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乡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精神,壮大农村广电事业、减轻财政负担、增加财政收入、合理安排事业人员,我们充分认识到改革乡镇广电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上来,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和工作要求,在县广电局的具体指导下,认真抓好了这次农村广播电视管
理模式过渡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乡位于***县东南部,幅员面积32平方公里,辖14个村,45个村民小组,3656户,总人口1.4万人。乡域内光纤通讯、电视差转台和有线网络运转正常,能保证全天正常收看中央台和地方台35个频道的电视节目,现有有线电视用户80余户,村二级广播站14个。宣传文化中心事业人员2名,广播电视站从业人员1名,工作机构健全,人员素质较高,办公设备及条件可基本满足工作和业务开展需要。
二、组织实施情况
1、提高认识,广泛进行宣传发动
乡党委充分认识到,农村广播电视与农民群众的利益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关系,它是农民快捷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科学技术的重要媒介,它对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构建和谐农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认识到改革现有的农村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是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委、市委、县委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减轻财政负担、增加财政收入、合理分流事业人员的现实需要。为认真抓好这一项工作,乡党委广泛地进行了宣传发动,利用广播、电视、标语、横幅等方式,号召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关心、支持农村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改革,做好了宣传文化中心现有工作人员思想工作,同时动员事业人员和有能力、有作为农村青年参与“广播电视网络子公司”员工和经理人员的竞聘。
2、明确原则,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按照事企分开的原则,组建的广播电视网络子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企业,由县广达网络传输有限责任公司直接管理,实行“独立自主、自负盈亏”“县乡共管、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和工作要求,乡党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确保了过渡工作的顺利推进。
3、严肃纪律,确保资产资料完整
这次工作涉及管理体制调整,人员分流,结构优化,事关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我们严格按照县纪委、县监察局规定,认真做好了资产和债权债务的划分,确保财产帐目、凭证完整,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切实加强了档案、资料、印章的管理和移交、封存、上交等工作。全体工作人员都做到了遵守纪律,服从组织安排,恪尽职守,坚守工作岗位,做到了两不误、两促进
第二篇:***乡广播电视工作汇报材料
***乡广播电视工作汇报材料
**乡位于**县东南部,幅员面积32平方公里,辖14个村,45个村民小组,3656户,总人口1.4万人,属典型的丘陵地区。为全面贯彻落实县委精神,壮大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带动农村广播事业发展,实现农村广播村村通,有线电视户户通的思路,围绕“建得起、用得好、管得住、长期通”的目标,乡党委、政府力争用
2-5年的时间使有线广播电视光纤通村率达100,同轴电缆通社率达100,用户入网率达80。现将工作思路简要汇报如下: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增强做好农村广播电视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广播电视是农村宣传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是科技、法律、信息、政策服务“三农”的有效载体,是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不可缺少的平台。**乡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农村广播电视事业,2002年实现县乡光纤联网后,广播电视骨干传输网有了较大发展。但是,一方面由于**地处丘陵地区,一些农户居住分散,个别村社经济基础薄弱,仍有近30的农民看不上电视,目前全乡有线电视用户仅80户。另一方面,农村广播虽在七、八十年代实现了“村村通”,但“建管用”体制不顺,长效机制未建立,因而不断出现建了坏、坏了建的不良循环,农村广播无钱维护,全乡仍有个别村的广播不能正常使用,致使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意见很大。为了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乡党委、政府明确提出了“广播村村通、光纤电视户户通”工程,力争用2-5年时间使全乡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0%以上,以有线电视的大发展,推进农村广播的大发展,使农村广播实现村村通。
为顺利完成目标任务,乡党委、政府决定把建立农村广播电视长效机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将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建设作为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进行部署,并纳入党委、政府目标考核。建立由书记、乡长挂帅的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切实增强做好农村广播电视发展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有效地推动工程建设进程。
二、因地制宜,落实措施,努力完成发展农村广播电视工作任务
1、多管齐下,落实资金。农村有线电视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由于我乡地处山区,部分贫困农户想看电视而又无钱安装的矛盾比较突出,已成为制约农村有线电视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开源节流多方筹资,拓宽农村广播电视工程建设资金来源渠道,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二是实施有线电视扶贫,由乡广播电视网络公司担保,与农村信用社建立合作关系,支持农户贷款安装有线电视,对分散居住的农户和贫困党员、特困户安装有线电视,给予费用补贴或减免;三是建立维护管理资金投入机制,解决农村广播电视长期运行的资金来源,确保农村广播电视长期服务三农。
2、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党委、政府与乡广播电视网络子公司、村层层签订农村广播电视工程建设责任书,从权责利上对网络公司和乡、村、用户终端进行界定,层层明确任务和责任。责任到部门,责任到单位,责任到项目,责任到人,责任到岗,哪一级完不成任务,就追究哪一级的责任;哪一个人完不成任务,就追究哪一个人的责任。同时健全广播电视发展工作专门机构,配备相应工作人员,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政治和业务培训,真正使各项工作能够开展起来,落到实处。
3、注重实效,落实措施。一是建立农村广播电视由县广电局所属网络公司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维护的新体制,形成建设、管理、维护一体化;二是建立农村广播电视工程设施设备保护和服务责任制,着力提高传输覆盖的质量和水平,使广播电视真正“入户”。并确定检验标准:看“入户”率,看收音机、电视机声音和图像的清晰度,看收听收看到的节目套数,看农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的实际效果。
三、齐心协力,稳步推进,切实促进农村广播电视的载体作用
一是促使广播电视真正成为了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实施有线电视户户通和广播村村通工程建设,利用广播电视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开广播电视会进行村务、社务公开,使广播电视真正成为乡尤其是村级组织,有效进行农村社会管理的极其重要的工具。通过广播电视及时把国家的法律、法规,中央、省、市、县对农政策,直接向农民朋友宣传,使广播电视真正成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载体。
二是促使广播电视真正成为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载体。通过县、乡广播电视丰富多彩的自办节目和转播上级台节目,把党委、政府加强对农业和农业生产的指导,引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等各种农业科技、致富信息迅速直接宣传到千家万户,引导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三是促使广播电视真正成为了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有效载体。通过广播电视及时迅速把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传送给群众,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占领农村文化市场,使“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封建迷
第三篇:乡2011年广播电视工作汇报
***乡2011年广播电视工作汇报
2011年,***乡广播电视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广播电视局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村村通”工程作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任务,围绕“建得起、用得好、管得住、长期通”的目标,扩大无线广播的覆盖面,加大数字电视落户力度,进一步丰富了农牧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乡共为全乡**户农牧民安装了数字电视,为*个村安装了卫星广播(大喇叭)。广播覆盖率达到98%,电视覆盖率由原来的50% 提高到目前的90%。
二:工作开展情况: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广播电视是农村宣传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是科技、法律、信息、政策服务“三农”的有效载体,是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不可缺少的平台。为做好此项工作,乡党委、政府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将该工程建设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乡的*件惠民实事的重要内容进行部署,成立由乡党委书记俞淑英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村村通”广播电视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层层签订责任书,将任务分解到各个村、落实到户,切实增强做
好农村广播电视发展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有效地推动了广播电视工程建设进程。
2、加大宣传,广泛动员。通过广播、电视、召开会议等多种形式对数字电视进行广泛宣传,村、站所干部职工进村入户大力宣传私自安装使用卫星电视的违法行为,让广大农民真正了解数字电视的优惠政策。同时积极发挥农村“三老”人员的优势,带头安装数字电视,让广大农牧民群众亲身体会观看数字电视的优势,为全乡广播电视村村通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截至目前,全乡29部卫星接收器已经全部拆除,在***长期居住的农牧民全部安装了数字电视接收设备。全乡已有***户农牧民安装了数字电视。
3、落实措施,注重实效。为保证广播电视“村村通”的长期稳定运行,切实把好事办好,***乡积极协调广播电视部门上门服务,组织实施好数字电视工程建设,为农民看上优质的电视节目打下坚实的基础。新***和**桥村每天早,中,晚三次正常播出广播节目,把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地传达到千家万户。通过广播电视及时迅速把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传送给群众,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占领农村文化市场,使“热比亚”、“法轮功”等分裂、恐怖、协教分子的丑恶嘴脸无处藏身。
***乡人民政府
2011年11月
第四篇: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我县创新打造“智慧应急管理”平台,推出“专常结合”执法模式,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
一、创新设立应急管理“安全阀”,有效破解“监管难度大”难题
一是打造智能安全监管平台。
依托政府信息化基础设施和5G网络,在花炮生产企业安装视频采集设备,建成覆盖所有花炮企业的县、乡、企三级“联网、联运、接警”智能监控平台,由县应急管理局负责日常监管,完善第一时间、第一信息、第一现场、第一处置“四个第一”安全监管流程,发现苗头性问题可立即派员处置。二是建立“‘四长’赴一线抓安全”机制。
确定每月16日为安全生产日,要求全县“四长”(县长、局长、乡镇长、应急管理所长)率先垂范,深入一线找隐患、找问题、找薄弱环节,并将排查情况及时反馈至县应急管理部门汇总,督促限时整改销号。三是建立“专家体检”隐患排查机制。
每年聘请业内专家、高校教授定期对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工贸等重点行业企业开展“体检”,深入企业排查安全生产隐患、提出整改措施,并形成“体检报告”,有效帮助企业提升安全生产管理能力,也提高了应急管理干部的业务水平。二、织牢加固应急管理“安全网”,有效破解“业务水平低”难题
一是建立“安全夜校”培训机制。
依托县满天星安全培训实训基地,探索建立“安全夜校”培训机制,组织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夜间集中培训,结合行业、企业特点“量身定做”课表,并采取送教入企、网络培训等多种方式丰富授课形式,实现安全学习培训“全覆盖”。二是探索“科技强安”应用机制。
为降低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在药物装载过程中技术人员的安全风险,县里开展“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专项行动,出台县花炮企业购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机械设备帮扶补贴方案,并从重点培育的优势企业中按10大类产品建设若干标杆企业,持续推进爆竹、组合烟花等产品机械化连续化生产示范线建设。三是创新应急综合执法机制。
全面梳理应急管理方面执法监管标准,形成涉及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防灭火等18个领域的具体实施意见。制定烟花爆竹、危化生产企业强制规范操作守则,出台执法人员行为和记录规范操作办法,明确“刚性处罚”标准,实现行政执法全过程可监督、可回溯、可追责,避免弹性执法、人情执法。三、选优配强应急管理“安全员”,有效破解“队伍力量弱”难题
一是打造一专多能的“大应急”工作体系。
为更好发挥应急工作队伍工作效能,进一步整合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森林防灭火、防灾减灾救灾等职能,如将县专业森林消防大队工作职能由单一森林灭火向抗洪抢险、安全事故救援、地质灾害救助等多科目拓展,组建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大应急”工作队伍,形成综合救援、专业救援、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二是首创基层应急人员“垂直管理”模式。
明确各乡镇(街道)应急管理办公室在县应急管理部门与乡镇(街道)的“双重领导”下开展工作,应急办主任由县应急管理部门进行任免,同时大力推行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所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三化”建设,构建了统一指挥、权责一致、运行高效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三是积极探索干部“双向流动”机制。
每年对全县应急管理干部开展一次考评,成绩排名前10%的人员可交流到县应急管理局,排名倒数的县应急管理局有关人员调离工作岗位,同时选择部分县、乡两级优秀应急管理人员充实到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队伍中,打开干部“能上能下、双向流动”通道,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第五篇: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提纲
一、创新设立应急管理“安全阀”,有效破解“监管难度大”难题
1.是打造智能安全监管平台
2.是建立“‘四长’赴一线抓安全”机制
3.是建立“专家体检”隐患排查机制
二、织牢加固应急管理“安全网”,有效破解“业务水平低”难题
1.是建立“安全夜校”培训机制
2.是探索“科技强安”应用机制
3.是创新应急综合执法机制
三、选优配强应急管理“安全员”,有效破解“队伍力量弱”难题
1.是打造一专多能的“大应急”工作体系
2.是首创基层应急人员“垂直管理”模式
3.是积极探索干部“双向流动”机制
正文:
今年以来,我县创新打造“智慧应急管理”平台,推出“专常结合”执法模式,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
一、创新设立应急管理“安全阀”,有效破解“监管难度大”难题
1.是打造智能安全监管平台
依托政府信息化基础设施和5G网络,在花炮生产企业安装视频采集设备,建成覆盖所有花炮企业的县、乡、企三级“联网、联运、接警”智能监控平台,由县应急管理局负责日常监管,完善第一时间、第一信息、第一现场、第一处置“四个第一”安全监管流程,发现苗头性问题可立即派员处置。
2.是建立“‘四长’赴一线抓安全”机制
确定每月16日为安全生产日,要求全县“四长”(县长、局长、乡镇长、应急管理所长)率先垂范,深入一线找隐患、找问题、找薄弱环节,并将排查情况及时反馈至县应急管理部门汇总,督促限时整改销号。
3.是建立“专家体检”隐患排查机制
每年聘请业内专家、高校教授定期对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工贸等重点行业企业开展“体检”,深入企业排查安全生产隐患、提出整改措施,并形成“体检报告”,有效帮助企业提升安全生产管理能力,也提高了应急管理干部的业务水平。
二、织牢加固应急管理“安全网”,有效破解“业务水平低”难题
1.是建立“安全夜校”培训机制
依托县满天星安全培训实训基地,探索建立“安全夜校”培训机制,组织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夜间集中培训,结合行业、企业特点“量身定做”课表,并采取送教入企、网络培训等多种方式丰富授课形式,实现安全学习培训“全覆盖”。
2.是探索“科技强安”应用机制
为降低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在药物装载过程中技术人员的安全风险,县里开展“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专项行动,出台县花炮企业购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机械设备帮扶补贴方案,并从重点培育的优势企业中按10大类产品建设若干标杆企业,持续推进爆竹、组合烟花等产品机械化连续化生产示范线建设。
3.是创新应急综合执法机制
全面梳理应急管理方面执法监管标准,形成涉及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防灭火等18个领域的具体实施意见。制定烟花爆竹、危化生产企业强制规范操作守则,出台执法人员行为和记录规范操作办法,明确“刚性处罚”标准,实现行政执法全过程可监督、可回溯、可追责,避免弹性执法、人情执法。
三、选优配强应急管理“安全员”,有效破解“队伍力量弱”难题
1.是打造一专多能的“大应急”工作体系
为更好发挥应急工作队伍工作效能,进一步整合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森林防灭火、防灾减灾救灾等职能,如将县专业森林消防大队工作职能由单一森林灭火向抗洪抢险、安全事故救援、地质灾害救助等多科目拓展,组建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大应急”工作队伍,形成综合救援、专业救援、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2.是首创基层应急人员“垂直管理”模式
明确各乡镇(街道)应急管理办公室在县应急管理部门与乡镇(街道)的“双重领导”下开展工作,应急办主任由县应急管理部门进行任免,同时大力推行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所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三化”建设,构建了统一指挥、权责一致、运行高效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
3.是积极探索干部“双向流动”机制
每年对全县应急管理干部开展一次考评,成绩排名前10%的人员可交流到县应急管理局,排名倒数的县应急管理局有关人员调离工作岗位,同时选择部分县、乡两级优秀应急管理人员充实到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队伍中,打开干部“能上能下、双向流动”通道,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干部干事创业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