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十世纪投资公司(原版企业文化)
二十世纪投资公司
Twentieth Century Investors
指引我们工作的信念
·超越顾客的期望
·提供最高品质的服务
·启发最优秀的员工,并赋予挑战性的工作·工作时发挥团队精神
·奉行共同的价值观
第二篇:一些投资公司企业文化、形象资料
一些投资公司经营理念与企业文化(参考)
安高投资公司:
按照“务实、勤奋、创新、发展”的经营理念,为实现公司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蓝鼎投资公司:
蓝鼎始终坚持商业利益与商业道德伦理并重的职业操守。坚持以“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获得市场认可,赢得合理利润。公司一直致力于通过人性、规范的企业文化和稳健、专注的发展模式,力求成为被客户、员工和社会充分尊敬的企业。以人为尊,首先是以员工为尊。公司一贯珍视员工为企业的最大财富,为员工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机会,鼓励员工和公司共同成长;倡导简洁明快的人际关系,营造能充分发挥员工才干的工作氛围。
元一集团:
主张务实进取 以品质彰显生活
元一集团,以国际性的开发视野,以参与城市运营为定位,以建造满意的家园为己任,积极参与城市的建设。其投资建设专案涉及了包括商品住宅、大型购物中心、国际五星级酒店、国际高尔夫球会等多个领域,取得不断的成功,年投资开发量达100万平方米以上,得到市场与消费者的认可。以质量彰显生活,元一集团所开发的每一个专案,都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创造出尊贵主旋律。元一集团秉承专业的精神,以对居住心理的深刻理解,坚持对城市文脉和历史文脉的尊重,凭借开阔的国际视野,不断引进汇集国内外最优秀建筑师智能之先进产品形态和理念,以及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在产品中不断表达着对居住方式最前沿的思考和探索,以真诚与敬业之精神承担建设城市和改变生活的社会责任。
元一集团以务实进取之心开发每个专案,放眼世界,聚焦中国,探索以居住改变生活之路,是企业始终坚持的理念。对于在大陆开发投资的每个专案,元一集团始终保持着冷静与谨慎之态度,并希望承载市场众多消费者信任之上的一份责任。元一人所考虑的是:怎样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当卓越超前的思想与缜密务实的行动同行之际,我们才可以创造和拥有未来。
元一集团已经从常规地产商向城市经营的层面发展,进入旅游地产,住宅地产,商业地产等不同的地产领域,通过参与城市经营的发展,把城市中的可经营资源,以市场化的运作,实现企业的自我增值,稳步向前。
一直以来,元一集团就以关注生活体验,筑造梦想家园,积极参与城市建设为
己任,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空间。以高起点、高品位、国际化的开发视野,引领着城市的文化,以国际化的人居模式作为开发地产的目标。努力创造品牌效应,服务于城市,服务于社会。
元一集团理念
元一集团以其独到的商业眼光,在改革开放初期,在沿海开放城市进行投资,尤其是在投资开发房地产领域。在九十年代中期,集团决策层已经将目光投向具有更大开发潜质的中西部。1999年,元一集团掌权人首度出现在首届重庆国际招商会上之后,数年间集结集团决策层及专家智囊团组成的考察团,经过对中部和西部五大省、九地市认真考察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以沿海开放城市房地产开发之成功经验、人才储备、集团的资金实力为依托,挺进中原,构筑中部金走廊,为开发大西部打好前沿战!
“以人为本”的信念,完全是品牌时代的战略产物,是对现代企业家的利润意识和作品意识的严峻考验。从香港到大陆沿海,元一集团在历经了自己的投资之旅后,深知其中之味。因此,元一集团从不眼红最大利润,始终用比消费者更挑剔的眼光对产品、技术和服务寻找不足,以独家优势资源为基础,进行人性化的创意配置,不夸口“最好”,只求方方面面考虑周详、打造精致,让消费者买到时代最强烈的需求和满足,买恰到好处的生活质量。这就是元一集团一贯坚持的朴素经营理念。
元一集团行为识别
行为识别,是指企业员工个人、企业团队在工作行为中发生的,具有识别性、标识性的行为,要求不仅有独特的创意、而且有独特的文化阐释。
1、元一集团的行为准则
尽职必须尽智 做对更要做好
“尽职”就是完成岗位所规定的工作任务,严格按照岗位职责、工作程序的要求,实现工作目标,这也是“做对”的基本含义。对于元一集团企业,“尽职”、“做对”是对每个岗位的员工最起码的条件,而优秀的员工应该是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完成各项任务,即“做好”。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做对”,只是合格员工,“做好”,才是优秀员工的标准。对于快速发展的元一集团企业来说,“尽职必须尽智,做对更要做好”,而且认真做事才能做对,用心做事才能做好。
2、员工形象定位
亲和(matey)--关系形象
活力(energy)--气质形象
规范(accuracy)--表现形象
创造(creativity)--价值形象
亲和是关系形象。对内它可以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对外直接创造企业的利润;活力是一种良好的体能状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是企业生命力和希望的展示;规范是工作效率的保证,是企业有序发展的基础;创造是三者的综合和升华。
员工个人行为识别
品牌员工的含义:对职业的忠诚;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展示;全体员工。团队行为识别
我们企业的团队行为识别,包括四大类,用“福、禄、寿、祥”来概括。这四个字是我们企业团队行为的提升,是元一集团团队行为的标识。
元一集团行为形象
在元一集团的CI系统中,理念识别(MI)是精神、灵魂;行为识别(BI)是执行、实践和视觉识别(VI)是表面、外层,它直接连接着社会公众。
如果把元一集团的CI喻为一棵树,那么,MI是树之根,BI是树之枝,VI是树之叶。根深,才能枝繁叶茂,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如果把元一集团的CI比作一个人,那么,MI就是人之心脏,BI就是人之四肢,VI就是人之容颜。只有身心健康,才能四肢有力、容光焕发。
形象元一的意义
CI(Corporate Identity)战略,即企业形象战略,是企业的一种良性经济行为,是企业营运中除去人、财、物之外的“第四资源”。
企业形象是元一集团企业身分的“名片”--在当今社会中,信息已经不再是一种稀缺的资源,而是相对的过剩。稀缺的资源是人的注意力。元一集团的企业形象作为企业身分的“名片”,能够作为稀缺的资源,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企业形象是元一集团市场标识的“旗帜”--消费者以企业形象来判定元一集团、选择元一集团。在消费元一集团的产品、体验元一集团的服务之前,首先感受的是元一集团的企业形象。形象作为元一集团企业市场标识的旗帜,高高飘扬。企业形象是元一集团产品服务的“契约”--优质的产品、完美的服务为元一集团的品牌注入信任、赞誉和好的名声,增加元一集团品牌的含金量。元一集团要更加珍惜自己的品牌、维护企业的形象,使元一集团成为优质产品和完美服务的代名词。
企业形象是元一集团企业运营的“王牌”--元一集团要健康发展、运作资源,必须有好的企业形象,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元一集团靠好的形象和自身交往及社会交往。
企业形象是元一集团无形资产的“户头”--元一集团开拓市场、创造财富、赚取利润,是有形资产的增加。伴随着这一过程,元一集团积累自身的形象、声誉和信赖,是无形资产的增值过程;所增值的无形资产就落实为企业形象的不断提升。
企业形象的塑造是全方位的,企业CI的导入与实施需要全员参与和共同努力。员工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体现着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精神风貌。中天投资公司:
经营宗旨:厚德文治、怀远兴迩
以德为根,以人为本;高瞻远瞩,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稳健前行。企业精神:注重品质,不断超越
重视影响品质的每个流程和细节,力求尽善尽美;不断否定过往,在创新和拼搏中每次超越。
员工精神:诚信 团结 敬业 开拓
诚信:是立身之本和合作基础,是我们对客户、对同仁、对合作伙伴永久的态度。团结:分享团队默契的人,能互相帮助,更迅速地到达目的地,因为我们彼此信任,携手前进。
敬业:爱岗敬业,孜孜以求,为我们的事业和亲人的幸福努力不懈。
开拓:我们勇于创新,接受新变化,容纳新事物,开拓新领域。我们积极承担责任,热忱迎接未来。
管理理念:赢在执行
制度是公司的纪律,执行制度更是纪律。
人力资源理念:尚德重能人尽其才关注绩效终身学习
我们重视有能力的人,但品德是我们选择员工的第一要素;
人人各司其职,充分发挥;
强调对结果负责,重视事实与数据,提倡业绩提升和目标达成;
为员工提供机会不断学习,致力于员工的能力和素质提升。
第三篇:企业文化口号_原
原网站对外公布的口号:
【对外使用时间:2008-2010.10.20】
企业文化
企业精神:不断创新,追求卓越
经营理念:科学管理,彻底规范
服务宗旨:
核心价值观:
诚信为本,客户至上诚信立足,创新致远
第四篇:牧原股份企业文化
牧原股份企业文化
牧原文化的核心理念:倡导“利他”主义,走共同发展道路。
企业责任
1、为员工创造机遇,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人类提供质优价廉、安全放心的猪肉。
2、让每个员工工作都顺心,每个家庭生活都幸福。
人生观价值观
1、认识人生,感悟人生,体验人生
2、幸福人生的标准:知足,快乐,追求着
3、工作的最终目标:提高生活质量
4、人生最终追求是:知足,满足、快乐
5、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生活的真谛不在于你索取多少,而在于你给予社会和你的人类同胞多少
要求新进大学生做到“三个三”
“三个放下” 即:放下文凭,放下知识,放下专业;
“三个责任” 即:承担起大学生的责任,承担起大学生的义务,担负起大学生的使命;
“三个不忘” 即:面对机遇,感谢牧原公司给我提供的工作平台,使我有机会能够在这一大舞台上施展我的才华;面对业绩,不忘是全体员工的共同劳动创造出来的;面对成长,是在工作中学习,在锻炼中成长。
规划员工职业生涯
“让员工与企业一起成长”。给钱不如给知识和技术,培训是最好的福利。让员工享有培训学习、历练成长的机会。关注员工的成长,规划员工的未来:在经济上提高薪水,开展培训学习提高专业技能,科学规划员工的前途和未来,给员工提供享受丰盛人生的平台。
兄弟姐妹关系
在员工之间建立兄弟姐妹关系,相互关心、相互关爱,共同打造牧原乐园。
“母子工程”
“母”指的是父母,“子”指的是子女,意思是让父母和子女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帮助孩子们从小学会感恩、分享、互助,树立公民责任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感。要求父母以身作则,用行动教育孩子,同时子女也是父母的贴身监督员,监督父母从良向善,从而使母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牧原孩子都是我的儿”,这是我们的教育理念,也是我们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牧原公司的子女,人人有权管,人人有权教,人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对他们进行指导和帮助。秦英林价值公式:个人所创造价值-个人占有=奉献社会
拜猪文
猪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
他平凡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又悄无声息地离开。当人们看不见他的时候,他已经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猪的一生,实则是伟大的一生!猪的精神就是牧原人精神的写照。
猪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
猪,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人们才能够拥有幸福美好的生活。
今天,猪让我们明白,是生命在延续着生命;唯有用生命才能换得更高品质的生命。
牧原人肩负着为大众生产猪肉食品,为人们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崇高使命,我们也愿意像猪一样,坦然的奉献出我们的一切,让人们的生活因我们的存在而更加美好。
猪的一生,是快乐的一生。
猪,面对付出珍贵的生命,没有苛求生命的长度,没有计较自己吃了多少,依然是乐呵呵,快快地长。今天,猪让我们明白,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质量。我们也要像猪一样,用生命的长度换取生命的质量,无怨无悔。
猪的一生,是充满哲理的一生。
当人们还在对生命的意义冥思苦索,对名利难以取舍的时候,猪却简简单单明明白白,用生命做出了答案。那就是:生命的真谛不在于你索取多少,而在于你能给予社会和你的人类同胞多少。今天,我们不再犹豫,不再把珍贵的时光耗费在对人生价值的讨论上,而是坚定信念,像猪一样,少算计,多奉献,创造价值。
我们感恩。
我们的事业是养猪,实则是猪养活着我们。尊重猪就是尊重自己,崇拜猪就是崇拜自己。
让我们和猪一起,傻乎乎,乐呵呵,奉献自己,成就高品质的人生!
牧原宣言
养猪就是我们的事业,神圣而又光荣。我要用毕生精力把河南牧原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养猪企业,实现自我。
河南牧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靠的是不怕失败,不惧艰险,脚踏实地,勤于学习,敢于创新,敢于拼搏,坚韧不拔。
我们永不懈怠,追求卓越,超越自我。
我们甘于奉献,共同发展。靠集体的智慧技术,为我们自己创造机遇,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人类生产安全丰富优质价廉的肉品。
中层干部誓言
我感谢河南牧原给我带来的发展舞台。
我在这里工作中学习,锻炼中成长,学会做人,勇担责任,带领自己的团队,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发展壮大。
困难面前,不畏缩,成绩面前不骄傲。
养猪是我的事业。
展示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
我永不懈怠,追求卓越。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优秀正式员工誓言
我感谢河南牧原为我提供的一个工作的平台。
在这里我要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视同事为兄弟姐妹。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提高修养,文明礼貌,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我坚信用我自己劳动一定会创造出幸福美好的生活。
河南牧原的繁荣,有我的一份贡献。
我为我是河南牧原的一位员工而感到自豪。
屈臣氏集團的企業文化精萃,可從集團的DNA清晰明瞭。我們鼓勵團隊合作,並以理據作為決策指標。歡迎充滿熱誠、富責任感的人才加入我們,開創事業上的新一頁。
為培育人才及讓員工盡展所長,我們樂於投放資源提供訓練,確保員工擁有適當的知識和技巧,以配合他們在工作上的發展。當中包括︰
集團旗下每個品牌各自製訂合適的員工培訓計劃,除涵蓋專門技術外,亦包括管理及領導才能訓練。當中我們尤其注重為店舖員工提工最全面的訓練課程,由產品知識、店舖日常運作到顧客服務,均一應俱全。
我們鼓勵來自任何綱位的每一位員工以積極爭取的態度,把握屬於自己的發展及晉升機會。
為新加入集團的員工提供有系統的入職簡介,以協助他們融入工作環境。
促進員工及上司定期討論工作表現及計劃前途;並為表現突出的員工安排管理精英訓練計劃,助他們平步 青雲。
成為屈臣氏集團的一分子,您可以和我們一同締造業務佳績。我們的工作機會主要分為以下三個範疇︰
店舖 ─ 取悅顧客是我們的重要任務,所以前綫員工團隊在我們的零售業務中擔當起舉足輕重的角色。
集團總部 ─ 屈臣氏集團的總公司設於香港,另旗下零售品牌亦於個別市場中設立辦公室處理有關業務。
物流中心 ─ 屈臣氏集團擁有
在海底捞,创始人张勇认为:人是海底捞的生意基石。在海底捞的内刊上,有两行让人印象深刻的字:倡双手改变命运之理,树公司公平公正之风。海底捞的三大公司目标:“将海底捞开向全国”只排到第3位,而“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致力于双手改变命运的价值观在海底捞变成现实”则排在前两面。尊重人、相信人是海底捞的核心价值观。
企业文化
德胜公司的企业文化核心是: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德胜的高层深信:“制度只能对君子有效,对于小人,任何优良制度的威力都将大打折扣,或者是无效的。”德胜公司呼吁人们做一个合格的员工,应努力使自己变成君子。同时,德胜公司也首先以君子示人。比如: 不实行打卡制; 可以随时调休;
可以请长假去另外的公司闯荡,最长可达3年,保留工职和工龄;
对于试用期的职工作出特别提示——您正从一个农民转变为一名产业化工人,但转变的过程是痛苦的;
费用报销不必经过领导审批,签上自己的名字即可,涉及证人的需加上证人的签字; 公司不能接受员工因办公事而自己垫钱(支付)的事情发生;工人发现劳保用品、劳保设备欠缺或质量太差无法使用,可以拒绝工作,此间仍享受正常的上班待遇;
带病工作不仅不受表扬,而且可能受到相应处罚;
公司不认同职工冒着生命危险去抢救国家财产、集体和他人财产的价值观,奉行“生命第一”的原则;
公司对包括执行长在内的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实行强制休息法,强制休息期间享受休息补助,但不允许逛街或娱乐。
在德胜考察过程中,有三种类似于宣誓、申明之类的做法,使我深受启发并进一步理解了文化与制度的关系:
(1)所有的员工都能够并且必须领取一本《德胜公司员工读本》,此手册的封二有一段话:“我将认真阅读这本手册内容,努力使自己成为德胜公司的合格员工,靠近君子,远离小人。”下方要慎重签上自己的姓名。
(2)公司开工前所有施工人员必须参加时长不短于一小时的会议,会议重申职工守则、施工责任书、施工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和奖惩条例。
(3)员工财务报销前必须认真聆听财务人员宣读一份《严肃提示——报销前的声明》,任何时候任何人的每一次报销都有这个程序。《声明》内容如下:“您现在所报销的凭据必须真实及符合《财务报销规则》,否则将成为您欺诈、违规甚至违法的证据,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并付出相应的代价,这个污点将伴随您一生。”
如果说汪中求是以洋洋18万字写出《细节决定成败》来解读老子的“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话,那么,聂圣哲及其德胜公司则以20余名管理者带领500余名产业工人(大多从农村的木工转化而成的美式洋楼的建造者)在实践着细节管理,并且已经取得使人眩目的成绩。
让建筑赞美生命
“让建筑赞美生命”是万科企业的核心理念,也是万科坚持的产品核心价值观。万科始终不懈地致力于为不同消费者提供展现自我、和谐共生的理想生活空间,保护环境、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万科之道
o 客户是最稀缺的资源,是万科存在的全部理由。
万科理念
o 万科相信,住宅建筑是一种与各种形态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事业。作为住宅的建设者,满怀尊重之心,为人们建设安全、安心的绿色住宅,并创造和谐、健康丰盛的阳光生活。
万科愿景
o 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持续领跑者,卓越的绿色企业。
万科使命
o 努力推动行业规则的建设,不断完善生产方式、技术和管理,提高行业规范化程度,实现“有质量增长”并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o 系统地理解不同消费者对居住生活的需要,创造性地运用设计、技术和服务提供展现自我、和谐共生的理想生活空间.o 不断深化研究,因地制宜地保护环境、改善环境,形成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万科的方法论:
1.做简单而不是复杂:简单降低了企业运行的成本,能够说清楚的企业才是好企业。2.做透明而不是封闭:成功源于持续的学习和合作,透明度为组织赢得信赖。3.做规范而不是权谋:只有遵守规则才能培养组织内在的市场化竞争优势。4.做责任而不是暴利:追求公平回报的同时,不忘记自己身上的责任。万科的经营原则:
1.追求卓越: 持续领跑,敢为天下先 2.客户导向: 懂得客户生活 3.报效股东: 创造优异回报
4.与员工和伙伴共同成长: 尊重员工与伙伴 5.效率优先: 珍惜资源,快速周转,向能力要效益 6.可持续发展: 稳健经营,与社会、自然和谐相处
自阿里巴巴于1999年成立以来,基于阿里巴巴价值观体系的强大的企业文化已成为阿里巴巴集团及其子公司的基石。他们在商业上的成功和快速增长以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精神为基础,并且始终关注于满足客户的需求。
阿里巴巴集团有六个核心价值观,它们支配他们的一切行为,是公司DNA的重要部分。在有关雇用、培训和绩效评估的公司管理系统中融入了这六个核心价值观。当新员工加入阿里巴巴时,他们要在杭州总部参加为期两周的入职培训和团队建设课程,该课程的重点集中于公司的远景目标、使命和价值观。而且,在我们定期的培训课程、团队建设训练和公司活动中还要强化这些内容。
阿里巴巴从中国杭州最初18名创业者开始成长为在三大洲20个办事处拥有超过5,000名雇员的公司。他们努力为员工创造能够在积极、灵活和以结果为导向的环境中共同紧密工作的大家庭。无论他们成长为多大的公司,强大的共享价值观使他们保有共同的公司文化和阿里之家。
阿里巴巴的梦想:通过发展新的生意方式创造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阿里巴巴的使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阿里巴巴的远景、使命、价值观
Vision 远景
1、成为一家持续发展102年的公司
2、成为全球最大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
3、成为全球最佳雇主公司
Mission 使命 To make doing business easy.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Values 价值观
客户第一
——客户是衣食父母
尊重他人,随时随地维护阿里巴巴形象
微笑面对投诉和受到的委屈,积极主动地在工作中为客户解决问题
与客户交流过程中,即使不是自己的责任,也不推诿
站在客户的立场思考问题,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最终达到客户和公司都满意
具有超前服务意识,防患于未然
团队合作
——共享共担,平凡人做非凡事
积极融入团队,乐于接受同事的帮助,配合团队完成工作
决策前积极发表建设性意见,充分参与团队讨论;决策后,无论个人是否有异议,必须从言行上完全予以支持
积极主动分享业务知识和经验;主动给予同事必要的帮助;善于利用团队的力量解决问题和困难
善于和不同类型的同事合作,不将个人喜好带入工作,充分体现“对事不对人”的原则
有主人翁意识,积极正面地影响团队,改善团队士气和氛围
拥抱变化
——迎接变化,勇于创新
适应公司的日常变化,不抱怨
面对变化,理性对待,充分沟通,诚意配合
对变化产生的困难和挫折,能自我调整,并正面影响和带动同事
在工作中有前瞻意识,建立新方法、新思路
创造变化,并带来绩效突破性地提高
诚信
——诚实正直,言行坦荡
诚实正直,表里如一
通过正确的渠道和流程,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批评意见的同时能提出相应建议,直言有讳
不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不背后不负责任地议论事和人,并能正面引导,对于任何意见和反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勇于承认错误,敢于承担责任,并及时改正
对损害公司利益的不诚信行为正确有效地制止
激情
——乐观向上,永不放弃
喜欢自己的工作,认同阿里巴巴企业文化
热爱阿里巴巴,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
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日常工作,碰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永不放弃,不断自我激励,努力提升业绩
始终以乐观主义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影响并带动同事和团队
不断设定更高的目标,今天的最好表现是明天的最低要求
敬业
——专业执着,精益求精
今天的事不推到明天,上班时间只做与工作有关的事情;
遵循必要的工作流程,没有因工作失职而造成的重复错误
持续学习,自我完善,做事情充分体现以结果为导向
能根据轻重缓急来正确安排工作优先级,做正确的事
遵循但不拘泥于工作流程,化繁为简,用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工作成果
第五篇:二十世纪文学专题练习题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谈到:“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2.最早为林纾赢得翻译文学作品盛誉的是 1899 年在福州印行的《巴黎茶花女遗事》。
3.被《斥“反动文艺”》一文称作桃红色的作家是沈从文,称作蓝色作家的则是朱光潜。
4.1954年秋,李希凡、蓝翎先后发表了《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它》和《评〈红楼梦研究〉》,从而拉开了《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的序幕。5.1979年4月,《上海文学》发表评论员文章《为文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率先对文艺为政治服务的观念提出了质疑。6.吴亮的《马原的叙述圈套》形象地揭示了马原小说的叙述特征;对新写实小说的文本特征,陈晓明的《反抗危机:论“新写实”》则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概括。
7.在 1922 年9月致《文学旬刊》编者的信中,巴金对《礼拜六》、《半月》、《快活林》等刊物所表现的庸俗、消遣倾向表示了不满,同时也还表达出对《小说月报》所刊“新小说”的由衷赞赏。
8.《论主观》的作者是舒芜;《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的作者是苏童。9.著作《巴金民主革命时期的文学道路》作者是李存光;论文《巴金的〈家·春·秋〉及其它》的作者是王易庵。
10.著作《巴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的作者是陈思和;论文《〈雾〉、〈雨〉与〈电〉》的作者是刘西渭。
11.棋是格非小说《褐色鸟群》中的人物;秦蕴玉是巴金小说《雾》中的人物。
12.1907 年,新创办的《小说林》第一次公布稿酬标准,标志着现代稿费制度的规范化。
13.1898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正式出版,裘廷梁发表《论白话的维新之本》一文,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文化先行者的言文合一主张。
14.池莉被人们合称为“新写实三部曲”的小说是《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
15.《随想录》出版后,上海远东出版社又于 1995 年3月出版了巴金的另一作品集《再思录》。
二、名词解释
1.《天演论》:译著,包括严复译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著名论文集《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中的前两篇文章及译者“序言”和“案语”,1898年出版。中心内容是阐述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进化论观点。译者的“序言”及“案语”则明确提出,生物界进化规律完全适用于人类社会,弱国如不发愤图强,就不可避免地要遭到“弱肉强食”、“弱者先绝”的厄运。在中国面临被瓜分的社会背景下,这种观点具有激发爱国热情,唤起变法图强的现实意义。因此进化论连同译者的观点对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零度叙述 :作家自觉的、有意采用的客观化叙述方式,主要特点是放弃理性或理念的关照,叙述者仅仅充当单纯的旁观者或书记官的角色,不对故事人物作种种的心理分析,叙事中也不进行任何的解释、说明、议论或抒发,把作家或叙述者的价值评判或情感取向含混在故事人物的意识之中。
3.黄遵宪:清末诗人。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光绪举人,历任驻日、英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等职,参加过戊戌变法。诗歌创作上主张“我手写吾口”,要求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为文主张“适用于今、通行于俗”,在《日本国志》中率先提出“言文合一”问题。主要诗集《人 2 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等
4.诗界革命:滥觞于黄遵宪,他在1868年的《杂感》诗种就写道:“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即今流俗语,我若登简编;五千年后人,惊为古烂斑”,主张用俗话作诗了。梁启超在一八八九年的《夏威夷游记》中正面地明确提出“诗界革命”。这一运动的主要发动和参加者则还包括谭嗣同、夏曾佑、蒋智由等人。他们针对晚清诗歌创作追求古与雅的写作原则提出了新与俗的纲领。“新”是指反映新的思想和新的生活,创造新的意境。所谓“俗”指的是不受旧诗的束缚,创造新的通俗诗歌。这是一场以新思想与旧形式的揉合杂拌为奋进目标的诗歌改革运动,虽然成就不大,但对后来五四的新歌运动产生了一定影响。
5.电影《武训传》:孙瑜编导,赵丹主演。1948年在中国制片厂开拍,新中国成立后由上海昆仑公司修改、重拍,1950年底在全国公演。影片表现和赞颂武训立志行乞兴学,造福穷人的经历,其间穿插周大造反失败的情节,并通过1949年一女教师之口,点明“迎接文化建设高潮的到来”、“配合土地改革”、“歌颂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的主旨。1951年5月起受到大规模的评判,文革结束后得到重新评价。
三、论述题
(一)共和国文学的历史源流。
1、二十年代中期早期共产党人的革命文学倡导。
2、二十年代后期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争。
3、三十年代的左翼文艺运动。
4、四十年代的延安文艺运动。
(二)五十年代初期,对文学艺术的社会主义改造。1.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2.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运动 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运动
(三)以具体作品为例,谈谈新写实小说的叙事特征。
答:关于新写实小说的文本特征,批评家陈晓明曾从五个方面概括为1.粗糙素朴的不明显包含文化蕴涵的生存状态,不含异质性的和特别富有想象力的生活之流。2.简明扼要的没有多余描写成分的叙事,纯粹的语言状态与纯粹的生活状态的统一。3.压制到 “零度状态”的叙述情感,隐匿式的缺席式的叙述。4.不具有理想化的转变力量,完全淡化价值立场。5. 尤其注重写出那些艰难困苦的,或无所适从而尴尬的生活情境。前者刻画出生活的某种绝对化状态;后者揭示生存的多样性特征,被客体力量支配的失重的生活(陈晓明:《反抗危机:论“新写实”》)。这一总结道出了新写实小说文本在叙述与故事两个方面的特征。如果纯粹从叙事学的角度看,新写实小说主要在三个方面体现了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的不同。
新写实小说的叙事方式与传统现实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叙述者或隐含作者的视点产生了巨大的移位。由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用理性关照一切,传统的叙述者大多采用的是高于生活、高于故事人物的视点。新写实小说的作家在对待生活和人物方面放弃了理性或理念的关照,他们的小说也就不再显示叙述者居高临下的姿态。方方的《风景》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之作。小说中,叙述者被设置为一名死者即那个夭折的幼婴,他宁静地观察自己的父亲母亲、哥哥姐姐的生活流水般地讲述他所看到、听到的故事。在这篇小说中,叙述者的智力判断力、甚至人生的经验明显不如故事中的任何人物。当然,《风景》叙述者的安排是新写实小说中一个极端、特殊的个案,但哪怕在《烦恼人生》、《一地鸡毛》这些采用第三人称全知全觉叙述观点的作品中,读者也很难感觉到叙述者或隐含作者高于印家厚、高于小林的地方。新写实小说的作者已经不再凭借理性或理念的力量站到高处,俯视生活、俯视人物,而是放弃自己的 4 思想武装,解除作者的特权走进芸芸众生,用下沉的视点去观察生活,观察作品人物的一举一动。
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家总是以人类的导师自居,他们总是期望自己的小说能够成为人类生活的教科书。他们把自己与读者的关系看成牧师与信徒的关系,把自己与故事人物的关系认定为裁决者与竞赛者的关系。所以,现实主义小说在讲述故事时,总是夹杂着大量的非叙事话语,那怕是最具含蓄风格的文本,作家也会在整体上运用象征或隐喻等修辞性评论的方法显示自己的价值或情感取向。新写实小说的作家由于放弃了理性或理念的关照,也就失去了价值判断的尺度,失去了情感天平的砝码,新写实小说的叙述也就只能是隐匿式的缺席式的叙述,只能是“零度状态”的叙述。在大部分新写实小说中,叙述者往往都是充当单纯的旁观者或书记官的角色,他不像传统小说的叙述者那样随意对故事人物作种种的心理分析,在客观、平静的叙述中也很少夹杂解释、说明、议论、抒情等非叙事话语,即便偶尔发表意见,多半也是采用自由间接引语的方式,把自己的倾向或情感取向含混在故事人物的意识之中。这种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叙述,可以说是新写实小说家自觉的、有意采用的客观化叙述策略,但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他们放弃理性、放弃理念之后无可奈何的叙述选择。从故事的角度看,现实主义要求小说中的任何情节、细节,都必须发挥一定的功能,承担不同的责任;要求作家根据第二能指的需求确定故事情节的取舍,根据因果链条的需要,组织情节的发展。所以经典的现实主义小说大9 都是一个具有因果承接关系的封闭性的艺术整体。其中总有一个主要人物或中心事件象一根红线贯穿作品的始终,且大都遵循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叙事结构模式。但是在新写实小说中,由于拒绝意识形态阐释,由于缺少终极的价值指向,情节的发展往往充满了随机性和偶然性,故事也大多以平面化零碎化的状态呈现,从而构成一种似乎是未经任何选择加工“生活流”或“叙事流”状态。不重情节结构的戏剧化,追求叙事方式的生活化,不重情节间的因果逻辑关系,而重生活“纯态事实”的原生美,不重故事情节的跌宕曲折,而重生 5 活细节的真实生动,也就成为典型的新写实小说的“生活流”叙事特点。参考提示要点:
1、视点下沉。
2、零度叙述。
3、随机性和偶然性。
4、平面化和零碎化。
(四)为什么说文化机制的渐变为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换提供了必要条件? 答:在逐步殖民地化的中国,传统的农业文明正逐渐地向工业文明转化,传统的、古老的社会形态,思想观念正在向着现代转变。这种现代化的进程呼唤着文学的变革,也必然孕育着文学的变革。晚清以来发生在中国的一系列历史性事件,从社会机制、文化观念以及物质形态上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1840年鸦片战争对清政府内部产生的重大影响就是洋务运动的兴起。1860年之后,清政府在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洋务派的影响倡导下,开始了以“自强”、“求富”(富国强兵)为目的,以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为中心的运动,史称“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学习和采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办了中国近代的机器工业,不仅在当时抵制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军事和经济策略使中国出现了一批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刺激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且对后来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观念以及文学的变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社会政治经济机制的变化带来的是文化机制的变化。维新时期发生过作用的报刊传媒,在清末的十年里有了相当的规模,在民国初年更有着巨大的发展。与报刊同时发展着的是现代出版事业。从1904年起,出版重心已经转移到民营出版业。民营出版业受制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它与大众的需求保持着联系,决定着现代出版业的大众性与平民化的民主特性。它给那些具有现代 6 思想的知识分子提供了自由的、理性的交往的空间,保证了文学观念的变革和文学现代性实现的机会。总之报刊繁荣引发的是报纸副刊与专门性文学杂志的出现,是近代出版印刷业的发展,这一切初步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近代以来,随着上海、天津等现代都市的形成,随着租界的出现和外国教会、文化势力的入侵,中国出现了一部分自由撰稿的知识分子。中国知识分子终于在科举仕进与入幕帮闲的传统道路之外,又有了以“思想”与“写作”作为谋生手段,体现自身独立价值的新的选择的可能性。正是这些使中国的读书人在历史上第一次摆脱了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使中国的作家职业化,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也由此有了创作队伍的保证。在报刊传媒繁荣、出版业平民化和自由的文学撰稿人队伍出现的同时,文学的接受机制也发生了变化。随着现代都市的出现和现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形成了人数不少的市民阶层,新式学堂的兴起培养了大批不同于传统的“读书”人。不断壮大的城市市民阶层连同新式学堂的学生,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受众队伍。而由于科举制的废除和报刊的繁荣,文人们的策论正逐渐变为报刊上的自由论述,小说的接受也开始由听说书人叙述表演的欣赏变成了阅读的理解。
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悄悄地孕育着文学创作方式与文学接受方式的变更。
(五)结合作家作品,简要论述先锋小说家们进行了哪些反传统的叙事实验。答:当先锋小说家在第二能指和第二所指画上鸿沟之后就决定了他们的命运。他们要消解意义、消解深度模式就意味着反传统,就意味着他们必须与传统的小说观念作战,所以,他们采用了种种的方式,故意去颠覆传统的叙事模式。
1、“戏拟”。所谓“戏拟”,就是一开始故意模仿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然后在写作的过程中颠覆这种方式。在先锋小说家中间,运用“ 戏拟 ”这种方式最受注目的是余华,他的《河边的错误》、《鲜血梅花》以及《古典爱情》堪称这方面的代表作。
2、设置“空缺”。先锋小说对传统小说叙事模式的颠覆的另一方式,是故意在 7 小说中设置“空缺”。传统的小说在时间上是完整、明晰的,故事是有头有尾的,时间链条和因果链条是紧密相连的。所以传统的小说总是阐释性的,它通过对人物事件因果关系的交代,显示自己的意义。而实验小说家则有意设置空缺(不是省略),使得小说的时间链条被打断。时间链条被打断之后,因果链条也因此而被打破,小说的意义也就无法被整合出来。在故意设“空缺”方面,格非的小说《迷舟》就是典型的代表。这篇小说把北伐战争作为故事的背景,时刻让你感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小说还用时间作标题(除引子外),有关萧七天的故事也很有意思。但惟独第六天晚上他去榆关做什么成了空白(空缺),而这空缺又是小说至关重要的。萧死了,成了无法补上的空缺,读者无可判断。这不是省略,因为这是整个故事中最关键的,最需要讲述的。这里的空缺就把时间链条和因果链条破坏了。
3、通过纯粹的语言游戏进行反叙事的实验。先锋小说家对传统的小说叙事模式的颠覆还在于通过纯粹的语言游戏进行反叙事的实验。先锋小说家都重视小说的语言实验,但在语言实验上走得最极端的是孙甘露。他的《信使之函》、《访问梦境》《请女人猜谜》等作品彻底斩断了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每个句子、每一语段都让人看得懂,但整篇小说没有故事,没有内容,只是那些句子和语段的随意搭配,只是能指的自我指涉和相互指涉。
(六)五十年代前期三次文艺批判运动对新范式的规范。参考答案:
1.历史的修辞和经典的阐释 2.现实的再现与作家的立场 3.艺术缺席的文艺运动与批评
(七)近代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述评。
答:在中国的历史上,1898年是不平常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发生了流产的戊 8 戌变法。在文学史上,1898年也有其特殊的意义。
1、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诗界革命
晚清的诗坛寂寞萧索,毫无生气,为了诗歌的革新解放,黄遵宪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发动了诗界革命。诗界革命的滥觞起于黄遵宪。但明确提出“诗界革命”口号的则是梁启超。
针对晚清诗歌创作追求古与雅的写作原则,梁启超他们提出了新与俗的纲领。所谓新,或者说新的意境,就是指反映新的思想和新的生活。因此,他们认为,诗人应关心现实,熟悉生活,没有亲身的阅历,无法通晓世情不知现今的世事,就难以了解时势,就写不出新的意境。所以“儒生不出门,勿论当世事,识时贵知今,通情贵阅世”。他们还认为,创造新的诗境,必须有新的思想,只有用新的思想来写新的生活,才能达到这一要求。他们所强调的,是诗歌应该融入西方现代的思想观念。
针对“求古求雅”的原则,破了诗体雅俗的界限,黄遵宪就主张诗歌创作的新与俗的理论,就是“以最浅之文字,存以深意”,而黄遵宪的诗作就是实践这种主张的典型代表。这场目标在于“以旧风格含新意境”,只“革其精神,非革其形式”的“诗界革命”,实际上是一场以新思想与旧形式的揉合杂拌为奋进目标的改革,当然结不出诗歌的硕果,也难于开一代诗风。
2、从报章文体到新文体桐城派古文、八股文为中国锢禁文明之一大根源。近代以来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这些文体的危害,同时也认识到统治者默认、提倡、推行这些文体的意图。黄遵宪希望世儒能改变“老死不知悔”的态度,跳出这种毁灭人材、束缚文学的圈子。于是,黄遵宪、康有为等人曾提出过“适用于今、通行于俗”,“情深而文明”的改革设想。但这种设想并没在理论上得到更多的探讨。后来,在报章文体出现,“ 新文体 ”流行,梁启超才适时提出“文界革命”的主张的。“新文体”实际上也就是随着现代型报刊杂志的繁荣和政治改良运动兴起而出现的“报章文体”。
梁启超所分析的“新文体”出现的原因和特点就是突破桐城古文的藩篱,把 9 文体从“义理、考据、词章”中解放出来,以俗语、韵语、及外国语法入文,以丰富文章的表达方法,笔锋常带情感,以增进对读者的感染力。这期间,梁启超在1899年年底由日本去檀香山的途中想到了“文界革命”。所谓“文界革命”的主张是在“新文体”流行之后,才由梁启超明确提出的。
3、着意“营构人心”的小说界革命在传统的文学观念中,小说一直被视为小道、艺末,不能登大雅之堂。入近代以后,先进知识分子出于社会政治原因,把小说看成是启发民智的得力工具,是进行社会革命宣传的重要武器,大力提倡和鼓吹。于是创作兴盛,译著流行,小说理论的探讨也比较深入,从而使小说的观念有了彻底的更新。对传统小说观念最早的冲击是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小说观念的根本性变化则始于1897年天津《 国闻报 》所刊载的《本馆附印说部缘起》。这篇由严复、夏曾佑所撰的长文提出了一种崭新的小说观念。针对中国的小说在“四部”中历来只能附于子、史的观念,他们从小说营构人心社会作用强调“有人身所作之史有人心所构之史,而今日人心之营构,即为一他日人身之所作。则小说者又为正史之根矣”。这种“小说为正史之根”的崭新观念很快就得到了富于激情的梁启超的进一步张扬。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专门创办了《新小说》杂志,并发表著名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正式提倡“小说界革命”。在这篇文章中,梁启超在引入“写实派”和“理想派”两个概念的同时谈到了小说的功能与作用。他认为:小说可以“写实”也可以写“理想”。写理想可以以“他境界”导人,写实则可以发露现实生活的秘密,令人获得某种认识。他又从艺术效果的角度探讨了小说对读者所具有的“熏”“浸”“刺”、“提”四种心理感动力,强调小说能使读者于不知不觉之中被小说的人物和思想情感所同化。梁启超所谈到的这些问题,实际上已经接近了对小说“移情”“共鸣”或“读者接受”的研究了。
梁启超的这些论述不仅说明了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改变了传统的小说“不登大雅之堂”的观念,而且为“小说界革命”找到了有力依据。梁启超认定小说与群治的重要关系,也就更为强调小说的思想内容。使小说成为“新 10 民”的工具实际上是梁启超小说革命的真正动机。到1903年,梁启超又把生物进化论运用到小说界革命中,从而形成了文学进化观,这也就更为小说界革命、为充分肯定小说的地位找到了理论依据。小说被梁启超他们提高到文学的最上乘的地位,这场意在“营构人心”的小说界革命促使了小说创作的繁荣二十世纪初年。
4、戏剧观念的更新和文明新戏的萌芽 在提倡“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的同时,出于同样的“新民”目的,梁启超于1902年发表了《劫灰梦传奇》、《新罗马传奇》、《侠情记传奇》等宣传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新传奇剧本。他注意到戏剧与小说一样也具有“启智” “新民” 的社会作用。比较系统地质疑传统观念,并提倡新的戏剧观念的是陈独秀。1905年,提出“戏馆子是众人的大学堂,戏子是众人大教师”的新观点。他还针对戏剧的艺术特点强调了戏剧在改良社会方面的特殊功能。这一年,陈去病、柳亚子等人创办了我国最早的戏剧专门杂志——《二十世纪大舞台》。《二十世纪大舞台》创刊后的第二年。李叔同、曾孝谷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了旨在“研究新旧戏曲,翼为吾国艺界改良之先导”的春柳社,并在新的戏剧观念指导下排演了《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春柳社戏剧活动的消息传到国内,王钟声等在上海发起成立春阳社。至此,中国的戏剧经观念的转变与舞台的实践,终于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转折,“话剧萌芽时期的文明新戏形式从此定型”。
5、力主“言文合一”的白话文运动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的载体,文学观念的现代化,必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语言的现代化。所以,提倡“言文合一”,发起白话文运动也成为近代的文学改良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正如“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一样,这场白话文运动发起者最早的指向并不是文学,而只是开启民智,救亡图存。近代先进的知识分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看到“新民”的重要性,为使语言和文学从古老的文言文的束缚下解脱出来,发挥改革社会的作用,便更系统、更有力地宣传言文合一的主张。首先提出“言文合一”这一问题的是黄 11 遵宪。他率先提出了“言文合一”问题。由于维新派人士的大力标举,主张“言文合一”的白话文运动很快就收到了明显的社会效果。从1897年开始后的三五年间,全国就出现了白话报刊四五十种。清末民初先进的知识分子提倡白话文,办白话报刊,几乎都是从维新的社会用途着眼,实为经世致用的“实学”打算,并非专从文学角度考虑。但是,黄遵宪、梁启超等人的论述中,也都由“言文合一”出发谈到了白话与文学的关系。黄遵宪、梁启超的主张,基本上包含了后来的五四文学革命运动所提出“死文字决不能产生活文学”等主张的的基本内容。
6、独行者的文学批评与现代观念
几乎与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提倡各种文学体裁革命的同时,文学批评领域的独行者王国维则引入叔本华与康德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强调“超然于利害之外”的“文学自己的价值”,要求文学从从属于封建伦理道德的婢女地位中解放出来,成为独立的存在。王国维的文学批评实践活动,体现了现代意义上的文学自觉意识,而他从西方美学思想进入文学批评领域,也较同时代人由进化论哲学进入文学,更逼近文学本体。在文学观念上,针对长期盛行的“文以载道”的传统,王国维借助叔本华与康德的理论,强调“超然于利害之外”的“文学自己的价值”。王国维的《红楼梦》研究虽然渗透了悲观厌世的思想,但也触及了文学的功能问题。王国维深知“吾国人之所长,宁在于实践之方面,而于理论之方面,则以具体的知识为满足。
总而言之,作为那个时代思想界和学术界的独行者,王国维虽然在政治立场上以满清遗老自居,其人生哲学也充满了悲观厌世的思想但在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中,他属于那个时代少有的,比较纯粹从文学的本体要求出发摆脱传统观念束缚的批评家。也正是从文学的本体要求出发,他系统地接受和运用西方资产阶级新的理论观点和方法研究文学,阐发新的文学观念,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才具有特殊的价值,他的文学观念也才更多地具备“现代”的意义。
(八)五四文学革命确立的新的文学范式。
答:五四文学革命,文学的形式得到了全面彻底的革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最先产生的新文学作品是散文,更确切地说是议论性散文——杂文。杂文的出现是与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的兴起分不开的,当时发起和推动新文化运动的骨干,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周作人、钱玄同都写过杂文,参加思想启蒙运动。以鲁迅为例。鲁迅杂文内容深刻犀利,往往能用简练的文字表现出精辟的思想。其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吸收了古今中外各种文学样式的特点,具有形象化的叙述与议论、严谨而活泼多样的逻辑结构、简练隽永或幽默机智的讽刺语言等鲜明特征。此外,散文方面还出现有随感,记叙散文、抒情散文方面,以冰心为代表;小品文方面有周作人;散文诗方面,刘半农、沈尹默等有过尝试,鲁迅《野草》的出现标志着现代散文诗的成熟。
2.瞿秋白《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的出现标志着报告文学这一新文体的诞生。
3.胡适《人力车夫》、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等人的白话诗,已显示出不同于旧诗规范的新形式。郭沫若《女神》的出现为现代自由体的诗歌形式奠定了基础。以闻一多和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社诗人所创作的新格律诗的出现为后来诗歌艺术探索者提供了别一范式的借鉴。此外还有重要的诗歌派别还有象征派诗。
4.文学新形式的创造还反映在小说创作方面。以鲁迅为代表,彻底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以全知视角连贯叙述一个以情节为结构中心的故事的叙事模式,为中国新小说的诞生奠定了充分开放、充分现代的表现形式。此外,中国新小说主要沿着以文学研究会的写实小说和创造社的浪漫抒情小说两个方向发展。这一时期,现代短篇小说的各种形态几乎全部诞生,终篇小说尝试略显不足。
5.中国现代话剧产生,几乎完全是从西方移植的外来形式。胡适《新青 13 年》上发表独幕剧《终身大事》,使中国现代话剧创作迈出了第一步。其他作家有丁西林、郭沫若、田汉等。
四、分析题
1.巴金《“掏一把出来”》赏析。附原文:
略
2.巴金《一颗桃核的喜剧》赏析。附原文:
略
3.巴金《再说小骗子》赏析,附原文:
略
4.巴金《春蚕》赏析,附原文:
略
提示:以上四篇短文均出自巴金的《随想录》,赏析时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思想主题方面(2)艺术特色方面
(3)表现手法,如倒叙、平铺直叙,创作不过分讲究技巧等
(4)文中巴金的情感表现、情感变化,如对文革的控诉,对爱人的思念,或浓或淡等等。
(5)结合当时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的创作主张,分析作者的创作思考,如说真话,抒真情
以上几点为赏析的基本思路,结合原文分析,可只讲一点,也可讲多点,除上述几点外,其余方面也可,言之有理,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