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预防医学会[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2 14:19: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中华预防医学会[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中华预防医学会[本站推荐]》。

第一篇:在中华预防医学会[本站推荐]

在中华预防医学会、省科协、省民政厅和卫生厅等有关部门的关心和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省委六届六次全会和省委25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协工作的意见》精神实质,认真学习领会。紧紧围绕我省卫生中心工作和预防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团结和动员我会广大会员,遵循学会章程,努力发挥理事、常务理事的积极作用,励精图治、知难而进、锐意进取,努力开拓学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组织制度建设

2005年8月10日河北省预防医学会三届七次常务理事会在河北省卫生厅9楼会议室召开。卫生厅副厅长沈洪瑞,会长李寿鹤及常务理事共17人出席了会议。

1、审议通过了《河北省预防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2、理事候选人条件及理事推荐名额分配方案。

3、推荐第四届预防医学会主要领导后选人。

4、加强自身建设,人员、组织的各方面要适应新的变化。组织和制度建设任务很重,在近几年各级行政机构不断改革,专业防治机构不断变动的形势下,各级预防医学会也逐步建立健全,全省11个市均已建立了市级学会,有的市还配有专职干部,使学会工作逐步得以开展。目前我会会员发展到了5000余人,进一步调动会员积极性,发挥会员作用,活跃学会工作,增强了学会凝聚力和影响力。根据《河北省科学技术社团管理条例》及省民政厅的要求,按期完成了我会和分支机构的登记工作。

二、积极开展学术与交流活动1、2005年6月30—7月6日,我会组织各市预防医学会、卫生局、疾控中心(卫生防疫站)16人赴日本参加第七届亚太地区艾滋病国际大会。加强对外交流,学习国外艾滋病防治的经验,了解国际上艾滋病的最新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

2、根据《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通知》等文件和全球基金防治艾滋病项目多部门参与的要求,充分发挥预防医学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9月15日河北省预防医学会在石家庄燕春饭店召开了“河北省多部门领导开展防治艾滋病倡导活动座谈会”。卫生、教育、公安、工会、共青团、妇联、民政、红十字会、工商管理、新闻媒体等相关多部门4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卫生厅副厅长沈洪瑞作了重要讲话,中国CDC刘中夫研究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秘书长蔡纪明,中华预防医学会外联部部长王国芳,全球基金官员戴海强、张治英,全国艾滋病信息资源网络中心孟林研究员,河北省预防医学会副会长曹继平、秘书长陈志明等领导围绕反歧视;介绍联合评估报告;国家相关政策的宣传推广;为各级组织提供政策支持

环境,推动“促进艾滋病病人、感染者及受艾滋病影响的人们更大程度地参与”,即GIPA原则;体现艾滋病防治工作是全社会的工作;多部门合作防治艾滋病等问题同与会代表进行了亲切的座谈。通过这次会议,大家充分了解当前国际国内艾滋病流行的最新情况,认识艾滋病防控的严重性、危害性。充分发挥多部门在防治艾滋病方面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教育,进行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政策法规的宣传培训,使多部门这个政治层面能快速应对艾滋病的反应,使艾滋病感染者得到社会的关怀和服务,为项目实施创造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有效遏制艾滋病在我省的快速传播。

3、河北省流行病学学术研讨会暨新发传染病防治技术培训班9月22—23日在石家庄亚太大厦举行。来自省、市、县卫生防病单位的代表90余名代表参加了大会。会长李寿鹤、副会长刘殿武、曹继平到会作了重要讲话。

这此会议和培训,应该说内容安排的比较丰富,日程安排得也很满,整体上看,效果也不错,达到了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研讨、培训提高的目的。大家反映,这是一次非常重要又很有特色的会议和培训,对于推动和促进全省预防医学事业的更好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培训学习和交流经验,大家普遍感到,收获很大。一是增强了信心,鼓舞了干劲。通过交流在开展流行病防治和科研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为其它地区开展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也鼓舞了大家的信心。大家纷纷表示完全有信心,有干劲把流行病防治工作进一步做好。二是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大家认识到,尽管目前全省流行病防治和科研工作成绩比较明显,但是距离适应越来越严峻的工作形势需求,我们的工作还有不足,能力还有差距,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开展流行病防治和科研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三是学习了知识,受到了启发。在这次现场会和培训班上,通过专家领导的讲课、与会代表的学术交流,既学习了理论知识,又交流了工作经验,使每一位同志都深受启发,对今后推进工作十分有利。总之,这次会议和培训信息量大,求真务实,质量高、效果好,圆满达到了预期目的。但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召开会议和举办培训都不是目的,关键是要把会议精神和专家的授课内容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推进工作才是最终目的。会议印发论文集一册,培训班发放继续教育学分6分。

三、办好期刊杂志,传播科技信息

学术期刊是广大科技人员和会员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阵地,办好学术期刊是繁荣学术交流、推进学科发展的重要途径。主办了《河北预防医学》、《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坚持办刊宗旨,严格遵守科技期刊管理办法,在论文选用和编辑加工等方面质量逐步提高,在交流科技成果及转化方面起到传递信息的桥梁作用,为提高预防医学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受到了广大科技工作人员的好评。

四、围绕预防保健中心做好服务工作

学会积极开展学术活动的同时,还组织了有关专家和学会专兼职工作人员积极地参与了卫生防病的有关服务性工作,特别是配合我省艾滋病防治工作,申报了《促进多部门行政领导参与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现项目正在执行之中。这使学会既有了直接参与经济建设的机会,又使学会工作有了活力。

结合卫生防病工作、开展宣传教育。在“艾滋病宣传日”、“戒烟日”、“消灭脊髓灰质炎日”、“5.18碘缺乏病宣传日”等全国及世界卫生组织的宣传日活动,均上街进行展示和宣传活动。

按照省卫生厅疾病预防控制统一部署,两次到张家口坝上四县检查指导鼠间鼠疫疫区处理、疫情检测和灭鼠工作。冬季又到内蒙边境疫区考察,为保卫首都和河北安全,会同张家口市提出了对策,上报省卫生厅、省政府,以及早做好参谋。

五、深化改革,增强学会生存能力

卫生厅有关各处室对学会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给我会创造了极有力的工作条件,为学会全面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学会秘书处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当好领导的参谋,使具体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较好地做到了上呈下达,纵横联系,积极组织和落实常务理事会通过的年度工作计划。主动协调和推动各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各专业委员会的培训、继续教育等学术活动进一步活跃起来。充分发挥常务理事的聪明才智,大家出主意想办法拓展新思路。随着预防医学机构的深化改革,预防医学会也必须适应新形势,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发展途径。

六、根据章程,学会三届理事会于2004年3月10日届满,换届工作因各种原因未能按期召开。省厅领导多次开会为学会的工作提出了指示,并为学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会理事推荐和换届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过去的一年,省预防医学会在全体理事和广大会员的支持下,在常务理事会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新的成绩,但与我省的经济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充分发挥预防医学会的人才优势缺少办法,没能充分调动起广大会员的积极性,科技开发力度不够;学会工作不够活跃,主动征求意见充分发挥各位常务理事的作用不够;应进一步活跃各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各专业委员会大都需要换届补充新生领导力量;全省会员登记发证收取会费工作需抓紧落实,围绕预防保健这个中心,主动做好各项学会工作,还需加强。

学会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不断拓宽学会工作领域,增强学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努力克服学会办事人员少、力不从心、经费来源不足等困难。主动

发挥学会的参谋助手作用,使学会在新的征途上取得更大进步。

第二篇:预防医学会章程

扬州市江都区预防医学会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会名称为江都区预防医学会。

第二条江都区预防医学会(以下简称本会)是全区预防医学工作者自愿组织的依法登记成立的学术性、公益性、非营利性法人社团,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我区预防医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我区预防医学科学技术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

第三条本会宗旨是团结组织广大预防医学工作者,遵守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执行国家发展预防医学科技事业的方针和政策,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促进我区预防医学科学技术的繁荣发展和普及、推广,促进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为全区人民健康服务。

第四条本会坚持党的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政策,配合各个时期卫生工作任务,积极开展预防医学学术交流、业务培训、咨询服务、科普宣传等多种学术活动,不断提高我区广大预防医学工作者的技术水平。第五条本会接受业务主管单位江都区卫计委、区科协和区民政局的领导和监督管理。

第二章义务范围

第七条本会的业务范围:

(一)开展预防医学学术交流活动,组织重点学术课题的探讨和论证;

(二)推广预防医学科学技术成果,提高会员及预防医学工作者的学术与业务水平;

(三)编辑出版有关预防医学科普刊物、专业性学术资料。

(四)为制定全区卫生防病、预防保健发展战略、政策和重大决策提供咨询;

(五)接受委托进行科技项目的论证,科技成果的鉴定,技术职称的评定,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六)举办不同类型学习班,开展继续教育,帮助会员和医务工作者增强预防医学观念,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七)大力普及预防医学知识,提高全市人民

第三篇:《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填写说明

《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填写说明

推荐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的项目,须按本说明要求填写《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书》(以下简称《推荐书》),并提供必备的附件材料,否则不予受理。

《推荐书》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的基本技术文件和主要依据,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如实、全面填写,如栏目内无内容,应填写“无”字,不得空缺或缺页。

《推荐书》要按规定格式打印或铅印,用16开A4(210mm*297mm)纸型,纵向、双面印制。文字(含图、表)在限定规格(170mm*257mm)内排印,左边为装订边,竖装,页边距不小于25毫米,正文内容不小于5号字,《推荐书》及其附件装成一册,其大小规格应一致。

一、项目基本情况

1.科技成果登记号:指根据国家科技部《科技成果登记办法》的规定,在科技成果登记机构对本项目进行登记的登记号。

2.序号和编号:由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服务部统一填写。

3.类别的选择:根据研究性质,在基础研究类、技术发明类和应用研 究类中选择其一划“√”。

4.项目名称:“中文”应准确、简明、具体,并能反映出项目所属的技术领域和特征,字数(含符号)不得超过30字。

“英文”系指中文名称的英译文,要求翻译准确,字符不得超过200个。5.主要完成人:请按实际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顺序排列,不得超过15人。每位主要完成人应分别填写推荐书中的《主要完成人情况表》,并亲笔签名。

6.主要完成单位:按实际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顺序排列,不得超过10个。主要完成人所在单位均应作为主要完成单位,每个主要完成单位应填写推荐书中的《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并由负责人签名,加盖单位公章,主要完成单位的名称应与单位公章一致。

7.项目名称可否公布:在所选“□”上划“√”。

8.密级、保密期限:应填写经上级主管部门审定批准的密级、保密期

限及批准号。

9.主题词:按《国家汉语主题词表》填写与推荐项目技术内容密切相关的主题词3至7个,每个词语间应加“;”号。

10.学科分类:按《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学科专业代码表》(附表1)填写代码及名称。

11.评审专业组:指本项目在评审时的专业分组,请选其一,并在相应字母上划“√”。

A.传染病专业组: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媒介生物控制、热带医学等专业;

B.卫生与卫生检验专业组:食品与营养卫生、环境卫生、劳动卫生、放射卫生、妇幼卫生、儿少与学校卫生等专业;

C.慢病及其它专业组:心脑血管病预防、肿瘤预防、糖尿病预防、精神卫生、社会医学、卫生管理、卫生统计、卫生工程、卫生经济等其他各类专业。

12.任务来源:指报奖项目任务来源,填写相应的类别,在对应的字母上划“√”。

A.国家计划:指正式列入国家计划的项目;

B.部委计划:指列入国务院各部委计划的项目或下达的任务; C.省、市、自治区计划:指列入省、市、自治区计划的项目或下达的任务;

D.基金资助:指以国家基金形式资助的项目;

E.国际合作:指由外国单位或个人委托或共同研究、开发的项目;

F.其他单位委托:指各种企事业单位委托的项目;

G.自选:指本单位提出或批准的,占用本职工作时间研究开发的项目;

H.非职务:指非本单位任务,不利用本单位物质条件和时间所完成,与本职工作无关的或者无正式工作单位的研究开发的项目;

I. 其他:不能归属于上述各类的研究开发的项目。

13.项目、基金名称和编号:指上述各类研究项目列入计划、基金的名称和编号。

14.起止时间:起始时间指立项研究日期(以技术合同或计划任务书签订时间为准);完成时间指项目通过验收、审批、准予结题的日期。

15.3.发现、发明及创新点:是推荐项目的核心部分,也是审查项目、处理异议的关键依据,是项目详细内容在创新性方面的归纳与提炼,应简明、准确、完整地阐述,无须用抽象形容词。要求不超过500字。

(1)基础研究类发现点是指阐明自然科学研究领域自然的现象、特性 或规律方面的发现,即自然现象规律的新认识,科学理论、学说上的创见;原理、机理进一步阐明;通过基本数据的科学积累总结出的规律性新认识以及研究方法手段上的创新等。

(2)技术发明类发明点是指前人所没有的,具有创造性的关键技术,应以发明专利和查新报告为依据,发明的原理、效果、意义不要列入。

(3)应用研究类创新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推广及产业化中做出 的创造性贡献和解决的关键技术。

4.保密要点:是指推荐项目的详细科学技术内容中需要保密的技术内容。要求不超过100字。

5.与当前国内外同类研究、同类技术的综合比较:应就推荐项目的总体科学技术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总体科学技术水平同当前的国内外最先进的同类研究和同类技术水平进行全面比较,加以综合叙述,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要求不超过800字。

6.应用情况:推荐基础研究类的项目应就该项目的科学结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书刊中的评价及引用情况进行阐述;推荐技术发明类、应用研究类的项目应就推荐项目的应用、推广情况及预期应用前景进行阐述。要求不超过1000字。

7.经济效益:填写的数字应以主要生产、应用单位财务部门核准的数额为基本依据,并必须切实反映由于采用该项目后在推荐前三年所取得的新增直接效益。申报基础研究类的项目或社会公益性项目不需填写本栏。

其中“各栏目的计算依据”应就生产或应用该项目后产生的直接累计净增效益以及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做出简要说明,并具体列出本表所列各项效益额的计算方法和计算依据。

8.社会效益:是指推荐项目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提高决策科学化、技术服务及科学管理水平,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及健康水平等方面起的作用,应扼要地做

出说明。

四、本项目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本项目曾获科技奖励情况:应填写获得国务院、省部级、经科技部批准的社会力量设立的科技奖励及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设立的科技奖励情况。应规范填写奖励名称的全称、获奖的具体年月以及奖励等级。

授奖部门:以奖励证书中颁发的落款单位名称及公章为准,填写全称。奖励证书复印件为附件附后。

五、申请、获得专利情况表

申请、获得专利情况表:指推荐项目中所涉及的全部专利申请情况以及已获得的国内外专利。相应的发明专利证书及发明权利要求书复印件为附件附后。

六、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每位主要完成人需填写一份《主要完成人情况表》,顺序同《项目基本情况》中“主要完成人”栏,并在“

八、推荐单位

由相应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武警部队后勤部卫生部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卫生计生委所属医疗、科研、预防保健机构,高等院校等作为推荐单位填写。推荐单位应根据项目创新点、科技水平和应用情况,写明推荐理由。单位负责人签名(手写、签名章或印章),加盖推荐单位公章。

九、专家推荐意见

未经单位推荐,由3名(含3名)以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同推荐一项本学科领域或所熟悉专业的项目。推荐时,每名院士须根据项目创造性特点,科学技术水平和应用情况独立写出对所推荐项目科学技术水平的评价意见,并亲笔签名。

十、附件

附件是推荐项目的证明文件和辅助补充材料,附件目录应根据所报项目实际附件材料列出。

1.《科技成果登记证明》指根据国家科技部《科技成果登记办法》的规定,由科技成果登记机构出具的本项目科技成果登记的证明材料;或足以证明本项目已经进行过成果登记的材料复印件;或完整的《科学技术成果登记表》,其中批准单位意见栏目内应有同意登记的意见及批准登记单位的公章。

2.《科技评价证明》是指本项目科技成果鉴定证书或者鉴定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对科技项目验收报告或评价意见;权威部门的检测证明及国家对相关行业有审批要求的批准文件等证明材料,如生物制品、新药等项目,必须提交相应的批准文件材料。各种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及个人信件的评价不得作为科学技术评价证明。

科技成果鉴定证书应统一使用国家科技部印制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如是函审,则需附《科技成果鉴定函审表》;新药研究项目,包括新生物制品项目,一类应有进入临床研究批准件的复印件,二类应有新药证书的复印件;卫生技术标准项目应由5名以上具有正高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分别提供评价证明。

3.《应用证明》是指应用成果单位出具的应用该项成果的证明材料,按统一格式(附表3)填写。有经济效益的,应填写“经济效益”一栏,并由应用单位财务部门盖章。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填写“应用情况及社会效益”一栏。

4.《科技奖励证书》是指推荐项目核心内容曾获得科技奖励证书。5.《知识产权证书及权利要求说明书》指推荐项目需提交已授权或正在申请的知识产权证明,要求将已授权的和正在申请的内容分别列出。知识产权类别包括:国家发明专利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动植物新品种保护权、新药证书、医疗器械市场准入证的授权证书及权力要求说明书等。已获得专利的,应根据前述之五《申请、获得专利情况表》填写内容。

6.《查新咨询报告书》应提供由政府有关部门确定的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咨询单位(附表2)中所列单位出具的本项目查新咨询报告书,有效期为3年。

7.《论文被收录和被他人引用情况检索》是指本项目所列出的不超过50篇主要论文被收录或被他人引用的情况。应是《检索报告》提供的收录和引用情况。

8.《国家法律法规要求行业审批文件》,对于国家对相关行业有审批要求的,如新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等,应提供批准证明材料如新药证书、新药临床研究批件、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等,应获得批准两年以上,材料需完整复印。

9.《实验动物合格证》,凡涉及使用实验动物的项目,应提供清洁级以上医学实验动物合格证和动物实验设施环境的合格证明。

10.《其他证明》指根据评审需要的其他必要证明。

11.卫生管理项目应提供项目主体内容经政府有关部门采用,并经实际验证的相关证明材料。

12.《主要论著》不超过50篇,需列有目录,标明序号、作者、出版年份、题名、刊名、卷期页。论文需全文复印,专著应提供首页、版权页、核心内容页复印件。

(二)根据推荐项目类别的特点,应至少提供以下附件材料: 1.基础研究类:

科技成果登记证明;科学技术评价证明;查新咨询报告书;主要论文、专著;论文被收录和被他人引用情况检索;其他证明。

2、技术发明类:

科技成果登记证明;科技评价证明;应用证明;知识产权证书及权利要求说明书复印件;查新咨询报告书;主要论著;论文被收录和被他人引用情况检索;其他证明。

3、应用研究类:

科技成果登记证明;科学技术评价证明;应用证明;查新咨询报告书;主要论著;论文被收录和被他人引用情况检索;其他证明。

第四篇: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细则 - 中华预防医学会

附件2 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实施细则

(试行)

(2007年1月23日中华预防医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七次常务理事会议审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做好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工作,保证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的评审质量,根据《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奖励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的推荐、评审、授奖等各项活动。

第三条 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鼓励自主创新、攀登科学技术高峰,促进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第四条 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的推荐、评审和授奖,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的非法干涉。

第五条 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取得优秀成果的个人和集体。

第六条 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是中华预防医学会授予个人或者组织的荣誉,授奖证书不作为确定科学技术成果权属的直接依据。

第七条 中华预防医学会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和卫生管理专家,组成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 技术奖励委员会负责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的宏观管理和指导; 评审委员会依据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有关奖励规定,负责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工作;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评审部,负责日常工作。

第二章 奖励范围和评审标准

第八条 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应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并仍活跃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从事科学研究或者技术开发工作。

第九条 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基础研究类

(一)主要完成人应是科学技术论著的主要作者,提出总体学术论点、研究方案;发现与阐明人体内在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及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的规律;提出研究方法和手段,解决关键性学术疑难问题。

(二)《奖励办法》第八条所称“重要发现”是指候选人在科学理论、学说上有创见,或者在研究方法、手段上有创新;在学术上处于国际领先或者先进水平;对于推动学科发展有重大意义,或者对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第十条 基础研究类等级评定标准

(一)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学术上为国际领先水平,并为国内外同行所公认和被广泛引用,推动了本学科或其分支学科的发展,或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可评为一等奖。

(二)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学术上为国际先进水平,并为国内外同行所公认和被引用,推动了本学科或者其分支学科的发展,或者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可评为二等奖。

(三)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中取得较大进展,学术上为国内领先水平,并为国内外同行所公认和被引用,推动了本学科或者其分支学科的发展,或者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一定影响的,可评为三等奖。

“国内外同行所公认”是指主要论著已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或者作为学术专著出版一年以上,其重要科学结论已被国内外同行所引用或者应用。

第十一条 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类

(一)《奖励办法》第九条所称“产品”包括生物品种、药品以及各种医疗设备、器械、零部件等;“工艺”包括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领域中的各种技术方法;“材料”包括运用各种技术方法获得的物质等;“系统”系产品、工艺和材料的技术综合。

(二)主要完成人应是技术发明的部分或全部创造性技术内容的独立完成人。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取得系列或者特别重大技术发明;并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化,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第十二条 技术发明类等级评定标准

(一)属国内外首创的重要技术发明,技术思路独特,技术上有重要的创新,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同类技术的领先水平,推动了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已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可评为一等奖。

(二)属国内外首创,或者国内外虽已有,但尚未公开的重要技术发明,技术思路新颖,技术上有较大的创新,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对本领域的科技进步有推动作用,并产生了较显著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可评为二等奖。

(三)属国内首创,但尚未公开的重要技术发明,技术思路较新颖,技术上有一定的创新,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对本领域的科技进步有推动作用,并产生了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可评为三等奖。

第十三条 上述“重要技术发明 ”是指前人尚未发明或者尚未公开;具有先进性和创造性;经实施,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

(一)“前人尚未发明或者尚未公开”,是指该项技术发明为国内外首创,或者虽然国内外已有,但主要技术内容尚未在国内外各种公开出版物、媒体及各种公众信息渠道上发表或者公开,也未曾公开使用。

(二)所称“具有先进性和创造性”,是指该项技术发明与国内外已有同类技术相比较,其技术思路有创新,技术上有实质性的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主要性能(性状)、技术经济指标、科学技术水平及其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和意义等方面综合优于同类技术。

(三)所称“经实施,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是指该项技术发明成熟,并实施应用一年以上,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十四条 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应用研究类

(一)主要完成人应提出和设计项目的总体技术方案;解决项目研究的关键技术和疑难问题,并有重要技术创新;在促进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方面做出贡献;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二)应用研究类包括以下三个类别

1、技术开发项目类:指在医学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中,完成具有重大市场价值的产品、技术、材料和生物品种及其应用推广。

2、社会公益项目类:指在卫生标准、计量、科技信息等科学技术基础 性工作和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自然资源、人口健康调查、疾病监测和防治等社会公益性科学技术事业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及其应用推广。

3、重大工程项目类:是指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大医学科学技术工程。

第十五条 应用研究类等级评定标准

(一)技术开发项目类

1、技术难度大、有重大创新,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成果转化程度高,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对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重要作用的,可评为一等奖。

2、技术难度较大、有较大创新,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并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成果转化程度较高,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对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有较重要意义的,可评为二等奖。

3、技术难度大、有创新,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并接近国内领先水平,成果转化程度高,创造了经济效益,对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有意义的,可评为三等奖。

(二)社会公益项目类

1、在技术上有重要创新,技术难度大,总体技术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重要意义的,可评为一等奖。

2、在技术上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较大,总体技术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公共卫生和预防医 学领域较大范围应用,取得了较显著的社会效益,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有较大意义的,可评为二等奖。

3、在技术上有创新,技术难度大,总体技术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并接近国内领先水平,并在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领域得到应用,取得了社会效益,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有意义的,可评为三等奖。

(三)重大工程项目类

1、团结协作、联合攻关,在技术和系统管理方面有重要创新,技术难度和工程复杂程度大,总体技术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对推动本领域的科技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可评为一等奖。

2、团结协作、联合攻关,在技术和系统管理方面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和工程复杂程度较大,总体技术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较显著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对推动本领域的科技发展有较大意义的,可评为二等奖。

3、团结协作、联合攻关,在技术和系统管理方面有创新,技术难度和工程复杂程度大,总体技术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对推动本领域的科技发展有意义的,可评为三等奖。

第十六条 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类 《奖励办法》第十一条所称“外国专家、学者或者外国组织”,是指在双边或者多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中对我国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做出重要贡献的外国科学家、技术人员、科技管理人员或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管理等 组织。

第十七条 国际科学技术合作类评定标准

(一)在与中国公民或组织进行合作研究、开发等方面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对保障人民健康与社会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

(二)在向中国公民或者组织传授先进医学科学技术,提出重要科技发展建议与对策,培养科技人才或者管理人才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推进了中国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并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

(三)在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或者国际组织的科技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并对中国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科学技术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

第三章 评审机构

第十八条

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委员会的主要职责: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审定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的评审结果;为完善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工作提供政策性意见和建议;研究、解决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中出现的其他重大问题。

第十九条 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委员会委员17人,主任委员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担任,设副主任委员2 人。奖励委员会委员由科技、教育、卫生管理等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和行政部门领导组成。

第二十条 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主要职责是:负责 各类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工作;向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委员会报告评审结果;对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进行处理;对完善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工作提出咨询意见。

第二十一条 根据评审工作需要,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基础研究类、技术发明类、应用研究类可设立若干学科(专业)评审组。

各学科(专业)评审组负责各学科(专业)范围内各奖项的初审工作。第二十二条 各学科(专业)评审组设组长1人、副组长1-2人、委员若干人。学科(专业)评审组委员实行资格聘任制,其资格由中华预防医学会认定。

第二十三条 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评审部(以下简称“科技评审部”),主要职责是:负责科学技术奖的日常工作,申报项目的形式审查及聘请学科(专业)评审组的成员,报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委员会备案等。

第二十四条 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及其学科(专业)评审组的评审委员和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对候选人和候选单位所完成项目的技术内容及评审情况严格保守秘密。

第四章 推 荐

第二十五条 推荐和申报渠道

(一)《奖励办法》第十三条

(一)(二)中所列单位推荐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项目,由其科学技术主管机构负责。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预防医学会负责汇总和报 送工作。

(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可3人以上(含3人)共同推荐1名(项)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时,每位院士须熟悉所推荐奖项的专业,并独立写出此项目科学技术水平的评价意见。

第二十六条 申请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项目的要求

(一)申请奖励的项目必须全面完成科研合同、计划或任务书的各项要求,技术资料完整准确。

(二)完成科技成果批复鉴定或检测、评估和验收,反映推荐项目的主要科技内容论文必须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正式发表。报奖内容的相关论著截至推荐日期必须公开发表一年以上,主要论著注明引用情况,含他引、自引、正面引用的具体情况。

(三)基础研究应提供引文证明,应用研究应提供推广和应用证明;凡涉及使用实验动物的项目,应提供清洁级以上医学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设施合格证明。

(四)应用性技术成果必须经过实际验证,并具备推广条件或已推广应用。仪器、器械、设备等研究项目,应取得国家批准和可生产的证书及完成市场准入并形成批量生产规模,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新生物制品项目,未在国内外上市的生物制品,应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临床试验批准;已在国外上市但尚未在国内上市的生物制品,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应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发的《新药证书》。

(六)技术标准项目应正式颁布并实施一年以上。

(七)必须遵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直接关系到人身和社 会安全、公共利益的项目,如动植物新品种、食品、药品、基因工程技术和产品等,必须获得主管行政机关批准。

(八)要经过由政府有关部门确定的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咨询单位查新检索,并由其出具查新咨询报告书。

(九)申请奖励项目的原始技术资料应由所在单位档案部门归档并出具证明。

(十)推荐单位和推荐人在推荐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候选单位或候选人时应当征得候选单位和候选人的同意。

(十一)填写《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书》,提供必要的证明或者评价材料,制作电子版一并报送。推荐书及有关材料应当完整、真实、可靠。

第二十七条 有以下情况之一,不得推荐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

(一)未阐明医学意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品种、变种株。

(二)不符合伦理学原则。

(三)存在知识产权纠纷以及完成单位、完成人员等方面争议的,在争议未解决前不得推荐。

(四)原始材料不完整或不真实。

(五)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第五章 评 审

第二十八条 推荐单位或推荐人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向科技评审部提交推荐书及相关材料。科技评审部负责对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对不符合规定的推荐材料,可要求推荐单位在规定时间内补正,逾期不补正或者经补正 仍不符合要求的,可不提交评审。

第二十九条 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采取会议评审的方式,实行初审、终审二审制。

第三十条 评审程序

(一)对形式审查合格的推荐材料,由科技评审部提交相应评审委员会学科(专业)评审组进行初审。

(二)初审学科(专业)评审组审查、评议每项参评项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推荐进入终审项目。

(三)推荐进入终审的一等奖项目必须获得到会三分之二(含三分之二)评审委员的同意,其他等级的项目必须获得超过到会二分之一评审委员的同意。

(四)初审结果在中华预防医学会网站及有关媒体向社会公示30天。

(五)对通过初审的和已经解决异议的项目进行终审;参加终审的所有级别的项目,一律实行差额评定。

(六)初审推荐一等奖的项目负责人须参加终审大会答辩;其他级别的项目提交相应评审委员会学科(专业)评审组进行终审。

(七)终审全体评审委员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表决,确定一、二等奖项目。各评审委员会学科(专业)评审组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表决,确定三等奖。

第三十一条 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实行回避制度,与被评审的候选项目有利害关系的评审专家应回避;与被评审的候选项目为同一法人单位的评审专家应回避;被推荐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不得作为评审委员参加当年的评审工作。

第六章 异议及其处理

第三十二条 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接受社会的监督,采取公示制。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候选人、候选单位及其项目持有异议的,应当在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初审结果公布之日起至30日内,向科技评审部提出,逾期且无正当理由的,不予受理。

第三十三条 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提供书面异议材料,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提出异议的单位(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个人提出异议的,在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联系地址和电话;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单位法人签名,并加盖本单位公章,否则将视为无效。

第三十四条 异议分为实质性异议和非实质性异议。凡对涉及候选人、候选单位所完成项目的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等,以及推荐书填写不实所提的异议为实质性异议;对候选人、候选单位及其排序的异议,为非实质性异议。

推荐单位、推荐人及项目的完成人和完成单位对评审等级的意见,不属于异议范围。

第三十五条 实质性异议由科技评审部负责协调,由有关推荐单位或者推荐人协助。涉及异议的任何一方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推诿和延误。推荐单位或者推荐人接到异议通知后,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核实异议材料,并将调查、核实的情况报送科技评审部审核。必要时,科技评审部可组织评审委员及专家进行调查,提出处理意见。

非实质性异议由推荐单位或者推荐人负责协调,提出初步处理意见,报送科技评审部审核。第三十六条 推荐单位或者推荐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未提出调查、核实报告和协调处理意见的,不提交终审。

第三十七条 科技评审部应当向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委员会报告异议核实情况及处理意见,提请奖励委员会决定,并将决定意见通知异议方和推荐单位、推荐人。

第三十八条 对推荐单位或个人提供虚假数据、材料,剽窃、侵占他人的科学技术成果,或者以不正当手段骗取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的,由中华预防医学会撤销奖励,追回荣誉证书和奖金。

第三十九条 参与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活动的有关人员若在评审活动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由中华预防医学会调查核实,给予相应处理。

第七章 授 奖

第四十条 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委员会对获奖人选、项目及等级进行确认。

第四十一条 中华预防医学会为获奖项目的完成单位、完成人颁发证书和奖金。

第四十二条 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基础研究类、技术发明类、应用研究类奖励项目数额和奖金数额:一等奖5项以下,奖金每项5万元;二等奖20项以下,奖金2万元;三等奖30项以下,授予荣誉、颁发证书,不给予奖金。

第四十三条 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包括基础研究类、技术发明类、应用研究类)对单项授奖人数和授奖单位实行限额:一等奖人数不 超过15人,单位数不超过10个;二等奖人数不超过10人,单位数不超过7个;三等奖人数不超过8人,单位数不超过5个。国际科学技术合作类授奖名额不超过5名,不分等级,授予荣誉、颁发证书,不给予奖金。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的推荐、评审、授奖的经费管理,按照中华预防医学会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五条 本细则由中华预防医学会负责解释。第四十六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预防医学会先进个人材料1

事迹材料

XXX男,汉族,1985年X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毕业,微生物检验中级,现任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物检验科科长、XX省预防医学会检验分会委员,自工作以来,无差错、无安全事故,始终以高昂的工作热情和用心的工作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到卫生检验事业中,为XX市疾控事业倾注了满腔热血。

一、政治思想明确

XXX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他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十九大精神为理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大政方针,政策,并将自已所学理论带到实践中加以理解和运用。忠诚于党的事业,将满腔的热情与关爱奉献给疾控事业的发展。

二、工作细致认真,业务能力突出

对待工作,本着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他总是虚心向科室前辈求教,细心观察实验细节,在平凡的岗位上积极学习检验技术,遇到不懂的先翻书再询问,凭借着自身的努力以及同事们的帮助,迅速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近两年参与处理食物中毒、流感暴发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0余起,周末或者晚上经常加班,可以做到随叫随到,从来没有推诿抱怨。

2012年由于工作需要,单位先后派他到XX省疾控中心病毒所和国家流感中心进修学习流感病毒分离技术,同年年底分离出XX市第一株流感病毒,填补了XX市流感病毒分离的空白;2017年成功用鸡胚分离出流感病毒,使我市的检验水平又迈上一个新台阶,也为今后我市流感病毒病原学监测和流感防控工作提供坚实技术保障,由于工作突出,每个流感监测周期流感分离毒株数均位列全省前三,且复核结果准确,XXXXXX被陕西省疾控中心评为流感先进单位,科室及个人被市卫计局评为先进科室和先进个人。2017年代表XX省在国家流感年会上对XX市流感工作进行汇报,获得一致好评。

此外,他还负责科室手足口、腺病毒、麻疹、风疹、腮腺炎等病毒PCR检测,不仅可以做到检测及时准确,更能在其中总结相关经验,近两年来以第一作者在国家级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篇,其中《XX市2010年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监测与分析》在2016年XX省预防医学会第五届学术交流大会上被评为优秀论文。参与《XX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监测研究》项目,被XX市人民政府授予XX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6年主持科研项目《2293份流感样病例狗肾细胞分离流感病毒应用研究》被XX市人民政府授予XX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7年参加XX市卫生应急技能竞赛,获得突发应急传染病防控项目实验室检测专业一等奖。

三、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

近两年积极参加中华预防医学会、XX省预防医学会等学术会议5次,参加国家、省级相关业务培训10余次,在不断学习中增强知识更新,提升学术水平,能更好的为预防医学会服务。

下载在中华预防医学会[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中华预防医学会[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运城市预防医学会工作总结

    运城市预防医学会工作总结 近年来,市预防医学会在省预防医学会、市科协及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学会章程,坚持办会宗旨和正确的办会方向,......

    2014年市预防医学会工作计划

    2014年**市预防医学会工作计划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遵照习总书记“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预防医学会下半年工作总结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在03届预防医学会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前挺进时,就预计这我们会有丰硕的收获。随着新一学年的到来,我们协会的相关工作都在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顺利开展着,下面......

    预防医学会2009年度下半年工作总结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在03届预防医学会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前挺进时,就预计这我们会有丰硕的收获,预防医学会2009年度下半年工作总结。随着新一学年的到来,我们协会的相关工作都在......

    在市预防医学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在榆林市预防医学会首届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 榆林市预防医学会经过学会筹备组积极有效的工作,完成了各项筹备工作。今天,榆林市预防医学会顺利成立,这是全市预防......

    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工作动态

    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工作动态本文档由【中文word文档库】提供,转载分发敬请保留本信息; 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范文、教育、学习、政策、报告和经济类word文档。晋冀鲁豫第......

    2013年**市预防医学会工作总结

    2013年**市预防医学会工作总结过去一年市预防医学会在省预防医学会、**市科协、市民政局和市卫生局的领导和关怀下,在挂靠单位**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支持下,学会结合自身的特......

    2018年--市预防医学会工作总结

    2018年**市预防医学会工作总结 2013年**市预防医学会工作总结 过去一年市预防医学会在省预防医学会、**市科协、市民政局和市卫生局的领导和关怀下,在挂靠单位**市疾病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