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不会选择工作
大学生不会选择工作,咋整?
提问者:feixiang3343 浏览23887次
大学毕业了,在选择工作上,却陷入迷茫,工作怎么选? 回答者:求学考研 2014-06-06
20个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使“路径依赖”理论声名远播。路径依赖理论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并且某一路径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这个理论在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问题上同样适用。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很大程度决定了他们现在及未来可能做出的选择。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学生找工作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可如果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不会选择工作,咋整?也许本文就是帮助大学毕业生开启职场大门的一把钥匙。
【消除“梦想”的误区】
针对职场新人如何选择工作,常常有一个主题:坚持你的梦想。但大多数时候,这句话容易造成误导。因为它隐含了一个假设: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梦想。但这个假设很可疑。
首先,你很可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找到真正热爱的东西,很多时候并不容易。对于职场新人而言,真正重要的并不是“坚持你的梦想”,而是“坚持你的探索”。当大多数励志的人讨论“坚持梦想”时,乔布斯在斯坦福演讲中,却是鼓励我们“keep looking.Don’t settle.”
其次,你的梦想可能属于“两个馍馍”的类型。“两个馍馍”来自于一个笑话。说有位村里的老大爷,讨论如果做了皇上,他会干嘛。他说:“那我就每顿吃两个馍馍,一个白面的,一个黄面的。”你的想法也会局限于自己的视野。
有学生跟我说,他想要做行政助理,因为看了《杜拉拉升职记》。我觉得这是典型的视野不够开阔,选择行政助理作为职业起步,通常并不是高质量的选择。当然,这并不是嘲笑他的想法,他依然可以去做这件事情,而且去调查、去实习,也是很好的。因为只有在真正的行动实践后才会有收获。作为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如果你在开拓视野之后做出决策,通常会好很多。毕竟这不是淘宝,7天可以退换货。
最后,你的梦想很可能是叶公好龙式的。不止一位学生跟我说,想做营销,原因是觉得“自己很有创意,做营销可以发挥创意”。等工作了才发现,营销这事情很多时候拼的不是创意,而是苦哈哈的执行。在你决定第一份工作之前,至少做两件事情:一是跟三个以上的业内人士交流,二是选择相关的实习。这样可以帮助你清除大部分“叶公好龙式”梦想。其中,和业内人士交流,把这3个问题,列入谈话内容:
1.如果您现在回到大学,重新选择第一份工作,您会做什么,为什么?通过这个问题,你可以快速地了解到他觉得自己当时的失误之处,以及改进方法。
2.这份工作,跟您想象的有什么不一样?了解别人认知错误的地方,这常常也是你认知错误的地方。
3.您的职业生涯,感触最深刻的一件事情是什么?通过这个问题你可以提前感受到不同职业生涯的精彩与挑战。
【缩小行业、职业方向】
对于缺乏方向的职场新人,我建议按照如下标准,来缩小范围:
1.跟随你的兴趣。
跟随你的兴趣比较简单,如果你已经有自己的想法,例如希望做厨师,那就去尝试。当然这只适合那些了解自己兴趣所在的同学。
2.跟随社会发展趋势
如果你没有明确的兴趣,那就跟着社会发展趋势走。雷军说:“站在风口上,连母猪都会飞。”顺着社会发展的潮流,你会得到很多的机会。那么具体怎么看市场趋势呢?建议从如下几点开始观察。
一是跟随你周围的重大变化。从身边的变化,我们能感受到社会的趋势。例如,最近几年,用手机的人明显多了,看电视的少了。跟手机相关的行业,可能就是不错的方向。
二是跟随资金的流向。投资者喜欢更容易赚钱的地方。这当中,有部分选择就是因为“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方向”。所以观察钱流向哪里,可以帮助你去思考社会发展的趋势。例如看看投资中国网上的新闻,也许能够激发你的思考。
三是跟随招聘需求大的。到招聘网站上去看一下各类职位的招聘量,招聘量大是一个好现象:社会需求量大。
3.跟随一流选手
锁定求职方向,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跟人”。如果你没有明确的求职方向,跟着一流选手走,也是一种选择。一方面可以借助他人的眼光(可能会错,但概率上比瞎猜靠谱),另外跟着一流的人,也能够学到很多,以及有更高的成事概率。
【确定当下目标】
Alan Kay,计算机行业的大师,有一句名言: The best way to predict the future is to invent it.(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创造它)。对我们未来会产生最大影响的,莫过于今天的选择。对于职场新人而言,我觉得有这样的几件事情,是当下要做好的。
1.掌握一门必杀技
所谓必杀技,就是当你去求职时,足以打动面试官,给你工作机会的技能。大多数人面试时,“团结同学、热爱工作、勤劳勇敢”的话说了一堆,听得面试官昏昏欲睡。因为你根本就没抓住对方的需求点。必杀技与求职的具体工作相关,这需要求职者在找工作之前去认真地了解这份工作对技能的要求。针对在校大学生,如果希望获得一个好的实习机会(非技术类),Excel通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大多数公司,招实习生通常都是打杂的,而Excel是打杂头号利器。打杂打得好,很多时候比你从哪所学校毕业都强。
2.夯实基本功
基本功就是指绝大多数工作都需要的那些基础能力。对于职场人,任何职位,都会涉及到两个头等重要的基本功: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如何锻炼沟通能力呢?写作是很好的方法。著名的技术博客博主Joel Spark曾经说过,他在招聘开发人员的时候,最看重的就是写作能力。因为出色的文章,意味着此人有出色的逻辑,以及换位思考能力,而这两项都是关键的又很难培养的基本功。
3.深度探索求职方向
所谓深度探索,要抓好三件事情:切身体验、全力把事情做好、与内行交流。没有亲身体验,很多感觉都是空谈。这也是为什么有不少职场新人在工作后,感觉落差很大。关于切身体验,大家立即想到的是实习和兼职,但其实很多时候你可以直接从身边做起。例如不少人想进咨询行业,其实咨询这种工作,不出校园就可以撸起袖子开始练起,近到帮助室友分析如何追到MM,远到帮助学校外面的餐厅去分析如何提高客户满意度、收益之类……至于如何寻找与内行交流,在这个信息时代,已经不算是个困难了,微博就是一个很好的渠道。
4.成为问题的解决者
在大学的时候,我认为工作就是干活。后来,我恍然大悟:人家付钱给我,是希望我解决问题。职场新人之所以不受待见,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能解决的问题通常不多,但是制造出的问题却不少。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99.99%以上的简历,都不合格。几乎没有人去谈“我怎么能解决你们的问题”,而是展示自己的学校、课程、实际经历、公益经验。这个就像你去餐厅,服务员却急着给你显摆自己的肱二头肌。所以无论是简历还是面试,关键点就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而不是“我有多优秀多拉风”。记住,你的价值就体现在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者:徐强)
第二篇:表面工作不会永远
表面工作不会永远
——第三次内务检查有感
拉练过后,踏着疲惫但快乐的步伐回来。途径宣传栏,无意间发现第三次内务评比出来了。
脑子在一阵空白之后跳出四个字:内务评比,闪着大大的问号。
大家一片茫然,这个成绩更使我们哀伤,倒数第三。
脑中浮现出早晨匆忙下楼时留下的场景,凌乱的床褥,凌乱的桌子,凌乱的地板。。。我无法想象检查的教官走到我们寝室时的表情,那个分数的来历。
记得,昨晚,我们还在寝室里胸有成竹的说,每天肯定不会来检查内务了,我们不必整理了,现在回想起来真可笑,以为一切皆在我们掌控之中,却忘记了今天是规定检查的日子。昨日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获得的第二名还历历在目,而今天却成了倒数。一路上我思索着这些问题竟觉得很讽刺。
是什么使我们从昨日的亚军宝座跌到了最后的位子?
我知道了,我知道。
昨日因为指导员的反复提醒,所以我们记得整理内务。而今天呢,今天的内务检查只在提过一次,因为大家的满不在乎,所以没人记得。知道要检查内务,大家把东西都塞进柜子里,花许多时间整理书桌,将被子叠得跟豆腐块一样。
记得二排长经常说,整齐的内务是美好一天的开始。我相信最初安排内务这项活动的原意是让我们养成良好的内务习惯,让我们变得有纪律,让我们学习军人的生活,让我们更好适应集体生活,让我们在军训时学到一生获益的东西。而我们呢?在检查内务前才开始整理,完全是为了整理而整理,将这件事变得那么形式化,失去了最初的意图。我们在应付别人,争取所谓的成绩,到最后,我们欺骗的还是自己,这种表面化的作风不会长久,就像这次内务检查,赤裸裸的揭露了我们的懒散的本质。正所谓纸包不住火,假象掩盖不了事实。我们可以欺骗别人一时,但我们不能欺骗别人一世。唯有做真实的人,做真实的事,才能打动别人,感动自己。
未来,我们拥有很多机会,一味的表面工作只会吓跑每一次机会,我们要做一个真实的人,尽管我们会时常在角落处:我们要做一个真实的人,尽管我们不太容易被记住。但请相信,日久见人心,一个真实的人,总会是最后微笑的那一个,表面工作不会长久。六连二排三班黄颖
第三篇:不会选择惧怕选择,该怎么办?心理调节
不会选择、惧怕选择,该怎么办?知乎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选择工作,选择职业,选择伴侣,选择手机,选择电脑,选择平板,选择这本书。。我们每天都在选择。“这样选择你会后悔吗?”有人会这样问你。“这样选择我自己会后悔吗?”自己也会这样问自己。每一次选择都要经过冗长的思考过程,很多人觉得这是一种折磨,因为我们要回避后悔情绪。选择A就会错过B,选择B就会错过C,每一个选项都有它的优点,我们很容易产生后悔情绪。于是就有人提出通过理性的思考,做风险评估和SWOT分析,让风险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当然,在很多抉择中,这样去做确实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选择难题。但是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所以,阅历越丰富的人,做抉择相对容易,而且风险也相对较低。对于阅历尚浅的人来说,这个方法似乎也不太合适。于是又有人提出用时下最流行的互联网思维来解决选择的问题,那就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通过不断的试错,来不断的选择调整适合自己的东西和方向。但是这个方法就要考虑两个成本,最重要的时间成本,次要的金钱成本。有多少时间可以试错,有多大的经济实力来试错。然后还有心理成本。当然,还有很简单的快速做选择的方法,那就是拍脑门。感性,情感,情绪来了,就做出选择了,这个现象常见于女人买东西。说起买东西,举一个很有代表性的选择的实例。国外有个行为经济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找来桌子,摆上糖果,随机找大学生做实验。出售两种巧克力,一种是上好的瑞士莲手工巧克力,一种是普通的好时巧克力。售价分别是15美分和1美分。顾客显然非常理性,思量再三之后,更加看重的是巧克力的品质,73%的人选择了瑞士莲巧克力。接着,他们把两种巧克力的价格都降低了1美分,也就是,瑞士莲14美分,好时免费。突然间,原来不怎么抢眼的好时大受欢迎,69%的人选择了好时。顾客的偏好瞬间发生逆转。为什么会发生这种逆转了?这是因为人的本性都害怕吃亏,[免费]降低了或者甚至完全消除了我们的试错成本。类似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天猫里面的免运费产品就比不免运费的产品好卖,因为它减少了顾客的试错成本,增加了顾客对产品的信任度,因而更容易做出选择。选择公司和职业选择公司,这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是很关键的一环,关键到它可能甚至决定了你一生的走向和高度。通过跟一些年长的朋友交流,这是他们共同表达的观点。那我们到底该如何选择一家公司了?我觉得最关键还是公司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和你自己的价值观是否匹配,团队的氛围你是否能融入进去。如果是创业型公司,那么公司的Boss或者Leader也是很关键的考虑因素。往往一个创业型公司Leader的个人逼格决定了这个公司未来的发展。可能在这里用逼格不能很好的解释,用创格更合适。我记得我离职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几个领导和我聊了很多,大致意思就是公司刚刚经过整合,正处于发展期,公司现在急缺人手,你现在留在这里是非常好的发展机会。最终,我综合考虑了很多因素,其中就包括价值观、公司氛围、Leader,我自己的职业规划,最终还是走了,因为我不属于这里。别人眼里的机会,也许对于你来说,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前不久,龚义涛龚总离职万达电商部门,万达电商正处于发展期,可以说机会很好,再加上200万年薪的报酬,这份工作可谓非常不错,但是,龚总依然选择离职,为什么?因为价值观。龚总之前一直待在谷歌、微软这样的互联网公司,扁平化的公司架构和公司的充分放权与做传统行业的万达中央集权、层层汇报式的管理架构有很大差别,这就产生了矛盾。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万达电商,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没有电商和互联网基因。企业的选择互联网在最近几年,改变了很多行业,于是有人提出,互联网会不会改变传统的管理学?最近有人推荐《无为而治》(国外叫DoNothing!)这本书,书中很好的阐释了“放权”和“信任”的两大难题,有别于传统的西方管理学,对中国企业也有现实意义。一直以来,中国文化中的专制集权主义对于企业和企业家的影响至深,做决策的时候经常是一家之言,拒绝分权。所谓的民主讨论,实际上也就是Leader灌输自己的想法和决定的过程。这在面临重大决策的时候,就比较危险。万达电商要想做出名堂,管理上向左走向右走也是很关键的因素,集权还是分权?如何做出选择?这是急需解决的管理难题。我就很佩服张近东张总的气魄和决心。当苏宁受到电商的冲击的时候,毅然决定壮士断腕,选择全力发展电商,并实行线上线下同价。暂不说这样的决策是否正确,这有待时间检验。伟大的宝洁公司在最近几年就遭遇了发展困境,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持续大幅度下滑。我估计是宝洁依赖于一直以来强大的销售体系,在新的时代不愿意做出改变,选择了固守老品牌战略。而在这个时间段,欧莱雅和联合利华抓住机会,推出了一些深入人心的品牌,并且在宝洁一直不太重视的男性市场,占据了主动。同时,中国国产品牌也发力,开发了一些宝洁不太重视的小品类产品,并重金冠名好几个电视节目,砸出了市场份额。互联网时代和过去每个时代的变革一样,不仅改变了某个行业,而且完全改变了产业链,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有一些传统企业在进行互联网转型的时候,就很困惑。一些年轻的后来者似乎比他们更懂得这个时代的商业运作。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将整个人类的文化划分为3种基本类型: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前喻文化,是指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是指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而后喻文化则是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互联网时代,信息之海的形成,和物理世界有本质的区别。物理世界遵循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物质有其增必有减,无法摆脱零和游戏的终极,我们对自然界的索取必以某种形式的减损为代价。而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世界中,游戏以叠加而不是递减为法则,在这个世界中,共生、共享、共有为普适原则,信息不会因为消耗而减损,反而会因此递增。信息的获取变得非常容易。这让人类的文化传递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些打出生以来就混迹于互联网的年轻一代,可以说互联网已经是他们基因的一部分了,他们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更懂得在这个时代如何去生活。我觉得这个时代,前辈更应该放低姿态向晚辈学习。可能在很多长辈看来,85后,90后一代人有些玩世不恭和不负责任。这就是代沟,因为成长环境完全不一样了。但是去年万科就邀请了一些年轻的互联网从业者对万科进行互联网思维的培训。其中就包括红人“马佳佳”,传说掀起了成人用品行业的变革,当然这娃炒作的成分居多。典型的例子还有雕爷牛腩,运用互联网思维做餐饮的经典案例。长辈和晚辈在这个时代启动平等对话,可能是非常好的选择,长辈的经验和深度值得晚辈学习,晚辈的创新和思维方式值得长辈借鉴。选择人际圈
曾经有个朋友跟我说:这世界上只有两种人,精英和平民。我不太完全赞同他的观点。但如果把看问题的角度放大,从哲学的角度去看,还是很有道理。每一种人群都有他们的三观、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每一种人群眼里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就像我那个朋友,他生活特别讲究品味,他会去在意我的皮鞋应该穿系鞋带的还是不系的,会在意我应该系什么样的皮带,他甚至会在意我的指甲长度是不是已经超过了1mm,他认为这是一种很不文雅的行为。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认为他是装逼,这是因为你的眼里只能看到你的世界。可能他看你,就会觉得你很没品,因为他也只能看到他眼里的世界。这就是我们思维的局限性。我们过往的阅历会固化成我们的潜意识,无意中会左右我们的选择和判断。所以,我们很多人都只能看到自己的世界。如果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来看待问题,可能就能得到不同的判断。记得前不久联想看家宝老总在微信朋友圈写了一句话: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在网上流行的有段文字,有的人可能认为那段文字是所谓的成功学,心灵鸡汤;可能也有人觉得是葵花宝典,至高无上的武功秘籍。“你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对着这种人的标准去思考和生活”。我倒觉得,这句话真是葵花宝典。为什么呢?因为欲练此功,必先自宫。你想要成为那样的人,就要完全先自宫,完全改变自己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但是改变通常是一个很痛苦,并且漫长的过程,所以很多人坚持不下来,所以,最终,你还是你,他还是他,只有少数人成为了东方不败,这就是我们每个人最终的选择。大学毕业的时候,就有个很好的哥们儿送了我一部葵花宝典——《你的形象价值百万》,心里很感激。说到这里,我想抛出一个观点,那就是,所谓的阶级,可能真的很难逾越。可能我们会羡慕精英阶级所拥有的更为丰厚的物质基础和社会资源,甚至一些想法极端的人,会去愤青,会去吐槽这群人,但是随着阅历的增长,我们会慢慢发现,阶级真的很难逾越。我们很多人只看到表象,在表象的背后,因为精英阶层自我控制和调整能力,各方面的修行以及传承这种实力的潜在特质都比普通人要强。当别人保持每天5.59起床,8点之前一定到公司,十几年都坚持如此,而我们到了9-10点还躺在床上睡大觉的时候,你还会说阶级可以逾越吗?这也是你的选择,你选择了你的阶级,你的生活方式。但是我觉得家庭、环境、性格可能会让阶级逾越成为可能。我们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这个我们无法选择。环境和性格,确实我们自己可以选择的。选择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选择什么样的人际圈,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可控的。我就比较喜欢跟重义气,讲诚信,乐观上进的人交往,喜欢这样的圈子。非常不喜欢跟喜欢抱怨、消极、没有进取心的人待在一起。这会让我非常反感。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人际圈,然后通过环境来影响自己,调整自己的性格,坚持下去,我们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状态。佛说,前世因,今生果。选择伴侣
我比较认同“门当户对”的观点。我这里说的门当户对并不是指传统所指的门当户对,还是上文中提到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即使两个人的家庭都是锦衣玉食,都是富甲一方,但是如果两个人,两个家庭的价值观不一样,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不一样,这样的婚姻依旧不会幸福。价值观、思维和生活方式的碰撞与摩擦是非常痛苦的事情,好的情况,一方让步,逐渐被另一方影响,家庭逐渐和睦。坏的情况,两败俱伤,各奔东西。而且,一个家庭的和睦程度影响的不仅是两个人,还会影响上下两代人,对于孩子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选择伴侣得慎重。另外男人和女人在选择伴侣的时候可能有一些不一样。男人更偏向于“一见钟情”,这里说的一见钟情是指,如果最开始一个男人如果对一个女人有感觉,男人选择这个女人作为伴侣的概率可能越大。如果最开始对这个女人都没感觉,那就概率非常小了。而女人就不一样,女人是可以把很多种感情都转化成爱情的动物,女人的选择更依赖于感觉,偏向于“日久生情”。结束语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而且是用手机写的,手好酸,哈哈。前几天,看了一个艾滋病公益视频,其中有一部分是讲同志的,还有对吴幼坚女士的采访。在视频的最后,用了一段话作为结尾,那我今天也用这段话结束我的这篇文章吧。爱情 家庭 青春的路上 有这样一种选择 理解 反对 情感的深处 却是如此的对立 选择了不一样的幸福 就拥有不一样的人生
第四篇:2013大学生如何选择行业
2013大学生如何选择行业、公司、职位
所有到了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都会面临着就业、深造及创业的选择。绝大多数的人都还是会选择就业。笔者在做高校招聘会上跟很多大学生说过:毕业时能寻找到理想工作的学生,可能从大二或大三的时候,就积极准备未来的选择!而不是事到临头才去临时抱佛脚。大学生求职时应该如何选择行业、公司、职位呢?笔者在根据多年的经验建议如下。
是应该选择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在职位和薪水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究竟是选择大型公司或中小型公司?本人认为:应选择自己能发挥的“行业”更重于公司大小的选择!一般公司对应届生的选拔,大多是跟专业有关系的,比如:汽车行业的公司在招聘应届生的时候,绝大部分会选择车辆工程专业、电子专业、机械专业、化工专业等等,因为这些专业在汽车这个行业都用得上。所以在求职面试前,应该搞清楚自己所学的专业能够适应哪些行业?这些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这点很重要。恰恰很多人不重视行业的选择。
一般而言,到大公司工作的优点在于:职位分工清楚,能获得公司系统化的培训,在公司强调团队合作的氛围里,能学习沟通与协调等组织运作能力。缺点是:工作范围狭隘,大公司能人众多,晋升机会等竞争较激烈。
中小公司的优点是:员工需要身兼数职,强调独立作业的能力,可以获得较多的实践经验;缺点是:中小公司风险较高,职位变动较频繁,今天做这明天做那,培训以及工作历练方面较薄弱、不系统。
建议大学生们要多方面的考虑后,再选择公司。经多方面考虑后再决定最适合自己的公司,例如:如何根据“个人的个性、行业景气循环的考虑、产业前景等因素来考虑”选择公司。就个性而言,个性积极并富有冒险精神的人,可以考虑中小公司或高风险高机会的公司;反之,个性沉稳型的人以大公司为优先。
就产业景气循环而言,景气不好时,大公司能够较为沉稳因应不景气的冲击。中小公司由于较敏感,所有人力与福利容易紧缩;但经济状况转好时,中小公司比大公司更有弹性和机会获得成功。
但是任何事情没有绝对的公式。个性与职位的匹配和求职者在选择事业的过程中,应该辩证地看待职业选择中的“个性”作用。职业选择中,并非人人都能如愿以偿,还有许多人在自己不喜欢的职业领域中平凡地工作。那么,我们是否一定要通过职业转换来使自己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呢?其实,一个人最好是从事与自己性格匹配的职业,但人的个性并不能决定他的社会价值与成就水平。当你发现你的个性与职业的匹配度不高时,可以通过个人努力来弥补自身不足。特别是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情况下,我想:最好能先寻找到工作,再来谋求长远的发展,这才是上策!
态度:不一定要终身受雇,但须终身学习。如何拥有“铁饭碗”?就是你走到哪里都具有找到工作的能力,这就是“铁饭碗”,现在的“铁饭碗”就是一种就业的能力。
如何选择职位?
笔者在做高校招聘的时候,常常都碰到这样一个问题,当我询问求职者:请问你为何要应聘这个职位时,很多求职者都答非所问。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求职者根本就不了解所要应征职位的工作性质,不了解职位赋予任职者要求的真正内涵。以下就此作深入的分析,以便让大学生们能够明白用人单位对应聘人员真正的具体要求,从而找到理想的公司与职位。例如:某大型客车公司的校园招聘岗位
海外营销中心,培养方向:海外销售工程师
任职资格要求:
1、教育水平:本科以上学历,车辆工程、工商管理、国际贸易等相关类专业。
2、技能: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口语良好。
3、职业素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职位是海外销售工程师,任职资格的要求也很清楚,但是仅仅从字面上你还是很难理解这个职位的真正具体要求。笔者在做高校招聘时,很多具有本科学历和硕士学历的车辆工程专业的同学都来应聘这个职位,从专业上来看,他们都具备条件,但是,他们的英文程度又达不到六级的要求。也有很多国际贸易专业的同学来应聘这个职位,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们的英文程度都很好,也符合公司的要求,但是他们对汽车又没有什么概念。其实这个职位是一个对专业有着复合型要求的职位。单从字面上来看:海外,意味着你必须至少要懂得一门外语;销售,意味着你必须懂得市场营销、国际营销或者国际贸易;工程师,意味着你必须具备汽车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符合海外销售工程师这个职位的要求最好的复合型专业是:本科(车辆工程专业或者汽车相关专业)+硕士(国际贸易专业或者相关专业)。在实际的高校招聘过程中,我发现很难寻找到符合这样要求的学生。因为企业的真正需求,象牙塔式的高等教育是很难满足的。
很多公司在做高校招聘的时候,会用到统一的应聘申请表,再将校园招聘职位通过公司的网络将信息传递出去。笔者曾服务的一家客车公司就是这样做的,附表就是该公司做高校招聘时用到的《校园应聘申请表》。申请表包含十个部分,分别是:
一应聘职位、二个人基本信息、三教育经历、四技能、五社会活动、六学术活动、七获奖情况、八个人期望、九家庭情况、十回答问题。
当我们拿到这张应聘申请表后,在未填写之前,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点:最好能够从前到后认真地阅读一遍,将表中的每个要求都进行充分地理解。只有我们充分理解了里面的内容,在填写的时候,我们才能做到从容不迫;
第二点:最好能将表格打印出来,自己亲自用墨水笔或者圆珠笔来书写;
第三点:表格中有十个部分需要填写,不仅每个部分都需要填写清楚,而且一定要知道哪几个部分是填写的重点。
下面以《校园应聘申请表》为例,针对需要填写的十个部分作详细说明:
一、应聘职位
这个部分要怎样填写呢?根据本人的经验:一定要了解应聘的公司文化习惯。有些公司不喜欢大学生们一次应聘几个职位。如果碰到这样的企业时,我们一次应聘几个职位,很可能会招致企业面试人员的不悦,给面试人员造成这样的印象:怎么连适合自己的职位也搞不清楚?你有什么能力做这么多职位?给人造成定位不清的印象,很可被人家Pass掉了。但是,有些公司则相反,认为大学生具有可塑性,刚刚进入企业时,先确定培养方向,进入企业后一段时间内,大学生们仍然具有从新选择职位的机会。
所以,我们对应聘职位的填写,一定要留心企业文化和用人习惯。否则,刚刚迈出第一步就被Pass掉了,很可惜的。
二、个人基本信息
这部分最好能贴上自己的彩色近照,这样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尽量详细填写自己的学校和专业,一定要填写全称,不能填写缩写的。电话、电子邮件等联系方式一定要填写清楚。笔者记得在几次做高校招聘时,电话给大学生确定二次面试时间和地点的时候,有些人处于关机状态。这样给企业的面试人员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建议在求职面试期间:手机最好24小时开机,邮件收得勤快一点。
最后,在个人性格、个人专长和兴趣爱好方面一定要写清楚,很多人恰恰不重视这个部分的填写,当大家在学历和专业等条件相同时,我们的个人爱好和个人专长就成为决定胜负的砝码了。
三、教育经历
这个部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写清楚完成,不能有空白。受到过什么样的培训最好都写进来,以增强竞争力。学校的全称、专业的全称都需要写完整、写清楚。
四、技能
自己具有什么技能如实填写。如:会驾车、会修理电器等等,这些都会给自己加分的技能,一定要写进表格中。
五、社会活动
校内社团活动、校外社会实践等活动。这部分对求职者来说,其实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说,参加校内的社团活动和校外实习的学生,在沟通、协调、人际技能能力方面均较强。很多公司也比较重视学生的社会活动。参加这类的活动非常能够锻炼人。
六、学术活动
这部分其实是专业的延续,大部分学有余力和成绩较好的同学都能在这方面有所建树。用人单位也非常看重这部分。
七、获奖情况
这部分是学习结果的反应,如果毕业生有获奖的证书,也会为其加分不少。
八、个人期望
现实中,一些名校的毕业生在填写薪酬希望的时候,对薪酬期望和环境要求过高。以至于错失了良机。一般来说,对应届大学生的待遇,每家公司都应该有明确的标准。作为大学生来说,既不要狮子大开口,也不要妄自菲薄而自己降低身价。如果你真的是公司需要的人
才,公司一定会提供相对应的待遇。
九、家庭情况
这部分最好如实详细填写自己家庭成员情况。
十、回答问题
这部分的内容是考核应聘者对一些事情的理解。笔者曾接触的很多大学生都没有认真回答这几个问题。相反,那些有着很多想法的学生却被笔者所在的单位录用了。
第五篇:工作选择
1.专业不对口,暂时过度2.薪水不高,加薪难3.前途不大,发展空间小4.没新意,做厌了
5.找到了更好的薪水,更有前途的工作6.被炒了7.压力太大,承受不了8.因为家庭或者婚姻关系需要换9.做的不开心10.不喜欢出差11.为了学更多东西12.公司实力不够13.待遇不好14.公司管理差„„总结来看,没有目标是频繁换工作的原因。
如果一个人接受工作作为自己人生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他一定会把对工作的兴趣作为选择工作的首要条件。因为有了兴趣才能长久地工作,才能不懈地努力钻研,才能在困难面前不放弃。
想象一下自己理想中5年后的某一天的生活状态,比如:在什么样的公司,到达什么样的职位,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有什么样的收入水平等等.然后倒推回来,看看要实现这样的理想,从现在开始每半年你要完成什么目标.要知道人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当我们想拒绝或者否认某件事的时候,我们可以找出成千上万个理由,而当我们想要做一件事的时候,则不需要任何理由。
员工究竟为何频繁更换工作?比如说在市场营销过程中,缺乏销售能力的员工就经常会被拒之门外,而公司易主有时也会在管理层造成不小的人员流动。这种情况下,员工离职并不是他们自主选择的结果,而是别无选择。除此之外,家庭状况也在工作变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配偶工作变更、子女原因等,都有可能导致被动离职。所以,建议求职者最好能提供前任雇主的联系方式,这样就可以证明自己所说的是实话。记住,合理的跳槽是不会影响到你将来就业的。
一、为什么想辞去先前的工作?通常,这类问题是一定会被问及的,而且会是一个主要的问题,招聘单位能从中获取很多关于你的信息。因此,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应该集中精力。像单位撤消、上班路途太远、专业不对口、搬家、结婚、生病休假等等人们都可以理解的因素,是尽可以如实道来的。可是,有些因素,谈起来就要很慎重了。比如:人际关系复杂,现代企业讲求团队精神,要求所有成员都能有与别人合作的能力;收入太低,这样回答会使对方认为你是单纯为了收入取向,而且很计较个人得失;分配不公平,很多单位都开始了员工收入保密的措施,如果你在面试时将此作为离开原单位的借口,则一方面将失去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你就会有爱打探别人收入乃至隐私的嫌疑;上司不好,假如你挑剔上司,则说明你缺乏工作上的适应性,对这个问题应聘者应谨慎对待,对原单位的分析要客观,不可夸大其不是之处,要一分为二地评价原单位的工作、管理、人事、业绩等,不可把原单位说得一无是处。谈到辞职理由,可以提出一些较为积极的理由,比如:想到一个专业更对口、更能发挥能力的单位工作。隐含了对应聘单位的向往和褒奖。
二、你为什么频繁更换工作?面试者会问此问题,大都是因为担心你“进入单位没多久又会辞职”,所以每次转换工作时,最好先准备充足的理由。如果你曾频繁地更换工作,就把责任归于年龄的不成熟,而现在已意识到了频繁更换职业所犯的错误。如果你希望以更好的回答来打动主试人,那你就说你更换职业并非因为你的工作绩效差,而是因为每次更换都使你在专业上有所进展。例如:“我的第一份工作上班地点太远,不利于我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第二份离家近,单程只需半个小时,但是不久我意识到了在一个竞争力更强的领域内工作将有利于获得有益的经验。于是,我又找到了一份工作。事后我意识到频繁地跳槽是个错误,我花了六个月的时间才意识到在那里我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在目前的单位里我已呆了一段时间,在不同的工作环境里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现在我不仅仅是为了更换职业,而是为了寻求一条获取丰富的工作经验的路径。”
三、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一般在面试最后,主试人员让应征者提几个问题,此时如果你没有问题可问,招聘单位会认为你对自己不负责任,进而认为将来你对工作也不会负责任。所以问问题是很重要的,如何提一个绝妙的问题,这里向你提供几个问题供你选择。例如:为什么这项工作目前是个空缺?从事这项工作的最后一个人是谁?他为什么不干了,是晋升了还是被开除了?在过去的几年中有多少人在这个岗位上工作?结果都怎样?工作的地点在哪儿? 1
假如要出差的话,有何规章?需要何种类型的培训?多长时间?单位具有哪方面的培训?在将来的几年中谁将是单位的主要竞争者?在过去的五年中,单位的增长方式是什么?有书面的岗位职责吗?工作评估多长时间进行一次?他们遵循的是何种模式?
四、你什么时候可以来单位上班?现场:刘先生去一家单位应聘,单位对他的各方面条件都很满意,问他什么时候可以上班。刘先生笑着说:“我连今天的中饭都带来了,现在就可以上班。”对此回答,老总很欣赏,委以职位。
分析:对于企业来说,当然希望新招的员工能够立刻走马上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上班的,比如有的人参加应聘的时候还没有在原单位办理辞职手续。如果一个人说自己要办妥原单位的辞职以后才能来上班,新单位一般不会表示反对,因为这也是责任心的一种表现。如果你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一定要有充足的理由。
不管能够上班还是不能上班,在回答这一问题的时候,都应该充分显示自己的机智和责任心,不管这种责任心是对原单位还是对现在这个单位,责任心强的人无论到哪里都受欢迎。
对策:面对什么时候可以上班的问题,应该分情况回答:一是如果你能够立即上班,可以像刘先生一样来句幽默,显出你的机智和对这份工作的喜爱。二是如果你不能立即上班,你应该把原因简要地说清楚,比如原单位要移交工作等可以接受的理由,这会充分显示你的责任心。三是如果你无法在规定日期报到,你应该与新单位协商好,是否可以采取一种有弹性的过渡方式来解决。
五、你能否说出你过去的上司的几个弱点?这也是一个危险的问题。你也许中了圈套,说出你的老板或上司品德不佳、言行不
一、过于严厉、经常食言、沉荒酒色、挥金如土、好事多疑、乖张暴戾、自以为是、好大喜功等等,可简单设想一下,谁会要一个动不动就爱对上司飞短流长的下属呢?此时切忌评论你以前的上司,而应该泛泛地一带而过。否则,你可能因一个看似平常的问题而浪费了机会。
六、谈谈你对生活的态度。一位应试者的回答是这样的:“我的人生观基本是乐观奋斗,这种人生观直接影响到我对生活的态度。我比较重视精神生活,如:有益身心的活动、合作无间的工作伙伴、志同道合的朋友、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等。相对的,我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却不太计较。有时我甚至觉得一碗可口的牛肉面比吃酒席还要过瘾,躺在绿地上要比呆在有空调的屋里舒服。”相信每位应试者都有自己的生活态度。各种生活态度之间也许难有高下之分,但是应试者在面试时回答这个问题,最好还是兼顾自己的生活态度与所应聘职位的契合程度,把握分寸,适度表达。
七、你是否想当一个老板?这种题目,在不同类型的单位是可以有不同的答案的。通常情况下,外企较为青睐只想根据自身条件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的人,而一些国内企业则由于责任、权益与角色的不明确,希望有多元化的员工,而更希望引进颇具野心能胜任多元化角色、能负担多重功能的人,他们想听到的是你愿意当一个老板。因此,对待不同的企业,应有不同的回答。这需要你在面试前对该单位有所了解。
八、你自己适合干什么?这实际上是在考查你的自我认知能力。这时,应该根据自己的理想、价值观、兴趣爱好、能力、性格、体制等特点,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自己的与众不同和发展潜力,明确自己的想法、期望、品德、行为等方面的特征。而像那种“我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只知道自己希望从事这份工作”、“我选择这个工作,是因为我原来做过”、“我干什么都行,什么都感兴趣”之类的回答是不合适的,给人以不着边际或没有独立主张的印象。
九、可不可以接受加班?这是针对“工作热忱”而问的,当然无理的加班不一定就是好的,最好回答“在自己责任范围内,不能算是加班”较有利。例如:“如果我能加入到贵单位,一定视贵单位为家,为单位的利益作贡献,在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加班是情理之中的事
十、综合类问题举例。此类试题,无论你是应届应试者,还是再次求职者,无论你是应
征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行政领导人员,还是外企的白领一族,都有可能会碰到。
1谈谈你为什么参加招聘考试?你知道这一职位从事些什么工作吗?
2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你对此如何看?
3你的日常作息时间是怎样安排的?你怎样度过闲暇时间?
4在你的人生道路上,对你影响最大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5市场经济条件下充满了竞争,同事之间无形中也存在竞争,谈谈你如何对待工作中的竞争?
6你对“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有何看法?
7有人认为“干部天资好不如学问好,学问好不如处事好,处事好不如做人好。”你怎么看?中国古训中有一句“仁者无敌”,还有一句“忍者无敌”。请你就自己的理解解释一下。9 你到任后,你的下属会对你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在今后的工作中,你将如何处理这一问题?
10你平常看电视吗?喜欢看什么栏目?
11如何理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句话?这个“福”意味着什么?
12你根据上级的指示办了一件事,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下级不明真实情况,议论纷纷,指责你的错误这时你会如何应对下级的指责?
13你是某单位的领导,下属的一位处长中来抱怨说他跟本处一个副处长工作不能很好地协调,以致严重影响了工作,你将如何处理?
14当一个管理者感到工作过重时,你认为他最好应采取什么办法解决?
15有人说“别人的成功就意味着你的失败”。你对此有何看法?
16你在原来岗位上做出了哪些地自己认为是值得骄傲的成绩?曾经有过什么失误?你从这些成绩和失误中悟出了哪些道理?
17你在主持一次会议时,各部门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发生了激烈的争执,以至于人们又牵扯了以往的个人恩怨。作为新来的人,你并不十分清楚以前的纠葛,但你知道人们都在等待着你的决定,你将会如何处置?
18现实生活中,你认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该如何管住自己的嘴?
19一个单位往往有一些人由于性格、爱好等原因而聚集在一起,你对这种现象怎么看?这对正常的工作有些什么影响?
20你的弱项在哪里?描述一下您的学习态度,您的学术成就。
21你参加过高校哪些实践活动?您的自学能力怎么样?
22您家庭中的情况如何?有没有相关的专业背景?
23在您过去的经历中得过何种奖励?取得过哪些成果和荣誉?您工作中曾受到哪些挫折?
24工作上受过哪些专业培训?效果如何?
25您与哪种类型的上司、同事、下级合得来?您是怎样与您的上司一起工作的?您认为您的优缺点是什么?
26您担任过什么领导职务?您怎样管理下级?您怎样与同事协作?
27影响您工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8怎样处理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怎样处理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请举例说明。
29对原单位的哪些方面您最不满意?在原单位您承担的工作重要性如何?
30您对自己工作的评价如何?
31您如何看待企业的规章制度、劳动纪律?
32您离职的原因是什么?
33对所欲应聘的岗位,您自我感觉如何?
34在工作中您也许处理过一系列事情,哪几件事您处理得令人满意?我们每个人都犯错误,您能否说明学到了哪些教训?对您以后的工作有何帮助?
35如果工作中出现风险您怎么办?
36您对应聘的职业有什么看法?您还希望在应聘单位得到什么培训?
37您如何听取和处理各种不同意见?
38您对接受新的知识有何认识?您是否有信心做好今后的工作?为什么?
39您为何来单位应聘?您认为本单位与其他单位有何不同?
40您对以后的职位有何期望?对您来说,今后您要避免什么?您要进行何种选择?您是如何看待这些选择的?五年后,您想在何处处于何种地位?您的生活目标是什么?
41请您对自己做一个坦率的、真实的评价,什么是您的强项?您喜欢您的哪种特性?您认为什么是好的?您的弱点是什么?哪些您是可以改正的?
42您认为您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与一个真实的您有何差别?非常了解您的朋友是怎样描述您的?领导和周围的同事对您的评价如何?
43您的知识能力和应变能力如何?您的归纳、总结能力如何?
44您怎样接受上级的指示?您认为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您认为您最擅长什么?人为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如何?
45对涉及到您的能力、长处、短处等方面,我们可能现在还没有充分了解,您希望怎样使我们能确切地评价您的发展潜力及最适合做哪项工作?
46、您的面试即将结束,请您对今天的面试表现做一总结。
专家建议 求职者当及早认准目标。刚刚毕业就频繁跳槽,在绝大多数家长和老师眼里,是不可理解的行为。对此,区人才市场有关人士表示,现在就业已经完全市场化了,工作不满意选择跳槽无可厚非,但是,频繁跳槽并不可取。据这位人士分析,目前跳槽者比较集中于35岁以下人群,主要是两类人:一类是刚工作1年左右的职场新人,大多是大学毕业生,很多人迫于就业压力,选择先就业后择业。工作后常常是边干手头工作,边谋划着跳槽事宜。第二类是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的职场熟手,这类跳槽者多是职业发展遇到问题时,就通过换单位、换职位、换个环境来走出眼前的困境,或者寻求更高层次的发展平台,寻找更适合自己的职场定位。
昨日,在人力资源方面颇有研究的某咨询公司负责人黄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工作不稳定,其专业技能、经验就无法得到有效加强,而频繁转换工作更增添了求职的难度。行业背景不扎实、专业技能没有得到系统培训提升、在职场的人脉也没有系统构建,将导致其求职情况不容乐观。
“有些人换了多份工作,如今一事无成。好比他在积极地开垦土地,地刚犁出来,还没有播种,他就放弃了。周而复始,他总等不到丰收的时候。”黄先生认为,在职场的成长,要从阶梯的最低一级拾级而上,一步一步地往上走。求职者应及早对自己的职业做好规划,认准一个为之长期奋斗的目标,沉下心不断地努力工作,一步一步向目标走。
终于明白为什么现在的人换工作的频率那么高了...现在的年轻人每年的工作平均为2个,换言之,就是半年一个工作了,更有甚者,一年换了4、5个工作,以前一直不明白,听到现在年轻人谈论他们的工作时,动则,一年2、3个工作,按2个工作算,每半年一个,如果算找下个工作的时间为一个月(算是短的),那么他在一个公司的工作时间为4个月,但4个月能学到什么?按照以前试用期三个月的理论,4个月最多能熟悉公司如何运作的以及业务流程,刚开始可以自己做的时候,就离开了,为什么??为什么会这么短时间就选择离开,是员工不适合公司,还是员工另有更好的谋路?首先,员工有更好的谋路,应该不会,如果有,也不会每半年就换工作了。其次,员工不适合公司,难道现在的年轻人都不适合公司吗?应该还有更多问题....员工离职有两种情况,即员工炒公司,或者公司炒员工。不管是谁炒谁,对双方都会是一种影响,至于影响有多深,真正做企业的人都会明白。一般员工很少会在这么短的时间请辞,4个月只是刚刚熟悉一个环境的时间,刚熟悉一个环境,一群同事,就离开,这个情况对个人来说,是很少的。那么就是公司主动了,公司(或者说领导)认为员工不符合公司要求,这个要求就很活了,是不会做人,还是不会做事?是达不到公司最低要求,还是不遵守纪律?
能不能做事,应该是肯定的,既然能招你进来,肯定是基本条件符合了,我相信作弊进来的很少(走后门不算,走后门也不会这么快走)。会不会做人,也应该没事,4个月,根本和做人没关系,同事都还认不完,何来做人一说。那剩下就是不守纪律了,哈啊啊,这个问题就很难说,年轻人,特别是80后的,比较个性,生活比较随意,做事虽然没问题,但容易我行我素,自信是优点,但过分自信就成缺点了,做事大大咧咧,非常自我,什么事情都喜欢按照自己的方法做,独立特行。在年轻的领导看来,也许是有点,但有点年纪的,却认为纪律散漫,无法相信他能做事。其实生活习惯和做事是没有关系的,比如女孩喜欢逛街,男孩喜欢睡懒觉。逛街耽误时间,睡懒觉也耽误时间,直接的影响就可能是迟到,女孩很少听说迟到的,但男孩,却是迟到的常客,每个公司统计下,经常迟到的人里面,男性绝对占多数。但不能因为这个就说男孩不敬业之类的,可能许多人很短时间就辞职,和他个性的生活习惯有关,因为领导无法认同他的生活习惯,进而无法认同这个人,但我想奉劝各位领导一句:这样做是不对的。
某个人说过:“没有个性的人,是无能的人”。多少有点本事的,都有点这个那个习惯上的毛病,也许就是他自认为的个性吧,也可能有点恃才傲狂,老板不能因为他的毛病就放过他。去一个公司四个月时间并不能完全认识一个人的能力,但却会看到一个人的缺点(特别是个性的人,不会隐藏自己的缺点),这个时候做决定,是否太早。国营企业以前被认为是铁饭碗,是有道理的,至少他不会随便乱炒人,任何公司要长期发展,首先应该是人员稳定,如果一个公司人员流动过大,那么这个公司管理肯定有问题,就不能算是好公司了。如果想让公司长久发展,就应该招些与自己不一样的人,这样可以博采取长,完善自我。如果按照自己的标准找人,那进来的都是一个模式,工作中何来进步多彩一说。一个领导如果只招自己喜欢用的人,那么这个领导能做的事最大就局限在自己的水平下面,而不是一个团队的能力的表现。
也许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的上班族都在说累,上下班匆匆,表情木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工作,工作中不需要自己的思想,领导说怎么做就怎么做,你只要当机器就行,这样往往会造成一个人的思想凝固,从而产生容易累的心情,导致表情呆滞。再反观心情活跃、笑容满面的人,大多为老板级或者说上了年纪的人,多为事业有成,或者业务员人...因为这个和自己成绩有关,就相当于给自己做,累点也没事,都是为自己,及时经常加班也很愿意。但打工者就很少有这种心理了,固定工资和领导思想的限制,阻碍了他的发挥,如果长久,就会木然。这样的人做事,对公司对他自己都是一种伤害,但这也是公司或者老板自己造成的,所以说,老板其实是一个公司里最聪明的人,但这绝对不是好事。长久发展,需要团队的力量。关心员工就是关心你的客户,就是关心你的公司。