列。无论是原来系统内的老同志,还是刚刚加入到编制战线的新同志,大家都非常希望把工作干好、干出色。但是,熟悉业务确实需要有一个过程,干好工作归根结底靠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而能力取决于素质,素质取决于知识,知识来源于学习。我们所有的同志,无论你在机构编制系统工作的时间是长还是短,都面临着一个学习、学习、再学习,提高、提高、再提高的问题。希望大家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积累、不断的更新知识,进一步熟悉业务,精通业务,胜任角色。
近年来,中央、省委领导同志多次就机构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温家宝总理强调指出,编办是个综合性的管理机构,是负责推进改革的机构,不仅关系上层建筑,还关系经济基础。编办的同志既要熟悉党委、政府的职责,熟悉党委、政府的运作,又要熟悉党委、政府部门的职责分工,还要熟悉各项重大改革的进程、熟悉各项重大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机构编制工作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政策的刚性很强,执行的要求严谨。我们举办学习培训班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大家了解掌握机构编制管理有关政策法规和条例规定,提高按程序办事的自觉性。我不要求大家对每部政策法规、条例规定都倒背如流,但对重点的、关键的政策要求,作为各级编办的领导,一定要熟悉、要掌握,要知道出自何处何时,否则怎么开展工作,又怎么能当好党委政府和编委的参谋助手呢!举办培训班仅仅是一种学习的形式,但更多的是要坚持自学,学习能使每个同志终身受益。各级编办领导一定要带头学理论、学政策、学管理,为人表率,在全系统形成人人爱学习的浓厚氛围,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全面树立机构编制部门的良好新形象。
二、关于加强学习的问题
论语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即学习;习即练习、演习,也就是实践。孔子认为,学习和实践是人生一大乐趣。毛泽东同志曾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 不学理论,就不能熟悉历史进程,因此也就无法历史地看待和理解我们所从事的事业之伟大,干好伟大事业的理想和信念就不会那么坚定;不学古今贤达,就不能陶冶高洁的情操,于是也就无法持之以恒地坚守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要把加强学习当作我们提高能力、做好工作的前提。能力是一个人顺利完成工作最重要因素,是推动我们顺应环境、参与竞争、走向成功的内在动力和源泉,它直接影响着工作的效率。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盘旋上升的运动过程,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作为机构编制工作的管理者,与之相对应的能力建设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解决了老问题,还会出现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工作的不断变化,倾听基层的呼声,把握发展的脉搏,多角度地观察和思考现实情况,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能力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学习,这虽然是个老话题,但也是一个常提常新的话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工作能力、发展进步,从基础上说,就是取决于是否肯于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面对艰巨的任务、严峻的挑战,如果懒于学习,放松学习,不学无术,得过且过,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就会思想落伍、精神滑坡、能力退化,无法胜任本职工作,失去群众和组织的信任,甚至成为事业的累赘。对于在座的各级编办领导同志来说,学习是权利,也是义务,更是责任。要完善相关学习制度,创造条件,支持干部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学习,鼓励同志们有重点地多读一些书,多学一些知识。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通过有计划地举办学习班、研讨会,组织专家讲座,开展学习交流活动、读书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让干部职工有机会系统地学习与本职岗位有关的业务知识,学习历史、经济、科技、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明世界大势,通古今之变,进一步提高服务本领和工作水平。
要紧紧围绕更好地服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来加强学习。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提出“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安徽崛起”的重大发展目标,要求全省紧紧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扩大有效需求,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推进自主创新,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发展社会事业。这是全省机构编制部门都必须紧紧围绕和牢牢把握的工作重点。特别是今年1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这是我省抓住发展机遇,奋力而上的大好时机。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我们及时跟进,就相关职能优化配臵、机构编制调整、责权关系理顺等问题,主动提出了机构编制工作的调整思路。但是,如何学习借鉴国内外成熟的社会管理经验,改造示范区现行的体制机制,把示范区打造成为合作发展的先行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立什么样的创新机制,打破行政区划束缚、促进区域合作?制定什么样的具体政策,发挥机构编制的体制机制保障作用?所有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我们深入研究,拿出具体措施。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没有理论上的提升,就谈不上行动的自觉。一个人理论水平的高低,来源于他的知识储备,知识靠的是学习。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培训,才能具备解决这些问题的宏观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 才能不断提高开展前瞻性研究的实力,才能自觉地把机构编制工作放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和谋划,自觉地为省委、省政府重大发展战略服务。
去年以来,我省率先在全国开展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这既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又是一项重大的体制机制创新。全省各级编办积极作为,在深入调研、严格测算的基础上,制定了《安徽省乡镇卫生院改革试点机构编制标准》,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在全国医改会议上受到各地的好评。这是我们坚持长学不怠的结果,是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结果。随着这项改革的深入推进,机构编制部门的话语权不断提高,彰显龙头作用,体现了我们常说的“有为才能有位”。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个“位”指的并不是“官位”、“权位”,而是我们的学习情况、工作成绩、服务效果,是我们在领导、同事和群众心中的“一席之位臵”。只有坚持勤于学习、善于研究,与时俱进、不断思考,才能跳出就机构论机构、就编制论编制的局限,站在党委、政府的高度去思考谋划、分析解决工作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有效完成改革和管理的各项工作。全省各级编办都要广泛开展“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建设活动,积极创新学习方式,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把学习当成一种修养途径、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工作方式,一种人生境界、精神追求,坚持工作学习两不误、相促进,在全系统形成比学习、比干劲的良好风气。
要把学习的重点放在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上。今年是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8月,温家宝总理专程赴深圳调研时指出,“过去30多年中国的发展变化,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然要靠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但是各方面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只有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全面而持久地推进改革,才能建成完善、成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要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要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要从制度上解决权力过分集中又得不到制约的问题,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坚决惩治贪污腐败;要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特别是要保障司法公正,重视保护和帮助弱势群体,使人们在生活中有安全感,对国家的发展有信心。”温家宝最后指出,“必须永远牢记,只有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国家才有光明前途。我们要头脑清醒、明辨是非,坚定信念、增强信心。要继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能停滞,更不能倒退。停滞和倒退不仅会葬送3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和宝贵的发展机遇,窒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勃勃生机,而且违背人民的意志,最终只会是死路一条。在这个关乎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上,我们不能有丝毫的动摇”。
我带领大家学习温家宝总理这段讲话的目的,就是希望让同志们了解、理解、领会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各项改革的大形势,特别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大形势。当前,我省正处于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安徽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改革发展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日益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邓小平同志曾经明确指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今后几年,我们面临的改革任务将非常繁重,要想胜任如此复杂、系统和长期的改革任务,仅靠我们现有的知识、现有的经验,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改革的需要、管理的需要、工作的需要,必须不断地加强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断地研究问题,不断认识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才能真正履好职、尽好责,担当好改革使命,担当起管理重任。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知民心、解实情的重要手段,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调查研究的过程,既是发现问题、解决矛盾的过程,又是探求道路、不断创新的过程。我们强调在工作中把调查研究贯穿始终,就是要求每一位同志都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实践中发现典型,深入分析,准确把握机构编制工作的规律性;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对症下药,抓好调研成果的转化运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是全省机构编制工作全面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奋力崛起”这个全省工作大局,着眼于对政府机构改革问题的深入思考,着眼于机构编制工作的新实践、新发展,善于开展调查研究,真正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虚心倾听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向人民群众求计问策,向丰富的实践寻找答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在实践中磨砺自己、提高自己,增强分析判断各种问题的能力,增强处理具体工作的能力,增强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
三、关于责任意识的问题
汉代的《说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不懈于心为敬;必尽心任事始能不懈于位。”不懈于心、不懈于位,按照现代语言来说,就是敬业,就是尽职尽责,全心全意,不辱使命。古人云:“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事业心和责任感,是我经常跟大家强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觉得,这也是每一位在机构编制战线上工作的同志,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态度问题,是成就事业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格品质,是我们共产党员的党性体现。一个党员干部,无论职位高低、身处何地,最根本的是要牢记自身担负的责任,要视党的事业重如山、视党的形象重如命,用满腔的责任,书写着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执着、对人民的挚爱、对社会的奉献。
责任心体现着生活的价值,映照着人生的意义。有关研究揭示,人与人的能力水平其实相差不大,但人与人的精神品格却相差很大,正是这种差异,才造成了事业的兴衰和成败。一个人敢于负责任,这个人就能以高尚品格和人格魅力得到人们的承认和尊重;一个干部敢于负责任,就能直接影响一个单位的党风政风建设。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木桶理论,有些同志也许很熟悉这个理论。所谓木桶理论,说的是一个木桶所能装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揭示了最核心因素的决定性作用。如果把领导干部的素质水平看成一个木桶,他对事业贡献的大小就取决于他最短的那块木板,就是他的责任心。如果没有责任心来支撑,再高的学历、再多的知识、再丰富的经历都没有意义。对于一个人特别是处于关键岗位上的机构编制干部来说,最重要的是责任心。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一往无前的精神动力。具有责任感的人,做事勤快,认真细致,思路严谨。懒惰之人做事马虎,冷漠之人做事敷衍,私心重的人做事勉强。今年省编办“三定”规定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后,我们迅速组织了机关内部处级领导职务竞争上岗,其中一道面试题目就是“认真可以把事情做对,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只有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才会开动脑筋去刻苦钻研做好工作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才会潜心研究和把握本职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才会积极面对工作实践中遇到的矛盾与问题,集中精力攻坚克难。
编办是党委、政府和编委的参谋助手,编办的日常工作看似琐碎,实际上都涉及到全局,涉及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在实践中,我们深深地感觉到,如果没有对机构编制事业高度负责、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缺乏科学的精神、严谨的作风,不注重工作细节,即使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往往也会大大降低应有的工作成效,丧失推进工作的良机,甚至毁掉业已到手的工作成绩。当然,一个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渗透于具体行动、体现在点点滴滴之中的。今年,我在省编办机关向同志们推荐了《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目的就是要让每位同志都能理解其中的这个道理,无论从事哪项工作,接受哪项任务,都能付出真诚、爱岗敬业,坚守执着、持之以恒,都能坚持高标杆、严要求,求真、求细、求深地负责到底,干出成就。
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一个人自身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审美情趣的具体体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事业心、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是事业心、责任感。省长、省编委主任王三运专门指出,编办工作要主动服务科学发展、服务重大战略、服务各项改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从全局上认识自己岗位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始终保持义无反顾的使命感,自觉培养持久的岗位光荣感,既干之,既安之、务之、专之,以出色的作为发挥职能,赢得尊重。我们一定要始终保持对机构编制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主动担担子、负责任。只有敢于负责,才能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不动摇,敢于冲破阻碍发展的旧观念,敢于革除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不因闲言碎语而分神,不为阻力干扰而退缩,紧紧把握时代进步的方向,永远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只有敢于负责,才谈得上忠诚、奉献,才能在从事一项工作、接受一项任务时,付出真诚、坚守执着,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只有敢于负责,才能坚持高标杆,做到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要求、高质量落实,才能争创一流,追求卓越。
当前,衡量一个干部思想是否解放,往往看他是否具有敢想敢干敢闯敢争的精神境界。敢想敢干敢闯敢争,看起来是一个做事的胆略和识见问题,背后却是一个履职的责任心问题。因为富有责任心,才会有追求;因为有了追求,才会产生力量;因为具有了力量,才会造就不平凡的业绩。机构编制部门的每一同志,尤其是在座的各位主任,一定要带头负责,尽心履职、尽力工作,一事未完,寝食难安;一事有误,愧疚不已;要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只有这样,才能人人负责任、事事有实效。一个求实求效、表里如一的党员干部,就必然说到做到、说好做好,上级在和不在一个样,有人监督没人监督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只有这样,我们在责任面前,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付诸热情和心血,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质量,才能真正做到服务于国家、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四、关于行业作风的问题
加强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也是党的一贯方针,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加强作风建设,就是要真抓实干,勇于、善于解决现实问题。无论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始终立足现实,客观看待现实,准确把握现实,勇于直面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不躲避、不惧怕、敢担当,敢于攻坚克难,存在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不断推动各种矛盾的化解和问题的解决,不断改变旧面貌、开创新局面。改造现实,最重要、最大量、最经常的就是解决问题。能够发现问题是智慧,勇于面对问题是境界,善于解决问题才是本事。
随着编办管理体制的理顺,目前全省各级机构编制队伍正处在一个新老交替的历史时期,许多错综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去解决,在这个特殊时期,有意躲闪问题就是失职。特别是对一些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任何牢骚、抱怨、责难都无益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增添矛盾、消耗斗志。现实是历史的延续,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埋下头来,扑下身子,扎扎实实地干,实实在在破解现实工作中的难点、热点、焦点和棘手问题。解决问题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要有不顺和挫折。不顺和挫折并不可怕,当时觉得压力很大,负担很重,咬紧牙关才挺过来,过后我们回头看一看、仔细想一想,真算不了什么,而且感到压力越大的时候也是最可能取得成效的时候。可怕的是面对不顺和挫折没有了斗志,这才是压垮胆怯者真正的原因。我们一定要有一颗永不向压力低头的心,不为任何困难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一心一意干好我们的现实工作,坚定不移地推进我们的事业。
加强作风建设,就要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主动关注细节。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机构编制干部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开动脑筋去想事,脚踏实地去干事,认认真真干成事。要以科学严谨的精神,精确细致的作风,认真负责的态度,求真、求细、求深、求实地干工作。作任何工作都要做到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就是从进一步增强大局观,增强政治责任感,力争高处站位,开阔视野和思路,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机构编制的重点工作开展工作,在落实上下功夫,在落实上见成效;勇于实践,积极探索,研究和改进工作方法,探寻机构编制工作的规律性。小处着手,就是从基础做起,从具体工作抓起,办好每一个文、每一个事,提高办文办事的质量,在工作中落实首问责任制、办文办事、服务承诺制等基本工作制度,培养科学严谨、精确细致的工作习惯。
机构编制工作涉及内容多、范围广,事关各机构组织和每个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利益,必须以精确细致的工作作风,认真对待,高度负责,严格审查,反复审核,确保不出差错,避免失误。当前,机构编制工作改革任务繁重,无论是政府机构改革,扩权强镇试点,还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每一项工作都涉及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任务十分艰巨,责任十分重大。机构编制部门必须要保持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切忌大而化之,失之于偏、行之于误。在工作部署上,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多一些,把制约因素考虑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谋划得更周到一些,不能因一时疏忽而造成全局被动。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认真筹划,周密部署,有程序、有章法,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工作推向前进。
加强作风建设,就要令行禁止,上下一致。“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省编办一直有这么一个想法,就是要把全省机构编制系统打造成为一个不是垂直管理胜似垂直管理的部门。全省编办系统必须牢固树立全局思想,认真抓好党委政府和上级部门各项决策部署的全面落实,严禁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必须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一旦决定下来的事情,必须不讲条件地,不折不扣地去执行,不能抱着看门守摊子的思想,一推二拖,不了了之;不能你敲你的锣,我打我的鼓;更不能我行我素,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要提倡定了就干、干就干好、干出成效,坚决转变按部就班,慢慢腾腾,贻误战机,丧失机遇的拖拉习气。要务求实效,坚决杜绝搞形式、走过场、耍嘴皮子,甚至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行为,对落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能绕道走、不能见了矛盾就上交,要敢于触及矛盾、敢于坚持原则,以过硬的作风推动工作落实,自觉维护发展大局。做到令行禁止,决不是要求大家不讲原则地一切行动听领导一个人去“拍脑袋”。所谓的“令”,一定是要在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经过集体讨论决策出来的“令”。“编办是大家的编办,编办的事情大家办”。这是我在省编办机关经常讲的一句话,也是省编办领导班子身体力行的一个准则。省编办单设以来,迅速建立并完善《省编办工作规则》等26项规章制度,形成了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班子成员分工不分家,相互支持,密切配合,齐心协力推进机构编制事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加强作风建设,一定要注意搞好团结。团结是胜利之本,团结出干劲、团结出成绩、团结出干部。只有重视团结、善于团结、增强团结,才能把力量凝聚在一起,才能干出一番事业。善于团结协调,善于合作共事,是一个党员干部必备的素质,也是一个人党性、品德、人格、气度的表现。无论是过去长期工作在编办的老同志,还是新加入进来的新同志,我们大家能在这个共同的岗位上相聚,一起共事,形成一个整体,同甘共苦,说明大家还是很有缘分的,希望各位珍惜这种缘分,把握好人生中这段最有意义、最能体现人生价值的阶段,好好地合作共事。同志之间合作共事,最重要的是相互尊重和善于沟通。美国社会学家统计,人们之间70%的隔阂是由于误解引起的。现代管理学有一个观点,认为管理者70%的精力要用于沟通,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协调、谈心、做思想工作、统一认识。尊重令人亲切,拉近心理,增进友谊,温暖人心,沟通是增进理解、减少摩擦、化解矛盾、形成共识、凝聚力量、加深友谊的重要途径。在这个方面,我们的工作空间还很大,同事之间多沟通、多勉励、多切磋,可以出和谐,出友谊,出力量,还可以出干部。同志之间合作共事,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就是处人处事要大气,要互相宽宏包容,这是一种气度、一种胸怀,也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位领导同志说过,可以容多少人,方能领导多少人。在工作生活中,我们要能够容人、容事、容言、容错,换位思考,不仅容得下别人的才能,更能宽厚地看待别人的缺点和失误。有时候原谅比责备更有效。当然,这个宽宏包容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同志有缺点,要出于对同志真正的关心和负责,坦诚地指出,真心实意地帮助改正和完善,而不是袖手旁观看笑话。要多看同志的优点和长处,多看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真心诚意地向同志们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同志们,加强学习培训一直是省编办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安排和工作内容。对这次培训,省编办非常重视,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同时考虑到大家的业务忙、任务重,培训时间只安排了三天。虽然时间短了点,但层次很高,内容丰富。中央编办两位司长亲自前来指导,省法制办的领导还要做专题讲座,应该说,这样的机会非常难得。希望同志们一定要用心去学,用心思考,用心研究,达到学以立德,学以培智,学以陶情,学以修身目的。当然了,学无止境,办培训班只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希望同志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一定要坚持勤奋学习,长学不怠。《论语》里有这么一段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对他自己学习修养过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意思是,“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学会做事合于礼,四十岁不会再受迷惑,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的规律、法则,六十岁一听人言语,便能辨别真假是非,隐其恶,扬其善无所违逆,七十岁能随心所欲,但不会超出方正之道”。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一生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机构编制战线上的每一位同志,一定要把学习作为一项政治责任、作为第一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在学习中创新,在学习中提高。全省各级编办要按照年初全省机构编制工作会议要求,大力开展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活动,多为同志们创造一些必要的学习条件、学习机会,在全系统形成浓烈的学习氛围。
同志们,借这次培训班的机会,刚才我从四个方面,围绕学习这个中心问题,与大家交流了一些体会和认识,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本刊邮箱:sbbxxbs@163.com 发:各市、县(区)编办。
第三篇:在全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
现场会上的讲话
张家麟
(2011年11月8日)
同志们:
这次全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现场会,经过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今天就要结束了。刚才,六安市、铜陵市、霍山县、宿州市埇桥区等4个市、县区作了经验交流发言,从不同侧面介绍了他们主动作为、直面难题的工作经验和做法,很值得各地学习。欧阳琼处长通报了近期机构编制督查主要工作情况。会议开得很好,达到了总结经验,明确任务,部署决战,实现目标的预期。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我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扎实推进,成效初显,值得充分肯定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要求必须在2011年底之前全面建立并推行机 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去年11月26日,我们召开了全省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确提出:到2011年底,建立全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及信息数据库,形成机构编制管理与组织人事管理、财政预算管理相互配合制约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到具体机构设臵与按规定审批的机构相一致,实有人员与批准的编制、职数相对应,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水平。近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级编办围绕上述目标任务,强化领导,细化方案,真抓实干,多措并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特别是3月份的黄山现场会之后,各级编办加大工作力度,创新方法举措,工作进度明显提速,如宣城市、六安市组织所辖县区开展实名制推进工作互查,六安市还专门召开全市实名制现场会,铜陵、黄山、合肥、芜湖、马鞍山、淮南、蚌埠、池州、亳州等市也纷纷采取措施,推进实名制工作。
(一)数据库建设圆满完成。我们按照“全面推进、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稳步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工作。在推广运用新开发的《安徽省机构编制实名制软件系统》基础上,至2010年底、2011年3月底、2011年6月底三个时间节点,分别完成了全省乡镇、县区、市级机关事业单位机构和实有人员信息数据的采集、审核和录入工作;并完成省、市、县、乡四级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的信息数据汇总,全省统一的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库正式建成。
(二)联网工作大头落地。在抓好全省统一的数据库建设同时,我们积极推进全省实名制网络建设工作,依托安徽省电子政务专网和省财政厅国库支付拨号系统,建立横向联通各级机关事业单位、纵向贯通省市县三级机构编制系统的信息网络。省编办数据中心购臵配备了双备份服务器、网关等必要硬件,并于8月份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省直机构编制信息管理系统网络化运行的通知》和《安徽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网络建设方案》,统一建设标准,明确各级责任,提出时限要求。目前,省直机关已基本接入专网,实现机构编制人员变动情况网上申报和审核。市、县区编办已接入专网共计109家,其中选用光纤接入的67家,选用ADSL方式接入的37家,选用其他方式接入的5家。市级已成功接入15家,占应接单位的94%,县(市、区)已成功接入94家,占应接单位的87%。一些市县网络建设推进力度大,方法多,成效明显。如六安市专门在霍山县召开工作现场会推动;舒城县新架设600米光纤专线,并安排2万元资金,添臵了网络交换机、光纤收发器等专用设备;马鞍山市所有县区均通过电子政务专网接入实名制网络系统。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有1个市和14个县(市、区)未接入网络系统,全 省联网已达88%,未联网仍有12%。近日,我和督查处的同志们一道,专门去了部分还没有接入的市县进行督查,希望落后的市县攻坚克难,主动作为,不要拖全省后腿,更不要拖全国后腿。
(三)管理效益初步显现。全省统一的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使我们全面准确地掌握了全省各级机构编制和人员信息的实际情况,有力扭转了过去机构编制部门只管静态编制数不管动态实有人数的状况,为机构编制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近期,在对省地税、财政、人社部门初审的宿州等5市“两税”划转人员审核中,借助实名制数据库信息,发现一些人员不符合划转条件,其中还发现编外人员蒙混上级。在此次巢湖区划调整工作中,我们依托实名制数据库,迅速整理出了准确、完整、清晰的编内实有人员信息,为人员分流安臵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保证了人员移交平稳顺利完成,关键时候起到关键作用,得到了省委主要负责同志的充分肯定。几十年想建未成的事,我们用一年时间搞定了。这一靠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二靠市县党委政府的支持,三靠各级机构编制部门真抓实干,四靠技术人才支撑。应该说编制部门功不可没。在此,对在全省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库和联网建设工作中付出智慧和辛勤汗水的全省各级编办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 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二、实名制管理肩负重大使命,当有更大作为 在看到实名制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全省实名制管理工作还存在进展不平衡、应用领域有待拓展、制度建设急需跟进、对外宣传明显滞后等系列问题,尤其当前技术保障和人才支撑不力更显迫切。我们必须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搞好实名制工作的紧迫感。在全省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我曾就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意义作了专门的说明,今天再强调一下。
(一)推行实名制管理是理顺机构编制管理体制的必然选择。在机构编制管理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等流程中,执行与监督环节是管好管住机构编制的着力点,执行与监督领域也是问题的高发地带,超编超职数、混编混岗、吃“空饷”、家底不清等问题均发生在这两个阶段。机构编制实名制是联系执行和监督的桥梁与纽带,它把机构、实有人员与经审批的机构、编制和职数一一对应起来,将机构编制管理的重心从审批向后位移,将管理触角延伸,将管理贯穿于机构编制审批、使用过程和结果中,填补了静态的机构编制与动态的人员流动之间存在的空白地带,改变了过去机构编制“管庙不管神、管编不管人、管职能不管运行”的“三管三不管” 现象,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把关、协调、监督”的作用。
(二)推行实名制管理是优化执政资源配臵的重要基础。机构编制部门主要任务是优化执政资源的配臵,减少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在很多情况下,机构编制管理依靠的是以往的经验积累和惯例对照,这种管理的现实表现就是粗放式的管理。各级编办通过实名制管理,可以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本地区机构编制、实有人员的总体情况和各部门各单位的具体执行情况,实时跟踪分析各机关事业单位的职能变化、工作任务和职责履行情况。要按照从严掌握、区别对待、优化结构、保证重点、有减有增的原则,建立科学的机构编制动态调控机制。在控制好增量的基础上,实现高效的存量管理,撤并空壳单位,调整职能弱化部门的空余编制,充实职能强化的部门,在服务中加强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实现机构有设有撤、编制有增有减、人员有进有出的动态调整。
(三)推行实名制管理是强化机构编制部门职能的重要手段。作为刚刚单设的机构编制部门,社会认知度还有一个有待加强的过程。实施机构编制实名制,改变了以往的管理程序,延伸了管理权力,推动了机构编制、组织、人社和财政等部门之间从各行其政、画地为牢的状态,向配合协调、监督制约状态的转化,修补了机构编制管理过程中断裂的管 理链条。在此过程中,实名制通过编制和职数使用核准制度规范了管理过程,保证了机构编制部门处于管理的上游位臵,真正发挥了机构编制部门的“龙头”作用。同志们一定要切实增强做好实名制管理工作的自觉性,以有为赢得有位,有位更作为。
(四)推行实名制管理是锤炼机构编制部门干部队伍的难得机遇。实名制数据库建设是一个浩大的基础工程,100多万实有人员信息的采集、审核,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各级编办克服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财力弱、物质差等重重困难,以极大的工作责任感和忘我精神,按期完成各项任务,为推进实名制管理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实名制工作的进展,一批同志茁壮成长,逐渐成了业务的行家里手;部分同志脱颖而出,成了专家型的领军人物。未来的机构编制工作,调查研究要占三分之一多,监督检查要占三分之一多。实名制管理作为监督检查的核心工作,将为大家提供大熔炉、大舞台。年初,我们提出在全省机构编制系统大力开展“三强化三提高”活动,同志们要以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为活动载体,通过强化学习、强化责任、强化执行,切实提高服务科学发展、服务重大战略、服务各项改革的能力和水平。
三、准确把握工作重点,确保完成既定目标 年内时间不多,我们对照工作目标,还有部分工作没有完成。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抓紧省、市、县三级数据联网。实时动态的信息数据传输是实名制管理的灵魂所在。只有实现数据共享、动态更新、实时查询,才能真正实现对机构设臵、编制核定、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制度约束。当前实名制最迫切的工作就是尽快实现全省联网。目前还有少数地方没能接入网络,部分是技术方面的原因,部分是领导重视不够。六安、铜陵、宣城、马鞍山等工作推进较快的地方,领导重视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省编办已将实名制工作完成情况列入2011对各市政府目标考核范围。现在距年底时间已很近,同志们回去要积极主动争取市、县区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支持,分别结合工作进展,倒排工期,务必确保年内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运行。少数还没有接入网络的市县区,一定要在11月中旬前完成联网工作,以预留一些时间做好测试工作。已成功联网的,要发挥好先行先试的作用,积极将网上审批和信息交互运行起来,特别是要注意摸索运行中的好经验,发现运行中的新问题,帮助进一步完善系统。同时,要积极探索开展与财政、组织、人社等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机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开展市级单位横向开通工作。在这里我强调一下,市级 编办要担负起指导、推进所辖县(市、区)实名制管理工作的责任。工作中要做到“五有”:有目标、有措施、有进度、有检查、有问责。
(二)进一步抓好实名制数据库更新工作。实名制数据库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数据库,一定要保证信息录入、审核准确无误。为此,前期我们专门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全省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信息审核校验工作的通知》,推进入库人员数据公示制度。对超限额的机构和因区划调整、机构改革等历史原因和政策性安臵形成的超编人员,按照“先纳入、后规范”的原则处理,并做出详细书面解释及整改措施。前期入库的数据截至时间为2011年6月底。目前各地大都已经联网,年底前抓紧时间做好网上机构编制人员信息数据的补录工作,要在年底前将信息调整到当前的实际状况,为下一步开展实名制的实时管理做好准备。
(三)进一步拓展实名制管理服务领域。推行实名制管理是要管好管住机构编制,不仅在于管住底线,即现有的机构、编制和人员按既定规则运行,更是要实现执政资源的科学配臵,这是实名制管理根本目的所在。当前在推行实名制管理过程中,要切实增强前瞻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既要关注解决产生的新问题,也要拓展实名制管理服务领域。比如,如何借助实名制数据库,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决 策、执行、监督效率?如何通过对数据库的分析,揭示机构编制管理中存在的一些规律性问题?我们统计中发现乡镇近年来连续招录新人,但上报的空编数却反常增加,通过调研才发现,一些县直因不允许招录新人,暗度陈仓,借乡镇补充人员。再如,如何借助实名制管理,实施政府效能考核和管理成本测评?还有,实名制数据库不含编外聘用人员,如何规范和清理这些游离于机构编制管理之外的、由地方财政供养、不占用编制且履行社会管理或公共服务职能的人员,这些都是实施机构编制实名制过程中迫切需要认真研究的新课题,也是对传统机构编制管理的新挑战。
(四)进一步扩大实名制管理宣传力度。任何事物顺利发展都离不开积极的外部因素。今年我们集中精力打歼灭战,建立了数据库,正在实现网络管理。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对机构编制系统外而言,还需要一个熟悉了解的过程。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要有“宣传也是生产力”的意识,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工作影响,努力营造积极的外部环境。既要宣传实名制管理的意义、内容、程序、形式,也要宣传自己在实名制管理中取得的新经验好做法。既要在日常工作中宣传,也要借助报纸、期刊、网络、简报等媒体。特别要做好向地方党委、政府、编委主要负责人的汇报工作,领导认得上,工作推动就会更加顺利,这也是一种工作方法问题。铜陵市在刚才的交流中就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很好的经验,专门制作实名制PPT,在市编委会议上向市编委领导宣传。我们计划出台更有激励性的制度文件,鼓励大家多写稿、多投稿、多发稿。
(五)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运行机制。实名制管理的平稳推进,离不开制度的支撑和保障。比如,如何实现和财政、组织、人社、纪检监察等部门的有效衔接,如何形成机构编制管理与组织人事管理、财政预算管理相互配合制约的工作机制等等。一些市县在推进实名制工作中做了很好的探索,部分市已经或正在酝酿出台实名制管理制度。省编办也正在酝酿出台安徽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办法,着力通过制度建设,强化工作规范,明确工作职责,理顺部门关系,健全运行机制。
同志们,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是科学配臵行政资源的有效措施,是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的重要举措。各级编办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按照中央编办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采取果断和有效措施,抓好实名制各项后续工作,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目标任务。同时,利用这次会议,通报一下近期几项重点工作。
一、拟召开全省编办主任务虚会。今年务虚会的主题是“今年怎么看,明年怎么干”。要紧紧围绕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九次党代会作出的重大部署,确定机构编制部门更高的发展定位和更高的工作要求,深入谋划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举措,切实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把落实六中全会和省党代会精神与实施机构编制“十二五”规划更好结合起来,与当前机构编制工作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服务科学发展、服务重大战略、服务各项改革,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二、工商、质监管理体制调整工作。最近,国务院发了48号文件,对工商、质监系统管理体制作出重大调整,省里正在认真研究组织实施方案,届时请各市编办认真做好相关衔接工作。
三、政府目标考核工作。各市要按省政府要求,认真组织好今年市、县两级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执行情况列入政府目标考核的具体考核工作,确保考核工作不走过场,严肃机构编制纪律。
四、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和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请有关市、县做好相应对接和组织指导工作。
五、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按照原先部署,抓好事业 单位清理规范工作,适时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
六、“两税”人员划转工作。各市编办要切实担负起把关和监督的作用,利用实名制数据库,做好人员划转的审核工作。
七、冻结市县两级行政服务中心机构编制和人员问题。为认真贯彻中办发„2011‟22号文,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省政务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建设,暂冻结政务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机构编制、干部提拔及人员调入。请各市县编办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
八、继续做好原地级巢湖市区划调整相关后续工作。
九、做好第二批下达的政法专项编制分配工作。最近,中央编办陆续下达各省第二批政法专项编制。这次下达我省政法编制相当有限,目前省编办正会同政法相关部门认真调研和拟定方案。按照中央的要求,这次我省政法编制分配重点解决突出问题和充实加强一线基层,不搞平均分配,同时通过增量促进存量结构调整。请各地配合省编办做好这项工作。
十、《安徽省省直机关部门职责分工协调办法》、《安徽省机构编制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安徽省机构编制巡视制度》等文稿即将征求各地意见。这是机构改革后建章立制,完善运行机制的重要内容和举措。请各地结合实际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十一、继续开展各级编办领导班子大走访活动。市县编办要按照省编办部署,扎实做好领导班子下基层大走访活动,切实转变作风,提高为民服务本领。
十二、年内我们还要举办一期机构编制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培训班。
年末岁初,请大家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确保今年全省机构编制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
第四篇:在统计业务培训会议上的讲话提纲
在统计业务培训会议上的讲话提纲
同志们:
按照4月8日全县统计工会会议的安排,经过充分准备,全县统计系统人员统计业务培训班今天正式开班了。这次培训,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马县长在会上作了专门安排,牛县长本来要出席今天,对统计工作人员提出要求,有事没来。举办这次培训班是我县统计系统加强统计队伍建设,规范统计工作程序,提升统计能力,促进全县统计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这次培训集中安排一天半时间,对于我们不断提高统计工作业务水平,推动全县统计事业的发展。在此,我先讲三个方面的意思。
一、关于此次统计业务培训的目的
1.正确认识宏观经济形势对统计工作的要求。2.正确认识我县统计业务的现状
3..正确认识我县统计队伍的现状。提升统计能力的迫切需要。统计能力的提升首先是统计人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在当前的环境下,统计人能力的提升显得非常紧迫。当前,中国的统计体制、统计方法制度也处在转型和变化之中,统计工作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必然要求统计队伍更新观念、扩展知识、发展能力。近年来,各县(市、区)统计局增加了不少新的同志,这是我们统计系统新生力量,是保证统计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新同志还缺乏系统的业务学习,业务工作还不能很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新要求,统计专业水平和能力亟需提高。加上统计工作专业性、技术性较强,新时期统计工作的领域明显拓宽,统计方法的技术含量明显提高,现代的数据传输和加工处理方式正在逐步取代传统方式,统计分析方法、手段越来越先进,统计数据信息生产、管理、发布和使用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度明显提高。这些都对统计专业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组织新同志进行系统专业统计业务培训显得非常重要,希望大家在思想上要有充分认识,引起高度重视。
二、关于学习培训的基本内容和安排
1.统计法律法规。2.统计工作程序 3.乡镇统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日程安排。
三、切实提高学习培训的效果
这次培训班,时间虽不长,但学习的内容非常丰富。我们要珍惜学习机会,遵守学习纪律。大家平时工作忙,难得抽出时间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本次培训就是为大家提供一个增长知识、提高技能的学习的平台,希望大家珍惜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正确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集中思想、集中精力、克服困难、专心致志,不要参加与学习无关的活动,力求营造一个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学习氛围。要遵守学习纪律,上课时间要把手机关掉或开振动。本次培训的考勤登记和下周开展的督查将由县政府督查室全面进行通报,要将考勤学习结果通报给参学单位,确保按质按量地完成学习计划。
另外两件事。1.做好督查的准备工作。2.做好行政村经济发展状况,主要是收入情况和居民居住情况的摸底。
第五篇:在全县经济普查业务培训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经济普查业务培训会议上的讲话
王巍
(2008年12月30日)
同志们:
在“双节”临近之际,县政府决定召开全县经济普查业务培训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传达省、市有关经济普查会议精神,全面安排部署全县经济普查登记工作。下面,我就如何做好经济普查培训和登记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经济普查工作的重要性
第二次经济普查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而统一部署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开展经济普查,是我县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此次普查,既是为正确认识县情、准确把握县力、科学制订决策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又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实践。普查取得的数据,将是最基础、最全面的统计信息。据此建立健全的覆盖全县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和经济普查数据库,能准确表现全县二、三产业的发展现状,真实反映二、三产业的内部构成和联系。它不仅有利于政府研究制定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政策、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还有助于全县各类企业更好地分析市场,研
1究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帮助社会公众正确了解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积极参与公共事务,自主做出就业、消费、投资选择。因此,经济普查是全县经济社会生活的一件大事,一个全局性工作,是政府行为。不是我们想做不想做,而是必须要做,必须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我县前一阶段经济普查工作进展情况
经济普查是在全国范围内对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情况进行统一调查,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其涉及范围之广、参与部门之多、技术要求之高、工作难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我县普查清查摸底工作自9月份开展以来,由于各级各部门认识到位,措施得力,准备充分,清查摸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目前,全县经济普查单位清查摸底工作已结束,共清查各类单位3100多家,个体户6900多家。由于前期的层层把关、反复审核,认真开展经济普查复查工作,总体情况良好,报表质量较高,工作受到市经济普查督查组的充分肯定,为按时开展正式普查登记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从前一阶段开展的清查摸底工作来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少数乡镇和有关部门对普查工作认识不够到位、工作不够细致,在清查摸底工作中还存在遗漏单位或个体户的情况;二是宣传氛围不够浓厚,没有充分调动普查对象的积极性,致使少数普查对象配合难,个别地方工作进展缓慢等,影响了整体工作进度。因此,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认真总结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经济普查条例》,以饱满的热情、细致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切实做实各项工作,高质量地完成我县经济普查工作各项任务。
三、依法普查、按时登记,确保正式普查工作顺利实施 现在距离正式普查登记工作只有一天时间,全县经济普查登记即将开始,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必须充分估计普查工作中的矛盾和困难,在实施中准确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强化宣传、提高认识。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省市经济普查办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载体进行大力宣传,通过宣传经济普查的重大意义、普查内容、普查方法和时限要求等,进一步提高普查对象对经济普查工作的认识。同时,各级经济普查机构要通过政府信息网这个信息平台,及时传递信息和通报经济普查的进展情况,形成经济普查立体宣传网络,在全县掀起经济普查宣传新高潮,努力营造一个领导重视、群众参与、社会关心、普查对象配合的良好氛围。
(二)规范操作,如实填报。各乡镇、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要求,把确保质量贯穿于普查工作的全过程。一是县级普查机构必须建立健全普查数据质量控制的岗位责任制,对普查实施过程中的每个阶段和每个环节,都要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层层审核把关,层层检查验
收,以确保基础数据准确可靠。二是县乡普查机构要按照“实事求是、准确判断、科学处理”的原则,以单位普查名录数据为基础,严格普查程序,认真填报各类普查表格;在调查过程中,要灵活工作方法,注重调查手段,该入户调查的必须入户调查,该认真推算的必须认真推算,确保普查数据和信息真实可靠。三是对县乡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依法获取的各类普查资料,各乡镇、各部门不得随意篡改,更不得编造虚假数据,否则,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端正态度依法普查。本次经济普查工作是国务院统一部署的全国性普查,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各级普查机构要本着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强化依法普查意识,大胆开展工作,认真履行职责,在调查过程中,既要做耐心细致的宣传解释工作,争取普查对象的高度配合,又要向不配合普查工作人员告知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其必须依法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无条件配合普查工作。同时,调查人员要承担为普查对象保密的义务,确保普查工作顺利进行。
四、切实加强领导,做到“四个”确保
当前,全县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已经进入实战阶段,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共同参与”的原则,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建立必要的工作责任制,加强组织协调,狠抓贯彻落实,确保经济普查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一)确保经济普查机构人员和经费落实到位。这次经济
普查共涉及18个国民经济行业门类,90个行业大类,378个行业中类和875个行业小类,是我县历年普查中范围最大,涉及行业最多,经济指标最复杂的一次。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及时、准确地摸清我县境内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以及众多个体经营户的基本情况,这是一项极其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各乡镇、县直相关部门必须确保有专门的普查机构和人员,同时安排必要的普查经费,如果哪个乡镇或单位由于经费、人员、办公用房不到位而影响普查进度和质量,拖了全县的后腿,将按照有关规定追究单位领导的责任。
(二)确保经济普查工作单位协作配合到位。这次经济普查量大面广,组织难度大,协调任务重。因此,各乡镇必须高度重视,经济普查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切实发挥领导和组织协调作用,实现县乡上下联动,部门相互配合,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
(三)确保经济普查队伍的素质提高到位。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是单位清查工作的直接组织实施者,其思想认识、工作态度和业务素质善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清查摸底工作的质量。因此,普查工作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认真学习经普工作方案,认真参加业务培训,使每一位参加普查工作的同志都能充分认识和深刻领会到这次普查工作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业务上精通熟练,并能准确
运用和规范操作,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四)确保督促检查、解决问题力度到位。县普查机构各成员单位要经常深入基层,普查办公室内设各组要分片包干负责,切实搞好各乡镇督导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普查工作中出现和各种困难、问题,同时要做好查漏纠偏工作。对于那些组织领导不力,工作措施不当,普查任务落实不到位,影响了普查工作进程的乡镇和单位,该批评的要批评,该通报的要通报,该追究责任的要严肃追究其责任,确保我县的经济普查工作能够在全县范围内高标准、高质量地顺利健康开展并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同志们,经济普查登记工作即将展开,各级普查机构和广大普查人员,要充分做好思想准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切实做好经济普查登记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经济普查圆满完成,用艰苦工作、辛勤劳动向国家和全县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