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新形势下如何有力地做好司法行政工作
在新形势下如何有力地做好司法行政工作
良邑乡司法所董晓洲
2011年1月份,经县上相关部门组织的考试,我走上了司法行政工作的岗位,被分配至良邑乡司法所工作。在本年度即将结束时,围绕今年一年来在司法所从事的司法行政和乡镇中心工作,来浅谈一下我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基层司法所因相关条件的制约,造成司法行政工作的相对滞后。
1、受人员配备和工作时限的制约
在一般情况下,乡镇司法所实际上是基于乡政府下的一个职能部门,在围绕乡镇各方面中心工作的前提下,才会开展相关的司法行政工作。所以说,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所有的司法所人员都是忙于乡镇中心工作之中,只有很少的时间才会去从事司法工作,并且这些时间完全是在从事农村工作中的间歇挤出来的一点时间,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专职办理或从事司法业务的人员基本没有,在有突发性调解事件出现以后,实时调解员的配备直接捉襟见肘。在司法业务的办理上,只是在有必要的时候,挤时间,进行一些相关的司法业务整理与补充。显然,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司法行政工作探索前进的脚步,并且也值得引起相关领导的重视。
2、基础条件的制约。
前面已经说过了,司法所实际上是基于乡政府下的一个职能部门。也就是说,司法所现所配备硬件设施的条件好否,在某种原因上安全取决于其所在乡镇领导重视的程度与否,因而就造成了乡属司法所的办公环境与乡镇政府内其他职能办公室之间的差异、乡镇之间司法所与司法所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缺乏一些办公设施,或由于之前已从事了大量的农村工作,司法人员在办
1理业务时,都基本处于一种“自找门路,随意完任务”的状态,而当这种状态长时间持续时,定会出现消极怠工,贻误工作的情况。所以,一步步升级司法所的办公设施,逐步转移司法人员的工作重心,让“自给自足”成为一种理想时,司法行政工作中的业务办理将会从一种滞后演变成为积极,并将定格。
3、经费的欠缺。
自我参加工作以来,在多次的实地人民调解及司法业务办理中,很多与之相关的文件资料制作或进社费用,全是由司法人员自己解决或实时向乡政府内某一个职能办公室讨要后才予以解决的。所以,经费的欠缺,是司法人员进行司法行政工作的最大障碍与难题。
二、就当前工作环境及大局,应创造性地开展司法行政工作。
1、加强司法人员业务培训,创新理念,低位定点目标。
就我本人来讲,虽多次参加县局组织的业务培训,但在业务办理或在与当事人接触时总会有不规范的行为或不知情的情形出现。但是这种情况的突现并不能归功于业务的不熟练,而只能归纳于未曾了解故而不知。因此,对司法人员的一些业务培训至关重要,而且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多层次、多方位、多数量、多质量的培训教育。一直以来,我们在完成各项司法行政工作任务后,在没有自查的情况下,始终认为我们就某项工作而言已经做到了实处。但经上级领导检查之后,定会发现大量的工作缺陷。于是在做了理性的思考和深入的研究之后,我们应敏锐地感觉到要想有新的发展,必须理清思路,制定科学规划,重新自我定位。另外,因司法所和调委会所处的行政地位及司法人员由于长期受乡镇中心工作的影响,司法行政工作一直排在其他工作之后。为此长久形成的这种习惯就是因为对工作重心的思想认知位置发生了偏移,所以应明确
对司法人员的相关培训定位,从其思想上根本性的改变这一现状,使之工作理念制动回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司法人员有定位、有效率、能结合中心工作搞好司法行政工作,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2、围绕依法普法宣传工作,大力开展典型性推进会,探索并加大普法宣传模式与力度。
司法行政工作的重点在于诉前人民调解,而我们的调解范围局限于普法知法率还相对滞后的农村。在我所接触的农村人民调解案件中,邻里纠纷、土地地界纠纷和婚姻家庭纠纷占有极高的比重。这些案件的调解都是基于当事人把一些琐碎小事升级为斗殴事件后,在当事人所在村委会的申请告知的情况下,我们才去主动调解的。而这些案件中的当事人,在他们家庭逐渐富裕的过程中,由于对法律或政策的无知,认为他们的拳头可以抗衡一切,因而产生了不可挽回的矛盾和仇怨。所以,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应是探索新的普法宣传模式,在有一定前提条件的支持下,开展多方位、多层次的依法普法宣传活动,并加大典型性法制报告会的推广力度,不断扩大人民调解覆盖面,从而使更多的人知法、懂法、守法,让每一位公民从自我做起,加入到夯实社会维稳基础的队伍中来。作为从事司法行政人员,也应明白的是,依法普法宣传治理工作虽是一项艰苦而漫长征程,但却是我们司法人员不可推卸的重任,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在这条战线上永不退缩。
3、逐步改善基层调委会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渐改观工作环境及组织管理目标。
参加工作近一年以来,敬阅不少有关司法行政方面的文件。就当前我们的司法系统所处的环境来说,全国情况大致相同。在现行体制下,调解人员的地
位得不到肯定,调解人员的工作成绩难以得到认可,软硬件设施的配备不到位,工作环境的不舒展性,组织管理的不确定性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层调解组织的建设,挫伤了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阻碍了人民调解组织作用的发挥。最终的结果是人民调解在纠纷当事人心目中缺乏可信度和权威性,出现纠纷,当事人想到的不是我们,而是大都寄望于政府和诉讼解决。所以,有条件地推进司法所、调委会软硬件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逐渐改观工作环境、明确组织管理目标、逐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是实现人民调解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4、进一步完善村级人民调委会组织建设,有力打造调处纠纷稳定社会的第一道防线。
人民调解制度是一项具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是我国先进法律文化和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典范,是解决我国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措施和手段。当前社会各种利益和需求的多元化,纠纷主题的多元化,价值和文化传统的多元化,直接预示着调解机制的多元化,也更应充分发挥民间调解机制的作用。村级调委会立足于民,贴近于民。其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一是进一步充实村调委会领导小组成员,并分社分区域包干,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社会维稳工作中来;二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村调委会相关调解责任制度与措施,从根本上予以规范相关责任人;三是乡调委会要更进一步加强对村级调委会的管理和人员的普法培训次数,以便能达到预期的普法效果与调解目标;四是有条件的逐步完善村调委会的各项设施建设,为诉前矛盾化解打下一定的基础。
5、围绕乡镇中心工作,顾全大局,创造性地开展司法行政工作。
在乡镇中心工作中,我们会不可避免的接触到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当一部分工作重心转移到司法行政工作中来时,我们就会行之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会避免很多诸如打架斗殴、触犯法律法规、群众集体性上访等恶性事件。在开展乡镇工作的同时,间歇性地穿插开展司法行政工作,有意识地宣讲法律法规,劝诫公众远离犯罪,无意之间发挥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调解员的作用。另外,坚持人民调解的便民、亲民、利民的特色和优势,并有选择性的运用到乡镇中心工作中来,顾全大局,着力推进和探索司法行政和乡镇中心工作的交叉点和工作目标,使两项工作在互相结合的情况下有效开展,立足于人民,服务于群众,创造性地在探求中互相开展,在开展中相互进步。
三、憧憬明天,展望未来,有力推动司法行政工作新的篇章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建立与完善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文化 需求,与之相关的司法行政工作,尤其是人民调解制度已跃然于纸上。另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行,各类新型矛盾的必然出现,安置帮教、社区矫正、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等必将成为司法工作的另一亮点。与之相对应的司法行政与行政执行力也会与时俱进。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与规范化建设的逐步扩大与优化,国家新举措的相继出台,必然推动司法行政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我们将在憧憬中无限期待司法行政工作的辉煌篇章!
第二篇:浅谈如何做好基层司法行政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基层司法行政工作
抓住主要矛盾,发挥调处功能,提升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地位
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要立得住、站得稳,党委、政府重视是重要方面,关键在于自身工作。我以为,当前的重点是发挥调处功能,通过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提升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地位。
一要发挥社会矛盾纠纷评估机制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目前,我市初步建立了“大调解”组织网络,探索了制度化、规范化机制的运行,通过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进行整合配套,在减少群体性事件,减少民转刑案件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形成了 “大调解”机制,但是还很不完善。下一步,要发挥“大调解”主力军作用。重点在完善网络、规范程序、健全制度、培训队伍、讲究效果等方面下功夫,在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延伸和拓展“大调解”职能上大胆探索,努力形成滁州特色,使“大调解”在提高调解能力、调整利益矛盾上出实效。把“大调解”建成基层民主建设、基层法治建设的运转平台,使之成为基层民主治理、群众自治的实践活动,成为党委、政府得力助手。
二要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工作。继续深入开展“法律六进”工作,落实严打整治长效机制;认真做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建立市、区、街镇三级社区矫正组织体系;认真落实中央八部委有关文件规定,积极探索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新途径,逐步实现安置就业市场化和社会化;大力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努力实现司法所组织、制度、业务、队伍建设规范化目标;加强人员培训,强化业务指导,促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三、积极做好镇党委、政府的法律参谋和助手,协助党委、政府围绕经济发展和稳定认真做好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
四、加强社区法制宣传,不断提高辖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是推动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依法治理社区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依法治社,关键在于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只有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普遍提高,我们的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才会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我们要以法律进社区为契机,认真做好辖区居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辖区居民的法制观念。具体要做好“三进”、“六突破”工作。“三进”是法律知识宣传进户,法律服务进家庭,法律咨询进社区成员单位;五突破是法制宣传教育要在理念上、机制上、重点对象上、依法治理上、法律服务上和文化上有所突破。通过这项工作,要做到社区成员单位必须依法办事,社区居民遵纪守法,家庭邻里和睦,社区环境优雅,安定祥和,推进法律进社区工作向纵深开展。
第三,强化自身,练内功,守诚信,在提高素质、树立形象上有所为。基层司法行政能否高效运转,关键在人。我们要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加强自身锻炼,提高自身素质,对群众有感情、对工作有激情,以饱满的政治热情,高昂的斗志,全心全意为基层服务的精神,全力做好基层司法行政工作。
第三篇:5.如何做好新时期司法行政工作
结合实际,谈一谈新时期如何做好司法行政工作
在全新的发展时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司法行政工作肩负着重要的时代使命,要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观念和新知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摆脱不合时宜的司法行政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法,才能为维护新时期社会和谐稳定服务。
县司法行政机关承担人民调解、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多项职能,人民调解工作担负着化解平息矛盾纷争、说服人、团结人的职责;普法依法治理担负着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教育人、引导人的职责;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担负着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服务人、帮助人的职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担负着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改造人、挽救人的职责。这些职责任务与以人为本的核心精髓相契合,与维护平安稳定发展大局、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宗旨要求相一致。
要实现新时期下司法行政工作的创新发展,要着力完善司法行政体制工作机制,以全新的角度来审视司法行政工作职能,以立足五个功能,推动五个创新为重要抓手,不断探索司法行政工作新方法、新途径、新机制,推动司法行政工作新变化,全力服务“平安苍南”建设。
一、立足调处功能,创新推动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积极化解社会冲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
要途径,也是“平安苍南”建设的内在需要。如何使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适应“平安苍南”建设需要,切实发挥“第一道防线”独特作用,县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职能部门,要围绕“应调尽调”目标,做好四点工作。一是建立大调解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大调解”指导中心作用,抓好医调、诉调、交调、警调、检调等衔接,积极协调各行业协会、社团组织积极参与化解征地拆迁、劳动争议、土地承包等热点难点纠纷化解。二是继续完善多级联动工作格局,创新发展人民调解工作,建立健全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信息预警、联动处置和应急管理机制。三是组建高素质人民调解员队伍。引入竞争机制,面向社会公开选任一批有一定法律专业知识、热爱调解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的退休法官、检察官、法律服务工作者、行政执法人员、教师、农村中有威望的干部担任人民调解员。要强化人民调解培训工作,提高调解员的水平和技巧,着力建立一支与“平安苍南”建设相适应的人民调解队伍。四是大胆尝试组建流动调解组织。对本地、辖区重大疑难、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影响较大的案件、事件进行流动介入调解,做到早发现、早调解、切实将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中,实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息诉罢访。
二、立足宣传功能,创新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从某种意义来说,“平安苍南”建设的过程,就是塑造现代法治文明的过程,也是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县司法行政部门作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主管机关,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必须围绕提高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一是要着力开展主题法制
宣传教育活动。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坚持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重点抓好法制宣传月、“6.26”国际禁毒日、安全生产宣传月、税法宣传周、以及“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主题宣传活动。二是要着力推进“法律六进”送法活动。广泛开展法律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校园、进单位活动。每月坚持开展送法活动,乡镇、村(社区)要利用赶场天开展送法进村社、进农户、进校园活动,着力实现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全覆盖”。三是要着力基层依法治理工作。广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创建率要不断递增,努力实现从过去注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转变,由过去“为民作主向让民作主”执政方式转变。要组建乡村普法文艺宣传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切实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增强群众的法制意识,为“平安苍南”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立足服务功能,创新推动法律服务工作
社会公平正义、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需要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县司法行政机关要站在保障法律正确实施,深入思考,精心谋划,大胆探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新举措,为“平安苍南”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一是进一步规范法律服务市场。积极探索和稳步推进“两结合”管理,继续规范和完善律师事务所内部管理机制,规范业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着力改善律师执业环境,保障律师执业权利。进一步加大对律师违法违纪行为的监督和查处力度。二是探索拓展农村法律服务领域。县司法行政机关在抓住统筹城乡改革 的机遇,通过开展“一村一法律顾问”,积极引导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拓展农村法律服务领域。三是完善律师参与信访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律师参与涉法信访工作,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和动态预警机制,建立政府财政保障制度,对律师参与信访工作给予补贴。
四、立足惩治功能,创新推动社区矫治帮教安置工作
建设“平安苍南”,促进社会稳定是司法行政机关义不容辞的职责义务,要围绕平安建设,坚持科学发展,县司法行政机关应在刑罚执行体制、机制上进行大胆探索和改革。一是创新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探索完善具有中国特色刑罚执行制度,强化基层司法行政职能参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改变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软、散”格局,做到有为有位、有位更有为,推动司法行政工作职能新突破。通过全面扩大社区矫正工作范围,建立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完善社区矫正工作机制,规范社区矫正日常监管,突出人性化矫治管理,着力解决矫正对象实际困难,在提高矫正质量上狠下功夫,做到防脱管、防漏管、防严重再犯罪。要加大市、区县两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社区矫正工作经费落实到位,并满足工作需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将社区服刑人员改造成为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和社会有用人才,有效惩治和预防违法犯罪,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促进平安建设。二是创新开展帮教安置工作。探索帮教安置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增强教育转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按照“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职责法制化”要求,建
立信息数据库,与政法其他有关部门共享资料。建立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档案制度,实现在册刑释解教人员一人一档,重点抓好城乡、基层特别是流动人口中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工作,减少脱管、漏管现象,预防重新违法犯罪。
五、立足管理功能,创新推动司法行政队伍建设
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目标,也是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工作追求。为此,县司法行政机关要站在服务于统筹城乡发展,致力于“平安苍南”建设的高度,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服务新发展,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热情服务、团结协作的司法行政队伍。一要加强司法行政队伍职能建设。围绕提高司法行政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将司法行政工作放在统筹城乡改革、平安苍南建设中去思考、去谋划、去探索,更加积极主动地履行司法行政职能,充分认识并发挥好司法行政“五大”功能,切实担负起保障社会稳定、服务城乡统筹发展和“平安苍南”建设的光荣使命。二是要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形象建设。坚持“正面宣传、弘扬正气”的舆论导向,精心筹划并切实抓好司法行政服务于和谐社会,致力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宣传工作,努力提升全县司法行政系统形象,实现司法行政工作“共知、共鸣、共响”的社会效果。三是要探索加强司法行政人才建设。启动司法行政队伍培训工程,加大基层司法行政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分层次、有计划对司法行政机关干部、司法协理员和法律服务工作者进行培训,着力提高
司法行政队伍综合素质。同时,树立“大人才”观,合理流动调配使用司法行政系统各类优秀人才,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通过多项举措为新时期司法行政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与组织保障,切实担负起服务统筹城乡改革,服务“平安苍南”建设的时代使命。
第四篇: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机依法行政工作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机依法行政工作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推进依法行政提出了明确要求,依法行政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更是我们各级政府的行政执法部门的立足之本,因此我们必须立足本职做好依法行政工作。
所谓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的行政行为都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和程序来执行,所有的行政活动必须依法进行。作为我们农机部门主要是依法对农业机械进行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有关法规规章的颁布和实施,为我们农机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确立了我们农机部门的执法地位,同时也对我们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农机部门在依法行政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在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改善工作条件、提高行政效能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虽然我们在依法行政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有关法律法规和各级对依法行政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
一是农机部门依法行政的法律措施不足。从现有的法律来看,农机管理部门执法监督的法律措施比较笼统,难以实施。如《道路交通安全法》虽然规定了农机管理部门行使上道路行驶拖拉机及驾驶员的牌证管理权,却没有赋予道路执法监督权。从现有的地方法规来看,各地出台的地方性法规虽然有一定的执法监督的内容,对诸如拖拉机及驾驶员牌证管理事项也明确了相应的处罚内容,但执法区域被限定在法定道路外,没有授予道路检查权,农机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无法对上道路行驶的违章拖拉机进行执法检查,使农机管理部门依法管机的力度减弱了,从而不能很好的履行职责、发挥职能作用。
二是由于宣传不到位,没有造成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机执法的良好氛围,致使部分领导对农机执法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更谈不上群众、农机手对该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有的把我们的正常依法管理,说成是乱收费,加重农民负担,从而造成农机执法开展难的现象。
三是农机执法的对象是农机手、拖拉机,全市23万多台拖拉机主要分布在农村,面大量广,既从事农田作业,又从事公路运输;既能行驶国道、省道,又能行驶乡村、田间,作业场所分散且复杂,增加了农机执法的难度。
四是农机执法力量薄弱、基础设施和装备差。全市市、县两级专职农机执法人员仅有60人;每个区县仅有2-3辆小面包车作为工作用车,但还不能专用;同公安交警、交通部门相比,可以说农机执法的人员、设施装备与承担的农机执法的任务很不适应。特别是县级农机执法队伍的性质与行政执法的职能不相适应,全市4个区县农机监理站3个站是差额事业单位、1个站还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单位的性质对公正、严肃执法有一定的影响。五是农机执法程序、执法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完善,农机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针对以上问题,在新形势下做好农机执法工作,须做好以下工作:
1、要坚持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搞好宣传。一是认真抓好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二是要加强对农机手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广大机手遵纪守法、自觉服从管理的意识。三是通过宣传领导、宣传群众,不断提高干部群众对农机执法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在全社会营造一个都来关心支持农机执法工作的良好氛围。
2、强化农机执法机构建设。一是应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将农机执法机构纳入公务员管理序列,增加人员编制,使农机执法名副其实;二是应加大各级财政投入,改善农机执法装备和工作条件,使之适应农机执法工作的需要;三是要解决农机部门无上路检查权的问题,探索多部门联合执法或建立“农机警务室”、“农机巡回法庭”等执法模式,把农机执法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3、强化农机执法手段,加大农机执法力度,要充分利用现有农机执法力量,加大对农机违法行为的查处,把农机管理纳入法制管理。同时,要特别加强与安监、公安交警、交通管理部门的配合与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以克服法律法规对农机执法的限定,确保农机执法的顺利开展。
4、进一步完善农机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要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对原有执法依据、程序进行梳理完善,做到执法依据、程序合法,在执法过程中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
5、加强农机执法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机执法队伍。要重点加强对农机执法人员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其执法能力和业务工作水平。要以开展“文明执法,优质服务”活动来推动执法队伍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工作中做到文明执法,热情服务,使广大农机执法人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真正树立好农机执法队伍的良好形象。
第五篇:司法行政工作浅谈
司法行政工作浅谈
根据“加快邵阳发展大家谈”活动要求,结合工作实际,作为一名乡镇司法助理员,我对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谈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一是要调配充实人员,满足基层需求。根据我县实际情况,每个乡镇司法所应迅速配齐2-3名工作人员,从法律院校中招聘一些具有扎实法律理论功底的青年学生增补进司法行政队伍,进一步优化基层司法队伍的年龄和知识结构。
二是要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工作运转。县财政应将司法所工作经费和人头办公经费纳入预算,使司法所享受与派出所等部门同等待遇标准。司法所办公用房修建后,其办公设备也应由县财政配套解决,保障其达到省、市、县要求的司法所标准“两所一庭”的规范化建设。
三是要完善我国农村调解纠纷机制。提高农村村民对调解工作的认识、可通过向村民发放矛盾纠纷调解服务指南,宣传调解成功的典型纠纷案例等措施,加强调解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村民对调解适用的范围、调解的性质,实效等的认识;提高调解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建立多元化格局的“大调解”机制。建议通过“党委政府领导,政法综治部门牵头协调,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社会各方面整体联动”的方式形成的集控制、调解,处置于一体的“大调解”机制,从而实现人民调解,基层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等多种纠纷处理机制有机融合,发挥合力。
1四是要扎实推进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和完善社区矫正工作。首先要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提高社会责任感。其次要加强帮困扶助。最后是要切实加强安帮和社区矫正工作经费保障。建立安帮和社区矫正经费的全额保障制度,将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经费、行政运行经费、办案业务经费、业务装备经费等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工作发展的需求,建立社区矫正经费动态增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